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2024-10-14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精选12篇)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1

一、重视演示实验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观察。演示实验由教师当堂操作, 对现象进行观察或记录, 经分析推理或数据处理得出对自然界某一方面规律性的认识。例如, 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 只有做好实验, 学生才能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 如果没有这些演示实验, 学生就难以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二、突出实验探究, 保持实验的探究性本色

“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 只会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停留在低层次感知的层面, 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使多数学生未能形成相对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学生即使有实验探究的欲望, 教师往往把实验课也上成了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使实验失去了探究的本色。探究实验应把实验作为探究的一种手段, 教师在探究性物理实验中起到的作用与其他类型的实验是完全不同的。在探究性实验中, 教师不再是面面俱到的有先见之明的讲解者, 而是帮助学生获得、建构和内化相关知识, 提高实验能力的指导者。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在讲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时, 为了导出光的反射定律, 可设计一个探究性的小实验:让学生向墙壁抛出一个乒乓球并反弹到实验伙伴那里, 学生首先要预测要使球反弹到预计方向, 必须击在墙的哪一点上 (入射点) , 实验之后, 让学生比较, 得出一个普遍规律。这样比直接用激光笔做反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反射定律来得有趣得多。又如在《长度的测量》教学中, 让四个学生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讲台的长度, 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 当四个学生都测量完以后, 让他们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又说明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必要的。不必过分强调原理的严谨性和测量的精密性, 而是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和操作过程, 在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造条件进行实验

实验条件有限, 这是客观事实, 作为教师也不必过分抱怨, 应发挥自制教具和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如, 本人在讲《声》这一章时, 自制了一个教具:在电子市场花几块钱买了一块功放板, 从旧收音机上取了个喇叭和变压器, 用彩纸剪了个小彩人, 取名为“彩人逛舞”。实验时再加个MP3, 用于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效果很好, 学生看见是自制的教具, 上课特有劲。自制教具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兴趣。又如, 有教师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对一个空的易拉罐内的空气加热, 然后把罐口倒扣入水中, 顷刻间易拉罐变成一个干瘪的罐, 并有一声巨响。使用最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探索自然的奥秘!

四、鼓励小制作, 发挥家庭实验室的作用

立足于生活、取材于简单物品, 一支笔、一张纸、一枚硬币、一个可乐瓶、一个鸡蛋……这些可以直接从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取来的东西, 就可以用来做各种实验, 效果往往比实验室现成仪器要好。因此,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促进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 思维异常活跃, 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 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 本人在讲《电路创新设计》这一节时, 让学生在家里制作自己最拿手的与电学相关的小作品, 学生很乐意参与, 不仅有“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小手电”“小彩灯”等, 还有位女生拉着读初一的弟弟一起制作了一个精美的电动窗帘模型。课本中“纸盒烧开水”、“大气压托水”、“电铃”、“小孔成像”等小实验、小制作, 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五、提高教师的实验素养

物理实验局限于书本, 皆因教师的实验素养不高。要想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就要创造条件进行实验, 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验素养, 对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有敏锐的洞察力。只有素养提高了, 才能选择适当的实验说明某一特定的问题, 也才能发挥实验的最佳效果。比如, 在演示、练习电流表读数时, 如果只用电流表让学生读数, 能读的恐怕也就是前面几位同学了。如果改用投影电流表, 用幻灯机投影出来, 可见度就大大增加了。

总之, 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们也不必一味抱怨, 应开动脑筋, 尽可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实验用品, 进行实验, 以丰富实验教学。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2

实验在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与学的双方似乎并无时间也并无精力去怀疑、探究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实验也就成了强化知识的另一个方式,是为了适应另一种题型考试的必须。没有研究和探索,自然就没有悬念和魅力。加上时间、空间和手段的制约,学生的自主性更无从谈起。于是,在教师的心目中,分组实验的地位一直比较微妙,有如鸡肋。至于学生,对实验本身虽然没有兴趣,但对实验课的环境转换、方式转换似乎还是有一定的新鲜感,觉得和体育课、活动课差不多,很“好玩”,所以根本不愿意听教师的安排,也不愿意沉下心去做该做的事情。

但是,一堂课总该有一堂课的收获,实验课的规范化教学总是必要的。为了避免使学生实验成为“赶场子”、“凑热闹”和玩游戏,应该从以下几个环节做一些工作。

一、扎实备课

仔细对比教材和(学生配套的)的《实验报告》,从原理、器材、步骤„„等等,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左的地方应以教材为准。这是规范要求的第一步。

从原理和操作的角度,研究本实验的知识点和注意点,决定课前应该讲解的内容。

研究和本实验相关的历届考试题,归纳热点知识,以备实验习题课之需。

实验课教案的格式,可和实验报告的格式差不多,而不一定和新课的格式相同。

二、操作前讲解

实验前的讲解可以包括:实验原理的简短介绍,和与本实验操作密切相关的细节。必要的话,还可以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指明该带好的文具和书本。

讲解的地点,选择在(去实验室前的)教室比较合适。因为到了实验室,场面容易失控,学生情绪一般比较“激昂”,要听进老师的要求是不现实的。讲解的内容,切忌冗长,毕竟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讲多了自然听不进,再者,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等于没讲。重要的细节,教师可以将仪器搬到教室示范一下,这样比讲的效果可能更好。

和解题相关的注意点和相关知识,应放在配套的习题课上去讲。

三、进实验室快、静、齐

规定好从教室到实验室的路途时间,不允许疲塌、迟到。

进实验室后立即规范座位,然后吩咐纪律检查干部开始考勤,避免溜号的现象发生。在实验的中途,纪律由教师把关,坚决杜绝中离(包括上厕所)、早退等不正常情况出现。

四、过程辅导

鉴于分组实验一般都有专职实验教师当班,科任教师的操作辅导可以相对少一些,而应将精力注重在学生的实验态度上。对于懒散、扯谈,甚至嬉戏打闹的,教师要坚决制止(必要的进行批评教育)。

为了防止学生磨洋工,教师还要对实验的进程进行督导。该测量多少组数据的,在相应的时间是否已经跟上进度。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能够完成任务,等等。

当然,对于操作技巧,教师也应耐心指导。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较普遍问题,教师在辅导、解答之后,还要记在心中,以备习题课中集中讲解。

五、总结反馈

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收拾好器材,教师验收后方可让学生离开。对于个别效率较低、操作速度较慢的学生,实验可能没有按要求完成,但又必须按时离开实验室,教师可要求他们就在现有的状况下书写实验报告,千万不要虚构测量数据。

怎样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篇3

一、教师要经常分析高考物理实验试题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并把对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做了明确的要求:“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这个要求近几年没有怎么改变。

二、教师要在演示实验中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启迪学生的探索意识

中学物理教材对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侧重于实验演示,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并能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甚至动手操作,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启迪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教师要开放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新理念要求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进行“按方抓药”“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实验应在确定实验内容以后,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分析等过程,使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和角色。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实验步骤和仪器的操作技巧,增设开放型实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所给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合理取舍,对所得信息分析加工,整理归纳。实验结束后,师生互动,积极总结归纳,讨论实验成败得失。

四、实验教学中需强调的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要求:(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按分好的组坐好,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后可离开;(5)不能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另外带危险性或损坏性的实验,要先检查,避免损坏和意外。如:①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在此检查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②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即: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洒出的酒精燃烧,用湿抺布盖灭。

五、提倡动手实验,掌握其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①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统计:喜欢物理的占84%,不喜欢占3%。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据统计:通过听讲授,能记住25%;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40%;雙方都做到能记住65%;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能记往83%;既动手边做边描述能记住97%。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归纳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③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提倡动手实验,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培养实验能力。④动手实验是学习研究过程,在直接参与动手实验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得出概念和规律的。点评:通过长期动手实验的训练,能掌握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注重物理思想的总结,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设计思想,一个成功的实验,其设计思想总包含着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造性构思。引导学生领会前人的实验设计思想,是一条培养学生具有设计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为什么要两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为什么要使长木板倾斜以平衡摩擦力?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要验证 mv2=mgh,,为什么要选第一、二点距离为2mm的纸带?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被碰小球的质量为什么要小于入射小球的质量?还记得“控制变量法”吗……实际上所有的实验都要在控制上下功夫,实验的精髓就是“控制”。

物理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人们看到,实验发现和研究与理论探索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或交替的促成了物理学的进步。没有实验家,理论家趋于浮泛;没有理论家,实验家趋于摇摆。我们相信,只要广大物理教师能取得这样的共识,物理实验教学弱化的趋势必能得以扭转,物理实验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4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以下简称“四动”) 去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可以因材施教, 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

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 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写、学生抄, 老师做、学生看的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 自己做实验, 还可以讨论讲述, 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 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 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 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 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 学到物理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 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 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 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 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 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 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 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 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 其精确度要求不高, 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 都可以就地取材, 自制仪器来解决。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 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 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 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 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 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 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 可以用一整节课时, 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 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用) 》明确提出,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喜欢物理的占86.4%, 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 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 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 提出“四动”, 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 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 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 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 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在教师指导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的兴趣 (情感领域) 、知识 (认知领域) 、能力 (动作领域) 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使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 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可见, 通过长期边学边实验的训练, 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 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 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 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 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 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 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 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 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时, 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 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 初二第七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也同样可以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 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5

为理解什么是教学案例,我们先看一个实例:我市的一次物理教研活动进行公开课观摩,课题是初二物理第五章《热》的复习,在师生共同进行本章知识整理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总结本章学习中所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里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物理方法的种类划分、对比归纳。有的小组说观察比较法的运用,例如观察比较普通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构造、刻度及使用方法的异同点,还有湿衣服和冰冻衣服的风干的物态变化不同;有的小组说物理图像法的运用,例如研究物态变化时用“温度—加热时间”关系图像来描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把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直观、同步的表达出来,是第一次学到也是很有用的方法;有的小组说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这种方法也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中运用了;有的小组说图表法的运用,通过列表认识自然界中的不同温度和温度的差异,了解不同晶体的熔点等;有的小组说实验方法的运用,例如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讲及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各种物态变化及相应的热量吸收与放出。这样的物理教学体现了复习课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抄板书,而是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进来,学习气氛活跃,物理方法的渗透很自然的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对物理方法不仅在总结中学习,更在总结中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理念;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小组中踊跃发言,反映了物理教学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并展开竞赛,体现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这就是一个物理教学案例。由此可见,一个物理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物理教学情境,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物理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第一线物理教师撰写。下面谈谈撰写物理教学案例的特点、意义及怎样写好物理教学案例:

1,物理教学案例的特点:物理教学案例与物理教案、物理教学论文、物理听课笔记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的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这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物理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物理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至于怎样选择,则视案例撰写的目的而定。在这里也就体现了物理教学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物理教学案例的内容:物理教学案例依据不同的目的以及确定的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物理教学的总体情况、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物理教学改革的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物理教学与教改的整个过程,也可以则着重说明物理教学的一节课、一个实验、一个教学情境或教学片断;可以对物理教学理论分析,但更则重对物理教与学的实践描述。

撰写物理教学案例的意义:

3.1学习运用物理教学理论: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 的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习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关于教学的主体,有的说学生是唯一主体,有的说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也有的说教师主导性主体。到底谁是主体?单纯从理论到理论地抽象说理,有时候难以理解,结合一个具体的例子作一番分析、闸释,会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3.2总结物理教改经验: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来,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物理教学实践的反思,通过实践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教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而有些为什么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来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并提炼有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改进和指导今后的物理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3.3记载物理教学事例:撰写物理教学案例也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物理教学经历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但又不停留于记成流水账,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经历,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4促进物理教学交流研讨: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有着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

活,易于传播和交流,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阶段的讨论主题,物理围绕这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怎样写好物理教学案例:

4.1抓住教学案例的要素: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背景:物理教学案例需要向读者讲述物理教学中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节特色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讲授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年轻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二是主题:物理教学案例应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先要考虑这个物理教学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如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学习活动等等。主题确定要因人因事而宜,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各有特点,撰写时应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从而确立主题。三是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只是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四是结果:一般来说,物理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物理教学实录通常也只是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学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物理教学的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五是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分析。评析是在调查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能源的社会调查问题,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保护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能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开发等很重要性,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闸述,可以就事论事,但要有感而发。

4.2抓住物理教学的情境: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这种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可以给人以更多的启迪。物理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选择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当前物理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广大物理教师所关心、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还要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的问题。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6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创造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萌芽,是创造思维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和创造欲望。中学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针对这一点,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轻易给予结果。例如讲电功率时,讲到“度”这一单位,平时说“你们家用了几度电”“这个灯光是几度”这两个“度”一样吗?学生思维模糊,我说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调查通过自己动脉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广泛的探究兴趣,从而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的独创设计

学生实验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设计,设计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开动脑筋,大胆设计完成任务,这要求我们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分析数据找出失败的原因,得出最后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学的主阵地,由于条件有限,好多实验只能做演示,那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利用好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将好奇心引导到探究实验现象,提高创新能力上来。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观察实验材料前,学生要明确实验目的,这样在观察时就有了一定的目的、任务,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

2.要注意对比性

观察是注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观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差异的比对,进而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3.要动脑分析

看只能看在眼里,只有动脑方能理解。学生观察实验就会思考为什么不同,提出疑问,而后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们用明亮的双眼观察,用智慧的大脑分析探索,他们得到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四、重视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表现的是实验的精髓,要注重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但不要局限于实验的结果,而应简单写出实验过程,实验的心得体会及遗留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实验的印象,在脑海中进行了实验的再创造,有利于师生的沟通。

总之,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只要我们潜心去挖掘,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效!

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篇7

笔者从近几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归纳总结认为, 搞好物理概念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研教学大纲, 明确概念的要求

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对于物理概念, 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 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 进行针对性分析教材中出现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既必须明确: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是怎样被科学的表述出来的?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具体地说应认真钻研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弄清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事实 (包括实验事实) , 既弄清物理概念的依据。第二, 要明确这些物理事实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既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第三, 研究中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例如加速度, 速度, 电场等概念用比值法.第四, 对概念的意义要逐字逐句的推敲, 从而全面准确的弄清它的物理意义, 特别要明确概念的适用条件。对其中物理量的定义式、单位等也要有所掌握。第五, 弄清关系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明确教材中的地位, 它是否为重点、难点或关键。

二、重视概念的引入方法

1. 实验法。

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 让学生透过现象, 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新概念的, 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 形成鲜明的印象, 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 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 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 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 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 从而给出超重的概念;同样, 在观察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的现象后, 建立失重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 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的情境, 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类比法。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中, 有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 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 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只有这样, 可以使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 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 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3. 设疑法。

设疑如同悬念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经过学生积极思维之后得到的概念能经久不忘。在概念教学中设置疑难能更好地为概念引入创设思维情境, 这是引入物理概念的一种好方法。例如, 引入动量的概念时, 先试问:相同速度扔出的篮球和铅球, 运动员能接住哪一个?

4. 激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讲述去吸引学生,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了解, 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值得注意采纳的方法。例如, 在引入电磁感应概念教学时, 简要介绍法拉第其人及其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等事迹, 以激发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兴趣。除了利用物理史料激趣外, 在概念引入前, 如设计一些趣味实验, 提出一些相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 设置悬念等, 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新概念的引入, 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掌握概念。

当然, 除了上述四种概念教学引入方法, 还有亲身体验法、实物模型分析法、理想实验模型法等等, 在此不再繁述。总之, 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法, 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尽可能做到形象直观,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揭示概念的本质, 理解概念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 才能牢固的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 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的飞跃, 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 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概念教学中,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 只有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 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 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概念。

例如:讲授惯性概念时, 首先, 从外力停止作用后的标枪、小车等物体仍能沿原来的方向继续运动这些事实出发, 逐个分析, 然后综合得出: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到外力作用, 仍能保持直线运动。摒弃了“外力是使物体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然后分析小车沿斜面下滑这一实验:当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进入毛巾铺着的水平面上时, 小车通过很短的距离就停下来了;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入光滑的水平面时, 通过的距离就要长的多。平面愈光滑, 小车运动的愈远。对这一事实比较分析得: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是由于接触面对它的阻碍作用引起的。分析结果突出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受到其他物体作用”这一本质, 而摒弃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 速度会自动减小”这一习惯看法。再在小车实验的基础上, 运用想象和推理的思维方法, 设计一个理想实验:从斜面上冲下来的小车进入一个绝对光滑的平面, 由于不受任何阻碍和牵引作用, 可以判断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既做匀速直线运动。突出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的联系, 而摒弃了“物体要受其他物体不变的作用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错误观点。最后举例说明:不仅小车是这样, 其他物体也是这样, 提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防止认为“惯性是某些物体所独有”的片面认识。把上面个别现象所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 并进行抽象和概括, 就能得出“惯性”的概念。

揭示概念的本质, 不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定义、熟记定义, 更为重要的是应以定义为基础, 全面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且认清概念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抓区别、找联系、深化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 必须注重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些类似的有关概念进行同中求异, 异中见同, 反复深化概念。

例如:“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必须有深科的理解, 在教学中就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比较, 找出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知道,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或者说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越大, 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或者说位置变化的越快。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越大, 表示速度变化的越快。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而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大小决定于位移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 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而加速度决定于速度的变化的大小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 而不决定于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 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同, 也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增大时, 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比较, 就可以使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有比较深刻理解。

怎样提高物理概念教学 篇8

一、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

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懂得事物的特有属性,比如,在这学期开学讲机械运动的概念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什么是机械运动,而是举出以下几个例子:钟摆的摆动,水上浮标的浮动,蒸汽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在微风中树梢的摆动等,让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具有的共同特性.让学生领悟到它们都在某一中心位置的两侧往返运动,然后给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二、懂得概念的适应范围

我们从所下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适应范围.比如,已知速度是表示物体的运动的快慢程度,就由此引伸,使学生了解到不论物体作什么形式的运动,不管是直线、抛物线,圆周运动或振动,都可以运用速度概念,这样,学生在接触线速度时就不会感到茫然了,也可以扩大学生对物理概念应用的眼界.

三、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有关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本概念的研究与认识

例如,力的概念就在研究物体的相互作用之中形成的.加速度是合外力与质量的比值得来的.压强的概念也是在研究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比值中形成的.

教师对概念的教学,并不是要学生象英语和语文那样背诵、在黑板上抄定义,背定义,或者把物理概念的重点摆在要学生单纯做题目,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使学生对相邻的一些概念模糊不清,从而感到物理枯燥无味,越学越难.所以有了上面三点的准备,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可以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一些比较直观的实验或例子,比如,在声源概念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音锤敲音叉的音股,学生确实听到了音叉发出的声音,但为了说明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可凭肉眼观察,现象并不很明显,那我们可以用一个轻质小球,靠近音叉,发现小球被弹开,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很快地掌握了声源的概念,再比如,对波的衍射,干涉概念的教学中,如能利用投影仪,把小波的衍射或干涉现象投影到银幕上,学生对亲眼目睹的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就能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衍射和干涉的区别学生也很好地得到了理解.

2. 让学生自己在已有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物理意义,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分类等.比如,引入速度概念时所举的实例,各物体的形态千差万别,学生怎样比较呢?可以把它们都质点化,才可以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3. 把物体概念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它的计算公式、单位.比如,在单摆周期公式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实验中具体测出几组数据,如,T,l,g,然后学生归纳得到T=______,单摆的周期只与l,g有关,而与摆球质量,摆幅大小无关.

最后,在实践中不断的制作和发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正确的引导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如,这次县上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制作活动,通过大量的动员和鼓励,学生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在活动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了十余件作品,在快乐中体验了乐趣,巩固了知识和概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当然,教师最后还得配合一定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教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出了一道习题,已知某物体的初速度,加速度,求在t秒后的位移,学生一般都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可结果都是错误的.这里学生忽视了物体在t秒前就已经停下来了,没有真正掌握匀减速位移的概念,做了习题后,印象就更深了.

怎样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9

一、上好“引言”课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是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启蒙课, “引言”则是这门启蒙课的开篇。上好引言课, 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实验、录像、小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入门课”时我演示了这样几个实验:

(一)

杯水倒置。

(二) 冷水“烧”开水。

将烧瓶里的水烧开, 然后停止加热, 过一会将烧瓶倒置过来用冷水浇瓶底, 这时可以看到烧瓶里的水又重新沸腾了

(三) 烧不着的布条。

找一块棉布条, 用水淋湿, 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 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 把布条张开, 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这时可看到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 好象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 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四) 有趣的喷泉

1、仪器的装置。

如图所示 (1) 上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子越长效果越好, 最好选用牛顿管之类的玻璃管. (2) 喷水管:选用长度约20 cm左右的尖嘴玻璃管, 其一端接有橡胶管. (3) 出水管:上端用玻璃管, 下端用有一定硬度的橡胶管. (4) 储水槽:可与自来水嘴相连, 用来提供持续的水源. (5) 接水槽:盛接出水管流出的水, 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 (6) 橡皮塞:用于封闭玻璃管口.

2、安装与调试。

(1) 将喷水管和出水管插入橡皮塞, 然后用止水夹夹住进水口和出水口. (2) 将玻璃管装适量的水后并盖紧橡皮塞.将整个装置倒置, 然后固定在支架上. (3) 将喷水管插入储水槽后, 再同时打开止水夹, 这时喷泉就可以工作了. (4) 如玻璃喷管中水面高于喷嘴时将对喷水高度有影响, 这时可调整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如果水面较低时由于管外空气压强要比管内空气压强大, 这时空气容易通过出水管进入玻璃喷管, 使整个装置停止工作.

这四个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 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物理学的殿堂。最后向同学们讲述“死海不死”、“伽利略发现钟摆的等时性”的小故事。这些活动,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而为物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设计实验, 讲解新课。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源泉, 是激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讲授《大气压强》时, 做了这样的实验:在课堂上演示了“马德堡半球试验”, 生动有趣。“冷水浇铁皮灌”及“瓶子吞鸡蛋”等魔术般新奇好玩, 这样的现象学生觉得惊奇, 而且记忆深刻, 在这样的氛围下讲解知识, 可立即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设计趣味性实验, 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时做个实验的效果往往比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 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一定保持得很久, 他们的普遍现象是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 从而产生困惑, 感到莫大的压抑, 导致听课无心, 思想开不差, 作业头痛。久而久之, 恶性循环下去, 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而, 设计针对性实验, 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例如:在学习完流体压强后做下面的实验:隔物灭火

桌上放一只玻璃杯, 杯子前面20cm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用力对着玻璃杯吹起, 烛焰被吹灭了。如果要你通过一只大漏斗吹气按如图所示吹气, 却不能把蜡烛吹灭。这样的实验不但巩固了流体压强的知识而且将知识加以延伸。

3、设计趣味性实验,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引伸至课外, 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阔的大课堂, 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 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授“光的色散”的现象时, 学生对彩虹的现象就十分感兴趣, 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彩虹, 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反射后形成的, 观察时应注意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红的在下还是紫的在下?我们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得到人工彩虹, 满足学生随时观察的需要。比如对着太阳光把一口水喷成雾状, 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 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还可把一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 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 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 这也可以观察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 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 不但觉得物理有趣, 而且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在操作实验过程中, 特别是一些探索性的实验, 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 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 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段之一。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教学方法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 同时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但传递信息快, 信息量大, 而且能做到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声光结合, 声形并茂, 直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 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过程,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如做完磁感应实验后改用多媒体实验过程, 加以动画控制就可以使学生对电磁感应有充分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将部分实验进行包装游戏化, 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 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适时开展物理知识竞赛活动, 使学生通过比赛方式, 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 易于接受,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不断改进教法, 提高授课艺术, 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 提高授课艺术, 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可以在教学中讲一些物理科技小故事。讲的小故事, 要求短小精悍、有趣、有用, 同时结合物理教学的需要。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的时候, 难免会有一些动作。这不能视作课堂纪律不佳。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在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心情舒畅, 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急于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此时引而不发, 提出几个问题加以启示, 让学生自己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巩固学生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 使学生尽可以多接触一些物理知识, 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我在认真改进第一课堂的同时, 积极组织了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

(1) 课外阅读物理书籍, 这是增加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2) 请有经验的物理工程师, 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作物理专题报告。

(3) 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 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或考察报告。

(4) 指导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学生通过写小论文, 反映他们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再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进行宣读, “作者”高兴, 同学们羡慕, 实质上这里蕴藏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潜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5) 指导学生自办物理小报, 可以扩大知识面。组织小型报告会, 使学生有机会自我表现。由学生收集来的资料,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这些知识均是学生们喜欢的内容。如物理之最、谜语、做做看、科学家轶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现代发明等。通过小报汇编展览, 大开学生眼界, 增加求知欲望。

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物理学史教育和美育教育, 稳定学习物理的兴趣

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融化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 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对祖国建设, 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根据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讲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及近代物理工业成就。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和振兴中华紧迫感的介绍, 调动和稳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初中生不感到物理是枯燥、危险的学科, 还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去感受美、追求美、探索美, 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美育主要通过物理实验, 现象及实物观察和教师生动的讲述来实现。

怎样才能上好农村物理实验教学课 篇10

一、教师转变观念,精心设计实验、做好实验,挖掘实验教学中的育人因素。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相当薄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为严重。同时,传统的物理教学理论认为,实验教学是为知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中最多只能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绝大多数教师都把实验教学仅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因而,不能也不去挖掘实验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不重情感;只重机械模仿,不重能力培养。特别是面对基础较差的农村孩子,教师的懒惰思想就更严重,使得实验教学一是肤浅,二是呆板,学生生搬硬套、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很快对物理学习丧失兴趣。

教师应该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例如我在“大气压”的教学中,先做演示实验: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把杯子倒过来,纸片掉不下来,连一滴水也流不出来。学生惊奇极了。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我再把抽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叫两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拉,学生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拉不开,使学生既惊奇又确信“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的事实。逼真的实验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取两只粗细相差很小的试管,在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的封闭端插进大试管一小段,然后倒过来试管口朝下,学生观察到,水不断从两管间隙流出,小试管不但没有落下,反而慢慢地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学生不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大大激发了了解大气压的欲望。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模仿能力,教师熟练的操做过程也会让学生产生佩服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多做实验,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爱你,爱听你讲课,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感兴趣了,教师辅导就会很轻松。

二、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克服教学器材匮乏的现象。

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师利用资源不只限于实验室现有的设备,现有的仪器有的用途单一,直观性不强或者脱离农村的现实,教师最好自制教具、学具,师生身边的许多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可以自制一些符合实情、操作性和直观性较强的教具,不但具有简单、直观等优点,而且易于动手,学生回家后也可以模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由于实验器材不够,就将62位学生分成12组,每组5人,另外2名学生收集数据,其中6组用实验室的器材,另外6组用学生自带的测量工具,各组完成后,可以交换器材,让学生使用不同量程的测量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实验桌)的宽度,将记录的结果进行交流、分析、论证,学生还可以回家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家中的桌椅等物体。学生手、脑、眼等多种器官参与,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种训练,不能只图完成任务,长期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火车过隧道时的相关计算问题时,学生不理解总路程为何是隧道长加火车长等问题,我就用废纸做了一个长的圆筒,再折一个小火车来演示,效果很好,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在研究“升华与凝华”内容时,由于我校的器材只能做演示,为了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我让学生自己带来透明的塑料瓶,从家中带来盛热水的杯子或碗,帮助学生在实验室外完成了探究活动。物理教师若能做一个有心人,留意观察,留意收集生活素材,勤于动手,自力更生,基本解决器材不足的问题,就能较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实验课。

三、开展科技活动,兴趣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

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地理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基础、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有些教材设置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不具有普适性,教师虽根据需要设置了教学活动,但有些现象学生无法观察,有些体验学生无法感受。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了解,观察学习的机会。开设实验室开放,科技活动,兴趣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同时,将课堂与课外结合,把实验教学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农村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通过调查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带领学生观察农村家庭新建房屋楼道之间的双空开关,通过观察和听取工人师傅的讲解后,学生在到实验室利用单刀双掷开关对电路进行控制。在部分学生了解后,我在市场上给每个班买两个双控开关,放在班上,学生自己把它拆开,对照电路图接线(用干电池做电源),这样学生对双控开关的工作原理就很容易理解,以后家里要检修、安装双控开关时,学生自己就能解决了。再发点粗铜丝给学生,让他们自制两个双控开关,并对小灯泡进行控制,他们的兴趣就更浓厚了。我通过这些方式,将其学生好奇的本性纳入探索的轨道,不脱离生活的学习,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部分优秀的学生提升的机会,也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探究物体的导热性能,我发给学生一段粗铁丝,其它器材如蜡烛、木棍、竹条等由学生自备。要求学生探究出铁丝、木条、竹条等哪个的导热性好。实验中很多同学就直接做,未用控制变量法,即器材规格(长短、粗细)一样。我在组织学生对研究方法进行讨论时,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有较深刻的认识,然后这些学生在班上去表演给其他同学看。这样让学生去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怎样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目前,在普通中学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了高中,但所学知识没有达到高中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普通中学的高一新生来说,他们知识上“负债”较严重。现行物理教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加深。因此,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如何使这些知识上“负债”严重的学生,尽快补上必要的物理基础,改变落后面貌,达到要求,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摸索,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物理成绩有明显提高,2009我校高一新生入学考试成绩物理平均51分,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成绩有所上升,一年后就能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全班考试成绩平均70分以上。实践证明,只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质量照样能大面积的提高。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知识摸底,思想摸底

要想使教学有成效,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每次接新班,我都进行两摸底:“知识摸底”“思想摸底”。先抄录、分析升学考试或以往的学习成绩,找原班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质量、学习习惯等情况。开学初对新生进行摸底测验。分析每个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在班主任老师的配合下,找学生个别谈话,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例如我接过的高-新班。不少新生物理升学成绩只有40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回家没有复习读书的习惯,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同学们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思想上进取性强,学习的自觉性比初中提高了。-部分学生因考不上重点中学或升学成绩差,自卑感严重。不少同学因学习上的困难而对物理采取“放弃”的态度,失去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教师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我确定教学的基本方针是“扬长补短”。工作的重点,一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补基础知识差距,希望做到使学生“学习有个起点,上楼有个阶梯”。

2 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做到热情地补充知识缺陷

教学工作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后,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极大部分并不是他们智力差,而是学习积极性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开始学物理时,我觉得物理很有趣,兴趣比较浓厚,后来。越学越难,成绩越来越差,我对物理就越来越不想学了。”有的同学说:“我对物理一窍不通,一直对物理采取放弃态度。”我经常利用上课或课间休息的机会接触这部分学生,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详尽批改他们的作业,有时进行面批面改。热情地要求学生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来找我,故每次接新班后,总是很快地使师生感情融洽,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一门科学,必须热爱它,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不怕艰苦地、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除了不断明确学习的目的,激起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开始对物理发生兴趣是与物理实验密切有关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并不断浓厚起来。

学习的成功促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当然学习就更有成效。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在研究大纲,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每节课都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发掘认知矛盾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认识上的兴趣是由已知事物中的新东西所引起的。

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应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当注意集中到人所要反映的事物上,就能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其余部位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时产生的刺激强烈,影响深刻,形成的表象鲜明、丰富,学习的效果当然要好得多。漫不经心的听三遍,不如集中注意听-遍。

5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析其原因,既不是智力差,也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学生上课时以抄板书为主要任务。回家以解题为主要任务。他们阅读课本少,复习巩固不经常,积极思维未形成习惯,所以学习成绩上不去。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本,精读关键课文。在阅读中特别强调限制词的含意,如“一般”与“任何”的区别,“和”与“或”的区别,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等等。在阅读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怎样开发利用好初中物理实验资源 篇12

一、挖掘实验室资源, 提高实验器材的利用率

1、开放实验室, 增加学生实验次数。

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 必须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 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题目可来源于教材或课外习题, 根据题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让学生自由探究。这一活动对突破教学难点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2、开发实验器材, 力争做到一物多用。

如何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 让实验器材的性价比更高, 这是新课改对实验老师提出的新课题。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开动脑筋, 不断尝试将实验室里的器材加以组合或开发, 可以让一个器材完成更多的实验探究。比如:试管,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 让其发声, 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 再对着试管口吹气, 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 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 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 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 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再如:激光笔和平面镜是用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 我们还可以用它改变光传播路径的功能将桌面发生的微小形变加以放大, 使学生看的更清楚。以上实例说明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多思考、充分利用实验器材, 开发更多的实验, 让实验器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挖掘生活资源, 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

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 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 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 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 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 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 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 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 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 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 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 又加深印象, 一举两得。

2、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简便、直观、原理单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 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 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 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 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我与学生, 群策群力, 大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 需要用溢水杯来完成实验, 但由于实验室溢水杯数量很少, 分组实验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我动员学生自制溢水杯。学生找来易拉罐和气嘴, 做出很有实用价值的溢水杯, 不但解决了难题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时, 课本上没有安排什么相应实验, 学生分析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起辉器中的双金属片 (受热弯曲) 、红绿发光二极管、电磁继电器、电源计了一个火灾自动报警器来演示电磁继电器电路的工作情况。制作完成后, 把该装置分别放在各班教室, 让学生们课下自己观察、实验,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 同时制作者也有一种成就感。这一举措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

有些课本上的实验按课本上的装置来操作很难完成, 这样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设计出新的教具, 顺利完成实验。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 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 摩擦力才等于拉力, 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 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为此我和学生们设计了新型摩擦力演示器, 弥补了这一缺点。改进后的教具具有方便、误差小、可见度大、可操作性强四大优点。

其实, 物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都需要改进, 如:研究焦耳定律实验中煤油受热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 操作繁琐等。只要我们教师潜心钻研, 大胆创新, 一定会制造出更合理的教具, 使实验效果达到最佳。

摘要:实验改革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是落实物理课程标准,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文浅谈了如何开发利用好初中物理实验资源。

上一篇:林下种植的基本原则下一篇:恶性体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