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对策

2024-05-16

开展对策(共12篇)

开展对策 篇1

随着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做好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是事关整个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而限额设计则是做好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利器之一。

1 限额设计的含义

限额设计是指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限额设计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从经济上讲,在不降低使用效能的前提下推行限额设计,将建设项目投资严格控制在建设项目的投资限额内。这要求设计过程中变“以量定价”为“以价定量”。设计阶段进行限额设计应层层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纵向限额设计来说,即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根据总体投资控制目标,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投资估算要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投资的因素。从横向限额设计来说,就是要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按照建筑、结构、水、暖、电、通等专业进行分配,然后再按各专业根据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第二层含义,从技术上看,要采集、归纳工程技术资料,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系统。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合理选用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和结构形式;另一方面,优化各项技术指标,如含钢量、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用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来控制设计,从而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确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是推行限额设计和控制投资的关键。

2 合理确定设计限额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一般是用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作为方案设计估算的控制计划值,用方案设计估算作为初步设计概算的控制计划值。如果有技术设计,可用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技术设计修正概算的控制计划,用修正概算作为施工图预算的控制计划。因此做好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编制一份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投资估算(或概算)。

开展限额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额”的确定,没有“额”,限额设计也就无从谈起。工程建设实践中,设计限额可以通过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确定。

因此,为了使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能顺利实现,就应当重视投资估算的编制。特别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改变项目建议书阶段投资估算仅仅是用来报批项目的思维定式,而把它提高到关系整个建设项目投资成败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做好投资估算应从以下技术、管理两方面工作入手。

2.1 技术方面

(1)认真规划、定义项目范围并确定其规模、建设标准。明确哪些方面是属于项目应该做的,哪些是项目范围外的,并对整个项目进行结构分解(WBS)。将整个项目不重不漏地划分为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

(2)重视各类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设计概算、预算或决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估算指标体系。根据类似建设项目的指标,估算出项目结构分解图最末一级子目(如打桩工程、结构工程等)的投资估算,并逐级汇总出建设项目的估算总投资。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许多设计单位已将概算、预算编制的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承担。客观上造成了估算、概算、预、决算由不同的单位编审,信息分散,难以共享。因此,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主体逐渐由设计院转变为各类工程投资咨询公司。所以,咨询公司应肩负起各类经济技术指标编制的重任,从审定的竣工决算中精炼出各种指标,供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2.2 管理方面

(1)选择有资质、技术力量雄厚、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投资控制工作。项目业主在选择工程投资咨询公司时要“货比三家”。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尽量选择有类似项目从业经验的工程投资咨询公司。

(2)尽早让咨询公司介入项目,发挥工程投资咨询公司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设计阶段的作用。

(3)合理付费,充分调动工程投资咨询公司的积极性。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支付服务费给工程投资咨询公司,以获取他们优质的咨询服务。同时在咨询服务合同中明确咨询服务的质量要求及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处罚措施,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济手段促使工程投资咨询公司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

(4)合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为避免因项目建议书投资总额估算不足而给后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合并不失为一个简洁有效的管理方式。当然,这涉及到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国内一些地方已有先例。建设项目业主应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3 推行限额设计的对策

限额设计作为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方案比较、设计优化、设备选型、提高工艺技术等实际工作中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国内外许多建设项目运用较多的管理控制手段。

当前,我国工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状况,设计保守浪费、只求安全保险、不顾投资高低。由于设计人员在经济上的考虑不足,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肥梁、胖柱、深基础、高配筋”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业主或工程投资咨询单位自身专业技术力量的侧重点不同,缺乏必要的技术数据支持,难以要求设计人员改变设计中存在的保守浪费等不合理现象。同时工程量的控制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推行限额设计会导致设计单位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设计人员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为使限额设计能顺利开展,笔者认为业主及有关项目管理单位可采取下列管理措施,促使设计单位依靠自身力量,充分调动设计人员控制投资、开展限额设计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明确限额,围绕限额开展设计工作

设计单位开展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有项目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审批文件及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由于审批文件关于建设项目规模的描述仅限于建筑面积、总投资额、年产量等总括性数据,不具有开展限额设计的操作性。而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也往往侧重于功能描述,使得设计单位对限额设计的要求不甚明了。同时大型建设项目常由多家设计单位负责不同专业的设计任务,设计任务的交叉、重叠、变更,容易造成有关设计人员迷失限额设计的目标。因此业主应首先将编制好的各单位工程或专业工程的设计最高限额明确地告知各设计单位,并在设计任务书及委托设计合同中体现限额设计的具体要求。

3.2 委托设计合同应适应限额设计的要求

国内现行的设计合同范本过于简单,设计合同中没有提到限额设计的要求,也没有约定设计单位突破限额设计的惩罚性条款。同时,设计费付款方式也不利于限额设计的开展,设计费的大头在出齐施工图后已支付完毕。

为改变这种状况,使设计单位担负起限额设计的重任,应对现行的委托设计合同进行必要的修改。首先在委托设计合同中要有明确的设计限额。第二,业主或工程投资咨询单位应及时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概算、预算进行认真审核,及时发现设计超投资的迹象。第三,要有设计超限额的经济约束条款,如对超限额的设计给予扣减设计费20%~30%的处罚或责成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在设计单位按限额要求完成设计修改前暂停支付设计费。第四,限制设计单位随意变更设计的权利。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应要求设计单位先进行造价分析,再根据具体的投资情况进行决策。第五,合理划分设计费支付节点和付款比例。在主体结构决算审核完成前至少应留15%的设计费。

3.3 充分发挥专业审图公司的积极性,推行设计监理

现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仅局限于结构安全、消防、卫生等强制性标准规范符合情况的审查,并不包括设计的技术合理、经济节约等方面。对于一个出自正规设计单位,由众多各专业设计人员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按照正规程序完成的设计成果,审图单位在短短几天内很难提出根本性的、建设性的意见。就算有这样的意见,设计单位也不愿意推翻已完成的工作而重头再来。而且时间也不允许。因此现在的审图已经沦为为审图而审图,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出于必须敲个审图章的无奈而找个审图公司应付了事。在上海,目前审图市场的收费是在国家制定的收费标准上打二到三折,折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仅3元左右。这么低的价格正是审图价值低的体现。

为了改变设计审图目前的鸡肋状况,同时提高设计单位限额设计工作的水平,将设计审图扩展改造为设计监理,不失为一种双赢的选择。首先,在时间介入上将现行的等到施工图出完再送审图公司进行设计审图的做法,变为与选择设计单位同时进行,使设计监理与工程设计同步进行。避免现行的设计审图制度在审查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的尴尬局面。其次,审查内容上,除现行的4项审查内容外,着重增加设计经济合理性审查。

3.4 改革设计监理收费模式,调动设计监理积极性

改变目前单一按国家收费标准收取设计监理费的模式,将设计监理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收费,第二部分为浮动收费。基本收费为设计监理完成设计监理任务的必要收费,仍可按某一固定比例收取。而浮动收费则是对设计监理单位出色完成设计监理任务的奖励,它可根据设计监理单位在施行设计监理过程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业主节约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定。

开展对策 篇2

1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模糊认识

在农村,受经济收入、师资、教育设施、教学经费、教育观念等影响,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学生对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如果学生出现身体问题,他们能立马带学生到医院检查治疗;但学生出现心理方面问题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帮助解决问题。因为缺乏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所以教师和家长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相当不利。

1.2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农村小学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比如,有的学校把资金重点用于校舍建设,有的学校用于更新陈旧的装备,由于资金有限,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就存在不足,在比较贫困的地区,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1.3教 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开展高中生物有效学习的对策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教学;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那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合作探究

课堂气氛沉闷的最大症结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看似教学信息密度很高,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去知道教改和课堂教学,大胆进行革新,不能过分强调课堂中知识密度,而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几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就某一个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自学,自我认知,自我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就是将不同能力个性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4-6人,由学生选出组长,交流各自的想法;接着就是完善小组各成员读这一部分内容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小组结果,老师做出点评。这个过程的本意是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路人。然而,部分教师在自己教学中做的有些矫枉过正,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新名词满天飞,好象不这样做就不是新课程。课堂上热热闹闹,互动频繁,学生开心,老师也高兴。表面上“动”了起来,但实际上,学生的内心深处丝毫未动。也就是说,教学留于形式,貌合神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在“动”起来之余,我们还需要有发人深思的问题伴随而至,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后,还要有揭示出教学内容本质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比如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中,我指导各分组到学校的草坪上进行实地调查,然后交流结果,在让学生在实践后思考不同的取样方法的相同点,提出应注意的问题,领会样方法的精髓,明白了样方法是科学的估算方法!因此只有将学生的热情参与小组活动和之后的冷静的思考结合起来,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完善理论体系。

在学习生物学时,除了专用名词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内容。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会有“白化病”、“白痴病”?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说人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从古类人猿进化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运用正确的理论去合理解释,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注意理论与生物基本概念的联系。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诸多概念的正确理解上。例如了解生态平衡理论的,离不开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等概念的掌握。把握各理论间的联系。生物学各种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在广大生物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理论又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使人们认识的生物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实。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把某个理论放在整个生物理论体系中加以考虑,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起来更加精确。提高解题技巧。近几年生物学高考题目主要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其中,非选择题有填充题、分析说明题、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题。题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审题,搞清每一道题命题教师的考核意图;其次,要学会区分对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接着,要知道生物符号的特殊含义和正确写法;最后,要具有分析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注重培养思维能力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增长知识、熟悉理论,还应当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意识、训练创造思维能力。首先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明确实验的主要目的,规范实验的操作要求,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其次要学会知识和理论如何与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扎实、更加全面;接着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识,随着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内容不断涌入到考题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因此,学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能够关心科技时事、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最后,我们还必须经常进行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尝试从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从一种知识迁移出另一种知识,让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系统化、立体化,使自己的生物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总的来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习惯培养,前期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毅力,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时刻观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在修正中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上介绍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要付诸实施,必须将思维教学的目标与生物教学的目标综合起来考虑,构建教学目标体系,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测方案,形成一个教学目标系统。其次需处理好思维训练与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探索生物思维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一军.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在线教育,2011(05)

校园足球开展对策与建议研究 篇4

1、在政策上政府要加强引导

足球运动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大家有目共睹。喜爱踢足球的人越来越少, 中小学足球场地资源缺乏, 器材设施损坏严重。为此, 要想克服改善这种不良现状, 首先从高层次来讲, 教育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规划制定合理的体育政策, 使政策应用于校园文化当中, 并加强监督落实上级部门政策实施情况, 对于不达标的学校取消评优资格等。政策是大纲, 各个学校必须在大纲的指导下再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详细制定如何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项目的规划, 加大校园足球的开展力度。另外, 德智体美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四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注重德智美得同时, 也要注重体的发展。在历次国际大型赛事上, 我国运动健儿所取得的奖牌数数不胜数, 而细细数来在球类项目中, 尤其是依靠团队作战的体育项目 (如足球、篮球等) 获得的奖牌数量寥寥无几。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中国队被寄予厚望的足球、排球、篮球在仁川一无所获, 多个项目都追平甚至创造了最差战绩。因此, 国家要重视改变我国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在政策上加以规范引导借助法律的保护作用完善我们体育运动中的不足。

2、学校要把足球运动作为常规考核项目

只有将足球运动项目作为常规体育项目进行考核, 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才能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校园足球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以考试为基础, 掌握好考试这一指挥棒, 那么校园足球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学校要定期举行足球赛事活动, 鼓励足球爱好者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另外, 学校要对足球考试规则进行合理的制定, 体育老师要严控考试模式, 对有作弊行为的要进行严格处罚, 杜绝学生存在足球考试作弊的思想。对于足球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学校要安排学生足球课, 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表扬爱好足球运动的学生, 对一些不喜爱足球项目的学生加以引导, 鼓励支持他们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3、鼓励引导家长支持和社会的参与

(1) 家长的支持是对学生最大的心理支柱。在我国重视教育考试成绩这一大环节的统治下, 大部分家长认为学好文化课程提高考试成绩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首要目标。把学生的课余文化时间都占为上辅导班、 兴趣班等形式, 霸占了学生们的自由活动空间。学习文化课固然重要, 但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光学习文化课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喜爱足球运动的学生不得不在家长的强逼利诱下埋头投入到书本知识中,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就会使学生舍其所好, 整天钻研书本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越来越烦感书本知识, 最后的结果是导致投入书本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学习考试成绩反而越来越低。家长应多引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 支持他们从事体育锻炼, 多多参加体育足球类运动项目。而且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有利于身心健康,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众多好处。

(2) 鼓励社会企业和足球协会等参与校园足球文化活动中来。通过拉赞助等形式提供奖励举办校园足球比赛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足球运动中, 推动校园足球的蓬勃健康发展。另外, 开放校园足球场地供社会人士利用, 合理利用足球场地资源。

4、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养

所谓“师者, 传到授业解惑也”。通过加强对体育老师各项身体技能的培养, 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队伍, 使其更好的为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服务。现阶段, 在各个学校里, 总有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不重视或开展不起来, 归根原因是缺乏体育教师人才, 足球运动中要引入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扩充体育教师队伍。鼓励体育教师通过举办兴趣班或校园足球队等形式增加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要定期举行体育教师技能比赛, 使体育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自觉改善提高自身技能。

5、扩充足球场地土地资源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足球场地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了。由于城市的扩建, 使得许多学校该有的足球场地资源越来越少。有许多爱好足球运动的学生, 由于没有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 就会把爱好投向别的体育项目, 导致对足球运动越来越不感兴趣。缺乏足球场地是大多数中小学校不能开展足球项目的重要原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要阶段主要在小学时代, 因此在新建学校里要建设良好的足球场地供学生们锻炼。要把足球场地规划好, 尽量避免被别的体育器械“霸占”。

6、结 束语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校园足球技术水平, 加强师资培养, 争创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积极鼓励支持足球爱好者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定期举行足球类比赛, 设立奖金等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并且邀请专家举行大型校园足球文化讲座活动等。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校园足球文化一定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学校中校园足球所反应出的问题是现在社会急需拯救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们要转换以前的体育教学旧观念, 贯穿体育教学新理念, 运用科学知识, 努力改善校园足球环境, 为中国足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浩, 杨一民.我国青少年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1 (30) .

[2]张庆春.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3]廖艳旺.湖南省城市中学足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 2009.

[4]董静, 董国永, 郭敏.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 2006, 4 (27) .

城区小学开展体育运动现状和对策 篇5

浅谈城区小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思考

------以北城小学为例

阜 阳 市 北 城 小 学 王 波 2017/3/2

浅谈城区小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思考

------以北城小学为例

阜 阳 市 北 城 小 学 王 波

【摘 要】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城区学校体育活动因城市的快速发展,老城区变得落后、破败,渐渐的影响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块很值得关注,本文以北城小学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为阜阳市老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北城小学 ; 均衡发展 ; 学校体育运动 颍州区 前言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城区学校体育活动的因城市的快速发展,老城区变得落后、破败,渐渐的影响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块很值得关注。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了解北城小学四个校区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问题,并对颍州区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映射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阜阳市学校体育发展是全民体育链条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体育人口数量多、体育教师不足、运动形式单

一、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管理落后、资金短缺。城区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直接关系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阜阳市北城小学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它的前身是聚星书院,距今有着百年的辉煌历史。它一直作为阜阳的示范小学而享誉省内外。此校在本市是排名第一,是阜阳市的名校,在全国排名第17,国家重点名校。目前有四个校区,第五校区祥源文旅城北城第三分校暑期即将投入使用。北城小学学生总数6千多人,职工近三百人,目前师生分布在四个校区学习工作。学校以聚星教育为办学理念,以“聚优品质,星耀前程”为核心,在赵彪校长的带领下正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以坚定的步伐向安徽省特色示范小学迈进。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城小学小学体育教师18人及在校学生18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参考、查阅、有关文章、专著等,加大各种信息的收集。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的的形式,共访问学校体育教师18份问卷、及学生问卷180份,有效的访问问卷教师18份和学生170份,教师有效率问卷为100%,学生有效率问卷为94.4% 2.2.3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访问问卷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对所取得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对原因进一步研究分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2.2.4 数据分析法

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再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合理推理得出结论。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北城小学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3.1.1 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课)。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提高认识,掌握知识技能 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质量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削、挤占体育课。在四个校区的课程表中体育课时数是达不到国家文件的规定,一般情况是每班一周两节体育课。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与分校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课程表上是按一周一周三节体育课排的,实际中并没有去执行,原因是体育老师不够,没有办法开齐开足体育课,学校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比较多,但是体育课由于场地、环境、心态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在学校里没有地位,边缘化很严重。一旦遇到下雨天,学校的体育课则无法正常进行,在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中,主要是以广播操、乒乓球、田径、篮球为主,足球运动只在一分校、二分校开展,校本部只开展每周一次的足球社团。3.1.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表

参加课外体育运动

未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人数 100 占(%)0.58

0.42

课外体育活动时作为体育课的补充,是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参与的,他们主要是以锻炼身体,娱乐为目的。在问卷发放调查的170学生中,58%的学生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而42%的学生未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而其原因是参加辅导班,没有时间和不喜欢体育活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课外体育活动虽然已经列入课表内,但是实际没有认真执行,只有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四个校区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就放学了,学生全部离开学校,之后学生大部分回家写作业了。

3.1.3 校园体育赛事开展现状

学校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能为各体育项目储备优秀的后备人才,还能为学生减轻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增添学生的校园生活乐趣,在看学校组织竞赛的计划中,北城小学四个校区每年都会举办“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校本部、教学点春秋季“跑操”比赛,二分校每学期“路队、跑操赛”同时一分校还会组织一些“篮球赛”、“趣味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足球赛” 等精彩的体育赛事,北城小学在各种赛事举办方面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点在城区学校中更是一枝独秀。3.1.4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对大课间功能认识不够,仅仅是一种形式,校本部单单做一套广播操,二分校做一套自编韵律操,一分校也是做一套广播操,形式单一。

课间操内容选择狭窄,形式呆板,没有很好地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束缚了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新鲜感。

组织形式是单一的,片段的活动,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思维,特别是八中教学点课间操由于场地有限,基本没有开展课间操,有段时间尝试开展八段锦操,效果不理想。

学校正以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为课题,成功申请了区级课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好北城小学四个校区的大课间活动工作,争取使大课间活动上个新台阶。3.2 影响城区小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

3.2.1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表

非常喜欢 喜欢 喜欢程度一般 不喜欢 人数(n)57 61 23 39 百分比% 0.32 0.33 0.13 0.22 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和喜欢体育课程的学生占32%,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22%,还有13%的学生喜欢程度为一般,体育课受冷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观念、学校、社会的影响,在慢慢升级的过程中,课程作业的增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减少,学校开设的体育锻炼项目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反而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最后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都是在家长的庇佑下成长,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锻炼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又累又脏,还有受伤,更主要的是会影响他们文化课的学习而导致家长对他们的成绩很失望。

3.2.2 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毕业院校调查表

师范类大学 非师范 体育教育专业 非体育专业 人数 14 4 13 5 占(%)0.77 0.22 0.61 0.38 通过上表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8位体育教师中,毕业于师范类大学的占77%、非师范大学22%,其中13人在校期间就读体育教育专业,5人就读非体育专业。目前北城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整体的师资力量还是欠缺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倡导者(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操纵着体育运动开展的好坏的指挥棒,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学校体育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的落实的情况。体育老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教育。

城区小学体育教师月收入调查表

2000-2800元 3000-3800元 <4500元 人数 11 0

从城区小学体育教师的月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调查的18名教师中,工资普遍都在 占(%)0.61 0.38 0

2000到2800之间,其占总人数的一大半,38%的老师的月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拿到高工资的人数为零,和其他学科老师相比而言,体育老师的工资很低,其他收入几乎没有。低工资收入直接会影响体育教师对工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对学生上课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统计表(1节课为40分钟)

周课时(节)

8-10 10-12 12-14 14> 人数 1 6 8 3 占(%)0.05 0.33 0.44 0.16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基本上平衡,10-14节体育课的老师占到70%以上,体育课的分配还是比较均衡的。目前的情况是北城小学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四年级以上班级还是大班教学,这给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难道,但是随着颍州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大班教学被逐渐取消,体育课也很快步入正规。北城小学每周的社团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这也无形中加大的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周末体育老师还要组织足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的训练任务,基本上是免费的,体育老师待遇很低,以上现象可能造成体育老师对工作的热情的不高,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缺少课堂的多样性和对学生教育的主动性。

3.2.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状况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不断壮大,北城小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校本部活动场地面积3500平方米,篮球场一块,乒乓球台六幅,不规则田径场跑道200米;教学点场地狭小;一分校300米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体操器材若干;二分校条件最好,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各种器材按学生人数配置,特别是室内乒乓球教室,在整个阜阳市小学中应该是最好的。四个校区除校本部资源有限外,其他校区器械充足,基本上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但主要的是老校区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导致了不能很好地开展足够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赶上五六个班上课,根本没法正常教学。校领导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想方设法改进。

在对学生体育场地器材与体育活动需求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中70%以上的学生都满意,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和老师对场地器材都很满意,只是反映出他们对这方面认识不够,他们不知道省教育厅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以及新课标所规定项目的需求。

城区小学体育场地器材与体育活动需求学生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学生人数 30 130 20 百分比(约%)0.16 0.72 0.11 3.3 学校的资金投入

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依赖于体育器材的设备情况,而城区小学体育器材使用频率高、损坏严重、器材补给不及时,用于保养和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通过对学校老师及周边群众走访的调查和了解中,城区学校在对资金投入这方面,领导经过多方考虑,往往把国家拨下的体育经费挪作他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场地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补充和器材的维护和保养,进而阻碍了城区小学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步伐,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和体育老师工作的态度等问题,导致体育器材不能很好的利用,有的放在器材室里自行折旧、折损,很是可惜。3.4 教师、家庭对体育的态度

老师、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表

支持 不支持 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老师 家长 老师 家长 老师 家长 人数 12 45 6 105 0 30 占(约%)0.66 0.25 0.33 0.58 0 0.16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8名老师中,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师占66%,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师占33%。学校把教育观念还停留在运动技能教学或是把体育课本身当作仅仅是身体活动的阶段。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参加体育运动。家长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占25%,不支持的占58%还有部分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表示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很多家长不了解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会对孩子以后造成多大的影响及他们都认为孩子在全面成长的过程中是可以分阶段的,孩子在没有考上好的初中之前,可以先不要参加体育锻炼,也可以先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上了初中之后再去补。其实,等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提别是肥胖者已经来不及了,今年体育中考已经提升到60分,现在初中特别重视体育中考了,像实验中学、十五中体育课从初一年级开始就针对中考进行练习了。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城区学校体育运动的现状

学校体育运动开展运动形式单

一、积极性自觉性差、家庭社会不理解不配合、活动场地有限、体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等。4.1.2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

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没有很好地养成,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作业过重,有小学生作业能写到晚上十一点,对一个小学生来说真是太多了。4.1.3 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资金投入状况

颍州区在2016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中各个学校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体育器材及各种设施得到大力改善,资金投入也步入正规,但是老城区场地有限,短期内难以改变,新上任的白局长也在积极向上级争取,北城小学本校区将在原址重建,划拨35亩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学校会在老城区建起,百年名校,北城小学将走进新的辉煌。

4.1.4 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北城小学在体育老师的继续教学、培训、体育服装费、课时量等方面还是比较正规的,但就整个颍州区体育老师的待遇和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是很低的,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4.2建议

4.2.1 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新的运动项目,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引进轮滑,制作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开好两操,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2.2 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的地位,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以改善小学体育设施现状,应该在经费的投入、软件及硬件设施制定标准学、教师学习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完善。

4.2.3 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师资待遇情况、多渠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及其奖金问题,教育部门在体育教师的数量、质量和人才配备方面加以改善。

4.2.4 增强防范意识,实行联动机制,妥善做好事故应急预案

体育教师应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事故伤害应急处理能力。像2016年颍州区体育教师参加的红十字应急处理培训就很好、很实用。这种培训及学习应该多给体育老师创造机会。学生自身应该认真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自我保护急救等基本常识,学校方面应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束语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阜阳市北小学基本上是按照国家颁发的文件来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但学校在开展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北城小学在颍州区小学中具有代表性,她以教育集团的形式出现,对她的研究的结论和建议能大致反映出颍州区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能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简单的参考,使颍州区以及阜阳市体育教育向着健康、全面、安全、均衡等方面发展是我们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心愿。

【参考文献】:

[1]石桥竹梦:《农村小学生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和对策研究》(百度网络)[2]曲宗湖、刘 晓:《大课间体育活动值得大力推广》(体育教学)

[3]刘 勇:《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体育教学)

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开展对策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互动教学 教学策略

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互动”主要指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与讨论。它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到学生“单点辐射”的教育形式,推动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回归课堂。那么在这样的一种互动策略下,学生不仅能够以更加自由、符合自身需要的形式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和吸纳,同时还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彼此协作、共同提升。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单调的课堂氛围。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多读、多说、多去用英文进行互动与交流,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但是现阶段很多初中英语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全面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学生个性方面的因素、其对于英语知识掌握理解程度差异性的特点,并没有被关注和重视。那么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思想和心理上的认同感,认为教师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对课堂、甚至是教师本人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制约,同时当这类学生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陷入低迷,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2.教师的“绝对权威”。虽然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当中也拥有一些互动环节,但是却很少能够达成一种师生、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存在形式。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在学生之中树立“威严”,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那么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互动”便失去了其本来的目的与意义。就笔者现实中所观察到的情况显示,当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绝对权威”时,很多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不敢回答,即便遇到自己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内容,也不敢说出,宁可课下去问同学,也不敢跟教师对视或交流。久而久之,整个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不说,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渐僵化在这种固定、标准的模式当中难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开启与发展。

3.师生的各自为“是”。当教师的“绝对权威”碰到学生的“我行我素”时,整个英语课堂还会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是”的局面,冷场而尴尬。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由于其本身的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以及其在学习兴趣和个人爱好方面的因素制约,导致难以端正学习态度,总是情绪化的存在于课堂之中。愿意学的就学,不愿意听的就不听,当教师对此也无可奈何时,这部分“自由式”的学生就会陷入随心所欲的境地,不仅个人学习能力没有本质上的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到周边的其他学生。而很多教师处于班级整体进度的需要,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磨合后,也极容易对这部分学生产生“放弃”的想法,让其成为课堂当中的一股“另类”。

二、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开展对策

1.用问题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问答”是初中英语课堂上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师生互动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提问、善于设计问题,要根据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将多样化的问题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环环相扣,最终直指本堂课的重心。而当学生能够顺着教师的思路,参与每一个问题时,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将多元化的英语知识、文化内容以及与当今社会发展或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内容以英语形式贯穿课堂,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生师生间对话、互动的良好局面,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

2.转换师生角色,实现良性互动。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除却必要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意义能够进行发挥和自主学习的部分并不多。倘若在这样一种局面下,教师仍要强调课堂的主导地位,那么教师作为主体而展开学习的空间只能在无形之中被压缩、被削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帮助学生不断内化对于知识讲解和吸收的部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严格意义上来说,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并非是一个较为稳定、成熟的年龄阶段,因此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元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呈现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于英语的热情、对于互动的热情、对于知识的热情。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课堂互动游戏,将更多的学生纳入到课堂互动的范围中来,也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主题派对等,让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知识进行很好地融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展开互动是教学,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僵硬、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同时还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互动习惯,培养其探究式和创造性思维。在为问题所激发、展开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影响中,实现学习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温淑洁.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问题与对策[J].俪人:教师,2014(16):126.

我校排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我校,排球,开展现状,对策

排球是近代发明的一项运动, 和篮球在同一所学校诞生,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克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 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烈, 于是就创造了排球这种比较温和、活动量适度、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室内游戏。于1905年由广州和香港等地传人中国, 1953年排球协会在北京成立, 国际排联在1954年正式接纳了他成为成员之一。1981年中国女子排球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后, 排球成为全国观众十分喜欢的项目。学校掀起一整排球热热潮, 我校的体育课程就开展了排球课, 但是我校的排球运动没有篮球那样的收到学生与教师的喜爱, 本文针对排球在我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为排球更好的在我校开展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学习排球的大一、大二的男女学生以及排球授课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校排球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我校排球教师有男教师3名、女教师2名, 职称方面其中副教授4位、讲师1名, 并且都是排球专项的专业教师, 一直从事我校的排球教育, 从教师的队伍建设上看还是很合教学的要求的。因为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他的成长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积累, 我校的排球教师5名就有4名是副教授, 其时间于实践都达到了。

2.2 排球教师进修学习情况

经过调查我校排球教师在近10年的时间, 几乎都没有出去进修学习新的排球规则的机会, 大家接受新排球学习规则都是自己在网上自学, 并且没有出去与其他的元宵进行交流, 只是学校内部每两年进行一次教职工的排球比赛, 很多的比赛规则都是在在国际排球规则的目标下又根据学校的自身的情况来改了一些规则。所以学校的领导应该多争取机会让老师出去学习, 让老师多接触新的东西。

2.3 排球课教学理念的现状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地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我校的体育课程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除了教授学生的运动技术与运动技术理论, 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需要明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育行为。排球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应是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 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 教师往往更多从客观环境的角度, 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 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 支配自己教育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 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 反思教学理念理应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主要内容。我校的每个体育老师都是本这好好教育学生, 尽量的让学生学好运动知识来进行的。

2.4 排球教学目标的现状与分析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课程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不断进步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我校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 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排球教学目标是所有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 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 并有意识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 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血肉, 成为排球教学过程的灵魂。

2.5 我校学生选修排球的现状与分析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一下学期, 大二开展了排球的专选课, 教学采取的男女分班教学。从选课的情况来看, 男生50%选择篮球, 20%选择足球, 10%选择排球, 还有20%选择其他的运动项目。女生大部分都选择舞蹈类的运动项目。经过调查分析我校的篮球由于有专业的篮球队, 每年与其他的学校进行交流也很多, 体育馆经常有篮球竞赛, 打篮球的时候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这样吸引了很多的学生的目光。使得我校的篮球课也受到了学生的热捧。经过研究分析我校要对排球大力的宣传, 与其他的学校多进行一些交流, 通过这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上课时数的调查与分析

我校的体育课程选修一般的是大一和大二进行, 排球专选体育课一般都是在下午四点后进行, 每次两个课时。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觉得体育课上课的时数有点少, 技术与理论的由于上课的时数过少, 学生没有时间来巩固技术动作, 理论没有老师的监督消化不太好, 不能运用到实践中, 渐渐导致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校体育在学生上学时间一直坚持下去, 采取俱乐部的形式进行。

2.7 排球上课场地的调查与分析

排球场地包括室内与室外, 最早的排球运动场地是室内, 我校在室内没有排球场地, 室外有四块塑胶场地。学生在上课时夏天阳光照射, 冬天天气寒冷, 碰到大风的时候排球的运动线路都产生了变化, 使得学生的技术动作都不是很稳定, 并且在最初上排球课的时候, 手臂上都是淤青, 影响美观。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校应该大力对体育场馆进行投资, 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好的教学场地上课, 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2.8 学生课余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学生在课余的时候, 只有少部分进行体育运动, 他们课余的活动主要是学习、与朋友聚会、玩游戏。在运动场上有学生进行排球运动, 但是没有篮球与足球的学生多, 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排球的运动强度不大, 没有对抗性, 觉得达不到他们想要的锻炼效果。学校应该采取排球协会的形式, 集体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并且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比赛, 学生为了自己学院的荣誉, 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锻炼的兴趣。

2.9 学生上课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我校开设排球专选课程在大一下学期与大二, 上课的内容分为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 我校体育部的教师与领导每隔几年都会根据我校的特色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更改教学内容, 水平一是排球的基础, 例如上手传球、垫球, 女生下手发球男生上手发球, 经过调查学生对于我校的排球专选课的内容都还是很满意的。

3 对策

(1) 学校应该借助媒体大力的宣传,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组织排球的运动队, 并且经常与省内、省外的学校进行交流, 学院之间多进行一些比赛,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排球教师教学时要有热情与启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在学校提供场地的有限条件下, 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 不断的丰富课的组织方法与趣味的教学手段, 合理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对排球课保持新鲜感, 始终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3) 体育部的领导应该让教师出去学习新的内容与新的的运动项目, 还有规则的变动, 多举行一些体育运动让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师多进行一些交流。

(4) 学校应该多给学生建设足够的运动场所, 让学生在课堂还是在课余都有足够的场地进行学习与锻炼, 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 充分达到每天锻炼和身体健康目的。

(5) 学校应该举行排球俱乐部与排球协会, 组织老师多对学生进行技术与理论的辅导, 让学生在进行锻炼的时候有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与锻炼方法。

(6) 教育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正确的树立自己学习排球的兴趣, 通过排球自己的身心得到了那些好的锻炼, 不要朝三暮四, 不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去跟风寻找其他的运动项目。

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8

“校园足球”这个词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提出的。原因在于,中国足球从1994年搞职业联赛以来已经历了18个年头,其过程和结果是有目共睹的:“假、黑、赌、黄”围堵,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后,技术越来越差,观众越来越少[1],作为发展根基对青少年的培养更是跌入谷底。

青少年足球资源匮乏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体质不断下降。2010年初公布的一组最新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其中肥胖率增长近50%,而青少年学生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并提出学生要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足球号称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但是近几年我国的足球事业成直线下滑趋势,拯救足球发展刻不容缓,发展足球从娃娃抓起。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从开展以来青少年发展的足球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2 . 1 对校园足球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

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增强体质,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协助的精神,并且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普及其知识和技能,形成一种浓厚 的足球校园 文化,同时给中国足球 以有力的支持。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有30多万中小学,然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学校仅仅3000所左右,并且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仅限于一种足球形式,名存实亡,产生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原因[3]。

首先,我国向来是“考试为先”的传统教育思想,学校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更关心学生的升学率以及文化成绩的好坏,大部分家长认为踢足球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而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其次,校园足球的盛行到底是为了“发现苗子培养足球人才”还是“通过校园足球全面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不同的认知带来不同的 行动差异。

2.2 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校园里最直接的关系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的认知能力和态度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及发展,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自身技能理解不足,没有把到教学内容和德智美相结合。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教。

其次,基层教练员水平不高,并且待遇低,人数严重缺乏。一些有过少量培训的老师培训效果与教学能力转化不明显,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就制约了校园足球水平的发展。即使全国3000所校园足球的开展每个学校布局两名指导员,也需要组织近6000人次的培训,然而现在能满足的却不到一半,这也成为制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另一因素。

2.3 政策保障不足

为响应《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意见》各地区学校积极组织策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同时还存在着缺少政策规定的一些问题[4]。

要切实提高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的待遇,如将校园足球体育教师的业余训练和比赛时数纳入工作量,予以工资补助[5]。

2.4 活动场地有限

足球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规范的足球的场地少,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学校园,但是一些高昂的场地费把很多有志青年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城市中小学运动场很小,各种运动设施集中在一起,而一些政府部们对外开放的场地有限,这就需要努力扩大场地数量和模式。

2 . 5 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较为薄弱

受我国足球文化长期轨迹的异化的影响,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中,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也存收到了严重的打击,使人们对足球失去信心,对足协失望,对联赛失去兴趣,整个足球运动的发展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文化贫困,因而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3 建议与对策

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思想去推动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把校园足球活动与青少年的阳光体育运动想结合,有计划有部署的去进行。

3 . 1 提高对校园足球的认识

校园足球的开展从校园做起,青少年足球从娃娃抓起,因此,我们要体教结合,社会、家庭、校园三管齐下不断扩大校园足球开展的覆盖面[6]。

校园足球的开展不仅仅能从中发现有天赋的人才同时还是一个全民健身的好方法,还能更好的发展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应该给予校园足球运动高度关注,并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3 . 2 提高校园足球师资力量

提高教练员的能力对于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开展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可以多次开展足球教练员的专项技能培训,对合格证颁发相应证书并及时推荐上岗,其次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专业教练员或高校教师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学或亲自带队训练。

3 . 3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在教育工作上,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还是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都要不断的完善体系。推进校园足球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校园足球奖惩机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保证相关的政策要切实的贯彻落实。

3 . 4 扩大场地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在充分使用现有的社会体育等各部门场地利用率的基础上,希望一些政府部门能适当开放专用体育场为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场地,同时希望政府同其他规划部门合理利用城市空间绿地修建足球场地,给更多的青少年踢球的机会。

3 . 5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足球文化意识的建设,希望可以把足球作为选修课加入各中小学的课程大纲中。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各种足球活动,通过一些活动或知识宣传等途径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体现校园足球文化,发挥校园足球的教育意义。于此同时可以建设各个学校之间,学校与职业球员之间交流平台。

4 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把青少年业余体育活动与学校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此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适用的各种有用人才,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1]。

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篇9

(1) 绿色营销观念未得到应有重视, 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坚持传统的营销观念, 强调最大限度地刺激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 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 忽视了事关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很多企业不重视对绿色消费市场进行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 不掌握绿色营销的目标消费者的情况, 使得企业的绿色营销失去根本。据统计, 绿色产品在我国GDP中的比例不足1%, 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这突出说明了我国对绿色营销尚需加以更大的重视。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但是由于绿色营销中较高的科技含量及相对较高的成本投入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和利润, 再加上其他非绿色营销企业造成的竞争不公平情况, 使得很多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的动力不足、力度不够, 只在传统营销上下功夫而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技术工艺改造、绿色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再造。这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近视”, 只重视既有产品的营销, 一味追求短期、微观的经济利益, 忽视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忽视绿色营销发展的前景, 没有看到绿色需求带来的新的营销机会、绿色问题带来的企业竞争能力方面的差异化,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致命障碍。

(2)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绿色消费行为尚显幼稚。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除了取决于绿色需求外, 还受价值观、环保态度、环境生态知识、人口统计变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而绿色消费对绿色营销又有拉动的作用, 是绿色营销发展的根本动力, 所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行为是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相对淡薄, 很多人对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的概念认识模糊, 或者是对绿色产品不了解、不信任。另外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收入不同、绿色产品知识的不同等, 使得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总体说来很不成熟, 显示出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缺少选择绿色产品的主动性。其中对于一些利己型的绿色产品, 如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等接受程度较高, 而对于一些利他型的绿色产品, 如清洁燃料、高排放标准的汽车等接受程度较低。

(3) 政府对绿色营销的调控措施尚有待加强。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调控者, 对于绿色营销负有倡导、调控和示范的作用。目前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强调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 这对于开展绿色营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除了倡导外, 政府还应在政策制定、市场调控、自身示范等方面加大力度。目前, 绿色营销出现的许多问题, 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进入及流通困难, 企业绿色营销投入的政府鼓励措施不足, 绿色营销企业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自身示范不够等等, 都说明政府在推动我国绿色营销方面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树立并重视绿色营销观念, 提高企业绿色营销的积极性

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行国家的产业方针, 顺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 树立并重视绿色营销观念, 担负起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同时也应当看到绿色营销所带来的巨大的发展空间。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 我国目前处于起步的绿色营销虽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 但这也正说明了绿色营销的巨大发展潜力, 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应当认真进行绿色消费市场的调查、细分, 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产品的研发、绿色营销手段的引入、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 积极调整企业战略、竞争战略, 争取抢占绿色营销的先机。事实将证明, 谁能先意识到绿色营销的深远意义和发展趋势并抓住这个发展的机会, 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2 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 引导正确的绿色消费行为

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对于企业的绿色营销而言意义不言而喻, 这是绿色营销得以发展的根基所在, 政府、企业、社会都对此负有义务。首先,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 倡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崇尚环保节约的绿色营销环境;第二, 企业应当通过其营销过程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观念, 传播绿色营销的知识, 因为好的消费者是教育出来的, 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当程度上与企业的教育、引导是分不开的;第三, 社会各方面, 包括消费者自身都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顺应市场营销变化的方向, 自觉地加强对绿色消费知识的学习, 培养自己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总之,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 使得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规范。有了较为成熟的绿色消费者, 绿色营销的发展便有了强大的基础。

2.3 加强政府调控职能, 有效调控企业的绿色营销

政府要加强其宏观调控职能, 在绿色营销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首先, 政府要倡导科学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 倡导企业进行绿色营销, 加大对企业绿色营销的扶持力度, 为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于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行为要加大惩处, 实施绿色GDP, 将企业的资源、环境消耗核算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对企业和各级政府实行新的绿色考核和审计;第二, 加强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 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 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第三, 规范绿色营销的市场秩序,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绿色认证制度的推行, 使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绿色产品, 同时加大对市场上绿色产品良莠不齐混乱局面的整治力度;第四, 加强政府自身的示范作用, 政府要从自身做起, 切实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对于环境的破坏, 以实际行动表明对绿色营销的支持。同时, 政府采购要坚持实行绿色采购, 着力引导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政府应当通过其绿色采购行为向企业发出支持绿色营销的响亮信号。

综上所述, 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 但是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企业绿色营销观念的树立、政府调控职能的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培养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还是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摘要:绿色营销是指企业营销应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人类未来需要为条件, 其本质在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指出企业、政府、社会对此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营销,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王美英.绿色营销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色定位[J].商场现代化, 2008, (1) .

开展对策 篇10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城乡联谊”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一条新路子,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教研中专业引领缺乏的现状, 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教研意识,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中, 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组织机构存在缺陷。“城乡联谊”教研重要的组织机构就是校际联合体, 但这种校际联合体往往是一种松散型结构, 组织活动效率偏低。开展教研活动往往出现不协调, 教研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支持。因此, 需要开辟共同合作与相互交流的途径, 弥补机构自身的缺陷。

第二, 教师专业引领需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以来, 得到市进俢学校教研员的大力支持, 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引领。其中主要的原因仍是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偏低, 自我培养能力欠缺, 更需要专业方面引领。

第三, 校本教研没有形成常态化。由于每学期开展三四次校际间的校本教研活动, 预先没有制定方案与主题, 而且每次研究的时间有限, 使研究不能向深层次展开, 从而未形成“城乡联谊”校本教研常态化的局面。

二、校本教研应采取的对策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 结合福清市教育发展的需要, 必须在兼顾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特点, 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 促进农村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这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城乡联谊”校本教研活动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了使“城乡联谊”教研顺利开展, 必须建立“城乡联谊”教研组织机构。“城乡联谊”教研领导小组由各学校校长组成, 其主要工作是确定“城乡联谊”教研的内容、教研的主题、教研的形式、教研的时间, 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 研究工作, 布置任务。各校教导主任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人。由各校教导主任集体参与的协作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协调组织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 收集、了解、掌握和整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和意见, 定期召开教导主任会议, 布置并落实校本教研活动。

2.健全“城乡联谊”教研的组织制度

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共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是校本教研有效进行的保障。因此, 参与“城乡联谊”教研的学校必须制定“校本教研考勤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奖励制度和奖励细则”“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 健全相关制度。

3.发挥城区辐射作用, 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城乡学校结对互助, 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还有理念的碰撞和文化交流。这不仅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而且还给农村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样板, 带动了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过程中, 实现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形成教师群体中不同思想、观点、教学方法的冲突与碰撞, 从而有效提高农村教师业务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送”, 即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 给农村地区教师带来教育新知识、新方法与新理念, 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研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欣喜地看到:送课的教师教学观念新, 教学方式各具特色, 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较为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得更为主动, 为农村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让听课教师更坚定课改的信念, 明确课堂教学的发展动向, 对自己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 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教学沟通, 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提升教育工作内涵有着重大意义。首先, “送教下乡”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问题, 使农村教师不出门就能听到高水平的授课;其次, “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种平台和载体, 使送教的教师深切感受到了农村教师的朴实、真诚及好学, 让城区教师得到了锻炼;最后, “送教下乡”活动丰富了教师从教经历, 为优秀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 也收到了“带动辐射、促进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联”, 即开展城乡结对帮扶, 联手共进。我市大力实施城乡帮扶共进工程。首先, 给予政策引导。逐步建立健全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 推进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并在职称评聘、名师评选中规定要有农村支教经历。其次, 开展了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实施城区直属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的任务, 从业务、科研、管理等方面实施扶持;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对挂钩, 以强扶弱, 良性互动, 逐渐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和“一对一捆绑式”考核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做好帮扶工作, 达到双向共赢的目的。

“展”, 即城区优秀教师的展示课, 展示技能。充分发挥城区名师与优秀教师的作用, 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与教学能力, 对农村教师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名师展示课。它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课例, 促进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案,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让听课教师深受启发。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名师的学科素质和精神面貌, 也显示了名师的教学风采。

二是优秀教师展示课。充分展示了城区优秀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素养, 他们的课能够很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每一节课各具特色:有的课以情引生, 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紧密结合;有的课注重学法的指导, 营造愉快氛围, 课堂更富有生机;有的课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准确地解读教材;有的课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各具特色, 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开展对策 篇11

效益审计是审计人员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内控制度的科学有效性、经营战略的正确潜在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政治效益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多作贡献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一、目前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困难

1、社会(包括地方审计机关)对效益审计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效益审计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的产物。效益审计是建立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达到一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近几年的审计风暴和二十多年的审计实践,目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知。但效益审计这个名词相信没有几个普通老百姓能说出个所以然,可见效益审计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不高,这给地方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然,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对效益审计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逐步提高,对效益审计的巨大潜力和作用还没有完整的感性认识,认为只要做深做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大审计影响就行了。还有,在目前状况下,从事审计工作的一线人员,思想上对开展效益审计信心不足,认为条件不是很成熟,把效益审计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审计类型。

2、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

效益审计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评价,目前,效益审计没有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评价难度大,对隐性效益的评价更难,所以评价标准难以确定一直是制约效益审计有效开展的技术因素。而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保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效益审计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领导责任的追究,社会各界的反应。如政府部门的活动范围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而且提供的服务一般是无形的、非赢利性的,这就给效益审计的评价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对政府活动产生效益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直接的和有形的效益,而且还要考虑间接的和隐形的效益。而对于后者的评价,往往无法直接量化,且其估算的标准和方法会随着效益审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不同的审计人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判断,从而得出不同的评价。

3、暂时难以解决审计队伍的专业胜任问题。

地方审计机关由于受机关编制有限的影响,多年来人员超编、年龄偏大,很少引进相关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和干部队伍年轻化难以实现。而效益审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审计时具备各种知识结构的人员参与,如工程技术人员、数学、生物、医疗等各类人才。而现今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经济、管理及少量的法律人才,这种人才结构,对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还有些力不从心。

4、效益审计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风险较大。

当前,我国财经领域的虚假行为还较为严重,特别是会计资料的失真行为,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在地方上尤为明显。众所周知,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事项的真实、合法上,或对不真实、不合法事项重新进行调整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这样虚假行为较为普遍的财经环境下开展效益审计,往往先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这与国外相比,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同时,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合法性也很难把握,因为当前通讯的发达,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被审计对象的许多交易都在账外,由于审计手段有限,很难完整地把公共资源使用的违法事项全面查出,存在比较大的审计风险。

5、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实际操作的不规范,影响了地方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效果。

效益审计需要从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项目)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取证,审计时,有属于审计机关管辖的审计对象,也有不属于审计机关管辖的审计对象。现行的法律法规仅规定了审计机关进行调查、取证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但对不配合审计机关调查、不提供资料的,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规定相应后果及接受调查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在审计实践中,遇到不配合的单位或个人,经常会使审计机关对有些问题无法查清,难以准确定性处理,只好放弃在审计报告中揭露反映,直接影响了效益审计的最终效果。此外,单独针对效益审计的具体操作规范还没有,如对效益审计的目标、范围及内容的确定、审计方法等具体的指导意见还不明确。总之,我国目前开展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还不充分,操作还不够规范。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大力宣传,扩大认知;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一方面,审计机关应组织对效益审计的宣传,使相关知识得到普及,让效益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除加快从社会上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之外,重点应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效益审计的培训。首先审计机关要提高广大审计工作者本身对效益审计的认识,还要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对外宣传效益审计,比如研讨会、专业刊物、新闻媒体以及审计公告等。其次,要使审计人员尽快掌握效益审计的本领,至少要培养一部分效益审计的骨干力量。培训时,不仅要对国内外效益审计理论进行研究学习,而且重点要突出效益审计实务的学习培训,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如可以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效益审计搞得好的地方去学习,具体体会效益审计的操作,积累实战的经验。

2、尽快建立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完善效益审计的法规体系。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法律依据是开展效益审计的关键,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效益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这些年来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出台不少,影响较大的有《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但其中论及效益审计的篇幅很少。完善效益审计法规体系既是对效益审计工作的规范,也是深化和拓宽效益审计的保证。其次,要认真总结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效益审计准则。在准则中要对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作出规定。最后,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效益衡量标准体系是审计人员对效益的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参照系,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计量性等特点。效益审计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对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参考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而定,对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内容而定。社会效益很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而定性指标有时难以保证公平,在制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时,可以给出一些原则性较强的定性规定。针对弹性较大、容易使公平性受到损害的项目或领域,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后再做一些补充性的规定来不断完善。

3、尽力转移审计风险。由于审计报告具有很强的从属性,审计的评价方法自始至终都是依附于其它学科评价方法,所以其他学科或政府部门先行使用的调查研究、评价鉴证的方法都可以应用在效益审计中。所以在开展效益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审计证据及有关资料一定要获得有关部门的签字和盖章,以便转移审计风险。如:开展市长和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获得统计、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使我们的审计证据获得有关部门的确认(签字盖章),以便转移审计风险,确保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开展效益审计的试点项目。开始时,选择那些规模小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门的项目作试点,为效益审计的全面开展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如选择公共财政、投资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对资金投入量大、政策性强及社会关注程度高的焦点等项目,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其次,要合理选择开展效益审计最佳切入点。选择效益审计切入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难易程度。不能选择审计人员难以胜任的项目,应选择在人员素质、工作基础、审计资源等条件下能够做好的项目来试点;二是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开展效益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如果所审内容与现有工作跨度太大,转型过快,被审计单位可能难以接受,审计难度会加大,审计结论也不容易被接受,也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效益的目的。三是社会的需要。要选择那些政府、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和领域去开展效益审计,这样才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审计结果才能受到重视,审计成果才能发挥作用。

开展对策 篇12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个专业术语, 不断地由一个地方推广到另一个地方, 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和运用,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把行动研究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另一种是把行动研究不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而认为是一种方法论、一种研究取向、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研究方式或一种研究过程。

无论学者们对于行动研究如何界定, 但究其核心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 研究情境的真实性。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的产生和整个研究的过程, 都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其二, 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同一性。实践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 而是成为研究的主体, 他们亲身参与到研究中, 从而省察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其三, 研究目的的应用性。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在于对教育理论有多大贡献。其四, 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由于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 不加控制地进行研究, 所以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最后, 研究计划的可变动性。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它允许在大的目标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据此, 教育行动研究可定义为:教育实践者针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边研究边行动,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以达到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的目的。

二、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阻碍

(一) 教育行动研究自身存在的阻碍

正是教育行动研究对非专业人员易于操作的优点, 从另一角度来说, 成为了其自身的局限和阻碍。这一阻碍可概括为:其一, 教育行动研究无固定的研究方案, 无明确、科学的假设, 无规范的操作程序, 无严格的变量控制, 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其二, 研究的问题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群体出现的特定问题, 其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其三, 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研究的问题是关于“研究者自己实践效果的有效性问题”, 研究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 教师方面存在的阻碍

由于教师始终都是“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双重身份, 所以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这一影响按研究的进程可大体归纳为:

1.在考察和计划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自身的阻碍可表现为: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不能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选题大而空, 研究无从下手;教师选取“有理论价值的问题”, 而不是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设立假设就盲目地进行研究, 无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

2.在执行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可概括为:教师时间紧, 任务重, 无暇顾及教育行动研究;“自给自足”的教师课堂生活难于使教师得到交流, 无法达到行动研究的良好效果;在研究中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过程, 忽视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研究的进程。

3.在反思与计划环节的表现。

这一环节可概括为:教师群体观念过重, 缺乏摆脱其束缚和反思的勇气;忽视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而导致研究假设的偏差;教育行动研究效果的滞后性, 打击了教师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4.在总结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主要表现在:无成果意识, 认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效果只是研究效果, 没有形成书面的材料;教师理论水平不足, 成为形成研究成果的一大阻碍;只注重经验的积累, 忽视经验的交流和传播。

(三) 支持性条件的缺乏

任何研究的进行都要有一定外界条件的支持, 以促进研究顺利并有效地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的进行也不例外, 它的支持性条件的阻碍可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 来自学校的阻碍:现有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参与人员或领导的频繁更换;无可以合作、交流、推广的平台。其二, 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阻碍, 可概括为家长群体观念的不良影响以及无专家学者的指导两方面。

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阻碍的消解对策

鉴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以上阻碍, 现提出四点消解阻碍的建议, 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加强理论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才能灵活运用必要的教育原理和研究方法。其二, 要求教师定期交教育反思材料, 养成及时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克服选题阶段没问题、空问题、无价值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其三, 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份或几份研究报告, 提高自己撰写研究成果等书面材料的能力。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 教师完成了与自己研究实践相一致的书面材料, 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研究。

(二) 加强教育行动研究的跟踪指导

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 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研究计划或方案相悖的因素。在这些情况下, 为帮助教师克服种种意外状况, 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轨道, 参与研究的人员“既要有专门的专业研究人员, 又要有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 与某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与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其二, 在每一个教育行动研究中都设置一个或几个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 以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 改善学校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对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来说, 一方面它是一个具有风险性的活动, 科研的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它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补充成分, 这些使很多教师便失去了进行研究的积极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对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进行鼓励、支持和舆论宣传;其二, 把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加大激励措施, 唤醒教师对教育行动研究的高涨热情。

(四) 提供和增加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发表与交流的平台

要提供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的平台, 就要将学校、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其一, 通过学报、学刊、网络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加以刊登和发表, 增加教师、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对教育行动研究的了解和支持力度。其二, 不定期举办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交流会、科研沙龙、研究座谈会等活动, 组织教师、家长、社会人士自愿参加, 以增进交流, 传递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文娟.教师做行动研究为何困难重重[J].江苏教育研究, 2008 (17) .

[2]黄首晶.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 .

[3]袁志芬.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的尴尬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11) .

[4]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5) .

上一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下一篇:节税方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