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2024-09-19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共10篇)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篇1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少男少女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你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

湖北省刘倩倩同学写过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曾经获得了国际“菲利亚”奖章。那时她刚刚上三年级。在诗里,她从妈妈给她蛋糕、爸爸给她穿棉衣、哥哥给她歌片,想到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那个可怜的小姐姐,她要把蛋糕、棉衣、歌片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她和自己一样幸福。这样的联想,既真实,又感人,表现了刘倩倩小同学美好的心灵,崇高的心愿。有的同学把联想看得很神秘,其实,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儿时做游戏,拿椅子当“汽车”开,用板凳当“战马”骑,用积木搭房子,画小人时给小人添上翅膀,这就是想象。台湾有个7岁的小朋友叫邱君怡,她写了一篇《花的联想》,请你仔细读一读。

我家顶楼种了许多花,有凤仙、兰花、梅花,每个季节都有花朵开放。我最喜欢的是下面几种:奶奶种的凤仙花,有桃红、粉红、皎白三种颜色,每一种都很漂亮。每当花开的时侯,我总爱仔细地看它们,看着看着,每朵花都像娃娃可爱的脸蛋在对我微笑。

爸爸种的是兰花,当花开的时侯,爸爸把它们搬到客厅里,让全家欣赏。它们发出淡淡的幽香,非常清爽,像圣洁的姑娘,高雅不俗。

叔叔种的是梅花,在冬天开花。天气越冷,花开得越有精神,就像一些不怕困难的战士,那么勇敢坚强。难怪选它为国花!我欣赏梅花的时侯,心里在想:我要效法它的勇敢,作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每当赏花的时侯,妈妈总提醒我和弟弟,不要忘了种花人的辛劳,要爱护它们,使它们长得更好。这篇小作文运用比喻很有特色,小作者把凤仙花比作“娃娃可爱的脸蛋”,把兰花比作“圣洁的姑娘”,把梅花比作“不怕困难的战士”,精巧而贴切,饱含了小作者对花儿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结尾由赏花联想到种花人的辛劳,由此发出要爱护花儿的心声,表达了小作者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心愿。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也叫做“花的联想”。不少同学都被难住了。有的同学说:“花就是花,怎么联想啊!”有的只是罗列了花的品种,例如:“花,有迎春花、月季花、兰花、菊花、桂花、梅花、水仙花„„数也数不尽,花是美的象征,我爱花。”其实,只要思路开阔,知识丰富,可以联想的地方是很多的。

说起花,也许你会想起盛开在井冈山上的映山红,延河旁的山丹丹花,它红得像点点碧血,艳得像片片朝霞;也许你会想起迎春的樱桃,傲冬的腊梅,天山上的雪莲,珠江畔的凤凰,它瑰丽多姿,鲜艳夺目;也许你会想起那一团团、一簇簇开满山山岭岭、村村寨寨的烂漫山花,它争妍斗艳,香飘四季„„

说起花,也许你会想起节日的夜空闪烁着千万朵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的像鲜花盛开,有的像孔雀开屏,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前程似锦;也许你会想起伙伴们那一张张花儿般的笑脸,他们在街头巷尾,在车站码头,扶老携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处处闪烁着雷锋精神的火花;也许你会想起英雄模范们胸前的大红花,学校里开展的小红花活动„„

说起花,或许你会想起花的象征意义,例如,以松柏表示坚贞,以梅花表示刚强不屈,以菊花表示不畏风霜,以荷花表示清白高洁,以兰花象征高尚人格,以牡丹象征富贵,以红豆表示相思,以杜鹃表示怀乡,以铁树象征庄严,橄榄枝象征和平,银杏象征古老文明,水仙象征风流俊逸,万年青象征友谊长存,百合花象征团结友爱„„

你看,思路一打开,就能神驰遐想,浮想翩翩。学会联想,记事,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写人,能开掘出人物的思想境界;状物,能把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说理,能说得更加透彻精辟,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思想更有深度。我国南朝齐梁时有个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名叫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一书里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作时候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能到达很远的地方。当作者静静思考的时候,他就会联想到几千年之前;他的容颜开始有所变化的时候,他的视线已经到达万里之外了。所以,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请看只有8岁的小朋友郑企宏写的《圆的联想》一文。

圆是我哥哥的眼镜,我哥哥只要戴上他那副眼镜,就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博士。圆是我家的镜子,只要我们看看它,就可以把服装整理好,每天打扮、整理仪容都少不了它。

圆是我们经常用的盘子,要是没有盘子,我们吃饭装菜就会很麻烦。

圆就是地球,要是没有地球,我们人类也不会存在,更不会有生物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圆是太阳,假如没有太阳,世界就没有亮光,万物也不能生存。

圆是幸福快乐的象征,我喜欢张口大笑,像个圆。

文章虽短,却写得很生动,很有情趣。

小作者从两条线来写圆,一条线是形状,从圆联想到眼镜、镜子、盘子;另一条线是圆与人的关系,地球、太阳,一个比一个大,对人的生活一个比一个更重要。结尾更妙,把圆说成是幸福快乐的象征,甚至连自己喜欢“张口大笑”也与圆联系起来,趣味盎然,令人忍不住也要开口大笑。

如果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圆”还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如荷叶上的露珠,美丽的花环,汽车的车轮,冉冉升起的气球,绿茵场上的足球,小村旁的古井,猫的眼睛,妈妈手中的毛线球,市场流通的硬币,好吃的西瓜„„

传说我国宋代有个国画院,常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不少画家画的是:有个人骑着马,挥着鞭子,扬起的马蹄下是满地的落花。可惜,这些画都没有把“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字表现出来。要画出这个“香”字确实不容易,因为“香”只能闻到,肉眼看不到。但是,有个聪明的画家终于把这个“香”字画出来了。画面上落花遍地,游人骑在马上,马儿轻轻地扬起一只后蹄,然后在马蹄旁边画上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这幅画被大家公认为佳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哪儿有花香,蝴蝶就往哪儿飞,蝴蝶追逐马蹄,不仅把“香”字传神地表现出来了,而且点出了盎然的春意,既具体形象,又十分切题。

画画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作文也是这样。当然,这种想象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靠不断培养形成的。例如看到一种动物,要想到这种动物的特点,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它生活的环境,甚至从动物想到人类。还有一种联想,就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由地上想到空中、天上,由人间想到仙界,由现在想到未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心驰神往。

请看下面一篇想象文。

“捡星星”

江苏省溧阳县和平街小学四年级郭锋

“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铜钉,夜里发光亮晶晶„„”

小时侯,七八月间在家门口纳凉,我老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看星星;妈妈又总是搬出这早已掉了牙的歌谣来逗我。

黑沉沉的天空布满了繁星,像是谁烙烧饼时,不小心撒多了盐巴,密密麻麻的。我总是奇怪那东一簇,西一团,凑在一起说悄悄话的群星,为什么把织女星挤出了集体?瞧她的样子,多孤单啊。一道神奇的弧线,在蓝幽幽的天幕上一划而过,像是织女抛出不甘寂寞的锦线,转眼即逝,太奇妙了。我连忙摇动妈妈的手:“妈妈,妈妈,你看,织女姑姑织毛衣的线掉下来啦。”妈妈笑着说:“是吗?傻孩子,那是许愿的流星。”“我可以捡回来许愿吗?”

妈妈笑了,大伙也乐了,就连那满天的小星星都调皮地眨起了眼睛。

没过一会儿,我真的“捡”到了很多很多的星星。

在屋旁盛满清水的大瓦盆里,奇妙地拥聚着乍明乍暗、忽隐忽现的星星。

“妈妈呀,快来,我捡到星星啰,满满一盆。”

妈妈笑着走了过来,用她的身子故意遮住了星光:“在哪儿呢,我的小宝贝?”

这下,我傻眼了。怎么妈妈一来,星星就跑了呢?

星星闪电般地又落进了盆里,我兴奋极了,小手在裤子上使劲擦了擦,小心翼翼地合起双手,准备给妈妈捞几个又大又亮的星„„

哦,有趣的童年,有趣的星星,总有一天我要把你捡回来,缝在妈妈的衣服上,缀在妈妈的心田里。

你看,文章开头小作者引用的那首古老的歌谣,把美丽的夜空比作一块巨大的青石板,那星星就是钉在青石板上的闪闪发光的铜钉。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夏夜清幽、明朗、纯净的特点。当小作者看到“东一簇,西一团”的群星,就联想到他们一定是“凑在一起说悄悄话”;看到旁边的织女星,就想到一定是群星把她“挤出了集体”,又进一步想到她一定感到孤独和寂寞;看到那长长的流星,又想象出那是织女姑姑织毛衣掉下来的锦线。丰富的想象使对夏夜星空的描写又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文章内容显得更加充实、活泼。正因为看星星入了迷,于是又产生了“捡星星”的念头。“我捡到星星啰,满满一盆。”“怎么妈妈一来,星星就跑了呢?”“小心翼翼地合起双手,准备给妈妈捞几个又大又亮的星。”这里的“捡”“跑”“捞”,充分表现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儿童特有的情趣。星星在天上,当然是捡不起来的。但文章结尾时,小作者表示:总有一天我要把你捡回来,缝在妈妈的衣服上,缀在妈妈的心田里。童心和爱心,童趣与情趣,跃然纸上。

写想象作文,需要奇妙、新颖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而想象又来自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积累。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往往知识丰富,兴趣广泛,喜欢动手、动脑,喜欢阅读各种课外书,如童话、科学幻想

故事,喜欢模仿童话和科学幻想作品的写法,练习作文。这种平时的训练,就为写想象作文奠定了基础。

请看下面一篇想象文。

21世纪的建筑畅想

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六年级沈萍顾沁

我们国家现在存在两大问题:交通拥挤及住房困难。

让我们一起动脑子,为我们21世纪设计一张解决住房困难的理想蓝图,我想将来的中国,房子应往高处发展或利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比如说在高山上,就可造房子。如果往高处发展的话,地震时,怎么办呢?不要紧,这房子底下有一层砖。有了这层砖,地震时一点儿也觉察不到。假如地裂开,那也没关系,楼房虽然在地底下,人却不会闷死,因为构成房子的砖在地下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氧气供人呼吸。

到了21世纪,整个人类生活条件将大为改善。人们住的都是高楼大厦——一般都有1000层。这么高的楼房,怎么上去呢?你一定会说:“乘电梯。”不,你说错了。到了21世纪,电梯已是落后的小弟弟了,或者就是根本不存在了。楼房下面,每对准一个窗口的地方,都有一叠叠的纸,竟有几亿张。如果你是二楼的主人,就可以坐在对准二楼窗口的纸叠上,纸上有着数字电钮,只要你按上你要去的高度,最上面的一张薄得简直没有厚度的纸就会脱离纸叠,飘然而上。坐在上面的人还会闻到一股股沁人的香味。

到了楼上以后,根本没有什么门,只有一个帘子。帘子上面有两只:“大眼睛”,人走到门口,它那两只大眼睛就会一亮,假如这人是坏人,它就会从眼睛里吐出绳子,把你绑住,然后发出警报;假如是自己人的话,它会很亲切地跟你对话;如果是客人,它就会说:“请进!”当你走进屋子,它就会自动把门帘卷下来。

为什么要这样设想呢?因为开门的时侯,要占面积,而门帘不会。再说夏天那么热,如果不把门关住,小偷会来偷东西的。这种门帘还可以隔绝污染的空气。

另外,从外表上看是长方形的楼房,里面却是奇形怪状的。如果主人对荷花颇有喜爱之情,那么她(他)住的房子内部就可呈现为荷花的形状。

不仅地面上可以建造房屋,地下也有建筑。比如在荷花池底造一个娱乐场等等。要是在金鱼塘底下建造一所画院,那是再好不过了。每天,画家们只要一走进金鱼塘,一股气流就会把他们送进美术学院。里面十分安静,一块薄薄的玻璃把美术学院和外界都隔开了,而画家们则可以欣赏池中美景。以上的办法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设想祖国的未来,共同建设未来的祖国吧„„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沈萍、顾沁同学的作文可贵之处,正表现了这种奇特的幻想与大胆的设想。而这些“幻想”与“假设”并不是没有丝毫科学根据的。比如把房子建在高山上,把高楼建成1000层,随着人口的增多、科学的发展,在高山上建房不是没有可能。当今一些国家,不是早出现10O多层的摩天大楼了吗?关于能自动识别人的电脑装置,已经在一些部门运用。这说明这两位小作者的奇特幻想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建

立在现实基础上,科学发展基础上。可贵的是,他们的幻想,是出于对人民深沉的爱,是为了建设祖国的未来而展翅飞翔。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罗景琳同学的《大自然给我的启示》一文。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却又反复无常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靠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一切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能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生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现象,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初升,转眼间却已是星月稀疏。夜来香悄悄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一季热闹的夏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光彩,便可称得上永恒。是不?

小作者面对大自然,神驰遐想,托着一片落叶,追寻着它的由来,望着月圆月缺,联想到亲友的悲欢离合,看到蚂蚁和蚜虫,想到它们为生存而合作互助。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由物产生的联想上,也还是不够深刻的。本文好在写大自然给人们的启示:它代表着人生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让生命“放出光彩”,这就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升华了,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由此可见,作文要联想得好,联想得深,需要广博的知识。当你平时读书看报的时候,请你把书、报中一些有用的材料,如名言警句、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随手记下来,知识积多成学问,用起来就会思如泉涌,顺理成章。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童话。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有幻想,才有童话,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一般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故事里的主人公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世间的凡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实物,而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最受少年儿童的欢迎。在安徒生的笔下,神奇的火镰帮助小兵做了国王,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疾厉的东风驾着勇士来到智慧的发祥地和幸福的岛国,夜莺倾吐的歌声制服了死神,情节曲折离奇,故事生动有趣。

王凤梅同学写的《可爱的小云朵》就是把自然物——小云朵用拟人手法加以描写的佳作。

活泼可爱的小云朵,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快乐地从东跳到西,好奇的眼睛瞧瞧这儿,望望那儿,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啦!忽然儿,它停住脚步,看见下面不远处走来一群青年农民。初升的太阳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儿,小伙子们扛着劳动用具,姑娘们胳膊上挎着一篮沉甸甸饱满的绿莹莹的豆子,笑声里充满了希望。

小云朵来到他们跟前,有礼貌地问道:“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干什么去呀?”

“噢,小云朵,我们去修理地球去。”一个小伙子风趣地说。小云朵疑惑而又惊讶地想:他们为什么要修理地球?它带着求知欲的问号,跟着他们来到一块荒芜的土地上。

小伙子们用铁掀挖出一个个小坑坑,姑娘们半蹲着身体轻盈地往小坑里点播着种子,脚随后轻轻一踏,小坑坑被踏平了,留下一个小圆点,看上去就像歌曲的乐谱一样。

小云朵张着好奇的眼睛,目光从劳动的场面移到了他们身上,又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绿色的希望。他们走了,洒下幸福的汗水,留下了劳动的欢歌。

“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小云朵心里翻涌着激动的浪花。它灵机一动,开始忙碌起来,从东跳到西,聚拢小伙伴们,把秘密告诉了它们,小伙伴们一致叫好。忽儿,小云朵和小伙伴们一起变成了晶莹透明的小雨滴,纷纷飘落在田间,草丛里。

早晨,阳光辐射在大地上。人们惊喜地发现晚间下过一场雨。

“呵,太好了!春雨贵如油,来得正是时侯。”

“„„”人们高兴得赞不绝口。

在一旁的小云朵听见了,心里暖烘烘的,啊,它已是小雨滴了。它想:我能为人们尽一点应尽的义务,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就是逝去,我也觉得幸福。

这篇童话构思精美,小作者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小云朵变成了晶莹透明的小雨滴,而且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在可爱的小云朵身上凝聚着小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能为人们尽一点应尽的义务,带来这么大的欢乐,就是逝去,我也觉得幸福。”这是小云朵的想法,也是小作者的心声。另外,这篇童话写得活泼、自如,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联想与想象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创造之母。愿同学们在读书和作文的实践中,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写出有新意的好作品来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篇2

这是高家园中学初二年级的《展开作文之翼———联想与想象》课程案例。高家园中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家园社区。该案例的教学采用了“双课堂”模式。2015年5月26日, 刘老师的双课堂教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 同学们先展示了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的成果, 随后刘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独特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最后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优秀作品并互相投票, 让本堂课激起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碰撞, 火花四溅, 思维发光。

在“虚拟课堂”中, 刘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作业要求绘制思维导图, 然后组内汇总, 最后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写一段小短文。所有的内容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充分给同学们互相欣赏、讨论和修改的空间和时间, 在不停的酝酿中,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创意和作品。

刘老师这个《展开作文之翼———联想与想象》教学案例, 是在传统课堂上的一次突破, 她把魔法棒交给了学生, 而学生创造出的魔法, 是让所有人惊叹的。教给学生如何学习, 比教给他们任何知识都重要。

案例亮点举例

亮点1:利用姓名的联想导入本课

刘老师利用本班同学们的独特姓名展开联想导入本课, 让同学们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平滑地过渡到课堂当中, 设计巧妙, 安排合理。

亮点2: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与想象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成果, 让大家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肯定对的, 修改错的, 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也把学生的思路引往更加合理的地方去。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 让同学们共同思考, 实现思维碰撞, “想他人未所想”, 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引人入胜。

亮点3:作者朗读优秀作品

刘老师让优秀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认真聆听, 感受作者的心境, 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对作者的充分肯定, 让他们产生更大的自信, 也给最后的要求做个铺垫。同时也是听众学习的机会, 并为下面的投票作好准备。

亮点4:作品统计

刘老师整理出一个表格, 统计出同学们在论坛中发表的作品数、投出的鲜花数和参与的评论数, 给这些数量多的同学给予肯定, 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 才有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借用刘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亮点5:展示比较优秀的作品

通过展示第二梯队的作品, 鼓励大家力争上游, 争取早日做到更好!让这些同学明白, 自己的作品虽然今天没有在课上展示, 并不代表将来不会。激励同学们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争取下次机会。

亮点6: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对优秀作品的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继续修改, 让他们进一步提升。这是对优秀作者的一种肯定, 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 才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同时, 也鼓励其他同学, 再接再厉,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教学反思

作文写作就是创作, 离不开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赋予个性化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联想与想象、乐于创作、善于作文, 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这节作文教学课, 我尝试通过“双课堂”模式进行,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效果出人意料得好。

学生在课下利用我上传到网络的学案进行自学, 然后创作并互相评价, 课堂变成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教师在课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汇总表彰。通过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成为一种实现自我的追求过程, 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双课堂”, 学在课下, 课上解决课下学习中碰到的难题。教师有针对性进行反馈。跟传统课堂相比, 这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 是教学手段上的大变革。

“双课堂”极大地拓宽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语文学习架设了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决定学习的进程, 有了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自主学习也就成了必然。逐步培养了获取、分析、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快速学习, 理解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学习, 直到消化。

双课堂充分实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在课下, 可以毫无顾忌地展开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 在讨论中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思想, 在协作交流的环境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主动探究属于“自己的问题”时, 其自觉程度和兴趣都要比教师单纯的教授更强烈、思考更深刻、训练更到位。

专家点评

通过刘老师的这节课, 再一次证实了“双课堂”模式是一个肯定成功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动学生, 利用现实课堂分享成果。在学校, 每学期每个班应该持续地在互联网上发动学生写作文, 一旦有成果就放到现实课堂中来, 给大家分享, 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 继续发动, 现实课堂依旧。我相信, 有了这么多成功的案例, 只要坚持在互联网上发动学生, 想没有成果都难。这是信息化教学的趋势, 我们谁也无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如果老师还仅有那些课堂上的知识, 是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的。所以, 我们应该放开手脚, 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 去创造, 我们只要适时地去引导, 就会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刘老师这节课, 没空话。所有的话都是在引导学生, 展示学生, 这点我非常满意。这也打破了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不是我们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 我们应该及时地补充什么。这对老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当你喂不饱你的学生时, 这个老师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未来, 学生越来越难教;未来, 老师越来越难做。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篇3

中图分类号:A81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6-02

摘 要 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针对古典诗词的特点,遵循艺术审美的规律,联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实际,本人在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探寻出:立体联想与想象法,质疑联想与想象法,逆向联想与想象法。以期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创造性地鉴赏古典诗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质疑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创新;思维;能力;古典诗词;鉴赏;联想与想象;立体;质疑;逆向;方法

要建构出新课程所要求的古典诗词鉴赏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原因如下:

从古典诗词特点来看,古典诗词、言简意丰、含蓄深婉、跳跃跌宕、诗境空灵,非联想与想象不能领悟其意蕴。

古典诗词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借古喻今,又常用起兴、衬托、典故、虚实、动静、象征等表现手法和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没有联想与想象,学生就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与欣赏诗词作品。

从鉴赏角度来看,鉴赏就是以读者为审美主体、以诗词作品为审美客体,通过文字、词汇、句型、修辞、表达方式、意象而妙悟其深层意蕴,通过想象进行情感体验,通过联想进而“知人论世”的审美精神活动。

从新课程改革角度来看,联想与想象是新课程所致力于发展的思维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联想与想象是个性化阅读的思维基础,是创造学习与探究学习所必需的思维品质。

由上可得这样的结论:没有科学的联想与想象,就没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古典诗词鉴赏。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和能力欠缺,诗词鉴赏成了学生谈虎色变的难题。

鉴于此,本人就古典诗词鉴赏中联想与想象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究出如下方法:

立体联想与想象法

第一、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孤立、平面、线性地存在于现实生活,而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之中。在时间这个纵轴上,以“现在”为原点,向前可追述其过去,向后可探寻其未来。在空间这个横轴上,不仅有事物本身所呈现出的状态和属性,同时还有该事物同环境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尤其是该事物同人产生的联系,更是鉴赏者所必须关注的。

然而学生总习惯于孤立、片面、线性地联想与想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学生往往见山只有山,见雨只有雨,见秋只有秋。这根本就不能构建起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居黄昏秋景图,更不能体会诗人身处其间的那份自在与闲适,领略作者那恬静、淡泊、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以物与人的关系为轴心的立体联想与想象。

如:解读杜甫《登高》这首诗的诗题时,就引导学生从时间这个纵轴上去联想与想象:登高的历史年代、登高的季节,登高具体时间,登高前,登高中,登高后、诗人年龄。

围绕空间横轴去联想与想象:诗人于何处登高,登高过程中随着作者立足点不同又有哪些点?而每一个点,都包括容了天地山川、万物事象,以每个点为原点,由近及远、由下至上……

围绕登高与诗人的关系去联想与想象:诗人于什么背景下登高,怀着何种情感与目的登高,登高中诗人有何见闻与感受?

沿着这样的思路,联系创作背景,我们可以这样联想与想象“登高”这个题目:一个胸怀天下、满怀才情、适逢乱世、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苍颜白发、飘零异乡的诗人,在得知亲人、朋友一个个相继离世的噩耗后,在生活日趋困窘的那个悲秋,在游子最悲切的重阳日,作者怀揣着一世的苦与难,循着重阳日登高的传统,迎着干冷的秋风,迈着蹒跚的脚步,踏上了登山的路……

第二、诗人所抽取出的物象与事象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呈现于读者。符号只是事物的表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属性,符号自身是呈现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读者在头脑中立足于事物多种属性去联想与想象,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寄予在符号之中的意蕴。

如: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鉴赏“水”这个意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水的诸多属性作如下联想与想象:

视觉:水之浩淼——情之浓,水之不息——情之执著。

触觉:水之润泽——情之细腻,水之柔滑——情之温柔。

听觉:水之悦耳——情之美好。

嗅觉:水之无味——情之纯洁

象这样,在诗词鉴赏中,让学生从事物的时间、空间、人与物的关系、事物属性等方面,多角度地发散联想与想象,就是我称为的立体联想与想象法。学生有了这样的思维方法,才能跳出文字符号这个点、诗句这条线,才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时间、空间、整体、局部、情感、关系等方面去生发与联想,去想象与创造。这样的联想与想象,不仅能艺术地构建起充满生活质感的意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质疑联想与想象法

“问题”是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激发学生积极联想与想象的强大动力。鉴赏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拓展联想与想象的视野,提升思维层次,把诗词鉴赏引向深入。

抓住诗词留白质疑联想与想象。

古典诗词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像中国传统国画一样,讲究“留白”,以追求“象外之象”,“意外之旨”,“韵外之志”。留白既為读者联想、想象、再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也为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颜改”这一意象,作者在这里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如果只解读为宫女美好容颜的改变,不仅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忘国之痛、家国之思,还会误解为作者对骄奢淫逸生活的迷恋。

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质疑:难道改变的只是宫女的容颜吗?顺着这个问题联想与想象,就会得到:皇宫的易主——皇权的丧失——生活的变迁——家的破碎——君臣的背离——江山的颠覆——情感的失落……在这样的联想与想象中学生就能真正走入诗人的心灵,深刻理解作者借朱颜改这一意象所抒发的无尽愁思。

于超出常理处质疑联想与想象。

古典诗词由于修辞、表现手法、特殊句式、格律要求、跳跃的思维、表意的需要等都可能造成词句的不合常理。不合常理处,并非真不合理,只是由于读者没能正确理解诗句而造成的曲解。于是就引导学生从不合理处质疑,在质疑、释疑中把联想与想象引向正确的道路,构建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

如:《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如果没意识到这是互文的话,就会理解为:主人下马举杯与在船的客人对饮,却苦于无音乐相伴。很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于是就可以引导质疑:有这样的饮酒送别方式吗?

又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都是指美好的景物,人皆向往。但作者却紧跟一词:“何时了”。此时就可以启示学生质疑:诗人是希望春花秋月结束吗?联系作者被囚的现实,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作者面对“春花、秋月”之美景,感丧于自己被囚的苦难,由心底发出悲叹:这样苦难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呀!

抓住传神显旨的词质疑联想与想象。

古典诗词讲究意蕴的含蓄和深婉,追求意未尽露、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这就给学生的鉴赏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意蕴含蓄,并不是无踪可寻,无路可探。其突破口之一就是诗词中传神显旨的词,这些词不仅是诗人最用心锤炼的地方,也是情感的着力点和暴发点。因此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从多方质疑,在问题的引导下探寻诗词的意蕴。

小学作文指导想象与联想 篇4

小学作文指导-联想与想象.ppt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 联想与想象 就是两种主要的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

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一个故事: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 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

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

联想的两个要点:

1。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 2。知识的积累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不同的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看到“0”,你想到了什么?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春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但是,也有这样的情 况 ……

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不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这就“接好电路”,也就是要了解并掌握一些联想的方法。

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 1.同向联想 2.反向联想 3.多向联想

1.同向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人、事、物。例如:《过万重山漫想》。作者由自己穿过三峡产生联想,想到: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作者先由远远的街灯联想的明星,然后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

2.反向联想

这是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的人、事、物。

如《故乡》中写到中年闰土的贫困、衰老、精神麻木,与少年闰土的健康、活泼、天真烂漫的小英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闰土变化之大。

3.多向联想

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 联 想 出 与 之 有 关 的 事 物。在进 行 多 向 联 想 的 时 候,一 定 要注 意 联 想 的 广 度、深 度和新颖度。

下面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关于 “ 海洋” 的联想,请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联想水平进行评 价:

甲:波浪,轮船、帆船、冲浪、海底 火 山、鲸鱼、大陆,夏威夷群岛、潜水

乙:海湾战争、池塘、沧海一粟,北冰洋 海市蜃楼、大海胸怀、人海

运用多向联想,由“幸福”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1.歌曲《幸福在哪里》

2.想到有关幸福的种种镜头或画面。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信念 3.名人的幸福观

林肯——有人在你的面前能说老实话,这是一种幸福。富兰克林——一进入工作,我就觉得幸福,有使不完的劲。

燕妮——我坐在卡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童第周——我们的乐趣不是经济富有,而是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的热心赶走了我们的日常不适。

4.幸福的颜色

蓝天说:幸福是蓝色的。当你心情烦躁时,想想幸福,你会平静下来,带着舒畅的心情去体验生活之美妙 花儿说:幸福是…… 小草说:幸福是…… 稻谷说:幸福是…… 彩虹说:幸福是…… 白云说:幸福是……

获取幸福的方法 我的种种幸福。幸福的定义。种种不幸。…… ……

只有掌握了联想,我们在作文的时候才能浮想联翩,自然文如泉涌。

接下来进入想象间

想象是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想象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

我这样设想自己的将来: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海湾,我能拥有一座只要能抵挡住海风的小屋,里面只要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张凳子,以及在我写累了到海边散步时,能拾到有人从海的那一边寄给我的漂瓶,里面盛着只要能使我不至饿死的食物。等到我感到自己太老的时候,我便悄悄地来到黄昏的海滩,默默地将自己在这里写下的文字装进漂瓶,寄给远方的不知哪一个朋友。然后,我就轻轻地躺下,静静地等待晚来的潮汐将我带走,不留一丝痕迹……

(程士庆《二十岁的坦白》)

在上文中,作者为自己的生命设想了一个很美丽的结局

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且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方法。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第一:想象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人物、情节、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由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生活画面)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这样才会使人可信.请赏析《过万重山漫想》中的想象的合理性。

过万重山漫想 刘 征

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三峡是大禹开凿的,那是古代神话,不是事实。考诸文献,《禹贡》里已有四川某些山川的记载,这篇最早的地理志,多数学者认为成于战国时期。巴郡和蜀郡也是战国财的秦开始设置的。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篙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

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以下部分在新教材中已删节)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前面是葛洲坝工地。只见那来来往往的卡车在高高下下的新辟的道路上跑着;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摇着雪亮的大铲,伸着长长的鹅脖子,腾跳着,吼叫着。十几里内一派热火朝天。在新长征中,在我们的祖先荜路蓝缕、以启出林,惨淡经营了千万年的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总之在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里,此时此刻正有多少“葛洲坝”在兴建,有多少新的“三峡”待穿过啊!而且更有千万未来的“三峡”在前头,那“三峡”,也许高得顶住月亮,长得环绕地球。于是,我看见无量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挺立起来。他们抖掉昨天的恶梦,瞩望明日的晨光;她们被一个钢铁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量数新的“三峡”进军。他们会胜利地穿过去,达到目的地吗?答案,我想用不着说了。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干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1980年12月

第二:根据材料想象必须服从作文主旨的需要。

第三:选择好想象的“触发点”,从眼前所见所闻出发,拣出想象的“线头”。“触发点”选择得好,想象的阀门打开,就如同童话世界里的魔棒一样,脑中会闪出很多奇妙的事物,许多生动的形象。请欣赏《天上的街市》.这首小诗的形象的“触发点”就是“街灯”,由眼前的实景“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想象开去,创造出天上街市的美景。人间、天上,回环互比,构成很美丽的境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郭开贞)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第四:眼前的实景与想象中的“虚景”要注意过渡、衔接,做到妥帖、自然。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5

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从春天想到青年就是抓住了二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可比喻、可象征的关系,就是合理的;如果从春天想到刻苦学习,就缺少二者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就比较不合理。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比如金钊的作文所想象的张叔叔因吸烟而发生的.两个笑话,就合乎情理,但是如果他写道张叔叔为了吸烟而满街检烟头,就不合理了,因为这不符合张叔叔这个人物的身份,太离奇了。

其次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联想和想象的材料。同样是想象,有的同学就生动、有新意,有的就很干瘪、简单,个别同学甚至想象不出题目所要求的基本情节。按照作文的术语,就是有的同学联想和想象的材料丰富,而有的同学则缺少这些材料。材料来自哪里?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联想和想象的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甚至有的是神话故事,但是即使是神话故事里面的神仙、妖精,他们的动作、语言也是与普通人生活中的动作、语言相联系的,一提起猪八戒的贪吃好色,人们就会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的真实的人,反过来说,西游记的作者在描写猪八戒的形象时,一定离不开他对生活中类似人物的观察。二来自有心的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注意积累间接的生活材料。你想一想,让你写一篇有关宇宙航行的科学幻想作文,你对宇宙航行的科学知识一点没读过、看过、听过,你能写好吗?本讲例文的小作者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课本上、课外读物上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作为自己作文的材料,他如果不有心地阅读、积累,这篇作文就可能写不成功。

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联想和想象必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来。 最后要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作文也要符合作文的一般要求,比如,题目、立意药新颖、深刻,要处理好篇章结构、详写略写,要使用好语言,运用好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等等。不要认为联想和想象,只要编出一个好的故事就能写出好作文,而不注意作文的其它要求,这往往也写不成功。我们特别要注意联想和想象也要有创造性,比如同样是看见一个圆,有的人想到太阳、月亮,有的人想到车轮,就比较一般,难于写出好的有新意的作文,而有的人想到雨中的一把小红伞,由此引发出一个富有诗意的故事,就比较新颖独特,有创意。有的人运用逆向思维,想到真正十全十美的圆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太阳、地球也不是几何上的正圆,所以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这就更有创意了。

*讨论*

1、读到“绿”这个字,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2、读到“手足”这个词,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3、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弟弟,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4、老师轻轻一折,一支粉笔就断了。看见这个现象,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5、已经是上午九点了,可是有一名同学没有上学,正匆匆地走在大街上。你展开想象,说出一个故事来。

※ 例文 ※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就要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向彩云姐姐要来红艳艳色彩,向星星大哥要来闪闪的银光,从美丽的泉水妈妈怀里装一瓶生命的甘泉,在世界各地最奇异的花园里采来七色花,郁金香、月季花、腊梅花、樱花、菊花、茶花……许多奇花异卉的花粉,向正在和花仙子跳舞的勤劳的小蜜蜂学习酿蜜的技术。我把彩霞的艳丽,星星的光彩,生命的甘泉全注进花粉里,用翅膀不停地扇呀扇,虽然累得头昏眼花,还是不停地扇呀扇,终于一股芳香扑鼻而来,我总算酿成了一种幸福的生活之蜜。于是,我带着蜜展开自由的翅膀开始长途旅行。

我将飞到莱茵河畔,找到那个盲姑娘。她多机灵呀,只听见贝多芬谈了一支曲子,就认出了贝多芬。可是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失去了光彩,也失去了迷人的美容。她看不见阳光、树木、鲜花、小溪“叮咚”的歌唱,多么不幸的姑娘。我掀起一阵清风把蜜送到她嘴里。啊,多美,那蓝宝石般的眼睛又重新放射出光彩,充满了惊异、思索。她看到了金色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她看到了美丽的鲜花迎风扇扇起舞,还和涓涓不息的小溪一起婉转歌唱。我看着那美丽、活泼的姑娘真不想走了,可想到自己肩负着重任,又飞走了。

飞呀飞,飞到了小彼得的床边,他的双腿摔断了,不能去上学,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儿,一个人睡在床上听煤的对话,多可怜呀!我流着泪送给她一点蜜。他一下子蹦了起来,迈开健美的双腿和伙伴们一起玩乐,去追逐美丽的小鸟,和快乐的小浪花嬉戏。看着他们那么快乐,我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飞呀飞,我来到一株白桦树下,那里静静地躺着“小音乐家”杨科,我在他嘴上涂了点蜜,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了红晕,眼睛放出星星般的光辉。啊,他又听见了,听见了白桦树在唱着欢乐的歌,小鸟、小虫奏着欢乐的曲子,大自然在欢呼他获得第二次生命。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就要飞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去寻找因为贫穷、疾病、被压迫而痛苦的人,为他们解除痛苦。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6

独自一人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我只觉异香扑鼻,便不由自主地寻了过去,路的尽头却是“蘅芜苑”。我理了一下衣裙,抬脚迈了进去。

薛宝钗独自坐在院中赏花,以为我只是个迷路的丫鬟,便笑着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回宝钗姑娘,奴婢名叫蔚涞(未来),蔚蓝的蔚,涞水的涞。久闻姑娘博学多才,特来讨教一二。”

“好啊。你想问什么?”

一坐下,我便单刀直入:“宝钗姑娘,您这是何苦呢?”

宝钗愣了一下:“从何说起?”

我怜悯地直直看向她的眼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药之理,您无一不晓;而且有姿色,颇有人缘。”

见眼前的丽人渐渐警惕起来,我苦笑一声,继续说:“但您本身也是一种悲剧。”

宝钗柳眉一蹙,或许她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声线竟有了一丝波动:“什么?”

“与自己欣赏的男子朝朝暮暮却不能一倾衷肠,您不觉得苦吗?与周围所有人拉好关系,您不觉得苦吗?被这个时代不合理的规矩束缚着,您不觉得苦吗?时刻做一个‘敦厚温柔’的‘淑女’,您觉得自己幸福吗,退而求其次,您快乐吗?”

似是说到她的痛处,宝钗的眼泪扑簌簌掉下来了:“你以为我想吗?可是在这深闺宅院里,我不多为自己谋划谋划,说不定哪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能怎么办,我也不想讨好他人,我也想露出自己的真性情,我也想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但是,可能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二爷毕竟和我知根知底,来日也是个可以依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你何必要干扰我呢?”一向巧言善辩的.她,竟然语无伦次起来。

我悠悠地叹了一口气。

宝钗哭得愈加伤心起来,我不知怎么安慰,本想劝劝她,比如,有时可以任性点,不用面面俱到,不用考虑那么周全,要活出点自己的性格,但我什么话也说不出。

联想和想象作文 篇7

我把它们放在一个饼干盒子里,在盒子里放进几片菜叶。当看到菜叶的时候,它们争先恐后地奋力爬过去,吃饱后便心满意足地走开。看着那小蜗牛,我不禁想起了一首童谣:“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到这,我突然明白了蜗牛为什么要在葡萄树还是小芽的时候就向上爬,因为它知道自己的速度慢,得提前上去,不然就吃不到葡萄了!小蜗牛的这种敢于认识自我的精神多么可贵!而不像有些人,觉得自己很强大,面对失败时,只会怨天尤人,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就在这时,小蜗牛逃了出来,爬到墙角,望着那高高的墙,它并没有害怕,背着自己重重的壳就努力向上爬。虽然速度很慢,但是只要坚持,我相信这只小蜗牛一定能到达它的理想的地方,加油吧!这不正如有些人吗?虽然并不优秀,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成功的。

小蜗牛也有害怕的时候,它那长长的小眼睛,最怕别人动它,你只要轻轻地一动它,它便会马上缩回去,真是一个胆小鬼,是一个“缩头蜗牛”。

想象作文:圆的联想 篇8

圆,一个简简单单的符号,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寓意和幻想,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了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意义。

圆,不应该是尖刻的。它的温润平滑,在世界上广受欢迎。人们从圆中寻求慰藉,寻求人生的完满,却终究无法拥有这般完美无缺,于是很多的愁思和感伤便从人生的棱角处倾泻下来,成为人类历史上独特的忧郁之美。圆,教会人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创造出残缺之美。

圆,不应该是抽象的。它的生动形象,存在与万事万物之中,随时随地被你我感知。我们通过理性思维剖析圆,却不能如愿以偿地欣赏圆,因为圆总是和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它是孩童可爱的脸庞,是每天照亮世界的红太阳,是一篇篇文稿中必不可缺的句点……它是人与自然的紧密结合。

圆,不应该是死板的。它是灵动活泼的。我们深邃而明亮的瞳孔,即是一粒粒小小的圆,它们每天吸收着世界的精彩;我们微小的耳洞,每天谛听身边新鲜的趣事;我们的对称的鼻孔,每天呼吸天地之精华,让人感受生命的川流不息……

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论文 篇9

关键词:写作;联想;想象;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想象与联想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文学写作中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其贯穿在文章写作的始终,在文学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想象是人们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联想是人们从当前感知到的事物会议或者联系到相关的另一事物,是一种回忆的表现形式,比如,人们看见儿童放风筝就会联想其自己儿童时期的某些生活情境。在写作中,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联想是在想象基础上的再创造,两者在文学写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写作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写作构思方面需要作者发挥联想和想象。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来说,从取材、立意到最终的文章定稿都需要联想和想象,对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安排等都是一种表象再现,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闰土、祥林嫂等都离不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正是对故事的联想与想象才使得文章的人物塑造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写作中发挥联想与想象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开拓写作思路。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文学作品写作中,写作思路是作者思维的线索,只有明确了主题,选定好了题材,才能在文章中形成明晰的写作思路,而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关于作者构思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悄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也就是说,作者在进行写作时的思维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以静静地思考发挥想象,强调了联想与想象在写作构思中的重要性。

再次,人物塑造需要发挥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是创作者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物形象的再加工,是一种想象活动的产物。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取自其生活周围的人。如果创作者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就不可能塑造出这么多经典的小说人物形象。

最后,写作手法需要发挥创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为了增加文章的文采,让文章内容更加吸引人,经常会用到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文章主题,而这些都离不开写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比如,李白所创作的诗词中就包含了大量的比喻,其中不乏其联想和想象力,“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千古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再比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也是作者发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的杰作。

想象和联想在写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可以让平淡的素材变得经典让零散的材料更加凝练,在文章中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统一,让读者更加倾心于作者的创作。对于写作者来说,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可以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作品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创作出更多让读者欣赏的佳作。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要注意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

二、写作中的想象与联想

针对想象的无目的性,我们可以将写作中的想象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一种积极的想象,其又可以依照想象内容的创造性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想象是依照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比如,小说创作中,读者为根据作者的描绘情节在头脑中形成再造现象,其实通过语言符号而建立起来的表象组合。而创造想象是写作者独立创作出来的新形象,比如,小说家要创作出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观察生活中这一类人的具体形象,之后将众多人物的典型特点组织在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身上,塑造出一个典型的小说人物。当然,这些人物热点的组合必须要合乎逻辑,不能给人以强烈的不真实感觉。为此,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写作人必须首先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不同人物的具体生活,之后,才能通过自己周密的思考,塑造出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任务形象。无意想象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想象,与有意想象相比,其没有预定的目的,在写作中所应用的较少。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注重平常的训练,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进而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联想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在写作中还需要后天对其加以深入发展,丰富的联想能力,可以让人在写作时更加有思路,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加生动形象;相反,对于联想能力较差的人,写作思路就会更加闭塞,无法提高文章质量。为此,在写作中,创作者应该掌握联想的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因果、类似等关系实现事物与事物之间联想。相比想象,联想更加务实,是一个从此至彼的可视过程,只要创作者在生活中注意加强自己想象力的训练,不断拓宽自己的生活面和知识面,活跃思维,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在写作中注意运用联想,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好文章。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写作中联想和想象对提高文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才能让作者在写作时思路更加宽阔,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为此,文学创作者要重视对自身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宋淑莲.联想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固原师专学报. (05)

[3]傅弘岩.谈想象与联想[J]. 语文学刊.(05)

[4]吴奔星.诗歌美学研究的新开拓DD关于审美联想与想象的对话[J]. 中国文化研究. (01)

[5]吴奔星.关于想象与联想的答客问[J].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5)

1.关于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2.浅析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3.浅谈论文写作中的选题

4.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问题

5.论文的写作要求、步骤与论文写作技巧

6.论文写作流程

7.论文正文写作

8.论文写作要求

9.论文的写作过程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 篇10

第六单元 发挥联想和想象

白沙中学

嬴亮

教学目标:

1、学会多角度思维,掌握想象与联想的基本方法。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激发想象与联想思维,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训练激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作文时,有些同学拿起笔束手无策,无话可写,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在同学们大脑里并不是空无一物的,只是有时不能浮想联翩,材料不能联想到相关人、事、物,所以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我们只有通过联想,才能写出珠玉佳作。(板书课题)

二、理解联想与想象。

1、什么叫联想?

以《咏雪》引入,所谓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2、什么叫想象?

以(程士庆《二十岁的坦白》)的一段话引入,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

三、展联想,阔文思。

1、相关联想

用例引导:“由这条波浪线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作点评。可由具象到抽象。)

2、相似联想

(1)由萧萧落下的粉笔你想到什么?(无私奉献的精神)(2)写话练习。

可参看的事物:荷花

蚂蚁

溪流

3、相对联想

(1)哪个图形不一样?(出示图形)从不同角度联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相同的事物,不同的视角。写话练习。可参看的事物: 昙花

数字“1”

四、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

从“燕山雪花大如席” “千树万树梨花开”分析得出: ①要符合生活逻辑;②要符合事物特征;③所写的内容力求新颖独特。

五、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要求学生想象写一段话,然后展示。

六、写作训练

上一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办法》下一篇:拟发展对象的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