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2024-08-09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共10篇)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1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 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思想教育课对道德的研究与伦理学对 道德的研究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区别的。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方法有: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

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品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道德观念不断更新。我们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 步作为唯一的道德评价标准,批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道德,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历史遗产,支持、传播代 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新观念、新道德,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2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的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愿意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呈现、深化以及规律的揭示环节,要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

如,在讲“大气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准备一个大试管和一个刚好能放入大试管中的小试管(内壁涂成红色),先在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把小试管管口朝上竖直插入大试管。待插入一半时,让学生猜: 把两个试管一起倒过来, 并松开拿小试管的手, 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大部分学生认为会掉下来。结果演示时,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从学生惊奇、兴奋的目光中可知,他们对该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主动地分析,热情踊跃地讨论。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爱是一种力量, 而需要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尽量摸准学生的动情点,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循循善诱,以情促知,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教师面带微笑站上讲台的一瞬间,那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必定会有心灵上的沟通。师生只有有了心灵上的沟通,高效课堂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 选用不同的教学艺术,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物理教学中一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 往往会使学生头昏脑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不同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在“机械运动”一节,首先利用多媒体制成动画,动画中一个人坐在地球上,并随地球一起自转,并展示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讲“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内容时 ,不仅问题能迎刃而解,而且还能教育学生珍惜时光。

又如,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时,上课前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乐曲,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然后在扬声器上放一些泡沫屑,让学生观察,随着音乐的播放泡沫屑在跳动,由此联想到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这样教学,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引入竞争机制,使之“竞”学

中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练习和检测中,教师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都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赛时优等生和优等生对决、中等生和中等生对决、“学困生”和“学困生”对决。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3

关键词:情感渗透 艺术美 时代美 思辩美 创造美 体验美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阐释了人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鉴于此认识,我在教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让美的情感在课堂中流动”这个主旨,着力探索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打造充满生命灵动的课堂,以情感唤醒情感,用激情点燃激情,真正做到以情明理、以情导行。

一、采用音频、视频等课件形式导入新课,让课堂充满主动探究的艺术美

我始终把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作为引导学生课堂探究的突破口,以美的灵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我在讲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怎样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这个问题时,以课件《朝阳与夕阳》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欣赏唯美的夕阳与朝阳的同时,体会主人公态度由悲观到乐观的变化,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态度与生活的关系”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了来,做到自主探究。有了探究欲望的课堂,过去的那种索然无味与形式化便荡然无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环节做到探究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时代美

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最新的国内、国际信息的同时,感受思想政治课与最新时政信息的紧密联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感受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的紧密联系,所以我把教学内容探究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以学科自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让教学内容时事化,充满时代美。

例如,在讲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中“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美。课堂伊始,我出示音像视频“刘翔破纪录”与“翔之队”的事例,把握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所举的例子具有强烈时代性,并且是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这样就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强烈感受时代美的同时,明确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感受时代美的基础上使情感升华,进而热爱我们的集体,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三、合作交流环节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的碰撞,让课堂充满思辩美

合作学习旨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我在合作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达成思品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我在讲《身边的诱惑》时,设置了“上网的利与弊”的辩题,让学生在争论,探究和观点的碰撞中懂获取正确的知识,形成理性、全面的上网利弊观,使课堂充满思辩美,整个教学环节实现了培养积极健康生活情趣的情感渗透。

四、展示环节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让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美

展示环节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自身素质。我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挖掘创造力,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美,使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美。例如在学习《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这一框题时,大家自主合作学习后,交流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做法时,孙轩同学针对当前的汶川地震事件,创作了一首五言诗《念蜀中》,诗文为“我哭泪雨零,心哀似乱篷。恨不生双翼,一鸣到蜀中。”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向善之情,在班级引起强烈共鸣。当然创造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句人生格言,也可以是一幅画等等。

五、分层次达成目标,让课堂教学充满成功体验美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基于这一认知,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成功的光辉,让每个生命灵动”的主旨,切实做到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如平时的测试,如果试卷有一定难度,我会悄悄地提前向他们渗透一些,或直接告诉他,明天我们就考这张试卷,今晚有信心把上面的题弄明白吗?因为有明天考试这个动力,他们会想法设法去主动把试卷上的题弄懂弄明白的,而这不正是我们测试的目的吗。测试时,他们是满怀信心而不是忐忑不安,他们和优等生一样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对学习就会兴趣倍增,对学好政治充满信心。长此下去,良性循环再次形成,课堂充满了成功的光辉和每个生命的灵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两年来,我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让美的情感在课堂中流动”这个主旨,在教学生涯中实践着,探索着……一路走来,经历了“山重水复”的困惑,欣享了“柳暗花明”的畅然。在这期间,我和学生一起共成长,由刚开始的束手无策到现在的胸有成竹,从课堂上的杂而无序到现在的活而有序,充满美的情感渗透,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4

纳雍县维新镇第二小学

蔡雪英

摘要: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中不但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培养环境,还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金钥匙。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是创造和谐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培养环境的重要因素。情感教学就是建立师生相互爱护和尊敬的关系,制造轻松地课堂气氛来更好地完成任务。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抽象、枯燥、乏味而繁琐,且知识连续性较强,课堂气氛不易活跃,致使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甚至“谈虎变色”。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此,笔者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一、课前交流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学生由于怕上数学课而不愿见数学老师,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笑的作用,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时,步入课堂时也要面带微笑。因为学生可以从老师的微笑中感受到关心爱护、友谊及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畏惧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既沟通了师生感情,使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而喜欢这门学科,又消除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畏惧感。

二、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数学课连续性较强,一两个环节跟不上,常会导致学生整节课跟不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用和蔼可亲的目光主动捕捉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视线,有计划地不漏过每一个学生的反应,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使学生感到教师注意到了自己的存在,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第二,可以及时发现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动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提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避免因一时的分心而导致一节课都不明白的情况。

第三,可以无形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目光中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信任,因而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听课,与教师密切配合。

第四,可以从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中直接获得教学中学生反馈的种种信息,以此来判定学生的认知状态及情感体验,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可以发现学生课堂上偷看小说、杂志、做小动作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为纠正这些不良行为,此时可以运用无声的目光交流,即教师可以暂时停止讲课,用目光进行暗示。学生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四目相对,谁都不说,但心领神会。

三、提问和课堂讨论时的情感教学的应用

在教师提问时,对被叫回答问题的学生,要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面对,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充满自信,大胆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及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对于课堂上一时不能答出或不熟练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纠正和提示,而不要挖苦讽刺,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和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生练习辅导时情感教学的用处

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解惑并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走动时要放轻脚步,即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给学生造成压力,个别辅导时,要注意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热情,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是教师爱的流露。有时候这种爱可以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

五、教学联系生活时情感教学的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的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既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数学就是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教师先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让学生数数身边的实物: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黑板上边贴了几个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眼前。

这种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数”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5

【摘要】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对激发小学生对室外体育课的兴趣具有积极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要素构成。其中,师生、生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室外课堂教学又有别于室内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调节学生情绪,营造良好的室外课堂教学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不断探索追求的。室外体育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等,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些技能的形成、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的交往等,都是在体育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理念;教学;情感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兴趣”。然而,学习兴趣的获得总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它需要环境的陶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去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一、理念讲解有助于引导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好的课堂引导,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欲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激趣引入、巧妙设疑、自主探究不仅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体育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如在三年级《障碍跑》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如果我们现在到山上去游玩会碰到什么困难?你能利用老师手里的一些旧轮胎和呼啦圈,自己动手设计一些障碍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活动,设计出许多巧妙的组合。这一活动,令学生兴致勃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情景导入学有教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根据儿童抽象思维较弱不能精确感知客观事物的主次、不能完全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等特点,教师如果能创设“黑斑蛙跳荷叶”的故事情景来处理教材,则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黑斑蛙”从地面用两只后腿用力的一蹬跳上荷叶时,便指出这就是立定跳远的下肢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悟出“黑斑蛙”自由自在地反复跳上“荷叶”的动作,就是我们立定跳远的知识要点。并以“风吹叶远”来不断加大练习难度。这样的教材处理形式,能够使体育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如,在中高年级的50米快速跑教学中,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去扮演“解放军”去抢占阵地,途中要穿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这样把50米快速跑的四个技术部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待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后,再经过重点难点的练习,这一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三、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

1.提高教学技能,启发学习自觉性。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要与学生的实践、价值需要联系起来。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动力=效价期望值。这就要求教师把体育的价值、作用告诉给学生,使学生提高积极性。

2.提高教学技能,加强课堂管理。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直观生动、准确风趣地讲解动作的要领,重点、难点的突出,注意示范的位置与方法,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示范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像。形成清晰、准确的表象。再经过不同的练习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动作的喜悦感。

四、师生智能协同,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智能水平能否协调,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教师的角度看,有的教师业务水平较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逻辑关系掌握得不好,练习的内容缺乏新意,讲解单调、运动负荷强弱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当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心理气氛。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加之运动能力较差,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理解,动作难以完成,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先身体力行。同时,要理解学生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师与学生的智能水平能协同发展。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如果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式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害怕和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倦的心理,培养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我在教学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快乐教学,变换跑的形式,转移注意力(比如在校园的场地上设计图案和文字,再进行定时跑、变速跑和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变换跑的环境,增添新鲜感(如利用校园内外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一些人工制造环境,让学生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设置情游戏,增加乐趣(在耐久跑练习时,教师先讲一段反恐精英解救人质的故事,再设置一些情境,如穿过电网———走过独木桥———翻过高山———越过壕沟,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凭借想像在情境中以跑的形式通过各种障碍);合理搭配项目,提高兴趣(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自己决定练习的方式)。通过这些教法来教学耐久跑,基本消除了学生惧怕、讨厌上耐久跑课的心理障碍,从主观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身体素质和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必须力戒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包办一切,样样由教师唱主角的作法,而应当注意学生所长,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学习和锻炼,如有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示范,有的内容让学生讲解,允许学生对教师质疑,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课堂上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和依赖心理,课堂气氛就不会高涨,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调动。

五、做好激励评价,适当表扬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等,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六、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细心的教师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如在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来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有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到失败,失去信心。我在教学时利用分层教学法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促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练习任务。

七、留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

体育课上安排一点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去阐释,去发挥,去创造,去想像。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自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了积极创造的环境,学生的表现欲才得以充分的体现。有的学生可以自编游戏,有的学生可以独出心裁地完成一些练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的练习有独到的见解和自由的发挥。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6

罗山县子路初中

李玉琴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更迅速。”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就是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因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情感教育放在一定的高度,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融合在一起,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意义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改变以往教学只关注“知识能力”的状况,新课标学习目标领域的拓展迫切需要关注情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2、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尤其明显,英语学习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互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对语言学习有不良影响。例如,害羞的学生总是避免与他人接触,过度的焦虑会使学生不敢表达,从而丧失展现和发展自己语言机能的机会,对情感因素的培养閤发展就是要培养和鼓励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克服或抑制消极情感。另一方面,英语并非母语,在缺乏有利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起来会有很大难度。进入初中以后,英语学习开始系统化,这使得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下降,因此需要学生有更多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尤其进入初二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所下降,此时学生会产生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会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通过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其意志力,而且能促进师生关系融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便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

二、那么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实施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来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七年级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学生们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偶尔犯错误时,教师要多做一下换位思考,把对学生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学生需要的是被提醒,而不是被批评。特别是对后进生,更是保护它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心里障碍,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另外,教师在课上课下的用语中也要注意,应该说Would you like to...?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Would you please...?而不应该单单用表示命令的语气,以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师生平等,从而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平等。当然,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轻易对学生说“No”,以减少他们的挫败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二、学会换位思考,以情动情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知道学好一门外语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没有这门语言存在的良好环境。今天,我们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站到了讲台上,但我们应该回忆一下我们作为英语初学者的种种经历,我们应蹲下去,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要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他们的错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不敢自称在这方面做得多么好,但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张口说,要他们别害怕出错,“作为一名学生,出错是正常的,错证明你在思考老师的问题,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张口说出,别人才能发现你的错误,指出你的错误,这样你才能改正错误,才能保证以后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才能取得进步。”

每当笔者说这些话时,学生都会用一种轻松的、跃跃欲试的面孔看着笔者。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包容其不足,理解其心境,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种更融洽的英语学习氛围,才会有一座更温暖的情感桥梁,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现在使用的仁爱版教材题材丰富,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且教材里蕴含丰富的情感素材,这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如:在学习情态动词mustmustn’t的用法时,我让学生列举:“As students, what must you do at school?学生列举了:①.we must study hard.②.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③.we must help others.然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讨论 As students ,what mustn’t do at school? 学生列举了:①.we mustn’t fight with others;②.we mustn’t throw litter around;③.we mustn’t be late…这样既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口语的锻炼,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这种情感的交流是自然的,贴近学生心灵的,也最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再如:现在有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针对这种情况在学八年级下册“Food Festival”时让学生分组讨论“what can we do for Free the children?”Group1: we can sell flowers to raise money for them.Group2:we can send some books to them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 people in trouble.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四、寓教于乐,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学习。

1、用愉悦的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用无声的语言(眼神、手势、面部表情、体态等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使教师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的情感应每时每刻悄悄地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应把对学生的热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光,使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赏识,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和满足。

2、精心导入,触发“兴奋点”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Good begun, half done.)。一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始几分钟,如果善用这宝贵的几分钟,就会做到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学生思维的齿轮迅速运转起来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对已教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设计新奇的导入方法,触发他们学习“兴奋点”,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去。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很多,比如唱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游戏,作汇报表演,情景对话,让学生轮流自由谈话(Free talk)等等。在众多的课堂导入方法中,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选择和利用,只要紧紧围绕学生已学知识内容,精心选择趣味性较强、能收到寓教于乐、提神激趣的话题即可。不管采用何种办法,只要能调动学生说英语的愿望,让他们觉得言犹未尽,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每个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并尽量多地使用。比如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如在学“what this / that ?”时,我让学生一生问:“what’s in my bag?”其他学生猜“Is it a / an…?”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单词、句型;再如在学完“what dose he /she look like?”这一话题时,我让一生描述班内一个同学,另一学生画,其他同学猜“who is he /she?”这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力,同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利用学生喜欢唱歌这一爱好,我常根据所学内容教学生唱一些英语歌曲。如学完数字之后让生学唱“The number song”。在教学数字时及时教给学生“the number song”,教学“比较级”时,教学生唱“the more we get together”,教完“good morning to you ”后利用原调编入新词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地跟着学、跟着唱、陶醉在这些旋律优美动听的英语歌曲里,而且很快消除紧张或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创造学英语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四季的时候,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四季的画面,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到了大自然,学生很快就融入了其中,直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营造互帮互学的情感氛围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他人共事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消除学生思想焦虑。同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我尊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所学内容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帮助其出谋划策,让组长负责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作为小组一员的责任,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养成合作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样,在集体荣誉感催促下,有些不自觉的学生会被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所触动,也会努力争取为本组争光。

五、采用积极评价,促进积极情感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际亦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信心能起到较好的鼓励作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不足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视使用积极鼓励语,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产生学习动力。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流露出热情。答对了,应及时肯定:Good 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 etc.教师的表情话语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参与的信心。答错了,要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达: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使学生重树信心。作业中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You are creative ,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Try again and again ,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促进参与欲,促进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时地渗透情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不可替代,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信心,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

渗透情感教育实施差异教学 篇7

一、渗透情感教育,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自觉性

后进生比较注重感情, 而且他们的情感细腻、脆弱,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不小心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就极易将他们推到反面, 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 以至破罐破摔、厌学逃学。

现代中学生与以往的中学生相比, 有较大的变化。受家庭、社会的影响, 交往比较广泛。如果我们对待后进生, 能投入大量的情感, 把他们视为真正的兄弟、姐妹, 结成忘年之交, 在思想上给予引导, 心理上给予疏导, 学习上给予辅导, 生活上给予关心, 相信后进生一定会视你为知己, 对你信赖, 对你佩服, 由此迁移到你所教的科目, 对化学感兴趣, 认为学不好化学就对不起你。这就是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的效应。

二、实施差异教学,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后进生智力水平、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处于落后状态, 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实施差异教学, 即分层次教学。

实施差异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设计、作业的设置、课外的辅导等。

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效果, 不要追求庞杂的内容, 也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鉴于后进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充分利用教具, 开展实验教学, 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从直观现象引入, 然后形成抽象思维。

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 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一些平时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 教师安排答疑前, 应尽量让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 问题要有梯度, 由浅入深。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教师应提示、启发, 直到学生答对问题为止。若针对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 教师设计问题时, 可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使这些学生感到自己还有差距, 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作业的设置要有层次性。对后进生要放低要求, 作业量不要太大, 并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一定要使他们尝到独立完成作业并不困难的甜头。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后进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课堂辅导的形式可多样性, 可个别辅导, 也可集体辅导。对于后进生的辅导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适当予以提高。这样, 他们就较易跟上整体的步伐。

如果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渗透情感教育, 实行分层教学, 把对学生的关怀渗透到教学中, 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 相信后进生一定会得到较好的转化, 学习成绩也会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渗透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表现.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刺激人的大脑和器官处于活跃的状态,进而对学习动机进行诱发,能够对数学信息有效地接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更加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新课改要求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顽强拼搏、刻苦钻研、坚韧不拔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品格.而现代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一种认识过程,即知识在师生之间的输出和输入,同时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数学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而对该学科教师是否喜欢,该学科是否拥有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又决定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程度.所以,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和认知的水乳交融和有机协调,使数学教学能成为一项愉悦的活动,真正被学生所喜欢.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非常重视.它为教师教学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现了教材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而富有灵活性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师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就是上课时的施教过程和课前的准备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灵活运用的过程.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体现了对资料和教材选用、分析及运用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教材的综合开发能力.如在“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教学中,公式是让学生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来体现(a+b)2=a2+2ab+b2.它改变了过去教学方法中,结论是由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的,接着再用特殊推出一般,利用长方形纸片得出:(a+2b)(2a-b)=2a2+3ab-2b2.这种对结果的推算能力,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对最佳的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并且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

三、善于对学习情境进行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情感,并向一种持久和稳定的情感转变,进而产生强烈的欲望,锲而不舍地追求和获取知识.教师应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好奇心,让学生由即时兴趣转化为稳定兴趣,对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进行真正的体验.课堂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成功体验,教师不应代替和包办,为了能对学生更好地引导,应积极地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启发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总结、归纳和思考,得出结论、猜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方法和定理的结论.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实施以下的教学方案: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去发现所具有的共同结论“90°+60°+30°=90°+2×45°=3×60°=180°”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任意一个三角形是否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然后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观察它们的三角之和是否都等于或者是与180°接近,进而对定理的结论进行验证.通过动手尝试,使学生得出多种证法.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将学生的内部需要唤醒,并产生相对应的情感.作为素质教育工作者,教师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且能将情感教育的可导性、自主性、情境性、感染性和迁移性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和利用起来,并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将情感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能更好地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途径,与新课程的标准相贴近,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益.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9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陆家学校中学部 刘穗

【摘要】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既要进行美育教学,也要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感氛围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若是师生情感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且课堂学习气氛即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美术教学;兴趣;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滋生

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凝聚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价值、道德、尊严、个性、生存状态、人格追求……

西方美术史学家詹森在《艺术史丛书》前言里对艺术史的潜在价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没有一种别的学科邀请我们在历史时空里更广阔地遨游,也没有一种别的学科更能强烈地传达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持续感,或人类之间的密切关联。更有甚者,与文学或音乐比较,绘画和雕刻使我们觉得更能传达艺术家的个性;每一笔、每一触都记载艺术家的特征,不管他所要遵守的陈规是如何的严厉。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在情感中滋生出优秀作品。比如:梵高的《星月夜》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吴冠中的《春如线》表现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江南春天美好的回忆,以及对青春、对生命的的感悟化作一串抽象的点线面,用一支画笔耕耘着人生之路。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酵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既要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需要有丰富的情感。通过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产生教与学双边关系的统一体。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逐渐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构成教学思想前进中,教学方法仍停留不前的局面。原因就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者本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具有利于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加强理论方面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与情感的整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三、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达成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桥梁。

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达成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无稽之谈。要想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强烈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进而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提供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美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魅力,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 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对其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之产生情感互动,以求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其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学生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在美术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作品与情感产生碰撞的火花,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独特的情感作品。

第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美术课堂中的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总之,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情感教育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对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避免过去单一性的知识传授方法再现。在课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选择恰当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能在真情的关怀下,动情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伍德明,时伟主编。《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4]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情感渗透教学法初探 篇10

一、熟读课文,体验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及对母亲的理解和痛悔。 

二、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与亲情教育的渗透。 

三、揣摩恳切、深沉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设想:  《我与地坛》不是一篇通常意义上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它融合了作者由于视角的独到而对人生对情感独特的感悟。本文节选部分既写自己又写母亲,可以由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课前布置预习,结合《语文读本》理解作者的特殊背景和情感思路,写一篇两三百字的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自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命运交响曲》  导语:同学们一定知道这首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当中洋溢着一种抗争命运的激情。我们今天就来学一篇也是抗  争命运的文章。(打课题和作者幻灯片)  问: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  答:还写了母亲。  问: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  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答: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  题。 

二、朗读、分析、评价  第一部分 

1、问: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2、问:“独自”跑到地坛去。为什么“独自”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找出课文的句子来分析。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颓废、残废自伤的心境。 

3、问:“总是”到地坛去。为什么“总是”到地坛去?这是一个环境怎样的地坛?它是不是与作者有什么灵犀相通之处?这样的环境特点使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启示?(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朗读写“荒芜”的句子;稍分析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情感。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稍分析此处景物的特点。  启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这个启示使作者的命运起到了什么样的变化?摆脱了那颓废、消极、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他“决定”活下来了。(古园的形体“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这些环境的永恒特点又给作者思考“怎样活”提供了一种氛围。)  所以说我与地坛的关系十分密切,用课文的词语来说是有一种“宿命”的“缘分”。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的救命恩人,所以他“总是”要跑到地坛去。  第二部分  导语: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那么就有几个问题要问同学们: 

1、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2、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3、可见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4、这样的母亲,母亲这种对待“难题”的方式又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个别学生朗读1~3段,其他同学划出回答前三个问题的关键语句。)  答:(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 (2)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3)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4)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格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5、问:作者知道这一点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知道的?  “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是通过“设想”而知道的。其中蕴涵着深深的对母亲的怀念。可见,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这一辈子给了我生存的启示,同时也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个别学生朗读,评点,老师范读,再学生齐读。可配乐《懂你》)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分数乘除口算练习题下一篇:自考免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