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

2024-07-15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通用12篇)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 篇1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历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 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从而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德育教育

我是一名教师, 我从事着“百年树人”的光荣职业。一转眼, 我已经在三尺讲台站了近十三年。从二十岁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清纯少女到如今自己的孩子已然小小少年, 用近十三年的光阴经营一件事, 我曾经迷惘过、彷徨过, 我以为自己不爱这片土地或者爱已经麻木……可是今天, 当我认真地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做过的事, 我才终于弄懂了自己。我不得不承认:不爱教育事业, 不爱孩子, 那是假话!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上的一点感想。

一、爱的力量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 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 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 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原来我班有个叫杨芳的学生, 父亲重病, 母亲也丧失劳动能力, 家庭情况十分困难, 因交不起书费, 几次无法来校就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我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爱心捐助, 为解决他吃饭住校问题。我还向学校申请减免他的伙食费, 并给他一定的生活补贴, 使他亲身感受到教师们的爱意, 集体的暖意, 同学们的情意, 从而激发他学习的信心。几年后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来信, 信里杨芳同学写道:“老师, 几年没能和您联系, 我非常想您。今年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 我也要做一名教师。因为在我生活的低谷, 不是别人, 是老师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 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身为教师, 最大的快乐, 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有出息, 我很欣慰我的学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觉得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颗草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二、信任的力量

在如今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经常会发这样的牢骚:“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 越教越没劲!”其实,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面对现实, 在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2010年4月16日, 我接到学校的任务, 被派出去参加教研活动, 要出差四五天。一下子出去那么长的时间, 我首先想到的是班级怎么办, 学生能否出问题, 是按照常理委托一位任课教师担任临时班主任?还是怎么办?思忖良久, 我决定放手一试。首先, 我在班里向学生说明:“受学校委派我要到外地学习几天, 这几天由我们值日班长负责班级事务, 我们实行‘自治管理’, 如果你们表现得好, 回来我带大家去爬山!”后来, 我不在的那些日子, 班级非常平静。小班长偷偷地告诉我:“老师, 我们表现得比你在这儿的时候都好!”听后, 我微微一笑:“你们都长大了, 老师信任你们, 老师感觉你们都能行!”我坚信, 这就是信任的力量!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 要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让教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 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和学生同呼吸, 共成长, 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

三、榜样的力量

学校德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道德表率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我校李老师那个班有两名学生爱吸烟, 他做过多次的思想工作, 效果很差, 找过家长也是没太大效果。后来某一天午自习, 他在办公室休息, 也在吸烟。正巧那个平时抽烟的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 一看到李老师就发出了诡笑, 而且眼睛盯着桌子上的烟盒, 李老师当时也意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利影响。于是, 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耐心地做学生的工作, 又和学生打赌说:“我把烟戒掉, 你们也不许吸烟了。”那些学生本不相信他会戒烟, 但通过一段时间互相监督, 李老师不再吸烟, 那几个学生真的也不再吸烟了。

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很重要, 如果教师吸烟做学生的工作不叫他们吸烟, 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反向的, 学生内心不会服。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培养他们诚实守信, 积极向上、不畏挫折的品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意识, 提高道德水平,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有位名师曾说过:“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 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 民主、宽容、仁爱, 这一切, 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 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我认为,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我们的学生, 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又需要我们开动脑筋, 采取积极措施去帮助教育我们的学生。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不仅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十多年来, 我勤勤恳恳, 呕心沥血, 把我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我的学生, 我的事业。回顾过去, 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 任重而道远, 但我会永远守住心中的那份责任, 为了孩子的明天我将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教师的工作与素养.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中小学德育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 篇2

研究类型: D.其他研究

学科分类:L.其他

题目: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姓名: 回爱冉 作者姓名: 王振兴

单位:沧州市沧县兴济镇东槐庄学校 地址:沧州市沧县兴济镇东槐庄

邮编:061730

邮箱:cxxjgx1973@163.com 摘要:

武术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我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应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武德的渗透,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教师结合武术教学的特点,将武德教育融入在教学细节之中,并运用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知礼、明礼,学礼、用礼,从中感受武德的内涵,并内化成自身的行为准则,提高道德水平。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一贯推崇“尚武崇德”,这种道德至上的价值观融入武术中便形成了“武德”。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为上”,传统的道德观念要求“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学武先学德”。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应当去掉其中的一些封建色彩。现代“武德”提倡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复兴而健身强体的习武观。在习武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公民

关键词:新时期;武术文化;武术教学;德育培养

编码:

研究类型: D.其他研究

学科分类:L.其他

题目:论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武术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围绕武术德育问题,主要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私人书籍等途径,查阅收集了相关的资料。

2.2综合分析法

围绕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武术德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3逻辑思维法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辩证方法为指导,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新时期武术文化对学生德育培养的理性思维过程。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是本体论的范畴。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要达到武术的目的,练武实践必须顺应自然,效仿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以寻求发展。

武术的认识论基础 “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切身体悟,进而指导实践,认知与实践是统一的,一致的。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述经常是“学以致用”、“直觉体悟”。中国武术是在一定的社会需要下而产生的,学以致用正是演练武术的宗旨。而武术的意境、神韵等又很难用言语表达,这就要求学者用直觉去领悟体验、进而把握。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

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了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其意思是说,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因而,中国武术便要求技击必须符合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等原则。

3.2 武术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修德。”武德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学生对待事物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此阶段也是品德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受到外界不健康、错误的思想及事物的影响,又不及时、正的加以引导、教育,很容易出现很多恶习,进而会形成错误消极的人生观、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卑劣败坏的道德观,势必会对社会稳定、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另外,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学生接受事物能力快,具有政治头脑,思想上已趋成熟,他们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武德教育,把“教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让学生对武德有一种了解,建立2

正确的习武观,明确习武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武术全面发展和推广的时代,我们不但要重视技术的发展,更要重视武德的培养。

3.3.学生在武术文化中德育培养内容

3.3.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武德修养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上所述的优秀品质外,还必须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与精神文明相违背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武德思想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武德教育只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武德修养寓于社会道德规范之中,才能使武德教育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新的生命力,才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3.2传播武术礼仪,知礼、明礼

武术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之前应向学生讲授武术行礼的来源和方法,例如:在武术中最常用的是抱拳礼,它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于新的涵义。在室内进行武术课教学时,教师向学生传授鞠躬礼,以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在小学武术教材中虽然只有武术的套路练习,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武术中持器械的礼节。如: 抱刀礼、持剑礼、持枪(棍)礼等。同时应向学生指出持双器械,应将器械交一手执握,如行抱刀礼,持剑礼,持枪(棍)礼;若不适合行礼时, 则应两手持械立正行注目礼。还有武术器械递接方法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礼节在武术中无处不在,使学生养成,尊师敬友、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

武术礼节动作只是武术礼仪的中一种外在表现,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武术礼节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感受到武德的精微博大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应渴望知礼、明礼。在武术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武术知识的同时,更要向学生讲明习武者要不断加强内心的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是很完善,一些学生对武术有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受到一些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影响,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武术知识就有了打架的资本,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首先,端正学武的态度。子曰:“勇而无礼则乱”。学习武术是以强身健体,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为目的,以“道德我”克服“欲望我”,达到道德上的超越。其次,区别江湖义气和信守诺言。武德要求习武者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人以信义为重,但决不应该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不分是非的江湖哥们义气是封建糟粕,应该批判、抛弃。前者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最后,摒弃那种冤怨相报的武术陋习,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3.3.3 学习武术礼仪,习礼、用礼

当学生了解了武术礼仪的内容和含义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武术礼仪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个动作的示范和讲解都要细致到位,从握拳的方法,掌法的运用,身体的姿态都要向学生讲授清楚。例如:抱拳礼就要求学生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自然大方。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从行为上达到武术礼仪的标准,更使学生从内心中提升了对武术的尊重。

学生只有把学习到的武术礼仪知识,学以致用,才能加深理解。例如:上课时,师生均行“抱拳礼”。老师向学生问:“同学们好”的同时,行“抱拳礼”。学生在回答“老师好”的同时,行“抱拳礼”。然后落手立正,礼毕。下课时,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答“老师再见”的同时,行“抱拳礼”,落手站立,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进行室内课教学时当老师走向讲台时,体育队长发口令:“起立,礼!”学生起立行“鞠躬礼”。教师以“鞠躬礼”答谢。下课时,老师说:“下课!”队长发口令:“起立,礼!”学生起立行“鞠躬礼”。教师以“鞠躬礼”回谢。在教学中规范的运用武术礼仪可以表现出3

学生容端体正的尚武本色,充分反映出习武者的良好素质。

3.3.4修炼武术套路,提升意志品质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武术基本功练习中,学生们要操练的是各种的腿法、步法、手型等基本动作,有的这些动作是以柔韧为主,就要求学生拉长身体各部位的韧带,在练习中学生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时我们教师就要不断地变换练习方法,同时教师要身形垂范和学生共同练习,引导学生克服疼痛。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武术教学中离不开套路练习。例如:五步拳、少年拳一套、少年拳二套。动作较多,方向线路变化复杂。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特别是刚刚接触套路练习时要想记住诸多动作要领学生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讲解,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有的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精益求精,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向学生讲解武术动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套路演练中应表现出武术的精、气、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自满的品质。

4.结论

武术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对习武者进行爱国爱民、仁爱守礼、忠诚、谦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品德教育,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下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生把武术文化当作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改变自己,感染、带动他人,培养学生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精神,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要继承和发展必须有一批有志、有为、有德、有技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不但自己锻炼,而且能够带动自己周围大批人们进行锻炼。他们将起着传播者的作用,因此做好武术文化教育是体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传统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受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修养过程对当代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容和道德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结合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各种手段,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物理课程的内容。不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在课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利用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培养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在引言中举出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开始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民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还讲到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发展落后了,解放前连火柴、自行车都不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工农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火箭、卫星的制造,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绕地飞行,这些成就说明我国在某些科技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同时在教学中我注意教育同学们:我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许多科技领域还是相当落后的,还需要同学们的努力学习,将来在这些方面做出新的努力,新的创造,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利用物理规律本身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本身包含许多哲学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讲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时,教育学生看任何事物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讲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振子、单摆等知识时,渗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同时还利用物理规律来唤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求知欲望等。物理公式简洁、严谨,但其内涵丰富多彩也是进行对称美、和谐美等美育的最佳材料。通过形式美教育的同时,将其内涵加以扩展,为学生理解记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皇冠之谜”,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四、利用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

如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员巨将,但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布鲁诺为了坚持哥白尼“日心说”,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居里因为思考问题而惨死在奔跑的马蹄之下。我国国家功勋钱学森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冲破美帝国主义长达五年的层层封锁,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内容,讲课时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出国的,但他们都表示,到国外只是充电,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更好地报效祖国。

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同学们学习的自信心

五年制大专学生都是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的。他们的程度很差,因此,学习精神起伏跌宕,缺乏自信心,我就利用教材的适当内容鼓起他们的勇气,使其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例如,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鼓励。还有让同学们做些小实验,如用一把直尺、一块秒表或拧开水龙头粗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这类小实验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较容易成功。对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很有帮助。机械波的形成、横波纵波的区别,波速、波长,周期(频率)决定因素及公式的具体应用是教学难点。联系5.12汶川大地震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刚发生地震的第二天是物理课,我先让学生描述地震来临时的情景,学生迅速从各个方面收集记忆,在我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归纳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晃动,我进一步引导这说明什么?我再讲解地震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得出地震形成产生的地震波既有纵波又有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因此从地心产生的振动传到地面的表现形式就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晃动。而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元凶。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当有上下颠簸的感觉时马上离开。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坚持德育渗透,从形式上看与教学内容无关,其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态度,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很有成效。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教学 篇4

高效课堂创建中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入, 此刻的各门教学学科, 更是育人的精采载体, 也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 课课能育人。而音乐教学更是“美”的教育, 它决不仅纯挚为了娱乐, 更主要的是经由过程对学生审美不雅概念和鉴赏美、缔造美的能力的培育, 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而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由此可见, 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把握教材, 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应该平稳的树立德育意识, 以教材为内容, 以课堂为阵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 拿到教材后, 当认真钻研教材, 剖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 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着重点。音乐教材中, 不少作品具有浓密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指导浸染。如教师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 可以指导学生感应感染那激情彭湃的歌词和跌荡放诞升沉的旋律, 使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再如教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时, 在雄壮、抒情、美妙的旋律里, 使中学生体味祖国山河的绚丽, 人平易近的勤恳勇敢, 唤起他们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培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深挚激情。然而, 这些丰硕的德育内在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发现、理解和挖掘, 然后教给学生, 经由过程活跃的音乐形象, 动之以情, 晓知以理, 不竭培育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将德育寓于形式中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环节, 联系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 采纳多样的教学手段, 联系现实指导学生入情入境, 使之发生强烈的激情共识, 为学生供给更宽敞的内容和前提, 不仅使课内教育获得延长和升华, 而且丰硕了德育的内容, 开辟了思想教育的新路子。例如, 我们可以经由过程讲述音乐故事加深学生印象;联系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兴奋的音乐空气中轻松地欣赏音乐;操作歌曲表演培育学生的信念并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经过指导朗诵歌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过指导赏识旋律使学生在旋律的赏识中, 体味、感应感染和贯通音乐的无限力量, 使心灵得以净化, 激情不断升华, 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 设境悟情,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陶冶等等。总之, 经由过程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对学生在音乐课中慢慢渗入德育教育。

三、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是音乐知识消化的过程, 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过程;当一首歌的德育要点确定以后, 就要借助音乐知识、音乐手法、音乐的途径去进行引导和渗透。例如: 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 首先, 确定出了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歌词、谈体会、举例子等形式, 理解歌词含义, 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标;再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实际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体会到, 具备了“知恩、感恩、报恩”这种好品质的人, 是人们最喜欢的人, 而且, 这样的人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和尊重。然后通过唱、跳与交流等方式深化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 从具体、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最后,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 做怎样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系列的德育空间, 再激励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延续, 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

四、示范教育, 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思想、激情、言语、步履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浸染。是以, 除了要让德育教育渗入于教学中, 也需要把德育教育渗入于自己体态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必需从自我做起, 日常平常严格要求自己, 抓好自我师德涵养, 为人师表。如教师整洁细腻的衣着、自然划定礼貌的教态、形象活跃的说话、富有激情的唱歌、美妙悦耳的琴声、切确娴熟的批示、工整的板书时刻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身教重于言教, 从道德教育来说, 理论的说服, 只有伴以楷模的示范。所以, 教师要教育学生, 必然要注重身教, 为人师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5

人们把教师喻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对教师的职能、作用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传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今后生活及学习中必须的数学知识,又要点拨其心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容易接受高尚品德的影响,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那些丑恶的思想也像瘟疫一样无孔不入,如果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增强其识别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是很危险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对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以各种形式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学生阶段也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在教学中如果经常地给予其关怀、帮助、鼓励,及正确方向的引导,学生就可能会从挫折、失败中振奋起精神,克服困难,更加刻苦地学习,反之,就会因困难的积累而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由此可知,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多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培养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丰富、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德育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排在五育人之首,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也正重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等作用。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体现

1、从数学资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事迹,数学典故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在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中,我国数学家杨辉发现二项式系数间的规律­——杨辉三角,要比欧洲最早的“帕斯卡三角”早了近四百年;人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称之为割圆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的研究,当时精确到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他的数学论著《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此类在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很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还可通过选取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上升,祖国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等类型的例题及习题等,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2、从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它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

化,则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这样,将智育、德育有机地同时进行就很自然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注入学生的心田。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既地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

从数学语言,文字符号的既简单又具深刻的概括性;黄金分割等方法的和谐性;甚至解题方法的精巧。从圆、正方形等优美图形的既简单又深奥;圆锥曲线、对称式子的和谐、奇异,甚至每一个数学、字母的统一作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美、具体的美、和谐的美、统一的美、奇异的美等方面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数学美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点金术”,人们把它喻为“阿里巴巴叫开山洞大门的神秘咒符”,它可以使学生解脱自认为中“苦役”的数学学习生活,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4、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如:祖暅原理、杨辉三角等内容时,可讲述他们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15-01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这么写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记,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他论述的是《春秋》,但实际上阐明的是他对史学功用的看法。他认为,历史体现着正义公正,褒贬是非,意存训戒,有助于敦风化俗,端正人心,起到法律所不能起到的功效,要教化风尚,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历史。这就是史学界常谈的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之一-------教育功能,其中德育教育功能尤为突出,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德育”的内容,以及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论指导性原则,那么,用什么社会历史观、什么思想道德观念培养什么人,就是任何一位历史教师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了,德育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抓住学科特点,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论从史出,循序渐进,制定多元目标,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时势,做到让学生学习史实的同时,就受到相应德育的教育,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

一、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感和意志的表现,他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豪壮的爱国义举;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也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展览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教育方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民族进步,为消弥民族战争,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甚至献出生命的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康熙平定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揭示历史上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砥砺他们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性格是很好的时机。

三、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另外,可以通过学习古今名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毛泽东的“身无分文,以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利用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和优秀品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在性格的养成方面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7

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 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 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 认识祖国, 认识世界, 认识自然界, 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 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 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 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 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 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我国国情, 有优点, 也有缺点, 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 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 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经济发展相当迅速, 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 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 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 并要经受毅力磨炼, 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 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 突出人地关系, 联系有关国策, 使学生熟悉乡情, 了解国情, 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世界地理教学, 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 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 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都有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 把自然界的突变, 如狂风、暴雨、洪水、山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 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 用以恐吓群众, 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 以维护其反动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 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 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 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 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 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 合理的因地制宜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 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 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 免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旅游业空前繁荣, 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 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 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 树立“旅游搭台, 经贸唱戏”永续发展观念, 做自觉的环境卫士,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二、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

中学地理教材中, 既有社会科学的内容, 又有自然科学的内容, 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地理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一定联系, 因为地理涉及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 有了地理知识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绕日运动?月亮为什么绕地球旋转?等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 既是地理问题, 又是物理问题, 也是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 反之, 学生掌握了万有引力、曲线运动、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后, 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而且, 在地理教学中, 还有时间的推算、比例尺的计算和测量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 在地理教学中, 还会讲到岩石的风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等, 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可见, 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 对学习地理也大有好处。反之, 学生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 对他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 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中学地理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 学会地理观察, 气象观察等基本技能, 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学生的发展依赖于地理教育

地理这门学科从宏观上来说, 对宇宙空间的研究和开发,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气象预报, 地区发展等都是一种专门的基础学科。那么, 对于我们的培养对象——学生, 终将要成为未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 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作出对问题的抉择。作为一个学习者, 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信息;作为一个求职者, 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 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作为一个生产者, 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从而决定取舍, 或趋利避害;作为一个公民, 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 关心环境质量, 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状况, 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 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 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8

一、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科学态度应该是指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对这些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或行为, 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是实事求是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他能撬动地球吗》“寻找杠杆的秘密”时, 老师应要求学生先认识实验装置“杠杆尺”, 按科学程序进行, 先找出“杠杆尺”的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然后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 由表及里;在教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 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 以便分析研究。这样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使他们获得了方法, 又使他们获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在学生的实验中, 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 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池》中有一个小组实验《用电池点亮小灯泡》, 在做实验过程中, 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就先叫他们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仔细检查一下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小灯泡仍然不亮。于是我就叫全班学生帮他们这一小组找问题, 我就叫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 但还是没有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 我就首先肯定了该小组做法, 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 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 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线中间空了, 不能用了, 当他们换好材料后小灯泡亮了, 他们成功了, 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 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生活细节, 我们科学教师就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 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 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 教育他们要爱护循环使用教材, 珍惜国家森林资源, 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 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 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 还要注意循序渐进, 并要贯穿始终。比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 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 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实验室的洁净, 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通过反复训练, 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 对社会负责, 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三、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的培养

现代社会提倡团队精神, 提倡交流、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 合作才有出路。在当今劳动分工日益细密的情况下, 靠个人的能力成功的机会更少了。合作已经成了人的一种能力, 是成功的基础。因此, 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就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 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 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 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 增加合作意识, 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 比如:我在教学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 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 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 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 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 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使他们能够健

康成长。◇

四、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是走向成功的

生子关键。女而, 现在中国家庭的孩子再加上几千年的传统思, 想大多, 使得这些数都是独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 人们为般的宠爱, 特别是现代改变自己的生育存女的条父件母和都给外子出女打创工造, 好是的他条们件的, 公绝婆大或多外数公子、教外皇手, 能婆在力或这差亲种, 戚做环照事境料情里他缺成们乏长的耐的生心孩活, 子, 没分他有辨们毅能更力力是是弱太件, 很上动育正常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

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由

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 所以他们兴趣高, 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 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 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监督, 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 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 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 课上学生观察种子, 学生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 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 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 我在学生兴趣下降, 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 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 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又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 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五、在科学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参观、考察的能力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9

我国自古就重视人的德行, 《易经》云:“君子进德修业”, “君子以厚德载物”。德, 涵盖了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等美好的品行操守, 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要。国民有德, 则国家有德;国家有德, 则政通人和。

中国古代哲人, 很重视道德在国民养成中的地位。孔子就提倡“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即对人进行道德教育。

目前, 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经济力量的崛起,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国民素养的的提高和发展, 对国民道德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 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道德素养的教育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尤其需要重视起来, 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也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中, 这种要求也迫切起来。音乐教育的层级展开过程中, 很多人都很重视音乐技巧的培养, 对音乐教育中蕴含的道德养成不够重视, 这必然导致音乐教育对“人的教育”的偏差。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具有修身养性、教化民众的作用, 所以, 孔子曰:“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认为在教化民众方面, 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先秦原儒的思想中, 达成礼制成为核心观点, 而音乐重在内在修养, 礼仪则重外在行为,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内在的, 它能使一个人从内心深处发生彻底的改变, 从而形成一种美好的内在质量。借助音乐的教化, 外在的礼制才有达成的可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虽已不复不在是音乐的主要功能, 但因为两者天然的联系, 其在德育教育方面仍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德育教育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体现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三大乐器”。钢琴的音域宽广, 音量宏大, 音色变化丰富, 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 或阳刚或阴柔, 或急促或舒缓, 均可表达得恰到好处。自18世纪诞生以来, 钢琴深受国外民众的喜爱, 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乐器。钢琴史上诞生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 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等, 他们不仅创造了一座座音乐高峰, 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19世纪, 钢琴传入我国, 在我国也掀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弹钢琴和欣赏钢琴演奏, 曾是优雅和高贵的象征。这股热潮至今未退, 钢琴仍然不减其王者之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借助钢琴教育进行德育教育, 是我们教学发展的需要, 更是我们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高校钢琴教育中国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通过钢琴教学的德育教育

钢琴既然有“乐器之王”的美誉, 那么要想学好钢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钢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乐器之一, 要想真正地学好, 必须从小开始, 而且要持之以恒, 不怕吃苦, 能静下心来, 耐得住寂寞, 坐得久板凳。

在钢琴教学中, 要着意养成学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习惯, 要建立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 要倡导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要培养高尚美好、与人为善的情操, 更要树立积极健康、坚韧不拔的品质……

钢琴本身的教学要求, 就能培养学生很多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从自制力、毅力、注意力到自信心、耐心、主动性等, 无不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入高校之后, 钢琴教学等于具备了相当的根基, 这时候, 从之前长期的技巧磨炼中, 可以关注到音乐技法之外更多美的教育, 并从审美教育中开启德育的功能。

(二) 通过钢琴大师的德育教育

钢琴发展史上曾诞生过无数影响世界的钢琴大师, 他们不仅创作了影响世界的钢琴名曲, 更留下了影响后世的人格魅力。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 每一位大师, 无论他们的音乐、技法还是人格力量, 都成为教学的内容, 他们的人生履历, 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德育教育的案例, 而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在分析和讲解的过程中, 也都有成为启发美感, 养成道德素养的良好素材。

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波兰钢琴大师——肖邦, 6岁就开始学习音乐, 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 8岁登台演出, 不足20岁已十分出名。他的一生都在创作, 虽然39岁就英年早逝, 但创作了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七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 为世界留下了精彩的华章。他通过一些钢琴曲,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抒发了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他时常通过演出为同胞募捐, 有时甚至拒绝为贵族演出。他严词拒绝了俄国沙皇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他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声音——“波兰不会亡”。

钢琴教学中, 如果只重视肖邦钢琴曲的高难度和华彩的音乐篇章, 注定是失败的。很多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批评也正是集中在高校音乐系学生重技巧而轻思想的趋势之上的。如果能结合肖邦音乐中深刻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情操, 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领会, 也是一次深远而层次感极强的德育养成。

这些钢琴大师身上所体现的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生活毅力, 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巨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真实的人物故事, 胜过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教。

(三) 通过钢琴作品的德育教育

每一首钢琴曲都有作者的情思在里面, 都表达了特定的主题, 有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有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有的表达了对多舛命运的不屈。有的钢琴曲充满激情, 激发人的力量;有的钢琴曲舒缓平和, 陶冶人的情操;有的钢琴曲恬淡静美, 净化人的灵魂。通过演奏、体会钢琴曲的主题内涵, 就能进行生动的德育教育。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是在作者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的,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第一乐章表达了作者刚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 第二乐章描写了溪边恬静的美景, 第三乐章写乡村聚会的欢乐, 第四乐章写暴风雨的猛烈, 第五乐章是牧人之歌, 表达了暴雨后的舒畅心情。整首曲子充满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面映上心头, 使人对大自然充满喜爱和感激。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曲子所表达的内涵, 可以培养学生向往自然、喜爱自然、感激自然, 从而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 必须采用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高效有力地贯彻好德育教育, “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 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柏拉图) 。

参考文献

[1]晓慧.高师钢琴教学的有益探索——“全国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 2000.

[2]任淑华.适应素质教育提高钢琴教学水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肖玲嘉.论高师钢琴课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D].西南大学, 2007.

[4]郭佳.谈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J].黄河之声, 2011.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0

第一, 充分利用教材,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课本有不少介绍很多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文章。在介绍时代背景时, 联系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 详细地介绍那些仁人志士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 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情, 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 不愁吃, 不愁穿, 却有时不知道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在初中有些学生就出现了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成天上网玩游戏, 不好好地学习, 没有一个崇高的理想, 没有把握住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伟大的中国梦何时才能实现呢?作为学生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踏实的行动。只有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去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地学习, 养成良好的品格, 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每一个梦想最后才会汇成伟大的中国梦。在学习中, 我结合着实际情况给予了恰当的批评和正确的引导, 孩子们在学习中都受到了深深地教育, 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以后走上工作岗位, 知道怎样去为国家做贡献。

2. 在备课时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 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 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为学》这篇课文时, 我就联系到了学生们现实的学习情况, 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课文的内容来展开讨论,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过去总认为我很笨, 怎么学都学不好, 我都放弃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才深深地知道, 人应该有志气, 只要下定决心, 一定会学习好的。就如课文中的贫僧一样, 人之立志固不如蜀之僧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教育。

第二, 利用日记或者是周记让学生吐露他们的心声, 走进他们的内心, 和他们成为朋友, 开导他们, 引导他们, 使他们有着良好的、乐观的心态, 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波折和困难。作为语文教师, 这是和其他老师所不能有的条件。根据我教学多年的经验, 许多学生都愿意把他们的心中的烦恼, 以及对事情的看法在日记中向老师倾诉, 有时不能和家长同学说的事情他都向老师说, 面对每一颗纯洁的心灵我都用心去呵护, 总是用鼓励、向上的批语加以引导, 使学生们的思想得以从困惑或痛苦中走出来。记得有一次我在批一名同学的日记时, 从他的谈吐中我发现他对生活有些悲观, 于是我就在他的日记下面写了这样的话: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可能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这正可以锤炼我们坚强的意志,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困难的。后来经过沟通, 慢慢地他对生活和学习又重新充满了信心。因此, 如果很好利用这样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那么就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 学生的思想就能及时得到纠正和提高。

第三, 我认为还有一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那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仅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盏精神的明灯。因为我们和学生长期的生活在一起, 我们又是他的老师, 所以很多的学生都把老师当作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和完美的代名词, 认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对的, 所以他在生活中自然就会去模仿着去做,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不注重细节, 不注意生活中的形象, 就会误导学生。如果说的是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 那么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学生们会认为老师是在骗他们。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 也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因此, 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 严谨治学, 积极工作, 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 从未缺过一次课, 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 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总而言之,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所体会到的也仅仅是一点点, 但我相信, 只要是一名认真的语文教师, 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利用日记或者是周记让学生吐露他们的心声, 走进他们的内心, 和他们成为朋友, 并且自己以身作则, 我想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应该会有很大帮助的。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1

我们英语学习的目标是,能使用它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可以在社会上作为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记住什么,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包括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德育教育。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建设的主要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性作用,还要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素材,并对其进行适度的拓展。在教学 SEFC Book1A Unit7 Cultural Relics 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故宫、长城、颐和园和圆明园等文化遗产的英文介绍,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教学 SEFC Book1A Unit8 Sports 时,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

二、感恩教育

在 SEFC Book1B Unit14 Festivals 中的 Reading 部分介绍了非洲的宽扎节,教师可以为学生用英语介绍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父亲节、母亲节。如今年 5 月 14 日母亲节,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书面表达题:你的美国朋友 Catharine 问你在这一天有何打算。请你给她写一封回信,谈谈你要做的事情,并简单说明原因。在学生的作品中,有的写帮助母亲做家务;有的写给母亲送礼物;还有的写给母亲送贺卡等等。

又如 SEFC 的 Book2B Unit17 Disabilities 这一单元的话题涉及“残疾人的生活”、“如何关心残疾人”、“特殊奥运会”等。在 Warming up 部分有八幅图片,笔者根据后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献爱心。

三、环保教育

如 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 的中心话题是“拯救地球”,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球观”,关爱地球,关爱环境,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从我做起”的意识。在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Saving Our City为题的英语主题班会,通过同学们讨论,他们认识到了城市垃圾的危害:污染环境,有害健康;并提出了如何城市处理垃圾的建议:垃圾分类;报纸、玻璃的再利用;填埋有害垃圾;处理废水、废气。大家都表了决心:尽我所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此基础上,笔者还组织了一次英语征文活动,所拟题目为:根据人类和地球的一个对白(Man: Happy Earth Day; Earth: Thank you, but only on April 22nd may people think of me!),结合实际,以 Making Every Day Earth Day 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在很多学生的文章中谈到了地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人们在“地球日”这天用什么行动关爱地球;号召人们把每一天都当作地球日,天天关爱地球。

四、理想教育

每次任教一个新的班级时,笔者都会为他们提供近100条关于成才、理想、奋斗等主题的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座右铭。如有的同学选了 He will shoot higher who shoots at the moon than who aims at a tree(目标远大,效果必佳);有的选了Great hopes make a great man(伟大的抱负造就伟大的人);有的选了 Without ambition one starts nothing。Without work one finishes nothing(没有目标,你将不知何去何从。不去努力,你将一事无成)等。

笔者还组织学生参加以“I Have a Dream”为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该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团队精神教育

SEFC Book3 Unit11 Key to Success 涉及团队精神的话题,该单元的 Reading 部分为 Making the Team Work,文章开头提出:我们经常被要求在小组里工作,但为什么呢?第一段结尾指出:然而,事实上,在离开学校后,你会发现在很多领域的所有工作几乎是通过小组来完成的,学校生活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做了准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让他们明白培养自己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联合国教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learn to be, 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并用英语简要解释其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竞赛,笔者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要求他们先对图画进行描述,再发表评论。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2

一、通过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 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 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制度越明确, 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 这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 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场地、设施等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的要求与措施, 有步骤、有重点的把课堂教学常规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学生行为的准绳。如:学生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未经老师许可, 不得擅自离开课堂或缺席;轮流做练习时, 必须按规定出入队列、不准随意行动;球出场时, 必须立即捡回, 不准推诿等等, 从而使学生明确行为是非的界限, 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 爱护公物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二、结合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繁多, 范围广, 思想性强, 是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但是, 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的不同, 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 教师在精心设计教案时, 应认真深入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地订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 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要求,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如:田径教学中的中长跑, 能培养学生顽强、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各种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协作配合、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而且能培养学生诚实、勇敢、胜不骄、败不馁等思想品质;体操、武术教学能培养学生机智、敏捷、灵活、果断、沉着和自控能力等品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通过运用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重点, 它与教育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课的任务, 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 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如:在体育教学中能合理地运用队列, 队形, 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 能培养学生动作整齐, 协同一致, 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雷厉风行的好作风;分组活动时放手使用和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及积极分子的作用, 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 可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助人为乐等品质;根据教学的需要,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运动场地、收拾器材, 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和集体服务的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德。

四、“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

“以身立教”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何教育好学生, 作为教师, 既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 教风端正, 行为高尚, 谈吐文雅, 爱护学生, 严于律已, 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 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 以身作则的形象, 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 如果教师忽视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 在教学工作中, 不负责任, 作风浮夸, 行为散漫, 其后果必然误人子弟, 害人害已。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体育教学中,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态自然, 举止文雅, 精神饱满, 情绪稳重, 无论是严寒隆冬, 还是酷热的盛夏, 都要保持着坚定自信, 沉稳潇洒的神态, 让自己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不仅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成为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 使他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 从而乐于接受和效法。

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严格管理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如:在游戏中, 由于学生之间相互的关系、合作、对抗性的活动较多, 产生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集体, 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特点, 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等品质的培养, 尤其是在游戏比赛的高潮中, 青少年学生会兴奋得忘了一切, 各人心灵深处的美与丑都会表现出来, 有的坚韧不拔, 坚持执行规则;有的可能投机取巧, 或委过于自己的同伴;有的可能会灰心, 有时却又骄傲;在竞争激烈时, 有时还会指责裁判不公平。所以、教师除在游戏前进行必要的教育外, 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个人的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对符合规范行为的学生要给予维护和支持, 对违反规范行为的学生要鲜明地表示厌恶和抵制, 这样逐步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识, 更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自密实清水混凝土下一篇: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