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教学(精选12篇)
想象教学 篇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研读教材,深挖教材关键语句,通过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启迪想象,将阅读文本中的简单语言进行立体呈现,让学生借助形象理解,有效提升阅读感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启迪想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尤其是第一第二学段学生来说,词语理解是其重要教学内容。毕竟汉语中很多词语,一旦离开具体语境,单纯依赖字典或者词典解释,往往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南辕北辙”现象,自然也很难积累与运用。
比如针对《艾滋病小斗士》这一课。其中“轩然大波”,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恩科西到小学报名,遭到很多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这里来想一想,他们会说是什么?老师会怎么说———
生:艾滋病小孩?他来上学?天呀,这太可怕了,假如传染给其他学生,怎么办?这绝对不行!
师:是的,想想也可怕!那么学生会怎么说———
生:天呀!学校竟然会收艾滋病学生?这简直不可思议,我们需要转学,立即转学!
师:是的,作为学生非常害怕,我们可以理解。那么作为家长听说这个消息后,他们又会怎么说———
生:家长会找到校长说,绝对不行,艾滋病非常可怕,如果你收下他,我们孩子坚决转学,你作为校长要负责任!
师:是的!想不到恩科西想上学,却遇到这么多的阻力:教师不让收,学生要转学,家长再威胁……这个消息一定在学校、社区引起轰动,用成语表示,就是轩然大波。孩子们,假如你是恩科西,你这时心情又会怎样?
(学生分组讨论)
对于“轩然大波”,如果让学生直接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也许有字面上的理解,但是却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经过这些想象,“轩然大波”这个词语从抽象变得具体,而学生在其体验与认识的基础上,对其意思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象恩科西的感受,自然也能理解其悲惨的命运。
二、启迪想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句子意境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更多还需要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重点语句,尤其是意境深远的句子,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同时感受其形象,体验其意境。
比如针对《春联》这一课引导学生采用“读了______这副对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开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然后进行具体描述:
生:读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新”这副对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树木爆青了,孩子们也出来放风筝了,农民伯伯在忙着春耕,工人们在工厂上班,商贩在街上吆喝,汽车在路上奔跑着……全国上下,都呈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读了“又是一年芳草地,依然十里杏花红”这副对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杏花,一路的杏花,一眼看不到边的杏花,开得旺盛,开得火热,像生命一样澎湃,像火一样的热情。花丛里,树林间,无数的蜜蜂在嗡嗡飞舞着,忙着采蜜;成群成群的蝴蝶也飞来飞去,诉说着春天的快乐。草地上,不知名的小草、野花才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小心探出头来,看看这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孩子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或者来回奔跑,他们的笑声在杏花林里到处回荡……
通过想象,这些理解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直观的、形象的,更是真切的。因而对于意蕴丰富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效沟通语言与生活桥梁,从而让抽象的语言变得直接,变得形象,其意境内涵跟着显化。
三、启迪想象,引导学生准确感受文本主题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更多包括情感与价值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题,可以借助想象,架设语言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让其主题由抽象变得可感可观。
比如针对《九色鹿》这篇课文,其文本主题是做人要言而有信,不能忘恩负义。怎样将这一抽象主题渗透进学生思想中?
生:调达,难道你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吗?
生:调达,你还是男人吗?怎么竟然见钱眼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吗?
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调达,你不要糊涂好吗?
生:调达,你好好想想,你在做什么?假如你真的去告密了,你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你会一辈子不得心安的!
生:调达,你要考虑清楚呀!如果你真的告密了,别人会怎么看你?你的孩子还怎么出去做人?他们会瞧不起你的,一辈子都会恨你的!
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调达,假如你这样真的去告密,你会遭到报应的!
生:调达,你就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九色鹿看错了你,当初就不应该救你,让你直接淹死算了!
……
通过想象引导,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情感,而且对文本主题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把“知恩图报”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教材变厚,把学生情感变浓,这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让学生情感与文本主题实现共鸣。
摘要:苏教版小学教材中文本阅读篇幅大多较短,意蕴却非常深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仅追求知识能力的理解运用,更多需要关注其文本情感与价值观。将阅读文本中的简单语言进行立体呈现,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最终让阅读变得厚重。
关键词:阅读,想象,词语,句子
想象教学 篇2
1、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方式并创造性地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捕捉写作灵感;
2、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想象和联想是表现对生活独特主观感受的两种必要的手段。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 想象: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什么是想象
联象:由于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什么是联想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节选自《天上的街市》 简单区别想象与联想 简单区别想象与联想 由此可见:
想象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虚
联想想到的是客观实际,是 从此及彼的过程。
实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就没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千古绝唱。想象作用
细致观察
广泛思考
大量阅读
储备表象
运用修辞
多作训练 如何培养想象联想力 评价自已的想象力 1.你觉得自已的想象力怎样?
A.丰富
B.一般
C.不太好
2.你认为你的想象力还有多大潜力可挖掘?
A.很大
B.一般
C.不大
3.你是否想检测一下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
A.很想
B.一般
C.无所谓 猜谜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日出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霜 道士腰中有两眼,和尚足蹬一领巾.
本是平常两个字,难倒不少读书人.
(打两个字)
谜底:平常 怪字藏诗
日圆山高路口长,云横雨细倒斜阳。扁舟横渡无人过,风卷残花半日香。看图想象 乙
围绕左边两个图形展开联想,说一说联想的结果.
例:甲--西餐汉堡包
乙--中国的粽子
合起来,想到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甲
范例展示 中秋团圆 遵守交通 灿烂的
古埃及文明 团结协作 拼图想象
材料:
纸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
纸线段两条,长短不论.
纸圆或椭圆两个,可大可小.
要求:请同学们用所给的图形,拼成一幅
图,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 示例:用两三角形表示两座重叠的山峰,表示连绵起伏的山峰.用一个椭圆表示山下的湖泊,再加两条线,用来表示湖里的水.再用一个圆表示太阳.我给这幅画起的名字是“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望大家珍惜保护这份灵秀,不要随意破坏. 创意构思 父爱深沉 青松 失衡 藕断丝连
落实想象成果,文字表达
请同学们围绕所拼的图形说一段话,可选择自已的拼图,也可用屏幕上的拼图,一百字以内.
帆船
风筝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各种标志,如:商标、会标、台标、城标、校标等。然后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并用一段话在日记中写出来。示例: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
图标欣赏
请听故事:续说
有一个人很喜欢弹钢琴,但弹的却很难听。一次他邀请了许多熟人听他弹琴,可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
请接着往下构思这个故事,后来这两人有一段对话,对话内容必须体现剩下最后这个人不愿听的心理,看谁讲得精彩.学生甲:“那个弹琴的对最后一个人说:‘谢谢你这样有礼貌,还能等我弹完再走。’剩下的这个人说:‘其实我也想走,只是怕你伤心。’”
学生乙:“弹琴的人一看只剩下了一个人,气愤的拿起一把刀威胁着说:‘要是你敢再走,我就把你杀了!’那人听了这句话,‘扑通’一声跪下,哀求说:‘求求你为了让我不再听下去,您还是把我杀了吧。’”
学生丙:“弹琴的人对最后那个人说:‘谢谢你,你是最懂音乐的人。’那人却说:‘我并不懂音乐,不过我的丈夫他很懂。’弹琴的人激动的说:‘那他也是弹琴的?’那人却说:‘不,他是弹棉花的。’”
你们感觉这三个学生哪个讲得更精彩?为什么?
应当说同学丙、乙讲的故事与比同学甲讲的有创意。甲的故事显得很直白、平淡,而后两个故事用了“出人意料”的手法来表现,把最后这个人实在不想听的心理写得很是细致,富有情趣。另外,第三个故事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达到了幽默的效果。世外桃源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东晋大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影视导演培养基地
请同学们以下面“世外桃源”组画小组为想象材料,然后在脑海中导演出一部精彩的影视照片来!
影视作品在现 阅读连线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行,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渔人在那里)便看见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小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走,(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只见那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人们就渔人把邀请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殷勤款待)。村子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出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地为他们详细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想象作文写作在线
《未来的„„》
想象教学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三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开课时,我讲述了英国的童话故事《小猪变形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轻松幽默的文字,妙趣横生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他们边听边想象着每一幅画面、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场景,时而被小猪的滑稽动作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对小猪的奇思妙想充满惊叹……最终,他们不仅领悟了这个故事所蕴涵的生活哲理——做自己,最幸福,还感知了细节描写在故事中的作用。
随后,我出示了若干张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种动物,并要求他们用三言两语把理由讲给同桌听。孩子们有的讲小兔,有的讲小鸭,还有的讲小狗。通过讲述,他们明白了每种小动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只有抓住其特性讲述,才能让每个动物变得独一无二。这为后续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放飞想象,大胆表述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拥有想象力才能有更多的创新,才能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
如何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呢?课堂上,我告诉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可以想象它们怎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可以想象它们在进行某场比赛;可以想象它们在经历一次探险;也可以想象它们之间怎样斗智斗勇……随后,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走进自己的童话世界。音乐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不仅想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趣事、怪事、烦恼事,而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幻想,想象到了很多离奇、怪诞、不可思议的情节。
当音乐声缓缓停止时,孩子们已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了一番,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故事也诞生了。他们先把自己创编的故事讲给组内的同学听,再比一比谁编的故事最有趣。这样的交流与展示,既让学生享受到了交流与展示的乐趣,又让他们产生了成就感。
三、编写故事,把握特点
学生有了故事的雏形后,教师要通过精心指导,让学生创编的故事及创编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大幅度地提高。这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1. 讲故事,评故事
讲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要求上台讲故事的学生要落落大方地把创编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听故事的学生要认真听,听完后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评一评:别人的童话故事哪儿编得最精彩?有没有特别吸引你的地方?教师也要认真听,并从中自然而然地梳理出编写童话故事的要求:抓住动物的特点大胆地想象,把情节编生动,把故事编完整。
2. 改编故事
改编故事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使他们的表述更合逻辑。改编时,教师要依据编写童话故事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故事有没有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展开想象?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生动?哪几处需要修改?然后集思广益,引导学生一起改编。以下是围绕李炎明同学的童话故事《小懒猫》进行改编的教学片段:
生1:故事的开头有点问题。“丛林里住着一只小懒猫,因为它很懒,所以大家都叫它小懒猫。”一句话中出现了三次“懒”,显得重复啰嗦。可以改成 “丛林里住着一只小猫,因为它很懒,所以大家都叫它小懒猫”。它究竟有多懒呢?此处可以展开写一写。比如可以写“小懒猫从来不干活儿,整天无所事事地晒太阳”。
生2:鸭妈妈捉了大鱼又离开让小懒猫有机可乘。鸭妈妈捉了大鱼为什么要离开呢?应该交代一下离开的原因。
生3:小懒猫一被警察抓住就承认了错误。情节过渡得太快了!鸡警长是怎么教育小猫让它认识错误的?鸭妈妈会说些什么呢?此处可以展开写。
生4:小懒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可以写一写它的变化,让读者了解到它知错就改。
通过对李炎明习作的改编,学生们逐渐明白:要讲清楚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样,以使故事完整;要讲清故事中的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怎么说,它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它们会怎么做、有什么样的表情,以使故事更生动。
3. 演故事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喜欢表演。表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验到创编故事的快乐。
“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动物啦!大家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吧。”孩子们欢呼雀跃,你演小懒猫,他演鸡警长,我演鸭妈妈,课堂俨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表演的过程中,故事里主人公的动作、表情、语言变得更加精炼和完美。
演绎的过程是修改完善的过程。孩子们在表演时又生成了许多精彩的情节,把这些新生成的内容补充到故事中,故事变得更生动,更完整。
四、习作讲评,美文共赏
三年级的孩子面对自己的习作往往不知如何修改,有效地讲评能解决这个问题。讲评时,我主要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回忆要求。如编写童话故事的要求:故事是否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想象是否合理、大胆、独特?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是否完整?故事是否给人以某种启迪?
第二,充分展示。既展示习作的题目,又展示习作的内容;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段的展示;既有全班展示,又有组内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别人习作中的亮点(好段、好句、好词等)。张惠琳在《骄傲的小蝴蝶》中写道:“她穿着华丽的外套,浑身都显露出贵族的气息。她扇动着五彩缤纷的翅膀,翩翩起舞。”“‘你瞧我,多漂亮,多潇洒,多有风度,一看就是上流社会的宠儿。’小蝴蝶一脸不屑。”小作者不仅通过外形描写凸显了小蝴蝶的美丽,而且通过语言、神情的描写把蝴蝶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都很喜欢这几句话。
第三,引导修改。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变得更加完美。这次习作讲评时,我展示了景玉婷同学创编的童话故事《卷毛马》。
生1:我觉得这篇童话故事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如“小马遇到了狮子,非常羡慕狮子头上蓬松的毛发。”狮子头上的毛发的确蓬松得像烫过一样。小马想模仿狮子的发型也符合它崇拜森林之王的心理特点。“你的头发挺帅气啊,为什么要烫呢?”理发店猴子阿姨对小马的称赞是真诚的。
生2:“小马的头发已经卷得像方便面了。”这句话形象生动,烫发后的效果的确如此。
生3:“我就想要狮子那样的头发嘛。”这句话里的“头发”,应该改成“发型”。
生4:我提个建议。我觉得故事的开头可以写一写小马的外形。如:“这匹枣红色的小马披散着长长的鬃毛,在阳光下红得发亮。它一奔跑起来,四蹄翻腾,长鬃飞扬。”这样,就同后来它成为卷毛马形成了对比,更能让读者感觉到小马改变自己的发型真的没有必要。
生5:这篇故事短小而生动,想象大胆而合理,故事的结尾启示我们:“最终小马认识到保持自己的本色才是最好。”我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
学生的评价准确到位,超乎我的想象。我让孩子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在小组内互相修改习作;改完后,再自己修改。修改的过程,是对文章去粗取精、在原文基础上再创作的过程。孩子们欣赏、修改着同伴的习作,乐此不疲。
想象教学 篇4
传统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导致学生认同教师及其知识, 能掌握些许知识却因缺失与作品的对话而丧失了自我感觉、自我加工信息、自主创造的能力, 最终导致语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的下降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僵化。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项特殊的智能活动和审美活动, 想象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
一、想象:改变现状的一味良药
目前, 阅读教学强调的是知识性分析, 过分重视问题思维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被束缚在认识范畴内, 情感通道被阻塞, 心灵终难以产生认同和共鸣, 特别是阅读诗歌这类语言高度凝练的作品时, 学生往往会将作品的灵与肉生生拆开, 整个课堂显得索然无味。如读王之焕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仅十个字, 就描画出一幅俯瞰江山的雄伟图画,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启发学生想象:明晃晃得“白日”已沿着山峰缓缓而下, 则山之态势如何?山之色彩如何?生辉白日和逶迤群山尽收眼底, 则诗人立足点———登鹳雀楼高度如何?一连串的提问, 就让学生放飞了想象得翅膀, 他们在想象中看到了明晃耀眼的太阳, 拔地参天、郁郁苍苍的群山, 看到了奔腾喧嚣、一泻千里的黄河, 听到了黄河黄钟大吕般的宏声巨响, 也看到了正登高远眺、极目千里的诗人的峻骨丰神……这些形象, 是学生根据诗歌提供的形象化的描述而浮现在脑际的审美意识, 它极大地丰富了原作的想象层次。在这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对诗作进行了创造, 发散了思维, 而且课堂也因此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二、想象:培养阅读鉴赏力的一把金钥匙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 它提供给读者的只是语言符号, 而不是像绘画、雕塑、舞蹈、音乐那样以直接方式刺激读者的感官, 读者品鉴作品只能根据作品提供的语言符号进行。如果这些语言符号在读者脑海里不能幻化成画面, 造成意境、氛围, 那就谈不上什么艺术鉴赏力了。文学作品除了有形的内容外, 还有许多无形的暗示。诗歌的跳跃, 散文的言外之意, 小说的虚笔, 戏曲的暗场、空白等这些意到笔未到的部分, 阅读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去联想、想象和补充。例如读唐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加于人民痛苦的诗。后两句从无定河边的战士尸骨联想到春闺梦中之人, 这一强烈的对比形象地传达出十分深刻的内容。当代学者沈祖芬这样写道:“我们不妨试用几个电影镜头来证明它的可见性。在一见冷静的闺房里, 案头燃着一支蜡烛。烛, 残了, 烛泪堆在盘上, 烛旁供着一瓶桃花。花谢了, 花瓣落在案上。一个少妇斜倚在床上, 半掩着帏帐, 光是对着残烛、残花凝思, 后来渐渐地睡了。一个英俊、全副武装的战士走了进来。她先是疑惑、惊疑。待到认清楚了, 就不胜欣喜地迎了上去。但战士的影像却渐渐地淡了。接着, 在眼中出现的是河边杳无人迹的广漠的战场和一堆堆的白骨” (《唐人七绝诗浅析》) 。这是鉴赏家想象力的驰骋,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语言符号幻化成了一组鲜活的电影镜头, 诗的意境在这里得以形象化、具体化了。
三、想象: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大鹏翅”
想象, 是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或重构而产生新形象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操作活动。想象的活动方式是多维的、立体的, 活动的空间是开放的、无限的, 活动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由此可见, 想象对于创造力的形成作用巨大, 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庄子·逍遥游》中说:“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从比喻的角度而言, 想象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大鹏之翅, 想象的翅膀矫健有力, 创造性思维则飞得越高越远。
实际上, 一部作品当中作者究竟想展露何种思想、表达何种境界以及抒发何种情感,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读者都有比较宽阔的空间去推测, 去想象。这种想象的过程, 是一种理解的过程, 一种接受的过程;但也是一种发展的过程, 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 作品是作者用文字所抒写的和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就创造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读者对小说的任务、情节、心理、思想, 散文和诗歌的意境、韵味、哲理、情感, 戏曲的场景、布局、起伏等都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从而达到再创造的目的。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四、想象:徜徉于文学殿堂的引路人
以文学语言为凭借, 用文学形象感染、教育学生, 这是文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文学是生活的语言艺术, 具有形象性、感染性。阅读这样的作品, 决不是一般的认字、解词、连句、分段等所能奏效的。叶圣陶指出:“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文学作品的意境并不是抽象概念的堆砌, 而是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与炽热的感情、深刻思想和谐统一的整体。所以, 阅读教学关键是以课文的字词句为媒介, 唤起学生的想象, 激发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对课文产生生动的体验, 进而受到感染, 喜欢上文学。
想象作文教学反思 篇5
想象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课上完后,让我最感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学生动笔时兴致盎然,每一个同学都感到有话可说,作文难的苦恼基本看不到了。那些平时一听到写作文就紧皱双眉的学生,这一次也没有感到困难。
同桌互说后,学生迫切地想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想象。当学生和我分享他们的想象时,我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他们个性化的语言或表达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尽可能说得具体些;随后请学生评价,说出最欣赏的地方,让生自悟习作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评价随机板书,对学生进行了比较明晰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出想象应该大胆、新奇、有趣,在想象的过程中适当用上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注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吸引读者。紧接着让学生给自己的想象内容起题目。在学生拟题目的过程中,我请两个学生说说自己打算重点写什么内容,进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习作的重点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还注意捕捉一切机会进行习作的指导,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习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尽量克服学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使原来内容空洞、乏味的作文,变得有新意,有个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真期待学生能写出满意的作文!
篇二:贯岭小学四年级想象作文“笔”的教学反思 任远强
想象作文《未来的笔》教学反思 贯岭小学 任远强 今天,本人执教了四年级一篇作文课《未来的笔》,要求同学们打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弄清楚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未来要怎么改良这个缺点,所以本次习作自然也就要考察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作文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在作文指导课上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作文指导课的上法。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教师必须在作文指导课上下功夫。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四年级,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比如:未来的笔,他们的素材就很少,可能被现实生活中的笔给禁锢了。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因此本人在进行《未来的笔》作文指导课的时候,问到:“现在的笔有什么缺点?你
想怎么改良成未来的笔呢?”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边想象边思考,循序渐进。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大胆、合理。
2、语句通顺、生动。
3、能把故事写具体,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首先要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想到自己要变的未来的笔的样子,有点和缺点,这样的前提是要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内心入手抓住他们可以发挥的想象,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去说变成了该事物之后自己该做哪些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事情,这样做就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变成后做了什么事”引导比较到位。目前的小学生写作文时最大的难题就是没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缺乏实践活动,还缺少文化知识。所以我用了大量的图片、故事„„等各种设计来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把目光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不断发现,捕捉在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即使是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样,学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来想象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可见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生活开拓思维,想象一个新的境界。
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
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除此之外,由确定材料到下笔成文,中间需要一个说的过程,我口写我心,我心写我口。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情节说出来。在此过程中,语言与思维呈互动状态。说的收获与启发也促成了写的酝酿,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尤其是教师让学生示范说,个别说,同位说,小组说,既是个体一次写的酝酿和尝试,也是不同个体间的一种互相启发,能使学生互相影响,不断补充,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内容。
我认为“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途径是很多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潜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作文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北川羌族自治县贯岭小学 任远强
2014年11月25日 篇三:关于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探讨
关于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探讨
摘要: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大胆想象;积累素材厚积薄发;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创造机会多方思维等方法,指导小学生创新思维,写好想象作文。
关键词:想象作文;兴趣;素材;思路;机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07-01 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习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北师大刘锡庆教授也认为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地释放出来。”我深有同感,我认为在想象作文训练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进行个性的语言表达,形成创新人格。因此,我在想象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探求,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发兴趣 大胆想象
小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作文枯燥,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对此,我每次教学时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有趣的习作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习作的欲望。
如,在教完《鸟的天堂》后,我利用再现情境,让学生在小鸟们发出的美妙声音余味中,用热情召唤的语气说:”榕树上的小鸟们可真好客啊!他们不但为我们举办动听的音乐会,听说还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场激烈的运动会,你们想不想瞧瞧呢?”哇!课堂气氛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悄悄”向学生传递学作信息:”可是呀,小鸟们要我们欣赏完,把这场运动会生动具体地写下来,每人寄一份给它们,写得好的,它们还要带你们去鸟的天堂里做客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啊?”“有!”接着,教师播放录像(小鸟们在榕树上活动的情景),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观察得特别仔细,写作时就根据小鸟们的动作、姿势,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把这场运动会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谓是”教得轻松,学得快乐!”
2.积累素材 厚积薄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见,要写好作文,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想象作文也需要素材,因为想象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是想象,而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调节下,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心理)过程。要培养学生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也说过:”世界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2.1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日出”、“下雨”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现象,家里、班级里发生的小事,这些事物很多同学觉得司空见惯,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平常事入手,养成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2.2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何进行事物的分析、比较;注意事物的不同形态、发展、变化;注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在平时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教他们经常用积累本子多积累一些课内、课外读到的书中的好词佳句,这样可以在以后习作中派上用场。3.打开思路 活跃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掀起创新热潮的今天,让学生自由翱翔作文创新的天空,应引导学生用童眼看世界,放飞想象的翅膀。
所以,对于同一作文题目,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不能把学生的想法当作”胡思乱想”、”异想天开”妄加批评,削弱学生的写作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求异。如学生在学到《去年的树》最后时,我出示这样一个小练笔:”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续写故事,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篇习作
引起我的注意:”小鸟伤心的离开了灯火,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安顿下来,整天伤心地流眼泪,最后死了,土地公公被小鸟的真诚感动了,就想了一个好办法,派人上报天庭,玉皇大帝就把树和小鸟带上了天,穿越时空遂道,把他们送到21世纪的中国的土地上,从此他们再次成为一对很要好的朋友。”这是怎样的习作呀!纯粹是”胡谄”,我叫来这位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写,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这样写是我从电视节目中得到的启示,写的话是我对小鸟和树美好的祝愿和对小鸟对树的友情的赞美!”多么天真,异想天开的想法,但这何尝不是作者最真切美丽的幻想,作文的目的不就如此吗?之后,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干涉学生的想法,控制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予学生更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们用心灵的自由和天真的情思去描绘自己的想象作文,活跃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作文的形成。
4.创造机会 多方思维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让小学生的作文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和模拟运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起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因此,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不能放弃。
结合开展”我们畅想未来”读书会,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进行科幻作文,《未来的学校》、《未来的衣服》、《20年后我的家》等,既是对读书的总结,又是学生进行创新作文的好机会;根据自己喜欢
的学习用具,自由扩充拟题,想象故事,写《魔术文具盒》,记《书包旅行记》,介绍《神奇的钢笔》等;习作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科技小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事物和体验生活,说说心里话,写《我为什么会哭》、《我家的多功能沙发》、《小纸人动起来了》等;还结合作文课,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组合起来编童话故事,开《童话故事会》,看谁讲的童话故事最精彩??通过各种渠道,课内外、校内外为学生找寻作文的机会,让学生多方思维,完成作文训练所要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小学作文训练艺术》2000年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篇四:想象作文教学反思
想象作文教学反思 学习《草虫的村落》后,单元中有一则习作。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甚至是一个自然现象,写出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的生活及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最喜欢写想象作文了,天马行空,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想象和创造,这种创新精神当然值得提倡。但是本次作文的想象还是有限制的,要求或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或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写出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我找了一些范文,比如自述或奇异游历一类的习作,感觉不是很贴切。于是我亲自写了一篇《鱼国奇遇记》的下水文,描写了一条鱼儿在水底世界的所见所闻。通过故事语言写出了鱼的吃、穿、住、睡的生活习性,并进行了环保的呼吁。在读完范文后,我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在故事的想象中要体现资料现实的元素,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对你写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有所了解,而不是胡乱瞎编。
在一番教导之后,学生积极动脑,发挥想象,部分学生写出了很优秀的习作,比如:吴丽楠的《蜂巢打工一日游》、梁琼月的《蜜蜂王国奇遇记》、程霁月的《天空的颜色----彩虹》、李孟菲的《一只小鸡的幸福生活》、郭元双的《我是酸雨》等,同学们想象丰富,融知识点于故事中,读来有趣又能受到教育,真是一次快乐的写作。
这次教学,让我体会到老师亲自写下水文进行指导写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语言和生活,贴近习作的要求。篇五: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想象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如何写奇思妙想
想象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凭借想象的翅膀,超越实际生活,去构想出见过或根本没有出现过的生活图景,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由此可见,想象对我们学习、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写好想象作文,会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
那么,怎样写好想象作文呢?
1、构思巧妙
对未来的想象不是写现实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动些脑筋,写法上新颖,有吸引力。比如可以直接写未来的情景。有个同学在作文的开头写“今天是2024年元旦,我们分别的老同学欢聚一堂??;”也可以采取设问的开头方法,如“祖国未来是什么样子呢?”还有的同学以做了一个梦为开头,以醒来后希望梦境变成现实为结尾??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对别人产生
吸引力,一看到开头,就愿意继续读下去。
2、大胆合理
既然是想象作文,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确定了要写的材料后,我们就应紧扣材料(可能是一方面,也可能是几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即奇特,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你想象中的20年后的某一方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的聚会是什么样的,你就可以是什么样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大胆地展开想象,尽量在
想象汇总突出自己的创新。想象要大胆而有新意,具有时代性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想象的合理指想象要基于现实。它是想象而不是狂想、妄想。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写这类作文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平时观察所得,根据表达的需要,合乎情理地展开想象。
3、内容具体
有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我们应把想象的内容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想象的变化、情景,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
描述出来,不可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概念。写得具体而详细,这样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
4、感情真实
想象,让写字教学更多趣味 篇6
【关键词】想象;写字;趣味
看过孩子们初学写铅笔字时,一遍遍地写着同一个字,有时一个字要写上十来遍。时间久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警觉——每一行字中,越到后面,字迹一般都不及开头几个工整。不仅要问:为什么孩子们费力写的那么多字中,最后几个不但没有写好,反而变形严重了呢?一次次地提醒、纠姿,为什么最后还是事与愿违,没有实现“正迁移”呢?
在写字练习中我们究竟要让孩子得到什么?写好字,正确的握笔方法,正确的运笔,正确的间架结构,适宜的行款布局。这都是写字技能罢了。除了技能,我们忽视了什么?方法生硬?练习机械?忽视了写字教学中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我们把太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学生的手和眼上,没有关注他们的感情投入、智慧生成,一再徘徊在技巧的细枝末节上。这样难免无趣、低效。
本着多一点智慧开发、多一点快乐体验的初衷,笔者在自己的写字教学中做了小小的改变,发现学生的写字实践变化很大,几年来所教学生蝉联学校写字比赛团体冠军。现将这些改变的缘由和方法小加整理,实录如下,以飨读者。
一、多一点对姿势的想象
初习时,对孩子们强调“头正、身直、脚平”和“一拳、一尺、一寸”尚有些效果,但时间这把“刀”却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阶段里,对这些“规定”充耳不闻。
其实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无所不在,他们是天性自由烂漫的。只是我们诸多的“规定”“扼杀”了这些新奇的萌芽。
听练瑜伽的朋友说到过冥想的好处,藉此可以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可以更好地练习身和心的协调。于是,我试着将这个方法引入写字教学之中。
提起笔坐端正时,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冥想也开始了:有的假想自己的两只脚像两棵树,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里,空气清新,一切美好;有的认为自己的笔就是手指的伸长部分,它让自己的手指变长了;有的想象自己的身体跟凳子套在一起,变成了一把椅子……
笔者通过目测法做过统计,一周一次的冥想练习之后写字,发现学生的握笔姿势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多一点对笔画的想象
张旭的观剑舞,黄庭坚的看划船,鲜于枢看拉车,都是运用同感想象提高书法水平的典型。他们的作品仿佛亦是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无形的画。
稍加引导,学生们对笔画的想象也能这样其妙无穷:横像一座微拱的桥,也像一条扁担;悬针竖像一支竖着的毛笔;提像一只犀牛角;撇像风中的柳枝……
特别在较难把握的笔画练习中,想象更是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突破了运笔的难点。
举例来说:
点的练习中,先生把它想象成下雨点,先轻后重,先细渐粗,末端圆滑,雨点“饱满”。朝左微拱,就是左点;略向右拱,就是右点。练习数次后,再在投影仪加以比较、辨析,发现问题后再练习改进。这样一来,很好地避免了以往学生中出现点的行笔无轻重或者将点的尾部顿成一个大圆形的现象。
学生在捺的练习中发现,它的形状就像一架滑梯;而运笔的过程则像在拔河,先轻轻试探对方虚实,继而逐渐加力,突然感觉一轻,对方已输,即刻收力。
三、多一点对节奏的想象
笔画的节奏感练习完全是因为吸收了庞中华老师关于“每一个笔画都有节奏”的写字教学理论。
初习笔画时,笔画的长短轻重,老师都边示范边唱节奏:
长横(想象飘在水上的树枝)——轻顿、向右浮、浮、轻顿;点(想象小雨点)——轻、加重、顿、收笔;悬针竖——顿、重、重、轻起来、提笔;竖弯钩——顿、重、转弯、重、顿一顿、出钩……
观察发现,孩子们在节奏提示下练习笔画,书写的美感和快乐的体验确是明显增加。
四、多一点对姿态的想象
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这些横竖撇捺点构成了奇妙的组合。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一个个精灵变化无穷,让孩子们生发出无尽的想象:“含”是一个大大房顶下藏着许多小宝贝;“轰”是两个“又”奋力伸开各自的一条腿,抬起了一辆“车”;“世”的一根横杆上挂着的三个竖很有意思,从左到右,越挂越高;“界”仿佛是一个伸开双臂跳芭蕾的女孩;一个漂亮的“包”像一个侧坐在地上、双腿长伸的人,不单肚子要收得小,腿更要自然伸长些;“烧”仿佛就是左边一个“火”宝宝依偎在“尧”妈妈的身边……
这不仅让写字不再单调,更让学生拥有了一双观察字形字态的慧眼。
五、多一点对空间的想象
无论是初学时用的田字格还是后来使用的方格,无非是书写者“安置”汉字的参照物。
学生将这些格子视为每个汉字的家,每个字写来都上不碰顶、下不钻地,左右不挨墙。根据每个字胖瘦高矮的不同特点,每一个笔画都能找到适宜位置。
如“四”偏扁,在田字格中书写,二楼空着一半,一楼留着一半,左右各占格子的大半;“利”偏瘦长,左边“禾”中的一横上扬、偏长、挨着竖中线,右边的立刀更瘦更高,竖钩离天花板和地板的距离更近。“京”的第一点落在竖中线的二楼一半略高处;扁担横潇洒地上扬着,靠近点画,横贯左右,又不靠墙;小“口”放在中点附近;竖钩离地最近;两个小点左右对称呼应,比竖钩略高,调皮地藏在长横的底下。
对空间的想象越多,学生发现的规律也越多:离方格底线最近的笔画横向的(如横、捺、竖弯钩、卧钩等)一定比纵向的(如竖、竖钩)离地面的距离远;一个字中,右边的竖一定比左边的竖上面高些、下面长些;有些偏旁是偏瘦的(如提手旁、言字旁、竖心旁、立刀旁、单立人等),它旁边的部分一定占房子的大半;带有许多横画的字,只能有一个横是长横,这样字才不会显得太胖……
其实,书法艺术虽富于变化,但却不是神秘莫测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邱振中老师就曾多次提到要“十分重视对想象力的训练”,这可与反复临摹为核心方式互为依存。
多了这点想象之后,我发现学生的写字过程有趣了许多。每当看到他们笔下勾勒出漂亮的汉字,每当看到学生为自己的书写新发现而洋溢着的笑容时……我总忍不住要在他们的作品上圈下一个又一个的红圈,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想象教学 篇7
关键词:想象力,创新意识,创造力,激发兴趣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 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是知识大量膨胀的时代, 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 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而中小学阶段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好时机。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 美术课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课程。所以, 我在美术课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多年来,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进行了大胆的实验, 探索出了很多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认识基本型后, 我就让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基本型的联想。目的是为训练和培养孩子们能根据一些基本型, 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 经过添加, 形成生动有趣的物象。游戏方法: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并按顺序给每个同学编号1、2、3、4……教师指令每组1号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 用粉笔先画一个圆, 然后在圆内或圆外进行添加, 形成新的有趣形象, 最后师生共同评分。评分的标准是形与联想的结合是否生动有趣。最高分10分, 依次9分、8分……同样2号、3号、4号……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方形、梯形……进行添加, 最后看各组累积分最高者为胜。教师制作小红旗、小红花发给优胜者。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对美术课也就更加感兴趣了。
在上《生动的人物动态》这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骨式人物表现人体动态规律, 自由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能力, 我让学生用小圆纸片表示头, 用几根火柴表示人体, 拼摆出不同的人体动态, 把学生分成 (跳绳、跑步、做操、踢毽子等) 若干组, 然后开运动会, 每组把自己参加比赛的样子先用小圆片和火柴拼摆出骨式动态, 再用铅笔描下来, 然后再自由添加五官、表情、发式及服装。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每项运动冠军。评选标准是人体各部分的长短比例顺眼、动态生动、着色均匀鲜艳。教师用圆形橡皮做成奖牌发给获奖冠军。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年级学生画人体动态的困难, 学生兴趣高昂, 作业效果很好。
二、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低年级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绘画表达欲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期画出的画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 一个孩子在汽车上画了船帆, 并且说:“汽车跑累了让风来推着它。”教师首先要肯定他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夸奖他们“画得好”。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象, 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千万不要把成人的观念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本能, 任何科学都是由人的想象开始的。如上《我的太阳》这一课时, 先教孩子们学唱《种太阳》这首歌, 再给孩子们讲《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从前, 太阳妈妈有十个孩子, 十个孩子有十个不同的样子, 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启发孩子们想象:“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太阳?把你心中的太阳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活跃的思维早已冲破了教师提供的领域。作业完成后真是五花八门。有“像雄狮一样威武的太阳”、“像小姑娘一样的腼腆的太阳”、“像男孩一样淘气的太阳”、“脸上长满水果花卉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的太阳”等等, 全班八十几名学生, 没有一张作业是相同的。下课后, 我把他们的作业贴在画廊里, 引来了高年级同学和教师的一阵阵赞叹。
三、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注重以启发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 以循循善诱的方式, 诱导他们神奇的想象, 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构思, 创造性地运用材料, 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每一件习作都能成为体现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 学生能大胆想象, 画出了美丽的鱼妈妈和慈祥的鲨鱼爸爸带着一群小鱼在做游戏;成群的海马在比赛谁的舞姿最优美……在上《去太空旅行》这一课, 我向孩子们介绍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一个孩子问我:“老师, 天上有木星、土星、牛郎星和织女星, 那么天上有没有虎星、兔星、鸟星和鱼星?”我感到很奇怪, 于是反问到:“你想到什么?”他说:“我想要是天上有鱼星, 我就可以在银河里游泳, 和他们做游戏;要是有各种动物星星, 就可以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开运动会。”这个大胆的想法使我心里一阵惊喜。于是我对他说:“要是你到银河里去游泳, 那么银河肯定有各种鱼星星;要是你开个星球运动会, 那么肯定会有虎星、兔星、鱼星来参加, 可是你怎么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么遨游?”这时孩子们纷纷展开联想:“我穿上太空服, 拽着彗星的尾巴, 在太空中飞行!”“我在太空中建立各种动物乐园, 让所有的动物星星都来安家落户……”还没下课, 一张张充满童趣, 富有想象的作业便完成了。
想象教学 篇8
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意义在于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丰盈学生的头脑。在盲校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视障的原因,需要通过想象阅读来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想象阅读可以表述为,在学生实施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文本中涉及到的任何与读者已有的认知和知识、过往经验和感受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的情感和事物,都会呈现在学生的头脑当中。机械性的阅读,犹如机器在识别文字,而想象阅读犹如歌伴舞,让阅读更加精彩。
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想象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完成单调文字向平面图画,甚至立体场景的转变。通过想象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能够让阅读中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呆板的文字变得鲜活,有限的事物变得无限关联。从而,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进而,能够让盲校学生在漆黑视野中划出一道道光明,感受人生的多姿多彩。因此,盲校语文教学想象阅读对于视障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的调节以及良好人生观的树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盲校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的瓶颈
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象素材匮乏。
想象并非是可以凭空捏造的,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绝对的无中生有的事。想象是指有一个物像的出现,引起的大脑中的已经存储的信息的反应,这些参与反应的信息与这个物像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相关心理学家定义的想象的概念是二度处理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形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多数是由视觉感官输入的,而后才是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大部分视障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原因,想象素材的输入存在很大的困难,导致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况。
此外,受制于多种原因,家庭和社会对于视障学生的关注和培养的有效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盲校教师成为了对视障学生教育的中心的工作者。尽管,盲校的教育教学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是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度的。教育学生本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协作的过程,如果视障学生家庭不在生活中对其的听觉、触觉和嗅觉进行开发,社会不给予视障者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就使得视障者的世界变小,其心中储存的素材不够广泛。
2.兵器不利——想象动力缺失。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视觉障碍容易导致其他知觉信息的重组,理解方面能力薄弱,这也恰好反应了视障学生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较差的成因。通俗地说,视觉是大脑形成心像图的一个有效地辅助机能,而视障学生这一机能的缺失,使其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小说拍成了影视作品,但是非常多的读者还是喜欢在灯下看小说原著,因为在字里行间,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视障学生对文字产生的同感和共鸣基本为零,想象的兴趣也就随之淡化。
三、盲校语文教学想象阅读的实践应用
1.帮助盲校学生收集想象的客观素材。
(1)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增加人生阅历。
文章作者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是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生活。增加视障者的人生阅历,可以让其阅读书籍如同回味自己,从而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出现的人和事物,在自己的记忆库中都能搜索出本人对应的信息,进而促进其想象力的培养。带领视障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例如,去游乐场玩感受喧闹,春游感受和煦的春风,秋游感受送爽的秋风,去陶艺店体验做陶艺的乐趣等等。
(2)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开发触觉、味觉和听觉。
视觉上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视障患者学生的想象力,但是,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其他感官来帮助视障学生创造想象氛围,拓展想象的空间,使得视障学生自然地打开想象力,对文字产生同等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阅读《故乡的杨梅》中,可以每人发一颗杨梅,让学生自己体味什么是酸得牙都倒了,连豆腐都咬不动;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杨梅的表面,感受杨梅果实表面的凹凸不平。
(3)观千剑而识器——扩大知识面。
口口相传是一种古老是教育方式,猎人没有看过捕猎大全,可以讲出一大套捕猎的策略。这就是经验的积累和见识增多的原因,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视障学生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广播、有声读物等听觉媒体,来丰富其大脑中信息输入量,从而增加其想象的素材,例如:新闻和报纸摘要、故事会、心理FM、《开讲啦》《杨澜访谈录》等等,多种高品质的有声节目。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视觉功能相对较弱的人,其听觉功能相对强大,这样增加视障学生的听力负荷,也是对其潜能的开发。
2.引导盲校学生建立想象的主观反应。
(1)培养学生阅读时联想的习惯。
如果阅读过程中,没有根据文本内容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自己联系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就很难总结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更谈不上对文章主旨的升华。视障者有着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强大的,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去引导其在阅读时养成良好的联想习惯。
在这个联想习惯的培养上面,笔者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且适量增加了视障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时。首先,给学生将联想生成的过程;然后进行简单地练习,例如提到教室,你联想到什么;最后,给学生们听盲人指挥家阳光的访谈,让学生联系自己,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有怎样不同的演绎。
(2)声情并茂,营造想象氛围。
人们常常对于自己容易掌握的事情有更大的学习热情,通过多种感官协同记忆,能够有效地提高视障者的学习效率。例如,对于《草原》一文的教授,老师从听觉和触觉两个方面着手,来营造想象的氛围。首先老师在讲课文内容的时候,播放腾格尔的歌曲《草原》,在优美的韵律当中,学生自然放松,心绪跟着老师的语言走,情感跟着优美的音乐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两者融合为一体,在心中产生优美的想象。然后,再带领学生们到户外进行活动,在足球场上,让学生们坐在草坪上,走在草坪上,触摸草坪,感受风吹草动,躺在草坪沐浴阳光,感受天为盖地为庐的情景。
3.指导盲校学生学习具体的想象步骤。
(1)理解文本。
学生首先要对语文阅读内容本身有客观的了解,知道阅读的主要内容,对于记叙文要对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议论文要明确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并掌握文章的论证过程;对于散文要对文中的形象有最基本的认识,对于作者抒发的感情要能够全面理解。
(2)根据文本建立心像图。
将阅读文本中的素材之间建立起联系,对于记叙文要对故事情节进行分解,每个故事情节形成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把这些画面映射在大脑中,形成一幅幅心像图。对于议论文,要将文章的论据由文字转变成图画,然后在画面中找到主题,即文章的论点。对于散文,要将文章中的物像,进行合理的联想,赋予物像一定的意义,与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情怀呼应上,让文章作者与文章中的物像,冥合在一起。
(3)文本联系学生本身。
有段词说得非常好“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戏中自有做中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人的酸甜苦辣。所以,所有的文章中涉及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中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对于视障学生而言,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使得他们的内心丰富、细腻而敏感。当其找到文章中的某些片段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时,读者就会和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在共鸣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对文章有更深的了解,对文章主旨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对人生有了别样的体味,进而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迸发出更激烈的激情,将想象的翅膀一只插在阅读文本中,一只插在生活上,就会让思绪飞上九霄,绽放精彩。
摘要:想象使一切皆有可能,想象无所不能。想象力对于视障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在盲校语文教学中开展想象力教育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本文阐述了想象阅读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展示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
想象与体育教学 篇9
想象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想象自杀自古以来并不少见, 而且, 一直是个迷, 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国古籍《战国策·楚策四》中记载:“更赢在魏王面前只用空弓虚射一下, 就射下一只雁来, 魏王很奇怪, 更赢说:这是只受过伤的雁, 它所以掉下来是因为‘故疮未息, 而惊未去也。’”动物如此, 人也不例外。例如:美国有个电气工人, 在布满高压电的设备台上工作, 虽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他仍时时担心会触电送命。有一天, 他在工作中不慎碰着一根电线, 马上就倒地死去了;尸体皱缩, 皮肤变成紫红与浅蓝色, 是一个典型的触电致死的特征。其实, 经检查, 电闸根本未合上, 他是被想象所杀。
在想象医疗领域,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举办过想象预防感冒培训班。训练班每天早上有一小时的课, 让受试者进行想象自己的身体内有强大的免疫抵抗系统, 向流感病毒发起进攻。经一段时间的训练, 结果受试者的免疫系统明显增强, 唾液免疫球蛋白细胞和辅助淋巴细胞增加。可见“想象”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是何等巨大!
2 想象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
从想象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使我联想到它在体育教学中是否也能起到作用?于是我就对2011届150名男生分别进行了各种教学实验。
2.1 简单的想象心率测试
体育课中, 我对150名男生作了这样的测试:在第一堂课的前5分钟进行了心率测试, 结果所得平均心率为91次/分, 然后在整队集合后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是投实心球和走跑交替两个项目, 接着又马上进行心率测试, 结果平均心率为90次/分, 比集合队伍前下降了1次/分。第二堂课我又进行了同样的测验, 但是课的内容改为篮球和障碍跑的游戏, 当我宣布了内容、方法和游戏规则后, 学生立刻精神振奋, 跃跃欲试。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心率测试, 结果心率由课前平均的91次/分, 马上提高到平均111次/分, 最高的心率到达了124次/分, 虽然尚未活动, 但其心率的平均值已接近活动的平均值。第二次心率测试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纯属是“游戏想象”作用的结果。
2.2 想象默念法在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实验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容易掌握的技术。在以往几届的常规教学中, 我在技术动作方面只要求学生, 在起跳后背朝横杆而过, 能够看出这是在跳背越式的动作就算通过了, 尽管这样, 也总有少数学生不能合格。自2011届开始, 我除了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 还加强了图片、示范的直观教学, 同时布置每个学生在每天早操后, 想象默念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五遍以上, 特别是默念起跳、“背弓”的动作要领, 结果在第三周就发生了变化。其掌握率要比以往高出25%, 一个教程下来, 99%的学生背越式跳高技术比较正确, 63.5%的学生不仅起跳高, 而且“背弓”动作比较“满”, 起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另外我在篮球三步上篮的教学中, 为了解决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合理运用和动作的协调、连贯性, 也同样采用了想象默念的教学法, 取得了想象不到的效果。以我所教的1111、1112、1115三个班的男生为例。从身体素质来说, 1115班的男生相对强一些。但是, 在篮球教学中, 由于我对1111、1112两个班的男生采用了想象教学法, 即上课结束后, 要求这两个班的男生在每天早操后想象默念篮球三步上篮技术要领五遍。经过两周后, 要求学生想象默念篮球三步上篮技术要领六遍以上, 这样经过三次课的教学, 大约相隔20多天的时间, 进行了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测验, 其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尽管1115班学生身体素质要强于其它两个班, 平时学习其它项目的成绩一般都要比试点班级好。但是, 篮球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却明显差于试点班。特别是在掌握“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合理运用和动作的协调、连贯性的技术上, 1115班学生的平均值要比1111班和1112班的差四倍左右 (见表1) 。
2.3 想象在战胜跳高高度教学中的实验
在跳高教学中, 作了这样的实验:二个班按正常的教学顺序进行练习;另外二个班在课堂练习中, 采用多报高度的练习方法。就是把每次练习的实际高度虚拟提到5公分, 如原来是1.20米高, 在练习时我故意说成是1.25米高度, 目的是让学生到考试时消除对该高度的恐惧心理, 觉得1.20米的高度不在话下, 因为自己平时已能跳过1.25米, 甚至1.30米的高度, 从而提高了试跳者的信心。结果一学期下来, 试点班级平均高度要比普通班级高出7厘米左右 (见表2) 。试点班级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认为就跳高初学者而言, 其想象的因素会更强一些。当他们感到这个高度容易跳过, 或者感到跟平时跳过的高度差不多, 大脑就会处在“平时成功过杆的想象兴奋中”, 人体的一切反射就会升到最高状态, 身体的机能就能得到顺利发挥。所以, 上述班级跳高成绩的普遍提高就可以理解了。
通过以上的实验, 深深地体会到, 想象与教学科学地结合起来, 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好的道理。
3 想象所产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 想象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想象所产生的作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随着科学的发展, 这个谜正在被一步步地揭开。
美国有两位医学博士对一些想象自杀者的尸体进行解剖, 他们发现死者的心肌细胞呈现大量坏死现象。经过分折, 这是肾上腺素大量分泌造成的。人体肾上腺有两个, 分别定居在左、右肾脏上面, 每个重约3—5克, 它的周围连接不少血管, 一方面运送养料, 一方面输送激素。英国医生阿狭森发现, 肾上腺会引起牵涉到全身性的变化, 原因是人体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 它具有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 人体只分泌少量的肾上腺素, 就可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 当人的大脑处于极度紧张、兴奋、绝望、恐惧、惊吓、愤怒等情况下, 可引起分泌大量激素, 使人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液循环加速, 全身肌肉紧张、想象活动加强。正是这种反应, 某些人就被自己的想象杀死了。所以, 尽管只是想象, 同样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和机能的激烈活动。
鉴于肾上腺素分泌的原理, 在良好的想象下, 让大脑皮层处在与体育运动适中的兴奋状态下, 使人体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出与体育运动适中的激素,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论
4.1在进行想象与体育教学实验后, 我认为想象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 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 我认为想象可以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
4.2想象简单易行, 效果明显, 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手段。所以, 我认为值得运用。
4.3想象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 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 可塑性很大, 在良好的想象支配下, 结合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顽强的意志教育, 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实验是粗浅的, 而且对想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 所以本文只不过是一些心得体会, 供同行们一起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友华.惊弓之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150-152.
利用“图形”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篇10
一、培养学生直接认识图形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经常出示各种图形及相关实物, 演示时,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观察实物和图形, 认识实物、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培养他们直接认识各种图形的能力。例如:在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时[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上册) 第25页例9], 先让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并填写下表:
接着, 例10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 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 再摆一摆。如下图。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 自己随便摆长方体, 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将四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 填入表中。通过这一步探索, 使学生找出所摆长方体体积与正方体个数的关系及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例10是要求学生按照给出的各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数值及提供的长方体形状, 摆出符合要求的长方体。这一步探索深入浅出,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通过这一步的感知, 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与体积的关系这一表象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具体性, 为揭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做好感性和理性方面的铺垫, 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
通过上述数学步骤, 既推出了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又教会学生按一定的方向、程序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培养了学生直接认识几何图形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在想象中变换图形的能力
有的图形, 不易直接看出它的形状、性质、大小, 如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图, 以原图为基础, 在想象中进行等积或定性变换, 把原图形重新组合成新的图形, 便能借助新图形, 揭示原图形的性质、形状和大小。
1. 平移法。
例如:计算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
将图4中的阴影分成s1和s2两部分, 如果分别确定每一部分的形状、大小, 其计算过程比较繁杂;如果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将s1向右平移4厘米, s1和s2就会合并成一个正方形 (如图5) , 其面积也就容易求出来了:S阴=S1+S2=4×4=16 (平方厘米)
2. 翻转法。
例如:计算图6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部分, 都是未曾学习过的图形, 难以直接算出每一部分的面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图形的特点:右边的阴影部分是一个弓形, 左面的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缺一个弓形。再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想象。如果将两个阴影部分合并起来, 就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为达此目的, 可进行翻转变换, 以垂直于直径的那条半径为轴, 把右面的扇形翻转到左边, 与左边的阴影部分合并, 两个阴影部分就合并成一个三角形 (图7) , 其面积就等于30× (30÷2) ÷2=225 (平方厘米) 。
3. 旋转法。
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下册) 第49页最下面的两幅图, 一个是利用梯形剪开拼成长方形, 一个是利用长方形剪开拼成三角形的 (图8、图9) 。
再比如:计算图10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 图中共4个阴影部分, 直接计算比较困难, 这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图的特点:四个阴影部分分布在两个相等的半圆中, 无阴影部分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想象;如果将两个半圆合并, 便得到一个整圆与一个三角形的组合图形, 计算就会大为简化。为此, 可进行旋转变换:以两个半圆的公共点为中心, 将右边的半圆顺时针旋转180°, 和左边的半圆合并成一个整圆 (图11) 。两个没有阴影的部分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圆的直径和半径, 三角形面积可以求出来, 阴影部分面积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S阴=S圆-S△=3.14×52-10×5÷2=78.5-25=53.5 (平方厘米)
三、培养学生在想象中根据题意构图的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问题中, 有一些题目完全凭借文字叙述题意, 题中不出现相应的图形。解题时, 首先要根据文字叙述的条件画出相应的图形, 再参照几何图形确定列式步骤或答案。因此, 讲解此类题型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领会题意, 启发他们根据题意在想象中构图, 并根据想象绘出图形。这样做既能保证解答的正确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上册) 第21页有一道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 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动手剪一剪, 再相互交流。”这是一道用文字表述的没有图形的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然后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 进行讨论, 很难找出题目的所有答案。如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找出长方形中去掉一个三角形的各种情况, 就会得到这样一组答案:
在教学这一习题时, 我曾做过调查, 很多学生也按题目要求, 动手剪了, 也相互进行了交流, 但只得到了一种或两种结果。如果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画出以上四种图形, 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结果。这样既发挥了题目的作用, 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此题, 如果不引导学生想象, 只是根据表面的数据说出结果, 则往往会错误地认为“长方形是四边形, 剪下一个三角形, 原图形多了一条边, 变成了五边形”。如果引导学生细细领会“剪下一个三角形”的含义, 并以第一种答案为基础, 充分想象剪下一个三角形所选取的不同方向、位置和大小, 便会发现, 除了图12之外, 还有图13、图14和图15三种不同情况;如果剪下的线段 (三角形的斜边) 经过长方形的一个顶点, 如图13图15, 则剩下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如果剪下的线段 (三角形的斜边) 经过长方形的两个顶点 (如图14) , 则剩下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经过上述“想象—构图—再想象—再构图”的引导启发过程, 学生对本题的认识就会更深入, 更全面。不仅可以得出全部的答案 (四种不同的剪法, 三种不同的结果) , 而且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较好地挖掘了教材的智力因素。
四、培养学生根据示意图形想象准确图形的能力
教材中不可能把全部图形都画成 (或转化成) 想象中的图形, 常用示意图来代替, 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 形成粗略的空间动态表象, 再以此表象为基础, 在想象中形成准确图形。
例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要先把一个圆面积分割成若干等份 (一般分成偶数) , 然后把其中的1份等分成2小份, 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图16和图17。
从图形上看, 圆面积等于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但要推出近似长方形的面积等于c÷2×r, 还需要学生在既有表象的基础上, 跨越几个障碍: (1) 从形状上看近似长方形并不是真正的长方形, 为什么可以把它看成真正的长方形? (2) 近似长方形的长是由若干条弧线连接而成的, 这些弧长的和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把长方形的长也看作圆周长的一半? (3) 由于近似长方形的两短边近似于圆的半径, 为什么可以认为它的宽度就等于圆的半径?产生这一系列表象障碍的原因是:教科书上的两幅图只是示意图, 如果将表象停留在示意图上, 不作进一步的想象, 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方形的空间图形, 学生头脑中的长方形表象就建立不起来, 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因此, 教学时必须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即以示意图中的近似长方形为基本表象, 在想象中进一步把圆等分成更多的偶数等份。仿照这样的方法, 把其中的一份等分成两小份, 所拼成的长方形必然是更准确一些的近似长方形, 它的长更接近圆周长的一半 (即c÷2) , 宽更接近圆的半径 (即r) 。最后把圆分成无数等份, 所拼成的长方形就无限接近于准确的长方形了。在想象中形成完全准确的长方形以后, 前述几个障碍便可迎刃而解: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拉直之后形成的, 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是:c÷2×r=2πr÷2×r=πr2, 即S圆=πr2。
同理, 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下册) 第25页例4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 也必须以教材的示意图中的近似长方体为基础表象, 启发诱导学生在想象中把圆柱的底面等分成无数个相等的扇形, 然后将圆柱体切开, 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一个无限接近于准确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 高等于圆柱的高h,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就是:V圆柱=Sh。
浅谈小学想象作文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想象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4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想象作文更是重中之难。小学生大多对作文“谈文色变”,教师也常常为此头痛万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写得生动丰富呢?
一、结合课文内容,再造丰富想象
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最佳范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这是一种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一文。当风筝丢失后,孩子们到哪些地方去寻找风筝?寻找风筝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他们到底有没有找到风筝?在故事的结尾,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还是满眼失望呢?教师让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续写的:
“我们沿着河岸寻找风筝,寻了大半天都没有寻到风筝的半点影子。就在我们无比失望准备返回的时候,却看见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了狭窄的小木桥,恐怕一不小心就会栽到河中。大家大急,争先恐后地跑上小桥,将老人扶到了对岸。大家伙围着老人七嘴八舌地询问。原来这位老爷爷独自一人生活,老伴早已去世,儿女又不在身边,只有一只黑狗与他相依为命。刚才他是出来寻找黑狗的,恰巧碰上了找风筝的我们。我们帮着老人很快找到了黑狗,并和黑狗成了朋友,此刻早已把找风筝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样的续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他们想象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作文实际上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主观想象再现。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管多么稀奇古怪、荒诞离奇,我们都能从中找到现实的影子。
例如,想象作文“××年后的人类生活”“××年后的我”“穿越到2×××年”,这一类与未来生活有关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但由于小学生涉世未深,许多事物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陌生和未知的,这样的作文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过一些科幻动漫、科幻故事以外,其他的对于他们都太过抽象,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未来的“我”会穿怎样奇特的衣服?使用怎样神奇的东西?从事什么新奇的职业?乘坐如何先进的交通工具?做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机器人保姆、水陆空三用汽车、神奇书本、智能服装、袖珍电话……所有这些现实生活中人们梦寐以求的、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特征及功能。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他们的想象能力便会不断提高。
三、填补思维空白,创造全新想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甚至毫无联系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想象它们之间的关系,填补其中的思维和情节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师给出钢笔、橡皮擦、转笔刀等不同的文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想象出这些文具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它们会有哪些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一位学生在作文《文具的抱怨》中这样写道:
夜深人静时,乐乐的书桌上传来了一阵说话声,原来是书包里的文具在相互诉苦。钢笔拉着苦瓜脸说:“我真是命苦啊,遇上了这么个小主人。每天拿着我不好好写字,却在桌子上乱戳乱画,有时甚至把我当飞镖往门上插。现在我的笔尖已经分叉了,再也写不出漂亮的字了。”橡皮接着说:“我比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小主人每天把我弄得脏兮兮的,隔三岔五还用小刀在我的脸上刻字,昨天更是残忍地削去了我肚皮上的一块肉,疼得我晚上睡不着觉。”转笔刀哭丧着脸说:“我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个小祖宗每天不用我削铅笔,却把小木棒和铁钉塞进我嘴里转来转去,疼得我有口难言,现在一看到他我就浑身发抖。”文具盒抱着肚子抱怨道:“我也过不下去了,这个小魔头每天总要把我摔上个五六次,有时还故意把我踢个老远。早上他狠心的在我的肚皮上踩了一脚,到现在还疼个不停,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会到头。”话音刚落,房间里就传出了几个文具一片伤心的哭泣声。
教师评选出一些这样的好作文,然后进行讲故事比赛或情景剧表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会更加活跃。坚持长期训练,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就像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最好的时机,而写想象作文恰恰就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例谈想象教学法 篇12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 我在古诗词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下面, 我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教学这首小令时, 我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主, 具体分四步进行:
一、朗读
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教学《天净沙·秋思》时, 我先让学生听一遍朗读录音, 然后自己范读, 让学生画出节奏。
接着我作朗读点评: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ɑ”, 二、四句押尾韵“iɑ”, 读来朗朗上口, 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 结构相同, 字数相等, 句式工整。
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 要求学生读出一气呵成、酣畅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 要读得曲折跌宕, 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最后让学生散读课文, 要求学生想想自己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并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把脑海中的画面说出来。
二、赏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我启发学生思考, 并提出了几个问题:
1.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2. 这首小令前三句写景。各写了怎样的景?
(小令的前三句, 十八个字, 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 一字一词, 一字一景。第一句写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落着几只在黄昏中栖息的乌鸦。第二句写了精巧的小桥、清澈的流水、幽静的人家。第三句又写出三种景象:荒凉的古道上, 刮起阵阵萧瑟西风, 浪迹天涯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 正在奔波。“夕阳西下”, 指出游子奔波在古道上的时间, “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深重, 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
3. 看到这样的景色, 你感觉如何?
枯藤, 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 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使人联想到家人团聚的亲切和幸福。这里的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 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 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一个“瘦”字。读者可以由此想象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艰辛、困顿和内心的悲愁。也给整个画面更增一层暮色苍凉的色调。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 巧妙地连缀起来, 通过枯、老、昏、古、西、瘦等六个字, 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 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 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 牵着一匹瘦马, 迎着凄苦的秋风, 信步漫游, 愁肠寸断, 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断肠”二字表达出游子愁思的深重, 用“天涯”二字提示出游子离乡的遥远, 从而点出主题———游子乡思。到此, 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郊日暮羁旅图。
4. 小结。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 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阳下, 乌鸦归巢;小桥边, 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 踽踽独行, 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 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三、写作
领会了这首写景小令的意境, 就让学生根据意象, 结合情感, 进行小令转散文的写作。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 将文字转化为画面, 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
板书:
今后阅读欣赏一首诗词 (曲) , 我们就可以这样的方法:
1. 从语言入手, 多读多思, 再现画面。
2. 从画面感受意境, 品味人物感情。
【想象教学】推荐阅读: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06-30
想象力声乐教学08-26
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05-28
想象作文教学点滴08-27
教学中想象力培养09-01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论文09-27
画出你的想象教学反思06-06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07-19
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06-16
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论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