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教学

2024-10-01

怎样写教学(通用12篇)

怎样写教学 篇1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 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 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 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后记”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 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写好“教学后记”, 不仅不是额外负担, 还是备课的好“帮手”, 它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我认为, 要写好“教学后记”, 应做到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

1. 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 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 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教学后记, 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 具体、细致、形象地描述, 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 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 因为要落笔写, 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 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 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 因为写得翔实, 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 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 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教学后记, 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 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 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 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 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 最终促进自己的理论水平的提高。

3. 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教学后记, 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 使其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 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 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 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抓住重要问题写好“教学后记”

1. 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达到光辉顶点。

2.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中吸取的教训, 更上一层楼。

3. 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不已。

4.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注意写“教学后记”的方法

1. 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 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 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 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 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 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 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 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 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 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 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 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 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 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 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 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 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 联系体现衔接, 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 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 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 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 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四、写“教学后记”的注意点

1. 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 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 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 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 教学组织是否有序, 激励奖惩是否得法, 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 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 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 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 “反思”才能实事求是, 才能因地制宜。

2. 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反思”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 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维, 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 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 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 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 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 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 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 对教师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还应有对“反思”的“再反思”, 反思后的再学习, 学习后的再反思。

当然, 上述所述内容, 并非固定模式, 教师再操作的过程中, 要有感而发, 体现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独特思考, 可以不拘一格, 择其善者而记之。

怎样写教学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写得写失写惑写感,自我分析审视教学过程,辨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行为效果与预设目标的吻合度,探究调整优化行为方式的一个过程,是教师自我意识自我思想的一个思维过程的书面呈现,因此格式相对自由,篇幅长短不定。不过要让教学反思更好的为自我教学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服务,笔者认为也要注意几个方面。

1、记述要“真”。教学反思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亲历亲为的教学经历的体验、感悟和分析,是为自己服务的,因此一定要求“真”。这真一是指案例要真实,客观记录下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事实;二是分析要真实,真切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成功就是成功――学会自我欣赏;失败就是失败――学会自我批判。那种评课时碍于情面“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假大空“式的套路,应该摒弃。如果教学反思不能以自我的`真实为基础,要么摘抄文稿,要么无病呻吟,还是不要也罢。

2、视角要“小”。教师平时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烦杂忙碌,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反思,在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可就教学过程的某环节(导入、探究、巩固、运用等)、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情感的激发、知识的掌握、讨论的形式、探究的实效等)的得、失、惑、感谈一点或几点感受最深刻、体会最真切的认识和思考。

3、重点探“理”。要让教学反思真正起到丰富实践、提升理念、促进发展,达到 叶澜老师所说的“……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目标,关键在于要对教学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和规律。有得,想一想符合怎样的教育规律,对后续教学带有普遍指导性的是什么;是失,想一想失误的原因,探究设计理念上的偏差,操作执行上的偏移,思考改进的策略……这些理性的思考,才是教学反思的真正价值所在。

怎样写好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篇3

一、了解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一个重点班级还是普通班级,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执教,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3.情节。有了主题,就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的转折过程,要把学习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节写清楚。

4.结果。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学生学习的结果。

5.反思。反思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以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二、写好案例的关键

1.选择复杂的情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作出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心理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主观认为教学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

三、案例的表现形式

我们现在做的教学案例是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做视频案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某个比较典型的课堂教学实例拍摄下来,围绕某个主题,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活动片段,请我们学校的教师做出精彩的点评,制成光盘,做成视频形式的教学案例。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篇4

一、记成功之处

1. 记教学机智, 就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例如, 在教学《四时的情趣》一文时, 我因为自己不喜欢这篇课文, 觉得语言太过浅显和平淡, 没什么嚼头, 所以兴致不高。准备了一些四时景致图片, 也因为跟文章描写的景致距离太远, 没有起到预设的作用。但是在品读课文时, 有一个女孩子动情地读了这样一段: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 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 或者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 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 连下雨也有意思。”她读完后说: “老师, 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漆黑的夜晚, 萤火虫正提着灯笼在草丛上空飞舞, 我还听到了蛐蛐在起劲地唱歌。”听了她的发言我眼睛一亮, 想起了一位叫刘永的老师对学生说过的话: “最明亮的眼睛在心里。”于是, 我就顺着这个女孩子的思路, 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 闭上眼睛“看”四时的景致, 然后把看到的和大家交流。没想到, 孩子们听得认真, “看得”细致, 讲得兴致勃勃, 不仅讲到了文章中提到的景物, 还讲到了文中没有写到的许多四时美景, 一篇看似平淡的小文被品得美不胜收。在写教学日记时, 我记下了这件事, 因为那个孩子的发言给了我启发, 不仅救活了我那一节课, 而且让我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闭上眼睛看就是在进行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在人们的阅读学习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阅读活动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还有助于把获得的知识通过比较和补充, 融会贯通, 促进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产生。从那时候起, 我就非常重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 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记得我在讲《梅雨潭》一课时所设计的板书, 既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又反映了突出的写作特点, 还能为学生背诵课文做提示, 条理也很清晰。邱校长听完课后, 特意就板书做了点评, 课后我就在教学反思中记下了这一条。

3. 记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例如, 在教高年级数学时, 经常会有一些聪明的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好办法来解题, 使解题过程简单易懂。这时候, 我就及时把那些巧办法记下来, 以丰富自己, 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记不足之处

任何一节课, 即使是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 慎之又慎, 觉得非常好了, 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是否最恰当; 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估计是否考虑周全; 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否有偏颇; 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 觉的不放心不扎实等。这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再回顾、梳理、甚至修正等,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引为借鉴的教训,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记疑难之处

“疑”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听课时的疑点, 那些听不懂的知识, 方法。我们每节课下来,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疑问, 这些是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的, 教师把从学生的学习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 细加琢磨, 思考出解决疑难的方法和措施, 对今后的教学和复习, 更具针对性。二是教师方面的疑点, 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 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 或是解题的方法不是最简单, 最科学, 不是学生最容易懂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 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 把他记下来, 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 使之明白透彻。此外, 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困惑, 我就经常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方法。

例如, 在执教《母亲的账单》一课时, 我考虑到课文语言比较平淡, 不适宜朗读品味, 于是就紧紧抓住母亲那份账单, 力图通过这简单朴实的语言, 挖掘出文章的内涵。对账单的品读, 我设计了层层深入的三个问题: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 算算妈妈为我们做过多少事, 我们该付多少报酬; 二是出示美国作家克里腾在他的著作《母亲的价格》中为母亲工作所计算的报酬; 三是讲一个地震中的妈妈用鲜血哺育女儿的故事。我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深入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在此过程中, 我引导孩子们多次朗读妈妈的账单, 目的是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妈妈的爱, 表达出对妈妈的爱。但是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 而我却找不到引导孩子升华情感的方法, 于是课后我记下了它, 以便继续研究和提高。

四、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摘要:写教学反思主要是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疑难之处以及教学中的亮点, 记录教学中的遗憾, 写反思贵在及时、坚持。

关键词:教学反思,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怎样写教学反思 篇5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 “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后反思都必须用文字记述下来,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来说,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

1、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反思,按照教育教学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阶段:

a、教学前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再次梳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新问题,你准备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在反思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既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又可以养成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b、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c、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2、教学后反思可思之处: ①记成功之举

上每一节课总有精彩、成功之处。如:有时精彩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恰当地运用了某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目标,引起了学生超乎寻常的共鸣;有时备课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成功的教学,体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地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年级上册《鲸》的反思:之前听了余映潮老师讲的这课,我试着用余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讲起来真是得心应手,让我再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真正含义。余老师重点组织学生学习第一段,让学生真正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四种说明方法,然后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分析第四段,由于先前的铺垫,此时已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抓重点段教给学生方法。

2、记败笔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活动,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时教材内容处理得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取用不佳;有时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不够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无从下手的问题,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活动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案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解决“方案”,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本册《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教学暴露出了我的不少问题,如课堂的开放性不够,教师牵引得比较紧。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都是教师逐层抛出问题,既找出老妇人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然后交流体会,这样老师就引导学生先理解老人的四次语言,再理解老人的三个眼神的含义,每个环节都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不好。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进行以下的修改:以一个大问题总统全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妇人?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设计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帮扶作用也得到体现。

③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教学思路得不到拓展。

本册《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教学中对重点句“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学生理解得很到位,王子轩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刘宇鹏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候进博说:“付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馈赠。”让我感到欣喜,另外,整节课同学们很活跃,源于同学们预习到位,自主学习留了充足的时间,教师引导到位,所以效果较佳。

④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教学丰富材料 本册《山中访友》教学反思:虽说上的是第一课,但同学们与我的配合是默契的,课堂上同学们发言踊跃,高潮迭起。在学习老桥一段,刘宇鹏、刘广安等孩子能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等词汇报体会,第五自然段仿说排比句让我欣喜。吕淑彤说:“你好!飘落的花瓣!你优美的身姿伴着溪流声跳优美的华尔兹;你好!顽皮的松鼠,你们其乐融融的在玩什么呢,是邀我与你同欢吗?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挺拔的身躯,坚实的胸膛多么威严;你好!水灵灵的青梨,你躲在密密的树叶当中,是在玩捉迷藏吗?”王子轩说“你好!美丽的花朵,你芬芳扑鼻,为大自然清新空气;你好!漂亮的金丝雀!你那动听的歌声,让人心醉神怡;你好!挺拔的杨树,你高大的身躯,像个战士一样守卫边疆;你好!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为枯黄的土地披上一层绿色的新装。”马震宇说:“你好,苍翠的大树,是要我与你乘凉吗?你好!奔流的大河,你高声呼喊着,是要我加入你们的大合唱吗?你好!巍峨的高山,你高耸入云的身躯,让世界上的人们惊叹。”的山区只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有总结写法就下课了。

⑤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

本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学生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相关句子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如果当时能设计这样的一个小练笔: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设计这样一个练笔,帮助学生理解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进一步体会“我”对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四.反思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1、以课改思想为指导。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课改思想相对照,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2、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不具备对今后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

3、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依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反思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思想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

警察怎样写散文 篇6

有一次,冯小刚见刘震云腰里挂着一串钥匙,便手指其腰间,郑重其事地说:“摘下,像一大队会计。”(参见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P16)记得读到这里时,我会心一笑,马上想到自己多年也是一个大队会计。为了淡化会计形象,我裤兜里装一串,裤腰里别一串,分而治之,很见成效。

大概因为如上原因,今年8月见到张暄时,我对他腰间的那串钥匙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串钥匙拴在钥匙链上,浩浩荡荡,叮叮当当。心中不免暗想,这哪里是大队会计,分明是在公社当差嘛。我问他何以有这么多钥匙,他就给我讲那些钥匙的去处:哪串钥匙通向家里,哪串钥匙在办公室落户,还有哪串、哪串……好家伙,他居然在裤腰带上建起了分类系统,实在是高。

我要谈张暄的散文集《卷帘天自高》,却首先说起了他那串钥匙,完全是因为书里的描述激活了我的记忆。这本散文集中有一篇《防盗门》,说的是修家里防盗门的事情。写到最后,张暄说:“此门共两个锁孔,六套钥匙,每套钥匙两把。一把钥匙小些,专事开关镶嵌在门页上能伸缩两个锁舌的门锁;另一把大些的,能扭转安装在门页里并从不同方向伸缩并松贯门框的钢筋。”这里的描述一下子让我明白了他钥匙多的原因。你瞧瞧,光是他家的防盗门就与众不同,居然有一大一小两把钥匙。而另一篇《临时工陈钟》也写到了钥匙。陈钟丢三落四,常常把钥匙忘锁在打字室里。于是“我驱车过去,开门,数落他几句,教给他我带钥匙的方法:一条链子拴了系在裤子上,裤带上穿一个钥匙扣挂钥匙,开门时只需把钥匙从扣上取下来,而钥匙还被链子拴在裤子上。这种挂钥匙的好处就是,只要裤子在,钥匙就在,双保险,万无一失。”读到这里时我笑了,我又想到生活中的张暄一定是个精细人。估计他的办公桌拾掇得井井有条,书桌也整理得纹丝不乱。不像我,只要是桌子,那上面准是垛着几摞书,小山似的,结果是我常常找不到要找的书。

或许正是生活中的这种精细成就了张暄观察的仔细,也让他笔下呈现出一种描述的细腻。他写10岁左右的男孩坐自行车,“正坐”需要更高的技巧:“在跃身起跳的时候,得让一条腿抬高跨过后座并骑乘之上,像是在从侧面跳一个跑动着的鞍马。”(《自行车》)这种写法一下子会击中许多中年男子,让他们的记忆蠢蠢欲动起来。他写狼,小狼被淘气的孩子敲打着叫唤,母狼身体轻微地震颤。“然后,我真切地看到,一滴眼泪缓缓地从它眼睛里流了出来。它的眼睛外围有一块发白的毛发,那滴眼泪淌过那块白色区域,渗入它通体的毛发之中”。(《最后的狼》)这种描写,一下子让人意识到狼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它在疼痛、无奈和绝望时的表现或许与人并无太大区别。他写书签,居然能生发出如此思考:“书签是善意的休止符,是对读书活动的一种间断,或者说是对两次读书活动的承续,这种承续貌似无意,却有着颇具内涵的积极力量。所以在这本书里,它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本质的用处。它的身体,呈裁纸刀模样。更多的时候,我让刀尖伴随目光划过那一行行文字,或者在沉思的时候,绕于指间,掠过皮肤、嘴唇,感受想象中的刀锋。”(《书签》)这枚有着特殊造型的不锈钢书签是张暄的爱物,他拎着派不上用场的书签读完了年轻时读不进去的《复活》,书签也仿佛经受了一次名著的洗礼。像这些描述与思考,我就觉得十分妥帖,让人过目不忘。这里显然有细描的功劳。

散文虽然有种种写法,但我觉得大体而言,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前者是对内心宇宙的逼视,故所叙所描,多与自我的生活与思想有关;后者则是对外部世界的摹写,故用笔常常在自身之外。这本散文集,张暄虽然也写到了自己,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写别人,写外界。有时他写的是一处场景,有时写的又是一种物象,而更多的情况下,他写的则是一些陌生和熟悉的人。比如,那位卖袜子的老妪,推销演出票的“漂泊者”,怒气冲冲的“怨妇”。这些人只是偶然与作者发生了某种联系,却被张暄逮了个正着。而几笔下去,她们又能活脱脱地站在你面前。我暗自琢磨,散文若去写陌生人,难度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你对那些人并不了解,全看你有无瞬间捕捉的能力,就像摄影记者那样。张暄敢去写陌生人,说明他有一种自信。

那么,熟悉的人就好写吗?我觉得也不好写。有时候因为太熟悉,你甚至不知从何处下笔。像陈钟、老王(《排队》)、老莫(《老莫开车记》)、卓然(《卓然的幽默》)、老樊(《与老樊闲坐》)等,这些人与张暄或者交道多多,或者交情很深,他们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片断进入了张暄的散文,或者说张暄只是截取了这些人最有神采的一个或几个瞬间。比如,他笔下的那个老莫我也认识,老莫开车出事的那个地点我甚至更熟悉一些,因为我那位村里的朋友就是在那个水泥隔离墩上出的事故,离开了人世。散文中,作曲家老莫开着一辆破车在我家乡的道路上走神违章掉轱辘,本来可恨可笑,但张暄一写,极度喜欢开车、且把开车看作人生最大享受的老莫却变得可爱起来了。读他这篇散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吉普赛人的形象。这说明通过张暄,老莫可能已充分文学化了,他变成了一个文学形象。

其实,不光是老莫,进入张暄散文中的好些人总会让我想到小说里的“刻画人物形象”之说,这大概与他的散文写法有關。张暄既写散文又写小说,有时散文就带上了小说的笔法。对这一点他并不避讳。他在自序中说:“最初的《临时工陈钟》,就有编辑说像小说。到了《母子》、《小心眼儿》、《最后的狼》等篇,几乎完全称得上小说了。回头来看,不过是顺从兴致,加了虚构,浓化了情节,就成了这副模样。”我虽然对散文的看法比较保守,觉得散文不应该虚构,但张暄以小说笔法去写散文,确实又写出了许多新意。像《临时工陈钟》,就显得舒展大气,收放自如。这么说,莫非跨文体写作有一些道理?

张暄是我晋城老家的一名警察,起初做刑警,后来当交警。2009年春节我初次认识张暄时,只是觉得他有一种警察才有的干练和精气神,而这一次读他的散文,又让我意识到他还有一种侦探心理,这是不是也与他的职业训练有关?这本集子中有篇散文写到了我本人,张暄从读我的散文集《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说起,然后纠结于我究竟有没有本事。经过一番铺陈和考证,他终于在书中的一幅图片里找到了答案。那张图是一封信,放到书里后,图片上的字已小得不好辨认,但张暄还是从那里摘出了一段话。由于我当年的中学老师在信的末尾说过:“当一个教授多好啊!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当教授,不当书记和官僚。”张暄便说:“原来赵勇的‘没本事’,是被这帮人害的!”(《从〈碎影〉里扯出来的闲话》)记得当时为书找图时,偶然发现我还保存着30年前中学老师的这封信,很是惊奇。而由于写到了这位老师,我就把他的信放在那里,图与文之间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但张暄却从这封信里抠出了他所需要的东西,就像警察发现了一个人的犯罪证据。他的这个发现甚至也让我吃了一惊,于是我想到,虽然这封信早已被我遗忘殆尽,但30年前的那番教诲是不是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以至于我在“没本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了一名潜藏多年的逃犯?我藏着掖着装着,却还是被目光如炬的警察看出了破绽。这样,在遥远的“教唆犯”和今天的“罪犯”之间,他便成功地建立起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那一刻,张暄俨然就是福尔摩斯,你不服都不行。

说张暄有一种侦探心理,我当然不是在骂他。因为我觉得,好作家其实都有一种侦探心理。唯其如此,他才能不放过生活中的蛛丝马迹,也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我便想到,张暄那种细致的观察、细腻的描摹、对笔下人物的准确定位,还有那种冷静从容的叙述方式,或许都与他的职业习惯与侦探心理有关。凭着这种习惯和心理,那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物象、片断、人物的瞬间等,才能进入他的散文。而如此一来,他的散文也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卷帘天自高》是张暄的第二本散文集。据他说,他最近几年主要是在写小说,散文并没怎么去刻意经营。他不光写小说,而且也不断通过读小说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见面,他总会给我推荐一些小说。听着那些陌生的书名和同样陌生的作者姓名,我就愧从心头起,就觉得自己研究大众文化多年,果然把自己鼓捣得没了文化。比如,这本集子里写到的舍伍德·安德森的《暗笑》,他最近推荐给我的《逃离》(艾丽丝·门罗著)和《大眼睛的女人》(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著),我就没听说过。后两本小说我已买回来置于床头,正准备补课。记得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读过张暄的一篇博文后说:“向张警官表达敬意!一个读麦克尤恩的警官,值得我们敬佩。”我现在也想说,一个懂得不断用文学阅读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的作家确实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还知道自己的不足,还在偷偷丈量自己与这些优秀作家的距离。而这种阅读、揣摩、丈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进步的过程。我想,等张暄再读了一些好小说也再写了一些好小说之后又生产出一批散文,它们一定会有一种新的境界。

(本文编辑 钱振文)

怎样写数学课的教学后记 篇7

一、把课堂上的成功之处记下来

教学之所以成功, 就有成功的道理。或是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 或是正确贯彻了某种教学原则, 或是某一片断精彩, 如教师在讲课中, 或是各环节课的过渡性评议富有启发性, 或是在激发学习兴趣过程中, 运用了某一格言警句效果佳, 或是一道数学题妙解, 学生感觉良好, 或是导入新课、突破难点恰到好处等等。教师在课后应把其中最成功的、感受最深的记下来, 这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二、把课堂上的失误之处记下来

一堂课, 尽管讲授前认真写了教案, 但由于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因此, 教案中的有些作法, 不一定顶用, 其不足或失误的地方可能在课堂中出现, 其实, 失误并不可怕, 关键是应该正视它、总结它, 把失败的教训转化为成功的经验。所以教学后记要记这些失误之处, 目的在于引以为戒, 避免今后教学中重蹈覆辙。

三、把学生的建议记下来

教师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如:采用的教法好不好问题, 讲课的快慢问题, 讲授内容的深浅问题, 作业量的多少问题, 习题的难易问题, 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问题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 充分发扬民主, 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建议, 先冷静地分析, 再把问题写在教学后记里, 以利于在今后的备课中提防自己注意这些问题。

四、把学生的灵感和思维火花记下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需经常提问学生。诸如这道题怎样解?这道题怎样证?有时学生思考后, 出现灵感, 方法简捷明了, 比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更佳。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发现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鲜的问题, 出现思维的火花, 对教师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如果教师课后及时记录这些灵感和思维火花, 在今后的课堂中渗透, 对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五、把课堂中的遗留问题记下来

教学过程没有完美无缺的。每授完一节课, 老师应该静下心来, 反思全过程的情况, 特别要把那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遗留问题记下来, 如时间安排不准确, 或有的题目的解法或证法, 还有较好的方法解决等等。教师把这些问题记下来, 这样能使今后的教学过程日趋完善, 教学效果更好。

此外, 教学后记应注意及时、精要和持久, 不宜庞杂冗长, 面面俱到, 更不能高兴时写一写, 忙时丢一边, 这都是没有效的。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才会收到成效。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类文章 篇8

在现实中, 许多教师把写反思狭义化了, 认为就是泛泛地记下一些教育教学过程和感受, 或者是教学案例与反思。其实, 从广义上来说, 反思性文章包括所有的教育教学论文、故事、案例和教育日记、课后札记。因为这些体裁形式各异的文章都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晶, 所以都应该算是教学反思。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类文章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写什么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地记录下来, 总结一下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谈谈收获和启迪,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实践跟进。

2.写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约而至又稍纵即逝, 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 令人遗憾不已。

3.写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之处,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让它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的教训, 以便更上一层楼。

4.写学生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总会不时闪烁智慧和创新的火花,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体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反思记录, 是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和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组织教学方面有什么新招术;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落实;启迪是否得当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作哪些调整,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怎么写

写的方法很多, 这里主要谈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一) 准备阶段

1. 勤观察, 善梳理, 找依据

反思类文章的写作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和详细的原始记录, 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 适当记下一些素材, 收集有关资料。在资料素材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 要认真思考和梳理, 发现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 或许会初步形成反思文章的思路。总结梳理之后, 接下来就是阅读教育类杂志中或教育专著中相关的内容, 寻找一些理论依据, 获得理论的指导, 这样也可以开拓思路。

2. 主题提炼要细化

总的原则是:宜小不宜大, 宜细不宜粗, 宜新颖不宜老套。

我们应该这样去提炼主题:从人人皆知的主题中, 跳出窠臼, 另辟蹊径, 适当拓展, 深化主题。

比如, “爱”是教育的最大主题, 许多教师在写论文或具体叙事后往往这样提炼主题:“爱, 是教育好学生的灵丹妙药。”这无疑是一个既宏大又空泛的主题, 不如细化为“爱, 有时可以用严厉的方式表达”“无原则的爱, 是一柄伤害师生的双刃剑”“对爱意的感受, 双差生会更强烈”等具体而细小的主题, 这样的主题更鲜明更新颖, 更让人受益。还有, “宽容”也是教育的大主题, 不能将“宽容”作为一篇教育叙事的主题, 而应该细化为“宽容, 也是有限度的”“宽容, 在需要宽容的时候”等切入点小的主题, 这样才能写出新意。

(二) 成文阶段

1. 标题:简明有亮点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 看文先看题”。谁都明白标题的重要性, 但绝大多数教师写文章时都不知道要将标题精装巧扮, 不懂得亮化标题。

许多标题语言贫乏, 不是“浅谈”“浅析”“浅议”就是“小议”“刍议”, 不是“初探”“管见”, 就是“试论”“试说”, 要么就是“关于”“之我见”“点滴体会”。许多标题重复雷同。比如《怎么激发××课的兴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标题本来没有问题, 但你用我用大家用, 去年用今年用明年还是用, 年年大小十八岁, 一点新意都没有。许多标题冗长拖沓, 作者恨不得把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都集中到标题上, 好多反思性文章标题字数长达15个字以上, 甚至有30个字的。比如《浅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我是怎样渗透素质教育的》这个标题, 不说这个内容表述有误, 令人费解, 单看多达30个字, 就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 读起来气喘吁吁。还出现了“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也显得重复啰嗦。另外, 还有一些标题很空泛, 大得摸不着边际, 动辄就是“新课程改革之我见”“新世纪数学教学的思考”, 好像是全国知名专家在做讲座一样。一线教师的反思性文章千万不要夸大叙事。

那么, 好的标题应该是怎样的呢?文题相符, 简洁醒目, 新颖别致, 富有个性。怎样才能亮化标题呢?

(1) 设疑提问法。即用一个紧扣文章中心的反问句或设问句来作标题, 这样既可以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又能让内容开门见山, 一目了然。比如, 《怎样搞好数学的概念教学》《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学味》《熟如何才能生巧》等等。

(2) 巧用修辞法。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作为标题, 非常生动形象, 有吸引力。如:《师语:婆婆嘴与打火机》《班主任要“五观端正”》 (比喻) 《对话教学, 你在课堂还好吗》 (拟人) 《早行预设事, 免得生成乱》 (对偶)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反复) 。

(3) 引用借助法。这是借用名言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术语等来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引用得恰当, 文题就会有创意, 增色不少, 令人耳目一新。比如, 《行至水穷做课题, 喜看云起品课堂》 (化用诗) 《稻花香里说丰年》 (词)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名言) 《人性的还原》 (化学术语) 等。

(4) 联想想象法。作者从某一个具体事物受到启发, 进而联想到其他较为深刻的道理, 或者运用想象为文章命名的方法。如,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谈起》《从“冤家路‘宽’”说起》《假如我是校长》等等。

(5) 对比反差法。就是用两个前后形成对比反差的词语组成标题的方法。如《破万卷与破一卷》《扫一室与扫天下》《短文如何长教》《难文浅教》《复杂算式的简便运算》等。标题要突出主题, 有针对性, 说服力,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口语拟题法。采用流行的形象的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口语为文章命名, 读来轻松舒畅, 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 别有一番情趣。如《做人别太CNN》《面对校园意外, 千万别说我是“打酱油的”》《考场上的周老虎》等。

2. 语言:科学规范

反思类文章毕竟带有一定的专业性, 所以语言要科学, 用词要严谨规范。许多教师在写反思类文章时, 用词提法不规范, 逻辑不严密。没有出现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 他生造;出现过的专业术语、名词他分不清逻辑关系, 乱用。比如, “校本”一词, 现在有“校本研修”“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等。这些词语各有含义, 有些有从属关系, 千万要弄清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正确使用, 不能乱用。不要前文用“校本研究”, 后文用“校本研修”;上一句用“校本教材”, 下一句用“校本课程”, 这样就会造成行文表述的前后矛盾, 让人如坠云雾。

有位教师写一篇文章《课改, 千万别丢了双基》, 内容很好, 所选的案例是名家的教学片段, 对案例的分析也十分精辟深刻。作者在文章末尾提建议时这样写道:“要正确处理课改与双基的辩证关系。”乍一看, 没问题, 再一想, 感觉不对呀, 课改和双基, 它们之间有辩证关系吗?辩证是指对立统一关系, 比如, 矛与盾, 物质与精神, 主观与客观,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等等, 这些属于辩证关系。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 涵盖了课程目标、实施、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改革。而双基是什么?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是属于课程目标中的一个方面。它们不是对等的, 课改的内涵和外延比双基深得多, 广得多。把它们作为辩证关系是不准确、不严谨的。所以建议大家写文章时, 一定要仔细推敲, 用词造句力求严谨规范, 特别在一篇文章中, 上下文用词保持一致。

怎样写好数学课的教学反思 篇9

一、数学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课堂上的得与失,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许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就是在我们经过精心备课后,去上课时许多时候自己设想的与学生的反应完全不一致.你当初认为这样去上会很精彩,可是学生就是活跃不起来.记得我在上《可能性大小》这一节课时,我为了让活跃课堂气氛,就事先准备了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在里面装了3个红球与7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他的都相同.并且我还精心设计了统计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划记,我以为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有意思.可是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当我把袋子拿到每名学生面前让他们拿的时候,开始学生还有点小激动,可是时间一长以后,学生参与的激情就没有了.当我这项活动还没做到一半时,有许多学生就在那边谈笑玩耍了,到活动结束时有许多学生居然还没有划记.当时很想训斥学生们一顿,可是下课后,我在回味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在哪,我觉得可能是我一个人活动的时间太长,让许多学生没事可做.于是我在这节课的后面写上了,个人活动时间不能过长,要想办法让学生全员参与.当我第二年再来备课,拿到这一节时,我翻开了我原来的备课,看到后面的教学反思后,我当时就想怎样才能让每名学生参与进来呢?经过思考我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分组摸球,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这样就能全员参与了,并且活动时间也不会太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第二年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就是两个字“分组”.因此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一节课的成功的地方,也要写出不足之处,这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反思要写教材对教学的适用度,做到因材施教

教材的编写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时参考所用,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不一定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情况.那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也会发现许多地方的课时分配不是非常合理,或者是说一节课根本不能完成任务,那么这时我们在写教学反思时一定要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在下一年编课时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分成两课时编写,这样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我在教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节课,先要推导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还要推导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并进行练习.大家作为教学一线的人都知道分式的运算,因为计算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难度很大,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慢步子,多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分式的加减运算.但教材的安排却只有一课时,可能编写的人认为,这里只需要采用类比或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容易得出运算的法则,可是我总觉得这地方安排不是非常合理.因此我在写本节教学反思时,就写明教材编写课时较少,应该放慢节奏,勤加练习.并且我把我的想法,在一次我校的数学教研组活动内容中提出来,让数学组的同仁们进行讨论,经过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课时偏少,至少应该分成两课时或三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教学反思一定要写出对教材使用的感受,同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使用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功效.

三、教学反思要写一些较好的解题方法,解题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每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收获一些惊喜.我们的学生在解题时,总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呈现,有许多时候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老师的更好.因此在平时写教学反思时,一定会把这些较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以及解题的经验写在教案的后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经常翻阅这些原来的备课笔记,而这些教学反思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道数学试题:当-1≤x≤2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多少?这道试题我拿到手后以为很简单,这个二次函数关系式是顶点的形式,也就是说当x=m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m2+1,而题目中又说最大值为4,于是有m2+1=4,然后解得又因为-1≤x≤2,所以做完后还自认为自己做正确了,没想到课后有一名学生问我,对称轴直线x=m为什么在-1≤x≤2之间,我这时才发现自己做错了,该题应该分成三种情况去讨论,也就是对称轴在x=-1的左侧,对称轴在-1≤x≤2之间,对称轴在x=2的右侧.这是多么随意的失误啊,于是我在这节备课后面写了这样的教学反思:不可轻视学生的智慧,也不能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学会分类讨论.这样的反思,时刻提醒着我,对于我今后做题解题的帮助非常重要.

教学反思对于我们在一线教学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写教学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反思不是教学论文,有时可以是一句话或者几个字,但我们不能不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进步.

摘要:教学反思对于教学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学会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但要能写出自己课堂的得与失,能写出对教材使用的反思,能写出一些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这样我们就能写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得与失,因材施教,解题方法,解题经验

参考文献

[1]卢伟汉.怎样写好数学课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下;2010(10).

怎样写教学 篇10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写与自身相关的生活, 写对生活的见闻感受。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应给学生参与生活的机会, 使他们有意识地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为了拓展作文空间, 我经常组织学生去抗震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参观, 去大成山城市公园、陡河水库踏青。一次我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一株砖缝中的小西瓜秧, 有个学生说:“那上面的两片叶子很轻, 因为那么小的一点儿风也让它不停地晃动。”我称赞他善于“感受”事物, 能在看到叶子的同时感受到叶子的轻盈。

还有一位学生写她在凤凰山公园第一次坐电动玩具车———“疯狂老鼠”的例子:我们两人坐在“老鼠”的肚子里。这“老鼠”上坡的时候像一头牛正在拉着重物行走似的, 很慢很慢, 可到了上面它突然飞快地跑起来, 好像有一只猫正在追赶它似的。转弯时, 就像两只老鼠碰到一起了, “咯噔”一停, 我们在车上险些给栽出去!我的心都快给吐出来了!这时, 这只“老鼠”又冲下坡去, 似乎马上就要被猫捉住了, 我身不由己地叫了起来。她写自己坐“疯狂老鼠”的感觉及想象, 却恰好写出了这种电动玩具的特点。

当学生能慢慢地写出他所注意到的、感觉到的和想象到的事物, 那他就有了自己内心的故事。

二、让学生喜欢写日记

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美丽的约定———记录自己每一天的生活, 时间为一个月。

我知道学生们能够坚持一个月是很难的, 于是我设立了一个“班主任奖”, 鼓励那些每天坚持记录自己生活 (写日记) 、内容真实丰富的学生。带着能得到“班主任奖”的心愿, 学生们开始了他们与日记相伴的生活。选择上路容易, 但是真正开始行动, 却是充满挑战自我的事。孩子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记录什么。生活就在眼前, “但是, 我却不能发现”。于是老师和家长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一点一点地启发, 教室、家、操场, 爸爸、妈妈、陌生人甚至小猫小狗都可以写。慢慢地, 流水账变成了活泼的小雨点。只有亲身体验, 才能写得精彩。为了写一篇洗衣服的日记, 孩子自己动手洗爸爸妈妈的工作服, 手都磨破了;为了写一篇“早晨的小草”, 我陪着孩子们专门到陡河边去观察。在家里, 爸爸妈妈们也和孩子一起体验生活。于是孩子们的日记有了更多浪漫的故事, 更多温情的画面。

当日记与生活、读书、思考编织在一起, 孩子们不但学着去观察一切, 而且爱上了读书, 开始用一颗思考的心反思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们的日记渐渐有了变化, 语言表达更加通顺了, 积累的好词美语变得鲜活了, 日记的主题更加明确了, 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更多的孩子学会了怎样写日记, 喜欢上了写日记。

三、培养学生的作家意识

教师不仅要尊重与宽容学生的习作, 更要在批改习作的时候倍加谨慎。批改习作所忌讳的, 是把关心孩子们在写字和习作方面的成长, 只机械地转换为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们的错误。

曾经听过这样一节作文评改课, 教师选出班里写得较好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品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提的大都是习作的不足, 本来优秀的一篇习作, 成了人人攻击的“靶子”。作者低着头一言不发, 我似乎看到, 孩子们的写作热情都在这一片声讨声中无声无息地熄灭了。

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一篇篇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文写出来了, 我鼓励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挂在“作文展示台”上, 引导他们将挂上的作品当做名家名篇来欣赏, 互相评价, 并在自己喜欢的作品最末页写上简短的评语, 署上姓名。这样, 作为作者与评阅者, 学生就获得了双重的心理满足, 对作文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众多单调小事:刷牙洗脸, 上操下操, 一日三餐, 一天的工作学习……可以说, 我们的生活是乏味的, 什么新鲜事也没有发生, 但我们可以使生活充满了期待与奇迹。通过习作, 我们看到更多, 听到更多, 想到更多, 感受更多。说到底, 作家并不比普通人生活的更有意义, 只是他们更善于感悟生活中的意义罢了。所以, 培养学生“作家”的意识, 目的不仅在于写好习作, 还对于培养那种像作家一般关注生活,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提高人的素质, 都有深远的影响。

摘要: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 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的观察、认识、感悟表达出来。于是, 便有了作文。而如何唤醒学生心中倾吐的需求, 并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也就成了我们努力的目标。

怎样写隶书 篇11

隶书结构严谨,线条清晰,横、竖、撇、捺基本笔画张弛有度,章法自然,便于学习。许多老年朋友闲暇之余,想营造一种笔走龙蛇、墨香满室的文化氛围,不妨习练隶书。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定能收到效果。

读帖。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读帖是步入书法艺术的第一关,也是培养书法素养和情趣的前奏。读帖应从源头开始,汉碑帖是隶书之源,应择其重点多读、广读,揣摩其笔意、笔势、结构和行笔次序,力求心领神会。

临帖。临帖必先选帖,面对诸多碑帖,要选择适合自己趣味的去临摹。东汉刻碑《史晨》《礼器》《曹全》等帖。法度严谨,波磔分明,典雅清秀,适宜初学者临摹。临帖是“照葫芦画瓢”,但应集中精力去掌握字的结构、笔意、章法的内涵,循序渐进,勿急于求成。古人学诗“宁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学书法也是如此。只有具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才能逐渐领悟书法艺术之真谛。并在领悟中提高习作水平。

博采众长。捧帖临习,稍有基础后,应参学汉代其它碑帖,探寻书法中的共性和个性,使其入脑人心,才能丰富和提高书法技艺。还要对近现代的名家字迹多看多临,遍临百家。

掌握習书的基本要诀。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实现艺术过程就是书写。运用好行笔三法则是写好隶书的基础。一是逆笔切入。隶书起笔逆锋切入,先逆向而后行。蔡邕在《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欲右而先左,至回左亦尔。”逆笔起势,欲下而先上,欲右而先左,保持力在笔中,藏而利行。二是涩笔缓行。隶书追求线条沉稳厚重、力透纸背,故笔求徐缓,忌疾速。涩滞的笔势才能形成有轻有重、有顿有挫的书意。三是内敛势张。纵缩横伸、中敛旁肆是隶书的特点。结字中宫收紧,左右势张,巧用参差、错落、疏密等手法,谋求平中见奇,奇中有正的艺术效果。

宗古不泥古,写出自己的风格。读帖临摹是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但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依据隶书的法则和要诀开展创作活动,将自己的风格逐步融入作品中去。具有个性风格的作品才有感染力,模仿别人笔迹,即使可以以假乱真,也没有多大意义。古汉隶没有一幅作品是雷同的,近现代的书法家作品更彰显个性,蕴含自我。例如当代名家刘炳森先生、王遐举先生、任政先生的隶书作品均个性突显,风格迥异,美不胜收。习书宗古求新是书法艺术永恒的主题,也是书法艺术魅力所在。习书者应长期朝这一方向努力。

书写时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章法。常用章法有两种:一种是有行有列,纵横排列整齐;另一种是有行无列,字距无定数排列。古今书者均以第一种形式居多。二是把握特点。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固有特点。但一字内不应复重出现“蚕”和“雁”,多则失去美感。有言道“蚕不重现”“雁不双飞”。三是注重字形变化。书写一幅作品常有一字或多字重复出现,每遇此时应运用结构、笔法、形态等元素,求得变化。同属一字写法有同有异,各展风采。如一个“风”字。可写出五六种字形来,字韵的变化会使作品增色。四是重视题识。题识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识恰到好处可提高作品品位。题识内容应与正文统一,题识字体可区别于正文。闲章、名章也要正确使用,以避俗趋雅。

责编/花语

怎样写总结 篇12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 如何做的, 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 要以计划为依据, 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 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总结有如下特点

1.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 提高认识, 获得经验, 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科学性。总结经验不能就事论事, “跟着感觉走”。而要就事论理, 辩证分析, 力求得出科学结论, 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转化。

3.表述上叙议结合, 有评有论。工作总结除了叙述、说明外, 还要议论, 通过典型材料的介绍及分析评议, 阐明作者的观点, 使经验教训条理化、理论化, 避免空洞无物和堆砌材料两种偏向。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 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 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 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 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总结等。

三、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 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 必须工作做得好, 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 但总结时却“喷香水”, 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 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 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 是各行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需要认真对待。

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 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 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 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 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 从客观事实出发, 防止感情用事, 以免总结流于形式。

此外, 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 熟悉情况。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 进行总结时, 要通过调查研究, 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进行全面总结, 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 熟悉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 事业心强, 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 如果对业务不熟悉, 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 “是成绩就写成绩, 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 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 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 报喜不报忧, 违反作总结的目的, 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 找规律。

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 吸取教训, 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 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 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四、总结的写法

1.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年终总结 (含综合性总结) 或专题总结, 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 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 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 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 诚信稳销量》。

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 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 叫前言或小引, 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 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 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 只作概括说明, 不展开分析、评议。

(2) 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 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 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 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 以起到醒目、明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 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之形成合力, 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 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 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提出今后的设想、打算, 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 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 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2.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 要善于抓重点。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 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 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 或发现的主要问题, 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 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 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 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 造成总结内容庞杂, 中心不突出。

(2) 要写得有特色。

特色, 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 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 内容差不多, 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 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 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 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 要认真分析、比较, 找了重点, 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 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 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 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 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 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 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 “把材料和观点割断, 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 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 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 这就不好。

(4) 语言要准确、简明。

上一篇:学生的生活实际下一篇:囊中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