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2024-06-30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精选12篇)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1

对于作文教学,张志公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的确如此,纵观学生作文,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他们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有的学生甚至“谈文色变”。要想尽可能地拥有作文教学这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必须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下面我们先来探讨音乐如何转化为文字的发生机制。

首先是听觉感知阶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思维必须通过听觉进行。当音乐的音响作用于学生的听觉时,最初会引起主体的听觉反应。有了听觉的参与,人的认识活动才会在大脑中建立知觉的形象。一旦这种知觉与某个主体记忆的表象相对应时,就会激活记忆中的表象,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形象,但这个形象的轮廓是比较模糊的。在这个阶段,听觉的能力是思维与音响的桥梁,因此,德国音乐家舒曼强调“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次是音乐想象阶段。主体在音乐的听觉画面刺激下,引起与之有关的表象记忆。表象记忆被激活后,想象力会自然地填充进来,这时音乐的听觉画面逐渐丰富起来,为想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驰骋的空间。在音乐欣赏中,想象是对音乐形象和情境的扩展、补充和丰富的心理形式。音乐想象来自音乐本身音响的刺激,来自主体的知识、经验和阅历;知识愈丰富,生活经验和阅历愈丰富,想象力就越强,想象视野就愈宽广,想象起的事物就愈丰富,对想象的刺激力度就愈大,从而由想象再创造的形象就更丰满、更完美。然而,音乐想象并不是空中楼阁,天马行空,它是建立在丰富的音乐表象基础上的,因此,脱离了对音乐感受的想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是语言表达阶段。从神经生理学得知,大脑的内在语言叙述是大脑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当你思考问题时,大脑通过内在的语言来叙述你的思考过程。事实上,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大脑内在语言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带有目的性的欣赏后,头脑里已经根据所确定的对象及所想象到的形象群进行语言上的构思,把他们感受到的场景或情节等合理地组合,最后形成文字的表达。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呢?笔者就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以《牧童短笛》为例,具体谈谈音乐想象作文教学的操作步骤。

一、营造背景、融入意境

音乐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同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曾把音乐与诗歌称为“天然契合的艺术”。课前两分钟,借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会把学生融入优美的意境当中。那摇曳婉曲的旋律,传送千种风情、万般神韵,如边播放古筝独奏《渔舟唱晚》,边朗诵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领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再如播放《高山流水》,配以王维的“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不由使人沉浸在山间的流水声中,时而一脉如壶滴,时而汹涌如奔马。这样诗乐合璧,自然相得益彰。它们时时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心驰神往,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乐声中达到至善至美的审美境界。

二、重点赏析、初步想象

经过刚才的艺术熏染,学生的耳朵已被唤醒,心灵为音乐而动,这时播放本堂课的主体音乐《牧童短笛》,让学生静静倾听,初步感知乐曲。随后,该生谈感受。通过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初步说出对曲子的感受——欢快、愉悦……想到一个天真无邪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

三、再听音乐、想象细节

这一环节是此课的重点,第二遍听音乐,对学生的要求又高了一步。《牧童短笛》共有三个乐段,可以逐个乐段细听。在第一乐段中,旋律清新优美,学生脑海中出现美丽的田园风光,小牧童边放牧,边欣赏景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第二乐段,旋律变得欢快起来,学生好像看到牧童和小牛在嬉戏。第三乐段,旋律优美舒缓,再现第一乐段,学生仿佛目送晚霞,看到牧童悠闲地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去。教师重在指导细节描写,比如牧童放牧周围的环境怎样?牧童的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的?假设牧童是你,你的心情怎样?其实,由这首曲子产生的想象并不止这些,想象可以多样,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也可能想到自己有趣的童年生活,只要和曲子内容相关、接近,老师都要给以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四、化乐为文、修改完善

音乐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的思路已经畅通,这时教师要紧抓契机,让学生开始动笔写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或想象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师生点评,剔除不合理的成分,修改完善作文。最后在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互赏佳作。(学生例文略)

摘要: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常常感到作文难写。针对此现状,我提出了音乐想象作文教学模式的主张和理论,并在教学中亲身实践,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音乐与作文联姻的教学策略,相信会对广大的一线教师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音乐,想象,小学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吴文漪著.音乐教学新视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晓斌著.写作教学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于漪著.于漪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李吉林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2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里写想象中事物”。让音乐走进习作教学,以音乐为载体,发挥音乐带给人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进行写作。

一、巧设铺垫,打开想象之门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同语文一样,充满情感与灵性;音乐是以旋律和节奏为基本表现手段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主张二度创作——通过合理的想象,用文字表达。这样化“虚”为实。化“乐”为文,为写作提供了一个十分宽广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以音乐为载体进行想象作文的根本优势所在。

为了在想象作文教学中学生既能无拘无束地驰骋想象,又不至于使想象变成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老师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巧妙运用音乐,可以起到催化及强化情感的作用,从而引发学生打开想象之门,为表情达意打下很好的基础。

如:写一场面描写片段.以模仿〈〈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第一小节为例,这一小节描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显示着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学时先请学生找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 描写黄河气势的词语这些词

语力求读出那种气势。接着播放一段雄浑的百架钢琴合奏曲〈〈黄河大合唱〉〉,音乐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力,此时借助钢琴曲的感染力,定能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读得酣畅淋漓。接下来激发学生想象那壮观的场面并说说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训练场面描写,还愁学生无话可说吗?

二、认真选曲,预约想象的精彩

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在内容的呈现上有着想似的结构形式,都具有起、承、转、合的程式。音乐就像流动的文章,乐曲的推进,正是听者化乐为文的思想流程。但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音乐都适于教学,因而,在听音乐想象作文的教学中,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所选的音乐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才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情感,便于和作文建立联系;易于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便于师生共同驾驭。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这位老师运用音乐的技巧令人叫绝。老师让孩子们想象鸟儿跟树朋友告别时的画面:此去关山万里,柔弱的鸟儿要遭遇多少不测的风云呀,树朋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孩子们把学过的送别诗恰如其分地用上了。可是,孩子们口里说着“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时,心的动容程度却没有这么深。当语言苍白无力时,把文字置换成音符会收到意外的效果。经过深入研读体悟,老师为孩子们的情感寻找着宣泄口:秋渐去,冬迫近,依依不舍情,道不尽离愁别绪。善歌的鸟儿把心中这沉甸甸的情怎样

唱出来呢?这时,大家都沉默了。在孩子们拧眉紧思中,老师截取了李叔同的那首令人荡气回肠的《送别》,随着悠扬而缠绵的笛声欲诉欲泣地响起,屏幕上出现了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孩子们跟着轻声吟唱,体会那清丽悱恻的送别情,沉浸在课文意境中久久不能自拔。以此为基点,让学生回到文章中感受那依依不舍之情,完成类似于“鸟儿即将离开树,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请写下来。”这样的习作训练时,还愁学生不着边际,找不到切入点吗?

三、乐于聆听,享受情感表达的幸福

教师和学生对音乐都有着喜爱之情,儿童更有着天生的乐感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音乐的爱好和需要,比绘画更为普遍。从幼年到老年,都有对音乐形式的爱好。”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一种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故在教学中,教师如适时、适当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就会使学生置声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学生乐于表达,从

而更利于学生习作。

请欣赏听音乐想象作文教学片段——

师: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活泼欢快的音乐令人愉快,催人奋进;而悲壮、忧伤的音乐则给人沉思,让人成熟。

【播放《赛马》乐曲】

师:先听音乐,你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听到马蹄声,感受到场面很热闹。

生:听到鞭子响,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还有人们的欢呼声,喝彩声。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音乐,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些!

【再次播放乐曲】

师:要想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先来说有关“马”的成语。

生:马不停蹄、万马奔腾、千军万马、人欢马叫。

师:一口气竟能说出这么多,谁还能再说?

生:骏马脱僵、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失前蹄、人仰马翻……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妙语连珠。老师相信,根据这些词语,场面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谁来说说?

生:我仿佛看见矫健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了鼓点。这些不肯安分的生灵似山洪倾泻,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的大将。

生:天苍苍,野茫茫,一起一伏的草原上正在赛马。一匹白马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呼啸而来,另一匹火红的骏马不甘示弱,四蹄翻滚,长鬃飞扬,那壮美的姿势似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勃然奋飞的海燕。

……

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赛马隆重盛大的场面,那是一种奔腾的美,一种力量的美,多么奇异的画面呀!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3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音乐课堂愉快教学的前提。

教师不要高高在上的一副威严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应该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当然,一些班级中也有个别纪律约束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委婉的批评,并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即时解决。本人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音乐课堂愉快教学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的娓娓道来,学生们则如沐春风,心情舒畅。在这样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缩短了。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二、初中生音乐课堂特点。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年级段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还比较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 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尝试。

(一)、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

(二)、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 并告诉他们各自的家住在几线几间上。我接着提问:“这几位同学当中谁最高?”学生会回答:扮演“la”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句。这次尝试,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La的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 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为进一步掌握已学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时,要求扮演音符的学生将听到的音高按先后顺序迅速排好,并在线谱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时唱出唱名,唱准音高。我还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节奏和唱名进行组合,让他们创作出许多不同节奏型和乐句。这次尝试,不但使学生们活跃了思维,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三)、在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青春舞曲》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都去尝试了,都在努力。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4

一、创设情境, 引入想象力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所以,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 要认真准备歌曲资料,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歌曲内涵。例如,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有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歌曲,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比较舒适, 距离那个年代比较遥远, 难以正确理解艰难时代的生活情境。所以在欣赏《卖报歌》时, 笔者先讲解音乐家聂耳创造这首歌曲的故事背景, 让学生了解当时年代儿童的悲惨生活。当然, 小学老师在积极搜素资料的同时, 也可以利用到教材中已有的内容, 创设歌曲背景, 引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现在的教材课本, 多是采用图画和内容相结合的方式, 彩色课本的运用, 可以说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工作。比如在学习《小小的船》时, 就可以利用到课本的彩色插图, 一边学习歌曲, 一边欣赏课本插图。课本中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坐在月牙船上遨游夜空, 充满了梦幻主义特色, 这些图片恰巧就符合了现在小学生对生活的想象, 在学习歌曲时, 按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 使每一个小学生陷入对“小小的船”的想象中。

二、加强互动, 培养想象力

现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音乐的世界如同现实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如果只用语言对小学生进行描述, 可能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想象。而舞蹈与音乐不分家, 所以, 在学习歌曲时, 可以与小学生一起互动, 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 触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 在学习《柳树姑娘》之前, 先让小学生观察柳树在风儿的吹拂下的身姿, 然后, 根据自己的观察, 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柳树, 在音乐播放时, 随着节奏, 随风摆动。其实, 小学生的想象力最具有天马行空, 所以, 在一开始教习音乐时, 就应该对其想象力进行开发, 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其想象力的养成。例如, 在一年级时会学习《动物说话》这一单元, 作为音乐教师可以把它做成一个简单的舞台剧形式, 先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 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然后各自制作一个简单的头像, 戴在头上, 让班级的小学生自由组合, 可以当小动物, 也可以是一草一木, 在合作中完成一场森林的音乐盛会。这样活泼的课堂教学, 不仅可以从小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 而且可以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增加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三、利用多媒体, 开拓想象力

现在的音乐课本体现了以小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与时代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播放动画、视频等, 引小学生进入梦幻的王国, 任其想象力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例如, 在学习《狮王进行曲》时, 可以先播放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狮子王》。通过播放动画片, 把小学生的想象力引入到到呼风唤雨的森林之王辛巴身上, 然后再通过播放音乐的欣赏,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想象歌曲中所描绘的狮子王形象, 然后让小学生起来模仿, 既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又开拓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可以播放一些乐队表演的录像, 这样既可以认识乐器, 又可以了解到每一种乐器所独有的声音, 把乐器和声音的想象结合在一起, 丰富了小学生的音乐世界。

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发挥想象力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 更是想象的艺术, 所以不仅要强化听力训练, 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 结合绘画、写作等,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现在的科目之间的设置, 加强了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所以, 在学习音乐时, 完全可以运用多种手段, 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例如, 我们在教学时常说音体美不分家, 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其它学科, 加强音乐想象力的培养。现在的教材在选取歌曲时, 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所以, 在进行歌曲欣赏时, 可以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 把听到的音乐内容用自己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来。比如在学习《草原上》时, 就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歌曲内容, 结合自己的想象, 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草原。现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 对事物充满了好奇, 但是自制力不足, 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缓慢等现象, 所以, 在欣赏歌曲时, 不仅要注意对听力方面的挖掘, 更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让小学生把身心全都投放到音乐课堂上。小学生不仅可以用笔描绘音乐世界的画面, 也可以描写出音乐世界的内容。例如, 在学习《春晓》时, 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中所学习的古诗《春晓》, 发挥小学生的联想力, 把两者结合起来, 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用文字描写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五、结语

现代的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 更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因此, 在小学音乐的日常教学中, 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教授音乐知识的同时, 注重对小学生想象力的挖掘和培养, 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给每一位小学生插上一对想象力的翅膀, 带领他们飞入艺术的殿堂, 让学生在想象的音乐世界里遨游, 感受艺术的熏陶。

摘要:现在的音乐课堂, 不仅要注重对小学生音乐知识的灌输, 还要注意利用各种方法, 加强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和开拓。在音乐的世界里, 放飞小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关键词:音乐,想象力,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梁冰.浅析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与想象[J].华章.2011, (11) .

听音乐想象作文500字 篇5

有一天,在浇水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屋内的吊兰花比阳台上的长得茂盛些。奇怪,买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大小,并且我也是同时给它们浇水、施肥,待遇一样,连受光照的时间也差不多,为什么会长得不一样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为了弄清是不是这个原因,我把两盆吊兰花交换了位置,选择了其中长势差不多的两枝这条做记录。我除了天天给屋内的那盆放音乐听,其他的待遇两盆花都是一样的。我每天都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两天后,我发现屋里的吊兰枝上真的比放在外面的那盆多长出了几片嫩叶,看着吊兰一天一天茂盛起来,我高兴极了,还真猜对了啊!

几周过后,屋内的吊兰和屋外的吊兰长得一样茂盛,惹人喜爱,并且还绽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现在我知道了音乐是造成吊兰花生长不一的原因,可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植物能听得到音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爸爸。爸爸也满脸的诱惑,就和我一起查起了资料。

嘿,还真的这一回事。原来音乐对植物的生长细胞产生刺激后,会促使细胞内的养分受到声波震动而分解,并能让它们在植物体内更有效地输送和吸收。因为一定节奏的声音能促进植物细胞迅速新陈代谢和繁殖。从而促使植物的生长。植物喜欢听的音乐是比较柔和、缓慢、小声且没有刺激的音乐。

听音乐想象作文课堂实录及分析 篇6

1.学生通过听音乐,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中感受到草原骏马奔驰的场面,引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神往。

2.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曲子,请同学们注意听,听后谈你有哪些感受?

播放:《江河水》——《采茶扑蝶》——《歌唱二小放牛郎》——《百鸟朝凤》

每首曲子选取最精彩部分,串联起来,播放时间约2分钟。

【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为下文播放主题曲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生:有的曲子听起来感觉很悲伤,有的曲子听起来喜洋洋,感觉很愉快。

生:有的曲子节奏较慢,表达的主题很忧伤;有的曲子节奏较快,表达的主题很欢快。

师:看来,同学们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的确,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活泼欢快的音乐令人愉快,催人奋进;而悲壮、忧伤的音乐则给人沉思,让人成熟。

二、初听音乐,展开想象

师:先听音乐,你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播放《赛马》乐曲】

生:听到马蹄声,感受到场面很热闹。

生:听到鞭子响,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还有人们的欢呼声,喝彩声。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音乐,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些!

【再次播放乐曲】

师:要想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先来说有关“马”的成语。

生:马不停蹄、万马奔腾、千军万马、人欢马叫。

师:一口气竟能说出这么多,谁还能再说?

生:骏马脱僵、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失前蹄、人仰马翻……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妙语连珠。老师相信,根据这些词语,场面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谁来说说?

生:我仿佛看见矫健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了鼓点。这些不肯安分的生灵似山洪倾泻,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的大将。

生:天苍苍,野茫茫,一起一伏的草原上正在赛马。一匹白马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呼啸而来,另一匹火红的骏马不甘示弱,四蹄翻滚,长鬃飞扬,那壮美的姿势似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勃然奋飞的海燕。

……

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赛马隆重盛大的场面,那是一种奔腾的美,一种力量的美,多么奇异的画面呀!

三、续听音乐,继续想象

师:请同学们继续听一段音乐,想象热闹的赛马场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播放《江河水》片段】

生:乐曲变得忧伤起来,调子从激昂走向低沉。

师:大家展开想象,赛马场可能会遭受哪些变故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狂风骤雨挟带闪电,人们一时慌乱起来,马匹受了惊吓,脱缰仓惶而逃。

生:骑手从马背上摔下来,被马踩死了,人们陷入痛苦之中。

生:一匹白马冲到终点,突然马失前蹄,猝死在终点。

……

师:大家所想的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能不能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联系起来呢?

四、指导写作

师:请大家完整地听一遍音乐,理清思路。

【播放《赛马》、《江河水》曲子】

师:场面写得越热闹,暗示悲剧发生得越凄惨,越出人意料,留给人的余味就越无穷。大家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努力做到让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师:给文章拟定确切的题目,定什么好呢?

生1:赛马之变。

生2:赛马的喜与忧。

生3: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

师:从喜到悲的过渡语怎么写呢?

生4: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生5:谁料到,情况骤然发生变化。

师: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生6: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喜中有忧,忧中有喜。

生7:告诫人们在得意之时不要忘形。

师:同学们的见解真深刻,还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好,拿出纸笔准备写吧。

学生动笔写想象作文。

五、交流评改(略)

【教学反思】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7

一、“音乐想象”的基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 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则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如在教三年级学生唱《共产儿童团歌》时,首先介绍少先队的发展史,简介少先队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接着让学生回想一年级入队时的情景,展示当时入队时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当时的心情和想法,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又如在教唱《小放牛》时, 单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并不太清楚它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学生对它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厚,可以把鲁班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八仙故事先讲给学生听,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从而明白歌词的一些含义,理解歌曲的真正寓意。

二、“音乐想象”的辅助———课本插图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比较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 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的直观感受,并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它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欣赏二年级教材中的《在钟表店》,我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指导学生想象钟表不同的摆动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表现钟表的走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创编动作,有的用头、眼、脚、手等部位表现钟表的摆动。学生的这种积极参与,只有教师正确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心理自由氛围,一个自发表现的空间,方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长大要当宇航员》一课 ,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男孩坐在宇宙飞船上遨游星空,全图充满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 学生的思维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 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

三、“音乐想象”的关键———歌词教学

小学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引导下,进入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之上再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如歌曲《歌 唱二小放 牛郎》,歌词内容 丰富 ,形象生动 ,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脑海中会出现王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唱曲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歌词教学,打开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眼圈发红,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再如教唱《两只懒乌鸦》,这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幽默、风趣又具有教育意义。教学中,有位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改成唱两只勤劳的乌鸦,好吗? 我还能唱给大家听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当然可以,大家都来试一试吧。”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改的改、唱的唱、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高潮。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音乐想象”的升华———舞蹈表演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根据歌曲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则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教师可以选择适当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则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跟随音乐节奏律动、舞蹈。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学唱《玩具进行曲》这首歌曲,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律动,请学生在音乐伴奏中模仿各种玩具的造型。如学唱《幸福拍手歌》一课,由于大家对这首歌都很熟悉了,在会唱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创编动作,编成舞蹈,自唱自跳,不仅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帖,展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运动的生动画面, 使学生产生运动带来健康的意识,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升华。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唱歌教学只有通过“音乐想象”这一重要环节,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所以上好唱歌课不仅是让学生会唱一首歌,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利用音乐歌曲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提高歌唱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从想象中感悟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提高歌唱教学质量。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8

一、运用具有具体意象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启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弹奏有明显意象发出声音的曲子,并在弹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钢琴发出的声音和现实生活真实声音联系在一起。

比如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的《百鸟朝凤》,为了突出百鸟朝凤意境,这首曲中有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由于声音的种类很多且比较类似,对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显著提高想象力的契机,能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准确地弹奏这首曲子,如果弹错那由此想象出来的鸟鸣也是不存在的,不利于意象的表达,学生进行联想的过程也会变的异常困难,这就好比,一句本应该流畅通顺的句子里出现了一个错别字使得整个句子变得晦涩难懂,甚至理解错误。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想象力训练时,要保证学生能准确地弹奏该曲子,然后再根据曲谱逐章提出适宜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遇到的苦难要及时帮助,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总结经验,认识到为什么会出错,并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运用非标题性质的音乐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在浩瀚的钢琴曲作品中,有许多曲子是没有具体的意象,也是没有情节的,作者只是想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我们称之为非标题性质的音乐。所以,在弹奏此类曲子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找到想象的切入点,如果再不能和作者形成感情上的共鸣,那么我们弹奏这首曲子就是做了一件无用功。

对作者的所思所想进行思考和想象,有利于学生演奏的钢琴曲更有感染力,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别人的认可以及赏识带来艺术的喜悦,会加深学生会艺术的热爱,继而使自己更加努力注重对作者感情的挖掘和感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学生进入良性循环的过程后,学生的想象力将有一个质的提高。而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到这种循环中,找到感受作者感情的方法:一,老师可以在前期直接介绍钢琴曲要表达的感情,使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加深对这种感情的认知;二,老师通过介绍与曲子所要表达的感情的相关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三,使学生有查阅与曲子相关的信息的意识,然后在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弹奏,在弹奏的过程中,认真感受音符,并不断调整,直至自己的弹奏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不过,也要鼓励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感情进行升华,不必要刻意迎合作者的感情,要在充分尊重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解放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非标题性质的音乐的感情的束缚。

三、运用演奏技巧来培养音乐想象力

由于钢琴在弹奏的过程中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如果我们注意对这些动作的观察,就会发现其生活中的影子。比如钢琴弹奏过程中的“小鸡吃米”动作,尽管这套动作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能结合现实生活中小鸡吃米的特点来进行动作的练习,相信很快就能掌握动作的要领,在协调动作上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的弹奏动作不得要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在纠正学生动作技巧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把想象力的联系和演奏技术结合起来,对我们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由于成长环境的限制,学生并不是都见过现实生活中的意象。城镇学生大部分没有见过现实生活中的小鸡啄米是个什么样子,所以老师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应首先能保证学生能见过“小鸡啄米”,运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屏影像,让学生对里面的动作认真观察,讲解动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的演奏动作更加的标准,避免盲目模仿。同时,学生应该增加自身的阅历和知识面,这样脑海中会有更多的素材进行想象力,继而提高想象力。

四、结语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9

在音乐课中, 教师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 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 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 从而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他们学得主动, 学得开心。下面我就谈谈我在音乐课中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孩子们在音乐营造的自由王国中尽情遨游。

一、抓住音乐想象的主要特点

(一) 音乐的非语义性。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 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特点, 决定着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 音乐的情感性。

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我们相信, 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 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因此,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三) 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作品在创作完成之后, 无论是表演还是欣赏, 都包含有艺术家的理解和再创作, 因此,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我们每个人在听同一个音乐作品的同时, 都在进行自己的再创作。

二、提升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途径

(一) 构建音乐情境, 激发孩子参与互动

教师在导入时, 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可以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教授1年级教材《秋天的歌》:教师播放歌曲《小树叶》, 老师引领学生用串铃等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首先让孩子们仔细听音乐, 一起来感受一下学生边听边想象秋叶随风慢慢飘落的情景。秋天的美景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 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 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秋天真美呀!”通过这样的感悟训练,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时, 教师再以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情感的音乐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中去, 就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 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二) 感知、联想、创作, 激发儿童想象力的三步骤

众所周知, 好奇是儿童的特性, 对于新鲜的事物更是如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 掌控课堂行进的步骤。例如在《音的长短》教学中, 笔者是如下设计的:

1. 感知。

在学生知道了音有长短后, 为了加强学生对长短音的听辨能力, 拓宽孩子们的思路, 我设计了一个"找声音"的游戏活动。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纸盒, 里面有沙球、三角铁、杯盖、木梳、钥匙等等, 让学生每人摸一件, 用摸到的东西随意摆弄发出声音, 然后比较发出的声音是比较长的还是比较短的。学生开心极了, 在自由敲打的过程中, 他们发现了手上同一种东西能发出各种长短不同的音, 一个个显得那么惊喜。这一环节的设计,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专心致志, 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去寻找、去判断。

2. 联想。

我又我给学生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由比较长的音组成, 第二段由比较短的音组成, 让学生自由联想, 把自己所感受、理解到的用形体动作自由地表现出来。我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 让学生回忆打雷的声音, 雨滴的声音, 打呼噜的声音, 咳嗽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平时无意识所积累的自然音响一下子全都涌现了出来, 情绪也随之激动起来。有模仿自行车铃声的, 敲门声的, 下大雨的声音, 刮大风的声音, 妈妈切菜的声音等等,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想象、加工, 配以体态语言, 将自然中的声音, 进行加工。教师以此培养了学生通过生活的观察加以想象的能力。

3. 创作。

在前两个步骤基础上, 我请学生用已学过的do、re、mi、fa、sol五个音, 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这些动物。学生兴奋极了, 自由地边唱边表现了起来, 有的唱着短短的do这个音做兔子跳, 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 有的唱着短短的re做着小猴子搔首弄姿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

三、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想象过程有效引导

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它不只停留在听、看这些形式上, 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感受、用脑子去思考、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 音乐就没有意义。当然, 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特质, 绝非欣赏者认为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语言所描绘的特点展开想象。一味鼓励学生“自由想象、任意感受”以致教师放弃指导是不可取的, 这里强调指导学生深入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只有目的明确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中展开想象, 层层深入, 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地内容和意境, 使得作品在学生地心中编的羽翼丰满、栩栩如生。

在音乐这个“自由王国”中, 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尽情表现, 自由想象, 积极创作, 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想象力的愉悦。

摘要:文章从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出发, 探讨了音乐在想象力培养方面的特点, 提升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途径和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想象过程有效引导的责任。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音乐想象力,小学音乐,培养

一.培养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一段音乐不仅仅包含旋律、歌词, 还包含音乐本身的深刻含义。就像一首《月光曲》能够让人想象到柔美温凉的月色, 一首《命运》能够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跌宕和对生命的叩问。欣赏音乐, 并不仅仅是聆听旋律本身, 而是要感悟出音乐的生命力、音乐的深刻含义、以及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只有具备音乐想象力, 才能欣赏到音乐真正的美。在聆听音乐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正是通过音乐的沟通, 才有了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得知音的佳话。可见, 具有音乐的想象力是真正听懂音乐、欣赏音乐、品味音乐的前提。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1. 发展学生的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

小学音乐教材里所包含的音乐种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轻快的儿童歌曲、优美的童话配乐、民间知名的器乐曲以及驰名中外的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尽量为学生提供符合音乐场景的画面, 使学生脑海中对音乐的场景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如果有画音结合的视频就更好了, 生动的视频能够使学生很快的融入音乐的内容。比如:教材中的《赛马》是一支风格比较热情奔放的二胡独奏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勾勒出一副草原上马儿奔跑的美丽图景, 如果能够有关于赛马的视频文件在课堂上播放, 使学生一边聆听着赛马的音乐, 一边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赛马的场景, 这样便能使乐曲的音乐内容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鲜活, 也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2. 通过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也少, 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 但是, 正因为这样,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甚至天马行空, 不会受到条条框框的拘束。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合理利用小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在《玩具兵进行曲》便是一个像童话一样的故事。如果教师不加以讲解, 也许小学生们并不懂的歌曲在唱什么。这种情况下, 教师便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讲述的故事。一个小朋友拥有许多的玩具, 有一天, 当这个小朋友睡着了, 他的这些玩具们便在一起活动了, 玩具们模拟士兵列队、敬礼等游戏, 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样的讲述,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很快便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许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小朋友, 也许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玩具。通过这样的想象, 便更能唱出歌曲轻快愉悦的感觉。再比如:《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非常贴近大自然的轻快儿歌。“春雨唱歌滴答滴答, 春风弹琴沙沙沙沙, 春雷打鼓轰隆隆隆, 春水鼓掌哗啦啦啦”, 歌词本身就非常生动的描述了春天的大自然里各种有趣的声音, 教师也应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春风、春雷和春水的声音, 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朝气蓬勃, 从而歌唱出这种生命之春的欢快旋律。

3. 采用唱歌加上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歌曲都是具有情景故事的, 教师在教授歌曲的时候要先给学生们介绍歌曲的故事背景, 甚至可以找几个学生来表演歌曲中的人物。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成为主人翁, 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卖报歌》便是讲述一个小男孩风雨无阻的卖报的故事。教师可以请班上的几位同学表演这个卖报郎, 让大家看看卖报郎是如何哟呵卖报的, 其他同学来评价这些同学表演的优点和缺点。体会到了卖报的场景, 再学习《卖报歌》, 然后将卖报歌与表演相结合, 一边表演一边唱《卖报歌》, 学生便会感到音乐的学习是一件很生动、很有乐趣的事情。场景与音乐的结合, 才更加体会出音乐的律动。

结语

音乐想象力是欣赏音乐、领悟音乐含义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只有具有音乐想象力才能领会音乐本身的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而小学阶段是接触和认识音乐的重要启蒙时期, 因此, 小学音乐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只有从点点滴滴的培养开始, 才能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然后分别举例介绍了几种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采用不同方式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鹤立, 左建新.谈如何培养钢琴演奏的音乐想象力[J].教学研究, 2004, (04)

[2]庄小静.指导学生学会“音乐想象”, 提高音乐教学效益[J].青海师专学报, 2006, (S2)

[3]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J].班主任, 2003, (12)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11

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单纯的教与循规蹈矩的学,已适应不了二十一世纪音乐教学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当前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前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也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做法

一、在创设情景中,激发学生想象热情

创设情景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用故事、音乐、歌词、表演、录象、挂图,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等,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实现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喜洋洋》的教学中,要想有新的突破,必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走出1日的教学模式。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喜洋洋”这个标题,如果让你们来当一回作曲家,你将用什么样的题材和生活场景来表现这一主题?并且用什么乐器来演奏更能完美地表现你的音乐形象呢?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接下来便有学生陆续举起了手。“我认为家里盖新房时,全家人个个喜气洋洋的场面用笛子来演奏很适合,”我趁机进行引导:“这位同学很会观察生活,并以自身的体验来作为创作题材,相信如果创作成乐曲来演奏的话一定很棒!那么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创意吗?”这下学生的讨论更热烈了,思维显然被调动了起来。“农村老百姓娶新娘时,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用唢呐来演奏使气氛更热烈!”“哗”,顿时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情绪更高涨了。“2008年奥运成功举办,全国人民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同学们越说越来劲,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见好就收,马上打住了同学们:“你们所想象的题材太有创意了,还是让我们一块来欣赏由刘明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喜洋洋》,听听他是选择用什么样的题材和乐器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样既将学生们的思维引入了课题,又给他们留下了悬念。这样的导入成功的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自主的学习;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和促进者,教师由教学活动的主宰和主角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探索活动中的引导者。情景创设应力求生动、新颖,引起学生注意,以激起想象的热情;但情景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适合教学内容需要,不能追求形式;直观材料要精选,展示时机要适当,这样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在有效的训练中,奠定学生的想象基础

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鸭寨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否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4.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 篇12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象

现代的高中生,面临了巨大的高考压力,对非文化课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致力于其音乐爱好的触动,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轻音乐,在介绍作者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闭眼沉浸于美好的音乐世界之中,放松心情,抛开考试的压力,单纯欣赏音乐,陶冶其情操;也可选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培养其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在受到熏染的同时,受到积极、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亦是如此。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上的锻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于教师的知识讲解与音乐的能力训练之中,有的放矢地利用不同的课型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热情,引导其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观、学习观。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自学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拍一拍节奏、感悟主题、试唱旋律等,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联想,深入全面地理解乐曲。最终将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掌握技巧,并不断提升音乐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信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帮助。实践证明,信息媒体技术,对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些受到空间与时间限制的音乐主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手段加以具体地呈现。以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其走入音乐情境,获取更深刻的感受等。

例如,在音乐———古典走向浪漫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电影或短片,用音乐天才及其作品的数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思维与联想的空间。然后再顺势引入其作品,如《弦乐小夜曲》等,让学生认真聆听西方音乐,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与鉴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高中音乐课堂“社会化”

当前学校所培养的,应该是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而高中音乐课堂就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感悟人生,使其学会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生探索的题材,引导学生树立执著追求的信仰、努力奋斗的精神,领悟人生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广泛收集励志型的音乐与故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等,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与资料进行搜集时,能够领悟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引导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插上想象的翅膀,领悟人生需要奋斗的信条,从沉思到悲愤,从悲愤到怒号,深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并培养崇高的个人品质。

五、小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节奏,培养才能多元化和拓展化。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习惯,拓展其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构造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黎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音乐高效课堂[J].神州(中旬刊),2013(5).

上一篇:张家大院下一篇:民办高校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