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对策

2024-05-19

勘探对策(精选12篇)

勘探对策 篇1

1 地质勘探现状

地质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推进, 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就体现了出来,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越来越显现出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的地质勘查虽然较之原来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仍然有很大的不足, 尤其我国在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各类矿产资源的利用规模将持续扩大,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持续增加, 市场对矿物原料旺盛的需求和我国现有矿产资源供给的不足, 使得矿产品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发现和勘查新的矿产资源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的地质勘探情况在东部地区程度较高, 经过五十多年的系统勘探工作地表矿、易找矿大多已经发现, 而且很多地区已经成规模开采。在这些地区难以再探查出新的、有重大价值的矿产资源。相对而言, 西部地区地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 但是矿产资源丰富。

据统计, 我国的45种主要矿产中, 天然气、富铜、富磷、钾盐、锌等二十余种矿产在西部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 另有9种矿产在西部的保有储量占33%到50%。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发现新矿的潜力巨大, 地质勘探工作容量也较大, 所以, 在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前景比较乐观。但是, 在乐观的情况下, 我们应该也要看到存在着许多问题。

2 地质勘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质勘探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在建国之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勘探人员,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2.1 国家对地质勘探方面投资不足。

目前,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国家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改制, 使之适应市场需求。地质勘探系统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由于国家对企事业单位改制的措施实施的相对比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晚, 使得许多地质勘探单位失去了成为市场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 尽管国家在近年来对地质勘探的投入不断增加, 但实际投入矿产地质勘查的资金和完成工作量却大幅度下降, 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养人”, 如有色地勘部门的岩芯钻探1983年达78.3万米, 而到2000年下降到3.4万米, 仅为1983年的4.3%。地质勘探单位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投入费用严重不足, 限制了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

2.2 地质勘探人力资源的短缺。

就目前而言, 以前那种从地质队干起, 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地质队伍自己培养的地质勘探人员越来越少, 地质勘探人员的最主要来源成为地质类高校或地质类专业的学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特别是“两低一差” (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低、野外工作条件差) 的问题, 使得近年来地质类专业的招生和基层地质类单位人员供给不足。地质类专业毕业学生, 学历越高越倾向于留在大中城市, 留在中央公益性地质单位。基层地质单位难以引进人力资源, 随着老一代地质勘探人员逐渐退出岗位, 地质勘探行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严重不平衡, 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相当严重,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没有后备人员, 造成许多地质勘探项目无法正常开展, 人员在工作工程中同样有着很多的现实问题:

(1) 矿物分布的问题, 由于矿产资源等一般地处偏远地区, 地质勘探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相当的辛苦和危险, 同时常年在野外工作, 远离城市和亲人朋友, 置身在了无人烟的地方工作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基层工作的辛苦, 导致地质勘探行业的基层发展空间远远低于大中城市和事业型地质单位的发展空间。在工作辛苦的同时没有大的发展潜力, 成为影响地质勘探人力资源的因素。就现在国情来说, 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 家长一般不会愿意自己孩子找一份工作环境差的工作, 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地质勘探基层人力资源的因素之一。

(2) 工资低,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质勘探行业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但是走的是企业的路子, 个人劳动报酬和本人的劳动贡献不成正比, 在行业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同时, 不少地质勘探单位调资却无法兑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生存成本也相应提高, 生活节奏加快, 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 所以经济利益的高低成为影响人们择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种大形势下, 由于地质勘探行业的工资待遇低, 必然导致了地质勘探行业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3) 工作环境差, 工资待遇低同时又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必然导致地质勘探专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短缺。而大中城市和中央公益性地质单位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所以选择了地质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优先选择的必然是大中城市和中央公益性地质单位。最终导致地质勘探基层人力资源的短缺, 后备力量不足。

3 对地质勘探现阶段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地质勘探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地质勘探业将会被极大的限制, 有可能会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是我国矿产资源外流。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3.1 地质勘探的商业化。近年来我国经济的

高速发展, 使得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激增。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 这就使得发现和勘察新的矿产资源成为必要。但是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市场资金的补充就成为必然。目前, 我国的地质勘探投资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家出资、矿业公司出资、海外投资者成为市场勘察的主体。商业性矿产勘查与矿产开发结合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把除国家出资的以战略利益 (而不是商业利益) 为目的进行地质勘查之外的勘查活动称为商业地质勘查。也就是说除了基础地质勘查和个别地质项目是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储备目的之外, 其它地质勘查项目都是商业地质勘查项目。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勘探工作依然由国家出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是以市场调控为主, 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 商业性地质勘探成为解决我国地质勘探问题的必然方法, 国家将淡出商业地质勘探市场。近年来, 随着商业地质勘探比例的逐年加大, 部分地质勘探单位参与矿产开发, 并且逐步向矿业企业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正在形成和发展中,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 商业性矿产勘探和矿产开发是必然趋势。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

在我国地质勘探人力资源方面, “两低一差”成为影响我国地质勘探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 其中经济待遇低成为了影响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 必须提高人员的各方面待遇, 通过高薪制弥补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不断的补充和吸引专业化的地质勘探人才。将地质勘探行业的主要人力资源以及优秀的地质专业学生引入地质勘探基层单位工作。

3.3 整合地质勘查单位, 如将地质勘探基层

单位可以与大、中城市地质勘探单位和研究所等联合, 聘用其中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既可以使大、中城市地质勘探单位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得到足够的实践经验, 也可以解决地质勘探基层单位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使地质勘探基层单位的工作发展潜力得到改善, 也可以吸引一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工作, 并不断的强化地质勘查专业的人才, 形成行业梯队。

摘要:针对我国地质勘探现状进行分析, 从发展方向、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我国地质勘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探前景乐观;由于地质勘探单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商业地质勘探成为必然趋势;对地质勘探基层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出提高薪酬等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地质勘探,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韦慧晶.全省改善地质勘查外部环境座谈会[J].青海国土经略, 2010 (1) .

[2]2010年地质勘查行业展望[J].地质装备, 2010 (3) .

[3]王德中, 周斌, 赵奎, 等.超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江西有色金属, 2010 (1) .

勘探对策 篇2

我国水资源工作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这为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也要求学校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来说,面向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关系到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面向的行业及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当前的专业、行业划分方法,水文水资源专业主要针对地表水,兼顾地下水,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的行业主要是水利行业。地矿、国土、环保、城建等行业也涉及到水资源工作。另外,工业项目和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水资源论证、环境评价等先期工作,因此水文水资源专业是以面向水利行业为主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传统上,水利行业中的水文水资源工作主要是为防汛减灾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其特点是以水利工程为中心。但是,随着水资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水利事业也在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1)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强调水的资源属性;(2)遵循流域“三水转化”的规律,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3)推进水权水市场建设,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4)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转变促使水文水资源工作由单纯为工程服务的从属地位上升到核心地位,水利与环保、国土等部门的业务相互交叉融合加强,社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并且要求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质。

二、专业能力的需求特征

1.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处理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新时期水资源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多样化,除了工程问题,还会涉及到大量的人文及环境问题。比如水权配置,除了涉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涉及分水历史、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等问题。所以学生除了具备工程能力,还要有系统观念和人文关怀。

2.行业的发展要求学生深入并灵活地掌握知识。水文水资源工作的对象不是受控的人工物体,而是降雨、河流等大尺度的非受控自然对象。由于水资源规律的复杂性,专业知识在原理部分涉及到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复杂的数学工具,在工程应用部分却要相对灵活,有时要用精确的、复杂的方法,而有时却要用经验性的方法。比如,降雨径流模型有很多种,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学生首先应当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掌握它们的基本步骤,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范围,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一般性问题选择出恰当的解决方案,对复杂问题能有较合理的解决思路。

3.学生必须具备严谨、全面的工作作风。水文水资源工作有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比如洪水A报、防洪调度等。因此,水文水资源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规范、熟练、准确地完成工作。另外,还应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能力,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的不确定性有所估计,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的利益。

三、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本文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建设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它应当与三个层次的需求相适应:行业需求、地域需求和个体需求。行业需求是基本的需求,为此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修订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除了一线教师,还要邀请行业资深工程师、技术主管和往届的毕业生参与进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学生情况、学校办学条件共同研讨。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确定能力需求要素提出具体的规格和要求,然后落实到各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满足地域需求是指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要考虑区域水资源工作的特点,积极融入地方工作,为解决区域水资源问题培养人才。比如黄河下游地区基本没有水能资源,黄河水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和灌溉,因此就应当减少水能方面的内容而增加给排水和农田水利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力、兴趣、职业规划等因素的不同,其对专业的需求也有差异。当前高校普遍采用“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行业需求和地域需求的任务应当主要由通识课、基础课和必修课模块承担,而选修课模块应当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选修课应当涉及面广,并且以3―4门课构成一个小方向,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

2.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外部分是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它是对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经费、仪器、基地等基本要素外,完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教师要有计划地积累实习资料,包括水文地质数据、影像、工程图纸、运行记录等。不断丰富实习指导书的内容,细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持续改进实习效果。(2)要多开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数据,鼓励学生提出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增加实验难度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愿望。(3)开展多种实习方式,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目前,各生产单位都不太愿意接收实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让生产单位的教师到学校来,带着实际生产问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论文。校内教师配合校外指导教师工作,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提高其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4)开展专业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科创应当与专业相结合,与课内实践教学相互促进。水资源问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济南市的保泉问题、引黄水库的水质安全问题等。学生只要用心思考,总能在本专业内找到合适的题目。专业性的科创活动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要激励教师更多地投身其中,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和探索,这对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3.建立多踊的`考核方式。为适应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书面答题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1)丰富考试的形式。对于实践教学课程不能只通过实习、设计报告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应当建立一个覆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对于专业课程,不能只依赖结业考试,应当增加阶段性考核,随着课程的深入分次进行。考核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讨论式的,可以让学生推选自己的“专家”当场打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2)改革评分方式。无论是什么样的考核形式,教师都应当规范评分,但是又不能机械地按照标准答案考评能力。教师应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逐层分解的方法将难以量化的问题化为容易量化的问题。比如,对分析论述题,教师按学生答题的完整性、专业水平以及创新性给分,其中完整性可以细化为论述是否有针对性、材料是否充分;专业水平可以细化为专业词汇的掌握、专业方法的应用;等等。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有所发挥,也能发挥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勘探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勘探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17-2

0 引言

地下热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采暖、洗浴、医疗保健、旅游度假、种植、养殖、工业利用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环境保护、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在国内,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出详细的理解和分析,对地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勘探,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好前期调研。最开始我们要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地质情况,搜集大量的有关数据,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勘探。许多勘探队伍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要进行控制。许多勘探队因为资金问题,不会做出详细的勘探报告,使得勘测的数据缺乏可靠性。下面我们根据某地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为例,看看我国勘探的效果

1.1 地热井施工情况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热水的勘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在勘探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进行钻探施工,首先要确定钻探设备,做出计划井深与实际井深。进行两开作业,将钻井初步规模与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毕。井身结构见表1。

第二步是进行岩屑录井操作,我们对目标井进行了岩屑、钻时录井及钻井液观测工作。岩屑录井最开始是由一开至完钻,每米都会捞取一个岩屑样品,并进行岩屑录井;钻时录井由一开至完钻每米一个钻时点。钻井液观测每8小时一次。包括密度,漏斗黏度、泥饼厚等。

第三步是进行地球物理方式的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就是进行数字方式测井,完成数字测井工作量1388m,本井测源从50.00~1350.00m开始进行连续地温测井,井温测量成果见表2。

从500~1387.00m进行连续测斜;并进行井裂缝分析。

1.2 地下热储特征

目标井揭露热储层为花岗岩裂隙水,埋藏深度985.00~1388.00m,厚度为403.00m(未揭露)。

目标井的地热场特征:根据附近资料显示,目标井附近恒温带深度为60.00~80.00m,恒温带的温度为12.000℃。根据表2(测温成果表)可以分析出:

测温起点井深为75.00m,地温12.000℃;测温终点井深1350.00m,地温51.111℃.换算地温梯度3.068℃/100m。

目标井的热储特征:地热井揭露热储层为燕山期花岗岩裂隙水,经测井解释热储厚度为17.70m,地温增加变幅最大位置在埋深825.00~1050.00m。井降压试验成果,静水位地面上32.5m,最大压力降300.50m,单位产量2.16m3/d·m,平均渗透参数0.1964m/d。压力传导系数5.3599m2/d,压力水头高度﹥985.00m,即9.85MPa。

2 目标井产能测试及地热流体用途评价

2.1 井产能测试及单井产出量计算

①渗透系数计算

我们选用的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计算公式:

③井流量方程的确定及待定系数a、b的计算

依据目标井降压试验资料得出结果,并采用曲度法判定井涌水量曲线方程

2.2 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评价

对于地热流体不同的用途我们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根据化验以及国家标准可得:限量指标中氟化物超标准。所以,这种水不能饮用。

第二点是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一般化学指标中硫酸盐、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准。因此,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第三点是理疗热矿水评价: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标准,接近命名矿水浓度;氟达到命名矿水浓度,为氟水;水温超过34℃,为温水。可以作为理疗热矿水开发。之后还有就是对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以及对渔业用水水质评价。

3 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

3.1 裂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在我国,有一种地质叫作裂隙充水地质,在对这种地质进行勘探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这种裂隙充水地质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层状裂隙充水地质,另一层则是脉状裂隙充水地质。在这两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勘探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前人已经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该地区的地形图、数据等等,最终进行水文勘探。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控。

3.2 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对于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中主要还是应用:物探法。在这种空隙充水地质中,有着许多的结岩层,一般是由中生代和第三系的半胶质组成,当然也有少许其他结岩层的存在。相比于其他的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来说,除了物探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说:地面电法以及水文测井法联合起来一起勘探。如果一旦遇到地质水量充沛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先把水抽走,再进行试验,探测。

4 结论

在我国地质的勘探技术中,水文地质勘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水文地质勘探往往也是许多勘探人员忽略的问题。之所以会忽略水文地质勘探这样工作,最主要是因为勘探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我国,岩土层下端,储存着极其庞大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地下水资源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地质勘探的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孙继平.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勘探对策 篇4

关键词: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礼乐盆地,南海断续线

1 引言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之一,周边为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所环绕,南海总面积约350万km2,其中我国断续线内面积超过200万km2。南海南部主要发育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南薇西盆地、中建南盆地、礼乐盆地、文莱-沙巴盆地、西北巴拉望盆地等沉积盆地。

据专家预测,南海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为351亿t,天然气资源量8万亿~10万亿m3,其中曾母、文莱-沙巴、万安、巴拉望和礼乐等盆地的资源量尤其丰富[1],仅曾母盆地的油气储量约有126亿~137亿t[2]。研究资料表明,菲律宾在礼乐盆地发现的Sampaguita气田很可能是一个世界级的气田,显示出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开发利用南海南部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加快推进在礼乐盆地的勘探开发,对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

2.1 南海南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及分布

在中国南海断续线以内(包括其附近)分布有14个含油气沉积盆地,总面积约41万km2,其中全部或部分在中国断续线以内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有8个,主要包括曾母盆地、万安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礼乐盆地、巴拉望盆地等[3]。

来自有关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世界四大油区之一,据了解,南海南部14个盆地总资源量:石油230亿t、天然气33.9万亿m3、油当量569亿t;其中可采资源量,石油33亿t、天然气10.9万亿m3、油当量142亿t。中国南海断续线内地质资源量:石油120亿t、天然气32.9万亿m3、油当量349亿t;其中可采资源量,石油14亿t、天然气6.6万亿m3、油当量80亿t[3]。

2.2 周边各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当前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日趋加大,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频频单方面在南海南部开发油气、扩张领地,引发新一轮的油气勘探开发热潮。

2.2.1 越南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越南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海南部海域,根据越南石油公司公布的石油区块划分,可清晰看到多数区块已经进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越南石油天然气公司(Petro Vietnam)是越南唯一管理和从事石油勘探和生产业务的公司。根据Petro Vietnam公司公布的2010年度合同区块分布,其招标合同区块已经深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越南在万安滩一带的油气开采和勘探活动十分活跃,其大熊、蓝龙油田以及木星、西兰花和红兰花气田均进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

2.2.2 菲律宾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菲律宾也是依靠近海石油的主要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在礼乐滩设立10个区块对外招标,通过出租的形式让外国石油公司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截至1984年,一共钻探井7口,其中有两口井钻遇少量的天然气和凝析油,但是由于此地的地质条件太差,于1987年放弃勘探。此后,从1992年开始邀请外国石油公司在那里重新开展地球物理调查,迄今未曾中断[4]。

菲律宾海上石油产量多数来自西北巴拉望海域,勘探方向也在西北巴拉望海域、礼乐滩和南苏禄海。菲律宾油气开采主要为PNOC———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主导,其油气勘探触角已经伸向了我国南海断续线内的礼乐盆地,2006年在礼乐滩就有了新的成果,即发现了Sampaguita气田。截至目前,菲律宾几乎所有的天然气储量均位于马拉帕亚(MALAM-PAYA)天然气田,该气田位于我国南海断续线附近。

2010年2月位于礼乐盆地的GSEC101区块的勘探许可转为了服务合同区块SC72,该区块的面积由10360km2缩小到了8 800km2。英国Forum Energy公司获得了该合同70%的权益,整个合同还包含了Sampaguita气田,该气田位于礼乐滩南部,据报道该气田很可能是一个世界级气田,其储量可能在5 660亿m3。该公司正在该区域进行2D及3D勘探,预计不久之后就会部署探井。

2.2.3 文莱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尽管文莱人口较少,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在东盟位于前列,与近海石油勘探开发不无关系。其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文莱-沙巴盆地,该盆地是目前勘探程度高、油气产量最大的区域,绝大部分油气区块都进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文莱同样是通过海上招标的形式,以吸引外国公司参与勘探,并先后勘探开发具有良好前景的油气田,实现本国的石油经济价值[1]。

文莱与马来西亚于2009年3月16日签署了“文莱—马来西亚交换书”,确认了文莱对位于沙巴外海的争议区块L及M(根据马来西亚命名法,文莱则命名为K及J)的主权权利,此后这些区块被重新命名为CA2和CA1。CA1和CA2区块面积均约5 000km2[5]。

2.2.4 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作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的马来西亚,其近海石油开发量是国内需求的两倍。早在60年代就在南海海域进行油气勘探,1966年在海上划出招标区块,出租给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勘探石油,1985年后,又通过对外招标、吸引外资方式,共有33家石油公司进行勘探开发活动。进入90年代,以更优惠的条件吸引大量外国公司逐渐向曾母盆地北部的深水区发展。目前在曾母盆地内共开发了14个油气田,据悉马来西亚目前已探明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52%来自曾母盆地[4]。

2.3 我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

2.3.1 中海油石油招标区块

根据中海油公布的在南海的石油招标区块,在2011年及以前,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我国沿岸,而在2012年,在南海的石油招标取得突破,所公布的第一批招标区块位于南海中南部。

2.3.2 共同开发

为了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国率先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治主张,这也是为维护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现实选择。2004年11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在部分争议区签订了合作勘探南海油气的协议,拉开了共同开发南海油气的序幕。2005年3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以及越南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为期3年的《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将在一个总面积为14.3万km2的协议区内研究评估石油资源状况。但这一协议结束后,并没有后续发展。

3 我国在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纵观南海周边各国,均在南海南部进行了深入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且绝大部分的合同区块都进入我南海断续线内,而我国这一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在南海南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任重而道远。

3.1 积极推进南海争议区油气勘探开发

3.1.1 开展以我方为主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是首选战略

南海油气开发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自主勘探开发是不可能有合作开发的局面。如通过努力与周边国家短期内仍无法达成共同开发协议,可在适当时机在南海争议区选择合适的地区和盆地,采用对外合作招标、科学钻探,或自主开发等方式,开展以我方为主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以昭示国家主权,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周边各国的活动。自主开发必须有中间补给基地及一系列重大措施,可考虑重点主攻礼乐盆地。

201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布的第一批石油招标区块位于南海中南部的中建南盆地、万安盆地以及南薇西盆地,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布位于南海南部的油气招标区块,通过这一时机推进与国际社会在这一海域的合作,加强这一项工作的落实,为我国在南海南部的实际开发打好基础。同时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对南海各盆地的油气评估,逐步公布更多的油气招标区块,以逐步实现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实际开发利用。

在以前的资源评估中对礼乐盆地勘探调查力度不足,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显示其是一个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盆地。可考虑逐步推进在礼乐盆地的油气勘探活动。此外,目前台湾中油公司在太平岛附近海域申请的13.8万km2的新矿区已获得台湾当局批准,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商讨海峡两岸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3.1.2 实施共同开发是较为现实的选择途径

在南海南部开展油气资源开发活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双边和多边政治争议,实质是对该区油气资源的所属争议。鉴于南海南部离我国大陆距离遥远、政治争议复杂,邻国对其近岸油气资源已经开发等因素,因此采取“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是较为现实而明智的战略构想。中菲越合作勘探随着局势的发展没有后续进行,可考虑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油气钻探;并努力扩大合作国家和合作范围,特别是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礼乐盆地和曾母盆地深水区的合作勘探开发。要强调“共同开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单独或联合地区外势力开发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我国的石油公司参与合作。这样既保证了我国领海领土主权的属性,又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南海资源,有效缓解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资源争夺[6]。

3.1.3 持续关注,长期跟踪,积极调整开发战略

目前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频频单方面在南海南部开发油气、扩张领地,许多油气开发区块都进入我国南海断续线内。并且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临近,南海的油气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觊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盘中餐”[6],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通过南海周边各国积极参与南海油气开发,这一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要正视,持续关注,长期跟踪,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积极调整开发战略,推动着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3.2 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的探索研究及开发利用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具有燃烧值高、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地球上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同时也被称为是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7]。据测定,1 m3固体天然气水合物可释放出160m3的甲烷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超过300 m的海底或寒冷地区的冻土层,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近40余年中,世界各国科学家也在致力于更加准确的估算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的总量,现在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的总资源量在250万亿m3左右。

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和推测,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沟盆、边缘海盆和陆坡体系,尤其是与泥火山、热水活动、盐泥底辟以及大型断裂构造有关的深海盆地中;在海洋中,大西洋85%的地区、太平洋95%的地区和印度洋96%的地区中都含有天然气水合物,且主要分布在洋底200~600m的深度范围内[7]。我国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前景较大。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统计,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储量约为700亿t油当量[3]。

随着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着手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开始实施国家性的水合物专项调查和研究计划[8]来加深对水合物的理解,其中,参与试验性开采最积极的国家是日本、加拿大、美国、德国和印度等[9]。日本已经制订计划,从2010年开始进行试生产,开发其海内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美国也开始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研究,预计将从2015年开始进行商业性的试采[7]。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勘探论文 篇5

1.1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开发与20世纪80年代,而后在90年代初由壳牌公司提出,可膨胀套管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其具有良好的塑性,其在井下可通过机械或者液压的方式使可膨胀套管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同时,在冷做硬化效应下提高自身刚性,可膨胀套管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使用同一尺寸套管代替原来的多层套管成为可能,实现一种小尺寸套管钻到底的目标,是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最大限度的降低钻井工作量,从而降低钻井成本,可膨胀套管技术应用将使传统的井身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实现钻更深的直井和更长的大位移井,从而更经济的达到储层,可膨胀套管的优点是可以封堵任意一个复杂的地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个复杂地层与有限套管程序的矛盾,使复杂的深井能较顺利的钻到目的层,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井眼钻速慢的问题。

1.2做好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同时,需要将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链从勘探技术研究向研发、应用一体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我国石油勘探研发能力的提高。现今,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有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中遥测技术与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包括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位地震技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的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被发现与应用,很高的促进了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提高,在勘探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生产、勘探的成本。而测井技术在极大的得益于电子、机械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勘探过程中测井的精度与深度以及测量的效率大幅的提升,更好的为石油勘探服务。虚拟现实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建模技术来将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使用三维动态模拟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勘探的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空中遥测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通过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对于地下地层的测量能够使勘探更为快捷、方便。石油勘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勘探的效率、可靠性以及能耗等,极大的促进我国石油勘探能力的发展。其中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的基础。

2结语

勘探对策 篇6

关键字:勘探方法;井中激电;测井应用

井中激电测量方式可以直接有效的展示出对硫化物体的地下空间的分布特征,尤其是当地面激电存在异常情况,但是利用钻井探测却未测到异常物体的情况,井中激电作业法较为适用于当地标覆盖情况较深地下存在硫化物体的探测情况中。我国金属矿资源的勘探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探的准确度,井中激电探测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1激电测井方法的应用

1.1采用梯度装置点测方式,即电极MN同时下井,M极在上,N极在下。深度计算点定在MN极的中点。由于MN极距增大,外来电干扰的影响也会增大,同时由于平均作用异常曲线会变得平滑,不利于分辨较小或较弱的矿体异常,结合地质情况分析,设计MN=10m,测点点距等于MN极距,在有意义的井段,特别是在矿体异常的特征点附近,应适当加密。

1.2无穷远B极至井口的距离必须足够大。B极距离过小会影响勘探深度和探测范围,并使异常曲线发生畸变。B极距离的确定,依据原则为B极在测量点产生的极化场小于A极在该点的极化场的5%。

1.3方位测量时A极距井口距离r的选择,应以能获得最明显的井中激电异常和最显著的方位差别为原则,通过实验确定r值。一般井深小于500m时,可选用100~300m,井深500~1000m时可选用300~500m。各方位A极至井口的距离应相等,且它们的供电电流强度也应一样,由于钻孔深度在300米以内,A极的的四个方位布线距井口100米。供电电极采用不锈钢电极,长度50厘米,测量电极采用不极化电极。

2井中激电的探测要求

2.1去井场前,应对供电系统、发送系统、接收系统及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在井场应妥善安放仪器设备,牢固绞车和井口滑轮,以防电缆跳出轮槽。电源线与测量线应分开布放,排列整齐,以避免干扰。电极系于电缆应连接可靠,并下放到井内液面以下通电检查,在确认整个线路工作正常后方可正式下井测量。无穷远极要布置稳妥,防止被破坏。

2.2充分把握矿石与矿石之间的电性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电性差异相关的电场分布规律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与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对地质构造的形态进行有效的查明,并根据所得的地质构造形态,对地下矿体的贮存情况进行探寻。与其他的探测方法相比起来,井中激电探测法的曲线形态非常复杂,并不像普通的常规地面物探,需要利用曲线的形态来判断地下异常物体的空间变化和分布情况。

2.3测量供电前必须在确定供电回路、电极接地均属正常,布极人员离开裸导线和电极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供电;在未确定停止供电时不得触摸电极,发电机停车后方可通知收线和移动电极。電缆与井下电极系连接处的拉力,应小于电缆的允许拉力。井下电极系离井口20m时,应有减速警戒记号。检查绞车刹车正常后方可下放电缆,下放速度不易过快,以防损坏电缆和电极系。下井遇阻时,不得用井下电极系和重锤冲击障碍物。提升电缆遇卡,应立即停车,上下活动电缆以求解脱。

2.4在利用井中激电进行探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测的技巧,在测量时既要进行被测对象的梯度测量,同时也要对被测对象进行电位的测量,在将电位测量的结果利用换算公式换算为梯度的数值,这种方式就可以全面而准确的反应出被测物体的实际梯度。

2.5系统质量检查应在该井测量工作结束时,在相同点位或井段上进行,检查点数或井段应不小于测量工作的10%;当测量工作少时,至少应检查点5个或检查井段20m。在对级距进行选择时,需要对矿区的具体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目的任务进行充分的考虑与结合,剖面采用三极排列,装置排列 a=20m,n=3;而对于测网布设而言,需要对地质工作的要求进行严格遵守,要求规定运用线距为10m、点距为10m且剖面长度达到400m的网度布设。

2.6在运用井中激电进行测量的实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全孔充水或者是甚低阻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同点多次读数的正负值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在这种数值的差别之下,我们就难以判断这个点的真实数值。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加长零电位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被测电位之间的电阻,这样,其电位差就会有一定的增加,也就带动了总场电位差的增加,总场电位差增加后,重新采用井中激电的测量方法,就能确定出这个点的真实数值。

2.7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除了需要研究不同点位的供电情况以及不同深度的点位情况,还要了解被测物体斜级化的情况和特征,同时也要全面的了解被测对象电场力线的畸变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保证得出的电场力线的曲线形态是最为真实有效的,这样,我们才能根据实际的曲线情况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3井中激电测井在矿勘探中的技术应用分析

3.1井中激电探测法实际上是地面激电探测法的延续,具体的探测内容包括对地面供电的井中测量、对井中供电的地面测量等,井中激电的测量方式从实质上来说都是电位测量以及提地测量的接受形式。在具体的测量对象的选择中,我们要注意,电距的选择应该选择最小厚度的1/3,M级和N级的选择要根据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一般M级和N级的距离应该在5至20米之间,特殊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方位距的选择上应该大于异常体的实际深度。

3.2井中激电测井在进行梯度的测量时,需要同时移动测量级中的M级和N级,并在移动的过程中接受变化的信号;在进行电位的测量时,需要将探测级的N级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再移动探测级的M级,并在移动的过程中接受变化的信号。再等到信号之后,就可以对电位U进行求导从而获得梯度的变化即△U,梯度的变化△U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场强E,根据微分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电阻率ρ=Κ×△U/Ι,在这个公式之中,ρ 表示实际的电阻率,Κ 表示实际的装置系数,△U即上面提到的电位差,Ι就是实际的电流强度,在获取到每一个系数的数值之后,我们可以假设被测点的点电位是U2,前电电位则将其设置为U1,电位之间的极化率则设置为Μ2,两点之间的距离用d来表示,Ι就是实际的电流强度,Κ还是实际的装置系数,△U是电位差,△U0作为零方位测量出来的电位差,归一化二次场电位差将其△U2用来表示,极化率用ηs来表示,二次场的异常数值是△U2a,那么根据微积分推到,可以得出二次场异常数值等于二次场电位差与零方位测量出的电位差之差,即△U2a=△U2-△U0

3.3在进行测量时,首先在地-井方位进行测量,设定无穷远级距离目标测量位置的距离是2km,孔深为300至500m,方位距是100至200m,矿化层的点距是5至10m,非矿层的点距是10至20m,并用这个距离测量出包括零方位在内的走向不同方向的电位值,在测量的过程中,在井一方位进行充电测量以及在矿井上进行充电时,要沿着垂直矿体的方向进行电位的测量,由于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中心的剖面到两侧坡面的曲线幅值有较大的变化,因此,线距离的设置上不应该超过300m,线距应该保持在50到100m,点距则依然是5至10m,在测量出每一个参数的具体数值之后,就可以带入公式△U2a=△U2-△U0得出二次场异常数值,进而根据二次场异常数值判断出矿的具体位置。

4 结束语

对于金属矿产的探测来说,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探测难题,将井中激电探测方式运用到金属矿产的探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相信其运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潘建西;井中激电测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10年02期

[2] 朱长喜;钻探井中激电测井寻找盲矿体前景乐观[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1期

[3] 田玉福;马子宁;张治川;李正;;地球物理测井在金属矿勘察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勘探对策 篇7

1 地质矿产的勘探技术

目前地质矿产勘探所应用的技术方法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种类, 如果对其进行划分, 主要可以氛围四种: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地球物理测量方法以及探矿工程法等, 这几种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都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方法,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着非常好的表现效果。地质矿产勘探过程中, 按照勘探进度的不同, 所采用的勘探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有的勘探小组都可以按照矿产勘探的实际需求来科学的选择最佳的勘探技术, 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勘探的准确性。

2 目前地质矿产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勘探工作在初期尚未成熟

我国的勘探工作技术应用相对较早, 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在进行地质勘探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相对较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 矿产的勘探发展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其中勘探技术的应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特别是我国在发展初期也存在着盲目性的问题, 在培养专业知识技术人员上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而很多地质勘探技术上的研究也极大的消耗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却依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目前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工作依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调整。

2.2 勘探技术不成熟, 造成地质破坏

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相对较为辽阔, 所蕴含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在进行地址资源勘探的过程中, 也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 如果在勘探的过程中出现技术使用不当以及其他相关的操作问题, 很容易使地质遭到破坏, 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而目前我国依然缺少专业的地质勘探人员, 勘探设备也相对较为落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 勘探的整个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很容易对地质造成很大的破坏, 使得原来的生态平衡变得不平衡, 势必会引起生态环境的不稳定。

2.3 勘探过程中污染环境

在矿产的勘探工程中, 会破坏相应的地质环境, 这样就会带来许多自然的灾害, 除此之外在勘探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使用恰当的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会引发沙尘暴、酸雨、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会对水资源有很大的污染,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使得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快速发展, 需要发明一些先进的技术, 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是我国的矿产勘探事业稳定快速发展。

2.4 地质矿产勘查设备老化, 设备更新换代慢

目前,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就是节能降低成本的工作, 在很多的老企业很多的设备都是老的样式, 耗费很高的投入成本, 更换新的设备是必须要做的, 但是, 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做的不是很好, 很多的企业考虑今天要投入很多的钱财, 就会中断更换的步骤, 长期这样的思想, 设备永远都处于落后的状态。好的设备能够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所以问题必须要解决。

3 发展地质矿产勘探技术的措施

3.1 开发先进的勘探技术

我国的勘探事业起步的虽然比较早, 但是由于以前我国的技术比较落后, 导致了现在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状况相对于比较落后, 我们应该开发一些先进的勘探技术。我国现有的勘探设备也比较落后, 缺乏一定的安全操作设置, 所以要想在勘探的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安全性, 就需要强化科技的创新, 改进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提高勘探中的质量和速度。动态的地质勘探技术就是一项很先进的技术, 对矿井会发生破坏的一些挖掘工作, 就可以选用这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更具有针对性。

3.2 完善地质矿产的勘探制度

我国的地质矿产工作现在还属于国家之间管辖, 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导致矿产勘探缺乏了一定的活力, 现在我们国家又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需要对地质矿产勘探制度进行一定的完善, 可以将矿产勘探的管理工作放到地方和企业中进行,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地质矿产制度的活力, 也可以保证地质矿产勘探工作能够运行的更加良好和顺利。

3.3 加强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也相应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地质矿产的勘探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勘探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在现阶段的实际勘探工作过程中, 我们所采用的一些探测设备都具有了很高的自动化程度, 针对现场的工作情况都可以制定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这样就提高了勘探工作的准确性,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操作效率与质量。

3.4 培养专业的勘探技术人员

我国现在严重缺少专业的矿产勘探技术人员是阻碍地质矿产勘探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培养专业的勘探技术人员可以有效的规避一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 这些专业的人员也可以给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及时的应对。我国现在勘探的队伍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支持, 因此要在各大院校中积极的培养矿产勘探技术人员, 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来保证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

3.5 加快天然气和煤矿开采一体化的进程

实现真正的天然气与煤炭开采一体化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使用的关键, 我们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 要求煤炭和天然气的开采部门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 研究出合理的开采技术, 对于国家那些重点保护的地区更应该深入的进行研究,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制造出一些良好的生产设备, 建立一套相匹配且完整的开发技术体系, 这样就可以加快开采的速度,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4 结论

总之, 地质勘探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对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源已经慢慢的走向枯竭, 我们在开采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 我们应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通过技术的改进解决问题, 把资源、技术、环境进行很好的结合, 不断提高地质矿产的勘探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矿产资源的使用需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目前在矿产资源勘探的过程中, 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这样不仅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通过对地质矿产勘探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来详细说明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探,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少龙.探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科技, 2013 (4) .

勘探对策 篇8

( 1)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内容。矿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矿区内的水文气象特征、地形地貌等等内容。水文气象特征通常为矿区包含矿区内气象数据资料, 包括温度变化、降水量、湿度变化等等。地形地貌通常是指矿区区域内水系分布、地面高程、地形特点等等数据; 矿区地质及地下水位, 矿区地质是采矿区域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基底处构造状况、新生层运动构造等等情况。对于矿区地下水勘探内容主要有矿区内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地下水补给及排出状况、地下水位峰值、径流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矿区开采的质量和效率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 对于矿区地下水位勘探是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关键; 勘探地下水对矿区影响, 研究勘探地下水相关数据会对矿区工程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 地下水位变化对于矿区区域饮用水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于基础持力层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还可能带来地面沉降、坍塌等等地质灾害。

( 2)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任务。在系统全面研究矿区全区剖面及钻孔上岩石隔水性既透水性的前提下, 展开全区隔水层和含水层的编号、划分以及描述; 明确主要含水层组的层位、数目、厚度、埋藏深度、构造、岩性、产状、空隙率、地下水位, 以及透水性、富水性、水质等等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逐步查明水文地质边界形态; 在矿井充水含水层使强岩溶化的石灰岩地区需要查明矿区内部径流带位置以及径流量和矿区外围近水楼, 为截流、注浆提供工程设计资料; 为了精确的预算出煤矿井筒、初期开采地段涌水量, 需要正确的建构出数学模型及地质模型; 在岩性鉴定、野外调查以及井巷编录等等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岩石的物理、化学、力学实验数据, 正确的开展煤层岩石稳定性的评定; 在供水勘探及水源调查的前提下, 提出煤矿区域供水水源地、水质、水量等等资料, 在污染地段, 需要展开针对性的环境取样、研究, 提出水质防护处理的建议和意见。

2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

( 1) 对于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部分企业在开发矿区的过程中, 更加注重于经济效益, 忽视了安全性能, 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但是有的企业为了缩减成本, 盲目性的减小勘探投入, 致使勘探工作得到的数据不精确。此外, 在矿区开发过程中经常性的会出现矿床破坏的问题, 为后续矿床的开发埋下安全隐患, 所以, 只有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足够重视, 确保勘探参数的准确和及时, 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矿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减小地质开采的难度, 提高矿区开采效率。

( 2) 针对野外地质勘探工作较简单。矿区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疏忽, 极易导致勘探结果的不精确, 对矿区状况的科学评价产生消极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对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投资力度也不大, 野外地质勘探的仪器设备较为陈旧, 致使野外水文地质勘探往往被限制在商业勘探范围, 不能够系统全面的获得矿区水文地质的状况, 对矿区找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产生影响, 同时还影响地质含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 3)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落后。虽然现阶段国内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但是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却没有得到相应水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矿产企业尚未意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必要性, 此外, 矿区发展的速度不能跟上矿区开采的速度, 导致地质勘探技术缓慢的发展。由此可见, 水文地质勘探技术落后于矿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严重的不协调。

( 4) 新型问题不断出现。矿产行业飞速的发展致使矿区开采的难度不断的加大, 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矿区开采深度加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给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例如勘探工作量增大、给排水难度的加大, 此外, 水文地质勘探还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

3 提高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质量的措施

( 1) 建立健全水文地质勘探管理体系。为了强化矿区生产及地下水管理, 政府部门规范了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 并且还颁布一系列矿产资源行业标准。颁布的标准均为在各项地质调查、矿区水文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化学勘探法、物理勘探法、钻探及测试法等等方法展开综合分析之后制定的预测矿区开采各种给水、排水状况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一系列的防治建议及治理手段。所以, 需要严格依据相关部门的要求, 建立健全水文地质勘探管理制度, 提高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质量和效率。

( 2) 重视开阔水文勘探范围。地下水对于矿区整个开发的过程会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 为了达到预防地下水破坏矿床的目的, 就需要深入研究地下水的源头、补给及范围, 不可以仅仅勘探矿区周围区域, 对于水文地质单元边界、规模评估等等工作需要有着足够的重视。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需要找准重点, 开阔水位地质勘探区域, 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水位地质勘探工作, 明确充水原因, 得出地下水变化的规律, 而且对于分析结果需要及时的记录, 为防水治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3)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为勘探部门活动既工作的主体, 勘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等会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 人才队伍整体的素养为决定勘探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水文地质勘探部门需要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培养, 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专业的水文地质勘探队伍, 从战略发展视角意识到人才队伍的必要性。

( 4) 综合运用多种勘探方法。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经常性的会遇到矿床结构、矿井水状况复杂等等问题。处理上述问题能够通过电法勘探与地址勘探相互结合的方法, 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得到的数据再和钻匡资料参数相结合, 进而对矿区目标构造层有着更加详细、全面。系统的分析, 还可以得到构造层的立体图像。通过分析研究这些数据及图像, 在结合地震勘探的结果, 最后便可以分析出矿区内构造的压盖隔水层和导水层的厚度, 进一步提升勘探数据结构的准确度。为了达到对矿产资源更好开发以及降低开发风险的目的, 需要对矿区及矿井有着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工作面及开采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同时, 还需要以物理勘探法为先导、通过先进计算机软件和技术、依托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建立健全勘探区域多元信息采集与符合系统, 提升灾害源探测精度与能力。

4 结束语

对于矿区区域水位地质情况展开全面系统的探究式勘探矿区工程地质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如果矿区内出现水文地质问题, 会对矿区开采造成消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开采工程中, 经常性的会忽视水文地质勘查, 因此需要注重矿区水位地质工作的分析研究, 使得企业决策者意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以期促使矿区工程健康、安全以及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成广, 马宏岩, 李晓东等.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J].硅谷, 2014 (23) :206-206, 222.

[2]魏海亮, 许卓朋.浅谈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 2013 (5) :98-99.

勘探对策 篇9

1 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通南巴地区 (指四川省东北部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区) 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 极易因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影响和每年雨季强降雨过程的影响, 区内每年都新增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据不完全统计, 通南巴地区现有45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分布范围广、点多、规模和发育程度都各不相同。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系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属典型的盆周山区, 地势北高南低, 三级阶梯状构造, 从北到南逐渐降低。北部为深切割中山, 多峡谷;中部为中切割低山, 多窄谷, 浅切割低山, 多“V”形谷、平底谷, 称山区平坝;南部为丘陵, 沿河两岸及台状山顶有平坝。据统计, 丘陵、平坝面积约10%, 而山地占90%。地质环境脆弱, 地形切割陡峻, 地层岩性复杂, 岩土体支离破碎。另外, 区内还有流水侵蚀、沉积、扇形地貌和重力堆积、残积地貌。

2.2 水文气象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光照适宜, 年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5~10月, 而11月至次年4月10%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旱涝交替, 日照正常略偏少, 暴雨、大风、冰雹时有发生。

2.3 地质构造

境内地壳活动强烈, 地质构造跨及米仓山台穹、大巴山弧形、川北台 (坳) 陷及川东新华夏四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 断裂不发育;褶皱曲线呈弧形, 岩层倾角变化频繁且有扭曲现象。由于地处特殊地质背景, 褶皱由北向南形成30多个向 (背) 斜褶皱带, 地质构造复杂。

3 地质灾害类型

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较多, 规模大, 危害严重, 根据已排查452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数据统计, 仅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4162处, 占灾害总数达92%, 因此, 区内主要灾种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其次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现就影响油气勘探作业过程频发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分析探讨。

3.1 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 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 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如:2008年部署在通江境内实施M201井, 由于地形地貌和场地选址等诸多条件限制, 修建井场道路直接从滑坡体中部穿越, 开挖路堑边坡时产生滑坡, 由于滑坡体范围广、规模大, 造成治理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

滑坡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分[1]:堆积层滑坡、岩层滑坡、特殊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划分为推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按形成原因划分为工程滑坡和自然滑坡;按滑面与岩层面关系划分为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及切层滑坡。

3.2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 (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如:2007年7月, 部署实施河坝场构造HB101井, 因持续强降雨, 加之井场开挖形成高切坡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及山区风化侵蚀作用, 井场内侧陡壁发生较大规模岩壁崩塌, 造成钻井设备毁损和停工1个月, 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崩塌按照坡地物质组成划分为崩积物崩塌、表层风化物崩塌、沉积物崩塌、基岩崩塌;按照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为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流动型崩塌。

3.3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河沟地貌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 (如暴雨等) 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暴发突然, 历时短暂, 来势凶猛, 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如:2010年7月6日, 位于通江M101井遭遇泥石流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毁损大量油气钻井设备, 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泥石流根据流域特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以上是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4 地质灾害的形成及诱发因素

4.1 滑坡

滑坡形成条件[2]:

(1) 地形地貌条件:下陡中缓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马鞍形的环状地形, 且汇水面积较大时, 在基岩面易发生滑动;

(2) 地质条件:岩土层中存在软弱面, 岩体构造和产状对斜坡的稳定影响很大;

(3) 气候径流条件:气候条件, 地面水地下水作用等。

诱发因素:一是不合理的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二是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三是地震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究其原因是地震的强烈作用破坏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 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 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4.2 崩塌

崩塌形成条件:

(1) 地貌条件:崩塌多产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 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 坡面多不平整, 上陡下缓, 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 岩性条件:坚硬岩层组成高陡山坡, 节理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3) 构造条件: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的组合位置处于最不利状态时易发生崩塌;

(4) 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诱发因素:一是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 破坏坡体平衡。二是降雨。暴雨和长时间连续降雨, 使地表水渗入坡体, 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三是不合理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边坡开挖过高过陡, 破坏山体平衡, 都会促使崩塌的发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昼夜温差、季节温度变化及风化冻胀等。

4.3 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包括:

(1) 地形条件: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山高沟深, 地势陡峻, 沟床纵横坡度大, 流域的形状便于水流的汇集的区域;

(2) 地质条件:所处地区地质构造类型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表层岩土破碎, 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

(3) 水文气象条件:区内泥石流多为降雨激发, 特别是降雨集中且强度大的雨季。

诱发因素:一是不合理工程建设活动。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不合理开挖, 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二是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 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 加重水土流失, 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 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三是次生灾害。如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发生的洪流。

5 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5.1 地域地貌特征明显

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3]多集中于地势坡体陡峻的山区, 特别是中高山河谷深沟区。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控制作用, 尤其是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破坏岩土的完整性, 提供有利岩土体失稳的结构面。褶皱发育强烈, 山地地貌是滑坡、崩塌的高发区, 而深沟河谷地貌是泥石流集中发生区域。

5.2 时间性强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区内降雨集中分布每年6月~9月, 占降雨总量的70%以上。根据有关数据统计, 几乎大多的地质灾害的暴发均与降雨关系密切, 特别是泥石流灾害。

5.3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大

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如开山修路、滥伐乱垦,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等强烈活动区, 地质灾害发育。根据资料统计, 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地质灾害3168处, 占统计总数的70%左右, 主要为滑坡、崩塌;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质灾害1356处, 约为统计总数的30%, 以泥石流为主。

5.4 连锁反应强

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引发其它地质灾害发生, 如大型崩塌堆积体物质产生滑坡, 滑坡物质又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物源, 形成累进连锁的破坏, 这类灾害发生在通南巴地区是较为普遍。

6 地质灾害对油气勘探作业的危害

通南巴油气勘探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 以满足寻找特殊油气地质目标为前提, 使得实际大多数勘探作业井场位于偏远山区、斜坡河谷及深沟沿岸平坝等复杂环境区域内, 遭受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高。其次, 由于地形地貌条件限制, 勘探场址建设出现深挖高填方及高陡切坡区, 不得不面临滑坡、崩塌等灾害的重大风险。第三, 由于油气勘探点多, 面广, 不集中, 且位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地、河谷等地区, 极大增加区域内气象和地质灾害信息搜集、获取难度大, 无法及时对可能发生灾害进行防范, 导致遭受地质灾害风险概率增大;特别是油气勘探施工过程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 将严重危险到全体施工人员生命和钻机设备安全, 造成损失和后果将无法估量。

7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随着通南巴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 笔者认为, 应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采取防治管理和技术措施, 才能做好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7.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7.1.1 落实责任, 执行规范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落实防灾减灾责任是关键;其次,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规范、技术标准有关要求。

7.1.2 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评估

在油气勘探场地选址阶段, 应对所选勘探场址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 查明是否存在潜在不良地质现象;对可能存在重大灾害风险, 宜优先避让;当场址必须建设时, 应组织技术经济论证。

7.1.3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与应急预报

在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及周边地质灾害多发区, 应做好地质环境监测, 并加强与地方气象、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联系, 以此逐步建立适用于油气勘探作业特点的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信息系统。

7.2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7.2.1 生物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采取相应的生物治理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提高自然水土保持能力;禁止任意采石取土, 破坏山地地表, 防治水土流失;做好油气勘探工程建设区域及周边环境生态保护。

7.2.2 工程防范措施

在斜坡地带进场油气勘探场址工程开工建设前, 应先做好工程勘察, 查明有无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存在;在斜坡地带进行挖填方时, 做好开挖边坡支挡和排水, 避免造成工程滑坡;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挖方的施工顺序, 合理安排弃土的堆放场地;

7.2.3 工程治理措施

(1) 防治滑坡措施:修建排水沟、渗井等消除和削弱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增大滑体的抗滑力, 修建抗滑桩、锚拉抗滑桩;采用后缘减载, 前缘加压等改善坡体形态;采用灌浆、锚固等改良坡体岩土体性质, 提高强度, 增大稳定性。

(2) 防治崩塌措施:修建护坡、锚杆挡墙等防止岩土体剥落;人工削坡消除小型危岩及崩塌隐患;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 减缓风化、冲蚀及侵蚀;

(3) 防治泥石流措施:修建拦砂坝、拦渣坝, 减弱泥石流的动力作用、减少物质流通;在下游设置排导槽、约束水流、改善沟床平面, 抑制泥石流暴发。

8 结语

通南巴油气勘探作业区域内地质灾害发生与所处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及油气勘探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 正确认识和掌握地质灾害形成、诱发因素及对区内油气勘探作业危害, 采取防治管理和技术措施, 对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通南巴地区是四川盆地地质灾害易发的主要地区之一, 具有点多、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等特点。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通南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也增大了中国石化油气勘探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本文结合近年通南巴地区油气勘探施工期间遭受的几个典型地质灾害事件, 重点研究了区内较常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类别、形成及诱发因素,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对油气勘探作业的危害, 提出了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技术为主要措施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通南巴,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志文.四川省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6 (7) .42 (4) :97-102

[2]常士骠, 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525-614

勘探对策 篇10

关键词:欢喜岭油田,成藏规律,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前言

欢喜岭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预测资源量3.5×108t。目前已进入勘探开发后期,资源不足已制约油田持续稳产。为改善勘探不利局面,开展了成藏规律研究,从而指导下步勘探对策研究。针对勘探程度相对低的欢喜岭上、下台阶处,从区域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对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成藏时间、成藏模式、圈闭与运聚匹配等成藏机制和油气藏类型、圈闭及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深入剖析,强化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加大勘探技术对策研究应用力度。提出三维资料模拟处理技术、井震结合技术、低电阻油气藏识别技术、地震振幅识别储层技术、储层特殊反演预测技术等相应勘探技术对策。

一、油气成藏规律

1. 油气成藏机制探讨

欢喜岭油田油气资源丰富,但在富集程度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分析油气分布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及保存条件之间规律,加深欢喜岭油田成藏规律认识。一是欢喜岭油田由于处于势能低势区,且距鸳鸯沟洼陷和清水洼陷平面运移距离为10~20km,使本区具有充足的油源;二是受西八千和齐家2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储层砂体发育;三是该区沙一中、沙一下末期的2次湖泛沉积及区域性分布的沙三段湖相泥岩为该区提供了3套盖层;四是该区域断层发育,容易形成背斜、断鼻等圈闭,且在北部构造高部位边缘带常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同时在有利的构造背景上储层砂体与构造的良好配置也可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五是成藏时间满足油气藏成藏条件。

2. 油气分布规律

(1)平面分布特征

该区总体油气呈条带状北东--南西向延伸展布。受构造和沉积作用控制,南东部内部斜坡带油层发育程度优于北部边缘带和北西部构造高部位。油气呈环洼分布,靠近生油中心的构造低部位的内部斜坡带油气富集,体现在含油井段长、油层厚度大且发育集中。向斜坡方向油气富集程度降低。

油气分布条带性明显。不同构造区带油品性质差异较大,具有显著条带性。上台阶以稠油、超稠油为主;高垒带以稀油为主;下台阶、双台子双南背斜带以凝析油、稀油、天然气为主。

沉积相和沉积层序决定了储层砂体的发育及分布,沉积相带的变化,导致储层砂体变化明显,体现在纵向上韵律特征突出,横向上变薄增厚、分叉尖灭频繁变化,引起平面及垂向上高低渗透区(段)相间,油水饱和度交替变化,形成复杂的油水关系。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等沉积砂体发育地带油气较富集。

(2)垂向分布特征

受区域构造运动作用控制,该区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油层的埋藏深度变化较大。靠近西部凸起构造高部位的油藏埋深为660~850m。而处于构造低部位的油藏埋深约为2350~3600m,构造高低部位油藏埋深相差可达3300m。

(3)圈闭及油气藏分布规律

不同含油区带其圈闭及油气藏类型分布不同。

欢喜岭上台阶。地层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欢喜岭高垒带。断块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背斜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欢喜岭下台阶。岩性油气藏、地层背斜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双台子和双南断裂背斜构造带。断块背斜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二、勘探技术对策

1. 地震资料模拟处理技术

利用模拟地震处理技术,从原始资料开始,结合vsp速度谱,进行高分辨率处理,提高区块整体地震资料品质。适用于地震资料反射品质较差区域油藏研究。

2. 井震结合技术

井震结合技术用地震资料中目的层的振幅和波形特点,结合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对目的层的断裂特征、层组划分与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油藏特征及油藏含油性进行精细论证研究。

3. 低电阻油层识别技术

欢喜岭油田广泛存在着低电阻油气藏,且具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在对低阻油气藏的研究中,首先从油藏成因入手,在进行成藏模式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相邻区块出油井的试油试采资料,对比同类型油藏的沉积环境及储层物性。其次利用气测录井二次解释及电测资料模型的建立,在油藏勘探开发、油气运移、水淹动态分析等研究的同时对低电阻油藏进行必要的二次解释,得到了一套利用成藏规律研究,气测录井识别和电测解释模型综合应用的低电阻油藏识别技术。

4. 储层特殊反演预测技术

储层特殊反演预测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隐藏在地震数据中丰富的地质信息。GeoTeric强大的信息挖掘技术将地震信息直接转换为地质信息,揭示隐藏在地震数据中丰富的储层特征,在地震处理与地震三维解释之间架起了桥梁。GeoTeric应用包括像素处理分析、模糊识别、地震属性分析、高分辨率频率分解、以及三色混相分频等技术,充分揭示隐藏在地震数据中的油藏信息,是任何地震解释项目的必备工具。适用于有利含油砂体预测。

三、实施效果

通过加强成藏规律研究,同时加强三老资料复查,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地震资料精细解释、VSP测井,录井资料及测井资料进行“四性”分析等研究。累计发现有利区域5个,落实圈闭13个,部署井位16口。已实施圈闭5个,实施井位6口,发现油藏4个。新增圈闭面积14.3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327×104t,新增凝析气2.49×108m3。部署开发井35口,已完钻12口。累计产油31500t,产气302.47×104m3。

四、结论

1.欢东油田构造和沉积背景提供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成藏条件,遵循“邻油源短运移就近聚集,油气聚集区呈‘条带状’分布”的油气富集规律。东营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期为主要生、排烃期;圈闭的形成不晚于油气的主要生成期;断层的形成对深层原生油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再分配,同时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聚集场所,使油气在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受构造和沉积作用控制,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油层油气呈条带状北东向展布,南西部内部斜坡带油层发育程度优于北部边缘带和北东部构造高部位。

2.在区域成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地震资料精细解释、VSP测井,井震结合、低阻油藏识别、储层特殊反演、录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等技术手段重新刻画地质体,寻找可动用优质储量是老油田实现勘探増储的重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郭鲲.成藏研究在欢喜岭油田产能建设中的初步应用[J].内蒙古石油工,2011

[2]孙忠勤.井间地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以服装勘探自然 篇11

新系列Inspector Moon,概念最初源于光影、日月的差异,Anntian从勘探者的视角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配对。在认知自然现象中,太阳和月亮重叠所产生日环食的同时,设计师认为重叠、交互作用的关系不仅在自然界出现,在人际关系中亦如此。情侣的互相依靠,也好似光与影的关系。系列中对比、反差、冲击、重叠、光影等元素都源自上述灵感,并通过撞色、垂坠等处理来营造此类效果。系列在印花及面料选择上也从月食等自然现象出发,黑白的线条,仿似月球表面肌理及矿物感的面料,设计师自行制作的投影试验所产生的图案也被运用到印花之中。

工业化生产流程下制造的服装,往往给人生硬、呆板的印象。Anntian将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会融入设计里,不仅使衣服更具生命力,也更丰富了其背后的故事。

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及勘探技术分析 篇12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现状,勘探技术分析

0 引言

地下热水是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采暖、洗浴、医疗保健、旅游度假、种植、养殖、工业利用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对环境保护、刺激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地下热水的水文地质勘探现状

在国内,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出详细的理解和分析,对地质进行科学、有效的勘探,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要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好前期调研。最开始我们要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地质情况,搜集大量的有关数据,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勘探。许多勘探队伍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要进行控制。许多勘探队因为资金问题,不会做出详细的勘探报告,使得勘测的数据缺乏可靠性。下面我们根据某地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为例,看看我国勘探的效果

1.1 地热井施工情况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热水的勘测也是一项重要的项目,在勘探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进行钻探施工,首先要确定钻探设备,做出计划井深与实际井深。进行两开作业,将钻井初步规模与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毕。井身结构见表1。

第二步是进行岩屑录井操作,我们对目标井进行了岩屑、钻时录井及钻井液观测工作。岩屑录井最开始是由一开至完钻,每米都会捞取一个岩屑样品,并进行岩屑录井;钻时录井由一开至完钻每米一个钻时点。钻井液观测每8小时一次。包括密度,漏斗黏度、泥饼厚等。

第三步是进行地球物理方式的测井,地球物理测井就是进行数字方式测井,完成数字测井工作量1388m,本井测源从50.00~1350.00m开始进行连续地温测井,井温测量成果见表2。

从500~1387.00m进行连续测斜;并进行井裂缝分析。

1.2 地下热储特征

目标井揭露热储层为花岗岩裂隙水,埋藏深度985.00~1388.00m,厚度为403.00m(未揭露)。

目标井的地热场特征:根据附近资料显示,目标井附近恒温带深度为60.00~80.00m,恒温带的温度为12.000℃。根据表2(测温成果表)可以分析出:

地温梯度计算公式:

其中:T———地温梯度

t1——计算起点地温(℃);

t2——计算终点地温(℃);

h1———计算起点深度(m);

h2———计算终点深度(m)。

测温起点井深为75.00m,地温12.000℃;测温终点井深1350.00m,地温51.111℃.换算地温梯度3.068℃/100m。

目标井的热储特征:地热井揭露热储层为燕山期花岗岩裂隙水,经测井解释热储厚度为17.70m,地温增加变幅最大位置在埋深825.00~1050.00m。井降压试验成果,静水位地面上32.5m,最大压力降300.50m,单位产量2.16m3/d·m,平均渗透参数0.1964m/d。压力传导系数5.3599m2/d,压力水头高度﹥985.00m,即9.85MPa。

2 目标井产能测试及地热流体用途评价

2.1 井产能测试及单井产出量计算

①渗透系数计算

我们选用的承压完整井的稳定流计算公式:

式中:K———渗透系数(m/d);

Q——井涌水量(m3/d);

S———压力降低值(m);

M———热储层厚度(m);

R———井影响半径(m);

r———井半径(m)。

计算结果见表3,

②压力传导系数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T———压力传导系数(m2/d);

———平均渗透系数;

M———热储厚度(m)。

计算结果:T=0.1964×17.7=3.4763(m2/d)。

③井流量方程的确定及待定系数a、b的计算

依据目标井降压试验资料得出结果,并采用曲度法判定井涌水量曲线方程

式中:S1S2为降压试验水头高度(m),

Q1Q2为降压试验涌水量(L/s)。

采用曲度法判定:n>2,判定涌水量曲线方程为对数型

其中a、b为待定系数

采用联立方程法确定涌水量方程系数

即涌水量曲线方程为Q=(5.084lg S-5.317)×86.4。

2.2 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评价

对于地热流体不同的用途我们有着不同的评价。

第一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根据化验以及国家标准可得:限量指标中氟化物超标准。所以,这种水不能饮用。

第二点是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一般化学指标中硫酸盐、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准。因此,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第三点是理疗热矿水评价: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标准,接近命名矿水浓度;氟达到命名矿水浓度,为氟水;水温超过34℃,为温水。可以作为理疗热矿水开发。之后还有就是对农业灌溉用水评价以及对渔业用水水质评价。

3 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

3.1 裂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在我国,有一种地质叫作裂隙充水地质,在对这种地质进行勘探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在前期进行大量的、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这种裂隙充水地质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层状裂隙充水地质,另一层则是脉状裂隙充水地质。在这两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勘探之前的调查过程中,前人已经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该地区的地形图、数据等等,最终进行水文勘探。在勘探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时的调控。

3.2 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技术

对于空隙充水地质的勘探中主要还是应用:物探法。在这种空隙充水地质中,有着许多的结岩层,一般是由中生代和第三系的半胶质组成,当然也有少许其他结岩层的存在。相比于其他的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来说,除了物探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说:地面电法以及水文测井法联合起来一起勘探。如果一旦遇到地质水量充沛的地方,那么就必须先把水抽走,再进行试验,探测。

4 结论

在我国地质的勘探技术中,水文地质勘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水文地质勘探往往也是许多勘探人员忽略的问题。之所以会忽略水文地质勘探这样工作,最主要是因为勘探人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在我国,岩土层下端,储存着极其庞大的地下水资源,如果地下水资源活动过于频繁,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地质勘探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继平.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上一篇: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下一篇:电气技术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