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2024-08-23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精选12篇)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1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 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 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 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引发新的思路, 解决问题。

一、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定的情境。这些特定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 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质疑, 向老师“挑战”, 多问“为什么”, 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为调动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而服务。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 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 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 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要结合教材, 把握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 要上好一堂课, 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 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 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 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 留下悬念, 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 进而导入新课。

三、时间合理, 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中, 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 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 学生还不会提问, 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 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 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 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 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收效显著。一节课只有45分钟, 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 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 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很多, 仅探究活动就占用很多的时间, 致使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

作为教学的改革者, 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 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 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 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的问题, 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 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 但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 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 我们应该认真辅导,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四、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 而且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 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 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问题的学生, 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 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得恰当, 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提问能力, 应该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2

根据作者的经验,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攻读论文题目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提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根据作者的理解,大部分科学探究是由教师提出的。如果学生再猜再问,可以说学生提问能力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什么导致学生拒绝提问?通常有三个原因:

(1)学生,尤其是好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拒绝提问。学生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的问题会被我的同学嘲笑吗?我解释不清楚,老师会批评我吗?如果别人不问,我就不客气了。

(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不知道如何提问。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回答,缺乏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3)教师自身因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害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种能力。

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思维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指出:“问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问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和从新的角度看待旧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教师,使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教育观念问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学生找不到问题并提问,科学探究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敢于问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提问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并让我提问时,他们提问的能力才能在内部得到提升。

1、教育学生提问

(1)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敢于提问、攀登科学高峰的著名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例如,当学习重力时,告诉学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很常见的,但是牛顿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拉动苹果的力和拉动月亮的力是一样的吗?最后,我们发现了万有引力。

(2)向学生解释从成为有用的人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必要性。为了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学生国家的教育只能通过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如果一个学生不主动学习,不渴望知识,不善于思考,就不会有创新,这将影响他的个人成长。提问能力的提高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有意识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勇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怀疑,并问自己的问题。

(1)学生的问题应该得到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和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问,首先要表扬他们的勇气,然后帮助他们分析,这有利于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容易提问但总是不能抓住要点的学生,他们不应该笑或讽刺,而应该耐心地引导。对于问好问题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创新,让学生享受提问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天气冷的时候,老师对学生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谁尝试并不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居里夫人说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老师的鼓励,学生肯定会有所反应。经过这样的训练,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敢于提问。如果老师因不耐烦而直接提问,学生将失去锻炼的好机会。

3、养成质疑学生的习惯

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跟随各种权威,大胆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索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例如,质疑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和规则并不严格;一些报刊杂志质疑各种媒体,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改正。质疑权威,比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地球吗?判断皇冠掺假是否属实;练习注释中的问题,练习中有漏洞吗?检查哪些知识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设置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提问。科学探究问题有三种:第一,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教材或其他方式进行探究;第二个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由毕业论文中提供的问题启发而来的。第三是学生自己提问。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最有趣,也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应该侧重于为学生设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景,而不是设计问题本身,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和大胆创新。

1、询问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密切相关。这些现象每天都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可以引导和提醒学生注意这种性质,这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无尽渴求。例如,为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老师首先播放一些自然物体的声音,然后老师问,“声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你想知道什么是声音?”

学生的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你能听到月亮上的声音吗?……当谈论温度计时,让学生先看一下昨天的天气预报。通过天气预报中的讨论,学生们问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气温高或低?如何判断温度?什么是云和霜?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四级风是什么?……。

2、从各种俗语中提问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许多谚语在人们中间流行起来,其中许多在科学上是合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并提问。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例如,当谈论平面镜成像时,让学生讨论“水中的月亮,镜中的花”。学生们问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里有花?为什么镜子里的花和真正的花一样?为什么月亮不能被水接住?……当谈到密度时,让学生们讨论一句俗语“油比水轻”。学生们问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石油的质量必须低于水的质量吗?教师引导学生清楚地考虑油和水的质量,同时也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介绍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从实验现象中提问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便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不断改进。例如,在谈论改变内能的方法之前,老师首先做了一个压燃实验,学生们首先问,“为什么气缸里有火花?”老师对烧棉的指导说明了什么?学生们又问:为什么气缸里的温度会上升?老师还提醒学生气温升高意味着什么。最后,学生们问:为什么圆柱体的内能增加?另一个例子:当做罩杯实验时,学生们问:什么能保持水?当用筷子举米杯的实验时,学生们问:举米是什么?

4、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问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参加活动、竞赛,由于个人经历,感觉很深刻,学生也愿意提问。例如,当谈到内在能量时,学生们搓着手问:为什么手掌会变热?当谈到力量的相互作用时,学生们用手玩桌子,问:为什么手会痛?当谈到压力时,让一男一女竞争握着棍子。因为女同学有一个粗端,所以女同学赢了,于是问:为什么女同学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与力量有关,还与压力区有关。

5、从教科书插图中提问

这本新教科书有许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在提问前仔细观察细节,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折射规则后,让学生看图片“鱼在哪里?”学生会问,“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底部?”“你看到的`鱼不是真的鱼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个例子: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让学生看着摄影师倒立拍照的照片,学生会问,“照片是由摄像机倒立拍的吗?”

(3)教学生提问,让学生提问

“教人钓鱼”比“教人钓鱼”更好,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好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平庸的老师只给出真理,而优秀的老师教人们如何找到真理。因此,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他们才能从普通中看到异常,从普通中看到特殊,从而不断发现问题。

1、及时评论学生的问题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均衡,有的水平较低,有的更有价值。当然,老师应该优先鼓励和承认学生有差异,但也不是没有意见。教师应该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更有价值。最后,做一个总结,让学生明白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学生们出于各种原因拒绝在全班面前提问,但是和他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是不同的。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互相提问。如果你仍然不明白,如果你在全班面前提出来,总会有惊喜。

3、适当出一些提问问题,为学生设置一些提问情境,测试学生提问的能力。

4、掌握提问的一般方法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3

一、培养学生对“基本概念”提问

搞清楚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物理教师应当把讲清楚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对其中的不足和错误给予及时指正,可以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培养学生对“物理公式”提问

对物理公式的掌握,包括物理公式的推导、各物理量的意义、适用条件及变形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物理公式提出问题,那将会使他们在物理公式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及早暴露出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他们对物理公式理解得更加深透,从而能够灵活应用。比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时得到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接着对该表达式进行数学变形后得到U=IR,R=U/I。针对R=U/I,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你前面讲过电阻(R)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导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但通过R=U/I发现电阻(R)却与电压(U)和电流(I)有关,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面对学生的提问,笔者耐心地解答:“假如我们把电阻(R)比作物体的质量,把电压(U)和电流(I)比作秤,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但物体的质量却与秤无关。同样的道理,导体的电阻(R)虽然可以通过夹在它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它的电流(I)来计算,但是却与电压(U)和电流(I)无关。”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对诸如此类的物理公式理解就更深了一步。

三、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的灵魂。而中考中的实验题往往又是学生的难点,如果在讲解实验时能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但会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动脑、勤动手的良好学习品质。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抽气筒抽掉一个铁皮罐內的空气,铁皮罐会瘪下去。看到这个现象,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发问:“老师,铁皮罐为啥会瘪下去?”笔者先让学生自行讨论,然后从旁引导,经过集思广益,得出结论:这是大气压强“惹的祸”。看到学生情绪高涨,笔者又加以引导:“既然大气压强如此之大,那我们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感觉不到它呢?”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得出结论:主要是人体内外压强相互抵消,所以人体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假如大气压强不存在,那么人们会不会变成一个个肉体炸弹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虽然这个问题用学生现有的物理知识无法解答,但正是这些暂时不懂的问题才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提问

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问题库”。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不但可以引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譬如:在讲解“蒸发”知识点时,笔者利用课间先在教室里撒上水,上课后笔者问:“撒在地面上的水哪里去了?”利用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常见到的例子提问来引入新课。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所以听得特别认真。讲完课后,笔者又引导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与蒸发有关的现象提问,学生踊跃发言:“为什么用扇子扇一会儿,身体会感到凉快?”“打针时,大夫用蘸有酒精的棉签擦在屁股上,屁股为啥会感觉凉爽?”笔者用学过的知识适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4

一、调查分析

时下,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在一种低效的状态下进行, 笔者对我校七年级和八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是:学生在一节课中只有一次发言机会的学生占37%, 一学期课堂发言在10次以下的占25%, 课堂上能经常动脑筋想问题的不足40%, 而课堂上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连10%都不到。由此可见, 虽然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很多教师在认知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阅读教学中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真正的认识, 缺少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 就学生课堂阅读现状而言, 基本状况是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面对中考的压力, 学生的阅读时间呈递减趋势。

其次, 从学生思考状况来看,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缺少经常性的思维活动,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发言机会, 而且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呈下降态势。

第三,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阅读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 只有极少数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课堂上, 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权利, 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

二、对策探讨

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 怎样让学生提问, 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 以何种理念去组织阅读教学等有关。要决好这个问题, “少教多学”的理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基础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 要少讲、精讲,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学习。

对策之一:转变教育观念,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 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时间, 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 给学生的“多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1.按照新课程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始终牢记学生是一切教学因素的根本, 他们处于核心的地位, 其他一切教学环节都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着眼点不应是知识本身, 而是要放在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课堂中我们期待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应当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的需要、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当是无拘无束的, 应当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交流是情感上、心灵上的融合, 这种心灵的交流可促使师生形成相互感知与理解、相互吸引和信任的互动关系。课堂上, 教师要让学生用心体悟文本, 读出作者的感情, 读出自己的见解。

2.教学是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 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堂中, 学生如果不积极阅读, 积极参与, 积极发问, 那么,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妙绝伦, 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 更难有深刻真切的体验。因此, 无论是学生的学, 还是教师的教, 都必须以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基础。

对策之二:留足思考时空, 提供良好的对话空间。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还要避免学生提出低水平的问题。一节课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就必须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1.明确阅读要求,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在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让学生针对重点知识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思维活跃, 对事物有敏锐的感知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为他们留足思考的时空, 并提供良好的对话的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地任务。所以,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厌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 如果不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发问, 积极地展现,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 失去对语文的“热情”。

2.调整教学思路, 适时设疑启发。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三类:第一是完全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或经过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 比如课后标注以外的字词, 对文中较浅显的语句的理解等, 这一类问题就让学生自行解决。第二是对文章主旨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这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仍可通过学生讨论而获得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互帮互助, 给更多的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让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校正中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第三类问题既关乎文章主旨, 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性, 如学生的讨论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而陷入迷茫时, 教师就要把握时机, 选择最佳突破口, 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借着教师的帮助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此外, 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毫无价值的问题, 教师应予以引导, 以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但应点到即可, 不必纠缠不休。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5

新课改理念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提问意识就是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种表现,是值得倡导的。当提问意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学生的主动学习小学语文的愿望就生成。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利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可以从以下“四问”进行努力。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大的效度,而想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就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印象还是威严的,唯师命是从的,导致教师让学生提问时,学生难免手足无措、彷徨不安。他们担心提问不当而被同学笑话、更担心不会提问而被老师批评。第一、建立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教师欣赏的学生是能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并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说错,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他们。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与学生交流。第二、消除学被同学笑话的担忧。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提问与教材毫无相干,引起同学笑话时,教师要制止住学生的嘲笑行为,对这些同学进行开导,教师自身与同学要对提问学生犯的错误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以后再来提问的心里顾虑。只有让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提问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敢问。

二、让学生有所问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时让学生提问,学生突然茫然若失,不知道该问什么,课堂变得默然,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有问题问,想让学生有所问就要从准备工作上入手。第一、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教师可以让下去复习,熟读课文,在开始时教师可以细化到具体的自然段,让学生从特定的自然段去进行提问,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标注在课本相关的段落,到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就能够顺利地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我让学生先对课题进行提问。有学生说:“为什么是去年的树,而不是今年的呢?”有学生说:“去年的树会写关于树的什么故事?”,通过对课题的提问,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学生动脑提问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教师的有效引导。在开始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提问,还可以通过教师自己示范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何提问?在开始的课程教师可以放慢脚步,先把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起来。

三、让学生会问

在学生的提问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的提问和教学的内容毫不相干。有的学生在提问时表述不清楚导致其他同学不能明白他们提问的内容。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问,让学生会问。让学生熟读课文,发问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要围绕学生读的课文,不可偏离课文。如《苦糖》这一课,学生就课题提出了质问:问什么糖是苦的呢?在接下来对第2—5自然段的学习中,学习课文第2——5段时我给学生的问题是这样的:请同学们去读一读2—5自然段然后思考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自己提问,有的学生问:“怔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也有学生问端午节的那天早上,爸爸妈妈会想什么?我、弟弟、妹妹又会想些什么?通过教师一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之后自己去发问,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其实已经是对课文相当地熟悉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提问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文,学生学会了如何发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

四、让学生爱问

在课堂上对喜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而对不喜欢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让他们喜欢提问。争取让班上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中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教师在最初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时可以以奖励小红花的形式,一个问题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对没有自主学习愿望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当学生的自主提问的意识培养起来,形成了善于提问的习惯之后,不用教师怎么强调,学生都能自觉的、积极进行发问。另外对那些一点都不爱提问的学生,当他们偶尔提问一次,教师要仅仅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提问的信心,让他们以后喜欢提问。学生的自主提问对学生是要求相对较高的学习任务,因为自主提问要建立学生对课文熟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共同参与作用。所以教师除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应该锻炼学生的课文阅读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的引导 篇6

一、热情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问题

(1)营造轻松氛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老师,课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4)让提问题成为学生的习惯

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搀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

二、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二、启发学生善于观察,从各个方面提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倒立的像?”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看昨天的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级风有多大?……。

①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

②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3)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我们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养成提问习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就成为可能。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7

对待学生的“逆向”提问, 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端正态度。学生的“逆向”提问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而新颖。它既包含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所形成的疑问, 也包含着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早已超越了他们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三是带有一定片面性, 个别问题比较偏激。从上述特点中政治教师应当看到, 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关心社会政治问题, 勤于思考, 勇于探求真理。这一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 使得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全面了解, 看问题难免会以偏概全。加之, 一些不良思潮也会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误导和腐蚀作用, 使得他们看问题容易陷入误区, 走向极端。对此, 要求教师应善于正确引导, 在晓之以理的同时, 还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所以, 对待学生的“逆向”提问, 需要教师潜心研究, 并积极寻找教学对策, 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类问题, 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胸有成竹, 有备无患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想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 准确地为学生解惑答疑, 必须在课前做好“三备”。一是备教材, 即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二是备实际, 要求教师把握时代脉搏, 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三是备学生, 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特点,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分析其问题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 在讲授企业如何经营成功这个问题时, 教师备课时就应考虑到学生对该问题的疑虑较多, 他们很容易仅凭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表层认识, 而形成肤浅、片面的看法。这样, 教师在备课中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 把握教材的核心。另一方面还要查阅大量有关资料, 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各项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认真研究学生, 分析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易位”的思维方法。即设想一下, 如果自己是学生, 会就哪些问题向教师发出“逆向”提问, 然后列出若干条。如:问题 (1) 在当前企业改革中, 为什么会出现某些企业大量裁员, 在岗工人也有几个月没有发工资的情况?问题 (2) 改革开放后, 为什么有些企业原来经营得很好, 后来又倒闭了?最后就上述问题做好周密的课前准备工作。这种“角色易位”的思维, 有助于教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缩短双方的心理差距。同时, 也使教师较为准确地预测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逆向”问题, 并使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知识广博, 应变自如

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庞大而严谨的知识体系, 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和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多方面理论知识构 成的。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既应该是一位专家, 又应该是位“杂”家。所谓专, 是指对于这些专业知识, 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精通;所谓“杂”, 是指政治教师在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要善于博览群书, 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 尽可能把自己修炼成一名博古通今的人。这样, 在课堂上面对来自于不同角度的、包罗万象的疑问, 教师便可充分调动头脑中贮存的各种信息, 做到应变自如。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学生们接受各类信息的途径之广, 速度之快, 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使得当今的中学生知识面十分宽广, 他们所提出的逆向问题也常是新颖独特的。如在哲学课上, 当教师运用生物进化论来阐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这一问题时, 就有学生提出:目前出现的克隆技术, 是否直接改变了生物进化运动的规律, 对于进化论是否需要重新评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如果给予科学恰当的讲解, 那么, 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 同时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对树立政治教师的新形象, 也起了良好作用。教师如因知识储备不足避而不答, 甚至不知所云,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也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可见, 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人。这样, 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学生, 适应新时期的政治课教学。

三、借助讨论, 集思广益

课堂讨论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对深化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讨论课; 一种是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即兴讨论。本文所说的讨论, 便是指即兴讨论而言。即兴讨论是指在教师授课过程中, 当出现师生意见不一致时, 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在确定讨论题时, 应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 这样可避免因事先无准备而出现冷场的局面。例如在学习如何看待生产与消费关系时, 有的学生就提出, 既然生产发展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 就应该提倡高消费, 何必还要讲艰苦朴素呢? 这种逆向问题就比较适合选作即兴讨论题。在讨论中, 学生必然会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当然, 在即兴讨论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应在讨论中首先做好引导调控工作。同时启发学生思考, 使讨论更加深入。最后, 还要善于总结。比如在讨论前一个问题时, 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追求高消费的成因和危害, 以及提倡艰苦朴素的必要性等问题, 对讨论的方向、内容程序及气氛进行有机地调控。最后在总结中, 向学生阐明艰苦朴素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时刻都不能丢掉。虽然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 但这一优良传统仍须发扬光大。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篇8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物理问题的发现大多来源于生活, 如某些定律、关系、规律等, 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学生处在这种生活的环境中, 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是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在同一届学生当中, 几乎很少有学生是自己提出问题的, 大多数都是不提问题或者是不会提。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然后又是自己去给学生解释, 学生在本子上记, 这样,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学生们不愿意提问和不肯提问题的情况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学生有问题不肯提出来。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 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 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 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 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3.教师自身不重视, 不知道怎么做, 怕浪费时间, 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 从学生的物理学习入手

这是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现并选择自己所关注的, 所感兴趣的问题, 以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不可否认,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基本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它只是解答困惑的基础。如果能将物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或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的学习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这样的研究对培养与发展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都有许多帮助。具体而言就是:首先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学生而言就是不要怕提出问题, 要在心里清楚, 老师会很高兴、很愿意解答他们所提出的任何问题的。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需要勇气,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大胆地怀疑,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 就是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幼稚或者很钻牛角尖, 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解答, 不能泼冷水、讽刺或嘲笑。在问题面前, 学生通过教师的解答增长了知识和提问题的信心、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而,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对于未知提出自己的问题, 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还要在不断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提到点子上。所以,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鼓励与表扬。面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积极正面的表扬, 面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应该责备, 应该进行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并且, 教师还要给学生制造提问题以及回答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教师也通过给学生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 达到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上升过程。其次是如何引导学生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 让学生愿意问。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物理教师, 必须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 从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中找问题, 让学生感到格外的亲切。如在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时, 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50kg的大钢球, 一只蚂蚁能将它推动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 有的说蚂蚁力气小不能推动, 有的说表面光滑的能够推动, 有的则是陷入冥思苦想中……思维的波浪此起彼伏, 使学生愉快地走向物理探索的世界。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逐步增加一些深奥的物理课题。如学习了惯性之后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 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等, 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最后是深化物理学习,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在解答所有问题的同时,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 进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冬天天冷时我们呼出的白气是可以暖手的;而夏天天气热随手取出的雪糕周围也带有一层白气, 让我们觉得更凉快些。两个白气是同一种物理现象吗?学过了《物态变化》之后, 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口中的气体遇冷液化;而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两者都是物态变化, 却时常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二)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根据在课堂上掌握的基本知识,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 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想象与物理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激发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物体的发声, 然后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声波?地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 不断提出很多新的问题。这里教师要做的主要是引导, 在必要时为学生创造条件, 让他们更多地认识社会, 了解自己的生活。

(三) 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提出问题, 由于亲身体验, 感受很深, 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 学生通过搓手, 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 学生通过手弹课桌, 提出:手为什么会疼?等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体验不同的效果, 然后提出有针对的问题, 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见地以及知识水平的构建。

总而言之, 教师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最终教会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9

物理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知识传递, 以及以学生为主的“答问式”知识的接受, 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不足。长久以来, 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惰性和被动性, 只有在教师的主动询问中才被动地进行思考, 甚至养成一种惟书、惟师的心态, 不敢怀疑传统, 不敢质疑书本, 不敢挑战权威。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对于物理的教学效果而言, 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来说, 都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途径。所谓提问能力, 实际上就是思维、探索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物理的实验性和分析研究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通过实验获得问题的能力, 而在这个分析和实验的前提下, 必须有一定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 必须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 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逐渐养成的, 并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达到满意的效果。而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惰性和被动性的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这个时候, 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另外, 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大家一起探讨和解答。这样, 才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自觉者和主动者。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大胆的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 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 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 避免将一些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解答, 而是需要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 而在不断地思考中, 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

3. 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是实验性的科学, 教师在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问的基础上, 还需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在学生的提问能力上, 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 必须慢慢地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 是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积极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才能真正掌握提问的能力, 并在这种能力中受益。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在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 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 提问能力只是学生众多能力中的一个部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但是还需要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 如创新能力、物理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其次,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自己的自尊和人格特征,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 坚决反对斥责、讥讽学生, 决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最后,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提问。在物理课的提问中, 学生难免会提到一些古怪的问题, 有些甚至显得离经叛道和毫无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提问可能会耽误了上课的流程或者厌烦学生的一些荒诞提问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出现一些奇怪问题的时候, 也许慢慢地探讨研究会有一些奇妙的结论。

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完成。

摘要: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能力,学生

参考文献

[1]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 2010 (3) .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10

许多学生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 就是出于青少年处于发育期, 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遭致同学的嘲笑, 或者不符合教师的意图而导致批评甚至挖苦。因此, 只有课堂拥有一个和谐舒适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才敢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拥有良好的素质, 做好园丁应尽的义务。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说话的语气、神态、肢体动作, 要让学生感觉亲切, 当学生有疑问时, 应该耐心的倾听, 热情的鼓励, 积极的引导, 以释放学生的紧张和压抑的心情, 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 教师不要批评他, 而是鼓励他再接再厉, 不要灰心, 这种支持会让学生心理暖暖的。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件, 多媒体等辅助设备, 充分的做好教学的外在条件。只有拥有了宽松的氛围, 学生才敢大胆提问, 才能解决对于问题的困惑, 师生才能共谱创造的火花, 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学生敢问了, 才是培养提问意识的第一步。

二、创设问题情景, 使学生“爱问”

由于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 对于很多问题, 只停留于表面认识, 对问题根源并不是很理解, 所以即使敢问了, 问出的问题也是一知半解, 含混不清。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做出正确的指示和引导, 创立问题情境, 帮助同学进入问题内部, 使之提出合理的问题, 就是提问的问题正中题目的要害, 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 是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 从而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 (1)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同学往往和旧知识会发生矛盾, 即所谓的认知矛盾, 这时学生在思维上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矛盾的关键, 创设认知矛盾情景问题, 从而引起同学们去思考, 去联想, 并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 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又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还复习了旧知识, 真是一举两得。 (2) 教师在备课时候, 应该巧妙的设计课堂内容, 即在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最后, 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思考必会产生疑问, 有疑问, 学生就会大胆得提出, 并且时间充足, 学生会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 从而教师会就学生的疑问更好的讲解, 使学生更好的解决疑问, 学到新知识。 (3) 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即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个知识点, 故意出错, 一般情况下, 学生就会发现错误, 并积极的指出错误。并且提出有效地问题, 从而锻炼学生的提问意识 (4) 我们学习数学这门课,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并整理归结成数学知识,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耐心是作为教师应有的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 当学生没有养成积极提问的好习惯时, 教师应该开动脑筋, 运用多种方法, 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和领导、影响学生, 使学生慢慢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首先, 我经常讲一些名人爱提问的故事, 用这种励志故事来激励学生向那些名人学习, 从而爱提问。

同学们听后深受触动, 将这些名人的故事牢记在心, 并开始学会提问, 这样日积月累, 就养成了提问的好习惯, 这样做并使学生了解到, 善思好问给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

其次, 我在课下经常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让学生就问题自己进行提问。开动脑筋, 培养学生, 这是教师的职责, 花点心思去给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时间久了可以再给出稍难一点的问题, 进行提问。这样学生积极地提问并回答, 时间一久, 逐渐的就养成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并且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就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 长此以往, 学生就敢于质疑问题, 追根问题,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乐趣, 从愿学乐学到会学,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真正的爱上学习,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这有利于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和个人前途的发展。

众所周知, 数学考察的是逻辑思维, 逻辑最重要的便是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得到锻炼。所以要想学好数学, 同学们就要多问问题。在这里, 我提醒广大教育工作者, 希望教师们时刻提醒自己的学生, 多提问。教师不怕麻烦, 就是怕学生有问题不问。

在课堂中落实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

(1) 课时开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经过一个课间, 在每节课的开始, 学生一般注意力不集中, 这时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 进而产生疑问, 然后提问。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提问意识。 (2)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当每节课的高潮时候, 学生的助理医师最集中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3)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 引导学生产生问题, 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进而在课后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时安排时, 教师一定不要忘记每节课尾这段时间, 教师要好好利用这几分钟, 去激发学生再次发现问题, 可以讲课堂未完成的部分延伸到课外,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小结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与下, 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 放手让学生自己不断的探索, 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提问意识的培养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让同学自己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是课堂和学生的主导者,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并且讲究策略, 提问意识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 和口才, 活跃思维, 增长知识。教师应该多费心思, 去教育自己的学生, 启发和开导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问意识的增加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不仅对学生产生兴趣, 不仅爱学习, 还会学习。

摘要:提出一个问题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这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 应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问意识不仅可以更好的解决课本知识, 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是很重要的。在本文中, 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出了几点措施。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提问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提问能力不仅能够通过有效提出自身疑问完善知识内容和结构,还能够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思考探索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一、影响高中生课堂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因素

(一)学生物理知识基础薄弱

解决某一问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即为知识基础,高中生有效的提出物理问题也需要相应的物理基础知识作为支撑,然而当前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明明没有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也就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物理知识储备不足,不了解引起问题的物理知识或物理原理,不知道那些知识和那些问题的关联性,这使得学生对问题“无从谈起”。同时根据调查表明同一年级的重点班级学生提问能力优于普通班级提问能力;高年级学生提问能力优于低年级学生提问能力。由此可见,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基础知识的强弱。

(二)缺乏有效的提问环境

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提问环境。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通过与物理教材课程相关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有利于提问情境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捕捉,根据这些疑问学生就会提出相应的问题。

(三)缺乏提问技能和科学提问评价

高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问时经常产生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疑问的情况,这与学生提问能力欠缺息息相关。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还应当注重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提问评价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还能实现学生自信力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根据物理教学计划组织物理实验,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涉及物理实验,教师应当对相关试验进行有效组织,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加强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养成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师设计物理实验中向学生提出总结物理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的要求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在提出相关要求前应当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进而保证学生没有阻碍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二)夯实学生物理知识,为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打好知识基础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对称性强的特点,所以物理教师可以在开展新课程教学中有效结合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通过对已学过相关物理知识的回顾和类比,实现利用问题设置明确新知识要点的目的。物理教师还应当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问题情境而设置,在拓展旧知识的过程中引出新的物理概念。最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全面认识,进而有效掌握重点内容。

(三)提升学生课堂提问技能,保证提问准确性

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对物理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他们有很多关于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独到见解,但是由于课堂提问技能的欠缺,一些学生难以全面地表达问题或无法准确把握问题方向。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愿意问、敢于问、会问。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提问技能:首先,高中物理教师为学生进行提问示范,学生通过提问模仿会逐渐掌握提问的要领,进而提升提问技能。其次,传授学生质疑方法。实践中很多学生一节课下来提不出任何问题,很多人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质疑的方法。学生有效掌握质疑方法后,其物理课堂提问技能提升。

(四)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氛围息息相关,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提问是否得到有效答案、学生是否主动提问、学生是否敢于提问,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课堂氛围构成部分,课堂教学氛围的科学合理与否更是取决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创设科学的教学提问情景,进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化。

(五)科学评价学生提问

高中物理教师科学评价学生提问具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具有不同性格、知识掌握程度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问侧重方向。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提出问题所反映出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性格进行针对性的评价,鼓励和赞赏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提问,通过有效把握学生想要表达的想法对学生的课堂提问方式或技巧进行完善。

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完善措施进行了探索。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加强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提问水平。

参考文献:

方银良.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0.

中学教学与学生提问 篇12

一、积极创设提问的氛围

由于平时教师在课堂中多采用我问你答的互动形式, 学生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怎样正确回答问题上, 极少动脑筋向他人提出问题。有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担心:“我们不说, 学生怎么知道该做什么, 怎么做?”其实教师不应该只做加法, 也要尝试做减法。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着力创设一个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 以此来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例如在教学“My Family”时, 老师可以带了一些自己的家庭照片和自己与学生的合照, 学生看到后, 争着问:“老师, 那是谁呀?”老师说:“Please ask in English.”于是, 学生小手高举, 争着提问:Who’s that girl?Who’s that man?Who’s that boy?Who’s that old woman?…还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问:“Where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 there?…”另一方面, 也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话题, 让学生练习发问, 由老师回答。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充分的表达, 也客观上锻炼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帮助学生提高提问的自信, 引导学生乐问

“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要使学生敢问乐问, 我们就要放下“教师的权威”,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 都是自己思维探究的过程, 对学生个体而言, 这或许是他内心的全部。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 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 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启发鼓励学生提问, 要面向全体, 争取更多学生发言, 不要只顾及少数学生,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 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时机, 一旦学生提出好的问题时就及时表扬和给予正面评价, 对提问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赞扬, 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对学生的表扬和正面评价越多、越及时, 激发学生提问的效果就越好。

三、在教学中提倡先思后问。

“被动式学习”已经根深蒂固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思维中, 等问、听答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现象, 或临时问几个无关痛痒, 离题万里的问题, 导致许多教师最终放弃了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 提前生疑, 自主思考, 深化问题。在.课堂中也要先思后问, 在重点关键处, 在易于生问的关键点处, 要放慢教学节奏, 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四、要以问激问, 引问深入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真实反映了学生层面的思维认知水平,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我们切不可直接回答, 而要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升华, 抛砖引玉, 把问题变形深化再抛给学生, 达到以问激问, 引问深入的效果。例如:在学到“The man who is thin and tall is his father”时, 学生问:“为什么不是‘The thin and tall man is his father’呢?”此时教师切不可直接抛出答案, 而是反问:“请观察两句结构再举几个相同结构例句。”学生会举:“The woman who is old is my grandmother.==The old woman is my grandmather.……”再让学生观察两句句式结构异同, 从而引出定语从句。

五、积极利用课堂游戏训练学生提问能力

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的一种妙法。如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这课时, 可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 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 Edison’s father, Edison’s mother, Edison’s teacher, 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 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 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 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 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Edison。通过这种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同学参与的游戏, 不但使学生知识得以巩固, 更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提问积极性。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创设让学生提问的情境, 培养学生提问的自信, 寻找适合学生提问的关键点, 努力让英语课堂变成学生乐思好问的高效课堂。

摘要:能否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再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 也就是说要追求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纽带的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本文针对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了几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策略。

上一篇:案例说明下一篇:基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