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2024-11-30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通用12篇)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1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作为专业基础课, 在近年来的专业建设及改革中, 其面临为专业课让路的现实, 课时量大大缩减。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不能向课时量要效果, 而是要向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要效果。作为会计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必须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必需及够用的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 高等数学课程还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高职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 自身思维素质的培养可通过数学的逻辑与严谨得到提升, 对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过程得到锻炼。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扎实的数学基础必不可少,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提高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2]。

一、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 高职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总体情况是, 会计专业主要是文科生, 数学基础薄弱,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会计专业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将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低

可选择的教材中, 多数都是经营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或者是各类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比较少, 虽然各类专业高等数学的主体内容、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 但知识例题和知识重点是有专业分别的, 甚至专业分别还很大, 使用专业针对性不强的教材, 教师上课时只能针对专业重点、专业所需难易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2.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生源都是文理兼招, 而且实际入读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以文科生为主。他们中很多人高考成绩不理想, 主要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偏低, 但又因为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相对好些, 所以很多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也报考该专业,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会计专业技能就可以, 数学课只是一学期、一门课的事, 只要混及格就行。对课程认识不高, 更谈不上重视。而且很多学生都有高中以前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血泪史”, 对数学学习存在挫折感, 怎样修复他们数学学习的健康心理, 挖掘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 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是高职会计专业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3.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的专业针对性低

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制定往往都是由基础课教研室完成的, 也就是由数学教师完成的。缺少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的研究与分析, 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都缺少专业针对性, 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尽管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者往往更重视专业课, 对高等数学之类专业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 课时设置、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中在逐年删减此类课程课时。

二、会计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重新定位

会计数学是以会计工作所需的素质、知识和技能为依据设置的, 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中最基础的领域, 更是专业后续学习领域的基石。数学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逻辑思维、会计原理、计算方法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分析和解决会计专业问题的数理基础, 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定位必须突出其会计专业针对性和专业基础性[3]。

2.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高等数学不是就数学知识学数学, 而是为学生会计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和出纳岗位的学生提供数学方法和原理; 使学生能建立简单的会计专业问题的数学模型[4], 能借助数学方法进行财务定量化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为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根据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上可按模块进行设计, 将数学基础知识与其在会计中的运用相结合进行模块设计, 模块之间既体现连续性又体现相对独立性, 不同模块突出不同教学目标。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原理、方法等内容作为重点、难点加大力量突破。教学方法上突出案例教学, 案例选择突出会计专业相关案例, 用案例的专业相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会计的紧密关系, 觉得学有所用, 认识到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5]。

4.根据专业特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多数数学专业教师都没有学习过会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授课教师安排上要考虑教师的专业针对性, 安排固定的数学教师在会计专业授课, 改变基础课教师各专业轮流授课的习惯做法, 以任课教师的稳定性保障教师对任课专业的责任意识, 要求任课教师向会计专业教师学习, 从会计基础知识入手学习, 力争掌握一般会计人员应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同时, 数学教师参加任课专业的教研活动, 真正做到基础公共学科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另外, 力争基础课教师派出学习的任课专业针对性, 建设数学教师、会计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而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还要转变教师观念, 不能一成不变地保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 不能一味责怪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而要切实研究高职学生对象, 了解学生基础, 了解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对症下药, 进行有效教学。只要正确引导, 则多数学生能够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 并能够完成高等数学的学习。只不过需要教师对他们以前因为数学学习所受到的“笨”的定论的伤害加以足够关注, 并以有力的鼓舞和有效的方法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改善他们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认识, 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才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高等数学不仅不应忽视, 反而应更加重视。高职数学教师自身是个关键因素。不要因为边缘化的状态而自甘落后, 不要因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满腹经纶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无知排斥而充满怨言。而要根据专业建设的科学要求, 力争基础课的教学地位、教学效果。用高等数学教学改变多数学生对数学的恐惧, 让学生在体会到数学魅力, 体会到自身数学能力的快乐中, 夯实数学基础, 增强应用能力, 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拓宽、夯实、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 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在教材专业针对性低、通用教材选择空间较小的情况下, 尝试开发校本教材, 以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学生适应性优化教学效果, 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茜.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 (04) :4.

[2]刘辰农.会计数学化论述[J].邢台学院学报, 2004 (03) :63-64.

[3]张博.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 2011 (34) :245-246.

[4]颜冠群.论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5) :86-88.

[5]黄弢, 陈美虹.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07) :94-95.

[6]石丽君, 王红胜.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数学课程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 2013 (31) :194.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2

摘 要: 本文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基础、行业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注重基础教学、自编教材、考赛演结合等解决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英语教学 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等是众多高职学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众多从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注重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及听说能力的训练、分层教学、改革考核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行业英语教学,等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这些措施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1.学生基础越来越差。随着参加高考总人数的下降,高职录取的学生的入校成绩越来越差,并且高职学生构成比较复杂,背景不一,既有参加过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又有初中毕业在中等职业院校学习过两年的学生。以紫琅学院现有的三个年级(2010―2013)的高中毕业生为例,其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在40分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2%,40%,36%,分数悬殊越来越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由原来的二、三十分拉到五、六十分,甚至更大,使得教学工作特别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不做笔记,课下不提问;词汇量匮乏,语法基础薄弱。

2.教学目标改变带来的问题。经过前人多年的探讨和研究,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即以听说训练等实际英语应用技能为主,以基础英语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加强听说训练可以在短时期内取得效果,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输入和输出的不对等导致学生普遍遭遇发展的瓶颈。

3.行业英语发展不平衡。在最近十年的教学中,有关行业英语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高职院校,但是,行业英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则因专业而异。比较而言,一些传统专业,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得比较彻底。例如,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曾在大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整合出各种职业所需的30种英语职业技能,包括adapting to new environments,handling personal information,hunting for a job,等等。但是,一些工科专业及新兴专业,如建筑、船舶、机电、新能源等的行业英语就很少,即使有,与专业英语的区别也不大。

4.缺少合适的教材。如今市面上的高职英语教材有很多涉及行业英语的部分,仅仅是对专业英语的删减,配套练习还是以语法、词汇练习为主。虽然一直强调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但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5.考核方式。近十几年来,高职公共外语教学界一直强调考核方式的改革,因此近三年我院公共外语的考核方式已经从传统的卷面考试改为“笔试+口试”,在实际教学中,的确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听说训练的重视程度,学生学的不再是哑巴英语。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熏陶和学习基础差,学生对于口试往往应付了事。另外,学生对口语考试兴趣不高,如何在形式上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兴趣十分必要。

二、解决方法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上文提出的问题。

1.注重基础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基础英语的提高,尤其注意扩充词汇量及提高语法能力。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将课讲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例如,可以在每次上课时花五至十分钟组织词汇大赛,让学生在准备大赛的过程中记住更多的词汇。

2.组织教师自编教材。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体会是最深刻的,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看得最清楚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名教师固定教授一至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两至三名教师。平时集体备课,准备讲学讲义和课件,在第一轮教学中及时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在第二轮教学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对讲义和课件进行积累和改进,最后在第三轮的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并组织调研学生反馈,最终修改,整合成自编教材。当然,根据教学实际,每两至三年对教材进行修改修订。

3.考赛演结合。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在期末班级内组织口语大赛,要求人人参加并将口语成绩按一定比例算成学期总分。口语大赛的内容可以是将本学期学过的内容整合为几个话题,学生抽取话题临场发挥。再如,在学期末组织一次英语舞台剧大赛,要求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融入到舞台剧中。每个班级准备一场舞台剧,先由各系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一至两个参加全校大赛,在决赛中组织全校同学观看。应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将学生由被动学转化成主动学,并且学以致用。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得出外语教学质量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对教学质量而言至关重要。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师不仅要有英语知识,还要掌握一至两个专业的行业英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在今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注意到教学本身,还应注意到与教学有关的事宜。

参考文献: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3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改革

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高职数学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淡化理论、注重应用、联系实际、深化概念、重视创新和提高素质”的特色。教师只有把握住高职数学课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的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学的“压缩版”,教学内容多为定义、公式、定理、性质、计算的堆积和罗列,体系单一,方法呆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加之数学课时少,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奥的数学定理难以理解,从而没有学习兴趣。这些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课望而生畏,甚至放弃学习数学。

1.教师方面

高职数学教师工作量大,无暇进行改革创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陡增。高职数学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有时间学习职业教育和数学教育的理论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更谈不上研究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了。

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缺少整合。高职数学教师几乎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他们虽然有着较丰富的数学研究经验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但当他们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用相应专业的理论、方法或事实作为数学教育的背景或实例,他们只是从数学专业的角度讲授数学,而各专业课程只是在需要数学的地方才引用一些公式。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处于分离状态,两种课程不能进行整合,即便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专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大量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下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整体数学基础差,这是他们学好高等数学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生源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高职生的生源构成主要以中职(包含中专、技校)生和普高生为主。这两类学生在已学知识内容和能力学习上有明显的区别,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给高等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心理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造成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因是社会对高职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给高职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因是高职生大多都有自卑感,他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学生的这种心态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这将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往往降低教学难度,但这却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改革课程内容,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淡化理论、注重应用、联系实际、深化概念、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目前,高职数学还没有成熟的、统一的课程体系,许多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育的一种浅化、精简和压缩,在基础部分针对专业需要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应以“注重基础训练、简化理论推导、突出数学技术应用”为宗旨,既要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知识的连贯性、易懂性,又要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以够用为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同时也要给教学留有充分余地,便于教师按不同对象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在内容的叙述上,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同时又不失数学辩证、清晰、简约、深刻的思维风格,注重基本概念的几何解释、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使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在例题和习题选择上,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大量的几何、经济和物理方面的案例相结合,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他们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而要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用于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公式证明,而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案例教学。例如,讲函数和曲线形态时,可以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只给出几何图形,作出几何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就行。这样可以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练习使用这些公式,解决具体问题,这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另外,教师用学生已经或将要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高职数学是一个内容复杂的学科,而问题往往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很多基本概念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总结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艰涩的基础理论细分为一个个小问题,便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教师先提出曲边梯形求面积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难点、研究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出分割、替代、求和、取极限的解决方法,进而对问题进行拓展。采用同样的思维方法,学生可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变速运动求路程、变力做功、水压力等问题,进一步理解定积分的实质,从而得出定积分的概念,学会它的应用。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将知识发展到结论的导出过程与数学思维活动统一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4.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鉴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臻完善,为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尝试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用数学软件进行基本分析与代数运算、作图。例如:引进数学软件计算积分、求导数、解微分方程,利用数学软件绘制空间曲面、演示傅立叶级数的生成等数学实验。这种直观的数学实验演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感觉,缩短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的“精讲多练”,高职数学教学更注重“精讲多思”。在学习高职数学时,学生的“思”很重要,他们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独到的观点等都应大力提倡并给予鼓励。因此,高职数学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单人测试(笔试、口试、小论文、数学实验、课堂提问、作业)和分组测试(分组合作完成小课题、建立小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超任.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建筑专业,调查研究

一、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如何为专业服务,如何契合专业发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多年来,尽管高等职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作了多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无法满足各学科发展和工程技术教学实践对数学的需求。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渴望得到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功底,将无法深入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对后续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和深造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表明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许多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而为了满足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基础课的课时被压缩,而英语课、思政课、体育课等受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课程的课时要求被保留,由此高等数学课时被大量缩减,目前数学课很多学校只上一学期,课时缩减到48学时,有的数学课几乎变成了选修课,造成基本的教学内容都难以完成,这就造成高职数学内容多,与课时很少的供求矛盾,而建筑类学生后续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对数学要求比较高,对数学的深度和高度要求深入也与目前教学内容少,课时严重不足产生矛盾。

2.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过分的强调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忽略数学的计算理论、思维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对学生后续长远发展的影响,造成学生对数学理解的狭隘,片面理解数学仅仅是工具,目前内容的讲解也主要以传授灌输基本知识为主,很少涉及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更很少谈及专业的发展与数学的关系与联系,这与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不符,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三、教师教学现状与学生学情调查分析

笔者对我院建筑专业学生做了相关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设计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学生高考成绩的了解、学生的来源、学生平时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数学学习与专业关系的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与专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95份,部分分析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笔者针对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做了类似上述大量的统计,从统计结果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教师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现状。

1.大部分学生基础很薄弱,基本上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差,比较懒散,不爱思考,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未来发展没有规划。

2.目前高等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知识过硬,但对学生专业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联系学生的专业背景、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更有很少的教师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熏陶,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将高等数学的学习有效联系起来,不了解高等数学在自身专业学习、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动力。

3.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如:Camtasia软件以及教程,微课、慕课的制作方法等等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创新教学手段很有帮助,但基础课教师容易受传统方式的束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4.目前高等数学教材还是重理论、重计算,很多教材都是大同小异,以建筑专业为例,很多教材重视数学自身体系的完整与逻辑关系,但与建筑专业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单纯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导致学生不清楚数学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不能用所学数学分析专业中遇到的问题,更导致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无用,缺乏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2-28)[2012-09-20].Http://www.news.xinhuanet.com/13069032.htm.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5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 467000)

【摘要】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關鍵字】高等數學 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 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

高等數學是高職理科非數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其目的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嚴謹踏實的科學精神和意志,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長期以來,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各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出現了學生素質和水準的層次不齊,統一的教學模式出現了“好的學生吃不飽,差點學生吃不了”的不良狀況,這不僅加大了教學的難度,而且也極不利於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優秀學生的健康成長。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面臨的幾個矛盾

1.1 傳統教學要求和專業發展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隨著高職院校專業的拓展和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的發展,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日益滲透到每個科學技術領域以及人文學科,社會對大學生的數學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高等數學課程內容過於側重演繹、推理、計算,而忽視了歸納、應用,過於側重高等數學中概念的幾何意義,而忽視了理論意義,即重理論研究,輕實際應用,學生在學完了高等數學後常常感覺高等數學難,而且常常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2 智力開發與傳授知識之間的矛盾

知識是人們從實踐中得來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它是人類繼承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條件;智力是人的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傳授高等數學的知識結構,又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就給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學生課時減少、教學內容不減與學生基礎薄弱的矛盾

高職高等數學學生由於招生生源的客觀原因,基本上都是大學錄取當中基礎較差的學生,現在的高等數學課時大都比以前減少(主要是由於學生進校較晚,加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實訓課較多等因素),使得高等數學教學時間得不到保證,高等數學又是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沒有減少,教學要求更是沒有降低,教師面對的學生的層次和要求也是不一樣。這樣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高等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困難。

1.4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

由於專科學校學生就業比較困難,所以很多學生都選擇專升本繼續學習,而高等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很多學生剛剛從應試教育的圈子裏解脫出來,由於專升本的要求,又必須面臨著心得應試教育,這對於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兼顧專升本的同學,又要提高學生的整體水準,這也為高等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問題。2 針對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矛盾,建議解決的辦法如下: 2.1 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和體系

現行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難以滿足各方面對數學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對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改變的基本原則是:調整壓縮目前數學課程中一些經典的、但實際中又不常用的內容,開設一些反映現代數學思想的應用性較強的選修課。根據各專業的特點設置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少學時課程”,濃縮精華,突出應用,以討論班、講座、學術報告的形式讓學生瞭解掌握一些現代數學思想方法。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提高他們自我掌握知識的本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2.2 實行分層次、模組式教學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高等數學也不例外。針對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我們認為,因材施教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學生是材,高等數學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個體差異而開展。目前,隨著我國高校大範圍的擴招,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數學基礎的差別越來越大,高等數學的教學不能還是同一個模式、同一種要求。教學要分層次、分級別進行。第二,需求是材,高等數學的教學要圍繞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而開展。這種需求又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高等數學的教學要滿足數學專業和後繼課程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既要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同時又必須培養精英型的高科技人才。總之,無論是從學生本身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考慮,高等數學的教學都應該分層次、分目標進行。

針對現行教學模式的缺陷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可以嘗試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多層次、多模組的教學模式。譬如,我們可以這樣做:

把高等數學課程分為三個基本模組:高等數學基礎模組、高等數學應用模組、高等數學提高模組。各模組的具體內容可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及特點而定。基礎模組教學內容的確定要以保證滿足各個專業對數學的需要為依據。基礎模組是高等數學中一些最基本的內容,對所有學生來講都是必修課。對這些內容,教師要精講細講,是學生徹底弄懂。通過這些最基本的數學訓練使學生掌握專業中常用的數學工具和基本的數學思想,一方面滿足後續課程對數學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模組由於與專業或實際問題聯繫密切,其內容的確定可以由相關專業教師和數學教師共同商定,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應用模組。這一模組的授課方式也可以相對靈活,可以採用集體討論或圍繞具體的問題開展。提高模組是針對準備繼續深造或者所學專業對數學有更高要求的學生設定的。因為目前高校專升本熱方興未艾,所以在確定這一模組的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專升本大綱的要求。當然,提高模組的設置絕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專升本的需要,在提高模組中應適當介紹一些現代數學的思想、方法或一些研究前沿的東西,使學生對目前最新的數學工具及其發展趨勢有所瞭解,以便他們日後自學。

2.3 開設數學實驗和數學模型課,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數學實驗的內容大多選自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等數學課程,實際問題經淺化、簡化、線化處理之後,最終歸結為較為簡單的形式。其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通常介於常規數學課程和數學建模之間,是數學應用教學的過渡性內容。通過數學實驗,可以使學生對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數學實驗課特別強調學生以動手為主,是學生以更直觀、更真切的方式感受課堂上聽起來枯燥玄妙的數學理論和數學原理,對實驗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這種新視覺、新感受會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興趣和熱情,更是提高學生應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及早開設數學實驗和數學建模課,並努力把數學實驗和數學建模課建設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大陣地。結束語

高职外贸单证教学现状与改革 篇6

【关键词】高职;外贸单证;教学;英语

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国际贸易过程通常表现为商品和资金的双向流动。由于商品、资金的单证化,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的履行、贸易的完成往往是以单证流转的形式实现的。对外贸易合同签订之后,各个环节都会涉及相应单证的缮制和处理。鉴于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纷纷开设外贸单证这一课程。作为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外贸单证的教学也日益受到师生的关注。

一、高职外贸单证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一般高职院校,外贸单证课程每周会安排课程4学时,个别院校周学时仅为2节。按19周的教学周来计算,每学期该课程的总理论学时数最多为76节。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由于其他科目实训可能会耽误的学时。另外,以我院为例,外贸单证还有一周实训,共计20学时。96学时应是普通高职院校能够安排的最多学时了。但是,在这些学时里,既要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单证流程、国际结算方式、各种单证的含义及缮制,又要学习开证、审证、制单、审单,还要进行综合实训、角色扮演等。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低

根据数字统计,流向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是学习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学生知识面较窄,学习自觉性不高。升入高职院校后,学习科目增多,专业性增强,需要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也会增加。另一方面,英语能力也是学习外贸单证的必备,而英语的学习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3.适合教学的优秀教材紧缺

对于大多高职院校来说,外贸单证课程是近几年才开始实施的基础课程。目前各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外贸单证相关教材不多,内容良莠不齐,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

(1)教学内容系统性、综合性不强。外贸单证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单证流程、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商业单据、金融单据、运输单据、保险单据、官方单据和其他单据等。内容大多是独立不相关的,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串联起来。

(2)教学实训案例少。由于外贸单证课程技能操作性强,在教学和实际训练中十分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和实训案例,将课程具体化、实际化。而目前很多单证教材却存在案例少、案例不连贯的缺点。

(3)教学内容时效性差。由于外贸单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特点,新的单据不断出现,合理的法规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外贸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最新外贸动向。而目前很多教材的时效性不高,个别教师在讲解时仍照本宣科,学生学到的只能是过时的知识。例如很多教材上还存在INCOTERMS2000,而这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于外贸工作又是至关重要的。

4.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从事外贸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大多是直接来自本科院校,缺乏一线实践经验,获得的知识多为间接经验,系统性和实践性有缺陷。此外,专业的教师培训不多,教师进企业实践机会也缺乏。虽然很多院校会聘请校外的一线专家进行指导,但是也起不到理想的作用。

二、改革措施

鉴于外贸单证课程存在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精选教学内容

对于目前外贸单证教材现状,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多下功夫,精选教学内容,适当补充教材缺陷。教学内容的讲授也要从整个外贸流程上整体把握,通过外贸流程将整个单证流程系统串联起来,再各个击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考试和实务相衔接。

2.合理有效安排教学

在课时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各个章节的难易程度、复杂性来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对于简单常见的单据,如商业发票,可通过学生探索结合教师点评来强化知识。

单证教学大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实际角色扮演,提倡团队合作和个体竞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反复模拟训练来提高兴趣,巩固知识。在加强学生理论基础巩固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合理的教师队伍对于课程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在教师的培养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理论水平,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更新观念,参与实践培训,创造机会安排教师进企业进行锻炼,使教师不仅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成为出色的单证实践专家。

三、结语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单证教学还存在很多改进的地方,外贸单证教学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外贸单证教学人员不断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技能、方法,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单证人员。

参考文献:

[1]刘凡.关于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周文苑.基于校企合作的外贸单证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1

[3]陈丽云.高职外贸单证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

[4]蔡苏勤.国际商务单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学习现状,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生产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 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准. 数学已经成为了培养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学科之一,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工作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 学习效果不佳, 难以真正达到数学教学开展的目的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源素质下降, 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考试时甚至有些学生只考了十几分, 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素养很低, 连简单的平方差公式、方幂的运算、通分及因式分解都不会, 进入高职院校后, 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差, 几乎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普遍存在着厌倦情绪.

2. 学生缺乏参与和实践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影响了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作为高职教师, 我们必须认识到,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实践, 学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但是, 现在的大多数高职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没有自信心, 而且学习的兴趣不够浓, 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 如果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 那么就很难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

3. 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太深,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大体上是严格按照数学科学的体系展开的,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 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意识. 几十年来, 不论是小学、中学, 还是中专和大学, 一直实行这样的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讲课, 学生做笔记;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做作业. 在这样的模式下,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传统的高职教学方式也是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 然后按制订的计划进行授课. 每节课的授课思路和内容都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的, 课堂上是教师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每堂课都按计划完成, 但是教师没有将教学效果放在第一位, 从而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缺少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 缺乏完善的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 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一般亦在专业教学上. 因此, 对于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 通行的办法往往是消极处理, 即一再降低教学难度, 概念了解即行, 公式会用即可. 与之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步骤要少, 计算要简, 综合程度要低, 甚至没有综合应用类题目. 考试的目的几乎畸形地退化为尽最大可能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考试, 而不是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 现代数学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宗旨.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 要转变教学观念, 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切实深入教学改革内容, 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1. 要对现有教学意识进行转变, 强化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学

高职学校的教学工作, 要针对高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不同, 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上, 要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相适应, 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 并且结合不同专业需求, 将传统的教学意识进行转变, 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教学主要目的.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上, 要以实用性为主要出发点, 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具有独立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学生要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 不断地继续学习, 从而保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与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 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2. 优化现有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深度

现阶段,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比例与其他学科相比, 还有很大的不足.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 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 并且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联系. 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深度, 才能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完成教学工作, 实现数学知识的获取.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工作内容的设计上, 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符合自身实际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体系, 提高数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 解决问题“过程”教学法

高等数学所讲的理论知识都是数学家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出来的方法和理论, 可见, 高等数学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将数学定理等理论性知识呈现给学生们之前, 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学习中寻找答案,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应该做好引导, 在解决问题的各个阶段, 有方向地指导学生去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 数学思想得到了形象化, 不再抽象得让人捉摸不定,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从而得到较好的成效.

4. 提高现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提高教学成效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具有高效率特点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 教师要深入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并且仔细分析与研读教材, 围绕数学教学知识点, 设置良好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与启发,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数学基础存在不足,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烦躁等心理, 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 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完成数学学习. 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上, 教师要因材施教, 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实现多层次的教学, 进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共同的成长. 另外,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学习, 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5. 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在数学教学改革当中, 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推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树立科学的考核评价观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工作大多是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实际学习情况、不足进入综合的分析, 难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据.新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可以针对学生的平时考试成绩、开放考试成绩以及闭卷考试成绩进行综合的评价, 准确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教学改进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其他院校有很大的不同, 并且数学教学本身也具有一些特点, 教育工作者要对数学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 并且提高重视程度. 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适时地转变数学教学思想, 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整体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钟启泉.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 1999 (5) .

高职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篇8

1 目前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设置不尽合理一是过分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与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 衔接不到位。

如“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 在无机化学中涉及, 但讲的不深、不透, 到物理化学中又有大量篇幅涉及, 造成知识重叠;二是教学内容过多、过深、陈旧[2]。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仍是大专、甚至本科教材, 教学内容偏多, 理论知识抽象。如无机化学课程的讲授, 教学时数少, 理论知识多, 对元素知识这部分内容教师或进行大量删减或不予讲授, 而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以后的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1.2 教学方法单一, 手段落后,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化

学教学中, 尚存在教师一统天下, 以教师为核心, 以课堂为核心, 以教材为核心, 教师“一言堂”, 课堂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 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仍然沿用过去的中专模式, 课堂容量少, 对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涉及甚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手段陈旧落后。从而出现教师讲得激情澎湃,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怪异现象, 教师讲得很辛苦, 但方法不得当, 手段不灵活, 出力不讨好, 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最重要的是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1.3 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实验内容设置和考核方式不完善一

是部分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课程成绩主要由理论考试成绩来决定。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用不够明显, 造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二是教学实验条件较差, 实验设备和技术落后, 生均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 实验课时少;三是实验内容设置上不够科学和系统, 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偏少;四是实验考核方式不完善, 学生往往照抄数据, 拼凑实验现象, 实验成绩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水平。

1.4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高职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城镇的一般中学, 办学条件差;

高考将化学课设为综合考试, 因而一些学生不重视化学的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薄弱, 加之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主动性不强, 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 对改进高职化学教学的思考

2.1 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科学”的原则,

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整合为化学基础, 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避免与后续课程的内容重复, 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整合实验课, 将实验课分为随堂实验和专题实验两种类型, 专题实验独立设课。经过整合, 优化课程结构, 学时数减少, 教学容量增加,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科整体性增强。

2.2 强化实验教学化学是—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必须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应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仪器使用能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创新能力等。为此, (1) 将化学实验与理论课剥离, 建立独立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分别在一至四学期开设。因此实验内容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注重基本操作技能和素质训练, 以分析化学为主线, 对原无机、分析及部分有机、物化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第二层次强调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测试手段的先进性, 以物理化学性质测定和仪器分析实验为主。第三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2) 第二增加实践课学时, 使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达到或超过1:1。改革实践课的组织方式, 分组实验, 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增设基础化学实验周, 在大一第一、二学期分别安排1周化学实验周, 集中对学生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训练。 (3) 注重过程, 考核能力, 双证融通。要注重实验过程考核, 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合作精神、安全操作、绿色环保意识等, 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 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自评与他评,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技能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 可以申请相关的中级技能证书或者高级技能证书。目前和实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化学分析检验工中级或高级证书。

2.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必然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助讲要讲得“对”, 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讲师要讲得“清”, 条分缕析, 层层剥茧;副教授要讲得“妙”, 教授要讲得“绝”。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启发法、案例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在教学中, 要利用好的教法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思维方法, 采取课堂提问、布置课后思考题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手段合理化, 如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 还可以传输更多信息根据化学课的特点,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分子结构模型、图片、视频、动画、虚拟演示实验、仪器内部结构动态展示等[3]。还有模型、挂图、实物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可取的。

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和学生的主体、客体关系, 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形成课堂教学的和谐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4 实行分层教学加强基础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讲清讲透, 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设立兴趣小组, 吸纳化学基础好的学生, 引导他们学习前沿尖端、难度较大的知识, 指导他们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作业布置上, 分为一般作业和少量附加作业, 所有学生均要完成一般作业, 个别学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完成附加作业。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针对性强, 能使各层次学生不同程度得到化学知识的提高。

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探求出真正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 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谭锡军.对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侍芳.高职药学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9

1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总体有边缘化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在整体教学规划中对人文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高职院校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将人文课程设置作为与技能培养相对应的“软任务”看待,除了文件规定“两课”必须开设之外,其余基本上采取可有可无态度,使人文教育课程逐步被弱化。一方面行业专家多次强调人文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专业负责人为保证专业课时不得不削减人文课时。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将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等职业教育理念简单理解为纯粹的职业培训场所,在此过程中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应该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建立一整套真正有效的主题鲜明的人文素养培养计划。

1.2 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一般

高职院校人文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课程内容有待整合、改革,教学方法上也应更贴近高职院校学生,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发展和学生情况的转变。但囿于师资力量、教学场地、教学时间等限制,导致在人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只能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教学模式比较单调、缺乏新意,教学效果距离预设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

1.3 没有与学院人文教育形成整体合力

高职院校许多系部、职能处室在人文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组建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技能竞赛、开设讲座等。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对社团缺乏指导,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有些讲座因为分配名额,硬性摊派参加学生人数,学生较为反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而难以形成合力,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效果不明显。

2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学改革对策思考

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院教职工重视、关心、支持、配合,人文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营造育人环境。

2.1 开设真正意义的选修课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为一年半,专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在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教学结构框架下,内容难以更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提高的个性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在选修课模块中设置相关课程,要求每位专任教师至少开出1门选修课,要求每位学生选修至少3~6学分的系列课程,课程性质也由限选课改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修。这样既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和学生个性需求,使学生在时间、课程和教师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强化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学科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

2.2 举办系统的人文素质讲座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学生课余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举办系列讲座,内容涵盖“规划、感恩、诚信、礼仪、社交、爱情、创业、就业”等。一方面邀请院外专家开展讲座,同时更要充分挖掘学院教师的潜能,由学院领导、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兴趣有研究的优秀教师、思政部教师等组成讲座团队,打造学院“名师讲坛”。从而在全院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氛围。

2.3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学院尽可能地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多样化。实施小班制人文实践课教学,充分利用院外实践教学基地,调动辅导员参与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如德育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志愿者服务等。学生可以把所学专业运用到社会服务的活动中来,尝试人文课程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

2.4 设立人文素养示范班

尝试设立为人文素养示范班,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的人文素养培养之路;改变人文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各人文课程将以项目制教学为驱动,积极探索“合作式”、“讨论式”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境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实践课教学。

2.5 改革考核方式

讲座、选修课原则上由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但要求全体高招生在读期间,需修满人文选修课学分。同时,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听8场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8次,每次4小时以上,提交相关课程论文)方可毕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边教边改,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的人文素养培养之路。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浓厚,专业技能掌握较为扎实,但受社会环境影响,加上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培养就是以升学为目标,因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人文修养较薄弱,缺乏基本的社会贵任意和关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从开设选修课、举办人文素质讲座、加强实践教学、设立示范班等方面进行改革思考,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随着学生的发展不断更新进步,追求完善,从而帮助学生积极成长,最终获得成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教学现状,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徐书宜.校企合作下外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1):26-27.

[2]赵卫东.高职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养策略探析[J].继续教育,2012(8):26-28.

高职数学改革分析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对数学课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觉得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没有多大的实用性, 这些“偏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数学课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体系来看, 教学与实际脱节, 原有的数学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 所以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根据某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该院2011级、2012级、2013级的758名学生进行了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调查, 调查表明, 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好, 计算能力较强, 但是在应用能力与数学思维方面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门学科, 它为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培养发展型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服务, 它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及以后的个性成长提供必要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而我们目前的基本状况就是学生只知道计算而不会真正的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也不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觉得数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用”的课程, 所以更加不愿意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衔接

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知识内容设置上存在着脱节. 虽然近些年在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中, 在中学教材中加入了很多的应用性元素, 努力想把数学实践化, 但是实际上, 往往为了提高升学率, 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自行调整, 很多内容都只是简单介绍或者根本就没有介绍, 着重学习的还是考试要求的知识点, 可以说, 中学数学内容安排上基本是围绕着考试来进行的, 仍然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而在高职教育中, 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要求在“够用为度”的前提下, “以应用为导向”和“以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为目标”来进行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就加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

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中学数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为考试服务的, 基本上来说中学阶段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为主,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题目本身来说很少具有实用性, 一般跟实践生活联系不大, 这一点从高考的题型上就可以看出, 本质上来说, 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面向考试;而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为了后续的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的未来工作需要服务的, 着重应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与能力为主, “重过程轻结果”. 一般来说, 数学课在高职院校都是在新学期就开设起来, 这突然的转变让高职数学在教学上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迫切地需要进行改革.

(二)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上太过于理论化, 内容陈旧枯燥, 教材过于保守不注重创新, 往往一个教材内容上都是基础知识与计算占绝大比例, 而实际应用问题占的比例太小, 忽视了数学思想的剖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意演绎证明、运算技巧, 忽视了思维过程的形成.

在教学手段上, 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程度不够, 不能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都是采用板书或者简单的PPT的方式进行教学, 达不到实际应用的效果, 也无法将数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 无法展现给学生一种“学有所用”的效果.

三、主要对策

(一) 改革教材内容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应用型教育, 而不是学科型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高职数学教材应提供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对自身发展最有意义的知识. 因此, 高职数学教材建设应坚持:一是平衡性原则, 二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 三是承上启下原则, 四是因材施教原则, 五是可持续性原则.

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采用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 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材中多加入实际有用对他们自身发展有意义的知识,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内容上的调整, 比如针对会计专业可以多加入数理统计知识, 可以为其以后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在该院的高等数学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 采用了分块的教学方式, 将高等数学分为高等数学 (一) (主要是微积分篇) 、高等数学 (二) A (概率与数理统计篇) 、高等数学 (二) B ( 线性代数篇) 以及Matlab等, 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调整, 具体按专业内容设置如下:

(二) 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更新. 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 可以更加直观地参与数学活动, 学生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体会到数学魅力所在.教师可以通过Matlab、Mathematica或几何画板等数学教学软件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对称曲线, 如NIKE函数等,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 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计算机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 教师可以在概念讲解中利用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教师还可以应用更加常用的办公软件, 如Excel工具就具有基本统计分析功能, 在学习概率论数理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统计理论,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理解计算机在数学应用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的理解, 课后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这种教学方式在该院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数学课的评价都很高.

(三) 改革考核方式

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进行大的调整, 改变原来传统的数学考核方式 (教师出卷或者试题库抽取题目进行考试的方式) , 在2013级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数学教学中, 采用利用类似数学建模的方式, 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作业题, 让学生利用Matlab软件, 分小组进行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案设计与实施,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并且把数学基础知识与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去,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魅力.

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在后续的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必须总结之前改革的经验教训, 制定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 真正做到内容和教学上双突破, 通过这些使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从而使得高职学生在应用高等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玮.如何在高职院校进行“数字应用能力”培育[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6) .

[2]梅峰太.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探讨[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1 (6) .

[3]王晖.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3 (5) .

[4]吴昊.提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J].广西教育, 2011 (24) .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11

关键词 高职 电子电工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高职电子电工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创新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是招生规模持续扩张,教学资源分配存在制约。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招生面与招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有些学校招生数连年呈现大幅增长,而相应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教学条件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导致学生拥有教育资源相对缩水,这就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保证提出了严峻挑战。部分学校甚至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及学校教学品牌形象。

二是教学内容脱离职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较低。在当前的高职教学中,许多学校的电子电工教学内容还是运用枯燥深奥的版本教材,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出现了距离。有些学生在电子电工专业理论学习中取得了较高的分数,自认为掌握效果较好,但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却发现自己所学根本无用武之地。一些单位对于高职毕业生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接受他们之后还要重新开展岗位培训,既增加了用人成本,同时也影响了专业与院校就业的信誉度,并对未毕业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觉。

三是仍然运用单向模式,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激发。在许多教师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教学模式较为传统,一直都是教师在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在台下进行听讲、记笔记,以及练习巩固。实验教学中也存在着形式主义应付思想,许多教师并没有立足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习兴趣较为低下,特别是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的模式,更是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投入度。

1.2 实验教学形势滞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欠缺

一是课时比例相对不足。电子电工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安排的课时较少,比例相对较小,而电子电工实验教学课时也包含在其中,这就使得实验课比例更小,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所安排的实验教学课时形同虚设。

二是实验设备相对匮乏。高职院校相当比例的一部分是由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升级而来的,他们教学设备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原先的中专生所学之用,不能够胜任高职学生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需求。部分学校虽然也进行了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但是因近年来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壮大的形势相比,仍然显得杯水车薪,教学设备无论从数量还是层次上,都远没有能够达到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高职学校中,电子电工实验教师不仅要理论基础扎实,并且要具备较强的仪器设备操作能力。部分高职院校实验指导教师匮乏,有经验的教师更少,甚至一些刚毕业的本科生也成为了实验教学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差,导致教学工作弱化。

1.3 思想教育引领弱化,学习积极情感相对匮乏

一是存在悲观情绪。有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总是将自己和一些名牌本科以上院校比较,感觉低人一头,对就业市场存在悲观情绪,这种消极的情感也带入了电子电工教学活动之中,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二是存在迷惘心态。毕业之后路向何方,激烈的就业压力和残酷的社会形势,让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内心产生了迷惘徘徊的情绪,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发展的前景不知所措,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

三是存在放任思想。部分高职在校生因为对自身缺乏有效的约束,自律意识不足,在学习上降低要求,生活上放荡不羁、无拘无束,将大学生活当做了自己人生的游乐场,没有能够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 以改革创新理念引领高职电子电工教学工作

2.1 创新课程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理论基础

一是竭力创造良好学习条件。作为电子电工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实际需要和对现成教学条件,找出其中差距以及需要弥补的环节,列出专门方案,向院系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形式,弥补自身教学条件方面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二是提高教学内容实用程度。高职教育的优点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运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學内容中一定要增强实用性,在理论教学中,要提高与学生未来就业行业岗位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内容,如电容电阻原器件的判别、万用表的正确使用、三项负载三角形连接法等实用性较强内容,可以在教学中予以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程度。三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平台,引导他们与教师开展互动,有效开展电子电工学习。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探究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辩析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主体模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活动,同时对于学生遇到的重难点要给予点拨引导,通过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相促进的互动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2.2 创新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是优化实验教学设计。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统筹兼顾技能性和技术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对各种工具的使用、电器元件的操作、基本线路的连接调试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优化,让学生更多地在操作中掌握理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二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确定选题之后,以小组为合作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制定、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开展实践性操作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建立开放试验模式。建立开放的实验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设计学习目标与实验方案,让实验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合作探究和操作能力。

2.3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前景。教师要强化电子电工类岗位的形势教育,可以结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这一类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发挥成功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可以选取本院校毕业生中成功的典范,向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成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他们进行现身说法,以身边的榜样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三是教育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人生短暂,青春更短暂,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大好时光,利用在校时间多学习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纠正混日子、做和尚撞钟的思想,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沈爱莲.高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 顾春禄.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7).

高职数学现状与改革 篇12

1 理论教学改革

1.1 优化课程体系, 适应培养要求

现阶段, 高职院校中开设的非电类专业要远远多于其他电气类专业, 每一个专业有着自己独有的课程标准, 这样就给教学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 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来对课程进行优化, 将基础知识尽可能地进行浓缩, 在课堂上注重突出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师进行讲授, 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学生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理论教学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模块, 一个是应用模块。基础模块的侧重点是电工电子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上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今后的工作铺好道路。应用模块的侧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 为学生拓展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1.2 将现代化手段运用到授课当中, 改变陈旧的转学方法这

这门课程在教学当中涉猎到许多领域和专业的内容, 许多信息相对而言较为抽象, 难以用语言的方式加以描述, 不仅教师传授起来费劲, 学生也十分不容易理解和消化。如今,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搬入到课堂当中。这种教学方法照比以往的教学来说, 更加形象、生动,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向学生表达出巨大的信息, 这样就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在平时多进行教研, 把抽象的课程用动画和图片的方式灵活地呈现出来,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成倍提高, 成绩自然也就随之上升。

2 实践教学的改革

2.1 整合实践内容, 打造多层次的实践体系

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 就是让理论课和实验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验也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 学生既可以调动脑中学过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己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原来杂乱无章的教学体系就会体现出相对完整又各自独立的特点, 形成具有宽度 (大量而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 、具有厚度 (包括四种不同的试验形式) 、具有尖度 (可以针对学习优秀的尖子生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 。比如,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 可以抽出两周的时间作为实训, 学生可以由教师进行引导, 独立地拟制好适合自己的项目。这样将实践和试验有机地进行结合之后, 可以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将自身的优势淋漓尽致发挥出来的平台, 在实验中通过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和全面进行分析的能力。

2.2 改革教学手段, 提升学生技能

进行实践教学, 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也就是要从简单到复杂, 从知识的接受积累到释放运用的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可以采用录制实验课件的方法, 在学生进行试验之前放映, 让学生对于整个试验的过程清楚的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 一组一组地展开试验, 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试验用具的操作方法以及试验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按照步骤进行, 将容易完成的简单项目放在前面, 之后的试验可以只将试验所需要的设备和任务给出, 让学生自主地查阅相关的资料, 着手进行试验步骤的设计, 选择与该实验相匹配的器材, 同时归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个性, 也可以调动学会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的积极性, 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

因材施教, 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进行教学。当前高职学校的生源除了高中升上来的学生, 还有一部分是中职生。普通高中升上来的学生具有较为深厚的基础知识, 但是动手能力稍显逊色, 中职生恰恰与之相反。实训当中如果按照班级进行分配, 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 那么对于尖子生、中等生和中下生来说都不合适, 影响实验应有的效果。所以, 要采取分层实训的方法, 这样才可以将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一起调动起来, 使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 结语

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改革, 可以带来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 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学校才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成为众多院校当中屹立不倒的品牌。

参考文献

[1]黄文啟.小议《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思路[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4) .

[2]曾基石, 张敬怀, 闫亚龙.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 (02) .

上一篇:风道设计下一篇:写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