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精选12篇)
初中体育教学 篇1
摘要:近年来,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和要求有了很大改变。体育作为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能促使学生调节身心、缓解压力, 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因此, 如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值得初中体育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就初中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出若干意见, 以期能给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创新教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的背景下, 文化课课程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 加上日益严峻的升学竞争, 使得学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在学习上, 进而忽视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而以往初中体育教学, 又常以教师传授为主, 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 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课期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等现象。这样的情形, 十分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 努力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就初中体育创新方式做出探究, 以供参考。
1.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活动太过简单、枯燥是导致学生不热衷体育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进行教学, 并且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来丰富其体育生活, 进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
例如, 在开展教学之前, 教师可根据班级男女比例进行针对性教学, 并且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如果女生偏多, 可以选择一些健美操、花式跳绳、瑜伽等项目;如果男生偏多, 则可选择一些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如果男女比例不相上下, 则可选择综合性质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或者, 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体育动作或体育明星、运动历史等, 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及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 从而促使学生体会体育教学的魅力, 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 合理开展体育游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部分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仍然具有爱玩的心态, 且还伴有一定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课程学习。因此, 教师应善于利用体育户外上课的特点, 适当地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以及根据体育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 进而在游戏过程中以及自主式探究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身心放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 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 并向学生讲解比赛内容, 包括比赛主题、比赛规则、惩罚制度等方面。同时, 在讲解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可稍微调整自己的言语方式, 尽量保持风趣幽默, 描绘生动形象的话语特点, 让学生切实感受游戏的乐趣。而比赛主题则可选择以自然中最为常见的青蛙跳远等动作进行路程为30米的接力比赛, 随后根据每组比赛时间的长短分出胜负, 并且由赢方决定输方的惩罚形式。或者, 从另一个方面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比如, 在篮球的传球教学中,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可采用引导、点拨、提示等方式进行传球教学, 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使得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学习, 有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3. 加强师生互动式教学,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中, 师生之间交流甚少, 由于部分教学过程常以教师讲解为主, 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不感兴趣, 甚至还会从内心畏惧教师, 进而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 降低学习质量。因此, 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例如, 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 在羽毛球练习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同时, 在比赛前教师先示范打球技巧、要领等, 之后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 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必要时, 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并再次详细讲解动作技巧。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通过问与答的模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整体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及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保障初中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努力转换教学理念, 不断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同时, 通过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游戏、加强师生互动等方式, 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初中整体教学质量。
初中体育教学 篇2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的教学内容是比高中要简单很多,但随着 在课堂上课时,初中学生是喜欢有趣味的活动,长篇大论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师除了知识点的准备之外,认真考虑设计课堂活动也是很必要的。预备和初一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生动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的教学内容是比高中要简单很多,但随着
在课堂上课时,初中学生是喜欢有趣味的活动,长篇大论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师除了知识点的准备之外,认真考虑设计课堂活动也是很必要的。预备和初一的教材内容本身就比较生动活泼,所以上课时要多鼓励他们举手发言,进行学生间的配对对话练习,结合课本内容组织一些小范围的调查、猜谜,或者短小的英语小品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初二开始,新世纪课本课文的形式渐渐与高中模式接轨,但如果上课时也像高中一样重点强调语法知识,那么学生很容易变得思想分散,而且根据初中生的英语基础,无法接受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只有把语法点结合到令他们感兴趣的操练中,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在学生的脑中形成概念。所以,初中的课堂一定要组织的活跃一点,从而让学生能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虽然初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要求方面,与高中生相比,更加能够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和教导,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健忘的毛病: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他们有较强的短时记忆能力,可老师们都很明白,过两、三天或一个多星期之后,遗忘程度是百分之百,所以,初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反复。除了把近期所学的课本内容反反复复的通过默写、背诵进行强化之外,在新知识的教授同时,把以往几个学期里所学过的知识点在课堂里有机的结合,进行书面和笔头的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校内除了期中、期末两次综合性的测试之外,每月组织的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题目难度可以不大,但是重要的知识点的重复出现能帮助学生加强长久记忆。此外,定期进行单词测试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以此督促学生养成经常温习所学过的词汇的好习惯。
在初中上课还有一个关键点便是如何把握课堂的纪律问题。如同前面提到的,初中的课堂不能过分沉闷,初中学生还未脱离儿童的特性,枯燥单调的讲解一定会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但是40分钟的课堂时间也不能完全用于游戏活动,过多的活动也会使他们过度兴奋,从而使课堂纪律产生混乱。所以,我们应当把握好尺度,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以上只是本人任教至今一点浅薄的体会,有不当和不足之处,希望与更多的老师一起探讨,以便把初中教学进行的更好!
用心
爱心
初中体育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发展为突破口。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师者发令,学者顺从,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加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化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传统体育比较强调技术教学,较多地选用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按竞技运动技术的标准进行体育教学,这样做的最直接缺陷就是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地要求学生掌握技术,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无法体会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体育运动,走出校门后,很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新课程则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毋庸置疑,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下应适当淡化,而非全盘否决,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新课改下开展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最主要的场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再按学年教学目标来制订年度目标,依次类推,最后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教师应在每堂课的开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尝试。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注意好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尽量采用游戏、比赛、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兴奋占优势,兴奋抑制转换快,好奇心重,上进心强,故适度变换教学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4、加强理论指导。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体育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探究尝试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鼓励,对错误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初中体育教学八法 篇4
2.教师的技术动作要足够熟练, 动作要领掌握充分。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 许多技术动作要领必须烂熟于心, 学生的发力方向、用力顺序、力度、大小、用力部位都必须完全正确, 如果学生课上有太大随意性, 则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3.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 体育教师应该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定自己的职业追求, 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不能全身心投入学校体育工作中, 并形成恶性循环。 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做到忠于职守, 乐业不倦, 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
4.改革考核制度。 研究表明, 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技术提高、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定体育成绩, 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 从评价中产生新的目标与动机,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所以,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力求做到“重娱乐、淡竞技”, 让学生解除考试之忧, 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松通过考核。
5.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 在学生生活中, 会存在一些体育经验, 如城市学生可能对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有一定感受和体验, 农村学生可能对跑、跳、攀爬等运动技能有一定的感受和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 学生有一定基础, 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高, 学习效果也会突出。 当然,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选择运动技能, 并不是说只教这些内容, 完全可以选择其他运动技能进行教学, 这有助于学生较为广泛地了解体育文化, 但应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的运动技能作为本校的主要教学内容, 并在教学时数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这样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效, 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
6.正确运用动作示范法。 动作示范法可以说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最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之一。 运用示范法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 无论是完整动作示范还是分解动作示范, 目的都是通过学生观察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 特别是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与分化阶段, 简单直接、富有启发性与互动性的动作示范, 对缩短学生在泛化与分化阶段学习时间发挥着促进作用。 实际上, 动作示范法的作用不仅如此, 对于实现三维目标整合也发挥着启发与互动作用。 如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学练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把球垫得飞行不平稳, 垫得不准, 甚至垫飞总捡球, 影响了两人练习情绪, 这是一个共性问题。 此时, 教师运用动作示范法启发学生改进动作, 先是提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动作, 注意观察教师动作的要求, 然后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 即教师卡位, 夹臂, 提肩, 送臂, 之后教师娴熟地完成由准确判断球落点卡位, 到插臂、夹臂、提肩、蹬腿、跟重心、送臂动作把球稳稳垫出, 学生观后从心里佩服, 有的自然给以掌声。
7.体育健康知识教学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进行。 体育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是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要努力把体育健康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掌握健康知识, 并运用指导自己的行为, 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比如, 学习“睡眠、膳食平衡与健康”前, 发放教师事先制定的记录表, 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一周的睡眠时间、睡眠情况及一周三餐的饮食内容进行记录, 教学时先让部分学生陈述自己的记录情况,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相互比较, 对自己的睡眠和膳食有初步评价, 了解合理睡眠和科学膳食营养的要求, 最后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知识, 制定自己合理的作息时间和一周食谱。 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仅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教会学生学习, 更好地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健康意识, 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行为。
初中体育教学 篇5
体育课足球教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生体育。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知识,技能技巧以及理论知识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并使其熟练掌握一些运动技术、技能。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的特点是:趣味性、集体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足球,有了一定的足球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踢球,脚内侧停地滚球”作为本节课的主教材。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共40名男生。学生对足球有过接触,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90%的学生掌握脚内侧踢、停球的要领及要求。
2.技术技能目标:70%的学生能较熟练掌握、运用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3.情感目标:利用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脚触球的部位。
难点:支撑腿的弯曲,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等,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阶段(10’)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实践与提高阶段(15’+15’)
1、尝试性踢、停球练习
2、脚内侧踢、停球
3、(1)两人一球相距5米踢、停球练习.(2)拓展与延伸练习.4、游戏(点球射门)
(三)结束与评价阶段(5’)
1、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八、运动负荷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0%,运动负荷为中等。
九、场地器材 足球40个
足球场
训练背心
标志盘若干
浅议初中体育教学 篇6
摘 要: 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广大教师既要立足体育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呆板教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能体现素质化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突破创新 学生压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彰显独特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我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健康地成长。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用四节课才能完成;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这种动机,它的选择和设计也很重要。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m弯道跑,学生兴趣不浓厚,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则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提高了学生的速度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勇于突破创新,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学生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完全拘泥于师徒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体育训练消耗体力较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重在进行动作的先期辅导、要点指导,而整个训练过程不再是教师带着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带头分组训练。选择一批动作规范的学生代表教师深入各个训练小组进行帮助,以他们的示范和相互间的揣摩、研究点拨促进体育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一些项目训练中进行一些改革创新,如篮球运球动作训练,不再进行重复动作,而是组织各小组运球接力赛,既要保证动作规范,又要提高速度。这样的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大增,每一个小组为取得好的成绩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意识、团队理念得到充分的激发。另外,结合教学训练目标要求组织一些竞赛性活动,也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还是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性互动中掌握动作要领,对初中体育教师而言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三、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加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老师可以将单调的体育训练编辑成为游戏,提高体育的游戏性,帮助初中生减轻学习压力、精神压力。初中生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学习压力、精神较大,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焦虑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体育教育增强游戏性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放松心态,缓解压力,从而密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及学生之间的关系。
总之,提高全体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是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自身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贯彻执行国家对中学体育教育的要求,重视体育教学的作用,不断创新,促进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也要积极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探索,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飞.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多样化.学周刊b版,2013.
[2]崔井贵.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应用.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7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 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 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 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 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 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 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 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对疲劳的抵抗力; (2) 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 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 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 提高智力素质; (4) 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 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 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 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 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 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 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 场地器材条件差, 加之天气等原因, 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 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 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 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 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 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 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 也能轻松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多表扬, 少批评, 教师过于严肃, 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 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 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 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循循善诱, 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 我不练都行”, 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 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底年级同学, 兴趣广泛, 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 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 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特长,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 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 放开手脚, 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 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篇8
体育课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 增强学生体质, 第二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 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 熟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精心安排, 以及良好的课堂气氛外, 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 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 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 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 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分散的现象。老师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师讲解示范上来, 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 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缺少互相之间的沟通, 缺少心理上、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供大量的自我学习机会, 让学生有大量的自主学习空间与同学之间互相交往和讨论的时间, 培养一种对问题的研究能力, 争议并提出疑问的能力, 有效发展与同伴、老师的技能交流, 同时也有效培养社交方面的能力, 对心理的健康大有帮助。而自主学习对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更有一种深入个体研究机会, 体现个性发挥的可能性。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掌握体育知识, 思考决策解决问题的技能, 促进认知、情感、社交技能的发展, 表现学习的责任感, 更能学会对学习的评价, 形成一种更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能体现出一个集体配合的精神与要求, 所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 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有帮助。
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 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 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 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 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 听课教研, 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 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 但是,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 矛盾激化等现象, 影响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完成, 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 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 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 思想不集中的现象,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再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问对课堂气氛的和谐有利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 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 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 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 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 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 课堂气氛沉闷, 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提问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
一般来说, 思想不集中, 注意力分散的学生, 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 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 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 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 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 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 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 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 如果老师提问到我, 应该怎样去回答, 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三、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
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调动师生的两个积极性, 提高初学者的水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改进教法;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 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 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 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 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比方说:老师要对示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问, 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总之, 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 具有个性特长, 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 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 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 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 评价自己, 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 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行新的教学法, 尤其是义务教育中, 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 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 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刍议 篇9
一、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话一点都不假。作为教师, 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辛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 这是人的本性。所以, 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 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 没有学习兴趣, 没有训练的兴致。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热情, 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我们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 也会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主体意识, 关注每位学生
初中体育课教学, 无论学生人数多少,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动, 围绕教材转动, 围绕课堂转动, 教师教得乏味, 学生学得辛苦, 怨声四起, 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新课程提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 体育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 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指导训练, 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那么, 要怎样关注每一位学生呢? 一要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二要关注需求, 根据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宽松的环境, 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 从而更加乐于从事某项活动或工作。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宽松环境的创设也是不可小觑的,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并加以落实。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 我没有单纯地进行移动教学, 而是在教之前, 用绳子绑住球, 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 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
四、多用激励语言, 强化学习信心
学习的兴趣, 需要信心的支撑。没有信心, 也就没有兴趣。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 对体育课的兴趣,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 才能让兴趣永葆活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有时会遭到一定的挫折, 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般从不会到会, 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甚至会出现反复。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寓情于教, 循循善诱。在教学中, 我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 垫球很差, 产生不想练的想法, 我说: “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 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 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 别人能行你也一样可以。”在我的鼓励和激励下, 那些不想练的学生又恢复了信心。
五、构筑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
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强弱或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体育课教学的效果。因为大家都清楚, 人的意识决定着人的行动。一切人的行动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着的, 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目前, 初中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已经被广大师生所接纳。但体育训练是会有波折的, 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构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而这一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立足于平时的不断强化、不断训练, 才能逐渐形成并构筑起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个意识是主人翁的意识, 可以改变先前那种“我不参与, 是别人硬逼我要参与体育”的被动状态, 变成“我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活跃、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在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两步法加以落实, 强化学生参与体育课堂训练活动的意识的。
1. 讲解、示范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 虽然不乏体育技能的训练, 但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讲解, 能让初中学生明确参与体育训练的目的, 从而端正学习体育、积极参加体育的态度。态度一旦转变, 体育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落脚点。
2. 测试强化
一些规则或要求, 虽然教师讲过了, 但学生有时会出现“这耳入那耳出”的情况, 这时我会通过事先告知学生要通过测试, 强化他们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这样, 很多学生就会更加注意, 积极参与一些体育活动训练, 从而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展开与落实。
六、引导参与体育活动的探究
初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学习, 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 跟学生个人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究程度的深浅有直接的联系。因此,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同样要积极提倡探究性的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获得一些知识技能, 从而达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那么,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探究呢? 可以通过问题, 对体育课逐一展开, 逐渐深入。在学习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知道必须要解决问题, 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 帮助学生来生成新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探讨 篇10
一、国家对体育工作的规定和农村初中体育工作的现状
国务院在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里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必须每周开足三节体育课,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不开、少开和随意挤占。”国务院又在2011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里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加强体育教学是国家政策的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在学校期间既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更要锻炼身体,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是:很多学校对体育课根本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每周很难开足三节体育课,更难保证在校期间每天锻炼1个小时。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到了初三年级干脆就取消了体育课;有的学校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体育室外课改为室内课,又将室内课改为自习课,或干脆将体育课让给数理化或者语外。现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也很少,每年至多开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而且竞赛项目少、内容简单,并且还有越来越少、越来越简的倾向,难以达到国家对体育竞赛的要求,无法落实全民健身以及素质教育等思想。
二、提高工作责任心,树立师表形象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缺乏,有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工作责任心不强,上体育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体育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有人认为体育教师都是五大三粗、头脑简单的人,而且语言粗俗、行为不端,这种印象必须彻底改变。体育课主要在室外进行,有些项目运动剧烈。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师表形象。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了解体育教师的过程,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教师应明确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让我们体育教师懂得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他们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又要使教师明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式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坐、立、行、走的正确姿态,因为少年时期的骨化尚未完成,而不良的姿式习惯易使其变形,造成如驼背、内外“八字脚”等。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式,使未来的建设者获得一个健康与健美的体魄。
三、加强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时代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但每个人的发育状况又各不相同,他们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大多数男生喜欢运动,我们教师只要略加指导即可;但大多数女生又羞于运动,上体育课总是放不开,羞羞答答。我们体育教师对这些女生要加强引导,使她们认识到体育课也是一门课,而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它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有些运动项目如仰卧、俯卧运动,也可以分男女生进行。总之,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尤其是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新课标》又指出:“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局面,要少讲理论知识,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室外体育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运动。体育课是一门运动课,没有运动就不是真正的体育课。《新课标》还指出:“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各种运动项目的参与度,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论初中快乐体育教学 篇11
一、快乐体育的教学表现
1.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气氛——快乐
正如“整天一二一,一二一”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机械的训练,跑步再跑步,呆板的模式在这里得到再次沿袭,学生不能得到实际在体育课堂上应该得到的东西,从而导致他们讨厌、躲避,“一到上体育就请假、逃课”,快乐提议一改传统,在教育课堂上融入快乐,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保持快乐心情。
2.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主体
教师用和蔼可亲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思想,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的方法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能品尝体育的快乐。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和谐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融入学生中去,成为他们的朋友,跟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如,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休息调整的时候和学生聊天等。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以微笑服务学生。
4.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态度——喜爱
没有了枯燥,学生成为主体,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学生得到思想、身体上的升华,学生会因为欣赏老师的人格魅力,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快乐体育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最爱,爱运动、爱体育是他们的最好信息回馈。
二、快乐体育的实践
1.改变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最关键的时刻,身体、心理的变化非常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往往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足有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因此,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用在他们身上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并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例如,采用情景法、游戏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体现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体育教学法要着眼于师生双方的行为合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注意精讲,让学生多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脑体并用,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总之,只要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会学习和 锻炼,都是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改变评价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的方法有: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评价不应局限于运动技能,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状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对教师则从教师对快乐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学生对你所教体育课程的兴趣、喜欢、参与活动的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激发自主运动热情
运动如果单凭短暂的课堂几十分钟,肯定会效果甚微,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热情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游戏,迎合学生的喜好,举办运动小比赛。快乐中,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自主性运动成为现实。
4.以音乐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
即把优美欢快、激昂热情、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课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热烈气氛中开展体育活动。
5.以影视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即充分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等器具,在形象化的教学中,进行演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
6.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
即借助小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协助,以共同达到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
7.激活课外体育
全校学生除了学会学校统一的广播体操外,各班再学会一套特色操,每天根据音乐的不同,交替做广播体操和特色操,由于特色操,各班都不一定相同,学生兴趣很高,也大大提高了课间操的锻炼效果。
8.拓展家庭体育
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毕竟是很有限的,而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却很多,为了引导学生利用好这块时间,开展好家庭体育活动,可尝试结合《全民健身纲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订学生家庭体育活动计划,供学生参考,体育教师把自己所教学生的该年龄段的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带回去给家长,并要求家长对照标准,帮助自己的子女完成练习任务。例如,有的学生因肥胖耐力素质很差,就建议家长安排时间带子女去远足、登山等。为了了解学生家庭体育任务完成情况和锻炼效果,要求家长把子女家庭练习情况及效果反馈给教师。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不能以单纯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而应以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地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和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要在体育教学中开拓思路、寻找方案、追求实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初中体育教学“引趣”三法 篇12
一、环境引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不仅包括场地器材的布置,而且包括教学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
1. 营造人文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需求。实践表明,营造人文情感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沛而旺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用优美、舒展、大方的动作,娴熟的技巧,精湛的技术,风趣幽默而又生动形象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手段灵活多变又适合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组织形式,和蔼可亲、爱生如子的教学态度,使其耳濡目染,影响和熏陶学生。以此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欢乐与激情的学习氛围,充分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建立起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之情。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尊重和爱戴,对教师的羡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喜欢该教师,愿意上该教师的课。
2. 完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整洁、新颖、美观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练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体育学习的惧怕心理,增强学生体育练习的信心。如,指导学生进行“中长跑”练习,若在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练习,则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使练习不再枯燥无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指导学生练习“太极拳”,可选择草地或树阴下进行练习,使学生觉得空气新鲜、心情舒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如果场地器材不够完善,就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情感、信心、意志、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遭到破坏。
二、教法引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以来总是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组织。如此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从而抑制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得体育课缺乏应有的生机,长期以往,导致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无法提高。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健康个性。要求教师大力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并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变换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弯道跑技术”时,完全打破了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1)让学生在直径为30米左右的圆圈上做接力跑游戏,从而亲身感受跑弯道的滋味;(2)了解学生跑直道与跑弯道的难易,明白难易原因;(3)分组讨论跑弯道时摆臂、身体姿势、脚掌着地技术有何要求?(4)教师补充总结;(5)再实践:让学生利用合理的技术动作再跑弯道;(6)探索改进技术、反复练习弯道跑技术。如此教法设计,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探索实践能力。
三、评价引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它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导向、激励、发展和甄别等功能。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得以成长和发展。然而,当前某些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却存在“重结果、划一化”的漏洞,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程度,主观的努力也难以得到体现,致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激励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学评价应突出其激励性、多元性、过程性、赏识性。当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你瞧!你比上次进步多了!再来一次!”“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不错!学习就得这么认真!”等。如此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范庆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3).
[2]林国平.谈谈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一些做法[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邵更生,任杰.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