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中的德育

2024-11-26

书法教育中的德育(共8篇)

书法教育中的德育 篇1

书法课是职业高中的一门技能课, 是以提高学生书写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 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书法课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内化发展, 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祖国文化须热爱, 爱国主义代代传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 是世界艺术艺囿里的一朵奇葩, 它在国际艺术中地位越来越高。书法早已流传海外, 日本称为“书道”, 韩国称为“书艺”, 已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作为书法艺术的发源地, 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它、热爱它。作为中国人理应写好中国字——汉字。近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 书法在各种喧嚣的媒体艺术充斥下, 有渐渐被人遗忘的危机。一方面中国书法走出国门, 飘香海外, 另一方面我国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又在急剧下降。从明星到寻常百姓, 在学习工作中, 常遇“字难出手”的尴尬处境。作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 学好书法, 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 一种追求。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 出现了不少既是书法大师, 又是有口皆碑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坚决维护唐王朝中央集权和全国统一, 同安禄山等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最终以身殉国。他的书法作品圆劲浑厚, 顿挫有力, 正是他忠贞气节和刚正不阿精神的体现, 后人评鉴“英烈之风, 见于笔端”。当我们拜谒岳飞庙时, 从高挂厅堂的“还我河山”四个草书大字, 看到了他精湛独到的书法功力, 也能想到他精忠报国的崇高抱负, 真可谓“壮士豪情笔底倾, 将军一字击千城”。这些以身报国的仁人志士, 我们学习他的书法, 更要学习他的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写好字, 并不要求他们都成名成家, 但通过书法教学, 能使其认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和祖国文化历史,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分寸尺度要把握, 千学万学做真人

“一笔一画练好字, 一生一世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综观历史书法名家:颜真卿,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其博大精深的“颜体”在我国书坛上影响深远, 学颜者千年不衰。通过这些历史名人的教育学生作字先做人的道理。明白古训“书以人重, 人以品学重”。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心端字正, 心美字秀的内在品质, 从笔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的精神;从用笔的训练中体会“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有书写之理和做人之道。写字要讲究点画、笔法, 要规范, 同样, 做人也要守法, 切勿越规。一位著名的书法女博士曾颇为动情说:“书法名曰法, 实则强调书德。其实写字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字的结构好像人的脸面, 美丑妍媸, 一望便知。构字重在和谐, 每写一个字, 就好像我们去做一件事, 去面对一些人, 那么进退问题, 分寸尺度, 自然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把书法生活化, 会得到很多快乐的体验。”

三、赏析书法双重美, 良好行为心中生

首先, 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笔画的线条美、间架结构美、章法布局美、色彩美和与文字结合美等方面。汉字是世界上少数以“象形”为基础的现存的文字, 较之字母文字, 它要复杂得多, 或疏可走马, 或密不透风。如何使每一个字都“漂亮”, 就字的结构来讲, 他的各部分的“俯仰”、“避让”、“呼应”会给人以启示:做人要谦虚、大度、宽容, 尊重他人。把单个字写好固然是一种美, 这好比个人的修养, 要使很多单个的字很好的组合那又是另一种美, 这就需要团结, 需要集体的凝聚力量。就它与文字结合上来讲一幅书法作品, 与文字内容相结合, 就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简单的写一个字, 也富有魅力, 如“寿”、“龙”、“虎”、“剑”等字, 会产生“长寿”、“夭娇”、“威猛”、“豪迈”等联想。书写“奋进”、“振兴中华”等词语, 可振奋人心, 抒发爱国情怀。书写“淡泊名利”可想到“知足常乐”的处世态度。可见, 一幅好的作品不仅有欣赏价值, 而且有教育意义。

其次, 书法作品除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外, 还能从作者个人爱憎思想、个人情感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书法讲究字如其人, 心正则笔正。书法作品表达作者的品质和素养不仅反映在文字内容而且体现在点画线条的字里行间, 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威武不屈, 敢于同权贵作斗争, 不惜丢官, 最终以身殉职。而他的字体豁达大度, 雍容大方, 浑厚有力正是其堂堂正正人品的写照, 他的作品《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心情极度悲愤沉痛时所书, 因而直抒胸臆, 时有涂抹, 但正因如此, 此幅作品写得凝重骏涩而又神采飞动, 笔势圆润雄奇, 姿态横生, 纯以神写, 气势磅礴。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宋朝的民族抗金英雄岳飞。如果严格地以书法造诣来评, 他的书法水平并未登峰造极, 但正因为其“以神为精髓”, “以心为筋骨”他的“还我河山”其字雄浑激昂, 洋溢着他对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 敢于“为天下沉浮”其书法作品才有“山雾银蛇, 原驰蜡象”的雄浑奔放, 他的诗词不仅抒发了他博大的胸怀, 还指导着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写字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功课, 特别是对职业高中的学生, 文化素质比较低, 意志力比较薄弱, 在初学阶段, 日复一日的临摹字帖,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难以坚持下去。古今书法大家的学术故事, 如:张之学书, 池水尽墨;怀素无钱买纸以蕉叶代之;王羲之为了练字, 用了十八缸水等佚闻;智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年, 复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 废笔杆装满五箩筐, 后来埋了, 称作“退笔冢”。这些都说明了“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的道理, 揭示了毅力、恒心与学书法的关系。所以在教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 只要学书得法, 正确引导,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明白“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道理, 进而养成读书、做事认真严谨和求实的良好习惯。

略谈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德育功能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功能;研究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及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健全人格。新时期国家从深化素质教育入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特色教育、快乐教育,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书法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纵观国家对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始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对汉字的书写教育,汉字的书写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日课。再让我们重温新中国以来对小学生写字、书法教育的重视: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1984〕教初字014号);

一九九八年教育部下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

二〇〇二年五月十七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8号)。文件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井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当前,我们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当加强,不应削弱。国家对汉字书写教学和书法教育也有着高度的重视。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日教育部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文件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其语意深重,充分体现了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深远意义。

学习和践行以上文件精神,不难感受到国家对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领略和明确国家对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在育人育德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

1.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与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不是单一的要求学生写好汉字,而是对中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持久教育。写规范汉字对人品培养、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重要。古人云:字如其人,说的就是写好汉字与人品形成的密切关系。学写汉字、研习书法,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起笔、行笔、收笔都有具体的要求,十分讲究。写字像做事一样,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如做事的过程,收笔似做事的结尾。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小学生做事认真、沉稳、持之以恒的品格。长期以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锻炼,对思维能力、语言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的培养以及对人的意志力、耐力、毅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与中小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尤其在文化强国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今天,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分析,其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自甲骨文始汉字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起,文字书写教育和相关训练就有了规范的教材。发展至秦代国家对汉字的书写教育得到高度的重视。到唐代中国书法发展到了极致。因此,中小学生通过临习历代名家碑帖,对王羲之、颜真卿,郑板桥等书法的刻苦练习,为人正直、勤奋笔耕等品行自然产生敬慕之情。通过练习书法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了解和学习,对祖國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了由浅入深的认识,从而对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敬仰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感情。这是中小学其他学科领域不可代替的。二是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能够锻炼中小学生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品质。要把汉字写好,并且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要求中小学生必须持之以恒、反复练习。纵观历代书法家,都是笔耕不辍,心追手摸,终身研习的结果。草圣张芝池水尽墨,智永退笔成冢,怀素以蕉叶习书等实例。无一不证明学习书法的艰辛与恒心。因此,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在培养中小学生刻苦耐劳、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品质方面起着作用的作用。三是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能够培育中小学生正直、公正的品行。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笔笔中锋,汉字的结构态势是讲究重心稳正。中小学生在书写汉字和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达到横平竖直,笔笔中锋,结体稳正的书写要求时,就会不自觉地做到“心正笔正”,潜意识中形成公正、直率的思想意识。当学生对灵动自然,率意而不加雕琢的书法审美产生极大兴趣并追求学习的时候,自然会出孕育中小学生公正真正、平等待人的健全人格。

3.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与中小学生健康身体的成长。中小学生练习书法,书写汉字,首先讲究正确的书写姿势,一定要做到身正笔正。要达到书写线条有弹性,笔画有质量,书写有力度,书写时必须做到用笔轻重有度,行笔快慢合理,整体章法节奏有致;书写神情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书写的姿态有顿有挫,有缓有急。另外,根据书写字体大小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书写的姿势上要长时间的立或坐等。因此,在长期的书写和临习过程中学生身体得到锻炼,使中小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总之,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既是对祖国古老母语文化的珍视与敬仰,更是培养青少年健康高尚人品的重要渠道。中小学教师珍惜书法申遗成功的良好机遇,应该站在文化强国的高度,认真开设好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课程,发挥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在加学生思想教育中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浅析书法学习中的德育渗透 篇3

1. 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 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 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 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 有中国字的地方, 就有中国人。”

2. 分析古代优秀碑帖, 以激励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好的书法作品, 不仅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 而且看出作者的道德品质。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 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 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 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 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 一点一画, 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字如其人, 这是古人评书论人的一句名言, 这说明写字与做人的关系相当密切, 评论书法常常也要联系书法家的人品。元朝的陈绛认为:“历史上凡著名的书法家大都是人品和书品浑然一致的人物。”晋朝的王羲之一生刚直磊落,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壮士拔剑”的气势和“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胸襟;宋代欧阳修是文学家、史学家, 书法并不高明, 但他人品好, 所以他的字至今为人看重。唐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 在分析颜体书法特点时联系到颜真卿的“反叛安禄山”“敢于直言, 忠烈耿直”的忠贞气节;分析柳体书法特点时联系到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做人名言和“为人秉性刚直, 不怕权贵”的处世准则。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笔力雄浑, 气势开张, 展示出跌宕豪放、潇洒俊逸的气质, 这与苏东坡在美学上追求朴素无华、平淡自然的情韵密切相关。

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 郑板桥体察民情, 欧阳询勤勉好学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述这些, 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 陶冶性情、锤炼品格, 不断提高人品修养。学生在佩服书法家的字时更为书法家的人品所折服, 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 挖掘书法的内涵, 以鼓舞学生的精神

通过书法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可起到感化和熏陶作用。书法艺术的功能和作用, 不仅仅是通过一种形式美来感染人、打动人, 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内涵、内容去影响人、鼓舞人。文学家茅盾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要“疗救灵魂的贫乏, 修补人性的缺陷”。书法内容积极、进步、健康向上、与时俱进, 可以起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的作用。欣赏书法,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因为书法作品是一种高雅的精神食粮。观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我们往往会沉浸在美的天地里, 或为其雄浑而豪放的风格所撩拨得心情亢奋, 激动不已;或看到其宁静典雅的体态而流连忘返, 久久不愿离开;或见到其绰约而洒脱的风姿而想到三春杨柳。走进书法王国里,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的道德文章, 高风亮节会使你敬佩不已, 而他们精湛的作品, 更会使你对古老而辉煌的中华文化, 对伟大的祖国产生深深的爱。我们观看一幅书法作品, 字写得漂亮, 内涵又好, 就会让人们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教益和启迪, 潜移默化中受到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熏陶。

4. 学习书法的过程, 也是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

在辅导学生练习书法时渗透做人的道理, 学书如做人, 要走正道, 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郭沫若先生说:“让小孩练书法可以学会关心人。”书法艺术独特的点划配置、间架结构、相互照应搭配、前呼后应等与做人道理息息相通。认真书写, 努力练书法, 其实就是学做人, 写一手好字离不开认真的态度。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非常便利的修炼人的艺术, 它可以锻炼人持之以恒的毅力, 专心致志的能力, 细致入微的眼力, 周密分析的脑力, 准确表现的手力, 等等。同时, 认真书写, 对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作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净化心灵,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 凡是作业书写整洁工整者, 往往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5. 解读书法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习书法是一种比较艰苦枯燥的事, 要练就一手好字,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隋朝智永和尚刻苦学书三十年, 退笔五篓, 埋在一起, 称“退笔冢”;唐朝怀素家境贫寒而种一万多株芭蕉树, 取其叶练习书法, 学书亦达十几年, 终成一代“狂草”大师;当代左手书法家费新我, 原为画师, 58岁时右手残废, 改用左手学书, 发奋刻苦, 终成名家……书法家们正是通过“笔成冢墨成池”的磨练, 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书法家们勤学苦练的精神, 潜意识地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谈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4

多年来, 笔者在书法教学中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现将对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和大家探讨如下。

一、书法教学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大好载体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精粹, 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五千年的文明史, 亦蕴涵着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是精美绝伦的“龙之文化”的组成部分。撇开汉字响亮的音节、深邃的意蕴不谈, 单单字形之美, 已具备难以抗拒的魅力, 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 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而书法正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 他把汉字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它是图解的诗、抽象的画、纸上的舞、眼中的歌……在国际上, 书法享有崇高的地位, 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一被称为“中华文化圈”的地区, 专门研究书法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社团数不胜数。从专家学者到中小学生, 从政府官员到家庭妇女, 书法作为实用艺术得到推广, 作为高雅艺术得到推崇。当学生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时, 时而如痴如醉, 时而赞叹不已, 他们心里油然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作为教师, 自己在讲授和欣赏中国书法的同时, 也感受到传播这一文化瑰宝的历史使命感和巨大的荣誉感!

二、书法教学饱含着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 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书法史中的典型范例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 使他们深刻领悟“字如其人, 心正则笔正”的道理。如中国书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威武不屈, 敢于同权贵作斗争, 不惜丢官, 最终以身殉职。而颜字的豁达大度、雍容大方、浑厚有力, 正是颜真卿堂堂正正之人品的生动写照。同样柳公权为人正直, 当穆宗皇帝问其用笔之法, 柳公权以“心正则笔正”答之, 他认为学习书法必须把做人、把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书法艺术水平。讲授这些内容, 对学生都有很好的德育熏陶。由于这类熏陶的结果, 加之书法艺术本身的引导作用, 结果是受过书法教育的学生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同时通过书法教育也使他们加强了自我约束, 陶冶了性情, 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品德基础。书法教学应当坚持不懈地自觉渗透品德情操教育, 同时更应该普及和推广, 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教育部倡导的在中、小学1~8年级开展写字课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三、书法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上佳手段

书法练习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功课, 特别是在初学阶段, 日复一日临摹字帖,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甚至难以坚持。针对学书过程中这种普遍现象, 为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上书法课时, 我特地从历史上书法家学书的故事讲起, 如讲“草圣”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钟繇学书, 划被成洞等轶闻。向学生阐述“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的道理, 从而说明毅力、恒心与练字的关系。

学习书法和做其它事一样,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在平时教学中, 发现很多学生对书法也颇有兴趣, 终日伏案涂鸦不倦, 刚开始按照老师要求从楷书入手, 苦练基本功, 但临帖练习时间不长, 普遍觉得练楷书枯燥无味, 便想练习行草。很多人以为行草龙飞凤舞, 既好看又好学。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认真引导, 强调练好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只有练好楷书, 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攀登书艺高峰。在老师的引导下, 很多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书法不能走捷径, 从此安下心来, 刻苦学习, 尤其注意培养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的作风。有时一笔一画、一个偏旁、一个结构, 他都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学生们普遍掌握了毛笔的属性和点画结构特点, 多人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在平时举办的习作展中, 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领悟到凡事须从点滴做起, 明白了“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道理, 进而养成了读书、做事认真严谨和求实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 我发现不少学生上书法课之后, 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书法教学是获得“真、善、美”形象体验的有效途径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中国书法由于受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的滋养与哺育, 它不仅具有东方文化艺术的特征, 而且明显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在平时的教学中, 其实教师只要稍加留心, 注意融入, 每堂书法课都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良机。在平时讲解和欣赏字帖的时候, 不但要学生了解字体结构的完美, 还要了解书法字帖的内容, 很多字帖内容要么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 要么是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要么是劝人行善的佛经典籍, 亦或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这些作品大多言简意赅地体现了真、善、美的丰富内涵, 蕴涵着太多的知识和道理,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滋润。从中国书法的真、草、隶、篆等不同的创作形式中, 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有的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所体现出的内涵美、形式美和线条美,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受。如在平时布置书法作业或指导学生创作参展作品时, 我总是首先要求写健康向上积极有意义的内容。这样, 学生在练书法的同时, 极丰富文化知识, 有升华精神境界, 从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其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得益彰。

总之, 书法课教学之中, 随处都蕴涵着德育内容, 只要教师认真把握, 适时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 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灵, 这样艺术和德育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高的艺术素养又有高尚品德的国家建设的实用性人才。

摘要:本文结合平时书法课教学, 就如何在书法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个人品德情操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从而说明了书法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书法教学,德育,学生

参考文献

[1]潘善助, 杨嘉麟.书法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

[2]王壮.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书法教学[J].考试周刊, 2007, (43) .

书法教育中的德育 篇5

书法教育贯穿整个中国教育史, 在古代育人、选拔人才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书法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养, 在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 书法教育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实现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1.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字———汉字的关系源远流长, 密不可分。《周易·系辞》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这既可以看做对中国文字起源的概括, 也可以看做对中国书法起源的概括。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创造,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关于汉字的造字法, 向来有“六书”之说,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作为表意文字, 汉字最初具有象形的特征。在象形的基础上, 汉字孳乳浸多, 其中形声成为主要的造字方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了一大部分。大量形声字的出现, 极大地拓展了汉字的表意功能。鲁迅先生曾指出, 汉字有“三美”, 形美以感目, 音美以感耳, 意美以感心。这种点画构成的文字形象中, 积存并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国人的感情色彩乃至思维定式。因此, 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对汉文化一系列的联想和微妙的情思活动。

2. 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审美群体为文化阶层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发明, 是文字艺术的文化抽象, 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在, 正如外国友人所认为的那样,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 它承载了众多的文化因素, 与文化发展联系紧密。

从书法艺术创作主体及审美群体看, 他们并不都是纯粹的书法家, 而是由文人、士大夫、僧侣、官宦、隐士、道人、没落的皇亲贵族等组成的文化阶层。流传至今的书法艺术遗迹, 汉代及汉代以前很少有名家, 多是普通的士吏与工匠的作品。汉代以后, 书法作品大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 无论是颜、柳、欧、赵, 还是苏、黄、米、蔡, 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这些文化精英既是社会人, 也是文化人, 往往有着十分复杂的文化心态。在创作的同时, 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人格精神、伦理道德、才学修养、审美情趣等融进书法的笔墨之中, 把文化思想化作艺术形式表现在字里行间, 再现中国艺术最朴拙、最丰富、最灵动的自由创造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在文化精英的千锤百炼下,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便渗透到书法的每一个点画与结构之中。

3. 书法艺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从文化传承方面看,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佛、道三大思想为支撑, 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渗透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并代代传承。中国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哲学或宗教方面的深刻影响, 儒、佛、道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于书法, 并在书法中得到显现。依照有关学者的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包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整体观念、直觉思维、经世致用、刚健有为、崇古尊老、内圣外王、君子通才、道德学问、中庸之道、和谐自然等, 而这些在书法艺术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书法艺术作品是个复合的载体, 内涵极其丰富, 既有书法创作内容所蕴涵的文化美, 也有书法作品本身积淀的文化美。欣赏书法精品, 往往可以看到诸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顺逆、呼应、刚柔、疏密、巧拙等书外意蕴。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分别被评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作品, 人们赞赏其通自然, 得天趣, 天真磬露, 不落斧凿痕迹, 流露真性情, 乃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成为书法家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往今来, 书法精品往往都有这些特征:艺术表现上恰到好处;风格上刚健不霸气、柔美不媚态;笔墨精深洗练不单薄浅俗;书法形象富有新意却不哗众取宠、流于怪诞;重视和谐, 各个局部、各种因素相谐而生等。

书法家往往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分心与躁动心理, 坚持勤学苦练, 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练出真功夫, 终臻至善至美。书法创作要在艺术上达到崇高的境界, 就必须坚持克己修身。书法创作与评论历来强调书与人的一致性, 坚持“书品即人品”“风格亦人格”的原则, 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总之,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 沉淀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体现着精美的艺术造诣,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二、书法教育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1.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 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有完美的个性、良好的道德、现代的意识、健康的心态、强烈的责任感、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加强人文科学及人文精神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已成为社会发展、民族强盛对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放眼国内外, 人文素质教育的盛衰大都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与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密切相关。近代西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发展, 使教育中的商业主义与职业主义泛滥。在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 人们只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 忽视了教育的人文价值, 在实现了物质生活丰裕之后, 反而陷入精神上的困顿与迷茫。20世纪末西方社会出现的“上帝死了”“尼采死了”的说法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鉴于此, 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教育,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 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 渗透于各学科之内, 萦绕于各门学科之间, 表现在社会交往之中, 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不无它的存在。因此, 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深刻贯通与渗透关系, 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本我与自我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 指导学生的行为朝着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2. 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追溯中国古代教育史, 可以看到书法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汉字的书写表达, 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的教育把书法列为六艺之一, 是学生的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高等书法教育;魏晋时期, 书法被称为书道, 这说明书法被提到了一个与宇宙并列的地位;到了唐代, 书法教育达到鼎盛时期, 国子监等高等学府以及贞观元年贵胄学校宏文馆中都开设了书法课程, 以书法大师虞世南、欧阳询为老师, 传授楷书法 (《唐六典》卷八) ;直至明末清初, 书法教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包括科举考试在内的各类考试中, 书法水平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中国古代重视习书练字, 书法学习不仅成为社会风尚, 书法水平也成为文化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可见, 书法教育跻身高等学府教育是有历史渊源的。毫无疑问, 书法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特殊的、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3. 书法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大专院校开设书法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从20世纪80年代初复旦大学等院校率先开设书法课以来, 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书法系和书法研究所, 培养了一批书法学士、书法硕士、书法博士等高级书法人才。全国大专院校非书法专业开设书法课的就更为普遍。

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国家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够用, 应用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在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普遍推行的今天, 加强高职学生书法教育对贯彻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乃至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书法教育是从书法的使用功能、艺术审美特性、美育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如今, 书法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写字和书法本身, 而延伸到了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知识水平的提升、文化视野的拓展等诸多方面。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书法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1) 书法教育首先是人品素质教育

清末书法家杨守敬认为, 学习书法要品高。“品高”即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是超绝还是流俗, 归根结底取决于书法家品德的高下。综观书法史, 人书俱佳者皆为后世推崇, 但书品较高而人品有污者则常为人们所不屑或鄙视。

颜真卿是被历代传颂的人书俱高的大家, 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口皆碑。他的谨严守法、大气磅礴、雄浑庄重的楷书很好地体现了儒学精神的阳刚之美, 他刚直的个性、敢犯颜直谏的正直品德更为人们所敬慕, 他为国效力、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正是儒家风范的写照。郑板桥的书品人品备受后人推崇,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正是其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高贵人品的写照。他在引退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不用自己的书画逢迎和讨好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而是专门慰藉平民百姓, 他“凡吾画兰、画竹、画石,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的创作宗旨, 表现了可贵的人格操守。书法史上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而人们对赵孟頫的人品、书品则多有批评, 对蔡京亦是如此。《临池心解》对蔡京的评价就能说明问题:“世称宋人书, 必举苏、黄、米、蔡, 蔡者, 谓京也。京书姿媚, 何尝不可传?后人恶其为人, 斥去之, 而进端明于东坡、山谷、元章之列。”还有清末伪满大臣郑孝胥、民国时期的大汉奸汪精卫, 尽管他们都有一手好书法, 但人们往往嗤之以鼻。人品之于书品, 可谓重要!

汉字是表意文字, 是世界上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字, 书法更是将文字的艺术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书法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 影响深广久远。书法教育中的人品教育内涵具体表现为书法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书法教育能培养、磨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汉代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唐太宗夜半秉烛学习《兰亭序》;智永闭门习书数十年, 积累了很多磨损的废笔头, 埋之成冢, 谓之“退笔冢”;怀素练笔则种芭蕉万余株, 与蕉叶共挥洒。正是凭着这种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些人终成书法大家。

书法教育还能端正人的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 把用笔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系起来, 要求“欲正其书者, 先正其笔, 欲正其笔者, 先正其心”, 要以修养心性为上, 做到澄怀静思, 虚空淡泊, 排除杂念, 专心致志。这样坚持长久, 其心中必定无种种私利杂念, 进而能够培养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

总之, 书法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格品行教育功能。

(2) 书法教育具有文化素质和能力教育的功能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 哪怕是基础书法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书法联系较密切的有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文字学等学科, 书法教育是能力素质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书法教育还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当学生的心灵经过了书法作品美的浸润和熏陶之后, 他们就能够形成分辨力和审美能力, 从而很敏捷地区分真假、善恶、美丑, 赞赏真、善、美, 唾弃假、恶、丑, 他们的品格也会变得高尚。

(3) 书法教育蕴涵着心理素质教育

王羲之写《兰亭序》, 抒发的是喜悦的情感;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排遣的是愤怒的情感;张旭作《肚痛帖》, 表现的是疼痛的情感。如同其他艺术一样, 当学生情感郁积甚深的时候, 就可以借助书法艺术的手段, 或通过欣赏相应的作品, 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 或通过书法创作, 进入纯净、高尚、忘我的艺术境界之中, 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 书法教育蕴涵着强烈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书法教育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 它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书法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构成部分

1.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基本人文素质状况, 我们曾先后对某高校在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8300名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状况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占79%、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和贫困的占86%、父母从事个体劳动的占67%。这些基本情况说明, 被调查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并不好。在调查统计中, 有70%的学生比较或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但是, 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欠缺也是很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人文知识相对欠缺、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等方面。因此,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已显而易见。

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现代化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等, 也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 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 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强调,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从政策层面上规范了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国家领导人及有关专家学者都在不同场合强调过教育中的人文素养问题。这些都为高职院校确立了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从高职院校自身看,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高度重视, 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投入, 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有对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仰慕、渴望与追求。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书法教育与其他课程尤其是人文课程一起, 已经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素质、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对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定位的思考

高职院校的书法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 高职院校书法教育的目标不同于书法专业的目标, 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及技法研究者, 实用技能是第一位的。但是不能将高职书法教育仅仅定位于实用技能的较浅层次上, 否则, 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也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特征。同样, 也不能一味地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否则, 就脱离了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这里就有一个切合点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集中体现在培养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点上, 这就对技能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艺术性和理论性的探求能力则不能要求太高。笔者认为, 书法课以实用技能为主, 兼顾知识性和美育, 使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提高水平, 并受到美的陶冶, 这才是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

据以上分析, 可以将高职院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书法的使用功能。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是交流的手段, 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文字的书写。而书法的使用则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为彰显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服务。

其次,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课效果看, 可以侧重于硬笔书法课, 附以毛笔书法的练习。在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书写方法的基础上, 力争达到书写重心平稳、搭配合理、用笔流畅、书写规范、结构美观, 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书写技能上狠下工夫,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同时, 还要结合传统书法理论基本知识, 简要介绍相关知识, 如中国传统书法的产生、发展、流派、名家、传统碑帖及章法等基本知识, 使学生掌握一些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在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的同时, 带领学生欣赏古今优秀碑帖、作品, 对学生进行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美学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要: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教育在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职院校而言, 书法教育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文性内涵使它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职,书法教育,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蔡祥麟.书法艺术三题[J].中国书画, 2009, (5) .

[2]于唯德.书法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 2007, (7) .

书法的德育意义 篇6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6年9月就制定了《中小学生规范汉字等级和考核办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也都增加了“书法”课程。面对现实,要怎样实施书法教育教学是许多书法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在实施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更新观念,要使书法教育具有深厚的内涵,在进行艺术美学教育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使书法教育成为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那么贯穿书法过程中的德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书品即人品,培养道 德修养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审美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情感。书法是一门反映民族生命的特殊 艺术,是人与自然和谐所特有的文字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个体也是集体,书法体现着人格人品。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如钟繇、王氏父子、欧阳询、颜真卿、米芾等。另外, 在书法史上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等,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当学生练字一段时间面临进步的难关时,教师可以讲述这些故事或对字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的心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教导,修正学生的身心, 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书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断修正提高的过程,通过对重点学生的修正提高,带动全体。书品即人品,通过学书培养道德情操,让学生切身体验字如其人。

二、兴趣是老师,培养书 法兴趣

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其训练方法的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书法训练的寂寞感和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广大从事书法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书法教育作者,只有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不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寓教于乐”,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态,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是一种快乐,从而提高书法教学的效果,使书法艺术得到普及,发扬光大。

( 1) 故事兴趣。学生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听老师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像“钟繇画被”“羲之爱鹅”“米芾拜石”等书法 家的历史故事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激趣效果。

( 2) 游戏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游戏活动最容易吸引活泼好动的学生的兴趣。如用实际物体积木方法,也可以通过剪纸、剪基本笔画组字、点画竞赛等游戏加深学生对笔画书写的掌握与结构的认识。同时,在书法课上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 工具兴趣。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四宝是书法的主要工具,每件都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文房工具即养身心,以文房用具提升书法兴趣,能在书写时达到最佳的效果。笔与写好字有着直接的关系。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是关键,毛笔需要保养,保养好了可延长毛笔的寿命; 墨按原料不同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等,让学生各自依兴趣选择研磨;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里所说的纸俗称宣纸,初学者可选用毛边纸,同时彩宣和不同形式的纸张也会增加学生的书写兴趣;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好的砚台的质地、色彩、工艺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带给 学生浓厚的收藏兴趣和学书法的兴趣。

( 4) 技法兴趣。书法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指导得当,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完全可以很快掌握毛笔字的书写要领的,并可以自由地驾驭毛笔书写, 抒发心情。正确的执笔方法和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保证书写技法顺利掌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注意执笔、运笔、姿势、调息书写。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一定能提高技法兴趣,掌握技法的奥妙。

( 5) 笔法兴趣。初学者学习书法, 楷书入手,写楷书又是从基本的点画开始。每一个笔画都有正确的起笔、行笔、收笔方法,这要求学生在坐的姿势和执笔方法都掌握了以后,还要掌握中锋行笔的方法。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起笔、行笔、收笔,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指导读帖,弄清用笔方法与笔势往来,了解字帖上的结体特点,培养学生较为细致的观察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学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进行书法教学。学生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让书法成为一生的精神食粮。

三、健全人格,改变人生

学习书法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它反映一个人的人格修养。首先要求人要坐得住,心静学书。静亦净,要求学生能平静下来,减少或没有与写字无关的杂念,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古人曾说“静能养神”“静能养身”,学习书法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学习、工作和做事的良好习惯都有很好的帮助。

( 1) 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是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临摹,要一丝不苟,不能改变原意。原貌是什么样,临写出来的就应是什么样。学习书法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学习书法还要善用三官: 一官为眼 ( 善观) ,二官为脑 ( 能悟) ,三官为手 ( 勤巧) 。另外, 学习书法不但要多写、善练、一丝不苟,还要做到心态平衡、精心精意。

( 2) 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性的问题。提高写字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字无百日功,它需要坚持不懈,每天不间断的临摹学习才能获得。而临摹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进步又是很慢的,所以不可丧失信心。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修正和提高的过程。学习训练起来要积极主动,不可有懒惰情绪,今天高兴了就写几个字,明天不高兴了就不写了。学习书法贵在坚持,态度决定命运。只有坚定信心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书法水平,获得成功。同时学习书法还磨炼了人的毅力,健全了人格,改变了人生。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凝聚了几千年书法艺术精华,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已成为人类的财富。在实施书法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美学、书品人格、兴趣和人文等进行德育,使书法教育成为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书法的德育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开展书法教学发挥德育功效 篇7

中国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书写应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和书写楷书。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教学,对于青少年书写能力的提高、人格的陶冶、情感的丰富、创造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笔者围绕课题《“翰墨育人”点面结合推进书法特色教育研究》,对发挥书法教学的德育功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下面就谈一谈自身的体会。

一、渗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在学校中开展书法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书法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详细地阐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及产生背景,让他们认真研习古代碑帖,则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师无须再进行费时费力的说教。

二、加强专业训练,实施品德教育

1.“品”的教育。

清末书法家杨守敬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品高”即品德高尚。书法家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存在超迈与流俗的区别,归根结底取决于其品格的高下。那些享有盛誉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郑板桥等,主要是因品高而书传后世的。书法教学强调“心正笔正”,即“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运笔习惯、书写技能的养成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学习书法时应做到澄怀静思,专心致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则能学会以诚待人,并与他人和谐相处,心胸也会变得更为宽广。

2.“礼”的教育。

“不知礼,无以立。”学习书法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做人要讲究文明礼貌,要谦恭有礼,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而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则要把握汉字结构,懂得合理布局。如,在写一些结构参差的字时,要做到“互相谦让”,对有捺和竖弯钩的字要预留空间,以让其展开。又如,同是女字旁,在写左偏旁和女字底时要有所区别,在写作为左偏旁和右偏旁的双耳旁时,其书写高低位置也应有所不同。教师要通过汉字结构的讲解与书写训练,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也要做到和谐相处。

3.“严”的教育。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执笔、坐姿、运笔等都要严格要求,以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别是对“控毫”能力的训练、点画位置的安排,应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警句来告诫学生。如,引导他们感受名作中的“牵丝”效果,使他们把握其长短不同、粗细有别、笔断意连的特点,鼓励学生刻苦练习,以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恒”的教育。

大书法家米沛有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书法学习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比的是后劲,教师要使学生逐渐明白:为弘扬祖国的书法艺术,必须进行长期、艰苦的训练,并不断鼓励学生,逐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使其做到持之以恒。

三、进行多元评价,培养健康心理

书法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8

第一、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能力,是思维的“触角”。它是掌握知识的起点,更是智力活动的开始。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成绩的好坏。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分不清“自己”“自已”,有的将“未来”写成“末来”等等。写字不是多加笔画就是落了笔画,或“随意拼凑(倒笔)”。汉字是方块字,笔画不多,结构严谨,某一种偏旁在字的某一部分比较固定,一个字各部分位置不能变动,同一偏旁由于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状,组成具体的某个字时,无非是笔画结构千变万化。

所以,在写字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比较,找出特点,再反复练习,就会熟练地掌握一些汉字。观察可以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按部分—整体—部分的顺序,由易到难进行。在训练过程中,学生运用眼、手等多种感官,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加强,错别字也会逐渐减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第二、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思维力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心理活动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根据学生思维力发展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具体思维,到了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开始占主导地位。在书法教学中,可以从同一类型的字让学生练习开始,然后再放在一起让他们分析比较,从中找出规律。

如“仓”与“仑”做偏旁的字容易写错,那么专写两组练习“创、苍、枪、怆、疮”等字的声旁应是“仓”,而“论、轮、抡、伦、沦”等字的声旁应是“仑”,这样,两组字就不会混淆了。这样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第三、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写一手漂亮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笔论》一文中说:“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古代书法家的书法,有的遒劲有力,如铁干虬枝;有的清新飘逸,如行云流水;有的端庄秀丽,如峻山险峰;千变万化,各具情态。在欣赏各家书法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集结古代文人的名言警句、优美诗文,自己进行书法创作,把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用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做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热爱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四、书法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职学生大多是源于初中学校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意志处于过渡期,还表现儿童时期的稚气特点,如盲目性,不稳定性,动机简单。他们做事热情高,好冲动,由于意志薄弱,做事难以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会改变初衷,知难而退。这种缺点是可以通过书法教学来使其逐步改变的。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就有书写的分值,其中个别省市书写占试卷分值达8分之多。过去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书写训练,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字写得不好,这样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技能的提高。“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老师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也不是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望有所改变。这对学生的恒心和毅力是一种考验。学生看到好字,急于模仿,但眼高手低,事后觉得技不如人,又可能会丧失继续学习的勇气。

此时,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明确目的,树立信心。用古人学习的生动事例,正面引导,使他们逐渐克服畏难的心理,主动去学习。如此循环往复循序渐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手上功夫,而且使他们心理的抗击打能力增强,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坚持下来,一定会取得成功。从这点出发,书法教学的意义大大超出了练字本身,而在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基础。姿势不正确,不但不利于写好字,而且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多危害,尤其对“双差”的中职生而言,学习情趣不高,缺乏优良的学习习惯,校正其写字姿势更为重要。因此我非常重视写字姿势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写字姿势,除了充分利用写字姿势图外,还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写字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发现不正确的就逐个帮助校正。

正确的写字姿势固然很重要,但要写好字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训练方法。我认为“临摹”是学生练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和“摹”是两种不同而有联系的学习方法。一般程序是“摹”在先,“临”在后,但两者交替穿插地进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摹做到“三定”,即定师、定时、定量。“定师”就是帮学生选准字帖,并要求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而不可随心所欲无目标滥竽充数。“定时”就是不间断地每天安排半个小时时间写字。“定量”就是每天写一定数量的字,每个字写十多遍,而且力争达到与范字相似。临摹不仅达到掌握范字的笔画特点、结构规律和章法原理,克制提笔乱画、随手潦草等不良书写习惯之目的,还能吸取其书法经验,为学生今后创造自己的书写风格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书法教学对中职生诸多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站在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着眼于中职生未来就业、生存、发展,切实重视写字课的教学,真正将它当作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摘要: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一篇:电力光纤通信技术下一篇:农村电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