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刺激(精选7篇)
非特异性刺激 篇1
短柄五加 (Acanthopanax brachypus) 是五加科五加属药食两用植物。世界上仅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区有少量分布, 属我国特有濒危珍稀灌木[1]。五加科植物多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本草纲目》记载“宁要五加一握, 不要金玉满车”。短柄五加根及茎皮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开郁活血等功效[2]。其根、茎等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男子性功能障碍、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3]。目前对短柄五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茎化学成分[4,5]、生殖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6], 而对其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相对不足。
五加科植物多糖常具有重要而明显的生物活性, 如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对非特异性刺激的耐受性、免疫调节等, 且低毒甚至无毒, 是目前药学研究的热门之一[7]。通过文献查新可知, 由于短柄五加珍贵稀少, 其果实多糖药理活性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果蝇是目前被研究透彻的模式生物之一, 将其作为疾病模型进行药理活性研究和新药开发已被国际认可[8]。目前, 果蝇已广泛用于药物抗衰老[7]、抗非特异性刺激等方面[9,10]。本研究以黑腹果蝇为动物模型, 研究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非特异性刺激下 (高、低温和重金属) 生存函数的影响, 旨在为高效、合理开发短柄五加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 (本实验室自制) 、w1118野生型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遗传学教研室提供) 、乙酸铅、氧化镉、氯化铜、丙酸、乙醚、玉米粉、酵母膏、琼脂、食品级白砂糖。
1.2 仪器与设备
MGC-300A型智能光照培养箱 (北京中科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DHG-907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 BS-223S电子精密天平 (北京塞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
1.3 果蝇实验
1.3.1 基本培养基和多糖培养基配制
基本培养基采用琼脂玉米培养基[11]:玉米粉28 g、白砂糖22 g、水150 ml, 混匀加热至糊状;琼脂2.5 g加入100 ml水中, 加热溶解, 倒入玉米糊中, 搅匀冷却至室温, 加酵母膏2.5 g, 丙酸2 ml, 搅拌混匀, 分装至果蝇管中备用。多糖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短柄五加果实多糖溶液, 制成终浓度为0.01%、0.05%、0.20%、1.00%的4个多糖培养基[12]。
1.3.2 果蝇饲养
w1118野生型果蝇, 回交6代, 以确保遗传背景一致。在温度25℃, 相对湿度65%, 光周期为12 h/d条件下培养果蝇, 收集12 h内羽化果蝇, 乙醚麻醉, 分雌雄, 收集处女蝇以备实验。
1.3.3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高温胁迫下果蝇死亡率的影响
将处女蝇分别在基本培养基 (0.00%) 及多糖培养基 (0.01%、0.05%、0.20%、1.00%) 中培养7d, 然后将不同处理组果蝇转入相应含1%琼脂的果蝇管中, 在温度35℃, 相对湿度65%, 光周期为12 h/d的恒定条件下培养[13], 每隔12 h统计一次, 直至果蝇全部死亡。每处理组50只果蝇 (每管10只, 共5个平行管) , 实验重复3次。
1.3.4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低温胁迫下果蝇死亡率的影响
将处女蝇分别在基本培养基 (0.00%) 及多糖培养基 (0.01%、0.05%、0.20%、1.00%) 中培养7 d, 然后将不同处理组果蝇转入相应含1%琼脂的果蝇管中, 在温度3℃ (经多次预实验确定) , 相对湿度65%, 光周期为12 h/d的恒定条件下培养, 每隔12 h统计一次, 直至果蝇全部死亡。每处理组50只果蝇 (每管10只, 共5个平行管) , 实验重复3次。
1.3.5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重金属胁迫下果蝇存活率的影响
通过半数致死率实验求得重金属对果蝇的半致死浓度 (氧化镉0.5%、氯化铜0.5%、乙酸铅5%) 。将处女蝇分别在多糖培养基 (0.00%、0.05%) 中培养7 d, 分别转入基本培养基和重金属培养基 (镉、铜、铅) 中, 在温度25℃, 相对湿度65%, 光周期为12 h/d的恒定条件下培养, 每隔12 h统计一次, 直至果蝇全部死亡。每处理组50只果蝇 (每管10只, 共5个平行管) , 实验重复3次。
1.4 数据统计
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作图, 用Kaplan-meier模型做数据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高温胁迫下果蝇生存函数的影响 (见图1)
由图1可知:高温胁迫下果蝇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5 h (0.00%) 、60 h (0.01%) 、70 h (0.05%) 、56 h (0.20%) 和63 h (1.00%) 。经Log-Rank比较分析可知, 0.05%组与0.00%组生存时间差异显著 (P<0.05) , 说明浓度为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抗高温胁迫效果最好 (比0.00%组提高27.3%) 。
高温胁迫下果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8 h (0.00%) 、60 h (0.01%) 、60 h (0.05%) 、60 h (0.20%) 和48 h (1.00%) , 说明0.01%~0.20%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体弱果蝇的抗低温胁迫效果均好, 1.00%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效果不明显。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120 h (0.00%) 、132 h (0.01%) 、156 h (0.05%) 、120 h (0.20%) 和132 h (1.00%)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强壮果蝇的抗高温胁迫效果也最好。
2.2 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低温胁迫下果蝇生存函数的影响 (见图2)
由图2可知:低温胁迫下果蝇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2 h (0.00%) 、115 h (0.01%) 、121 h (0.05%) 、105 h (0.20%) 和103 h (1.00%) 。经Log-Rank比较分析可知, 0.05%组和0.00%组结果差异显著 (P>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抗低温胁迫效果最好 (比0.00%组提高18.6%) 。
低温胁迫下果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 h (0.00%) 、108 h (0.01%) 、120 h (0.05%) 、108 h (0.20%) 和96 h (1.00%) , 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156 h (0.00%) 、156 h (0.01%) 、170 h (0.05%) 、156 h (0.20%) 和156 h (1.00%)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体弱和强壮果蝇的抗低温胁迫效果最好。
2.3 0.5%氧化镉胁迫下0.05%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生存函数的影响 (见图3)
由图3可知:果蝇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6 h (0.00%) 、69 h (0.05%) 。经Log-Rank比较分析可知, 0.05%组和0.00%组差异显著 (P<0.01)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抗氧化镉胁迫效果好 (比0.00%组提高91.7%) 。
0.5%氧化镉胁迫下果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 h (0.00%) 、60 h (0.05%) , 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60 h (0.00%) 、108h (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体弱和强壮果蝇的抗氧化镉胁迫效果也好。
2.4 0.5%氯化铜胁迫下0.05%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生存函数的影响 (见图4)
由图4可知:0.5%氯化铜胁迫下果蝇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8 h (0.00%) 、59 h (0.05%) 。经Log-Rank比较分析可知, 0.05%组和0.00%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抗氯化铜胁迫效果不显著。
0.5%氯化铜胁迫下果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 h (0.00%) 、60 h (0.05%) , 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84 h (0.00%) 、84h (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体弱和强壮果蝇的抗氯化铜胁迫效果不显著。
2.5 5%乙酸铅胁迫下0.05%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生存函数的影响 (见图5)
由图5可知:5%乙酸铅胁迫下果蝇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2 h (0.00%) 、72 h (0.05%) 。经Log-Rank比较分析可知, 0.05%组和0.00%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果蝇抗乙酸铅胁迫效果不显著。
5%乙酸铅胁迫下果蝇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 h (0.00%) 、60 h (0.05%) , 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84 h (0.00%) 、84 h (0.05%) , 说明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对体弱和强壮果蝇的抗乙酸铅胁迫效果不显著。
3 讨论
药物筛选是一个成本高、时间长的艰苦工作, 用小鼠或大鼠做药物模型, 常由于人道主义问题、成本高和饲养管理不便受到限制。果蝇遗传背景清晰, 饲养简便, 成本低, 繁殖快, 不存在伦理问题, 而且其在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代谢途径等方面与哺乳动物基本相似, 超过60%的人类疾病基因在果蝇中具有同源基因, 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很好的代替人的动物模型。郭俊生等[13]证明果蝇可以用做研究提高热适应能力物质的动物模型, 黄云鹏等[10]认为果蝇可以作为研究金属元素和疾病之间关系的动物模型。
果蝇生存试验可以灵敏地反映环境、药物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 其中, 平均生存时间是最重要的指标, 为综合药效的反映;中位生存时间反映药物对体弱果蝇的延寿效果;最长生存时间反映药物对强壮果蝇的延寿效果。本研究表明, 0.05%的短柄五加果实多糖能增强果蝇耐高、低温能力和抗重金属镉的毒害, 且不受身体素质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短柄五加果实多糖可能具有提高动物冷、热适应能力及解重金属毒害的作用, 为短柄五加的药物开发提供又一方向。
提高猪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篇2
1 加强饲养管理
在猪场生产工作中, 如断奶、转群、换料、抓猪、疫苗注射等是不可避免的应激因素, 猪群在应激状态下, 如果体内固有的营养储备不足以应对应激时, 机体就会动用本该用于其他生物功能的资源, 进而导致这些生物功能的损伤, 如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及繁殖力下降等, 这是机体为保证其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通过加强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猪舍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度, 改进栏舍设施等办法尽量降低对猪群造成的应激。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能缓解应激的药物, 以缓解应激造成的伤害。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实施免疫接种时, 要使用可靠的生产厂家的疫苗。在免疫接种操作过程中严禁打飞针和漏针, 要确实做到头头免疫, 且要做到一猪一针头。在使用细菌性疫苗要根据猪生长情况选择接种或不接种, 对疫苗质量要保证在有保证的疫苗进行接种。对可疑病猪, 应先进行隔离治疗, 暂不要做免疫, 等机体康复后再补免, 防止以接种加重病情, 在免疫前后几天内不要饲喂抗病毒类药物, 以免影响疫苗价效。
3 选择优质饲料提高猪群免疫力
提高猪群免疫力, 最基本的条件是提供充足的营养, 优质饲料不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潜能, 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因为营养才是猪免疫力的物质基础。所有的营养都是免疫所必需的, 一旦成为限制, 就会抑制免疫功能。当动物遭受疫病袭击时, 最限制的养分是影响猪体是否能抗御病毒侵染的关键。同时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等各组分间必须平衡合理搭配才能保证饲料的效果发挥。所有选择优质的饲料, 为猪群提供适口性好、营养成分充足、平衡的饲料不仅饲喂效果好还能有效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4 补充必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维生素对于猪的免疫力十分重要。水溶性维生素多是代谢酶的成分, 在动物代谢强的情况下消耗和需要量增加。当动物在疫病感染是代谢明显增强, 机体增加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
如VA对于免疫非常重要。VE是十分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剂, 是体内抗氧化体系的重要一环。VE、VC、β-胡萝卜素可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当动物同时缺乏VE、VC、硒, 动物的免疫力明显降低, 在此情况下, 某些平时无害的病毒也可致病, 某些致病力很弱的病原也可致死亡。
许多微量元素也是代谢酶的成分, 在代谢增强时需要量增加。硒是动物抗氧化体系的重要成分, 缺硒动物的免疫力明显降低。缺硒时, 病毒的毒力增强, 致病力增加。锌对于动物的免疫十分重要。锌参与动物黏膜免疫、细胞免疫, 锌在白血球中含量非常高, 锌在疫病挑战时需要量增加, 缺锌导致动物免疫抑制 (T细胞和B细胞免疫抑制) 。其他微量元素, 铁、锰、铜、碘的缺乏也降低动物的免疫力。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在很多猪病防治中普遍存在, 更有甚者把霉素和链霉素等当成能治百病的万能兽药, 只要猪患病就使用;还有饲养户常年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霉素及四环素等抗生素药物长期饲喂。长期滥用抗生素药物可抑制猪体内多处的敏感细菌, 使机体正常菌群和真菌乘机大量繁殖, 导致诱发形成二次感染, 并造成细菌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 并严重影响猪体的自身的免疫力。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并没有固定的套用方案。对疫病做出正确诊断, 是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的前提。当猪群发生疫病时, 首先要立即进行诊断, 找出原发病原与继发病原, 并做药敏实验, 然后针对病原选用敏感药物, 结合临床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这样不仅可防止滥用抗生素药物, 还可减少药物的浪费, 提高抗生素药物的防治效果, 减少因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6 猪群科学驱虫
驱虫是提高猪群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提高猪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 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等。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 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在驱虫过程中注意药量不能过量或者不足, 以免降低效果。种公猪每年驱虫以3次为宜, 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20d驱虫1次, 妊娠母猪产仔前20d驱虫1次但要注意量剂防止药物过量导致的不良的影响, 保育仔猪一般在育肥前7d驱虫1次, 育肥猪育肥中期驱虫1次, 外购仔猪隔离检疫混栏饲养后, 20d左右驱虫1次即可。
7 坚持保健预防
非特异性刺激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因外阴瘙痒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470例, 阴道分泌物经化验检查后发现其中有367例为念珠性阴道炎, 324例为滴虫性阴道炎, 702例为细菌性阴道炎, 17例为由糖尿病疾病导致的外阴瘙痒, 还有60例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占总人数的4.1%。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中, 年龄18~56岁, 平均 (35.3±3.2) 岁, 无其他疾病,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0和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首先感到外阴不适, 继而外阴皮肤黏膜出现瘙痒、烧灼感, 在行走时症状更加明显, 很多患者在大小便后用纸巾擦拭时也感到痛痒难忍, 同时出现外阴部位皮肤和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 甚至严重时出现糜烂、溃疡或出现大片的湿疹等。患者诊断前要做宫颈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组织病理检查及尿糖和血糖检查[3]。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中药治疗, 闭经期取中药:白鲜皮30 g, 苦参30 g, 黄柏30 g, 蛇床子30 g, 川椒6 g, 金银花20 g, 加水3000 ml煎沸5~10 min后去渣, 将药液熏蒸, 待药液温度下降后坐浴15~20 min, 1次/d, 月经干净后再行一疗程。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做到:①经常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 尤其是在经期和产褥期, 要每天清洗外阴;②不穿化纤类的内裤和紧身衣, 最好穿全棉内裤, 要勤换内裤;③对患者进行外阴清洁及疾病预防知识教育, 让患者更深入了解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感染途径, 在生活中才能更加注意防范;④行中药坐浴治疗时要注意溶液浓度、温度和坐浴时间, 月经期内不进行坐浴治疗;⑤叮嘱患者感到瘙痒时禁忌去搔抓皮肤, 避免皮肤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⑥禁忌用手直接剥去干燥、脱落的痂皮, 避免引起感染溃疡, 延长皮肤愈合时间。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所有临床症状都消失, 外阴溃疡、糜烂面愈合, 皮肤光滑完整;有效:大多临床症状消失, 还有少部分不适, 外阴溃疡、糜烂面基本结痂愈合;无效:大多临床症状还继续存在, 外阴溃疡、糜烂面没有好转, 或者有恶化的现象。
1.6 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式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后发现, 采取特殊护理的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6.67%, 有效率为3.33%, 总有效率为100%;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3.33%, 有效率为53.33%, 总有效率为86.67%,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非特异性外阴炎一般都是由于经血、尿液、粪便刺激外阴而导致发病的, 喜欢穿紧身裤, 使用不干净卫生巾以及合并糖尿病、粪漏、尿漏的患者容易得此病[4]。患者发病时外阴瘙痒、疼痛, 在中医学中列为“阴痒”、“阴肿”等病的范畴[5]。本文采取中药水煎去渣, 先熏洗后坐浴, 去除湿热, 临床效果比较好, 而且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 深受患者欢迎。
然而光靠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 生活习惯不好, 外阴得不到良好的护理还是容易感染细菌而导致疾病复发。所以在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过程中, 还要强调患者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禁忌穿通透性不好的内裤, 感染部位瘙痒时也尽量不去抓挠, 以免皮肤破损导致糜烂或引起再次感染。同时医护人员还要积极宣教, 为患者讲解日常生活中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感染途径以及相应的护理和防治措施, 从根本上杜绝此病的再次感染和复发。
本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 采取特殊护理的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6.67%, 有效率为3.33%, 总有效率为100%;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3.33%, 有效率为53.33%, 总有效率为86.67%,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特殊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治疗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6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在所有患者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基础上, 给予观察组特殊的护理, 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非特异性外阴炎采取特殊的护理能够提高此病的治疗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非特异性外阴炎,临床表现,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惠梅.辩证分型治疗急性非特异性外阴炎31例.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20 (1) :71-72.
[2]沈学英, 马丽秋.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50例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8 (8) :108.
[3]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6-257.
[4]张雅芳, 吕锋, 吴淑华.一洗消搽剂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50例.医药导报, 2003, 22 (5) :319-320.
非特异性刺激 篇4
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背痛,按摩,中频电疗,疗效
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广泛流行的、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已得到全社会的重视[1]。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LBP又可分为典型性下背痛和慢性非典型性下背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且CNLBP又占全部慢性腰痛患者的7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消耗巨大的医疗资源[2]。CNLBP以腰背疼痛为主要表现,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病程超过3个月时常伴不同程度腰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因长期疼痛还会引起心理疾病[2,3]。CNLBP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康复治疗是CNLBP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于如何快速有效地治疗CNLBP尚无明确定论。推拿按摩作为中国传统康复手段之一,在治疗CN-LBP方面有一定成效;与此同时,中频电疗对缓解CNLBP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也有一定疗效[4,5,6,7],但关于二者结合后对CNLBP的疗效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将传统按摩与中频电疗相结合治疗CNLBP,分析其与单一使用一种康复手段的效果差异,为合理有效地治疗CNLBP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327例,并随机分为按摩组、中频组和联合组各109例,分别施以不同治疗方案,并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其中联合组13例、按摩组9例、中频组19例因电话号码更换等原因失访,则实际完成试验为联合组96例、按摩组100例、中频组9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详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注:组间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8]
背部第12肋至臀下沟之间的持续性疼痛伴有股后外侧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主诉疼痛区和上方一般有压痛和(或)肌肉痉挛;X线片除有腰椎椎体旋转,小关节间隙狭窄分离不对称等征象外,影像学检查无其他典型下背痛阳性指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持续腰痛3个月及以上;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有典型下背痛病理特征,即排除由脊椎侧弯、腰骶畸形、骨折、脊柱滑脱、腰椎骨质疏松、肿瘤、结核、感染等病变引起的腰部不适;治疗期间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并发肝肾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系统疾病、腰痛伴神经受累、50岁以上或绝经妇女。
1.3.3 终止标准
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宜继续治疗的病征;患者出院或失访;患者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治疗。
1.4 治疗方法
联合组先行中频电疗治疗,然后进行按摩;按摩组单纯给予按摩治疗;中频组单纯给予中频电治疗;同一患者始终由同一位治疗师进行治疗。
1.4.1 按摩
①缓解腰骶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站于一侧,先以法、揉法等手法施于腰背部,以缓解肌肉痉挛;然后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肾腧、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阿是穴,以患者酸胀为度。②平衡稳定腰椎: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先用轻柔缓和的摩法、揉法在腹部操作,再用拇指点按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然后点按腹直肌的压痛点及弹拨腹直肌,最后拿、抖腹直肌,以缓解其痉挛,加快恢复。③腰椎斜扳,调整后关节:患者侧卧位,采用腰部斜扳法,听到关节弹响声或手指感到后关节有移动,提示整复成功;其可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隔天治疗1次,每次30min,持续治疗2周。
1.4.2中频电疗
采用NMR-Ⅰ型神经肌肉康复仪(北京恒康开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选取中频Ⅱ档位;寻找患者病变部位夹脊穴(病变椎体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和阿是穴(病变部位的椎体水平棘突旁的深层压痛点)共4处为电极片贴合部位,刺激大小以局部产生肌肉收缩、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每次20min,持续治疗2周。
1.5观察指标
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6个月随访时无服用镇痛类药物的情况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受到最痛的程度[9]。同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程度,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针对疼痛(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单项功能(提物、坐、站立、行走)和个人综合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和旅行)3大领域进行评估,每个条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将各个条目答案的相应得分累加后除以所答问题的最高分数总和后乘以100%所得到的百分比即为ODI[10]。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重复测定方差分析;多组定量资料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再进一步作两两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中频组、按摩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频组、按摩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周后、6个月后,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频组、按摩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1)P<0.01;与中频组比较,②P<0.05;与按摩组比较,③P<0.05
2.2 功能障碍
如表3所示,治疗前,三组患者疼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总分等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单项能力、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中频组、按摩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三组OD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三组OD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6个月后,联合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频组、按摩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中频组比较,②P<0.05;与按摩组比较,③P<0.05
3 讨论
CNLBP是指腰骶部、臀部及下肢有疼痛症状,但无法通过检查确定具体病因的一类LBP的总称,约占所有LBP患者的85%[1]。在英国,保守估计由治疗腰背痛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分别为16.32亿及34.4亿欧元[11],且这一数值还在不断攀升;在美国,治疗脊柱疼痛产生的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远超过整体医疗费用增长速度[12]。LBP尤其是CNLBP虽然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但由于疼痛及腰背部功能障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而由于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误工及庞大医疗费用成为个人及社会的巨大负担,因此CNLBP的康复治疗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在以往研究中,按摩是LBP的常用治疗方法,也是循证医学推荐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应用按摩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为患者早期活动创造条件;此外,按摩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13]。中频电疗法在治疗CNLBP过程中可以减轻疼痛、水肿和炎症反应,改善软组织的延展性,加快组织愈合,其作用机制为其发出对抗性刺激,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改变细胞膜和血管壁的通透性[14]。
本研究联合组在治疗第2周时与按摩组和中频组相比,其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下降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在接受治疗1周时,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提示按摩联合中频电疗的治疗方法在缓解CNLBP疼痛方面具有更加迅速的作用,且最终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在评估患者腰部功能障碍的ODI评分中,2周治疗后,联合组无论总分亦或疼痛、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三大领域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说明按摩联合中频电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生活能力等各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非特异性刺激 篇5
1 材料
1.1 试验样本
牦牛脾脏采集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
1.2 试验动物
34周龄昆明系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为18~22 g,由青海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试剂与仪器
GSH-Px试剂盒(批号为130410)、SOD试剂盒(批号为130410)、MDA试剂盒(批号为130409)、蛋白定量测试盒(批号为130403),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微型漩涡混合仪(型号为XW-80A),上海沪西仪器分析厂生产;低速台式离心机(型号为TD24-WS)、离心机(型号为TDZ5-W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为UV-1600),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石英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型号为1810-B),江苏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BSA系列电子天平、数显恒温搅拌循环水箱(型号为HH-60)、可调高速匀浆机(型号为FSH-2A),常州市华普达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牦牛脾脏非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
采用冷冻-透析法制备转移因子,-20℃保存,备用。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将20只健康小鼠适应性饲养3 d,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TF 0.2 m L,对照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 L,持续15 d,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3 组织匀浆的制备
注射15 d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心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各0.1 g,制成10%组织匀浆,备用。
2.4 组织匀浆中各物质含量的测定
按照相应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小鼠心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牦牛脾脏TF对小鼠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药物组小鼠脾脏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其他组织中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U·mg-1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3.2 牦牛脾脏TF对小鼠组织中GSH-Px活性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药物组小鼠心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U·mg-1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3.3 牦牛脾脏TF对小鼠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nmol·mg-1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药物组小鼠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织间差异不显著(P>0.05)。
4 讨论
TF是一种新型而又安全的免疫制剂。医学领域中在其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均有许多报道[3]。在兽医临床试验性治疗中,TF对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感染病、免疫缺陷病的辅助治疗,疗效显著[4]。张广英等[5]研究表明,猪TF能显著增加受体猪的外周血T细胞比值。王建文等[6,7]研究表明,鸡TF除对仔鸡的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增重作用明显外,还具有促生长发育作用。马志勇等[8]研究表明,犬TF可使小鼠E玫瑰花环形成细胞显著增加。常建军等[9]研究表明,牦牛转移因子有增加其细胞免疫的作用。蒋小武等[10]研究表明,鹅脾脏转移因子粗提液对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
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抗氧化系统来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抗氧化系统包括非酶类抗氧化剂和酶类抗氧化剂。非酶类抗氧化剂主要有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一氧化氮、β-胡萝卜素等,酶类抗氧化剂主要有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11]。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活性的高低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SOD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的酶,它特异地催化还原型GSH对H2O2的还原反应,可以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GSH-Px活性增强能够减轻组织细胞过氧化损伤,降低脂类过氧化物的形成,可以分解过多的过氧化物,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和抗氧化作用,是机体抗过氧化能力的指标之一,它的活性降低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能力的降低,也就标志着机体氧化的加快和老年疾病的增多。MDA含量的高低间接反映机体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细胞受损程度[13,14]。研究表明,不同个体中SOD和GSH-Px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以SOD活性降低最明显,而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MDA含量则随年龄而升高[14],可见衰老存在自由基代谢的絮乱。
非特异性刺激 篇6
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自身稳定的三大功能, 而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力是动物机体抵抗各种有害因子和病原侵袭, 以及维护特异性免疫力的根本与基础, 如果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不健全、功能低下, 特异性免疫力也不可能健全, 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最终会导致动物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常年免疫力低下, 极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要想通过免疫接种疫苗, 给动物获得坚强的特异性免疫力, 必须首先要保护好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 否则, 会造成免疫失败。1998年, 在畜牧兽医学术界, 大连三仪集团董事长江国托博士针对我国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中出现的新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提出了要重构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的论述, 十几年来已在动物疫病防控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 对猪只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据调查, 动物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率高达30%~40%, 南方各地还更为严重。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 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毒素能损害抗原呈递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 减少抗体的产量;毒素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分解, 影响核酸的复制, 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 致使猪只免疫力低下, 抗病力下降。接种疫苗不产生抗体, 诱发各种疫病的发生。
饲料霉变严重者应废弃, 轻度霉变者可用清水冲洗3次, 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 h,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 可除去毒素的60%~90%。烘干或晒干后, 粉碎并拌入除酶剂或脱酶剂再喂猪。只能喂育肥猪, 不准喂种猪和哺乳仔猪。除酶剂或脱酶剂要使用复合型的防霉剂, 不仅其吸附毒素的能力强, 而且对猪无毒副作用, 安全效果好。还可使用微生态制剂长期饲喂, 能有效的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对饲料的利用率与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促生长, 提前出栏;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氨气与氮气以及硫化氢、吲哚、腐胺、组胺、酚等有害气体的排出量、降低其浓度而除臭, 优化养猪的生态环境。
非特异性刺激 篇7
1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的“肠澼”、“痢疾”、“泄泻”、“脏毒”、“肠风”、“下利”等病的范畴[1]。《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 起居不时, 阴受之, ……入五脏则瞋满闭塞, 下为飧泄, 久为肠澼”, 其病因多虚实夹杂, 脾虚为本, 湿热蕴结为标, 可涉及脾、肝、肾、胃诸脏腑。
2 治法
2.1 内治法: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内治法分为两类, 一是分期论治, 二是辨证论治。
2.1.1 分期论治:
曹婷婷[2]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和表现, 依此来进行辩证论治。其病性为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为脾虚湿盛, 湿热蕴结大肠。 (1) 发作期:发作期患者症状表现有剧烈腹痛、腹泻, 发热, 肛门灼热, 可伴有里急后重, 大便脓血样, 患者舌苔为舌红或降红, 苔黄腻或少苔, 发作期患者被湿热之邪所侵犯而痛苦。依照“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 发作期患者当以清利大肠湿热来治疗, 又因脾虚为本, 所以在治疗上要兼顾补益脾胃之气, 方用用芍药汤加减来健脾益气。 (2) 缓解期: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痢疾》曰:“是知在脾者病浅, 在肾者病深, 肾为胃关, 开窍于二阴, 未有久痢而肾不损者”, 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 而根本却是在脾胃, 但日久可伤及肾。因此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缓解期的病因常实中有虚, 脾肾两虚, 瘀血阻络。治疗上标本兼治, 补脾益肾, 化瘀通络。方药为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来治疗。
2.1.2辨证论治: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部位, 一般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五种类型:脾胃均弱型:治法为补益脾胃, 方选四君子汤加减;湿热夹杂型:治宜清热利湿, 方选芍药汤加减;木克脾土型:治宜疏肝健脾,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宜温健脾补肾, 方选温中汤合四神丸加减;;阴亏血虚型:治宜滋阴养血, 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2.1.3 六经论治:
章浩军[3]按照六经辨证的理论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少阳太阴寒热利证, 三阳热利证, 厥阴热利证, 太阴少阴寒利证, 厥阴久利证这五种类型。临床根据不同的表现辨证论治选方。
2.1.4 不同疗法论治:
临床除上述治法外, 还有的医家从溃疡性结肠炎致病的不同角度入手, 创立了其他不同的治法。 (1) 活血化瘀法:《医林改错》曰:“腹肚作泻, 久不愈者, 必瘀血为本”, 指出了瘀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的关键。王长洪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将活血化瘀法分为清热活血、健脾活血、调气活血三种, 辨证选药, 临床疗效显著。 (2) 健脾法: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痢疾》曰:“痢之为证, 多本脾肾, 脾司仓廪, 土为万物之母, 肾主蛰藏, 水为万物之元, 二脏皆根本之地”, 认为本病的病位根本脾肾二脏。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湿邪困脾, 脾失运化, 日久可病及肾脏, 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2.1.5 验方的应用:
很多医师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安全有效、特色配伍的理法方药, 使用验方, 临床运用着实有效。谢晶日根据活动期的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 用具有健脾燥湿, 清热解毒功效的肠愈宁颗粒以健脾燥湿, 临床疗效显著。
2.2 外治法:
溃疡性结肠炎不仅有内治法外, 还有外治法, 如灌肠疗法, 腹部灸法, 其他疗法等。这些疗法在常辅助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疗效确切。
2.2.1 灌肠疗法:
《伤寒论》曰:“阳明病, 自汗出, 若发汗, 小便自利者, 此为内竭, 虽鞭不可攻之、、、皆可为导。”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将熬制好的中药液通过肛门直接灌进直肠, 使药汁到达结肠,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快速发挥药效。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王秀珍[5]选用痛泻要方煎汁灌肠治疗, 补益脾气, 疏解肝气, 临床疗效显著。
2.2.2 腹部灸法治疗:
《名医别录》有记载:“艾, 味苦, 微温, 无毒, 主灸百病。”灸法的理论基础是腧穴经络, 运用艾灸的温热之力刺激人体, 疗效显著。
2.2.3 其他疗法: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法, 腹部按摩法, 耳穴疗法等等。
3 总结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多样, 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小, 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我国一种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极易复发, 病情难愈,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 有效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非常重要。以下简略总结了近几年中医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参考文献
[1]彭艳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2) :274-275.
[2]曹婷婷.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病情分期病机证治探析[J].江西中医药, 2012, 7:7-8.
[3]章浩军, 范文东, 李丽, 等.六经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6例[J].江西中医药, 2014, 7:43-45.
[4]席玉红, 党中勤, 李严生, 等.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辨证施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4, 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