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2024-06-08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共10篇)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高职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我国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德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工业领先,究其原因则是其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制。现阶段,现代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我国和西方很多国家一样,还处于工业社会,因此加强高职教育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吉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教学思想传统落后

封建文化在我国存续时间比较长,影响非常大,时至今日一些文化糟粕依然有存在的土壤,吉林省也不例外。正是这些传统封建理念阻碍了高职教育前进的步伐。传统理念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进爵,谋取一个好职位,因此职业教育自诞生之际就被忽视,甚至是不被正眼相看。

(二)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不规范

对于影响吉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管理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现阶段所谓的教育专家一抓一大把,教学方法是否有积极作用被忽视,关注点却在一定要有新意上。教育教学方法培训班在吉林省随处可见,很多培训机构讲授的方法却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竞赛形式越来越多,学校对参赛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却忽略了。

二、建立健全吉林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控制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建立健全其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可以促进学校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在其推动作用下,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逐渐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不断开放,教学受控对象也不断多元化,从根本上提高了吉林省高职教育教学的水平与效率。同时,随着该机制的不断深入,有效控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推进高职院校更好地综合管理其教育教学工作。

(二)高职院校教学环境不断优化

对于吉林省高职院校而言,构建完善的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教育教学体制,对教学环境的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不断创新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机制,为吉林省高职院校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学习风气与学校其他环境,为高职院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各界共同协作下,吉林省高职教育质量、考核与评价体制不断完善,促进吉林省高职教育教学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监控机制得到改善

吉林省教育部门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职教学监控机制。在学校、老师及学生三方协作下,确保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制发展中,教学监控的重点不是单纯监控老师与学生,而是向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延伸,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省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评价系统不断开放

众所周知,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对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质量、考核监督体制效果的一种评定,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开放的评价系统。只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高职院校教学效率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评价机制与教学质量、考核监督体制是相辅相成的,不断开放整个教学评价工作。

三、吉林省高职院校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的建议

(一)逐步实现规范化的教育教学

在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吉林省也不例外。因此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发展中,要坚持育才的理念,规范教学行为。首先,在教学质量、考核监督的引导下,以教学为主,有效控制并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及教学质量,从而形成全面而又系统化的教学体制,教学行为不端规范化。其次,作为科学评价机制,其能够有效评定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引导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规范并指引日常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为吉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发展方向不会偏离。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

在各省高职教育质量、考核与评价体制建立过程中,主要包含学校要明确办学、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建设、办学方针、规模及长远发展等多个目标内容。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理念,高度重视评价体制的发展、过程及主体等特性,将他评、互评及自评等模式融为一体,确保公平公正的评价体制,评价体制的反馈、激励与导向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方向,吉林省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果。同时高职院校在改善评价机制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综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评估各个教学环节效果与质量,从而为高职院校整体教学工作构建规范化的认定机制,在此基础上确保各项教学管理都可以取得预期效果。除此之外,吉林省各个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将学生就业市场的拓宽作为关键的教学任务,通过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及评价监督体制,有效控制掌握学生的就业状况,满足学校专业教学发展需求。

(四)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其开展教学工作的推动力。在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各个教学环节育评价机制相互融合,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创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以评建管有机结合的手段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吉林省高职院校实际教学管理中,评价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属于教学目标。只有建立健全评价体制,才能不断提升其人才培育工作的水平与效率,推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建设学校基础管理工作。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正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各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起点。吉林省高职院校也要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完善地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复合型技术人才,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大力发展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监督体制工作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沈军,朱德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的价值反思与路径探寻[J].职教论坛,2016,04:5-8.

[2]王富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弹性模量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01:100-105.

[3]曾家,王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观及政策保障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9-12.

[4]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107-108.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2

【摘要】校企合作模式下,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以及构建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增强技术技能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缺乏内生性和主动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推动的结果。高职院校教学质监控与评价主要是围绕水平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因而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无法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效果反馈机制,以致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人才社会适应性不足。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当前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常规制度建设。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课时大大增加,教学场所由校内扩大到校外,学生校外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因而现有的制度设计并未能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校外实习进行有效监控;至于教师奖惩和激励制度建设,只简单地把监控评价结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并不完善。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比较狭窄,主体较单一

重视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监控,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具有实用性,缺乏必要的考量;重视对理论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忽视对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学生参加校外实训也并未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范畴,缺乏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软技能”的质量监控;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考核;监控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本身,社会、行业、企业未能深层次参与到教学监控评价当中,导致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制定体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主要表现为: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评价过程中主观化倾向较严重,以致不能准确评价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部门发现问题、修复问题,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运行效率不能充分彰显;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内的各质量监控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沟通机制不畅,导致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不通畅,实际监控过程中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不真实、信息反映不真实或不能切实落实,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机制,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率和效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上述问题,构建起适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学校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涉及全体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设备设施等方方面面,更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紧密相关,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这种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并且是动态的、发展的。

(二)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过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一方面,要建立制定相应的评估及反馈系统,以预防教学目标的偏离,谨防闭门造车,监控指标要贴近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加注重企业、行业和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输入、人才培养过程到人才培养输出环节,建立切??可行的监控机制,既要吸纳企业、行业和社会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进入到监控主体中,又要加强对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人员的监控力度,从领导层、监控层到执行层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

(三)持续可操作性原则

持续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过程应是学校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与跟踪,它应尽可能地简单易行、便于实施,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长期坚持,形成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科学、客观原则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保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即是否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与行业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客观、科学,符合学校当前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校企合作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运行体系主要是由学院、教学部门、专业教研室构成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级监控主体与职责侧重点不同。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院级监控系统,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全院质量监控工作,由院长和教学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校外专家作为成员。其中教务处是学院教学运行管理的职能部门,督导室是负责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的职能部门;各教学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二级主体,由系(部)主任和有关专业主任、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等组成,对系(部)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督导和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是基层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者,主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学生评教、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学生校外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执行情况。总之,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的构建,都应引入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学生等参与性主体,建立一个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

(二)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学行为,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各环节的基本依据。故而,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应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在深入调研用人单位需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借助来自一线专家的智力资源,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系统设计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满足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教学标准。

(三)成立专门负责质量监控运行的教学监控评价机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占据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位置。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构(如督导室),负责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而且在坚持学院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吸纳来自行业协会、企业一线的专家参与学院的质量监控评价工作,加大对学院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监控力度,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和审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意见、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检查人才培养方案贯彻落实、督导教学过程重要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实训条件、生活条件等?M行督导和检查。

(四)重视教学质量信息循环系统建设

教学质量信息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的基础,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才能保证监控运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故而,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信息收集系统,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包括定期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专项检查,及随机抽查等方式)、教学巡视、听课、评课和学生评教等方式,了解一线教学动态、学生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并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师、学生座谈会来完善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有关信息收集工作。由此建立起一个从院级职能部门到各个教学部门再到学生、教师的教学质量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教务处、督导室依据教学检查、反馈信息、测评结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和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各系(部)、各专业及有关教师在执行学院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偏、改进,逐步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院信息循环系统。

(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专业质量保证、课程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保证、教学设施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保证等多个方面,能够发现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评价的诊断、总结和导向功能。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原则要求,将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以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准入要求为指导,建立起一个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的开放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从侧重知识考核转向侧重技能考核,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进行考核,切实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评价指标系统。

参考文献:

浅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机制

一、前言

目前,我国与国外的联系与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社会各行各样需要具备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的任务,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使命。公共英语课程是高职生必须接受的基础课程,可以为高职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而鉴于高职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自控力差,所以高职英语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评价机制的作用,因为教学评价有着激励、引导和反馈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积累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完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二、完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对策

1.凸显高职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也应该体现主体作用。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教学评价过程要能帮助高职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学习自信心,还要帮助高职生能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此提升综合应用能力。有鉴于此,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意义,将自我评价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管在什么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

2.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要凸显评价主体和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为了使教学评价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引导学生、教师和家长能一起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此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还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功能。另外,教师还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定性评价。由于每个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还要注意使用差异性评价,切实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中得到发展动力,进而再接再厉,努力学习。

3.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形成性评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获得的学习成绩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等进行评价,旨在激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中,形成性评价有多种形式,比如学习效果自评、学生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日常教学活动评比、访谈、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日常随机测验、课堂提问等,都是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式。高职生心思敏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教师更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采取等级评价、描述性评价和评分等评价记录形式,不管实施哪一种形式,都要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为主要任务。之后,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及时了解,对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4.扩散终结性评价的形式。在传统意义上,高职院英语教师认为终结性评价仅仅局限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方面,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所以应该扩散新的评价形式,不仅要有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方式,还可以尝试实施小论文、项目报告、英语话剧表演等形式,旨在多角度的考察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英语应用水平。期末考试也不仅仅局限在笔头测试方面,口语考试、听力考试都要得到重视。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应试能力,同时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口语测试与听力测试非常重要。

5.发挥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及时考察教学评价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比如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是否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成功。通过这些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引导、激励和反馈的重要功能,所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从高职生的现实情况入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融合,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习公共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秀兰.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8,(03).

[2]朱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中形成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邓兆红,何世潮,周海平.建立学习档案对语言学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3).

[4]何志波,徐荣博.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05).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4

一、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却并不能适应这些要求。影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对高职教育目标的误解,影响着高职教学质量

按照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能够与科技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对高职院校的具体要求,这与本科院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是有区别的。高职重在“产”与“学”二者结合,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则强调“产”、“学”、“研”三者的结合。然后,许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方面均按本科院校条件同等要求,如对每个老师要求必须发表了多少文章,主持了多少省级、国家级课题,出了几本书等等,而把教学工作看作是弹性的,搞得再好也只起参考作用,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们自然就不得不重视科研,对教学自然也就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态度了。更有甚者,认为认真搞教学的是糊涂蛋[1]。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不客观,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评价标准是教学质量高低好坏的评价依据,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从而直接影响着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现在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大多都比较抽象、概括,比较模糊不清,评价标准无法完全体现教学质量的总体情况。很多学院都成立了教学质量督查,督查成员每学期听取教师一两堂课,然后对他们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质量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对教这个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非常细化,缺少对学这个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2. 教学评价过程不够客观

评价过程是评价的中心环节,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个过程的真实客观性却难以得到保证。在评价之前,对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是科学的,对评价要求的领会必须是全面的;在评价过程中,对各方面的材料准备必须充分,收集的评价信息必须真实客观;是否会出现信息丢失现象,如果丢失信息是否还有相应的预案;在评价之后,必须正确地处理评价结果,一分为二地对待评价对象。只有这样,最后做出的评价才有可能真实客观,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但事实上,评价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3. 教学评价主体不够专业

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是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判断的组织和成员,也就是评价的实施者。评价主体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必须全面准确,在评价时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对评价对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只有这样,做出的评价才能对评价对象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促进评价对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就会适得其反。

二、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 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教学规律, 突出高职教学特色,从高职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努力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一)从根本上转变高职教学质量观,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前提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质量观。确立新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本科教育的知识质量观, 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的。而高职教育质量观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 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应打破传统的知识型、精英型质量观,不仅要突出培养学生要以敬业为中心, 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保障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以高职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宗旨,以尊重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真正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特征。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才能保证高职教学目标的完成,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高职教学质量[2]。

1. 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把它真正落实到教学质量评价中。在评价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看到学生眼前的既得成效,还要前瞻到学生未来的长远成绩,只有这样,做出的评价才科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符合我国高职的教育教学目标。

2. 要建立专业的评价团队

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团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往往是今年谁有空闲谁就参与,明年谁愿意谁就来做这件事,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组织;评价者往往根本不是学此专业的,却要对这门课程,对这个专业教师,甚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都要做出一个评价。评价的结果就难以准确、科学。这不仅没有起到促进教与学的作用,反而会挫伤了被评者的积极性。评价团队既要吸收离退休资深教师、专家和领导, 又要吸收教学一线骨干教师。采取日常督导评价与专项督导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等方式,使教学评价逐步规范化、科学化[3]。

3. 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政策,使教学坚持正确的方向;要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的要求,要按规律办事。要体现时代特征,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党和国家在当前对教学提出的要求,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评价标准,它们既有共性,又应有各自的特色。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应从课程本身的内容、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做到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

同时,评价标准建立在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各种具体的标准要高低适度,既要体现原则又要切合实际,既要符合统一要求,又要符合被评价对象的总体状况,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姑息迁就;制定具体要求时,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目的,突出重点,对于关系不大的指标尽量舍弃。

总之,教学评价机制应是为广大师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对教学能真正起到激励促进的作用,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加努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强,学习更加认真。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正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重建[J].文史博览 (理论) , 2008 (2) .

[2]苏晓明, 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 2006 (33) (总第529期) .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5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职英语教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30-02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评价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即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尽管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和社会都片面地用分数来评价教学质量,形成了对英语教学的负导向和负激励机制。这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不利于英语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对传统的评价、测试体系提出挑战和质疑。因为评价与测试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对学习有影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难以对课堂教学过程形成良性刺激,在信度和效度上也存在不足。形成性评估概念的引入将给教学和评估的有机结合提供一种机遇。

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及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地说如果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的进展当中进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并且将在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真正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它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现状特点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以促进教学评价的发挥。首先,高职生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近年来,随着普通本科的扩招,大量高中毕业生进入本科教育阶段,蚕食了原本属于高职的高中毕业生源。生源数量的绝对下降导致生源质量的相对降低,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迫于英语的必修课地位而不得不学,应付了事,主动性差。其次,从英语教学评价的方式来看,在高职现行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最为普遍,即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标准,导致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事实上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与外语学习的连续性不相吻合,往往造成一些学生临考前突击做题、背单词语法以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模式,将学生积累的知识量等同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及进步状况,也不大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自主生、合作精神等。

正是因为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这些阻碍教学评价功能发挥的问题,所以寻求能够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最优评价方法、方式就显得相当重要。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它包含了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内容,形成性评价所具备的功能也决定了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不可或缺,因而具有其必要性。

四、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课堂过程不仅要依据教学的课程要求来设定,更为重要的是要依据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设计要符合实际,必须要做到知已知彼。“知已”就是要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通过教学反思及同伴互助,了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知彼”就是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Carol Boston说过,当教师知道学生是如何在进步,他们有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就能运用这些信息作出必要的教学调整,比如:重新教学、选择不同的教学法、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等,这些行为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评估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了多少,为什么没有掌握。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评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自己的哪些指导是有成效的。尤其在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作业等多种活动,及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发现哪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出现的错误、困惑或缺失,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困惑的症结所在。在错误尚未发展成习惯之前就及时地予以弥补,这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秘诀之一。

除了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技巧、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行为的评价之外,还重视沟通,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教师和同行学者之间的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进展和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经验,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和有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等。在和同行学者之间的沟通中,教师需要了解同行教学的优点和可以借鉴之处。重视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师必须反思教学实践,规划专业发展;建立专业发展目标、追求成长机会;在家庭中工作改进专业实践;与同事合作改进专业实践。

五、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形成性评价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教学规划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和导向。因此,在制定教学规划之初就应将形成性评价纳入其中。

2、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以此观察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力、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解读,并提供改进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方式。

3、运用形成性评价应以正反馈为主,无论是分数、等级、或是评语,都应注意提供建设性反馈,以此保护学生自主性,维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4、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与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互相是促进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保持有效的沟通,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下,教师的建设性意见才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余,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不断拉近。如果教师的评价使学生紧张,产生反感甚至抗拒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评价是无效甚至失败的。

六、总结

实践已经证明,终结性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英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成为一个封闭、断裂和保守的评估体制,不利于英语教学方法、内容和相应竞争机制的改革。而以人为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估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估理念的提出既是理论上的创新,更是观念上的飞跃。然而,目前这种评估观念尚未在广大英语教师中形成共识,在具体的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仍然停留在老的教育方式上,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评估的操作方法和模式。如何构建具有地方乃至中国特色,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阎锂 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教学[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7.

[2] 丁琼 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04.

[3] 周烈红 陈俐. 外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及构建的必要性[J] 读与写杂志,2007.01.

[4] 周婷 20世纪美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6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6

如何判断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职业教育要求?如何判断护生的语文学习结果是否达到职业岗位语文能力的要求?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教学评价。

语文的特点是它不全是一门认知的学科, 教材没有明确的内容阈限, 知识的系统性也有较大的人为因素, 其教学是多元和综合的;而语文能力是一种智能和技能的综合。因此, 学生的语文成绩或能力, 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成绩来作量化测定。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可以这样理解: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 方法与过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几个方面。因此, 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应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价值判断。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呼唤的是全面、开放的评价体系和形式。所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要求运用科学手段, 通过收集和运用信息, 对语文课程实现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进行价值判断, 以便为后续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条件。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是: (1) 评价内容具有综合性。因为整体而言, 缺乏听、说、读、写任何一方面的内容, 或不能兼顾识记、理解和应用教学, 都不是科学的整体语文教学评价。 (2) 评价形式复杂。语文评价必须根据目的, 采用不同的测验形式。 (3) 某些测验的编制和评分难以客观化, 特别是作文测评。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其教育质量直接体现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 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有了许多新认识和新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立足于综合性的评价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内涵的多元性要求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在整体性和综合性上, 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 基础性与应用性, 基础性与专业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等, 都不是能孤立进行评价的, 需要对照培养目标加以综合考虑。具体地说, 就是判断护生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是否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提高;护生是否获得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护理教育是否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养成紧密结合, 培养了作风严谨、操作规范、尊重科学、医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

(二) 以社会需要为最高价值

当前, 职业教育的评价不再仅仅是教育理论和学术要求, 而是更加注重产业、行业等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些都证明,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社会需要既是培养目标, 也是课程评价的价值标准。自然, 这里并不排斥个人需要和课程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实践表明, 任何教育如果忽视个体需要和教育规律, 是很难办好的。提出把社会需要作为最高价值, 是因为当个体从自身需要出发选择了职业教育时, 其最大需要就是获得在某个行业谋求发展的本领。所以, 职业教育课程只有符合社会需要, 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需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临床护理保健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是否适应职业岗位要求为主要评价标准。

(三) 注重医院等用人单位的参与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职业定向性和以能力为本位的语文教学目标, 决定了评价主体不仅只是学术专家、教育专家, 而且还应该有医疗卫生行业和医院等用人单位的参与。因此, 只凭少数专家依据学科体系、教学心理设计的评价形式是不能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护理等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医院等用人单位参与语文课程评价, 可以使护理语文教育得到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 从而使卫校语文教育与社会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心, 看重的是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 只看重教学成果的显现性而忽略教学成果的迟效性。现代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开发和培养, 注重学生主体性格的张扬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而, 应找寻新的途径, 确立新的测评标准和价值取向, 以取得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新突破。

(一) 教师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策略

评价目的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 尽管评价形式不断改革, 但其性质依然是奖惩性评价——评价结果总是与奖惩相表里。这种评价着重于教师教学评价前的工作业绩, 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 是否达到了学校的期望, 这样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激励和督促效应。然而, 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 评价的目的就是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这种教师评价只是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 却忽视了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 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 不利于面向未来促进教师的发展。研究表明, 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 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因此, 评价者应该注重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 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 确定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需求, 制定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为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 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内容侧重教师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 (1) 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要求志存高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乐于奉献、身心健康、团结协作等。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师, 除了是护生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培养的领航人, 同样也应是学生行为修养的表率。因此, 语文教师要注重品德修养, 用丰富的知识去引导学生, 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 把为人师表落到实处。例如,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护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护生的思想观念, 可能将是护生走向职业岗位处理医患关系的最直接的启蒙。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作用的阳光。” (2) 合理的知识结构。孟子曰:“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完备的知识结构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不仅要密切联系护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更要密切联系护生所学专业和日后工作实践。这样, 才能既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又促进护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 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为职业服务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特别需要熟悉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和专业要求, 使护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拓展视野, 让护生感到这种学习过程既是语文学习、又是专业学习, 感受到语文学习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如此, 语文教学才能贴近护理专业实际, 满足护生职业岗位的语文能力发展需要。

评价主体要求多元化、多极化普通教育的教师教学评价常常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学校行政科室统一测评。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当有所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护生、医院护理部、被评价对象等都将是评价的主体部分。在评价中, 还应注意评价对象的特点, 细致区别各方面权重, 这样评价才能更科学、更全面。

(二) 护生学习评价机制的优化策略

转变评价观念从教育评价的功能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 五年制高职护生学习评价机制应该重视考核护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培养护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同时, 应以形成性、诊断性评价为主, 把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为护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人格个性的全面发展指路引航。扭转过去评价只以书面考核为主、忽略实践性环节评价, 只以课堂考核为主、忽略社会评价的弊端。

重视职业岗位语文应用能力评价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语文教学应重视护生未来职业岗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传统的评价形式是通过评价给护生定级或分类, 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取而代之的新评价形式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过程, 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 侧重于护生职业岗位应用能力考核。在这里, 评价重点已经不再是护生学到了什么书本知识,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语文应用能力。例如,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学习评价要增加口语的要求——语音清晰、语意流畅甚至是生动感人的口语表达能力, 已成为护生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素质。评价应着力考核护生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目的、不同身份地位的谈话对象有得体的提问、回答和应变;具备即兴发言的能力;具备演讲和论辩的能力, 从而使护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又如, 作文评价可以将重点放在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上, 以护生的专业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她们去考察、论证, 提高职业语文能力。

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本质上,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测量护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评价方法上, 应使一次性的卷面考试转变为平时随堂进行的离散性分项考查, 注重考试方法的科学性, 做到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口试、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 卷面考试、实验操作与作业检查相结合, 显性考试与隐性考试相结合。具体地说, 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考核的前提下, 从应用的角度, 或设计真实情境, 或给出真实病例, 通过多种多样的有效形式对护生进行检测与评价, 如口试、笔试、演讲、辩论、护理文书写作实践等, 以培养护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促进护生全面发展, 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

摘要: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 是教学活动自我检查和自我调节的基本手段。教育评价具有评鉴、评级、辅导、预测、遴选和诊断的作用。对高职护理专业的语文教学而言, 其教学评价更侧重于护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评价。本文阐述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目的是提高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质量, 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评价,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倪文锦, 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朱作仁.语文测验原理和实施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3]石伟平,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陈建青.以发展性评价激励中等职校青年教师的成长[J].教育与职业, 2005, (23) :50-51.

[5]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7

自2010年起教育部启动了高职10个专业的资源库建设工作。高职院校掀起了资源库建设高潮。具体实施中,构筑“整合、共享、完善、提高”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是创建共享资源库体系的基础。本文结合研究课题2011J004“高职教育共享资源库建设研究—以《国际物流》课程资源库建设为例”,以及课题2011B322“高职教育共享型资源库建设研究”。以高职《国际物流》课程共享机制建设为例,对构建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建进行了探讨。

2《国际物流》课程教学资源库共享建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一项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 取得成果的过程。结合高职《国际物流》课程资源库的“共享保障”机制的建设技术路线简图如图1。

2.1高职《国际物流》课程共享资源服务对象调研

高职教育是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高职教学资源库服务对象既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 还应满足生产第一线从业人员的学习和技能提升。由此,院校联盟、校企合作的共建模式,才能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依托院校联盟、校企合作平台,结合近五年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梳理了30余家校企合作企业,首先遴选出一批典型的国际物流企业,针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专业调研,借以明确高职《国际物流》课程教学中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规格。同时,与相关高职院校专门针对《国际物流》课程教学进行了沟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2厘定高职《国际物流》课程资源库建设内涵

院校联盟、校企合作的共建模式指导下,在充分兼顾授课教师、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前提下,遵循“教、 学、做”教学模式,设计了高职《国际物流》课程进行横四纵三的总体构架,如表3所示。

3实施高职《国际物流》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历时一年多,在原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完成了一体化的《国际物流》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其建设的主体内容如表4所列。

4高职教学资源库共享保障机制建设思考

4.1高职《国际物流》课程共享资源服务对象应用效果反馈

表5为收集的《国际物流》课程共享资源服务对象应用效果反馈统计表。以此作为后续完善《国际物流》资源库建设的依据。

4.2关于高职教学资源库共享保障机制建设一些思考

当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如火如荼,但真正实现多方“共享” 尚有很大难度。

4.2.1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我国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时间不长,目前我国主要由“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负责数控机床、物流等20余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广。 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等诸多方面无论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机制都尚在在探索中。缺乏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和共享激励机制,各院校在资源库建设中侧重自身的主导地位,多停留在 “自建、自用”层面,难以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

4.2.2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期待行业的积极参与

国外教学资源库建设较为普遍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参与和商业运行相结合模式。高效引进行业的信息资源,建成由行业共同参与、具有信息海量存储容量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完善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将“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高可靠性原则”有机结合一体。当前我国行业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参与力度较小,缺乏主动性,使得资源库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学习者的功能打了折扣。

4.2.3尝试“教学做”“考”相结合方式

“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已贯彻到资源库建设中。如果能将“教学做”“考”结合,即课程阶段学习即可实施相应考核, 并能够得到社会认可,则可实现课程学习与课程考核一体, 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5结束语

总之,在资源库“共享”建设中,还有待发挥政府部门从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为资源共享提供保障,真正激发各方积极性,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前进。

摘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库“共享”是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之一。文中结合高职《国际物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探讨了院校联盟、校企合作的共建模式,就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途径展开研究。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8

1 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硬件资源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

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很多高职院校对网络改造、服务器架设、线路铺设、设备购置等硬件资源的建设上很重视,投入也很多,而对于软件资源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忽视教学软件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1.2 网络教学资源缺乏,内容不够丰富,交互性差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低,很多资源从网上临时下载,与实际教学需求不吻合,而且对上传的资源缺少审核和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网络教学资源仅仅是静态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简单组合,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以及与管理者之间的交互,不利于用户的学习提高和资源的改进完善。在笔者调查的学校,老师制作的一些精品课程包括省级的精品课程中,具有交互功能的很少。部分精品课程虽然增加了网上答疑、在线咨询等板块,但几乎都存在着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1.3 没有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教师把各类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平台。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分类缺乏统一标准,开发人员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定义,教师上传的资源参差不齐,而且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造成很多资源不能合理的归类和管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很不方便,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共享。

1.4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符合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明确教学资源的目标。网络教学资源应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目前很多高校建设的资源库主要还是ppt、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互动性和可操作性差,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这几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资源库建设方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把一些工作场景、实验实训环节,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出来,学生可以模拟训练,增强动手能力,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 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具有很强针对性,并且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除了正常教学需要的教案笔记、课件、ppt等以外,还要包括:专业的多媒体素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视频、虚拟仿真系统、试题库系统、网络精品课程等资源。

2.1 专业教学素材资源

针对各个专业教学所需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特别对于图形图像课程、网页制作等课程需要大量的素材图片,素材库的建设有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2.2 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

1)适用于教师讲课的ppt课件,以及交互性、娱乐性更强的flash课件,融学习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音频、视频教学课件。其中包括课堂录像、教学示范课、实验实训的操作演示录像,将抽象的内容通过视频形式表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也有助于同行老师的学习。

3)虚拟仿真课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制作出来的可以模拟实验实训场景的课件。比如虚拟实验室、数控仿真实训、模拟电路仿真、虚拟导游实务等。将真实的实验实训场景通过计算机等比例的模拟出来,可以节省购买设备的巨额开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避免操作事故的发生。

2.3 网络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课程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网络课程资源中汇聚着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教学视频等资源,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型

3.1 系统的基本架构

平台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工具使用ASP.NET,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 Enterprise Edition。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平台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端,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网络教学资源,方便使用,操作简单,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升级只需在服务端进行。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可以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扩展性和安全性功能强大。具体如图1所示。

3.2 系统主要功能

1)精品课程建设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人员利用本平台可以动态生成精品课程网站,并且有多种模板和功能选择,建设人员不需具备专业的网站建设知识。所生成的网站符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可以按级别、系部、专业分类浏览。

(每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群建设平台,自由搭建所教课程的网站和教学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管理维护,比如上传相关教学资源,平台内所有资源均共享,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最终形成了专业课程群。

3)个性化教学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教学平台生成一个具有完整教学环节、个性化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可以上传教学资料、作业布置批改、建立试题库和习题库、在线答疑、在线考试、教学评价等;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参与测试,交流提问等。

4)精品课程资源网

课程资源网收集了国内各高校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链接,并可以按学科分类浏览,此外还将本校的省级、校级、系级的全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上传到了课程资源网,对这些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5)教学网站自动构建平台

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系统自动生成该门课程的教学网站,自由添加栏目和选择网站的模板,界面美观,风格不一,功能强大,并且方便后台维护。

3.3 系统核心功能

系统核心功能包括完整的教学环节设计,如课程公告、教案笔记、教学文件、模拟实训、授课录像、教学资料、作业、教学评价,在线交流、课程调查等,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测试。

3.4 系统特色

1)充分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实现了精品课程建设平台、课程群建设平台、个性化教学平台、教学网站自动构建平台的无缝集成,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协同教学的机制。

2)平台的数据库和学校教务数据库进行同步,从而保证了教学数据的实时更新,动态变化,解决了数据不统一的难题。

3)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自动生成个性化风格各异的教学网站,操作简单易懂,功能强大,也方便后期维护。

4)采用电子水印技术,在一些资源上打上电子水印,从而实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版权保护。

5)采用Web 2.0中的Ajax技术实现网页无闪自动局部刷新,极大的改善了用户体验,提供响应更加灵敏的操作环境。

4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也在蓬勃的进行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在校际之间的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该文针对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一种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型, 并对平台实现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昭斌, 刘文芝, 李金祥.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平台的构建[J].管理教育, 2008 (10) .

[2]罗昌瀚, 钟秀利, 罗芳.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及共享机制研究[J].理论导报, 2009 (6) .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9

教学团队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是为了实现教与学过程结合的群体, 因此其组成是否合理, 建设是否完善, 专业技能是否互补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质量。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是由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个体组成, 为实现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目标及畜牧兽医专业工作方法, 彼此之间技能互补、责任共担、分工协作的正式群体[1]。它是实现专业教学的基本组成细胞, 与一般的教学群体相比, 具有更高协同作用, 也更强调共同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也迫切需要打造出1支更适合于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教学团队。以往的教育我们更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掌握, 因此对于教学团队的培养也更侧重于这个层面的提高, 由此也打造出了1支理论过硬的队伍[2]。随着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方向的转变, 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这样1个对技能要求甚高的行业,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 成为每个高职高专教育者面临的问题。教育离不开教师, 教师是实现教学的基础, 教师技能的提高就成为学生提高技能的必备条件, 教师又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的最基本单位, 因此如何提高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 (教师) 的专业技能, 也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与企业互派机制的实现, 无疑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1 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进入企业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企业解决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 对于任何1个企业来讲, 科技的提高都是其占领市场的秘密武器, 也是其真正的核心所在, 畜牧兽医专业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谁掌握了这个核心, 谁就在市场中占领了高地, 取得了比其他企业更高的比较价值。而在与企业的互派机制过程中, 就有更多的拥有高端知识的教学团队成员参与到了企业的管理及研发工作中, 他们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让畜牧企业的产品及管理渗入了更多的科技因素, 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使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的自身技能的得以提高:在团队成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 教学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研发的工作中, 在自己的价值得到不断实现的过程中, 进一步熟练了自己的技能, 不断地改进, 不断地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相融合, 以便于在以后针对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的精华进一步传授给学生, 使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做到毕业即能上岗, 成为熟练的技术人员。

2 企业精英进入教学团队

既然是互派, 那么除了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团队成员深入畜牧兽医企业外, 还有1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聘请畜牧兽医相关企业的精英成为这个教学团队的1员, 这样无论是对于那些常年在企业工作的精英还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一件事。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现有的工作技能, 毕业就能上岗, 舒缓他们上学中的迷茫心理, 增加毕业后的就业自信心。对于企业的精英来说, 来到教学的队伍中,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教好高职高专的学生, 在工作之余通过翻阅资料, 获得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教与学的过程也成为他们自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巩固的过程[3]。另一方面,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企业, 喜欢企业, 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从而实现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的目的。

3 小结

由此可见, 企业、教师和学生3方面是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企业互派机制的共同受益者, 而这3个方面又是成就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备因素。畜牧兽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产生来自于畜牧兽医企业与高职高专畜牧兽医教学团队的共同培养。因此,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学生质量的提高就要进一步实现高职高专畜牧兽医教学团队建设与企业的互派交流, 并使之常态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1) :40~42.

[2]吴耀伟.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 2010, (11) :4~6.

高职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篇10

一、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根据质量监控信息,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教学文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健全教学规章制度, 然后依据这些新的标准和制度, 再次进行全程监控, 如此周而复始, 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之间的良性循环。这对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规范教学管理的客观要求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是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均由计划、组织、协调、执行、监控等基本活动构成, 其中监控的职能在于及时准确地接受处理和利用各种反馈信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稳定教学秩序, 避免教学偏离。

3、提高教学水平的客观要求

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可以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不足,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反馈的教学问题, 调整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进程, 控制难易程度,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教学质量。

4、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内部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等, 而这些因素又都是动态的, 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些因素的活动与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 所以必须对这些因素实时监控, 及时监测, 以便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调整工作, 纠正偏差, 协调关系, 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

首先, 健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体系建设。

1、在教务部门组织协调下的系部乃至教务部门直接实施质量监控。

如教务部门组织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教务部门联合系部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抽查;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学生座谈会, 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 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层组织, 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组织、调整、反馈等作用。

教学团队要负责组织专业教学计划、大纲与教学进度计划, 并要监控执行;要加强备课活动, 定期检查, 做到有书面记录。

3、教师自我监控。

教师要加强质量意识, 遵循课堂教学规范,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挂职锻炼,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上课时要及时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 课后要进行反思,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积极改进教学。

4、加强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教学督导作用, 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听课制度、评议制度、检查制度、调研制度。

听课制度:要深入教学一线, 到课堂、实验室、实训室进行常规性听课, 明确每个委员的听课次数、方式、评价标准等, 通过听课, 深入了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情况、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评议制度:每次听课后, 委员都要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的学习进行评议, 达到“以评促进、以评促管”的作用。

检查制度:委员要参与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检查, 召开师生座谈会, 直接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每学期都要有重点地对教学任务单等教学材料进行抽查, 了解教学进程, 全面检查教学质量。

调研制度:采取有重点、有组织的调研, 对带有普遍性、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到企业、行业调研, 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及用人标准等。

其次, 注重实效, 改进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按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效性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类。事前控制也叫事前计划, 要求教师在开课前一课程组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材处理及授课方法等进行有效规划, 保证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一致性。事中控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获取教学质量状况信息并直接反馈给当事人。可以进行听评课, 召开师生座谈会, 加大中期检查力度, 发现质量问题后, 及时分析诊断问题所在,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整改措施。事后控制是指在教学事故发生后矫正不良行为, 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 并对责任人进行处理的过程。一般对责任人可以采用通报批评、与其晋升职务职称及评优挂钩, 产生严重后果的要给与警告、调离岗位等处分。

再次, 坚持多元评价,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评价是实现和发挥监控体系功能的重要手段。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评价系统中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学管理评价、企业行业评价等。

1、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由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成果三部分构成。方式为: (1) 学生评教, (2) 同行评教, (3) 专家评教 (包括企业专家) , 对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等进行量化评价。

2、学生学习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制度, 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能力和效果”, 结合其学习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在校学习质量评价, 以学生管理部门和系部的监测评价为主。学生在企业实习, 以企业的评价为主。

3、教学管理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是对学院各级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进行的质量评价, 除监测各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外, 还注重对监测对象的专业建设创新发展、实践教学管理开拓能力、学生技能培养教学实绩等方面进行评价;各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质量, 由质量监控机构根据对各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4、企业行业评价。企业、行业是评价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的关键尺度。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能否适应企业、行业的各个岗位的需求, 能否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潜能, 一定要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中来, 建立企业、行业参与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 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合作企业对教学的评价, 及时收集企业对毕业生质量及学校办学的评价。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的评价及时进行分析, 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摘要:为保障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 建议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

参考文献

[1]吕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1]吕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构[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2]石嵩麟, 王跃, 张丽红.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1.[2]石嵩麟, 王跃, 张丽红.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1.

上一篇:中职招生策略下一篇:黔东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