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2024-05-25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精选12篇)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法宝, 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 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满足学习成功感, 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推动教学达到高潮。

一.评价语言之不足

随着课改的深入,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许多改变, 焕发出人文气息, 冷面孔少了, 简单、粗暴、挖苦, 甚至随意谩骂就更少了。但是, 也随着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况:

1. 评价语言贫乏、单调

[典型句式]:“太棒了, 这么短的时间就读这么好。”“你的见解太有新意了, 真了不起。”“你真聪明, 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实际上, 从学生回答内容的思维含量上分析, 客观上是存在差别的。教师如果不加分析, 胡乱评价, 这是否公平?对学生顺利得到的结论立刻就大加赞赏, 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另外, 作为被评价者, 听惯了教师这千篇一律的拔高评价, 本来的强烈的心理期待势必产生疲软现象。久而久之, 他们则很少在乎老师的评价, 甚至会在教师盲目的评价中迷失自我。

2.评价语言限制、绝对

[典型句式]:“你谈得最棒!”“你的发言简直无与伦比!”“我认为”“我觉得”“我很欣赏”。

这种形式的评价无视学生的自主权利和生命存在, 不管什么情况, 教师始终是评价的掌控者。即使偶尔放手, 也是换汤不换药:学生还是傀儡, 教师则还是垂帘听政的幕后操控者。从而使整个的评价体系由教师的“一言堂”发展成为师生的“众议院”。

3.评价语言模糊、失真

[典型句式]:“你的回答真精彩”“读出了喜悦感情”“说得多好啊”。

这种评价只从形式入手, 没有点明实质。评价也只是不疼不痒, 精彩在哪儿, 好在何处, 怎么就读出了喜悦之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 一次不经意的表现却得到了老师如此高的评价, 但为何能如此却说不清, 道不明。不少教师还引导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评价, “棒棒, 你真棒”式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 学生就像被赶着上架的鸭子, 失去了自主的权利, 更不用谈什么人性的彰显, 个性的张扬了。这种奉命式的评价, 使“决策权”牢牢掌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 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明辨是非、自由发现自我见解的能力。

以上种种评价方式, 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 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 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其副作用不容忽视。

二.评价语言之标准

那么,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质量, 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 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 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呢?我认为良好的评价语言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准确得体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 是激励学生前进的最好方法。它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听辨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或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学生的问题、缺点和错误, 须特别注意把“坏的批评”包在“好的表扬”之中。有个成语叫做良药苦口, 咱们当老师的就应该想法在苦口的良药外面给包上一层糖衣, 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乐意接受, 就会变苦读为乐学, 他们就会觉得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 幽默生动

进行课堂评价时, 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生动, 诙谐轻松, 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 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 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的学习, 从而使课堂生花, 为教学增色。

3. 机智巧妙

一篇课文包孕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量, 在教学过程中又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 始料不及的情况对任何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将预设语言和随机语言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 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 快速反应, 巧妙应对, 进行随机评价。

三.评价语言之优化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 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 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1.对尖子生, 多给予启迪

这部分学生已经学会课本上的知识, 他们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 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 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 教师的评价, 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 而要选择独特视角,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 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

从学习内容评:如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 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 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透明嘛, 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暇”这固然不错, 但不够全面, 我没有忙于作评价, 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 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评价的是一个学生, 可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启迪, 全班也从中得到了教育。

从学习习惯评: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面非常广, 能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 思考问题比较深刻。如教学“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学生能当堂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 并说出含义, 全班满是惊叹的眼神。老师及时肯定:“你不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乐趣, 而且获得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你能边读边思考, 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值得大家学习。”

从学习方式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老师发现一些可取的做法, 马上肯定:“第一组组长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 给本组同学分了工, 而且组织本组同学模拟训练。很有工作方法。”“第二组同学的合作意识很好, 某同学充分利用时间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大家共同进步。”“第三组同学讨论非常深入, 他们善于动脑思考, 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 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通过辩论, 对问题理解更深刻。”

对尖子生的表现, 不但给与直接的肯定, 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 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 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 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对中等生, 诚挚地欣赏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学习积极性不持久, 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尖子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 通过老师的评价,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 从而取长补短, 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 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如教师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充满信心, 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 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在课堂上我还经常用这样的评价:“你读课文时重音、停顿、语速都把握得很恰当, 如果再注意语调的变化, 效果就会更好。你愿意再试一次吗?”当学生读完课文后, 请他自我评价一下, 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 但声音比较轻。”老师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他又读了一遍, 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 老师马上说:“你读得这么出色, 又流利, 又有感情, 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

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 感到比较满意时, 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 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评价层次也应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 对学困生, 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 “左倾”了, 会伤害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右倾”了, 无法起到评价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 最需要的是鼓励。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这部分学生, 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现其优点, 并以此激励他,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因此, 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 切不可敷衍了事, 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 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 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 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 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 一次次读错, 一次次重读, 一次次克服困难, 终于读对了!”“今天你读文没有重复词, 一定是认真预习了。”

总之,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应像温暖的阳光、和熙的春风, 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 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 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篇2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作出的反应,是最常见的师生交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现状与学生反应”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善意的、赏识的、平等的、客观的、幽默的、风趣的、博学的„„不喜欢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讽刺挖苦的、固执己见的、机械单调的、不置可否的、偏心的、一味追求所需答案的„„调查分析表明,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很强,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的需求特点明确。学生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明确需求也反映出教师日常的课堂评价语言随意性比较强,对学生的心理反应关注不够的问题。关注课堂评价语言的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教学行为、评价方式的变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评价语言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职业自觉性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课堂评价语言才能是善意的,才能引导学生心智发展。其次,将师生人格摆在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虽存在专业知识上“闻道”先后的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人格真正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感受,与学生平等交流,准确公平地评价学生。再次,要研究、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注意观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心中有数,课堂教学中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评价。最后,要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修养。教师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要

求和道德责任。倾听可以使评价及时、贴切。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其评价也会是敷衍了事,没有实效。

二、遵循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赏识性原则:“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他们重感情,强烈要求别人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一架天平,时时对教师的爱心进行衡量。

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原则: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不等于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一味地表扬同样不利于学生发展。恰当的评价,能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学习情感,使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和尊重。

时代性原则,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课堂评价语言应体现时代的主旋律。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评价语言,能使教师更加贴近学生,也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进而完善社会属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艺术性原则:“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三、探索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延迟评价法。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因此,可以采用延迟评价法,即推迟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从容自如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互相启发、畅所欲言。

激将评价法。适用于学习有潜力、好胜心强而一时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力未完全集中在学习上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放大闪光点评价法。教师充分赏识自己的学生,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学困生”,要用“放大镜”去看,用“扩音器”去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充满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肢体语言评价法。对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交流的学生而言,用肢体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总效度=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一种,脸上没有笑容的教师是极不受欢迎的。

榜样引导评价法。“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地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发挥两种“榜样”的作用。

四、积累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经典语言

赏识激励类:“这位同学思路清晰,值得大家学习!”“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启发引导类,“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鼓励创新类:“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引导会学类:“你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你真会学习。”“他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帮我,去查阅资料,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肢体语言类: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互相对拍一下手掌。

高校课堂中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课堂评价语言概述

教师评价性语言指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状况的语言。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有效、恰当、高超的评价艺术,这里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教师评价性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正面积极作用。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性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当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除了关注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以外,还要关注学生包括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不可以所有的学生都用同样一种评价性语言。饱含激情的评价性语言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得教学达到令人兴趣昂然的艺术境界,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快乐的师生同乐的和谐课堂。同时课堂评价性语言具有反馈的作用,反馈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应该强调学生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还应该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能够扬“长”补“短”。

(二)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负面消极作用。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如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发挥评价性语言应有的作用,相反可能会引起很多消极的作用。如果教师以挖苦、嘲讽的评价性语言,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等。有时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高校课堂中教师评价性语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不成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评价语言单调刻板。一般的高校教师只用诸如“好”等简单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评论。二是评价意识薄弱。在新课改下,虽然不少老师认识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不能摆脱固有模式的束缚,对学生个体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似乎所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行为都是为了服务于提高学业成绩,从而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发展功能。三是角色定位偏差。自身的角色定位会对教师本身的课堂评价性语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形成形色各异的课堂评价性语言,产生不同的课堂评价效果。如果教师仅仅把教学当做一种谋生的方式,那么对评价就不可能投入感情,极端的还会出现辱骂,指责,嘲讽、挖苦等不恰当的评价。四是知识储备不足。有些老师不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不能运用合适的评价语言来评价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甚至出现生搬硬套评价性语言的状况。五是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目前的教師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闲暇的时间太少,平时很少有机会和学生交流感情,因而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提高高校课堂评价性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首先,提高高校教师课堂评价性语言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主要工作手段是语言和知识。在高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语言和学生交流思想,更要传授具体的学科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使其适应新课改下高校教学的要求。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博览群书,储备知识。使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做到轻松自如地驾驭评价性语言。二是加强锻炼,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总结自己的教学体验,养成多思、多想、勤动手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用最佳的语言作出评价。

其次,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主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让语言更富人性魅力。在课堂评价语言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一直坚持的育人原则。由于受到先天遗传、后天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时就迫切需要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

比如在课堂提问和在提问回答后作出评价时,就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内向害羞、努力认真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学会领悟贯通,举一反三,对他们的评价往往会侧重于肯定和鼓励。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尤其注意引导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对他们的评价性语言应该经常让学生感受到自信。在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有帮助的。

第三,重视课堂的倾听及关注学生的反应。倾听是对说话对方人格的尊重。教师和学生思考维度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对于问题的反馈自然也会有所差异。

好的评价语言关键在于抓住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及时有效地作出相应评价。来自课堂真实情境下的即时、即地生成的有内容的评价,学生是能真切感受、体会的,而绝非仅仅一句没有内容的“好”“真棒”。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是时时有评价,处处有评价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师的即时性口语评价,发挥即时性口语评价的导向、矫正、激励、调节情绪等功能,让教师的有效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教师的有效评价语应当是表扬适度,引导有方。

四、结语

高校课堂教师评价性语言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行为、听课的状态、课堂的表现等诸方面进行的评价。这既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增加彼此之间感情的主要方式,也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目前教育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发展性、渗透性等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语

参考文献

[1]王伶俐,黄金联.教师课堂激励性言语评价运用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9.

[2]杨雪.基于对话精神的课堂评价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篇4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课堂评价语言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职业自觉性

首先, 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其课堂评价语言才能是善意的, 才能引导学生心智发展。其次, 将师生人格摆在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虽存在专业知识上“闻道”先后的差异, 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人格真正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才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的感受, 与学生平等交流, 准确公平地评价学生。再次, 要研究、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注意观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 只有心中有数, 课堂教学中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评价。最后, 要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修养。教师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责任。倾听可以使评价及时、贴切。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 其评价也会是敷衍了事, 没有实效。

二、遵循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赏识性原则:“人性最深刻的原则, 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现在的学生感受力很强, 他们重感情, 强烈要求别人重视自己。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一架天平, 时时对教师的爱心进行衡量。

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原则: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不等于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 一味地表扬同样不利于学生发展。恰当的评价, 能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 激发其学习情感, 使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明确发展的方向, 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和尊重。

时代性原则: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 课堂评价语言应体现时代的主旋律。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评价语言, 能使教师更加贴近学生, 也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 进而完善社会属性, 增强社会责任感。

艺术性原则:“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 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三、探索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延迟评价法。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 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再达到目标。因此, 可以采用延迟评价法, 即推迟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思考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从容自如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互相启发、畅所欲言。

激将评价法。适用于学习有潜力、好胜心强而一时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力未完全集中在学习上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放大闪光点评价法。教师充分赏识自己的学生, 放大学生的闪光点, 尤其是对“学困生”, 要用“放大镜”去看, 用“扩音器”去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充满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

肢体语言评价法。对于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交流的学生而言, 用肢体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总效度=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一种, 脸上没有笑容的教师是极不受欢迎的。

榜样引导评价法。“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 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 也能有效地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 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 发挥两种“榜样”的作用。

四、积累实现课堂评价语言实效性的经典语言

赏识激励类:“这位同学思路清晰, 值得大家学习!”“你很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启发引导类:“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具体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好吗?”

鼓励创新类:“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引导会学类:“你倾听了大家的发言, 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你真会学习!”“他的问题难住了老师, 希望大家帮帮我, 去查阅资料, 解决这个问题, 好吗?”

肢体语言类: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 互相对拍一下手掌。

评价语言有效性 篇5

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点拨,是导向。课堂评价在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各种评价手段也被广泛采用。我就如何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谈两点认识: 1.教师的评价要发自肺腑,诚心诚意,用自己内心的激情唤醒、感染、激励和引导学生

有句话叫 “只有赤诚才能唤起赤诚”。我们教师应该躬下身来,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真心诚意的评价。如在做四年级上册的第五课“空气力量小游戏”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就说:“老师,我做过这个实验”我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你是一位爱动手、勤观察、善思考的同学,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小科学家的。”这位同学会心的笑了。这样的评价不仅会激励该同学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全班的其他同学也会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的努力进取。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最后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

2.教师的评价要把握好时机,采取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评价时,要进行精心的预设,并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好评价的时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可以采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困惑、“实践”过程中的亮点、“成果交流”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运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行为、知识结构进行语言评价,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操作、积极展示,促进学生的发展

同时在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评价并不一定都要用及时评价的方法,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生成情况选择延时评价的形式。

不论哪一种评价,都不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定,而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的学习成果进行的积极的、正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样,不仅维护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运用评价语言策略,对发展学生身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我们的不断努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策略还会不断丰富。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篇6

一、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堂好课的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效。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第一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们的速度非常快,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你们的想法太奇特了,老师真为你高兴。” “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有进步!”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是不好。只有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自信心驱使下,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二、有效课堂评价语言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只有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才能具有激励性,反之,如果对学生存有恨铁不成钢、麻烦、讨厌等情感,那么口中就不可能说出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即使说出也显得十分勉强。

教师要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要在评价语言里充满着深深的爱意,如当学生发言显得十分紧张时,可以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当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想法时,可以说:“你的想法真不错,向你学习!”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个体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四、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实效性

长期以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迷失在一个单调、贫乏的“赏识”怪圈,用得最多的就是:“你回答得真好”“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回答错了”“你太棒了”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像在套用统一的格式范本复制评语。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掌声、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评价就是简单地在老师一声令下,全班同学齐呼:“嘿嘿,你真棒!”的口号,或响起“啪、啪、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位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时,上课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出题考老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结果是学生出题不久,一位学生小声地说:“这个我也会。”那么此时的教师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还是表扬一句:“哦,你真聪明!连这个都知道了。”然后再言归正传,重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去呢?都不是,这位老师没有这样做,他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良好机会,马上说:“你真不错,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当学生回答正确后,又反问全班同学:“是不是这样的呢?”接着,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猜想,这样做,一方面尊重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使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另外对于刚才案例提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予以表扬:“你真棒,就已经会算了,那你是怎样算的?你能悄悄地告诉我吗?”教师走到学生身边,侧身倾听他的悄悄话。这样做和前面老师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会因此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特别关注和充分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当老师侧身倾听时,我想,即使是思想开小差的同学也会被师生默默交流的情境所吸引,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课堂教学就会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篇7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或思维误区而组织开展的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区别于其他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随机性和瞬时性。在课堂上,它往往是一闪而过,似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光彩夺目,叫人无法不去注意它,关注它。课堂即时评价就像车前的马、线上的针,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当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也正是即时评价的价值精髓。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更是与学生的一次情感交流。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广大教师努力地以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但是,我们的课堂却达不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和谐效果。为什么呢?仔细观察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个人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能力、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课堂出现了许多简单无效的即时评价行为:“了不起”、“你真聪明”、“你真棒”等,使课堂失去应有的活力。在枯燥、单一的评价面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再也没有什么新鲜感,懒洋洋地与教师互动着,导致教师觉得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觉得学习越来越没兴趣。聆听、品味、揣摩名师们的课堂,他们的即时评价是怎样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而达到燃起课堂温度的有效性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强调:“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在我们名师的课堂中,教师发挥评价言语的多种功能。当学生有不同的感悟、理解、评价时,他们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使学生的水平更上一层楼,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语言发展更为突出。细细揣摩品味名师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语言,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要在即时评价中启示学生思考

“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在《晏子使楚》一课中窦桂梅老师通过这样带有启发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来启动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纠正他们认识上的模糊与误区,使他们善于思维,乐于思维,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又如在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翠鸟》第一自然段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同学们,这就是好经验啊,把课文读熟了,并且记住了,就能把这个介绍好。”“音色也好,读得也顺,这几个字音应该———,不信你自己再读,一定会更好。”在名师的课堂中,这些有效的导向性评价,起到总结学法、深入认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要在赏识中激发学生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一次善意的掌声,一次主动的帮助,一次流利的回答,一次自主的选择,一次合理的分工或一个突发奇想的创意,或许都稍纵即逝,但只要老师善于捕捉,合理评价,都将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你读得还字正腔圆。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这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在窦老师的课堂中,她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她抓住每一次交流中学生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孩子。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自信心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在一些比较成功的课堂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即时评价言语,如于永正老师2006年在嘉兴海宁一节作文课中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语有:“这是奇特想象,一般人没有,只有她有。”“短小精悍,就凭这一点,加上朗读,有声有色,再加十分。”等等。名师们运用赏识性的语言,使孩子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在这样有效的评价语中,你说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没有吗?还怕学生不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吗?

三、要在激励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的进步、成功、他们都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的语言加以鼓励,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的观点通过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窦老师那一声声充满了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学生前进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强大的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还有如:“你读得真准确,如果声音再洪亮些就好了。”“敢于积极发表意见,非常勇敢。”面对着一句句充满鼓励的话语,还有哪一位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呢?学生们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在名师的课堂中,教师的即时评价言语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时时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氛围中。同时他们的即时评价言语因时因情因文因人而异,常用常新,层出不穷,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如窦老师对学生一次朗读时的评价:“真是太精彩了。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这些推陈出新、时时不同的机智多变评价语融入了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带给学生的是无穷惊喜,对学生来说十分难能可贵。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被一次次点燃,课堂的温度在一层层提升,学生的灵性和才气得到充分勃发和彰显。在这样有效的评价语言中,学生真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了,课堂就会燃烧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卢谦《简析于永正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青年教师》, 2007年8月。

[3].窦桂梅《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

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分析 篇8

下面是在听课中记录下来的几种颇具典型性的教师评价语言举例分析。

一、含糊回避的评价语言

片断1: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认识毫升》中体会1毫升。

师:那么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

生1:很少。

生2:这么多。 (学生用手势表示多少) 。

生3:1毫升=1毫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

学生3的答案显然出乎我们任课教师的意料, 这位教师对这个不正确的答案没有给予评价, 这是很多教师在公开教学中都出现的问题, 即对学生的不正确答案不置可否、视而不见, 这是不恰当的做法。我们把这种评价称为回避性评价, 这是不可取的。这位教师在第二个班上课时, 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这次这位教师对学生的不正确答案明确地否定了, 老师的评价语言是:“虽然都有一个“毫”, 但这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我们把这样的教师评价语言称作否定性评价, 课堂上需要明确的否定性的评价语言, 关键是否定的语言和形式要教师斟酌。

二、敷衍应付的评价语言

片断2:苏教版第11册实验教材《圆的面积》

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 得出了圆面积公式,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梯形, 推导出面积公式呢?

师: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课后我们再研究。

学生的这个问题让教师感到措手不及, 但是, 教师既然设计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 再回避学生的提问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接近下课, 这位教师对此作了这样的评价, 如果课后教师真的和学生进行研究, 得出一个结论, 那么课堂上这样的应急处理还是可以的。

但是, 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在课后不了了之, 有的公开课是借班上课, 上课结束教师转身就走了, 那么这样的评价语言就纯粹是敷衍应付的话。从问题的提出到教师的回答, 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分析利弊:首先从教师教的角度讲, 这个问题的提出, 具有很大的思考空间和明确的思考方向, “我们把圆转化成为长方形 (思考方向为数学的转化思想) , 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有规律性的计算方法) ”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式提问。但教师应付式的回答却完全损失了这个问题的意义。这么好的一个提问, 没有把握住时机、没有预设结果, 使其成为一大败笔。其次, 从学生的角度讲, 在学习了本课内容后, 学生的热情被明显地激发了起来, 在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时, 必会有思维活跃的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讲, 这是一种很可贵的、有效的学习。可是教师这样的回答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漠视, 让学生感到一种失望。

三、激励过度的评价语言

片断3:苏教版实验教材第5册《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师出示:3400, 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生:读作三千四百。

师:读得对, 大家表扬他。全班响起整齐的掌声。

这是一个复习导入新课的简单问题, 学生回答正确后不必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 这样会滋生学生自满情绪, 造成学生自我感觉良好, 对学习、工作的困难低估, 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 同时使你的评价激励作用贬值。对简单的答案, 要让学生明白, 这个问题是你力所能及, 是应该答对的。

四、否定中有肯定的评价语言

片断4:苏教版实验教材第9册《小数除法》

师:出示书上习题算一算, 比一比

生1:我通过计算发现, 除数越小, 商越大。

师:你肯动脑筋, 已经有所发现了, 再想想, 肯定有更全面的发现。

生2: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 除数越小, 商越大。

生3:被除数不变, 除数扩大几倍, 商缩小几倍。

生4:被除数不变, 除数扩大 (或缩小) A倍, 商反而缩小 (或扩大) A倍。

生1的答案显然是不全面的, 但是这位教师没有全盘否定, 而是肯定了学生肯动脑筋, 勤于思考的优点。事实上, 很多学生就是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得到启发, 并借此得出了科学全面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不全面甚至不正确的答案, 不能简单粗暴地全盘否定, 要肯定学生思维有价值的地方, 要肯定学生敢于思考和继续思考的勇气。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9

1 表扬激励, 增强亲和力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 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 甚至一生的命运 (“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 。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兴趣, 强化效果。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快乐的节日》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夺星闯关”的形式。在导入新课后, 老师说:“为了对小朋友们的节日表示祝贺,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看! (出示三颗星) 这三颗金光灿灿的星星, 想不想得到?"”这可不容易呀!只有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 把课文读流利才行呢!咱们比一比, 看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得到这三颗金星。有信心吗?“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有!“接着在每次完成学习任务, 夺得一颗星后, 老师都给予不同的激励:”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哪!只一会儿工夫, 就顺利地得到了第一颗金星。过关了, 夸夸自己吧!"“你们真了不起呀!这么难读的长句子都读通了。你瞧, 第二颗星星也在表扬你们呢!”“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读书的水平, 不但声音响亮, 而且读得非常流利。终于拥有了第三颗星, 我们又胜利了!你们个个都是学习的小主人!”学生就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 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课堂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的高潮, 整节课学生学得兴致勃勃。

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来说,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 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 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 反馈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 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听出来了, 你已经读通读顺了。声音如果能再响亮些就更棒了!”“孩子, 自信些, 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通过同学的帮助, 现在请你再试试, 相信你会有进步的。”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会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享受成功的喜悦。

2 风趣幽默, 赋予吸引力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 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 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贾志敏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 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 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 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 一学生讲“慌张”, 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 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 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 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 贾老师还特意指名, “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那小女孩兴奋极了, 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适当运用教学幽默, 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幽默而不失高雅, 风趣而不至落俗;要宜少不宜多, 宜精不宜粗。

3 点拨导向, 扩大影响力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 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 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 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 点拨学习方法, 启迪学习思维, 化解学习矛盾, 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其主动发展。如窦桂梅老师在引导学生“讲亲人”这一环节, 汇报哪些镜头最打动你时, 有一个学生谈到“小金花嘴角抽动着”, “狠狠地说”, “跺着脚”等语句时, 她这样评价提高:“抓住了细节来说, 你真会讲!”课堂是师生互相学习, 共同探求的过程, 师生不仅交流知识, 也交流经验。如识记生字字形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识记方法, 老师要帮助孩子推广他的学习经验, 要有意点拨:“你看, 他用形声字的办法记住了, 多好!”理解词语时, 也可以这样说:“他还能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要把一个孩子的智力过程变成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和经验。当然, 教师的课堂评价还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 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 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 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声音很响亮, 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 注意停顿就更好了。”这种评价, 一分为二, 针对性强, 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知道努力的目标, 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 真挚生动, 富有感染力

在评价过程中, 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 做到心诚意切, 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 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 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 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 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 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 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 那样的话, 效果也将适得其反。一次, 孙双金老师在上《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在自读课文, 检查读书情况时说:愿意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请举手。慢慢的, 几乎全班都举起了手, 这时孙老师发现他身旁有一女生没有举手, 于是, 他说:“孙老师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你”, 女孩子还是没有举手, 孙老师又说:“你的手不好举起来, 就请你读。”读完后, 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老师激动地说:“同学们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你读得正确, 流畅!能说说你刚才为什么不举手吗?”女孩子轻轻地说:“不敢。”孙老师接着说:“你让孙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女儿, 像你一样也有点胆小。”我想这位小女孩听了后, 心里有多高兴啊, 多幸福啊!自己没有举手, 老师不仅没有批评, 还说像他的女儿。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语言应该象温暖的阳光, 和煦的春风, 去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去抚平学生的心灵创伤。并注意语言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让教师的课堂语言焕发出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香青.语文教学中的放手与引导[J].浙江教育报刊社, 2005, 1, 27.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篇10

一、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评价语的激励可以是多方面的。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闪亮点中给予鼓励诱导:“你真勇敢, 今天能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发言。”“你的看法有道理。”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时, 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评价:“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 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 语言精当, 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 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你懂的比老师还要多!”“你的发言真精彩, 请你把这句话大声地向同学们再说一遍。”相信, 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 总能从各个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之处, 这样, 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也会随着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语渐渐变得有信心, 愿意发表看法, 课堂也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当然, 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提出批评, 批评性的评价语一般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多半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是很理想或达不到教师预想的目的时而做出的否定性评价。如:“要能回答这一问题, 还需要你认真思考。”“你这样漠视学习, 会给你带来遗憾。”等等。我们不能为了激励而听凭学生随心所欲, 否则, 由于教师的不提醒, 课堂展现的只能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 缺失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但是要注意绝不可使用指责甚至是侮辱性的评价语“你真笨”“你没救了”。这种评价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 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二、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翠鸟》时, 让学生读一读老渔翁介绍翠鸟的家的话。他评价说:“我觉得他不是老渔翁, 那是个小渔娃呢!” (生笑) “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 (生再读) “啊呀, 一眨眼工夫, 小渔娃就五十多岁了。” (生又笑) “谁还能读得更老一些?”“嗬, 又长了十岁, 谁还能读?”生纷纷举手说:“我能读一百, 我能读一百!”师:“别再读了, 再读, 我们就不用上学了, 全都上老年大学去了。”老师在指出学生不足时, 充分利用教学机智, 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

又比如, 有时因天气炎热或刚过完节假日, 学生上课不专心, 课堂纪律不好,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唤起学生注意力, 达到婉转批评, 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 有学生讲话, 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 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 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吃虾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 学生又不会反感, 可谓两全其美。

三、商榷与探讨, 让学生享受平等民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训诫和说教, 他们期望与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不在学生犯错时大声训斥, 让他们哑口无言, 而是让他们红着脸为大家唱歌, 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 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 当学生朗读课文时,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 若声音再响亮一点, 就更好了, 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 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你说呢?”学生回答时没有表情, 可以这样说:“读得真好听, 你有一副主持人的好嗓子, 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 不信, 你试一试!”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语地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 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四、宽容与理解,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 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老师的理解有偏差时, 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稚嫩纯真的心, 评价语言就会宽容、亲切、真诚,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 从而增强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 有一位老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主见、有思想, 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当然, 评价语言不仅仅局限于有声语言, 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进行, 老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 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 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 同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9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9.

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篇11

课堂评价 语言艺术 规范性 有效性

当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关注自己教学评价语言的规范化,在不断提升评价语言的时效性。随着课改研究的深入,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的运用有了很大的改善,激励性、鼓励式、激发性、启发式的评价不断充斥课堂。以前,在课堂上出现的冷面孔少了,粗暴、讥讽、挖苦甚至谩骂都已经消失了,但是当今课堂上仍然存在不尽人意的一些现象。无端生硬、冷漠无情、单调乏味、平淡无趣、笼统模糊、苍白无力的评价使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反馈信息,因此反而产生消极的心态。或者不论学生回答得好坏,“很好”“非常好”“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太棒了”“大家表扬他”等课堂评价语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但学生对此却深感茫然,并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我们在课堂语言方面没有能够做到充分有力的准备。作为一名语文教師在课堂语言上要下功夫,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及时反思,创设情境预设语言

在课前要设想各种情形的出现,课前做好预设,把本节课上会用到的评价语言设想好,并在教案中呈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这样长期的积累反思必会使课堂评价语言丰富、生动、有效。

我在教学小教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战火中的孤儿》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我觉得问题很简单,但是学生发言不积极,而且答案很单一,没有层层递进,描绘画面的语言不够丰富。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出在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乏味、笼统模糊,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针对性的评价,没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一片茫然,使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我想这样的评价会起到一定的引领、启发、指导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自信、满足和愉悦。再上这节课,果然课堂气氛截然不同。

教师要具备灵活处理课堂上突发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应对方法,这是一个老师的基本素质,但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充实、完善,才会提升自己,不断地反思预设课上会出现的情景,积累经验,才能让我们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教师,使自己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更好地让我们的评价语言激励、引导学生。

二、关注后进生,传递情感,激发信心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评价语言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且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学生的差异使他们对相同的评价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时侧重点也应该有区别。面对后进生,要多鼓励、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是赞美和鼓励”。所谓后进生,也有积极向优生靠拢的要求,但是他们缺乏持久性,需要老师的不断激励,所以适当的评价对后进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评价优生时,我们应该注重他们的态度,对其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准确地进行知识的正误判断。课堂上出现的“出格行为”“意外表现”“出于意料”“节外生枝”的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也会形成一朵朵艳丽之花。

在学习《小苗与大树》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季羡林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时,同学们纷纷发言。我们按照小组轮流发言的形式,全班汇报交流,这时轮到一个学生发言,这个学生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佳,只见他磨磨蹭蹭地站起来,含糊不清地哼哼着,我想他这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在课前并没有查找资料,看到他的表现小组学生开始有一些着急,并且有人在催促,这时,我用眼神制止了同学们的议论声,微笑着静静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地下了头,我没有训斥他,走过去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对他说:“老师猜你一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吧?瞧,小小男子汉,现在知道不好意思了。”“不过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机会,你能重复刚才同学们的一句发言吗?”这个孩子马上抬起头大声地重复了一句。我紧跟着表扬了他“你很认真地听同学们的发言,很会听课。不过,下次老师希望你站起来向同学们展示的都是你的优点。”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会亲切地对他说:“不要紧,只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学习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改错的过程。”

当我们的优生读课文不流利,或者字音不准确时,我会对他们说:“你真勇敢,声音真响亮!”“如果课前读课文时能找个听众,多练习练习那就一定能读得更准确,好吗?”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结合自己的富有感情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给待优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得到长远的发展。

三、启迪优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优等生,他们需求超越同龄人的快感,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书本上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回答自如,常常有精彩的答案,对他们的评价,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课本知识这一层次上,而应该从更加深层的角度,更加全面的进行评价,以提高对尖子生的要求,使其深层的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从其个性的表现中,老师的适当评价不仅能使其他学生树立目标,而且也给尖子生树立继续奋斗的目标。

老师首先认可赞美欣赏他,然后提出要求展示给其他同学,一来使其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二来给全班同学确定目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篇12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将人的素质要提高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倡导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和个性的尊重,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又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个性发展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评价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能够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再来看名师们的课,看着他们在方寸讲台前激情挥洒,运筹帷幄。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真像着了什么“魔”,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不断。我不禁深思: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的秘诀在哪里?他们的课堂魅力在何处?捧着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的精髓,深入细致地解读他们的课堂,于是豁然开朗:且不说他们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艺术化的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一些名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评价语富有激励性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有学生提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学生很后悔,责怪自己怎么问了这么一个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是“亿”的意思。于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了两个字‘万万’呢,谁来解释?”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起来,发表着各自不同的意见。于老师最后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反问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重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一扫而光,仿佛自己一下子又聪明了许多。于老师在这个案例中的行为、诱导,无疑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

老师发自内心而富有激情的表扬与鼓励,远远比形式上的让学生鼓掌说“嗨、嗨,你真棒!”要来得有实效。当然激励式的评价还应常结合体态语言来给予激励性评价:翘翘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一个鼓励性的点头和赞许的笑容,都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动丰富的激励性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评价语富有准确性

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如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和奖励也应有个“度”,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准确、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

一位老师上《咏华山》这篇课文,在理解诗句“回首白云低”时,请了一个小朋友上黑板去贴白云。只见这个小朋友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把白云贴在山顶上。老师询问下面的小朋友,这样贴对吗?几乎是全班小朋友回答,对!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天上,当然应该贴在山顶上。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大家,而是进行了引导:“小朋友,平时我们都是站在平地上看天上的白云,可文中的小诗人是站在哪里看白云呀?”“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的白云会在哪里呀?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就明白了。”在一阵小声的读书和议论声后,原先那位贴错的小朋友兴奋地说:“老师,我知道了!”老师就请他来重贴,这回是真正理解了,他把白云贴在了山腰间。老师就及时给以了表扬。在刚才老师的评价过程,针对性很强,通过引导,提醒学生处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东西的位置就不一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

三.评价语富有幽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生动的语言,与正面说教相比,它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强制性;与批评指责相比,它不会有简单粗暴的弊端。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特级老师的课上,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发出的一阵阵笑声,这些笑声,很大程度上缘于教师幽默式的教学评价。

李镇西指导朗读《荷塘月色》片断。

师:“请你从第一段读起。希望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和同学们能看到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位男生开始读,“今天晚上,哦不,是今晚上,在院子里坐着,乘凉,突然想起……”(他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

大家摇头。

师:“你具体说说。”

生:“他读得太快了。而且还读错了一些地方。”

师:“嗯,对。是读得太快了。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

学生们轰然大笑。师接着说:“你觉得该怎么读,就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好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

这篇课文的朗读时,老师面对学生读得结结巴巴,掉字换字不少,而且读得很快时,没有直接去批评,而是说“给人的感觉,朱自清不是在散步,而是在跑步。”而面对第二位同学的朗读,他同样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这位同学的朗读,吐字清晰,很有感情。“不过,还是有点儿小跑的味道。”一方面委婉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老师具体形象的评价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作者在荷塘月色下散步的闲适与甜美,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可见,教师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四.评价语富有启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的内核去,从而成为一种不断催化智能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形成一种最佳心理状态。而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释疑的信心。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细致入微地引导,深刻到位地点拨,明确清楚地指正。

魏书生老师在讲《核舟记》时问学生:“核舟有多大呀?”学生一时竟说不上来,魏书生老师说“没有关系,再看教材!”写的是“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接着他请学生用纸叠一个这样大的东西。大家叠出来了,像半根粉笔那么长,高度还赶不上粉笔的直径。“叠的不错,你能在上面画上五个人吗?”接着又请同学们在这上面画上五个人,八扇窗……同学们试着画,可怎么也画不下,魏老师这时说,“同学们,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神情毕肖……”魏老师这样一说,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更加叹服。同时,学生也时刻对魏老师对他们的激励性的评价充满感激。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下一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