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等数学(精选12篇)
高职高等数学 篇1
在教育史上, “分级教学”是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的一条办学准则。“分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就是针对生源特点和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在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讲授、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层次性, 突出实效性,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采用按层次编班、班内分级目标教学、定向培养目标分层等模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 分级优化, 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 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教育方案, 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推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 由于“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 专科层次学校生源的素质越来越差, 像我校一样的职业学校就更为显著。职业学校招生上的困难, 不仅反映在生源的数量上, 而且反映在生源的质量上, 大批低分新生涌进了学校, 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自办学以来最全面最强烈也是最为严峻的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1.面向2010级新入学的高职学生, 组织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部分专业有五百多人参加,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及格, 其中有201人在30分以下, 有的学生甚至只考了几分。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如果不适时改进或调整好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 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激发, 厌学情绪将会迅速蔓延。
2.我院不仅招收高中毕业生, 同时还招收“三校生” (即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 和新疆生, 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再由于我院处于发展初始阶段, 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专业配置, 课程结构, 以及教师、教材、教辅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又因生源录取门槛的降低, 整个教学计划更是难以完成。
二、我院推行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为了制止教学质量上出现的大面积滑落, 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声誉, 也为了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负责, 向用人单位及社会负责, 当务之急是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通过包括在办学思想、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教育创新, 整合一切教育资源, 与时俱进地推进分级教学。
结合我院自身的特点, 在教务处和基础部组织安排下, 数学教研室对2010级新高职学生进行“分级教学”, 具体的分级模式、操作方法是: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 我们引入并实行了“普职渗透模式”。所谓“普职渗透模式”, 就是综合普高和职高的特点, 融普教和职教于一体, 实施普职渗透的教学计划。根据这个指导思想, 在一年的基础理论课——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实行“4+2”模式分级教学。所谓的“4+2”模式, 就是按专业正常分班, 不打乱原有班级的编制 (便于日常管理) ,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开设4节数学课, 然后按摸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C班, 按专业重新编班, 程度好的为A班, 程度差的为C班, 每周在业余时间再增加2节课。具体操作方法是:
1.快慢班教学法。除了正常教学外, 学生入学后施行分班教学。按新生升学考试成绩和入学后文化基础课摸底测试成绩分成ABC班。ABC班分别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授课。A班学生中途可视学习情况申请到C班插班学习, C班学生也可视自己的接受能力要求到A班上课。实施动态管理, 适时调整, 滚动前进。允许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和需求的变化, 在合适的阶段重新作出选择。通过滚动调整, 让学生能真正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条件和需求的最佳学习途径, 使自己获得最佳发展。
2.课堂分层教学法。在同一班级里, 教师采取以下方法: (1) 课堂授课内容分层次, 即教师备课要兼顾基础与提高两套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授课内容, 以基础为主, 适当渗透提高课内容。 (2) 课后练习分层次, 即每节课的课后作业除按基础课的内容留必做题外, 有时还适当增加一到两个选做题, 即探索题、拓展题或讨论题。 (3) 考试内容分层次, 即每次考试, 在试题的分量和难度上都加以区分, 如一般基础内容占80%~90%, 提高内容占10%~20%。这样保证了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自信。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 数学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这在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特别是C级的学生成绩表现得更为显著。
三、分级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架构
通过几年数学分级教学的探索, 结合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对分级教学的架构及管理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分级教学”的主要架构有:
1.管理架构。“分级教学”实施方法的制定, 是通过基础部与教务处来共同完成的。具体工作由数学教研究室组织实施。基础部负责教材教法研究及教研成果落实;教务处负责教务管理及学生的考核。
2.目标架构。数学教研室应根据“分级教学”的特点及要求, 对数学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的研究, 以及对教材教法的质量和可行性方面的研究, 制定出适合各专业、各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配合教务处和基础部抓好教学计划、排课、教案、查课、听课、考查、学生成绩分析、期末教师考评和学生意见反馈等整个教学环节的目标管理。
3.教材架构。解决好教材的选择与装备, 建造一个较完善的教材架构体系, 是推进“分级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通过正常渠道从国家出版部门精心挑选好适用教材, 另一方面由教研室统一规划, 从专业分析入手, 以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 建立教学模块, 确定教学内容, 协调模块间关系, 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有效可行的课程体系。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 编写了贴近市场脉搏, 符合发展方向, 具有先进性、前瞻性的, 并且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的教材。通过几学期的使用, 我们自编的教材《高职高等数学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教师架构。构筑一个合理的教师架构, 是我校“分级教学”另一个重要条件。首先应该向社会广开招贤大门, 吸引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高材生和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另外对在校教师, 政治上、生活上多加关心, 收入上多作倾斜, 业务进修上多作安排。经常到兄弟院校相互听课, 了解最新的资讯信息, 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 更新自身的知识, 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总之, 分级教学对于我校来说, 既是老要求, 又是新课题。随着我校教学环境及办学条件的变化, 分级教学已成为我校主要的教学手段, 成为我校最具实用、最可操作和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内涵就是指那总和, 概念的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 提出了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级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近三年的分级教学实践经历, 总结了分级教学取得的宝贵教学成绩, 研讨了分级教学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课程体系架构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分级教学,高等数学,班级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关丽红.浅谈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 2004 (2) :24-26.
[2]王文珍, 范远泽.长江大学《高等数学》[A].分级教学实践探讨.长江大学学报, 2010 (1) :356~358.
[3]姚翔飞.工科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 2008 (3) :85-87.
[4]李春霞, 杨树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 2007 (2) :30-35.
高职高等数学 篇2
谈高职《高等数学》课的学习
谈高职《高等数学》课的学习裴亚枫
[文章摘要] 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高等数学的课程体系以及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从正确区分现阶段的学习与初、高中阶段的不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
课程体系
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建议
数学--自然科学之母。马克思曾经指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高等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表现在它与许多自然学科、工程、经济和社会实际问题之间存在着来龙去脉的逻辑关联,高等数学的概念和结论在科研、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广泛领域里获得应用,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都广泛应用了数学工具,在他们的理论中,到处可见数学手段与数学表述形式,特别是当代在研究经济、金融、社会现象和生物现象等复杂研究对象时,数学的渗透日趋深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高素质人才应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所有专业在一年级都开设了高等数学课,部分同学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取得了优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喜忧参半,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困惑,认为太难了,找不着一点感觉,从而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结果考试不及格,对今后学习的影响不必多说。如何学好高等数学课?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对该课程的感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一、针对高等数学课的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是以极限为工具、以函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学习时要抓住这个主线。
“极限”作为微积分的工具,贯穿整个课程的始末。许多核心的概念,都是在极限意义下产生的;许多问题的解答,都可转化为求极限。如:连续的概念(自变量增量趋于零,函数增量也趋于零);导数的概念(确定的比式的极限);定积分的概念(确定的和式的极限);偏导数、二重积分的概念;级数敛散性概念,求级数的收敛半径,其实质就是求极限等。对于极限的定义,在高职教材中给出的是易懂的描述性定义,但也需要理解这个定义的精髓:由有限到无限、由不变量到变量的本质,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才能够深化。至于求极限,在本课程第一章中就给出了几种方法,如:利用连续性求极限;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利用无穷小运算性质、代换性质求极限,在学习了导数以后,又给出了求未定式极限的“新式武器”:洛必达法则等。而以上所述方法是在高中阶段未学过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同学们只要针对这些方法,做些有针对性的习题,“极限”这第一道门槛就会轻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迈过!
“函数”是高数的研究对象。函数有些内容虽在初、高中阶段都学过,但通过高数对函数的研究,使之更深化。自然同学们要熟练掌握类似初等数学中六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这样有关的问题,设想若幂函数与指数函数都分不清、混为一谈,以后的学习如何进行!所以初等数学的一些知识,若有遗忘,要抓紧时间补上,从根源上搞清楚,为高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针对高等数学课的两个特点
高等数学与以不变量为研究对象的初等数学相比,它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而它更抽象、更概括,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简言之,高等数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给人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微积分的本质就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如:“变与不变”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在定积分定义“四步曲”:化整为零、以不变代变、积零为整、取极限中;导数定义中,都是辩证思想的运用,再如“以直代曲”等。领会这些微积分的本质,在学习中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高等数学的内容,每个章节相互关联,层层推进,系统性非常强,只要抓住这个特点,对某些章节的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微分与积分的互为逆运算关系学习积分。有些同学抱怨:刚记住了求导公式,又来了那么多积分公式,怎能记得住、分的清。实则,你只需记牢微分公式,将每一条公式倒过来写(个别需要调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下系数),不就是对应的积分公式了。这样做,一旦忘记某条积分公式,从对应的求导公式出发,略加思索,就能得出想要的积分公式。另外下册的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内容,是与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内容平行的,只要上册的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得好,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学习就易如反掌了。
针对高等数学的以上特点,要求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要按部就班的逐一弄懂弄通,不要有遗留问题,否则,对以下各章的学习影响甚大!
三、针对高职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使用人才,及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金灰领”。因此,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已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直观形象的几何说明,强化重要的结论、公式的应用,即“以应用为目的,必须够用为度”,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为专业课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的培养目标,高职高等数学的特点是“博而不专”。所谓“博”,是指学科面广、面杂,一般来说,仅用一学年,约120--150学时,学习一元、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若干内容,与本科教育的知识点相差无几。所谓不专,鉴于高职培养目标以及学时等因素,势必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演绎及推理、重视定理的严格论证的教学模式。因为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会要求他们用严格的逻辑来证明一个纯数学问题或公式,也不必对所有的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且在应用中,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化较复杂的运算,减少缺乏一般性解题规律、运算量大的习题,仅限于基本的运用、较规律性的题目。所以,只要紧扣教材,无需要若干参考书,就能把高等数学学得有声有色。
四、几点具体的建议
1、正确区分现阶段的学习与初、高中阶段的不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这里指的不同,当然不是所学内容的不同。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初等数学知识,强调的是基础扎实。如:三角中的二倍角公式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要做到熟练的正向用、反向用、变形用、与其他三角公式混合用等。下次新课前,又通过变化多端的习题加以巩固,同学们自然烂熟于心。而现阶段,一次课由45分钟变成90分钟,学习的知识自然要翻番,且在课堂上基本是老师讲、同学听,或叫“满堂灌”,很少像以前那样,有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上听不懂的则由同学课后自己来消化、理解,(这就是设那么多自习课的用途之一)。另一方面,在初、高中阶段经常有名目繁多的考试、综合练习,如:每一章的测验,(甚至每一节的),把关题、与兄弟学校的交流题、区里统考、市里统考等,通过这些考试,确实有促巩固、助消化的作用。而我们现阶段,只有一次期末考试,若平时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问题积累一大堆,到了期末,结果可想而知。
2、高度重视课程中的有关定义
大家知道,对于一个新的概念的认识,往往是先用感性的常识将其引进,而要真正的刻画其实质,还必须将其上升到理性的严格数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定义。数学的定义具有抽象、严密和简洁性,同时在学习中它又能起到定义是纲、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定义,是从实例出发,借助于极限,给出了它的严格定义,只要将定义理解深刻,很容易得出函数在一点间断造成的种种原因,以及理解间断点的分类。对以后碰到的许多定理、结论中要求函数连续或逐段连续的特性,就能在瞬间闪现出连续的几何直观及此概念的核心。再如前面提到的定积分定义中的四步曲,下册的二重积分定义仍是这四步,深刻理解了定积分的定义,则关于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为累次定积分的方法就容易掌握了。
3、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1)课前预习
如前面所述,现阶段的高数课特点是“博”,一次课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课前一定要预习,预习的时间要由自己的自学能力来定。预习时,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新课的内容一一弄懂,只需了解大概的重要概念、公式、题型,哪些问题不好懂。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当然有积极性,课堂肯定不会打瞌睡,而且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成就感。
(2)提高听课效果
老师在课堂上的话,虽不能说句句是精华,但都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是经过深思熟虑,取众多课本之精华,荟萃而成。与自学相比,少走弯路、省时省力、直逼重点、化解难点。因此要养成随手记笔记的好习惯,当然,课本上有的,你不必记,对于那些老师补充的,比如对定义的注解、对解题规律的总结等,要记下来。有时老师一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话,可解开你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的疑问。另一方面,在记笔记的同时还能使自己听课的精力更集中,手脑并用,才能保持听课的最佳状态。总之,不能放过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
(3)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因为课堂信息量大,有时不可能完全将老师所授内容弄懂弄通,课后要结合课堂笔记、教材逐字逐句阅读理解。要问自己:预习中的问题明白了吗?能归纳出本次课的几个概念、定理、公式、题型。在以上问题都解决后,在动手做作业。作业题可是实实在在的检测自己知识掌握得如何的试金石,题目有的与例题非常接近,自然易解,也有些演变的、综合的、有些难度的题目,只要讲课本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一般来说也不难解决。以上学习过程的特点是:“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
(4)保持记忆,防止遗忘
经常听到同学说:学会了的知识,过一段时间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找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20--25岁是人生逻辑记忆力发展的最高峰。因此大学生正处在学习记忆的最佳年龄阶段,是记忆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大学生的记忆不仅速度快、容量大、持久性好,而且精确、完整(增强自信!)。然而,遗忘对于每个人都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同样存在大学生身上。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实验结果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行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间后,几乎不在遗忘。如,在学习20分钟之后遗忘就达到了41.8%,1天之后遗忘竟达到了66.3%,而31天后仅达到78.9%。这一研究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针对遗忘的上述特点,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基本方法。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想提高巩固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即采取“及时复习”的原则,还要遵守“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做到温故而知新。众所周知,机械学习的材料表现出迅速的遗忘,(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真正理解了的概念或原理,则不容易遗忘。所以为防止遗忘、保持记忆,必须从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 ?? ?? ??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1
作者简介:裴亚枫
2
女
精心收集
基础部副教授 精心编辑
浅析高职院校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 篇3
1.文科生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数学
现在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文科生善于研究人文知识,他们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就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除此之外,高等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演绎能力,这对文科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无论以后他们担当怎样的工作,曾经学习的数学知识都能帮助他们启发悟性,激发潜能,帮助学生为人处事和明辨是非,做事有条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帮助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克服畏惧感
2.1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激发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整体不高,源于他们认为数学内容抽象,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初中数学就已经相当的困难,更别提高等数学,何况其作用并不大。在这种错误认识下他们怎么可能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呢?事实上,专业需求让他们无法避免学习高等数学,如何端正他们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掌握他们的数学基础,真诚的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教与学平等的环境下,乐于学习高等数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记忆数学内容中的各种关系,以此唤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再实时的补充一些生活中的高等数学的应用,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消化知识,改变他们对高等数学的最初认识,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师应重视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创新中改变教学方法
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绝非是理工科教学内容的精简。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研究适合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教学思路,从自身出发提高学术理论水平及研究文科生的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文科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论证问题的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不错,尤其记忆力较好,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根据他们所学专业的需求,强调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从而引导其学好高等数学。
2.3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面对枯燥的高数学习,善于形象思维的文科生如何投入抽象思维中去?抓住课堂最重要,单一的板书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时候往往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补充,向学生介绍知识点的来源,比如数学史、数学家等等内容。从授课经历可见:文科生更倾向于对高数知识背景及其专业领域运用的学习,这些科普知识既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通过多媒体的帮助,让学生从形象的、直观的学习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学习,并且也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起到预期的效果。
2.4考核方式的科学合理运用
文科生和理科生存在一些差异,教师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文科生,丰富多彩的考核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对学习内容死记硬背,一味追求高分,不求甚解的错误学习方法。教师出题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参与出题并提供解题方法,鼓励他们利用课堂时间解释出题考查的目的以及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可以综合选取有意义的题目作为考查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写学习心得,把已经掌握的和不足之处全部呈现在纸上,方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2.5教材的正确选取
文科生高等数学的教材当然不能以理工科高等数学教材为基础,因为文科生基础薄弱,所以偏多,偏难的,过于复杂的概念和推理都应该删减掉,不要追求深度与广度,否则难住了学生学习高数的信心,让他们觉得和专业内容相去甚远,毫无学习的价值,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因此根据文科生的特点,选择通俗易懂又符合专业的实际运用的教材才适合他们的学习,潜移默化的把理论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消化知识。
帮助文科生学好高等数学,不让这门基础课成为他们学业的鸡肋,作为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其实这不仅为了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及改变思维方法,同时也加深了教师自身的数学功底和知识面。文科生在教师的辅导下提高了数学水平,那么在文理渗透的影响下,教师也能获得帮助,提高教学水平。
探析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 篇4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打破以往以系、专业、班级为集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将相同或相近知识基础的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实施差异教学。其理论依据是“承认差异”和“有教无类”。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人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愿望等都是有差别的, 分层教学就是要承认这些差别, 实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其大致意思是:无论什么人, 只要有心向学, 都可以受教育。在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确实非常薄弱, 若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高等数学教学,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在学习上会遇到很大困难, 然而依据“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却又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受教育对象之外, 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实施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为培养人才所需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的, 根据已分好的层次制定相应教学形式, 同时结合受教学生的专业制定各层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办法等。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注重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层教学中, “材”主要指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 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每一层次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应相同或相近, 这样实施因材施教才具有可行性。
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高等数学课通常采用大班教学, 一个大班的学生数一般在一百左右, 在没有分层的情况下, 学生间各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不排除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进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 任课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难度很大。在分层教学中, 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会更顺利, 教师会照顾到全体学生, 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发牢骚, 进而营造轻松、活泼的和谐课堂氛围。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高等数学通常在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 所以对学生分层最简单的依据就是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 当然若有条件也可以进行一次摸底考查, 这样二者结合, 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 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 其中应考虑到文、理科差别, 以及专业差别。所分层次最好不要以“差生班、普通班、提高班”这样取名, 以免学生间进行比较, 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所以不妨用字母A、B、C来命名。将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分在A层, 将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分在C层, 其余的归在B层。通常情况, A、C两层的学生会少些, 但各院校、各学年会有所不同。分层编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愿, 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阐明分层教学的目的, 各层之间的异同点和最终目标, 以及分层是动态的, 不是一锤定音的, 个别学生可根据今后的学习情况再次选择, 也就是所谓的“转层”。
其次是教学分层。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C层学生基础知识欠佳, 学习不够认真,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其实际情况, 内容的选择不一定要完整与严密, 可适当放宽尺度。该层次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后续课程所需的基本数学概念、基本运算以及高等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实践表明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得到更多的关心, 教师要经常鼓励, 教学要得法。A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学习主动性较强, 任课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相对容易, 但在知识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得当, 偏难偏深都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适度、够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近代数学内容, 侧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渗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简单介绍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B层次的学生通常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 学生人数多, 基础知识相对一般, 同时游离于A、C层次之间。这一层次的教学应符合“大众教育”的特点,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要遵从“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堂教学采用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为理想, 教学侧重点上偏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强调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适度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和运算技巧, 最终让学生掌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
再次是考核方式分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分层必然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分层, 考核方式应改变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形式。对于A层次学生的考核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 平时作业为辅, 平时作业中适当布置些带有研究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建议有能力的学生撰写数学相关问题的小论文。B层次的考核形式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加权平均综合成绩, 但期末成绩所占比重一般不低于70%。相对来说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比较传统, 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多, 有些考核办法比如上机实验就不大切合实际, 因此, 在期末考试上要多做文章, 考试题型要多样, 内容要实用。C层次的考核方式就存在较大的灵活性, 因为对于这一层次我们的要求是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因此, 这一层次的考核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考勤、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口头答题、期末笔试等。平时作业中还可以布置“谈学习高等数学体会”这样主观性的问题, 期末考试形式也比较多样, 闭卷、开卷都可以, 内容要求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 会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第一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顺利组织课堂教学, 对基础较好与较差的学生都能照顾到;第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乐于学习, 乐于受教,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逐步增强;第四, “有所学, 有所得”, 不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 其数学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 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及格率明显提高, 增强了这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第五, 带动了教学科研的开展, 促进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五、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些问题。分层的结果是教学班级的重新组合, 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系别, 要安排这些学生在一起上课势必增加教务工作的难度, 因此分层教学在实施中要与教务部门充分沟通, 统筹安排好上课时间和地点。分层产生的三个层次, 是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坏进行划分的, 这样在安排任课教师上就会有矛盾, 有些教师会不愿意或不大适合上C层次的班级, 这就要求教研室一方面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工作, 另一方面考查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 对教师的授课任务进行妥善安排。此外, 分层教学还会带来学生成绩评定的问题, 由于各层的考核方式和期末试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有区别的, A层次的期末试题相对较难, 因此对于该层次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可以考虑乘以1.1的系数后再进行综合评定。当然, 是否有更合理、更科学的评定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结语
分层教学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一大进步,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改革。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高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能为学生获得成功教育创造环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层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深刻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目标、观念和态度, 使学生体验了学有所成的乐趣。分层教学符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不断完善和更新分层教学理论和方法, 将进一步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势必对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和原则, 对高职高等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办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孔亚仙.应用高等数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4.
高职高等数学 篇5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1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 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篇6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找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要障碍和学习兴奋点,找到了相应的教学切入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 问卷调查 教学切入点 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各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一直受有关部门和数学任课教师的重视,但从总体上讲,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用完全体现出来。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问卷调查,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努力把握好教学切入点,增强教学针对性,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概况
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共设置了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题型。调查内容包括:对高等数学的作用和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高等数学的障碍和主要弱点,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4份,回收率为92%。
2.主要问题和调查结果(见表1、表2、表3和表4)
3.主要问题问卷结果综合分析
(1)从对学习高等数学的作用和目的来看,学生认识上总体比较模糊,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高等数学到底重不重要、为什么要学的疑虑,这也可从学生课外花在数学课程上的时间上得到一些体现。
(2)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障碍和主要弱点在于个人主观努力不够。多数学生从小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吃苦耐劳精神欠缺,惰性较强,贪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需加强引导和监督。
(3)通过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和建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和求知欲,多数人喜欢一题多解,喜欢教师多提问、多引导,注重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喜欢课堂的竞争氛围;同时也希望能学以致用,有体验高等数学实际应用的热切愿望。
二、主要教学切入点和针对教学切入点采取的做法与结果
1.主要教学切入点
笔者认为高等数学教学的主要切入点是:①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解决认识和动力问题;②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其克服惰性,形成好的学风;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教学切入点采取的做法
(1)向学生灌输学习高等数学的价值意识
高等数学应定位于为专业服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向学生介绍每章或每节的主要知识点的作用,学完后大致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例题尽可能多地选用与专业实际有关的问题。当然,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也不容忽视。其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贯穿数学固有的学习价值:数学的抽象性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人体验到挫折和失败,能砥砺意志,打磨心理品质;数学的严密性和精确性可以使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减少随意性;进行数学推导和演算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
(2)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帮助其增强自控力,克服学习惰性
根据前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作业情况,成立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各小组一般由成绩较好、中等、较差三名学生组成,规定各小组每周共同课余学习时间、外出校园人次上限、课外体育锻炼次数等,组内、组间互相监督。笔者每月底检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小结,并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后给出评价,将其记入平时成绩,对进步明显的小组公开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私下交换意见。一个学期下来,不论是高等数学课程,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明显增强,学习上互相监督的意识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授人以渔
从教案改革入手,尽可能设置难易适度又能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在各知识点讲授时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一题多解和反例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和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授课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如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把握公式、定理的条件和结论,除去或改变条件结论会发生什么变化,寻找不同公式、定理间的相互联系等;又如以练习形式让学生用框架图形式总结各章(节)所学的主要定理、公式、常见题型和重要解题方法,督促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师生互动,灵活教学,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以难点问题讲清思路,重点问题讲透、讲细过程,力图以向学生反映自己思考问题的轨迹为课堂教学原则,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讲述、讨论、自学、分组竞赛或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上采用分组解题、问题竞答的做法,努力在学生间形成一种学习上的竞争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偏爱实际应用的特点,向学生推荐数学建模和与数学应用有关的书籍,和学生一道每月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师生交流的增多,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高等数学应用的体验,能有效激起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导”是关键,“学”是核心。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要障碍和学习兴奋点出发,寻找教学切入点,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出来了,教学效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1).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法改革探讨 篇7
实施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否能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真备课, 熟悉你所教知识, 融会贯通, 深挖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等属性, 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引发学生兴趣, 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创建“引导式”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端正学习态度, 养成学习习惯, 在简单易懂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激发对数学重要性和应用性的认识, 例如我们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住户用a元钱建造一个长方体沼气池, 侧面、底面每平米造价是一定的, 问怎样设计最好?随着问题的提出, 我们引出多元函数的极值, 进而学习多元函数条件极值求法, 这样创设问题情景, 接近平常生活, 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好奇心, 从而感兴趣, 易接受。
必须从爱护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出发, 让其感受到温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要面对现实有耐心, 不责备, 及时发现其优点, 利用优点让其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并用, 化繁为简, 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对于定理, 公式, 老师应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理论推导过程, 那就要求老师把抽象、繁琐理论直观化、简单化, 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教学中我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 (如导数, 积分概念等) 通过其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直观、清晰地理解其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我们在解数学问题时时常要把问题等价的转化为可解问题, 其中代数方法和几何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在讲a的δ领域时, 我们在数轴上把它展示出来, 强调a的δ领域就是一个开区间 (a-δ, a+δ) , 在讲函数的有界性时, 概念很抽象, 在教学中我用图像来描述:考虑y=f (x) 在X上是否有界, 只要看在上的图像能否介于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之间, 能的话有界, 不存在这样的两条直线则无界。进一步提出问题:定义中的M是否唯一?这样用图像来判断函数的特性, 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实际上这都是数学上数与形转化思想的体现, 运用到教学中, 学生很容易接受,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函数极限概念较抽象, 在每次讲概念之前, 我总是补充以下知识:如何根据图像, 判断函数变量的变化情况, 举例;函数从左往右, 图像无限与X轴接近;对于函数变量X, Y的变化情况:X (图像上点的横坐标) 逐渐增大, Y (图像上点的纵坐标) 无限接近零。为引出极限概念作一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强化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重视讲练结合。几年来, 我在备课时总是结合教学内容, 准备足量的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 结合本节教学内容, 让学生做一定练习,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 使其各有所得,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要坚持“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原则, 要做到精讲多练、勤练。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 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广泛采用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 高等数学课程有它的特殊性, 内容抽象, 语言高度精炼, 严谨的逻辑推导, 教学课程需教师由浅入深地讲解, 也需分步骤地进行板书, 边讲边板书, 这样学生便于接受;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 信息量大, 能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如讲到空间曲面时, 用图片穿插讲解, 提高图形动画效果,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可以部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中以讲解加板书为主, 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 恰到好处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用好教材, 多方位剖析例题, 一环一环提出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 提炼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的能力。只有把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范围内, 系统化、条理化, 才能促进新旧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因此,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每一章以及总复习时都进行纵向、横向知识的整理, 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很有必要。开始时, 先由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上台总结本章节主要知识点, 这样会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提炼, 有关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活、记得牢, 而且理解得也透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高等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基础地位,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性, 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 不仅要学到一些数学的概念, 公式, 结论, 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 掌握高等数学的精髓, 获得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 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能力, 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
摘要:目前我们的高等数学课内容已经很稳定, 教学大纲、教材也是多年不变, 这就使得教学方法、模式趋于一种定式, 课堂上死板单调, 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更不用说学习的自主性了, 本文旨在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参与课堂,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引导,兴趣,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敏.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与反思[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
[2]杨伟传.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 2008.
高职高等数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篇8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这重要特征。高等数学是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到的课程,是一门重要基础课,不论是对学生后继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还是进一步升学考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教学学时减少,学生素质下降等各种因素,作为公共必修课的高职等数学,如何尽快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框框”,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模式,使之有效地为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服务,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二)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告知院校生源素质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学生的就业压力陡增。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1. 学生数学基础差。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比较低,数学基础薄弱,接受知识慢,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尝到的失败很多,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和信心。
2. 数学教学学时相对不足。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相应职业技能的掌握,学校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实训上。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学生早早出去实习,课程前移,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就被不断压缩,数学教学课时也相对较少。致使数学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突出,影响了教学质量。
3. 现行教材的问题。
现行的高职教材只是将本科的教材做了一些简化,教学要求和习题难度上有所降低,但依然比较注重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内容上的完整性。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反映,原来花了大力气学的高数内容很多在专业课中从没用到。这样的话,既浪费了学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有鉴于此,我们认识到,高职高等数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三)高职数学教育改革实践
1. 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有的学校的做法,打破了原有教材“以元为中心”内容体系的安排方式,遵循知识体系协调、有机衔接,解题过程向下兼容、学生建构知识的原则,把高等数学设计为:(1)极限模块 (极限和连续性) ;(2)微分模块 (一元和多元函数的微分) ;(3)积分模块 (不定积分、定积分、重积分) ;(4)级数模块;(5)方程模块(微分方程、线性方程);(6)概率统计模块。各系部和和数学教研室协作,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模块加以组合。
以应用电子专业为例,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用到高数知识的主要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功率电子器件》等,其中《电路分析》用到的最多,所需的数学知识如下:
经过在电信系的深入调研以及和专业教师的认真讨论,应用电子专业的模块设定为A+B+C+D。实际解题过程中,节点和网孔的数量不多,KCL、KVL方程用初中方法求解也比较简单,因此方程模块就不讲了。这样安排,一方面确保了专业课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较少的课时内,内容讲解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适度淡化理论,加强应用教育
对高职的高等数学而言,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像传统的高等数学那样重视演绎及推理,重视对定理的严格证明,而是以掌握基本概念、重在以应用为目的,注重结论的应用,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
在有关极限的地方,都用距离、逼近和误差等进行分析阐述;在微分学基本定理部分突出函数增量的意义和估计函数增量△y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较为细致地介绍相关变化率、数值积分、极值的应用、梯度的应用,特别是后续课程要用到的温度和浓度梯度、速度、加速度、磁通变化率等概念。在积分部分 (主要是多元函数的各类积分) 尽量用微元法的程式来统一各类几何、物理模型;在积分的讲述过程中注意结合其实践中的原型在定积分的应用部分,要侧重介绍定积分在解决变力做功、液体的压力、非均匀薄片的质量、重心等方面的问题。把各类积分的定义放在与实际模型平行对比的地位而轻轻带过,省去理论推导部分,淡化理论。着意使学生经多次反复后能掌握微元法的思想,增强应用微积分的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作这样的调整之后,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所缓解,能体会到学有所用,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3.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层次教学
我校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把高等数学课程应分为四个层次:专业需要层次、转本提高层次、数学实验层次、数学建模层次。
专业需要层次就是上面讲的根据各专业需求设定的模块组合,是必修的。转本提高层次是为了那些想要专本的学生设的,主要包括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和微分方程,其中空间解析几何在专业需要模块里是没有的,级数只是个别专业上,微分方程在专业需要模块中讲得很简单,达不到转专本的要求,因此都是重点讲的。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知识的复习。数学实验层次介绍了数学软件MATHEMATICA的基本使用方法,并精心设计了应用该软件在一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具体实验内容。数学建模层次主要介绍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建模方法和MATLAB实现,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建模比赛选拔人才。其中,数学实验和建模主要针对比较拔尖的学生。
多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受到了专业系部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中要注意的问题
《高等数学》应该按照为专业服务的原则进行改革。但是,不能单纯的把它作为一门工具课来上。我们应认识到数学不只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同时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不仅是一些知识,还是人的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2]。
因此,一方面教师应研究如何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以及在基础课阶段如何打好这方面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防止对“工具性”的理解过窄,简单地告诉学生怎么算。课上要注意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永发.工科《高等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2)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 篇9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课教学的现状
1.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弱、个体差异大、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不强、自学能力不够, 对高等数学有畏惧感, 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
2.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对高等数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量压缩课时, 甚至砍掉高等数学课, 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
3.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由于受到多年普高教育模式的影响, 人们的教育观仍滞留在普高教育的层面上,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陈旧, 缺乏教改意识和教改的主动性。
4.高职院校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 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缩影或简化, 其知识框架与大学教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缺乏专业特色, 没有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学生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 导致“高等数学无用论”。
二、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以其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推理的精确性为人们所推崇, 它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的应用和功利方面, 它对于人们理性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智慧的启迪和潜在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高等数学不仅仅是为专业课打基础,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意志品质。
目前, 许多人认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能就业就算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因此, 作为基础课的高等数学受到轻视, 人们忽视了高等数学对人的思维和创造力的锻炼价值。学习总是循序渐进的, 不打好基础, 又如何构建大厦?仅仅抓住纯应用型专业课程, 培养出来的只是暂时符合条件的操作员, 他们缺乏持续发展的弹性, 可塑性不强, 跟不上职业变化的需求。所以, 从高职教育的角度看, 尽管高等数学教学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 但是并不能就此认为高等数学是无用的, 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改革,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它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高职人才的培养要在“应用性”上下工夫, 因此,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联系实际, 深化概念, 注重应用, 重视创新, 提高素质”的特色。为了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给专业课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必须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采用模块教学法。把高等数学知识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比如微积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初步等, 且各模块下还可划分子模块,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个专业的需要选择一些深浅程度不一、内容相宜的模块授课, 以满足不同专业和培养目标的需求。高等数学模块可分为三类:一是公共模块, 主要指一元函数微积分, 适合高职所有专业开设。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讲解数学概念与应用, 介绍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实际背景, 突出数学概念的图形与素质特征,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至于微积分的运算, 可借助Mathmatic, Matlab等数学软件由计算机来完成。二是专业模块, 即专业需要的模块, 主要包括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级数、积分变换、离散数学初步等,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 在第二、第三学期按需选择其中的部分模块进行授课, 如机械类专业可选择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工程数学等内容;计算机专业选择离散数学内容;经济类专业选择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三是专题模块, 主要介绍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是用数学模型来解决自然科学、经济、医药、人口、保险等各个领域中的问题, 它作为一种“数学应用技术”,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现高等数学的应用性。数学实验是利用数学软件辅助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 进行基本的数学分析与繁杂的运算。专题模块强调的是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而不是拘泥于推导过程和计算技巧, 它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分析问题, 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
四、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直观性”教学
高职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原则, 尽量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直观形象的几何说明, 化繁为简, 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
2.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入专业知识
高等数学知识在各专业中应用的类型和深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数学教师要深入专业去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所选例题要与专业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体会和理解数学的“工具性”, 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来提高对高等数学的兴趣, 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以数学实验辅助教学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 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而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 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工具, 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即数学的“应用性”。数学实验是借助于现代化计算工具, 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课程。它强调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具体的解算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软件来完成。这样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机械运算中解脱出来, 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高职数学课上,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直观性”和“应用性”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使学生产生看得到、摸得着的感觉, 以后就会想得到、做得到。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教学, 在校园网上建立高等数学课程网站, 学生通过上网可以反复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也能上网与学生互动交流、解答疑问、布置和批改作业等。同时, 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强大的链接功能, 可以随意地插入许多软件、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和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 还可以播放声音电影等, 从而产生美妙的视听效果, 创设令人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增强了高等数学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六、高职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必须要有配套的教材改革, 各高职院校在选择高等数学教材时, 应充分考虑各个专业的需要。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教材, 可组织数学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编写教材, 自编教材不但专业特色鲜明, 而且也符合自己生源的现实情况,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七、高职数学考核形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 高等数学以闭卷笔试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一卷定乾坤的做法不免有其片面性, 既然高职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选拔人才, 而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那么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者近几年注意把考试和教学结合起来, 不仅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还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 (占30%) , 由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单元测验、出勤和学习态度而定;二是开卷考试成绩 (占20%) , 将学生按3~5人分成一组, 采用数学建模竞赛的方法, 每组给出一道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期末考试成绩 (占50%) , 这部分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 按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限时完成。
通过这种考试方式,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了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的不良学风, 端正了学习态度, 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国勇.略论我国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3) 53-54.
[2]章建跃.对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3) 33-36.
[3]乐敏.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2) 95-96.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反思探究 篇10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 与中学时代的数学相比, 高等数学更具抽象性, 它所
研究的问题、思维方法与高中有很大不同, 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还很难适应, 更糟糕的是大学课堂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 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做演讲报告, 很少与学生作交流, 课堂的时间很有限, 老师又不布置什么作业, 而且大学以自学模式为主, 缺乏课堂管理和对听课质量的监督,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并产生懒惰、应付的心理, 影响了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
2. 高职院校的课堂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它的特
点就是老师讲解、写板书、利用幻灯片, 把知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 学生在下面就是认真听讲、抄笔记, 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动接受者, 这就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扭曲成“应付考试”, 结果是学生只会生搬硬套, 一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所措.
二、高数教学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 做好由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工作
对于刚刚从高中毕业走入大学课堂的学生来说, 由于作息时间、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的不同, 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没有了高中老师的领导和监督, 很多学生会产生迷茫、无所适从的感觉.与中学时代的初等数学不同, 高等数学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 连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是初等函数, 极限则是高等数学研究函数的重要思想方法, 因此, 必须要学好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大多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 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放慢速度,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应该多传授一些学习高数的方法, 拉近学生与高数的距离, 建立学生学好高数的信心,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极限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或者通过对比数值的变化及图像解释“无限趋近”.初期的教学任务就是把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极限运算介绍给同学, 让他们对高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 注重知识产生过程, 展现数学思维过程
教师首先应该提出问题, 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课后的研究方向, 在同学们研究的过程中揭示矛盾, 对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 最后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 但是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则应该多指点、讲解, 让学生的思维通利顺畅, 不受阻塞、淤滞.同时, 教师也可以反复改变同一题目的条件, 让同学们探讨, 发现新规律, 解决新问题.总之就是要让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培养数学思维过程.
3. 培养学生高数思维的运用能力, 受用终身
思维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它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理论, 这个理论被反复应用在数学认识活动中, 能够通用,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例如:线性代数中就有很多思维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来学生参加工作后, 这种思维方法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本中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法、演绎法、极限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这些思维方法, 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方法应用在其他学科或工作中, 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 教师应该介绍导数在编程中的应用, 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编程的核心应该是编程思想, 然而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会用数学思维编写程序.
4. 加强教学基本功,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是要想把这些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就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教学要理清思路, 归纳要点,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课程.板书要写得清楚, 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示范性.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了解并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 争取让每一名同学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满载而归.
5. 采取实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数学实验就是使用数学软件用数学的方法来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形式.数学实验以学生动手为主, 好的数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6. 引进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目的基础学科, 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于高数的研究也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为新一轮高数教育增添新的内容, 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
浅谈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 高等数学 教材改革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适用教材。就数学课程而言,许多人编写出版了不少面向高职教育的教材,但现有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多脱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高等数学》,教材篇幅较长,需要学时较多。而且,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制不同,教学计划中不可能给数学课程安排过多的学时,所以教材力求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一、教材改革的基本目标
高职高专数学教材的改革,应当遵循“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
1.重背景,重应用
在高职高专数学教材中,新概念的引入,特别是重要概念的引入,都应特别突出数学理论发展或数学发展历史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材显得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按照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高专的数学教育本质上来说应以应用为目的。因此,教材应开发数学应用的背景素材,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专业课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即用数学原理和方法,借助于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适当降低严谨性要求
严谨性是数学科学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概念及其结论的叙述必须准确、精练,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和系统安排要求既严格,又周密。但数学的严谨性具有相对性。一方面,数学的严谨性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另一方面,侧重于理论的基础数学和侧重于应用的应用数学,它们在严谨性的要求上也是大不相同的。
由于高职高专的数学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其严谨性的要求不应提得太高。因此,教材的编写,应适当降低严谨性的要求。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应本着削支强干、突出核心概念与经济应用的原则,精选各分支中的核心,在应用方面应着重突出其应用。在结论与公式的推导方面,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一些难度大的证明代之以直观解释。
二、数学教材改革的实践
确定了数学教材改革的目标以后,我们以“教学大纲”中的模块为单位进行教材的编写。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既突出各模块特有的功能,又反映相关内容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力求提供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即使教师创造性地教,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1.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例如,在微积分的相关内容中,通过典型的、丰富的实例(涉及运动变化、数学问题、经济生活等),展示微积分中的基本概念如极限、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等产生的背景,通过抽象概括的手段,自然地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定义,体现了数学的求简、求美精神,也突出了背景和加强应用的指导思想。
2.突出应用性,适当精简某些传统内容
为突出教材的应用特点,我们一方面要介绍有关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考虑到工科不同专业的需要,在编写教材时应增加工程实际例题与习题,注意要覆盖较多的专业。这样,不同的专业可以选取不同的内容(更多的是选取不同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教学,同时,也满足各专业的学生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度精简某些传统内容。由于教学时数的有限性,在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就有必要对传统内容作适当的精简处理。我们本着削枝强干、突出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原则,对一些细枝末节进行了削弱处理。例如,压缩极限、导数、不定积分等纯数学方面的内容;弱化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削弱了求导数与积分的技巧性内容等。
3.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为获得数学结论提供有力的帮助。在数学教材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当贯彻“必要性”“平衡性”“实效性”等原则。应当根据学习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同时也要大力提倡各种数学软件的使用。在适当的数学内容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材和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主动地探究和应用数学。
总之,在新的高职培养目标要求下,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了让学生具备应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高职数学教材改革应该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尝试一些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需要高职数学老师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坚.高职数学课程加强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李开慧.关于高等数学教材改革的思考 [J].工科数学,1995,(2).
[3]萧树铁,谭泽光,曹之江,朱学贤.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数学研究,2000,(3).
高职高等数学 篇12
1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进入高一级院校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 而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 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更为明显。这类学校的学生中职阶段更加注重专业课和技能方面的考查, 高考所考内容简单, 他们的初等数学知识储备相对薄弱, 甚至对数学毫无兴趣。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 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以及系统性, 注重知识的传授, 讲解内容又偏重数学理论、计算方法和烦琐的证明, 缺乏实践, 忽略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与专业课程脱节, 不能为其服务;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 信息量小, 缺少启发性、多样化、灵活性, 这样就导致高等数学课程形式上枯燥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意识处于迷茫状态, 不知道学习数学的作用, 因而学生积极性不高, 甚至旷课导致后继课程学习困难, 有的学生不动手课上明白课下忘, 作业都不做, 听完课算就完成任务了, 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怀疑开设数学课的的必要性。
2 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有效性
数学建模是将一个实际问题, 对其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与假设, 将其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 借助数学工具和数学方法精确或近似地解决该问题, 并用数学结果解释客观现象、回答实际问题并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1]。数学建模能弥补传统数学教学在实际应用方面上的不足, 促进数学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数学建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锻炼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首先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高职数学教学来说, 重点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素质的主要体现为: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 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 经过分析、简化问题, 通过假设, 建立数学模型, 到后来的模型求解、模型检验应用以及模型评价等环节,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在建模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 利用抽象的数学理论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帮助。
其次,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提高团队意识。数学建模竞赛是要求参赛队三天内对所给的问题提出一个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此仅依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的, 只有三人协力合作, 才能顺利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在比赛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表现自己个性的机会, 使他们感觉在这个团队中, 充分得到了尊重与认可, 使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特长都能够不断地得到发挥发展,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此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在团队学习中使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最后数学建模将使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变化。数学模型是数学联系客观世界, 与现实世界沟通, 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讲授高等数学的教师必须改进以前传统的教学理念, 加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把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和公式现实化, 把复杂深奥的理论浅显化, 使之通俗易懂,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如何运用数学, 把数学中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从而, 更快捷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引入课堂教学, 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方法。
3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概念讲授中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当前的高等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空间几何、概率统计等。从广义上说, 高等数学课本中绝大多数概念都是从客观事物的某种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例如, 在讲定积分的概念时, 可以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所做的功等具体问题为引例, 抽象出“定积分”这个概念模型, 最后采用高等数学的“微元法”对这些问题的进行求解, 概念模型也将随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这样有大量实际的具体原型作基础, 比直接用抽象的数学符号展现给学生的方法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感到课本里的概念不是硬性规定的, 而是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此, 教师在讲授有关概念时, 应尽量结合实际, 设置适宜的问题情境, 选取恰当的背景材料, 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其次, 要围绕应用创设情境, 让数学建模思想水到渠成地融入到高等数学课堂中。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实用, 而不强调理论证明的严谨性, 而数学建模的思想精髓就是联系实际。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不是仅仅在讲课的过程中偶尔插入几个数学建模例题, 而是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三年高职学程较短, 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专业课的教学进程, 努力实现与专业课程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中努力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应用, 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把直观的图形展示给学生, 用计算机庞大快捷的计算功能来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树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围绕应用创设情境的措施, 把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水到渠成地融入到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
最后, 选择典型模型提炼重点, 让所学知识在数学建模中升华。高职数学学时短, 要讲的内容却不少, 而高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相对薄弱, 因此, 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教学活动中, 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让建模思想发挥作用, 并且要避免加重学习负担。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精选模型, 促进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知识与专业基础知识经常性地渗透和互动, 使数学建模思想方法有机融入。从而使教学重点在建模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和强化, 让数学知识在建模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模型[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凝.数学建模竞赛缘何受大学生青睐[N].科技日报, 2007-01-18.
【高职高等数学】推荐阅读:
高职类高等数学08-25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08-25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12-25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10-16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1-11
高职高等职业教育05-19
高等数学05-30
文科高等数学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