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

2024-08-27

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精选8篇)

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 篇1

应试阅读中怎样克服答题思路不清晰和概括观点不准确?

本周孩子们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很多孩子认为本次语文考试还不错。但是成绩一下来,分数普遍不高,为什么不高呢?大部分失分在阅读理解上,很多学生疑惑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很多阅读题目的答案在文章中找不到了?”

其实并非所有的阅读题目的答案都能在文章中找到,有部分题目需要学生在正真读懂了文章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它考查了学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就是说增强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就能一定程度地克服答题思路不清晰、观点不准确的问题了。

(一)分析能力的训练

阅读中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就是看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是否清晰。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结构找突破口,从归纳各段段意,为文章划分层次入手。具体操作如下:

1.分层:划分意义层(主要是找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层依据:并列、总分、因果、转折、顺承。

2.分段:划分意义段(找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分段依据:过渡句、总分(特殊结构)、时间、地点、事情发展、事物的几个方面。

(二)概括能力的训练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常见的考查题目类型有:对中心、内容的概括;题目的拟定等。针对这类题型,具体方法如下:

1.主要内容(从写作对象入手:人、事、景、物);

2.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3.拟标题(抓中心、内容、人、地点、时间、事物、关键词句)。

总之,做阅读理解的题目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认真理解,遵循一定的阅读思路和解题方法,你就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获得理想的效果。

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 篇2

一、掌握科学纯熟的声音技巧

歌唱者能否很好地对作品传情达意, 它是受制于声音技术因素的, 如果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发声技巧, 即使他对音乐作品有良好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充分表达的愿望也难于真正把歌唱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说歌唱技能技巧是情感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是基本功的基本功, 反之如没有情感表现的歌唱, 即时歌唱技巧存在也没有任何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必要手段, 歌唱者必须重视技术的磨练, 以求艺术的完美”。有了坚实的歌唱技巧, 才能在歌唱中做到气息通畅、声音结实而富有表现力, 情感表达才能游刃有余。

一位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充分地表现出来, 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 毛骨悚然六月雪”, 一曲唱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这不仅体现了演唱者的高超歌唱技能且体现了其丰富的歌唱感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感用自己心灵的感受, 用美妙的声音打动听众, 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重视作品速度、力度等音乐术语的表达

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 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 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 不能乱跳。音乐的速度要稳定, 演唱时不能随便变化, 要做到快而不抢, 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例如:欢快活泼的歌曲, 演唱速度较快;哀痛而忧伤的歌曲则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坚定而有力的情绪用进行速度。速度反映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决定速度。

此外, 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容忽视。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 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 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 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 在处理中出现由中弱 (mf) 到强 (f) 到很强 (ff) 的递增变化, 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这样处理使歌曲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召力。

三、重视歌唱中语言的基本功

声乐艺术是由语言与音乐结合的综合艺术。在声乐作品中, 音乐发展并扩充着歌词形象的内涵, 使音乐在表达情感上更为直接, 更为具体。反过来, 歌曲中的诗词歌赋又解释着音乐形象, 并以语言文学内容主宰去寻求音乐的表现。所以说在声乐训练中歌唱的咬字, 发音贯穿于歌唱艺术的始终, 是一切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的立足点。正确处理字和声的关系, 是艺术歌唱传情的重要保证。戏剧界一些前辈艺人常有“千斤白, 四两唱”、“咬字千斤重, 听着自动容”、“清晰的口齿沉稳的字, 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的说法。咬字吐字正确的声音应该是立着圆润的, 而不是横着扁咧的。如果歌唱者在演唱中片面去追求发声的技巧和声音的优美而忽视咬清字音, 就会使人听不清词意, 妨碍歌曲的内容表达, 减弱歌唱的艺术感染力。例如:歌曲《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抒情歌曲, 歌词更是写得真挚感人。演唱时不仅要具有稳定的气息支持点去咬字吐字, 还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圆润、归韵准确, 当唱到高潮结束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中的“母亲”时, 此两字都是窄母音, 音域从中声区经过换声区到高声区, wu母音和yi母音的口型从竖开到咧开上下嘴唇都必须有力咬定和不能松懈使其母音自然变化, 且必须打开喉咙要有母音靠拢进入头腔之感。这样字头字腹咬紧了, 归韵也准确了, 再结合稳住气息的深度, 声音很容易进入头腔并富有色彩和穿透力。

四、充分理解作品的词意内涵

我们在作品演唱时, 首先除了要了解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外, 还要充分理解作品的词意内涵, 才能把音乐作品要体现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中, 很大部分歌唱者只片面追求声音的没和强亮度, 缺乏真情;有的歌唱着只是象背书一样将歌唱完, 声音毫无感染力;还有的演唱者表达歌曲的情感过于浮夸, 其结果同样是事与愿违, 打动不了听众。每一首歌曲据其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等都要体现其不同的情感和时代风貌。如歌颂祖国、英雄为主题的作品, 表现的情感是赞美、崇敬、深情、庄严、真诚等;对人或旧社会进行控诉的作品, 表现的则是悲愤、仇恨、沉重、压抑等;描写孩子们愉快生活的作品, 表现的则是轻松活泼、天真浪漫等等。通过深入研究歌曲的词意, 把握歌曲的情感, 才能有助于歌曲内容的充分表达和艺术形象的深入刻画,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寻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依据, 唤起类似于一度创作者的情感世界, 用自己的再认识激发出主体心中情感的火焰。

冼星海的《黄河怨》, 在演唱时必须要勾画出一个失去丈夫、儿子, 倍受日本鬼子蹂躏的妇女, 惊痛凄断的悲绪, 欲哭无泪的呻吟, 以体现女主人公悲痛无望的内心。特别到最后高潮时, 声音要高亢有力, 将悲愤激昂, 血债血偿,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悲恨情绪充分地宣泄出来, 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再如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词以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对广大农村欣欣向荣的生动描绘, 抒发了人民对家乡的无限赞美, 对美好理想的强烈追求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激发了农民高度的劳动热情。在演唱该曲时通过歌词与优美旋律相互融合所展开的生动形象来深化主题, 从而深化了演唱者歌唱时的情感抒发与表现力。

另外在演唱中外古典歌曲时, 同样要理解词意内涵, 倘若做不到声与意之和谐, 只是按照字音与旋律的变化漫无主次的去演唱, 就会脱离作品的原意而形成“死腔”。这样的演唱既不能达意又不能传情更无艺术歌唱而言。

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在演唱歌曲时, 要探讨作品的意境及词曲中提供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曲调和词句, 理解词曲作者隐藏在歌曲中跳动的脉搏及作品的动机、主题、背景、段落、句读, 使歌唱者一接触到作品时, 就能打开自己的心扉, 用积极的体验去进行二度创作, 把自己的情绪融会贯穿到作品里和投入到歌唱中去。这样歌声才能打动听众, 才能准确表达作品内涵。

五、正确把握作品个性风格和地方韵味

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迥异, 以致其语言、风土人情、劳动方式、审美观念及生活观念等各不相同。其观念和习惯也必然会反映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差异上, 形成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说:“从写作的风格来认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 就像从他面部的轮廓、他的发音和他的举止行为来认出他的国籍一样容易。”在演唱上我们要充分体现出作品各自的风格特点, 这样才能各类声乐作品表现得生动有色而富有感染力。

中国各民族声乐作品丰富多彩, 其演唱特点更是风格多样, 比如陕北民歌、东北民歌和新疆民歌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陕北民歌声音高亢、嘹亮, 音域宽广, 旋律起伏很大, 有的则平稳委婉, 有的感情豪放, 有的则柔和抒情。《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歌唱体裁, 其节奏自由舒展, 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 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 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东北民歌是粗犷豪放, 并具一定的诙谐性。而新疆民歌则是欢快和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特点, 如歌曲《一杯美酒》, 此歌曲结构虽然较简单, 但演唱时需注意旋律线条的变化, 尤其是后面“哎……”高潮部分应适当放宽, 咬字吐字应随音乐的起伏而有所变化, 使作品富有地方韵味。

最后还需提出的是, 歌唱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歌唱者在教室演唱和在有观众的情形下演唱的状态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观众的存在, 干扰了他的注意力, 破坏了原本歌唱者的发声状态。因此, 演唱者需学会在当众的情形下, 平静自如, 对自己的歌唱器官进行谐调和控制, 用自己的耳朵倾听自己的声音, 并加以调整, 调动自身的情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中去, 去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 并能积极调动观众的情绪, 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自身的创作信念和创作热情。面对观众期待兴奋的眼神, 歌唱者应越唱越投入, 越唱越好, 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气氛热烈感染人。这无疑能使歌唱者把自己要唱的作品唱得更加完整, 更能大大地调动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以上几个方面无疑强调了情为声之本的道理, 然而歌唱的根本因素却又不能代替声乐技巧, 决不是说只要情真意切, 歌声就必然优美动听。要知道声乐中的“情”是一种艺术表现, 艺术并不等于自然生活, 从生活到艺术是有一个升华与飞跃过程的, 而这个过程中的阶梯和桥梁就是声乐技巧, 这种声乐技巧又是基于真切的感情, 是情借技发出感人的歌声, 技依情形成美妙的歌唱。

摘要:歌唱艺术从它的实用性逐渐发展到审美欣赏的演变过程中, 情感表达是整个过程的主流, 歌唱既要唱声, 又要唱情, 只有声情并茂的歌声, 才能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 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演唱者在声音技巧、速度力度、语言功底、作品内涵、风格韵味等几方面展开阐述, 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把握,艺术歌唱,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尹萍, 《试析声乐教学中的乐感之培养》, 艺术教育编辑部出版。

[2]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 2000年8月

[3]《声乐基础教程》, 周新华编著, 湖南文艺出版, 2001年8月

[4]李晋玮、李晋媛,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2003年。

[5]黄文杰, 《声乐教学中演唱的情感表达探析》, 《集美大学学报》第2期李

[6]《世界著名歌唱家》亨利.普莱桑茨著文联出版公司

[7]王岩淑, 《声乐表演的综合训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 篇3

目前,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我在区少年宫参加“五年级毕业咨询”,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993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加强检查、考核。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教学中怎样表达清晰 篇4

在面试中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所有考生都希望做到的一点,也是考官为考生评分的一项重要的标准。现在各位考生的面试备考相比已经非常充分,看到题目后答题内容也比较充实。但是如何在题目中将自己的想法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可能也是很多考生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对大家进行指导。

通过研究发现,考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自己对面试题目很有想法,但是在答题的时候就是说不出来。这是我们在备考前期可能会出现的表达方面的问题。

2、能把话说出来,但是内容杂乱无章,听起来不清晰,也不能把握重点,引用电视剧《亮剑》中的话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面试中克服上述困难,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一下几点备考建议:

(一)善于书写、业精于勤。

表面上看,面试是一个靠表达为主的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那么想掌握这项技能,第一步,就是要多动笔写。很多同学对某个事情有看法,但是表达不出来,这个时候,同学们要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在一张纸上,不要懒,不要怕麻烦,要知道只有写出来,你才会直观

中公教育 的看到你脑海中内容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第一遍书写,就直接想什么写什么,到了第二遍修饰,你就需要好好想想,如何把这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连成一段流畅完整的小文章。这样,你的内容就也在脑海中也就自然更流畅完整了。

(二)罗列要点、言简意赅。

当你已经能做到将头脑中的想法有条理的写成小作文时,就要进行第二步了,那就是简化文章,只写要点。这时,你要对之前的小作文进行删减,只保留要点,剩下的内容都记在脑海中。后期的训练,也是只写要点就好。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在考试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快速的想到和题干有关的内容,并且富有逻辑性。在考试时,草稿纸的用途也正是这个,以答题思路和内容的内在逻辑为导向进行书写,比如综合分析书写案例:

这样写出来看上去就比较清晰明了,在答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灵活变换即可。

(三)开篇表态,直入主题。

如果前两步都练得很好,那么就可以开始第三步——表达。在这里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因为面试时间短,且是考官去听,所以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抓住考官的耳朵,让考官最直截了当的摆明自己的观点给考官去看,所以就要开篇表达自己的态度:赞同/不赞同。而这个态度,自然是从上一步的要点分析中得出来的。表完态度之后,就要告诉考官,为什么我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就是告诉考官自己对于整个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的分析过程等等。同时在每个分论点进行分析之前,也可加入一句概括性的话语,这样表达起来也会更加清晰。

中公教育

只需简单三步,就会发现其实只要肯下功夫训练,想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并不难。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并多加练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面试成绩一定会有所突破,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公”也是奋斗出来的!

让算理在计算教学中清晰起来 篇5

一、教学前,对算理的分析思考

思考一:何为算理

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整数加减的算理算法学生已掌握得比较熟练,但算理往往是在算法之前懂了即弃的东西,而算法在后继学习中反复使用,形成了技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所以对于算理学生往往难以表达,不习惯表达,也无须表达,因为常用的是技能而不是算理,它不具有操作性。

思考二:如何看待算理

对于算理的理解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是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同时掌握的,笔者不这样认为,因为计算是程序性的知识,可以允许有些学生不理解算理,但一定要掌握算法。当然也允许有些学生迟一些悟到算理,因为算理太抽象了,连教师都难以弄明白的东西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搞明白确实有点高要求。

思考三:+=,学生会从哪些方面思考

对于这一式子,学生可能会从分数的意义这一角度思考,这是为什么?第一,它是没有错的。因为为什么等于,学生很自然会从表示什么意思来表达,或者多说一点,把2份和3份合起来是5份,5份就是。因为离学生最接近的分数知识是分数的意义,根据上面的分析,学生无法从分数单位这个角度来解释加法。那么教材为什么非要从分数单位这一角度来思考分数的加、减法?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分数加、减法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种数的加、减法运算,它与前面的整数、小数加减法算理一样。学习的过程有积累成多,又要走向化归找本,把小学阶段的加、减法压缩成一个包,便于记忆。第二,为下一节课找到计算的方法作铺垫。只有把分数加、减法纳入到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才能找到计算的方向。

思考四: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大部分学生明白分数单位也是计数单位,它同个、十、百、千一样。只要分数单位一样,就直接把个数相加、减。+=从2份、3份、5份过渡到2个、3个、5个,理解5份怎么就是,因为1份是1个,5份就是5个。5个是怎么来的,就是2个和3个合起来的。其实这些知识学生已储备充足,前面已经学过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等。但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分数加法,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分析分数加法也不影响学生对本节课同分母分数的计算。但是我们还需要把分数的加、减法纳入到整数、小数的加减法中,让学生明白它们的算理是相通的。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那么如何使学生在知道结果的基础上明白法则背后的算理呢?

二、教学中,对算理的分析理解

(一)形式上迁移,初显算理

迁移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过去已久,因为算理往往是在算法之前懂了即弃的东西,而算法在后继学习中反复使用,形成了技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所以课始先安排自主练习。

【片段一】复习旧知

200+300 0.6-0.2 +

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200+300=5002个百+3个百=5个百

0.6-0.2=0.4 6个0.1-2个0.1=4个0.1

+= 2个+3个=5个=

在回顾整数和小数的算理之后,学生很顺利地说出了分数加法的算理。但此刻完整准确的算理表达并非是学生对算理充分理解后的高度概括。更多的是模仿,也就是说,教学到这里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多元化思考,诠释算理

根据教材将分数加、减法内容安排在分数的意义、通分等之后,按照现实起点,学生往往会根据最近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还是会自然而然地用分数的意义来解释+=,而教材编排教学目标是根据分数单位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了了解学生的原生态现实起点,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画出来。

【片段二】+=,你是怎么想的?用图表示出来。

反馈:画3个圆的学生上来汇报。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再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合起来就是。

师:合起来应该是5份,5份跟有什么关系?5份为什么就是?

生:因为1份就是1个,5份就是5个。

师:数一数是不是5个,5个是怎么来的?

生:就是2个和3个合起来的。

反馈:画一个圆的学生上来汇报。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先取其中的2份,再取其中的3份,合起来就是。

师:2份、3份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生:2份就是,3份就是。

师:2份和3份合起来是5份没错,那一份到底有多大,能否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一份就是一个。

师:谁能结合图用上说说+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个+3个=5个=。

反馈:画一条线段的学生上来汇报。

生:2个+3个=5个=。

师:不管是画一个圆,还是画了多个圆,都表示把2个+3个=5个。当然,不仅可以画圆,还有线段,其他图形都可以。

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极其相似的想法,我们的教学不能回避,而要正视学生的想法有没有道理,思考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千万不要急于统一到书上的那种想法。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分数很正常,因为分数的意义学习时间离学生最近。再者,学生往往会根据表示的意义来替代加法的算理。

回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课始的教学实例,学生一开始对+的解释是2个+3个=5个纯属是一种模仿,在真正探究的时候又会把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所以我们要放慢教学脚步,站在学生的角度跟他们同时思考共同前进。

(三)全方位沟通,化归算理

分数的计算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种数的运算,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需要有个整体认识。在学习分数加、减法之前,学生从最简单的整数加、减法逐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及小数的加、减法等。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学习内容也不断丰富,而算理只有一条。因此,这节课肩负着沟通化归、减轻记忆负担、融会贯通的重任。

【片段三】

200+300 0.6-0.2 +

师:计算这三道题目,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道题目的加数、减数、和或差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计数单位不变,个数相加减。

师:重新算一算这三道题目。

生:200+300,0+0=0、0+0=0、2+3=5,等于500;

0.6-0.2,6-2=4、0-0=0,等于0.4。

师:+=,2+3=5,8怎么就不用计算就可以呢?

生:8是分母,分母不变。

师:分母也是一个数,为什么可以不参加计算呢?

生:表示的是分数单位,也就是计数单位,它不参与计算。

师:那么你们觉得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到底一样还是不一样?

生:不一样,整数、小数每个数都要参与计算,而分数就不是这样了。

生: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计数单位不变,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

师:真棒,我们能把小数、整数、分数的加、减法进行很好的比较沟通,明白了算理,那么有关分数的其他加、减法题目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片段四】

尝试计算:+ - -

师: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生:发现所有的分母都没有参与计算,也就是说分母是不变的。

师: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简单点。

生:分数单位不变,个数相加减。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讲得很有道理,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一起读读。

【片段五】

1.算一算。

-= += += 1-=

-= += -= -=

2.连一连。

+ 3÷5-2÷5 -

+ - +

在练习设计注重新知巩固的同时,又要涉及知识的延伸点,如3÷5-2÷5、+。

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等,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是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不是某个环节的任务,当然也不是某一个问题就能化解的事情,它的出现、发展到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复习、新课展开、练习等环节中算理与算法始终同时并进,使潜在的算理慢慢浮现、清晰。通过对整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实质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体会到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最终深刻理解算理。

中国公众需要怎样的表达 篇6

截至2012年11月初,在本年度发生的与中国有关的大事情中,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的问题最让中国公众感到忧虑,但中国人应该怎样表达类似这样的忧虑、不满甚至愤怒情绪呢?

2012年,中日钓鱼岛之争由于日本政府放言准备将钓鱼岛收归“国有”而日趋激烈,临近“9·18”之际,中国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深圳等多地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一些城市的示威游行甚至出现了失控局面。

面对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公众会如此不满,甚至愤怒?“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初,在本年度發生的与中国有关的大事情中,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的问题最让中国公众感到忧虑,近半数受访者对此表示担忧。

反日示威游行的那一天,在北京做律师的袁先生本来是去做体检的,走到亮马桥附近的日本驻华大使馆,他发现自己无法走出去了——路被封了,使馆门前戒备森严,武警、公安防暴警察排成人墙,面对着门前激越的人群一言不发。不知不觉,袁先生被人流卷了进去。事后他说,其实我本没想去。

另一位曾经在西安参加了游行的学生,托朋友转告记者,请不要再打搅他了,因为他的生活已经被那场游行打乱。在古都西安的对日示威游行中,发生了让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事后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对记者称,“连鼓楼都差点烧了!”更遑论车被砸,人被打。

事后,反日示威游行被定义为少数人利用民众的爱国热情,大行打砸抢之道。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抵制什么什么货,在我们拥有某种愤怒的时候,经常被提及。可是当它已经上升到要去砸其他人的日本车的时候,这个性质就变了,这不是爱国。

在《打捞中国愤青》一书的作者廖保平的观察中,近些年每有抗日游行,都会伴随着打砸抢烧,“已经不是爱国游行了,而是泄愤。我每每看到某日系车女车主因拒绝下车被打,孩子失踪;某日系车车主,被打得头破血流;一些跟日本相关的店面被砸被毁;一些疑似日本甚至跟日本不挨边的东西也受到毁损。我就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是爱国者,而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干着不爱国的、违法的行径。”

廖保平认为,当下中国各类游行都缺乏规则,总是逃不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而原因就在于游行权利的边界总是容易被游行者突破。所以,人们看到的现实是,一游行就不免打砸抢烧,打人就是伤害他人的人身权,砸抢烧就是伤害他人的财产权,本来最应该受到保护的权利,结果被无情践踏。——廖保平说:“无论这个理由多么高大宏伟,都是不容许的。”

当然,一些地方并不放纵那些游行中的违法者,比如,深圳福田区警方就在其新浪官方微博发出“悬赏”,贴出曾在深圳街头破坏公私财物的嫌疑人视频截图,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怎样让英语书面表达“美”起来 篇7

【关键词】英语 书面表达 结构美 卷面整洁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59-02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就好像语文考试的作文一样,是对学生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方面进行考查,是书面形式的英语语言能力的输出,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四川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分值35分。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师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反复操练,为尽可能提高这一块的分数在做出努力,可每年高考阅卷结果显示,书面表达部分的得分却总是差强人意。考生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为:1.要点缺失、不全。2.句子结构不完整,主谓结构有误,单词拼写有误影响阅卷教师的理解。3.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所写内容偏离主题。4.常用词汇记忆不牢,基本句型不能正确使用。如何提高书面表达的得分呢?笔者和高三师生分享自己对书面表达的几点的粗略见解,愿对高三师生后阶段的复习能够有所帮助。

一、了解高考阅卷流程,把握阅卷教师心理

(一)网上阅卷流程

网上阅卷指的是先将考生的试卷统一编号,然后扫描进电脑,再由阅卷系统随机分发给阅卷老师进行判分。网上阅卷采用两人判分取其平均值的方式,这样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考生的实际英语写作水平。

(二)网上阅卷老师的心理

网上阅卷系统软件提供的阅卷动态吻合指数对老师阅卷判分产生直接的心理影响。老师给分时都会预测一下第二个阅卷老师与自己的评分差值,以确保不会送给第三人阅卷,因此对一般作文给分就会比较“中庸”。阅卷速度不会太慢,一般在50秒至65秒。对于非常好而且字迹又非常漂亮的作文,阅卷者肯定会给以高分。

考生要想让自己的书面表达“取悦”于阅卷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字(字迹、字数、字体、字距);2.分段(最好三段,至少两段);3.版面(整洁,忌超格、污迹、涂黑等);4.篇章纽带(使用必要的篇章纽带可使文章读起来更像地道的英文,避免汉式英语的生硬和枯燥);5.忌低级错误(主谓、时态不一致,单词拼写错误等);6.亮点(使用高级结构、优美语句。每段使用一到两个较高级词汇或句型来表达可使全文增色,但不宜过多,以免出错)。

二、让你的文章美起来,高分特色要明了

(一)外在美

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首先就像一件艺术品,书写清楚,字母大小匀称,单词间距适当,没有明显修改痕迹。拥有干净、整齐的卷面效果。

(二)结构美

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不能一段到底,应有合理的段落层次,让人感觉条理清晰。每一段落要有一个主题句和几个支撑句。考生写作时,可将文章分为三段:主题段提出问题或论点,发展段围绕主题讨论、列出论据,结尾段得出结论。

(三)词汇美

从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可知,运用高级词汇对提高书面表达的“档次”和得分至关重要。我们常常提到“亮点词汇”,这不是要求考生使用一些偏词、怪词,而是要求考生尽量使用一些生动、具体、形象的词语,并且要运用得准确得体。如“The job is very difficult to do.”若能表达成“The job is very challenging.”则更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语言功底。在阅读时考生要注意积累富有表达力的词汇。词语的选择也应尽可能做到个性张扬,标新立异。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表达方式的变换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使用其恰当的同义词或词组可反映出考生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避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四)句式美

句式单一、缺乏生气的文章,哪怕无任何错误也不可能得高分。精彩句式的合理使用会使语句乏味的文章极具可读性。简单句虽然短小精悍,但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单一地只注重简单句的正确运用,还应多使用一些并列句或复合句,使句式灵活多变。合并简单句会使文章的语言由松散变得凝练。另外,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巧变感叹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省略与替代交替使用,避免写作时不必要的重复与累赘,使句子更简练、精确;主动句与被动句交替使用,使句子更具多样性;分词(短语)及with复合结构结合使用,使得文章句子结构紧凑,描述形象生动,为文章增色。请体会下列优美的句式:

倒装句:In the picture, there stands a tree full of fruit on one side of the stream.

感叹句:How time flies! You have been studying in Beijing for nearly a month,during which you must have achieved a lot.

定语从句:Years of school life has taught me a lot of things, of which team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me.

谚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We can work wonders if we unite as a family, caring for each other and helping those in need. Union is strength.

(五)衔接美

“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是高考书面表达重要的评分依据。为了使文章结构紧凑、自然流畅,给人以上下贯通、一气呵成的感觉,段落之间要使用适当的过渡语;句子之间要使用逻辑性合理的衔接词。高考书面表达常用过渡性连接词分类如下:

表示对等关系的连接性词语:either…or…, neither…nor…,or, as well as, and, both...and...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性词语:therefore, so, as a result,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due to,owing to, thanks to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性词语:at first, then, later, meanwhile, in the end, before long, for the first time.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性词语:yet, but, while, on the contrary, however表示解释说明的连接性词语:that is,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such as, for example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性词语:what's more, more importantly, worse still, moreover, above all.

表示总结陈述的连接性词语:in a word, on the whole, in short, briefly, in brief,to sum up,all in all.

三、写作技巧很重要,掌握两个技巧

(一)三段式技巧

所谓三段式作文法,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的题材和体裁,合乎逻辑地采用三个段落的形式展开写作的一种方法。很多体裁的文章都可采用三段式作文法写作,尤其是议论文。近年来,不少自主命题地区的书面表达题都是观点对比型的议论文,而对于这类议论性质的文章,采用三段式作文法很必要,第一段提出问题(总写),这是主题段,用来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二段用论据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分写);第三段得出相应的结论(总写)。这种写作方法的优势是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富有表现力。下面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例来说明三段式作文法的写作要领:

1.写好首段是关键

一篇文章的开头写得好,自然会给阅卷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往往是获得高分的基础。写作首段时常用的句式有: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As is known to us all…A survey conducted by…shows that…

2.深化充实中间拓展段

中间拓展段是文章的主体,写作此段时,考生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不能涉及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写作此段时常用的语句和短语有: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in the same way;on the contrary;have different ideas on;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meanwhile;however;as a result,etc.。

3.严把结尾关

一个好的结尾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段的写法很多:可以对前文几种观点发表看法,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格言总结全文;也可以回到开头段提出的中心论点上,达到再次肯定和强调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对某一观点提出疑问,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写作结尾段时常用的短语有:in one's opinion;in brief;to sum up;in other words;in conclusion;in short;in summary,etc.。

(二)六步提纲作文法技巧

所谓六步提纲作文法,就是采用列举中英文提纲的方式写作的一种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写作时通常要经过六个步骤,即审题、拟点(即拟出基本点)、联句(即联词成句)、成文(即联句成文)、润色(即使句子富于变化)和完善(即检查和修改)。现将这六步中所包含的全部要求分述如下:

1.审题——考生动笔前要仔细阅读试题,明确要求。审题包括审写作要求、审文体、审写作核心内容、审写作时态及语态和审人称等方面的内容。

2.拟点——拟点就是通过审题,拟出写作基本重难点,找出五六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有时还可构思一些写作可能要用的句型、句式。然后再提炼要点,以备下一步使用。根据提示,理顺要点,既可保证不遗漏所要表达的信息,又可使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

3.联句——将上一步拟写出来的要点逐句表达出来,这是书面表达写作时较为关键的一步。

4.成文——成文就是将写好的句子连贯地组织起来,形成段落式短文。要注意使用一些表示并列、递进、让步、转折、因果等意义的关联词语,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5.润色——润色就是有意识地将一些低级词汇转换成“高级词汇”,将一些简单结构转换成“高级结构”,以凸显文章亮点,增加得高分的机会。通常采用的方式有: (1)使用新颖词汇或搭配。(2)改变句型,如将简单句变为复合句。(3)添加句间或段落间的衔接词语。

6.完善——文章草稿写成后,默读一至两遍,检查语句有无毛病,行文是否连贯,拼写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等。有的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自拟标题,这时,考生要注意不能漏掉标题,还要注意标题首字母的大写(标题中实词要大写首字母,虚词则不必大写)。经过检查和修改后,再认真誊写,力求卷面整洁。

怎样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篇8

一、注意矫正方言的影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教师要建立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当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时,就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问题。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都应伴随着游戏,游戏能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在周而复始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丰富、积累起来的。这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长期的语言教学,让词汇量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四、鼓励幼儿说话完整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话,有时根本就不能清楚地表达。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五、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

教学中发现,不少幼儿造句时常常只注意把所给的几个字词都用到,却忽视了整个句子内容的完整性,常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这样的造句也是失败的。因此要指导幼儿造句内容丰富、广泛,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内容。

上一篇: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三物理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