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2024-09-18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精选9篇)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1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 如何抓住教学学科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 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关键词:学科特点,人格魅力,教材内容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教师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拓展德育阵地, 增添德育渠道, 丰富德育形式, 扩充德育内容, 在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教学教师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教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谈谈肤浅的认识。

第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 在教学教学中体现人格魅力, 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老先生的话中, 我们不难领会,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一堂成功的教学课, 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 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幽默风趣的教学教学语言, 既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教学的乐趣, 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教师身上找到榜样的力量, 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 利用教材及相关资料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教学教材中, 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挖掘德育内容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现其潜在的德育因素, 例如, 在教学极限内容时, 可举出古代的例子“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并能感悟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 再如通过“杨辉三角”“祖日恒原理” (还有以前讲过的勾股定理, 圆周率) 等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教学成就,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努力学习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等。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学中, 有很多公式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 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共同思考, 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 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 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共同学习,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可以使他们从小养成团结合作, 尊重他人劳动的好品质。

第四、根据教学学科的自身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学学科具有知识的系统性, 结构的条理性, 思维的逻辑性, 结论的确定性, 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表里如一, 讲究诚信的良好品质。

第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醒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主动思考, 每一个教学概念的学习, 公式, 定律, 数量关系的分析, 都要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 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学生回答,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 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参与, 乐于参与, 敢于讲出新观点, 从而培养学习教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总之, 教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善于挖掘, 适时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定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2

摘 要: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逐渐加快了步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思想教育,是现实的、必需的和可行的,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外,还需接受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使信息技术课程走进了农村小学,各地农村学校都有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伴随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的开展,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学虽然具备相关硬件设施,但师资力量相对不均衡,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缺乏,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上和享受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上出现偏差。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无疑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现代网络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的影响。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有了明辨丑美、善恶能力,才能为国家输送出合格人才。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了信息技术课堂上要适时渗透爱国教育。信息技术课堂的灵活性、丰富性、开放性与多样性为这个教育创造了条件,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要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侧面,科学地确定学生应有的信息素养规格,另一方面要明确信息学科在人文精神熏陶中的作用,积极探寻二者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可应用史学教学、比较教学、探究教学及直观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融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中。如在比较教学中,既可以对同类特征的不同事物对比,又可以对同一事物从不同方面或发展前后进行对比,使学生受到启示和教育。例如:将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与先进、快捷的现代计算机处理能力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并树立为国家的科学事业的振兴而努力的学习的情感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也是该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如在制作“中国的世界遗产”幻灯片时,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他们进行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Word、Flash等软件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上制作贺卡,写感谢信等,使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通过这些实例操作,学生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受到了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知识到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提升。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我校目前有两个微机室,有些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了机房计算机的台数,只能安排一些学生跟其他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完成学习。但在安排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再编排,让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让性格比较开朗的同学带动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让他们慢慢学会沟通,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让学生留心观察别人的操作,看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的,从而取长补短。如果碰到操作不会的时候,其他同学就要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感受到团体温暖的同时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要及时将自己做好的作品进行保存。因为我校学生微机室是公用的,而且电脑的每次启动C盘都会自动还原,为了保证学生做的作品能保存下来,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作品保存到老师专门为他们设置的F盘中,并放到相应的自己的文件夹中,还要教育他们不要随意查阅或删除他人的作业,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隐私权,这些常规性的教育我们在每节课中时不时地警醒学生。

当然,不仅要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任何一门课堂当中也要渗透德育教育,因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德育教育不能挂在嘴边说说,这个应该怎么做,那个不能这么做。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习惯。现如今的网络信息很发达,传达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育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下的“新人”。

三、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不加以正确引导,一些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深受糟粕毒害,并沉陷其中。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因特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又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利用因特网学习,又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之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与诚实人友好交流,不欺诈不侮辱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轻易相信传言;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浪潮中,各种知识掺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一些小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精神恍惚,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是我的德育教育工作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设立网上咨询站。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多投影一些精美的图片,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准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其次,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四、在新课改的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新课改的今天,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会合作探究、团结共进,更加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质疑中、补充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让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培养出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创造型人才,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在信息技术课中进一步加强渗透德育教育。在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开阔胸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善于总结,用至善的情怀润泽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德育教育 心理 态度 理想 黑客 方法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5-01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学们对它好奇、感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利。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存在着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环境因素和特有的课堂教学特点,学生通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获取知识,这就产生了一些新的课堂教学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和设备的管理,而且也要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在我把我的体会介绍如下:

1.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每台计算机加倍爱护,不故意损坏,不违章操作。如:不要用力敲击键盘,不随便拆卸鼠标,不多次重复开关电源等。

2.良好学习心理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刚刚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刚学会了一点点,便洋洋得意,把一些难听的语言留在计算机中。就像小学生刚学会写字,就到处乱写脏话骂人一样,不仅对课堂教学带来影响,还给学生间的关系造成紧张,不利于正常学习心理的发展。针对这些现象,我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谦虚好学的故事,讲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好处。引导他们把学来的知识用来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方便和乐趣,这样以后这类现象大大减少了。

3.正确对待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专门爱捣鼓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而且是计算机系统程序的内容,不光看,还删,还改。经过他们这样操作后,结果不是下节课的学生不能使用,就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丢失。对这些同学不能抹杀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要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操作。教育学生不要造成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发生。有一次,四·三的李小明同学把桌面的显示方式由标准改为特大,结果由于图标太大简直无法操作。他请我把桌面恢复正常,我当时比较生气,利用鼠标和键盘结合,把桌面的显示方式又恢复成标准。但是,当下节课的同学又请我处理同一机器的同一问题时,我想一定是李小明同学干的,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决定下课一定训他一顿。当我把此操作恢复正常后,认真地想了想这件事,我觉得他应该不是故意和我捣乱,他想自己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结果没能成功,又不敢让我知道,一走了之,想到这些,我的气消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有意地帮助他学会了此操作,他再也没发生类似的事情,他对信息技术课更感兴趣了。在信息技术课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我常常是仔细分析之后再做处理。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不能端正计算机学习的态度,比如,计算机不能使用,他就说:“老师,这台机器不能玩了。”从他的话中很明显地表现出他对计算机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怎么能玩玩了之呢?课堂决不是网吧、游戏厅,而且这样的同学不止一个。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懂得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决不仅仅是在信息技术课上玩玩而已,让他们学习计算机后能够完成很多实际的问题。如,让他们自己打印一张日课表、值日表,利用画图程序自己设计一些画图作品,利用计算机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作品等等。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好计算机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痴迷游戏和上网聊天。我们说计算机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娱乐这很好,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学习计算机远远达不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我们要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因为他们对计算机感兴趣是好事),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远大目标和理想,给他们讲一些世界知名计算机专家的事迹。

6.远离黑客。计算机黑客,是一些拥有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把这些知识用到正处的人。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健康的畸形心理,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是一群极具危害力的人群,这些人往往出自青少年。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学生讲黑客的危害,进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法律意识。

7.促进良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计算机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是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许多尖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是人机交流的过程,更是和无数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交流的过程;学习一个新的程序和软件,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想的一次次升华;我们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别人有价值的理念和方法。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当中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学到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准确。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本学科的特点,这样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发展和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提示,是非常有必要的。

8.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计算机属于精密仪器,它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求防尘、防电、防潮等,要求精确操作。因此在学习时的要求比在普通教室学习更要注意教室的卫生,严格地要求学生按着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学习,以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研究习惯。

另外,在使用软件时注意增强学生的版权意识;宣传计算机方面的法律文件;讲授病毒知识时,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教育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等。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存在的差异很多,新问题也很多,但我们要始终积极引导、耐心教育、及时疏导。不能因为教师的失误错过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机会。

参考文献: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4

一、加强德育教育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的教育性, 即教学不仅是教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品德。说明德育工作的重要, 甚至领先于篮球队技战术的训练。

加强德育教育, 建立和谐的团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团队要取得好成绩同样如此。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 需要一个和谐的团体氛围。篮球比赛中一个技战术的完成, 需要队友间有高度的默契, 队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传递战术意图, 这样的默契来自于队员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的交流相处。队员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 而进入一个十多人的团队, 难免会产生不适应、排斥他人。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训练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平等对待每一个队员。对技术好的老队员和技术稍薄弱的新队员统一要求。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契机, 用篮球队这个团体, 来帮助某个遇到困难的队员, 使每个队员都能感觉到这个集体的温暖, 从而产生归属感。这样每个队员都将以这个集体的利益高于自身的利益, 进而打造出一个和谐的团体氛围。 (1) 加强德育教育, 培养良好的作风。优良的战斗作风是一支球队的灵魂。队员坚强的意志品质, 强烈的求胜欲望, 在对抗激烈、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是制胜的关键因素。优良的作风不仅体现在比赛中, 也是支撑球队日常训练的精神力量。一支有着优良作风的球队在平时的训练中, 队员能够刻苦训练, 为提高技战术水平不断努力, 从而使全队达成统一的目标。反之, 一支球队缺乏优良的作风, 没有对胜利的渴望, 那么球队在训练中就会懒散, 在比赛中一遇到困难便会放弃比赛, 成为一支人人都能咬一口的鱼腩球队。所以教练员要在平时的比赛中, 不断鼓励队员克服困难,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球队优良的战斗作风。 (2) 加强德育教育, 打造纪律的团队。纪律是一支球队正常运行的轨道。无论是训练纪律还是战术纪律, 都要严格的贯彻执行。“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球队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球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效率。球队的训练时间和效率, 是球队提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严格的战术纪律是球队在比赛中能否高效执行教练员战术意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纪律, 队员在训练中懒散, 比赛中不执行战术布置, 打乱比赛节奏, 使球队成为一盘散沙, 没有凝聚力。因此, 无论何时, 教练员也不能放松思想教育工作, 要紧抓纪律这根弦, 保证球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二、德育教育在球队日常管理中的工作原则

1. 德育教育与规章制度相结合。

德育教育工作也不是万能的,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德育教育须与规章制度相结合。根据学校与球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德育教育和规章制度相结合和合理的方式方法。比如, 队员出现迟到早退、训练中懒散拖沓, 影响球队的训练情况, 教练员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 对该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如果一再出现这种情况, 就要依据规章制度作出相应的处罚甚至将队员开除出队。总之, 要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 再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

2. 教练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中学篮球队的教练员即是球队技战术的指导者, 又是球队全方位的管理者。这样的角色要求教练员以身作则, 事必躬亲, 与队员朝夕相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对队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 教练员既要具备良好的业务水平, 又要具备强大的个人魅力。一个教练员业务能力强, 品德高尚, 那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积极向上的。强将手下无弱兵, 队员耳濡目染, 以这样的教练员为榜样,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必然是和教练员相同的气质、性格。因此, 教练员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 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与文化底蕴的提升, 升华自身的个人魅力。

3.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 集体的发展依赖于个体的成长与提高。因此, 在球队的德育工作中要注意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比如, 有队员在比赛中不注重战术配合, 那么势必要影响全队的士气, 队员间相互指责, 球队将变成一盘散沙。这时候教练员首先要对个别队员进行思想教育, 使其明白, 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其价值的道理;同时要对整个球队进行思想教育, 使队员明白, 球队与个人是相依相存的, 既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 更要注重集体的配合才能使球队取得胜利。

4.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球队的日常管理中, 教练员对队员的进步要多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所有队员面前进行表扬。表扬会增强队员的自信心, 使队员产生集体认同感, 进而队员会形成统一的目标和价值观, 使整个球队表现出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的氛围。而批评同样不可或缺, 批评要与表扬相结合。批评要从表扬开始, 先表扬后批评, 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最后, 对受批评者改掉缺点后的预期给予高度肯定, 这样的模式既使受批评者知道自己的错误, 又能使他积极地改正错误。

学校篮球队的德育工作千头万绪, 需要我们的教练员和班主任一样更有耐心和细心地做好。“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德育工作是球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 需要学校篮球的教练员始终如一, 认真细致的做实、做好德育教育, 为球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篮球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队的德育教育工作, 是每个中学篮球队教练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篮球队日常管理中的意义, 以及德育工作的原则, 旨在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基层篮球队的德育工作。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5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是社会之需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现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从而……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是社会之需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现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不爱劳动、只索取爱,而不懂得爱别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以便经得起世界的竞争和挑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以下是我对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关爱的良好环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和幼儿交往。教师要有爱心地接纳孩子,努力与幼儿建立起相互接纳、关爱的情感纽带。在刚开学时,每天早晨,我们班的心悦小朋友总是离不开妈妈。总是要哭鼻子,于是,我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轻声问:“心悦,你怎么了?”她哭着说:“我想妈妈。”我轻轻拍着她的背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她泪汪汪地看着我,我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从此,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当我们伸出双手拥抱孩子时,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就已经悄悄架起。在户外活动时,我总是帮幼儿准备好纸巾,随时为流鼻涕的孩子擦一擦。回到班上,孩子就能喝到为他们准备好的温开水,老师把关爱处处围绕在幼儿身边。孩子伤心难过时,我们及时给与幼儿关切和爱抚,我轻声的询问、温柔的搂抱,让幼儿在感动之余,学得积极关爱、抚慰别人的行为习惯。在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我耐心地帮孩子身上擦干净,然后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的高兴。更令我更加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不再乱叫嫌东嫌西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和水杯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我还时时处处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使良好品德顺利发芽。由于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于是我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

中的情节。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6

信息技术小学德育教育应用价值一、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社会中的不安全因素

现在的小学生均为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但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父母通常忙于工作,很少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父母常常会担心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因素,进而对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较大担忧。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在学生社会活动中不安全因素逐步排除的基础上,实现了足不出户参与社会活动的目标。小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开展学习和同学间交流等活动,且这种网络活动具有一定的新異性,实现了多媒体化的学习方式,且信息量更大,同时,学生家长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时间和途径进行有效控制,所以,网络教育逐渐成为了人们较为认可与欢迎的教学方式,但由此所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2.网络信息来源可靠性较差

网络信息的出现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较为多样的选择,常见的网络信息传递模式包括:博客、自制Flash影片、游戏、电影、音乐、电子书籍、社区、论坛等,且各种信息传递模式风格迥异,但是,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在质量方面则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各类误导信息和谣言,进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所以,在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的今天,广大青少年应提高自身的选择、判断和辨别能力,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技术的利用率。

二、信息技术基础上小学德育教育新发展

1.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网络信息技术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且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空间和实践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机结合,并有效地开拓了小学德育教育空间与时间方面的范围,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信息实时共享。另外,网络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选择性,人们能够自主选择网络信息的形式与内容,避免传统德育教育的枯燥乏味性,使小学德育教育变得趣味性更强,形式更加多样、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更加具有感官多种刺激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人-机-人”的交互模式,能够以超媒体化、非线性和个别化的方式呈现各类信息,因而必然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从常规的“教育者-被教育者”模式向“多主体、多向性、交互式”模式的转变,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潜能。

2.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覆盖范围的足部扩大,教师与学生之间逐步打破了传统身份的限制,成为了相对独立且平等的主题,因为学生本身的动手能力更强,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小学德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信息自身具有易得性、可选性和多源性等基本特征,学生和教师均能够较为简便地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削弱课堂教学的肃穆感,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而对于小学德育教师而言,由于其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不占据优势,因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德育教师新途径

小学德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阶段特征,选择相应的德育教学方式,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应根据外部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网络即时通讯工具。MSN和QQ群等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与班级博客、班级论坛和学校网站等结构式的网络教育模式不同,这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德育教育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这一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传统刻板严肃的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服务,且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更加直接且真实地进行自我表达,而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二,班级论坛和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以学校为载体建立起来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德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学校网站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德育教学目标和办学方针,为学生打造提高德育水平的良好平台,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学校的历史和未来更加了解。另外,学校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和德育教学具有传播速度快等明显优势,能够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向其传递德育信息,从而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作用,并将教学活动的影响力扩展和持续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学生的风貌和学校额风采,因其较强的互动性、页面友好性和内容活泼性而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第三,德育专题网站。德育专题网站作为另一种新型的德育教学方式,是以特定的德育教学题材为基础开展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法通常围绕特定的学生道德规范标准和社会时事进行论述和讲解,为学生提高论述内容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一定的认知规律和逻辑关系重新进行组合,以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桂兰.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2012,1(1):250-251.

\[2\]尹振龙.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论坛,2009,16(1):16-18.

\[3\]夏红艳.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2(3):76-77.

\[4\]高玉丽.学校德育的新视点——网络德育\[J\].北京教育,2002,1(1):133-134.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7

一、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渗透德育

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 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哪方面的德育, 教师要心里有数, 要有一桶水, 甚或活的水源, 才能端出一碗水。教师应具备学生德育发展的理论知识, 并根据学生德育发展的阶段特点,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交流或辩论, 作出判断, 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考虑他人的观点或意见, 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如果自己对德育内容都糊里糊涂, 理解片面肤浅, 就谈不上端出水去浇灌渗透, 更不可能游刃有余, 有的放矢。所以, 教师本身对德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是前提。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课, 它注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 不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因此, 在机房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良好的培养, 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机房中, 学生对教师机都很好奇, 每次进机房都会刻意地看教师机, 而且特别关注教师此时的“所作所为”, 有些教师稍不注意, 就会被学生悄悄模仿。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因此, 教师要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 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 耳濡目染,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三、在作品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 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 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 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 了解学生的想法, 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 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 学生对作品能够欣赏, 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 能够多体会感知和创造美, 能够吸收和借鉴艺术上的精华, 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 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 作品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 它为学生的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觉得要根据信息技术教材的要求, 结合信息技术自身的教学特点, 有意识地在课中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平台。通过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在相互协作中渗透德育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 要想取得成功, 就要学会与人合作, 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 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 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 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据报载, 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 缺乏与同学的交往, 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 以致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 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 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 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 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老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 如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未复习时、对问题未作深入思考时、自己没有尝试操作时等, 都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 显得有些“苛刻”, 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 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五、在培养健康兴趣中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带给我们丰富信息和便利快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尤其在网络环境中, 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世界, 使不少学生混淆是非, 沉迷其中, 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让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因此, 作为信息教师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德育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就拿游戏来说, 有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 也有血腥、暴力甚至色情内容的。帮助学生认识游戏,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游戏, 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客观上说, 现在有许多网络游戏是不健康的, 或是丑化社会, 或是宣扬暴力, 或是鼓吹侵略, 或是践踏道德。对于单纯的学生, 这些游戏无疑是一颗颗毒果, 食之将严重侵蚀他们的心灵。因此, 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辨别良莠的能力, 使他们自觉地远离不良游戏的诱惑。

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篇8

一、培养学生开拓进取、探究科学的精神

表面上看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其实稍一留意,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对游戏和一些媒体内容有兴趣。很多学生谈到电脑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说起游戏来头头是道。对于电脑游戏虽然不能绝对禁止,但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玩游戏和学电脑知识的关系。因为有的学生会被不健康的游戏所迷惑,或者玩起游戏来没完没了,浪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学习。为了有效地让学生回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轨道上来,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时代的人离不开计算机这一工具,熟练掌握这一工具是摆在当代中学生面前的紧迫任务。从而,他们就会自觉地钻研有关计算机的知识,形成强烈的竞争机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仅靠老师的演示和个别指导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的。为此,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只要养成互相追赶、互相超越的精神,他们就会主动地拼搏起来。例如:在《美化我们的文稿》这一节中涉及到定位光标、选定文本、字符格式的设置、分栏、边框和底纹的设置等许多操作,学生你问我、我帮他,在不知不觉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促进了交流与合作,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联系相关知识,渗透德育教育

艰苦朴素精神可以造就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不能像城市那样家中都有电脑。这对于学电脑的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困难,但我们要把学习条件的困难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要向学生说清不能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为了摆脱这种贫困的境地,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拼命地学。同时老师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课外尽可能给学生安排机房开放时间,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例如在其他老师的多媒体课中,学生也要有意识地观察、学习电脑知识。为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文本输入这一节,我有意将《鸦片战争》及法国、俄国侵略中国的一些内容作为学生练习打字的素材,同时向学生讲述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在课外我又给学生放映了《火烧圆明园》的影片,还让学生观看了专题教育中有关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走向极端的影片。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又向学生讲述了:某些游戏及色情、暴力的场景正像鸦片一样,它会深深毒害人的灵魂,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抵制,则不但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会把我们引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在德育水平上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但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能够经得住考验,同时对知识产权、使用正版软件、不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计算机道德明显改观。

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毅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不但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存贮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且要引导他们将这一品质应用于生活实际,将这些能力转化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健康的信息素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虚拟世界,否则会削弱意志力和毅力。我们要成为计算机的主人,不能变成它的奴隶。为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培养其意志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实,各学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渗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学科,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应该渗透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将其他学科中的好方法、好品质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当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我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问题的难度,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老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对学生的教育要以鼓励为主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老师走得正,学生才会行得端。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是很容易受感染的,所以我们平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学校的机房卫生和设备使用安全为例,地上脏了,我就俯下身子用拖把拖得干干净净,对设备的使用也是小心翼翼,学生看在眼里,就会自觉地表现在行动上。他们不但养成了上机房自觉穿戴鞋套、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而且养成了爱护公共财产的好品质。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些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只要老师的态度诚恳,学生就会受到鼓励,即使老师指出学生的缺点,学生也会接受批评并改正缺点。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打字游戏正玩到尽兴时用力猛烈地敲键盘,我走到他跟前,并没有责备,只是给他讲述了学校设备的来历和维护设备的意义,从那以后,班上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总之,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像大海一样深奥,但它并非神秘莫测。只要朴实、勤奋、诚实、勇敢、“俯首甘为孺子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就会把学生引入佳境。

摘要:人的道德是抵御邪恶的第一道防线, 人的道德素养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而且对人的知识技能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 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因此德育在人的灵魂深处发挥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教育,意志,毅力,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海洋.浅议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2]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该如何进行.

日常教育中的信息德育 篇9

一、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中介,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以教材为本来渗透德育, 要对教材认真研究并深挖德育因素, 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1. 正面引导

小学生正处于需要外界的评判标准 ( 教师、长辈以及社会等) 来实施自我评价的时期。因此, 教师的正面引导是提升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关键所在。而正面引导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讲授, 它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把情境、事实以及概念向学生描绘、叙述以及解释出来, 也是以口头传递的方法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变成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样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 又促使学生形成了文明礼貌的习惯。

2. 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的文本化思想浓厚, 教师要加以研究, 尽量使之活化, 把教材内容转化成生动的生活场景, 既让小学生学习到语言, 体验情感, 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

二、教师善于以身示范实施德育

1. 行为

在小学生道德养成行为中, 教师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行为, 可以使德育渗透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比如, 在日常教学当中, 教师面带微笑讲课, 可以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 用亲切态度对待学生, 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可以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以身作则, 品德高尚, 学生也会努力效仿。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要想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就要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用自身优良的习惯影响学生,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2. 情感

在德育渗透当中, 教师的情感也是主要方式之一, 即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教育因素, 感化和熏陶受教育者, 以此完善他们的道德情感。教师的情感可以对学生产生感染, 而学生在教师情感的熏陶下得到自身情感上的陶冶。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这一单元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课前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家里的家庭照, 课上教师先拿出自己现在的家庭照, 向学生介绍“This is my father/mother/sister /brother, This is my family, Happy, happy family”。教师出示卡片, 让学生把“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等单词学会, 接着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并播放歌曲《Father and Mother》, 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对家庭以及父母的热爱之情, 并使感情得到升华。

三、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 课堂实践活动是最容易接受的德育教育渗透方式, 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并使其养成团结友爱的道德习惯。

1. 以游戏培养学生情感

小学生天生好动, 不喜欢甚至厌烦枯燥乏味的教学。作为小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游戏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 把枯燥内容转变成趣味活动, 实现了教育和娱乐的统一。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游戏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表演才能。在英语日常教学中, 语言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言技能, 可以把学生的好奇心给充分激发开来。比如,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Food”围绕食物展开,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 建议学生不偏食、多吃新鲜健康的蔬菜和水果等, 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在餐馆用餐”以及“邀请客人到家做客”的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演, 使学生通过游戏,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往, 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 通过角色扮演丰富学生情感

所谓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对真实情景进行模拟,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进行饰演来完成故事。此方式可以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比如,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围绕交通工具以及“问路”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模仿真实的情景进行问路的对话表演。教师可以先让两个学生拿着地图, 装作迷路的样子, 碰见另一个学生以后, 运用刚学的内容进行问路。A: “hello.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library?”B: “it’s easy. turn righ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 it’s on the left. ”学生们因为对对话还不熟悉, 在实际运用上会出现各种问题, 教师发现问题可以立即提出并帮助他们改正。同时, 在对话中, 教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交通标志, 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交通安全。

四、结语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 要从以往的“重智育, 轻德育”的思想观念中转变到两者平衡发展的思想观念中来, 要深刻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 积极推进“轻负高质”, 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技术与方法, 主动、认真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形成“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通过自身素质修养来影响学生, 并在日常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品德与习惯进行培养,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蕾.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初探[J].学问, 2011, (6) .

[2]邓文娟.让“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同行[J].吉林教育, 2011, (4) .

[3]刘燕.让德育进驻小学英文课堂[J].学生之友, 2011, (5) .

[4]代淑宏.润物细无声——德育教育从英语课堂教学开始[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10) .

上一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下一篇:关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