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4-10-24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共9篇)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1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应处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再加之现今仍缺乏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大纲,教学所使用教材也缺乏高职教育应有特色,因而影响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重要的标志。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培养学术型与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又区别于培养中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它既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实现能力与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够在生产、建设、经营或技术服务第一线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任务不是搞学科的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也不是从事某种劳动岗位的简单操作或服务。他们面向的是以下三类职业岗位群:一类是在生产或服务岗位应用成熟的技术将工程人员或企业首领的规划、设计、决策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或技术服务;一类是在经营性岗位应用先进的管理规范和经营技术,按照企业首领的规划、决策进行技术性管理;一类是在高技术操作岗位进行高智能的技术操作。这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宽泛,但不要求系统严谨,而在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要强于学术研究或工程设计人才;在产品制作或服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可能不如熟练技工或服务员工等单项技能型人才,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面要比他们宽,技术实现能力和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要比他们强。只有准确地把握了高职培养目标的这些特点,才能把握高职数学课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区别,才能准确地把握数学课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准确地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教学课程的改革。

二、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搞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要搞好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正确认识数学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立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地说,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定位在拓宽文化基础、增强能力支撑,提供专业工具这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课作为专业知识和终生学习的文化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一方面,数学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学习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终生学习社会的形成,也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仅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再提高的“平台”,而数学知识是形成再提高“平台”的重要构件之一。

其次,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数学作为学习其它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工具,其应用极其广泛,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中早已得到共识。

三、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1、职业方向的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方向明确、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强,使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或

岗位群)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实践能力与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各门课程必须体现某一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的需求特点。但是,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生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数学课必须恰当地处理好职业针对性与终生发展需求性的关系。为此,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内容宽泛,增加选择弹性的方法,以达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三大功能的整体实现。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方向所规定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这是其三大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工具”作用,把教学内容削减为支离破碎的概念、公式、定理及如何套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不可能达到数学课三大功能整体实现之目的,就连为专业课提供工具的目标也难以达到。因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必须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公式定理中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就是数学知识间的系统性。不了解这些,就想生搬硬套地使用某些公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在高职数学课程中必需处理好其实用性与学科知识自身系统性的关系。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理论的严谨性,又不放弃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既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又不放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学科知识的重点与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

要使高职数学课教学三大目标的整体实现,其教学内容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是知识范围广,涉及到的知识面要宽泛;二是知识线条粗,不要求学科理论严谨,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如定理、公式等不作严谨的理论证明,而采用直观归纳或几何解释的方法,以通俗、直观、浅显的形态出现。三是教学要求深度浅,删去不必要的较深理论知识和较难的例题及习题;四是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数学建模知识与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特点,在教学重点选择上,不能拘泥于普通高等教育中传统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既要考虑学科自身系统性的需要,更应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四、搞好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大纲是课程的“宪法”。只有在科学、完整的数学课程大纲规范下,才能搞好数学课程的改革。现在急需根据专业大类(如工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构建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数学课程大纲,用大纲来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编写、审定等。

教材是落实教育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过程的“脚本”,也是教法与学法的“载体”。因此,要搞好数学课程改革,实现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三大功能,就必须有一套科学适用的教材。首先,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材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也是先进教育思想的载体。教材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将启发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数学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开发。

其次,教材在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上既要科学又要有创新。传统的高专教材在内容及结构上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一是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方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二是注重经典学科内容,缺乏现代数学方法及其应用,因而很难体现为专业技术提供数学工具的教学目标。三是过多地注重了数学自身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新教材必须克服以往教材中的这些缺点,在内容的选择、取舍和结构的处理上既要科学又必须有所创新。一是在概念的引入上,突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将大多数公式、定理的严格理论证明用简单直观的归纳或几何解释来代替。这样既能减少学生学习和认识过程中的困难,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增加数学建模的内容,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结合数学模型的求解,介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四是在教材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条块,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不违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来组合新的教学内容“模块”。同时扩大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和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教材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先进的教法与学法是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一本好的教材要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体现教法与学法的改革。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方法。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师以教导学、学生以学促教,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新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新体系。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教法与研究学法并重,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程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先进教学摸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搞好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由于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殊性,给高职数学教师提出了如下一些特殊的要求。

首先,高职数学教师除具有系统的数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外,还应对所教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所了解,以便掌握数学课程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把握专业应用数学知识的重点。

其次,因高职数学课内容具有知识面宽泛、内容多而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以便达到在对数学理论不做严谨推导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掌握并且会运用。

第三,由于高职数学课具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参加一些专业实践,掌握应用实际,不断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因高职学生要有相当多的时间用于现场实践,因而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数学课知识内容又很宽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形象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职数学课教师还应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只有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功夫搞好大纲和教材建设,并且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数学课教学特点的教师队伍,才能使数学课程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济宁272017)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高等教育基本达到普及, 尤其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大量高职院校出现, 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各类应用型人才, 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同时,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就业的技能和机会。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 理应在与各学科结合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然而,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传统数学的抽象教学, 使得大量学生厌学, 以及时代进步带来的高科技飞速发展, 导致数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边缘化, 直至目前面临崩溃边缘。高职数学教学老师应深刻思考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进一步改革。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 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重点放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上。高等数学比较强调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缺乏应用上的相互联系,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强化高等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则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兴趣。但是, 如果教师一味强调高等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则会破坏高等数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无法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裂了数学的知识, 使学生更加无法理解数学深刻的含义, 谈何应用?

现在的高职数学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均有所下降。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就业前的培训上, 公共课的课时大大减少, 其中包括各类数学课, 有的专业甚至撤销了数学课的开设, 由此给师生造成了数学不再重要、可学可不学的错觉, 数学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无形中因受到打击而下降, 从而自然影响了数学课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如果再按正常高校的数学教学安排, 则学生必然失去学习兴趣。高职数学有别于“学科类”教育, 应该以应用为主, 强调的是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若教师采用“纯理论”、“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对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讲, 无疑更加剧了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由于学生无法表达观点, 被动式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因此就彻底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只通过为数不多的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而现在的参考书满天飞。学生基本从不动脑, 都是东抄西抄而完成的, 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更谈不上效果。

二、高职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成绩普遍不好, 文化基础较差。他们在学习方法、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 以致在残酷的全国高校统一考试中败下阵来, 大多数人只想学一门手艺能在社会立脚, 普遍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现状, 我常常一筹莫展。多年教学, 我发觉现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一届不如一届。2004届以前的学生学习气氛还是很浓的, 大家都想学, 要学。2004届以后情况直线下降, 大多数学生不想学, 成绩普遍很难达到要求。这样大的悬殊, 我一时还难调整过来。记得有一届学生的期末考试几乎80%以上的学生不及格 , 给我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结合教学实践, 我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要求, 才逐步达到班级大多数同学合格的要求。教学调整的速度达不到学生垮塌的速度。“90后”更加现实 , 每个人都抱着一定的想法学习 , 将个人的抱负, 国家的理想, 人民的期望, 统统抛掷九霄云外。个人利益就是他们的需要。我访谈过许多届学生, 大多数学生都说现实生活逼迫他们来学习。有的是父母逼迫的, 有的是社会逼迫的, 更有甚者是来找对象的。记得有一次课堂提问, 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那位学生毫不掩饰地说:老师, 以后不要叫我回答问题, 我什么都不会, 我是来找女朋友的。听后我嘴巴张多大, 目瞪口呆。抱着这些想法学习的不在少数, 许多同学基本不太愿意进行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平时作业有的抄参考书 (参考书都有习题解答) , 有的抄同学的作业, 更有甚者, 不管同学作业对错闭着眼睛抄。有些同学错得一样离奇, 字的笔画都一样。甚至, 别人做题时发现某题做错了, 在上面打个框, 画个叉, 他也打个框, 画个叉。别人一页写完, 在下面写上在反面, 他一页还有很多空白处, 也在下面写上在反面, 可笑至极。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出现了问题。传统的高等数学重视数学的推理和演绎、定理的严格论证, 这对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 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数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 在中学数学中反复学习的失败, 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和负面的情感体验, 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现状,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应该如何走下去, 我有以下思考。

三、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数学教 材与内容 , 大胆取舍 教学内容 , 做到重点突出。高职数学教育思想的转变很重要。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根据学校提出的“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 我们认为, 高职数学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数学教育应该有很大的区别, 不需过多强调数学理论, 而应将其定位为数学基础学习, 强调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性,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领悟能力。开拓思维, 开发潜能,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内容可以点到而止, 给出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学中应注重由案例启发引入相关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突出并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避免生搬硬套。对前后相似的内容可考虑合并, 对理论性太强或是偏难的定理可考虑少讲, 或只介绍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放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高等数学中有许多平行的性质, 对这些内容可考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出现的性质, 后继的性质略讲, 让学生自学, 这样既节省时间, 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 在讲导数定义时, 我们会举求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例子。只要讲清楚, 如果用初等方法解, 就会出现0/0情况, 而0不能做除数, 否则无意义, 到此为止。让出空间给学生自己思考。因为前面已讲过极限的概念, 这里就不必再重复极限的内容。课后学生自然会看书, 查找原因。

2. 尽量利用图 形、教具 , 形象、简单、 直观地教学 。例如 , 在讲定积分第二换元法中的三角代换法时, 如果按教材讲用定积分第二换元法中三角代换法讲则既繁又复杂, 学生很难理解。但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讲就简单得多。过后可以布置同学反复练习。这样学生通过图形就能理解, 易懂, 易记, 易做。

3.取消课外作业 , 改为课内练习 。在每堂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 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作课内练习,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避免不动脑筋东抄西抄。2课上, 老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 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帮助, 有助于学习。

4.开辟第二课堂 , 如组织数学竞赛 , 对于重要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形式。 专业课上结合所讲专业当堂讲解数学的应用等, 或者直接取消数学课, 将数学课穿插在专业课中。

5. 改革考试制度 , 变为考察。 有些教学方法可以穿插使用, 例如, “独自发现法”, “开放想象法”, “发明操作法”, 等等。总之, 改革教学模式, 放轻数学课的分量, 为打好专业基础让路。

综上所述, 要成功地实施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 将数学与高职各专业紧密结合, 达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 对高职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提高数学素养, 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熟悉各专业学科的基本结构, 制定不同专业所需的数学教学模块, 并尽量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电化教学。只有做到了这些, 高职数学教学质量才有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总之,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不断地探索, 逐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改革, 为培养现代化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教学会编.江苏高教评论2010.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绍芬, 著.高等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课程;建设;思考

高职高专学校普及性较大,主要一培养职业技术类人才为主体,而数学课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在学生培养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来临,科技发展腾飞的现状之中,数学课程必须经历深刻的改革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以求学以致用,从思想根源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教导。培养应用性人才,就是要从基础开始。对数学课程进行改革,还是要从合理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双高”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一、数学课程现状如何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之中的数学课程一直存在许多弊端,在实施过程之中,也有许多阻碍存在。普通专科的数学教育对高职高专影响较为深远,提倡以纯数学模式进行课程设置。而这类纯数学的特性就是理论性强,推理较为严谨,特别是数学课程系统性问题上最为强调。

1.数学课程内容繁杂

数学严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数学课程太过于繁杂、理论性强,也很耽误时间。学习时间漫长,这类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合高职高专的培养教育方向。如果过于强调数学完整性,而忽视了在个性方面的培育,对学校而言,也是得不偿失之事。这类过于强调统一的学习模式,会出现专业面过窄而引起的各种问题。

2.教材内容重理论

接触过数学之人肯定清楚,教材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为基础,在实践方面,完全轻视。学生无法用数学进行实践应用,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数学无用的思想。这点是较为普遍的观点,也是数学课程在高职高专之中使用的一大障碍。

3.教材内容陈旧

数学教程无法推陈出新,过于陈旧,都会影响到学习热情。教材之中,内容虽多,但里面基本上都是老掉牙的思维模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发展。现代观念无法融入教学课程之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纵使近年来教材略有改善,但依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两者之间差距甚大。

4.无法跟上时代变化

数学课程与网络脱节,在数学应用能力之上,完全是巨大缺失。在数学之中的理念,很多地方都和专业不符,这点是最为明显的问题。也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热情不高。

二、应对数学课程现状作出改善

高职高专教学定位不同,自然不能按照普高教学模式定位。根据学校的教育方向与教学目标来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在数学课程安排之时,也必须建立在合理基础之上,吸引学生有学习欲望,这点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1.围绕技术人才应用性出发

在进行高职高专数学课程改善之时,一定要有理想方针,而这个就必须要围绕技术应用性人才方向,来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满足大众需求。普高与高职高专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应用方面,高职高专是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因此在进行数学课程安排之时,也需要注意到这个特点。

2.教育以学习过程为主

学习目标很重要,学校应该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数学课程设置呢?构建学习模式,不仅可以让学习效果提升,也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在学习之中,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这点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矛盾。如果不能两者兼之,那么学习过程才是重中之重。知道结果因何而来,比知道最后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学习数学应该以学习过程为主要策略,以便于快速提升学习质量,既定教育目标,才有前进动力。

3.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

不管是什么课程,都应该以培养素质与修养为主,数学课程也不例外。在学习数学课程之中,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概念,从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平时实践之中,这点是很重要的概念。

4.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之中,很多学校都以理论为基础,而在实践能力上稍显不足。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只有改变传统“数学没用”的观念,才能彻底将数学学习深入人心。

三、高职数学改革方针

首先是明白学习的主要目的,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应用能力为主要基础的教育方式进行,因此在面对教学之时,要以实践为基础,满足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高职高专在教育方面,是以双高为主要特色理念,双高的主要含义为“高学历,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在有高等学历同时,在专业技能上也有绝对的领先性,这也是高职学校的教育方向。

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学习数学课程绝对是如虎添翼,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可以在思维理论之上在上一层楼。个性素质高、基础知识稳固,这点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数学课程的改革也是要以这样的方向为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具有理论性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是高职高专的主要培养方向。

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从古板、枯燥的数学氛围之中走出来,真正了解数学。做到有专业分析,也有专题讨论。当然,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之前,一定要结合专业课程进行。对原本教材进行改革,贴近时代发展元素。以主辅系列模式存在,确保教材多元化。将数学改革的深远意义进行剖析,引起大众共鸣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数学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之中,内容如何也关乎数学课程实施效果。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质量、教材、管理、改革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要构成一套整体。在其中师资力量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都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联系。教材、教学管理方面会影响到教师教学,但是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起到学习主导作用。因此,在数学课程设置之中,应该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决定性环节。

掌握教学方向很重要,学校的任务是育人,课程也不例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才是在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教学内容要更加实际,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了解教学过程之中所教授的知识。根据时代变化,必须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顺应时代发展,才能顺理成章,将数学力量发挥到极致。

五、结束语

多学一门学问可以让人多一份力量,多一条出路。数学是一项被人遗弃的技能,很多人都认为学数学没用,这样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高职高专中学习数学自然是要以实践为主,根据学校的教育方向来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高职高专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基础,因此,数学课程也必须在满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实践性高的教学内容,才会吸引大家学习欲望,这点是高职高专在对数学课程改革之时,必须要注意的实际性问题。充满生机的教学,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这样的课程才是学校所需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邢春峰,周华丽.应用导向以生为本——高职高专数学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

[2]刘松平.对高职高专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王勤.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考[J].科技信息,2010

[4]黄国安,林汉燕.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7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4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类理工院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学生害怕也学不好的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课时不够同时任务又很重的情况,本文探讨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高职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所提供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必备的重要工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高等数学的理论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特点

高等数学是一门理论难、逻辑强、使用广的一门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更是让很多学生畏之如虎。一直以来,很多的教师都是进行注入式的教学,记公式、做练习成了让学生学好高数的主要方法。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数学的实用性,平时教学中没有重视它。举简单一例,我们在课堂上要是问学生:在生活中你用过函数吗?结果学生都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由此可见,数学的实用性我们都没重视到。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实用型人才,理论课时少,实践任务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二、高等数学的理论特点

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其核心思想是极限的运用。微积分里面的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等概念都是用极限来定义的,因此,理解极限的概念是掌握高数其他概念的基础。但可惜,正是这个极限的概念,很多学生都理解不透,掌握不了,对导数,积分等概念都是简单的记公式,套公式,一到应用都觉得无从下手。对于高数在其他学科里面的应用也是囫囵吞枣。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极限(不是简单记住极限的概念),是高数教师的一大挑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等数学只是体系的认识和学习。

三、高等数学教学体会

(一)重视学期开始的绪论课

高等数学在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和初等数学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一下子不好适应,因此要上好第一堂的入门课。

首先说明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们知道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其次介绍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介绍课程的内容,对象,方法等。虽然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们在介绍学习方法的时候可以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的重点不一样,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如不定积分,重点在于计算,技巧性多一些,可以要求多做些练习,见多一些类型,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通过初步介绍,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这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简化”数学概念,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高等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是直接由外文翻译过来的,很多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很容易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含义,如表达式=0,学生很容易看成“相等关系”,但是我们知道,它只是一个趋势的表达式,不是相等的意思,另外,高等数学中很多概念形式很长,很难理解,如定积分。因此,任何让学生准确,形象,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数学概念,是高等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很多概念进行“简化”。高职高专的学生毕竟不同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数学分析》,没有那么严密性的推论,证明等。简化概念不是删减概念而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用形象的,符合生活习惯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极限的定义→0,(),可以用“当n越来越大时,越来越接近于0”来描述,这样就比直接用%^-%]语言描述要好理解。

同时,在好多学生眼中,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就是由符号和公式组成的一门学科,只见理论,不见实用,对数学的本质由很大的误解,其实,自数学的发展开始,它就是一门理论和实用相结合的学科,数学的很多发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如果将高等数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将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发展史的书籍,如威廉・邓纳姆的《数学史话》,斯科特的《数学史》等等,这类书籍很容易在图书馆借到。阅读这类书籍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乏味的数学符号中解脱出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对高等数学里面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能狭隘地对应某个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应该培养学生相应的文化理论基础和知识迁移能力,具有适应职业群中多种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因此,职业教育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学生基础理论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的灵魂,它是从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在数学认识活动中被反复应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例如,微积分中的许多思想方法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微积分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和揭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微元法、化归法、极限法、以直代曲等方法,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思想方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应用于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并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自觉地运用数学方法去思考问题,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对软件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讲到一阶导数时,可重点介绍一阶导数在C语言编程中的“迭代法”中的应用,并且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对于软件专业最重要的是编程能力的培养,核心的应该是编程思想,也就是说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计算机语言只是构建这个核心的工具。

(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的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的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关系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教必有法,学生才能学能有路,教学才能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仿作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就是要学生都培养起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一定的方法。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之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他们得参与能力。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中,老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结合高等数学这门课本身的特点,谈了自己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供广大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对发展数学CAI的几点思考 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CAI进入数学教学,利用其交互性、个别化、直观性等特点,可以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CAI进入数学教学,也将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改变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六年纲要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达到计算机配备最低标准(高中25台,初中20台)的比率为:城市高中100%,初中60%;县镇高中80%,初中30%。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但实际上真正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却很少,计算机教室成了打字室。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日本高中计算机普及率达99.7%,但教师肯在课堂上使用的也仅占18.7%。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如有的教师对CAI持怀疑态度,或由于对新技术的陌生而不愿意尝试;还有教学软件的缺乏,现有的教学软件质量不高等。在21世纪,数学CAI将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数学CAI,已成为数学教育现代化和数学教改的现实课题了。

本文将根据数学CAI的优势及它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谈谈我对数学CAI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把数学CAI作为数学教改的重要内容

1.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

自计算机进入课堂之日起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猜测:教师不讲,学生能用计算机学会数学吗?计算机是否会削弱学生的能力?

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已有的逻辑为基础,这样就有可能忽略如直觉、美感和乐趣等非逻辑的因素。学生学习数学只不过是学习一组逻辑规则,没有机会体验到自然的数学经验。这导致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认识之间出现鸿沟。而计算机可以在数学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变厌学为主动学习。

关于在CAI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在CAI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非表现为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讲课,而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被削弱,反而更加强了。

首先,教学软件的设计使教师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在设计教学软件时,教师要时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最佳的教学策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参与,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发现、探索,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扬长避短,创设最优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计划教学,把CAI溶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如何开发教学材料;如何组织好CAI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去克服困难等。这样,数学教师将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主导作用。

2.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科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知识之间是“相互辅助”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几十年来与计算机同步发展的计算数学包括数值计算,符号演算,计算机图形学已有巨大进展,这些进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社会对人的数学素质的要求已经从依靠纸笔运算转换到有效地、恰当的使用技术,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数学地问题、简化概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在几何与代数、代数与统计和真实问题情景与相关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数学教育应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更本质的方面,学会提出问题和抽象概括,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学校的数学教学应更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这应当作为制定新数学课程的原则。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这样去做。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早在1980年就建议:在所有年级中,都应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注重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1989年,NCTM又出版了一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估标准》,明确提出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作为学、做数学的工具”的要求。在美国,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正在把计算机编程结合到数学课中去,新出的每一套教材都有BASIC编程的内容,相当于代数课程的8%。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如何将传统内容进行现代处理,将计算机与数学课程结合为一体,是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如何开发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学CAI课件

CAI是以教学软件的运行来展开相应的教学过程的。在CAI中,我们称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为课件。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数学CAI的开展。

好的数学课件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又要结合教学实践。只有懂教学理论、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才能处理好教学材料,对于如何编制程序、用计算机实现,则是软件专家才能回答的问题。因此,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当是各方面人才的综合参与,这其中包括数学教育研究人员,数学教师,软件工程师,美术设计人员等等。只有这些人员共同协作,充分实验、反复修改,最终才能制作出满意的数学CAI课件。

从课件质量的衡量标准考虑,一个优良的课件应能较好地发挥计算机的特点,应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要求,应能较多地完成传统教学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优良的课件取决于优良的设计,课件设计方法的优劣,不仅影响课件开发的效率,也将直接影响课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融合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课件,才是高质量的课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恰恰有赖于课件的设计。因此,提高课件质量,首先要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才能构成有效的教学系统。

早期的CAI课件设计基本上是依照程序教学和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进行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和强化的作用,将其应用于CAI上,就是要把学习内容作为一种刺激源,利用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刺激,达到记忆效果。练习也不过是重复演示教学内容,所以关键在于强化。这对于那些“记忆型”的知识(如定义、无规则的数据、图象等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很难建立联系的知识),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加强刺激,能够有效地达到记忆的要求。但是,对于学习逻辑性强的知识,这种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在大多数数学CAI课件中,要“理解”的知识占绝大多数,简单地应用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思想就不奏效了,这也是近几年来认知理论在CAI发展中独占鳌头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为CAI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CAI中计算机所起的作用的看法。计算机不仅是一种提供刺激,进行强化的工具,而且也可以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自己的兴趣,形成了学习动机,便产生了认知学习的可能,认知型的学习也就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因此,在课件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发挥认知心理学的指导作用。

根据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在CAI课件设计中,应当改变过去只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偏向,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优化,以及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和优化上。课件设计应面向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在课件设计时,首先要设法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产生好奇;其次要设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心理学实验表明,单纯的外部强化会降低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课件设计应当面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外部奖励。乐学,方能学有所得,学而无厌。

三、逐步开设数学CAI课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的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学习必须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弗赖登塔尔指出:最令我沮丧的是参加公开课的教师,他们显然认为这样一个过程是教学法的模式,并且赞赏执教者的高质量的表现,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曾有人夸张描述过的教学:“每个人都在睡觉而仅有一个人在讲,这种状态就是教学”。在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班级教学模式中,学生仅限于被动听讲、机械练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实践表明:这种“讲、练、考、评”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感到失望。利用CAI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

计算机技术有巨大的潜力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对于增强学生的形式运算能力及借助图象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或课题是十分有效的。它可以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工具去解方程、解不等式和验证代数解法的答案。同时,它可以在数字表达式、算法、代数式与几何图象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这些变化必然会导致数学教学方法论的改变。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CAI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进行CAI实验。但是,总的来说,利用CAI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在数学CAI课中,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CAI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CAI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CAI所必须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而数学CAI课的组织也是获得优化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数学课不能再满足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随着CAI的发展,今后数学课的模式应是多种多⒌摹S写?车慕步饪巍⑾疤饪危?淌?步馕?鞑⒁约扑慊?ㄖ?菔镜氖?Э危????CAI课件的数学实验课,利用CAI课件进行复习测验课等。引入计算机之后,数学课堂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教师―学生转变为教师―计算机―学生,这也对未来的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学CAI课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并熟悉其内容,了解其设计思想,并考虑如何指导学生使用。对于新知识的教学,在课上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自己演示,通过简洁的操作,在屏幕上显示出所探求问题包含的各种情况,以协助学生思考他们对新知识的猜想或解题思路的估计。但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而直接给出新知识的结论或解题思路;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小组,跟着屏幕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讨论、动手演算,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问题组织全班讨论或讲解,努力在全班创设一种研究探索的学术气氛,这将根本改变沉闷的数学课的现状。

四、关于数学CAI课件的评价

从提高课件质量的角度来看,CAI课件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软件的不足,进行改进;通过评价,可以为教师、学生等提供选择和使用的依据;通过评价,可以指导课件的修正和开发。

对于我国数学CAI课件评价的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一套适合于数学CAI的评价标准。目前,对于一般课件,国内、国外已有了一些评价标准,像“美国行业协会CAI课件评测表”,“美国Mirco SIFT课评价表”,1992年我国的“教学软件评审表”等。对于数学CAI课件,一般的评价标准对它们也是适用的,但数学学科有它本身的特点,有其特殊性,若只用一般标准来衡量,就如同用一双大鞋去量每一个人的脚,结果肯定不能都是正确的。只有数学CAI课件的专门的评价标准,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数学课件,科学地指导数学课件的修正与开发,合理地指导数学课件的选择和使用,进一步推进数学CAI的发展。

CAI是计算机在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用途,这个词意味着为了教学而应用计算机,正确认识CAI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性,是对数学CAI课件评价的前提。一个好的数学课件必须能满足数学教学的各项要求,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我们知道,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对于数学课件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编排和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时机。因此,在数学课件的评价过程中,以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等中学数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理论,将有助于正确地评价数学课件教学内容呈现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科学地评价数学课件。

在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件评价中,应注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版面设计是否合理、文字表达是否清楚明白;能否提供方便的操作;以及及软件的可靠性、兼容性、可维护性等。

在数学课件的评价中,除了评价标准以外,评价的组织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评价一个课件应当聘请多方面的专家和有关人员,有数学教育专家,教师、计算机专家等。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使用课件的学生的调查,他们才是课件的真正受益者。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6

3.1 数学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讲求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性

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能够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数学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艺术体现,能够抓住学生心里规律和学习的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中职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加之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厌学心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将学习的艺术深入到学习的各个的阶段,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积极的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2 要把教学方法和改革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中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单一内容,而是一整套的缜密的教学过程,他们是环环相扣的相互联系的。课堂教学同课余的学习活动相结合,研究和把握教学的基本目标,将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划分,研究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结合其他学科将数学教学紧密型体现出来。数学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教师应该调动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师来说备课和备课的内容方法要进行一定的转变,将教学的艺术性融合到备课中。

3.3 要重视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相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搞好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天职和本分,搞科研是做学问,开展教学研究也是做学问,二者同等重要,两种学问都做好了,就会相得益彰,我们常说“以科研促教学”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中职教师就不重视教学研究特别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呢 ?除了教师个人在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的理解上有偏差外,恐怕与学术环境和政策导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搞教学研究容易被人看不起和教学研究不被重视,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对教师个人来讲,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成就感,以追求卓越的职业胸怀,从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中职学校来讲,一定要把教学研究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从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人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倡导和发动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当前尤其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教学、科研两不误、两促进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同时,要在中职数学教师的培养方面,补上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对此,不少数学教育名家的观点和态度与我们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

4结语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7

1 转变教育理念, 明确高职院校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或者说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很多学生包括部分教师自己都有疑问“那我们还需要学数学吗?学了以后又有什么用?”等等问题。但实际上数学一种工具, 它逻辑性强, 能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它注重方式方法, 能让你的思维更敏锐;掌握数字规律还能帮助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除了语言学科以外, 其他学科基本上都会运用到数学可以说如果没有数学就没有这个世界!想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因此, 要明确高职院校开设数学课程的真正意义, 在于培养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 遵循实用性、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职业性和技术性, 形成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成为一种技术和能力的宏观教学环境。

2 将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相结合, 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材经过多次变革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我校现在所使用的是由江苏省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模块化教材难度较原来的课本降低了很多,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正是由于难度的降低, 导致在有些知识点上我们要求也放到最低, 最后导致学生在分析课后思考题时遇到很大困难, 因为学生只会单一的模仿例题做最简单的计算, 在遇到应用型的题目时就束手无策了。关于这一点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另外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数学基础就相对薄弱、学习数学自信心也不足, 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我们高职院校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 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智慧开启”的经历。因此,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教材的因素, 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殊性, 改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难度、降低理论要求、减少高难的内容、减少公式论证过程、增加公式理论的应用、教材内容要贴近实际, 增加与本专业联系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与各专业老师沟通, 在本专业需求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增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的内容, 从而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和应用性。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水平

(1) 利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多设置巧问指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形式, 灵活地设置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巧妙提问, 增强其吸引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 数学学习不仅意味着模仿和记忆, 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思考与交流, 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使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创造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探究得到的结论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大大增加, 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总之, 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掌握知识程度、联系实际, 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也是新教改和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3) 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的优势,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 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对于那些枯燥难懂的数学公式和概念,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地展示出来, 便于理解, 更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可以把教学的主动性交给学生, 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这一方面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改革现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和标准

目前各学校的考核方法多沿用传统的课程考试方法, 形式上数学考核方法基本上就是笔试, 也是一种最省事的考核方法, 但绝不是最科学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都是平时认真学习, 作业认真做的学生考的相对好, 而平时不太学习的同学就考的差, 但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碰到这样一类学生, 平时上课很认真, 表现都不错, 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有时甚至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究其原因, 最后发现, 如果给他课本或作业本作为参考, 他都可以从里面找到他可以借鉴的方法来解决试卷上的问题, 只是因为记不清数学中的基本公式以及一些解题所需的基本常识, 但方法是完全理解和掌握的, 我认为这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一点也不差, 更不能说他们学的效果不好, 由此我便想到, 即使我们现在使用考试这样一种方法, 能不能采取开卷的方式, 为什么要死教条一味的用闭卷的方法?我认为, 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高职院校的数学考核?怎样才能将数学成绩的考核向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转变?将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创新和摸索的一个难题。

5 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 高职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面临教改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思考, 加强高等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以应用技术的操作为重点的高等教育的一种, 所以应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目前, 基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面临极大地挑战, 特别是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困难重重, 存在很多的矛盾之处。本文结合实际, 针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改提出几点思考或建议, 目的为理论联系实际, 完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卫东.谈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五个方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7) .

对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高等数学是许多专业课程的基础工具。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以及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需要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不断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使数学能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系列新的尝试,注重实践性,锻炼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发挥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的作用。

一、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高中毕业,而随着近几年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学生在高中就已经接触了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运算,如导数及其应用、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等,和高等数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或完全重复,这种重复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新鲜感,影响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重复内容,如果它不是后续课程的预备知识,在教学时可以省略;否则,可以把它们作为新课程的引入性复习内容,同时深入挖掘它们的内涵,强调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2.根据专业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元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最基本的知识,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之外,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不同的分支的需求不尽相同。比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主要用到线性规划、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机电类专业要用到二重积分、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等有关高数知识;计算机专业要用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图论、排队论等知识。而这些分支各自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考虑在学习了一元微积分后进行选学,从而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服务,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减少繁琐的计算和理论推导,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

根据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很少是纯粹的理论推导,而重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应用,如极限可以实现由近似逼近精确,导数可以计算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微分可以求增量的近似值,而积分可以解决微元构成的求和问题,这些是数学思想的精华,也是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基础。再者,专业课中牵涉到的数学计算并不是太复杂,用到的技巧也很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太过复杂的计算、定理推导可以省略不讲,主要以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并学会应用就可以了,即教学中以应用为主要目标。

2.适当应用现代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2.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支撑。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它不单单是将公式、定理打上去以节省板书,更重要的是针对数学这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数学过程以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从直观上去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2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数学对计算机专业起着很强的基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计算机也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之处,比如功能强大的Mathematic,Maple,Matlab等数学软件包的出现,使得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求解得到了很大的帮助。适当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减少他们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计算量大,技巧性强)的压力,并可以通过丰富的图形展示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相关知识,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来讲解

高等数学中的大部分重要概念都是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的,但大部分高等数学的教材中的例子都是最常见的那几个,缺乏专业相关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考虑根据专业特点,选取跟专业相关的实例来引出相应的数学知识。

比如导数是微积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并且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的理解比较困难,也比较片面,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从而直接影响到对导数的应用。如果针对专业性,采用相关的实例来讲解导数的概念,就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对于财经类专业,可以介绍产品总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等;对于机电类专业,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

再比如,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许多几何、物理或经济问题都可以用定积分来描述和计算。对于财经类专业可主要讲解由边际需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来求解总需求、总成本、总收益、总利润;对于机电类专业可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曲线弧长等。

总之,在数学概念及应用的讲解中,尽量多引入与专业相关的实例,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和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表达和求解,有助于数学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同时,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数学教师不仅要查阅专业课的相关教材,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了解专业课所需数学知识,及其使用的深度和广度,精心选择相关的教学实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荣伟,云连英,陶正娟,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06)。

[2]陶正娟,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3(01)。

[3]闵兰,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2)。

对中小机场空管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9

如果说,空管体制改革已完成了政事分开和一体化运行的阶段性任务,那么整合空管系统资源、全面提升空管系统保障能力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存在,考验着空管改革决策者的耐心和智慧。相对于轰轰烈烈的空管体制的多年改革历程,同属于空管事业的中小机场空管管理体制,却要沉寂得多。多年来,中小机场受困于建设资金的匮乏、运营的亏损,发展改革之路极其艰难,在其之中的空管事业也受其所累。

如何进一步将民航空管体制改革进行到底,正视中小机场空管体制现存的问题,是我们课题组长期思考和今天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践行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之路,用机制创新、监控到位、优化配置、整体协调的理性思路,倡导建立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空管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后续的问题

(一)空管体制改革的历程及成果

空中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航空公司、油料、机场与行政性省局逐步脱钩,空管部门作为一支独立的管理系统,逐渐登上中国民航历史舞台。1994年组建了民航总局空管局,1996年组建了华北、华东、中南、西南、东北、西北和新疆空管局,2002年,全国空管系统成立了30个空管中心(站),正式拉开了空管体制改革一体化的大幕。2007年,民航总局正式下发了《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南、西南等7个地区空管局相继挂牌成立,民航空管系统形成了自民航总局空管局至空管分局(站)的垂直管理、一体化运行的管理体系。2008年,民航局空管局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空管系统“三纵三横”概念,即以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技术保障中心、气象服务中心为龙头,构建贯穿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分局(站)的管制运行、设备保障和气象服务“三横三纵”的运行体系。

空管体制在渐近理顺的同时,空管体系内部也发生悄然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通过引进技术、加强培训,稳步推行了以雷达管制为代表的空管成熟技术,RNP/RNAV、PBN、ADS-B、WGS-84坐标系、卫星导航与通信等一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也得到验证与局部推广。实施了缩小最低垂直间隔标准(RVSM)。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区域管制中心的建设与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先进空管系统集成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建设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典型。

回顾整个空管改革进程,可以明显感知到目标明确、平稳有序、由点及面、效果突出是其最大特点。经过一体化后的空管系统,发挥出了整合的效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空管体制改革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2年,注定是我国民航发展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改革之年。国家对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这是我国机场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机场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

机场属地化的成功之处在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机场快速发展和飞跃。经过几年来的阶段性探索,机场困难已有缓解,但企业经营仍需改善,身在其中的空管事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空管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民航的安全。具体表现在:

1.在人员素质方面:民航中小机场的人员待遇一般相对较差,民航院校毕业生,特别是相对紧缺的民航空管等专业学生一般不愿意到中小机场工作,这就造成中小机场空管专业人员进入的门槛低,业务水平不高,长期以往使得空管安全保障能力越来越薄弱。其次,由于管理体制的变化,目前民航局及其所属空管单位都没有把属地化机场的空管业务培训纳入到相关培训计划中。比如,中小机场空管单位一般还都实行程序管制,而民航空管局及其下属单位全部实行雷达管制,其培训也只是针对雷达管制,属地化机场业务人员长时期得不到业务培训,专业水平根本无法得到提高。再次,属地化的中小机场在组织培训方面一是缺少资金,二是没有适用的培训材料。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培训,这就造成中小机场空管人员业务理论和技能不仅无法提高,反而越来越差,随着民航的发展,中小机场的航班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民航安全保证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在设备方面:民航中小机场的一些空管安全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出现严重老化的现象,达不到安全要求。民航中小机场空管设施设备,通常只是在机场新建和扩建中配置。目前多数中小机场所用的空管设备都是移交地方之前一直使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开始陈旧老化,而中小机场没有能力进行更新,地方政府也无力投入更新资金,在设备保证上只能是得过且过,安全保证会越来越困难。

3.在管理方面:部分属地化民航中小机场的空管单位已随机场移交给了地方,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小机场逐步被大型机场、航空公司、地方的经济实体控股。作为企业的中小机场,一旦形成片面的追求效益,民航规章标准将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安全保证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民航中小机场空管部门的安全管理逐渐成为民航安全系统的薄弱环节。

以上所及问题是民航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民航中小机场空管单位虽然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而是因为这些中小机场一直以来都处在航班少、飞行冲突少的运行状态下,一旦航班增加,飞行量增大,这些问题就会立刻显现出来,发生不安全的事件也就不可避免了。

解决空管体制改革后续问题的路径及困难

以上问题的解决已势在必行,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也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空管体制改革的方式,将空管改革进行到底。

(一)解决空管体制改革后续问题的路径

如何改革,才能提升中小机场空管保障安全,且不影响原有空管系统内部平稳态势?如何改革,才能实现责任与权利的平稳交接,而不发生相关方的争执和利益争夺?如何改革,才能实现投资、经济效益的匹配均衡?如何改革,才能实现同属空管事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科学计量、同工同酬,充分体现公平和效率?

这些问题,都随着政策未出而充满着未知和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中小机场空管实施体制改革的话,必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改革的总体设计,更需要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方式不断摸索,更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改革思路和改革勇气。同时,我们认为,如果实施变革,必须发动相关利益关系者的积极参与,才能使这一改革能真正调动起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后续改革的难点预测 1.人员方面的难度

在后续改革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各相关者的利益问题。在呼之欲出的中小机场体制改革面前,各相关利益单位和部门表现迥异,思想和认知千差万别,归纳起来,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有的单位和部门想把长期以来空管体制积淀的问题通过这次改革一下子全部解决,改革方案“求大”、“求全”,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参照历史上所有成功改革的经验,在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必须坚持渐进性、连续性、阶段性的原则,必须要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相信此次在酝酿中的重大空管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机构改组、人员变动的问题,如果不重视明晰责任、分类定性、定岗定员、资金运作、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将会对改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是有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有的部门和领导认为目前中小机场空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是多年形成的“慢性病”,解决难度很大,对改革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我们认为,成功的改革从来都是顺势而为的,不应该存在着过于强硬的政府主导意识,只有在与改革最休戚相关的部门间达成协调和一致需求才是改革的最佳时机和契合点。三是有“等靠要”的思想。有些单位和部门看到了、听到了纷纷扰扰的中小机场改革热议后,“等靠要”的主观依赖思想严重,缺少自主意识,对关系到民航安全保障的空管设施设备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期待着空管体制改革能够早日到来,将历史欠账勾销,将保障风险转移。这种等变革、靠政策、要资金的思想在目前情况下,极其不利于中小机场改革的顺利实施,甚至有可能造成在安全保障上的潜在隐患。

客观而言,此次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确实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和阻力。一方面是中小机场公司近些年来在空管事业上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造成目前中小机场空管设备普遍老化、人心浮动,中小机场却仍要面临资金、人员和安全的多重压力,微薄的航班起降费和高额的空管设备支出与折旧严重不成正比。很难期待机场公司能够正确对待空管事业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相反视空管为包袱的思想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目前民航空管系统正面临着民航迅猛发展的态势,虽近些年在设备、人员的投入上不遗余力,但沉重的安全压力仍是空管系统相关领导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我国空管系统下属7个地区空管局、37个空管分局(站),其指挥航班架次占全民航的90%以上,而114个中小机场空管部门所指挥的航班架次占不到全民航的10%。中小机场空管部门如果全数纳入民航空管系统中,在航班保障量上增长有限,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棘手困难和问题交织,安全保障压力极有可能将原本处于稳步前进的空管系统运行变得步履沉重。而激荡变革中所可能导致的各类不安全隐患更是主导变革的相关领导和执行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如何平稳变革,如何顺势而为,坚持一贯的主导思想而不失技术上的灵巧腾挪,应该也是决策者多予考虑的问题。2.资金方面的难度

保障空管体制改革所必须的前提条件是充裕的资金。但是作为事业单位的空管系统,目前实施的“收支两条线”的财务政策,而用于基础建设和设备投入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和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即所谓民航“一金一费”。

为配合2002年的民航体制改革,机场建设费的使用范围除直接用于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外,范围又扩大至中小机场、支线航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利息以及特殊政策性航线补贴,空管系统项目占机场建设费的比重随补贴政策的实施而日渐减少。例如,在2008年席卷整个世界的经济风暴肆虐下,民航局为确保航空公司能渡过寒冬,及时公布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返还国内航空公司缴纳的2008年下半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免征2009年上半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这两项就合计约40亿元。更为捉襟见肘的是,民航业界之外,对于机场建设费取消征收的呼声尘嚣甚上,虽有表态将持续到2010年,但之后决定空管系统设备设施资金命运的机场建设费是否能继续征收,都是疑云密布。

2007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50亿元。到2007年底,中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为152个。同时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显示,到2010年,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90个左右,建设资金需求约1400亿元;到2020年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需要4500亿元的静态投资。这其中不少涉及到我国西北经济欠发达机场的投资与建设,都需要足够的机场建设费来保障。而90年代中期机场建设高峰后延续至今,众多空管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直接面临着资金问题。

如果现时大力推行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所面临的资金又将有多少?凭民航系统“一金一费”是否能撑起改革大旗呢?本着科学严谨态度,所需大致估算如下:

满足机场运行的最基本空管设备有导航台、指点标等导航设备两套,投资约1500万元,ILS助航设备两套约1000万元,8信道甚高频设备投资约300万元,自动观测设备约700万元,国产自动化设备500万元,高低压动力配套设施约500万元,航管楼通信楼整修改建200万元等等,最基本配置将高达5000万元。如果全面推广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100多个中小机场空管设备改造和更新将至少投入50亿元。除此之外,空管人员工资薪金的合理调整、新设立空管站、空管中心的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的办公楼宇、车辆和办公用品等开办费用也将花费颇巨。可以显见的结论是,如果说空管改革是必要的话,这将是一个渐进、长期和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对策和建议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改革,从外到内,从粗至细,大体应有相应的具有指导性的思路原则、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具有细化的辅助性的保障措施等。同时我们也将就某些具体改革实施的细节提出几点思考。

第一,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中小机场空管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重大的调整目标,在近期可能由于条件不完全成熟,不能操之过急;有些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可能需要立刻解决。但应该注意的是,中小机场的近期改革步骤不能影响或干扰长远的改革目标。

第二,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中小机场空管的改革,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与生产安全保障直接相关,必须综合考虑,全面权衡,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采取谨慎的改革措施。

第三,坚持由点到面的原则。纵观民航系统多次重大的改革与调整,往往先在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中小机场的改革可分地区先行试点,在试点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在全面推开时,能够有更加完善的方案、周密的部署,并取得预期效果。

第四,坚持配套改革的原则。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应有相关法律、制度、指导意见或实践方案配套出台,同步推进与实施。

(二)改革的实施步骤 第一,设计总体改革方案。一个缺乏总体思路、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协调性的改革如能取得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下一步空管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首先需要在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总体方案进行设计。

总体改革方案应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1.阐明改革的基本原则,如企事分开、分类管理等。

2.确立改革后中小机场空管的目标模式,即改革后的职能定位、资金来源、权责关系等。

3.指出改革的法律、制度要求,即明确需要制定哪些法律和制度,为改革的实施提供支持、创造环境。

4.应分析改革的收益和成本,特别是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如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各类补贴支出和补偿措施。

5.确定改革的实施战略和步骤,如是否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实施改革,采取试点单位的原则和标准等。

6.明确必须的配套措施,如相关空管人员的安置和社会保障的衔接、原有职工住宿用房再分配、办公楼宇及生产车辆的交接等等。7.明确负责组织和实施改革的机构和人员等。

第二,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我们建议在改革正式实施前,是否可以考虑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实施条件。在缺乏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依据下,贸然实施,或者是在改革遇到问题和障碍时再来制定出台配套措施的改革是不可取的。一方面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将有损改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可能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就目前空管改革形势而言,诸如中小机场空管人员资格认定和预算编制办法,中小机场空管设施资产清算和管理办法,以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障及可能产生的分流人员补偿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应在改革实施前就出台。

第三,建议适当考虑人员调配和安置。在改革期间,会有一批人员将因专业、能力原因而面临被分流。考虑到目前中小机场空管人员相对于整个民航空管系统,其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人员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更要严格认定资质标准,严格推行准入制度,对已无可能继续担负空管工作和责任的人员调离空管部门。为减少改革阻力,同时也为了显现社会公平,在中小机场空管改革进程中,应根据相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配套措施,尽可能对相关人员妥善安置,解决后顾之忧。

(三)改革的保障措施 如果对中小机场空管进行体制改革,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

在改革进程中,民航局负责协调、推进、指导、监督全民航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指导各中小机场、地区管理局及各省监管局、地区空管局及空管分局(站)的实施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应尽快建立与发展改革、财政、军方空管委等部门的协调机制,保持与当地省市政府级协调通畅。2.建立健全空管投资决策及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空管投资决策及评估机制有助于规范空管项目固定投资行为,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空管设施设备的适配性。同时民航局于2008年11月出台的《民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对民航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项目提出了投资评估要求。结合空管信息化进程,在空管系统内部建立一个投资决策支持及评估平台,配合中小机场空管一体化进程对现有投资决策、评估流程进行再造,同时积极改善投资决策及评估环境,对于理顺空管系统投资关系、推进空管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的。3.建立健全空管人员培训养成制度

目前,中小机场在空管系统培训方面由于相关培训制度不健全,缺少培训工作中长期规划等诸多因素影响,培训工作开展内容、方式单一,规模小,无法满足职工对个人培训的强烈需要。在中国民航建设民航强国的目标下,要想适应空管快速发展、管制方式不断变革、空管专业人员快速增长、设备系统综合保障风险提高、地区空管行业发展和安全等迫切需要,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全面、科学、系统地开展空管培训工作,建立空管人员培训养成制度,以提高空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空管保障队伍,推动空管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4.以科技手段提升中小机场空管保障水平

无论中小机场空管体制改革是否改,如何改,何时改,鉴于目前中小机场空管现状,一方面建议加大对中小机场补贴力度,消除空管安全保障隐患;另一方面建议利用新技术提高安全水平成为解决空管安全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新技术、新科技的引入,将有效提升中小机场相关通信、导航、监视和自动化等空管基础保障手段的功能和性能,显著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同时,减少人为“错忘漏”的产生,提高空管系统设备的安全系数。建议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集中采购,大力推广国产适用空管产品,以有限的投资实现安全效益的显著提升。5.健全新建、改扩建机场工程空管项目审查制度

中小机场的基础设施及软硬件的建设与完善由机场集团全权负责,但机场的选址、规模和布局等事务要听取空中交通管理局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健全新建、改扩建机场工程空管项目审查方面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前期规划时空中交通管理局要参与,共同审查空管项目的合理性,以保证机场空管的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的方式

关于试点中小机场的选取原则。我们认为,试点的目的在于积累经验,指导工作,而试点机场的选取原则应符合代表性、迫切性和特殊性。

建议在全国100多个中小机场内,按照地域划分,有选择地选取东部、中部和西部机场,按照经营状况划分,选择略有盈余、总体持平和严重亏损等,可以按照管理模式划分,选择由当地政府主导的、由机场集团公司控股的和由航空公司管理的机场。可以按照发展前景划分,如运输量连续增长的、缓慢增长和不增反降的等。可以考虑在首批实行试点机场5至8个,确保各试点机场具有典型意义。

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无锡机场(可以同时试点南通机场和常州机场)、珠海机场、烟台机场、晋江机场、九寨机场、林芝机场等作为先期试点机场。尤其是地理位置处于上海终端区覆盖范围内的无锡机场、南通机场和常州机场的先行试点空管改革,将有助于有利于整合上海终端区空管系统资源,全面提升空管系统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空管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资源,提高空管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利于军民航协调,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管制压力;有利于实现空管设备信息共享,降低空管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设备维护水平;有利于空域调整和流量管理,提高空域的使用效率,提高航班正常率。珠海机场作为港资合资企业,其航管站和民航中南地区空管局珠海进近管制中心在空管业务上归深圳空管站直接管理,但人员工资和设备投入都归属于机场。这种管理模式在国内可以说绝无仅有,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实现珠海航管站和进近管制中心的合并管理,将能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重复投资,同时对于合资企业的空管资产的交割和财务清算也将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晋江机场和林芝机场的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教案下一篇:除夕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