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建设总结

2024-09-07

高职实训建设总结(共8篇)

高职实训建设总结 篇1

高职物流实训中心建设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物流实训中心呈现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设备落后、管理不科学的现状。总结出物流实训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目的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实训项目两大问题。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笔者作了如下探讨:物流实训中心建设要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深入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物流 实训中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About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Training Center Construction

AN Likui[1][2] , ZHU Changgen[2]

([1]Jiangxi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2]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training center presenting weak teaching force, facilities behind, management unscientific,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situation.Summarize logistics training center existing two major problems.One is the purpose is not clear, the other is lack of effective training proje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f the hook, The author made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Training center construction should clear purpose, highlight key points, go deep in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uild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Further Strengthen traini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training center;teaching 高职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的现状

(1)物流实训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指导教师人员偏少,构成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同时,作为实验室指导老师,实际经验匮乏,甚至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根本自己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实训教学培训。高职院校在薪酬待遇方面,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教学岗位。加之学校对实验实训的不重视,使得实训指导老师在工作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

(2)物流实训中心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物流实训最主要是物流设备,但是受投资和场地的限制,一般高职院校在物流中心实训设备方面严重投入不足。一般就是建立一些比较简单的仓库,再配备一些电脑,加之物流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高职高专的领导不重视,导致物流实训设施设备更不上教学的要求。

(3)对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不科学。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方面,相关的高职院校没有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考核标准。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比较盲目,加之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实习结束后普遍只有实习鉴定,而没有具体的实习单位意见跟踪调查,考核标准不清晰。诸如此类的管理问题,致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提高。高职物流实训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物流实训中心的目的不明确。物流实训中心不单为教学服务,还可为学生的创新、教师的科研提供平台。不但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还能承担物流管理专业群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也可以对外培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当前很多高校建立实训中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及相关的领导面子问题,完全脱离了建立实训中心的初衷,使得实训中心建立起来后只是一个摆设,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起到搭建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

(2)缺乏有效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与课程之间没有一定的相互关联性,既造成了课时的浪费,学生又对相似的实训课也缺乏兴趣。校内实训基地纯属模拟,没有真正的项目。同时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基本上按照课程设置实训室,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简单验证性实训比例偏多,而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问题分析与对策

(1)物流实训中心建设要明确目的。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一个功能完整,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代表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面向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软硬件系统运作环境,同时兼有教学、科研、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训中心,成为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形成专业建设创新的突破口,本着高起点、高标准、规范性、示范性原则,建设成为示范性的实训、考核基地。实训中心不仅仅是能满足实训教学,还能供师生进行科学研究。

(2)物流实训中心建设要突出重点。物流实训中心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锻炼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学理念上必需具有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应摆在更重要的地位。物流实训中心的技术起点要定高点,立足于物流技术与实验教学手段的最新发展(下转第77页)(上接第66页)动态,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码监控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其教学满足率、实验开出率高。实训过程易懂、方便,实训过程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扮演角色很多,每个学生扮演一个岗位,每个学生在所有的岗位上实训,相当于到不同的物流企业实习,实战性非常强,相当于在进行进物流企业前的岗前培训,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求职能力。

(3)校企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高职高专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进入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技能操作平台。因此校内实训项目与校外职业岗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这方面,学校必须加强和社会的联系,强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心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考核方面、知识能力定位方面、实训教学设备的配置方面、实训教学内容方面,学校要和企业建立合作,实现校企联袂,共同把握实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与深圳恒路、东莞时捷、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以岗位驱动模式来开展物流专业教学,使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能上岗。

(4)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物流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实训教学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指导教师,实训中心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是实训指导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实训手段的更新、现代技术的运用等。指导教师的方式和方法、教学理念、实践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实际操作能力强,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较强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物流实训中心每年应尽可能地派出专业老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企业锻炼,这样使老师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也能促成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非常缺乏,学院要出台激励措施加速促成青年教师成长,让实训指导教师成为既上得了讲台,又下得了企业的“双师型”教师。每年都会有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物流比赛,教师队伍间也应该组织一些比赛,这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理论知识也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更有说服力。有了企业锻炼的经历,老师讲起课来才更生动、更实用,学生也更愿意听,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洪,张美忠.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初探[J].职业与教育,2009(5).[2]王玉春.我国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职教论坛,2010(3).[3]陈萌茁.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江论坛,2010(1).

高职实训建设总结 篇2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 而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2004年,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 并开始在全国9个省市进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础设施薄弱, 难以适应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二是欠缺实验实训总体规划, 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实验实训体系。三是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实验实训运行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不是单纯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而是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问题。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的构成

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考核评估的基本要素。因此,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绝不仅仅是学院实训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 实验实训建设也绝不仅仅是购置设备这样简单的事情, 而应该是举全院之力, 由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一) 实验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决定了实验实训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实训建设也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方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突出职业特色, 实践环节要按照工作过程展开, 因此,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验实训体系绝不仅仅只是设施和设备类的固定资产问题, 其内涵还包括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实验实训课程, 能够实施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面向就业岗位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实训基地。最终, 实验实训体系应该能够与企业对接, 实现校企合作, 从而完成人才培养需求从企业中来、“产品”到企业中去的全过程。

根据上述观点, 实验实训体系的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实验实训体系的外延是企业或行业。实验实训体系以企业或行业为依托, 其外延环境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到一所高职院校, 应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 依托于其所在行业和地区来制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放在具有本院特色的专业上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 应联系学院实际, 对学院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根据高职教学改革实践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可按照边规划边实施、以规划原则指导实施、在实施中完善规划的路线进行。

(二)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的层次结构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应纳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中, 其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突出学院特色的专业设置、契合职业教育以实验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开发、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解的实验实训环节设计, 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方案, 包括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面向学生就业岗位的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结构模型在纵向上可概括为三个层次, 在横向上可概括为两类综合。

三个层次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可分为三层结构———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 (1) 实验室为基础层, 主要承担单元实验, 为学生提供理解性和验证性实验。 (2) 实训中心由若干在专业上相互关联的实验室所组成, 主要承担专业综合实训。通过实训中心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3) 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真实 (或接近真实) 的岗位实习环境, 实训基地应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热身场所”, 学生在实训基地能够得到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应形成以实验课为基本单元 (对应于实验室) , 以专业综合实验为主干 (对应于实训中心) ,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 (对应于实训基地) 的实验实训设施体系, 以及由单元实验、专业实训和岗位实训 (实习) 相衔接的三位一体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两类综合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体系从纵向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而在横向上应由大、小两类综合体系构成。具体到一所高职院校, 应有以其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为主形成的极具专业特色的大综合实训体系, 同时也应有一些其他专业共享的小综合实训体系。

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具有各自办学特色的实验实训体系。以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例, 财经专业是以企业为实施活动的主体, 以人、财、物为客体的多种商务和管理活动的综合专业, 既包括融资、投资管理, 也包括经营管理活动;既包括生产要素采购管理活动, 也包括产品销售管理活动;既包括生产管理活动, 也包括财务管理活动;既包括物资管理活动, 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培养学生就业和从业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真实环境的适应性出发, 一个仿真的实验实训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环境。因此, 构建一个集工商管理、财会和经贸为一体的财经类专业共建共享的综合实验实训体系, 应该成为财经类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建设的规划目标。而在财经类实验实训体系外围建立其他工科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 将具有相关工作岗位或工作环境的工科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进行归并统筹, 形成工管结合的小实验实训体系, 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互补。

实验实训体系规划和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为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环境。提出实验实训体系结构模型的基本意义在于:第一,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短视”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 但是形不成体系, 学生理解了知识, 却不具备能力。三个层次的概念, 则诠释了实验实训系统架构之间的关系, 使我们在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实验室的同时, 能够关注更高层次的实训和实习要求,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 对于文理专业兼有的高职院校, 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既要满足工科要求, 又要满足文科要求, 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就需要工、文科相结合, 如果缺乏协调和规划, 很容易重复建设、低效利用。因此, 在规划中强调两类综合的概念, 能够使相关专业共建共享实验实训设施, 从而有利于资源利用和互补, 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效利用。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应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 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分期分批地开展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同时, 根据实验实训建设的系统性特点, 同步做好实验实训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等相关工作。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不同层次相互依托的、依专业特色而形成的综合实验实训体系。因而,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 还涉及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

(一) 实验实训课程建设

目前,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手硬, 一手软”的现象。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这是“一手硬”;但与此同时, 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 尤其是青年教师, 这就是“一手软”。在高职教学中的表现是理论课时多, 实践课时少;教师重视上理论课, 轻视上实践课;管理部门重视考评教师的理论功底, 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评标准。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只是解决了实践课的环境设施问题,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需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开发和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甚至可以说, 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应建立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 而课程体系建设则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

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的倾向。因此, 在实验实训项目建设中必须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

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实验实训为核心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开发、实验实训教学方法研究、实验实训考核方式及其标准的制定等。

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首先应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加务实、具体, 人才培养方向更加贴近企业岗位。应由此出发, 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体系。

对应于实验室、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 应形成以实验课为基本单元 (对应于实验室) , 以专业综合实验为主干 (对应于实训中心) , 以岗位技能实训为目标 (对应于实训基地) 的课程体系设置, 以及由单元实验、课程实验和专业岗位实训相衔接的三位一体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包括实验实训内容、实验实训方法和实验实训教材。应在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前期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设计, 在实验实训项目建设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突出专业特色的实验手册和实训教材。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教学改革, 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实践环节配套改革, 建立对教师实践课教学的评估和考核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标准。

(二) 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两张皮”, 故而形成了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岗位与实验室岗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序列。许多高校教师以学术研究为主, 教学为辅, 更谈不上实验教学。高等职业院校中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延续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还是另辟蹊径?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延续已有的模式, 但已有的模式是否合理呢?

从我们对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以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 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对教师的要求,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 应该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到日程上来。诚然,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绝不是一所高职院校能够单独完成的, 因为很多外界因素会制约和影响具体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高职院校自身对师资队伍的追求尚未完全摆脱普通高校的影子, 拥有教授、博士头衔的人才仍然是不少高职院校孜孜以求的人才。尽管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标准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博士、教授的指标,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 (1)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 (2) 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 (该要求仅为合格要求) 。众所周知,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 硕士、博士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做学问”, 高校的高级职称主体是教授、副教授。如此要求, 高职院校追求硕士、博士、教授的数量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 高职院校的教师职务评聘仍然与普通高校一样, 教授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 为了能够评上教授, 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写书、出书, 写文章、发表文章上, 尽管其中很多都成为文字垃圾, 但是教师仍乐此不疲, 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个人利益, 甚至是终生的利益!利益是只无形的手, 它指挥着教师的行为。在如此指挥下, 教师又怎能有时间去企业挂职, 又怎能有时间去提高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如此的教师队伍, 又怎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

再次,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其人才培养过程应该以职业为导向, 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教学过程, 因此, 对于每一名教师来说, 都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既要传道, 又要授业, 既要能当“教练员”, 又要能当“运动员”。可以说,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一所高职院校不可能闭门解决的。要从根本上剔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痼疾, 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重新树立人才价值观和评价标准。但这又谈何容易?

即便如此, 高职院校也并非无所作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应以现有教师队伍为基础, 同时外聘部分富有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的企业专业人员任实验实训教师。应彻底转变普通高等教育中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两张皮”的现象, 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鼓励和培养教师既能当“教练员”, 又能当“运动员”。可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对重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认真梳理, 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合理配置。对于不达标的重点专业可以另开“小灶”, 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补齐“短板”。

二是在教师职称评聘、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 适当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内苦练基本功,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教师进行高职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是实验实训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进行。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进修的制度, 尤其是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的教师, 在开课以前应到相关企业的相关岗位进修。通过进修, 熟悉相关岗位工作流程, 并开发和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和方法。对于承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任务赴企业进修的教师, 可以通过项目给与研究资助。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中承担实验实训课程的主体是课程主讲教师, 因此, 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际上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队伍建设。而实验室相关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实验实训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实训运行管理。

(三) 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

我们从国外开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特征: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终身教育, 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它们都与企业紧密相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起点是企业, 终点还是企业, 因而其人才培养绝不能闭门办学, 而应与企业紧密合作。

校企合作的内容涉及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全过程, 重点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教学、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教改中应同时开展校企合作, 至少做到“一个专业, 一个企业”, 校企结成对子, 实现从人才需求到培养方案以及学生实习实训的全面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 可以探索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环境, 高职院校以实验实训设施的使用权作为对企业的补偿。

(四) 实验实训设施的社会服务功能

按照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要求, 合格的标准是学校建有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点, 优秀的标准是学校重点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高职院校应以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要求为准绳, 在实验实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力争建成若干重点专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实验实训设施建设要满足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试的要求。

总之, 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关乎高职院校全局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与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相辅相成的战略工程, 对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既要满足教学需要, 更要适应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广荃.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借鉴[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 .

[2]钱闻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7) .

[3]张成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高职网络实训室建设方案 篇3

【关键词】高职 网络实训室 管理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79-03

一、高职网络实训室现状

从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布点比较集中的专业,基本上每个高职院校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了保障专业实训的需要,各院校纷纷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室。但通过调查了解,各院校网络实训室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训设备数量较少,设备损坏多,影响学生实训

由于职业院校资金紧张,学生扩招数量大,网络实训室无法配置每个学生单独一组实训设备。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调试设备,学生直接插拔设备,造成网络设备损坏现象很多,如CONSLE口,路由器的以太网口烧坏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训的顺利开展。

(二)实训设备管理不到位,造成实训场面混乱,老师无法有效指导学生

一般学校网络实训室采取4-8个学生一组开展实训,由于没有统一管理设备,每组学生实训过程必须去插、拔自己的网线来更换到不同设备进行调试,这样不仅加快了网络设备端口的损坏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而且每个班级学生实训完成后,还需要安排专门时间进行设备配置清除,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老师指导实训时间很紧,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训。

(三)实训设备无法赶上新技术发展,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目前学校的网络实训室只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路由、交换的网络实验,当前网络技术在飞速发展,像安全、无线、语音等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学生没有掌握到当今网络的主流技术,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实训室的开放性不好,无法为学生的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由于实训室的设备管理不到位,只能勉强保障专业实训要求,无法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使用。实训室的构架固定,无法满足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网络架构,模拟大型的网络环境来进行网络实训的需要。学生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到校外去实训,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要满足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改造现有网络实训室,引入新技术,构建一个开放性良好,可高效管理的网络实训室。

二、高职网络实训室建设目标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要求,网络实训室总体设计应实现五个方面的完备,即实训类型的完备、实训模拟情境的完备、实训功能的完备、实训布局的完备、使用效益的完备。

实训类型的完备是指实训室可完成网络科研实验、网络教学实训和网络培训三种类型网络实训实验。实训模拟情境的完备是要求在网络实训室的构建中,要能够模拟局域网、校园网、大中型园区网及广域网等组网方式,并可构建相关的网络应用。实训功能的完备是要求实训室能构建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实训环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实训操作,达到网络工程师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实训布局的完备是要求在实训室中构建包括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及广域网络接入的完整网络体系,并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实训环境。使用效益的完备是要求实训室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四位一体的功能,实现实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五个方面的建设,可以把网络实训室建成为实训功能完善、组网方式多样化、使用效益良好的网络实训室,既满足校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也可面向全校学生及社会开放培训使用,成为学校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

三、网络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网络实训室拓扑图

为构建一个开放性良好、可高效管理的网络实训室,引入了国内星网锐捷网络公司的RACK实验台,并以此作为组建网络实训室的实训单元,从而实现对网络实训室的设备统一管理。笔者所在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原已建有网络实训室,但设备技术水平无法很好满足当前网络实训教学要求,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无法对实训室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率。为此,学校决定在原有网络实训室的基础之上,引入RACK及对新型网络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实训室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整个实训室布局由教师机区域、学生机区域和实验台区域三个部分组成,各区域设备通过实训室内部局域网相互连接。教师机区域主要供教师教学使用设备,可借助PC直接访问控制实验台区域的任一组设备;学生机区域则由多组学生实训PC组成,每组由4-6台PC组成,学生通过PC可访问指定实验台区域的网络设备;实验台区域以RACK实验台为核心组建多组网络实训单元,每个区域设备均接入访问控制服务器(RCMS),实现网络拓扑动态调整和实验室设备统一管理。同时实训室还扩展了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安全设备、无线网络设备、语音控制设备等,使实训室升级为功能强大、实训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网络实训室。

(二)网络实训单元的功能

网络实训室的每一个网络实训单元都是由RACK(实验台)构成,每个RACK又是以一台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RCMS)为核心连接相应的网络设备组成的,因此RACK实施管理主要就是依靠RCMS来完成的。根据网络实训单元的不同实训功能要求,可以RCMS为中心连接不同网络设备,形成不同的设备组合,从而实现不同设备组网方式。网络实训单元要完成不同的网络实训,就是依靠RCMS控制相关的网络实训设备来完成指导的实训功能的。一般来说,一个实训单元可供4-10人同时实训,一个实训室可由4-10个实训单元组成,因此组建的实训室可满足40人实训教学与培训的要求。

网络实训单元的标准配置由2台二层安全接入交换机、2台三层交换机、4台模块化的路由器以及一台RCMS组成。在网络实训单元应用中,只要准确连接好各网络设备并正确配置RCMS,学生就可以通过WEB方式登陆RCMS,然后十分方便地配置接定的任何一台网络设备,而不需要插拔控制线和网络线。这种管理方式,既提高使用效率,也可以减少因线缆插拔而引起的损坏。网络实训单元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无线网、安全和语音实验模块,从而使实训室可完成交换机、路由器、无线网、安全和语音的综合实训内容,为学生实训构建良好的环境。

(三)RCMS的实训管理应用

RCMS具有远程登陆管理、“一键清除”、多种登陆权限管理的三大功能,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实训插拔网线带来的设备损坏,教师清除实训设备配置花费时间多等常见难题,使实训室具有良好开放性和高可管理性。

1.RCMS的远程登陆管理功能

原有的网络实训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串口线直接连接网络设备才能配置设备,因此就无法避免网络设备线缆的插拔。有了RCMS后,所有配置线缆及网络线均不需要插拔,学生可直接通过WEB方式方便登陆到RCMS设备上,就可以看到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的远程配置管理界面。该界面上显示了RCMS连接的所有网络设备,要使用某一个设备就直接点击设备相应图标,就可以登录到相应设备上。如果某一设备已被其他用户登录使用,则该设备图标就成为灰色,并且不能点击使用。由此可见,借助RCMS不仅能方便地组建各式各样的网络,还可以轻松配置网络。

2. RCMS的“一键清除”功能

原有网络实训室因缺乏统一的网络设备管理系统,因此实训设备配置的清除成为教师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实训室的开出率和教师的教学投入时间。实训室配置RCMS以后,所有网络设备可以做到统一管理。教师登录RCMS后,只需要执行一条专用指令就可以清除所有连接在RCMS上的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RCMS的“一键清除”功能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维护网络实训的工作量,学生做完网络实训后,便可以快速地清除学生在网络设备上的配置信息,为下一组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

3.RCMS的多种登陆权限管理功能

由于网络实训室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为了保障网络实训教学、管理的正常进行,必须对网络设备操作进行权限控制。RCMS提供了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设置了学生和教师管理两种用户权限,只有教师管理员才可对RCMS进行配置管理,可以避免学生对网络设备乱操作。RCMS还可为连接的所有设备接口设置不同口令,使用者只有输入正确的口令,才可以连接使用相应网络设备,这样可对不同分组学生访问设备进行有效控制。RCMS还可为使用者的PC分配不同权限,只有通过认证的PC才可以登录使用设备,也对RCMS上的每个接口进行单独授权管理。

(四)网络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网络组网应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让学生在网络实训室中模拟真实的网络组网应用,必须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网络实训教学内容。笔者根据星网锐捷网络公司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标准,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了11种类型、50多种实训项目。整个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即基础实训、组网实训、出口配置实训、专项拓展实训、综合实训。基础实训主要包括设备连接、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组网实训包括局域网组网、园区网组网、广域网组网、无线网组网实训;出口配置实训包括VPN配置、NAT配置等;专项拓展包括VOIP语音实训、网络安全实训、IPV6技术等;综合实训包括中小型企业网、大型网络、广域网、VPN拔号组网等项目实训。

【参考文献】

[1]徐济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9)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论文 篇4

1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是在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但更多的是结合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体验社会工作,使学生可以更早地适应社会,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时间.

1.1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学习,获得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校内实训基地教育活动主要根据学校教学体系进行安排,因此能更加合理、全面地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课内实践活动为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服务中心的学习,可以增加校内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对校内计算机设施的维护和运行工作,可以初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内容,加上教师的指导,计算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强化;学生通过在校内计算机专业项目组的学习,可以提高对计算机专业软件和项目的开发能力,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实训建设总结 篇5

论文摘要:實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實训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高水平的實训师资相对缺乏且此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优质的實训师资队伍,以便更好地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职;實训教学;师资队伍

一、当前高职教育實训教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的迅猛发展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为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實用型人才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办学的规模都在逐年扩大。但是,各高职院校實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却没有跟上高职院校发展的节奏,實训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實训师资数量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来源有以下四个渠道:(1)早期由企业生产一线转岗过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虽然能够熟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實践经验,但年龄普遍较高,理论知识相对较弱。(2)从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具有较扎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科研、创新的基础,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實践技能及教学能力相对较弱。(3)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为几所中职或技校合并升格而来,所以,这些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基本上是以前的中职或技校教师,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實际要求有差距。(4)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少高职院校在建校初期引进了一批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现在这些人员年龄已偏大,而刚引进的毕业生年龄较小,起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较少,出现中年年龄层次的断层,难以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另外,既懂理论又会技术的教师很少,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师资引进渠道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實训教师的学历层次。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招聘實训教师的学历要求为硕士甚至是博士,相当多的實训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这些教师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能力见长,但因自身缺少實践教学训练,其實践动手能力和實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职實训教学要求。

4.师资素质达不到要求。實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示范、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要承接校内外的各种类型的培训任务。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一些實训教师未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设备的原理和操作,致使其不能适应實训教学的要求,也就很难教出掌握先进技术的学生,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5.专职實训教师待遇偏低。實训教师经常身兼多种职能,相关的考核按专业教师考核执行,但很多学校专职實训教师规定为教辅编制,级别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在进修培训、出国考察、评定职称、评先评优、增加工资等方面无法与专业教师一视同仁,實训教师队伍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低人一等”的境遇,造成實验實训室岗位缺少吸引‘力,實验實训队伍得不到高素质、愿奉献人员的补充,而在岗人员则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成为专业教师或调动工作。

二、建立一流實训师资队伍的探索

1.转变观念,确立實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掌握

一技之长,主要是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多年来,无论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还是专业建设等方面,都难以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突出职业岗位實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为此,应转变观念,在重理论的同时更重實践,在重科研的同时更重应用,大力加强實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實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此提高實训教学质量。

2.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改善實训教师队伍结构。为保证高职院校新增實训教师能够满足高等发展对實训教师能力的要求,应拓宽實训师资来源渠道,通过改变實训教师的学缘结构来改善實训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其實训教师,三分之一应来自于高校,三分之一应来自于企业,三分之一应来自于社会。尤其要理顺从企业选拔實训教师的渠道,切實保证新增师资的质量。首先,在引进高校毕业生作为實训教师时,要选择既具有扎實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實践经验的人才,注重对其實践能力与学历的双重考核;其次,重点引进在工厂生产一线工作,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或高级技师,充實到實训教学第一线;最后,返聘具有丰富實践经验的企业(工厂)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實训教师,由其指导学生實训、传授一线知识和自己的宝贵经验,这样既优化了师资结构,也提高了整体實训教学水平。

3.提升现有實训师资队伍水平。大力培养现有實训教师,提升其實训教学水平。第一,积极鼓励實训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了解企业先进的技术,并在真實的之中提高自身的實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应体现在科研上,还应体现在培训师资或培训员工上;结合的内涵也应进一步延伸,不仅毕业生要到企业一线顶岗實习,而且专任教师也必须亲自到企业一线参加實践,学习工艺流程,掌握最新技术,了解行业行情,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缺乏實践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前,必须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有一定實践经验的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现场锻炼。通过企业一线培训,教师可熟练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方法,生产工艺与流程,了解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就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實际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探讨,及时向学校反馈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二,鼓励實训教师参加应用性科研项目,不但可以使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而且也能够起到锻炼、培养的作用。實训中心要拥有良好的實训场地,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此应予以充分利用,提升實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应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既收入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又具有针对性、實用性的實训教材、實习书、實训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另外,要鼓励實训教师开发设计新产品,联合进行产品攻关,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第三,为使缺乏专业技能和實践能力的教师普遍得到培训,提升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现有普通高等学校和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高等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设立若干区域性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而在全国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實训师资培训基地网络。这样,既能进一步加快高校自身的實训基地建设,又能便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得到充分、有效的實际锻炼。学校对教师进修前的选拔、进修后的考核要严格把关,切實保证教师的水平得到提高,进修、培养的目的得以實现。第四,高职院校积极与国外有关大学联系,以合作办学、交流访问、互派教师等方式进行对口交流,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使高职院校的實训教师有更多机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4.完善规章制度,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兼职實训教师队伍,不单单是高职院校补充专职教师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其改善實训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产学合作教育和专业变化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制定任务指标,明确兼职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专业对兼职教师数量的要求不同,应该根据實际情况确定聘任兼职教师的数量。一般来讲,兼职教师的比例应该不低于专任教师的16%,有些学校可达到30%以上。第二,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国家和各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让他们

有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實践教学活动,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5.制定激励政策,稳定實训师资队伍。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實训教师激励政策,以留住优秀、高水平的實训教师。第一,降低考核要求,将實训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分开考核。實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實践教学,提高實训教学水平。科研工作只能作为實训教师的可选项,不能作为硬性要求进行考核。第二,多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如进修培训、出国考察等,稳定實训教学师资队伍。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和地位,并在分房、评优、晋级、评职称等方面优先。

高职实训建设总结 篇6

高职类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作者:唐国盘 李新正 黄安群 陈理盾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4期

摘 要: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职业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岗位形成无缝对接,这就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为其最基本依托和保障。本文结合本校内实践教学要求,对动科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功能及成效进行探讨性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动科专业 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a)-0246-01

随着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校外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深感到校外实训基地可能只接触一种实训内容,达不到培养目的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然而国内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底子薄,教育经费投入少。校内实训基地究竟如何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动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和模式较少。动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实践教学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校内实训基地是我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校内实训基地还是开展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因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服务畜牧和养禽业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动科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畜牧和养禽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实际生产环境为载体,为动科类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为本系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和生产性实训提供硬件条件。

动科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有客观性、产业化、导向性、共建、共享、可操作性、通用性及示范性等原则。首先动科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及工作认真负责,这就必须要求基地建设贴近动科类生产、技术、管理及服务一线。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由学生亲自操作,并按照预定的岗位群对基本技能进行实地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及职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三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行业企业信息、资金支持、教学改革建议等是“学校赢”;学校为企业输送了高技能专门性人才、专家教授顾问、新理念新思路等,是“企业赢”;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理论,得到了技术,是“学生赢”。提高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制订相关实训资料

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畜牧行业近年来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加快,新的技术不断应用于畜牧生产,再加上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校外实训基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因此校系领导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合作发展联盟,为吸纳外部资金共建教学实训一体化基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利用了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和人员筹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达到校、企、生三赢。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需要,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计划的制定,特别是制订了畜牧类专业实训大纲,并有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了畜牧专业实训教材,为提高学生实训效果。提供最优惠政策,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为加快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中牟购地200多亩,投资30000多万元,建成了养禽生产及孵化实训中心、养猪与育种实训中心、牛羊生产实训中心和环境控制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均按照现代牧业企业最先进工艺建设,并配备建设有教室、实验室、食宿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同时能满足500人的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优良种畜和先进工艺,科学管理及规章制度,师生参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学们不但学到新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养成了良好职业习惯,熟练本行业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一并诊断和防控方面能力,投资了300多万元,建立了猪病诊疗中心、宠物诊疗中心、禽病诊疗中心,并利用教师自己技术,开设动物疫病技术诊疗中心,现校内诊疗中心有6个,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动物疫病诊疗方法、病理剖检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疫病治疗技术,通过实训,学生能独立坐诊,受到养殖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4.1 实训、科研、培训、生产、示范及服务六位一体,拓宽了实训基地的功能

实训基地运行两年多来,学校对实训基地进行摸索性的改革,对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拓展,初期实训基地只有生产和实训两部分,功能相对单调,并不能体现出实训基地的附加功能;后期逐渐增加了科研、培训、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开发,将实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比如通过科技下乡、校企合作、农民大讲堂及定期举办不同行业的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服务于郑州市周边县市,自实施以来共发自编实用技术手册约6万本,培训农民5000多人,深入周边大中型养殖场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约300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更是在服务农村和自主创业中取得显著成果。

4.2 实训基地中“双师型”功能的体现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原来每年十几万元的动物费和饲料费得以节省。学校鼓励在校教师深入基地参加实践锻炼,实行老教师指导制,带动年轻教师尽快步入实践及教学角色,另外以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专家。

教师在实训中心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训中心,根据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立项研究,为教师科研选题和提高科研能力创造了条件。通过实训中心运转2年来,教师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达10多项,申请专利4项,并在实训中心实验科研立项5项,提高了教师整体水平,节约科研经费。

4.3 实训基地的企业功能

企业在实训中心依靠学校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仪器设备优势,解决生产中问题,另外企业也为自己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师生在实训中心教、学、做也为企业员工逐渐改变因专业理论知识欠缺所导致操作技能与机理相游离的状况(只知怎样做不知为什么?)只知单纯经验和片面性,从而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基地运作以来不断为企业培训骨干力量,让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银惠,薛士科.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具有高效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07,13:50-51.[2] 许纪发.种植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高职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篇7

(一) 物流实训室建设目的不明确。有资金建设实训室当然是件好事, 但物流实训室建成之后, 完成什么样的功能, 或者, 起什么作用建设之初必须把目的明确。物流实训室的建设目的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 树立学校整体形象。三是实训室的建设与时俱进, 提升实训室的使用寿命。多数院校建设之初, 都是由行政领导来决策。从提升整体形象出发, 建设实训室而忽视实训室的实际功能。实际, 实训室提升学校形象又实用是不矛盾的, 两者可以很好融合的。

(二) 学校缺乏实训室建设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建设物流实训室, 就必须具备建设物流实训室的人才, 作为物流实训建设负责人, 不仅应具备相当的物流专业知识, 而且同时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学校一般由行政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 物流专业教师担任项目组员, 建设方案一般由教师制定, 建设方案制定人的水平和能力,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设方案水平的高低, 教师作为专业教学的水平, 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物流专业的教学水平并不代表制定物流建设方案的水平, 要通过教师把握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水平, 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但作为方案负责人, 显然, 仅凭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的。此时, 要靠非专业的项目负责人把握方案的水平, 其难度显而易见。

(三) 难以把握实训室建设水平的与时俱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实训室提出了速度的要求, 大多的院校建成实训室时, 还感觉实训室的水平还有些超前。几年下来, 原来的实训室已经过时了, 出现这种情况, 恐怕不能单方面抱怨物流行业发展太快了, 也要检讨建设实训室时, 有无考虑与时俱进的问题。的确,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料, 但是进行物流实训室建设时, 是否留有可以升级更新的空间, 是无法回避和推卸的。

(四) 招投标制度的缺陷。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大多使用招标制度, 对于公办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 所以必须采用招标制度, 民办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来源于自身, 相对使用上比较灵活一些。从本质上来讲, 招标制度确实可以通过市场化竞争达到质优价廉的采购, 同时杜绝类似腐败, 暗箱操作等问题。但采用招标制度的缺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也暴露无遗, 特别是某些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建设项目是国家财政拨款项目时, 物流实训室建设的快速发展, 已经催生一个庞大的供应市场, 由于缺乏门槛, 导致参与物流实训室建设的厂家众多。而且, 太多的企业水平低下, 投标过程中, 往往采用低价竞争, 低价并不完全意味着质低, 但实际招投标中出现的低价已经远远低于设计要求了, 这时候低价只能是质低了, 制度上的缺陷, 显然不是学校所能改变的, 这就使得作为招标方的高职院校认识或尽可能地控制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二、完善高职物流实验室的对策

(一) 构建优秀的物流实训室建设项目团队和团队工作环境。选拔具有丰富项目建设经验的人才, 作为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必须对实训建设有充分的认识, 特别是对整个实训建设水平有整体把握, 配以物流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教师。另外, 还需外聘一批物流行业的专业人员, 如此的人才组合是可以把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和物流行业的实际操作要求统一在项目负责人对物流实训室的整体把握中, 项目负责人充分将成员构建在一起, 形成理论加实践的优秀团队。高职院校聚集着很多优秀的人才, 选拔人才不是问题, 如此优秀的人才如何在一起发挥作用, 依靠的就是学校本身的制度和学校的文化, 创造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是衡量学校水平的关键指标, 一个学校的水平如何, 不仅决定了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水平, 而且决定了学校方方面面的水平, 构建良好的环境对环境中事物的影响是根本的。

(二) 进行充分市场调研, 准确定位实训室的功能。听取物流从业人员的意见, 深入物流行业进行市场调研。明确物流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将人才需求标准转化成实训室功能或物流实训课程, 加强对其他已经完成物流实训院校, 特别是全国优秀院校示范院校的学习, 认真听取意见。另外, 通过市场调研, 也可以对物流实训室建设的供应商进行认真考察, 通过对供应商的水平、价位、先进性、服务等进行考察, 为未来的招投标做好准备。

(三) 加强论证, 与时俱进。对已形成的方案进行更多的讨论论证,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讨论会, 专家评议, 从业人员反馈。力求将方案的水平提高, 充分考虑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对已形成的方案, 保留未来应对变化与升级的空间。

(四) 严格过程控制。有了好的方案, 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严格过程控制。实训室建设周期一般都有1~2年时间, 如此长的建设周期, 过程可能被忽视。所以, 针对所有过程, 特别是一些关键过程。如:团队构建、方案审定、财务预算、采购、资金管理, 更要严格把关, 过程的严格是结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张晓燕.高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曾向阳, 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4]李方峻, 杨爱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篇8

关键词: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多元投资;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地方性的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基地建设如何实现并发挥产学结合的功能。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构建学校、企业以及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聚集社会各方力量,建设创新型的实训基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教学效益的突破。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费支持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很难吸引社会力量办学,教育经费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致使学校的实训条件极为落后,无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训练以及实践的环境与氛围。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学观念落后,仍旧采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针对实训的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导致了学生无法在模拟或者真实的“车间”中完成职业训练,无法使自身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二)实训基地功能过于单一

第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共享性。第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受到管理、技术以及设备的限制,从而缺乏一定的生产功能。第三,高职院校本身就缺乏技术研发以及技能鉴定的能力,再加上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忽略了对外来服务功能的拓展,致使综合效益普遍低下。

(三)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分散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管理方面都采用的是分散管理方式。这是其管理中最大的弊端。一些学校将实训基地分散为多个部门使用以及管理,或者是由各个专业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使硬件资源配置失衡,无法为学生、教师及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 一些学校的实训管理制度不健全,实训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严谨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导致了实训基地使用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实训的质量与效率。

(四)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要想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来说,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部分教师还缺乏实践经验,不具备较强的指导实训的能力,在设计实训项目时操作性以及创新性不强,致使实训效果与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要求,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构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结构

1.依托社会力量。为了能够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的岗位能力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格局。在实际中,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一是依托企业的产品或者项目,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技术的合作。二是依托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设备,尽可能地争取企业设备的调拨,使企业设备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实训的质量与效率。三是依托企业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资源,弥补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资源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2.争取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还需要积极地争取中央财政以及省财政的支持。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政府的管理职能,对地方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及长远的教育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统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的经费支持。政府公共财政应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办学条件给予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院校加大财政支持,针对那些示范性加强、培训效果好且社会影响较大的高职院校,给予其实训基地建设更多的财政支持,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区域内相关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来,加快实训基地的快速建设与不断完善。

3.集中学校自身优势。高职院校校内应充分地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以及品牌的优势,加快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

(二)构建协同创新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

1.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协作模式。构建专家以及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资源、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将校内特色的重点专业与企业相结合,共同构建研发中心,进而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提供科技以及人才服务。

2.建立有效的创新评价机制。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基地团队的创造力,应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及目标激励机制,对基地教学团队进行综合绩效考核,并将团队成员岗位的绩效与津贴挂钩,实现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同时,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基地成员的潜能,应加强对基地的管理与激励,构建一个充满活力、鼓励创新、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

3.探索创新型的人才交流方式。为了增加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应建立创新型的人才交流方式,即以人为牵引的人才聘用方式,同时还要注重与普通高校、科研院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紧密的结合,不断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4.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在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文化与理念,构建一个企业型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组织管理机构,并制定总体的发展思路,将各方的责权以及知识产权、资源、成果等的归属进一步明确化与公开化。

上一篇:班集体建设整体教育方案下一篇:南四中心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支出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