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2024-09-21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精选12篇)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在“战略主题”里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加强体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魄强健, 意志坚强。”我们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 ,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的困惑。为了2020年实现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目标, 我们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 跟上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当前我州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困惑

(1) 体育老师奇缺。体育老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按照国家2000年中小学50%的教师需要分别达到本科和大专学历的规定, 目前我州体育教师与上述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就年龄结构而言, 体育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是最佳的组合, 我州目前中、老年不足, 青年太多。我州80%以上的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有的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 排课时体育作为“搭头”, 青年教师各搭一二个班。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 一人一把号, 各吹各的调。爱打篮球的老师一个篮球玩通堂, 脚劲好的老师常常领着学生爬山。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平均线, 而许多学校不承认课外体育活动 (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代表队训练) 的教学工作量。

(2) 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体育场地的简陋及体育器材严重短缺, 是制约我州农村初中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 我州许多农村初中没有活动场地, 或活动场地太小, 只好在马路上上课间操、跑步。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一个篮球场大小, 广播操也要分几批做, 排球场不多, 足球场根本没有, 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 体育教学活动太少。我州农村初中全部开设了体育课, 但绝大部分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 即使这样仍有相当数量的体育课被挤占。有的农村初中不上早操。调查中发现, 不少农村初中毕业班几乎没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究其原因, 除重视程度、组织安排等因素外, “应试教育”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场地器材有限、内容安排不当也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又一主要原因。

(4) 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调查表明, 我州农村初中学生中, 留守儿童占60%以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用钱没有计划, 饱一餐饿一餐, 节假日常常饿着肚皮上网, 造成营养状况不良。于是, 有的同学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数失调, 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偏高, 学生贫血、龋齿等常见疾病有所上升。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13年下降, 而耐力素质是连续23年下降。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不容乐观。

二、摆脱困惑的对策

(1) 转变观念, 协同一致。观念比经验更为重要, 缺乏正确的观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教育事业需正确的观念。要搞好我州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 必须伴随着观念的转变。首先, 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的转变, 必须充分重视体育的重要性, 转变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智轻体的思想。其次, 是家长观念的转变, 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师四肢发达, 大脑不发达;上体育课学狗蹦猫跳, 对升学无用。”再次, 是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学生要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的影响,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体育技能活动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 筹措经费, 改善环境。充分开发农村体育教学资源, 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利用农村的山坡、湖泊、河流、乡间小道等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在体育器材方面,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工具, 如木刀、棍棒、草绳、毽子、沙包等, 这样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进行体育活动, 既锻炼了身体, 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当然, 学校本身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 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经费和其他方面的专项支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 设立专项资金, 集中力量, 帮助学校解决基本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配备问题。比如, 在财政拨款中单列农村学校体育经费, 也可在体育彩票中划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器材设备, 还可通过捐赠的方式来改善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条件。

(3) 因地制宜, 体现特色。农村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通讯等条件中受到一定的制约, 从而造成农村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另外, 农村初中大多数还远离县城且很分散, 也难以受到城市或发达地区的辐射, 各种信息反馈迟缓。由于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低, 教育附加税征收困难, 在农村集资办学能力差, 使得学校体育在硬件建设方面举步维艰。这时, 学校可设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通过发展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开发现有资源, 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例如, 将打土拳、耍苗棒、舞狮子、耍龙灯等民族体育活动作为教学内容, 还可参加“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调年”等文体活动中的打猴儿鼓、跳摆手舞的竞赛活动。农村初中可以抓住这些机会, 把这些特色项目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 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4)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由于受传统文化重智轻体的影响, 体育一直作为智育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 有时甚至被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气氛,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还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 营造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农村初中体育工作模式。广大家长、社区和新闻媒体都要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 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开展,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比较偏僻, 一些文件和精神不易传达到位, 作为体育工作者, 要努力提高体育的地位, 让人们重视体育, 一定要不辞辛苦, 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5) 建立制度, 完善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明确要求,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监督机制, 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督导检查纳入政府对教育的督导检查内容, 促使两个《条例》在农村初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 严格管理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加强督导检查, 以防止学校有令不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应限期解决, 对好的经验, 应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对不认真落实的地区和学校, 应严肃批评, 并限期改正。如此, 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才可能得到提高。

(凤凰县廖家桥中学)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2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提高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故此,必须注重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探究、欣赏、体验、运用,掌握字词之用、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运用文中之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虽然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那么令人满意。在文言文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

困惑之一: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自小备受关心、呵护,甚至娇惯。他们身上存在的堕性,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要求背诵的课文,一拖再拖,就是不能完整、熟练地背下来。三令五申,反复强调的一些重点知识,就是不好好掌握。面对学生的堕性,教师应当做好表率,即: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师应该先流畅地背下来;要求熟读的课文,教师也应熟练自然、声情并茂地读下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困惑之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道德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但实际上,这种意义和价值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原因给冲淡了。应大力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多一些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尊重,少一些简单粗暴或者急功近利的做法。在师生中间大力发扬特立独行、爱学习、爱思考的精神,逐渐养成敬仰伟人、尊师重道、热爱文化的浓厚风气。

困惑之三:中考对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制约性。教师、学生对所谓主科(语文、数学、外语等)特别重视,而对所谓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认为有时间就学,常常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手足无措。语文知识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所谓“小科目”有着天然的联系。比如,要充分理解杜甫的作品,就得对安史叛乱前后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政治、历史文化知识方面非常地贫乏。

困惑之四:课改精神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学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接受、消化知识的能力显然有很大不同,另外还有教学进度与考试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呢?另外,课改精神还要求我们不能囿于课本内容,要重视拓展,要注重课本与文化、与生活的联系,这在具体的操作中,也同样牵涉到教学进度与考试的问题,以及好学生与差学生程度不同的问题

困惑之五:语文教学,课外拓展尤其重要。在网络与多媒体非常普及的今天,我们的网络与多媒体手段在我们的教学中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在山区学校变得像粉笔、黑板一样普通呢?

尽管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惑才能不断地被解决,被消除。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对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31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作文教学经验,但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很薄弱,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

农村初中普遍采用 “课上引导、课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解”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感知世界的引导太少。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很多材料从小学写到了初中,总是“老套”,没有创新,空洞无物。

二、困惑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写好文章先学会做人。人格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丑恶的恨,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感知它,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欣赏好的影视作品,多交好的朋友。最后,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敢说真话,敢说有个性的话。只有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向读者展示出完整的自我,文章内容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方法死板,以至于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整体语文知识的一种活动,鼓励学生感知社会,增加社会阅历,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这个小环境。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难于没有写作的“米”。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选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一些细节之处、感人之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生活本身丰富多彩,它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其次,鼓励学生不要掩盖自己的情感,放开思想的翅膀去写作,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同时,要让学生清楚,作文就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近生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尽可能少受各种思想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地发展。学生由被动作文转向主动作文,有想写作的欲望,笔下文章就会变得有生命力,情趣盎然。正如陆游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也应该如此。

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篇4

一、作文教学盲目性大, 学生感到困惑

由于作文教学无统一教材, 统一模式, 统一要求, 统一题目, 因此大多数教师对作文教学计划没有作预先的全盘考虑, 即使有计划, 也只是应付检查, 或者是局部性、阶极性、临时性、随意性很强的。如此, 学生渐渐就对作文产生了怕、难的心理。

二、扎实传授语文基础知识, 忽略作文系统方法的传授

对教材中的课文, 教师都能认真扎实地去教完教好, 因为怕一旦考试时考到了课文中的内容, 学生考不好, 教师责任就很大。对于作文, 教师认为考试时, 学生们总可以写得出并拿到分数, 因此, 多作或少作几次作文训练无所谓, 学生因此而得到的方法就会十分的零碎, 没有关联与系统性。

三、重视作文的表面指导, 忽视生活的体验及平时积累

在难得的几节写作训练课上, 大多数教师经常从如何去开头、过渡、交代、照应、结尾等方法进行指导, 让学生逐渐误解为写作只要把写作方法学好, 掌握了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而忽视了作文必须靠积累, 要有自己的体验, 要写真情实感, 这样的作文才生动感人, 才有新鲜、有创意的问题, 导致学生作文质量不高。

四、学生学习条件差, 信息闭塞, 水平较低

相对于城市而言,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起步晚, 条件艰苦, 信息相对闭塞, 活动空间窄小, 内容单调, 见识少, 读物少, 学生作文水平低。

五、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在何处?这是一个困扰农村初中教师的现实难题。近年来, 笔者作了一些探索, 希望能摸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初中生现有实际,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子, 现把自己的做法提出如下。

1. 明目的

让学生明确作文是生活的需要, 是作文的根本目的, 跟学生讲作文的重要性, 不要作空洞的说教。本人从实际出发, 在作文教学中这样开导学生:我们要举行校运会, 要你报道比赛情况, 你怎么写?怎样写开幕词、闭幕词?……学生按照种种假设一一写了出来。这样, 就能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需要。

2. 巧计划

整个初中阶段作文要做整体规划。初一着重依体仿写, 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仿形、仿意、全仿或点仿;初二着重作文思维训练, 结合作文教学的各种不同文体侧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初三着重培养学生快速构思与快捷成文, 以适应中考。依此三个层次逐个学期做好作文训练计划, 扎实作文训练。

3. 勤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 根本原因不在于不懂写, 而在于无东西可写。怎么做到言之有物?其出路就是勤积累, 我让学生一迈进初中门槛就准备一个日记本做积累之用。要求他们一方面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勤去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另一方面从读物中所得。不管是哪种材料的收集, 教师都要及时检查, 直到他们形成习惯。

4. 用佳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命题要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必须有他们熟知的、富有情趣的材料可供选择, 有最佳的情绪可供利用。

5. 索范文

“文无定法, 大体须有”。这个“大体”就是文章的外在形式, 学生要靠模仿获得, 要模仿就必须有对象———范文。笔者的做法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尽可能使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作文的范文。要发挥课文这一范文的作用, 还要求教师合理安排阅读教学的时间, 尤其是时令性强的文章。

6. 有侧重

45分钟内要让学生完成各方面都优秀的上乘作文是不实际的, 因此, 每次作文训练, 我都设置一个侧重点, 要求学生按这一侧重点习作:或“拟题训练”, 或“开头方法训练”, 或“结尾方法训练”, 或“前后呼应训练”, 或“情节构思训练”, 或“语言表达训练”, 或“主题提炼训练”, 或“选材方法训练”, 或“修辞手法训练”。然后让其分组交流, 交流重点同样放在每次的侧重点上。最后教师复查批阅, 把写得好的、有代表性的作文拿来一一评讲,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使之达到应有的训练目的。

7. 添亮点

写一篇文章, 在确立中心, 选取好材料并设计出结构后, 就要恰当的将作者心里最想说的话表现出来, 但许多学生往往不分轻重, 平均使用力量, 结果文章没有“亮点”, 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写作时要教会学生用“巧劲”, 将最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最能发挥自己写作特长的地方, 集中着墨;或善于点题, 把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锤炼好后放在文章的显眼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写好开头, 吸引读者, 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前后呼应, 使读者念念不忘, 回味无穷;或修辞精当、思想深刻, 让人品味文质兼美, 寓意深长的神韵。这些都能给文章增辉添色, 读者读到此处往往会拍案叫绝, 大声喝彩。做到这样文章即成功。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篇5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教”这一环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做牢实了,才能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结果。

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语文试卷为什么很难得满分?(作文除外)

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做练习题或与学生一同考试,或在改语文卷时,不自觉得会去找“参考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就不知所措,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与答案相同的答案来,我们的困惑是:参考答案是谁制定的,是怎样制定的?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阅读理解中,因理解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很难做到和出题人或制定答案的人一致的答案来,而现在的参考答案(实则可能是标准答案),是否是多人讨论后制定的呢?是否能代表正确科学的一个参考标准呢?还有很多答案讲要点,如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是否能在出题时就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呢?如果不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的话,又想考查我们什么呢?教师都不能答得这般完美,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并不且有代表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们批评指正。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一直走在实验的前列,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交流活动,做好备课组的组织工作,每周保证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15次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从活动看,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令广大师生赏心悦目,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课后上课的教师都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我们整个小组也对这些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不仅肯定了他们教学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他们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组的教师更好地学习了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素质,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更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理念,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3、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多撰写教学反思、多多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坚持听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分阶段完成听课任务,每月4节以上,有的老师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

5、在示范课中互相获得提高和教益。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两次教师示范课、展示课活动。每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每人都按要求认真准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邀请各年级同科教师都来听课、评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之处。对于不足之处,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并能认真改进,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吸收他人长处,弥补己身之不足。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听课、评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另外,教育科研还要真正重视起来,多一点创意。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

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九

(三)班语文及八

(二)、(三)两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3)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每一次的会议精神,并且做好记录,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本学期,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和我们教研组老教师林老师结成一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下来,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作些探讨。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视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我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三)拟定阅读计划推进教学工作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中,临时给学生增加一点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任何无计划的教学都将是失败的教学,如果没有给阅读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就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四)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彰显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

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性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從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现有些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 开明出版社 1958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着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篇7

而今,文言文这味良药,虽然药性奇特,但学生往往止于“苦口”。那么何苦之有 ? 那便是文言文教学起于字词止于字词,把一篇饱含情志、丰润幽美的文言文变成了单调乏味、空泛苍白的语法文字课。文言文成了干涩、古板、寒酸的代名词。学生只能望而却步。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一味接受,来不及思考,就被固有的知识吞噬,何谈趣味?何谈韵味? 绝大多数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使得文言文教学只为应试而服务。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之法,使文言文教学之法青春永驻? 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诵读积累是前提

诵读名篇佳句, 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重要作用,同时,体现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着力于记诵积累,将其作为前提。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几种引导学生积累诵读的方法:

1.反复诵读以感悟文意。读要重视读音、句读及语气 。首先,不能忽视诵读关。在诵读过程中,解决文字障碍,尽可能将文字于无形中解决,要比单个机械重复记忆好。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读yuè;“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食”通“饲”读sì。还有特殊称谓的读音,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可汗”读kèhán。其次,在进行节奏划分时,一定要参照各句的句式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标出各句的停顿。“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惠子相梁》)。再次要注意阅读的语气,读出感情。如“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要读出嘲讽和怀才不遇的悲愤。

2.积累不是平均用力。特殊的生僻的字词句应放首位。 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互文见义句,等等。如“来此绝境”中“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当视作短语讲。又如“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劳”是使动用法。故必须进行疏通,让学生明确上下两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古汉语中一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注意归纳,归纳知识点本身是一种能力,教师要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3.所学知识要经常巩固。避免由生到熟 ,再由熟变生的无用功。特别是篇幅较长文言文回头的频率要更高, 如《出师表》、《隆中对》等。

二、古色古香有韵味

文言文的本色就是古色古香。包括上课的氛围、教具、课堂细节等。

1读的有趣活动。朱自清说 :“吟诵 ,对于探究所得的 ,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 别朗读外 ,还可以两 人对读、分 角色朗读 、快读慢读 、模仿读、限 时读、自选 读及摇头 晃脑读、指 手画脚读等。 如学习《公输》时,公输盘和墨子尖锐激烈的对话,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蒲松龄的《狼》,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学习《〈论语〉十则》则可以让学生摇头晃脑读……如此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读之以乐、读之以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2.译的有趣活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讲究“信,达,雅”。留、补、调、换、删、变,是常用的翻译方法。多结合实例,教给学生翻译的具体方法。如“抽签翻译”,“男女对译”,“小组互译”,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多点评多鼓励。

三、拓展应用是关键

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绝不仅限于文言文字词教学。知识应用、启迪、拓展更重要,要求更高,所学文言文在今天的生命力显而易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深度。具体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重视方法指引。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8

一、农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1.新课标淡化了语音教学, 在内容编排上比较分散。新课标淡化了语音教学, 致使有的教师在思想上有所疏忽, 错误的认为音标教学不再是重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是一带而过, 这样对学生也是一个错误的引导, 就不能够使他们顺利过单词的拼读记忆关。学习英语就像学习汉语一样, 过单词的拼读记忆关是最起码的要求。语音教学内容从小学时就已经开始出现, 而新课标在七年级时又再次呈现, 历时二个学期, 完成单音教学、读音规则、重音、连读和失去爆破等语流音变的教学。先用近两周的时间教完26个字母, 其次是音素, 最后是音标。48个音素和音标的教学分别编排在了两个学期。这种教学内容的编排, 无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问题的关键是, 学生学不全48个音标, 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拼读和有效地记忆单词, 弄不好又会煮成夹生饭。这无疑为学生的两极分化提供了一个机会。

2.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音素的重要性。如今的学生识记单词的模式是:读音标——看词义——死背字母顺序。不能按照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识记单词。字母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 而音素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是连接字母与音标之间的桥梁, 然而音标只不过是记录音素的书面符号。语音教学使学生明确字母、音标、音素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因而教学中, 教师应牢牢抓住音素这一要素, 适时地发挥它的作用。

3.教师重视了字母和音标教学, 但忽视了语篇和语流教学。新课标英语从七年级开始就编排了重音、语调、意群、连读等语流教学的内容。但是, 多数教师对字母音标教学比较重视而对语调语流的教学往往比较忽视。对于课本中所出现的有关的语调语流的教学内容, 教师往往是一提而过。让学生听听录音, 然后模仿一下即可。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单纯的语调语流的练习来说也还行得通。但问题的关键是部分教师不能把所学的单纯的语调语流的练习与以后的课文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进行课文教学时, 什么重音、语调、连读、失去爆破等语调语流现象早被师生抛至脑后, 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时都差不多一个调。

二、提高语音教学水平的方法和对策

1.明确语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附录中的语音项目表显示:语音教学必须涵盖以下的内容: (1) 基本读音:26个字母读音;元音字母a, e, i (y) , o, u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如:th, sh, ch等;辅音连缀的读音;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3) 意群的读音。 (4) 语调与节奏。在初一阶段,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48个国际音标, 特殊疑问句的语调, 表达惊讶句子的语调, 第三人称单数动词以及名词复数的结尾的发音, 一般过去式结尾的发音。在初二阶段, 要求学生掌握助动词的重读、弱读, Yes/No疑问句的语调, 展示礼貌句子的语调, 单词的重读, 句子的重读, 用重读强调重要单词。在初三阶段, 要求学生掌握重音, 节奏, 单词连读:元音声;辅音声, 名词和动词的重读, 举例的语调, 单词连读:辅音与元音声。

2.抓住音素这一关键要素, 突破拼读关。音素是字母和音标的桥梁。在单音的教学中, 要始终把握住这一脉搏, 进行字母、音素、音标同步教学。如学了字母f, l, m, n, s, x, 就让学生识别出六个字母的名称音都含有一个共同音素[e], 因此使学生识记元音字母e通常在单词中发[e], 且该音素的音标与字母形同;同时指出取掉这六个字母的第一个音素[e], 余下的音便是五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且字母与其音标形同。接下来, 让学生练习拼读下列单词:men, fell, mess, self, sell;从而建立拼读意识, 发展拼读能力。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下面的字母b, c, d, p, t, v, z在单词中的读音, 以及字母e的名称音[i:];还有像字母a, k, j, h也可如法进行。

3.用听说教学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语音教学实际上是一门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其音素的发音技巧及其理论均可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语音教学用在听力、朗读教学中, 从一开始便让学生注意到发音与语境和内容的内在联系, 注意到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敏感度, 还可以使学生对于一系列发音技巧更加熟悉。通过朗读, 自觉地运用这些语音技巧, 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 能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 将语音与听说教学相结合, 能使语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能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克服只注意音素的准确性而忽略语音语调的问题, 从而让学生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9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困惑

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 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教师没有资料可查, 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 搜集资料, 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 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 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二、农村初中教师素质的困惑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来看, 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 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 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 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 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1. 思想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 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 积极研究, 迎接挑战, 而是被动应付, 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 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也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 没有利用好农村这块天然资源进行实验的改革, 而是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 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 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未必去多想, 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2. 生物教师非职业化非专业化, 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农村初中不少学校、尤其欠发达的乡镇初中情况较重, 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 加上长期的生物“不考”, 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 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 (如改教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 , 即使教生物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特别是近几年又遇到学校合并, 生物教师编制与专业化的矛盾更加突出, 虽然近几年新分配了不少年轻教师, 但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部分老师力不从心了, 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 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 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

3.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实验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空话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 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 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 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 课堂内容干瘪、肤浅, 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 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 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 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 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三、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进修培训的困惑

生物教师的培训工作, 是顺利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基础, 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 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可是, 目前农村初中选送和集体培训普遍走过场、不到位, 虽然部分老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 如盐城市骨干教师培训, 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学校条件和培训点人数等因素限制, 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 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而且培训只是少数的部分老师, 不能解决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不足的问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及实验任重而道远。

四、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1. 改革认识误区, 加大政府投入, 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与国内国外接轨的需要, 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这次新课改的洪流中去, 是每一位生物老师, 尤其生物实验老师的义务。因此, 应对现实的挑战, 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尤其是增加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 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 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才能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2. 改革现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 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 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 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必要时要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探究时间空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不断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

3.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使初中生物特别是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 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估相对滞后, 一般过分的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 而轻视实验教学方面的考核。应将课改过程、进修培训及其成果纳入考核, 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生物教师承担新课改任务, 应把实验教学及其效果列入考试成果考核, 把实验考核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 消除在生物教学与其他主科教学上的区别, 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苏教版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 但由于目前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开展未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从农村生物实验面临的困惑和对策作了阐述。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10

一、探究活动在新教材中的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编排的新教材, 除规定学生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 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 教材适当降低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要求, 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化学计算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要求, 却加强了化学实验, 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外, 还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初步结论, 同时还要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教材共安排了33个探究活动, 足可看出探究活动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 有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即通过认真观察, 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如: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探究;有的要求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 如: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有的重视实验探究的设计, 强调实验操作, 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水的净化;有的则重在验证化学原理, 如:分子的运动, 质量守恒等。实验探究活动方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独到的作用, 因此, 化学教师要高度重视, 认真钻研探究活动, 周密计划, 认真组织, 切实落实好每一个探究活动。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的困惑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非常重要, 化学教师心领神会, 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却遇到了很多困惑。

1. 探究活动内容多

初中化学教材共安排了33个探究活动, 各个探究活动内容不同, 目的不同, 培养的目标和技能也有所侧重, 难能取舍, 只能有所偏重。但如此多的数量要一个一个如质如量地完成, 困难不少。

2. 探究活动的时间紧

目前,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 初中化学每周安排了三节化学课, 一年内要完成初中化学上下两册教材的教学任务, 还要挤出部分时间进行综合复习, 迎接中考, 既要教授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安排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部分学生分组实验, 在这个基础上, 要完成好每个探究活动, 确保每个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效果, 难度确实很大。

3. 探究活动准备难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33个探究活动, 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数量多, 种类繁杂, 这些器材和药品有些是实验室有的, 也有些是实验室没有的, 有的要自己找, 有的要自己制作, 即使实验室有, 规模大的学校涉及到几个、十几个教学班的使用, 也难免会造成器材和药品的紧张, 同时, 一些探究活动要结合课堂教学在教室里完成, 大量的器材和药品的准备要花费师生很多的时间, 这也是探究活动开展的一大困惑。

4. 探究活动组织难

一些探究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室里完成, 没有宽敞标准的试验台, 学生又只能根据座位临时组合, 基础不一, 自觉程度也不相同, 实验态度, 动手能力, 配合的默契程度都不一样, 这也给探究活动的组织带来了难度。

5. 探究活动的指导和测评难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落脚点是培养创新能力。学生探究活动, 如果指导太细, 就会千篇一律, 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果不指导或指导太简单, 部分学生又完成不了任务, 达不到效果。同时, 探究活动是发散性活动, 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或效果, 加之时间关系, 所以很难测评。

三、关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思考

要完成好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 达到满意的效果,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课堂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生动形象、简捷有效, 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更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直接示范。教师应克服一切困难, 开足所有演示实验, 在进行演示实验时, 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 适当让学生参与, 这样学生积极性会更高, 兴趣更浓, 注意力更集中。同时, 教师要力求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分析准确、表达清楚。还要对一些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补充, 以增强实验效果。

2. 确保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化学实验, 由老师准备好了实验仪器和药品, 安排好了实验步骤, 是学生单独完成化学探究活动的过度, 教师要认真组织, 认真指导, 保证效果。学生分组实验应着重让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法, 制订实验方案和步骤,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 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撰写实验报告。

3. 充分利用课堂完成学生探究活动

一些不需要准备仪器或器材很少的实验, 一些总结性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堂来完成。如:教材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器材学生容易准备, 操作和观察比较简单, 放在课堂上一起完成, 效果比较好。又如:教材P76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 P83编写能帮助记忆化合价, 这些都要安排在课堂上完成, 而且要及时总结。

4. 课后的活动探究要落到实处

由于时间、场地、器材等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不可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 将一些不便在课堂上完成或时间上无法安排的探究活动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 并要设法落到实处。有些探究活动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调查了解等方式在课后单独完成, 如:教材P74几种食品中元素的组成, P132燃料的使用等;有些探究活动则应将学生分成小组, 集体合作完成较好, 如:教材P85对实验室药品的了解, P14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等。

5. 课外实验活动是教材探究活动的补充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篇1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及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音乐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但由于地区经济、历史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当今要解决这些困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根据多年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自己在工作中所认识到的问题及个人见解进行梳理,与大家探讨。

一、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

1、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低下

由于农村小学的音乐课一直处于瘫痪,学生没有真正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导致现在初中生简单地把音乐课理解为就是唱唱歌(要老师教唱流行歌)或者就是听听音乐,或者干脆当作做作业的课。没有接受过乐理知识,音乐基础差,识谱能力差,他们体会不到音准、节奏,更别谈什么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再加上当今社会还离不开考试这个指挥棒,每个班每周一节课,到了初三基本就没有了,这样一来更加减轻了学生的重视程度。于是学生便也认为:学与不学没区别,学不好不会影响自己的成绩,学不好不会挨批评等。

有了这样的认识,音乐课对学生来说就是好玩就学,不好玩就不学。

2、家长对音乐课作用的认识不够

有大多数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音乐,会读书就行;如果孩子真的喜欢音乐要考大学,就等到高中再学吧。加上学音乐的投资比较大,家长们往往认为音乐是城市人学的。

由于社会考试体质,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农村学校不能认真上好音乐课。这是制约农村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3、音乐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

师资是根本。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严重缺乏,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便有,(由于主科教师严重缺乏)但都是兼职某一主科教学,这样一来,对音乐教师来说,音乐课就成了兼上的,那么对音乐教学就有些力不从心。

还有,许多音乐教师教学形式千篇一律,以唱歌为主(唱流行歌曲为主)的单一模式,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音乐课无特色,学生更不喜欢。

以至于升学的学校,根本不重视音乐考试,也不重视对音乐教师的评价。因此也导致了个别音乐教师工作态度不积极,对教学敷衍。

4、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

教学设施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农村初中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方面比较落后,学校不够重视,也不会花足够的资费来添置。即使有些教学器材,也显得落后而又单一,使得音乐教学不能声情并茂地开展

二、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提高对音乐教学的认识,让农村音乐教学正常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课。

2、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素质。要感受音乐的美,音乐素质是基础。

所谓音乐知识素质,是指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需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1)提高识谱能力。学生要想在歌唱学习中达到《大纲》的要求,就必需具备基础的能力—识谱。这种能力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教师的“导”,培养学生自学效果。

(2)讲解音乐知识,把一些理论知识编程通俗易记的“顺口溜”,或组织起来,编上旋律,使得学生们爱学、爱记。

3、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要跟上教育现代化的节拍,就必需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解决农村师资严重缺乏的现状。同时也可鼓励一些对有音乐爱好、有兴趣、又能基本胜任音乐教学的教师,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或者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渠道提高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能力,再从事音乐教学,来减少音乐教师缺乏的局面。

其次,身为音乐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岗位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充电,深入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4、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来扩展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紧密相连的。

要想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考得是教学还不够,还要认真搞好课余音乐活动。课余音乐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5、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要想办法压缩一些开支,确保固定的经费投入,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配备音乐教学必需的器材,设有专门的功能室。

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 篇12

一、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探究性实验教学浪费时间, 课时计划难以完成;农村中学经费紧张, 设备简陋无条件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学生探究时真正参与的少看热闹的多, 课堂教学效率低;班级学额太大, 学生探究实验难以组织, 等等。

二、解决对策

1.恰当地选择内容和方法, 确保课时计划顺利完成

探究性实验教学开放性较大, 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九年级的物理教学任务繁重, 课时紧张, 为了既要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又要完成课时计划,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选择探究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所以一节课探究的内容不能过多, 侧重一到两个, 探究的难度不宜过难, 也不能过于简单, 太难无法完成, 既浪费时间有挫伤学生的探究兴趣, 过于简单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目的。探究内容的选择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不要为了探究, 节外生枝。探究的方法也要有所侧重, 或侧重猜想和假设, 或侧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不要祈求一节课将探究的每个环节都做得尽善尽美。但不论侧重哪个环节, 交流与讨论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学探究, 达到能与同伴和老师进行实质性交流和探讨的层次, 并进一步完成课堂探讨、尝试实践等环节, 有的实验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因此, 对于适合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课题, 教师在课时上可作适当的调整, 最好是连续两个课时进行。

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以利于农村中学探究实验的有效实施

农村中学经费紧张, 实验室设备落后, 实验器材不全导致探究性实验教学难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 这点在省重点中学尚未能做到应用自如, 更加难以在普通学校进行推广。针对这一点我建议我们物理教师要发挥我们农村的优势,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寻找生活中的代用品或自制教具, 不断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 尽量用一些普通的物品, 创造条件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就可以解决农村中学实验难的问题。

3.加强探究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以利于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

对初中学生来说, 好奇心强、自律能力差, 实验时容易出现看热闹或玩闹的现象, 导致有些学生的无效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前组织每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当一个同学操作时, 其他同学要认真观察, 并作好记录。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的巡视, 提醒溜号的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去。

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不仅仅是学生的实验操作, 还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交流与反思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呢?

问题提出阶段:教师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猜想假设阶段: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干涉, 当学生的猜想遇到困难或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时, 及时给予简单的口头暗示或提醒。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探究学习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须让学生平静下来, 集中思考;提醒学生注意到彼此意见的不一致并尽可能说出各自的想法, 对学生发表的探究观点、得出的结论不立刻评价, 而是先让小组通过交流、辩论, 直到学生无法确定和解决时再给予指导帮助, 抓住学生迷惑的关键, 补充必要的实验及其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惑, 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分析推理和补充。因此要想取得预先的探究效果, 适当的思路引导还是必要的。所以物理教师要加强探究实验的精心组织和一定程度的指导。

4.实行小班实验, 以利于学额较大的班级组织探究性实验教学

目前, 各校普通一个班的人数是不下50人, 这使一个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 即使是大部分学生, 所以, 大班制不利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实行班级人数为35人左右的小班制教学以适应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的转变, 甚至是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极其重要。即使八年级学生都是刚接触物理的, 但很多学生都表示对于新教材的学习不知如何下手, 所以中学校校长积极和当地的小学校长取得联系还是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做好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

5.精心设计学案, 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 自主性还不强, 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故需物理教师们精心设计学案, 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探究之前必须先让他们深谙实验的原理, 熟悉实验器材的功能与应用, 有明确的实验目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探究思路进行实验, 而不是完全放手任由学生操作。这种完全放手给学生操作, 对于初中生来说, 是很不现实的做法, 不仅无法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而且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上一篇:高能量密度下一篇:税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