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德育教学(精选12篇)
物理实验德育教学 篇1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学科,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 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物理学史也是物理学家艰苦不息、成败交融的实验史。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尤其是在实验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 只要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对学生的点滴德育教育, 学生的思维之花、精神之花就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就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利用实验, 渗透创新精神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我总是尽可能地利用每个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实验让学生做, 问题让学生提, 思路让学生想, 疑难让学生议, 错误让学生析。在学生实验中, 我尽量放开学生手脚, 在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后, 学生可查阅实验课本, 也可自己考虑实验器材、步骤。这样, 实验仪器不单一, 实验步骤不单一, 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实验中, 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综合取舍, 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 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的能力, 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或易或难甚至有创新的问题。这种情况, 我因问题而异, 或直接点拨其解决问题, 或先从学生中将问题收集上来, 再将问题放回到全体学生中去, 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最后共同解决问题。这样,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 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将某些验证性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 以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高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 我将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实验后, 较高层次的学生可自行实验归纳出结论, 较低层次的学生起码知道欧姆定律的研究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比以往仅由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定律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际证明,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二、利用实验, 渗透科学素养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独立思考的精神等。
初做实验, 不少学生抱着玩玩看反正做不做实验结论都一样的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 动手归动手, 数据的记录、分析、结论, 则是另外一回事, 或自己编造, 或抄袭他人;一些学生对实验要求不高, 马马虎虎;一些学生几次实验失败后便失去耐心……。一开始, 我就从严要求, 严把实验关, 对于实验数据记录、分析、结论一定要有依有据。如高中物理“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学生实验中, 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附带实验时的纸带, 且纸带上标出数据, 要根据这些数据作出分析, 并将数据是否真实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几次过后, 不管自己的实验成功与否, 学生基本能做到记录自己实验时的真实数据, 且有些学生能主动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甚至有些学生实验不成功绝不甘心。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慢慢形成了。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更常利用课内课外机会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故事形式进行渗透。如法拉第为证实“磁转化为电”的设想, 经过了十年的实验探索, 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捕捉雷电”实验, 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爱迪生先后用1600多种矿物和金属材料进行反复实验, 历时13个月, 终于研制成功炭化竹丝灯泡;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却发现意外现象, 并抓住这一现象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X射线……, 用这些故事向学生渗透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顽强意志, 不畏世俗、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抓住机遇, 做一个有准备、有头脑的人……
这些科学素养的养成, 是学生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三、利用实验, 渗透良好习惯
实验前后及过程中, 如果注意对学生的行为教育, 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实验中, 我随时强调学生要爱护仪器, 要对实验老师尊敬谦虚, 实验后要整理好仪器, 保持桌面干净整齐, 及时关灯、关窗户……
从细微处着手, 渗透对学生的习惯教育, 这是一般课堂上无法做到的, 却又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实验, 渗透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 通常采用小组形式, 小组合作的好坏必将影响到实验的效果甚至成败。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 向学生渗透合作精神乃至做人准则。
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结束后, 我通常要进行小组评比, 对合作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并指出其优缺点。久而久之, 学生们慢慢悟出要尊重对方, 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分组中, 不可避免可能将两个实验困难生分在一组, 我要求实验优秀生主动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学生间的合作行为也会起到互相教育的作用。一次, 一个优秀生与一个后进生恰为一组, 该后进生不仅帮不上忙, 有时还起反作用, 优秀生对后进生颇为不满并向我提出换座位, 在我不知如何解决之际, 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带着满脸的真诚指着后进生对我说:“我和她坐吧。”座位虽换了, 但优秀生却满脸愧意, 后来我发现他对困难生的帮助热情多了。这种效果单凭我的教育是做不到的。相信这种合作精神及做人准则将伴随学生的成长而受益终身。
由此可见, 在实验教学这块沃土上, 同样蕴含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巨大空间, 就看我们怎样去开垦了。
在当今社会中, 不仅需要懂知识的人才, 更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建设者。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不应该仅限于传授知识, 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而这些道理和准则将会与学生伴随一生, 受益无穷。在平时教学中, 如何利用点滴机会, 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非常值得我们共同去探索、去研究!
物理实验德育教学 篇2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篇3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的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会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學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规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做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的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这种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布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他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物理教学与德育 篇4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四大发明、“墨经”中的物理知识、张衡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都是我们的骄傲。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我国科技迅猛发展。卫星回收技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不胜枚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就终于无愧于古人,而这些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家奋发努力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也就向学生进行了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会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努力奋发学习,为振兴中华贡献青春。
辩证唯物主义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物理的研究对象,大到宇宙,小到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都是物质,不但我们周围具体的实物都是物质,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场也是物质,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提供了有力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思想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决定物质,在他们看来,主观感觉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像“真空”“电荷间超距作用”等概念理论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物理学上的反映。近代科学研究证明:所谓“真空”只能说是没有空气的空间,自然界不存在没有能量,没有物质的真空。电荷之间也不是超距作用,而是通过电场来传递这种相互作用。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讲解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改变学生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方式,构建全新的物理知识体系。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这些都表明了事物是对立面构成的统一体,统一体的对立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其中又以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物理学的始终,成为指导学生领会、分析、阐释物理现象的最基本思想方法。物理学上最常见的运动和静止,粒子和波等实例都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哲学思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的统一。光的粒子性与光的波动性是对立的,这在波粒二象性理论中得到统一。给固体加热,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变成液体,给液体再加热温度再升高达到沸点后变成气体。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由无穷大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物距小于焦距,就由实像变成虚像,所以焦点即为像虚实分界点。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就不再有折射光线,即产生了全反射。以上这三个简单例子,温度升高,物距减小,入射角增大都是量变的过程,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了物质极限,如熔点、沸点、焦距、临界角,就发生了质的飞跃,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由液体变为气体,像由实变虚,折射光线消失,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概括,物理实验的进行,物理知识的应用处处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很容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样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有助于理解这些物理问题,他们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也会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并解决。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物理教学,讲述物理理论建立过程,介绍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结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教育学生分析事物要抓主要矛盾,抓住矛盾主要方面,逐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防止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探索物理规律,广泛采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并突出观察实验法、假设法、理想模型法和类比法等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到实践中。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无论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还是从提高人才素质的角度,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摘要: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 从而对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就物理学科而言, 在其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深厚哲理, 同时还具有大量的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素材。这一切为我们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本文将探讨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篇5
江夏实验高中物理
饶浩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对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学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明确要求的,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数。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思考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了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共大家参考:
一、利用物理学家的事迹、高贵品质,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物理学中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极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天然放射现象”时,介绍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贝克勒耳,他在病危之际也舍不得离开实验室,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对科学的痴迷,对真理的追求,造就了一代代献身科学的科学家;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国两弹专家邓稼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和丰富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国。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崇高美德。
二、介绍我国物理领域的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因此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长期坚持。我国古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物理教材中有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比如地磁场偏转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到,比西方早400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介绍我国在微电子和计算机、海洋工程、原子工程、晶体学、超导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时告诫学生,我国虽在一些方面赶上和超出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志和责任。这些素材虽不是每节书都有,但比比皆是、信手拈来,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他们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
三、结合物理理论和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德育教育体系中科学世界观的核心内容。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由此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的统一、原子的正负电荷、光的波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惯性、摩擦力对人类有害一面和有益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密度、电阻、电场强度深刻表明了表面现象和内在本质的关系。通过以上内容,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教学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物理学史一门实验科学,它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实验在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和生产建设优质密切的联系,对生产力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教进行物理实验时要遵循重视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比如伽利略之所以著名就是他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小组共同实验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等等。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并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以身作则,对学生逐渐渗透德育教育
古代教育局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中学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6
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可行的
德育教育过程和物理教学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统一体中的一个部分。在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中,既不能离开物理教学因素孤立地进行德育教育,也不能离开德育而独立地进行物理教学。德育教育过程和物理教学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德育工作做好了,学生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钻研精神就会增强,学习方法就会更加科学,有利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过程的目标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解决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或者说是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而德育过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善与恶、利与害、信与不信、愿与不愿的问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不但不会影响物理教学的效果,还能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对学生加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
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有利的
把德育教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之中,有利于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又接受了德育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又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物理学科知识得到共同发展。
德育教育渗透物理教学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教育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要肯花时间,不怕吃苦、知难而进,成功等于九十九份汗水加一份灵感,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不怕吃苦,顽强学习的毅力方面的教育。
三、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值得探索的
实效性是教育工作的一大原则,无论在物理教学中还是在德育教育中都必须得到重视,并克服一切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使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
当学生不但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他们才算真正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而教师的重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注重实效,要做到重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容易收到预定的效果。
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 篇7
一、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树立德育渗透意识
我们要知道, 德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人员的责任, 也不可能召开几场专项德育就能起到作用。德育是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肩负的职责, 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就在于要充分挖掘教学中每一个潜在的教育契机, 对学生进行恰当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 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也是我们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心目中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 就能直接决定他们在课堂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也就决定了课堂情境的德育价值。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优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因此, 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二、掌握好物理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 它决定着德育内容。为了在教学中很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应该全面地掌握好德育的主要内容。
(1) 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拉萨发生了“3·14”藏独分子暴乱事件, 这些可恶的分裂主义分子的所作所为严重地危害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环境。这些民族的败类一定会受到唾骂, 他们的阴谋永远也不会得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始终要把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通过课堂让学生们知道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名成员, 谁也不可能把我们分开。我们如同母子, 母亲离不开子女, 子女也离不开母亲。没有母亲的帮助、培养, 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在讲运动快慢这节时, 学生们都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指速度。让学生思考探究, 汽车与火车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的速度快。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得出答案。现在同学们对火车不陌生, 在暑、寒假里很多学生跟家里人一起到外地旅游观光时都乘坐火车, 亲身体会了乘坐火车的心情。我们也以此为例, 让学生们知道没有共产党我们能像现在这样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能乘坐火车去游玩吗?要时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忧患意识, 引导他们从忧患中奋进, 保持自己对国家、人民的感激和热爱, 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他们立志成才, 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的精神。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我们中学物理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 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使学生真实地感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去认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原理。如:在讲第十一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时, 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虽然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 但这些粒子 (分子、原子等) 都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在时刻不停运动着。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出发通过类比联想, 坚信世界的物质性。认识到物质是在不停运动,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让他们以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还有在讲第八章第一节电能过程中,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自然界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界中, 物质无限多样运动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能。如:家里的电灯泡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 电热器把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脑依靠电能工作把各种信息传达给我们。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而电能本身是由各种各样形式的能转化而来。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事物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观点。再一个就是在讲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要教育学生懂得自然界物质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生动地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熔化和凝固的讲解中, 学生们都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是相同的 (零摄氏度) , 当一块冰从外界吸热, 固体的冰融化, 使固体数量减少, 液体数量增加, 直至全部变为液体;若水向外界放热, 水会凝固, 固体数量增加, 直到全部变为固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这样, 通过课堂教学揭示量变到质变的物理意义。要把以上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化、规范化, 成为一种看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行为模式, 就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帮助和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并解决问题。
(3) 科学态度教育。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物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思维性教育学生, 使他们懂得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 都离不开一些古今中外物理学家巨大的贡献。物理的实践性和丰富的历史资料,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自觉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讲欧姆定律这一节时, 首先向学生介绍欧姆这位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热爱学习, 崇尚科学, 16岁时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哲学。当时社会混乱, 经济危机, 他中途还辍学, 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分和科学抱负的人, 虽然在他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他在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做了大量的实验, 终于在他39岁时归纳、总结了著名的欧姆定律。通过向学生介绍欧姆的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意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进取、求实、创新、公正、合作的精神。
三、物理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 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任务, 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就必须掌握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要用基本方法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素材, 把握住每节课的知识点, 以教材中的思想观点, 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等。尽管物理教材中充满着德育的思想和观点, 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毫无根据、毫无目的地去应用, 否则就会造成教学上的失败。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篇8
关键词:德育,物理教学,渗透
八十年代以来, 世界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 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尽快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头脑的开拓型人才。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 但一些学生在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要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全体教师的适时引导、严格要求, 靠课任老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优良作风长期地潜移默化。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每个物理教师应尽的义务。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 浅谈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得到的一些认识。
一、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1.古今物理成就介绍, 激发学生的爱 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在长期、持续的发展中, 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古代科技史上记载的大量成就, 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
2.介绍物理学家事迹, 激发学生勤奋 学习。
结合物理教学, 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成就, 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赤子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提高学生主动 学习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而物理学的发展又依赖于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 需要哲学作指导。它们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 渗透在物理概念的形成、原理的抽象、教材体系、知识结构以及各教学环节中,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以及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可以使学生受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教育。
4.道德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优良作风。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很多, 物理教学中, 主要是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
二、进行德育的措施和方法
1.总体规划, 合理安排。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 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 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高中教材侧重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和物理规律的推导, 可以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涉及到尖端科学技术, 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最新成就及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以激发他们为祖国努力学习的精神。当然, 其他方面的教育, 也要兼顾进行。
其次, 哪些教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 哪些在参观访问、课外实验、专题讲座、物理晚会中进行, 也应有统筹规划。但大型讲座、参观活动的安排, 要少而精, 注重实效。
2.紧扣教材, 有机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 关键是渗透到教学当中, 这中间责在有意, 重在有机, 我们不主张“穿靴带帽”式的教育, 也不同意认为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掌握知识, 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 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数———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道德教育。”中学物理教材中, 有些章节内容, 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 在讲授时, 可集中些时间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 但大部分章节, 思想教育因素并不占明显地位, 而融贯在对知识的分析之中,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引而不发”, 即把思想教育融贯在知识传授中, 不一定非出现思想教育的名词术语, 如在讲授全反射时, 临界角是光路发生质变的关键点, 渗透着量变质变的观点。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 点到为止。
3.多种渠道, 密切配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等, 也是进行德育的很好阵地。精心组织这些活动, 就能做到知识教育和德育双丰收。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但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出物理板报, 举行物理晚会, 举办小型演讲会, 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4.加强评价, 正确导向。
目前, 对物理教学中认知领域的测量和评价有了一定的研究, 但对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测量和评价研究较少。教者在学科德育系统也应有德育目标、过程和评价。学科德育的评价, 既是对德育效果的检验, 又是对学科德育目标的反馈。物理教学中德育的评价内容, 应当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实施的任务、德育和智育的结合、德育的方法和效果等。加强对学科德育评价的研究, 实验对物理教学德育的评价和测量, 必将促进物理教学中德育工作更健康地开展。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中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无不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力的相互作用、原子中的正负电荷、光的波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这些都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知识的应用、物理实验的进行等都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都应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 介绍我国的古代物理学成就和科学家事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我国在二千多年
前墨子所著《墨经》上已经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等。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2. 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国以来,我国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处于世界前列,例如核物理研究领域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航天领域的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等等,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介绍我国在微电子和计算机、生物工程、晶体学、超导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时告诫学生,我国虽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介绍科学家爱国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
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如钱学森、李四光,他们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不知不觉地注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用物理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物理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讲给学生:“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时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都是从反复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美德。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小制作、小发明等实验中成长;让学生留心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谈物理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篇10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探索,环保意识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培养“四个面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德育教育是各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课题。物理教学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 结合有关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形式应灵活多样, 使学生容易接受, 才能取得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结果。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 介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效果的好坏不取决于占用时间的长短, 重要的是事实准确、动人, 讲者感情充沛。
另外, 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牛顿运动定律时问学生:这是中国人得出的吗?我们学过的物理原理、定律等有用中国人名命名的吗?然后再实事求是地讲述我国科学技术目前在诸多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国家的发展进步、繁荣富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很多科技尖端同属于物理范畴。以此来激发学生深思, 使之受到心灵的震撼, 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渴求, 树立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注重思想品质教育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有着其他育人活动所起不到的独特作用。在实验教学中, 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观察和动手,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及心理素质教育, 渗透物理思维方法, 培养坚韧不拔、实事求是、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通过规范化操作, 简单准确地表达事先周密的计划及准备, 从小就培养一个人的质量意识和认真态度。
三、重视物理学史教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
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的教学, 如热机的发展史、气球的发展史、白炽灯的发展史等, 消除学生对已有知识来源的神秘感, 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 懂得任何一项发明、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 既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 也受到物理学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任何一部分物理知识的获得, 都离不开实验。可靠的、精确的、能够重复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物理学有很强的继承性, 许多科学家就是从对本学科的历史研究开始自己的创造活动的。如牛顿说过:“如果我曾经看得远一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说明他和许多科学家一样, 虽然在科学上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崇高的荣誉, 但他非常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 他是善于批判和继承的。
四、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因而整个物理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教材。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之中,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 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 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如通过对电、惯性、摩擦等的教学活动, 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通过对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随物距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教学, 渗透“量变质变的规律”;通过对欧姆定律的教学, 将“内外因观念”渗透到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中去等等。实践证明, 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知识, 而且可使学生思想开阔、方法灵活,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被称为四大污染。全国2/3的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实现环保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环保意识的高低。因此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教学中, 倡导学生“我要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坚决杜绝浪费, 节水、节能,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德育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意义深远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动、组织和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层面;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建立双向交互、互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责任感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自身的修养也会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教师也更愿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高中物理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属于德育层次的教育。这说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身就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说明德育教育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的内容丰富多彩
1.教学内容
例1:力的概念的教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三重意义:
力的物质性——力离不开物体,反之,表明力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用来解释电场与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学以致用的物理精神。
力的相互性——表明一个力一定是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并相互作用,以后所学的每一种力都是这样,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对立统一规律。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要在与人交往中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必然会收获“人人为我”的结果。
力的作用性: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会产生某种效果,可能是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同样,物体发生上述两种变化就可以从假设它受力去分析。这里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有:事物的变化是有原因的,或者人要进步是要付出努力的。
例2:在摩擦力教学时,讲解动摩擦力时,在减小摩擦的实例中可以讲我国的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在宇宙航行一章教学时,重点介绍我国近年来航空航天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过程
在单元复习或试卷讲评中,有很多时机,可以鼓励没有考好的学生。比如讲到物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可以这样讲: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对我们的启发是,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在讲到位移公式时可以这样讲:位移大小跟初速度有关,就象我们的成绩跟学习基础有关一样,但位移大小还跟加速度有关,跟时间有关,我们的成绩也一样,只要我们的加速度大,也就是我们进步快,我们努力的时间长,我们的位移就是我们的成绩也一样会好。
3.教学形式
学生分组实验:
有人可能会认为,为了使学生人人都做实验,应该每人都有一套实验仪器,这样每位能更好地去做实验。但是,分成小组的实验有以下德育教育内容:很多大型科技实验的成功进行都是合作研究的成果,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发射卫星的平台就有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就有上百万个零部件,就这种大规模的高科技实验活动,仅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分组实验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专长,互相协作与研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形式多样
中学生德育教育尤其是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幼儿、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和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相比,有它比较特殊的一面。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方面不象幼儿、少年儿童那样顺从老师,另一方面又还没有成长到大学生那样能够自主辨别是非对错,高中学生往往比较“逆反”,进行德育教育时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心理认同,而物理学独特的实证思维方法精髓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反过来,摆事实讲道理的课往往也是生动有趣的课。
1.利用物理学史讲故事
“力与物体的形变成正比”的线形关系,郑玄早于胡克1500年,在《考工记·弓人》一文中己经记载了这个弹性定律;中国早在殷代甲骨文里就有了关于虹的记载,光的色散概念的提出比牛顿早1500多年等物理学史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拉第用实验探究电与磁的关系历经数十年等可以用来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引出话题来讨论
在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问,了解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正确,这时教师态度要和善,语气要亲切,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观。比如,教师在教授了加速度内容后,可以这样问:
小明,我们刚才进展的太慢,如果有加速度,我们就一定能加快速度,对吗?
小华,我们要加快速度,就一定要有加速度,是吧?
然后,可以分成男同学组和女同学组,让他们经过简短的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就结合得天衣无缝了。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所以课程德育纲要的主要任务可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物理教学,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等优良品质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金安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 篇12
一、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哲学思想在物理中无不体现出来, 因为物理本身就有其规律性。因此, 在讲授知识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辩证主义的渗透, 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论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比如, 在执教“天体运动”一课时, 科学家们发现的九大行星, 每一个的发现无不说明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伟大精神;当讲到“分子运动论”时, 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存在共性和个性、量变到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他们自然也就知道了一个分子的行为和大量分子的行为完全不同;当讲到“质点、匀速直线运动”时,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抓事物主要矛盾的哲学原理, 等等。在物理教学中, 还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并进行美育渗透。比如我在讲“库仑引力”时, 引导学生去和万有引力进行比较, 并质疑:“它们二者的表达式非常相似, 是不是存在密切的联系呢?但到现在也没有一位科学家做出解答, 你们是祖国的希望, 从小立志, 努力学习, 将这个人类不解之谜解答出来。”由于物理公式比较简洁、严谨, 且内涵丰富多彩, 因此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和谐美和对称美的美育渗透。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家那种灵活、勤奋、刻苦、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权而献身的精神时刻会感染着学生。比如, 牛顿就是物理学史上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而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布鲁诺为了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我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冲破美国长达五年的层层封锁, 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容教育, 使学生的心灵自然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并使学生立志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而勇于献身。
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作为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情感、兴趣、学习态度和意志等。比如说, 在讲爱迪生电灯的发明, 从此人类进入了电的时代;阿基米得在浴室中洗澡, 发现身体浸入水中, 水就会从盆边溢出, 突发灵感, 阿基米得定律从此诞生了……通过这些内容的描述, 科学家那种睿智的思维和谨慎的思考, 以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无不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激励着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为学习的信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