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2024-10-16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精选12篇)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篇1

1 在高职学生中开设数学简史的作用

1.1 数学简史开设的时间和课时

数学简史在我们学院开设是在2011年, 大家都知道数学简史是简单介绍数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高职高专的学生高考入校的数学成绩平均不到80分 (满分150分) , 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开展数学史的教育能进行下去吗?在2011年的第二学期, 我们在每天的第7、8节课, 开设了数学简史的选修课, 当时是自愿报名有56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 分了10个班.当时, 我们的课程标准定位是:体验数学文化和4个能力的培养;即:了解和洞察客观社会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思想并能把它应用到我院数学建模竞赛中去.

1.2 数学简史的课程设计与要求

在数学简史的课程设计上, 我们分了6个部分:

第1部分, 数学史———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史及数学发展史的4个时期, 即:第1个时期———数学形成期, 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第2个时期称为初等数学, 即常量数学的时期;第3个时期是变量数学的时期;第4个时期为现代数学.

第2部分, 数学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类从“数觉”到数的产生经历了30万年, 而从数到数的运算经历了五千多年.

第3部分, 古代希腊数学.古代希腊数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研究数学的数学家都是复合型的即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天文学家;二是他们的研究活动都是以学派的形式开展的.

第4部分,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与兴盛经历了1500年即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 分了3个阶段, 即:数学体系的形成阶段, 数学稳步发展阶段, 数学全盛时期.

第5部分, 近代数学的兴起.这个部分主要是介绍中世纪欧洲的数学特点, 十字军东征掠夺的东方科学文化成果, 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出现了符号数学, 为近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规范的数学语言基础.

第6部分, 微积分的创立.微积分的创立被恩科斯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 我们学习这部分使我们的学生知道微积分这个学科的建立到完善经历了近200年.

1.3 数学简史课开设的作用

通过30个课时的教学, 我们使学生懂得了数学产生的过程, 知道了初等数学的形成, 明白了论证数学的基础是演绎思维.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对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是那么的重要不可或缺.也是同学们知道数学家们的高尚情操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比获的数学知识更有意义.

在介绍论证数学发端的时候, 同学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就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万物皆数”, 导致了第1次数学危机的发生, 促进了论证数学的发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的否定才能促使知识的进步.

在数学简史的学习中, 学生也知道了数学的发展史不是数学的成果史.我们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发展是那么的自然和严密.殊不知, 数学的发展是那样的坎坷, 那里有数学家们思想观念的碰撞及他们的苦恼和迷惑.

通过数学简史的学习, 同学们看到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基本抛弃了人在学习中的心理因素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重复训练.沉重的升学压力, 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一条提高学习数学效率的方法, 学习了数学简史, 才发现数学的发展过程有那么多的人文文化, 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

数学起源于现实世界, 但是抽象化的数学语言使用的年代太久, 脱离实际的生活.我们现在学习的微积分的数学知识距今也有300多年, 当时的应用背景已不适合现今的数学教学.我们当代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要积极探索在当今的科技现象中去寻找数学应用的实例.

2 数学简史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2.1 高职学生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和课时安排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 第一学期开设的数学课就是微积分, 一般的课时安排为60课时.在这60课时中, 主要给学生安排5个模块的学习内容, 即:第1个模块是函数, 第2模块是极限理论, 第3模块是导数和导数的应用, 第4模块是不定积分, 第5模块是定积分及定积分的应用.

2.2 数学简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通过数学史的知识为数学教育服务, 在这方面有许多数学教师做了探索性的工作.一般的做法有3个:一是将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每章节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 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开设选修课的形式, 介绍数学发展史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史知识讲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数学史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但是一般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认为, 数学史对数学教学有以下9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数学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树立整体观念, 增强统一认识;三是激发爱国热情, 提高民族责任感;四是增强审美能力, 增强创新能力;五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六是有利于学生的刻苦专研精神;七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九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语言的描述能力.而我们的做法是开设数学简史选修课,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储备力量.

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学生, 但是不能认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学好数学, 我们要认真地去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除了所共有的心理特点之外, 其实还有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教学、教育心理学、受教育者之间怎样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我们当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了解多少?可能很少有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 我们的教学对象每年都在变.所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 至始至终地和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要, 摸清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活动;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获得同学们的认可.美国的数学教育家M·克莱恩说:“对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 通常的一些课程所介绍的只是些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数学片段, 数学是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 不仅是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 而且使它们与数学的主干知识也联系了起来.”

在高职数学的极限概念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故事引入 (无穷酒店) 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一次演讲中虚构了这么个故事说:有一家旅店, 设有无穷多个房间, 假定每房间只能住一个人, 现在, 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人.这时一位新旅客要入住, 房主说:“不成问题.”他把这位旅客安排在1号房间, 让1号房间的客人安排到2号, 2号房间的客人安排到3号, ……这样就把新来的这位客人给安排了.同学们想一想,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引例1 (割圆术) 刘徽 (中国公元3世纪的数学家) 在“割圆术”中说:“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割之又割, 以至不可割, 则与圆周合体, 而无所失矣.”

意思是:设给定半径为1尺的圆形开始, 每次把边数加倍屡次用勾股定理求出正12边形、正24边形.……等正多边形的边长, 边数越多, 圆内接正多边形越与圆越接近, 最后与圆周重合, 则正多边形周长与圆周长就没有误差了.

给出图形 (图1) .正六边形的面积A1, 正十二边形的面积A2, ……正6×2n-1形的面积An,

A1, A2, …, An, …→S (圆的面积) .

引例2 (截杖问题) 庄子 (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战国的思想家) 曾写道:“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特点:无穷项等比数列;随着项数的增加, 每一项的值逐次减少.

同学们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之后, 不禁要问:当项数无限增加下去的话会发生什么现象?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现象呢?自然我们就得到如下的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于数列{xn}, 如果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 (记为n→∞) , 数列的项xn无限地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 那么称A是数列{xn}当n→∞时的极限, 或称数列{xn}收敛于A.记作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入的数列极限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

在讲授定积分应用的时候, 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等比数列的所有项之和为

那么, 我们求一下:

同学们震撼了, 这又不是等比数列咋求?我们绕绕弯子, 把它变成一个变动的式子 (函数项级数) :

参考文献

[1]吉耀武, 李金锁, 高等数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文林, 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张楚廷, 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篇2

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建立起与该问题相应的模型,通过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并结合一定的数学方法求解,最后将得到的结论应用到生活中。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学建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且日益渗透到各种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数学建模贯穿到实际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会使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力,从而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这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目的。纵观当下,几乎所有的高职教学都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虽然基于这一目标,很多学校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仍然有大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很强的厌恶情绪。基于现在高职学校的实际情况,高职数学教学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有些甚至是没有参加高考的,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就比较薄弱,而且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再加上进入大学,远离了父母,约束减少,更是容易对学习缺乏兴趣。

第二,虽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上,仍然是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数学技能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有悖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数学教学中具体表现为:重视传统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仅仅是立足于数学学科本身,而不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没用的念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再次,教师在实际讲授知识时,过分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视数学思维的培养。

最后,在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几乎都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少有在数学课中加入实践课程,这大大的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数学与生活的脱节。基于这些情况,对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正好将数学建模引入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在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建模,这就不得不要求学生在上数学课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在与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加强了伙伴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当然,教师在选择数学建模题目时,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并且要稍有难度的,但又不能过分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老师提出问题的探索,认真分析,建立恰当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遇到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引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分环节、专题式的上课模式,是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结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材,以生活中的数学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方法的意识。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将上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当然,在这一环节是该方法实行的.初始阶段,学生也是开始接触这让的教学模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不要太超过学生的能力,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于数学建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将现实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基于数学所受数学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专题培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利用所拥有的资源查阅资料,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自己所得到的信息,建立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环节:教师制定适当的建模目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经过了前两环节的训练,学生对于数学建模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且对于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可以将数学建模与学生的专业课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搜集信息,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借助数学软件,解决问题。最后,要培养学生自主检验自己得到的结果,通过反复的修正,最后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上交。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于整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已经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加强了数学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回答了“数学有什么用?”这一问题。当然,数学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考核评价的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我认为在考核评价的改革上应该从这些方面转变,传统的高职数学考试基本上都是笔试,考试试题也大多都是课本上的例题或是课后题。这种考试不仅容易导致学生机械的套用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也不能客观的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

基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平时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上课出勤率。

第二部分是论文报告完成成绩,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这一部分主要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事先给出题目,让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最后将结果议论文或者报告的形式上交。

第三部分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的掌握。这种考核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只是考核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不同部分的考察,检验学生对不同能力的掌握,尤其在第二部分,它可以提高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谈谈高职数学教学 篇3

关键词: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 备课 上课 课后

学生要学好这门课,关键看教师怎样教。那么,教师该如何教好这门课呢?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高职数学教学的经验谈以下几点,供同仁探讨。

一、备课

(一)备学生

1.生源质量:由于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我校也不例外。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很差,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偏科到高考时个别课门考试成绩存在个位数的状况。

2.高中课程开设情况:由于我院的学生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市,各省市高中课程开设状况不同。

(二)备教材

1.向学生讲清这门课的教学目的

学习高等数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的课程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2.从实用够用的角度出发,首先备好每一节课。

3.由于我们的生源质量较差,所以备课时尽可能地降低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上课

(一)往年授课过程出现的不良现象。

在往年的授课过程中,比如数学课,因为一些学生的数学课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成绩差,所以只要上数学课,他们就要么逃课,要么睡觉,要么偷偷地玩手机。产生这种原因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学生本身对自己采取了自暴自弃的态度造成的。

怎么扭转这种局面呢?

首先,我们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高职生虽然文化课基础差,但是他们兴趣爱好广泛,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力,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用爱心感动他们,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高校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它是一种精神,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深受其影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的校园文化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中,使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转变观念,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由不想学到想学,最后发展到爱学。

(二)放大格局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不可思议。

有一个故事说: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吗?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砌墙,你没看到吗?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这句话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所谓的“格局”。

什么是格局?格局即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谋大事者必要谋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对于我们现在刚步入高校的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学好基础,学好专业,书到用时方恨少。

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种种棋艺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于丹说得好: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拥有大格局者:有开阔的胸怀,没有因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更没有因能力的不足而自暴自弃。人生所能到达的高度,往往就是人们在心理上为自己选定的高度。如果一个人心中从来没有想过到达顶峰,那么他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约束激励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课堂的管理也是这样。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仅仅用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和布置作业调动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这门课的考核标准是: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如何客观地给出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呢?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制定了一套教学约束激励制度,这套教学约束激励制度主要从学生上课考勤、课堂纪律遵守、课堂学习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有奖有罚,赏罚分明。例如根据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做课堂练习的个人态度、问题难易程度、答题准确程度分别加1、2、3、4、5分不等;根据学生上课时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代表性和针对性分别在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加2、3、4分不等。实践证明,这个制度切实可行,操作性强,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上课时要照顾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高中开设课程参差不齐,所以要举浅显易懂的例子,逐步加深。

三、要做好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是否掌握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后作业的批改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广大教师面对学生、面对教材必须认真做好以上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路健民.高职数学课堂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成才之路,2008,10.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篇4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需要终身教育理念的支撑。在我国, 由于职业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在不断地剧增, 职业教育发展日益得到重视。职业教育从封闭、单一的方式, 逐渐向开放、多元、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样原来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显得与时代不相适宜。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已引起各个学校的足够重视, 但是公共基础课的教改、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尚未形成, 教学改革目标并未显得足够的清晰。职高数学是中数学教学的延续, 同样是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 为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实施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具有时代的必要性。

由于高中阶段的优等生已经被大学大专录取, 由于高职院校对于生源的扩招, 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到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学习。

这样就出现了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的普遍现象。但是多数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对于高职数学的特殊性认识不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普通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上课, 教师讲———学生听, 做题———复习———考试, 不能因学生不同而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职高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受, 不理解, 由于不适应而感到乏味, 毫无兴趣地接受一堆公式、定理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完成大量的练习以应付考试。最终由于多数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结果就是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大幅度的滑坡。可见, 依靠陈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的学生, 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要的高职教育人才素质要求, 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做好知识的衔接,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数学是一门工具课, 是为专业课服务的, 是其他技术专业学科的基础, 学好数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根基。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的新生数学成绩普遍低, 反映出在中学阶段的基础就不牢固, 在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的“夹生饭”,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高职数学的传授, 学生会因缺乏基础感到接受起来很吃力。这样就要在进行相关环节的新知识的讲授前, 对以前的基础知识进行简要的复习回顾, 对于那些基础的知识要先夯实, 然后再进行新知的探究, 学生对于已经理解的才能产生兴趣。

三、做好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有机整合

高职数学基础知识, 服务专业、注重应用。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体系化, 为专业需求做好服务。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的特点, 将专业知识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中涉及的理论推导, 学生会感到枯燥, 笔者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 将现代教学理念引入课堂, 结合时代气息, 精选例题, 备课阶段与专业教师沟通, 商讨专业课所需知识点, 引入本专业的新科技成就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即, 注重高职数学的运用教学。如, “导数概念与计算”一课时, 不同专业在变化率上是有不同的实际计算需求的。引进专业知识后, 学生此知识点会有实用认知的。如“函数最值”、“连续函数的性质”两课时, 笔者结合不同专业的日常生活的实例, 进行讲解, 学生会感到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实用的,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数学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

职高数学涉及到的数学结构与图形, 只用黑板和粉笔是很难表达清楚的, 笔者将多媒体课件引进课堂教学之中, 利用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清晰呈现出几何物体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运动状态。简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如, 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 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分割多个小矩形面积、求和式的极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借助网络, 共享数学软件信息资源, 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针对学生的各异性, 通过网上答疑和数学论坛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互动, 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如今, 教育现代化进程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 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高职数学课堂须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充分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需要终身教育理念的支撑。在我国, 由于职业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在不断地剧增, 职业教育发展日益得到重视。职业教育从封闭、单一的方式, 逐渐向开放、多元、综合化方向发展。这样原来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显得与时代不相适宜。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具有时代的必要性。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 简述一些有益的方法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数学,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新尝试[J].科技资讯.2006 (8)

[3]杨禄源.数学概念教学浅谈[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3 (12)

[4]叶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理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高职数学教学问题探讨论文 篇5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

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已经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要求了,所培养出的数学人才也不适应现代人才竞争市场的需求[1]。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①学校方面,学校没有营造一个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对数学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不足和不细致,在对学生数学成绩考核方面,也存在片面性等;②教师方面,教师的数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陈旧是导致数学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等;③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学习目标,盲目学习等。

二、高职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一,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无法改变的,在这种差异存在的情况下,教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即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正确教育方针,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2.学生缺乏对高等数学教育的正确认识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教学问题,学生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错误认识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厌恶的一个重要原因[2]。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进入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到一种生活技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但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性使许多学生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学习数学对今后的生活一点帮助都没有,这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会运用到,所以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学。

3.教学理论和方法落后

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是导致教学质量差的主要原因。多数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注重的还是应试教育,他们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习和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学理念得不到改革,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是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存在的最重要的教学问题。

三、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学生的入学水平不一,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寻找学生学习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教育。

2.加大高职数学教学重要性宣传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加大对数学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同时增强学生对高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高职数学的重要性[3]。

3.改变教学理论和方法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在现代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引进了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理念,即数学建模理念,运用这种理念进行数学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拥有良好的教学理念之外,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篇6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现状 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的总体水平下降,并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而高等数学作为高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宗旨,又因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数学课的教学又不应过多的强调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注重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增强学生就业的能力。因此,高职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必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专业和数学史,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认为高等数学课枯燥,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便不理想。为解决这种局面,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在教案中适当增加一些与实际相结合、与专业相关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是与实际有联系的,是在现实中能够被应用到的。例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内容,对水工、水建、道桥专业的学生可联系他们的专业课的一些内容来讲解。如《水利工程施工》课程中,爆破漏斗的设计、布置,计算爆破施工炸药包的埋深;在《工程力学》课程中,梁的弯曲强度的计算、研究;在《水力学》课程中,要进行渠道断面的规划设计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对自身专业课的学习还是很有用的,教师应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既要将数学知识与方法介绍给学生,又要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课堂内讲解数学概念时,多介绍与数学概念有关的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数学知识本身来说,在传统数学领域和现代数学领域中都可发现大量赏心悦目的具有游戏性质的内容和问题。即使是一些深奥的、严肃的数学也带有游戏的情趣。最典型的例子是概率论的建立。概率论直接起源于一个关于赌博的游戏。17世纪,法国的一个名为德梅勒的职业赌徒针对赌博中常常遇到“怎样合理分配赌注”问题,向著名数学家帕斯卡请教。帕斯卡和费马在通信中各自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灵活讲授

启发式教学能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应处理好理论与直观、深入与浅出、联系与对比,知识性与趣味性等关系。例如,当学生学完函数极限计算后,可举这样一道例子: ,老师不做任何的提示说明,要求学生自己计算。相信不少同学会这样求解:: = = 1,这个时候,老师不必急于纠正错误,在统计完各自答案之后,提出:x→+∞与x→+∞意义相同吗? 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互相启迪,最终会得到“该极限不存在”的正确答案。这里,老师的“教”只是一种启发和引导,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钻研和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记忆深刻。

在课堂教学时,方法应多变、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炼”,每讲解一个例题,都留给学生时间自己思考、领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同见解,使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得到提高获得进步。也可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相似的习题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获得学习动力,克服畏惧高数的心理。对于课堂必须掌握的概念,教师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以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课本上必须掌握的做题方法,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课下多做练习、举一反三,提高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三、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为黑板、粉笔加教案的教学,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多媒体被渐渐引入到了各学科的教学应用中。在高职数学课上,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不能直观表示的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过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解决了课堂信息量不大的问题,使教学过程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考核方式应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但在能力本位的高職院校是否可以像其他课程一样考虑不用笔试,即就不同的章节,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践性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综合学习过程中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改变了以往纯粹灌输式的死的理论,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出勤、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平时学习成绩、数学建模、期末考试成绩应各占一定比例。随着学校考核人才质量标准的变化,必然引导学生向着理论联系实践方向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职期望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浩.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 皖系西学院学报. 2003.

[2]管绍贤.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

[3]任丽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考核办法改革探讨[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作者简介:

高职数学教学初探 篇7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 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 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 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 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 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 并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 即教育情感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 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因此, 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3)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 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 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

高职数学的教学探讨 篇8

一、分等级教学

首先,文理要分班,进入高职院校以后,数学的学习仍然要分文理班级进行教学,针对文理生不同的数学基础,采取不同的难度教学,争取既满足基础较好的理科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基础较差的文科生学到数学的基础知识,更好的学以致用。

其次,分等级教学,在文理分班教学的基础,我院的数学教学改革,针对理科生的不同学习程度,采用了AB级分等级教学,将基础较好的采用A级教学,除了开设《高等数学》课程之外,加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数学建模》等课程,在讲授的过程教师可以加大难度,深入讲解,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为以后学以致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理科班里数学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是必修课程,另外把其他的数学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点,自由选择,但至少要选择一门课作为选修课程。

二、选用合适教材

首先,文科理科的教材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基础较好的理科生的教材应该更有深度,要求学生更深入学习微积分等知识,甚至可以达到本科生的数学要求,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有考上本科,选择高职院校,可能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太差,或者理综分数不高等原因导致,而通过调研,实际上,学生们的数学并不差,高考150分满分,有一半以上都在100分以上,这种想象,高职院校的男生中间普遍存在,英语很差,数学挺好,所以还是很有潜力学好数学课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可以放低,教材选用要简单,做到必须够用为原则。

其次,为了达到分等级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准备结合学生专业的选修教材,例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数学建模》等。结合各个系部的专业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用教材上应注重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应选用一些简单,易理解,定理以及证明相对较少的教材,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对数学的恐惧,还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专业特点,编写和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数学教材,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习,知道学以致用,一旦学生有兴趣学习,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三、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根据文理生的不同基础,文科班可以结合传统教学,加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环节,这部分学生还没有到达能自主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应该从逐步从教师为主导变成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事倍功半。

其次,针对基础较好的理科生,A级教学的理科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提出新问题——练习创新”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的预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对所要讲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可行,根据当今教育形势,在教学过程中,争取做到因材施教,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数学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四、改革考核制度

首先,整体加入过程性考核,不在是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成绩,根据不同的数学课程,过程考核的总分有所不同,比如《高等数学》过程性考核的总分不得超过总分的50%,而《数学建模》的课程考核主要就是过程考核,教师完全根据平时表现如何就能决定期末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打分分为几个部分,重在平时表现。

其次,考核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避免高中基础教好,而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调动全体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过程考核的作用,尽量避免“冤枉”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是辛苦的,所以数学改革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解放”了老师,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什么都不做了,任务分给学生就不管的做法是错误的,老师布置完任务之后就应该观察同学们的表现,为后续考核记录,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应改变以往的考核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强调过程性考核,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改革考试方法,将纸质闭卷考试,平时考察,作业,奖励等几方面综合评分。

五、培养教师个人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数学课教师们的培训,培训应该结合每个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这样让数学老师上课的过程中知道哪些数学知识在哪些专业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其次,数学老师自身加强学习,同行互相交流学习,好的教学经验推广应用。优秀的观摩教学课多多听取,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公开课,为我们在课外提供很多自学的机会。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选择合适我们自身的公开课自学。

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篇9

一、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现状及成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 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包括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的综合体系。特定的教育理念、可参照的教学环境和活动结构以及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构成了教学模式的内涵[1] 。

高等数学是一门令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感觉到比较抽象、相对乏味的课程。受长期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很多老师还沿袭着灌输式教学, 对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不够, 造成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导致许多高职院校陷入教学课时不断被缩减、教学内容难以取舍、学生认为以后没有用, 不愿学的矛盾境地。

具体表现为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带有较重的学科模式, 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而教学内容中贴近专业的典型专业实例少;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没有改变,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注入式”、“填鸭式”与“满堂灌”的教学, 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评价方法单一, 缺少多元综合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考试的激励导向功能没有成形。

多数高等数学课程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导致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够紧密。

一些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多年的初等数学学习使他们觉得数学课程难学难懂,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信心不足, 再加上认为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今后的工作直接用处不大, 学习缺乏动力。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如何面向专业, 做到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机融合, 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基本素养, 这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二、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路

教育部高教司[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提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 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也只有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方向正确, 只有与专业内容紧密联系课程生存才有生命力, 只有重能力、重应用课程发展才有活力。

由于教学模式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 使教学模式的基础更加复杂;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使得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产生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取代旧的模式, 而是汲取传统模式的合理部分, 经过系统整合, 逐渐向复杂化、系统化发展;由于高等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因而传统的归纳型应在众多理论基础上向更注重应用性的演绎型发展变化。

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改变“应试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逐渐成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构建的中心。

因此, 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强化数学应用为导向, 以强调与专业结合为手段,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适当兼顾课程基础理论体系的前提下, 增加应用性与工具性;打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方法与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打破学生学习数学的传统方法, 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具体为:

整合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师、企业专家沟通, 开展调研, 选定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材, 了解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 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现代数学思想与内容;根据不同类专业需要与不同生源的情况进行选择与整合, 进行“模块化”、“分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 分专业大类开设系列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

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融入课程, 使数学知识、建模思想与实验方法三者有机融合, 形成“教、学、用”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方法, 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将数学概念、数学运算、实施应用融为一体, 让学生明白数学“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采用“案例”导向方法, 从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到解决问题, 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优化教学手段。采用直观教具, 主张课件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发挥两者优势, 既有课件的直观演示, 又有板书的灵活演讲, 使形象展示与过程探究得以相得益彰的表现, 同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体验、感悟,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课件制作中结合视频、动画等, 增强动感, 丰富课堂教学。

完善考评体系。改变单一的一张纸的考试方式, 可采用多元的评价考核方式。如:“理论笔试+操作机试”等多种形式, 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三、改进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操作

1.以人为本, 分层递进

相对于普通高较而言,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方面难度会更大, 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本着“以人为本”原则, 教师可以采取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唯一的教学环境。

本着“因材施教”原则, 客观对待学生间的差异, 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具体操作中, 可以对学生分层, 对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内容分层, 对考试分层, 对评价分层, 并实施动态管理, 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2] 。

分层递进教学需要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 构建和谐课堂, 快乐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可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即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 根据自己所在的层次利用多媒体系统的智能交互系统和题库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系统, 可将不懂的内容反复视听, 并与教师在线沟通, 释疑解惑。

2.结合实际, 快乐学习

从本质上来讲, 影响和制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是数学本身, 或者说是数学的哲学基础, “事实上, 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 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出于某一数学哲学, 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如此”[3] 。

长期以来, 数学教师在黑板上讲数学, 而学生则每天在课堂上听数学和在纸上做题。对多数学生而言, 数学的发现探索活动没有能够真正开展起来。而现代教育手段可以让教师适当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形等功能, 直观展示数学基本概念和结论。

教师在实验中要强调学生的探索过程,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动手, 从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讲清楚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作用, 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对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其次, 教师要准确掌握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 善于根据学生的反应把握时间和进度, 切忌教学中无预案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与专业和行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实例, 在实例中巧妙贯穿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及解题技巧, 在让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有用的主动认识中化解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授部分新课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已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打破学生总是处在听讲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抓学生的闪光点,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 鼓励学生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机会, 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心理学角度看, 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会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满足, 从而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大。

3.强化素质, 提升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贯穿素质教育的要求, 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 教师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同时, 要有意识的灌输高等数学的思想和精髓,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释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牵引学生从感性世界走向理性世界。教师要尽量启发学生多提问,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在典型例题讲解时, 要讲清解题思路, 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辨析差异, 寻求最佳。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例如参加数学建模班、数学提高班、网络培训班, 参加各类数学竞赛等等,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 协同合作的团体精神。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将来, 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竞争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尽力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理性思维素养, 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与“应用型”人才。具备了这些优良品质, 今后学生走向社会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将会有迎难而上的心理基础和化解困难的能力。

当然, 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 还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保证, 不论从思想观念到教学方法的转变, 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时数的安排, 从教学模式到教学管理的配套, 方方面面的矛盾与问题的化解还有赖于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教师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幸.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探索[M].职业, 2009, (15) .

浅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篇10

一、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 一)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素质差异大, 数学基础在中等及偏下居多, 并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大多数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是枯燥和抽象的, 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于高等数学本身就存在着抵触心理,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 这使得教学过程很难展开, 教学效果不明显.

( 二) 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依旧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主要表现在教师上课讲课堂内容, 学生做练习, 课后布置作业, 教师批改. 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沟通, 课堂的交流时间很少, 久而久之, 教师与学生都会感觉疲乏, 教学效果不明显.

( 三) 教学计划单一

不同专业所上的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计划千篇一律, 纯粹的传授高等数学知识, 无法与相应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及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提高, 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很难重视, 导致教师上课无法深入开展教学内容, 影响教学质量.

( 四) 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闭卷考试仍然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沿用的教学考核体系, 这就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卷面成绩, 而忽视了高等数学的应用性, 与当前高职教育的实用理念相悖, 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二、提升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对策

( 一) 加强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加强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联系首先是要拓宽教师专业知识面, 通过集中培训加强任课教师对所任教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了解, 掌握该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知识, 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将高等数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体现高职教育以应用为目标的专业特色. 其次是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地调整, 不同专业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面不一样, 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 因此教学计划应根据专业需求而制定. 例如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是最值、概率、统计等, 路桥、建筑类专业的侧重点是微积分、曲率与曲率半径等工程数学知识.

( 二) 引入案例, 调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由案例引入数学概念, 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切入主题, 拉近数学理论与数学知识应用的距离. 例如在讲解极限问题时可以引入刘嶶的“割圆术”, 设有一半径为1 的圆, 在只知道直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情况下, 要计算其面积.“割圆术”是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一种原始的极限思想的应用, 其极限思想是: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无所失.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搭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参与案例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分析、归纳、总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运用能力.

( 三) 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穿插应用方面的知识.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 注重内容的实用性, 力求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 著名数学家约翰·冯·纽曼曾经说过“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 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 例如, 在实际问题中, 经常要考虑曲线的弯曲程度, 如土建工程、机械制作、建筑中的钢梁、车床的轴等的弯曲程度; 在数学上, 通常用曲率来表示弯曲程度. 开设数学建模课程, 增强学生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 完善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宗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考核方式应以应用为主, 在保留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的同时, 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 闭卷考试成绩占50% ,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占50% . 能力测试体现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 选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以论文或者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 开放式的考核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适当淡化深奥的数学理论,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强调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叶永升.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9) .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教学目的;内化;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51-01

目前高职数学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教材不规范,具有科学体系的高职教材尚未形成,高职生源素质总体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等等,这些因素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下之急。

一、深入理解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围绕着教学目的而展开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势必造成教学上的低效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缺乏明确的指向,必然是无序的甚至混乱的教学,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所以,明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实践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信念;其次,教学目的的内化是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因为“教学目的内化实质上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教学目的内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外在教学目的和内在教学目的实现统一的中介。”任何对教学目的的价值判断、认识水平、把握程度等都会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按照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纲领的规划,“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知识要点,合理制定数学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教学目的具体实施较小的教学目标,并随时反思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的的较好实现,不断修正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方式、推理形式、教学技术乃至教学内容,充分展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二、关于“教什么”的问题

有了对教学目的充分、深入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就有了明确的指向,就能够对于‘教什么’的问题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易于把握,从而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来选择教学重点内容。譬如,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较好地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教学中就应要求学生学好能普遍适用的数学概念。高等数学强调的是处理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从而发展出具有一般性的概念,这是高等数学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数学教学应注重围绕概念进行解说,从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方法的概括形成过程中提炼出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概念的过程知识。有时一个很小的细节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善于发挥细节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较深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忱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或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概念,效果也是好的。如极限的概念,应说明极限的精确定义(即著名的-N、ε-S定义)?对数学发展意味着什么?在精确定义之前,广泛应用的极限理论都是模糊的而导致第二次数学危机;在对极限论作严格的逻辑处理之后,不仅应用精确化,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基础得到精确化,从而推动数学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产生一系列新的分支,如实变函数论,函数逼近论,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积分方程论,泛函分析。

再如,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数学教学而言,就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是一门易于被深深误解的科学,许多科学技术成果、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等,往往看不到数学在其间的直接作用,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和数学无处不在的巨大魅力应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枯燥乏味和晦涩难懂的算式推导,如果为解题而解题,不仅束缚了思想、丧失了创造性,而且损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过程应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算式游戏,要以应用为中心,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强调概念解决问题的功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意识到数学的真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教学过程精讲多思,增强直观、形象的描述和几何化的说明,创设问题解决过程情景引发思考和思维冲突,是高职教育值得倡导的手段。

三、对完成教学目的的思考

1.教学目的明确,但是达到目的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失之毫厘的偏离可能造成教学效果迥异,有时学数学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要掌握大量题型的解法,花费大量时间在解题技巧上,至于内容的应用价值和内在含义却无暇顾及,造成很大的浪费,加上目前的教材为教学目的所设计的训练存在诸多缺陷,所以使得学生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认知阶段。

2.工科对数学的要求历来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原则,这一原则是深刻的,但实施起来却不尽相同。就高职教材而言,目前许多高职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数学专业教材的一种浅化、精简和压缩,对基础部分(一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需要针对专业作一定的取舍,最后确定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数学实验方兴未艾,数学专业增加《数学建模》、《计算数学》等数学实验课程,高职也积极探索通过数学实验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目前三年制高职的数学学时数难以再开一门实验课程,随着高职改制成两年则更难以实现。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按3:1的比例作为数学实验的训练是合适的。

数学应用于实践包含两个环节:数学建模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数值结果。实践证明,如果不注意训练,诸如‘计算的近似值’这样的应用,学生都感觉困难,所以训练要从简单开始,逐步提高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敏锐度;同时,使用数学软件(Maple、Matlab、Mathematiea等)大量减少计算,以便学生能把大量精力用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3.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从‘精讲多思’的角度说,学生的‘思’很重要,肯思考、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和有创见等都应大力鼓励,考试可采用笔试、小论文、口试考试、数学实验、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综合评定。

在信息时代,数学将日益渗透到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数学素质将成为求职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二00四年;月十日)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田,教育研究,1997,9

数学实验与高职数学教学的结合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数学软件,数学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其培养目标和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 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课作为专业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文化基础,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 数学成了内容多、负担重、枯燥乏味的公式、结论和习题的堆积。究其原因主要为: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学的压缩版, 教学内容多为定义、公式、定理、性质、计算的堆积和罗列, 体系单一, 内容深奥, 脱离实际, 方法呆板。而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当前,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低, 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加之数学课时少, 教学任务重, 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奥的数学定理, 难以理解, 学习吃力, 从而“不能引起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面对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望而却步, 部分学生甚至放弃数学。而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内容广, 学时少, 这就使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因此,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任务:一是使学生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二是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够用的“工具”, 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三是要利用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任何自然科学一样, 观察、实验、发现、猜想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实践。数学实验围绕《高等数学》 (或微积分) 《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数学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计算功能和图形功能, 通过实验的手段去帮助同学体验这些课程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 达到完成“数学课”学习任务的目的。笔者认为,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将数学的应用贯穿始终, 使学生通过学习, 逐步建立起定量化的思维方式, 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其数学素质。寓数学实验于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是搞好《高等数学》教改的有效途径之一。

1 开展高职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地方法, 将数学学习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至于学生在学了许多据说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后, 却不会应用或无法应用, 有些甚至还会觉得毫无用处。而开展养数学实验正是为了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联系起来, 是各种应用问题严密化、精确化、科学化的必然手段, 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 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自我开拓的能力。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 它的重要特点是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做法应各种各样[1]。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在高职学生中开展数学实验, “以学生操作、体验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的形式, 可以有效地根治颇受大学生非议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的顽疾。生活在计算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已经有条件从单一的数学课的学习变为在数学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数学实验课教学把老师的“教授→记忆→测试”的传统教学过程, 变成“观察→直觉→探试→思考→归纳→猜想→证明”, 将信息的单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通过实验, 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审视、验证、观察、体会数学课程中的经典理论。

2 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1 以问题为载体。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 实验教学以它的高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征, 发挥了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发挥的功能作用。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 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同时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比如在讲授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及加热与冷却模型时, 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形式提出问题。

2.1.1 创设问题情境

一次谋杀案, 在某天下午4点发现尸体, 尸体的体温为30℃, 假设当时屋内空间的温度保持20℃不变, 尸体的温度从原来的37℃开始冷却, 由实验得知, 尸体经过2小时的温度为35摄氏度, 现判断谋杀案是何时发生的?

2.1.2 提出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一个关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问题, 同时因为涉及变化率的问题, 因此需要列微分方程求解。

2.1.3 点题

教师明确问题是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及加热与冷却模型, 并同时给出冷却规律公式。

2.1.4 解题

设尸体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而温度的冷却速度为, 并假设尸体在冷却过程下, 空气的温度不变。根据冷却规律有

其中k为比例系数, 由于是单调减少的, 即, 所以 (1) 式右端前面应加“负号”, 初始条件为θ│t=0=100, 即这是一个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如何解此类问题呢?通过让学生去猜想、探索并从事主动的建构活动后, 教师再提出有指导的再创造:形如的微分y=∫f (x) dx方程可以通过求不定积分既得通解, 这样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谋杀案一定发生在下午4点发现尸体时的前8.4小时, 即在上午7点36分发生的。这样学生就会惊讶地、愉快地知道数学真能解决问题。原来破案也有数学模型。

以上教学过程表明, 我们的教学重点己由教转向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所取代, 好的教师不是在教, 而是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促成学生的有意义建构和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 这是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具体运用。

2.2 以计算机为手段, 以软件为工具, 合理使用软件工具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好的效果,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进行教学实验要充分利用如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

在基础实验中, 要将高度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形象化、具体化, 并让学生去体验如何发现总结和应用数学规律[2]。在实验设计时, 把基础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一个基本思路, 在验证的同时选择与该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题作为实验内容。如导数应用中有关中值定理的内容, 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因此讲这个内容之前, 也可以先安排实验内容, 让学生通过MATLAB的作图功能, 观察实验结果, 以验证中值定理的结论,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中值定理的理解。再如讲极限理论时, 就可以利用数学软件的作图功能, 充分体会函数表达式与函数图形特点的联系。不能忽略的是:课堂的“传递”功能主要在数学课程中实现, 经典数学理论的学习尤其如此。数学实验课是在传统的数学课的基础上展开的[3], 数学实验课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数学课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功能。数学软件Mathematica没有区分∞和+∞, 求x→∞的极限应特别小心, 例如在Mathematica中求值失败;再如传统数学教学中做出函数的图形虽然较繁琐, 但毕竟画得准确, 而在Mathematica中就不行。

3 结论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不但要求教师有雄厚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对各个社会领域知识的广泛了解, 而且还要求教师熟悉各种数学软件及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操作, 有一定应用研究实践经验。此外, 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发现和探索为原则”的教学思想, 引导学生进入自己体验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叶菊芳, 高万学.对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探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0 (2) , 10-13.

[2]王东红.寓数学实验于高职数学课堂教学[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0 (2) , 44-46.

上一篇:漫游老北京的小胡同下一篇:红外线热成像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