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现状

2024-08-05

书法教育现状(精选8篇)

书法教育现状 篇1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

赵俊 沙正军 何俊 胡梦烜 李红莲 郭松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蕴含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倍受世界各国人们青睐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中所受重视的程度,令我们不禁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为此,本文探讨了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 书法教育 文化传承 发展模式

一、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认同价值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让他们去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还是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的手段,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价值。

(二)文化传承价值

德国文化人类学学者兰德曼说:“文化使人能自立行走,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属于人的一部分,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液。”民族文化的传承被中断,这个民族的人们就会有“精神流浪”的楚痛。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青少年书法教育具有基础 性,对生命个体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可以利用书法教育的优势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在书法技能传授的同时更是对书法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创造价值

青少年书法教育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生成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书法教育是一个陶冶人生、促进生命个体“文化”生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又在不断推进、创造着书法文化。

青少年既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阶段又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我们必须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认识书法教育,明确书法教育“以道立人”的文化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从书法文化创造的角度看待我们的青少年书法教育。

总之,中小学书法教育除了教孩子书写规范、工整、易认的汉字外,还有文化识同、文化传承、文化创造等文化价值。因此,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应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识同、传承、创造中去。

二、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时代要求人们善待书法艺术,社会要形成重视书法艺术的风气,青少年正是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育的目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高度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了各学段的写字教育目标。

一至二年级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至六年级“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个学段对学生写字目标提出的要求,体现出如下两个特征:一是注意循序渐进,以夯实基础为重,重点是学习楷书,尤其是实用性较强的硬笔楷书。二是 2 提出了用毛笔临摹、书写正楷字的要求,这一要求显然不是为实用书写而设置,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书法艺术打下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写字教育、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目标的明确表述,进一步反映出新的时代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青少年学习书法,作用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有助于了解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激发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丰子恺先生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宗白华先生称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更有华裔法籍学者、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谓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2]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亦在其《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中公开赞同此论。著名文化学者王岳川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3]我们姑且不论这“核心的核心”一类说法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中国儒道哲学思想形成于先秦,随后在两汉的书法创作中就已经体现出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东汉崔瑗作《草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已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稍后的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4]更直接的承继了老庄性任自然、反对雕凿的思想。后世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和论书时,莫不遵此而行。

书法不仅在观念上受儒道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技法层面亦如此。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间、大小错落。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 3 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5]

(三)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新的世纪里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青少年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拿来主义”的中国,由于饱受闭关自守导致的贫穷落后之苦,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学习,随之而来的便是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经过一个多世纪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中国的学者们惊讶的发现,曾经被中国人推崇备至的西方文化,正是东学西渐的产物。后现代时代的西方一流社会学者,无不关注并惊叹于东方孔孟和老庄哲学思想。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在上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否过于偏狭,对我们的老祖宗是否过于轻视和无知。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弘扬书法文化。

三、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书法教育

古代书法教育在中国文字产生时就已经开始萌芽,至唐代时已是我国书法史上书学鼎盛的时期,它的兴旺发展,一直延续到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书法家,既当学生又做先生,既是书法家,又是教育家,他们就像传递奥林匹克“圣火”一样,充当“书艺传人”,把书法艺术传到了今天。自从真、草、隶、篆等书体的相继诞生后,于是产生了流派,为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颜真卿其书初自家学,早年曾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并著有《张长史十二笔法意》一文,述其受笔法之经过,后又师从褚遂良,一变古法,自成一格。唐太宗则崇尚“二王”,极力“雅好王羲之的字,心慕手追。”“万机之馀,不废模仿。”[6]在他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后,于宫中大兴书法之风,以“书”论赏,成为一时趣话。

(二)当代书法教育

我国大规模的书法教育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那时“文革”结束 4 不久,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书法教育活动也应运而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书法教育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和实际受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高等艺术院校,二是中小学校,三是各类专门培训班。

1.高等艺术院校——我国书法教育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各类师范院校或大专以上的艺术院校,是我国书法教育的高等学府,他们有一流的校园设施,一流的老师,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是我国书法教育的主要阵地。据专家分析,随着近二十年来书法教学的不断完善和积累,在学院式的书法教育下的确涌现了不少高水准的书法专业人才。这其中尤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王镛书法篆刻工作室、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南京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和美术系这四所大学的教学成绩最为突出。[7]充分说明了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实力,展示了新形势下书法教学的新成果。

2.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后备力量的摇篮。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基本都设有写字课,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也有老师专门上课讲解。但都比较浅显,属于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一般对学生没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以后,掌握写字的一些基本常识,有灵气和有灵感的学生会因此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参与高层次的学习和深造。有的学校通过抓学生的素质学习和培养,掀起了书法教育的高潮。如山东省曲阜市鲁城中小学2000学生用硬笔现场书写《论语》,其情其景,无不令书法教育者们兴奋万分,激动无比。[8]硬笔书法教育的出现,也加速了我国书法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专门培训班——书法教育的补充力量。各级各类专门培训班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员多,分布广;二是教学地点不稳定和人数不确切,有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学生;三是形式多样性,少年宫、书协的各类培训班、培训中心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四是授课老师差异大,有美术专业毕业的书法老师,也有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而更多的老师则是一些书法爱好者。但他们的口号很响亮,要求也很明确:就是写一手漂漂亮亮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三)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倍受推崇

书法艺术是国人深为自豪的艺术精粹,素为世界上许多熟谙和热爱汉文化的 5 国家和民族称道,千百年来,书法艺术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的心灵世界,表现出中华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它飘然着儒的滞重、法的森严、道的超然之外,在笔飞墨舞的律动中刻画出中华民族最真实的精神轨迹,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文化早已以其特有的审美性、艺术性走向世界范围,不止在日本、韩国,而且在众多西方国家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米肖托贝便远涉重洋到东方学习书法,代表着西方现代画家对书法专注的热情潮流,使得中国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文字的泛世界性文化形态。

四、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的不断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书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代书法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尤其是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书法教育显得倍加艰难,难以走出徘徊不前的局面。

综观中国教育全局,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力图深入推进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依然是显得嘴上谈得多,手上做得少。

(一)书法艺术的教学难以由语文课程来实现

书法与语文联系紧密。书法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学作品为书写对象,这就使书法鉴赏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墨法、章法、笔法上,同时也是玩味文字内容的过程。书法作品的风格还常常要求与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保持一致,或壮美,或优雅,或沉雄,或舒展。这种风格的一致,带给人更加强烈深刻的审美体验。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相得益彰,才使其充满无穷魅力,此其一。

其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主要的写字目标是实用性要求,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姿势、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写硬笔楷书,在此基础上初步接触毛笔,这一写字目标基本上可以由语文教师来帮助实现。但是在七至九年级,写字教育已经发展到书法艺术教育,尽管还是初级阶段,但语文老师们已经一多半不能胜任了。

其三,语文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存在分歧。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各种语文观充斥着语文教育的课堂,因此,将书法艺术的教育纳入语文课堂来进行,全社会没有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情势下,老师们操作起来随 6 意性就更大了。语文课程庞杂的教育任务实际上也决定了很难再抽出精力来训练学生的书法意识和进行必要的书法鉴赏教育。

(二)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认识严重不足

尽管近年有不少文化精英在为书法艺术的振兴鼓呼,在努力改变社会对书法艺术的冷漠和无知,书法的学科建设、从专科到博士后的教育层次都已具备,但是和网络时代相比,整个社会对书法的认同度仍然不够。书法正在由大众文化艺术向极少数的精英艺术转变,正在从广阔的生活走向狭窄的展厅,连新春佳节贴春联都买印刷体了。这种状况,不利于书法艺术的承继和繁荣。

“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行音乐的和谐。”(沈尹默)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汉字才有如此奇妙的本事。连西方的画坛巨擘毕加索也由衷赞叹:“中国书法是最高的艺术。”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中也说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国人福开森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伸。”[9]当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的文化精英津津乐道时,我们却在漠视、贬损它,这不是值得我们深刻反省的事情吗?

五、中国青少年书法教育面临的困惑

书法教育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二十年,其“热”早已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人们现在所要关注的是它的教育质量问题。

(一)高等院校面临的困惑

一是因教学思路所限,面临就业问题,学生学完四年大学书法后真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于是不得不痛苦地又继续选择考研、读博,以博取更高的身份以便为择业找到一条便利的通道。二是作为已经具有学科意义的书法艺术教育,其科学性却无法在教学方式上显现出来,基本上还没有逃脱“私塾”教学模式,虽然好像都有教学大纲,都有培养目的和教学方式。三是作为书法这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该如何把握书法本体与跟书法有关的相关文化的关系?是应该唯书法而书法?还是泛书法而书法?还是二者兼顾?四是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处理培养精英书法群和大众书法群的关系?[10]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不及时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中小学和专门培训班面临的困惑

一是任课老师的素质不高问题。目前大部分学校并不是由专门书法老师来承担这些教学任务,而是由一般的语文老师来承担。在培训班里,则是当地的一些所谓“书法家”来承担此项任务。师资的常识修养、雅俗高低,必然会影响教学中的学习。

二是缺乏系统的指导性教学理论,更不要说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法,有的连教学计划都不全,教材也不规范,不统一,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你写我编,大同小异。教学中缺乏创造性,只是一味地“死教、死写”,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点划、用笔的基本方法。

三是受形式和体制的制约,不被当地教育部门等有关权威机构所承认,即使承认了,与之有冲突时,首先被砍掉的也是书法课。为此,在2000年的全国政协第九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就我国中小学生书法(写字)教学等相关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他指出,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学生“减负”的紧急通知后,不少学校将写字课砍掉了,甚至语文课中的古文比重也被压缩,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通知的本来精神的。我国小学中的写字教学,本来就不是普遍健全,有相当数量的小学写字教学的设置和师资配备还很薄弱,尚待补充和加强。初中以后,课程、科目增多,负担加重,刻意学习写字,这对一般学生来说,则已成为不太可能,所以在小学阶段学习写字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11]

六、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研究

书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想使书法能够长盛不衰,必须使书法教育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

(一)书法教育要突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动发展

历史上,汉唐的书法盛世,已是“政府主导”的典范,足为后世效仿。书法教育不能仅仅作为一门艺术教育,而是关系着我国文化和谐发展的大事。在书法教育方面,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先走一步,在2006年3月下发文件,要求广东省的中小学设立书法课,这无疑为书法教育指明了方向。[12]

(二)书法教育要“纵横交错”,形成网状模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书法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书法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慢慢的离我们而去。当我们的社会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用电脑处理汉字时,数千年来牢牢建立在我们深层意识中的汉字审美模式,也许就会从他们的脑海中逐渐消失。当我们的小学生能够熟读ABC,却不知道字帖是什么;当他们对网络文化了如指掌,却不知道王羲之、颜真卿为何许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的书法教育模式已经逐步走入死胡同,从原来的追随一生的工具,变成了现在的曲高和寡的艺术门类。

(三)书法教育要“走出神坛”,介入商业模式

书法是艺术,艺术需要生存,经济是基础。书法教育要取得更大的突破,经济后盾必不可少。当然,书法教育中的经济利益获得并非卖字画那么简单,必须挖掘书法内在的价值。我们知道,书法在很多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如书信往来、影视字幕、书籍封面、报刊杂志的装潢和广告宣传等等,通过诸多方面加强书法教育的宣传,尽可能多的为书法提供经济载体。

(四)书法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推陈出新,都要与时代接轨。实践是检验这种教育模式是否符合时代的标准,而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模式必然会被淘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书法艺术固然有它自身的古色古香,在琴瑟和鸣中、一泓清泉旁,挥毫泼墨,流露出风雅儒士的古风,但是毕竟在现代社会的紧张节奏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心态去研磨撰写了。书法教育不能要求受教育者背离时代的潮流回归古代,就必须要从自身改变,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

七、结束语

“高山大海育真魂,松有劲姿梅有芬。书画从来求气韵,人文自古重精神。”书法教育利用书法的普遍性、形象性、群体性和美感性等特点,使习者在美的魅力的诱导和陶冶下,激起感奋、惊觉、共鸣。[13]我国青少年书法教育在多年的实践中,虽然遇到诸多的困难,依然坚持不懈,不断求索,在书法展览,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书法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面对新的挑战,相信我国书法界和教育界、文化界能逐步探索新的书法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再立新功。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与发展、再次地崛起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具有大的思维,站在历史的高度,清醒地审视它的未来,为弘扬与振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不懈的努力。书法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我们仍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白砥,《书法空间论》,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3]王岳川,《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新世纪意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4卷第2期。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5]王岳川,《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6]《宣和书谱》,北宋,1120年。

[7]《书法报》,2003年6月30日,书法报社,第26期。[8]《中国硬笔书法报》2002年10月15日,第81期。

[9]吴翥九,《网络时代加强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青少年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6期。

[10]余秋雨,《笔墨祭》,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11]《书法报》,2003年7月14日,书法报社,第28期。

[12]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10月18日。[13]黄君,《中国书法批评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书法教育现状 篇2

一、古代书法教育的内容

古人倾向于把“书法”看成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而不是较为纯粹的“艺术”, 与书写相关的内容几乎都在“书学”之列。其中的识字与习字呈平行关系, 并具有极强的辅助功能和工具作用。古代书法教育起源很早, 至少从商代起, 书法就已成为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礼记》记载,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即识字与习字。古人通过“以书为教”的方式, 把识字与写字教育结合在一起。至秦代, 李斯创小篆颁行天下, 统一六国文字。从中央到地方, 皆以李斯“玉箸篆”为法则, 由官方培养刀笔吏。汉初, 学童自小学习文字之学, 接受识字与书写教育, 到17岁以上成人始可参加选拔官员的考试。“学童十七以上, 始试。讽籀书九千字, 乃得为吏。”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可见, 秦汉时期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已达到法律的高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草、楷、行诸体日渐发展、成熟与普及。加之佛教繁盛, 大规模佛经抄写的实用需求更促进了书法人才的需要和书法教育的发展。

隋代始行科举, 进而催生书学确立, 书法正式进入官方教育殿堂。隋唐至明清, 由于科举对教育的导向力, 学校课程的设置唯科举是求, 学校的教育内容完全服从科举需要。如唐代最高教育学府国子监, 设有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书学排在算学之前, 可见其地位不低。从贡举的科目设置以及“若有乡闾无景行及书判全弱, 选教纵深, 亦不在送限”的举选规定来分析, 地方州县的书法设置也与中央一级的学校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从书法教育的历史发展这一角度来考查, 古代各朝各代的文教政策, 尤其是科举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书学教育和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古代书法教育对当代学前书法教育的启示

古代的书法教育的实质是“书学教育”, 它的涵盖面很广, 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 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 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 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 专门编定的教材, 还要有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 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而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 早期化是当代书法启蒙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 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他在《父师善诱法》中对书法启蒙教育有具体的阐述:“生子至三四岁时, 口角清楚, 知识稍开, 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 四方者千块, 漆好, 朱书《千字文》, 每块一字, 盛以木匣, 令其子每日识十字, 或三五字。……如资质聪慧者, 百日可识完……一年可识一两千字。然后从师入塾。”由此而见, 3~8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条件允许, 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较之古代, 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 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

2. 学科化是当代书法启蒙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的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 早在西周时期, 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 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 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 (德行) 、射御 (军体) 、书数 (文理) 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 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 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 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 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 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 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 却具备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 对于书法启蒙教育, 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 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 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 把其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 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从而真正实现学科化。

3. 艺用化是当代书法启蒙教育的终极目标

“小儿初就学字, 固宜以识字为先, 而写字尤不可不慎。” (佚名《教子良规》)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 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 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 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 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 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 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其除了功用性, 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教育职能, 因此, 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 制度化是当代书法启蒙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 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 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 除宫廷皇家教育外, 官方还无法囊括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 那么, 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 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 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对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也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 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7) .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书法教育现状 篇3

一、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1.人生观的培养

苏轼说:“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刘熙载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书品即人品,这里的人指人的道德修养,古代的书法艺术品,是书法家艺术价值和道德价值的体现。书法教育比较重视书写的形神兼备,书法艺术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还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书法教育重视学生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学生远大理想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个人意志的培养过程,在学习书法时,必须经历摩、临、背、创几个过程,方能获取自己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理解“天道酬勤”的人生哲理,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虚实相生、阴阳互补、长短合宜、方圆结合、对立统一的世界观,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书法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强身健体功能

身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能强身健体,练习书法要求有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颈直、两腿分开、自然直立、两臂对称、指实掌虚、屏气凝神,这样姿势的练习可以有效锻炼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能让人在书写的时候能够放松心情、心平气和,这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很多书法家却都很长寿,隋朝的智永和尚活了近百岁;欧阳询、柳公权都活了 80 多岁;明代文徵明 89 岁;近现代梁同书 92 岁,所以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那!

3.审美教育的培养

书法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生活的享受,书法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整体素养。书法教育作为美育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书法作品的书写、想象、创作等活动,激发其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美的艺术当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书法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具有相通的艺术美,因此,书法被称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大书法家钟繇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美之,点如山頽、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者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者如游女之入花林”。把书法的结构进行如此的比喻,简直是美不胜收。书法融合了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具有独特的审美愉悦功能。书法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平稳、大方、匀称,在构成方面讲究线条、布白、结构、章法,体现书法的造型美和神韵美,这些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二、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1.书法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书法课程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目前,书法课程教育能够借鉴世界各地先进文化,敢于打破传统,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从地方到中央可谓掀起了“书法热”,纷纷成立书法协会,目前中国书协会员有万余人,各级书法协会有百万人,这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各种书法赛事也频繁举行,各大高校也开设了书法专业,但是,书法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就业面也很窄,据调查百分之六十书法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转行到其他专业就业,就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学校也把书法课用语文的写字课代替,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并不重视书法课程对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影响。书法只是作为爱好的培养,并不能把它作为主要科目的学习,这也是很多家长想法,这也势必是影响书法教育的一个方面。

2.书法教育的独立性不强,自身的问题也需解决

目前,国家虽然倡导书法教育,书法也在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展起来,但很多学校对于书法的认识还不够,觉得书法就是写字,就是要书写规范,所以一些学校把书法课程放在语文里,由语文老师上课,也有的学校认为书法是美术的范畴,由美术老师担任,而多数的美术老师对书法的研究较少,可想而知,书法课程的教学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书法自身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书法与写字规范性的界定,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书法艺术的形成首先是从书写过来的,但是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书写强调规范性,而书法艺术强调审美个性的培养,两者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二是书法的评判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书法赛事,通常会请一些书协人士、知名书法家等担任评委,在评选结果时难免根据个人的好恶来进行评定,评判缺乏标准。另外,书法教育目标不明确、发展不均衡,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能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规范教育,很多学校根据现有的资源来开设书法课程,可见很多学校并不重視书法课程教育。

3.人才培养与师资短缺的矛盾有待解决

现在虽然提倡书法教育,但是书法课程并未规定书法课为学校的必修课,所以有的学校对于书法课程可有可无,课程设置也较随意,随着各个学校书法课程的开设,书法教师严重缺乏,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书法人才,但还远远不够,而且还出现了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对口专业的工作,而很多学校又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的现象,这和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教师现行的编制已满,没有书法教师,书法课程只能由非专业教师任教,而专业的书法教师因为没有名额而不能进入学校,为了生存,很多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改行,这种现象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

4.书法教育各级部门管理不够健全,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书法教育对口的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大部分地方的书法教育归为美术管理范畴,学校也没有专业的书法教育的管理部门,对于书法教育的考核、评价没有完整的考核制度,自然无法对书法教育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估、监督和管理,导致书法课程不受重视,也影响师生学书法的热情,很难在书法领域有更好的发展。目前,学校书法教育急需一支完整的书法教学队伍,在理论上,能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懂得书法教育,发展书法理论;在实践上,有专业的、造诣深厚的功底,建立健全书法教育体系,方能推动书法教育正常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书法教育的举措

1.政府引导,教育部门主管,加强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应加强对书法教育普及提高,务实工作,协调各方面,切实解决书法普和教育教育工作中所遇到实际困难。从财政支持、政策法规、师资配备、考核细则、评价办法、学校管理、协调社会等方面进行切实工作,完善书法教育普及方案,使书法教育普及工作的能够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书法教育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总结,制订完善的书法教育规划,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各种问题,切实做到书法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规可循,在实际书法教学中能积极主动发挥潜能,推动书法教育正常有序的工作。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责,把书法教育工作当成重要工作任务,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基层工作,重视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进行常抓不懈。

2.制定书法教育的评价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的书法教育评价标准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要进行考核,必先要有考核标准和办法,政府部门要根据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和完善的考核标准,在进行推行下去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来促进人们对书写重视。目前,我们虽然有硬笔书法考级标准,但很多考级部门良莠不齐,考核标准也就不一样,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才能推进书法教育正常持续的发展。

学校是实施书法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要配合主管书法教育部门,落实书法教育责任人,努力完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提高书法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考核制度,上下配合、齐心协力、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学校书法艺术教学工作中去,把书法教育有声有色开展下去。

3.加强基层人员能力培养,注重各级协会与学校均衡发展

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书法教师教学水平是书法教学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家提倡书法教育的开展,但专业书法教师又有较大的缺口,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书法专业,但需求与就业不能很到地对接,现在很多学校的书法老师并不专业,所以对教师的培训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至为重要,就需要主管部门把师资培训工作做好,提高书法教学水平。

目前,书法爱好者以及各地方书法协会众多,我们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源,把这部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到学校,来补充目前学校书法教师短缺的问题。对于优秀的书法教师要放宽政策,积极配合兼职教师上好书法课。学校可利用各级书法家协会、研究会、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等专业组织机构的优势,聘请专家进行书法专业方面的讲座和指导,对权威的书法家可以作为特聘教师为本较兼职书法教师。

汉字是中国的伟大创造,书法艺术源遠流长,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重大贡献,书法艺术教育对中国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可以强健体魄。当今书法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我们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积极研究对策,使书法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大学书法教育浅析 篇4

【摘要】大学书法教育存在三种基本方式,分别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虽然当代中国书法教育的完整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绝大部分学校把书法教育作为素质课程,这也客观上造成一些问题,需要作出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书法教育;人文素质;问题;措施

进入21世纪的崭新时期,当代书法的学科化、国际化、专业化特征已十分明显。在全国范围内,书法专业从专业、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就笔者自身的一些所见所感,认为当前中国的大学书法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并适当采取措施。

一、大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方式

大学书法教育存在三种种基本的教育方式,一是审美教育,二是艺术教育,三则是素质教育。书法是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最佳形式,已在审美教育中展开,为历代美学家所肯定。在书法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学科化的同时,书法教学面临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型,必须使现存的、落后的教育体制适应社会的发展,改进书法教学条件,才能促进素质教育,才能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书法是最具有中国风神的艺术,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思。许多美学家如林语堂、宗白华、李泽厚等都认为西方以音乐教化民众,而中国则是以书法来教化民众。如林语堂先生认为:“是以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五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的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因为书法所依赖的中国汉字的独特性,体现“易学精神”的辩证法则,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目前形成了与西方拼音文字并驾齐驱的文字系统。早在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汉字“三美说”,即“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可谓精辟之至。故大学书法作为艺术教育的对象一直是最佳的艺术形式。

结合笔者学习《书法艺术临写与赏析》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课堂展示与介绍,确实体会到书法的艺术美。从仓撷造字到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无论是王羲之还是米芾或是林散之等先辈,亦或是“浓墨宰相”的“墨猪”轶闻,其书法作品或是笔酣墨饱,龙飞凤舞,或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由此获得的艺术提升和美感的享受都回味无穷,审美水平亦有此获得大幅度提升。然而,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电脑在许多领域甚至取代了硬笔成为文字输入工具,农业文明时代的书法的实用性在社会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急剧下降,“提笔忘字”已成为常态,这也正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亟需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受到这方面的教育,以此提高综合素质。

二、大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书法专业从专业、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体系已经形成,但是这仅仅是对于部分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开设相关课程专业的学校而言的。对于其它部分院校,则不在此范围之内,其对待书法教育甚至是汉字书写没有相关要求,更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对于XX大学而言,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相对合理,而且开设了与书法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然而,根据一份《关于大学生书法文化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选修改门课程的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不符合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约一半以上的同学只是抱着“拿学分”的态度选修该门课程的。而在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中,虽然喜欢这门传统艺术,但是却有约一半以上的同学从未练习过书法,对书法操练甚少,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书写能力亟待加强,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但是就书法文化素质课程,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素质课程,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过少、班级容量过大等问题是制约其实际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大学书法教育应该适当调整,不仅是学校老师层面的调整,同时作为该门课程的受众——学生层面同样需要调整。

三、大学书法教育应适当调整

对于一般性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大学书法教育的调整关键是要建立书法文化素质培养的立体模式,切实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首先要加强书法文化素质课课堂教学,制定并发放相关教材,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一直以来,该课程都没有相关的教材,上课的形式也只是老师做PPT展示,介绍相关作品和相关人物趣闻轶事,或许便于操作,但是,不利于近距离感官欣赏相关作品,也不利于作品的临写。所以建议尽快出版相关教材。其次,成立学生社团,丰富业余生活。安徽大学目前已有“书画协会”,但是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成员较少,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等相对较弱。建议此类社团邀请老师的加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笔会、专题讲座、书法巡展等活动。

书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5

宝鸡高新第二中学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汉字文化,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艺术修养。经过一学期的书法课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加强领导管理

我校书法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普及书法教育,从每个学生抓起,从“双姿”抓起,达到人人都能“规规矩矩书法,堂堂正正做人”,人人都在书法教育中受益”。

学校围绕这一教育目标,组建了书法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教导处具体安排实施书法教学方案,由全校的语文老师、美术老师担任书法课教师,保证每班每周至少有一个课时的书法教学课。书法课堂定为语文课堂或美术 课堂、综合实践课堂。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水平

学校要搞好书法教育,师资问题最重要,只要老师们的意识和水平上去了,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因此,一开学,学校就抓师资的培训,根据老师们的特长和爱好为老师们选择书法练习教材,开展师资校本培训,交给老师书法练习的方法。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舆论和氛围。同时聘请我校书法造诣深厚的薛峰老师,及美术上功底扎实的赵巧莉老师担任书法教学指导老师。所有书法教学人员工作认真、尽心尽力,学校的书法学习氛围浓厚,老师们通过报刊、杂志、字帖、光盘等渠道,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书法修养,形成了学校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双姿”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书法教育是一条线,始终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它还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许多问题,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我们把抓双姿作为书法教学的切入点,提出了“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的口号,把“双姿”培养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书法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上,还要重视备课、上课及学生训练等环节,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书法教育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书写前,平心静气;书写时,意到笔随。学生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练习中将书写工整、做人正直的思想内化;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意识内化;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理素质内化;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书法文化内化。

五、探索评价体系,科学考核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书法、硬笔字的考核,我们沿用原有方法,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和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写字指导纲要》,对学生的书法、硬笔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开展书法的评比考核。

六、通过载体,提升学生书法学习兴趣

学校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书法课上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学习书法名家的作品,以此增进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同时,学校积极联系市“关协”,在校园开展“德润陈仓、书法进校园”活动。市“关协”一行数十人,在我校为同学们倾情授教,现场指导同学们如何写好硬笔书法,如何练好毛笔字。同学们学习书法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我校的“庆元旦·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了“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

七、取得的成绩

通过学校周密的安排、老师精心的培养教育。我校的在书法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学生作业上的字迹更加工整了,校园里面的书香气息更加浓厚了,学生之间待人接物更加的彬彬有礼,整个校园洋溢着祥和平静的气氛。其次,在学校开展的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比赛活动中,参加的同学更多了,同学们的作品更加的精美,有深度。

最后,在一学期的书法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为人做事不浮躁、不懈耽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向着既定目标执著追求的意志信念。同学们逐渐开始懂得什么是美、懂得欣赏名家的字画,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书法认真、端正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大都处事认真,有较强的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八、我们的困惑

当今社会,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个人,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沟通,传统的书信往来已经很少用了,在这样的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怎样教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写字,写好中国字,用精美的汉字书法去沟通,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最大的难题,我们将锲而不舍的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书法教学上的师资薄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难。

当然,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也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将不断完善,让我校的书法教育更上一层楼。

略论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篇6

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於松贵

汉字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书法教育受到冷遇,中学生汉字书写每况愈下,几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汉字书法艺术的前景确实堪忧。在素质教育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正确认识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素质教育的许多内容,都能在书法教育中得到体现与实施。

一、书法教育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内涵,而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在书法实践中得到培养。学书法讲究心境清静,灵台空灵,强调耐心、细心,需要意志、毅力。一般学书皆自楷书入手,楷书要求端正工整,要求行笔圆润,笔笔送到,这对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踏实的学风,很有助益。目前很多学生书写马虎,笔画潦草轻浮,这实际上是学习懒散,做事轻率,意志不坚,缺乏专心、恒心的表现。而一般说来,这样的人在走向社会之后,往往难有大的作为。书法教育,恰恰是医治浮躁之病的一帖良药。如果能长期坚持抓好书法教育,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二、书法教育与哲学素质的渗透

在书法教育中,必须教给学生一系列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其书法上得了档次。例如:提与按、疾与涩、顺与逆、收与放、正与欹、疏与密、枯与润、分与合、动与静、美与丑、避与就、向与背,凡此种种辨证关系。对于小学生、普及班,要求讲提与按、快与慢、方与圆、顺与逆(逆入平出)等关系,要求把握轻重缓急;而对于兴趣组的、提高班的或中学生,特别是中师生,那就必须强调各种关系了。而在这样的书法教育活动中,无形的渗透了辩正思想和哲学思想,这对学生保持统一的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对其将来置身社会处理各种复杂事务,都是十分有益的,对学生的总体素质的提高是很有价值的。

三、书法教育与文化素质的培养

书法,即便是基础书法,都有较深的文化内蕴。首先,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种文化。从卜文,到楚辞,到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到现代白话文;从寓言、诗歌,到小说,到散文,到格言警句;从字到词到句到篇;从写人的,到论事的,到咏物的,到抒情的„„书法的书写内容无不涉猎。所以说,书法的内容是文化,从书法内容中,大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其次,书法本身就是文化。六千年前的刻画符号,如西安半坡陶文和山东大汶口陶文,后来经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简牍文等,逐渐演变成秦篆、汉隶、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楷书、行书,再到现在五体并存的局面,其间经历的变迁就是我国的书法文化史。所以,抓好书法教育,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进行书法教育就是在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四、书法教育与审美素质的提高

从美学角度说,绘画的布局构图,雕塑的线条刻画,建筑的框架结构,工艺美术的精巧细腻,音乐的节奏旋律,舞蹈的姿态造型,戏曲的情感意趣,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创作手段和追求目标。从教育的角度说,我们的教育者有责任教给学生发现美、发展美的本领,而书法美是众多艺术门类中较具体又较抽象的。书法,有各种不同的美感:A、点画质地美,如圆、实、劲、涩;B、线条姿态美,如古人把“|”比作万岁枯藤,把“、”比作高峰坠石;

C、字形组合美,如大小、长短、疏密、宽窄、胖瘦、正欹等;D、章法布局美,如格式得

体,布局合宜,题款雅致,用印端庄,黑白分明,疏密恰当,格调统一。E、形式丰富美,如在书法形式中,有条幅、横批、中堂、斗方、楹联、扇面、册页,又有墨迹、碑刻,甚至有摩崖。在此情况下,真草隶篆行五体又为形式注入了更多的活力。F、神采气势美,如表现生气(生气盎然)、骨气(筋骨雄强)、通气(气势贯通)。G、旋律节奏美。如墨色的枯涩浓淡,能释放出美的旋律;笔画的轻重缓急,能使画面产生起伏感和层次感;字距行距的疏密合宜,令人有匀称感和舒适感;纵笔与横势的摆布,俯仰欹侧,曲中求直,平中寓波,给人们以活跃感、流动感。对这些美的感受,在书法教育中将或多或少地得到落实。具象的美易被学生接受,抽象的美也会渗入学生感官。撇开书法形式上的几方面美感之外,在个人风格上,又可感受—系列的美感,如雄浑之美,秀丽之美,古朴之美,端庄之美,潇洒之美,等等。如果能长期抓好书法教育,则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肯定是十分有效的。

书法教育现状 篇7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非师范学生,现状,重要性,途径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特征。高等书法教育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也为书法的普及教育起着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关注高等书法教育, 完善高等书法教育体系, 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升全民素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

笔者在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 有很多学生认为书法课就是写字课, 有的听说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 但是问到他们的书法作品的时候就答不上来了, 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用过毛笔。他们的书写水平大多停留在初级水平上, 对于握笔的方法、笔法、结构把握都是模模糊糊, 在练习中还经常出现错别字。可见, 现在大学生的书法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或者一些培训班接受书法教育, 但是书法不是中考、高考甚至会考的科目, 普及力度还有待加大。中学生在进入高等院校以后, 高等书法教育就担当着“补课”的角色, 既要把以前所缺的知识补起来, 又要有所提升, 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近年来, 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 到目前为止, 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逐步完备。目前, 全国共有40多所院校招收书法专业。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当然都接受过书法教育, 而高等书法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大学生, 按照师范性质可以分为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两大类。从目前的教学来看, 师范生的书法课是必修课, 而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却是我们所忽略的。为了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非师范学生就需取得教师资格证, 而“三笔测试”是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硬件。与接受过书法教育的师范学生相比, 没有接受过书法教育的非师范生的“三笔”功底相对薄弱, 与师范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 这部分学生通过“三笔测试”的难度就相对较大,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的负担和压力, 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一味注重知识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而书法教育正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早在唐代, 国子监所辖“六学”中就有“书学”一门, 贞观年间, 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就亲执教鞭, 教导学生专习唐法, 唐朝还把书法水平作为科举取士的一项重要标准。高校开设书法课程既可以使大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又可以使大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相关的书法理论知识, 了解书法美学原理, 增进自己的学识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的推进。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显突出, 很多大学生感叹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从根本上说, 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才能通过职业选择完成自我社会化的过程,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需要出发, 进行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而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高等书法教育不仅仅是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还应该是所有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修课。

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气质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而中国书法被誉为“纸上的气功, 墨上的太极”, 加强书法教育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练习书法时, 学生全身舒展, 凝神静思, 通过手臂、手腕、手指神经肌肉等调动全身的气和力, 通过笔毫送到笔画线条中, 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锻炼并且更加协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校园也显得浮躁起来。书法这门“动”、“静”结合且法度深严的课程,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写字时平静的心态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正如古人云“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燥;省事然后知平日之心忙;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1]书法创作过程也是释放情感的过程, 可以调节情绪, 缓解疲劳。“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 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 任意挥洒, 到痛快淋漓之候, 又觉临心焕发”。[2]项穆在《书法雅言·资学》中也提到:“人之资禀有温弱者, 有剽勇者, 有迟重者, 有疾速者。知克已之私, 加日新之学, 勉之不已, 渐入于安。”[3]通过书法学习, 学生可以提升气质, 完善人格。

三、开展非师范学生书法教育的途径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 它历数千年而不衰, 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 积淀了华夏民族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书法与文字、文学、美术、文化、历史、民俗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 研究这些学科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到书法研究上, 可以说, 上述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可以作为研究书法的角度和背景, 把相关专业和书法进行整合, 做到宽口径、多发展, 同时, 借助书法这一工具, 可以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书法, 去引导学生学习书法, 才能使他们对书法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同时和所学专业相结合, 完善知识体系。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书法是文字演变的载体和产物, 学生学习不同文字发展阶段的书法艺术,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从文学的角度看,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可能就是一件很好的文学作品, 很多文学作品就是书法创作的主体内容。从历史学的角度看, 书法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历史现象, 涉及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或流传延续, 书法作品风格形成的历史及演变规律, 书法理论、审美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从民俗学的角度看, 书法是一种精神民俗和一种社会生活民俗的现象, 它以文字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素材并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从美学的角度看, 书法作品是审美对象, 蕴含诸多审美元素, 书法欣赏就是审美的过程, 而书法创作是美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书法作品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对象, 书法创作过程是人类情绪表现的过程, 书法欣赏可以看成是以书法作品为刺激对象的心理反应过程, 与创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从地理学的角度看, 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书法家, 这些书法家所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显然被赋予一定的地域特征。从旅游的角度看, 书法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 是很多旅游胜地的重要资源, 刺激着旅游业的发展。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特别是在古代, 大多书法家都是士大夫阶层,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层, 他们的思想观念通过书法作品传播, 欣赏书法作品也就成了接受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时, 古代的士大夫有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等, 许多人是集各种才能于一身, 也就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 要开展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 面扩大了很多, 就急需更多的高素质的书法教师。从目前全国的高校书法教师队伍来看, 师资力量还相对薄弱, 因此, 我们要通过一些有效途径打造一批教师队伍。首先,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师资, 让精通书法的教师兼任书法教师或者通过转岗培训专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其次, 通过外聘的形式, 吸引更多社会上的书法人才进入高校参与书法教学, 请一些书法名家在高校开专题性讲座, 把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授予学生。最后, 让在校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一部分书法课的教学任务, 在校内通过书法协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使书法专业的学生和非师范的学生有更直接的交流, 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在高校普及书法知识, 开展非师范生的书法教育, 还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除了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之外, 还需要增设一些硬件设施。首先, 配备书法课程专业教室, 包括专用课桌、画毡、临摹架、经典作品临范、拷贝箱、计算机多媒体展示设备设施等, 教师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建设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艺术作品陈列室, 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氛。最后, 建立“三字过级”测试制度和定期比赛制度, 这样的激励措施能督促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 书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出的多元化、开放性和社会化的特点, 高校书法教育应扩大受众, 把非师范学生的书法教育纳入高校书法教育体系中, 突出和强化书法教育的多元化和广域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应不断创新书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书法教育的“教”、“学”、“用”有机结合, 以发挥书法教育的最大合力, 促进高校书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若.书法教育中的人格熏陶及心态引导[J].艺术教育论丛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4.2.

[2]周星莲.临池管见[C].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12:730.

由书法教育想到的 篇8

书法真的没用吗?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可能太空泛。一次去哈尔滨市延兴小学听书法课给我触动很大。一个小男孩,在来来往往观看学生写字的老师中间,安静淡然地写着,好像在他眼中只有笔墨纸砚和尺幅天地。我从来没有见过4年级的孩子有如此自内而外平静的气质。我突然很羡慕他——即便他长大了,从事的工作与书法没有关系,但只要一张小小的字台就能在浮躁的生活中寻找到难得的安静的心态,这是多么的幸福啊。

其实,练习书法的好处大家都能说出个一二,只是心急的我们等不及,我们等不及孩子慢慢地成长,等不及他们一点一滴受到性情的艺术的熏陶。我们生怕孩子落后,我们要的是“30天提高30分”,我们不停地催促孩子快、快、快,即便已经快得违背了客观规律。

说到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本刊“教坛书苑”重点刊发他们书法教学的经验——它的生源是非常特殊的。学生大多来自哈尔滨最大的棚户区,有的孩子甚至要帮家长在早市上摆菜叫卖之后才来上学。面对学生家长素质低、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学校想到了书法教学——既花费少,又能弥补学生人文教育的欠缺。10年前,哈尔滨市延兴小学办学不但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有被合并的危险。面对眼前种种困难,开展书法特色教学这个“慢功夫”无论如何不能算是回春的灵丹妙药。但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却在一个角落默默地陪着一茬茬孩子写了10年,看著他们低着头走进延兴,抬着头走出延兴。哈尔滨市延兴小学办学的成功不是因为10年前开展的书法教学与10年后教育部的意见一致的偶然,而是来自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用几年时间给予孩子们最需要的,尽管这种需要很难用分数或者其他指标来进行量化衡定。

不单是对书法教学的态度、对学校的发展,与教育相关的种种都是如此 。教育的目的不能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小学阶段五六年的时间很长,面对孩子我们应该常想想,除了知识,我们还能给予他们些什么。

教育千万不能做得太功利。

编辑/赵卓然

上一篇:校园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下一篇:人事数据专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