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

2024-05-13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精选4篇)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 篇1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

Tactility and Book Material Textures

中文摘要

本文尝试着从书籍的材料质感入手,来研究书籍的触觉设计。通过对触觉与通感的解读,描述了通感在审美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分析书籍设计中的触觉应用:从书籍视触觉的产生到书籍材质触觉的可视化,阐述了视触觉在书籍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和导入。通过分析视触觉的两种形式,重点介绍了书籍设计中实现视触觉导入的几种手段。

关键词:触觉、通感、书籍设计、视触觉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book tact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ok material textures, and argues the importance of synaesthesia through an analysis on tactility and synaesthesia.In particular,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actility in book design, including how to realize visual tactility in book design, how to visualize tactility from book material textures, and what roles visual tactility plays in conveying the visual messages of books.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wo forms of visual tactility, the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methods of visual tactility transmission in book design.Key words: tactility;synaesthesia;book design;visual tactility

1.有关触觉的研究

1.1触觉——意识的门户

感觉器官中,触觉是人们甚少探索和研究的科目,触觉(tactile sense)是一种复合的感觉。狭义的触觉,指刺激轻轻接触皮肤触觉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广义的触觉,还包括增加压力使皮肤部分变形所引起的肤觉,即压觉。一般统称为“触压觉”。通常我们所说的触觉主要是指人手的触摸觉,触觉不但能感知客体表面的光滑、粗糙,还能感知物体的长短、大小,以及物体的形状。

总的来讲,目前对皮肤的感知功能的研究,与对视觉、听觉相比,还研究的比较少,许多问题尚不清楚。但它们愈来愈吸引研究者的注意。

1.2触觉与通感

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都有明确分工,但众器官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相互隔绝的,通常一种感官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呼应,各器官之间不仅有紧密的协作,还会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通感(Synaesthesia)本是现代心理学和语言修辞学中的术语,源于希腊语,其中syn意为‘一起’、‘一样’或‘熔合’;aesthesia就是‘感觉’。在心理学中通感又称‘联觉’,指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乃至生活中各种感觉器官,一般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眼、耳、身、鼻、舌)可以相互沟通而不分界限,它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1。

施咏:《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初探》

“通感的心理现象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 2 引用钱钟书的话,便是“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3,如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如“暖红”,“寒碧”等套语,就表现了通感的审美作用。

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不仅视、听、嗅、味、触都会畅游无阻地彼此沟通联系,而且自觉的认同通过五官的整合甚至超越五官的审美方式。中国人向来以审美感受中通感的发达而著称。1.3通感与审美

为什么我们会在审美活动中产生通感现象呢?首先,我们感受客观现实的美,不是从某一种感官出发,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是人的感觉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发现和欣赏美的。我们在欣赏美时,差不多所有的感官都调动了起来。其次,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欣赏美,一种器官不够用,常常需要借助其他感觉器官的帮助和补充。由于长期经验的影响,即使某些感官没有直接被对象作用,也能借助于联想的作用被其他感官对象调动起来。再次,美感有时还借助于调动联想或想象的心理活动,由一种感觉器官过渡或扩大到另一种感觉器官。最后,各种感觉器官的交互作用,常常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利用一种感觉加强另一种感觉,从而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中增强感觉的协调和色彩,丰富美感的内容。

2.书籍设计中的触觉

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P340 3 钱钟书.《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P64

书籍销售是一个特殊的过程,但是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自主选择,这其间书籍的第一印象就成为读者识别和选择书籍时的重要依据。书籍对读者的视觉传达功能是能否实现书籍销售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书籍本身就具备视觉传达功能,可以引导读者识别书籍,购买书籍。在书籍的销售过程中不仅依赖书籍的视觉传达内容,包括色彩、文字、图形、造型等,还要倚重于书籍材料的触觉质感,包括书籍的材料、肌理、质地、加工工艺等。

综合多样的要素,书籍主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将信息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对书籍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并引发购买行为。在本章中,我着重谈谈视触觉感在书籍视觉传达中的作用和导入。

书籍的视触觉感是由书籍的材料、质地以及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感觉传达给读者不同的信息和美感。在书籍设计中,利用材质的触感设计来传达书籍的信息内容是我们有待研究的课题。

触觉质感也分为两个方面,有快适感与厌憎感,比如人们对温软的玉器、柔软的织物、光滑的丝绸等触摸时能产生舒适愉悦感,体会到细腻、精细、光洁、温暖的触觉感受,享受到兴奋的官能快感,但是面对粗糙的石块、锈迹斑斑的金属、粘乎的液体时人们的触觉感受就会变成粗鄙、艰涩、脏乱不洁的,产生抵触的反感心理,从而影响到审美心理。所以正确理解材料的属性,精心选用材料,引发人们的快意舒适的触觉质感,是书籍设计重要的使命。2.1视触觉的产生

我们来讨论视触觉的产生。物体由千变万化的材质构成,接触不同的

材质表面会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肌理感。肌理可以说是物体外表的质地特征,质地的软,硬,光滑,粗糙,往往可以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触觉的“视觉化”现象。即常常把经验中的触觉信息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当然把触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是长久的学习

图-1《食物本草》

过程。也可以说,触觉信息因而得到触觉和视觉的双重加工,使得触觉经验得以同丰富的视觉信息联系起来,得到更精密的加工,这也正反映出人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活动。

我们通常把质感分为两种:视觉型和触觉型。如果是表面光亮平滑,但触觉上则令人感觉到独特的凹凸感或粗糙感,此即视觉优先型的质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触觉。视触觉和真正的触觉通常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视触觉是真正的触觉给人一种经验的反映而已,它是抽象的,人们经常通过视触觉的经验来判断新事物,凭借此类经验做出行为选择,假设说,视触觉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通过先前的经验得以产生,再经过编译和转化,成为一种视觉信息,进而对后来的触觉判断产生指导作用。2.2书籍材质触觉的可视化

书籍设计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应为视觉运动的流畅顺利做出保证,我们知道,视觉信息有较强的诉求力。视觉语言如通俗易易懂,各种信息的意义则易于为人所理解。所以,书籍设计中视触觉的导入必须建立在触觉的高

度可视化,也就是说,书籍材质触觉感必须有较强的视觉传达功能,易于传达定的信息。封面作为书籍的外表,是读者对书籍了解和识别的出发地,因此在封面合理地导入可视的触觉信息,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书籍。

2.3书籍设计中视触觉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视触觉形式是由书籍材料本身材质的肌理造成的,通过触觉质感可以区分材质的柔软与坚硬,光滑与粗糙等等,目前很多书籍设计,都

试图通过书籍材料表面材质肌理的视觉触觉感,建立和读者之间的亲和感和诱惑力,例如,想现图-2walk book 具有粗糙原生态的书籍内容,有设计师会 用到竹木草绳等材质来参与设计,尽可能地把书籍的表面肌理触感建立在自然材质的视觉感受中,然后通过视触觉把书籍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第二种是对书籍材料本身的创新和模拟,它不仅考虑到书籍材质的选用,而且将所用的材质肌理要素,有所创新,加以模拟。在书籍设计中并不一定选用某种真实的材料,而是通过模拟,用其它异材同质的材料代替,书籍封面通过书籍的视触觉同样起到快速传递信息的效果。例如,对一本具有原生态的书籍内容设计,可以通过对竹木的肌理的真实模仿,采用仿竹木质感的纸质材料设计到书籍的封面上,建立较强烈的视触觉感,使读者很快认同到书籍的信息传递。

2.4书籍设计实现视触觉导入的手段

书籍设计的关注重点是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本身的功能和设计风格以及适宜的手感等要素的和谐统一是设计追求的一贯目标,实

现视触觉导入,可以在设计重要元素如材料、印刷、装订等的技术手段上大做文章,常用手段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书籍的设计中,将真实的材质和肌理运用到封面和内页材料中去,借助真实的材质触感传达信息。丰富的书籍材料带给读者的触觉感受也是多变的,捧一本书在手心,或者将书随手一卷,或将书倒扣在书桌,随时的触摸到材质或坚硬或轻柔,或光滑或粗涩,或沉重或轻巧的手感变化,随同书的内容同时被阅读的还有书籍材料的触觉感受,可供人细细品味,图-3《Die Histe》

哪怕只是无意之中的感知,也是唯美的收获。

(2)采用模仿的方法,用其他常规手段材料,如纸张,塑料,玻璃等模仿产品特征或某一需要的材质肌理来达到视触觉和真实触觉上的效果,通过这种模仿设计来建立书籍信息对读者有效的视觉传达。

(3)通过发达的印刷技术来模仿某种肌理视觉效果,同样可以在书籍设计中导入视触觉概念。如同一本书表面印刷的是布纹或木纹的肌理效果,它所传达的视触觉效果是比较柔和和温馨的。但它和前面两种手段不同,它只具有视触觉,而前面两种不仅具有视触觉,还具有真实触觉感。(4)通过特别装订的方法来增加书籍的触觉肌理。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在“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半个世纪中国展暨当代书籍设计邀请展”参展的作品中有相当多的书籍运用了这一技巧,采用线装书的串线钉的方法,比如紧角四目式,唐本式、麻叶式、龟甲式等。串线方法多有改良,即不失古籍的温婉典范之美,又有现代简洁 的风范。

图-5《十二生肖》

图-6《贺友直的另一条艺术轨迹》 图-4《 水墨纵横》

(5)书籍表面装饰加工属于对书籍进行精美装饰处理的印后加工范畴,大致有覆膜、烫印、压纹、压光、压凹凸、上光等工艺,通过先进的印后加工技巧等手段来改变材质的原有质感,增加触觉肌理感;或者是通过破坏材质办法,比如运用打孔、切割等办法使书籍出现镂空的纹样,表现一种材质的残缺感,给读者的触觉感受也留下了想象的空白。书籍的制作其实有无数种可能性,触觉设计对于书籍的审美来说也许尚在一个摸索的阶段,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空白懵懂的时期,书籍形式和材质都可能会出现各种奇思妙想。书籍的阅读才会变得有趣而令人期待。

视觉传达功能对书籍所起作用的自然非常重要,我们在传达的内容上应图-9《水天堂》

图-8《脚步.声音.流萤》

图-7《三寸金莲》

该做更深入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视触觉对人们判断书籍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这也是人们识别书籍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书籍的视觉传达性上引入视触觉的概念,对书籍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施咏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初探》 刘叔成 夏之放 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第三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P340 3 钱钟书.《七缀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P64

本文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科研课题经费支持。作者信息

姓名:刘萍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邮政地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一街9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系 邮编:100176 联系电话:***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 篇2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内容介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因病(肌萎性侧索硬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学生——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该书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中译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书的序言中说:“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

《怪诞心理学》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

内容介绍:

你走路的方式会透露出你的哪些性格?为什么女性的征婚广告最好由男性来写?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话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竟然会回忆起不曾发生过的事情?为什么女性驾驶员更容易超速行驶?夏天出生的人和冬天出生的人谁的运气更好一些?真心的笑容和虚假的笑容都打着哪些难以掩饰的烙印?„„

本书是作者和诸多卓越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书中的实验让我们意识到:其实人类的行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预测。这些独具匠心的实验读来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如果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用来搞活聚会气氛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内容介绍:

现代临床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精选32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专业的心理学原理与概念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鲜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爱,无条件的爱,父母给童年的孩子;成人给成年的恋人。童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让你一生健康幸福;成年后从恋人那里得到的爱,帮你彻底治疗童年的伤。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张德芬

内容介绍:

故事这样开始:“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你会不会担心和若菱一样,让身体的疲惫失控于华丽的业绩之中?你是否也想遇见在你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唯有保持观照内心并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

作者:岳晓东

内容介绍:

《登天的感觉》是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本书的写作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在哈佛大学所做的10个心理咨询个案,它仃]涉及爱情、婚姻、职业选择、新生适应不良、同性恋等一般心理困惑的咨询,也涉及人格缺陷的矫正及潜意识作用的解析等特殊心理障碍的治疗。

本书在写作手法上突破了传统的心理咨询的个案写法,对咨询过程加以情节化处理,对咨询分析加以散文式描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咨询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笔生动,形式独特,见解深邃而耐人寻味。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约翰·格雷

内容介绍:

男人和女人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丈夫和妻子怎样沟通,才称得上完美无缺?呈献给各年龄层男女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本有助于促进两性情感、完善夫妻关系、保持美满婚姻的心理自助读物。英文版于1992年在美国首次出版。本书一出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轰动,美国最权威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杂装》根据其销售量,将其排在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时间竟长达一百五十八周。

作者以男女来自不同的星球这一新鲜、生动、形象的比喻作为他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点:即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没有必要回避,只应勇敢面对。只有这样,情感的纽带才牢不可破。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斯科特·派克

内容介绍:

斯科特·派克,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之一,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他的真诚和勇气。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地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少有人走的路》是斯科特的代表作,他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一定会知道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是父母,你一定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一定会知道,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积极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内容介绍:

什么是“好的教科书”?《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说,他们的目标是“写一本学生喜欢读的教科书,他们可以通过它学到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和与众不同的内容”,“使之成为当今心理学的最新的、最准确的、最能被理解的论述”。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心理学与生活》已经出了16版,成了普通心理学的经典教科书,而且也成为了解心理学的最佳读物。

这本书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更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心理学与生活》具有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女心理师》

作者:毕淑敏

内容介绍:

女心理师贺顿每天都会听到一些真实的故事,遇见形形色色的来访者。无数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自己面临的情感危机,使贺顿接近心理崩溃的边缘,她说她已经三千岁了。在恋人的帮助下,贺顿找到心理权威进行“督导”。在诸种方法屡试屡败后,权威用非法的残忍手段,帮助贺顿解开了她半身一直冰冷的症结,唤起了深藏已久的秘密往事。

贺顿关闭了心理诊所,重新开始心理学更深层面的学习。她在课堂上遇到了昔日的权威,对他说:你的疗法是完全错误的,我要控告你„„

本作品以女心理师贺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在她和丈夫、情人与心理权威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中,穿插了若干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入探索了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

《你不知道的自己》

作者:曾奇峰

内容介绍:

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正成为社会日益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好奇。资深的心理医生,不用药物,只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触觉游戏作文 篇3

今天作文课上,蔡老师问我们:“人的第二双眼睛是什么?”我们猜不出。老师揭晓了答案:“是我们的手!今天,我们玩一个和手有关的有趣的游戏—–触觉谜语。”

“触觉谜语”开始。蔡老师把黄鹤天叫上去,让他面对着自己,手往后伸,在他的手上放了一个小盒子,让他猜。没想到,鹤天这天才用手指捻了一下盒子就猜了出来:“是一面镜子!”他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坐下,在蔡老师给他加分的时候,鹤天忍不住笑了,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接着,只见陈晋北上场时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好像已经猜对了,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似的。“没关系,”我想,“能取得胜利的人,就是一斗芝麻加一粒——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嘛!”她手上被老师放上东西后,手指被老师死死的钳住,现在只能用手心感觉!尽管难度加大了,可是陈晋北还是猜出了那东西是润唇膏。班上发出阵阵惊叹声。第三场比赛还没开始,老师就说大部分同学都猜不出。他的话果然没错,除了我和贺年,别人大概都不知道吧,只不过贺年抢了我的台词:“那只是一个核桃而已!”胡忻宇、沈文韬、陈启浩等又猜了几样不同的东西,但没猜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手指皮肤的细胞和神经末梢最丰富、最发达,所以会很灵敏,用手指摸东西才容易。没想到,在“触觉谜语”这小小的游戏里还有大知识。

触觉作文200字 篇4

有一只狗在我鞋子上嗅来嗅去,虽然有鞋子隔着但是我还是觉得很痒,感觉有两只小虫子在我脚上爬。这只狗嗅了好久才离开,回家以后,我感觉脚上还是好痒,又觉得多了一只小虫子在爬,害得我一晚上都没睡好。

买东西付钱的时候有个姐姐排在我前面,手里抱着两只兔子,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棕色的,这两只兔子很可爱。我忍不住伸手摸了一下,哇,软软的,滑滑的。感觉我牙刷上的毛就是从这里来的,如果我往兔子毛上挤一点牙膏,也许就可以刷牙了。这次的感觉很突然,因为我平时不怎么敢摸兔子。

上一篇:家长学校问卷下一篇:换课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