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

2024-07-25

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通用4篇)

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 篇1

第八课 设计封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

2、了解WORD文档提供的丰富的功能;

3、掌握word文档中图片的插入、大小、位置的调整方法;

4、掌握word文档中艺术字的插入、大小、位置的调整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对封面的设计,学会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设置等基本操作,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各种杂志封面的欣赏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并通

过自己的设计,制作出一张精美的封面,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封面背景的插入、设置;艺术字的插入,设置。教学难点:背景图大小、位置的调整与艺术字大小、位置的调整。教学准备

1、在教师机中准备好,供学生们存放资料的共享文件夹。

2、在教师机中准备好,供学生设计封面时所需的素材。

3、在教师机中准备好,以供学生欣赏的一些精美的杂志封面。

4、在教师机中准备好,以供学生参考的“IT迷你加油站”的杂志封面。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型

学法:根据传统的刊物制作流程,采用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任务

教师活动:展示几份精美的杂志封面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如何设计好自己杂志的封面。

问:封面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活动:答:杂志名、出版社名称、内容提要,第几期、封面背景等。

2、师生讨论,展开任务

1>讨论

教师活动:展示“IT迷你加油站”封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该封面与上述几张封面的区别,比较哪些封面更美观,布局更合理,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好的杂志封面。

问:“IT迷你加油站”封面的组成部分由哪些?

学生活动:答:封面背景、杂志名、杂志名的汉语拼音、第几期、五个栏目配置和杂志社名。

2、下达任务,实施任务 A、下达任务

1>任务一:建立word文档

教师活动:问:在设计封面过程中既要插入背景图,又要插入一些艺术字,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编辑器呢?回忆一下前几节课的计划书,我们选择的是哪个编辑器? 学生活动:答:WORD

任务一:首先,在各小组自己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为“封面.doc”

2>任务二:插入封面背景

读一读:请学生将书本35页“选择封面背景”下的2个步骤读一遍,了解插入背景图片的方法,步骤。并说明背景素材在教师机中的背景文件夹中。

试一试:请学生到老师机上示范操作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找到图片路径,选中相应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一张背景图。

3>任务三:更改封面背景的大小和位置

看一看:仔细观察“IT迷你加油站”封面背景的大小、位置,再观察一下,刚才插入的背景图片的大小、位置,那么怎么样使得自己插入的背景图片大小、位置跟“IT迷你加油站”封面背景一样呢?

读一读:请学生将书本36页上更改封面背景的大小和位置的3个步骤看一遍。

示范:教师在学生的一步一步的讲解中,示范更改封面背景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单击——“设置图片格式”——“设置图片格式”——单击“版式”标签——环绕方式“衬于文字下方”——对齐方式“居中”——确定。改变图片大小:将鼠标移至图片的“句柄”,当指针出现双项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

改变图片位置:当指针呈十字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可改变图片的位置。B、实施任务

根据上述的操作过程,实施任务。4>任务四:设计封面文字

想一想:展示“IT迷你加油站”的封面,让学生看看上面的文字,想一想我们应该用什么将这些文字插入到封面上去呢?——插入“艺术字”

试一试:让学生先将书本36-37页上如何插入、调整艺术字的步骤看一遍,并让学生到教师机上示范操作。

下达任务: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步骤插入杂志名、杂志名的汉语拼音、第几期、五个栏目配置和杂志社名。

4、优秀作品展示,完善任务

教师活动:对优秀的编辑计划书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生活动:借鉴其他小组的优秀作品,对自己的杂志封面进行修改。

***************************教学后记:***************************** 一堂课下来,在讨论给定杂志的栏目的时候,学生表现的相当活跃,但是当他们自己制定编辑计划书时,就感觉到他们思路的狭隘,栏目的主题比较集中;而且在栏目的配制方面,不但想不出好的栏目,而且还不注意与杂志主题相一致,显得有点乱。

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所选几首诗文都在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篇,这些诗文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该课的文言知识,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要注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三、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是知识结构目标: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第二部分是能力培养目标:从课文中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领会作者在文章里所寄予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得到写作借鉴和思想启示,积累写作素材;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把学习落到实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是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具体设计为以下两个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与老师要求一致,使整理学案和练习做到全面、准确、规范。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批阅,了解预习情况,为展示做准备。

2.课前展示在批阅中出错较多的内容。

导入:初一咱们学过《〈论语〉十则》,孔子就对复习的重要性有过精辟的阐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咱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主要有哪些课文?(生说,师板书)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解读学习目标:

▲1.积累本单元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味精彩语句,培养爱国情感。

二、解读课前预习:

师:由于课前预习我已经提前批阅,现在我们只针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加以强调。(生结合课前板书内容进行强调,师加以补充)

1.字词:阙()曦()月飞漱()其间雾凇沆砀()艨艟( )数百()一小舟如履( )平地

2.古今异义(补充出例句):

望:古义:农历十五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今义:向远处看

户:古义:门(月色入户)

今义:人家,住户或窗户

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今义:勉强

3.一词多义(补充出例句):

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从)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至:至于夏水襄陵(到)每至晴初霜旦(如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

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观:观潮(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以:以此夸能(凭借,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不以疾也(如)

4.词类活用:

则玉城雪岭而来(玉:像玉砌的……雪:像白雪覆盖的……)

5.特殊句式:

省略句:(两岸)重岩叠障(我)解衣欲睡(我们)相与步于中庭

(潮)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而来

(师点拨:在翻译时判断句应译成“……是……”的句式,倒装句要恢复成正常语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

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理学案,把前面没有说的问题小组内再互通答案,并整理好。

三、巩固复习:

1.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主复习课前预习中掌握不扎实的内容,每人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文言知识(课文背诵除外),然后班内互相提问,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掌握。

2.班内提问:

要求:学生间互相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优先,问题不能重复,各个小组注意记分时间为3分钟。

3.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他在《答谢中书书》中是怎样描述人间仙境的?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是万物肃杀的冬季,可在南方,冬天却是另一番景象。三峡的冬天是怎样的?西湖的雪景又是什么样?我们没有时间、资金出外旅游,就来欣赏一下眼前的美景。苏轼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以上问题全部采用集体回答的形式)

四、课内检测:

(略)

五、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回家后把没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再巩固。期末考试在即,马上各科都要进入复习,在此,我们以苏轼的诗共勉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六、作业:完成课后拓展,下节课交流展示。

附:课后拓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请广于君D.贤于材人远矣

3、用“/”为乙文中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5、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八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习题 篇3

一、选择题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2.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反帝爱国运动 B.反帝反封建运动C.爱国官兵的反帝运动 D.普通的农民运动 3.下列内容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美军抢劫的白银 D.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4.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5.《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6.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华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D.《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面与《辛丑条约》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0、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1)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次列强侵华战争?

(2)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7月中旬,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强求和,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联军“助剿”。

(3)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是在哪些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有七件已经回归祖国,它们是鼠首、兔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和马首。另外五件龙首、蛇首、羊首、鸡兽、狗首铜像流失在外。(1)说出材料一中的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材料二 如右图

(2)材料二的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列举该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3)材料三中的“辛丑”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签订的是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八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D

7、B

8、C

9、C

10、D

1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辛丑条约》。

(3)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八国联军和清朝军队。

12、(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上第8课《设计封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2.了解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政治。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2.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讨论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日本的武士集团及幕府政治,领略不同文明的政治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而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教学难点

武士集团与幕府政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尤其是在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等。遣唐使把在唐朝学到的知识带回日本,促使日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改革,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直到今天,中国文化仍对日本的生活习俗有着重大影响。那么,日本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革之后的日本社会又有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一)大化改新

1.教师讲解: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古代日本文明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汉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唐朝时,其汉名变为“日本”,因为距离日出的地方近,故以“日本”为名。

2.教师讲解:观察教材第38页《古代日本图》。日本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的自然条件不好,使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大化改新便是古代日本中部一个名为“大和”的国家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次革新。请你简述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回答: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3.教师提问:指出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及改革内容。学生回答:646年(日历大化二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宣布实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内容:在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称为“司”)管理。在经济上,仿效隋唐均田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教师补充:大化改新中的“班田收授法”是土地分配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行,日本国家以授予口分田为条件确立起封建剥削关系。

4.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日本效仿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归纳:相似处:中央集权体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在古代通过向中国学习,促使日本社会取得进步。(二)武士与将军

1.教师提问: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日本武士的形象。那么,日本武士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8世纪中期之后,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班田制的基础日益动摇,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9世纪后半期起,受到重重压迫的农民组织起来,和地方长官“国司”进行斗争,日本国内政治形势逐渐走向动荡。从9世纪中期开始,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开始组织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私人武装力量,用以镇压农民的反抗,同时对抗朝廷在地方的长官“国司”。这种以地方领主为核心组建的武装组织就是所谓武士集团。

2.教师提问:请你列举两个强大的武士集团。学生回答:桓武平氏、清和源氏。

3.教师提问:源氏集团设立的幕府叫什么?何时设立的?“幕府”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名称:镰仓幕府。时间:1192年。含义:幕府一词出自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古代日本,特指武士的领袖征夷大将军的府邸。

4.教师提问:幕府政治是怎样的一种政治形态? 学生回答:幕府政治,又被称为武家政治。在这种政治形态中,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其实际权力要远远超过朝廷。

5.教师提问:幕府政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回答: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三、课堂总结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代。

板书设计

上一篇:爆破公司年终总结下一篇:职业生涯人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