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共10篇)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1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大趋势, 园林植物景观的质量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认真落实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降低噪音和污染, 还对城市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园林植物景观研究涉植物景观配置、植物多样性、植物景观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 笔者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以期实现植物景观的合理配置,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植物景观评价
在景观设计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 合理地对乔灌草植物进行配置, 借助植物间的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植物景观不仅需要重视美学性和艺术性, 同时也要顾及到植物的自身生物特征, 遵守生态保护原则[1]。
美国是最早提出植物景观评价概念的国家, 侧重景观视觉的美术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众多学者也针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综合多种理论知识和研究方式, 从园林植物配置、综合绿化效益两个方面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美景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审美评判测量法、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及语义分析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
2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2.1 美景度评价法
美景度评价法 (SBE) 的本质为心理物理学法, 是各种景观评价方法中可靠性、科学性较强的一种。该方法建立在归类评判法的基础上, 根据幻灯片评分的方式, 制定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量表, 具有评价量大的特点, 然而也存在无法对比两种不同风景的问题。
林分美学、森林景观、大尺度景观区的评价多采用美景度评价法, 在园林植物景观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周春玲在评价居住绿地时, 应用了SBE法, 得出中心绿地及楼间绿地的美景度预测回归方程, 并进行相关度量分析后, 得出了人们对居住绿地审美基本相符的结论[2]。
2.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HP) 指的是对影响决策制定的各种因素进行划分, 将这些因素归为不同层次, 实现了定量、定性分析的整合。在评价植物种质资源、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都会应用到层次分析法, 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过程中, 常用的方法就是层次分析法, 以问卷调查、专家评分法等途径明确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及指标, 并结合评分结果对园林景观配置进行衡量。
我国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应用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唐东芹在研究中针对影响园林植物景观质量的植物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多样性、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等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 开展园林植物景观研究[3]。
2.3 审美评判测量法
审美评判测量法 (BIB-LCJ) 实现两个不同景观的对比, 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样本较多的情况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体现植物景观特点和不同人群知觉审美间的联系, 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尤其适用于评价植物配置类似的园林植物景观。郑洲翔在其研究中指出, 应用审美评判测量法评价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林景观价值, 得出的最佳植物配置立体层次方案为:阔叶乔木———棕榈科植物———灌木———草坪, 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4]。
2.4 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PPI) 能够评价人们受自然风景、植物景观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心境状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注意力恢复量表是几种常用的心理评估方式, 而皮肤温度、心率、血压及脑电波是衡量生理变化的主要指标。
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植物景观对人们的生理及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江彦政通过研究实验者对不同景观生态结构的反应, 结果表明实验者的心率受水体景观、人工植物群落的影响最小, 而实验者的脑波受林地植物景观的影响最大[5]。在翁珮怡的研究中, 借助心理量表和肌电值、心率、脑电波等生理反应指标, 观察人们的生理、心理效益与不同植物景观的关系, 研究显示人们的感受会因植物景观的开发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导致人体肌电反应、心理效益存在较大的差异[6]。
2.5 语义分析法
语义分析法 (SD) 主要是利用言语尺度测定心理感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握人们对不同景观的认识程度, 应用该方法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过程中, 通常和因子分析法并用。Ozbilen在研究中主要研究了各种植物景观和组成的空间对试验者的影响, 对24种植物及10种空间构成的景观代表的语义值进行总结, 得出的结论为:各种标志性植物应种植在不同的位置, 要结合四周的环境配置与其相符的植物[7]。
综合以上研究, 可以得出各种研究方法相对应的绿地类型, 不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对比情况详见表1。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前景与展望
实施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能够使园林绿地系统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 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结果。针对大尺度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或大量植物景观评价, 既可以应用BIB-LCJ法也可以应用SBE法;对于影响因素较多的植物景观或道路绿地、居住区和公园等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时, 应选用AHP法;SD法及人体心理指标测试法能够很好地体现园林植物景观对人的影响, 适用于从心理角度更好地掌握人们的感受。
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当前研究多建立在配制原则的角度上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性评价研究, 仍缺乏同实际园林植物的综合考虑, 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再加上我国评价研究体系不够完善, 参与评价过程的被试者主观性较强, 影响评价结果。所以要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将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植物品种的选择作为研究重点, 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 并以节能低耗为创新点, 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 完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 在社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园林植物景观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活动的空间。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中要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视, 构建健全的植物景观评价体系, 应用合理的评价方法, 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落实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推进城市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军, 胡静霞.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6)
[2] 周春玲.北京市居住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美景度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2003
[3] 唐东芹, 杨学军, 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4)
[4] 郑洲翔, 陈锡沐, 翁殊斐, 等.运用BIB-LCJ审美评判法评价棕榈科植物景观[J].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7 (1)
[5] 江彦政, 张俊彦.乡村环境景观生态结构对生心理反应的影响[J].建筑学报, 2009 (67)
[6] 理反应影响研究[D].台北:中兴大学园艺学系, 2003
[7] OZBILEN A, KALIN A.The semantic value of plants in the perception of space[J].Build Environ, 2001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2
2.1科学性,生态要求
植物的种植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满足植物生存的生态要求。在设计前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包括覆土的厚度、当地大致的风向、向阳面和背光面等,才能正确的选择植物种类。如微地形在不同的朝向其环境差异很大,向阳面日照强而干燥,背光面则日照弱而较湿润,因而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不同植物喜光耐阴的习性。只有植物生长良好,所要营造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2与周围环境相适宜不同的绿地形态对微地形的.植物景观要求也不一样,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宜,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觉和视角上的抵触。如道路两旁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是为了通过微地形的起伏变化打破道路景观整齐划一的感觉,去创造更丰富的景观,美化道路,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感。这时植物颜色的选择就不宜太复杂,群落以3~4层为宜,以免过于吸引司机的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
2.3艺术性,丰富的季相变化
微地形景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包括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重视叶色、花期、质感、树形的选择和搭配,随心所欲地栽植,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性。微地形的植物景观应是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使游人感到自然的四季变化,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快感。因此,应从不同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景观植物设计,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微地形景观。
3微地形植物选择的原则
可用于微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材料很多,无论是草本、乔木、花灌木,还是藤蔓植物,均可作为造景材料,但是必须满足经济、美观、适用的原则。但由于其特殊立地条件的限制,在选择植物景观设计材料时,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植物
选择植物时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容易成活。慢生树和速生树合理搭配,前者可以很快成景,后者可以弥补前期不足,保证后期成景效果。也可选择耐瘠薄土壤、病虫害少的植物,这样可以节约管理费用,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
3.2须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和整体美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3
【关键词】园林植物;空间意向;结构
1. 园林植物种植
作为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条件,植物种植设计在十分悠长的变革过程中才得以产生。因为中西方的气候以及文化不同,所以中西方并没有统一的园林植物设计。就西方而言,它受到的宗教文化影响比较深刻,大概有圣经、笛卡尔维理论等等,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美观并不太注重,而是将实用性作为重点。
1970年之后,在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景观的优美性的过程中,兴起了植物种植的热潮。后来,更是因为倡导保护环境的兴起,植物种植成了保护环境的一种措施。因此,植物种植设计变得热门起来,它成为一种对环境美观性和保护性的改革措施,使人类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我国古典园林则与西方完全不同,它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其造园的宗旨就是儒家的宗旨,师法自然等。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园林中,设计者往往是注重植物本身的姿态,并不加以太大改造。在文人园林逐渐兴起的过程中,植物的种植更是依照其本身形态,还原其原貌之美。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植物种植经历了很多阶段,其中包括绿化、配置、设计以及造景等。直到1980年左右,才有生态园林观念的提出。一直到2000年,北京才开始率先研究园林的绿化效果,把绿量作为出发点,对植物的生态性加以研究。
2 现阶段的植物种植设计
在生存环境逐渐恶劣的过程中,在政府加大倡导力度的状况下,人们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生态意识,因此植物景观在对于环境的改善方面,特别是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重要性也成为了很多贪官的保护伞,许多官员为了面子功夫,为了政绩,并不进行科学的园林设计,而是以为的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导致在繁华城市的背后,是一些不科学不理性的园林设计。有些官员,通过对优秀城市的模仿,使得原本属于这个城市的民族性、地域性不复存在。比方说,一些城市只追求表面功夫,种植了违背科学的大树、草坪或者其他较为热门的植物,更有甚者,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浪费了许多资金,只为了短时间内的美观和冲击。他们对于设计园林的理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这种盲目性让原本意义重大的设计,变成了耗费资金的项目,盲目放大植物的效果,并不注重植物对于城市的适应性。
3园林植物所包含的空间景观种类
园林植物不仅仅只具有观赏的性能,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辅助建筑的建造,也就是说它能够作为元素参与到地形以及建筑的构建之中,成为组成或者限制空间的重要部分。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组成的时候,通常意义上,人们把这个过程认为是仅仅由顶面、地面以及立面所组成的,或者概括一些说,是共同构成的具有暗示或者实在性的结合方式。在这一类型的园林空间景观之中,往往采用的是分层次的植物进行构成,利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高度的灌木或者地被植物,使空间产生一定的层次感和分界感。
比方说,一片草地和一片灌木或者地被植物之间,虽然没有划分明显的界限,但是在视觉上却给人们一定的暗示,表示这是不同的空间范围。而抛却地面而言,在立面上,则可以通过树干以及树冠的疏密与否,和分枝的高度,对空间闭合感产生一定的作用。在顶面也同立面一样,通过不同的大小、疏密度以及高度来表示不同的植物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较为繁茂的植物树冠特别容易对游客视线产生阻碍,所以可以利用不同种类的造型搭配,可以营造出令游客惊叹的植物景观。
3.1通过地面低矮植物塑造开敞空间。因为人们站立时的视线是比这些植物要高的,所以这些植物的特征是缺乏私密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通常会利用这些植物,塑造一个明朗宽敞的空间类型,这种空间往往是令人们心情舒畅,视野明朗的场所。比方说草坪、花卉以及较为矮小的灌木等,这些低矮植物所塑造的空间,都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3.2通过立面植物营造半开敞空间。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有以下两种空间是通过立面植物来营造的。第一种是用一些植物的树干将一部分人的视线遮挡,使他们通过树干之间的缝隙能够看到远处的空间。第二种是空间并不算开敞,并且是一种单向空间。这两种空间的相似度很多,都是属于半开敞半闭合的状态,在这种空间里,人的视线属于一种半通透的状态,有时视线会受到阻碍,视线处于变化之中。
3.3通过植物营造纵深的空间。一段比较长的空间,旁边用植物作为掩盖,成为一个深入的空间效果,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方向感,能够让人的视线跟随移动到某个地方,一般为空间端点。这种植物营造的纵深空间在生活中有着很多方面的应用,比方说经常在园林中所营造的,河流或者峡谷两旁的植物所营造的空间。以及在乡村道路两边的大树所构成的空间,它可以让人产生正在前进的感觉。
4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不同的空间结构
4.1空间分割的结构。在园林设计中,有一个非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植物来达到分割园林空间的目的。在比较自然的园林中,利用植物来分割是比较随意的,因为它不会受到任何图形的控制。通过成片或者成从的灌木将空间隔开,能够为游览者产生一种递进的效果。比方说,在杭州花港关于公园中的某个区域,在小路两侧的绿地里,通过雪松以及广玉兰等乔木,将绿地分成形状大小都不一样的空间,使空间丰富起来。
4.2通过流通以及穿插产生的多变结构。如果要在园林中表现多变的空间,其方法可以在植物分隔的同时,采用穿插或者在流通的方法,在相近的空间内产生半通透或者半开合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空间会有一定的深度以及层次感。总得来说,在用植物布置空间的时候应该遵循疏密错落的表现方法。
4.3空间深度表现的结构。园林空间的深度和曲折感也能够通过植物来表现。比方说,在竹林中的曲折的小路,其窄度能够让空间产生一定的深度。另外,搭配不同的体貌和颜色的植物,也能够产生深度感。比方说,利用空间透视的原理,在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近房植物具有较深的颜色,而远方植物具有较浅的颜色,这样相对于正常情况来说,就增强了深度感。
5 结语
如今的城市变化,也对于园林景观有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园林设计的内涵以及形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园林设计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英国的科鲁斯顿作为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说明在园林设计中,设计效果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现,分别为多样性、保存性、经济性以及观赏性。多样性值得就是在植物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通过植物种类构成多样空间;保存性也就是保护和完善生态系统;经济型的表现是对于人工制造园林的后期修剪以及保护方面;观赏性指的是,相对于自然园林来说,人工设计的园林要具有更加优美的景观。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总体上,运用有关知识,使园林达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这才是现代园林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杨玉萍,周志翔.城市近自然园林的理论基础与营建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9(28):516~ 522.
[2]杨建军.场所精神与城市特色初探——以苏州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0):48~ 50.
作者简介
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初探 篇4
1 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的现实意义
鉴于我国当前的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现状, 美感评价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统一审美标准建立美感评价体系
“审美”一词在景观资源评估和规划中比较常见, 使用频率也较高, 但在景观资源开发的审美层次上应用比较少。虽然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不断发展, 但是在景观审美分析上却踟蹰不前, 审美模糊性导致缺乏一套系统的美学评价体系,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景观建设理论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1]。从当前的理论研究来就看, 园林景观价值分析将美学评价划归为景色资源范畴, 也就是景观视觉资源, 它主要研究园林景观美该如何被欣赏和评价。当前人们对景观视觉资源的理解及其狭窄, 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学描述层次上, 缺乏定量、定性的标准。评价是判断环境价值的重要手段, 评价与描述并不是对立分开的, 两者之间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可言, 环境批评可以使人们意识到潜在的环境审美价值, 而环境批评的目的在于提高审美层次增强审美体验, 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审美维度。环境评价一旦建立起了自己独有的批评体系, 就会获得公认并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 对原来植物景观进行美感评价研究可以统一审美标准,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2]。
1.2 指导园林植物景观建设
在统一的审美标准确立之前, 原有的园林美学观念和绿化技巧并不能满足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需要,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园林植物物种的配置和栽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体, 既要满足一定的社会功能, 又要满足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 同时还要体现出创作哲理和意境[3]。为了更好的体现园林植物景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需要在景观建设之前对其美感进行综合评价, 并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园林植物景观建设, 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2 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 由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 要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协调处理多因素和主观意识问题的评价方法。下面文本将详细阐述层次分析法美感评价方法。
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 是一种分级处理多因素的权重分析方法, 具有简便、灵活、实用的特点, 虽然自提出以来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在工程建设、公交系统、风景区规划开发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在几个候选方案中选取最合理的方法, 从而使一些倾向于主观意识的事物更加科学化、明了化, 具体来讲, 是将某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通过分析单个层次中的因素, 定量表示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最后计算出整体相关元素的权重[4,5]。
2.2 具体操作步骤
(1) 确定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景观评价问题的第一步是构建分析对象的阶层模型, 一般而言, 阶层模型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完全型, 即上下层要素呈连续相关状态, 第二种是分支型, 即上下层要素部分呈连续相关状态, 第三种是短路型, 即要素之间没有一致状态, 在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中一般是采用分支型阶层模型, 构造如图1所示。 (2) 建立判断矩阵。依据各因素与上一层要素表述的性质进行两两比较可以建立判断矩阵, 从而构造出下一层相对于上一层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值反映的是人们对该因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计算权重。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和相应向量, 将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就可以得到下层相对于上层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也就是权重向量。 (4) 层次总排序。层次分析法的最后一步就是层次总排序, 也就是将同一层次因素进行组合权重排序。
3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实践
为进一步体现层次分析法在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石家庄市中山公园为例, 分析其具体实施效果。中山公园位于石家庄市西二环以西, 占地12hm2, 集山、林、湖、亭于一体, 是一座综合性的公园。园内绿地呈环状分布, 绿化以草坪为主, 没有裸地, 多为冷季型草, 修剪整齐, 简洁大方, 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沿路栽植乔木作为行道树, 其他观赏性植物有法桐、银杏、刺槐、白蜡、毛白杨等。景观分析中山公园的景观构成最后确定10个景观因素, 即定量评价指标:物种多样性、观赏多样性、观赏时间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与周边景观和谐性、植物与生长环境和谐性、植物与整体环境协调性、景观质量, 评分从高到低分为7级, I级≥9分, 8分≤II级<9分, 7分≤III级<8分, 6分≤IV级<7分, 5分≤V级<6分, 4分≤VI级<5分, VII级<4分。将各因素得分进行加权分析, 可得出各因子评价结果:物种多样性 (8.75, II级) 、观赏多样性 (7.06, III级) 、观赏时间多样性 (6.61, IV级) 、生活型结构多样性 (7.12, III级) 、景观空间多样性 (6.65, IV级) 、植物与周边景观和谐性 (8.00, II级) 、植物与生长环境和谐性 (8.00, II级) 、植物与整体环境协调性 (8.00, II级) 、景观质量 (7.56, III级) 。上述计算结果提示中山公园的景观建设处于上等水平, 可根据各因子得分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4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并提出层次分析法的美感评价方法, 其在石家庄市中山公园美感评价中的应用可计算出每种景观因子的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可见, 园林植物景观美感评价研究有助于改进园林植物景观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园林景观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新洲, 薛建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02∶213-216.
[2]郝培尧, 李冠衡, 尹豪, 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2015, 01∶68-70.
[3]杨艺红, 魏亮亮, 杨巍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南通水绘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4, 03∶230-235.
[4]安静, 刘念念, 杨荣和, 等.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植物景观美感评价[J].生态经济, 2014, 10∶194-199.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5
引言
植物的文化内涵就是植物被赋予的某些象征意义及情感寄托。植物往往因其特殊的季相、形态、色彩、质感、气味等与其他园林要素构成特殊的空间形式和意境,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知。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植物被人们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托物言志的常用媒介。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注重文化内涵,要富有诗情画意。人们把情感寄托在植物上,使植物具有人的情操。古人将植物性格拟人化,将植物的某些特性结合传统诗画艺术进行比德赏颂,吟诵传赞,以借物表情。
1、植物文化性的内涵及其体现
1.1植物文化性的内涵
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的属性称之为植物文化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特性实现人类物质明文与精神文明达到高度统一。在人类文明刚刚起步时,植物这种生产资料已经出现,其在与人类文化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向人们传达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我们所熟知的茶文化、竹文化、梅文化、菊文化等均为植物文化性的典型体现。一般而言,植物文化性主要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植物的物质文化主要为生态文化、园艺文化、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植物的精神文化则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
1.2植物文化性的体现
不管是语言,还是民俗与宗教,植物文化性在我国不同文化领域均有着较为深入的体现。以语言文化为例,我国不少诗词歌赋均已植物为命题,并借植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如我们高中生耳熟能详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归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等,这些优美的辞章无一不体现了中华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植物在语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再以民俗文化为例,自古以来,智慧的华夏人民赋予了各种植物以形象的寓意,如寓意富贵的牡丹、寓意超凡出尘的梅花、寓意高雅刚正的竹子等。正是如此,植物文化性得以特立独行,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2、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要点
2.1利用地域乡土植物构建园林景观
地域乡土植物是一个地域的特色写照,是一个地域所处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写照,在园林景观的构建中运用地域乡土植物,有利于彰显地域的文化,显示地域的风格。与市花市树相比,地域乡土植物更加的能够彰显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比如:北方城市松柏、白杨永远代表着坚强不屈的精神;南方城市的竹林、芭蕉永远代表着高风亮节、繁荣昌盛。因此,在园林景观的构建中,要善于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显示城市的精神面貌。
2.2运用艺术形式表现植物文化
除绿植栽种外,还可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来表现植物的文化内容,即起到“点睛”的效果。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可借助语言的表达功能帮助欣赏者通过眼前所见的景观,借助自由想象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意境,具体应用案例有苏州拙政园中部土山的“雪香云蔚亭”、厅内匾额上的“山花野鸟之间”等。这些匾额、题词等在艺术上可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锦上添花的作用,游人行至此处,俯瞰林山葱郁,灌木花草丛生,仿佛给人一种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的感觉。
2.3利用植物配置实现与周围环境氛围的文化统一
园林植物的.配置要与周围环境氛围相融洽,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抓住校园环境景观特色,选择用桃树和紫叶李等作为主干树种,搭配起来暗喻“桃李满天下”,颂扬人民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政府机关可以用竹子、荷花作为主要树种,表达公务人员虚怀若谷、出淤泥而不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4利用古树名木构建园林景观
古树名木具有悠久的历史,一般树龄都要过百年以上,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积淀,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价值,也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古树名木一般以外观具有欣赏价值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有的是因奇闻怪事而闻名。比如:黄山的“迎客松”、“妙笔生花”都是因为观赏价值高而闻名,而黄山的“黑虎松”,则是以奇闻怪事而闻名。相傳先前有一个僧人路过此处,看见一只黑虎卧于松顶,到近处则不见了,只看见一株古松,这株古松枝干粗壮、针叶苍翠,且冠盖近于黑,非常像一只黑虎,由此得名“黑虎松”。古树名木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园林景观构建中的运用,能够使城市文化更添光彩。
2.5形成文化性植物群落景观
植物群落的生长密度、季节变化、层次等级以及植物的优势种都会影响到植物群落的外部形貌。随着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提出了复层混交群落与顶极群落的概念,进一步加深了群落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复层混交群落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植物的多层次垂直结构,在一个群落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在维护动态平衡的同时,产生一种层次感之美,每种植物之间的层次变化非常明显;顶极群落是根据植物的优势种更新变化,形成群落景观的整体变化,因此,这种群落的变化比较有规律性和稳定性,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多创造这样的顶级群落景观,以维持文化性植物群落景观动态平衡的持久性。
3、结束语
对于园林观赏者而言,在富有文化意境的植物造景环境中欣赏植物文化性所凸显的自然美,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必然有助于其内在审美观念的提升。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需对植物文化性的内涵加以更为充分的了解,同时还需对植物文化性进行分类和评价,如此才能营造出更具文化氛围的景观环境。本文从植物文化性的内涵及其体现出发,浅析了植物文化性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以期为我国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矫克华.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S2:224-228.
谈园林植物景观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篇6
在城市景观绿化建设中, 园林植物景观应具备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协调和统一, 园林植物景观功能不仅体现在美化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等方面, 在展现文化传统、地方特色等方面也越来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与周边地块的和谐程度以及景观构成的客观植被种类的质量的评价。另一方面, 还应对景观参与者的感官体验进行评价, 研究植物景观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相互影响评价[2]。
2 景观评价常用方法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 其定义为:将和决策总是相关的各种组成元素进行分解, 分解为方案、理念、手法、目标等各个层级, 对复杂并且定位模糊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决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察。该方法是通过对多种目标的综合评价以及利用网络系统理论等各种综合方法进行分析, 最终提出一种具有层次权重决策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内部关联、本质以及其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并通过较少的定量化信息, 最终实现决策。从而为多元化、难定性或者无特征结构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推广, 使得决策结果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价方式和解决办法[3]。园林植物景观本身的构成因素较多、很难进行有效把握, 并且其中的关系也相当复杂, 所以选用层次分析法是较为合适的。
2.1.1 基本原理
该方法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层次化, 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达到目标, 将问题分解为不同层级集合的构成, 旨在形成一个多层次、权重化的数学分析模型。这种层级由低层到高层依次可以分为:措施层、方案层、指标层、准则层以及目标层。最终把目标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级 (方案和措施等) , 相对于最高层级 (总体目标) 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确定问题。
2.1.2 基本流程
该方法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单排序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多层级综合判断。
在植物景观工作的实践中, 可以把不同的植物方案进行结构的层次分级, 例如可以将第一层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然后在第二层中, 把第一层的定量指标分为:植物多样性、植物生活型结构多样性、植物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景观时序多样性、植物观赏特征多样性等方面, 把第一层的定性指标分为:植物同硬质景观的和谐性、植物同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植物同生境的和谐性。接着按照第二层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给这些因素安排相应的权重。最后通过相关多样性指数计算并对不同方案的定性指标进行量化, 最终得分高的方案为优。
2.2 美景度评价法 (SBE)
Daniel提出了一种“心理—物理”模式的评价方法, 被称为SBE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该方法以归类评判法为依据, 让被测试人对不同的景观图片或者视频直接打分, 通过打分结果获得和植物景观相关的美景度量表。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就在于可以同时获取大量的景观横向评价。但不能对景观中的不同构成元素进行横向比较。SBE评价法最初应用于大尺度的森林景观、风景区及林盘美学等方面的评价[4]。
2.3 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 (PPI)
20世纪70年代, 植物景观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 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浓厚兴趣。PPI法 (Psycho-Physiological Indicator) 是通过图片观看, 来测定被测试者在感受景观时, 生理、心理指标的变化, 从而评价不同园林植物景观对人的影响。Birk在生理影响的评价方面, 利用电子仪器的生理数字回馈, 使无法从外在了解的人体信息, 用数字化仪器通过数字显示的形式直接反映出来。现阶段观测较多的生理指标有:心率、脑电波、肌电值、体温、血压等。针对心理评价,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心境状态量表及注意力恢复量表。有学者用PPI法对景观项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翁珮怡研究了参与者在面对不同景观的时候, 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生理指标方面, 通过对心率、肌电值、脑电波等指标的测定, 同时分析了被测试者的心理量表, 得出了以下结论:造成被测试者自然度感受, 会因为景观的类型和开发程度等因素而显著不同[5]。
2.4 审美评判测量法 (BIB—LCJ)
俞孔坚根据LCJ法 (Law of Comparative Judgment) 的理论, 进一步提出了BIB—LCJ法。BIB—LCJ能够对两两景观进行比较, 可靠性也进一步提高。另外, LCJ法对大样本景观的适用性也进一步提高[6]。BIB—LCJ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 对景观照片进行分类和标号, 与此同时, 设计和选择适合的BIB设计表;2) 依照BIB表格对不同的景观照片进行分组;3) 让实验人员对照片进行重复评判, 进而按顺序排列出景观照片[7]。
我们在利用BIB—LCJ法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的时候, 能够通过这种方法, 反映出不同测试群体的景观内在特征与知觉审美的关系。郑洲翔等运用BIB—LCJ法, 对7种棕榈科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棕榈科的植物, 如果由低到高按照“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棕榈科植物—挺拔阔叶乔木”的层级进行配置, 会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8]。
2.5 语义分析法 (SD)
奥斯顾德在1957年提出了语义分析法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 。利用言语尺度来丈量和测定人们的心理感受, 是这种方法的主要依据。
3 结语
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到底怎样的景观、怎样的植物配置才是美的, 一个人认为很美的植物景观, 是否会让另外一个人也能产生同样的感受, 专家认为好的植物景观, 能不能够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而促使各种景观评价方法的产生。因此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 针对不同的特征, 选取适当的方法在项目开始之前对景观方案进行评估, 以及在项目建成之后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是景观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所列举的几种方法, 大致涵盖了现行主流的评价方法, 如果能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计算机评价体系和景观大数据的收集整理, 实现实时评价和更广阔范围的横向评价, 对于提高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的设计水平, 不断提高景观质量, 有着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德, 卢山, 方金凤, 等.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17 (2) :150-154.
[2]上海市绿化委员会.生态园林论文续集[J].园林, 1993 (sup) :28-42.
[3]唐东芹, 杨学军, 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 18 (4) :394-397.
[4]杨懿琨, 陈亮明, 周德明, 等.基于SBE法的长沙市居住区植物景观量化评价[J].中国园林, 2007 (2) :35-38.
[5]翁殊斐.用SBE法进行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中国园林, 2002 (5) :84-86.
[6]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10 (2) :11-12.
[7]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8, 10 (2) :1-8.
园林景观水生植物的应用研究 篇7
现阶段, 水景供给大多数依赖自来水, 因其具有较高的成本, 部分水景开放时间有限, 如只在节日期间开放等。因水体流动性较差, 常年蓄水的人工水景往往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如灰尘、落叶, 导致水体自身变质、变臭, 夏季将滋生大量蚊虫, 旱季则极易出现干涸现象, 水景水源、水质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相关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此, 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园林景观水景植物的选择, 确保园林景观建设的合理性。
1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 基于此, 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全面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必须根据园林建设本身的需求, 严格遵循园林景观水生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加大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可靠保障。
1) 各种水生植物在水域中的合理布局, 可以形成一幅波花相映、叶随水移的优美而独特的水生观赏植物景观, 从而提升园林的景观功能, 强化园林的景观效果, 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 增强园林景观的魅力。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 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例如, 荷叶青翠而洁净, 波状叶缘更增添几分潇洒风姿, 且荷叶的表面有一层蜡质, 落在上面的水滴更有动感;又如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 有喜水耐湿的生态习性, 常被用作水景园的种植材料, 与碎石相配能很好地增加景观效果;此外, 像水葱修长的茎杆、伞草碧绿的苞片等, 都是水生植物园中观叶的好材料。
2) 净化水质。水生植物一方面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它们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 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水体质量, 而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 因此, 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据研究: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野茨菰对水体中氮的去除率达75%, 对磷的去除率达65%;芦苇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 能吸收汞和铅, 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凤眼莲又名水葫芦, 它繁殖快, 耐污能力强, 对氮、磷、钾及重金属离子均有吸收作用;沉水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和污染物质的沉积, 并通过吸收、转化、积累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 从而抑制和减少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产量, 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 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总之, 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功效。
3) 抑制浮游藻类。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中, 藻类疯长, 水质恶化。栽种水生植物后, 水生植物同浮游藻类竞争营养物质以及所需的光热条件, 同时分泌出抑藻物质, 破坏藻类正常的生长代谢功能, 使藻类死亡, 并防止其带来的毒素。这样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促进沉水植物与共生菌的生长, 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目的。
2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水生植物配置设计水平的提高对园林美观、绿化效果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实现预期目标, 设计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 充分掌握设计要点, 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 充分发挥园林景观水生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 实现植物配置的最高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效应, 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将生态思想融入到生态水池设计中, 可以走向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层面, 同时综合考虑生态水池的各个组成要素。在设计中应对意境的表现形式加以重视, 同时对其内部生态效益进行深入理解与体会。
在植物配置中, 应确保其层次具有错落感。绿化时应对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充分考虑, 如科学配置乔、灌、草等。同时在生态水池绿化中, 将绿地中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 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生态习性, 进行阴阳协调的生态水池建设, 将动植物个体的特性及整体优点有效发挥。
在生态水池植物配置过程中, 应对本土植物优先选用, 并进行外来物种的适量搭配, 其原因主要是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附近环境等方面, 本土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能够将其去污能力在人造水景中充分发挥出来, 并增强雨水花园的特色性。一般都会选用根系较为发达、净化能力良好的水生植物, 进而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湖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 视野开阔, 可在湖中种植金鱼藻、虾藻等沉水植物;湖面点缀睡莲、王莲等浮水植物;湖边大面积种植再力花、芦苇、荷花、香蒲等挺水植物, 形成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景观。。
3 结语
水生植物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确保其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才能推动园林景观建设的快速发展。
摘要:在柔化环境、气候调节及湿润空气中, 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 水景占有重要位置。水生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水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确保其植物配置的合理性, 才能达到园林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对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生植物,园林水景,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萍, 孙丽娟, 武文婷.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4 (4) :83-88.
[2]李尚志, 杨常安.水生植物与水体造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14.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8
1.1 桂林市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常用的植物
桂林是湘桂走廊的最末端,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度宜人, 无霜期长达300余天, 雨水量大, 阳光充足。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桂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石灰岩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 桂林市拥有200多个植物品种, 代表桂林特色的有樟科、木兰科、木樨科等, 其中亚热带植物占很大比例, 热带种类其次, 形成了区域性强的植物生态群落。
1.2 桂林市植物景观空间的类型
1.2.1 开敞或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开敞空间是指由小灌木丛和低矮的地被、花卉作为分隔空间的象征性因素, 只用来划定空间的大小。垂直层面没有树木的分隔, 顶面更是毫无遮挡的状态, 空间四周的视线都是完全开敞的。例如桂林著名的七星公园, 因为公园面积很大, 植物景观空间多是以开敞型或者半开敞型, 地面植被大多数是以百慕大草种植, 作为整个环境的绿色基地, 对空间的竖向分割都选择不会遮挡视线的低矮植物。灌木多选择海桐、紫薇等, 绿篱多选择杜鹃、细叶黄杨等, 配以高大的乔木, 形成开阔的视线, 心情愉悦。
有些园林绿地空间打造成半开敞式的, 选择树冠枝叶茂密、姿态优美的香樟、榕树作为营造空间的主体, 将地面与树冠部分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人们可以自由的在树干的空隙中活动, 体验林下斑驳的光影乐趣。如果将高大乔木成列对植, 两侧树冠枝叶互相搭靠, 形成廊式通道, 形成具有引导性和指向性的轴向空间。
1.2.2 封闭型空间的营造
与开敞型空间相对比, 封闭型更强调隐私度和封闭度。桂林的桂海碑林就是一个典型的封闭空间, 历史悠久的古建作为整个环境的背景, 柱廊里枝蔓缠绕其中, 墙下是天竺绿篱, 几棵古老的大樟树和枫树的茂密树叶形成水平层面的封闭, 树干形成垂直层面的整体框架, 随意点缀几棵桂花, 形成一个幽静清雅的封闭空间。
2 改进桂林市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方法
2.1 植物空间关系的对比
在建筑空间中存在着的内向与外向关系在植物空间的营造上也同样适用, 植物空间讲究隐私度和围和感, 所以一般的植物空间营造多采用内向型的空间布局。而桂林城市以风景秀美著称,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处于漓江岸边, 其山清水秀的美景自然不能被隐藏起来, 这时应该多以外向型布局为主。
2.2 植物空间的分割与引导
在园林景观的构建中, 经常是用植物作为空间的分隔, 尤其是在自然式配置的植物景观中。由于桂林城市的地理区位关系, 气候炎热, 为了强调桂林亚热带山水城市的绿化特色, 可以根据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植物群落构成的需求形成多种大小、多种类型的空间, 自由度比较大, 将乔灌木和地被花卉相结合, 形成空间中的阻碍, 引导视线。
植物景观设计还可以与其他设计元素相融合, 比如桂林的山很多, 并且以奇、险著称, 可以依据地势选择不同大小的植物。在漓江水岸边选择形态不同的水生植物, 利用多种植物配置手法形成富有深意的、让人沉醉的植物景观空间。
2.3 植物空间的藏露与虚实变化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特别讲究意境, 从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便可知晓, 经常采用欲显而隐的手法, 将想要真正表露的美景通过植物进行半遮半挡, 让人兴趣盎然, 或者直接用植物作为空间的分割, 完全的遮挡视线, 在越过这个空间后方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桂林的植物多是亚热带植物, 比如樟树、榕树、香槐等, 植物本身就是虚实相结合的, 树干树枝是实的, 宽阔的树叶之间是虚的, 每个植物之间也是虚实相映。桂林的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在季节的变换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也呈现着虚实关系。
2.4 植物空间的生态化营造
树种的多样化配置有利于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也有利于形成景观的丰富性, 因此要进行合理配置,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桂林乡土树种为基调, 适当穿插引进树种, 如红花木、金叶女贞, 丰富色彩构成, 优先挑选冠型优美、生长期长、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 形成结构稳定、形态美观、生长旺盛的植物群落景观。
3 结语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环境植物群落状态的模拟, 尤其在桂林这种自然植物群落保存完好的园林城市, 形成以乔木为主, 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合植物景观空间, 结合桂林市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多种植物材料, 并结合其他环境要素进行合理的景观布局, 创造出既具有观赏价值, 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园林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9
1 绿化植被的使用现状
1.1 调查内容和范围
绿化植被的使用状况调查需要做一些前期工作, 即认真查看西安市的园林材料和文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通过分区域, 定点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西安市主要绿化区域的园林植物的种类, 植物的应用方式和配备状况。调研之后, 对材料进行整理, 并进行分类。
1.2 调查结果
西安市的绿化植物使用状况见表1:
2 各类绿地植物在城市中的分布
2.1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 体现了城市的主要特色。公共绿地是城市的“绿肺”, 在这个区域可以看到园林植物的聚合。经过调查发现, 西安市的公共绿地植物非常丰富, 城市建成区的绿化植物分为76科、178属以及231种。其中, 银杏、国槐、合欢、梧桐、木槿、爬山虎、雪松、国槐、刺槐、紫藤、凌霄、柿树、女贞的数量大, 应用范围广。因此, 可以看西安市的绿化植物中, 乔灌木是主要树种。拆墙透绿是西安市政部门近些年来所做的努力, 使得园林景观和城市道路等做到有机的结合, 构建出了生态植物群落景观, 西安正成为一座怡人, 宜居的城市。
2.2 道路交通绿地
“有路必有树”是西安市长期贯彻的方针, 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做的很到位。市政部门对市区的主干道加大了绿化力度, 绿化普及率基本达到了90%, 城市也因此“黄土不见天”。园林植物在西安市道路绿化的分布状况如下:39科, 79属、132种。其中, 女贞、合欢、国槐、白蜡、七叶树、垂柳、黄杨、金叶女贞、法桐、瓜子黄杨等最常见, 栽种量也非常大。
近年来, 西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业, 努力构建国家园林城市, 为城市的绿化发展创造了契机, 完成了许多干道和区域的绿化。从西安市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出发, 西安在城市绿化上主要选择乔木、灌木以及地被作为绿化植物, 关注常绿和落叶。经过一系列的努力, 多层次的立体的植物群落逐步形成。
2.3 单位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一直为西安市所重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在城市单位附属绿地上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管理水准也明显提高。西安市的单位附属绿地的园林植物状况如下:57科、104属、190种。主要的园林植物有:花石榴、龙柏、广玉兰、丁香、红端木、海棠、五针松、侧柏、女贞、金叶女贞、月季、原味、牵牛花、仙人球、君子兰等等
2.4 住宅区绿地
西安市的城市化速度加快, 因此住宅区的绿化工作也做的非常好。住宅区的绿化植物有:国槐、樱花、合欢、白蜡、栾树、五角枫、万寿菊、鸡冠花、凤仙花、矮牵牛、一串红、三色堇、白三叶、花石榴、丁香等。因此, 可以看出住宅区在配置绿化植物时, 不大考虑草本花卉植物。这和草本花卉植物在养育和护理方面成本很高有着巨大的关系, 因此季相景观的单调性就显现出来了。
3 结语
通过对西安市的绿地植被状况进行分析, 发现西安市在选择绿化植物方面主要以乔灌木为主, 夹杂花卉、草坪。因此, 构成了错落有致、丰富的城市园林景观。
摘要:为了让城市更加靓丽, 更加具有生态性和节约性, 就需要选择一些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发展潜能的乔灌木植物。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城市绿化植物的使用状况是选择的基础, 只有对着二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 才能做出合理的植物筛选, 才能创造生态型和节约型的园林城市。本文以西安市为例, 进行园林绿化乔灌木植物选择与景观应用研究的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乔灌木,选择,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雪痕.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广东园林, 2011 (5) .
[2]董晓华.营口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6) .
[3]狄多玉, 吴永华.兰州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多样性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 2012 (9) .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篇10
1 地被植物的概述
1.1 地被植物的概念定义
地被植物在植物学上是指覆盖在阴冷潮湿处的苔藓地衣还有一些覆盖在地面生长的低等植物。也可以指自然高度一般不超过110 cm,贴近地面的植物,包括草本、木本、藤本和多肉植物。
1.2 地被植物的分类
地被植物品种繁多,种类繁多。根据其特性分为下面几类:草本地被植物包括月见草、麦冬、百日草、孔雀草等;木本类地被植物包含有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等;藤本地被植物包含金银花、叶鸢萝、常春藤等;有像牛蒡、珊瑚菜、菖蒲这几种特殊地被植物;还有像许多环保型的植物包含有马齿笕、毛地黄等。
1.3 地被植物具有的特点
第一,地被植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地被植物都普遍比较矮小,利用空间很大,覆盖地表,涵养水分,而且分布很广泛。
第二,地被植物大多都具有观赏性,其花朵、枝叶、果实颜色五彩缤纷,外形各型各色,都具有独特的姿态与风韵。
第三,地被植物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在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很快适应并且生长发芽,而且生长的速度也普遍都比较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覆盖地表。大多地被植物一次种植后就不再需要经常更换,而且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等条件要求不严格,宜移植栽培。
第四,地被植物的种类繁多,具有很多种的净化环境效果,如净化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温度、保护空气湿度、保护生态平衡等。
第五,地被植物的物种丰富也使它有了丰富多彩的层次而且易于修饰造型,可塑性高,在园林绿化中就可以进行各种丰富的造型,美化城市,使其更加具有美观性。
第六,由于地被植物的生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所以地被植物很便于管理。地被植物很少受到病虫危害,也不容易长杂草,不用时常施肥药和灌溉,护理很简单,能够减少养护成本支出,以较小的支出换来更加经济实惠的环保绿化效果。
2 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具有防尘、补水、降温、净化空气等绿化环境的功能,现今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有了许多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还是居民区绿化、校园绿化、公园绿化、公路及高速公路绿化,都进行了大范围地被植物绿化在地被植物的应用中选择正确适合的植物很重要,要遵循科学原则、功能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使其功能与效果能够最大的发挥,达到最好的效果。
虽然现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有了很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了许多不可忽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首先一点是,许多的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配置很不合理,许多植物都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本身的功效。林园管理者或者设计者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美观或者低廉的成本而违背植物本身的特性和自然的规律。这样做也许一时之间会利大于弊,但是时间一长就能显示出其缺点,严重的甚至能够影响植物群落的安全稳定性。
3 地被植物的养护
3.1 修剪、整形
3.1.1 草坪草的修剪、管护
通过修剪,能提高草坪草铺植效果和整体观赏性做到:①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修剪,修剪时挑除狗尾草、稗草、狗牙根、蒲公英、三叶草等杂草,能降低土壤养分的消耗,减少营养争夺,减少施肥量;②时常修剪切边,保持草坪干净平整、整齐划一,长势一致对长势弱的草坪加强施肥,促进生长,防止出现“瘌痢头”。对出现“瘌痢头”情况的用草坪卷更换在草坪草生长旺盛期,注意水量管理和病虫害管理。浇水不足,削弱草坪的抵抗力,使草坪易染病害并受杂草侵袭。要充分利用降雨,合理确定喷灌次数,防草坪干枯、泛黄。确保在生长期的草坪能获得足够水量浇水过多,会造成草坪缺氧,导致生理疾病及根部受害。在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减少积水时间。晴天时,可使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锌、粉锈宁等防治白粉病、锈病、根腐病。用敌克松、敌百虫等防治地下害虫。
3.1.2 其他地被植物的修剪
通过修剪,能促进植株发出更为旺盛和密集的枝从,使植株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以培养出优美的、理想的、错落有致的绿化层次,具有更好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对花灌木的修剪,可使苗木青枝绿叶,常剪常青。
3.2 浇水
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为防止春旱,及时对地被植物浇水夏季是地被植物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新建植的地被植物,此时根系尚处在恢复生长时期,未深入土壤深层,抗旱能力较差,树叶蒸发量大,需水多,应勤灌溉,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对于耐旱植株灌水量可少些,不耐旱植株灌水量要多些。
3.3 施肥
施肥可补充地被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水、通气和保水性能,有利于根系生长。同时还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肥料分解,使土壤盐类成为可吸收状态,有利于树木生长。
物候期不同施入不同肥料。早春和秋末是根系的生长旺盛期,此时,根系需要吸收更多的磷素,才能强壮根系,伸入土壤深层。在地被植物抽枝发叶时期,细胞分裂迅速,叶量增加,树体扩大,此时,要多施氮肥养分,促进地被植物建造细胞和组织。在施肥时,结合松土、除草、浇水,可节省成本和劳力,取得最好效果。
4 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的园林地被植物的相关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国外,生物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培育的地被植物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抢占了很大的市场而国内的园林地被植物产业和国外的企业相比较,还存在者很大的差距,如在培育新产品的能力上,产业链的系统整合上,还有在生态效益及保护上,还有许多的问题和机会
所以,国内的园林地被植物产业应加强地被植物的特性,加强生态效益。加强对产品的创新研究,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发现它们的价值并且进行充分利用和严格的保护
5 结语
随着全国节约型绿化园林新理念的提出,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进行节约型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推广及应用正响应了这一指导,也是因地制宜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途径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还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园林工作者,在进行地被植物景观工作时,必须充分了解地被植物的特性,综合考虑,创造出最优生态效益的园林景观,并作好后期的养护工作。
摘要:随着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低碳环保绿化的意识在社会中越来越显著,其中,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起了很大的效果,园林绿化的建设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重点来探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地被植物,从地被植物的特征习性等方面进行透彻的分析,并简要分析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地被植物,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原小秋,许海鹏,王建平.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南林业科技,2012(3):45-46.
[2]崔剑飞,曾莹.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11):78-79.
[3]刘洁.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5):113-114.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推荐阅读:
园林植物景观特色05-20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方法论文10-30
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0-26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06-12
园林植物配置模式研究论文05-19
园林植物园林建筑10-20
水生园林植物05-16
园林彩叶植物06-21
园林植物设计07-05
园林植物育种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