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2024-10-06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精选12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

一、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主要是依赖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来实施的。一直以来, 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在机械、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 只明白理论并不能完整、牢固、彻底地掌握物理知识。他们需要将学到的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真正消化。因此, 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 保障物理学科教学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 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 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 教师也无法很好地调控教学效果, 而且会导致物理教学极端化。因此, 物理教师要适当的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教学, 让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处, 也可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样的道理, 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 却缺少足够的理论指导, 他们也会觉得物理实验是乏味、枯燥的。所以, 物理教师还需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间寻找平衡点, 从两方面出发, 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物理实验教学要给予每位学生均等的动手操作机会, 让每位学生的实验都得到保障。如此一来, 学生就可以充分融入到教学中来, 思想更加活跃, 从而确保了物理教学的整体性。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实验, 则需要学生间的合作, 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要分工明确, 有理有序, 互帮互助。如此, 学生才能顺利完成物理实验。

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挖掘其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力能力, 但却不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 他们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教师需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此一来, 不但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激发, 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 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这是康德的说法。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从两位伟人的言语中, 不难看出,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丰富的想象力是前提。对于个人创造力的培养, 阿瑞提 (S.Arieti) 也有其独道见解, 他提出:与集体生活互为补充的“单独性”, 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应的“闲散状态”, 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 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都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创设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如独立性、主动索取性、变通性、求异性等)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自由, 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激发其创造潜能。

三、教师精心设计与筹划, 提高分组实验的实效性

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获得深刻体悟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进行分组实验时, 教师千万不可“画地为牢”, 捆绑学生的手脚, 束缚学生的想象与行为, 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是要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案, 利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去完成同一实验任务, 让学生在“混乱”与“纠结”中去体验、去创新, 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以实验——落体运动加速度研究为例。此实验要求利用频闪相研究小钢球下落的加速度, 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帮助学生理解频闪技术的运用即可, 而测什么, 如何进行测量则需要学生去思考、去研究,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重视课外实验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一) 家庭物理实验

为了使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 教师可以将实验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为进行实验创造条件。例如, 将日常物品应用于实验, 自制简单的实验仪器与零部件, 个人动手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小实验等。

(二) 开放校内实验室

学校要开放实验室, 便于教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并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重组与创新, 安装实验仪器并完成实验。

(三) 课外活动小组

之于较为复杂的物理实验, 教师需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让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点: (1) 实验选题具有趣味性与科学性, 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等; (2)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3) 教师指导要适时到位,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4) 教师通过报告会、竞赛评比等形式及时总结, 不断深化、丰富实验成果。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物理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学科。在教学与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并提高其创新思维, 增强其动手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激发其实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 学生便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和物理的联系, 提高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 从中保证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摘要:物理课程教育离不开实验, 尤其是对于常识的掌握, 学生更是需要实验的帮助。但在部分学校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有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那么,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张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施行创新教育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7)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2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是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初次接触。本章概念较多,与初中内容联系多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加速度概念却是学生不能马上理解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能最大;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可能小;对于这些老师应该列举些现实生活的例子,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

在这章里面涉及到用x-t图像和v-t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图像问题,可以从数学里面的图像入手给学生讲解,在x-t图像中平行于横轴表示什么运动,倾斜直线表示什么运动,越倾斜即坡越陡,速度越大;v-t图像中平行于横轴是匀速还是变速,倾斜表示什么。这些知识老师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好好比较更利于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步骤

{中图分类号}TN219

一、引言

众所周知,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对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后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

物理规律的发现、物理理论的建立和物理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实验的演示、验证及结果为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无不有赖于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因此,物理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接着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启发。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从其诞生到发展,物理学科的每一次前进都伴随着物理实验的贡献。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是不可或缺的。

1、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实践机会。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以间接知识为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它有着自身的特点。然而,不管教学过程如何特殊,都要遵循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马克思曾经说过,做物理实验的过程是最确实的,最不受外界干扰的。所以学生在做物理实验过程中,也不会受到干扰,从而积极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验。

2、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

学生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自己去探索和验证规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形成能力。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能力。实验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它主要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必要结论的能力。在这样的能力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急速提升,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获得科学的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物理学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求物理规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比如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验证物理规律的方法,理想化实验的方法等,从而获得正确的,可以终身受用的物理知识。同时,物理实验的过程也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的过程。在物理实验的启发下,学生将会更名晓真理的来之不易。

三、如何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毫无疑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开展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笔者认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遵循以下步骤开展:

1、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做物理实验也不例外。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有效地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从而形成创新精神。因此学生做物理实验要注意这些问题:要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巩固和强化所学过的物理理论知识,验证物理规律,探求新的物理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2、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

明确实验目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实验步骤和方法,对于整个实验装置的性能、调节和使用方法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做实验时才不会慌了手脚。对于比较复杂的仪器,在实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熟悉它,了解其使用方法,还要熟悉这些实验仪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测量合理、数据科学、结果可信,保证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

3、要注意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

在观察时应明确观察对象、条件,要求以及观察的计划和步骤等,以此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加深对已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观察与记录也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对待科学研究,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基本推动要素。

4、做好实验分析与总结

做物理实验时,仅仅记下一些物理量的大小和实验现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法和图像法),总结和验证出物理规律。当然,实验有成有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每次失败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尊重客观实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高中物理实验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高中物理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具有的品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物理实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手做,大胆做,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秦陈祥.高中物理实验多元化评价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2);

[2]靳建设.基于新课程观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研究[J].物理实验,2004,(08);

[3]沈江天,徐冬云,吴新兵.优化高中物理实验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J].物理教师,2000,(06);

[4]王芦苇.试论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整合[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4);

[5]韩瑛.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分析 篇4

一、注重差异, 形成个性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情境培养阶段, 可以遵循基础、扩展、创意的步骤逐渐提升情境设定层次。对于基础情境层, 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同学参加, 对于扩展层, 则通过有效的引导, 使高中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进而完成任务。对于创意层情境, 由于一般的高中生很难完成, 所以教师要给高中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让高中生根据自身的真实能力进行选择。在每个层次的过渡阶段, 教师要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探索热情, 尽量鼓励高中生独立完成。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刻意制造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 即使是教材中原有的习题, 也要以高中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进行取舍, 不能对高中生学习能力进行强制性提升。多年教学经验证明, 在教学中引入过多纯理论性知识, 容易让高中生在学习上产生倦怠感和厌学情绪。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利用公式进行实践, 在习题中掌握这些公式定理。只有有针对性地利用公式, 高中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 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激发, 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强化感性认知, 建构主动学习情境

高中生的学习情境和高中生的内在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内在需求能够激发高中生的认知积极性, 一旦高中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对活跃。由于高中教学的特殊性, 在物理教学中, 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重新唤起高中生的学习情境, 使高中生被动学习物理的情况得以改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 授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坐公交车的事例回忆一下, 在公交车突然启动的时候, 身体是静止不动、向前倾还是向后倾的呢?在汽车突然停止的候, 身体又会怎样运动呢?生活中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从而顺势引出新课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

三、构建实践情境, 强化个体认知

开展高中物理情境教学过程中, 由于每个高中生的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 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生情境培养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实践情境的构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帮助其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例如: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在选取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时, 就要注重整个实验过程的知识性和可操作性, 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 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动手能力合理地安排。老师的责任就是把一般常识讲解明白, 比如器材仪器的性质, 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设计出实验流程和实验目标, 然后把整个实验过程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又能使实验按部就班地展开, 从而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有序、有效,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5

一、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概述

物理演示实验是指物理教师把物理现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的过程。广义地说除了通常用物理仪器和实物进行的实验演示之外,还包括教师出示的模型实物,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必须给学生演示,但有些实验因为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响,现场演示可能效果不明显或不成功,就需要用投影教具、模拟教具进行的操作演示,或放映物理录像片、电影片、幻灯片等声像教学以及利用微机进行的模拟实验等。演示实验“微课程”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演示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完整呈现的微型教学视频。演示实验“微课程”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1. 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练的微型教学视频。

2.只要针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知识点,而精心设计开发的学习资源。

3.为了便于使用和交流,演示实验“微课程”资源包中除了含有实验微视频外,还应包含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等教学资源,且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组成学习资源包。

4.演示实验“微课程”支持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的需求1.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物理实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仍然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教师主观不愿做演示实验。成功的演示实验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反复调试实验仪器。有的教师嫌麻烦或课前准备不充分、演示前不向学生介绍实验、演示时不指明观察重点和思考方向、演示后不启发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只满足于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2)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做演示实验。由于有的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或因实验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画仪器、画实验现象来“讲实验”,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实验”,课下背实验。(3)课时计划紧张不敢做演示实验。中学物理教学的学时相对较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担心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会影响重点概念、规律的教学,因此不敢开展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物理概念、规律都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物理实验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完成,大部分实验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从这方面来看,演示实验是学生最集中地获得物理现象的主要途径。因此,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教学情境,使物理教学更直观。在物理课堂上,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演示实验器材,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即被这些演示实验器材所吸引,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实验,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有研究表明,在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中,真实地看到和听到要比单纯的听到更容易记住。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创设物理学习情境,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积极调动起来,这样学生获取的物理知识是以感性知识为主,物理教学会以物理模型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3)为学生建立物理概念或规律提供实证。中学物理中的大部分概念或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建立概念或规律的实证,学生就会对概念或规律更加信服。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做演示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的结果不成功,学生就会怀疑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深。(4)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物理演示实验蕴含着许多有创造性、启迪人思维的好方法,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直接告诉学生演示实验所涉及到的物理方法或物理思想,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学习,自主归纳和了解这些思想或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的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的优势

1.演示实验“微课程”具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1)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有些演示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实验现象,但是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产生的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不理解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难以掌握实验过程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可以在演示实验完成后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再现各物理量的变化细节或关系。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的微观变化,加深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理解。(2)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是演示实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的结果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这就对演示实验的精度提出要求,但是,由于实验室器材或操作要求的限制,使得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较低。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完成一些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如分子动力理论、原子物理等,在实验器材的基础上是无法进行的。想要在物理课堂上演示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些演示实验相关知识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如果没有演示实验辅助,只凭借教师讲述,学生是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物理知识的表象的。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将这些抽象物体变成形象、生动的事物,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演示实验微课程可以控制实验过程。对于一些由于速度太快或物理变化太快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过程中,学生不易观察。这时,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进行演示,在设计微课程时适当减慢或加快实验进程,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变化,帮助学生观察实验。例如,在进行“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中,当教师释放物体后物体做平抛运动,很快便掉在地上,学生无法看清平抛运动的轨迹,但是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反复观察或者将实验过程放慢观察,这样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会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2.演示实验“微课程”化具有网络教育的优势。

(1)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教师针对物理演示实验的重点、难点等制作演示实验微课程,将其做好后上传到校园网站,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下载学习,演示实验微课程是基于网络媒介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2)交互性更强。网络学习使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相互链接,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者都可以及时向其他成员进行求助,使得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3)教学资源多样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以课本为主,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教育者。而基于网络媒介的微课程则与之截然相反,具有极其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学习者可以随意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习者实现超越时空的资源共享。

四、结语

结合演示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微课程的特点可知,将物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微课程进行教学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重要的是,将演示实验“微课程”化还具有以下意义。一方面,名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使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现教育名师化;另一方面演示实验“微课程”化将会使有限的师资力量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将会大大推动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化。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1)。[2]姚妍妮。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何连春。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方法研究与设计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0.

[4]蔡凌飞。高中物理“微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苏州大学,.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模型思维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受到自身思维模式的影响,存在固有思维模式,缺乏想象力以及迁移思想。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模型思维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一、通过物理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繁杂,可以根据一定的划分依据将其分为不同的物理模型,包括研究对象模型、物理状态与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其中,质点、单摆、点电荷、光线、均匀流体、磁感线等都属于研究对象物理模型①;自由落体、匀速运动、临界状态、平衡状态等都属于物理状态与过程模型;绝缘、绝热、均匀磁场、不计重力等都属于条件模型。在学习这类物理问题过程中,针对其抽象性特点,应该透过表象看实质,找出主要问题。物理教材中,绝大多数的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对物理模型的描述,而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是,可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模型,方便问题的解答。

如,高中物理习题库中的一道题目为:垂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等距螺旋线圈。其长度为L,总高度为h,并将铁丝小球穿在线圈上的体小球从静止运动开始,进而无摩擦自由滑下,求出小球从最高点到桌面所用的时间?对于这道习题,虽然其中设置了相关的物理情景,但与课本中提到的弹簧振子模型并不一样,学生在建立无摩擦下滑的物理模型过程中就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将螺旋线进行分隔成若干个分段,并将其视为平滑的直线,从而建立斜面模型,根据每小段等距来进行计算,最终解出答案。

二、强化对物理模型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物理模型,常见的模型基本上属于基本模型,教师需要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这些基本模型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另外,高中物理知识中,还存在大量的隐性模型,需要教师通过基本模型将其挖掘出来,并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对其有明确的认识,对于一些在物理领域约定俗成的物理隐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学生,并尽可能将其归纳为学生熟知的物理模型类型,并将容易混淆的模型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②。

物理模型的构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研究汽车运动的问题时,我们把它简化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把发动机等复杂情况归结为牵引力,把地面及各种阻碍因素归结为阻力,这就是一个物理模型。基于此,可以看出物理模型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模型,便于学生解答。

三、通过类比迁移理论创建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由于高中物理中,涉及到许许多多的物理模型,而大多数模型都是通过基本模型转换而来的,其中一些新的模型与基本模型思维方式一致,但一些新建模型却是基本模型的拓展与延伸。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由落体模型是最基本的物理模型,而匀速运动为自由落体的特殊形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一定的规律,创设一定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应用迁移理论,将熟知的模型进行迁移,建立新的物理模型。

如高中物理磁场学习过程中,可以类比电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磁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磁场问题的能力。

另外,物理模型思维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等效替代方法,将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等效替换为熟知简单的物理模型。如对于Lc振荡线路与弹簧振子来说,这两种物体的内部结构不同,但是这两种物体具有的动态特性具有相同点,比如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所以,对于该两种物体能够进行等效结构替代,并构建有效的等效替代模型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思维法的应用,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物理模型以及模型思维方法,但是这仅仅是物理模型中的一小部分。作者写作的目的仅限于反映物理模型思维对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之,物理模型思维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注释】

① 罗兆华. 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认识、理解和运用[J]. 物理教师,2010.30(4):127-128.

② 朱高云. 物理模型思维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2013.15(4):655-656.

③ 杨瑞琴. 物理模型思维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备课助手,2012.13(2):207-208.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考点分析 篇7

电学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电表的读数、实验器材和电路选择、电路实物连线等几个方面。

一、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规则

电流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1~0.6A, 0~3A;电压表量程一般有两种——0~3V, 0~15V。如图1所示:

电表读数时首先要看清量程, 并确定最小分度值 (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流、电压值) 。

电压表、电流表若用0~3V、0~3A量程, 其最小分度值分别为0.1V、0.1A, 可以采用十分估读法, 在最小分度值后加一估读数即可。图1中电压表读数为1.88V, 电流表读数为0.83A。若指针恰好指针指在第10条刻度线上, 则读数为1.00V (或A) 。

电压表若用0~15V量程, 则其最小分度为0.5V, 为2分度仪表读数, 电流表若用0~0.6A量程, 则其最小分度为0.02A, 为5分度仪表读数, 这种量程读数时读数结果必须与其最小分度小数点位数相同, 结果是最小分度的整数倍。图1中电压表读数为9.5V, 电流表读数为0.16A。左图中如指针指在第10条刻度线上, 读作5.0V。右图中指针指在第10条刻度线上, 读作0.20A。

二、实验器材的选择和电路的选择

实验器材和电路选择的总的原则有三:一安全、二精确、三方便。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实验电路密切相关, 选择器材前首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安全可靠、测量精确、操作方便的实验电路, 再根据实验电路的需要选择器材。

1. 电表的选择

应用全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估算确定电路中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 电压表两端的最大电压和最小电压。所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大于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 以确保电表的安全;选择的电表的量程应使电表的指针摆动的幅度较大, 一般应使指针能达到半偏以上, 以减小读数的偶然误差, 提高精确度。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以后, 若不计电表内阻则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流表和内阻较大的电压表, 以减小系统误差。

2. 变阻器的选择

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电路中通过变阻器的最大电流, 以确保变阻器的安全。为满足实验中电流变化的需要和调节的方便, 在分压式接法中, 应选用电阻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的变阻器;在限流式接法中, 应选用电阻与待测电阻比较接近的变阻器。

3. 电源的选择

一般可以根据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或额定电压选择符合需要的直流电源。

4. 电流表内接法、外接法的选择

内接法是由于电流表的对电压的分压作用, 而使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值偏大 (U测=Ux+UA) , 此时R测=Rx+RA, 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外接法是由于电压表对电流的分流作用, 而使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值偏大, 此时R测=RxRA/ (Rx+RA) , 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可以结合以下口诀记忆:“大内偏大, 小外偏小” (即内接法适合测大电阻且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外接法适合测小电阻且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

当待测电阻阻值与电压表、电流表的阻值相差不多时, 如何确定被测电阻R是较大还是较小呢?可以用临界值计算比较法:

当时, 用电流表外接法系统误差小;

当时, 用电流表内接法系统误差小;

而时, 电流表内外接法效果是一样的。此时的被测电阻值R我们称为临界电阻。

5. 分压式和限流式电路的选择

(1) 由于限流式电路结构简单, 耗能小, 通常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限流式接法。

(2) 下面三种情况必须选择分压接法。

(1) 要求被测电阻的电压或电流从零连续调节, 只有分压电路才能满足。

(2) 如果采用限流接法时, 无论怎样调节, 电路中电流 (电压) 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 (压) , 那么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 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 若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 采用限流式接法时, 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 待测电阻上的电流 (压) 变化也很小, 这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在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的情况下能较大范围地调节待测电阻上的电流 (压) , 必须采用分压式。

三、电路实物连线的注意事项

1. 电键必须控制全电路;

2. 电表的量程要适当, 流经电表的电流要正入负出;

3. 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限流、三端分压”接法, 且要求在闭合电键前, 必须保证限流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以最大电阻接入电路, 分压接法中滑动变阻器输出电压端电压为零;

4. 安培表的内外接法必须正确;

5. 按先串后并的原则连接器材;

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困境分析 篇8

一、当前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瓶颈

(一) 没有脱离演示教学的本质, 忽略了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并非是仅仅将实验过程完成即可。而当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 由于缺乏对于实验教学的本质性认知, 常常按照教科书所示, 将“实验”作为一种演示流程, 至于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是否有所参与、有所学习, 教师则不是那么关注与在意。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教师依靠个人的主观操作能力, 将实验变成了自己的工具, 成为教学活动的附庸, 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自然也就无所谓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也是不会产生任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元素。

(二) 没有脱离程序化的教学模型, 忽略了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部分高中物理教师, 虽然创设了一定的条件,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的过程, 但是对于整个实验的过程要求非常严格, 必须按照教材上所规定的步骤和过程进行操作, 机械化地记录各种数据和观察各种完全按照教科书所示的各类现象。这种以模仿为主、不注重对学生思维启发、探究和引导的实验过程也不是实验教学的本质, 因为学生并不清楚实验环节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操作, 不按照这个步骤操作是否会出现何种问题等。由于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并没有、也不敢有任何小心翼翼探索的心理尝试, 所以一切思维的开启都将戛然而止。

(三) 没有脱离书本化的教学内容, 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目前高中物理相关的课程辅导材料当中有一类经常出现的题目就是所谓的“实验题”, 这类题目是专门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考试的适应性而出现的, 其实质上并不存在实验的过程, 而是以大量的文字来推导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 其本质就是对书本当中实验内容的文字化延续, 部分教师片面将其当作能够提升实验能力的一种手段, 利用大量的题目来培养学生“做实验”, 这就导致了所谓的实验教学反而呈现出了“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的效果, 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 都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瓶颈突围

(一) 以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由于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陷入了一个“演示过程”的教学误区, 因此要想充分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就要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实验环节中来。例如笔者在展开有关第一定律有关的实验时, 会让学生一同参与设计实验, 一起研究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与质量的关系, 如何控制变量来达成实验, 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智慧在实验环节得到充分展示;同时在这样的互动实验过程当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体行为者,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 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当中, 与教师共同完成了实验的设计,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还会让学生加深对于课堂的记忆, 推动其对于这一物理知识和概念的掌握。

(二) 以合作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融入实验教学当中时, 教师就可以考虑有选择、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在这方面笔者通常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单位, 让其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组实验, 包括实验提纲的设计, 器材的选择以及相关环节的预设等。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有效地指导学生展开实验研究, 比如对于变量的设置, 对于实验过程的把控以及对于结果的分析整理。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结束后的分组汇报环节,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当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实验中的缺陷和不足, 一边在以后的自主学习当中更加完善, 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三) 以创新性优化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优化创新的过程, 例如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设参与操作或者实验设计的机会, 比如让同学亲自到前台为学生演示实验, 或者在进行某一个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并让学生手动操作、亲自证实, 通过加强实验训练, 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敏感度;再比如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设置, 引导其由过程方法的角度作为切入点,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而实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 利用实验, 来验证有关规律和推论, 提升其探索和分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 对于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现象原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已经存在的书本化、过程化和形式化的缺陷, 教师需要有力的创设出各种条件,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从而让实验教学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所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困境及消解策略[J].文理导航旬刊, 2010 (07) :8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

1.引言

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专门开设物理实验这一教学模块, 要求在高中阶段, 学生需要开展的物理实验不少于八个, 因为实验是物理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验证的有效途径, 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可以进一步认识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 实现更加突出的学习效果。

2.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形式相对落后

因为物理课程的教育难度在于课程的实践指导性, 它是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适应性方面存在着脱节性, 传统的实验方式不能将电学实验有效的演示出来, 很多学生对于其出现的物理现象不能正真理解,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实验教学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之后, 学生自行进行操作, 属于一种机械性的实验教和学, 将教与学进一步分割开来, 学生没有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2.2 部分实验内容的难度较大

中学阶段电学实验学习难度较大, 很多学生对于电学实验中的电路不是很理解。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指出下面可能出现的数据应该是怎么的一种变化, 学生收集数据的时候, 如果出现教师讲述的那种变化, 学生就觉得完成任务, 没有兴趣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变化, 因为他们实验的电路理论上就存在认识的偏差。若是数据收集的与教师讲述有出入, 因为学生不能有效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所以学生就得过且过, 同样的原因还是他们对于课程缺少有效的理解。

2.3 创新性以及个性化发展难以升华

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着明确的要求, 学生创新精神、个性化的发展是今后他们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在具体到中学阶段物理实验课程中, 缺少必要的创新实验设计。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 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发展等方面缺少必要的锻炼。

3.基于“云”模式的实验教改措施

3.1“云”教学模式的基本雏形

“云”概念来源自近年来的网络, 主要是指将很多的计算机使用网络连接起来, 实现存储、运算等功能增加, 实现资源的共享, 客户端可以接入这样资源中享受其来带的各种便利。这种“云”概念进一步转化到物理实验的教学之中, 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这种模式与微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集中优势教育资源, 都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概念, 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增强。“云”模式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检索主要是实验问题, 实现物理实验的各种操作步骤。

3.2“云”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 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各个步骤环节实现优化组合。创新最终的物理实验方法, 不追求教学模式必然的创新, 只是将这种互联网的“云”概念植入现代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强调的是实践步骤的优化。第二, 这样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了实践操作之中。因为物理实验虽然都是验证性实验, 但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偶然性, 因此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 研究误差出现的原因。第三, 实现试验的教学资源的重组。“云”概念就是整合现代的物理实验的教育资源, 实现更多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融合, 不断推动其教改步伐。

3.3“云”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对高中阶段涉及的所有实验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 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 重新确定各个实验的教学目的。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实验有电学、运动学等方面, 在教学实验的目标设置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整合,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 设计具体的教学实验目的, 同时实现各个实验目标的整合。

第二, 重新确立各个实验的条件。物理实验是需要有基础设备和实验仪器的, 一些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需要进一步对高中物理涉及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进行进一步明确, 实验时长, 实验室的要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明确。

第三, 优化各个实验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是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的促进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优化之后, 更多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改进, 学生存在的理解误区得以化解。

第四, 构建各个实验的操作模块。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解决, 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 实现最为全面的问题解决大资源。

第五, 实现操作模块的电脑收录。网络化建设是这样教学思想得到实现的最终趋势, 逐步建立网络化收录操作模块, 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

4.结语

“云”教学模式主要的构想来源是互联网技术, 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步骤的模块化建设, 不断实现教学问题的解决资料库, 不断整合实验教学的优秀资源, 补充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实现更加系统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太华, 廖伯琴等.计算机模拟应用于中学物理科学发现学习整合模式的实验研究[A].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2010) , 2010.11:167-168

[2]施坚.实验设计重问题, 知识落实重迁移——浅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问题性”教学[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 (中) , 2014.11:179-18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互动

一、高中物理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能动与互动性分析

(一) 理论教学为实验教学提供基础

高中物理是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 对于高中生来说, 高中物理理论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理论教学多是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 虽然较为枯燥, 但是为以后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基础, 而实验教学反过来帮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理论知识, 二者的相辅相成,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但为了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理论教学同样需要重视, 只有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 真正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也就是说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 该学科的学习才会有真正的动力。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呢?只有理论教学是不行的, 这样很枯燥乏味,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要生动有趣的多, 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引起他们的兴趣, 这也是实验教学的一个目的。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己探索物理规律, 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和自豪感, 提高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而且, 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的答案理解会更透彻, 记忆会更深刻。同时, 实验能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三)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高中物理实验多是对定律概念的实验。定律和概念类问题都过于抽象, 学生理解困难, 但加入了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再现物理定律发现的过程, 理解这些定律和概念。更重要的是, 从实验到理论的提出, 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其理解不再受课本的局限,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铺平了道路。

(四)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下, 潜移默化地学习自己思考, 学习自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冲击远远大于理论知识的影响, 这会大大刺激他们的大脑, 使其自觉的将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升为理论认识并进行创造性应用, 这样很容易养成良性的探索思维习惯, 培养出鲜明的创造性思维。

一些创新实验设计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创新设计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探究的科学精神。创新实验的过程, 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谨慎的科学的研究态度, 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五)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高中物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和乏味的, 而实验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很好地完成辅助理论教学的任务。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设计创新, 独立思考完成理论升华,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尤为重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说,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 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 重视基本功

物理实验的基本功指的是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等。实验开始之前, 应做好基本的准备工作, 如阅读实验原理, 了解实验器材和实验的步骤等情况。实验原理对实验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 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只有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 才可能设计并成功完成实验。需要了解实验器材的原因, 除了保护实验器材减少其损坏, 还因为实验器材是物理实验成功的基本条件。在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的基础上, 还应正确使用器材, 减少人为误差以及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等情况。实验过程中, 正确的操作、合理的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步骤的错乱或缺失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错误, 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所谓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所以说, 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 养成谨慎的科学态度。

(二) 借助多媒体

物理教学应与时俱进, 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并不是每个实验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 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教学。而且, 有些实验即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 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再现实验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另外, 对于一些实验相关的拓扑实验, 学生仅需要了解时, 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拓宽学生眼界, 发散学生思维。但同时也需要注意, 多媒体只能辅助教学, 不能代替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

(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物理实验到理论升华, 教师应一直处于引导地位, 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俗语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才能成长起来。或许实验是失败的, 但也可以从失败中学习。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开始。

(四) 注重实验细节

物理实验需要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 而严谨的态度就体现在对物理实验细节的关注和思考。注重实验细节, 能有效减少实验误差, 提高实验成功率。

三、结语

本文分别阐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并且指出, 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满足教学要求。同时, 本文针对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可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红利.“堪忧”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建议[J].学周刊, 2014 (4) .

[2]祝敏忠.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1)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云”模式

1.引言

高中物理的课程标准专门开设物理实验这一教学模块,要求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开展的物理实验不少于八个,因为实验是物理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验证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认识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实现更加突出的学习效果。

2.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形式相对落后

因为物理课程的教育难度在于课程的实践指导性,它是理论知识的实践验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适应性方面存在着脱节性,传统的实验方式不能将电学实验有效的演示出来,很多学生对于其出现的物理现象不能正真理解,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实验教学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之后,学生自行进行操作,属于一种机械性的实验教和学,将教与学进一步分割开来,学生没有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2.2部分实验内容的难度较大

中学阶段电学实验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对于电学实验中的电路不是很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出下面可能出现的数据应该是怎么的一种变化,学生收集数据的时候,如果出现教师讲述的那种变化,学生就觉得完成任务,没有兴趣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变化,因为他们实验的电路理论上就存在认识的偏差。若是数据收集的与教师讲述有出入,因为学生不能有效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就得过且过,同样的原因还是他们对于课程缺少有效的理解。

2.3创新性以及个性化发展难以升华

素质教育对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着明确的要求,学生创新精神、个性化的发展是今后他们进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在具体到中学阶段物理实验课程中,缺少必要的创新实验设计。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发展等方面缺少必要的锻炼。

3.基于“云”模式的实验教改措施

3.1“云”教学模式的基本雏形

“云”概念来源自近年来的网络,主要是指将很多的计算机使用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存储、运算等功能增加,实现资源的共享,客户端可以接入这样资源中享受其来带的各种便利。这种“云”概念进一步转化到物理实验的教学之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程度的融合,这种模式与微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集中优势教育资源,都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概念,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参与教学的主动意识增强。“云”模式的实验教学内容的检索主要是实验问题,实现物理实验的各种操作步骤。

3.2“云”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实现了实验教学的各个步骤环节实现优化组合。创新最终的物理实验方法,不追求教学模式必然的创新,只是将这种互联网的“云”概念植入现代物理实验教学之中,强调的是实践步骤的优化。第二,这样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了实践操作之中。因为物理实验虽然都是验证性实验,但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偶然性,因此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研究误差出现的原因。第三,实现试验的教学资源的重组。“云”概念就是整合现代的物理实验的教育资源,实现更多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融合,不断推动其教改步伐。

3.3“云”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对高中阶段涉及的所有实验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重新确定各个实验的教学目的。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实验有电学、运动学等方面,在教学实验的目标设置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整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实验目的,同时实现各个实验目标的整合。

第二,重新确立各个实验的条件。物理实验是需要有基础设备和实验仪器的,一些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进一步对高中物理涉及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进行进一步明确,实验时长,实验室的要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明确。

第三,优化各个实验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是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的促进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优化之后,更多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改进,学生存在的理解误区得以化解。

第四,构建各个实验的操作模块。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解决,实现最为全面的问题解决大资源。

第五,实现操作模块的电脑收录。网络化建设是这样教学思想得到实现的最终趋势,逐步建立网络化收录操作模块,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

4.结语

“云”教学模式主要的构想来源是互联网技术,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步骤的模块化建设,不断实现教学问题的解决资料库,不断整合实验教学的优秀资源,补充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实现更加系统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廖伯琴等.计算机模拟应用于中学物理科学发现学习整合模式的实验研究[A].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010),2010.11:167-168

[2]施坚.实验设计重问题,知识落实重迁移——浅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问题性”教学[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中),2014.11:179-18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12

一、探究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和高中物理相结合的合理性

(一)探究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以探究性为主要特点的课堂内容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的探究性教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某种引导,学生则采用自主思考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效率,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适应性

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针对实验本身的启发或者引导下对实验进行自行设计,并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执行,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试验结果等有一个较好的感悟,从而真正地对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有一定的帮助和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之一,在课程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创造性,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要以实践探究教学为重要部分,按照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实验设计与探究、结果分析的步骤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加上使用情景教学法等方法辅助,对课堂中所需要探索的物理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索,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高思维活动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的几种特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注重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保障学生对实验有自己的解释和理解,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下对实验的核心和精神进行理解。

二、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要时刻明确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突出学生在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就要做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明确学生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题地位的时候也要重视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和以往的高中课堂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不同,教师讲解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而应该让学生来主导实验。

(二)要具有探索性

探索性是针对高中物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结果的必要探究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来发现事物所蕴含的规律,探索性原则是指教师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目的,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把事物或现象所遵循的规律设置为不同的“疑问”,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 分析现象,总结规律,解开“疑问”,通过探索完成实验。 例如,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中,根据初中的经验,学生一般会认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一定的电流,可是在实际的情况下,把整个电路放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没有产生感应电流,这与以前的经验相矛盾。这时这种矛盾就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使学生的课堂集中程度得到增强。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科学的问题设置,引导在高中物理实验开始之前, 就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思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与体悟。当实验结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反思,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发掘自身的潜能,而反思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1.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主题是什么?2.需要自己在实验之中验证什么?3.进行实验的最好方式是什么?4.自身在试验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5.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提高?通着这些方面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为科学的进行物理实验。

结语

上一篇:无线网络规划下一篇:植物叶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