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精选5篇)
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1
1.引 言
语言学习实际上是学习不同语言技能的过程。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读和听属 于语言输 入过程 ,说和写是 语言的输 出 ,而读则是四 项技能的 前提 ,是其他三 项技能的 保障。多 数人把这里 的“读(Reading)”狭义地理解为考试中的“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这一错误的理解导致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都是与考试密切相关的各种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完全忽视“读”的教学。本文要讨论的 “读”不是默读 ,是有声音的读、大声的朗读。
从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可以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活跃主要以交际为主,学生读得比较多。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和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训练越来越少, 课后老师不做要求, 学生逐渐改变朗读的习惯: 到了大学阶段, 几乎就不“读”了 ,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很多人都认为朗读应该是英语学习者初级阶段采用的方法, 朗读习惯和技巧的培养也应该是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的任务,但事实表明,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进行朗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英语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这种方法既符合高职生源的特点,又与高职人才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吻合。
2.朗读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2.1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都存在很大问题, 给教学带来难度和挑战。对高职英语教学来说,重新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是重中之重。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基本都属于应试教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和语法结构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枯燥,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意义,整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然而,高职英语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因此我们要区别于中学教学模式,采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我们要做好第一步“读”,不是为求高分的阅读理解,而是“朗读”。选择一些优秀的、趣味性强、难易程度适中的材料,如《新概念英语》,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语言的境界,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同时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口语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朗读练习,学生忘记了自己是英语的低分者,只知道自己能读英语、说英语,而且喜欢上了英语,有了兴趣和信心,学生自然愿意花时间学习英语,学习效果也自然增强。
2.2朗读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读”的 水平和准 确度与“ 听”的效 果有直接 的关系 , 不论就单个单词还是句子而言,如果读错了,或者发音和听到的发音不一样,那当然就听不出来。因此我们要做好朗读的功课 ,可采用跟 读原文的 方式 ,或录音后 与标准发 音对比 ,找出差异,攻克每个发音障碍。如果仅仅依靠听,精确地听懂每个词汇是很难的,缺乏足够的朗读做基础,也就更难听出连读、爆 破等朗读 效果 ,从而影响 对听力材 料的领会 和理解。
2.3朗读有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
高职英语老师都有共同的感受:在英语课堂上,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是很困难的。除了学生基础差、没自信心等原因外,没有说英语的习惯也是很直接的一个原因,不会朗读、不习惯朗读的学生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另外,有些学校不具备英语口语练习氛围,主要表现为外教不稳定,或外教偏少,学生也不会创造口语练习环境,口语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朗读无疑是一个方便有效的开口练习方式, 对口语练习是一种关键而有效的辅助阶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突出“读”的作用。
3.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首先要求读得准确,也就是一定要过音标关,如果学生的语音不过关,学生就不具备认读单词的能力,英语学习也就”夭折”了,英语教学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其次要读得熟练,不能只读几遍就不读,这样起不到作用,要读到滚瓜烂熟。另外,朗读必须用心,只动口不行,要口、眼、心、脑并用,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朗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先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开始。朗读教学要持之以恒,始终贯穿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朗读习惯,自主学习。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朗读:
3.1重 视晨读
朗读并不仅仅是大声地读, 更是在朗读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加强记忆和理解,并且掌握和使用好的学习方法,晨读可以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晨读的地点不一定要选择在教室,可以是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晨读的地方。
3.2加大课堂朗读力度
老师要在教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学生朗读效果除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任课教师的发音,准确生动的语调必然会有效地吸引学生反复模仿、反复朗读。因此,教师的语音、语调务必做到准确流畅。
3.3强调课后的英语朗读活动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在课后要多读、多练,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朗读任务,并对朗读提出要求,如语音语速、停顿等,然后在下次课的时候可以开展个人或小组的比赛,也可以是几个学生同时朗读,比较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义停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多读,养成朗读的好习惯。
朗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不仅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要重视朗读, 即使在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挤出一定时间抽查学生朗读情况,以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教学过程中朗读的方式很多有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范读、诵读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重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目前存在严重的“聋哑英语”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忽视了“朗读”的教与学。朗读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对英语听说能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
关键词:朗读,兴趣,高职英语教学
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2
关键词: 朗读 高职英语 个性化
1.引言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应“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逐步形成省级政府为主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随着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高职院生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是同一班级中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主要有:语言学能;动机;语言学习策略;认知与情感因素等。Ellis[2]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为两大类:个人因素和普遍因素。个人因素是个体学习二语的高度个性化的特征。普遍因素是与所有二语学习者有关的普遍存在的特征。普遍因素主要有不可调整的年龄因素和语言学能,以及可调整的学习方式、动机和态度及性格等。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高职英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学习过程的差异。
2.研究对象
南京某高职院两个自然班的82位学生,分别就相关学习素材进行朗读练习,然后根据录制的朗读视频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回收有效的朗读视频和形成分析报告82份,有效率为100%。
3.样本分析
3.1善学者和不善学者样本
笔者将20151303F04号样本和20151303F012号样本作为善学者和不善学者样本进行比较分析。
3.2基本数据比较
通过对善学者和不善学者的样本进行比较,可以有两个基本发现:其一,不善学者的朗读错误多于善学者。善学者在朗读样本中有11个错误,而不善学者在朗读样本中有13个错误。其二,不善学者的朗读错误类型多于善学者。善学者在朗读样本中的错误类型包括:错读、元音错误、辅音错误和单复数错误四种类型。其中错读3次,元音错误5项,辅音错误2次,单复数错误1次。不善学者在朗读样本中的错误类型包括:错读、元音错误、辅音错误、意群停顿错误、重复和时态错误六种类型。其中,错读2次、元音错误1次,辅音错误2次,意群停顿错误2次,重复5次和时态错误1次。
3.3原因分析
善学者样本的错误主要在于对新学生词的发音掌握上,特别是对元音的辨识错误较多,达错误总数的45.45%。这表明该实验对象对原音发音与原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对应关系的敏感度不高。由于善学者的语言基础较扎实,因此,该实验对象对朗读素材的理解能力较强,在朗读过程中能合理地进行意群停顿,并能较流利地完成朗读任务。
不善学者样本的错误主要在于对句子的朗读的完整度上,其重复较多,达错误总数的38.46%。这表明该实验对象对句子的整体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反复确认。由于不善学者的语言基础较薄弱,因此,造成该实验对象的语法错误和意群停顿错误的出现。
4.结语
高职英语课程作为一门比较核心的职业素质课程,不仅体现在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和初次入职能力上,更体现在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上。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影响习得的速度和最终习得的水平,反之,习得的结果反作用于习得的过程。善学者往往能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4]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特别是高职英语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学习过程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英语的语言特性,更要考虑英语使用者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Z].2013.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3
朗读作为经典语言学习策略备受教育行家的推崇。大量研究表明, 有效运用朗读策略, 在改进语音语调、提高听说能力、加深内容理解、促进写作以及培养语感等方面作用明显。有鉴于此, 本课题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朗读策略的总体运用状况, 旨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从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研究对象
课题组以学生入学高考英语成绩为基础, 选取沧州医专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自然班为实验班及对照班 (高考成绩的区分度、可信度非常稳定, 两个班学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大体相当, 符合实验要求) 。
研究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 汇总和分析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新生英语朗读策略的使用状况, 以期为下一步实施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朗读策略训练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朗读策略训练方案。该方案以课堂教学中朗读策略的运用为主线, 将护理词汇、护理会话、护理背景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同教材内容相结合。实验分为两学期进行。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两个班的教学计划、教材及教学资料、教学进度均保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实验班侧重运用朗读策略, 教学手段包括:领读、齐读、诵读、复述、情境表演等。例如, 临床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护理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口语操练为核心, 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语言的驾驭能力。对照班则以传统精读策略为主, 教学手段包括:讲授、问答、练习、阅读等。该教学模式以“讲授—练习—反馈”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语言知识教学, 强调记忆与书写。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定量分析
为检验本研究的教学效果, 课题组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 对两班学生的入学高考英语成绩以及第一学年末“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级) ”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通过表1, 我们不难发现, 两个班学生的入学高考英语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符合课题的要求。
表2显示, 经过一学年 (128学时) 完整的高职英语学习, 两班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 P<0.05, 实验班学生的A级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这说明, 英语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成功的, 该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效果明显, 研究结果符合预期。
(二) 定性分析
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起伏变化, 课题组通过4次座谈并结合第三学年实习阶段的跟踪调查, 全程记录两班学生的学习进程, 下面就以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说明。
在两年多时间里, 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步提高, 从入学之初的抵触英语到实习阶段, 大部分学生仍然坚持自学英语, 这种变化是令人可喜的。与此同时, 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崇尚合作学习, 对于未来英语学习的目标表现出了更高预期。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学习材料更加多样化, 更加重视语言应用, 能够初步实现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互动学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对照班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意愿变化不大, 虽然认可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但热情不足,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大部分学生仍然坚持把“应试”作为唯一的英语学习目标, 学习资料单一, 多知识学习, 少语言运用, 还未能达到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互动学习。
岗位应用
依前所述, 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学生实习阶段跟踪调查中, 课题组以省外和省内地级市、县级市为标准, 分别抽取了调查访谈对象。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课题组先前的判断:护士岗位英语需求区域性明显。省外, 例如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 其三甲医院设施完备、条件优越、技术领先, 就医人群覆盖面广, 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成为其护理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之一。实验班一名学生由于成功地为一名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受到病人家属的肯定及医院领导的赞许, 其护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较强。而在地级、县级医院中实习的学生, 她们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概率则非常低。
因此, 课题组建议:制定教学计划应充分考虑不同就业区域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在本专业第一学年128学时必修课基础上, 于第二学年开设护理英语选修课, 为那些希望去经济发达地区实习就业的学生继续提供语言学习的平台。
结论
首先, 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 本课题只选取了沧州医专2009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样本较小。因此, 分析结论在推广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 本课题护理英语情境训练模式, 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 减轻学习焦虑感, 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在此基础之上, 如果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 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学讲义, 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源库, 护理英语教学将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再次, 朗读策略中的任务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有助于克服高职英语学习中的倦怠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科学、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训练效果则是课题组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摘要:本实验研究以朗读策略的教学运用为主线, 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提供一些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护理专业,朗读策略实验
参考文献
[1]Hahn, Mary Lee.Reconsidering Read-Aloud[M].Portland:Stenhouse Pub-lishers, 2002.
[2]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谢春林.大学英语朗读教学之我见[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4) .
朗读与初中英语教学 篇4
关键词 朗读记忆质量
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 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 跟同学说, 除此之外, 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初中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 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 以教学带朗读, 以朗读促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 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 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 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有理解, 反复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如Its time to get toschool.I want to get to school early today. 若这个句子读熟了, 学生就会记住句型Its time to do sth( 该是做某事的时候了) 和动词want to do sth( 想做某事) 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去记。2.朗读能内化情感。学生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 诉之于声, 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 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因为朗读能使课文语言内化而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说写时, 自然而然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3、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只有开始就注意语音、语调, 大胆效仿, 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 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英美人比较幽默, 语言中常常会很多出现逻辑上的缺层、跳层和并层。比如杰克在乘坐汤姆疯狂开车时说道:“Becareful! Dont drive so fast. My mother loves me! ”意为“当心! 别开这么快, 我还不想死。”多么含蓄、优美的语言! 通过朗读、记忆, 学生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时, 自然会说出:“Come on,Mymother waits for me ! ”意为“快点! 我要急着回家呢! ”
二、创设朗读环境在教学实际中, 教师应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激励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我们应以教材为语言典范, 以生活为“大教材”,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为此,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突破自身心理围墙, 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使他们敢于开口, 不怕嘲笑, 不怕丢脸, 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2、树立“大教材观”。即以教材为依据, 把日常生活当作语言大教材, 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 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觉的形成。3、让学生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增强记忆效果。很多时候, 词汇和句型的输入光靠个人去死记硬背是艰难而短暂的, 相反,在生活情景中偶然碰到的东西却令人记忆犹新, 终生难忘。
三、培养朗读技巧
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这对我们进行朗读指导教学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技巧的具体内容之外, 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技能。“授人以鱼, 不若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训练是至关重要的。1、强调汉英语音、节奏之差异。大多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 已基本上掌握了汉语口语, 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这影响了英语交际的成功进行。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字的每个音节都有特定的声调, 而且声调起着区别和改变词义的重要作用。然而英语是语调语言, 没有固定的词调。词中音节声调高低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它们要服从全句的语调。例如, kite这个词, 随便你念成平调、升调、升降调、降升调或降调, 它的意思不会改变, 依旧是“风筝”, 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节奏指语句中各音节的轻重、长短和快慢之间的关系。包括重音、时间和连续。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例如,“Im′sorry Im′late.”而汉语则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英语多音节词或语句, 总是以重音为骨干, 以轻音为陪衬, 而重音与轻音又是交替出现的。2、讲究领读技巧。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领读短句时, 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 待学生初步熟悉后, 可突然加速, 增加学生跟读难度, 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 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如升调、降调, 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领读长句时, 化整为零, 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 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兴趣, 引发乐趣,肯磨嘴皮, 肯下功夫, 喜欢说“洋话”。3、朗读与口腔肌训练。如果注意观察外国人说汉语, 你就会发现他们咬字吐音很吃力, 舌头不听使唤, 发出的音调生硬别扭, 先凭听觉就知道不是本国人, 而他们说起英语来则如行云流水, 朗朗上口。由此可见语感与口腔肌训练密切相关。有些人不喜欢念出声, 常以默读代替朗读, 严重缺乏口腔肌训练, 难怪有些人说出的英语缺乏味道, 不像那么回事。学英语要“用嘴努力”,“从嘴突破”, 坚持以快速、高声、清晰的方式来多读多说, 久而久之, 口腔就会自然适应一系列英语语音语调, 从而产生出语感效应。
四、拓宽朗读渠道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 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 是提高他们朗读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
朗读与高职英语教学 篇5
共情式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文本创造的世界, 设身处地地去感受, 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实现学生与文章在情感上的共通。为了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形象, 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感染的朗读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情感受上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主客观的互相融合。
以《春江花月夜》的朗读为例, 作为“诗中的诗”, 《春江花月夜》具有强烈而优美的音乐节奏, 在文体上呈现出一唱三叹、前呼后应的特征, 情感也伴随着语音与韵味的变化而变化。我在教学中首先播放了同名的纯音乐, 并用PPT、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带领学生走入月夜的美景之中, 感受万籁俱寂时的空明幽静。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感染下, 未读先有情,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产生了由衷的赞叹。随后, 我让学生在冥想的同时, 简单说一说对月夜的感受, 自己在此情此景下会产生哪些情感与思想, 通过引导, 深化学生对情境的认识, 为后面的共情式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示范朗读, 牵动思维
示范性的朗读强调教师用心、用情将文章读通、读懂、读顺, 这种读要求教师能够事先与文章进行“共情”, 随后用眼神、手势、语言、语调来传达情意, 表达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师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 应该把握学生情感的发展, 让学生在丰富充实的语言情感中走入文本, 并得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
在学习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 我就以示范性的朗读为开篇切入教学之中。我首先对整篇文本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在“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等诗句中, 我用缓慢而深情的语调, 演绎出一种诗人内心的期许与情意绵绵;在“啊”等字词的朗读上, 我刻意地将更多的情感与惆怅融入其中, 让学生能够联想到一幅诗人独自漫步、思恋情人的图画。在朗读完全文以后, 学生对《教我如何不想她》有了大概的认识, 也把握了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这时我再提问:“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融入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是你会怎样诠释这首诗歌?”通过前期的铺垫, 学生皆有所感、有所发, 情感的单向传输转变为一种共情的学习环境。
三、对比朗读, 把握基调
对比朗读通过差异性的品读, 让学生能够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与感知, 从而引发学生在读中感悟, 并且领略其中的百般滋味。另外, 对比朗读还能纠正学生在情感体会上的错误, 进一步提升文本欣赏的品位。对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读、多去比, 并让学生对朗读中进行设计, 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语气、语速, 实现情感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流通。
以《穿行在上海的外乡人》的教学为例, 这首诗由陈忠村创作, 全诗描述了一个漂泊异乡、拼搏奋斗的工人的情感。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之前, 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全诗进行分析, 随后再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有学生在朗读“金茂大厦第1876块玻璃是我安装……希望是高楼倒影在水中窗户发出的光”时选用了骄傲的语气, 朗读节奏也稍稍变快。学生认为这个“外乡人”对待上海的情感是复杂的, 这座城市有着自己的付出, 因此他的语气应该是欢快的;有的学生在朗读这一段时则选用了缓慢的语速与无奈的语气, 认为这段应对应上一句的“上海我是穿行你体内的外乡人”, 表现出一个繁华大都市对“外乡人”的排挤, 即使是付出再多, 也终有一天会走。不同的学生在共情的带动下对这篇课文进行对比朗读, 也让课堂的氛围被迅速带动起来。
四、延伸朗读, 拓展情感
共情式朗读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形成诵读的习惯与兴趣,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思维发展。因此, 共情式朗读不仅应该围绕着课本课文展开, 还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分享, 在分享与朗读的过程中, 不断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拓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经典, 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在学习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之后, 我就提供平台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找寻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 并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分享:我首先向学生推荐了部分优秀作品, 如海子的诗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顾城的《一代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作品, 引导学生借助书店或者互联网等多条途径, 找到一篇能够牵动其情感、羁绊其思绪的文章, 为分享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随后, 我又鼓励每个学生都上台朗读, 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的情感领悟。
总而言之, 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共情机制于语文的朗读教学之中, 通过示范性、自主性、对比性、拓展性的朗读加强共情训练, 促发学生能够形成美好的情感, 也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共情式是一种源于心理学的教学方式, 强调将学生带入文本世界中, 切身体会作者的语言活动与内心境界、思想情感。在当代高职语文教学中, 部分教师忽视了这种共情的带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能动性较差。从情境的创设、示范性朗读、对比性与拓展性朗读入手, 探讨了如何发挥共情式朗读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共情式朗读
参考文献
[1]杨培云.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语文学刊, 2012 (23)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