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德育教学

2024-10-24

体育德育教学(共12篇)

体育德育教学 篇1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重视,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 如运动, 好表现自己等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 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提高品德素养, 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受到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 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 在体育实践活动中,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 针对体育的特点, 培养活泼愉快, 顽强拼搏, 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 胜不骄、败不馁, 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受意识支配的、有目的的、不断发展的获得过程, 这其中既要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情感与意志、个性特征等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还要受到学生所处客观环境, 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还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事实证明,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 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 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 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 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 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 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 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 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为人和善, 言行一致, 讲文明礼貌, 不损人利已, 不投机取巧, 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能凝聚人心,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同学相互交往, 尊重人, 理解人, 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综上所述, 中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体育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主要是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的,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创造, 求真。

(一) 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 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编排徒手操, 设计场地, 制作体育器材等, 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性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练习能培养学生做事的准确性, 排球的扣球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 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五.体育教学中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其提高身体活动机能, 养成卫生习惯, 培养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 把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练就强壮的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会自我保护, 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 培养学生健康锻炼, 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 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 武术、气功等都可以作为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 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组织活动时, 可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六.体育教学中审美艺术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 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 创造美, 鉴赏美, 要求学生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 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 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中学体育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各种身体练习,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集体性。教学中的各种竞赛、游戏等活动, 均包含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都能感化学生。因此, 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具有感化的德育效应。学生经常处于分散的活动之中, 因而容易表现出各种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 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活泼好动, 喜爱体育, 这就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时空,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适时地进行教育, 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德育效果。多样性中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 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对学生渗透德育, 如进行各种练习, 培养学生的意志, 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 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完善个性;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使学生自觉做好集体中的一员;组织各种游戏、竞赛, 养成学生公正评判、遵守规则、相互协作、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空间范围大、动态性强、干扰因素多、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因此,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中,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 有的放矢, 重在“感化”,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 做到管教管导, 持之以恒,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德育教学 篇2

--我也想参加400米测试

泰兴市南沙小学唐峰2011年11月9日

今天下午第二节体育课,由于三位学生未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400米项目,正当我为三个学生补测的时候,突然一个孩子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董老师,我也没有测,我也想参加测试。”我扭头一看,原来是W学生。

W学生在我去年接这个班级的时候,他妈妈特地来到学校找到我,关照我由于孩子身体方面的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课的剧烈运动。以后的体育课,我一直只让孩子参加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但一到六年级,W学生突然长大了,原本顽皮的个性也渐渐变得懂事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下子变得突然强了起来,一直向我表达想参加体育课的剧烈比赛,由于出于对孩子的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一直要求他母亲出具孩子可以参加剧烈运动的证明。但若干天过去了,证明一直未能开来,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我一直“不敢”让孩子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直到上周的家长会,孩子的妈妈找到了我,向我倾诉其中的苦恼。由于最近带孩子去体检,发现孩子的身体还不能参加剧烈的运动,但孩子出于强烈的自尊心需求,一直非常迫切想上体育课,而且由于W学生脾气非常倔强,家长又一直左右为难。在危难中,我和家长一直沟通着,希望找到两全的办法。

当再次回到下午体育课学生体质健康400米的测试现场,面对W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我故意将排在前面的他名字放到测试册的最后,当全体学生测完后都去活动时,我们的交流更有空间。当最后一组在测试的时候,我拍拍W学生的肩膀说:“老师发现您长大了,现在越来越懂事了。你想参加体育锻炼的精神值得表扬。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参加体育锻炼最终是为追求一个健康的身体。最近,我通过你妈妈中了解到,你的身体还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锻炼。如果一味强求参加锻炼,会损坏你的身体。老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肯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听完我的话,孩子略思片刻,随后点点了头。我赶紧让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排球自垫球的练习。

暂时的缓兵之计,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再回家和母亲纠缠呢?怎样保护他在同学们的自尊心呢?我下课后,让W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们“约法三章”,剧烈运动,巧妙避让;适量运动,积极参与。为了消除他的疑虑,我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翻阅至中“关于身体有病不能参加运动”的章节,让他回去好好地学习其中的知识。

高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探究 篇3

关键字 高中体育;素质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单一地以技术的传授与技能的形成为中心的体质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实现学生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 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中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尽的职责。

一、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多数学科的德育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高中体育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以教师的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是一个进行说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作为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常常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德育教育作用。加里宁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自身形象、个人修养、处世原则等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首先应提高综合素质,为人师表,作学生的表率。

2.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因其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练习方法的不同,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但多数学生都具备好胜心强、勇敢、性格活泼等特征,凡是符合他们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征的活动,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教学时,教师要首先启发引导,正面教育,抓住动作重点、关键,帮助学生分析害怕的原因,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勇敢地去尝试,并在练习中以 “提字法”的动作要领给予提示,让学生果断完成作,通过不断尝试练习从而掌握动作,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其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是持续、耐久的运动,体力消耗大,又枯燥无味,学生比较厌烦这项运动。针对这项教材内容,我大多采用 1000—1500米走跑交替、变速跑、后退跑、追逐跑等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又增强了学生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拔河、集体跳绳等集体性活动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法,看哪组获胜,哪组跳的最多,用评价性高的语言去激励他们,对于失败者,从另一方面用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对活动 的兴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青少年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体育教学正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的,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意、性格、品德等在体育课中就能极其充分地不自不觉地表现出来。而且信息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需要团结协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我按身体素质把学生从高到底分成四组,在每节课后 都采取晋级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投入力度,也使同组间、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此外可以组织一些竞赛类型项目,如足球、排球 、接力等比赛,既让学生学会和同学竞争,增强竞争意识,同时要想取得胜利又要和队友团结合作、默契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团队的优势取得胜利。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

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海东,魏兆松.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06).

体育教学应重视德育渗透 篇4

一、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 在德育渗透的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和更加优越的条件, 原因是体育活动中更方便融合德育教育。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开设时间长,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必修课程, 在时间上占有足够的优势, 从而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时间保证。此外,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 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从学生的行动和行为着手, 而其他学科重点是通过口头呈现的, 学生的言行和思想意识等诸方面一般情况下从口头上得不到全面或直观的体现, 但是实际行动却是学生动机的最为直接和最为客观的流露, 体育活动正好吻合了这一点。因为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多数离不开具体的练习和实实在在的活动, 根据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是具体而有绝对切合实际的, 这一点正是体育学科所独特的优势, 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二、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有利时机

作为体育教师, 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要想对学生进行饱和的德育渗透, 还要善于捕捉进行德育渗透的绝佳时机。因此, 把握住学生的信息, 抓住有利时机, 才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

1. 教师言行不可轻视

上体育课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形象, 从教师的气质上要让学生能够佩服自己, 比如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和鉴定信息, 还有自己登峰造极的程度以及不折不扣的治学态度等都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的庄重严肃必不可少, 但是健康而又富有朝气同样要穿插其中, 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极富有逻辑性的教育, 都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自己的言行方面受收到足够的教育。

2. 要注意师师合作和师生合作

体育教师之间的确有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 还要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一起上课, 由此学生会在教师之间的关系的熏陶下也联想到自己的将来, 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合作。所以说, 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和互相尊重以及互帮互助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是学生最直接的教科书。另外, 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赏识和关心, 这既能体现一个教师的高尚品德, 还是一种十分成功的教育手段。有句话说得:“状元是夸出来的。”在塑造学生方面, 教师的正面言行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尤其是一些体育的学困生, 或者是不愿上体育课, 或者是畏惧一些动作, 或者是不能遵守纪律的学生, 要不厌其烦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扭转。需要说明的是, 切忌用讽刺的语言或极端的方式来刺激这些学生,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侮辱谩骂学生就更不可取了。

3. 组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体育教学也不能是一盘散沙, 让学生各行其是, 想怎样就怎样, “有组织无纪律”绝对不合适, 所以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非常有必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更加有效地正常进行。因此, 在规矩的约束中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 在纪律和考勤以及最终的考核等这三个方面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履行到底。另外, 学生在体育课上还要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怎样布置活动场地、器材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面、最后临近下课还要送还器材, 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像积极参加劳动、认真观察安全教育、爱护公共财物就可以在其中渗透。

4. 立足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教学题材, 比如奥运会申办成功, 既能体现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发展, 还能说明我国已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 我国健儿们顽强拼搏的爱国主义表现, 还有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这些优秀的素材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也能激励他们更加勤奋学习, 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 将来也要为国争光。此外, 还要让学生具有“现代教育, 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 比如“耐久跑”, 要让学生乐观向上, 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这些优秀品质和心理素质也正好在体育教学中有力的进行渗透。另外, 还有团队精神, 能够让学生学会处理自我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些比赛还能对学生成功和失败的正确教育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教育等。

初中体育德育教学分析的论文 篇5

一、提高教师修养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与道德品质地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教师要言行一致、举止大方、仪表端庄,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其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生活,诚信待人等;再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的动作要做到位,要熟悉各项运动,教学要体现时代性。

总之,教师要在方方面面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效仿的楷模,以自身良好的形象与内在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深入挖掘教材

体育学科与其他文化课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找准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巧妙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教师要有一个全局观,对教材整体把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以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随机进行德育教育。如通过课前场地布置、器材整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中长跑的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体操队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等等。

三、联系具体的教学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中既有预设的精彩,更有生成的精彩。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备课,做好教学预案,还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来灵活地处理课堂生成,使这些突出情况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如在中长跑练习中有的学生跑到一半,难以坚持,学生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后一起坚持到最后,要对学生互助互爱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表示肯定,要让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引导;教学方法;德育

一、通过课堂引导,渗透德育

课堂引导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课堂引导,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体育教学当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德育教学,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队形训练和快速集合练习时,不仅要确保学生站队集合达到快、静、齐的要求,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和遵循规则的好习惯,有效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渗透教学的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德育的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德育的渗透,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进行演示和一些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方法和授课内容,然后再渗透德育。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德育也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德育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体育品格、增强学生人格魅力。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冯遵章.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J].体育世界,2012(25).

[2]李建新.德育教育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3(15).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篇7

一、以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 要渗透德育, 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 应严以律己, 要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水平, 做到仪表整洁, 举止大方, 作风不散漫, 行为不粗俗。教师良好的言教是一种动员与号召, 身教则是引导学生主动训练的无声命令。教师不论刮风下雨, 还是严寒酷暑, 都带领学生完成身体锻炼任务, 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在寒冬, 教师迎着寒风, 精神抖擞地带领学生锻炼身体;在酷暑, 教师顶着烈日, 汗流浃背地完成示范动作, 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 在潜移默化间感召、教育着学生。

二、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1. 利用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教育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认真贯彻体育课堂常规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科学的课堂常规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不同, 在诸如耐久跑、跳高及双杠等项目的练习过程中, 有的学生会存在畏难的情绪, 怕苦、怕摔。出现这种情况后,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 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优美, 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要耐心指导学生完成动作,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通过反复的练习, 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合理选用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的同时, 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合理选择并运用教学方法,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活动机会较多, 容易表现出各种情绪和行为,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捕捉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 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并通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循循善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德育的熏陶。

四、比赛过程中渗透德育

体育比赛是展现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是彰显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时机。在校园体育比赛过程中, 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如, 两个班的学生正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 场下的拉拉队这样喊道:“某某班加油, 某某班加水。”一些学生的话语更是不堪入耳。这个时候难道只有政教处和班主任才能开展工作吗?是他们的工作没做好吗?我们体育教师就没有责任吗?一个良好的运动团队, 不但运动水平要高,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修养。笔者认为, 教师在培养运动队伍的时候, 不能忽视团队的精神文明建设, 正所谓“输球不输人”。比赛的输赢固然重要, 但有的队伍在赢得比赛之后却并不能得到观众的尊重, 而很多输了的队伍却能获得礼遇。为什么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深思。教师应在体育比赛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运动水平、道德高尚的现代公民, 而不是要培养一些四肢发达、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五、利用突发事件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四法” 篇8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行思想德育教育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二、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行行为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可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这样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重视学生的兴趣,进行能力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进行能力德育教育。体育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应精选体育游戏。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能使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再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因此,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陶冶情操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9

1、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然性

德育是教育各个因素的灵魂, 是处于指导地位的,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体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再次, 体育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体育教学的本身就有德育的内涵。比如体育中的田径, 它是一项单调枯燥, 且又累又脏的运动, 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参加此项目的练习。老师必须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因此在进行田径教学的同时亦培养了学生的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思想品德。又如在球类教学时, 多以集体练习为主, 因此教学中也同时渗透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还有很多体育教学都渗透了对学生健康、活泼、奋进、向上的良好品德的教育。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然的。体育教学不可能脱离德育渗透而独立存在。

2、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不仅是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而且也是教育坚持“三个面向”,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不仅提高了学生体质, 继发性地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好势头, 而且对于认识“健康第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德育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加之青少年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 而体育教学又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 这又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极其重要的。

3、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3.1. 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 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要准确到位, 要热爱其本职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 精通业务, 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 加强自身的修养, 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高超技术和强健的身体形态去影响学生, 还要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引导学生。

3.2. 选择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

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德育内涵。因此教师在努力钻研体育教材的德育内涵的同时, 还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那么如何把握最佳的渗透时机呢?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应当具备有以下条件。

3.2.1. 要熟识每项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3.2.2. 要使所教的体育教材内容与相应的德育内涵相吻合;

3.2.3. 要使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情况与德育内涵相对应。

3.3. 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渗透德育

德育, 既是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 体育教学内容的广泛, 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内容中去。

3.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去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实际相结合, 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 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3.5. 评价中渗透德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 便可使丧失信心, 经受挫折的学生悬崖勒马, 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积极上进。根据学生实际, 也可适当对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批评指导, 对进步学生鼓励,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 根据学生心理, 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 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3.6. 事件中渗透

教学过程中, 偶发事件时有发生, 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 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篮球比赛中, 有个别学生摔倒后, 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 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 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 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 使他们接受批评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4、结论建议

概而言之: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 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 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 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 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 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第2期.

[3]《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

[4]《体育函授通讯》.2001年第4期.

[5]《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中学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篇10

1.1 直接参与性。

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而中学生的参与性要相对高于其他时期的学生。通过这种参与使他们领悟到许多的体育精神。例如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广播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足、篮、排等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 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空洞“说教”, 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 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 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但是在强调育人于运动之中的同时, 把握时机, 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 更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1.2 动态性。

这一特点是由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这样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尤其中学生的心理正是处在一个蜕变的时期, 此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 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 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 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 因势利导, 教书育人。

1.3 身心合一性。

在中学的一些体育运动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 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 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 同步进行, 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因为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特点和发展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 有针对性的选择身体练习, 合理安排运动生理, 心理负荷, 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 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1.4 社会性。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的某种角色 (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 , 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 且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 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所以人们把体育运动看作特定的“社会”或“社会的缩影”、“小社会”。中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 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能够对他们的社会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助推的作用。因此, 在学校体育中, 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

2 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1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 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体操、武术等项目, 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则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一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长跑时出现“极点”, 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篮球比赛中对方恶意的侵人犯规时, 是毫不在意的服从裁判员的裁决, 还是以牙还牙给对方以颜色;集体配合不够默契而导致的比赛失利, 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员误判或偏判时, 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一帆风顺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的本身就在不断的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2.2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 而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极强, 往往忽视了危险的存在。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课前整队集合, 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 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 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 使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2.3 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 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 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则能够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 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 不甘失败, 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由于中学生的特殊心理, 他们对于竞赛往往表现得十分的积极,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更容易从中获得教育。

3 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

3.1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中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 比较爱动, 对一些要求不会在意。所以必须加以规范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 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3.2 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中学体育教材的内容广泛, 而且各有所长。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 有计划的实施教育方针。如投其所好, 理论课多讲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体坛名人的事迹, 借以来教育学生。由于中学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性格转变的过渡期。所以作为教师更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 应当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 制定相应措施, 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3.3 寓情于教, 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 也是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等的心理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 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接受一些东西。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4 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育。

根据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中学生的实际, 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 使其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 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 教师在讲解示范中, 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 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 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精神, 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

3.5 突出教师的表率作用。

中学生往往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些语言、动作、表情等。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 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应举止大方, 谈吐文明, 教学中, 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达到进行教育的目的。

摘要: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体育教学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条件。教师要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变化, 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使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 为造就具有情操高尚、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体现

参考文献

[1]孙立平.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 1996 (2) .

[2]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J].中国学校体育, 1998 (2) .

[3]刘海.浅谈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接轨[J].体育师友, 1999 (2) .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1.运用体育常规进行教育

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教育的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教师统一口令,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不整齐、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课堂常规对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都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常规的教育,能够让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严谨的学风。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一般说来,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能培养学生刻苦、机智、勇敢、顽强、灵活等良好思想品质。在体操项目跳箱、跳马教学时,要侧重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进行田径中长跑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球类运动侧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在游戏活动中侧重培养学生诚实进取的思想品德。各种比赛无论胜负,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的具体任务。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相应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利用赏识教育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课中表现,及时地抓住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并及时进行表扬或批评。如果一个学生在跑步中不幸摔倒,但又爬起来继续跑,教师应马上表扬这种不怕痛、勇往直前的精神;体育技术一般的学生能够完成一个较难的动作,应该即时表扬。一来调动这位学生的积极性,二来能够增加其他学生学习的信心。但注意表扬次数不要太多,太多了会使表扬失去应有的价值,发挥不了激励作用。

4.教学环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在室外常是头顶烈日,迎着大风严寒,这就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炼。由于学生各自的体能、意志不同,在艰苦的环境下难免有不适感觉及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要把握分寸,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德,使学生自觉地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增强体质。

5.选择和运用好榜样表扬鼓动、批评说服教育的方法

(1)榜样教育表扬鼓动法。身边榜样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坚强的意志都有很好的作用。因为越是身边实际的事件和人物,学生越能够直接接触到,教育效果最好。所以,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和认识。能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积极要求上进。表扬要一视同仁,如果一个过去犯有过错的学生,现在表现好了更应该表扬,因为他会非常看重老师对他的新看法。

(2)批评说服教育法。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倾向。上课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警告,不能任其发展。如果不能马上处理应留到课后进行解决。批评时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多地责骂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讲评等形式来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运用说服法时必须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以理服人,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处理好体育教学与渗透德育的关系

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应充分考虑体育课教学的特点。体育本身就是内涵极其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体育教师应顺其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和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化和渗透,寓德育于体育中,才能认识“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体育教学应以育人为目标,将思想品德的内容融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玩乐中增长技能的同时,心理品质也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体育教学勿忘德育渗透 篇12

一、利用球类、田径、游戏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个十分用心的体育教师, 一定非常注重从球类、田径和游戏等教材中挖掘其深深蕴含的丰富的集体主义的教育内容。所以, 每一位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和集体主义教育, 让学生懂得集体的重要, 懂得团结的力量。人心齐, 泰山移, 团结就能得胜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更多地是要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游戏和竞赛的设计, 为最佳的方案献计献策,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游戏和竞赛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更好地学会自尊自爱, 培养其诚实公正、宽厚待人、团结他人的优良品质, 才能增强其主人翁的意识, 增强其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驾轻就熟的体育教师, 一定会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等实际情况, 非常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其灿烂的体育文化, 形成了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体育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家更加强大, 人民更加富裕, 体育运动也开始蓬勃开展, 体育健儿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频频夺冠, 东方巨人已经崛起, 中华民族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国不但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 还成功地申办了奥运会。这些骄人的成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以实现。所以,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 就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我国的体育新成就、为了振兴我国体育事业而强力付出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感人事迹,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利用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顽强品质和竞争意识

一个与时代同步的体育教师, 一定会十分关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 并有意识地把竞争的意识贯穿于体育教学中, 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品质。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 所有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激烈的竞争性, 特别是在比赛状态中, 参加者往往会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 同时还要在这种强负荷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对抗性、竞争性的训练, 它就能让他们在对抗中、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 失败的痛苦, 进步的喜悦, 拼搏的乐趣, 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大大提高, 进而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行为品质。从而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达到与时俱进。例如, 在短跑的训练中, 在这“预备——跑”的短暂的时间里, 学生为了比别人更加准确地抓住起跑的时机, 就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自控能力, 不能抢跑而犯规, 二是全力准备果断行动, 抢在别人前头。此时, 一刹那的失误就会造成功亏一篑。世界100米短跑冠军牙买加的博尔特因抢跑而好几次与世界大赛的冠军失之交臂。如, 长跑的训练采用竞争形式, 形成了对抗性竞争,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速度, 而且还要跑完全程, 这长跑的训练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场意志的较量。这样的教学, 既锻炼了学生顽强的意志, 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政治思想成熟的体育教师, 一定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时刻不会忘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知道, 体育课大多时候是在室外进行的。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学生在室内进行了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后, 大脑处于较为严重的疲惫状态, 但是, 一旦走向运动场, 学生的情绪马上就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个个精神焕发, 斗志昂扬, 再加上体育活动的范围又广, 学生与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就更多。所以, 在这个时候, 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 与他们促膝谈心,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了解, 既做学生的良师, 又当学生的益友, 无论刮风下雨, 抑或严寒酷暑, 都要和学生一道出现在球场上、操场上, 与学生一起完成身体锻炼的每一项任务, 此时, 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譬如, 酷暑中, 教师立在烈日下;寒风中, 教师站在风口上;上课时, 教师总是等候在操场上;下课时, 学生走了教师才离开;在练习具有危险性的项目时, 教师总在旁边做学生的保护者;学生有了困难, 教师主动帮助解决;学生有了忧愁, 教师主动帮助排除;事事处处, 甘当人梯。这种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到学生,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 进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综合性能试验台下一篇:综合实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