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2024-07-31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通用11篇)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篇1

青铜峡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2015学年——2018学年)

本工作室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在市教研室的引领下,特制定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师德修养、学习能力、专业素质,努力培养名师骨干的教学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工作思路

本工作室将围绕“青铜峡市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以追求新理念、打造新课堂、践行新教育为主题,通过日常自主研习和集中合作研修,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教研、开发资源、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问题中心、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培育大师的活动思路,建立一支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发挥团队优势,实现跨校合作教育研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力争把青铜峡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成名师骨干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经验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

二、工作原则

小学数学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教学改革的实验室,活力课堂的研究地,教学质量的促进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研究性原则。通过课题研究、集体攻关、案例研究、课例点评等日常教学跟进研修活动,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薄弱问题,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2、示范性原则:通过名师骨干“导教”、名师“讲学”、名师论坛等方式,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授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引领成员快速成长,实现成员在较高水平上的专业发展。

3、共进性原则:成员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能力的老师,通过观点报告,论坛,辩论等方式分享学习体会实现共同成长。

4、实效性原则:根据成员的实际状况,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 培养原则。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工作室成员应根据本工作室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提出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提升成员专业素养。

以开展“四个一”的研修活动为抓手,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室暂定每个成员“四个一”的研修活动内容如下:

1、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工作室成员每年精读两本教育专业书籍,撰写2篇以上的读书心得,并在工作室读书沙龙中交流学习体会。

2、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工作室成员在三年内在本校主持开展完成一个自治区级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室成员在三年内要围绕工作室课题总体方案,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需求拟一项子课题,要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分析、有报告、有成果。

3、提高写作水平。每年每个成员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包括教学随笔、案例反思、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

4、做好带头示范。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每学期配合至少开展2次送教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工作总结,以论文、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辐射,促进青铜峡市数学学科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发挥成员示范作用。

1、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个成员每学年在校级评课6节(其中有2节配有教案及评课稿),承担校级公开课2节,市级以上公开课(或说课)1节,市级以上专题讲座1次。每个成员在三年内至少打造1节精品课,并在市级及以上教研活动会上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建好交流平台。建立工作室QQ群,开辟工作室教育网站,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建立“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库,使网站成为本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工作室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面向全市的学科教学在线交流研讨活动;每个成员在三年内主持一次专题研讨活动,研讨当前教学中的热点和疑难问题。积极参与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名师工作室网页提供动态的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经验。

3、培养教师,提高引领能力。培训各层次的名师。根据名师递进工程,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塞上名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每个成员在三年内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制,培养、带动1~3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学年听徒弟课不少于8节,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三)研究的主要方向。

1、确立主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见我们应该把新课程下数学知识的学习当成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载体,为此,我们提出以“发展智慧,健全人格”为核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为研究方向,“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旨在探索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互动生成式教学转变,通过有效互动、平等对话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师生的学科素养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途径。

2、研究内容: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比较、分析与提炼,进一步提高对本研究方向内涵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并对研究过程的方式方 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为总结研究成果积累丰富的资料。

4、成果预期:

(1)研究报告:初步总结出 “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成果。

(2)研究成果集: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教学课件等。(3)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四、工作室工作策略

1、以研修促提升。

工作室将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自主研习与团队合作研修相结合,理论研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现实活动与网络研习相结合,认真制定与落实研修制度,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1)个人研修:落实研修的“四个一”要求。促进各团队成员提高数学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掌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团队研修:落实团队研修“周会月聚”工作设想。通过“周会月聚”的有效互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提升。(“周会”指每两周一次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通过QQ群进行研讨交流;“月聚”指每月召开一次聚会,通过“沙龙式”的研讨,让全体成员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与提升。)

2、以活动促成长。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现场会”“观摩课”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具体活动初定如下:

(1)开展进行 “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课题研究;

(2)组织开展工作室教学研讨现场会,名优教师讲坛活动,送教活动等;

(3)尝试构建“以校本为基础、以团队为目标、以常态为重点、以‘实作’为方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教 育共同体”、“教科研联合体”、“联片教研”等做法。

3、以示范促辐射。(1)个人区域带动

通过团队的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带动外围成员所在学校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团队示范辐射

①以工作室网站为研究、交流平台,为广大小学数学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

②工作室团队拟通过专家引领、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等形式示范、辐射,推动全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五、工作室成员分工

(一)组建工作室。

1、工作室主持人:

贺梦萦,市四小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市教研室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主持区级立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工作室成员:

丁学斌,沈闸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吴忠市级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市教研室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

马艳,邵刚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主持市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预学稿的编写及应用的研究》。

马梅兰,大电学校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塞上名师,吴忠市名师。冯丽娟,市三小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主持市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前准备的实践与研究》。

李蓉,市四小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主持市级立项课题《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

高迎风,光辉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李清莹,沈闸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二)人员分工:

贺梦萦、丁学兵、高迎风:

1、制订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工作计划。

2、工作室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记录。

3、管理网站,活动组织宣传报道,负责各项专题活动后的总结,及时 公布本工作室活动信息和相关的活动流程安排,加强对研修过程的管理。

4、课题研究的负责管理,资料整理归档。

5、建设、完善、维护工作室网站和QQ群,抓好网络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6、工作室开展活动时的照相、录像,制作微课和视频等工作,负责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本资料的整理。

马梅兰、马艳、冯丽娟、李蓉、李清莹:

1、组织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答疑解惑、录微课等专题活动任务。

2、承担送课下乡、观摩课教学等主讲任务。

3、负责文本资料的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室网站各版块负责人:

贺梦萦——团队风采 马梅兰——成长足迹

丁学兵——工作动态 李 蓉——成果展示 马 艳——课题研究 高迎风——理论前沿 冯丽娟——精品资源 李清莹——精品资源

六、需要的保障和支持

1、组织保障。在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聘请教研员田淑珍老师指导工作室开展工作。

2、制度保障。严格遵守工作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服从工作室的分工与管理,相互勉励形成学习成长共同体。

3、技术保障。聘请市四小王彦华老师定期培训工作室成员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技术,取得信息技术的保障和支持。

4、经费保障。教育局保障每年2万元活动经费,用于工作室的建设和 日常工作的开展。工作室所有经费根据市四小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七、工作室的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作室成员除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外,须遵守下列制度:

(一)责任制度

1、工作室成员要提高师德修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提高理论素养。

2、工作室的主持人要引领团队发展,建立成员档案,负责对成员的考核、评估工作;注重成果提炼,形成高质量的物化成果,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二)会议制度

1、周例会:每双周的周二下午为工作日,必上QQ群看通知,通过网络开会及研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下午在市四小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召开全体会议,对成员集中指导,检查成员平时的学习笔记,并安排部署下次工作。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3、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要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三)研讨制度

1、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 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主持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月集体研究一次。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 活动,不断发挥工作室中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3、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辟名师对话、优秀案例选登、名师风采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

4、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定向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

(四)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工作室成员的申请书、目标责任书、计划、总结、听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存档,及时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轨迹。

(五)考核奖励制度

按名师工作室的职责、规划及《青铜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和周期末终端性评价。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其主持人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查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设立“工作室优秀成员”等奖项,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评选名额占工作室成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2015年3月30日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篇2

东港市位于黄海之滨, 市直乡镇学校共26所, 乡镇学校18所, 村小114所。为了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 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立了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把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业务水平和能力较高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 最终带动我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鉴于以上想法, 我们从全市1000多名教师中选拨了工作成绩突出, 喜欢小学数学研究, 在教学上肯吃苦、善钻研, 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了“东港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批工作室成员由10名一线数学教师和3名基层学校主抓教学领导构成, 2010年9月, 由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数学工作会议上给名师成员颁发了名师聘任书, 标志着这个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正式挂牌。

工作室成立以后, 制定了的规章制度, 拟定了工作目标,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稳定名师的个人教学水平;2.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基层学校, 带动全市数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室工作实施策略

随着工作的开展与开拓, 数学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着, 在实践中丰富了最初的工作目标, 付出与获得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预想。

(一) 内修素质, 外塑形象, 打造名师队伍

1. 职业定向, 以压力促动力。

首先给名师进行职业定向。作为名师, 要学科知识渊博、教育教学功底丰厚、教研教学能力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等。让其懂得, 全市有一千多名教师在期待着他们的引领。让名师坚信自己拥有这个实力, 把压力变为动力, 自我调整,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2. 团结协作, 增强凝聚力。

团队内部建立QQ群, 创建公共信箱。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平台,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空间。

3. 内外兼顾, 潜质与外力相统一。

根据名师的个人素质, 我们首先对名师进行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理论层面的培训, 要求全体成员要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模式下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并布置第一阶段的团队内部研训工作就是名师间集体研课。我们对每位名师班主任进行跟踪听课, 名师、领导参与听评课, 就近地区集中到一处, 大家同听共评, 彼此交流, 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 教研员对名师成员的发言进行点拨, 同时解疑释难, 挖掘他们的潜质。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学的精英, 个个聪明、悟性高, 所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确实在短时间内使名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上课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的飞跃。

4. 铺路搭桥, 请进来走出去。

由于经费问题, 一些名师的眼界只限于本地区。鉴于此, 我们除了组织名师参加本地相关培训外, 还主动与基层校长直接交流, 为名师争取去省外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 心里充满自豪, 更好的工作。基层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把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名师。在一起学习的时候, 白天听课, 晚上我们就在一起讨论交流, 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取其所长。名师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归来后把学习感受、心得体会通过邮箱与大家资源共享, 在本校做观摩。2011年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一周, 我们就推选6位名师参加。

(二) 点面结合, 辐射引领

在各项活动中为名师搭建展示舞台, 以点带面, 以面促进整体, 充分发挥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

1. 以课题为媒介, 研究实践出成效。

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的带领下, 扎实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把数学新授课细化为“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等课型, 并对每一种课型的基本特点加以整理, 形成基本模式;对“双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研究出“有效备课法”,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 并初见成效。带着这些研究成果, 带着最新的课改信息, 名师团队通过观摩课、专题辅导, 及时传播、辐射给全市的数学老师。

2. 上各类教研课、观摩课, 做专题辅导。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有计划的组织教研活动, 也要承接上一级研训部门的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名师们活动的土壤。如不同领域、不同课型研讨会、新教师培训会、各项专题研讨会, 名师们把最新的教学信息、思想融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听完课之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 先由执教者说课, 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 总结提炼其教学特色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学习, 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活动既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 又能给年轻教师以启发和思考, 而且也锻炼、提高了名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往的县级培训, 都是我们教研员坐在前面, 基层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是受训者。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就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培训格局。名师成员中有优秀的基层主抓教学的领导, 我们给了他们一定的培训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也作为全市教师培训者。这样的培训, 给了名师压力, 促使他们多方收集资料,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反复斟酌培训材料, 采取多种的培训方式。因为他们来自于一线, 与一线教师感同身受, 所以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了他们, 更有益于广大基层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 更多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这些骨干教师又带动所有的一线教师共同提高。

3. 名师送教, 受益一方。

东港市乡镇学校多, 偏远地区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本校学习观摩, 我们就组织名师们送教到村, 把名师效应延伸到最基层单位。每一次送教活动, 她们都会精心准备, 不但准备上课, 还要准备与基层教师之间的交流, 要解答教师们的困惑。对于大山里的教师们, 这样的活动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这些名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就是她们最渴望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每一年, 我们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这些村小的教师与名师牵上手, 结上对子, 很有效地带动了落后村小教师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 赋予团队不同层次活动, 更好的发挥名师效应。

(1) 每年, 教研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举行不同类别的教学大赛, 一般情况下评委都是由我们教研部人员担任。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我们让名师成员任大赛评委。在这样的活动中, 这些名师评委能够互相交流, 在客观公正的给出判断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能力。 (2) 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上一级部门的研究活动。市里的、省里的各类活动, 名师们都是走在最前沿:在丹东市网络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们的名师共完成了1~12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所有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3) 组织名师参加市里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 参加省里优秀课的评选, 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等等。这些活动, 更加促进了名师的业务发展, 也很好的展示了我们东港市名师的风采。

三、工作室成员的业绩

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每位成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级课题奖项奖2人次, 课题结题2人次, 丹东课题成果奖1人次, 丹东市综合荣誉4人次, 东港市综合荣誉6人次, 省级优质课8节, 丹东市级东港市级优质课多节。

四、工作室的未来展望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篇3

发展规划

我很荣幸成为保山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在这里,我将有机会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导、并能与大家交流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了督促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依据“保山市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一、个人发展目标:

1、通过名师引领并结合个人实际,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

2、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3、认真参与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如学术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并完成相应的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4、培养本校1-2名年轻科学教师,让他们成为漭水镇科学教学的骨干。

二、个人发展规划:

1、读书学习规划

加入工作室后,借助这个机会,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广泛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专著以及教育教学杂志和报刊,密切关注教育教学动态,自觉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2013-2014)读2本教学专著、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育新理念》每学学期和本县教研组教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并写好教学随笔;

第二阶段(2014-2015)

学习《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和订阅《云南教育》期刊,写好教学随笔。

第三阶段(2015-2016)

学习《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多元智能》、《人的教育》,每月和本镇同学科教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写好教学随笔。

2、专业成长规划(包括学科专业水平的提升,个人教学资料库的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学科竞赛目标,展示课数量,辅导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能力等)

(1).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公开课。积极参加工作室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打磨自己、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内涵。

(2).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有效课堂教学竞赛,力争获得名次。(3).积极参加本乡镇、本校公开课和展示课报名,认真备课。努力上出水平。

(4).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确保所带班科成绩位列全镇前茅。

3、教育科研规划(包括立项并主持科研课题,积累基于反思的教育教学后记、教育教学随笔、个案追踪和分析,形成科研成果等)

三年申报一个县级微课题和一个市级微课题。并做好反思的教育教学后记、教育教学随笔、个案追踪和分析等工作,并将学生调查数据、撰写小文章、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保存好,努力撰写好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科研成果。并相应修改成论文,力争每个学年有1—2篇成文的教育教学论文,督促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甚至学者型的老师。

4、从意识到行动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团队成员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室这个新的集体当中,把工作室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相关课题或者知识的研讨中,并发挥个人的力量,为集体荣誉和成就的取得积极工作。虚心地向那些有成就和建树,又有独到见解的名师们求教,在聆听教诲的同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或建议,并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东西请名师和老师们指教,寻求更深层次的突破,全面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为集体成就的取得添砖加瓦。

三、具体实施途径:

1、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工作中充满激情,不断培养教学的幸福感。

2、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并且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

3、深钻深挖教材,把每一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

4、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争取锻炼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5、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失败和成功注意积累,在反思和积累中不断提高。

6、做到坚持写教育教学后记,注意收集素材和资料,多撰写论文或教学案例等,争取能在刊物上发表。

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篇4

奇台县第六中学 卢向东

依据奇台县教育局《奇台县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以及《奇台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考评细则》,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奇台六中卢向东名师工作室。为使工作室正常运转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工作室建设和研修员培养方案。

一、工作室宗旨:

卢向东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共同体,教学改革的实验室,活力课堂的发源地,教学质量的促进者。

二、工作室思路:

要把工作站建设成为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研究的平台,辐射的中心。按照“围绕名师、凝炼主题、组建团队、开展教研、开发资源、提炼成果、形成特色、搭建平台、问题中心、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培育大师”的建设思路,以“师徒制”和“情景认知”理论为指导,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教师全程参与为形式、建立若干教师学习共同体,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工作站重点落实教学研究、示范引领、教师培养、示范辐射几大工作,开展校内、校际间的示范辐射工作,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到本团队中。

三、工作目标

1、培训各层次的名师。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每周至少开展1次专题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讲坛、名师献课、专题讲座等。并将周活动信息上报县教育局教研室。

3、每周听2节课,重点是徒弟课。

4、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5、工作室成员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或教学感悟等。每年精读两本书,并在工作室读书沙龙中交流学习体会。

6、三年内高质量的完成一个州级教研课题。

7、三年内汇编一本工作室成员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集。(每学期一本活动专刊)

8、三年内把本工作室建设成昌吉州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

四、工作室规划

1、成立工作室领导小组

工作室组长:马建昌 副组长:卢向东(主持人)

2、工作室成员及分工: 活动执行:李清华 许辉娥

信息报道:张 梅 夏景辉 邓明瑾 刘国华 图片影像:李建业 陈国锋 档案整理:潘玉萍 汪建军 图书管理:鲁小丽 宣 传:高 燕 朱美蓉 名师工作室室长:白凤萍

3、工作室研修员培养计划

(1)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2)严格工作室管理和考勤。

(3)每学期每位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4)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

(5)每位成员至少订阅2份教学专业报刊、杂志,加强理论学习。(6)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件制作。(7)外出参观学习要交学习报告。

(8)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至少听课20节。(9)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开设讲座一次。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会议。(10)每学期每位成员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个课件。

(11)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4、工作措施:

(1)每周召开1次全体成员会,进行小结、研讨和布置工作等;

(2)通过集中和网上交流等方式学习、研讨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3)由主持人不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和文章等;

(4)邀请全体成员参加主持人或成员在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专家讲座等教研活动;

(5)每个成员必须制定个人成长规划,确定短期和中期目标;

(6)每半年检查通报成员完成规定目标的情况,并把研究成果在工作室主页上公布、交流。

5、工作保障

(1)名师工作室配备必需的办公设备(桌椅、计算机、多媒体、电话、柜子)。

(2)充分利用上拨资金,用于聘请专家指导和正常开展活动。

(3)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置活动用的数码相机、摄像机、微型投影机。

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篇5

一、发展基础条件

我室现有名师团队成员4位,拟聘请顾问3位,工作室学员21位。名师团队成员中有特级教师一名,高级教师三名,均为首批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首批城望区名教师。平均教龄近30年,在教育教学、学科竞赛辅导、管理、教育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不少成员有自己的学术专题思考,经常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专着。这为名师工作室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发展战略构想

(一)发展理念

明确目标、自定方向、优势互补、集体奋进,各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全体工作室成员实现专业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风格特征稳定清晰、同行中影响力明显提升、带动一批年轻教师成长的总目标。

三、发展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各成员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潜力,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身追求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工作室以理论学习、公开教学、组织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究、课题研究、课例研修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营造成员间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合作的良好环境,促使成员自身专业能力较以前有显着提高。

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有成员在高层次学科竞赛和市属级及以上教学展示中获奖,建立起工作室成员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各成员有明确的学术专题思考,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以论文、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网络传播等形式向同行辐射、示范,显现成果,形成一定影响,打造工作室的特色和品牌。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不同基础的成员,实现不同跨度的发展,努力培养出几名市属级、市级教坛新秀或学科带头人,和有条件参与特级、正高级教师评选的人才。同时,全面总结和整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谋。

四、发展保障措施

1、重机制建设

为保证名师工作室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三年规划的稳步推进,工作室将制订成员工作制度和各类活动考勤制度,建立成员工作周汇报(网络在线形式)和月小结制,以便工作室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等。

2、强管理效能

工作室实行导师领导下的运行机制,各成员间做到信息畅通、工作有序、活动高效,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进行工作自我总结,工作室拟通过建立各成员每年成长的电子档案,提高对成员的管理效能。

3、拓外校资源

丁秀英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计划 篇6

(2014——2017学年)

一、工作室三年奋斗目标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深化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扎实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根据建宁县教育局制定的《建宁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建宁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指导、服务、示范与辐射作用,提出如下奋斗目标:

1.立足课堂教学研究

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基点,从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及教学基本功等方面不断优化工作室成员的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执行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实践,自我反思,大胆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敢于试验与创新,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2.培养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及星级教师和县级名师

工作室将发挥先行研究、交流探讨、经验传播等作用,实现优质 资源共享,帮助数学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的研究。为热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乐于研究、期待专业成长的成员提供学习、研讨和发展的平台,为小片区组团学校培养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县级名师,让更多的老师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改革的闯将、教育科研的先锋。

3.发挥辐射作用

通过团队的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外围成员所在学校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内容、方法及成果预期。

1.教育教学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内容和方法(1)研究的主要方向、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见我们应该把新课程下数学知识的学习当成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载体,为此,我们提出以“发展智慧,健全人格”为核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为研究方向,“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旨在探索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互动生成式教学转变,通过有效互动、平等对话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师生的学科素养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 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途径。

(2)研究内容

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3)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比较、分析与提炼,进一步提高对本研究方向内涵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并对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为总结研究成果积累丰富的资料。

2.成果预期

(1)研究报告:初步总结出 “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成果。

(2)研究成果集: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教学课件等。

(3)举行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三、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工作室成员应根据本工作室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提出个人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包括以下几方面: 1.提升成员专业素养

以开展“四个一”的研修活动为抓手,促进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室暂定每个成员“四个一”的研修活动内容如下:

○每学年研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撰写2篇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札记。

○每学年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承担一次公开教学课,并形成书面教案及课后反思。

○带头实施和研究课堂教学改革。每学年参与一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三年内参与完成一项县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县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CN刊物公开发表或教育部门组织评比中获奖

通过“四个一”的研修活动,促进各学科工作室团队成员提高学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提高成员教研能力

根据本工作室在教育教学方面确定的研究方向,分工承担或个人申报研究子课题,每个成员围绕课题依托课堂教学开展有效的行动研究,及时交流个人研究情况,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3.发挥成员示范作用

以工作室网站为研究、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工作室团队以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研讨会、名师论坛等形式示范、辐射,推动小片区的数学教学改革。4.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制

每名工作室成员必须结对指导1—2名青年教师,学年听徒弟课不少于8节,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参与在线互动式研讨,为名师工作室网页提供动态的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经验。

6.积极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四、工作室工作策略 1.以研修促提升

工作室将扎实开展专业研修活动,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认真制定与落实研修制度,努力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1)个人研修

落实研修的“四个一”要求。促进各团队成员提高数学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素养,掌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四个一”即:每学年认真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学年承担承担一次专题讲座,或一次公开教学,并形成书面教案及课后反思,或指导青年教师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点评;每学年至少应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参加研讨会交流。)

(2)团队研修

落实团队研修“周会月聚”工作设想。通过“周会月聚”的有效互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提升。(“周会”指每两周一次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通过QQ群进行研讨交流;“月聚”指每月召开 一次聚会,通过“沙龙式”的研讨,让全体成员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与提升。)

2.以活动促成长

通过开展“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现场会”“观摩课”等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具体活动初定如下:

①开展进行 “构建高效互动的趣味数学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课题研究;

②组织“工作室教学研讨现场会”; ③开展“教师讲坛”活动。

④尝试构建“以校本为基础、以团队为目标、以常态为重点、以‘实作’为方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共同体”、“教科研联合体”、“联片教研”等做法。

3.以示范促辐射(1)个人区域带动

通过团队的协作研究,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并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带动外围成员所在学校语文、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团队示范辐射

①以工作室博客为研究、交流平台,为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学科的教学指导和咨询。

②工作室团队拟组织“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 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师讲坛等形 式示范、辐射,推动区域的语文教学改革。

五、工作室成员分工(后附详细分工表)

主要工作室成员:黄雅玲

熊自才

邱冬兰

汪剑丽

邓燕燕

陈美芬 汪木秀 黄道英 罗小青 艾蓬辰

导师:鄢文祥 领衔人:丁秀英

课堂教学管理负责人:黄雅玲 网站管理负责人: 熊自才 宣传负责人: 汪剑丽 课题研究管理负责人:邓燕燕 活动组织负责人: 陈美芬 档案管理负责人: 邱冬兰 读书活动负责人: 黄道英 论坛活动负责人: 艾蓬辰 教学材料负责人: 汪木秀 计划总结负责人: 罗小青 网站各版块负责人:

熊自才——团队风采 邱冬兰——成长足迹 黄雅玲——成果展示 罗小青——培养计划 汪剑丽、陈美芬——工作动态 黄道英——理论前沿 邓燕燕——课题研究 艾蓬辰——专题论坛 汪木秀——精品资源

每个板块负责人负责审核提交至本板块的文稿,包括内容、文字、版式等等,确保上网稿件符合板块设计的要求。

1.专业引领

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先选送成员参加各种级别的学术讲座、研修班、进修以及外地参观考察等活动;力争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行现场专业指导,为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团队互助

(1)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心得交流,用自己的角度提炼出思想内容,并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2)不定期举行主题教研沙龙,交流碰撞思想,及时整理出主要对话内容。

(3)每学年开展1次研究展示汇报活动,每个成员都应积极承担其中的工作。

(4)经常参加听课活动并做好课堂观察分析和评课记录。(5)每月在网上进行集体交流研讨一次,并及时整理研讨内容。3.个人研修

(1)不断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并经常做读书笔记。

(2)有研究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水平。(3)经常观看名家的课堂录像、讲座,接受新的教改成果。(4)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教研活动并取得好成绩。

七、需要的保障和支持

1.组织保障。在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聘请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为数学工作室顾问,指导工作室开展工作。

2.制度保障。严格遵守工作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服从工作室的分工与管理,相互勉励形成学习成长共同体。

3.技术保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信息技术的保障和支持。4.经费保障。在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保障每年1万元活动经费。

八、工作室的规章制度

1.工作室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讨论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安排教科研活动等。

2.每位成员应按规定履行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3.每位成员必须完成工作室布置的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努力工作室研究项目和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4.工作室网站、电子档案袋资料要及时更新,工作室及时通过博客发布工作简报、成员论文、研究课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活动图片等过程性资料。

5.建立工作室档案,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存档,及时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轨迹。

小学数学教研组三年规划 篇7

(2011—2014)

一、现状分析:

我组有数学教师6人,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4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七。40岁以下的教师有2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点三。教师们能在竞争中合作,能在竞争中分享,关系和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年轻教师抓双基不够扎实,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教师研究课题的积极性不高;集体备课还不够深度;教学资源不成体系等。

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持优势,全面规划,优势互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数学教育的全面而稳定发展是学校数学学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预期目标:

(一)目标综述:

加强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

(二)具体目标:

1.学科发展目标:

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形成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课程实施

策略。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完善学科常规建设制度。

2.教师发展目标:

逐步具有变革课堂、主动规划设计课堂的自觉意识与能力,转变教师单

一、局部、简单的思维方式。提高对教材结构的逻辑把握,逐步清晰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焕发生命的活力。

3.学生发展目标:

是学生具有扎实的双基,对数学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用数学的语言系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发现事物的数量、数形关系、转换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用数学的眼光和头脑思考问题,建立数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学科制度建设,促进学科有序发展

1.教学观摩课制度。每学期进行校级中青年优质课评比。在这过程中,要求每个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二次备课,形成科学的教案后,再由中青年教师进行展示,评比是除了奖励上课教师外,还要奖励备课组。

2.检查考核制度。教导处每学期都将对每个教研组进行考核,考核实行积分制,对于做得好的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给予加分,同时,对于没能认真完成的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将给予扣分处理,并将考核结

果记入个人档案,考核获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3.随堂听课制度。

4.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二)改变习以为常的教研方式,从单

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备课这一项工作,就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集体备课时可由一个主备教师准备好一个单元的教案、教具等,在集体备课时间时各位教师献言献策,共同研究好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1.加大青年数学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校本培训力度。

学校要专门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依照办法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才。要求数学青年老师加强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钻研教材上好课,同行之间多交流,相互间多听课、评课,规范教研组内研讨活动,提高教研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2.所有教师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及个人素质上均得到全面提升,适应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要求。

(四)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

1.拟定发展性师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自主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观念先导,能力为本,教学相长,评价科学的目标,使教师能成为一个合乎时代需求、基本把握新课程、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型的教师。

2.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

3.请专家作讲座或报告,采用互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每一都要进行教学随笔评比制度

(五)课程资源建设:

建立核心资源库。核心资源用于配合教师现有的教学工作

1.配合教材的便于使用的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案或课件,提供可操作的主要实践环节的方法和配套材料,符合课标要求、反映课程特点的具有特色的教案。

2.提供教学实施的组织和管理过程的质量监控的量化指标体系,提供可供师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设计、试题、错题集锦。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篇8

根据海口市秀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方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要求,在未来三年中,我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区导师团和学校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认真执行有关骨干教师培养的各项常规工作,思想上不断更新,工作中不断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使自己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开拓型的教师,具体做到:

1、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素质高,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乐于奉献。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严谨治学,不断学习进修,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做身体力行的学习型、研究型、开拓型的教师。

3、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教好书,育好人,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每学年在校级或校级以上范围内开设一节或以上教学展示课或研究课。

4、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并善于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案例等,三年中至少有一篇或一篇以上论文或案例发表或获奖。

5、主动承担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有明确的指导责任关系和目标,以课题为研修链,以解决教学中困惑问题为抓手,结合校本研修活动,在带教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经指导后,其教学与专业水平要有较明显的提高。

实践措施

第一,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要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1)阅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类期刊,做好札记。(2)每学期至少研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札记。(3)多听课,多评课,多反思对比。(4)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5)认真参加每一次培训活动。

第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平时多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

第三,形成教学风格:多研究教材,多分析教材,多观课,学会评课,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沙市实验小学后勤工作三年规划 篇9

(2006年——2008年)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后勤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探索切实可行的学校后勤服务运作方式,构建“安全、温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做学校“创一流、上水平”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工作总目标:

把握学校整体规划的精神实质,实施科学化管理,提高后勤整体素质,建高效、规范、务实的后勤工作队伍;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发展规模化,后勤工作人文化,校园环境艺术化。阶段目标:

1、2006学年目标:部署学校后勤工作发展的总任务和阶段工作,将本计划分解到有关责任人,全面启动三年规划工作,做到后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有根本性的改观。

2、2007学年目标:落实学校后勤工作发展总目标及分目标要求,做到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先进,教职工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3、2008学年目标:实现三年规划总目标。加强调控反馈,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具体工作措施: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制定和完善后勤工作各项制度,工作有依据。

2、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后勤职工进行量化考核。

3、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规范、准确、高效。

4、完善校产管理机制,管理和使用好各类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5、建立师生健康档案,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以人为本,建高效、务实的后勤工作队伍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开展基本功评比竞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经常深入调查师生要求,听取意见,提高工作满意率。

4、关心后勤工作人员疾苦,尽力解决困难,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5、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后勤工作计划性、预见性和及时性。

三、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1、争取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广泛筹措资金。

向政府上级部门写报告反映学校情况。

邀请市领导、局领导,包括老领导、老专家到校指导工作,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之计。

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寻求企业商家支持,联合发展。

2、加强与社区各部门的联系,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周边环境。

3、开展家校互动系列活动,加强交流,增进理解。

4、加强与市直及沙市区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经验,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5、加快现代化教学步伐,配置和更新教学设施,满足各学科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6、修建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体艺室等专用功能室,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7、“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扩大绿化面积,增设必要的人文景观,建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8、加强学校建设,修建操场、体育活动园地等学生活动场所。

9、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抓好食堂、豆奶、小卖部等服务部门工作,使教职工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吴杜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篇10

(2015年——2017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真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形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德育工作、师资培养和教科研工作等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校广大师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人文素养,为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核心,深入新课程环境下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有效监控和引导的研究,探索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切实提高广大师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力度

加大推普宣传教育力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健全学校语言文字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协调、推动学校各部门制定施行针对条线实际的语言文字管理规范性措施。继续有计划地对学校各条线工作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情况的检查。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语言文字专项会议。进一步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各项先进评比的指标中。进一步夯实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基础。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骨干教师的培训制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开展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监测,完善监测工作机制。加强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测试的培训,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水平。

(二)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语言文字教育体系

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大力宣传汉语言文字的历史及在当今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努力增进母语认同、激发母语自尊,提高全校师生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的认识和积极性。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发挥语文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汉语拼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加强普通话口语和规范汉字教学。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和育人氛围,进一步在校园周围的社区中发挥好基础和辐射作用。结合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关于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形式多样的语言培训,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文字类比赛,构建教师语言文字学习的网络平台。

(三)扎实推进校园语言文字科学研究

围绕新新课程环境下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加强相关的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课题科研,进一步加强对语文文字类研究方案、课题的指导管理。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围绕每年一度的全国推普宣传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继续加大对图书馆、校园网、推普角等语言文字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巩固并不断拓展宣传阵地。积极引导学生的语文生活。关注方言、外语、网络语言等社会热点问题,加强监测与调研,坚持正确的导向,努力引导校园语文生活健康发展。

(四)积极开展语言文字特色活动 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正确把握上级部门有关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积极履行校园语言文字工作职能职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室、联合联动,以“推普周”、“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红领巾读书活动”、等活动为契机,有机结合,积极有序地开展校园语言文字活动,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学校文化发展需求的语言文字管理体系。

四、定位和方法

坚持“四全”。即:教师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全面提高。

通过“培训师资,加强科研、优化机制、联合联动”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三年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

吴杜小学

语言文字工作组

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 篇11

XX年小学部德育工作以学校三年规划发展目标为指导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工作中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现实德育工作现状,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德育工作,现将德育工作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学校各项德育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本年度小学部德育处定期并经常性地利用校会、班会课时间对学生集中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以“星级班集体”评比制度为依托开展德育常规检查活动,设立“红领巾执勤岗”,坚持学生自主管理与学校巡查、纠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班级常规行为检查工作,每日、每周对班级常规评比成绩进行小黑板公式并以锦旗的形式对“星级班集体”活动优胜班级进行表彰。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学生日常跟踪记录”活动,跟踪内容融合了学生德育、智育等方面,学生一日卫生、仪表、课上课下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悉数在内,一周一向家长反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常规行为不断规范,养成教育不断深化。

二、深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班级自主发展”模式的推广与实践。

本年度德育处积极进行“每周的班主任研讨会”及班主任外出培训工作。学校周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一周来工作的得与失,并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及布置下一周的工作重点。同时定期在会上展示、交流“班级自主发展”管理特色,互通有无,使各班、各班任互学、互比、互相展示,共同提高。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但在“班级自主发展德育活动”方面,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全面,下学期学校将全面开展“班级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开展“班级自主发展”系列德育活动。

三、以“网络”为载体,不断发挥网络德育的宣传作用。本年度学校小学部开通了“xx学校德育处博客”,较好的发挥了网络德育的.宣传作用。后期学校将建立“xx学校网站”,同时我们将进一步丰富“xx学校德育处博客”内容,使“网络德育”工作不断深化。

四、开展安全、科技、法制教育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