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营造

2024-06-10

植物景观营造(共12篇)

植物景观营造 篇1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当下中国城市景观中较为流行且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一种园林绿化形式。它不完全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对“意境”的表达, 又不同于西方“规则”的特点, 也不同于生态上的纯自然植物景观。其符合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情趣, 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称之为“新中式植物景观”。

1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出现建立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熏陶的基础上, 并在成长中对世界各种优秀园林艺术进行吸收。以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重要节点, 集中体现了当时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 成为中国对现代园林探索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各地园林建设也飞速发展, 国外园林理论和手法也被大量引入, 历经10多年的快速发展, 园林植物配置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提升。

1.1 中式传统园林艺术

我国传统造园历来重视植物配置, 除了要因地制宜进行植物种植, 重视文人雅士之趣味, 还追求植物单体的姿态和线条的自然之美, 表现出绘画的意趣, 强调要有“古意”、“画意”。树木花卉选择受文人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影响, 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等[1]。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小中见大”特色的园林艺术———中国盆景。它是活的艺术品, 主要造型材料为花草树木, 具有生命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则, 是艺术的再创造, 很注意写意和抒情[2]。盆景艺术是我国当代园林人对园林空间的把控、意境营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对植物的栽培、整型、管理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育和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英国风景式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以大面积的草地和树丛为主, 与园外的牧场和树林完全融合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疏林草地风光, 是在英国的地理和农业背景下诞生的, 是风景园林师们利用场地的“潜质”并加以“改进”, 使其更接近他们自然美的产物[3]。开敞的视觉空间, 能够完全与自然融合, 人们可以在草坪上开展各类活动或游戏, 使得这种人工景观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接触自然的窗口。疏林草地因造价低、管理简便, 可满足大量游人自由活动而多用于现代休闲式城市公园中[4]。正如18世纪中叶欧洲包括园林在内的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的热潮。改开以来, 我国也曾有过学习西方园林的热潮, 其中英国风景式园林这种具有强烈自然特征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观形象迅速被中国园林界所推崇, 草坪———树丛的模式在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甚至道路绿地都有广泛地应用。

1.3 花境艺术

花境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英国花园, 英国人对园艺一直钟爱, 尤其热衷于花卉栽培。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通过搜集和育种得到了宿根植物, 这些宿根植物更适合在乔木空间下混合栽培, 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程度, 因此, 形成混合花境[5]。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 花境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提高了园林绿化的艺术性, 也体现了花境在城市建设及生态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6]。

1.4 绿植模纹技术

模纹花坛是中世纪欧洲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配置手法之一。它绚丽多姿、雍容华贵的特性与欧洲独特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 在文艺复兴时期谱写了其生命最辉煌的篇章, 至今仍有深远影响[7]。古罗马人发明的植物修剪技术让规整式种植的艺术形式成为西方园林的重要标志。规整式植物种植建立了一种秩序感, 表达人的能力可以战胜自然界的杂乱无序, 并建立一个平衡有序的社会[8]。经过精心修剪后的植物在体量、姿态等方面都相对固定, 从而能够与建筑物、自然环境保持着稳定协调的形态、尺度和比例关系。

在我国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时期, 绿植模纹因为具有良好的景观可控性, 丰富多样的装饰性, 管理技术要求低等特点而被广泛接受。模纹图案发展成更加自然、自由、多样、现代, 充满了设计感, 呈现出生态化、群落化、装饰化的特征。绿植模纹与其它植物材料共同组成了新中式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形态。

1.5 植物生态学理论

20世纪初, 植物群落学的诞生, 揭示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人们在对人工环境的营造中开始尝试通过分析自然群落组成, 寻找相对稳定的植物关系,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工植物种植。因为采用了自然顶极群落中的主要植物进行种植, 人工营造森林景观的形成要比物种自然演替形成目标景观快很多。

我国传统园林是在道家思想指导下发展, 遵循“师法自然”的造景之路。进入现代社会,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从简单的感官模仿发展到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设计。由于思想上早已经与生态学相统一, 我国的园林工作者很快就能接受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理论, 并且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牡丹园就是人工营造植物群落, 并且形成优质风景的典范, 真正做到了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宛如天开的境界[10]。

2 新中式植物景观的特征

2.1 中西结合的审美标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当代中国人形成特有的双重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学习了科学和西方美学思想, 接受了节奏、韵律、对称和平衡的西方审美观。人们在园林欣赏上追求自然之美、风韵之美, 讲究“意境”[9]。

2.2 与地形相结合增加表现力

植物景观是通过平面的布局形成优美的立面形态来观赏, 场地的平整或起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英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景观所描绘的起伏山坡、草地、树丛牧场景象对人们的观赏影响巨大。我国的传统造园中要求“颇有野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重视对自然地貌景物的艺术化模拟。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能够很好地在不太宽裕的场地中将植物群落的高低错落表现出来。

2.3 植物材料的应用

新中式植物景观是以地形为体态, 木本植物为骨架, 灌丛、花卉、地被为装饰的基本手法, 使得植物景观呈现立体、丰富的群落形态, 充分发挥植物个体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分成上、中、下3层。上层植物一般为大乔木、小乔木或灌木, 能够在场地中起到构图的骨架和意境的营造作用。中层植物多为小乔木、灌木类, 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 景观的丰富度最高。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 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

3 基本景观类型

追求自然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 中式园林植物的配置以自然为模拟对象,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发现, 掌握了构成自然美的组合规律而创造出表达出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的理想之美。新中式植物景观按照模拟的自然植物美景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林缘型景观、疏林草地型景观和特色花卉型景观3类。

4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的基本手法

4.1 场地要求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一般位于绿地入口、交通交叉口、节点等处, 一般多为方形或长条形, 长度约30~50m, 纵深宽度约15~45m。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构思形成缓坡或微地形, 经过精心的整理形成较为均匀、平整的绿化场地。

4.2 植物材料

根据场地条件、观赏视角、造景构图需要, 上层植物一般为冠形优美, 造型古朴的大、小乔木, 根据造景主题可为落叶或常绿树种。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朴树、榉树、银杏、国槐、乌桕、榆树、白玉兰、广玉兰、枫香、三角枫、桂花、罗汉松等。中层植物多为小型观花乔木、灌木类, 是新中式植物景观中最主要的观赏部分, 景观丰富度也是最高的。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桃花、红枫、鸡爪槭、紫荆、五针松、海桐、红叶石楠、黄杨类、龟甲冬青、杜鹃类等。下层植物主要为灌木、花卉、草坪等较矮的植物, 在景观中起到烘托和丰富景观形象的作用。南京地区常见的植物有:月季、鸢尾、花叶蔓常春、金边麦冬、紫叶酢浆草、虎耳兰、花叶络石、长春花、醉蝶花、迷迭香、扫帚草、黄金菊、玉簪、麦冬。自然高度在70cm以下的多年生宿根或一、两年生花卉常用于林缘、林下的花卉型景观的营造, 南京地区常用的植物有:德国鸢尾、宿根福禄考、大花金鸡菊、千屈菜、堆芯菊、花叶秋海棠、紫露草、鼠尾草等, 一些观赏草也成为这类景观营造的常用品种, 如欧根石菖蒲、日本血草、矮生蒲苇、狼尾草、芒、玉带草等。

4.3 比例与尺度

植物景观配置与营造是将自然美典型化的过程, 遵循着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和序列等美学规律, 是一项较为完整的造型手段。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对比例与尺度依照观赏者的观赏状态、场地情况以及植物材料自身的大小具有数量化关系。植物景象的特征表现在构成景观的植物与场地, 植物间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11]。中国山水画有“丈山尺树, 寸马豆人”的画论, 强调的是景观各元素的比例关系, 组成群落的植物在竖向上同样有类似的关系。植物景观观赏过程中观赏者与植物主体造景群落的间距约为植物群落主体高度的1~3倍, 这样观赏者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平视观赏到植物群落全景。通常情况下, 要使得观赏者对建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保持动态中凝视30~50秒的时间, 以步行速度60m/分钟计算, 一组植物景观大约间隔30~50m。上层植物高度是中层植物群落高度约3~10倍, 中层植物高度约为下层植物的2~8倍, 形成具有较为清晰的对比关系。

4.4 特色营造

新中式植物景观形式相对稳定, 一般要突出植物在色彩、形态、季相上的变化和景观空间以及艺术主题的营造。首先, 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统园林以表达山水画意、自然环境和文人情趣为主, 到了现代, 园林为更多的普通大众服务, 意境和景观主题的表达现显出多样化、特色化特征。其次, 骨架植物是植物景观最为重要也是最显中式风格特色的要素。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重姿态, 以古朴、秀雅、苍劲、奇特为好, 且植物叶色丰富, 整体植株风韵要清秀, 能够“入画”。在实际布置中以山水画论做为指导, 如“二株一丛、, 必一府一仰、一欹一直、一向左一向右”, “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等, 布局中也经常应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等造景手法。

另外, 适当引入彩色的灌木丛、草本、花卉于骨架植物下, 增加景观丰富度和季相变化, 营造自然野趣的新中式植物景观。在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吸收了花境造景的手法, 重视灌丛、草本、花卉植物组成的立面景观效果的表达。在确定植物景观主题或风格以后, 考虑立面视觉效果, 运用色彩、质地、季相、植物造型等表现其立面景观[12]。传统的中式植物景观中对植物景观的色彩一般受限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 单色、素色的使用较多, 现代园林则强化了对景观色彩的要求, 形成了色彩丰富、视觉冲击强的特点。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中也加强了对景观色彩的营造, 也成为特色设计的重要部分。实际设计中需要对植物色彩的冷暖、色相搭配、季相颜色变化等了然于心, 创造出单色系、类似色、互补色等丰富多样的色彩[13]。

5 小结

新中式植物景观营造体现了当代园林行业集体的智慧, 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也是西为中用、中西结合的成果。在实践中及时总结, 发现植物营造中的问题, 为未来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探索提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 徐晓白, 吴诗华, 赵庆泉.中国盆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美]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著, 李斯译.风景——诗化般的园艺为人类再造乐园[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4] 朱建宁.永久的光荣——法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 徐冬梅, 周立勋.花境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析[J].北方园艺, 2003 (4)

植物景观营造 篇2

1、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现有植被的作用

设计师要对原有场地仔细了解,做好必要的植被保护工作,节约造价成本的同时,更是对场地的最大尊重,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去做修复和改造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营造植物景观的时候,因地制宜,对原有场地的乔灌木尽量保留不做砍伐和移植,最大限度的处理好建设、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2、适地适树,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优势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

乡土植物指的是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繁殖和栽培,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乡土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态上安全可靠,有些仅靠雨水就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从而节省施肥、灌溉等养护成本。各种生理学特性优良的乡土植物是低造价时代植物景观营造的首选材料。

经过生物群落长期的演替竞争,由乡土植物中的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优势植物种群群落结构相当稳定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以最优化的形式与大自然形成互动,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和维护即能保证生态效益。这种稳定的植物群落正是低造价时代构建植物景观所需要的。将建设资金花费在地域性植物群落的营造上,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才是城市寻求景观特色的出路。

3、增加粗养护型植物的应用,降低养护成本

粗养护型植物是指那些很少需要整形修剪,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低的植物,以低矮型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园林绿化的养护成本中,植物枝叶的修剪和整形是一个重要的支出方面,养护成本由此增加。构建粗养护型的植物群落,减少了人工维护的成本,是低造价时代营造植物景观的重要手段。

4、加大节水抗旱植物的使用力度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节水耐旱型观赏植物成本低、观赏价值较高、品种资源丰富,从根本上减少了植物景观的用水需求,

5、考虑野生植被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野生植被是典型的生态型自然植物群落,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如在滨水绿地、道路绿地等适当的应用野生植被,形成的景观效果有地域特色的同时,亦可以降低管理和养护成本,节约资源。

6、优化植物配置模式和群落结构

乔灌草各层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合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注重观赏效果更多,而对植物生理特性、生态作用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人工构建的植物群落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很严重。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使用,构建乔--灌--草(花)复合式生态植物群落。

7、合理营造植物空间,实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

在城市土地面积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应该抑制城市景观建设中草坪使用的过热,从实际情况出发,遵从合理的原则,尽量缩小纯草坪式的开敞空间,多营造林下的半开敞活动空间。同时,要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中植物的多样性,模仿自然植物群落来种植,增加绿地的绿量,实现合理绿化。

植物景观营造 篇3

关键词 小别墅庭院;植物景观;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 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70-02

与闹市中的高档公寓相比,别墅的周边环境更适合人们居住。别墅区的绿化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因此,该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也比较高;同时,住房者还会拥有独立私家庭院。虽然不同的别墅区具有的庭院面积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作为一个住所,每一位别墅的拥有者都希望自己别墅庭院内的植被景观是独特、美丽的,这就对植物景观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植物设计的要点

1.1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施工者按照庭院主人的要求和个人的喜好来选择景观营造的植物。由于不同的植物景观服务的对象和面对的客户是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其喜欢的植物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比较钟情于薰衣草和玫瑰这类带有一定浪漫色彩和爱情寓意的植物;有些人喜爱薄荷和罗勒这类能够制作成烹饪材料的香草植物;而有些人则比价偏爱果树类的植物[1]。因此,施工人员在对营造植物景观时,在满足植物营造出的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主人的喜好。

1.2 因地制宜

为了保证植被景观的营造不会破坏别墅庭院原有设计风格,在植被的选择一定要与别墅庭院本身的建筑风格相匹配,由于每一栋别墅在设计上都有着其自身的设计风格的定位,这就使得其庭院植被景观和建筑景观在风格上一定要有很强的匹配度,只有这样,营造出来的植被景观才是真正成功的。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植被景观的营造时,首先需要对别墅间建筑风格与硬质景观进行研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来进行有效的搭配。

2 科学配置植物景观

2.1 利用原有的大型乔灌木

目前,由于大部分的别墅庭院在初建时,就种植了一定数量的植被,所以,在对庭院中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做好对原有植物保护,在适当的时候,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对原有植被的有效利用来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工作。营造庭院植被景观的活动经常会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但由于别墅庭院在建设的初期其内部便会种植上大量的乔灌木,这就会使得大型机器无法顺利的进场[2]。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大型设备移动的频率的范围,防止其造成大范围的植被破坏。

2.2 选择庭院内的骨架植物

在对庭院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时,施工者需要以庭院占据的实际面积为基础,来对乔灌木这种庭院骨架植物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进行有效的选择。例如,在占地面积为100 m2的别墅庭院内,可以种植红枫、紫玉兰和紫薇等小型的乔灌木。因为如果在此类庭院内种植较大的乔木,不仅会导致庭院的实际面积在视觉感官上被缩小,还会减少庭院内阳光的照射面积;并且,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小花园与小乔灌木的搭配是具有很高的协调性。然而,对于占地面积在500 m2以上的别墅庭院来讲,则需要利用一些相对比较高大的乔灌木做庭院的骨架植物.例如,银杏、香樟和榉木等类型的乔木。

2.3 坚持适地原则

在整个别墅区这一个大的植被景观环境中,每一个小别墅的庭院又自己独立的行成一个小型的植被景观环境。由于每一个小别墅庭院中,不同方位的光照环境是会受到该别墅建筑朝向与体量两项因素影响的,所以,施工人员在对不同的别墅庭院进行植被的配置时,一定要对不同植物其自身的阴阳习性进行全面地了解,并按照不同的习性进行不同的安排[3]。如绵毛水苏和银灰菊等叶片上面带有绒毛的植物不适合被种植在湿气较重的地区,此类植被在种植时,应该要远离水池。

2.4 坚持景观适应性的原则

该原则要求施工人员在营造植被景观时,每一个单体植被都需要同其周边所有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性的搭配,以便能够充分的满足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层次性的要求。因此,在配置别墅庭院中的植物时,需要从体量与数量两个方面来把握各类型植物的安排;并且,由于别墅庭院的空间范围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景观的营造更加美观,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需要从提升空间层次感的角度出发。如可以结合庭院中的藤架,种植一些合适的爬藤植物,对其进行垂直绿化,起到增加别墅绿化量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在别墅的休闲平台或者是烧烤区内种植一些芳香植物,不仅可以在庭院内营造出芬芳的环境,还可以起到驱蚊的作用。

2.5 满足四季观景的要求

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别墅庭院植物景观,在配置庭院中的植物时,要以四季有花、有景为原则,通过利用不同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显示出的景观特点,在别墅的庭院空间中营造出一种四季不同的景观特色。并且,还需要提高对一些常年绿色和落叶植被等植物的种植比重,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植物的比重应该为1:2或者是1:3。四季观景主要表现的就是春季的时候春花烂漫;夏季的时候绿树成荫;秋季的时候色叶缤纷;冬季的时候树木姿态万千的形态[4]。此外,在选择能够满足此要求的植物时,应该要考虑到色彩在此过程中应用,如在空间构造上,蓝色和紫色植物的搭配就要比红色、橙色或者是黄色这3种颜色的构成在空间的视觉性上要远一些。因此,可以在别墅的边缘地区多种植一些蓝色或者是紫色的植物使小别墅庭院的空间显得更宽。

3 结论

本文从小别墅庭院中植物景观的营造会受到空间的有限性、空间价值的高低、别墅拥有者对于品质的高要求、以及不同的庭院主人个人的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切入点,以人性化的设计方式与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为立足点来确定别墅庭院植物的科学设计方法。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可以分别从大型乔灌木的应用、庭院骨架结构的设计、适应性和适地性的原则、以及满足四季景观要求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植物景观营造,小别墅植物景观营造要遵循科学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昌,卢圣亮.北京昌平龙山御景别墅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3):228-234.

[2]安恒菲.别墅区植物造景的探究与实践[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李海霞.别墅庭院景观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4]陈驰.现代别墅山水式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苔藓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篇4

植物是景观营造的基础,构成丰富变化的园林景观,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生机,而苔藓植物资源在园林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我国很少有人将苔藓作为材料进行景观营造。在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频度增加、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忽视了苔藓植物的应用,而这类植物恰恰是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材料。它们既能“绿化”、“美化”园林景观,也能营造出情趣盎然、优雅深远的独特空间,因此,有必要对苔藓植物景观营造方式进行探讨[1]。

2 苔藓植物的功能

2.1 美化及绿化

从形态美到意境美是园林艺术的升华。利用苔藓植物,结合山石、水景、树木、建筑小品等造园要素,可以创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自然情趣与景观。充分展现苔藓植物翠绿的色彩美,反应了自然的真实,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情切和悦,体现了哲学中和谐、天人合一的观点。

苔藓植物造景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整体而言,生态特性的广泛适应性,能在林荫下、树下、树干、建筑物的背阴面良好的生长,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运用苔藓植物介质需要少等特点[2],在墙面、公路边坡、裸岩表面、荒漠等介质较少的特殊生境进行种植,对环境的绿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1)。

2.2 生态功能

利用苔藓植物修复生态环境,即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吸收重金属等。苔藓植物有许多适应性极强的特点,能够适应大多数高等植物不能忍受的环境(如荒漠化或石漠化环境),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图2)。如藓类结皮(Moss crust)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阻止沙尘的流动和水土的流失、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改善微环境及物质和水分循环等起着重要作用[3]。

苔藓植物是全球响应指示的敏感植物。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氟化氢(HF)等有毒气体和紫外线、臭氧浓度的变化都很敏感,如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浓度达到0.5mg/m3时,就会对苔藓植物产生危害,故可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喙叶泥炭藓(Sphagnum recurvum )在较高浓度臭氧(O3)环境中,会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生长下降。

2.3 药用功效

苔藓植物的药理作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我国早在南朝时就有入药记载,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一书,其中苔藓被称为“垣衣”。11世纪中期,宋朝《嘉佑本草》中记载,土马鬃[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可清热散毒、通达小便。明代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也对土马鬃的形态、药效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清代吴其俊的《植物名实图考》也谈到一些药用苔藓植物,如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 新鲜植株捣烂外敷治蛇咬伤;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全草煎服可镇静安神, 对治疗心脏病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 人们对苔藓植物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关注, 并展开了苔藓植物药用化学方面的研究[4]。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苔藓植物大约有90余种可作为药用[5],如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有止血、补虚、通便等功能,用于治肺结核、跌打损伤、便秘等症。对淋巴细胞白血病、神经胶质细胞癌等癌症有抑制作用;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有清肝明目、镇静、养心安神等功能,对治疗治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桧叶金发藓(Polytrichum juniperinum)的乙醇提取物, 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等。

3 苔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3.1 苔藓植物专类园

很多造景独特的苔藓植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建立专类园(图3)。配置时将不同的苔藓植物与周围的水景、假山、园林建筑、园路合理搭配以及乔、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互补,再结合园林设计的其他要素,如提供观赏、茶饮等服务,使这类专类园具有生产、旅游、休闲等功能。近年来,这类专类园在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北美及西欧一些国家显示出诱人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如日本京都的苔寺[6],将苔藓与禅庙文化巧妙的结合,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苔藓植物专类园中,集中多种苔藓植物为主题造景,以群体效果取胜[7];再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结合山水等元素,不仅充分展现苔藓翠绿的色彩美、秀丽的形态美、野趣的意境美,也给人以视觉上冲击力。如可在开阔的地域种植植物有白发藓(Leucobryum glaucum)、桧叶白发藓(L. juniperoideum)、东亚砂藓(Racomitrum japonicum)、大金发藓(P. commune)、灰藓(Hypnum plumaeforme)、绢藓(Entodon cladorrhizanus)等。在园路转角或凉亭,种植苔藓植物作为先锋植物 ,能够对道路两侧贫瘠的生长基质进行改造,还有利于涵养水源。种植在假山上的苔藓植物 ,遮掩了人工建造的痕迹,同时增加了自然风貌,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如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等。池塘里及边上可种植水生苔藓,既吸附了杂质污物、补充了水中氧气,又使水景充满生机。

3.2 垂直绿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节能环保型垂直绿化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之一,更是园林绿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内容。而苔藓植物具有耐阴、介质需求少等适应性强的习性以及色彩丰富、重量轻等特性,既成为垂直绿化的理想材料、对城市建设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有效补偿,也是追求人脉、生态的回归。[2]

经过多年研究在植物幕墙即在植物幕墙基质布上种植质感丰富的苔藓植物,建成后苔藓植物基本不需要浇水、依靠自然就能良好的生长,也使施工、更换、维护的过程变得简单,并对建筑物等支撑物无破坏性(图4)。这种方式不仅让游人心情倍感轻松、愉悦,也能呈现出盎然生机、优雅深远的独特景致。

常用的苔藓植物有平叉苔(Metzgeria conjugate)、带叶苔(Pallavicinia lyellii)、叉苔(Metzgeria furcata)、毛地钱(Dumorticra hirsute)、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紫背苔(Plagiochasma rupestre)、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中华蓑藓(Macromitrium sinense)、石灰藓(Hydrogonium ehrenbergii)、缺齿蓑藓(Macromitrium gymenostomum)、泛生墙藓(Tortula muralis)、砂藓(Racomitrum spp.)、虎尾藓(Hedwigia ciliate)等。

3.3 庭院景观

苔藓植物庭院绿化中采用最早的形式就是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即在无水的环境下,通过苔藓植物与沙石的精心配置,创造出非常开阔的感觉。如京都龙安寺,通过排组块石、铺陈白沙、点缀苔藓模拟海、岛、林,营造出一种古老、枯寂的意境[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绿地空间减少,庭院绿化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但庭院空间往往光照不足、排水不畅,而苔藓植物更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营造出丰富的苔藓植物景观,同时为庭院其他观赏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图5)。苔藓庭院造景主要是通过精心筛选各种各样的苔藓植物,配以叠石、曲水、其他观赏植物以及点缀园艺小品,让主人不出户就能享受幽美,静雅的园林之趣,同时为庭院带来大自然清新脱俗的气息。常用的苔藓植物有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白发藓(Leucobryum glaucum)、波叶藓(Himantocladium)、灰藓(Hypnum plumaeforme)、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曲尾藓(Dicranum scoparium)、树藓(Tree Moss)、真藓(Bryum argenteum)等。

3.4 园艺小品

苔藓植物娇小青翠、质地细密能迅速成景,成型后生长速度和扩展性适中,利于保持景观的稳定性,非常适合作各种园艺小品(图6)。苔藓园艺小品作为配景运用到各类主题园中,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情调,还有利于人们放松神经、身心健康。如苔藓在盆景方面的应用,往往对其整体有点缀功效、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使其更显优雅。常用植物有金发藓属(Pogonatum)、桧藓属(Pyrrho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等。

苔藓植物不但能绿化环境、增添韵味,丰富园林景观,还有助于恢复原生态,预防和治疗疾病,因此,园林中引入苔藓植物既让人享受舒适的环境,又能发挥其自身的药用等价值。

参考文献

[1]朱瑞良,王幼芳,熊李虎.苔藓植物研究进展(I):我国苔藓植物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444~451.

[2]Staff Writer.How to grow a moss garden:landscaping ideas[EB/OL].[2012-03-22].http://www.howtodothings.com.

[4]娄红祥.苔藓植物化学与生物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韩国营,赵遵田.我国重要药用苔藓植物的药用功效[J].生物学教学,2008(12):4~6.

[3]白学良,王瑶,徐杰.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特性研究[J].中国沙漠,2003(23):171~173.

[6]藤田秀岳.京の古寺から6西芳寺[M].京都:淡交社出版社,1995.

[7]汪庆,张光宁,贺善安.苔藓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园林,1999(1):25~26.

盐碱地带景观营造的可持续观念 篇5

1项目挑战

我们首先确定目标:泰达河将是以中水为主要资源,在露天储运过程中通过与空气、土壤等生态因子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及特有的自然景观。

我们必须面对以下三大难题:

第一、必须解决的是土壤含盐的问题。

泰达开发区土壤属滨海海浸盐渍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100-208g/l),含盐量很高,平均含盐4.73%,最高7%以上。土质粘紧,透气性不良,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PH值8.5。这些条件对植物长十分不利,基本不能生长,更不可能形成森林环境。

第二、如何处理淡水缺乏。

天津市的蒸发量是降雨量的三倍,是造成地下水上返的主要因素,绿地的营建与管理将消耗大量的淡水。规划区域总面积114.64公顷,如果都需要灌溉的话,按每天2.5L/m2,一年360天,则需要103万立方米/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第三、说服城市管理者营建泰达河绿化带符合城市的根本利益

2构思的来源

2.1解决方案

上述两大生态问题也就是项目构思的来源,在设计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最后确定如下综合治理的方法:

运用中水和二期调节池内的源水压盐,同时大量种植耐盐植物进行生物脱盐。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盐水上返,并且造价低廉。

滨河绿地系统的营造应渐次经营,前期以耐盐和耐旱植物为主(减少灌溉用水量),待土壤盐分、土壤结构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再营建耐旱的速生树种。

直接利用脱盐中水及市政管网收集的雨水蓄积到规划区内,采取合理的措施达到国家灌溉水水质要求,然后用于园区盐分淋洗灌溉。

2.2分段功能

根据前述解决方案及中水、淡水、雨水水源的位置,将泰达河规划用地划分成三段。

第一区段长度为1.7公里,主要功能是收集市政雨水加以净化利用;营建特色生物滤过系统即大型湿生植物园。雨水的利用是本区设计的一个特点,是为了节约淡水和弥补中水蒸发量而采取的节能设计。一方面可作为灌溉水配用水源(雨水经生物净化后可用于规划区的灌溉用水),另一方面作为景观用水提供给北部学院区进行景观建设,最后经处理后进入到二期调节池,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区段:建立一条中水储运水渠,平均宽度1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可起到一定的压盐作用,主要作为景观用水。

第三区段:泰达河从此南转,将第二区段的中水输送到污水处理二厂(深度脱盐,回用于工业)。

3景观设计

TEDA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汇处,又是九河下梢,植物品种丰富。因此泰达河景观设计尽量反映这一地域特征。利用浅滩、湿地、微丘等地形变化营造以华北区植物为主,乔灌草、荫生、湿生、水生多级混交植物群落,形成长期稳定的发挥调温、洗尘功能的绿地系统,并为以滨海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提供优良栖息地。

3.1第一区段

3.1.1利用耐盐和湿地植物营建多层生物滤过系统

在第一区段起点处收集的雨水和中水,设置了一处沉淀池,沉淀池内以斑块状芦苇,雨水经过积存和芦苇根茎的净化之后,通过有隔栅的闸门流入下面的生物滤过系统,生物滤过系统的水系呈“S”形蜿蜒流过场地,增大了雨水和中水的停留时间。同时富有特色的滤过系统也为净化雨水提供了帮助。生物滤过系统设计共分3个功能块,第一是降盐沉淀池,第二是滤过区,第三是吸附区。工艺流程是:设立降盐沉淀池,栽植大面积的耐盐植物吸收盐分,并沉积泥沙。将耐盐和湿生

植物、沙砾、碎石呈条状分隔布置,利用植物的网络式立体分布的根系、茎干以及沙砾的空隙,对雨水中的污物进行多层滤过式净化,同时加氧和吸收有害物质。在结尾处形成一个放大的生物净化蓄水池,这些水即可用于灌溉。

3.1.2台田景观与湿地岛

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有所不同,由于在开挖中水储运渠之后,排出的大量土方,可利用其堆砌条状台田。在我国有利用台田整地的方法进行盐碱地造林的经验,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土方,营造耐旱耐盐阔叶乔木,尽快形成丰富的群落结构,以利生态恢复。同时,加宽中水储运渠的浅水区形成大量的湿地道景观,种植大量的芦苇、香蒲等,即可促进水分蒸发,调节空气湿度,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安全的亲水环境。

3.1.3亲水栈桥与卵石滩

第三区段尽管可利用的绿化面积不大,但由于其邻近的用地均为重要的企业生活区或企业园区的出入口,这里的环境设计应强调城市绿化的装饰风格,其投入主要集中在中水水渠的西侧。由于没有淡水压盐,建议局部重点地段采用防渗材料隔离盐分,一般地段采用耐盐植物进行绿化。

4泰达河的营建是否符合泰达的利益

规划中的泰达泰达河绿化带的位置处于天津市开发区的核心地段,这里迅猛发展的经济使昔日的盐碱荒滩变得突然身价倍增。如果将规划用地全部用于产业园区,或许每年会创造上亿元的.税收,那么将这块用地投放到生态环境建设上,是否合适,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将是摆在开发区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设计者必须首先解答的问题。

4.1生态效益

4.1.1防止土壤盐碱化

TEDA大面积的土地是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和脆弱的地区。该处濒临渤海,存在地表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动态平衡。本规划方案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利用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源水和中水,通过适当改造,广种适生树种,完善湿地生态系统,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可提高开发区的景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4.1.2涵养水源

由于营建了大面积的湿地和针阔混交林,林下枯枝落叶层促进了土壤腐殖化,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可达60%,表层持水力增加。同时林下空气湿度增加,植物体表面的纤维结构保存了大量的水分。可以做一个计算,规划用地内绿地容纳的降雨量为:85.5公顷×0.622米(年降雨)=53.18万立方米。如果没有森林环境,这部分雨水直接会进入大气循环或进入地下水系。当土壤孔隙度为60%时,土壤表层蓄水量可达68.4万立方米。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地表压力小于地下水压,造成地下水位上升,雨水会蓄积在表层结构内,大部分直接进入植物体内参与生物循环,少部分保留在土壤内和植物体体表以及林下空气内,作为储备水源,在干旱季节释放。

4.1.3改善区域小气候

水体蒸发,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将会吸收热量,降低区域温度。根据《现代生态学》提供的数据,每株大树蒸发一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25万大卡,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个小时,空调耗电量为0.86度/台.小时,电费按0.35元/度计算,成本为0.30元/每小时,每年180天使用空调器计算:每株树一年可节约用电10×20×0.86×0.35×180=1.08万元。以每公顷50株大树计算,绿地总面积85.5公顷,则总计可节约4553万元,如果再加上水体的蒸发调温效果,水体部分可节约3400万元电费。根据测算泰达河森林生态环境建成后,在炎热气候,能降低环境温度1-3度,增加空气湿度3%-12%。

4.1.4改变空气质量

按照每公顷年产生氧气12吨,吸收SO2300公斤,粉尘900公斤。泰达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规划约64公顷乔灌木林,建成后共能产生氧气720吨,吸收SO218吨,粉尘54吨。

4.1.5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维护地区的生态安全

泰达河绿化带属于开发区中的河流廊道,是物种的主要通道,连接着开发区这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各个有机部分。泰达河滨是开发区中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边缘地带,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大量的野生动物将会在城市中找到栖息之地。对于野生动物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潜在的科学与经济价值难以衡量。这项功能和保护水资源一样重要,在每天都有新的物种消失的今天,多保护一种生物资源,就多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次机会。

4.2社会效益

泰达河绿化带110多公顷的河流、湿地、针阔混交林景观出现在盐碱滩地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战胜自然的文化力量,是优于其他城市公园的一大卖点,使它成为一种游憩消费品,游憩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属于“公共商品”。“公共商品”就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该商品时并不妨碍他人对该商品消费的商品。游憩商品一般是无价格的,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福利发放给民众。游憩商品通过消费者剩余这一价值体现出来,因而转化为社会效益。

对于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的游憩效益的定量评估可以通过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method,简称TCM),TCM法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公共商品的效益,它包括了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愿意支付和实际支付的差额。由于消费者实际很少或几乎为0,消费者剩余与愿意支付实际上是相等的。

TCM用于评价户外游憩场所效益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虽然户外游憩场所只收取极低的入场费或不收入场费,但对于该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因为游人往返于该场所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如交通、食宿等),即消费该商品存在一个隐含价格。当这一价格提高时,人们对该商品的期望使用就变小,即游人数下降。将各个不同出游距离的出游人数同价格进行积分,便可得出该游憩场所的游憩效益价值。

对于泰达河绿化带,主要提供给企业员工和市民休闲场所,他们的游憩效益(T)包括消费者剩余+旅行费用+休息时间费用。

其中消费者剩余以国内同类游憩地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达到边界收益时的参考门票价值。经过相关考察及经验判断,消费者剩余以每人次5元计算。但随着人们游憩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一价格还会有升高的机会。

旅行费用考虑往返交通费用及旅游时间花费。规划场地位于为长条带状用地,往返平均旅行费用为6元。今后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旅行费用会有所升高。

消息时间费用考虑平均停留时间为2小时,每小时费用以开发区平均单位工资水平计算(参考20月平均工资为1205元)。休息时间费用约为每人次7×2=14元。

平均游人数计算:规划场地114.64公顷,考虑到开发区现状居住人口和从业人员仅23万,平均游人数每天以1000人计,全年以35万人次计算:T=35×(5+6+14)=875万元

随着未来开发区居民人口和从业人员的增加,对游憩场所的需求会以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预计泰达河绿化带的游憩效益

还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上的这些估算都是属于保守的估算。

另外,泰达河绿化带景观改造应由政府出资,但其产生的游憩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体现了对企业员工和市民休闲需求的关怀。

4.3经济效益

4.3.1生物滤过系统提供景观用水

在第一区段的生物滤过系统中,每天可提供景观用水3000立方米,由于直接利用市政雨水,使泰达河绿化带建设初期的灌溉用水成本大大降低。

4.3.2直接的商业机会

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亲和力,将来会产生休闲的需求,因此在泰达河绿化带内适当配置一些商业服务设施,将有利于创造商业机会。开发区居民相对于天津其他地区消费水平较高,以人均每日消费性支出为30元计,而外出短程游憩平均日均消费支出是一般是平常日均消费支出的1.5倍,估计开发区市民外出短程游憩日均消费支出为45元。泰达河绿化带景观带以日流量1000人次,扣除人均交通费用,日均在景观带内的消费支出为40元,游憩者平均每天在景观带内的消费总量为40000元,按照30%企业利润,每年利润约为420万元。

4.3.3休疗养与高档别墅区开发的经济效益

泰达河绿化带由于拥有湿地、淡水湖、盐水河、针阔混交林,优美的绿化环境的景观功能和医疗功能,早已得到了人们的认识。按照森林公园国家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内的建筑用地面积不能超过3%,即在系统内可有3.42公顷用地作为建筑用地。本规划方案中可在二期调节池下游降盐沉淀池周围,规划5公顷的高档别墅住宅区,规划容积率为0.4,绿化率在60%以上,总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经计算高档别墅全部出售后,可得净利润1837万元。

4.3.4带动周边地区地价和房地产价格的升值

优美的环境无疑会使该地区周围的地价和房产价格抬升。根据国内的相关经验,高水平的景观设计和精良的施工管理将会使该地区500米半径的周边地区平均地价升高10%左右。

TEDA泰达河绿化带,项目已经经过审定,11月开始一期工程的实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项目立项方面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本项目的核心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来改造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场地,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该项目是城市可持续观念的一次胜利,这也是本项目的意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

韩毅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景观设计三室主任/风景园林硕士

参考文献:

植物景观营造 篇6

关键词:山地城市;植物景观;攀缘值物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型城市分布广、数量多,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典型的山地型城市是指修建于复杂地形上的城市。其地形环境内断面坡度≥5%。垂直分割深度≥25m。如重庆、香港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地型城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园林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理论指导。很多山地城市的园林建设盲目沿袭了平原地区城市的经验方法。导致其自然生态遭受破坏、人居环境恶化、景观趋同等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的问题、特点及方法等,并由此产生积极影响。

1.现状及特点

1.1现状

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受用地资源限制。建成区范围内绿地率偏低。绿地系统质量一般。具体表现为:公园绿地不足,种类以小型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社区公园为主。大型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相对较少。毗邻城区的山体常被开辟为山地公园。但因地形坡度大,建设难度高。公园的社会服务功能有限。从绿地总体布局上看。山地城市绿地分布较为零散,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不成系统,从而影响生态效益的发挥。且难以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山地型城市园林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对不同立地条件的案例盲目借鉴模仿,忽略甚至破坏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

1.2存在的优劣势

山地型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景观要素为其园林建设奠定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建设与发展。

1.2.1有利因素

1)自然环境优越。山地城市独特的自然山水格局为塑造城市形象与特色提供了良好基础,自然生态的外部环境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绿色屏障,丰富的动植物、水利、矿产资源也为山地城市建设提供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材料。

2)历史文化独特。历史上山区交通落后,与外界缺乏交流,但孕育出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发掘梳理,使之与现代城市生活相适应,对塑造山地城市特色性具有重要意义。

1.2.2不利因素

1)土地资源不足。受山地城市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用于园林建设的用地更为缺乏。这是导致山地城市园林绿地占地面积小、分布零散的根本原因。

2)建设难度及成本高。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园林绿地分布零散,都相应增加了建设难度及成本。

3)养护管理水平有限。山地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对于后期养护管理的资金及人员投入有限,不利于山地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园林植物景观

2.1营造方法

立足于诸多限制性因素及“多坡地、少平地;多零碎地,少完整地;多难建地,少宜建地”的特点,山地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宜小型化,对山地环境有良好适应能力,建设及维护成本低廉,兼具观赏及防灾减灾功能等。营造方法主要有三方面。

1)利用山体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城市周边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形使得植物景观不再局限于一个水平面上。在竖向上随着山势的起伏而布局季相特征明显的景观林,表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变化,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利用建构筑物形成立体化的植物景观。将植物从地面延伸至建筑墙体、屋顶、阳台、桥体,打破城市“水泥森林”的旧观。形成立体化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

3)利用线性空间打造主题性的植物景观。山地城市一般位于河谷低山区。城市界面沿河流展开。利用河流、道路等线性空间,布局不同主题的植物景观。加强景观丰富度。提高居民归属感。

2.2立体植物景观以攀缘植物为主

攀缘植物具有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栽培容易、成本低廉的特点,能较好适应山地城市复杂的环境。运用该类植物主体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山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可突破所受到的限制性条件。变劣势为优势。转缺点为特色。具体根据植物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分为5方面内容,即:山体断面空间植物景观、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和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

2.2.1山体断面空间植物景观

山体断面也称“山体创面”,因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用地需求进行劈山、削山活动而形成。根据山体断面坡度、基质的不同。以不同攀附能力的攀援植物为主体。对裸露陡坡和岩体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2.2.2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

城市河道因其泄洪排污的功能要求。沿岸砌筑高耸的防洪堤。再通过植物景观设计。软化防洪堤坝体自身的生硬线条,使其富于变化。

2.2.3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

建筑墙体、围墙在城市中分布最为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墙体涂料脱落、风化现象严重。将建构筑物墙体与攀缘植物结合形成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对改善城市环境、拓展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2.2.4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

对原有道路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将一般道路营造成林荫道。并对沿路灯柱、高架桥及其墩柱进行绿化、美化。同时连接各大公园绿地及绿色空间,使之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绿色廊道网络。

2.2.5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

边角空间广泛存在于城市街头巷尾。它们通常面积较小、管理无序,却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意义重大。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遵循小型化、低维护度原则,根据周边环境塑造风格,如商务办公区域的边角空间植物景观宜简洁、有序。居住区周边则应体现生活化。

nlc202309091554

2.3常用藤蔓植物材料

主要从观赏效果佳、攀爬能力强、经济可行的角度选择植物材料(表1)。

3.遂昌县主城区植物景观规划

3.1遂昌县概况

遂昌地处浙江省西南山区。东接金华。西邻衢州。人口约23万,距省会城市杭州200 km。遂昌境内多山、少平地,山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89%,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格局,是名符其实的山地县;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6.8℃,年平均降雨量1 510 mm。北溪、南溪、襟溪穿县城而过,城市格局沿溪流展开。县城内现有妙高山公园、汤公园、人民公园等5处小型公园绿地。是当地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3.2规划构思与理念

规划以最小的人工扰动将独特的山、水、地形、城市环境与植物景观相结合。利用当地丰富的地形高差、水岸、道路、建筑立面及城市边角。打造以观花攀缘植物为特色的立体花园县城。规划理念为:

1)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城中丰富的山体、建构筑物、溪流、道路,大力发展层次丰富的立体绿化。从而突破用地限制的瓶颈。

2)形式多样。兼顾四季。立体绿化在形式上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数量上形成规模。针对山坡、水岸、路边、墙体、城市边角等区域发展不同的形式与特色。

3)生态持续。经济可行。通过立体绿化形成的植物景观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起到减灾防灾作用;在经济上。藤蔓类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远低于一般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营造。

3.3规划布局和植物景观营造

3.3.1规划布局

在结合现状用地特征的基础上。以立体绿化的构思和有关理念、原则为指导。形成“四带、八线、廿家”的布局(图1)。具体为:

“四带”。沿北溪、南溪、襟溪水岸。形成“万米锦绣花屏”;沿水阁路高速出口至城区段,形成“千米地锦、蔷薇花带”;沿上南门路农民新村滨水景观带形成“千米紫藤长廊”从而形成“四带”效果。

“八线”。选取城区范围内八条主要道路。在原有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增加沿街建、构筑物的立面绿化,沿步行街设置花箱,提高居民亲绿的便利性。通过高密度、立体化的绿化措施,将城区人口、建筑密集区域与绿色开放空间相连。提高环境质量。

“廿家”。即选择遂昌县政府、遂昌实验小学、凯恩工业园区等二十家有立地条件的机关大院、学校、居民区、厂区等单位,利用其庭院空间营造不同主题立体花园空间。以点带面。为全面开展“立体花园县城”打下基础。

3.3.2植物景观营造

山体断面因坡度陡、基底多为混凝土和岩石等原因。选择攀附能力强的爬山虎、美国爬山虎(五叶地锦)作为主要绿化植物,在部分缓坡、有一定土壤厚度的区域则采用络石、凌霄、藤本月季等观花藤本植物丰富季相。对于高差较大的山体断面。仅仅在基部种植攀援植物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断面形成覆盖。因而需要采用基部、顶部双重配置或在断面中部砌筑种植槽,形成多重配置(图2)。

滨水垂直空间植物景观营造以柔化硬质边界、丰富景观变化为原则。包括驳岸绿化、护栏绿化、桥体墩柱绿化等方面(图3)。在驳岸绿化中。驳岸顶部配植垂柳、枫杨、云南黄馨Jasminum mesnyi。使其枝条下挂。遮挡石岸,基部砌筑种植槽,栽植凌霄、美人蕉Canna indica、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等植物丰富观赏效果;在护栏绿化中,于护栏两侧外挂种植槽,栽植月季。在城中宽度较窄的城市渠道上方设置花架。攀附紫藤、木香等。使开花时节万朵藤花照映水面,形成“落英缤纷,远随流水”的景观。

道路纵向空间植物景观强调春秋季景观效果。夏季对路面形成遮阴,冬季不影响采光,形成绿色廊道。与城市公园、绿色空间相连接,最终形成绿色网络。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墙体立面空间植物景观包括建构筑物墙体绿化、窗台绿化、阳台绿化等方面。采取传统攀援植物绿化与植物幕墙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一般性墙面和重要节点墙面进行绿化、美化,主要植物材料有:爬山虎、凌霄、花叶蔓长春、络石、薜荔、扶芳藤等。

城市边角空间植物景观受场地因素限制,常体量小巧、功能简单,却也最能展示一座城市的细节。结合坐凳、花架、雕塑等园林小品。采用紫藤、月季、木香、金银花等观花或芳香植物来增加氛围。居住区中的边角空间的植物选择则更为生活化。栽植观赏蔬菜、瓜果,如荷包豆(红花菜豆)Phaseolus coccinelis、葫芦、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葡萄等。

4.结语

山地型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应积极应对场地中的限制性因素。最大限度利用城市建构筑、边角空间、水体和道路等线性空间以及周边山体。将缺点转化为特点。同时也应意识到。中小型山地城市与大型山地城市在总体规模、经济水平上存在差距。针对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园林建设更应注重控制建设及养护管理上的成本。使用藤蔓植物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植物景观能有效应对山地型城市中的用地紧张、养护管理水平有限、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选择的攀缘植物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丰富的植物种类、品种及搭配形式来延长观赏期。产生多元化的观景体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 篇7

1 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

1.1 植物种类使用较少, 没有注意到多种功能

目前全球湿地植物6000多种, 但实际使用的不过几十种。在我国人工湿地中, 基本都是使用芦苇、香蒲、荷花、睡莲, 各地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并且, 目前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往往只能顾及一方面的功能, 要么重视生态功能但景观效果不佳, 要么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较好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 使得湿地的功能单一。

1.2 岸边的植物景观被忽略

水岸植物对湿地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护岸, 还能为水体植物提供养分和能量。现在的大多情况是设计者注意到了水面的植物配置却忽略了岸边的植物配置, 将水面和水岸割裂开了未能统一考虑, 而统一起来考虑在生态功能上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在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1.3 植物的种间搭配不太合理

现在, 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往往太过于随意而导致效果不佳, 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表明, 宽叶香蒲、水葱和苔草等植物腐烂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芦苇生长和繁衍具有抑制作用。如果我们能多了解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 进行合理搭配, 便可以实现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双赢。

1.4 冬季植物枯萎后景观效果差, 且植物残枝污染环境

由于没有足够重视湿地的景观功能, 湿地的植物景观忽略了季节搭配。到了冬季, 湿地植物的枯草期, 缺乏绿色, 植物一片枯败十分萧瑟。植物冬季枯死后气温很低腐烂很慢, 但是到了春季气温上升, 植物残枝的腐烂速度加快, 释放出的有机物又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得一片水体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大大降低。

2 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营造的建议

2.1 空间尺度

2.1.1 水面植物景观营造。

水面植物的使用扩大了景观的空间感受, 增加了湿地景观的情趣。可以用在水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 我们在做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各个种类的运用以及合理搭配。

水面植物在使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正如中国画中的留白, 水面植物的使用也要注意“留白”, 约占水面的1/3~2/5, 这样营造的植物景观才是透气的、有张力的美。如果水面足够清澈, 岸边空出的水面还和周围植物、建筑形成美丽的倒影。

在布置水面植物时也要注意与岸边的远近, 形成有远有近的有节奏的变化, 使岸线变得丰富可看。湖面宽阔时要注意植物的群体效果, 强调整体而连续的效果, 可以通过大片运用荷花、睡莲等给人壮观的景观效果。

2.1.2 水岸植物景观营造。

岸边不同种类的乔灌木的使用丰富了其天际线, 常使用的水杉、落羽杉等植物挺拔的枝干可以立马成为视线的焦点, 而垂柳和桃树等的运用与水面相映成趣, 使得水岸边的景观变得富有意境。当然在做水岸边的植物景观搭配时要注意景色的开合、透景线的开辟, 与周围的环境有交流和呼应。

2.2 时间尺度

在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 如果植物搭配合理,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丰富其植物景观, 还能提高景观的意境。所以, 在做湿地的植物造景时, 要充分了解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使得四季有景可观, 其次也可以根据植物观花、观叶、观果、观干的观赏特性来实现植物景观的设计。

我国冬天气温太低, 使得湿地的植物景观此时十分缺乏绿色景观, 效果很差, 所以应当注意选用耐寒性强、根区丰富的湿地植物, 还可以考虑选用湿生灌木来解决冬季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

2.3 植物景观的意境

植物景观所创造出来的美感是一个层次美, 是实的、可感的, 但让人所感受到的意境就是更深一层次的美, 是虚的, 是感受出来的。湿地植物景观不同于陆地的植物景观, 植物与水, 与水生植物, 与远山都是非常有意境、有野趣的场景。

湿地在现代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在专业的基础上, 希望通过植物的合理运用和植物造景来充分发挥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人文、社会、经济方面无限的价值。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现存的问题, 并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植物意境三个方面提出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希望实现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双赢。

关键词:人工湿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宋晓青, 叶青.浅议城市中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造[J].现代园林, 2007 (4)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探讨 篇8

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被按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滨水绿地植物景观作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绿带”元素, 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比拟的生态重要性, 对于提升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开展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1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类型

1.1 开敞型

开敞型滨水植物景观是指由草坪和地被形成的开阔植物地带。在这种类型中, 基本上没有乔木或灌木, 偶尔点缀1~2株孤赏树, 因此形成的植物景观空间通透感强、视野开阔, 是岸线景观中虚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疏林草地型

疏林草地型植物景观一般具有稀疏的上层乔木, 并配合一些灌木或草本植物进行点缀, 郁闭度为0.4~0.6。其通透性比开敞型植物景观稍差, 但创造出虚、实2种空间, 有疏有密, 给人以隐约迷离的特殊感觉。

1.3 密林型

密林型滨水植物景观由乔、灌、草3层组成, 郁闭度在0.7以上, 整体结构紧密。此类绿地形成自然式植物群落, 主要观赏其群体美。它不仅构成城市滨水绿地水体岸线景观的实体空间, 成为林间漫步、享受自然野趣的最佳场所, 并且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作用。

2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

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营造特色景观

乡土树种具有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 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觅食和栖息条件, 并且由于长期生活在本土的环境中, 具有更好的生态稳定性,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 乡土植物在抵抗病虫害和抵御环境污染方面的能力也较强。滨水地带的植物应选择这些抗性强的乡土特色树种, 并合理搭配, 以在图案、色彩、季相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效果[1,2]。

2.2 增加水生植物的应用, 丰富水面植物景观

优秀的水面植物景观设计能够使水边环境相互映衬, 水面的镜像效果可以突出植物优美的形态, 在滨水景观中能够成为主景。水生植物是水景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是滨水绿地中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是一个种类繁多的植物类群, 广泛分布在河流、湖泊、湿地等区域, 形态、色彩多种多样。常用的临水、浮水、挺水等植物包括垂柳、水杉、萍蓬草、凤眼莲、芦苇、千屈菜、睡莲、王莲、慈姑、水葱等。

2.3 适当引进观赏草类植物, 增加自然野趣

观赏草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该类植物色彩繁多、形态多样, 大面积种植能形成随风飘逸的波浪效果。目前, 观赏草凭借其独特的优点, 在国内外景观设计中被大量应用, 尤其是在高楼林立、嘈杂的城市环境中, 种植一些不同种类的观赏草, 可使人们无需特意到郊外就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自然田野风光[3]。

3 滨水景观植物的应用与营造方法

3.1 模拟自然群落

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无法估量的重要性, 在满足观赏性的基础上, 如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最大化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是植物造景的重中之重。在滨水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中, 可以参考河流、滩涂等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周围植物的自然生长生态群落结构, 将乔、灌、草以及地被植物有层次地搭配在一起, 做到既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又能提升滨水环境的整体生态品质。另外, 滨水区域这样的水陆交接、生态活跃的区域, 适当设置一些生态保护区, 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增加植物多样性, 形成生产力高、自我修复能力强的绿色生态廊道[4,5]。

3.2 建造生态驳岸

建造生态驳岸, 最好是建立一些植物缓冲带, 植物缓冲带具有过滤泥沙、吸收有害物质、维系水生生物生存、稳定岸坡等作用。具体可以采用植物保护堤岸, 比如沿水种植白杨、芦苇、水杉、香蒲等植物, 通过它们发达的根系来稳固堤岸;也可以采用天然石材或木材护底, 建造有一定坡度的土堤, 土堤上种植植被, 加固堤岸, 防止水土流失。

4 结语

在城市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上, 应注重从美学角度进行植物造景, 并遵循生态学规律, 模拟自然生态群落建立植物层次结构, 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滨水绿地的生态效益。我国目前在营造滨水绿地景观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 在城市化建设加快的同时, 也应该加大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 重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对滨水区植物造景进行研究和推广, 从而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李迪华.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J].现代城市研究, 2003 (5) :29-32.

[2]林焰.滨水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刘艳红.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李宏星.绿地绿地植物造景初探[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幼儿园植物绿化景观营造策略 篇9

1 植物种类及选择

植物的种类有乔木、灌木、花卉、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草坪和地被植物等几大分类。乔木一般都具有高大的形体特征, 其主干和枝干十分分明, 分支的支点越高就越长寿。

乔木可以细分为常绿针叶乔木, 落叶针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这些高大的乔木在景观的营造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其形体和大小的分类, 大乔木一般高度都在20m以上, 中乔木的高度在8~20m之间, 小乔木的高度在8m以下。

灌木相对于乔木而言就较矮小, 且没有明显的主干, 通常情况下表现出的状态是丛生或者自基部分枝。分有针叶灌木和阔叶灌木这两个大类。按照高度大小来分又分为大灌木和小灌木, 大灌木的高度通常在1~2m之间, 这时也称为高灌木, 高度在30cm以上的称之为中灌木, 低于30cm的高度则为矮灌木。

花卉植物品种丰富, 姿态各异, 颜色鲜艳, 在景观中的用途也更为广泛。

攀缘植物顾名思义是通过根茎的围绕和攀援其他物品来生长的, 也称为附生植物, 它在景观中的垂直绿化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园的植物种类在选择上依然要符合幼儿园的环境特色, 无论是植物的大小、高低、形态、造型以及色彩等方面都要进行精心的穿插组合, 尽量能在一年当中都能有是多层次的展现效果来美化幼儿园内的景观效果。

2 植物配置与安排

幼儿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的是规则式的方法来进行布置的, 主要包括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植物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垂直空间, 幼儿园环境绿化既要符合功能要求, 又要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在进行绿化组织设计时, 要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配置方法, 其原则是:

2.1 以花草为主, 乔灌木为辅

在幼儿园室外场地的不同部位, 应结合场地功能、日照条件、土质情况等进行恰当的植物配置。如在主体建筑物勒脚处可建花池, 种植各色花卉, 一方面便于幼儿观赏, 另一方面对建筑物可起烘托美化作用。道路边缘可点缀灌木或以灌木作为绿篱;而在室外游戏场地的边界或主体建筑物的东西两端, 可栽植较高大的乔木, 起到围护与遮挡西晒的目的。此外, 最好有一个完整的地块, 完全做成草坪。不仅可供幼儿在其上玩耍追赶, 踢球而且作为景观也十分舒坦。

2.2 不同季节的绿化效果也不同

在植物配置上力求做到春有花, 夏有阴, 秋有果, 冬有青。根据树木的特征和场地的功能, 可采用不同的配置。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分为以下五种, 分别为:对比和衬托、动势和均衡、起伏和韵律、层次与背景、色彩和季相。

3 幼儿园景观植物配置

幼儿园景观植物配置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3.1 绿化将进行分区、分隔空间

幼儿园内的室外场地有班游戏场、公共活动场地、广场、杂物院、晒衣场等, 它们之间应有一定的隔离。使分区明确而且互不干扰, 常用低矮的灌木、绿篱行植并可修剪成为规则的绿化分区;

3.2 结合场地功能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

集体活动场地需要种植大片绿茵草地;器械活动场地可结合大型固定游戏器具点缀高大乔木;直跑道两侧宜种植行道树;庭院内及室外重点部位可栽植花卉、花坛、花池等美化环境;

3.3 开辟垂直绿化, 扩大绿化面积可调节小气候

(1) 屋顶绿化, 可减少屋顶辐射热并为屋顶游戏场地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2) 充分利用不宜建房的地段如陡坡等布置垂直绿化, 设置台阶式花坛, 配以错落有致的踏步, 丰富了庭院空间; (3) 在栅栏、绿荫及围墙上栽植爬蔓, 增加装饰气氛。

同时幼儿园植物绿化景观的营造还应该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居住区景观设计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浮华铺张, 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以最少的成本营造最优质的生活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 达到自然、舒适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4 小结

幼儿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尤其应该真正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着手, 在设计改造环境过程中, 保护、维护自然资源是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设计重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 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利用, 减少施工材料对自然的负担, 减少浪费, 保留地貌特点, 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乐园。

摘要:景观环境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文明积淀和创造性精神均可在其空间、形状、色彩等方面得以体现。同样, 作为幼儿主要教育生活场所的幼儿园, 其绿化景观在整体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 优秀的幼儿园景观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 而且富有精神功能, 也正是所体现出的对幼儿身心健康的环境创设。

青岛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新思维 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乡土树种

观赏树木是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素材。青岛园林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将秉承尊重自然、乡土为本、特色创新、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五大原则, 大力加强乡土彩叶园林树种的应用, 以大手笔展现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丰富多彩的乡土植物景观特色。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部署,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明确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表述, 指引我们在园林城市的提升、生态城市的创建过程中, 对科学发展观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认知, 在植物景观营造的理念与实践中要有新的思维与行动。

1 尊重自然、科学植绿

康德曾说过: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 这提示我们要把尊重自然放在首位。城市绿化在植物景观营造, 科学选择树种时, 不可盲目地为了满足视觉效应而违背自然规律, 而应坚持以人为本、师法自然, 用人性化的布局、生态化的空间、本土化的元素营造和提高园林环境质量。园林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园林植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之魂, 以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营造观赏景观的多样性,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顺应地域风土、突出地方特色, 加上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选的苗木、适度的文化品位, 体现对人的关怀、对自然地敬重和找到独特的创新视角, 也许这些就是青岛植物景观营造的新思维。

2 青岛植物景观营造应首选乡土树种

在植物选择上,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原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物种演替后, 对某一特定地区具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 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 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 也最能体现本地区的园林特色。充分发掘和利用乡土植物不仅能够使城市园林绿化达到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 还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保护, 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成本。因此, 在园林规划树种的选择上, 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挖掘、运用和突出青岛的乡土园林树种。

3 青岛常用乡土树种分类与应用

据调查, 在青岛地区拥有的72科185属4 9 3中木本植物中, 乡土树种占据绝对优势。乡土树种在园林应用中可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基调树种是充分表现城市植被特色, 反映城市风格, 作为城市景观基调的标志植物。青岛的基调树种为:雪松、黑松、耐冬、女贞、刺槐、悬铃木、榉树、朴树、月季。

骨干树种是能充分适应青岛植物生长环境, 具有一定景观特色, 在各类绿地中能适应功能需要, 适宜大量应用的植物品种。在青岛园林建设中, 常绿乔木可选用:白皮松、华山松、龙柏、云杉、圆柏、桂花、广玉兰等;落叶乔木可选用:银杏、毛白杨、流苏、水杉、国槐、鸡爪槭、杜仲、构树、枫香、元宝枫、垂柳、合欢、臭椿、梅花、樱花、紫微、碧桃、紫叶李、海棠、黄连木、枫杨、榆类、栎类、玉兰、鹅掌楸、苦楝、栾树、青桐、白蜡、卫矛、柿树等。常绿灌木可选用:铺地柏、鹿角桧、海桐、构骨、石岩杜鹃、龟甲冬青、黄杨类、竹类等。

在青岛, 群众喜闻乐见的观花树种有:紫薇、连翘、迎春、榆叶梅、腊梅、梅花、溲疏、牡丹、海桐、丁香、蔷薇类、锦带、锦鸡耳、绣线菊、珍珠梅、阴绣球、木槿、胡枝子、棣棠等。观果树种有:柿树、君迁子、山楂、苹果、海棠、梨树、皂荚、枸橘、木瓜、火棘、无花果、枸杞、金银木等。

青岛作为海滨城市, 沿海区域土壤盐碱化严重。经多年实践, 遴选出如下适合青岛地区的耐盐碱树种:黑松、侧柏、构树、榆类、桑类、海州常山、千手兰、大叶女贞、金叶女贞、合欢、白蜡、柽柳、石榴、紫穗槐等。

垂直绿化树种可选用:紫藤、常春藤、迎春、络石、猕猴桃、地锦、凌霄、爬墙梅、葡萄、金银花、胶东卫矛等。

彩叶树种的选择:根据物候观测,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青岛的彩叶植物着色期要比内陆地区推迟8~10天, 每年进入9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才是青岛彩叶植物展现自我美丽的最佳季节。经调查, 青岛常见观叶树种可选用:鸡爪槭、五角枫、银杏、白蜡、乌桕、樱花、红枫、红叶李、紫叶小檗、紫叶桃、盐肤木、黄山栾、无患子、胡枝子、刺楸、火炬树、海州常山、枫杨、榉树、朴树、黄连木、枫香、扁担木、梓树、南京椴、丝绵木、地锦等。

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彰显自我、展现个性

掌握青岛乡土树种的生物习性、生长状况, 分析研究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立地条件, 对有效进行绿地生态建设和种植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青岛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可以挖掘利用诸如:胶东卫矛、水榆花楸、槲栎、山胡椒、盐肤木、络石等多种乡土植物, 解决青岛目前许多具有很好观赏价值的树种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城市园林绿化运用的问题。我们强调树木应成为城市地缘和文脉的载体, 在植物选择上应以突出地方特色为美, 而乡土树种的选择是对自然内在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园林建设者应加强对于乡土树种应用的意识, 不要盲目崇拜新引进的洋树种和未经驯化的南方树种, 形成高价建绿、高额养绿的被动局面。我们的城市正在迅速失去记, 遂使我们意识到:营造既富时代特色、又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是我们延续青岛历史, 传承地方和民族文化、保持城市永久活力的责任。

5 结语

生态景观理念的弘扬, 使得树木配置要素成为绿地种植设计的首要思考;生态景观品位的提升, 使得彩叶乡土树种的选择成为景观绮丽美艳的风景线。我们要充分把握园林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把新一轮园林规划作为加快城市发展的新平台, 提升城市品质的新载体, 生态园林建设的新动力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品牌。以青岛特色代表植物营造园林景观、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美丽中国标杆城市, 使青岛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城市建设的雅致之美;城乡一体的宏大之美、宜居幸福的愉悦之美是岛城园林建设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世伟, 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篇11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迫使城市建设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现在的城市地面建设经常出现很多问题,那么地下建设必然要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而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发展也必然与之密切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更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这类空间的营造会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现在,营造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空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营造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营造无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居民家庭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它不仅代表着城市的面貌形象建设,还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发展程度。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关乎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市化的进程,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污染严重等,所以,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地下空间景观的良好营造,可以促进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地设计运用地下的空间,可以丰富地下的空间层次,增强城市的空间层次感、改善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从而有形或者无形地带动城市的各项发展。它的建设,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的营造,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幸福感,所以,这也是现在国家和社会非常注重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让居民生活更好,是国家和城市建设的中心,它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对于地下空间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和忧虑感,使得人们都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中去。

二、营造城市地下空间景观需要注意的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建设是要围绕着解决地面建设存在的问题而展开,并且同时要针对解决地下空间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城市的地下空间多是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下通道等,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照明问题,地下空间与地面相隔,根本无法见到外面的自然阳光,那就需要建设的时候,合理地增多地下灯光照明,通过灯光照明来进行弥补,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度,看清楚事物,要知道,不管什么样的政策或者发展,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

其次,尽管是地下的空间,但终究归属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它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部分,是城市面貌和风采展现的方式,所以,它的建设需要兼顾美观性,合理适度的装设、设计外观形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地下空间的高度、宽度和内部的摆设等都需要建设者格外的注意,要知道,部分的美观决定着整体的建设,我们只有关注每一个小细节,才能使整体建设达到最优。

地下的空间是有一定程度的封闭的,很不利于空气的流通,那么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它的透气性和与外面空气的流通性。建设者在建设的时候,应该选择透光处比较强的位置,在内部,也可以选择适度增加一些透气的孔,或者在内部摆设一些生命力比较强的、适合在那样的环境里生长的植物,这样既能够改善地下空间的空气质量,也能够展现出内部的生命活力,显得美观。

地下空间的建设由于缺乏光明,尤其是路比较绕,方向感不强的人容易迷失方向。现有的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多少都有些缺乏人性化的设计,不利于人们识别和对空间内部环境的把握。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选择在内部的墙壁上贴上方向标,这个方法其实在现在的城市地下建设中,已经普遍运用了。因此,适度的结合人们的心理因素,增加人们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感是必要的。另外,在地下空间的入口处,也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使得其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考虑建设在比较容易接触光照的位置,设计简单环保的入口,增强它的便捷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的营造关乎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强地下景观的营造,必然使得城市的交通、居民的住房更加便捷、舒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者们应该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协调规划,加强地下空间的绿化建设和人性化建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其营造的影响,使其设计的各种指标达到最优。一个城市的发展依靠的是综合指标的提高,依靠的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城市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艳红,陆伟伟,王丽洁.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06).

作者单位:

植物景观营造 篇12

关键词:风景园林,寺观,园林植物,宗教意境

1 引言

重视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足见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情景交融下产生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1]。它强调园林空间环境的精神属性, 是相对于园林生态环境的物质属性而言的, 对内可以抒己, 对外足以感人。寺观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园林之一, 除与其他园林类似注重对意境的营造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 即体现其宗教文化和氛围, 是为宗教意境。园林中表达意境的元素很多, 植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类。随着汉民族地区宗教的世俗化, 寺、观建筑也跟着世俗化。寺观园林也一样, 并不直接表现很浓的宗教特点, 由此, 寺观园林的宗教氛围很大程度就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寺观园林植物作为体现宗教文化和氛围的载体, 也常常成为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并被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记载下来, 成为宗教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2 寺观园林植物与宗教的关系

2.1 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寺观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特征

园林植物与宗教的关系非常密切, 寺观园林在植物景观营造上, 注重用一草一木去反映宗教文化。佛、道两教的教义都包含大自然的思想, 又受到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传统美学思潮的影响, 郊野的寺观把植树列为僧道的一项公益劳动, 有利于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因此, 郊野的寺观往往内部花繁叶茂, 外围古树参天。许多寺观均以园林之美或花木的栽培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慈恩寺就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2]。

寺观作为释、道两家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其与植物的关系, 既是美学的, 又是宗教的。寺因木而古, 木因寺而神[3]。北京西山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前的千年银杏树, 早在明清时已闻名京师, 乾隆还曾专为此树写诗一首:“古柯不记数人围, 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月如幻, 开山大定记依稀。”[2]

2.2 植物对寺观宗教的气氛烘托和象征作用

寺观中的香道、甬道以及正殿通常栽植树型高大、树冠浓荫、姿态虬劲的植物, 以起到体现庄严肃穆、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这些植物通常选用长寿的树种, 如松柏、银杏、香樟等。一些树木历经千百年仍然郁郁葱葱, 成为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一些寺观也由于古树名木的存在而闻名于世。

一些植物与宗教教义及神话传说联系紧密, 继而成为宗教的象征。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睡觉得道而成佛的, 菩提树因此成为佛教的圣树。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4]: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 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 每走一步, 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 此即为“步步生莲”之典故由来, 因此莲花座成为佛教中常见的形式, 莲花也成为佛前敬献的圣品, 是寺庙放生池中常种的植物。另外, 莲花也是道教八仙中的何仙姑所持的宝物, 它出淤泥而不染, 可以修身静心。

3 寺观园林植物景观宗教意境的营造

寺观园林植物景观宗教意境营造就是利用各种有着丰富宗教文化内涵的植物, 运用人工的组合和艺术的修饰, 赋予植物人格化, 从而使植物景观从形态美上升到意境美, 具有寺观园林景观的宗教文化特征。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宗教意境一方面是通过植物本身的四时变化、空间组织等实体语言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植物所蕴涵的各种宗教文学内涵所表达出来的。

3.1 通过植物的四时变化体现宗教意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著名禅诗《风月诗》表现僧人在一年四季皆空诸所有、万虑全消、淡泊宁静的禅境和心情。植物春则花柳争妍, 夏则荷榴竞放, 秋则桂子飘香, 冬则梅花破玉。花草树木这种四季景色变化使得寺观环境随季换新装, 意境层出无穷。春天满涧绽放的桃花, 令人联想起仙人的世外桃源;入夏盛开的荷花, 红白相间, 翠叶田田, 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本性为佛家所崇尚:人如莲, 莲通佛, 人人俱与佛性连;秋天, 寺观园林银杏、秋枫, 深秋霜老, 犹如古木披袈裟。严冬萧瑟, 青苔松针伴石径, 通往深山古刹, 给人以旷幽深远的历史沧桑感。

3.2 通过植物的空间组织营造宗教意境

寺观园林的空间格局应是虚实结合、模糊而流动的, 以与宗教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一致。在寺观园林中, 植物可以起到模糊空间边界的作用, 从而给人以莫测高深的感觉。寺观园林在运用植物组织空间上, 与其他造园要素手法类似, 也主要运用了障景、借景、框景等不同的手法。

(1) 障景。

利用植物对景观起到屏俗的作用。如镇江的定慧寺, 在寺内的水岸边与寺外的村庄农田的分割处, 种植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 以遮挡寺外杂乱景色。树木倒影投射在湖中, 也增加了水面空间的层次 (图1) 。

注:文中所用图片均引自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

(2) 借景。

利用植物的空间配置使园内外景物之间互为因借, 以扩大园林的空间和景观范围。如茅山的九霄万福宫和元符观, 分别位于茅山的山顶和半山腰, 通过在九霄万福宫周围种植低矮的灌木, 留出视线, 与元符观及观中的老子神像互为借景, 两个宫观的道教氛围均得到加强 (图2) 。

(3) 框景。

利用植物的干支作为画框, 以突出景观。框景能把美好的景物突显出来, 又能增加景物的层次, 加大景深, 也能屏蔽掉周围的不雅景观。如镇江金山寺的慈寿塔, 既是是寺内的主要建筑, 也是佛教的重要象征, 位于远近高低几种植物包围的中心。这些植物相互映衬, 形成了很好的以慈寿塔为主景的框景效果, 突出了寺内的中心景观 (图3) 。

3.3 通过植物的诗画文学内涵表现宗教意境

在古代, 寺观往往是诗人避世的一处佳地, 他们经常在此吟诗赏景。寺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给文人的诗词创作以无限灵感, 产生了许多描写寺观园林的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描述了由于寺庙所处山野郊外的地理环境而使寺庙中的园林植物季相与平常人间不同步的景观。佛教传入中国后, 禅诗 (或称佛教诗歌, 是指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 也应运而生, 不但许多僧人写, 甚至许多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本身也对禅意有很高的造诣 (如唐代王维就是以“诗佛”著称) 。这些人写绘出了许多优秀的禅诗画卷, 成为古代诗歌园地中一畦奇葩, 许多优秀禅诗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其中一部分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 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 多写佛寺山居, 多描写幽深峭曲、洁净无尘、超凡脱俗的山林风光胜景, 多表现僧人或文人空诸所有、万虑全消、淡泊宁静的心境, 体现了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和心境。因此, 寺观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 也往往有意识地根据这些诗画所描绘的景物来选择植物, 通过艺术的植物配置手法体现诗画中的禅境。

4 体现宗教意境的园林植物选择

寺观及寺观园林表达了人们对宗教中描写的仙境及美好生活的想象与向往, 因此寺观中植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宗教的色彩和文化象征。选择应以适应小气候的乡土树种为主, 在考虑寺观园林的统一性的基础上, 应尽量选择与宗教文化相关的园林植物[2]。

常见的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植物有称为佛教四大吉花的优昙华、莲花、曼陀罗花和山玉兰;有谓之佛教四大圣树的菩提树、娑罗树、阎浮树、苾刍树;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在傣族寺院中必不可少, “五树”指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唐棕或椰子, “六花”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 (千瓣莲花) 。养生是道教的一个重要特征, 故多选择对身体有益的天然植物, 如茯苓被道教徒称为“四时神药”, 黄精被称为“太阳之草”, 还有其他一些野生的菌类, 这些天然的植物“得山川之灵气, 含日月之精华”, 或可驻颜延年, 或可轻身健体, 成为道教信徒主要服食的“灵芝瑞草”。

5 结语

宗教思想是抽象的, 植物是自然的, 人们通过寺观园林巧妙地将抽象的宗教具象化, 自然的植物人性化, 视道如花、化木为神, 从而使抽象的宗教、人为的园林与自然的植物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产生既有深厚文化底蕴, 又具蓬勃生机的园林艺术效果, 为园林领域写下精彩夺目的华丽篇章[5]。寺观园林宗教意境创造中的成功的经验对今天的园林艺术创作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现代园林更需要通过植物的意境表达来体现城市文化, 提升城市品位, 使不断演变的城市历史文脉在园林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纪书琴.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J].学理论, 2010 (30) :174~175.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金荷仙, 华海镜.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 2004 (12) :50~56.

[4]中国民族宗教网.敦煌壁画中的释迦牟尼:从王子走上神坛[EB/OL].[2009-09-10]http://mzzjw.com/html/report/104691-2htm.

上一篇: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下一篇:美育下的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