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024-10-09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共12篇)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1

当前, 凡属文科范畴的教学, 普遍重视德育情感教育, 这已成为一般性的规律, 特别是历史学科, 由于其学科本身内在的独特性, 施行德育情感渗透更显得尤为重要。

从思想性上看, 坚持德育情感渗透是贯彻和实现历史教学目的必要手段。

1991年3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给国家教育部门同志的信中提出:“要对小学生 (甚至幼儿园的孩子) 、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 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 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一指示, 充分强调了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精神。在当前历史教学还未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下, 要想切实做到这一点, 的确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者在历史教学中,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性渗透到知识性的教学中, 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而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则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鉴于历史人物有着爱国主义和卖国主义, 忠贞或奸诈等严格之分, 历史事件有正义或非正义, 侵略或反侵略之分, 这就为教者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提供了方便。教者首先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旗帜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爱憎。同时要配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词句、充满情感的语言加以导向, 使德育教育真正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收到思想教育的实效。

从历史性来看, 坚持德育情感渗透也是历史学科教学自身的必然要求。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历史人物决不是早以逝去多年的一具具骷髅, 而是活跃在当年不同历史场景中的活生生的人。由这些活生生的人所演出的一幕幕无比壮观的历史悲喜剧, 也决不会是一页页苍白无力、枯燥无味的资料的堆砌, 而是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 作为激动人心的历史剧目的解说者, 不但要有丰富的词汇, 激扬的语调, 高昂的激情, 最重要的是如何以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 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使学生们触“史”生情, 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 坚持注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现举一课堂实例以飨读者。

这是中国古代史第五章岳飞抗金一节。

首先我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用准确的历史术语, 抑扬顿挫的声调, 介绍了岳飞抗金的历史背景, 将学生带入那特定的历史场景中, 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 北方广大人民在女真族统治者的铁蹄下痛苦地呻吟, 女真族的铁蹄又不断南侵, 企图进而蹂躏江南人民。在这种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是岳飞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抗金将领们, 顺应时代潮流, 代表人民的意愿, 奋起抗金, 挽狂澜于既倒, 拯民众于水火”。

老师的介绍, 使学生们肃然起敬, 庄重、严肃且又万分钦佩的神情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接着, 我叫起一名学生朗读了教材中描写的岳飞抗金事迹那一段:“1140年, 金军又一次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亲率岳家军进驻郾城。在那里打败了金大将兀术的主力骑兵, 岳飞乘胜前进, 他勉励将士说:‘直抵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耳!’群情激奋, 全军欢呼。”全班同学的情绪也随着战况的发展高涨起来, 纷纷议论起来, “什么铁浮图, 拐子马啦”, “什么铁锤大闹朱仙镇啦”……整个课堂顿呈一片活跃气氛。

最后, 当我话锋一转, 讲到岳飞抗金的结局:以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 害怕主战派取得胜利对他们不利, 更害怕义军在抗金中壮大起来, 威胁他们的统治, 他们合谋向金求和, 强令岳飞班师, 并以“莫须有”的罪名, 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的时候, 全班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中, 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悲愤的泪花。这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充分揭示了情感教育使学生们有如身临其境, 全然进入了角色。

紧接着, 我又顺势让学生们阅鉴了教材前面岳飞塑像的彩图, 并讲道:“岳飞坚持抗金, 符合广大人民反抗女真族掠夺的利益, 因而赢得人民的尊敬, 人民为了纪念他, 把他的遗体安葬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畔, 这就是岳王坟, 还在坟前筑起了一座岳王庙, 这幅彩图就是庙正中供奉的岳飞威严塑像, 塑像上面四个“还我河山”的鎏金大字, 就是岳飞亲笔遗墨。同时人们又把被万民唾弃的秦桧及其死党铸成一个个呈卑跪状的铁像, 曲跪在坟前, 并专门提了一幅爱憎分明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整个课堂, 除了教师讲授外, 一片寂静, 忽然“哇“的一声, 不知哪位学生忍不住哭出声来!肃穆、庄严的气氛, 崇敬、激越的情感,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介绍完岳飞轰轰烈烈的抗金事迹及悲惨的结局, 我最后讲道:“岳飞不仅是一名卓越的抗金将领, 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 感情激昂, 气概宏阔, 震荡人心, 催人奋起, 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下面让我们共同朗读一首他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当端庄、醒目的楷书条幅《满江红》一挂上黑板, 所有的目光全射向了词句: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字字如石, 叩击着同学们的心扉;句句似钟, 激励后人报效祖国。同学们那响亮, 整齐又富有感情的朗诵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2

一、创造情境,营造气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人情感教ff关键是引导学生进人情境耶么如何才能入情入境呢?可以通过人物或事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触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教《苏武传》-文时,通过分析苏武的生平、他的生长环K以及他出使西域的细Vi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威逼利诱.绝不屈服的爱闻志十的形象,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形象产生一种敬佩和崇敬之情,带荇这种怡感去阅读和学习文章,这节课的气氛就会始终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不仅可以提尚课堂效率,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疗和感染其次还可以通过朗iifi阅读一些激怡澎湃的诗文或钩子.例如一些抒怡性的散文或岳诗歌等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牌精彩的句子或同讯等,例如小说等叙#类的文章.通过-些精彩的语言句子,勾画出文章中的形象,创造氛围,渲染情感.在情境中学^后,还可以通过实际性的营造气氛,例如在教室内做-鸣相关的布,利用多媒体设济播放音乐、视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进人其中,体会特定意义下的特定情感。

二、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动之以情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到别人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尽创造条件?用作者的内心怡感来感染学生.要发掘文亭:的内在情感:作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荇,老师的情感是会影响到学生的,所以,老师要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悄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把自己变成作,体会作荇的真实M感,然后通过自己的怡感来感染学生,以悄感怡。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面对不同的人成$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神怙感还会相互转化,消极会转化为积极,快乐会变成悲伤,喜欢也会转化成讨厌等等,在教学中,快乐积极的情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去学习,反之,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低迷,不船意主动学习。所以,作为老师要始终保持积极向t的情绪,用最好的心态来丨对学生,感染学生情感是一把双刃剑,老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倾叫,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抓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情感

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体现的方式,要想感悟文章的情感,关键是把握课文的关键语句,关键的语句往往都是则坨点睛之笔,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彳巴握,能够从字里彳f间感受到作荇所赋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这是一篇描写S色的散文,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许多对荷花的描写如“出浴的美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是有特殊含义的,通过文饫中对荷叶、荷花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通过文章的语言和句子,我们家源又邪盐兆髡叩那楦小

五、体会课文内涵,感悟人生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领悟其中的.内涵,感受中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操,提升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到中闻文化的内涵,调动学生的积极怡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朵烀感,弓I起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民族情感的文章,老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帮助学生树、y积极鲑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高尚的人格,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人“目标”例如在学习《论语》时,这篇课文退有很多包含人生哲学的名句名肓,通过这些名句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让人一生受用的道理,这些道殚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升华,传承下来,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牛文化的伟大,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3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一)数学教师必须热爱数学

数学教师必须热爱数学,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情感和思维,把教学当成一种享受,同时用这样的情感和思维影响学生。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数学的人能讲出生動活泼、引人入胜的数学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对教材冷淡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充满挚爱和期待,这样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地学习。

(二)教师应保持最佳的情绪状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不能因数学严谨,就保持过于“严肃”的情绪状态,使课堂气氛压抑,学习索然无味,学生思想受阻,反应迟钝,那就很难有创造性。实践表明,只有教师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振奋的教学状态,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随之充满应有的活力,这样才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情感化

数学虽然不像语文那样有显性的情感因素,但只要深入到教材中去,同样能挖掘出教材的隐性情感因素。

(一)善于把握教学机制

可通过一题多解、多变、多用进行问题的全面探究,寻找简洁优美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领略数学美的过程中,引起精神升华,产生情感共鸣,起到美化心灵、净化情感、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把学生的情感与数学内容相结合

例如,初中几何课的导入,按课本讲:“几何学是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相互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这本身不会引起学生太多的兴趣。但如果改变一下,提出问题:为什么许多屋梁要建造成三角形的?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制作成圆形的?这些问题会马上激发学生探究这些现象背后本质的求知欲望,这时,再指出这些都是几何课上要解决的问题,今后会逐步研究。这样的课题引入使学生感兴趣,思想容易集中,并且专心和兴奋。

(三)善于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解释抽象的数学问题

许多数学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善于发掘它们的相似之处。在讲解不是同类项的因式不可合并的问题时,我曾向学生提出:“一个萝卜加两个萝卜是几个萝卜?”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三个萝卜。”我再问:“一只山羊加两只山羊是几只山羊?”学生回答:“三只山羊。”“那么一个萝卜加两只山羊又等于什么呢?”学生无言以对。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答不上来了?”有学生说:“没法加。” “这就对了,因为萝卜和山羊不同类,无法相加。”这个简单的例子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合并同类项的深层含义。

(四)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相关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要求语言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偶尔出现几句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教学效果将不同凡响。例如,有的教师常常在师生共同探索,经过曲折尝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不无感慨地说:真是“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啊。”当要求学生解题必须弄清题意时教师可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寥寥几字却道出了研究数学的内在美和那种豁然开朗的兴奋之感。

三、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

欲望和需求永远是人类追求和奋斗的强大动力。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情绪和态度会更好,坚持学习的动机就会更加强烈。用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就能够改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让情感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最佳教学环境,使学生乐于学数学。

(一)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分步评价法”强调在教学中不是以一个完善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而是对学生思维中,解答中的某一点乃至一个数据、一个符号或某一步的正确都加以肯定,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快乐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围绕一个问题或某一个练习进行抢答比赛,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间相互竞争变得更加有趣。

(三)发掘数学美,让学生在审美需求中获得快乐

中学数学中美学因素到处都是,关键在于教师的发掘。有公式的对称美、演绎变换中的奇妙美、图形的几何美、难题突破时的感受美等,只要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每节课都能体现出数学美的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给数学教学插上情感的翅膀,让二者相互交融,互相影响,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浅析 篇4

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教”中进行“情感”示范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情绪感染、动作示范对于青少年学生学习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是因为它有直接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仿效着。在学生心目中, 教师是完美的化身。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小学, 十多年的校园生活, 无时无刻不受教师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又都在“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中, 是在教师的感染、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 定能“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学生也会受到感染, 如浴春风, 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相反, 如果数学教师上课精神萎靡、一副病态, 或者脸色冰冷、声厉辞严, 学生可能就会瞌睡恹恹, 战战兢兢, 注意力不能完全的集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和上课状态, 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 教师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调节心态, 正确处理好生活与教学的关系, 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生活问题。微笑是最美的语言, 亲切是最好的沟通。学会对你的学生多一点笑脸, 少一点埋怨;多一点鼓励, 少一点严斥;多一点“可以”, 少一点“必须”, 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喜欢你的教学,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励表扬赏识学生, 在“评”中渗透“情感”因素

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理念指出,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 将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发展的人。因此,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对评价方式的选择, 要多元化, 力求评价真实、准确, 及时、有效。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暧, 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要注重表扬激励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在上课提问时, 通过表扬, 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向上的态度, 思维变得活跃, 增强学习兴趣;在作业批改中, 适时写上几句点评, 或肯定优点, 或巧妙指出存在问题, 或写几句关心的话, 接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达到很好的情感教育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很正常。此时, 我们不要揪住错误不放手, 穷根刨底, 甚至对学生讽刺, 挖苦, 歧视, 冷落。这样, 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反而会挫伤他们自尊心, 打消他们的求知欲, 直至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积极的方面人手, 抓住关键和细节, 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给予热情鼓励和肯定表扬, 换取学生心理上亲近, 感情上融洽。亲其师, 才会信其道。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 在行动上接近你, 最终才会悉心听从你的教诲。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学”中体验“情感”之美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而没有兴奋的情绪, 怎么能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 怎么能鼓舞人?”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 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创设教学过程就是要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 以情感为纽带, 以发展为目标,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 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产生美感, 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课改中,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愿投入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行为,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迅, 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5

新课程倡导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并贯穿音乐教学的始末,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整个人类都变得充满爱心,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做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体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那么,这种情感的体验是要通过音乐教育来进行实施的。因为,音乐是艺术,音乐又是情感艺术。它能够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它能用它特有的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感悟艺术,感悟人生。伟大导师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首歌,一首乐曲或是庄严雄伟,热情奔放,或是悠扬婉转引人入胜。都充满活力和激情。那么,在音乐教育中应如何渗透情感,使学生充分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有如下几种方式和方法。

一、利用欣赏教学引发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要想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是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最好的阵地。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让学生在听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用多彩的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步入这蕴涵着丰富情感的世界。

1、利用欣赏民族音乐引发情感。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理应是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让每个学

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这就需要通过广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

品,来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情感及精神世界。如

《青藏高原》就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民族风格的歌曲;又如《新

疆好》则是一首飘逸着浓郁瓜果香的新疆民歌。只要我们能给学

生提供丰富的听觉感受内容,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唤起学生对

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利用视听结合引发情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腾飞,文化传播媒体

也迅速发展,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其大众文化形式和大众传播形

式,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表现和

反映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对于艺术的普及和传播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它,有目的地组

织学生去视听。通过视听并举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音乐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引发情感。如教学中,利用电视播放带有画面的歌曲,又如

像中央电视台的一写文艺表演等节目都是我们选择的内容。

3、利用听范唱引发情感。

范唱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

有的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

产生兴趣,诱发情感。学生可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

听觉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唱起歌来往往无感情,在学唱新歌曲之前,听一听录音和老师的范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令其细心

地去品味歌曲的韵味,从中领略真情实感,使其心神产生振奋的快感,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老师有表情的范唱它会给音乐

增添许多的色彩,同时教师的演唱水平也无形地影响和带动着你的学生。音乐作为流动的艺术,它体现的一句话是:“溶理于情”。

二、利用眼神和脸部来表达情感

教师的情感,可点燃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火种。教师的每一

个眼神和笑容都可使学生内心与其产生共鸣,将他们带到音乐的海洋中去,尽情地抒发他们的激情和情感。人们常说:“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它可传神又可传情。人们可通过人的眼睛去探密

他人的心灵深处,从人的眼睛和脸上体现出来的各种神态和表

情,可以说是一个人精神状态最直接的反映,它以无声的语言向

对方表露和传递着内心的情感。暗淡呆滞、麻木迟钝的眼神和脸

部表情会使学生感到疲乏无力。有神坚定的目光和充满喜悦笑容的脸,则使学生感到情绪激昂,精力充沛。如在歌曲教学中当老

师指挥学生唱《国歌》、《只怕不抵抗》等较为振奋,能体现民族

气节的歌曲时,教师即明亮又神采飞扬的眼神和面部神态,可以

很快地感染学生,使他们热血沸腾,充满活力地去演唱歌曲,从

中得到美的熏陶,同时能准确的表现音乐形象。又如在学唱《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较柔和抒情的歌曲时,教师亲

切温暖的面部表情和深情的眼神,便能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那如

诗如画般的大自然美好的意境中去,从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给人们

带来的美感。又如,当小学生演唱《嘀哩嘀哩》、《快乐的节日》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那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更

能激发小学生们内在的情感,促使他们富有激情地去演唱,以表

达他们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语言引发情感

音乐是美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也可直接影响音乐的情

感表达和音乐的美。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两者虽然

都运用符号,但其作用都不可忽视。因此,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性就尤为重要。音乐教师的语言要有富有激情和及大的艺术魅

力,要做到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那么,在教

学中就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声乐课上,用缓慢、惆怅充

满思念之情的语调朗诵歌词,可把学生带进富有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意境中去;又如,用亲切、明快温和的声音朗诵歌词,能让学

生体会快乐,并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对未来充满希望。再

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教师的语言要简要精炼,富有启发性,将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精确的语言表达传达给

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可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教

学方法都不时真正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

高品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情感渗透

当前,体育教学研究正在向着创新创优的方向发展。如何打造高品质体育教学,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多个角度着力,汇聚资源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渗透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需求强化情感的渗透,让体育教学工作绽放出生机与活力。

一、激发体育学习兴趣,为高品质体育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紧,如何让他们提高体育学习的投入程度,必须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体育学习活动之中。在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例如针对学生非常喜欢一些体育运动、存在一些追星的倾向,进行了思想上的疏导,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运动的起源发展,介绍了许多体育明星的基本知识,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让体育教学走出来枯燥乏味的境地。同时,笔者在介绍这些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的时候,有意识的介绍他们是怎样刻苦训练,通过辛勤的汗水获得成功收获荣誉的。学生既满足了对这些知识的探究欲望,而且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实现了一举两得的目标。这样的趣味知识补充能够为体育教学工作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为高品质体育教学指明发展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要进行有机的渗透。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使体育教学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维目标。只有坚持主旋律的教育,才能保证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不偏离方向,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笔者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下了一番苦心,立足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播放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体育场馆上空这样的震撼场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体育运动为我们的祖国带来的荣誉。这些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爱国主义的思想在心中得到扎根成长,对学生而言可以更好的引导他们抵制一些社会不良思潮,坚定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在生理成长的同时补足思想之钙,使他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丰富,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三、重视友爱精神熏陶,为高品质体育教学注入深度内涵

如何打造高品质的体育教学,必须要注重人文理念。因为高中生即将走入社会或是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他们的人文素质、个体涵养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一代,与同伴之间、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如何相处,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可以进行充分的兼顾,笔者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一直倡导友爱精神,引导学生明白能够在一起学习和共同生活这是一种缘分,这也是人生当中难得的同学情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互帮互助。一位同学训练中遇到困难,其他同学应当及时的帮助他,帮助他们寻找问题所在、指点正确的动作、掌握训练的技巧,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够让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的友爱精神熏陶,对学生的成长将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笔者还在班级体育训练中建立了互帮互助小组,每个小组6到8人,以体育训练较好的学生牵头,将体育学习训练有难度的学生平均的分到每一个小组,让他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增强团结意识,培养友爱精神。

四、融入团队协作理念,为高品质体育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协作为主的社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也要充分灌输这样的意识,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准确定位自身角色,积极融入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协作理念,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效引领。笔者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的将一些训练项目设置为团队协作形式,例如在篮球运球动作训练中,引导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开展50米往返运球竞赛活动,既要保证动作规范又要提高速度,以整个小组全部完成的总时间为成绩进行评比。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成为了一个整体,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的开展训练,大家团结一致开展活动,较好的体现了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可以开展一些训练小游戏,成果的检验以整个集体的成绩为准,学生在这些以团队为单位的训练或是竞赛中,兴趣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而且团队协作意识和理念也会深深扎根。

五、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高品质体育教学发掘空间资源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涉及多个方面,既有团队协作意识方面的内容,也有学生个性品德成长方面的内容。如今的高中生吃苦耐劳精神相对于以往有所退化,沉重的学习压力、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处于短板。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让这一传统美德得到弘扬,也是体育教学应当认真思考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开展一些耐力训练的过程中,针对有些学生思想打退堂鼓、有畏难情绪的状态,对他们开展认真的疏导,鼓励和激励他们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为自己制定一些更高一些的目标,看看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经过笔者的激励,学生内心的不服输意识被有效激发出来,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无不卯足了劲比一比赛一赛,和其他同学比、和自己以前的运动成绩比,有效增强了体育教学的投入程度。经过笔者的疏导和激励,学生在顽强拼搏意识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品质体育教学需要积极的情感渗透,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让体育教学成为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情感要素的互动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论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 篇7

1.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欠缺

“教育之没有情感,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可见情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教育是多么重要, 高中体育教育也不例外, 它是高中阶段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优点及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目前, 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在高中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中, 十分重视情感教育与体育教育相互交联、相互渗透、相互吸收“营养”。然而,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却走进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即存在着情感教育欠缺的问题。高中学校的学生表面上看似非常喜欢上体育课, 在他们的印象中, 体育课程是一门尽情地、欢快地“玩”的课程, 而实际上并没有将自己的“喜爱”的情感注入其中,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是一门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师也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 如先舒展身体、做准备运动、围绕操场跑几圈, 基本上每堂体育课都是这一种程式, 毫无创新可言, 更没有将情感教育注入其中。

2. 高中体育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近年来, 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我国高中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的提高没能跟上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体育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保留, 主要表现在:科学、系统、完整的高中体育理论依托不足, 教师教育形式过于“僵化”和“单一”,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笔者认为, 之所以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以上突出问题, 是由于高中学校的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而造成的。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格外重视高中学校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提高, 甚至比教师的职前教育更为重视。而我国许多地区的高中教育却没有加强高中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体育教育改革的速度, 这样势必会导致我国高中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

二、加强高中体育教育情感渗透的几点措施

1. 以情激趣, 搞好当前高中体育教育教学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乐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加强情感教育, 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了能够激发高中学校对高中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的兴趣, 使他们意识到体育对于他们的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需要以其情激起趣, 搞好当前形势下高中体育教育教学,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 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乐于练习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练习的兴趣, 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要求, 从而吸引高中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增强体质, 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为:教师教学形式要新颖, 教学内容要生动, 教学方法要多样性 (主要的具体方法为:激起适度焦虑, 诱发竞争情境;分层设疑问难, 营造探究情境;开放教学内容, 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多种途径, 再现直观情境) , 方法上力求有启发性。

2. 师生互动, 丰富学生的体育情感体育教师与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

中两个重要的角色,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无论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的心理与行为变化都会对对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这就是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中常说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为重要, 因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动作或训练的要领, 而且还要练习以及为学生示范。若能身体力行, 主动参与高中体育学生的游戏、活动及练习, 无形中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那道不可跨越的“防线”也就自然会因教师的主动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而消失,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 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

3. 创设情境和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完全了解, 而每位学生的心理又因人而异, 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各自的心理特点加以了解。教育心理学认为,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教育力量, 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进行高中体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穿插游戏等活动, 寓情于境;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体育课堂场地的科学布置。

参考文献

[1]邱灿.浅谈体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 2009 (19) .

[2]奚凤兰.体育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中教育, 2005 (5)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8

小学阶段是我们进行系统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 它为初中高中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小学阶段养成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可塑性极强, 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因此, 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 让情感之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绽放,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 思想品德教育与普通的文化课教学不同, 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施加正确的影响, 最终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抓起, 因为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 比如, 我们在学习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 说说平时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商店是什么样子的, 商店都卖什么等, 最终可以升华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想品德是一门与人的思想紧密相关的学科, 信息时代,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 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也应适应这种潮流。对小学生来说, 单纯的课堂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因为, 多媒体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 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同时, 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思想品德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中“不屈的中国人”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的伟大, 学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 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 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屈辱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屈不挠, 顽强抵抗外来侵略和振兴中华的辉煌历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很容易跟随视频进入情境, 加深情感体验, 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理论知识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才更有说服力, 才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激起涟漪。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家庭生活中, 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尊敬长辈、乐于助人等好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和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合作,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多去倾听一些劳动模范、英雄的故事,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真正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篇9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 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 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 产生新的情感, 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 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柔情, 而不会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试想一下有这样一位老师, 一堂课下来, 面无表情, 话语不停, 絮絮叨叨, 犹如漫墙刷浆, 重复罗嗦。台下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耳闻目睹, 疲于笔记, 反应不灵活, 感情如白开水一样平淡, 索然乏味。这样的老师学生会喜欢吗?如果不喜欢还能进行情感教育吗?笔者认为, 作为老师应该充满喜爱学生的情感, 这样自己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课堂上, 学生的“不守纪律, 顶撞老师”, 学生不论是高声嬉笑, 还是沉默不语, 都会引起教师的反感。这说明老师对学生已经失去了情感的关怀。试想一下, 当我们自己的孩子故意刁难自己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孩子是那么的聪明, 可爱, 无论孩子做什么, 我们都会理解、忍耐?甚至, 自己的眼神都充满了无限的爱意?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将心比心, 在课堂上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还会认为他们是有意刁难?有意违反吗?即使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我们只需要用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去传递内心中并不是对学生的反感, 即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全身心地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 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为此, 教师必须树立威信, 真正做到“学为人师, 行为人范”。

情感, 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课, 肯定是死气沉沉的。当课堂的氛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时候, 请老师们不要再挖空心思继续讲下去, 因为那已经是徒劳的, 自己出着力, 但并没有讨到学生的好, 因为学生已经无心听讲了。倒不如趁此机会讲点与教学“无关”内容, 说不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一个身边的哲理小故事, 如:从前, 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 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 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 连忙去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二话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地捧着母亲的心去了。可是, 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 那颗还滴着鲜血的心连忙问:“孩子, 摔疼了吗?”此时, 全班一片寂静。外界的寂静更能显示出学生心中的波涛起伏。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一) 现身说法。

照本宣科, 或是简单的灌输, 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相反,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听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情。于是就抓住这一点展开情感教育, 讲当笔者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 也会觉得学习很累, 每天除了学习, 还是学习, 在学校老师监控我们, 回到家, 家长监控我们, 虽然知道老师也好, 家长也好, 都是善意地关心我们的成长, 可还是很反感。此话一出, 学生的眼神都集中在了笔者的身上, 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继续说, 虽然知道父母不容易, 可还是会觉得父母是应该这么做的, 从来都不知道父母的心是什么样的。直到经历了一次车祸, 才完全了解。车祸中的笔者伤得可谓是不轻, 面部红肿不堪;脑部的疼痛不时地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折磨自己, 真想撞墙;左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那时的自己失去了生存的信心, 一些正常人的条件都没有, 还怎么面对以后?尽管父母为自己哭泣, 帮自己分心, 自己还是听不进去, 甚至更加烦躁。记得有一次自己哭着哭着睡着了, 不久就莫名地惊醒, 害怕、恐惧充斥着自己的神经, 可当自己睁开眼, 却发现父亲的手紧紧地握着自己。自己知道就算已经睡着了, 父亲的手依然没有松开, 他随时随地都要保护他的可怜的、脆弱的、经不起任何打击的女儿。就是这样的一只粗糙的, 并不光滑却又带给自己无限温暖的大手, 让笔者看到了父亲的心, 他的心比笔者身体上的伤更疼, 更剧烈, 可是他依然坚强。此时此刻, 终于体会到那句“伤在儿的身, 疼在娘的心”, 也终于真正能体会到父母的真心。回忆往昔, 想到自己的许多不是, 立志要孝顺父母。千万不能“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到那时, 就真的是追悔莫及了。

(二) 寓情于理。

青少年时期是叛逆的时期,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会更加叛逆, 有些原因是因为他们自知不如人, 不能接受高等教育, 所以破罐破摔, 因此也不能学一计之长在身。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将自己观察的生活小细节讲给他们。一次, 笔者去爆爆米花 (老式用炉子爆的那种) , 自己准备了玉米粒, 准备请师傅帮忙加工时, 师傅不屑地拿起玉米粒, 咬了一口说:“不行, 太潮, 没到时候。”过了些日子, 自己觉得应该晒得差不多, 又去, 师傅咬了一口说:“不行, 还有水分。”笔者说那要怎么样才能爆呢?师傅不耐烦地看着笔者说:咬一口, 碎两半, 刚好, 碎太多, 就不行。可自己看着手中碎了两半的玉米粒, 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想得到, 就得付出。于是又低三下四地追着问:“请问师傅, 您一般要晒几天玉米粒呀?”师傅大声说一句:“不一定。”当时自己觉得颜面扫地, 为了吃爆米花, 被别人呼来喝去。回到家, 仔细一想, 师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态度?终于明白了, 那是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会使用这种老式装备来爆玉米花, 那么也就是说, 他们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是蓝领中的佼佼者。物以稀为贵, 就是这个道理。讲完后, 学生脸上充满了笑容, 他们认同自己的观点, 因为他们正是未来掌握一技之长的人。从此, 他们一点点转变因自己是职业学校学生而感到羞愧的消极态度, 逐渐接受自己光荣的担当。

(三) 尊重他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 调动情感, 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以爱动人, 以爱育人,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 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精力不能集中, 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 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这样, 她会感到, 别人对她的情感不会受到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 逐渐走出悲观。这些都源于他人的尊重。

积极的情感是照亮学生全面发展的光源, 而语文是充满情感的沃土, 只有师生心心相印, 情感相融, 才能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 陶冶情操。因此教育必须跳出狭义的学习“知识”的范畴,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只要是人, 都有情感, 也都会被感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也是一样, 他们也是一群有血有肉, 有理想, 爱憎分明的普通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学习内容。要想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那就一定离不开情感教育。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 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身正为师

参考文献

[1] .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 2009

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10

1 尊重, 信任, 理解

“爱而后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而这样的爱最结实的基础莫过于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老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人皆有自尊心,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 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 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同时, 成功的教学还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信任和理解是一把火, 可以把学生心中的智慧和信念点燃, 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 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它不仅会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学科上来, 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 信其道”, 每个人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和欣赏。若要让学生积极进取, 刻苦求学, 老师应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的各种优点。学生往往只需要老师一句暖人的话语, 一个拍肩的鼓励, 一个赞许的微笑, 就能使他们从软弱走向坚强, 从懒散走向勤奋, 从失败走向成功。古人说:“良启一句三冬暖。”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 我在备课时便注意例句的选用, 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害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s一词造句时, 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Try as you may, you will not succeed.虽然你努力, 但你也不会成功。

(2) Fail as he may, he will never give up.虽然他有可能失败, 但他是不会放弃的。

很明显, 例句 (2) 比例句 (1) 更具乐观色彩, 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表现好的, 我们可用“very good”、“excellent”;表现一般的, 也可用“good”、“well-done”来表扬, 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表现欠佳的, 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 可用“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I believe you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这类鼓励的话, 让他们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 激发自信, 培养兴趣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不错,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 也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 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 追求一定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和重要精神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心, 促进其主动学习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学习的信心越强, 就越容易学好。学生越感到易学, 自信心就越强, 从而逐步走向成功。

那学生如何才能真正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呢?这决不单单是学生的事, 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更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树立自信, 学好英语的基础, 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在知识的王国中自动地觅取珍宝。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 观察力敏锐, 记忆力增强, 想像力丰富, 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 对于学生学习及成绩起到巨大的作用。学习英语,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寻找突破口。喜欢听音乐的人可以多听英文歌曲;喜欢电影的人可以多看英文电影;喜欢文学者可多读英文小说;喜欢时髦流行者不妨多读流行杂志。毕竟英语不是死知识, 而是一种生活必备技能, 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事物来学习并掌握。然而更值得我们老师思考的是如何利用那三尺讲台,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英语。

首先, 为学生提供趣味化的学习内容。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巧妙地将思想情感教育与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 只要经过潜心琢磨, 就能挖掘许多趣味化的学习内容。例如:Student’s Book 1 Unit 5中, Let’s celebrate!就是非常贴切于现实生活, 而且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于是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世界各国节日的资料。课上采用辩论探讨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讲述自己的体会。从他们热情洋溢的辩论中, 我看到了这次尝试的成功。此外, 我还尝试引入英文报纸, 让学生多读报、多受益,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知识, 并鼓励学生现学现用, 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每周一节的听力课上, 我也经常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 或经典对白, 让学生们尝试着写歌词或台词, 这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英语口语都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 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由的呼吸。”现在大家都提倡微笑教学,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记得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 在我刚接手时, 英语成绩中等, 在班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女生。但在短短两个月内, 英语成绩突飞猛进, 并在考试中取得佳绩, 现在她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后备力量。后来在她的来信中, 我才找到了答案:微笑。她说是我在课堂上的微笑, 激发了她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励着她愉快而自信地追求英语知识。那时, 我才明白原来微笑的力量竟然如此巨大。

同时,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阶段,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不喜欢单一不变的东西。于是我把知识性强、趣味性高的文字材料、音像材料, 通过录音机、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传授给学生。我还经常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 让学生在唱中学, 在情景中说, 在说中读, 在游戏中运用掌握, 尽量做到寓教于乐。

3 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需要一份教育耐心, 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学生就好像花园里的花儿, 每种花都有不同的花期, 无论何时绽放, 他们都拥有同样的灿烂。因此, 我愿做一个耐心的花园守望者, 期待着学生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11

【关键词】情感 心理 语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7-02

语文教学不仅是个认知教育的过程,还是一种情感活动,新课标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的本身特点,注重熏陶渲染,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品的情感特点和感情态度。此外,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渗透,创造多样性的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态度、观念、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极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1.精彩课堂中的情感渗透

一本合格的语文教科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知识,还要向学生传达情感之美和人文之美。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教材内容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领悟字里行间的内涵和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体会语文中的情感世界,老师应该设计引人入胜的场景,使得课本上的知识和文字活灵活现,给学生呈现生动活泼的教学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更多的享受到文字的深刻的情感内涵。因此,精彩课堂的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中的情感尽早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以便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中,诗歌和散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诗歌和散文教学中,朗读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朗读不仅对学生积累语言功底,提高文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准确地熏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诗歌的借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都需要在课堂上以朗读的方式进行情感的渲染和渗透。

每一首诗歌都像是一段音乐,都需要用声音的表达渲染情感,通过朗读,可以将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3.在教学点拨中渗透情感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点拨和引导的过程,引导的语言要赋予情感和诗意,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帮助学生与文章的内涵和灵魂亲密接触,尽早的步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

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有一定深度,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较难把握,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及时的进行诗意的点拨和引导。

三、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1.让学生敞开心扉

初中阶段的学生内心十分脆弱和敏感,很容易接受老师的信任,同时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的观察和心里的疏导。有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困难,老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耐心的倾听者,让学生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情感的交流。此外,老师要细心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积极鼓励学生。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提出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学会通过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会思考和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能动性,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加轻松开放,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加积极主动。在课堂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言文讲解中一些词句的翻译不是特别准确,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灵活的方式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在这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会得到加深巩固,也就使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了情感教育。

由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审美。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中,师生之间要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老师要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以情育人,使得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艺术,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表现欲望更强,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和谐不等于安静有序,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生知识的获得率高的课堂。因此,只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的进行情感渗透。

4.教师要博览群书,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为在课堂上能对学生进行诗意引导点拨,可以很好地驾驭课堂,在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广泛涉猎,为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富有诗情画意的点拨语言中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在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升华。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认知教学,还应渗透情感教育,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汤海美.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的策略.课程教育研究[J].2012(12)

[2]马祯.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读与写[J].2012(0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篇12

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善初中生学习外语的焦虑状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记得在上初二下学期教学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 o an amusement par k?时, 因为这一单元讲的重要知识点就是Have or has been t o…?在讲这一句型时我首先用幻灯片播放t he Great wall, t he Summer Palace, t he Palace Museum, Ti an’an Men Squar e的图片, 要求学生用这些词造句, 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以对他们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感恩教育

感恩就如同阳光一样, 能够带给我们温暖与美丽。只要长存一颗感恩之心, 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处世品格。阳光就会照耀我们, 雨露就会滋润我们, 我们的生活也就会有一处处美丽动人的风景。在上九年级Unit 2 Reading—He used t o cause a lot of t r ouble.部分时, 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尤其对我们的父母要存在感恩之心。妈妈十月怀胎, 含辛茹苦, 自从孕育生命的那一刻开始, 妈妈就经受着所有的痛苦与折磨, 多少次妈妈睡觉不敢翻身, 怕伤着你, 多少次妈妈为了你, 不想吃的去吃, 就这样直到有一天, 你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声哭喊, 可你是否知道这一刻, 是妈妈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的时刻, 这是妈妈用生命给予你生命的时刻。你知道吗, 那一刻坚强的父亲流下了泪水, 父亲在心中暗暗发誓, 不管吃多少苦, 受多少罪, 也要将儿女养大成人, 要让他们过幸福的生活, 让你们在童年中感受最大的幸福。你知道吗, 从那天开始, 父亲便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多少次父亲出门时你在熟睡, 多少次父亲回家时你已睡着, 而妈妈一年四季, 你是否记得清, 多少次深夜里, 喂奶喂水, 端屎擦尿, 给你盖被子, 呵护着你, 寒冷的冬天你在熟睡中, 妈妈做好早餐, 怕你穿衣服冷, 给你烤热, 唤着你的乳名给你穿上, 当你起床, 妈妈打好了热乎乎的洗脸水, 帮你洗脸梳头, 你还记得妈妈为你洗过多少次脸梳过多少次头吗?儿行千里母担忧,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谁能理解娘的苦, 谁能理解爹的爱。同学们, 父母是伟大的, 让我们心存感恩之心, 抓住青春, 抓住学习的机会, 努力学习, 以便将来更好地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三、健康教育

八、九年级英语教材中都谈到健康问题,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健康锻炼。

健康锻炼即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对促进我们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 体育运动能促进智能发展。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 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控制能力。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 使人们常常受到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刺激。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就必须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 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 使身心张弛适度, 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体育运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加体育运动, 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 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 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 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2.健康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尽管各国在食品种类、方便性和安全性方面有进步, 但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疾病案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在上升。为了保护学生免受食品相关疾病的影响, 我们中学生要做到九点。

(1) 定时定量饮食, 多吃水果、瓜果和蔬菜。

(2) 慎重对待每一餐, 不要饥不择食, 不要暴饮暴食。

(3) 注意饮水卫生。一般来说, 生水是不能饮用的, 饮用水必须经过煮沸消毒过滤。

(4) 要注意洋快餐的不卫生隐患。例如薯条。热腾腾的薯条被服务员迅速盛入纸袋后, 无法立足的薯条袋便立即躺倒在托盘上, 蓬松的薯条迅速散落出来, 托盘上是一张色彩缤纷的广告单, 这张纸不是由可食用的油墨印制的而且也未经过消毒。

(5) 瓜果一定要洗净或去皮吃。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农药污染外, 在采摘与销售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菌或寄生虫的污染。

(6) 记住在准备食物和吃饭前一定洗手。

(7) 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8) 学会鉴别饮食店卫生是否合格。合格的一般标准应是:有卫生许可证, 有清洁的水源, 有消毒设备, 食品原料新鲜, 无蚊蝇, 有防尘设备, 周围环境干净, 收款人员不接触食品且钱票与食品保持相当距离。

(9) 认真对待“有效期”和“保质期”, 不购买过期产品, 发现过期产品应向商店经营者报告。如果包装食品在包装上标明的有效期内“变坏”或回家后发现包装破损, 应退货并向零售商或食品加工商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 因此这一时期的健康会为以后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是增强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者缺一不可。

上一篇:特殊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论文下一篇:符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