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2024-08-01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共9篇)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1

0 引言

2012年下半年, 国网公司全面启动了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工作, 力求通过全新的制度性安排, 形成上下贯通, 横向协同的制度标准一体化机制,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禹州公司从2013年四季度起在地区率先开展了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通过近6个月的有效实施, 公司制度监督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已经形成, 完成了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库建设, 为下一步与国网公司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顺利接轨打下坚实基础。

1 明确目标, 严格执行制度标准规范化建设“四原则”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规章制度一体化管理工作, 建立以管理制度作为公司管理规范统一表述形式的管控体系, 进一步明晰公司各部门、各专业、各岗位工作职责, 做到“凡事有据可依,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监督”,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 依靠制度提升执行力, 为公司创造健康良好的管理秩序, 保障公司规范有序运作。

为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该公司在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优化固化、科学简约、高效执行、依法合规”的实施原则。即:

优化固化:在公司制度建设经验上固化先进、亮点, 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动态优化的原则进行制度编制;

科学简约:修订后规章制度体系库要能够真实反映和契合公司各专业管理的内在规律, “适”字当头, 做到适用、够用、管用。

高效执行:制度建设中要以“一流企业必备一流制度, 一流制度必须一流执行”为取向, 用“火炉法则”指导各管理制度的检查与考核, 按照预先警告、及时处理、后果相同、普遍适用的要求, 建立并落实科学的奖惩制度与考核体系, 提高公司干部员工的执行力。

依法合规:要在制度建设中严格法律审核, 做到依法合规开展工作, 确保下发的各项制度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管理要求。

2 强化组织建设, 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一体化建设管控流程

1) 该公司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组成的制度标准规划化管理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由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标准化管理专责、法律专责任成员, 工作职责如下:

领导组:负责审批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调整计划;对分管部门的一体化建设工作相关事项进行审批、督促、落实;对重大分歧进行裁决。

制度梳理建设工作办公室 (规划发展部) :负责编制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调整计划;负责国网通用制度的贯宣工作, 汇总各部门对国网通用制度的执行意见;负责督促各部门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应工作;按“执行通用制度、保留、废止、修订、新建”汇总、审核各部门上报的制度完善目录;对全公司制度体系进行法律审核把关;发布公司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公司制度标准体系库;下发公司《规章制度管控办法》, 建立制度管控长效机制;组织一体化建设总结、综合评价工作;负责对各部门下发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

公司各部门:负责依据部门管理职责, 梳理出部门正在执行的有效制度, 对其严谨性、可操作性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进行审视和辨析, 对制度进行归类, 确定是否保留、废止、修订或执行通用制度;对应该用制度规范约束的工作但属制度缺失的, 由部门组织进行新建;对部分需要协同出台的相关制度由牵头部门负责, 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完成;按照一体化建设办公司要求完成制度目录初审、拟文等工作;负责对所下发制度的管控工作。

2) 实施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管理流程。规章制度一体化管理流程由规划发展部协调组织, 公司各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各司其职。 (1) 结合国网公司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要求和公司发展实际, 分析本单位制度标准建设情况现状, 编制规章制度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 (2) 各部门梳理已经形成、正在执行的制度, 确定其状态;对目前尚无制度规范约束的工作确定进行新建, 最终按执行通用制度、保留、修订、新建、废止五类列出拟完善制度目录清单。 (3) 对各部门列出的拟完善制度目录进行审核, 汇总编制公司本轮次规章制度一体化建设目标计划。 (4) 规章制度一体化管理部门完成执行通用制度类、保留类、废止类文件拟文 (含法律审核) 工作, 提请拟文。 (5) 修订、新增类制度由各责任部门组织完成拟稿、会签工作。 (6) 制度梳理责任部门对各部门报送的拟行文制度办法进行规范化、法律要素审核。 (7) 办公室对通用类文件和部门拟文制度进行文字审核。 (8) 将梳理后的规章制度进行分类汇总, 建立公司制度标准体系库。 (9) 编制公司制度标准管控办法, 明确公司制度新建、补充、修订、废止管理要求和管理流程, 建立制度管控长效机制, 实现制度管理标准化, 同时对本轮次规章制度一体化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3 执行到位, 一体化建设成效逐步体现

通过规章制度一体化建设, 规章制度体系库真正涵盖了公司专业管理方方面面, 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同时按照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全面清理了公司各层级、各专业现行制度标准, 实现公司制度有效“瘦身”。提高管理制度质量、精简总体数量的工作目标, 制度之间重复、打架现象消失。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制度的执行检查与考核机制进一步得到了明确, 依靠制度管人、管财、管物、管事的机制已经形成。

摘要:如何实现县级企业现有制度体系与上级建设要求顺利接轨, 建立、完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管控机制, 是县级供电企业规章制度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禹州公司为案例, 对县级供电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关键节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桂蓉.企业—社区关系影响企业社区参与行为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 2013.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2

今年以来,威远县院积极探索构建“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度,通过查处案件和预防工作两手抓,起到了威慑、警示作用,使预防和办案工作达到双赢效果。

一、建立预防、自侦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制度”。预防部门在工作中,将发现、收集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信息,及时移交举报中心管理,并反馈自侦部门。自侦部门对受理的案件线索及时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预防部门,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同时自侦部门结合办案实践,将发案原因、作案手段等信息以及发案单位暴露出的制度、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向预防部门反馈,便于开展案前预防,同时也提升了预防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预防、侦查部门间的“个案预防资料移交制度”。在案件立案、侦查终结后、移送起诉前,自侦部门均要通知预防部门;预防部门接通知后要及时跟踪,对犯罪嫌疑人口供、资料和案情进行查阅分析,深刻了解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搞好案中预防;对于自侦部门在查办案件中发现、应由预防部门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要求及时提供给预防部门;预防部门应提前介入,适时适度参加提审、讯问,协助调查分析,保证和促进案中预防工作。今年以来,预防部门共介入案件调查3次、参加审讯1次,自侦部门及时向预防部门移送案件有关

更高标准制度建设的挑战 篇3

2013年12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发表《巴厘部长宣言》,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这是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的首个全球贸易协定,是振奋人心的进步,共包括10份文件,其中涵盖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上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内容。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已明确了“形成面对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网络”的目标,以此作为深化开放的突破口。可以说,中国启建上海自贸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适应高标准的自贸区规则,具体来说,即如何适应负面清单管理、如何适应准入前国民待遇和如何在服务业领域实现广泛而全面的开放。再从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来看这个目标,也就是双方在全球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发展方面如何能进一步合作。

曹远征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上海自贸区向更高标准的体制建设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是负面清单管理,实质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过去,中国政府采取正面清单管理,除了禁止和限制外,即便是鼓励的也需先批准。而负面清单则转换了观念,只要政府不限制、法律不禁止,企业就可以做。尽管目前负面清单长达190多项,但上海自贸区承诺这个清单可以减少,每减少一项,改革就迈一小步。比如企业注册制度,过去中国的企业需要项目获批才能进行注册,上海自贸区降低了这个门槛:第一,不需要实交资本,认交就行;第二,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就注册;第三,事前不需要办理文件。不久以后,这个政策变成了全国工商局的政策,对全国各地企业而言大大降低了民间办企业的门槛。

其次,更重要的意义在金融领域。金融开放讨论多年,但很难落实。到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已占整个涉华贸易总额的18%,如果从信用证和托收这两个指标来看,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贸易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上海自贸区的30条意见,核心就是把香港经验搬到上海,即先设立开放的贸易账户,条件成熟后就准许自由兑换。

当前的世界经济规则基本都源自于WTO规则,尽管WTO在巴厘岛会议上有了重要突破,但多哈回合毕竟谈了12年,能不能关上门依然是个问题。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同时又提出了TPP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这应是更高标准的开放。上海自贸区恰好就是要通过试验,向更高标准靠拢。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需要更高标准的制度,深化对外开放正是促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支点杂志2014年2月刊)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4

一、制度标准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制度标准的有效执行是指各级单位员工对企业的制度标准的执行做到“知行合一”。制度标准执行力是指在制度标准已经确立的前提下, 制度标准执行者对制度标准的贯彻和落实的能力和力度, 及制度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力。影响制度标准执行力的因素多种多样, 程度也各不相同, 为进一步理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找出关键要因, 笔者在深入调研各级电网企业制度标准执行现状的基础上, 遵循“过程控制”原则, 对制度标准在各级单位运行“过程”进行识别, 从每个业务活动的“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识别影响制度标准运行效率和质量的因素。详见图1。

二、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管控机制构建

1. 机制构建目标

通过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建设, 确保企业各项制度标准执行落地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诸如:培训宣贯、实施工作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执行效果反馈等, 实现电网企业制度标准执行工作全过程管控, 各项工作有依据、落实责任有岗位、管理统计有数据、评价考核有指标。

2. 机制构建原则

(1) 坚持全过程管控设计原则。机制的整体设计立足于实现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 以持续提高企业制度标准执行落地效率和质量为切入点, 坚持全过程管控设计原则, 流程化管理思想, 确保机制设计在控制层次上涵盖各级单位, 工作流程上包含发布、培训、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避免出现管理空白和漏洞;

(2) 坚持整体协同建设原则。制度标准执行落地工作涉及电网企业各个业务层面, 机制建设对于部门、岗位和权责分配应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确保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具有良好的独立性。标准化综合部门、制度标准归口部门、业务部门, 以及各层级之间职责定位应协调一致、科学合理;

(3) 坚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原则。机制建设是为更好促进制度标准落地执行工作, 建设过程应结合电网企业实际业务特点, 在充分考虑其严密性与完整性的同时, 选择恰当的控制手段与方法, 优化管理流程, 不断增强机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4) 坚持渐进性原则。制度标准一体化运作管控机制是确保电网企业制度标准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建设过程应按照总部统筹, 循序渐进的原则, 持续改进完善, 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3. 运行机制总体框架

笔者结合过程管理、合规管理、质量体系审核等国际通用的先进管理思想, 制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机制总体框架, 并提出相应子机制, 总框架图如图2所示。

三、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管控机制应用

本文以某电网公司为例, 探讨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管控机制的应用。

1. 实施前指导

确保制度标准的有效实施, 上级单位应把好首道关。在制度标准转发前, 应充分熟悉该办法, 并对基层单位的具体执行提出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包括以下四部分:

◎管理职责落实指导意见;

◎培训指导意见;

◎运行指导意见;

◎考核评价意见。

2. 差距分析与改进

基层单位根据该办法具体内容的运行指导意见, 开展执行前准备工作, 进行差距分析。业务主管部门对比制度标准与自身业务特征, 开展差异分析。首先, 从业务实际开展部门角度甄别该项制度或标准是否归属于本部门, 即本部门是否具有该项业务。第二, 如第一环节得到确认。组织本部门相关业务人员 (如涉及多部门, 应牵头组织涉及部门的业务人员) , 逐条款进行差异分析, 并如实填写“差异化分析记录”。涉及部门对制度标准进行差异化分析主要目标指标应基于人、机、料、法、环以及监督等因素方面。

差异分析部门对相关制度标准进行差异分析完毕后, 针对制度标准要求与实际业务现状有区别或不符的事项, 进行列明, 并分析归纳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应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要求、效果要求等内容。责任部门按照上阶段制定的策略要求, 遵从规定人员、规定时间、规定措施开展“整改”实施工作。

整改完成后, 由第三方 (除责任部门外) 进行实施效果验证。实施效果验证主要关注以下内容:是否遵照计划时间要求;是否按照措施要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培训宣贯

第一, 在制度标准正式下发或转发前, 上级单位组织制度或标准相关业务部门以及下级单位涉及部门开展培训宣贯工作, 对制度标准的下阶段工作做好前期指导准备工作。

第二, 基层单位制度标准归口管理部门收到并将制度标准转发至相关业务部门后, 业务部门应及时开展关于该制度或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做好培训过程管理的同时, 更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 避免培训停留于表面, 为后期该办法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4. 实施运行

基层单位按照办法要求开展工作。在该办法所涉及业务首次运行时, 业务归口部门安排业务专工进行现场辅导, 讲解制度标准要求, 直至相关部门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制度标准要求;同时, 机制要求制度标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业务归口部门的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确保执行到位。如在评价中发现制度标准存在管理差距, 应重新提出制度标准差距分析与改进的需求。

5. 监督检查

任何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促进工作开展有效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监督检查”是指对差异分析结果、措施、实施效果乃至整个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的监督检查既包括过程的监督检查又包括阶段性成果的监督检查。

首先, 差异分析部门应对前期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其次, 制度标准归口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业务骨干对在运行的制度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同时, 基层单位在制度标准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开展内部评价工作, 内部评价工作参照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执行, 实现多体系的融合。

从机制实际运作取得的效果来看, 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一揽子解决方案, 填补了制度标准在运行管理方面的空白, 实现了制度标准运行管理的量化, 建立了制度标准运行管理的统一评价体系, 改变了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以往“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 但在机制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融合应用方面仍有许多完善改进的地方。

摘要:如何在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式下, 通过构建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管控机制, 确保电网企业制度和标准得到有效宣贯的执行、高效的执行管理, 对于提升电网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有效支撑电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电网企业制度标准执行过程中各环节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构建电网企业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原则与总体框架, 并对机制的实际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制度标准,一体化,运行管控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宇.基于电网企业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1.

[2]熊新华.供电企业依法治企与全面法律风险管理[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2) :50-54.

[3]朱悦静.基于业务流程的企业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21) :30-31.

标准化廉政建设制度 篇5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有关工程建设、廉政建设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项目部管理职能,把住效益源头,防止腐败,确保工程资金有效运行,积极主动同劳务协作队伍和重要部门负责人签定《廉政协议书》,把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到工程施工全过程,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正确认识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对所本项目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负总责;项目班子成员对分管单位和部门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抓好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责任分解、学习教育、监督管理和责任考核工作。

4.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公仆意识,正确行使职权,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5.坚持民主生活制度,廉洁自律汇报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6.领导干部树立廉政建设从我做起的思想,处处以身作则,执行廉政责任制。

7.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办实事,不办虚事;讲实效,不讲排场。

8.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9.坚持集体领导,分工合作。杜绝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10.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反对个人说了算;严格执行项目部重要事项“双向会签”制度。

(1)对工程量、单价变更等问题,要坚持集体讨论制度,防止徇私舞弊、个人决策。

(2)采购工程材料要货比三家,不得舍近求远,按照规定程序采购。采购和租赁单价不得超高。

(3)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4)严格验工计价程序,实行计量支付。每月验工计价一次,集体讨论,完善签认手续;不得超验、超付工程价款;不得以资金拨付为手段

谋取私利,杜绝吃、拿、卡、要。

11.坚持对广大职工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学习有关廉正建设规定,做到自觉、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反腐倡廉。

12.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重要岗位人员,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文件,明确党风廉正建设在各项业务交往中的约束意义、作用,明确自身的廉政要求、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13.禁止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用公款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禁止到下属单位或业务协作单位报销娱乐性活动及旅游费用。违者按项目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14.禁止领导干部、业务人员接受外单位和个人的宴请,禁止接受基层单位和协作队伍及个人赠送的纪念品、礼品、有价证券或索取非法报酬。

15.工作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从事各种个人有偿中介活动和安排亲属在本联合体工作。

16.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做好保密工作,保护举报人,举报承办工作实行领导负责,专人办理原则。

17.举报事项经查证属实,使违纪者受到应有惩处,对举报人酌情给予奖励。

18.对各种违纪行为,一经发现都要严肃查处,并视情节,依照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19.对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除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外,还必须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6

1 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1.1 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简称。是化工生产企业为了防范生产事故风险,保护人身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所制定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管理办法。HSE管理体系将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资源等各个要素构成有机的整体,按照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的运行模式来建立,通过一系列管理程序和规范化、责任到人的管理活动,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管理体系。

1.2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强调绩效管理以及持续改进。它包含安全目标、安全责任体系、应急救援以及绩效评定等16个方面的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使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符合当前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2 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

HS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必要性体现在:

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两个体系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弥补各自系统的缺陷,而且有利于系统间各个要素的协调、配合,能够促进系统间的信息交流,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系统的实际效果。

减少安全管理的工作量。两个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有效避免了化工生产企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比如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生产现场的作业管理,紧急状况的预防等,大大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执行效率。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作业中文件的数量,使文件的管理更加容易,员工领会文件精神更易透彻,整个生产的作业更加顺畅,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

2.2 可行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有很多相同点,这也是两者进行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将两种管理体系有效融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

系统工作更加协调。两个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使两个不同系统的要求、组织、培训、文件控制、内审和管理评审得到统一,大大的减少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重叠,简化了工作流程,工作的协调性得以提高。

管理体系更加系统。两个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使得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从而构成了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优化企业管理效果。

有效节约管理成本。通过两个系统的有效融合,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更加全面,能够更加高效地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有效的节约管理的运行成本。

3 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由此可见,建立并完善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然而在其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3.1 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

促进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方法,而且需要在管理人才、文件执行习惯、培训内容结构等执行力欠缺的问题上做文章。不断提升企业员工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在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工作环节,逐步建立起相对应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通过在执行中培训、宣传贯彻,最终固化形成习惯。

3.2 以安全标准化推动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能够促进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考核。安全标准化把28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和安全许可等要求融入HSE管理体系,细化为1级、2级、3级企业达标标准,能够有效改进HSE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使两个系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产生组合优势。

3.3 用安全标准化为HSE管理体系提供指导书

安全标准化系统中的说明性条目和评审标准中的考核评价条目在目标管理、培训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给HSE管理体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监控以及考核机制,减少了执行过程当中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充分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4 把安全标准化做为夯实HSE管理体系的基础

HSE管理体系的重点还是要回归到作业实体本身,关键是要推动生产企业基层各个环节HSE管理的有效实施。安全标准化不仅能够明确责任,促进各职能部门管理责任的落实,同时可以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充分保障HSE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建立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HSE管理体系的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对安全标准化以及HSE管理体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就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于其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就行了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企业将安全标准化、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运用到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摘要:文章通过对化工生产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相互衔接、有机融合进行探讨,从而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HSE体系,安全管理,一体化

参考文献

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研究 篇7

养老保险简而言之可以保证老有所养的问题。具体细化分析。

首先可以利用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养老的基本问题。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 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 都需要关注老龄化。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老龄化问题还在不断地发展。今后老龄人口会逐步增加。家庭养老越来越难。2个壮年人面对4个老人和1个孩子的情况, 典型并且普遍存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保证基本养老。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 也可以划分为二次分配, 对于社会收入不平衡, 有缓解作用。如同税收一样, 在市场竞争中, 对生产资料, 生产力占有情况的不同, 造成了收入的差距。而要稳定社会秩序, 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同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推出了面向农村的新农保养老制度。让农村老人也享受养老保险, 也有老可养。不但缩小了收入差距, 也缓解了地域收入不平衡的问题。

最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可以从经济保障角度, 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促进居民消费, 从而反过来提升内需, 加强消费, 推动经济增长。

2 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 已经初见成果。做到了基本范围覆盖, 制度持续运行, 保证了养老问题的基本解决。验证了养老保险制度的优越性。但是现在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这也不可否认。

2. 1 养老保险制度信息化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的发展, 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养老保险制度也不例外。但是却没有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中, 发挥出充分的作用。有人会质疑, 当前养老保险的资料都是存储在计算机之中, 在计算机中可以调取出养老保险企业和个人的相关数据。这不是信息化吗? 这离实现信息化还相差甚远。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 我们从问题中就可以看出信息化的作用。养老保险制度, 在不同省份之间不可以进行延续。也就是说在不同省份间可能存在, 离职后无法续交养老保险的问题, 也可能出现多份养老保险的问题。当前我国从信息化全国角度, 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还存在发展的空间。

2. 2 养老保险制度不够透明化, 人们了解不多

这是政府沟通宣传力度不够, 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通过调查发现, 部分城乡居民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极其有限。一些有保障需求且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不知道如何在当地办理该类保险。还有一些已经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居民对自己参加了何种保险、今后享受的待遇状况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理解程度与实际规定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这一方面由于基层政府对制度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仅当作是一项行政任务或政绩指标强势推行; 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处于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时期, 在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 各省、市、区 ( 县) 也会多次根据自身状况对原有制度加以调整或出台新的办法, 群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单一, 导致对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误读。

2. 3 参保选择缺乏弹性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通常由企业和个人缴纳, 政府以补贴方式给予保障。但是在参加养老保险过程中, 选择的档次只有简单的几档。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选择最高档, 个人利益得到保证, 但是对企业的付出要求较高。企业往往不愿意承担。企业通常会选择低档。职工的养老利益就被剥夺了。而国家没有详细的政策规定, 以何种收入或者何种规模的企业应该缴纳哪种养老保险。这就使得职工虽然心有不甘, 但是也无依据要求企业为职工选择较高的养老保险。这也削弱了养老保险资金的积累。同时如果养老保险的档次多, 提升选择性, 再辅以政策的指引, 就可以让不同职工的养老保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在养老问题上实现弹性机制。

2. 4 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不够规范合理

养老保险制度, 要求缴费满15年, 就可获取养老保险。但是有些参加工作的职工, 在离职后, 一定年限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即使这些年限没有缴纳, 也可以完成15年的基本缴费, 但却一定要求个人补齐养老费用。这就有漏洞可寻。另外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年限不同, 养老保险金的金额却没有变化。在改革后, 有了变化, 但变化区别很小。这对激励个人和企业, 及时办理养老保险方面缺乏说服力。甚至有的地方出现过, 父母的养老保险金和子女的养老保险捆绑缴纳的现象。这有失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是不可取的。

2. 5 养老保险基金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手段

养老保险基金基数巨大, 如果能很好地发挥货币资本的作用,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 就可以更好地为养老服务。让居民过上更加稳定幸福的生活。但是养老基金如果不能良好的运作, 只是空置,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实际就是对养老基金的一种贬值。而过于冒险的投资, 也容易使得基金受损, 出现亏损。如何采用稳健有效的保值增值方法, 是需要探讨的。比如不动产的价值再创造。通过租赁等方式, 创造价值来弥补因年限而形成的修缮和折旧造成的损失。这就是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种实际体现。具体的例子还很多。比如, 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投资股市和其他基金项目等。另外, 建立科学的价值计算方式, 才能真正地体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内是否真正的出现了缩水贬值还是保值增值。

3 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 1 加大财政投入, 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鉴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的状况, 各级政府应明确责任, 切实落实各项财政投入, 中央、省级政府在全面推进全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 应继续加大中央与省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和统筹层次, 逐步建立养老金待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增长与调整的长效机制, 让广大城乡居民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补充保障等其他模式相结合, 形成以社会养老为核心、家庭养老和其他形式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模式, 以真正解决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3. 2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养老保险制度透明性

用媒体力量, 展政府政策力度。让公众的声音, 传入政府的听筒。加强沟通, 让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透明化。更多的人民群众都了解养老保险, 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也积极的听取群众的意愿, 分类统计, 实际分析, 对于可行的有建设性的, 可以采纳作为修改备案。形成良好的民风政风。

3. 3 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保值增值的形势更加严峻。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基金风险控制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各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办法, 加强对基金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在投资管理方面, 应出台相关政策, 放松投资管制, 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建议效仿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模式进行市场营运, 根据市场信号和基金效益选择进退, 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减少政府财政负担, 实现基金供给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崔秀荣.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思考——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 2008 (7) .

[2]杨辉, 谢毅.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3]张妮.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 2006 (4) .

[4]曹应梅, 杨廷茂.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

[5]葛芳.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探讨——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22) .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8

同样在2004年, 国家在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烟草行业也在2009年明确提出行业各单位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借助矿山、建筑、危化品和机械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 2010年4月《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YC/T384-2011) 正式发布实施, 为烟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 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国家和烟草行业的要求, 烟草企业要同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体系, 搭建二者的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就是摆在烟草企业面前的实际问题。

一、搭建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烟草行业从2004年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到目前基本上全行业所有单位均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01) 标准要求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 而且大多都是“三标一体”或“二标一体”。相对于质量管理体系, 行业各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 在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和作业安全要求及安全行为要求上多为行政法规和通知, 缺少技术层面的指导。所以需要将各项要求通过标准化这一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使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所以在2010年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 国家烟草专卖局 (公司) 有关领导就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操作层面的技术支撑, 保证生产经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行为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 实行两种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不但会使企业安全管理出现盲从, 无从抓起, 而且会导致管理资源的浪费, 使管理效率和水平下降。所以烟草企业必须要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体化建设, 通过有效的整合管理资源, 实现两种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共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是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经之路。

二、搭建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通过对比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和内容, 我们发现两个模式所依据的管理原理是相通的, 实施的方式也很相似。而且两个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使一体化建设成为可能。

(一) 二者的管理原理是相通的, 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用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化的“戴明模型”, 分为计划 (Plan) 、行动 (Do) 、检查 (Check) 、改进 (Act) 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 为企业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 持续改进企业绩效, 实现既定目标。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旨在通过企业自我检查、纠正和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 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自我检查、纠正和完善本身就是PDCA的一个循环, 而且每一个过程也遵循PDCA的过程。

(二) 二者的实施方式相似, 而且在内容上易于整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均强调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通过制度建设, 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通过运行控制, 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 通过持续改进, 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者在实施的每一个过程, 其要素大多数都可以一一对应, 从而实现在内容上的整合。而且由于二者侧重不同, 在过程上又可相互补充, 互相完善, 确保了达成结果的一致性。

(三) 二者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我们都知道标准只提要求, 不提具体的方法, 这就为各标准的整合运行提供了接口, 而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AQ/T9006-2010) 标准中, 随处可见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01) 标准的引用和借鉴。在烟草行业, 考虑到各单位基本均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在编制《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YC/T384-2011) 时, 便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所有要素融入标准化的规范中, 为烟草企业一体化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从表面上来看, 这两个体系完全是不同的模式, 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 两者具有共同的PDCA循环方式和相似的实施方式, 而且可以相互兼容。从而使我们相信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是可行的。

三、如何搭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是当前烟草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那么要搭建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1) 两个体系侧重点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 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理念, 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 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 它要求企业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 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 强调用法规抓安全, 用制度保安全, 克服了工作的随意性、临时性和阶段性, 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2) 两个体系的标准适用范围不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下称28001标准) 的适用范围可谓包罗万象, 无论是雇员数上万的跨国集团公司, 还是寥寥数人的微型企业, 无论是从事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型企业, 还是提供娱乐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 皆可按其标准建立体系, 获取认证资格。而安全生产标准化, 我们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下称9006标准) 为例, 其适用范围要狭窄得多, 9006标准称:“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它以工矿等生产型企业为主要目标。

既然28001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 那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针对某个行业作出特别规定, 而是只能规定一些通用的、框架性的要求。作为粗放型的标准, 只提通用要求, 而无具体实现方法, 具体要求要依靠标准实施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法规中针对性要求的理解, 考虑适用的法规要求及实际情况, 自行将内容完善。而9006标准由于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可说是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共性基本要求,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要详尽得多。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所执行标准的要素存在差异。前面提到过,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实施的每一个过程, 其要素大多数都可以一一对应, 从而实现在内容上的整合, 但是各自所执行的标准在要素的描述和要求是有差异的。下面分别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8001-2001) 和《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一部分基础管理规范》 (YC/T384.1-2011) 的个别条款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384.1标准提出了“4.1.2.1根据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制定企业年度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说法。而对28001标准而言, 变化了的条件可能会使得目标不再可行, 所以28001标准中目标不一定会以年度为期限。

两个标准对于文件的要求差异也颇大。28001标准原文为“重要的是, 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 即应适当文件化。对384.1标准而言, 则是要求要详尽具体化为规章制度, 在384.1标准的4.5.2条款中要求企业至少应建立包括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管理、文件记录管理等26类安全管理文件, 并详细规定了每一类安全管理文件的内容。两个标准规定的繁简差异极大。其实规章制度数目多少并非重点, 重点在于内容是否涵盖这些要求。

在28001标准之中的“4.4.6运行控制”条款, 不过短短一百多字, 而在384.1标准中则花费大量篇幅, 从“设备设施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八个方面详加要求, 甚至《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二部分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整个部分都是运行控制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比较宽, 适用范围广, 注重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具体而全面, 注重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所以搭建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要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框架, 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融入其中, 使两个体系的要素和文件达成一体化, 通过PDCA循环的过程管理, 确保整个体系有效运行和组织绩效的持续改进。

在要素和文件一体化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和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实效性。一体化建设要对两个体系融会贯通, 发挥各自的优势, 先行建立的要保持, 后建立的不能另起炉灶, 而是要互为补充, 相互利用。同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能达到的要求的, 要严格落实;对标准要求不适用企业的或标准本身不完善的, 要从法规的基本要求出发, 积极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予以实施, 切勿好高骛远, 一味盲从, 造成管理体系“两张皮”。

2) 全面性。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 是对企业安全生产方方面面工作的全面梳理和优化, 不应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此外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重点突出了生产安全, 未对治安安全做出具体要求, 而且由于未涉及印刷行业的标准, 对铝箔生产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在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也未有要求, 所以烟草企业在搭建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建立这两部分的企业标准, 已保证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性。

3) 可操作性。任何管理体系的建设都要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一体化建设也是着眼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既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于不符合企业实际, 难以操作的制度和标准, 对企业来说就是摆设, 就成了“皇帝的新装”, 无任何实际意义。

烟草企业要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编制实施方案, 成立组织机构。实施方案要明确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进度安排和具体要求。应体现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的主导思想, 组织机构可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业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组成。

2) 标准宣贯活动。烟草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较为熟悉, 但《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各单位接触较少, 应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重点学习和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和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

3) 现状评价和分析。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梳理, 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 从时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方面重新审视现有管理体系,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包括组织机构的调整、文件 (记录) 的整合和完善、安全设施的建设以及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并明确具体的时间进度。

4) 改进措施的实施。按照既定措施和时间进度严格实施, 并对实施情况验证, 不符合体系和标准要求的, 再整改再验证, 直至达标为止。

5) 自评和复评。改进措施实施完毕后, 按照标准化规范要求, 逐个模块、逐个要素, 分部门编制自评表, 按照岗位达标 (操作达标) , 专业管理达标和企业达标的顺序, 逐级开展自评工作。并根据自评结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按照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标准要求申请复评。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是当前烟草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而且是烟草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两种管理模式即有相同点, 具有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 同时又各有侧重, 适用范围和要素之间也存在差异, 所以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既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 更要充分分析、理解和掌握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和差异所在, “求大同存小异”, 既不能偏废, 搞绝对化, 也不能盲目跟风, 造成管理体系“两张皮”问题。只有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 遵循时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并不断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最终达到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M].科学出版社.

[2]王海军, 曲福年, 晓讷.关于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劳动保护, 2010.

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篇9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意义政策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城市一直延伸到农村中的,可以良好的体系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实现的成果,并且可以良好的反应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正确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系统,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可以健康的发展,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确保基本民生、维持社会安定、良好的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一、对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的阐述

( 一) 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基本含义与内容

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通过连接原有的分立的制度体系, 在进行一系列的统一制度的管理, 这一过程就是一体化的形成。 在一体化体系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将各个分立体系之间的制度保持连接,并且将分立式体系根据相关制度的管理进而形成一体化模式。 在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中,都会有一体化制度的实施内容,并且在同一个地区也会有多种制度的实施的现象。 以往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地方社区和经济行业部门中受着局限性和狭窄性的影响,发展速度比较慢,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逐渐进步,并且发展到全国各个范围中去,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推动了各种制度体系的诞生, 并且良好的促进我国民族制度的良好发展, 将传统狭窄性和局限性的体制完全取提,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各种制度一体化中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一体化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是通过社会工业化发展以来, 与经济和政治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渐渐发展而来。 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是通过建设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制度体系, 让其社会成员能够进行统一化制度, 确保统一的保障制度的实施, 并且要连接分立的多个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 良好的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标志性和统一性。

(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表现

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在制度运行上看, 表现形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制度形成的制度体系。 对于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制度的协调性,通过各种不同的制度之间的连接形成的制度协调性, 而协调性一体化是允许存在不同制度的共同存在, 并且对于分立体系自身的基础制度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在建立制度性的协调机制在各个体系之间,并且对制度性的摩擦进行阻止的话,首先, 根据相关项目是否是同一类项目进行分类,在进行制度合作,建立严密的保障体系, 将制度中会出现的空缺和重复的现象良好抵制, 良好的确保相应对象在同类制度中能够良好的进行转换和运用。最后,要将类型不同的项目制度能够对工作进行互补和配合, 让类型不同的制度之间的观念产生互补的效果, 将其主要作用良好的发挥出来。 第二层次,统一管理体系。 对我国社会保障项目进行统一化管理就是统一管理体系,将其良好的效果发挥出来。第三层次,一致性制度,将传统分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良好的改良、创新,为我国的不同制度体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良好的创建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制度一致性原则就是将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并且将其良好的体现出来。第四层次,我国统一性的社会保障水平,保障我国人们根据相同的规定体系, 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要公平对待每一名公民,其提高的社会保障待遇也要保持相同的水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含义

其一,社会效益是通过实施一体化体系,并且良好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的过程所实现的结果,也能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运行效率。社会班长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制度协调工作也是通过一体化制度体系进行维系的,让不同的项目和制度都能够进行良好的配合工作,建立严格密切的社会安全系统,让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主要作用, 为社会带来良好效益,一体化体系中制度协调也能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宏观效率检修良好提升。 其二,我国社会保障待遇对社会成员的基本平等性也是通过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的良好成果。在传统的体系运用中都比较杂乱、零散,但是一体化系统却可以将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平衡对待我国社会不同类型的人群,良好的维护了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权利和待遇,并且促进社会成员待遇水平的平等化管理,将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效益的特点良好发挥,所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系统。 其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平衡性可以通过一体化制度体系良好的进行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运用广泛的、长期的公共计划主要是由于一体化系统,并对各个方面的需求与利益进行统筹兼顾,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动,如果出现局部风险可以通过较大范围的制度体系来应对解决,为各个地区和各个领域的平衡发展带来有了条件;也对未来发展进行宏观角度的预测,在未来遇到风险时能够通过长期性的计划和充足的资源储备来面对和解决,进而让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中能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 其四,社会保障与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协调中一体化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国经济与政治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就是社会保障一体化。 在长期发展中,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中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应不了一体化体系。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和区域之间的公平竞争和经济协作是通过社会保障一体化不断发展所推动的。 所以,社会保障一体化以良好道德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也能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大的作用。

三、强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良好策略

要明确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内容,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也要明确,并且社会保障发展要坚持一体化的基本方向。要对我国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和了解, 也要明确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进行过程,一是设计出能够检修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和发展形势。二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中统筹层次制度良好提升,建设可以增强全国管理制度的体系内容。三是重视各个不同分立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管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能力。四是设定制度协调以及管理统一为基本内容,将各类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良好提高;我国要创建制度统一化、管理统一化,并且统一的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要设计可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良好策略,要不断的根据社会的发展、创新与进步,设计符合社会要求的、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将制度的统一性和一体化良好的实现。 中央政府也要增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管理和建设, 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的部分就是中央政府领域,所以,中央政府要加强指导管理,设计完善的、合理的制度内容,并且将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重要良好发挥。 在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时, 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要时刻保持联系, 以良好的态度设计其有关制度, 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中需要一些基本社会政策进行保障和配合等, 要先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政策原则进行强调和落实, 让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平等待遇, 要建设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形式, 发挥其制度的一体化内容,实现水平一致的目标,实施简单化管理制度模式, 并且良好的覆盖到我国各个不同领域与地区, 促进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基础建设, 也要研究和实施适应我国国情的制度水平, 并且根据我国基本民生问题,良好的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将我国公民的公平基础目标良好实现, 并且良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 良好的社会保障一体化可以良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式下, 良好发展与进步, 并且良好保障人民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四、结语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良好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整体的社会效益,能让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保障待遇享受平等,可以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计划性、稳定性和平衡性,良好的体现社会保障与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协调性,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可以为我国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关信平.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政策[J].东岳论丛,2011(05).

[2]范兴明.云南省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对策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2014(04).

上一篇:妇科实习下一篇:列车网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