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共7篇)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 篇1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冀版实验教材第十四册第二课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似有天意,看来今天一切会很顺利。的确,今天我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几天来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就要试讲。说实在的,尽管我准备得已很充分,甚至连服饰也特意进行了挑选,但心情仍然有点紧张,因为我心里太想取得成功了,同时又担心学生的配合程度。但愿一切顺利。
“铃……”上课了,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看着学生们期待的目光,我一下增加了许多信心。按照我的设计,先拿出准备好的一块泡沫塑料板,向学生展示: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这块泡沫塑料板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
“那么我现在可以给它一些变化,再看它会是什么?”
于是,我拿起壁纸刀随意刻成了一条鱼的形状,又刻成了一只鸟的形状,学生都准确地说出了它们变化后的形状,看来学生们很有兴趣。我觉得开头还不错,心里稳定了许多。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总结出:
“其实我们观察事物的面貌从形状、轮廓、结构、材质上就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
但这并不是目的,只是一个铺垫。我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泡沫塑料板是商品包装的废弃物,老师随便用刀子把它刻划几下,就能改变它的形状,成为各种模样。其实,不是老师有魔法,而是我们的想象太丰富。人的想象力实在是了不得,它能使平凡的、普通的、甚至是废弃物变成有价值的东西,还可以是艺术品。像同学们用蛋壳、布头做的贴画,就是利用废弃物变成的艺术创作作品。有一位艺术家说过:„美术就是变腐朽为神奇。‟其中关键是想象和创意!”
我稍做停顿后继续强调说:“想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力是人创造力的本源之一,丰富的想象力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的基础,而创意是指一种巧妙的构思,是画面的灵魂。”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同时更加期待着下文。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精妙的想象与创意作品。”我按照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欣赏分析作品”出示多媒体课件毕加索的《公牛头》,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我问:“这是什么形象?”
学生立刻答到:“牛头”。
“你能看出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紧接着问。
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嘁嘁喳喳地小声议论起来。
赵利厅,这个小机灵鬼“噌”地一下站起来说:“是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对,是车把和车座。”其它的学生也附和着说。“非常正确!这一件作品就是用旧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组合成的,名叫《公牛头》,作者是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当我介绍完这件作品的背景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不由得“噢”了一声,有的甚至说:“怨不得呢,原来是大师的杰作。”
学生们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是:只有大师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我们普通人怎么能行呢?应该及时引导一下,打消他们这种心理。我说:“自行车我们非常熟悉,天天见,天天骑,但是我们却想不到车把和车座组合在一起会像牛头,或者是发现了,但没有把它当成艺术品去看待,其实我们和艺术家就差这一点。”学生们没有说话,都看着我,若有所思,从他们的眼睛中我能看出他们似乎已经明白我的意思。
这样,当我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家人”椅》时,学生们虽然感到惊讶,但没有出现刚才的情况,只是为这件作品的奇思妙想发出由衷的赞叹:竟然把椅子腿仿照人腿的动作来设计,太不可思议了!有意思!
我趁势迎合,说:“这套椅子采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椅子腿仿照人腿的不同动作和姿态来设计,很风趣,也很幽默,你能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学生有的说在休息聊天,有的说在开会,有的说在聚会,有的说是一家人在过团圆年,其中史建霏说他们中有男有女时,我很惊讶,因为我选这件作品的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想象,体会艺术家是怎样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创意的,其他方面我并没注意太多,没想到他竟能看出性别。于是我问他:“你是怎么判断出他们的性别的?”他说:“动作和姿势”,他指着左边第二个说是男的,右边第三个是女的,进一步陈述了理由。受他的启发,下面学生马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左边三个全是男的。”高建苗说。李静说:“右边第一、第二个也是女的。”
王丽宏说:“她肯定穿着裙子(手指右边第三个),而且特别腼腆,一定是个淑女。”
她的回答引起一片笑声,我也吃了一惊,她竟然能想象出穿着的衣服并且还能判断出性格来,这是我完全没有料到的,学生竟有如此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真让人刮目相看!先前的担心看来真是多余,我内心感激学生们的出色表现。谁说我们的学生小,太幼稚,没有想象力?只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束缚了他们的天赋条件,束缚了他们的发挥,只要有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他们都是天才!
赵璇:“那个肯定穿着牛仔服。”
“那个肯定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韩志帆说。
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更加活跃、回答更加踊跃起来。我也被感染了。我充满激情的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想象力太丰富了,从椅腿的动作和姿态上就能判断出他们的性别,而且还能判断出他们的性格特点,真厉害!这说明我们在描绘人物时除了面部能表现人物性别、性格外,还可以通过动作和姿态来表现。那么,同学们想想,艺术家如果没有超出常规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能创作出这组风趣的艺术品吗?”
“不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创意是画面的灵魂。”我又一遍强调出这句话,许多学生频频点头,看来他们已经认识到想象与创意的重要性了。
接着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弹琴的杯子》和《钓鱼杯》,这是教材中的两幅作品,用它引导学生认识这节课的想象与创意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角度关系、上下关系、摆放关系、开合关系等来进行的。我说:“杯和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我们看一看这两套杯盘的图案设计,和我们常见的类似吗?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们仔细观察了一会,很多人急不可耐地举手回答。
袁丹丹说:“图案设计和我们常见的不太一样,我们常见配套的杯盘,杯子和盘子图案是一样的,而这一套,杯上画手,盘子上画键盘,有一种立体感。”她边说边用手模仿杯往盘子上扣。
“有一种动感,” “更配套了。”
“想象太奇特了。”其他学生积极地补充了许多自己的感受。
“非常好,作者就是利用杯和盘的依附连带关系巧妙地设计出了一种立体感。还有书上的那几把椅子,是利用椅背和椅座的角度关系来设计的,更生动、更有趣了。”我也顺势补充解释了教材中的图片。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作品。”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火焰杯》,学生们的眼睛一亮,我介绍到:“这是我们学校上届学生的作品,你们感觉怎么样?”“不错!”学生们答道,同时眼睛里流露出惊喜。同龄人的作品让他们感到亲切,也让他们感动,更容易打动他们,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我们来欣赏欣赏她的创意设计。”我说。
王珍妮说:“杯上画火焰,盘子上画木柴。整体构成了一堆熊熊燃烧的火焰。” “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我问。
“温暖。”不等他回答,张海波迫不及待的说。其他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光明、热烈、热情、希望…… “王珍妮你呢?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我感觉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王珍妮说。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老歌,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我轻轻的哼唱了一句: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唱完我笑了,学生也笑了,我们彼此的感觉更亲和了。
乔宇阳接着又回答了一句:“像杯子在燃烧。”我心里一动,教材后面有一课《泥和火的艺术》,正好可以利用起来,我说:“陶瓷本身就是泥和火的艺术,陶器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杯子在燃烧--„泥和火的艺术‟,很好地利用了杯盘的这种上下关系、摆放关系。设计得非常巧妙!”
该让他们试一试了,我出示多媒体课件:《画手的杯与盘》,这也是书上的一幅图片:“这个盘子上画了一双手,这双手究竟要捧起什么?请你在旁边的杯子上设计图形来呼应,我们看看谁的想象与创意最棒!想到你就说出来。”通过这个口头练习让学生体会想象与创意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武建新说:“杯上画一滴水,手捧一滴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现在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世界性问题,我们是应该要节约用水。好,请坐。”
王佳佳:“手捧一颗心,奉献一片爱心。”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不由得用歌词拓展了一下。郝朝伟:“手捧一只鸽子,象征和平。”
“和平是人类祈盼已久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同学们设计的图形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寓意深刻,等会儿我们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好吗?”学生们点点头。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这种关系的搭档,你还能举出例子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踊跃回答起来:书包和书包盖、笔和笔帽、眼镜盒和盒盖、电话和电座、门和门把手……
“同们说得很好,这些事物的连带关系很紧密,怎样利用这种关系设计出丰富、有趣的创意作品,就看你们的想象和智慧了。好!下面你们表现吧,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示给大家”。
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笔、颜料及图画纸,开始构思设计了。他们有的凝神思考,有的互相商量,有的已经动手画上了。不时有学生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一一作了解答。构思巧妙的作品我暗记在心,以便讲评欣赏时用。
看看时间已不多了,我把优秀作业收集了起来,准备进行下一环节。
我总结说:“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许多同学的作品十分富有新意,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我们请他们自己来讲一下创意怎么样?”
“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我先让文琦上到讲台来,把她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调整好,然后让她开始讲解:“我把每家都有而且非常平常的门设计成一棵大树的树干,门把手设计成一只正在向上爬的小虫子,把和门连接的墙画上巨大的树冠,整体看起来就像棵大树。”她介绍完后,有人鼓起了掌,不时发出赞叹。
下一个是王凤龙,当把他的作品往实物投影仪上一放,立刻引起一片惊呼声:“哇,好棒啊!”王凤龙:“我这是个西瓜杯,是利用杯的里外关系来设计的。杯口一看是个西瓜,因为我把花纹画在了里面,杯把成了西瓜藤,杯身添加花纹成了木桶,当你用这个杯喝水的时候,一定能感到西瓜的甘甜。”掌声响起来了,非常热烈,感叹声也响成一片。
我心里也暗自赞叹:“太棒了!” 该王珍妮了,她说:“这是一张可爱的卡通床。外形是小猪,床头是小猪的头,床头上有小猪的眼睛、鼻子、一张微笑的嘴,它们也是床的靠垫,小猪还有几根飘逸的刘海。小猪的身子就是床身,小猪的四条腿就是床腿,小猪的尾巴就是床上柜子的把手,最特殊的是小猪的耳朵,上面可以安床头灯。”热烈的掌声、赞叹声又响了起来,我情不自禁的也跟着鼓起了掌:为他们出色的设计,为他们独特的想象与创意!
最后是王丽宏,她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时,学生们的反应并不十分强烈,画面中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玄机在哪儿呢?大家很疑惑。她说:“我设计的是一件T恤衫。”什么?T恤衫?大家更是不明白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拉锁是蝴蝶的身子,拉锁头是蝴蝶的头,蝴蝶的触须形成衣领,蝴蝶的花纹形成衣兜,蝴蝶的翅膀正好是衣身,整件衣服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噢,原来是这样!大家恍然大悟,顿时热烈的掌声、赞叹声响成一片,经久不息。此时此刻,语言是苍白的,唯有掌声方能传达出那份感动、那份真情、那份敬佩!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他们!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这几位同学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独具风格、与众不同,创意都是那么新颖、独特,而且都那么富有感染力。如果心中没有美丽的大自然,文琦怎么会把门赋予生命,把绿色留在身边?如果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王凤龙怎么能设计出这么别致的西瓜杯?如果不喜欢动物,和动物有很深的动物情结,王珍妮同学怎么会利用床和床头的关系创意出这张可爱的卡通床?哪个女孩不爱幻想,哪个女孩没有梦想,如果没有这种浪漫的情怀,王丽宏同学怎么会创意出美丽的蝴蝶衣?想象是一种美,她可以使思想插上理想的翅膀,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可以使人生变得绚丽多姿。”
学生们又自发地鼓起了掌,掌声中我说:“期待着你们有更美妙的创意,也祝愿大家能设计创意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课结束了,我忽然发现我轻松了许多,收拾讲台时,我不自觉地又拿起“蝴蝶衣”、“小猪床”、还有“火焰杯”,看着它们,我笑了,我真的笑了。
【教学反思】
一看到课题,我马上就想到了《公牛头》这副经典作品,它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具有一定的震撼力,我觉得他的视觉冲击效果可以极大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公牛头》是从材料的选择和组合来启发学生的想象。《而“一家人”椅》则是从巧妙构思、创意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有一种幽默和滑稽感,同时又引人思考,由这两幅作品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想象与创意是来源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物,只是在于人们能否发现并进行创意组合,通过欣赏、分析便会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天真烂漫,可亲又可爱,只要教师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慧就会涌泉般地奔腾跳跃,面对这时的学生,我想每一位教师都会激动的。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也获得自信,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科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体验会影响他很长时间……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 篇2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设置Word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2) 学会设置Word表格边框和底纹。
(3) 学会Word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的解决,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2) 通过学生互相配合,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美、热爱美的情感, 激发学生展现美的欲望, 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难点: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的区分;表格边框和底纹的合理应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学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组协作法。
四、教学设想
(1) 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有3个知识点的学习,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 制作任务指导书, 对3个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通过工作、生活实例的巩固,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2) 调动学习兴趣。通过创意课程表设计比赛和实例的对比展示,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层层任务的实施,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感受自己的进步, 发现自己也能完成相应任务, 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任务指导书”引领学生学会自学, 以任务的形式, 让学生在无形的学习过程中, 制作出一张有创意的课程表。同时, 通过对任务指导书上技术的学习,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激发学生的自我展现欲望。学会自我展现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 所以对于职校学生平时要加强培养, 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本节课通过各项任务完成的展示, 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课程表设计比赛及作品的展示、演讲,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沟通能力。
同时, 本次课也不忘最后的评价环节, 通过“项目评估表”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 并给出合理建议, 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整个教学过程是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学会了在Word中创建表格, 并知道Word表格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广泛。上节课, 最后留给大家的任务是寻找我们财会专业工作岗位中还可能涉及哪些专业表格。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
师:说得非常好。在我们财会专业中,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是最主要的三个表, 其中损益表, 就是我们上节课做的利润表。
2. 新授课程
第一环节:赏析课表。
师:这节课, 我们要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修饰, 使我们的表格更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 我们先从上节课的班级课程表入手, 请大家赏析PPT上显示的两张课程表, 你会选择哪一张作为我们班的课程表呢?
学生选择第一张, 教师引导学生说明选择的原因。
生: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边框线都发生了改变。
教师引出表格边框和底纹是本次课要解决的其中一个任务。总结学生的回答, 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原因:文字修饰、居中、表格边框和底纹。引导学生结合“任务指导书”完成表格中文字的修饰。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任务一:温故知新——完成课程表文字修饰。
(1) 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文字修饰, 利用旧知, 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任务一的操作过程, 并加以说明, 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操作技能。
(3) 教师评价总结:文字修饰可通过多种方法, 点出文字修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 除开表格的边框和底纹外, 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 (小组讨论) 文字的居中好像达不到后面一张表中的居中效果。
引入本课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新知识点: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首先区分这两个概念。
任务二:学会新知——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1) 概念区分:区分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通过实例区分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 并加以演示说明。
师:表格的对齐方式有三种: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 是相对于页面而言的。
教师演示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 将表格的对齐与文字的对齐进行对比, 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 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工具栏法、菜单法、右键法。并在菜单法的介绍过程中, 详细讲解对话框的其他参数。
之后, 教师介绍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通过菜单法实现单元格的各种对齐方式, 要求学生注意单元格是以何种方式对齐的。
生:垂直对齐方式。
教师操作垂直方向上的三种对齐方式, 让学生观察这和课表中的对齐有什么不同。
生:可通过工具栏上的三个对齐按钮, 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对齐。
教师操作实践,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的实现方法:右键法。并让学生总结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共有几种。
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共9种。
结合任务指导书, 完成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学习, 并对课程表进行相对应的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
(2) 任务实施:让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 从而掌握更多简洁的操作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自荐展示: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自荐学生的操作过程, 如发现问题, 及时提醒。
(4) 评价总结:教师强调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可使用右键实现快速操作, 引导学生回答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区别。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 分析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表具有了颜色, 更具美观性, 引出任务三。
任务三:掌握新知——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1) 回顾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教师引导回顾知识点, 学生演示说明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教师介绍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 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讨论, 总结多种方法) 教师要提醒学生设置边框和底纹是为了让表格变得更加美观, 所以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协调。
(3) 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 教师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 找出各自的优缺点。
(4)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实例, 详细介绍表格边框的设置参数及先后的操作过程。学生提出对表格对话框设置中参数的使用方法的理解。教师通过实例, 讲解表格边框中的5个参数设置。
PPT上显示财会专业中的资产负债表, 引导学生分析该表中使用了本课的哪些知识点。
生:表格边框发生了变化, 使用自定义参数完成。
教师讲解表格边框中的最后一个参数“无”。并提出疑惑:“无”这个参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性。请学生欣赏PPT中的两张图, 一张是菜谱, 一张是项目申请书的封面图, 请学生寻找Word表格的影子是否存在。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分析第一张菜谱中间的菜名就是一张表格, 实例演示, 证明观点;分析第二张项目申请书的封面中表格的呈现。
教师引导, 操作演示项目申报书封面中的表格制作, 在演示的过程中, 不断地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学生模仿实践 (比赛哪个学生最先完成制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Word表格的妙用, 并再次释疑:如何简化表格的美化步骤?
任务四:拓展新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1) 讲解表格自动套用的使用。
(2) 表格自动套用也可创新, 并举例。
(3) 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自动套用的学习。
(4) 学生自荐展示。
(5) 任务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三个新知识点: (1) 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2) 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3) 表格的自动套用。
第三环节:实战演练。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有创意的课程表,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比赛, 选出最佳作品作为班级课程表。让它更能体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特色。
首先, 教师展示现有的课表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美的原因, 教师提出创意课程表的要求, 组长明确分工;然后, 利用素材、网络, 小组创意课程表;在创意课表阶段,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学生。 (播放音乐,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实战演练这一环节, 回顾旧知, 巩固新知, 充分利用资源, 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
首先, 进行最佳作品评选。接着, 最佳作品小组与大家分享成功。小组介绍分工情况, 小组合作完成展示, 体现学生合作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 学生提问, 小组给予回答, 教师总结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 打印学生作品, 设置打印问题, 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作品展示,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享受成功, 增强学习自信心。
3. 教学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完成板书。
4. 课后作业
(1) 完成任务评估表。
(2) 仿照制作个人简历, 对其进行创意。
5. 教学后记
听音乐想象作文课堂实录及分析 篇3
1.学生通过听音乐,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中感受到草原骏马奔驰的场面,引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神往。
2.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首曲子,请同学们注意听,听后谈你有哪些感受?
播放:《江河水》——《采茶扑蝶》——《歌唱二小放牛郎》——《百鸟朝凤》
每首曲子选取最精彩部分,串联起来,播放时间约2分钟。
【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为下文播放主题曲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生:有的曲子听起来感觉很悲伤,有的曲子听起来喜洋洋,感觉很愉快。
生:有的曲子节奏较慢,表达的主题很忧伤;有的曲子节奏较快,表达的主题很欢快。
师:看来,同学们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的确,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活泼欢快的音乐令人愉快,催人奋进;而悲壮、忧伤的音乐则给人沉思,让人成熟。
二、初听音乐,展开想象
师:先听音乐,你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播放《赛马》乐曲】
生:听到马蹄声,感受到场面很热闹。
生:听到鞭子响,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还有人们的欢呼声,喝彩声。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音乐,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些!
【再次播放乐曲】
师:要想把场面想象得更具体生动,我们先来说有关“马”的成语。
生:马不停蹄、万马奔腾、千军万马、人欢马叫。
师:一口气竟能说出这么多,谁还能再说?
生:骏马脱僵、一马当先、快马加鞭、马失前蹄、人仰马翻……
师:看来同学们真是妙语连珠。老师相信,根据这些词语,场面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谁来说说?
生:我仿佛看见矫健的雄鹰在蓝天上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了鼓点。这些不肯安分的生灵似山洪倾泻,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有的来回奔跑,像临危不惧的大将。
生:天苍苍,野茫茫,一起一伏的草原上正在赛马。一匹白马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呼啸而来,另一匹火红的骏马不甘示弱,四蹄翻滚,长鬃飞扬,那壮美的姿势似穿洋过海的信鸽,宛如勃然奋飞的海燕。
……
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赛马隆重盛大的场面,那是一种奔腾的美,一种力量的美,多么奇异的画面呀!
三、续听音乐,继续想象
师:请同学们继续听一段音乐,想象热闹的赛马场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播放《江河水》片段】
生:乐曲变得忧伤起来,调子从激昂走向低沉。
师:大家展开想象,赛马场可能会遭受哪些变故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狂风骤雨挟带闪电,人们一时慌乱起来,马匹受了惊吓,脱缰仓惶而逃。
生:骑手从马背上摔下来,被马踩死了,人们陷入痛苦之中。
生:一匹白马冲到终点,突然马失前蹄,猝死在终点。
……
师:大家所想的这些,都有可能发生,能不能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联系起来呢?
四、指导写作
师:请大家完整地听一遍音乐,理清思路。
【播放《赛马》、《江河水》曲子】
师:场面写得越热闹,暗示悲剧发生得越凄惨,越出人意料,留给人的余味就越无穷。大家尽量避免平铺直叙,努力做到让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师:给文章拟定确切的题目,定什么好呢?
生1:赛马之变。
生2:赛马的喜与忧。
生3: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
师:从喜到悲的过渡语怎么写呢?
生4: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生5:谁料到,情况骤然发生变化。
师: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生6: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喜中有忧,忧中有喜。
生7:告诫人们在得意之时不要忘形。
师:同学们的见解真深刻,还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好,拿出纸笔准备写吧。
学生动笔写想象作文。
五、交流评改(略)
【教学反思】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 篇4
本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很重要。但是由于本章内容相当灵活,应用性强,所以出现案例分析题的几率非常大。这一章中理论性知识点并不多,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多留意课本中提到的案例,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的要求,学习完本章后,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认识想象在领悟广告作品和创新中的作用。
2. 了解联觉的特性并能分析其在广告作品中的作用与表现。3. 掌握联想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广告实务中。4. 认识并能分析认知策略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5. 掌握并能分析认知失谐策略在广告中的运用。
学习完本章后,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基本概念:表象、知觉映像、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联觉、三大联想率、认知失谐、反物态 重要知识点:
一、关于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
1.在广告活动中,如何正确理解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关系及其作用?
(1)二者的主体不一样:在广告创作中,创造想象是对于广告设计者而言的,指的是构思新形象这一过程。而再造想象是对于接受者而言的,指的是根据广告作品中的描述或提示,在头脑中再现设计者所构思的形象。
(2)二者存在联系,创造想象是吸引受众注意的前提,受众又可通过再造想象,领会设计者的意图。
(3)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在广告活动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创作人员在科学调研、准确了解消费者主导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广告作品来表现广告主题,这是完成创造想象这一过程。但是广告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被消费者准确理解,即受众通过再造想象,领会广告中所描绘的产品性能、用途等信息,并由此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不能被消费者所理解的创意作品是毫无疑义的。因此,广告的成功既离不开设计者的创造想象,也离不开受众的再造想象。2.如何创造想象?(在广告中创造新形象的办法,注意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新形象。联合是创造性的综合,而不是有关成分的简单机械结合。创造性综合的结果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和特定内容的新形象。
(2)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粘合成新形象。
(3)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3.要会运用再造想象相关理论分析一则广告作品(案例分析题)
二、广告作品中的联觉作用和表现
对于广告作品中的联觉作用这个知识点,需要记忆的成分不多,关键要了解什么是联觉,在广告中可能有哪些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要会运用联觉相关理论对具体广告案例进行分析。
三、联想及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四大联想律:知道四大联想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指哪四大?
2.对四大联想律分别进行深入的理解。如果给出几组词,要会判断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联想律。如火与温暖属于因果律;热与温暖是类似律;而寒冷与温暖属于对比律等。
3、制约联想率运用的因素: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是引起什么联想,这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试联想的强度;二是人的定向兴趣。理解制约联想的因素对广告设计中运用联想律具有重要意义。
(1)当广告中强联想效果掩盖了弱联想效果时,而广告的主要内容是指向弱联想效果的一放,人们的注意就会集中向强联想效果的方面而忽视了广告的主要内容。这样会致使广告效果不理想。比如目前很多广告中大量启用美女来与产品相关联,企图通过美女的美好来形成对产品的印象,而当美女与产品的联想度不高时,人们往往记住了美女而没有记住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2)人们在看广告时,都有一个定向兴趣。而人的定向兴趣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所制约。因而同一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就会因人而异。从年龄角度来说,比如儿童的联想大多是身边的东西,而成人的联想则以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从职业差别来说,同一个汉字可能不同职业的人联想到的是不同的东西。
因而,在广告中,联想率的应用不能忽视各行各业、不同文化、年龄的特点。尤其要注意禁忌语和禁忌形象在一个新环境中的运用。
四、认知策略的类型及内容
1.认知策略的两大类型:组织策略;视觉策略。
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它既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也可以在一幅广告创意中统领部件,组成整体或大的单元。前者包括系列广告、“悬念”广告;后者可以表现为“组块”、“高级统领者”、“类比”和“境联”等策略。
3、视觉策略: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转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要求:熟悉课本中的案例,能够对号入座,知道哪一种形式属于组织策略,哪一种属于视觉策略)
五、认知失谐的广告表现形式(重中之重,注意案例分析题)
1、反物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2、反比例。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
3、反时空。反时空表现为“反时间”和“反空间”两个方面,即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 ,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
4、合成艺术。将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中去,构成新的整体。由于被“注入”的商品本不是该艺术品的一部分,使人觉察到与原作品的差异产生认知失谐。
5、“反白”:“反白”是流行多年的一种设计表现技巧。通常的报刊广告印刷,习惯于白纸黑字。“反白”却与之相反,是黑底白字。近几年来,“反白”还表现成“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多种变体。
6、“空白”:即在广告版面或图案上留有大量空白。
7、悬念广告
8、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
(这一理论是本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一副或多副广告图片,要求运用认知失谐理论进行分析。图片中反应的可能涉及到以上多个方面策略,这就需要对案例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注意不要答偏答漏。同时一定要结合定义和相关策略的特点进行回答。)
本章习题
一、填空题
1.把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称为_____________。
2.表象,一方面来自知觉,并且同知觉一样具有直观性;另一方面,又高于知觉,具有__________性。
3.想象过程是对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进行新的结合过程。想象中的一切新形象,无论它们多么离奇、超脱现实,构造它们的素材永远来自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想象活动有无预定目的,它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一切创造活动都属于___________想象。5.
在有意想象中,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________想象。6.
三大联想率指的是接近率、___________以及类似率。7.
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8.后人在亚里士多德三大联想率的基础上又加了____________,成为现在人们所称的四大联想率。
9.有人根据“桌子”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吃饭、书桌和椅子,其中_________与桌子是类似率。
10.有人根据“鲜花”这个刺激词联想到了花丛,那么从四大联想率的角度来看,花丛与鲜花属于________率。
11.认知策略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组织策略;二是___________。12.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它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其在表现上可以表现为系列广告或者____________。
13.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______________、特征展露策略等。
14.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引起什么联想,则由联想的强度和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因素决定。
参考答案 1.
表象
2.概括 3.
客观现实 4.
有意 5.
再造 6.
对比率 7.
新颖性 8.
因果率 9.
书桌 10.因果 11.视觉策略 12.悬念广告 13.转换策略 14.人的定向兴趣
二、名词解释
1.创造想象 2.再造想象 3.联觉 4.联想 5.三大联想率 6.类似律 7.接近律 8.因果律 9.对比律 10.认知失谐 11.反物态 12.反时空
参考答案
1.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是指现实中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3.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4.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回忆中的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
5.三大联想率,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6.类似律,是指在形貌和内涵上对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7.接近律,是指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对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8.因果律,是指在逻辑上对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9.对比律,是指在性质上或特点上对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10.认知失谐,是指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而导致的认知反常状态。通俗地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
11.反物态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式,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从而导致认知失谐的产生。12.反时空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式,指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
三、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哪些是表象的特点?()
A.直观性 B.概括性 C.隐晦性 D.杂乱性
2.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务实性 B.首创性 C.独立性 D.新颖性
3.“望梅止渴”这一成语从心理学角度说描述是()现象。A.想象 B.创造想象 C.联觉 D.联想
4.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的感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些都是()现象。A.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联觉
5.三大联想率指的是()。
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
6.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白天”与“黑夜”属于()。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
7.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火光”与“温暖”属于()。A.因果率 B.接近率 C.对比率 D.类似率
8.在广告营销实践中,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同时又可以让人可以产生凉爽的感觉,这应用到了想象与认知策略中的哪些理论?()
A.对比率 B.类似率 C.联想 D.联觉
9.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哪些联想,这会受到人的定向兴趣的影响。而人的定向兴趣一般会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
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文化程度
10.以下各种策略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的是()。A.系列广告 B.悬念广告 C.组块 D.类比
11.有一则“金锁”的招贴广告,在画面的正中位置,有一个插着钥匙的锁,其两侧各贴有一张“门神”,底部两侧,分别写上了“金门”与“金锁”,观众很自然得会把门神与锁组成一个牢不可破寓意的完整构思。这是运用了组织策略中的()。A.组块策略 B.高级统领者策略 C.类比策略 D.境联策略
12.在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视觉策略的有()。
A.类比策略 B.对比策略 C.镶嵌策略 D.转换策略
13.一幅鸭绒装广告,把一件鸭绒装穿在一只鸭子身上,从而把该商品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使用了视觉策略中的()。
A.镶嵌策略 B.转换策略 C.特征展露策略 D.对比策略
14.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认知失谐的表现形式?()
A.反白 B.强度与大小 C.反时空 D.合成艺术
15.著名的金龟车广告,整个版面一片空白,仔细一看,原来在一个小角落有一辆非常小的车子图像,旁边是文案:“想想小的好处”。这则广告运用了认知失谐理论中的()表现方法。
A.反物态 B.反比例 C.反白 D.空白
参考答案:
1.AB 2.BCD 3.C 4.D 5.BCD 6.C 7.A 8.BCD 9.ABCD 10.ABCD 11.A 12.BCD 13.C 14.ACD 15.D
四、判断题
1.直接反映当前对象的是表象,而把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则称为知觉映象。()×
2.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3.想象中的形象可以是过去的、现在和将来的事物,甚至可以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所以说想象是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 4.
创造想象属于一种无意想象。()× 5.
再造想象属于一种有意想象。()√ 6.
在创造性形象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成分简单、机械的联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新形象。()×
7.创造想象是对于广告接受者而言的,而再造想象是对于广告设计者而言的。()×
8.在广告活动中,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重要。()×
9.联想和联觉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 10.一般来说,儿童的联想大多是身边具体的东西,而成人的联想能以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
11.在广告中,联想的职业差别非常明显,因而联想率的应用不能忽视各个行业、不同文化、年龄的特点。()√
12.境联策略是通过背景烘托广告对象的策略。()√ 13.境联属于视觉策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14.把文字(或外文字母)变换成相关的图形,以达到生动传达文字信息的目的的策略叫做镶嵌策略。()×
15.将商品的特色突出出来的策略称为转换策略。()× 16.认知失谐的产生,与人的过去经验密切相关。()√
17.反比例。即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 18.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也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法。()√ 19.认知失谐的强度越大,广告效果会越好。()×
20. “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表现实行是“反白”发展出的新变体。()√
判断题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简答题
1.创造新形象有哪些主要办法?
2.举例说明影响联想率的因素有哪些方面。3.
简述四大联想率的主要内容。
4.简述认知策略的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创造新形象有如下几个主要方法:
(1)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新形象。联合是创造性的综合,而不是有关成分的简单机械结合。创造性综合的结果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和特定内容的新形象。(2)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粘合成新形象。
(3)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
2.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是引起什么联想,这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试联想的强度;二是人的定向兴趣。
(1)当广告中强联想效果掩盖了弱联想效果时,而广告的主要内容是指向弱联想效果的一放,人们的注意就会集中向强联想效果的方面而忽视了广告的主要内容。这样会致使广告效果不理想。比如目前很多广告中大量启用美女来与产品相关联,企图通过美女的美好来形成对产品的印象,而当美女与产品的联想度不高时,人们往往记住了美女而没有记住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
(2)人们在看广告时,都有一个定向兴趣。而人的定向兴趣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所制约。因而同一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就会因人而异。从年龄角度来说,比如儿童的联想大多是身边的东西,而成人的联想则以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从职业差别来说,同一个汉字可能不同职业的人联想到的是不同的东西。
因而,在广告中,联想率的应用不能忽视各行各业、不同文化、年龄的特点。尤其要注意禁忌语和禁忌形象在一个新环境中的运用。
3.四大联想率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接近率,是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2)对比率,是在性质上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3)类似率,是在形貌上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4)因果律,是在逻辑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4.认知策略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组织策略;二是视觉策略。(1)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它既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也可以在一幅广告创意中统领部件,组成整体或大的单元。前者包括系列广告、“悬念”广告;后者可以表现为“组块”、“高级统领者”、“类比”和“境联”等策略。
(2)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转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六、案例分析
1.试运用广告接受者的再造想象理论分析下则广播广告。
解说:各位晚安,“百人音乐会”这个节目由制造洋酒具有六十年历史的寿司饭店向您提供,欢迎收听。
音乐:肖邦作品,潺潺的溪流声、小鸟鸣叫声。
解说:人生短暂,艺术长久,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悠久岁月的考验。同样,发挥杰出创造力而生产的优秀威士忌,也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具有六十年传统的世界名酒“SANTORY”是日本最适宜酿造洋酒的地方山崎出品的。在木桶内无声透明的东西夜以继日地沉睡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陈越香。
乐音:清脆的开木樽声。
解说:朋友们,酒桶已经打开了,满室都飘荡着一股“SANTORY”的芳香。看!一滴滴滴像琥珀一样发出光芒。陈年的好酒,正像是古曲音乐的馥郁。
乐音:“咕咕”斟酒声,冰块落入杯中的“叮当”撞击声。带着田园色彩的舒缓乐曲轻轻飘荡。
解说:您现在最好的伴侣是一杯放一块冰的世界名酒“SANTORY”和一首世界名曲,让自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境界里。
(1)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2)理论必须与案例的实际紧密结合(3)500字以上
2.试运用认知失谐理论分别分析下则平面广告。
图一:立邦漆(彩碟篇)
图二:马桶广告(马桶,如此坚固)
(1)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2)理论必须与案例的实际紧密结合(3)500字以上
3.试分析以下广告作品,谈谈它们分别使用了哪种视觉策略。
(图1)(图2)
(图3)
(图4)
参考答案:
1.要点提示:
(1)对于广告接受者来说,依据广告作品中描述或图示,在头脑中再构设计者所构思的形象,是再造想象。广告视听者凭着再造想象,得以正确领会广告所描述的产品性能、用途等信息,并由此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
(2)这则广告充分诉求了收听者的想象:第一,对该酒厂的故乡是个最适当的地方作想象诉求。该广告采用的手法是把SANTORY的故乡——在日本酿造威士忌最适当的京都郊外的山崎,同潺潺的溪流声和小鸟鸣啼的声音结合起来,让收听者在头脑中再造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般的景象,叫人迷恋。第二,对该酒本身作想象。诉求想象的手法是以木樽声作先导,引出了陈年好酒、馥郁芬芳的味觉表象,起到对该酒产生好感和嗜好的效果。
2.要点提示:
(1)认知失谐,通俗地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在我们的头脑中,对一些熟悉的东西会产生定势。当熟悉的事物突然以一种陌生的方式出现时,定势被打破,就导致了认知失谐现象的产生。认知失谐使我们的注意和兴趣指向和集中于该事物,并有利于定势的改变,接受新的经验。
(2)图一成功运用了认知失谐中的“反物态”广告表现形式,即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图一中立邦漆与蝴蝶巧妙组合,形成色彩绚丽的多彩蝴蝶。立邦漆与蝴蝶的组合非常自然,立邦漆要宣传的产品理念与蝴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似点。消费者很容易从绚丽的蝴蝶翅膀联想到立邦漆所漆出来的美丽色彩,从而深刻体会出“非凡色彩由我而来”这一广告主题。
(3)图二首先成功运用了认知失谐中的“反比例”广告表现形式,即改变物与物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图二将原本体积庞大的大象缩小了若干倍,一群大象浩浩荡荡走上马桶,而马桶仍旧保持原样安然无损。这种“反比例”手法,充分突出了马桶无比坚固的特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图二除了运用“反比例”手法外,还运用了“反时空”的表现形式,即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同地呈现出来。在图二中,大象是不可能走进洗手间,更不可能群象走上马桶的,然而,广告中运用这种“反时空”的表现形式,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失谐感,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
3.要点提示:
图1使用了对比策略,是通过比较使用和没有使用特定商品或劳务,突出改善后的效果。该平面广告中宣称“新飞动态保鲜智能冰箱率先采用果蔬保鲜器,从根本上抑制破坏鲜度的乙烯气体产生,保鲜期延长两倍”。
图2使用的是特征展露策略,是将商品的特色突出出来。该广告图片中,将大熊猫黑眼圈的特征放置于不同动物的身上,有效表现了主题“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其他野生动物”。
图3使用了类比策略,是从某个客体的特性,形象地说明另一个客体的特性。该广告运用 “开心果”这一元素来类比使用QQ汽车时的开心心情。
《左右》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1、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体验左与右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生:用右手拿筷子吃饭。
生:用右手写字。
生:用右手提水。
„„
师: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生: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生: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生:右手拿锤子,左手拿钉子。
„„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生:左耳朵、右耳朵。
生:左眼、右眼。
生:左眉毛、右眉毛。
生:右鼻孔、左鼻孔。
„„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教学时,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教师不必强行要求左右手分开来体会,只要学生感知到即可。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下面,我们就来活动一下自己的双手,动手摆摆学具。同桌合作,像计算机上的这两位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的五样学习用具。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放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学生们同桌合作摆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生:摆在最右边的是转笔刀。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
从左边数橡皮是第个;
从右边数橡皮是第个。
(计算机演示印证,学生们跟着数)
师:同一块橡皮,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生: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再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们打乱学具摆放顺序,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同桌摆放学具)
再来说说: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师:说的时候同桌互相检查。
请摆得不同的两个学生来说说)
教学反思: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掌握以“?”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3、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一位小朋友解决一个问题吗?
师:星期天,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学生展开讨论,计算机演示结果)
(2)想一想。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教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
生:老师举的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师:(教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学生举起右手,教师也举起右手)
生:是右手。
生:不是右手。
生:老师,你转过身去就跟我们举的右手一样啦!师:老师就照你们说的办法去做。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课堂实录模式与方法 篇6
黄炯磊
(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摘要:
课堂实录在教育领域已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了。笔者以编辑的模式作为划分标准,把课堂实录的摄制模式分为现场编辑模式和后期编辑模式。通过比较,确定了后期编辑模式为主要模式,并寻求到了一种快捷的多机位编辑方法,与各位同行分享。以求实现利用有限的设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实录的最终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录、摄制模式、后期编辑、EDIUS
一、问题由来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融入,现代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也随之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学评比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革,由原先组织人员实地听课改成了集中观看课堂实录光盘。因此,对课堂实录课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设备,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实录,无疑成为我们必须攻克的难题。上海市闵行区在优质课课堂实录这一领域已有多年的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和团队人员一起,始终在寻找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摄制模式
我们曾经根据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的设备条件,进行了课堂实录的摄制工作。我们以编辑的模式作为划分标准,分为现场编辑和后期编辑两大模式。
(一)现场编辑模式
现场编辑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专业级模式。就设备来说,需要一台现场字幕输出、多台摄像机信号输入并最终切换成一路信号输出的编辑机和一台录制最终信号的数字录像机(或摄像机)。据笔者了解,SONY的AWS-G500 Anycast Station 无限传播工作站和HVR-M15C 高清晰度数字磁带录像机(图表1)是首选的。但就这AWS-G500 Anycast Station 无限传播工作图表 1
HVR-M15C 高清晰度数字磁带录像机
两台设备来说,价格不菲,不是一般学校能配置的。另外还需要配置平板话筒、领夹式话筒、调音台等设备。人员配置:摄像师三位(全景、教师、学生)、调音台操作员一位、工作站操作员一位。
(二)后期编辑模式
该种模式一般分两个模块进行:第一部分是拍摄模块,第二部分是后期编辑模块。笔者将重点对后期编辑模块进行描述。
1、拍摄模块
一般情况下,我们基本上采用以下机位:全景机、教师机、学生机、PPT(通过VGA&AV转换盒把电脑上的VGA信号转换成AV信号输出到摄像机进行录制)。PPT的录制无需专人把守。这样一来,只要三个摄像人员就能进行一堂实录课的拍摄。
2、后期编辑模块
闵行区教育局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视频信息员,他们在各自学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积累成了大量的优质课资源,有的实录课也获得了市级以上诸多奖项,其中大部分实录课都采用了后期编辑模式。由于在拍摄模块中使用了四个机位,造成后期非线性编辑中要对四个机位的视频进行编辑。如果没有掌握好一种快捷的四机位编辑技术的话,势必要花去大量时间。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认为康纳普斯公司开发的EDIUS软件在多机位编辑上有其强大的优势。
三、后期编辑
这里以EDIUS 4.51版为平台,将闵行区某教师的一堂四机位实录课的片段作为范例进行介绍。
EDIUS软件已为很多视频编辑人员所熟悉,V4以后的版本都提供了多机位模式来支持最多达8台摄像机素材同时剪辑的功能。关于安装、设置、采集等过程就不作详细说明。图表2是采集完四个机位磁带后的截图。
图表 2
为便于编辑,一般笔者对四段视频分别重命名为:教师.avi;学生.avi;全景.avi;PPT.avi 接下去的操作如下:
(1)如果视频轨道线上VA轨不满四条,请首先添加到四条,而且必须是VA轨(见图表3)。
图表 3
(2)选择菜单栏——模式——机位,从列表中选取“显示5机位”(默认显示3机位)。(图表4)
图表 4
(3)选择菜单栏——模式——多机位,或快捷键:F8,进入多机位模式。(图表5左)
图表 5
注意:轨道面板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轨道名称边上出现了c字样,它代表了机位号,这表示该轨道分配给了某一机位的摄像机(准确地说,该轨道放置的素材将出现在监视窗口1号小窗口)。如:这里1VA
轨道分配给了教师机位,以此类推。(图表5右)
图表 6(4)从素材窗口中把素材一一拖曳至时间线,并分别点击轨道名称前面的小箭头,使素材的音频都呈波形线性显示。在生成波形时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图表6表示的是生成波形时的情况,图表7表示的波形全部生成完毕后的状况。
图表 7(5)利用素材音频的波形,进行画面同步的调整。这项工作需要耐
心,一定要调整到完全同步位置。调整时充分借鉴鼠标在时间线上的定位,对微调有相当大的帮助。最困难的恐怕是对PPT画面进行同步调整,因为这个画面没有音频的波形。调整后的时间线上的素材呈下图显示。(图表8)
图表 8(6)把时间线上素材的头、尾剪齐。
图表 9
在进行头部剪齐之前,首先要查看当前的编辑模式。当该编辑状态按钮显示“蓝色”时,为“插入模式”(图表9左);显示“褐色”时,为“覆盖模式”(图表9右)。通过鼠标点击该按钮,使其显示“褐色”,即设置为 “覆盖模式”。然后确定好剪切点,分别选中各素材,利用快捷键“N键”就能快速地前去剪切点之前的素材。也可以用快捷键“C键”进行一一剪断后再删除剪切点之前的素材。(图表10)
图表 10
尾部的处理相对简单:选中素材,找到剪切点,利用快捷键“M键”就能快速地剪去剪切点后面的素材。也可以用快捷键“C键”进行一一剪断后再删除剪切点之后的素材。(图表11)
图表 11
(7)为了保证音频的高低一致,在时间线上复制学生机素材到“1A
轨”,点击轨道名称前的小箭头,关闭音频波形显示(图表12左);然后关闭轨道面板上各“VA轨”的音频(图表12右)。编辑时只对视频进行剪辑,而音频只用学生机素材上的音频。
图表 12
(8)选择菜单栏——视图——单窗口模式,适当调大该窗口的尺寸,便于进行下面的剪辑时清楚地监视画面。(图表13)
图表 13(9)播放时间线时,4个小窗口的素材将同时播放,会导致系统负担很大而无法流畅播放,如图表14可以选择菜单栏——模式——抽
帧,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抽帧值(一般选择5帧值)。EDIUS将会优先保证声音优先流畅播放,并抽帧播放各小画面,以减轻系统的负担,保证剪辑工作的正常进行。
图表 14
图表 15(10)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播放时间线,并直接在监视窗口中双
击需要的镜头,注意鼠标的变化。也可以使用数字小键盘切换镜头,它们与各个机位是一一对应的。(图表15)在选择镜头的同时,EDIUS在时间线上自动创建剪辑点标记,一旦用户按空格键播放,各个素材就在这些剪辑点处被剪开了,也就是说初剪完成了。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剪辑点修改各素材的入出点完成最后剪辑。(图表16)
图表 16(11)为了使工程文件简洁方便,将剪辑完的多轨道素材“合”为一条轨道。选择菜单栏——模式——压缩至单个轨道(图表17左)。在对话框中,选择“新建一条新轨道”,单击确定(图表17右)。不需要任何渲染,所有剪好的素材就自动“合并”到一条轨道上去了(图表17下)。
图表 17
(12)剪辑完毕,选择菜单栏——模式——常规,或快捷键“F5/F8”,返回常规模式。(图表18)
图表 18
四、结论
笔者对现场编辑和后期编辑两大模式进行了如下比较:(图表19)
对比项目 现场编辑模式 无限传播工作站 1个 数字磁带录像机 1台平板话筒 4个 领夹式话筒 1副 调音台 1台 设 备 摄像机 3台 VGA&AV转换盒 1个 长距离视频连接线 4根 长距离话筒线 4根 摄像机 4台 VGA&AV转换盒 1个 后期编辑台式电脑 1台 工作人员 摄像师 3位 工作站 1位 调音台 1位 是否布线 后期编辑模式 摄像、编辑 3位 不需要 需要 图表 19
现场编辑模式的优点是设备齐全,工作效率高,音频、视频的质量都能得以保证,但它需要很大的投入,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也相对复杂,工作的队伍也比较大,至少要5位。笔者认为此模式不适合一般基层学校,非首选意向。
而后期编辑模式只需要3个工作人员,4台摄像机,1台电脑,无需庞大的设备就能完成实录。虽然音频方面稍微有点欠缺,制作的周期稍长些,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该模式是适合绝大部分基层单位的,效果也很好。在掌握了EDIUS的多机位编辑技术后,后期编辑就更加如虎添翼了。因此,后期编辑模式是根据我们多年来实践和探索,采纳率最高的实录模式。
分数与除法 教学实录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例
1、例2及P66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会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分数是一个商,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理解分数是数概念的补充和拓展,并能在数射线中找到分数。教学过程:
一、计算抢答,启动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口算比赛好不好? 课件出示: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 9÷3= 8÷4= 6÷5= 3÷2=
师:刚才这些口算题,都是些什么算式?(板书:除法)计算后,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的商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课件显示)师:再看这组除法算式。(课件出示:5÷6,1÷3)师:口算行吗?(行)商分别是(5÷6=0.8333……,1÷3=0.333……)看到这两个商,你有什么话说吗?(商用小数表示太麻烦了)师:是啊!如果这样的商能用其他形式表示就好了。生:用分数表示可以吗?
师:她真会动脑筋!想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的商(板书:分数),但需找到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与除法。(完成课题板书,并齐读)
二、主动探究,研究两者关系。
(1)探索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感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要研究“除法的商用分数表示可以吗”这个问题,我们就以1÷3为例,给它附上情境,再来研究。班上哪些同学最近要过生日?(3个人举手)师:太巧了!有3个人。过生日的时候要吃蛋糕,现在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这3个过生日的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多少个蛋糕呢?(课件出示例1)师:你想怎么列算式?(1÷3)为什么?
生:因为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就该用1÷3。
师:每个人分得多少?(0.3333…)结果除了用小数表示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每个人分得1/3个。师: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用1张圆片表示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正好分得1/3个。师:现在看来,“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可以)
师:那用0.3333…表示结果好,还是用分数1/3个表示结果好?为什么? 生:1/3个表示好,简单明了,而且能让人想到分得的大小和形状。师:如果将1个蛋糕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蛋糕?(说理略)(2)探索多个物体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课件出示例2: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张饼?)师: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道题的?
生: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问题是“每人分得多少张?”,单位是“张”。师:怎么列算式?(生:3÷4)结果是多少?(生:0.75张)
师:对,3÷4=0.75(张)。那3÷4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生不语)师:我们借用刚才分蛋糕的经验,分小组来研究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张? 研究办法: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1张圆片代表1张饼,3张圆片就代表3张饼,把这三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请你们自己动手分一分,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研究步骤:1.想一想,2.分一分,3.说一说 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上来汇报?听清要求:按合作要求有序汇报,组内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点评质疑。
组1:(4人上台)我们组是一张一张地分,(边说边示范)先分第一张,每人分得1/4张;再分第二张,每人又分得1/4张;最后分第三张,每人还分得1/4张。一个人共分得了3个1/4张,就是3/4张。所以答案是3÷4=3/4张。学生说完,课件再演示此分饼过程。组2:(4人上台)我们组是把3张重叠起来分,(边说边示范)每人分得1/4。(追问:是1/4呢,还是1/4张?)是1/4,不是1/4张。(为什么?)因为这个是3小块,而1/4张只有1小块。(这个1/4是谁的?)是3张饼的1/4。(对!3张饼的1/4,请继续)再把这3小块展开,拼一拼,得到了3/4张饼。师:(手指张饼)3/4张饼是1张饼的(3/4)。刚剪开时,同学们说结果是3张饼的1/4,拼起来后又说结果是1张饼的3/4,那说明什么呢? 生1:3/4张既可以说是3张的1/4,也可以说是1张的3/4。生2:3张的1/4和1张的3/4相等。
小结:第二种方法分得的结果仍是3/4张,看来3÷4=3/4张是正确的。这是你们在操作中获得的知识,真棒!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可能还有其它的分法,但最主要的应该就是这两种,在这两种分法中哪种分法更简单些呢?(生:第二种)(课件演示,第二种分饼方法)
师:请完成数学书上第65页的填空,再想想3÷4的商用3/4张表示形象呢还是用0.75张表示形象?
小结:3÷4的商用3/4表示,不但可以,而且形象直观,还不用竖式算,简单方便得多了。
想象操作,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说出思考过程。
a.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饼?怎么列式?结果是多少?
b.把8张彩纸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彩纸呢?
师: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除法算式它的商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 生:(举例)5÷8=5/8。……
(3)师生合作、总结并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和它们的商——分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你能够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它们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这个等式虽然好,但是字有点太多,读起来绕口,写起来费事,你能够把它写得再简单些吗?
生: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a/b。
师:这里的字母a可以是哪些数?(生:任意的数)b呢?(生:除0之外任意的数)为什么要把零除外?(因为除法的除数不能为0,分数的分母也不能为0)师:既然除法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那分数能不能写成除法的形式? 生:能,比如可以写成5÷6=5/6。小结:这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可逆性。
师:请你们看书第66页,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b.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区别:
师:分数与除法有联系,那它们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种运算。)c.记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为了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得形象,让你们记得更牢固。老师制作了一个动画,这个动画的名字就叫“酒瓶站起来了”,请欣赏。
师:酒瓶平放时是除法,瓶颈的数作被除数,瓶肚的数作除数;酒瓶站起来后,“÷”中的两点落到酒瓶肚子去了,“÷”就变成了分数线,瓶肚的数(除数)就变成了分母,瓶颈的数(被除数)就变成了分子。学生很兴奋。
师:其实,今天这节课的课题,我们还可以给它取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就叫“酒瓶站起来了。”
三、游戏活动,巩固内化知识。1.游戏:“男生女生向前冲”
游戏规则:女生说除法算式,男生用分数表示商;男生说分数,女生说除法算式。学生游戏。2.智慧大闯关。第一关:填空我最快。(1)当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它们的商可以用()来表示。(2)4÷()=4/(),4÷b=4/()(b≠0)(3)4÷()=()/5 第二关:判断我最准。(略)第三关:找数我最行。
先求下列算式的商,再从下边线段中找到这些商的位置。1÷3= 2÷3= 5÷6=
【想象与创意》课堂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月05-24
萨特论想象与美10-25
想象教学11-03
小谈创意广告与非创意广告05-19
想象力的缺失与培养07-31
想象力与智力的作文10-02
千里马与斑马想象作文10-12
音乐想象作文教学06-30
创意与表现06-15
创意与传达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