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作业

2024-10-20

差异性作业(精选11篇)

差异性作业 篇1

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优等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中等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学困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干脆不做。长此以往,便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现实的情况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由于学生客观存在差异性,我尝试在学生中实行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感受各自作业带来的愉悦。

一、课堂作业的差异要求

数学作业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不能淡化学生的基础,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础题还是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但这一练习并非要求一致,同样应体现出差异性。平时的课堂作业基本上是书本中的练一练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课前我对这些练习进行研究分类,为课堂作业的布置做好准备。针对学生各种数学能力存在差异的现实,我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A层为最基础层,B层为中等层,C层为优秀层。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没有用“优生”“差生”来区分,而是改为A层是铜牌层,B层是银牌层,C层是金牌层。大多练一练的第一题都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让A层学生去做;B层学生选择下面其中几题做;C层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做,再补充一些课外拓展题。

这样设计可以夯实基础知识,A层学生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也能够从选择的作业中掌握知识点;C层学生除了扎实掌握新知,还得到了思维拓展的机会。

二、课外作业的差异要求

针对当前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应用”的需求,在作业设计上我也注重此方面的差异性设计。

1.“自主”作业带给学生不同的个性展示

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动地做着千人一面的机械式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我设计的作业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具有可接受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先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本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A层的学生可以在基本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选择;C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作业,就如同让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我发现A层学生面对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方法,C层学生已遥遥领先。于是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只要将两者移对了,就算是达到目标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C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作业带给学生不同的快乐体验

合作学习是当前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过程必然是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差异特点发挥与相互碰撞、交流的过程。合作作业的过程,会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得以很好地完成。在数学作业中,A层学生可能没办法按数学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他们需要C层学生的帮助。C层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能不屑一顾,而A层学生对此的积极性反而会比较高。面对这么一种现状,我将学生进行组合,把A、B、C层学生混合在一组,对于容易操作的问题让A层学生来完成,对于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让C层学生完成,使他们各取所需,各展所长,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上完《土地面积计算》这一单元后,我布置了一份作业:我们学校操场旁边有一块不大规则的空地,学校有个计划,打算下学期把这里开辟出来作为一个劳动基地。想请你们帮忙算算它的面积。学生一听就乐了,他们自发组织在一起。C层学生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他们提出方案;A层学生站在窗户边,将平面图大致的形状画下来;B层和C层学生将其划分成几个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标出准备测量哪些线段的长度;最后由C层学生进行审核。审核完后,学生就带着工具进行实地测量,此时各组进行相互配合,共同测量。在这种默契配合下,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收获颇丰。

3.“探究”作业展示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探究性习题,以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探索,不但开拓了解题思路,而且提高了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后,布置如下作业: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会有什么变化?(要求通过剪剪、画画、量量的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A层学生只要找到一种答案;B层学生要求找到多种答案;C层学生不仅要找到多种答案,还要把思路表达完整。

平时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条件齐全的题目,学生一看到题就做,甚至有些学生连题目都不看就做,谈不上动脑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起来,应多布置这类探究性作业。这种探究性作业引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展示了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

4.“应用”作业展示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目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无论学生的差异性有多大,最终他们都要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到处存在着各种差异,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应用型作业,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适时评价,淡化差异性

评价是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手段方式,是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机制。所以,评价不管是终结性的还是过程性的,乃至体验性的,都应尽量分解和细化,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倾向性差异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审视。

1. 同一练习的差异评价标准

在课堂作业中,为了尊重基础或是学生的自我选择,平时我也会让学生做同一种练习。对于同一练习的评价树立一种差异评价标准,对A层学生进行倾斜。在做基础题时,A层学生允许进行二批,B和C层学生要求一次性成功。做对一道加一分,C层学生做错一题要扣一分,B层则不给分,A层学生暂不给分,在他们订正后再加分。在做提高题时,C层学生得基本分,B层学生得基本分×1.25,A层学生得基本分×1.5。而学生都尝试做深化题时,这里的基本分可以偏高,C层学生得基本分,B层学生得基本分×1.5,A层学生得基本分×2。

2. 不同练习的差异性评价

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扬长”而不是“指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避免采用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评价可利用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某种新颖方法利用该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采用勾和叉,用划一的标准去评价有差异的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我采用多标准的评价方法:如可以采用“等级+简语”式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良+字迹工整=优”“良+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优+如果能让更多同学分享你的杰作,相信你会赢得更多同学的羡慕。”差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作业的兴趣,它能起到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做有所乐,逐渐向高一层次发展。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教学中除采用差异性教学外,还应在布置作业时采用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块入手,结合作业的差异性评价进行浅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差异性作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田俊双.采用分层施教实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育.

差异性作业 篇2

瑞金二路小学

叶季红

差异教学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拓展更是对差异教学的完美升华和检验。在这里,我从自己设计的一个作业案例中诠释我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心得。

一.教材内容

小学英语5A Module4 二.作业设计背景

本单元主要围绕“ 名胜古迹”这一话题开展教学活动的。针对本单元词汇量大,专用名词多的特点,以及怎样使学生轻松交流,并在谈话中运用和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等。我认为教师可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花些心思,以此来化解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三.作业设计

(一)作业预习和资料搜集

设计意图:这是课前准备的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堂知识而设置的。这项作业虽然简单却需要长期习惯得养成。学生做这些作业可以满足其求知欲望,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并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

(二)会话自编和表演

设计意图:这是提高性的作业。讨论伦敦及其名胜古迹或者运用所学讨论身边的一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是对课堂所学的巩固和提高。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较高。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在这种作业中往往暴露得比较明显。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

本作业我将学生分成三个水平层次,并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基础作业,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本单元内容,能将单词与句子流畅的朗读和理解。提高作业,要求学生除了达到基础水平外,还要求学生能熟恋运用本单元会话进行交流和对伦敦进行灵活的介绍,掌握知识的要点。综合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前两项,并运用本课知识精髓进行活学活用,运用于日常生活会话中。虽然是不同的作业,但却达到了同一的目的:让学生掌握了常用的句型,训练了听说能力。

(三)内容拓展

设计意图:这是拓展性的作业,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种种途径收集更多的名胜古迹资料并整理前面所学所有相关内容,并让他在课堂上进行“独家报道”。教师用奖励或加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做,要让这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尽量保持练习的积极性。不管做得对不对,只要学生认真去做了,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然后再逐步扩大这部分学生的队伍。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对学生收集处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

四.自我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际合作化的扩大,英语的桥梁作用日益突出。《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外作业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再沿袭传统的背、抄、练等落后的作业模式,有悖于新课程,同时对学生终身的学习习惯养成也是不利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作业设计的两点看法。

(一)作业的层次差异性

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又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兴趣各不相同。必须要承认在我们学生中英语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做到层次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同时,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水平。

(二)作业的多样性

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形象生动并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作业才会事半功倍。布置的作业不能千篇一律,形式要多样化。要进行相应而有必要的差异变化。以促进学生不同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尊重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作业 篇3

[关键词]学生差异;分层作业

中国分类号:G623.31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实施英语分层作业的情况,教师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关于英语分层作业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参加调查人数共110人,收回问卷110份。

一、调查内容

针对学生分层作业的实施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調查问卷。该调查设计主要围绕学生对英语分层作业的看法、英语分层作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分配、分层作业需改进的地方、学生喜欢做哪一星级题目、是否愿意向更高级题目挑战以及在做分层作业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制定完调查问卷后,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以及针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细致地分析。

(一)学生最喜欢做哪颗星级的题目的调查与分析

第1题问卷内容:英语分层作业分三颗星,你最喜欢做哪颗星的题目?

统计结果:★占4.8%;★★占37.5%;★★★占57.5%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以上的学生喜欢做★★★题目,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做★★题目,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喜欢做★题目。喜欢做★★★题目的学生通常是那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和一部分积极上进的中等生。同时也说明他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喜欢挑战,爱动脑筋。喜欢做★★题目的学生通常是那些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生,这类学生中的大多数在学习上比较保守,认为自己★★题最适合自己。喜欢做★题目则是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比较喜欢一些记忆力的★题目,从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与满足。

(二)通过实施分层作业,与之前相比现在作业量的调查与分析

第2题问卷内容:现在的作业量?

统计结果:认为增多的占13.4%;少了的占71.5%;与原来一样的占15.1%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分层作业实施后,现在的作业量变少了很多。少部分学生说现在的作业量与原来一样。由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书中知识点,所以教师认为不必要再重复劳动,没有给他们布置分层作业,而是以其他作业的方式加以呈现。极少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作业量反而增加,这部分学生通常是班级中的学困生。

(三)学生对分层作业和其他练习卷的区别的调查与分析

第3题问卷内容:你觉得分层作业和其他的练习卷有区别吗?

统计结果:认为有区别的占79.2%;没感觉的占10.6%;没有的占10.2%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分层作业和其他练习卷有区别。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分层作业和其他练习卷没有区别,甚至没感觉,可能是他们对分层作业概念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解与认识,也可能把分层作业和平时的其他练习相混淆。

(四)学生对分层作业练习的想法的调查与分析

第4题问卷内容:你对分层作业的练习有何想法?

统计结果:认为有意义的占85.4%;一般占10.8%;较难的占1.9%

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分层作业的做法是很好的举措,他们认为分层作业中的练习非常有意义。认为分层作业的练习是有意义的学生,他们感觉到分层作业是有难度梯度的练习,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的层次水平及今后的目标方向。而认为“一般”的学生觉得分层作业和平时练习卷有着异曲同工之道,没有较大的区别。而个别学生因为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抱着英语分层作业比较难的看法。

(五)学生希望教师如何分析分层作业的调查与分析

第5题问卷内容:你希望老师如何分析分层作业?

统计结果:上课评讲占62.5%;个别辅导占4.8%;上课评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占32.7%

尽管上课讲评是讲解作业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它所面向的群体是全班学生,全班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利。所以半数以上的学生还是认为上课讲评是分析分层作业较好的方式。上课评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也是一部分学生喜爱的分析分层作业的方式。因为上课讲评有时节奏比较快,学生一下子无法吸收,所以他们希望教师能将上课讲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有个别学生认为个别辅导是分析分层作业的较好形式。个别辅导通常是教师根据某一个学生作业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由于个别辅导耗时长面向的群体比较窄,因而会导致教师力不从心的现象。

(六)学生希望教师如何评价分层作业的调查与分析

第6题问卷内容:你希望老师如何评价分层练习?

统计结果:打五角星占52.9%;A.B.C等级占20.2%;打分数占26.9%

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打五角星是评价分层练习的较好方式。因为教师常常用五角星来表扬或激励学生较好的行为,所以学生认为在分层作业中打五角星是教师激励自己的表现。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打分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习惯了考试的评价方法,通过打分数可以看出自己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到底处在哪个层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希望教师用ABC等级来评价自己的分层作业。学生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三、调查结果后的反思

基于此,笔者积极探索解决出路,尝试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在设计和布置英语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和标准来布置作业,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水平,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学生作业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而且是一种动态的分层。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出台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分层作业的实践中发现,教师采用分层作业这种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优等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学困生有“奔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求异的价值以及做作业的快感与满足。

参考文献:

[1]施秀银,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J].科技信息,2009,(3).

[2]孙闯,减轻作业负担的探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0,(10).

差异性作业 篇4

一、调查研究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 喜欢语文作业的学生比率仅占16.6%, 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而学生不欢迎语文作业的原因和比例的调查结果如下:1.做语文作业, 都特别耗时费力, 而收效却甚微, 成就感不强, 占26%。2.语文作业的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缺乏趣味性, 占14%。3.语文作业的形式主义严重, 与教材关系若即若离, 占11%。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往往是一刀切, 重统一训练, 轻分层练习, 占33%。5.作业难易程度把握困难, 占9%。6.其他原因占7%。

调查数据分析: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 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 让学生丧失了成功的体验。这实际上阻碍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语文作业设计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以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为依托, 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出发, 进行有梯度的作业设计。

二、基于学生差异性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差异性。

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 都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 又要关注优秀生,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因此, 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增加作业的梯度性, 供学生选择提升, 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2. 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梯度作业的设计应该富有新意、形式新颖, 并能激发学生兴趣乃至创造的欲望, 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语文作业的无限乐趣, 进而将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快乐的旅行, 最终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 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

3. 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梯度作业设计,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 让从课堂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要体现实践探究, 让书本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 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 留给学生创造空间, 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因人而异。

4. 人文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该尊重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梯度作业设计除了注重知识和能力外, 也应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一句话, 作业应融培养技能与彰显人文功能于一炉, 让学生在作业中和谐发展。

三、基于学生差异性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使学生受益匪浅,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适当控制作业时间。

教师应该掌握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和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需求,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差异, 学习兴趣与爱好的差异, 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异等, 预计一下学生完成作业可能需要的时间, 避免出现上述弊端。在完成作业时间上按作业梯度分层要求, 有效保障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2. 及时创设作业交流平台。

“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 他能使个体发现更为充分的自我表现手段,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希望尽可能展现自己的潜能。教师应适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实现自我”。尤其是对于注重过程学习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更需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正受到别人的关注, 从而提高日后学生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3. 积极提供作业指导。

新课程作业设计固然更重过程, 强调答案的开放和多元, 但这并不意味教师的权威地位和指导作用下降, 相反,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拓展延伸性的作业, 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 习惯于单科思维, 教师应适时介入, 给予提示引导;对于探究性作业教师就应该提供必要的信息渠道, 指导学生怎样去找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网址。

语文作业差异化的教学尝试 篇5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作业的差异化进行了尝试,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点,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差异的作业和评价方式,尽可能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来调动学生在作业上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意识。

统一时间标准要求不同。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统一时间要求完成的作业,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因人有所不同。例如:学习《以虫治虫》,要求学生在课前统一预习,翻译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对刚上初一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语文积累少、学习能力低的孩子来说更是困难。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收获,我布置了不同层级的要求。分别是:一般层级,读准课文字词,能结合课下注释、查工具书推断每个字的意思,基本理解句子意思;语文能力更强些的,在完成一般层级的基础上,能比较合理的翻译句子,适当补出翻译时候需要的相应内容;语文学习能力稍弱的能结合课下注释,画出自己完全不能理解的句子、词语,并选两个词语查字典猜猜意思;还有个别同学,练习把课文字词读准,文章读顺,背四个课下注释,背着给同学介绍注释中介绍作者的重要信息。尽管同是预习一篇文章,只要同学能达到相应的层次要求,认真完成,就是优秀作业。

同一标准不同时间达标。在语文的学习当中,积累是很重要的,尽管对有些孩子来说能否能背几句古诗、文章,不一定能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但是,积淀一些东西,慢慢总会对人的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也许某一句诗、一句话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境。对于孩子们学习这些知识,我的原则是该会的争取做到都会,但是要求达到标准的时间应根据种种情况具体安排。比如:关于古诗、课文,列出必背篇目,根据学生大致水平有计划地制定出每一篇完成的时间期限。提前完成任务加分,延期完成要扣分,扣分同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赚分(给出课外优秀古诗词篇目,难易不同,学生可以自选背诵、查资料赏析、给同学讲等),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奖励。

自主选择实现目标方式。字音、字形这些是语文学习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我们的学生在解决这些作业的时候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有的拼音知识一片混沌,有的写点东西错字一堆,在检查写拼音和听写的时候全班无法同时达标,我就在评价上想了点方法,每次听写都定一个达标的标准,然后发信息表扬;统一听写没达到表扬标准的同学,肯定最终也要掌握测试的内容,可以选择老师指定的测试员重测达标,取测试最高成绩;也可以选择自己改错,再找负责改错的同学测试检测改错掌握情况。这样给学生可以选择的被评价方式,让学生更愿意主动达到目标。

互相协商达成完成目标。在学生当中,有个别学生,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待这样的学生,过去按照其他同学去要求他,学生痛苦,自己也纠结,时间久了甚至会抵抗、冲突,效果非常不好。鉴于此,现在对这样的个别学生,我更多地是和他单独沟通,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听取他的个人想法,与其协商完成任务的量,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任务的方式。在这样的做法下,这些学生都能从开始的完不成,到后来主动找老师检查他们该完成的作业了。

激励进取的赚分评价。初一的孩子,总体还是比较单纯,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对奖励也都很在乎。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凡是自己应该完成的都按要求完成,都高度肯定赞扬,如果能努力向上进一步的去完成本来不是对自己作业要求的内容,就会根据努力完成的态度和成果,给以相应的分,用分可以换取奖品、时间,或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选择容许范围内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就容许他们积分到一定值换取可以中午或者晚上打球的时间;也可以换取某一天不用做哪个作业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作业的差异性设计,很受学生喜欢,让作业更适合不同差异的同学,学生完成起来也有了主动性,学生对语文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了。

差异性作业 篇6

关键词:学生数学作业,个性差异,批改,评价

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 一位带着墨镜跳着骑马舞的“鸟叔”让国人老少皆知, 竞相模仿。鸟叔由心而发、不拘一格的舞蹈动作, 在歌曲的伴奏下显得自然、个性, 引起观者不由自主地共鸣而跃跃欲试。用此来观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还真有借鉴之处。

古人云: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我们的学生是生命的个体, 在学习生活中凸显出个体的个性和必然存在的差异。学生的作业也同样客观存在这一特点。心理学研究发现, 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其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也不例外。因此, 教师面对的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行为表现的多样性与个性差异的关系, 对每一个“独特”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措施。由此可见, 我们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尊重和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样, 在批改评价学生作业时也不能用一把尺子, 要因材施“改”。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设计作业批改要求, 再用具有个性化的、多形式的批改评价方法, 分类指导批改学生作业。

分层批改评定学生作业。根据班上学生的个性差异, 先将学生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为学习优异的学生, B层为中等生, C层为学习吃力的学生;再分别设定相应层次的作业批改标准。A层评定标准是保质保量完成所有习题, 并提倡有独到见解的多样解答方法, 正确率在95%以上的为合格;B层评定标准是必须完成基础题和部分提高题, 提倡完成所有习题, 基础题正确率95%以上, 提高题有选做, 正确率80%以上为合格; C类评定标准是必须完成基础题, 提倡尝试提高题, 基础题正确率80%以上为合格。同时还有加分政策:A层作业一题多解的在评定时可将作业评定为优秀;B层作业完成所有习题且正确率90%以上的, 可评定为优秀; C层作业基础题全对或尝试提高题并有正确的可评定为优秀。这样的分层批改和评价, 让所有的学生觉得既有担子压肩头, 又不会感觉过重。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各取所需, 让学生乐于接受作业任务, 完成作业的效率均有提高, 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除了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批改外, 在批改评价时的形式方法也十分重要。

批改学生作业实际也是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那一本本带着个性和生命的作业时,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差异, 要正确把握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正面激励引导为主, 以诚相对, 实事求是, 批阅的形式亦可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的勾叉、等级, 也可以是勾画、圈点, 还可以是表情、评语。当然, 有时也可小幽默一把。在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 个性化地批改和评价更能显现教师批改作业的意义和作用。

1. 激励评价。“教育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家布鲁纳这句话应该可以诠释激励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 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尤其是学习吃力的学生, 更要多加激励。如“你的解题方法很棒, 很有想法。”

2. 拓宽思维。作业不仅仅是反馈学习效果, 其实它也是教育教学的延伸。数学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对错,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批改数学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对错, 更应注重充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适当使用一些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起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如“此题你必还有高招, 我们拭目以待!”“再想想……只差一步了!”

3. 指错引导。在批改数学作业时, 当有学生出现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 教师就要给予批语, 一语道破存在的问题, 先指出其错误之处, 并在旁边写上适当的批语,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解法。如“同学: 请慢点, 再仔细读读题目, 再想想。”

4. 幽默激趣。当学生出错时, 运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提醒, 比严肃地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 用夸张的语言来赞美, 学生会欢欣鼓舞, 兴趣倍增。因此教师的批语应该具有艺术性, 特别是对作业较差的学生, 批语更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 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我可不希望看到三蹋糊涂减二蹋糊涂的作业哟! ’‘请让你的字站直, 好吗?’‘你难道真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十窍通了九窍的学生?’”

5. 犀利评判。犀利评判主要是针对容易骄傲或学习数学意识不强的学生, 他们经常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评价他们的作业时就要严格要求, 不能任其发展, 要“快刀斩乱麻”, 切中要害, 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这样的学生我一般都是面批面改, 当面指出, 严加“批评”。

6. 作业“T”台。每个月都举行一次作业“秀”。将作业摆成“T”台型, 展示评比学生的作业,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彰并拍照公示, 表扬作业有进步的学生, 颁发进步奖。通过这种形式, 让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同时也是对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的一次激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关注差异 篇7

一、在课内作业设计中关注差异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设计课内作业时,教师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体现教育公平。

1. 设计选择性的课内作业

在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后,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下面两组选做题,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练习。

A.用竖式计算:459-68 779-645 752-138923-864 800-695

B.被盖住的数字是多少?

以上两组题目在难度上有区别,但互相之间又有联系。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选择A组。但是,当这些学生完成A组作业,听其他学生讲解B组题目时,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选择B组的大多数学生是学习能力中等以上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选择A组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95.9%,选择A组后又继续选择B组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90.3%,正确率分别占到所选人数的93.4%和87.8%,由此可见,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尝试做高一层次题目的。另外,因为每组练习适应了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较高,且正确率也高。这样既减少了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厌烦,又激发了优秀学生的上进心。

2. 设计一题多解的课内作业

教师可对学困生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周长》后,我让学生计算菜园的周长,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用多种方法。

在解题中,有的学困生用最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依据周长的概念,把图形的各条边长度相加计算菜园的周长。方法虽然有些烦琐,但是便于他们掌握理解,既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树立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我还关注到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来解答,体会问题解决的多样化和优化的策略。在整个过程之中,若教师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要求比较宽泛,就能容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解法,也反映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能关注学生的差异。

二、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关注差异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延续和补充,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为此,我依据学生之间的年龄、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课后作业设计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作业的形式有口头作业、书写作业,也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和自主的实践探究;作业的层次可分为基础题、拓展题;作业按完成的时间可分短作业和长作业;部分习题还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来完成作业。

差异性作业 篇8

关键词:差异教学,小学英语,课外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总是习惯于统一化。这种方式不利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等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并且学生更希望教师设置的课外作业能够符合自身的学习程度。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该因人而异重视差异教学。

一、小学英语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英语教师纯粹的认为课外作业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只是用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也并不重视课外作业的完成,甚至会发生抄袭现象。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了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另外,由于传统教学单一的评价方式,很多英语教师也并不具备实施课外作业差异教学的能力。可见,若要落实小学英语作业的差异化,小学英语教师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创新课外作业的实施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实现小学英语差异化课外作业的策略

1. 教师应该加强课外作业的设计和批改。

课外作业是巩固学生英语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因而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外作业,并重视差异化的批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实施差异化课外作业的能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课外作业的层次化和差异化,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特点学生需求的课外作业,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方法让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不同的评价标语。如在设计时可将课后作业分为拓展型、巩固型、基础型三种层次,在评价时多运用wonderful、good等词语。例如在完成My Family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一是录音作业,模仿课文录音语气。二是对话作业,学生和同学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互谈。三是实践作业,学生到同学家做客,并用英语完成拜访。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家庭作业。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比较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集体为单位。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受教面积较大。但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这种形式不能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缺点愈加明显。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差异性教学越来越受到众多英语教师的关注。

在新时期,教师应该以班授课为主,其它组织形式为辅,这样才能凸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如教师可以开展分组教学,并在每个小组中设置一个组长,在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时,由组长来协调给小组成因之间的合作关系。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增强学习气氛。另外,分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完成How many?的学习后,为了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How many句式,教师可以布置调查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成小组,调查统计学生教师、学生、电脑室、阅览室等的数量,并通过How many…are there?的提问句式以及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等数量词语来完成调查统计汇报。这样学生就能积极的投入到调查的课外作业中,从而通过反复的运用How many句式,熟练掌握课堂内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调查事物,以满足不同小组的需求。

3. 完善师生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以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学校应该重视创新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测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小学英语差异化课外作业教学。

如充分利用学生自评和教师互评的优势。对于书面作业教师可以抽查,学生可以互改,或者是交由分组组长进行。课后作业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更是反应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例如在完成上述调查作业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可以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英语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可见,通过创建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实施课后作业的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差异化教学角度设计、开展小学英语课后作业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的。因而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以差异化教学为指导原则,加强课后作业设计、创新组织形式并完善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德荣.差异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研究[D].聊城大学,2015.

[2]高玉.小学新手英语教师课外作业差异化设计现状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差异性作业 篇9

一、作业效能的逐渐丧失

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讲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练习、达成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但目前在这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作业效能的正常发挥。

1. 重数量轻质量

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效果是老师们普遍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 效果也适得其反:作业量过大, 往往使得学生忙于应付, 滋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养成草率、马虎等不良习惯, 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 重形式轻效果

英语作为重要学科, 一般每天课后都要布置作业, 作业的编写、布置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可老师不加选择地、应付似地布置作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因为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各种复习资料随处可得, 但它们鱼龙混杂, 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老师不提前做下水作业, 不根据自己学生的层次来精选, 这些作业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1) 缺乏针对性; (2) 重复的练习太多; (3) 难易度把握不准; (4) 作业量过大。这样流于形式的作业, 对学生来讲, 效果甚微, 是一种时间的浪费,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产生应付甚至厌倦的心理, 与做作业的目的相违背。

3. 重布置轻批改

与作业布置相比, 作业的批阅与订正同样的重要。有的老师因忙于其他事务或对作业的批与改不够重视;有的教师把批改作业视为一种负担, 没有认识到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性、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是教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漏洞、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途径, 这样, 往往会出现: (1) 学生作业得不到及时批改; (2) 老师批阅后要求学生订正不到位; (3) 学生互改或自改, 缺乏老师的有效监控; (4) 得不到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讲评等, 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作业的实效性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度和积极性。

设计分块分层作业就是针对目前初中英语作业中的这种现状而进行的一种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因人而异, 不能‘一刀切’, 应对各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层完成,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 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查漏补缺。分层完成作业, 既可以让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 避免抄作业的现象, 也可以让学优生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让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1]

分块分层作业就是将每天的作业分成两块, 一块在上课时段完成, 另一块在课后完成, 堂上作业为统一作业, 每人必做, 课后作业实行分层。堂上的分块作业主要为当堂重点知识的应试性巩固练习;课后的作业有三类: (1) 机械性记忆训练类, 如抄写单词、词组;听读、背诵课文等, 这类作业与堂上作业互为补充; (2) 能力训练类, 如阅读、写作等, 它是堂上作业的拓展练习; (3) 特长培养类, 即个性化作业, 如小报制作、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学生每次可从课后三类作业中任选1~2种, 也可3种都选, 用★号分层, “★”为必做题, “★★”为选做题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必做) , “★★★”为特长兴趣题。分块分层作业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分块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1.“四精”与“三查”相结合原则

“四精”为精备、精选、精练与精讲, 即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确定教学活动, 精心备课、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 结合课堂上所讲重点内容, 选择针对性强、变式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现场限时训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重点落实“三查”:一查学生的知识缺漏 (看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还有哪些盲点) ;二查学生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缺失;三查学生完成作业时在习惯上有哪些缺陷。然后,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对学生当堂练习进行精心讲评, 当堂消化好当天所学内容, 及时解决当下所出现的问题。

2. 分块与分层相结合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2]作为老师, 要在准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把握“最近发展区”, 将学生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设计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 积极主动学习,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和目标努力,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逐步得到发展与提升。

课堂上基础性应试类巩固练习与课后的三大类可选择练习。分层主要是针对课后三大类练习而言,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 不同兴趣与爱好进行分层, 使每次作业既能及时落实训练目标, 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能得到全面提升。

3. 知识学习与特长培养相结合原则

通过课后的分层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使知识的学习与特长的培养、兴趣的发展有机结合, 在完成特长性作业的同时, 既进一步发展培养了特长兴趣, 又巩固学习了知识, 寓学于乐。

4. 老师布置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原则

老师精编或精选的课堂上作业是每位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完成的, 而课后作业可采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喜好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

5. 作业类型与评价标准相匹配原则

不同类型的作业, 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层次的作业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遵循“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 使学生发扬优点与优势, 修正和克服作业中的不足与错误, 让各层次学生在不断纠偏过程中得到持续的良性的发展与提高。

三、分块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1. 分段分块融合

将课堂45分钟分成两个时段, 利用前面30~35分钟的时间进行本节课重点新知识的学习, 将最后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微型练习卷”或其他形式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提炼,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中考要求进行现场的、针对性强的笔头训练, 使学生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严密监控下完成应试类巩固练习。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说:“在课上做1道题, 顶在课下做1 000道题”。把最重要的作业分块在堂上完成有诸多重要的作用: (1) 学生课堂上精力比较集中, 做作业会比较认真, 能有效保证课堂上作业的完成质量与作业效果; (2) 对后进生个别监控到位, 可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3) 易于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收集, 及时讲评; (4) 减少学生课外家庭作业的时间,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 能很好地克服甚至杜绝学生抄袭作业、作业不认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

2. 精讲精练联动

分块作业有效落实的前提是:课堂上时间的分段要科学, 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堂上分块作业;重点内容一定要精讲, 节奏要把握好, 重点要突出;课堂上分块练习要精选精编, 既要体现重点, 又要有一定梯度与层次, 要便于重点知识的归纳。只有课堂上教学重点内容落实了“精讲”, 才会有分块作业的“精练”,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 观导纠评并行

分块作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上作业的完成, 它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老师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实施巡视 (观) 、监控、辅导 (导) , 发现问题与错误, 适时指导纠正 (纠) , 并收集共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评 (评) 或对重点知识进行变式归纳训练。如果观、导、纠、评兼蓄并用齐, 则作业完成及学习效果兼收并行。

4. 基础拓展兼顾

分块作业主要是课堂上的重点知识巩固性练习与课后的记忆性练习, 包括听读课文、背诵或默写单词、词组、完成口头对话或预习课文相关内容等基础性的作业, 即一颗星☆作业, 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但两颗星☆☆作业则为能力拓展与提升题, 只要求学习能力较强,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而学习基础较差, 又有特长或兴趣的学生,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同一话题的作业, 即三颗星☆☆☆, 如八年级8Bchapter 4Educational Visits中的基础性作业为练习重点单词、词组、句型及目的状语从句 (A块———堂上作业) 、抄写单词、词组、听读模仿课文两遍 (B块———课后作业) ;拓展性作业为阅读老师精选的与本课话题相关的两篇短文或写一封出国申请信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特长性作业是制作一张电子宣传海报 (介绍你所喜欢的某一国家的著名大学、名胜古迹等) 或英语短剧表演、模仿电影对白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一种形式作为作业来完成。

分块分层作业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发展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提高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有效实现作业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 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能力的提升点、特长的发展点,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共进。

参考文献

[1]牟联发.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8 (9) :31.

[2]余震球.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胡东芳.教育研究方法: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李政涛.教育学的智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设计差异化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作业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作业 差异教学 模式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激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阅读课的主要任务。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依然采取的是班级教学,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英语阅读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集中教学,即使有部分教师开展差异性教学,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影响下,教师往往依据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设计阅读课作业。这种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状。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差异教学模式设计初中英语阅读课作业势在必行。

一、初中英语阅读课差异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是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检验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基于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差异性阅读课作业,才能促使不同阅读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

1.差异性阅读课作业设计原则

首先,作业必须紧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作业要围绕阅读课教学的重难点;最后,作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差异性作业设计

1.阅读课作业多样性

阅读课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即多角度、多形式地增加学生接触和练习英语的机会,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完成作业,提高语言技能。

阅读课作业的多样性体现在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上。从整体而言,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本,综合考虑阅读文本的体裁、题材和内容等要素,设计出包含听、说、读、写等形式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单独或合作等形式完成聚合性、开放性的作业。如教师可以设计对话、采访等说出来的作业,可以设计制作海报等画出来的作业,也可以设计“act and play”等表演作业。通过完成多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可以树立学习的自信。

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作业的多样性,丰富作业内容。除了“true or false”“fill in the blanks”传统作业形式,教师还可以设计文本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内容的作业。

开展英语拓展阅读,教师不但要善于利用身边资源,还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利用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教授完英语八年级下unit 8《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搜寻有关Singapore的材料,并制作成板报。

2.阅读课作业的层次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教学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因此,英语阅读课作业也必须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基础组、提高组和发展组。然后,教师布置难度分层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笔者把阅读课作业总目标设立为:通过重建语篇内容,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相关话题。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笔者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立不同学习目标,并区分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如对基础组学生而言,作业如果过多或过难,会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从而产生抄袭、少做、不做作业等不良行为。基于此,针对基础组学生,笔者设置的作业目标是“查漏补缺,理解课文”,目的是在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既复习所学语言知识,又给他们提供了初步运用英语的机会;对于提高组的学生,笔者设置的作业目标是“夯实基础,重构课文”,旨在巩固、整合和内化文本内容;对于发展组的学生,笔者设置的作业目标是“提升能力,自由表达”。这一层次的作业更强调拓展和延伸课文主题,旨在迁移发现组学生的所学知识,强化他们的能力。尽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但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起到强化、巩固和提升的作用。

三、结语

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存在差异,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所以教师采用差异性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外作业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差异分析 篇11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内部转移价格

传统成本法是把某一项成本分配标准 (如耗用工时) 当成了对所有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率, 当作业之间消耗比例相差很大时, 没有一种单位层次成本动因能够准确地分配所产生的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成本归集对象, 通过对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 再通过对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 归集作业成本到医疗服务上去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于医疗科室的一系列的辅助作业, 因此要准确计算其服务价格, 不能就成本论成本, 而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 计算作业对资源的消耗, 形成作业库, 再按产出物对作业的消耗计算服务价格。从而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现就利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 比较两种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内部价格核算是否存在差异。

一、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数据由某三级乙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运营管理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提供, 运营管理科提供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和专用及一般设备折旧等相关成本, 信息科提供服务量等具体数据, 消毒供应中心提供各种卫生材料及其他相关信息。

2. 调查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法, 对全院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别应用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对其进行内部价格核算。

3. 成本构成

(1) 直接成本。包括以下内容:一次性卫生材料:指消毒物品过程所消耗的医用材料, 主要包括一次性敷料 (棉球、无纺布、纱球、大纱等) 、医用单、3M胶带、高压内卡等;器械包内反复使用的物品包括:各种器械、容器等;可循环使用的包布。

(2) 间接成本。包括以下内容:人力成本, 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工人等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五险一金及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水电成本, 清洗器械所耗用水电费;房屋折旧, 消毒供应中心的房屋折旧费;设备折旧, 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所计算的消毒设备和其他一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低值易耗品, 即日常清洗费用、包装费用、灭菌费用、办公用品消耗等。

4. 成本核算及间接成本分摊

采用全成本核算方法,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包括消毒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消毒成本和一次性卫生材料成本;间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设备折旧以及科室分摊的其他费用等。间接成本分摊采用作业成本法 (ABC法) 和传统成本法两种方法。

二、间接费用的分摊

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分摊到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水电成本、房屋折旧、专用及一般设备折旧等间接成本。根据2013年某三级乙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间接成本数据, 按两种成本法进行了分摊核算, 现就各手术室使用的典型器械包价格核算进行相互比较。

1. 传统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摊

传统成本法分摊方法有几种, 本次核算按使用工作量分摊间接费用, 详见表1。

2. 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摊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 将消毒供应中心分成9个作业成本库, 即下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及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下送, 确定成本动因, 建立作业成本库。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作业成本库相关资料计算出成本动因分配率等有关数据, 并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和工作量计算出应分配到各项作业的医疗服务价格, 手术室典型器械包计算过程略, 其计算结果见表2、表3。

3. 结论与讨论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的结果, 成本差异最高9.65元, 最低0.94元, 见表4。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服务项目作业包括下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及包装、灭菌、储存发放、下送等, 流程很多, 利用两种方法统计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核算的价格相差很大。特别是对于人力及其他成本有明显差别。通过本次核算过程来看, 两种方法对一次性用品与可循环用品等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成本的核算上, 消毒供应中心的间接费用比重较高, 服务种类比较多, 传统成本法采用工作量方法, 工作量作为唯一的分配标准, 单纯的数量分配标准基础扭曲了成本核算信息, 无法体现真实的核算信息。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依据是作业动因, 采取各自不同的分配标准, 根据成本动因计算间接成本分配比例系数, 分配间接成本, 而直接成本可直接计入到各项目中, 最终计算出项目成本, 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 所得出的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 更有利于医院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但是与传统成本法相比, 作业成本法分摊间接成本的工作量大, 对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要求也比较高。首先要理顺作业流程, 基础工作数据的收集必须符合实际, 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具体情况, 找出符合医院服务项目特点, 并能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依据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费峰.医院成本分配与核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陈有孝, 亢泽峰, 褚以德.现代医院全成本核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布袋收尘器下一篇: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