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2024-05-10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共12篇)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环节。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 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 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 作文在语文中的意义之大。如今, 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 以及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 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 因为应试教育思想作祟, 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 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 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 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欲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 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 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 失却童心的纯洁无邪。

(一) 重表达, 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 我认为, 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

然而, 综观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 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 以及作文的结构和技巧, 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 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 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殊不知, 学生缺少的不是技巧, 而是内容, 是表达的需要。一个人有了丰富的内容, 有了表达的需要, 即使他只字不识, 也会讲精彩的故事。而众多学生的作文中没有新材料、新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陈旧的题材。

(二) 重模式, 轻能力。

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当作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冷落了他们对社会与生活的敏锐洞察, 结果必然窒息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钝化他们独具个性的棱角, 导致他们丢掉开启心灵的钥匙, 没有自己的思想, 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书面作文, 对口头训练则置若罔闻。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 导致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 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从我们与学生每天的接触中不难发现, 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 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 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 然而一到口头说话, 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 则结结巴巴, 条理不清, 语句不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四) 重课堂, 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 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 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 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 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把学生关在教室, 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 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假话连篇, 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儿童, 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滋润, 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 毫无生趣可言。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 作文课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和学习表达技巧的。我们可以这样比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木材, 技巧是木工的手艺。我们拼命教授木工的手艺, 可是没有好的木材, 甚至没有像样的木材, 传授的手艺只能玩一下花架子。技艺教授当然是教师的事情, 但是生活积累呢?上述现象在现在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 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 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 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 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 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 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 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 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 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 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 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 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作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与构思表达, 使其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 求得纯真的思想, 求得真实的感情, 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一) 自编训练体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 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 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 把初中语文教材确立的几十个写作知识点, 既按年级配置, 又在各年级反复, 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 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定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 将读和写结合起来, 读是写的基础, 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 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 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 怎么议论有说服力, 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 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 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 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 更新教学内容

1. 变单纯作文为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利用作文课, 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2. 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通过大作文观来开发校园、家庭、社会环境资源,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材料, 让作文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在作文课中,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 鼓励学生“有所为而作”。我认为, 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 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 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 没有色彩, 没有生机, 唯独有老师、家长们的影子, 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

3. 变传统作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为读写听说并重。

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以及从书中读到的东西, 无不可以构成写作的素材。提倡学生课外练笔、练口, 利用小资料写或说一些生活片段或思想片段, 等等。

4. 把作文批改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 让学生走完写作的全过程。

(三) 优化教学模式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综合型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既要指导, 学生更应参与, 而不可只做座上客, 洗耳恭听。魏丰堂老师在《初中作文综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拟定文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快速同题 (同类) 作文———‘下水文’示范———学生改文·教师面批———教师口头点评———师生共同小结。”

(四) 改进批改模式

1. 变教师批阅为师生共同批改, 发挥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2. 变“全批全改”“详批细改”为“少批略改”。教师从每班分层次抽取10篇, 运用“启发式批改法”进行批改。

3. 扩充批改内容。

教师批改10篇学生作文, 既批阅“文”的水平, 又批阅“批”的水平, 将改文训练与写文训练统一起来。

作文是表达, 是创造,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 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 作文教学始终让我感触颇多, 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与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 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浩逊, 翟振业主编.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华艺出版社.

[2]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2008, (7) .

[4]包全杰主编.作文循序教学法.辽宁出版社.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篇2

【摘 要】体育课是一门充满活力和乐趣的课程,初中体育课要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运动的技术,在快乐中掌握运动的方法,使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 教学现状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体育教学滞后性日益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减弱、体育场地及器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不高等。因此,要重视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现状,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变的思路和对策。

一、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仍以竞技体系为中心。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运动的影响,人们对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区别认识模糊。于是,竞技运动项目就构成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主体。教学中发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仍以田径、体操和球类为主,这种以竞技体系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内容,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可接受性,导致学生讨厌体育课。另外,课程内容还存在一定的低水平重复,对学生来说,他们对“旧知识”缺乏兴趣,甚至感到厌倦,从而导致教学的主体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也不好。

2.不重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目前的新课标中虽然规定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容,但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初中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兴趣不太浓的原因,体育卫生保健课难以落到实处,即使有时候开设体育卫生保健课,仅仅通过课堂传授的途径来完成,没能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3.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在农村学校,文化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体育课是相对次要的。每周课时量少,还常被占用,这也影响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无位置,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使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加上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

4.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影响。目前多数中学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大多数学生以求毕业时很快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不重视体育课。老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很少去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平时教学采用灌输式、单一教学等方法,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老师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心理压力加大,使得学生只为应试而锻炼,而不是为“健康第一”而学习,更难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快乐。因此,在农村初中进行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是尤为迫切的。

二、解决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问题的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体育教育应贯彻“健康第一”、享受“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制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要淡化运动技术规范要求,强调体育对人的身心快乐的影响;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带给人快乐,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明白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是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保障。因此,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合。虽然有些体育教师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初中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内容的兴趣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有真正地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建议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的健康教育内容,把体育活动与健康要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糅合在一起,而不是健康知识与体育活动内容的拼凑,应强调从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上培养和评估学生的健康素质,达到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除球类和游戏内容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形成了反差,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从设计到选择和安排上应重视从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有兴趣和比较喜爱的项目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大武术项目的开设比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尽力创造条件开设新兴运动项目。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上课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练习手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定向运动、拓展训练、预防运动损伤、体育养生等内容,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能与中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相结合。在树立“快乐体育”的思想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灌输到同学的思想和实际体育锻炼中去。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50-001

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阐述了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最后较系统地论述了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初中体育考试制改革下,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新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为新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新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新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1.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4)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2.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广大城镇和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训练和作用。

3.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要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2.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1)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2)积极组织或参加市、县、乡运动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体育教师工作水平。(3)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生活,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科学分析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工作一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 中国学校体育1990年04期

[2]徐小鸣.浅谈体育课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0年09期

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篇4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几点不足

1. 师生关系不够密切, 缺乏和谐的学习氛围

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除了教学时间以外, 和学生缺乏直接的交流, 对学生身心发展关注不足, 没有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缺乏直观的辅助工具

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存在误区, 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语数外学科等应试科目的教学中有用, 体育教学活动不一定需要, 导致实际教学中使用不足, 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直接将其排除在外。

3. 课堂模式不够优化, 缺乏生动的体育课堂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兼顾到这一点, 但是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是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 完全按照“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样的单项模式, 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4. 内外联系不够充分, 缺乏立体的发展空间

将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课堂空间之内, 是当前许多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通病, 没有能够将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 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一些教育资源也未能够得到深度开发。

二、有效突破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的措施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体育教师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主要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1. 关注关爱学生,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初中体育教师, 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 还应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针对其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与情感氛围。教师首先要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利用问卷调查、分别访谈等形式, 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想法, 以及具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等, 在沟通交流中获取有利于教学活动改进的信息。另外, 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 如果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技巧掌握不好, 要对其进行细心指点, 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许多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及处置社会不良青年骚扰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力的帮助, 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消除外界影响因素。实践证明, 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关爱学生, 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关系, 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2. 运用先进手段, 提高教学趣味程度

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让教学活动如虎添翼,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在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方面的积极作用, 将其有机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向学生补充大量的信息, 可以是体育发展史上的各种趣闻, 可以是国内外体育重大活动, 也可以是学生关心的体育明星等, 只要鼠标轻轻一点, 各种体育信息就能够直观地呈现在课堂之中, 效果非常明显。其次, 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手段与高难度动作教学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训练的直观性成效。由于一些高难度动作演示属于瞬间动作, 学生难以直观进行观察, 在模仿训练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此时, 教师可以事先在室内课教学中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形象演示, 让真人示范动作进行慢动作演示, 或者运用模拟动画演示的方式, 让学生对于动作的整个流程进行直观形象的了解, 便于学生在实践训练之中增强感知, 有助于掌握技术要点, 提高训练成效。另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播放音乐舒缓一下学生的身心, 使他们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避免影响其余科目的学习等。

3. 改革教学过程, 打造体育素质课堂

对于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陈旧模式而言, 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 改造与优化自身的教学活动,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动作训练中, 总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 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 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在进行基本示范训练之后, 选择动作训练较为到位的学生进行二传手训练指导, 将他们分散到各个训练小组之中开展训练指导, 这样能够激发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指点时间方面的不足。再比如长时间的体育动作训练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疲惫感, 坚持下去的兴趣不足, 此时教师可以将原本机械训练的动作设计为形象的游戏活动, 如将投篮训练设计为分小组投篮晋级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充满竞争氛围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动力, 不知不觉中缓解了身心疲劳, 同时也达到了项目与动作训练的目标。通过这样形象的处理, 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整个学习训练过程也更具素质化, 对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完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发掘体育资源, 构建立体教学体系

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和整合各种资源, 服务于体育教学与学生成长, 并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 建立各种兴趣小组,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还要注重对体育特长生开展针对性训练, 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 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外, 教师还应当通过开办讲座的方式, 对学生普及健康卫生知识, 尤其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饮食、健康锻炼以及突发事件自救等方面的内容, 这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研究, 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究, 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篇5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动下,社会对初中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止是对听读写的基础能力有要求,而且越来越侧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及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而英语作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也被越来越重视。英语阅读的能力作为灵活运用英语的基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依然沿用教师占主导地位,整堂课“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堂课中一直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并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认知能力的弱化。因此,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其重要。2.忽视学生的阅读基础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在学习前将新单词和词汇通过查找字典来进行标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深层意义去理解学习新单词和词汇。当学生只能从表面意思上去理解和学习新单词和词汇时,对单词和词汇的记忆力自然就会变差。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具备大量的词汇量,还失去了自主默读的能力。在进行阅读时,不仅浪费时间,还失去阅读的信心,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应对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专职老师不多,遇到疑问或者想教研,做不到共同探讨;教学资源配备不足;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如:课时的计算、评优、职称等得不到保障,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忽视方法的培养;忽视与社会的联系,造成历史学科与社会严重脱节。好多教师仍是拿着新教材,使用老方法教学,一言堂式讲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对历史学科的厌倦和不重视

首先,学习激情不足。背着包袱学历史,学习上缺乏一种激情和钻研精神,只是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结果学得很死、很苦。其次,历史“副”课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歧视、非专业人员充任历史教师等。

二、应对措施

1.掌握网络平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网络聆听专家理论指导,和同行一起交流常见的难题;学习别人高超的教学手段,精妙之方法;体会和高手的差距,建立学习的榜样。

通过网络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3)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2.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及教学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尽可能体现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3)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3.深化职业理解,优化职业心理

转变教学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性格健全的人,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历史是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不应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和装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努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本源。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联系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努力达到运用所学解决历史问题和类似历史情境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句话,让学生感觉学历史有用。

4.具体做法

(1)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应有一种“甘为学生谋发展,不拘一格用方法”的精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

坚决反对满堂灌、一言堂,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教学相长,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这样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可以避免最坏的。

加强学法指导,其实,大部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会学,这里有老师的原因,有教材的原因等,关键还是自身的原因。我们研究新课标、教法,更应该研究学习方法。

(2)历史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计划再好、方法再有效、没有积极负责的教师去执行,最后就很难保证学习效果的真正有效。包括一些历史教师都认为,历史无关紧要。如果连教师都不能认真负责,则可能导致学习全军覆没。教师的认真负责主要体现在:首先,转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其次,努力争取提高学校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保证充足的课时,积极寻求班主任的配合;最后,做好教师分内的事,不能怕烦怕苦,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才会使我们历史教育做得更好。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篇7

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1. 学生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据调查显示,有54.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不知道当前体育学科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表示知道的占17%;有28.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的含义、内容和实施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真正了解教育思想的实质,从而端正学习目的与态度,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2.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态度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通过调查发现,有25.5%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为考试、升学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5.3%,为学习知识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8.5%,为文化课余放松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20.8%,这说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的。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它能调节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在关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调查中,表示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分别占50.9%和28.3%,由此可看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评价

1. 学生对体育教材的评价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我发现目前我校选用的体育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较有趣且运动形式多样的球类运动,但是对田径、武术等比较枯燥、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且教材过于固定的运动表现出积极性不够,上课时思想不够集中等现象。据调查显示,认为现有教材完全能够和基本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学生分别占28.3%和44.3%,占到学生总数的七成。有22.6%的学生对目前的教材显示出一定的不满。

2.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体育课的设计者,直接关系到体育课能否受到学生的喜爱。而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又是教师设计和组织体育课的前提。在关于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与驾驭的调查中,显示有近91.5%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教师完全或者基本能够胜任目前的教材。我校目前在职的体育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83%。绝大多数的教师表示自己完全或基本可以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去实施体育教学。但是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所有体育教师都反映学生的体质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而教师往往出于安全等原因不得不将某些教材内容做简化处理,或者是干脆删除。

3. 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方式的评价

体育课的授课方式是体育课开展的基本环节。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对比,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在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上主要以“填鸭式”和“放任型”的授课方式为主,分别占到60.4%和25.5%。在对学生比较喜欢的授课方式调查中,有57.6%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喜欢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我们同时也发现表示喜欢自由活动的学生占到了30.2%,这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表示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放松自己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4. 学生对体育课考核方式的评价

目前,我校对学生的体育技能主要是通过技能考试的成绩以及学生在平时体育课堂的表现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有72.6%的学生表示我校现用的评价方式较为合理,而表示喜欢使用原来单纯以技能考试成绩作为最后评定成绩的学生只占7.6%。

三、结论与建议

1. 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标准时,体育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效的宣传途径,将课程改革的精髓、目标、内容等传达给学生,使之能够真正接受和支持目前的教育改革,并且乐于参与其中。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表现,正确引导学生从事体育锻炼,促使他们能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不断地促使学生提高自身体质。

2. 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材和教学方式

初中化学练习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8

一、初中化学练习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化学练习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不能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学科特点不明显, 结构内容不合理。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进行学习。传统练习中, 知识和技能训练题很多,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练习题太少。记忆性的题目、计算性的题目重复练习, 而实验题和实践性的题目极少。综合练习的机会很少, 反映化学学科特点不够。这样的训练严重制约着学习水平的提高, 很难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 脱离学生基础, 练习缺乏层次。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 教师一方面对初中化学的任务、性质及目标缺乏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程度、理解水平又缺乏了解, 片面强调一步到位, 从开始学习就练习中考题、竞赛题,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3. 重数量轻质量, 搞题海战术。

一些教师信奉“人勤地不懒”的信条, 认为只要多练, 成绩就会提高, 因此滥印、滥出练习题。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另一方面教师疲于检查作业, 讲解习题, 降低了教学效率,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教师灌输讲解, 忽视学生思维。

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将解题过程详细讲清, 学生才能学会, 因此, 在练习讲评时往往没有提问, 没有停顿, 教师一讲到底。这样的练习讲评很难发展学生的思维, 更谈不上自主创新思维。教师成了传输知识的“机器”,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机器”。

5. 练习知识孤立, 缺乏知识整体性。

教师为了体现自设的练习目的, 往往只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 忽视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学生为练习而练习, 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化学练习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练习教学的作用呢?首先, 练习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使练习教学充满情趣。其次, 练习内容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 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具体要实施以下策略:

1. 练习的趣味性策略。

教师要在平时注意收集社会上的热点资料, 注意与化学的联系, 将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变为学生的练习, 保证练习的趣味性。

2. 练习的实践性策略。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在练习教学中, 教师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知识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

3. 练习的情景性、开放性策略。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练习教学, 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的练习教学就应做到练习内容的情景性和练习结果的开放性。

4. 练习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9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 照搬照抄教参及相关资料就是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 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堂低效的或无效的语文阅读课。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要关注学生兴趣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 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 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 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 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 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 (如多媒体) 等。总之, 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 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 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 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 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 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这时, 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教师只能引导, 不能轻易否认, 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 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 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 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 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 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 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 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 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 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 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 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五、要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 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苏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 但我认为还很不够, 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 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 可让学生当堂展示, 也可作为课外训练,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篇10

目前, 一线教师所用的多数是“经验”式作文教学。教师根据教材上有限的要求与提示, 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传道、授业、解惑”, 且自认为感觉良好, 使得整个作文教学都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 造成了作文教学今日尴尬的局面:教师是“不想写、被动批、粗讲评”;学生是“提起作文皱眉头, 开始写作直挠头, 拿起笔来摇笔头, 想了半天没开头”。具体分析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

1. 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师搞好作文教学的助手, 也是教师手中最重要的作文指导材料。但就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 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 作文训练缺少计划性。纵观各种版本的初中教材, 对于作文训练总是缺少计划。教材几乎都是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来规定写作的范围, 虽然这样做可以有效利用该单元中的美文给学生提供写作范例, 但从长远来看,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相当不利的。因为, 每次作文都仅仅是进行了篇章训练、综合训练, 没有单项训练、分解训练, 而且写作起点又高, 要求也高, 使得多数学生难以把握, 难免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 作文训练指导太少。现行的教材, 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通通放在一起。这样做, 除头绪不清外, 对作文教学的指导也体现得很少, 这就迷失了教材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2. 教师方面

一是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 自然也使得学生因为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 (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由于教学的无计划, 教师常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该上作文课了, 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来, 直到走进教室才随便挤出一个题目。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 或老调重弹, 或曲高和寡, 学生望题生厌, 望题生畏, 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而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更是简单化、套式化, 引而不发, 疏而不通, 越指导, 学生的写作越僵化, 长此以往, 学生的一点点灵气也全被磨灭了。

二是作文与生活、阅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室内进行, 与生活实际几乎没有联系, 学生们既没有丰富的词汇, 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 作文时文思枯竭, 自然文不成篇。再者, 读与写分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 导致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 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3. 学生方面

其一, 作文落入俗套。常见一些学生的作文, 写《我的教师》时, 不是写其深夜批改作业, 就是写其背生病的同学去医院, 再不就是用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教育“我”, 让“我”幡然醒悟……并不是说这些题材不能写, 而是写滥了, 写俗了就会缺乏新意, 令人倒胃口。

其二, 缺少生活的亲历。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但是, 由于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 学生被压得毫无喘息之力, 封闭在高墙之内, 远离生活的他们自然没有写作素材。另外, 作业如山, 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名存实亡, 学生的语言缺少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采取的对策

要改变上述现状,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制定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要制定出长期写作计划和短期需完成的目标。计划要细致、明确, 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 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 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制定具体。计划还要不断检查、调整, 适时地查漏补缺, 以期完善, 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 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

2. 走出教室, 扩大信息接受源, 亲历人间冷暖。

陶行知先生早就奉行“生活即教育”的主张, 提倡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全面沟通, 把生活当作大课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践行生活教育, 努力使作文课从教室内走出来, 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走进大自然, 扩大信息接受源。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 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教学, 敢于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幽远的山谷、凸凹的原野, 去陶冶健康的情感, 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2) 融入社会, 亲历人间冷暖。作文教学应体现开放的时代特点, 使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平时要多让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 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作文内容上, 有意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让个人激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利用秋收劳动, 理解“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利用电视节目, 了解汶川灾情, 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更懂得“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做人哲理。

3. 力求出新。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 没有新意, 老炒“冷饭”, 别人当然不爱看。因此, 作文必须出新。

(1) 立意要“新”。立意新, 就是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 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 (2) 取材要“巧”。生活丰富多彩, 感知生活也应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结构要“奇”。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 巧运匠心, 收到“尺水兴波”之妙。 (4) 语言要“美”和“精”。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 对语言的追求可用一个“精”字来概括。同时写作还应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工夫, 要力求新鲜生动, 写出自己的个性。

4. 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切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首先, 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 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 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 让学生同中求异, 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达到创新的目的。

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篇11

1.竞技体系观念影响深刻

长久以来,人们受到竞技运动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对于体育运动的本质认识有偏颇。这也就使在大部分的院校中,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依旧以田径、体操和球类等竞技运动的项目为主体,很少甚至基本不考虑学生的体育爱好、需求和接受程度。再加上,体育运动的项目少,课堂教学中无可避免的单调重复,也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有着负面的作用。

2.教学内容偏离学生需要

多数体育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和目标时,大多参考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却很少顾及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自生发展和兴趣经验等等,以至于体育教学不仅无法吸纳学生习惯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内容少而单一,实用性差,没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卫生保健教学意识淡薄

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导致了卫生保健的教学施展起来比较难。即便是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了教授,也是纸上谈兵,没能和实际的体育锻炼充分地结合。

4.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标准采用目标体系来代替内容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仅在初中阶段提出了在每一类教材中学习一到两种技术。新教材在无形中给教师留下了更多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赋予了教师更大的选择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权利。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教学的空白,导致一些缺乏积极的课程意识的体育教师,无法独立完成课程选择和设计,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的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意识

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修和学习,尽快地更新体育教师的观念,培养其参与体育课程的意识和欲望,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时间素养,为高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2.以生为本,安排内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地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师理解差异而导致的重复教学之外,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

3.重视健康,融合体育

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现状调查 篇12

( 一) 研究意义

( 1) 强调插图在生物教材中的地位。东北地区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属于非中考科目, 不得不承认出现学科地位受忽视的现象, 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 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是在学习成绩决定升学状况的教育情形下, 初中学生产生了要全力以赴学习 “主科”而忽视生物等 “小科”的心理状态; 部分教师也由于学校、家长、学生的不重视而对于教学有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文字性知识, 而对教材中的美丽插图 “视而不见”, 完全没有发挥插图应有的神奇教学效果。对此局面, 初中生物教师要做的不是自暴自弃, 而应该找准根源, 采取有效措拖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不难发现,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动的插图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2) 帮助初中教师深入分析、认识教材中的插图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不同版本的生物教材都包含了形态各异的插图, 而且各自独具特点, 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这些插图可能没有深入的了解、归类。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归类, 明确生物插图的类型及特点, 可以帮助初中教师深刻地认识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从而在教学中能够自如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运用, 便于进行插图教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3) 通过实验研究为有效进行插图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采用插图教学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可能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五彩缤纷的插图的 “美丽” “有趣”上了, 而玩物丧志, 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策略运用插图, 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识图、观察图片。本研究通过对众多文献的认真阅读以及本人实际教学中的亲身体会, 以及进行的插图教学实验研究, 提出合理的插图教学优化策略, 帮助初中教师解除对生物教材中插图运用的困惑。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插图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国外早在17 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作的 《世界图解》是比较早的有插图的教科书, 书中指出了教材中插图的重要作用[1]。尤其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随着电脑信息、印刷技术以及摄影技术等的飞速发展, 插图越来越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喜爱, 插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翻阅大量资料素材分析比较, 不难发现美国生物教材的显著特点是编排了大量高质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外形设计巧妙, 色彩精美、场面逼真、生动, 内容涉及领域广泛, 与教材内容贴切, 为教材增添了不少光彩。美国生物教材的页面布局中, 插图占有面积较中国教材大, 最大的占有一页半的篇幅。此外, 美国教材插图清晰度较国内高, 色彩鲜明, 吸引眼球、易于学生观察思考。这些都体现了美国教材编辑者对于插图的偏好和重视, 也间接体现了美国教育工作者对插图教学的高度重视。

国外插图教学的文献研究大体可以总结为三种: 一是插图性教科书与纯文字性教科书的使用效果比较; 二是使教科书文图有机结合, 提高使用效果的策略; 三是插图在不同进行情景下的使用效果比较[2]。说明国外对教材插图的研究, 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 进一步证实教材插图的功能。通过调查研究比较, 寻找发挥教材插图功能的最佳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材利用质量。国外学者对生物教材插图以及插图教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教材插图的教育价值提供有利的信息基础。

2、国内研究现状: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 我国初中生物教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为突出的变化是教材中的插图颜色逐渐由黑白色改为彩色, 插图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 教材的插图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 教学中灵活运用插图, 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事半功倍,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达到新课程、新教材所要达到的目标[3]。

目前国内对教材插图的研究还不是很活跃, 大部分是对高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研究, 针对初中生物教材的插图教学研究少之甚少, 而且大量的研究仅仅集中在插图的功能上, 缺少深入的应用策略研究。研究论著主要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联系甚少, 从而研究缺少理论依据, 缺乏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生物插图研究理论方面, 国外学者大多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缺乏课堂中插图教学的应用研究; 而国内学者大部分的研究是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 缺乏理论研究基础。总之, 目前国内外对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调查与策略优化实验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插图是生物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显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插图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观察学习, 而是过于注重教材中概念、结论等文字知识的讲解与强调。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插图教学的效果, 也为了了解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质量、分类以及探索插图教学的最佳方式, 笔者以2011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点, 对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可以为以后教材的修订提供一些建议依据。

关键词:插图教学,初中生物,教材

参考文献

[1]王立.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教材 (必修) 的研究[D].2007, (4) .

[2]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研究的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1999, (3) :20-23.

上一篇:建筑与人类的精神家园论文下一篇:全程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