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精选12篇)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 篇1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作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重视,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 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 如运动, 好表现自己等等, 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 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 因此,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增强体质, 陶冶情操, 提高品德素养, 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受到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 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 在体育实践活动中,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 针对体育的特点, 培养活泼愉快, 顽强拼搏, 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 胜不骄、败不馁, 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受意识支配的、有目的的、不断发展的获得过程, 这其中既要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情感与意志、个性特征等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还要受到学生所处客观环境, 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 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他还指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事实证明,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 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 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 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 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 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 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 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 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 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 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 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 为人和善, 言行一致, 讲文明礼貌, 不损人利已, 不投机取巧, 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能凝聚人心,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教会同学相互交往, 尊重人, 理解人, 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 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综上所述, 中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体育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主要是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的,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创造, 求真。
(一) 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 通过体育教学, 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 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体育理论知识, 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 编排徒手操, 设计场地, 制作体育器材等, 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性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练习能培养学生做事的准确性, 排球的扣球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 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五.体育教学中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其提高身体活动机能, 养成卫生习惯, 培养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 把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 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
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体质, 练就强壮的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会自我保护, 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 培养学生健康锻炼, 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 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 武术、气功等都可以作为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 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组织活动时, 可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六.体育教学中审美艺术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
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 而且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 创造美, 鉴赏美, 要求学生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 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
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 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 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 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中学体育教学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完成各种身体练习,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集体性。教学中的各种竞赛、游戏等活动, 均包含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都能感化学生。因此, 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具有感化的德育效应。学生经常处于分散的活动之中, 因而容易表现出各种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 加之青少年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活泼好动, 喜爱体育, 这就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时空,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适时地进行教育, 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德育效果。多样性中学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 它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对学生渗透德育, 如进行各种练习, 培养学生的意志, 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 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完善个性;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使学生自觉做好集体中的一员;组织各种游戏、竞赛, 养成学生公正评判、遵守规则、相互协作、顽强拼搏等优良品质。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空间范围大、动态性强、干扰因素多、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因此,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中,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 有的放矢, 重在“感化”,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艺术, 做到管教管导, 持之以恒,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 篇2
孙亚南
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途径之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认识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德育工作具体目标与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所内涵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地教学工作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新编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兼班主任,在遵循英语自身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我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实践,力图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的渗透,完成思想转变或人格塑造。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通过德育,对学生进行崇高理想教育
理想是一个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他生活的目的和奋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如果青少年没有理想或缺乏正确远大的理想,他就无所作为、思想消极、学习不努力、容易被不良思想影响而误入前途。学生有了理想就会生活有方向、学习有动力。如今中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向国际化发展又迈进了一步,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增多,需要更多懂英语的人才。现实生活中的英语也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开辟了英语频道CCTV-9,英语品牌:Sharp(夏普)、National(松下)等等,很多职业需要懂得英语的人,„„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如果现代人对它一无所知的话,将会成为新的文盲,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中学生也应像周总理那样,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二、通过德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在社会生活中,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我国人民建设、保卫祖国的强大的力量源泉,也是学生奋发学习的推动力量。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1)Unit 23 Three of the biggest man-made projects in the word are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the Pyramids of Egypt and the Aswan High Dam, which is also in Egypt.我告诉学生:“宇航员在拍到地球的照片上,只有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特别伟大,在当时何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神舟”五号发射及回收成功更让同学们认识到:“伟大祖国不仅是一个有着辉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更是一个改革开放、拥有现代尖端科技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英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同学们立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三、通过德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人不可能生活在孤单的世界中,人与人总要相互交往。人生活、学习在集体中,要为集体服务。与学生学习接近的集体有:小组、班级体、年级、学校、全国,甚至世界都是集体的不同形式,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为集体利益服务,在小组对话练习、班级竞赛等等活动中要积极主动,平时要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必须服从组织领导,遵守组织纪律。个人要服从集体,小集体要服从大集体。在学校成为好学生,为班级、学校增光,长大后要为祖国增光,要为世界这个大集体服务,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为世界大家庭美好的明天作贡献。
四、通过德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Please.” “Thanks.”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例子教育学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英国人也非常讲究“绅士风度”、非常尊重女性“Lady first!”是众多男士的口头禅,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文明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文明行为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风貌,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并非区区小事,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尺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生动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继承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品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五、通过德育,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像潮水一样涌入国内,如何使学生正确对待国外的东西,成了迫在眉睫的教育工作。英语教师更应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学生:在国际交往中,既要承认差距,又要虚心学习国外一切有用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决不能搞全盘西化,我们要坚决抛弃“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思想,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自尊、自重、自爱,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设国家。
如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但怎样有计划地把这一教学目的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呢?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和像贴标签一样的方式进行,那样就会显得牵强附会,格外地别扭。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我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较自然地尽力把这一目的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中。并随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理和个性特点,采用学生易于特别是乐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明善恶,知美丑,辨是非。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
六、教师言行中的德育
教师在教学中的模范行动,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学科的实践活动较多,每节课都有大量的操练,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如遇到学生读错、拼错、讲错或不敢开口说话等情况,教师如果采取耐心鼓励、细心指导、具体点拨等方法,教师的身教和言教定会感染学生,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点点滴滴的雨露就像春风化雨,流入学生的心田,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 篇3
一、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世代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讴歌中国人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
在“卫星通信”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介绍“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的成功完成太空任务以及“奔月”工程的顺利开展让世界瞩目。
以此类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物理史上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以服务人民为荣的人生观
比如在 “核能”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在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怀着一颗报国的红心,饱经折磨,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离开美国,踏上返回祖国的征程。
在学习《磁体与磁场》的教学中,提到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可以展开一下,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服务,为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用科学实例让学生建立以崇尚科学为荣的世界观
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正确的、最可靠的,也是最高尚的和最光荣的。封建迷信在有的地方还有市场,在学习中,我有针对性的将破除迷信,相信科学融入物理教学中:比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中的“沸点”和《物质的密度》知识后,将“大仙”“伸手下油锅”的把戏拆穿——原来油锅中只有上面一小层是油,下面大半是醋。因为醋的密度大而沸点低,所以表面上沸腾的油锅实际上温度只有四十度左右。
经常看到有所谓的“刀枪不入”“滚钉板”之类的功夫表演,在学习了压强知识后,只是加问一句,如果钉板上只有一枚锋利的钉子呢?揭穿了骗子们“滚钉板、穿钉鞋”的秘密。
四、在教学中融入以团结互助为荣的思想教育
脱离学生实际的教育是没有成效的,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可避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误区,比如赶时髦、自私自利等等不好的思想倾向,在物理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如我们在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课的教学中,要努力体现集体合作的效果,让学生理解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合作。
另外在涉及合力的概念時,把我们在日常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看作是求利的合成的过程,教育学生要重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五、在教学中进行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的科学史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奋斗史,每一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浸透着科学家辛勤的汗水,显示着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百折不挠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师可适当利用这些素材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整整用了十年时间,他孜孜不倦坚持着,终于完成了这重大的科学发现。在学完《欧姆定律》后,可以介绍定律发现的背景故事,从而明白当时欧姆的条件是多么艰苦!鼓励学生发奋学习,以辛勤劳动换来成功。
浅析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 篇4
一、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根据初中英语中这一内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围绕“我是中国人, 要不要学外语”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论证,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纠正过去那种对英语学不学无所谓, 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的错误想法。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 端正了学习态度, 转变了旧的思想观念, 树立了学习英语的高度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真正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例如, 在学习这一内容时, 可利用教学挂图向学生介绍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 以及人们智慧的结晶。以此鼓励学生刻苦攻读、学好本领,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努力奋斗。
3.培养学生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的希望,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所以, 作为教师要时刻培养他们要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并且能够主动同情并帮助需要援助的人们。故此, 在学习英语“A”这一内容时, 教师就应该从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通过典型人物的分析,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可以说是一个最典型的人物了。提出“发明大王———爱迪生”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对爱迪生的童年生活, 学生却了解的不多。于是我便在教学当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的原因, 并且补充的很多关于爱迪生童年的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其成功的原因。通过以上总结, 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要大胆置疑, 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由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创造欲望和求知欲的目的。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三、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 灵活地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然而, 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同时,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与语言教育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教育应当占主导地位, 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 是包含于语言这一环节中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包含与被包含、推动与被推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在教学中, 两者才能真正起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 篇5
——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郑雷 指导教师 李伟
问题与思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实习教师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收获了很多。我一边沉浸在作为一名教师的欣喜和激动之中,一边为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感到头疼。最困扰我们这些实习生莫过于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上交作业时随意的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发送不文明信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反复强调,另一种是严厉训斥。然而或许是“复制、粘贴”太过容易,使他们忽视了作品形成过程中的辛苦,两种方法都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道德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们对教师们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过程,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就是我实习期间的一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尝试——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六课的内容“网上交个好朋友”,涉及的知识有:新建文件夹、文件的重命名、复制文件、设置共享、设置带密码的共享、查看计算机名。教材是通过局域网内新建文件夹(放置个人自我介绍)、设置共享,让好朋友查看为思路组织内容。
本案例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设计,而是将新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查看计算机名等主要知识纳入“案情模拟”,以“名侦探柯南破案”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作品被他人无故删除时的焦急,探询能够删除的原因(共享设置)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资料,使之既能与同学进行交流(设置共享的意义)又能不被他人随意删除(密码共享设置)。这样组织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两天原因:一是前面几节课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介绍,并且也设置了一些活动让学生相互查看,因此,查看他人(包括好朋友)的个人资料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二是由于设置共享后很多学生会修改他人资料,这样容易使学生养成不道德的网络习惯。
二 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主要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初一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形象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比较淘气、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乐于表达。
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开机、关机;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以及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智能ABC输入文字。而对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还知之甚少,对文件夹“共享”概念理解不够。
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1.将情感教育融入任务之中
通过前面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总会修改、删除教师机中的他人资料。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教育学生不要修改他人资料,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为此,设计了任来庆同学的资料无故失踪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受害人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后同桌相互签名,类似于在倡议书中签名,拥护倡议声明。2.将任务融入情境教学
本案例以学生感兴趣的“名侦探柯南破案”的情境为设计主线,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案情模拟”之中。在“案情分析”、“案情模拟”、“案情解决”三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新建文件夹、文件夹重命名、查找计算机名、设置共享等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室中信息的共享让学生体验共享信息带来的方便,通过案情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熟悉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能够描述文件夹共享的意义及其类型
能力目标:能进行新建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重命名文件夹,查看计算机名等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遵守网络道德,不随意删除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4分钟)
师:这节课老师将给大家讲述一个柯南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网络机房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案情:案发地点:本机房
案发时间:今天早上第三节课
案情:初一(4)班任来庆同学以记事本保存在电脑“D盘我的作业”文件夹中的作业无故失踪,他现在非常焦急,因为那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份作业。生:议论。
(二)分析案情,解决疑惑(8分钟)
师:我们接着看这个侦探故事,我们看一下柯南的调查:
根据任来庆同学称,他是在案发前10分钟,通过资源管理器在自己电脑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之后又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将做好的作业保存进去。可一会儿文件夹中的作业就消失了。柯南觉得很奇怪,同学们平时把资料保存在D盘都不会丢失,怎么任来庆同学的作业丢失了呢?同学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因为他设置了共享(可能的回答)
师:好,柯南和同学们一样很想找出真相,可是要想找出真相,他还有一些疑惑:
1. 如何通过资源管理器在D盘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如何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疑惑呢? 生:上台演示
师:强调并演示新建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设置只读共享
(三)针对问题,提出任务(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问题在于共享,为了验证设想,柯南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案情模拟 1. 在D盘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打开记事本,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并以自己的名字保存在“D盘我的作业”中 3.将“我的作业”文件夹设置共享
4.同桌相互访问,并在对方的记事本中“签名”
(设计意图:这里以同桌相互签名代替案情中的删除他人资料,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只读共享权限——不能添加、减少文件中的文字;而且以签名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同桌相互访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同桌相互访问之前,我们先要找出自己计算机的名字。(演示查找计算机名)
(四)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只读共享(8分钟)生:进行案情模拟。
(五)案情再分析,解决疑惑(4分钟)
师:很多同学刚才不能在同桌的记事本中签名,这和柯南的设想不一样,为什么案情模拟会失败呢?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一下? 生:要设置完全共享。
师:好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和柯南一样,原来是任来庆同学设置了完全共享。而刚才同学们设置的是只读共享。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完全共享。(边示范边讲解设置完全共享)
现在大家把自己的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同桌再相互访问并签名。
(六)自主探索,体验完全共享(4分钟)
(七)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密码访问(3分钟)
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了!原来是因为任来庆同学为了和同学探讨作业才把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但是不能随意删改他人的资料,删除他人资料的行为和盗窃、破坏行为没什么区别。同学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师生:总结完全共享和只读共享的区别(在课件中展示)。
师: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柯南想出了解决方法——根据密码访问
设置密码之后,他人想共享你的资料就必须知道你的密码,这就提高了资料的安全性。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密码:(边讲解边演示)现在大家来验证解决方案:
1. 把D盘中“我的作业”文件夹改名为“friend”,然后选择“根据密码访问”并在“完全访问密码”中输入你的密码。2. 2.把密码告诉你的同桌,分别在对方的记事本中输入“我们的承诺”并保存。
(八)学生自主体验(4分钟)
生:将文件夹设置为密码共享,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九)体验共享的便利,总结(5分钟)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设置共享,设置共享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柯南为了感谢同学们这节课对他的帮助,留了一份礼物在“教师机共享”文件夹中,大家可以使用密码“gx”访问,并将喜欢的作品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生: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的作品被他人删除了,是不是很着急啊?所以,老师希望以后大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履行今天的承诺——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育?
浅析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篇6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努力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命意识、责任感、环保意识及诚信等教育内容于语文教学之中,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融合诚信教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担当者,我们在此方面的教育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基于文言意思的厘清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语言的品析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参与探讨并借此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融入其中。在此过程中,我着意插入这个问题——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生活体验各抒己见,并最终归结到“信”、“礼”二字。至此,我们的教学很自然的落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维度。诚信问题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讨论中。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诚信意识得到了升华。
二、在教学中融合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的精心照顾、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聪明能干,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太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当中又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特别突出。如何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让他们懂得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而这个过程却又是那么秩序井然,没有怨言。学生们看后,唏嘘不已。在对这些有了初步厘定和感悟后,我开始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请学生联系现实并结合课文谈自己的认识。通过自我言说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他们达成共识后,我趁热打铁,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如:《伟大的悲剧》、《登上地球之巅》)再度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认识。
三、在教学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乃至全民教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最后一课》一文中,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语轻语文的现象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这种实实在在的例子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并且更具有打动力。通过该文,我们给学生以启示,教育他们——“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通过该文的学习,学生们感触很深。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给学生们欣赏了《柏林之围》。在学习本文时,我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儒弗上校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为之感动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親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在教学中融合责任感教育
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缺乏责任感的学生,难以担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生活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作为语文教师,我特别注意这方面,并努力把它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莫怀戚的《散步》时,我引导学生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作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接着,我很自然地问他们:在我们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如果是你,又将如何担负这份责任呢?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并联系父母亲在这方面的表现畅所欲言。等他们讨论完后,我进一步问他们:这种责任感是否仅限于自己的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这种责任感呢?此举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在教学中融合环保意识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环境是这个家园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一言以蔽之,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语文的教学组织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我们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融合德育教育,以期他们能在不久的将来谱写历史的新篇章,做一个对社稷桑梓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论语》(文白对照),中华书局,2008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 篇7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史为鉴,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
一、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它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 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翻开历史的书卷, 从远古到现代, 上下几千年, 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 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贞的民族气节;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 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在教学中, 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意识地融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文化史时, 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有关史料, 通过资料的展示和讲解,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 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教育方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 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民族进步, 为消弭民族战争, 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甚至献出生命的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 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康熙平定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揭示历史上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 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 砥砺他们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性格是很好的时机。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民族大迁徙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民族间虽有过争斗但这是短暂的, 而民族间的交往是长存的。这里可以通过各民族间交往融合的教学, 使学生明白, 我国灿烂的古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
道德, 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道德的养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 而不是成年以后。因而,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和道德教育。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这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 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在性格的养成方面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 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 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 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 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 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 对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二要有德, 历史教师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心灵美, 只有心灵美的人师, 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其次, 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 即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二要有能, 即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 缺一不可。
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1、史实要真:历史与文学不同, 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 塑造人物, 构思情节, 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忌, 必须说真话、将真史。字字有出处, 事事有根据。2、感情要真:历史老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 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 而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 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需的, 同时, 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3、求实忌空:也就是历史教学要落到实处, 要联系实际。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4、求正忌偏:也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 公正地评述历史。拼弃“所谓坏, 就是绝对坏;所谓好, 就是绝对好。
要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创新和尝试, 但是一定要构建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只有将德育教育置于历史规律之中, 这种教育才是有说服力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历史事实, 将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客观的评价, 以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贯彻历史教学过程中, 渗透德育不仅在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方面, 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教育方面, 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 在性格的养成方面, 都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 篇8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又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和支撑, 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影响着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大众教育。在注册即可入学的大背景下, 中等职校所接纳的是来自义务教育阶段多层次的学生, 他们中不乏学习上的失落者, 心理上的受挫者, 行为上的散漫者。初中学习阶段, 来自社会的歧视、家长的失望、责怪, 老师的批评甚至放弃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为和心理的偏差。他们往往不能正视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对未来前途缺少憧憬, 也缺少为美好前途勇往直前的冲劲。
能否有效地扭转他们错误的自我评价与过低的自我期待, 能否适时地“唤醒”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能否较好地帮助这些有差异的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引导和促进他们成人、成才, 不仅关乎亿万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关乎大众教育的民生问题, 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二、理论基础
(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有五个等级构成, 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 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 人有七个以上方面的智能, 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弱化了其它同样为社会需要的智能, 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
(三) 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
上世纪80年代发轫于上海市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 通过改革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不断帮助学生成功,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积极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准备。
三、基本内涵
“成功教育”主题引领德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为:一是德育教学中强调成功的主体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以“成功教育”为主题引领的德育教学模式就是要追求全体职业类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 让全体学生能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获得多方面成功的素质教育。二是德育教学中重视成功的体验性。“成功教育”为主题引领的德育教学强调德育主体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离开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身心的体验, 德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可以更好地激发追求学生的成功的热情。三是德育教学中开发成功的创造性。“成功教育”主题引领德育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发展, 过程是体验, 目标是成长。强调以情境来唤醒学生的成功意识, 以个人的发展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广泛参与, 成功体验, 快乐成长, 也使教师在学生成长中享受快乐, 从而突破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实效性。在探索和实施“成功教育”主题引领德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们以“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为教学目标, “会做人”为学生立身之本, 也是德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会技能”是学生生存之基, 也是德育教学的技能目标;“会创新”为学生发展之源, 是学生获得自我认知与规划的意识与情感。
四、操作要领
德育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在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和整体协调运行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成功意识, 为了更好的实践德育教学新模式, 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 整合德育内容, 构建成功教育校本课程
根据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特点, 分析取得成功的各种因素、原则和方法, 形成校本特色德育教材并予以实施。在教学内容上, 我们注重切入职业类学生的成功课题, 这主要包括行为习惯与人生品格, 心理健康与人生态度、道德修养与人生责任、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等内容。德育内容的整合生发出新的德育内涵, 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减少了重复感。为了形成一套不仅具备职教特点, 而且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 我们组建了一支教育经验丰富, 教学成果斐然的德育校本研发团队。确立了以成功为导向的理念引领, 突出了“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 拟定了名为《成功导航》的校本教材教学大纲, 在多次商讨与修订中完成了教材编印工作。
(二) 开设成功讲堂, 搭建成功教育体验平台
由于我们提倡在参与中获得成功体验, 在教学形式上, 改变了过去那种灌输式、说教式的德育教学模式, 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加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 并引入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把课堂设计成学生展示、培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在教学环节上, 我们高度重视成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 探讨自己的人生课题及其相应的成功诉求, 把社会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使德育学成为一种由内向外、充满体验和领悟的过程, 使学生成为德育教学的参与者和自身道德素质的建构者。结合课堂理论教学,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构建学生参与的舞台。如:在讲授“人生责任与成功追求”时, 由学生主持进行了一次成人宣誓仪式;在讲授“成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时, 要求学生采访一个“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教师, 找一个人生的导师, 并制定生涯发展计划。这种将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德育教学方法, 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 结合职业规划, 提供成功教育发展指导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职业人, 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用客观理性的态度规划职业人生, 是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我们有机结合德育课程的特点, 以“引导学生走向有技能的成功”为德育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特点, 了解未来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 激发主动塑造自身的良好职业素养的积极性, 点燃他们成为成功职业人的奋斗愿望。
(四) 建立考评体系, 完善成功教育德育课程
教学模式考核内容分两大块:一为成功课程学习理论, 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依据教材出一套试题, 并自己提供答案, 题目重点是应用型、能力型, 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二为成功实践行为, 包括遵守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遵守寝室文明、积极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对成功实践行为的考核, 首先由学生提供一份“成功发展计划”及自我发展记录, 由班委会、团支部提供寝室卫生、违纪、出勤等客观数据, 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提供客观评价。对于高层次的要求, 如见义勇为、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等列为加分项目。考核内容、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全部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 完成德育课程的考试。这样一种知、思、行相统一, 融文化素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一体, 学生、班委、班导师、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方法, 使学生感到处处有一根道德的准绳在约束自己、规范自己, 从而使德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五、实践意义
(一) 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
德育教学切入了学生的人生课题, 让学生在教学中展示, 在考核中提高, 在展示、提高中发展自己, 课堂出勤率达到了96%以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学生们普遍认为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有针对性, 考试不重死记硬背, 而重发展。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 提高了自信心, 锻炼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在交流碰撞中, 加深了对思想道德理论的理解。不少同学还在校报上发表了道德小论文, 获得了成功体验。
(二) 有效贯彻了“成功教育”德育理念
“成功教育”主题引领德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提高了德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任课教师注意引入最新的知识理念, 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理念的发展过程, 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索创新的意识。同时, 教师注重因材施教, 培养典型, 对优秀生重点指导, 对后进生做好转化工作。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成功观的指导, 提高了学生的成才自觉性, 要求入党的同学明显增加。此外, 任课教师还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 把德育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与寝室建设、社团活动、社区服务、网上交流、学生党建有机结合起来, 并且把自己的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公布给学生, 随时接受学生的邀约面谈、电话咨询、网上沟通, 给学生的人生发展予以指导。这就大大拓展了教书育人空间, 形成了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多元立体、良性互动的德育新格局。
(三) 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
在德育教学改革中, 我们加强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形成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 保证了德育教学、德育工作、德育管理的联动共进。专兼职教师坚持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 既备内容, 又备教法, 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提高了讲课艺术和教学水平。任课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本着“结合教学开展科研,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 产生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许振华.践行成功教育为中职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01) .
探析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篇9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1.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形同虚设
由于学校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认为学生只有学习好了其他的无所谓,由于课堂的紧张和作业的繁重,给小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强迫孩子进行各种补课,不顾孩子的想法和兴趣,给孩子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负担。由于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除了文化课只有音体美课,而且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传统落后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品的教育得不到重视,学校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课老师,班主任老师大多对德育教育知识没有进行专业培训,根本不懂德育的真正内涵,认识不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大影响。老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健康的疏导,所以对学习没有积极性, 尽管偶尔上了一堂德育教育课也只是老师枯燥的讲,激发不起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3.教师评估体系不健全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不作为主科,教学质量如何也不进行评比,要求学生只要记住一些基本知识应付考试及格即可,具体学生领悟到何种程度也没关系,上课也只是老师乏味的讲,没有生动的色彩,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学生听不听无所谓,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一点也不能影响,降低了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1.课堂是德育教育学习的主要阵地
教师为人师表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讲解生动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能填补人的智慧的缺陷。无论你多富有,失了德行就会被众人所不齿,在社会上站不住脚,所以说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德育落实于教学工作的始终
德育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起大教育的效果。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分辨身边的是非曲直,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在教学中落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其次, 教师要言传身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差异,及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积极参加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 把传统的道德文化发扬光大。
3.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各科课堂上都加上生动的德育知识内容。例如,体育课上通过比赛让学生感觉到团结有爱的重要性; 美术课中体会美的感受; 音乐欣赏中陶冶情操; 在语文课上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高贵品质和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献身的精神,这些都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创建和谐课堂
首先,学校要加大力度抓好德育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德育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加强思想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变德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变化以及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健康的人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领悟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意义多么重要。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积极配合老师完成道德教育的目标。
2.以学生为本,一切围绕学生展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感情,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老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不拘束想什么说什么,从中暴露出许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对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3.因势利导,让德育教育更加润物细无声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很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动思想机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在历史课中生动讲解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中体会坚强的意志才是胜利的保证,所以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探讨 篇10
一.塑造良好形象, 教育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
初中生思想不成熟, 性格的可塑性强, 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还很肤浅。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 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情感、思想和智慧, 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趣、情感和情操, 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把具有典型意义的良好文学形象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充分挖掘文中的德育闪光点, 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 向学生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用故事中的文化底蕴和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现代文《我的母亲》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整体认识和细致了解, 点明母爱的伟大;课后让学生品一处妙笔, 对文章进行赏读, 进行悟读, 进行美点寻踪。如:她亲自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为“我”医眼病等。让学生感受亲情,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 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激起心灵的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 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二.精讲格言警句, 激励学生培养坚强自信心
在人类历史上, 曾留下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激励许多青年人走上成功之路, 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许多文章, 无论诗词文, 无不是名家名篇, 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出色的文学特色, 其中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 教师应紧紧抓住, 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 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让学生理解格言警句的思想内容, 接受品德教育。如:讲解鲁迅小说《故乡》, 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 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孟子的《鱼, 我所欲也》, 孟子的“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一直激励着几代人。教师应用“鱼”与“熊掌”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导学生“当人生中需要取舍的时候, 要选取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使学生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胸怀;让学生了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 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 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 激励学生培养坚强自信心,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拓展课外活动, 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
德育渗透既要入于课堂教学中, 也要出于课堂教学中。生活是个大课堂, 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因此, 在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应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的特点, 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生活活动中, 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在杨绛的《老王》中, 为了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中有所增益, 能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 关注生活, 关注人生, 净化思想, 笔者特别设置了一个作文写作环节,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就社会上的某种人, 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作业交上来后, 笔者惊喜万分地发现, 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 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 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周围的人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等等。这样。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 拓展了课堂知识, 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四.总结
让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内容方法;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88-01
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思想教育局限在课本中有限的知识,要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通过对德育素材的合理利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思想上的觉悟。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思想教育贯穿其中。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书中每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来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比如说,教材中有的章节就是对一些简单问候语、对话(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Thank you等)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通过两名同学间的对话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可以通过小故事或者笑话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问候语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助于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与思想水平的统一发展
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在英语教学中,既能掌握语法知识又能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就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实现与思想教育的统一,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思想教育水平。
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思想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相互统一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说,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发展特点,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法来积极引导他们,还可以采用播放电影或者音乐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甚至可以让一些英语基础好点的学生参与英语的对话表演,让学生在练习英语、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从内容中渗透一些游戏的规则、交谈的礼仪等。这种方法可以既消除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带动了课堂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地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对教材深刻解读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对英语教材涉及到到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或者生活方式往往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此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来掌握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德育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
在学校中,老师的个人品德修养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老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以好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去感染学生。要明确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1、要主动与学生做朋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去,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消除师生隔阂,真正的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我落实了这一点,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受教对象是小学学生,他们是单纯可爱的个体,因此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能够学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德育人,才会起到显著地效果。第二,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英语作为一种外国的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设计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使他们寓教于乐。在对单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增设一些趣味活动增加学习乐趣,带动他们活跃起来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要鼓励学生多用英语沟通,多给他们创造观看视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在课上我们要用饱满的热情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丰富的表情或者扩张的动作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留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活跃的孩子我们要积极引导他们去感染周围的同学; 对于内向的学生,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发言,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在课下,我们要做到当堂作业当堂消化,对有错误的学生积极进行讲解和订正,表现好的可以给予奖励。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的朋友,学习上的指导者,行为思想上的领头人。
2、根据发展新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而言,除了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分享获得经验外,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完善教学。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同时也要根据教学规划和学生的反馈不断修缮教学方法。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思想品德上修养,真正的落实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
参考文献:
[1] 蒋晓芬.浅谈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9期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 篇12
一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
在学校教育中设置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发展。其中, 精神发展主要是帮助学生欣赏过去社会的成就;而道德发展主要是帮助学生探究对历史的不同诠释是如何反映不同的观点和价值等。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影响他们的个人抉择、态度和价值观, 使之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逐步树立科学精神, 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提到, 通过历史学习, 进一步了解国家国情, 发扬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历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实施
既然历史教育对于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如此大的作用。而目前的教育现状及教学实践又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 那应该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这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重要工程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 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1. 转变传统观念, 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名受教育者,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极易受到外界环境舆论的导向。因此, 转变观念不仅是受教育者自身的事情, 还涉及众多教育事业的参与者, 包括媒体宣传、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等。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一种良知来支撑自己的行动, 这种良知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培养与唤醒的, 这只靠“数、理、化、生”的学习训练是无法完成的, 而只有通过“文、史、哲”的长期熏陶和教育才能实现。
2. 掌握教育规律, 巧妙穿插德育教育
教育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都应该首先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与基本原则, 才能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具体结合到历史学科的特点, 思想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 实事求是原则。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历史”, 就要求历史教育要还原历史原貌, 不能人为地为了某种需要而篡改历史事实, 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 正面教育原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事实;历史大事, 变幻多端, 历史人物, 忠奸同行。如何把握讲授的尺度, 对于一名教师的教学智慧是一种考验。遇到这种情况, 需要把握正面教育原则, 尽可能地弘扬正面人物对人类历史所作的贡献, 使学生受到更积极的教育感受。
(3) 身教重于言教原则。再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 如果只是停留在课本上, 它的教育意义仍是微乎其微的。作为承担教育工作的教师, 应该身教重于言传, 身体力行, 为学生做好表率, 同时也为教育同行树立一个榜样。
除此之外, 还有批判继承原则、厚今薄古原则、古为今用原则等。
了解了以上思想教育规律, 还有一点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教育的内容, 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喜闻乐见, 使其对历史不致产生空洞及抽象感, 这是一个很有技巧的课堂艺术。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情况略举两例。譬如,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爱国主义是一项重要内容, 平时学生觉得现在是和平时期, 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淡薄。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课时, 教材中会提到几个著名的爱国将领的名字:谢晋元、姚子青等人, 恰好这几名爱国将领都是梅州籍的, 上课期间让蕉岭和平远的同学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一方面, 让同学产生自豪感, 另一方面, 觉得“爱国主义”这一话题其实并不遥远, 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它需要我们去做好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对“爱国主义”最好的诠释。
3. 延伸教材广度, 发掘历史学科的德育素材
可能会有教师觉得,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确实很重要也非常必要, 但有时却用苦于找不到相应的素材而作罢。笔者认为, 不是教材中没有德育素材, 而是教师平时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 忽视了积累的大脑。所以, 既然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授课期间适当延伸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平时注意收集德育素材也要养成一种习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产生过众多灿烂的文明和道德榜样, 只有正视它们, 并把它们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积极向上, 奋发顽强。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仰望星空, 因为我们有值得自豪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德育教学与幼儿教育】推荐阅读:
精读教学与德育教育07-14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07-02
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09-20
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09-21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07-29
英语教学法与德育教育07-07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7-31
体育教学与德育10-14
音乐教学与德育09-06
德育与语文教学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