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精选8篇)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1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文科教研组:郝丽霞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要求
著名的科学家爱恩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3--4 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想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 年级)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亦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还阐明了写作教学的重要策略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二、培育学生的想象力的要求反映了写作与想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什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及增强其实践能力的需要。其次是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是一种艺术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会因想象而充满了绚丽的色彩,事物的看来千篇一律的形状会因为想象而显得变幻莫测,缺乏想象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写作,是枯涩的作品。
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策略
(一)从表象导入
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导引学生从丰富的表象入手,指引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如据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想象,在黑板上画一滴水,让学生据“水滴”展开想象,圆钮扣、球、物体向下坠的形态„„皆可成为描写对象;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启发大胆想象。如爱好美术的同学,可让他们围绕色彩、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爱好音乐的同学,可让他们听琴声、虫声、风声、水声„„展开想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变求同思维为发散思维,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要丰富表象,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需要观察,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一样,因为儿童靠观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观察为儿童的思维、想象活动积累了表象,有许多创造发明就是在实际观察中,从某一现象中得到原型启发而成功的,如锯的发明,飞机的制造„„所以,通过观察存储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在观察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获得丰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该典型表象。其次是增加阅读量。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情绪跌宕,感情起伏,用情表达所感,用“我手写我心”。再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各种实践操作,促使他们手、眼、口、鼻、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
(二)、从情感激发
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可以这么说:生活中积累的表象是干柴,习作者的激情是火种。丰富的原始表象只有在激情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才能发出光和热。激情触发想象,而且又渗透于想象过程之中。习作时,只要让学生“情动于中”,思维的火花就如打开“藩多拉的魔盒”一样迸发。试想鲁迅先生如果没有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怎能有警世名篇《阿 Q 正传》的问世;唐代诗圣杜甫如果没有对平民百姓的关爱之情,就不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概叹。
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制约,写作缺乏激情,当然写不出有创意,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作文。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感情,一定要让学生移情入境,“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习作中选取那些使之“动情”的材料来写,如真情流露的《我想 ____ 》、《第一次 _____ 》、《 _____ 我想对你说》等文题;表现友情的《我的好伙伴》、《ⅹⅹ我佩服你》;激发好奇心的《月球上的地球村》、《森林历险记》„„让他们写自己最爱的人,记最动情的事,想最有神秘感的时空,引发学生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觉得不吐不快,让他们真正体味到“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的快乐。在情感的支配下,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绪驰骋千里,下笔如有神助,文章就能一气呵成。
(三)、从题材引发
想象力的培养,要以理性为指导,受理性的制约。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想象,因而,习作时,要教育学生想象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控制想象的方向,避免漫无目的地放野马,亦不能人云亦云,想象要有独创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如《沙漠历险记》、《如果我在野外迷了路》、《多功能书包》等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想象出来的新形象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捏造。而童话体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神”而不重“形”,也就是说,不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而在于内在的精神韵致,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甚至“幻想”“异想天开”的东西也可以随意写,如苹果是黑色的,人类可以与动植物对话等。超越时空的作文题材,如《 2008 的我》、《 100 年后的今天》等文体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的世界,展望美好前程,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在存在,想象力丰富的人,可以灵活地再组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培养这种想象力,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超越与扬弃,逐步打破时空的局限,超越时空,畅想未来。
(四)、从评价激励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情况,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对有创意的想象都应予鼓励。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十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成年人如此,学生亦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学生内心会充满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体验越多,学生越容易增强自信心,习作评价时成绩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成绩差的学生,更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而对于意想不到的想象,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教师应给予肯定、赞美,加以引导,绝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善用赏识来鼓励学生,不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春寒。积极的评价能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释放学生的心灵,增强自信心。
鲁迅先生常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习作教学取得量与质的飞跃。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2
一、重视学生细致观察, 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始阶段, 尤其是写作, 要将之前的口头表达转换成文字写下来, 是对他们的一项新的挑战。因此,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观察身边事物进行积极指导, 如何认真细致的观察, 需要学生们认真用眼睛、耳朵和鼻子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的触感去尝试。另外,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进行观察一边进行想象并加入学生自己的思想感情, 否则的话也不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例如, 让学生们写一篇以《校园的月季花》为题目的作文, 教师一定要先带领学生去仔细地观察学校不同角落的月季花, 指导学生们从月季花的香味和姿态进行描述, 帮助他们完成作文。在作文学习过程中, 小学生对于形象直观的画面会更加感兴趣, 因此当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漂亮的图片的时候更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从而更加利于对学生们想象力的培养。例如, 作文课上教师为小学生们展示一幅卡通动物的照片, 学生们自然会充满兴趣, 然后老师提问学生,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动物在做什么?他们之间在谈论什么?这样一来刺激小学生们的想象力, 帮助他们利用自身的想象为卡通动物赋予自己的思想, 进而锻写作能力。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 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有很大的不足, 这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学习, 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 不仅能够帮助学好语文知识, 更是对想象力的培养。
二、加强作文修改训练, 强化想象力
小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难免存在错误,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修改, 学生就容易形成不好的写作习惯, 对以后的写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修改作文训练, 这不仅是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培养, 更是帮助他们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身体, 指导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在所提供的素材中挑选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在此过程中, 教师需要按照作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符合小学生作文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完成作文之后, 教师也不要急着去对学生们的作文作批改, 应该首先指导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互评。例如, 在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写作练习课上, 要求是写一写体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当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将作文批改的方法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写作中凝聚了作者的想象力, 当学生进行互评的时候就会用各自的想象力去思考他人的作文, 因此对想象力的锻炼也十分有效。在加强作文修改训练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对作文批改方法的教学, 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 而当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只有按照规范的标准修改才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体会文本空白, 引导想象力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将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唤醒学生脑海中沉睡的知觉表象, 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加工整合, 在学习语文课文之后可以通过对课文进行后续内容的补充练习来培养小学生们的想象力, 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转化为创造想象。因此, 文本的空白之处就应该充分发挥出作用,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是书法作品, 作者的写作意图常常是需要读者用心阅读才可以体会的到。文章中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来想象的空间, 在指导学生们进行月的时候, 一定要重视文本空白的作用。教师运用好这些地方, 对学生们的想象力进行激发,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还可以积累形成学生自己的写作材料。例如, 在学习《雪孩子》的时候, 文中对雪孩子是如何救出小白兔的并没有进行直接的表达, 反而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是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们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为这个情节进行描述, 在课上让学生们轮流发言, 然后课下再让学生写下来作为写作练习。再例如文章《自己去吧》中的几个句子“过了几天, 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 小鹰学会了飞翔。”在学习过程中小鸭子和小鹰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具体怎么样学习自身需要具备的本领的?文中均未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在此展开想象, 对文章进行补充。这样充实课文的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像这样具有极高艺术性的空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少见,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习中一切有利的教学环节。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3
摘要:从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找到想象奇特,富有灵气的文章,实在是太难了。对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在老师固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思维和写作。学生的想象力在无形中被扼杀了,至于创新能力就更谈不上了。所以,中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方面要得到迅速增长,并逐步趋于现实化,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想象力;培养
当今社会,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中国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必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语文教育更是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重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是作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定势思维所束缚,不能自由发挥,作文没有新意。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分析问题,选取新颖的角度作文,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设计想象性的写作练习,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突破定势思维的局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平时的作文,写作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却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然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二、擦亮眼睛,别出新意
作文创作中要求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生常谈的材料,千人一面的内容,谁看了都会讨厌。要有“识英雄于草莽”的慧眼,要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恒心。要瞄准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甚至是“人人心中无”的材料,切忌落入俗套,这当然离不开想象,摆脱常规思维。例如,学完《黔之驴》后,一天,生甲讥生乙“黔驴技穷”,生乙无言以对,情急中,冒出一句“老虎就不会技穷吗?”我觉得很有新意,就引导学生讨论,并整理成文。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虎也会技穷,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细想起来,却又在情理之中,目前已是“国宝”的老虎,受到特殊保护,住进了舒适的“安乐窝”,吃着现成的美味,不必像从前那样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闲来无事便往假山上一卧,如一只懒洋洋的家猫,眯着眼睛晒太阳,日子过得何其安逸!试问,在这种条件下,老虎何以练其速度、磨其爪牙,研其谋略?长此以往,老虎变得技穷力微,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里作者以虎比喻往日在国家政策保护下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揭示出他们“技穷”的原因,是被过分保护,见解独到。
三、独树一帜,形象再造
指导学生重新审视传统形象,映照当代社会,辅以当代意识。通过想象塑造出新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是一个勤劳、美丽、聪明、善良、坚贞不屈、忠于爱情的劳动妇女。有学生大胆为她鸣冤,认为她应该争取幸福而不该投水自尽。通过想象有学生写出了还魂再嫁,终觅如意郎君的新兰芝。又如教《与妻书》一文,我要求学生以觉民妻子陈意映的身份给林觉民写一封回信,这个命题富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独辟蹊径,转换角度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戏剧演员表现哭泣,不是面对观众掩面,而是背对观众,抽动双肩,其真实感超过掩面的功夫。一位母亲对刚睡醒的兄弟二人说:“你看弟弟,他睡着了都把书拿着,而你却拿着书睡觉。”同样事实,相反结果,角度使然。自古以来,弹琵琶的人都怀抱而弹,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就令人耳目一新。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找一些名言俗语,让学生质疑,大胆设想,换位思考,推出新观点。如①1%的天才+99%的勤奋=成功。②知识就是力量。③车到山前必有路。④严师出高徒。结果,绝对的变成了相对的,全称肯定变成特称肯定,只要学生立论新颖,思想健康,在当代社会能找到折射的影子,老师都要予以褒扬。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4
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学校
上官志强
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学校
上官志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而课堂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空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在阅读中诱发想象力
边读边想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阅读他人文章时能够感悟、理解的程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尽可能地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那个情景。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地点(又冷又冰的大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画出来,然后想象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画面,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常溶入课文中体会到一位可怜的小女孩角色。而在读小女孩五次在幻觉中看到的幻象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假如你就是文中那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当眼前出现这些东西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学生在溶入角色后,也较容易深入小女孩的内心体会到她的渴求,与她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边读边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很快地拓展,同时想象力也不经意间得到培养。
二、在倾听中激发联想
我们知道,即使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人也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教学中,我们要吸引每个学生专注细致地听,在听的过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里主要是倾听课文朗读。有时候,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进入角色,激起感情共鸣,产生无限遐想。如当老师饱含深情地、声情并茂地读起《冬阳.童年.骆驼队》这段话——“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陋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必然会使人感受到骆驼咀嚼时的生动而形象的样子来。故而我特别重视范读,让学生在静听老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要注意的是,首先教师范读要到位,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朗读基调及朗读语气和技巧,尽力把文中描写到的情景读出来。其次,读前要指导学生边听边想,听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之类的话。当然,除听课文朗读,还可听其它的声音,以提高学生从听中提高想象的能力,点燃学生想象思维的火花。如教学《月光曲》这课时,我播放一段大海的波涛声由平静到舒缓到波涛汹涌的过程,让学生听后想象贝多芬当时为盲姑娘弹奏的钢琴曲调,再由他曲调中的起伏想象音乐中表现出的情感。其实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激发想象力。音乐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活泼欢快,有的低沉舒缓。她可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份心情,表现一个场景,渲染一种气氛,教学时我会结合教材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帮助渲染气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容易被带进文本,灵感就应运而生。
三、在情境中丰富想象思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走遍天下书为侣》叙述了作者“与书为友,以书为家”的独特体验。如出示课文中“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句式“_______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继续发挥想象进行补充说话。再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句,我创设“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引导学生继续说话。先是每个同学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汇报等。还有《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在写嘎羧“重回战场”凭吊战场那感人的场面时,抓住嘎羧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引导学生想象,例如从它的叫声中,你想到嘎羧也许在呼唤什么?从它的“亲了又亲”等动作中,你又想象当时它要表达的情感也许是什么?从“泪光闪闪”的神态中,你又能想象到嘎羧当时的心情如何?可能是、、、、、、、也许是、、、、、、只有通过不断地创造情境,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
四、在写中发展想象空间
只有借助想象,人们才能探索规律,预测未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我认为,在“写”中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捷径。
如教学《凡卡》一课,凡卡在城里过着悲惨的生活,写信乞求爷爷能带他回家,他对“爷爷能来接他回乡下”充满了热切的期望,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爷爷在读他的信这个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展开想象写一写。结果,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有的写到醒后被老板发现会更惨;有的写到凡卡因为有了期待所以有活下来的信心和力量,他变得更加坚强;也有的写到他有无尽的等待中崩溃,最后出走;也有的写收到的是爷爷去世的消息,痛不欲生,最后走向死亡;也有的写他经过忍辱偷生,最后出人头地、、、、、、学生们充分进入状态发挥想象,从想象中构思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结果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生当堂写出三四百字的练笔,把凡卡的命运写得写得丰富而不失情理。又如教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学完全文和读完《你别问
这是为什么》这首诗后,顺势引导: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于是,学生们纷纷动笔把心里想说的话都一个劲儿地写出来,有很多同学还模仿诗的写法,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的诗来!学生的想象空间一旦被打开,就如滔滔的江水,发挥它无限的力量!再如教学《假如没有灰尘》这课,学生自学完灰尘的特点,了解它的危害和作用,总结出“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的道理”后,顺势引导学生以“假如没有、、、、、、”为题,想想地球上还有哪些类似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的进行练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的写“假如地球上没有细菌”“假如大气中没有臭氧层”“假如阳光中没有紫外线”“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假如没有风”、、、、、、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想象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5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开拓思路和创新精神。教师如何紧扣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虽为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选材平凡,语言朴实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选择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开描写,如果教师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学生可能会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不深,难以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父子情深”。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将课文设计成课本剧,让学生模拟文中的父亲、儿子,离别时的背景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对蕴含在文本中的父子情深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通过学生的表演和亲身体验,就能把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氛围,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并使他们联想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看似常的生活事件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也更深刻的领悟了文本中饱含着父子之间最真情的爱。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情景创设提供了可能,如教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全诗,对这首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画一幅山居秋瞑的意境画。然后,收集学生绘画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学生对照大屏幕解说他们的绘画意图,分析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找出自己作品的闪光点。经过学生的不断参与和解说,最后老师再结合作品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在这种方式中,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不但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王维“诗画合一”的艺术风格。
二、巧妙设问,层层启发
1.结合“小说”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往往蓄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说,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了解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在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之后,结尾有这样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到这里会思索他的结局如何?究竟是怎么死的?
那么后来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这样一问,学生想象的翅膀纷纷展开,并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学生说孔乙己一人孤零零的,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饿死了……但如果课堂的想象到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教师要再引导学生思考:是谁造就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考从生活表面上升到对社会制度层面,获得对文本的理解。
2.结合“诗歌”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诗歌看似简单,由几个字组成,但诗歌的意蕴却比较丰富,好的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就是学生想象的良好素材。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名诗句,诗中把塞北的雪来得急、下得猛想象成一夜梨花盛开,让读者看到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是多么的形象啊!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把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一泄千里的宏伟、壮阔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讲解此句时可巧妙地进行设问:庐山瀑布到底有多高、有多壮观啊?李白又是如何写的?如果你是李白你又会如何写啊?如此种种,无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3.利用文本“空白”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读者必须凭借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探索和发掘文本的潜在密码,读者在探索、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就是对文本展开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阅读其实也是一种想象创造活动。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来设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为何四次流泪?每次流泪有何不同?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利用好这些文本中的“空白”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总之,要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融入到教师精心预设的想象情境中,从而既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又获得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6
史建英
(江苏省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音乐是反映生活现实、抒发思想情感的声音艺术,它运用清晰的节奏旋律、优秀的和声载体、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展开无穷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能力决定着学生感知音乐和理解音乐的水平。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培养音乐想象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想象能力,使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开发。
一、巧设悬念,创设想象的意境
小学生好奇心强,万事爱问个为什么,如果课堂上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思考,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少先队员学雷锋》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雷锋是怎样的人吗?我们为什么要学雷锋呢?”学生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他们对雷锋的了解不多,想说又难以说清,这时我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了雷锋生平及几则小故事,教室里几十双眼睛盯住我,他们都被雷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问:“同学们,你们想学好这首歌吗?”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激情,接着我范唱了一遍,把学生带入了歌词意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我要学”的热情。
二、歌曲教学,打开想象的大门
音乐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搏动。借助于音乐,我们可以唤起小学生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同时,音乐又是思维取之不竭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其想象的空间,通过相互的交流,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而且也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我们的`田野》,不但音乐旋律流畅优美,而且歌词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色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俗话说,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因此,课前我充分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及声情并茂地范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初步学唱这首歌后,我又启发他们谈谈他们所见到的田野风光,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外婆家在农村,那儿像春笋一样出现了一幢幢楼房;有的说,我去过华西,那儿可真像天堂一样,有公园,有影剧院,还盖起了不少工厂……今天,我们的田野更美了。此时,学生学唱这首歌的积极性更高了。当他们学会了之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想象我们的田野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子?你准备为她做些什么?”孩子们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灿烂无比的田野美景,迸发出建设美好祖国的满腔热忱。
三、欣赏音乐,步入想象的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很重要,欣赏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它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地探求,这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强烈,音乐为欣赏者想象的驰骋所提供的余地尤为宽广。因此,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活课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感知、思考、想象,在愉悦的氛围中开阔音乐视野,进入迷人的艺术境界。如,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我利用录像、碟片向学生展示优美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蒙古包、成群的牛羊,恰似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然后让学生听乐曲,让学生说说你们听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接着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再听,要一边感受这优美流畅的旋律,一边在心里勾画旋律所要表达的意境;最后请学生根据磁带中播放的音乐气氛和故事情节,充分发挥各自的联想,运用口述或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位喜欢画画的学生画了一幅这样的画面:一轮红日高挂在蓝蓝的天空,鸟儿在自由飞翔,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群牧马人骑着马儿欢笑着、歌唱着在向前奔跑,不远处,群群牛羊悠闲地低头吃草……
四、律动表演,发挥想象的才能
小学生天性好动。因此,我在律动和歌曲表演的教学上可以说是全开放教学,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把体态律动与歌曲欣赏相结合,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由他们自编一些舞蹈动作并进行即兴表演,孩子们想象很丰富,也很有特色,虽然有时课堂上会有一点“乱”,表演的水平会有高有低,也许还不够贴切,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主动去感受和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现欲,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成功。如,教学《小白船》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讨论、展开想象、自编各种舞蹈动作,让学生通过自发的身体动作来理解和感受乐曲节奏的快慢、节拍的强弱,以体验旋律的变化、音量的大小,孩子们可高兴了,表演得可带劲了……当要他们到讲台前面来表演时,他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灵感,唤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兴趣,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或“智慧火花”都应及时、正确地进行“引思”和“助燃”,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必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7
一、激发出小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想象力
阅读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丰富人生体验。但是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原因在于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口头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引导,使得小学生的阅读丧失了方向性、目的性,小学生的阅读变得漫无目的,从而逐渐对阅读失去了积极性。小学生天真活泼,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幻想,是最富有童心的年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促进小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让小学生保留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根据小学生阅读心理的特点,小学生的阅读应当从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开始阅读,充满乐趣的文学作品开始引导,可以向小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例如 《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等等。老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至少购买一套童话书籍,这样一个班级就有几十上百本童话书,然后鼓励小学生相互传阅,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还能让小学生学会与人分享。为了让小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老师可以每天固定一段时间来作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老师陪学生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应当十分专注、自然地表现出喜怒哀乐, 让小学生也产生一种想阅读的欲望。 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在欣赏有趣的童话故事过程中,享受着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同时相关的语文知识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印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想象
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往往会结合图画向小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小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图画,并且展开丰富的想象,尽可能的让小学生通过想象让教材中的图画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苏教版 《阅读》 里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文中,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可以向小学生说: “同学们,想一想小动物们在雪地是如何快乐玩耍的呢?雪地里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呢?”这样小学生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再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 《江雪》 过程中,利用课文中的图画来引导小学生根据图画来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人物的对话等等。通过这种的图画训练,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想象力, 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结合生活实际建立情境,培养小学生想象
在作文教学中,倘若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建立情境,可以快速地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与想象力,很快地融入情境中, 进入想象写作状态。例如,在让学生写 《温暖》 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这样的情境:傍晚放学后,教室外下起了大雨,带了伞的同学都陆续回家了,没带伞的同学也被家人接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站在教室外望着大雨不知如何是好。小学语文老师启发小学生从这一情景以及写作的主题出发,融入实际生活的元素,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情境在学生实际生活是可能发生的,小学生容易就融入情境当中,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同时,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起小学生的高度注意,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小学生能更好地展开想象。 倘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时机让小学生创造,在观察的基础上,以小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出发点,提供想象的机会,让小学生在创造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篇8
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都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我们只要能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积累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就等于给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想象源泉。做起作文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例如,让学生围绕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格局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想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和空中操场,用升降级来回启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想象未来的汽车假如可以不用人来驾驶,自己还可以识别路线,同时用空气还有太阳能作能源,质量很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折叠,你说那该多好啊!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想象,学生不仅能迅速作文,而且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许把未来变成现实的就是他们这一代。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的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论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07-05
学生作文想象力培养10-2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08-03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07-02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11-08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教学反思06-08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2-0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09-24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论文09-27
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问卷调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