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勘探

2024-08-13

石油地质勘探(精选12篇)

石油地质勘探 篇1

1 石油地质类型概述及作用影响

(1) 石油地质类型介绍1生油层。生油气岩是指能够产生天然气与石油的一类岩石, 而生油层则处于其组成的底层。泥质岩与碳酸盐岩是作为生油层的两类岩性, 其中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粘土岩以及泥岩是泥质岩的主要构成, 而生物灰岩、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泥灰岩以及豹斑岩则是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上述两种岩性是最适合生物大量生存、繁殖、保存的地方, 因而也被称为生油层最佳的环境。2储集层。地壳中的储集层集中而又广泛, 想要成为储集层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 为了较好的容纳流质, 必须有大量的孔隙;第二, 必须要有过滤以及渗透流体的作用, 能够使流体在其中流动。因此, 储集层中主要由火山岩、碳酸盐岩、泥岩、碎屑岩以及变质岩等构成, 其中又以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最为重要。a.碎屑岩储集层。砾岩与砂岩共同构成了碎屑岩, 该储集层是最为重要的储集层, 当前, 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该储集层中发现并获得的。与此同时,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该层当中。b.碳酸盐岩储集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白云岩等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 该层的重要性仅次于碎屑岩。将该层进行细分, 又可以分为孔隙、溶洞以及裂缝三种。这里的孔隙类似于上文提到的碎屑岩中的孔隙, 是指颗粒间所形成的小孔隙;溶洞则是指在溶解作用下扩大的孔隙, 因而也将孔隙与溶洞统一称作孔洞;裂缝则是伸长的孔隙, 这种孔隙不仅能够储存油气, 同时也是一种流体的通道[1]。3盖层。盖层的作用我们从名称上就可以猜测的到, 即防止油气渗透的隔绝岩层, 其作用是阻止油气的溢散。盖层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 可以说它的位置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位置和范围。因此, 在进行石油勘探时, 对于盖层的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组成上看, 盖层由泥页岩、膏岩、盐岩以及致密的灰岩构成, 这些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孔隙度极低, 这也是盖层作用的具体体现。

(2) 石油地质类型的作用影响上文进行了石油地质类型特点的介绍, 这也是进行石油勘探前必须充分掌握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石油勘探的整体效果, 在勘探前都会对地质类型进行相应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再决定相应勘探技术的选用。通过不同石油地质类型的特点了解, 勘探人员首先进行相应地质类型的判断, 这一步骤极其关键, 一旦没有对地质类型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判断, 将会导致勘探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 相关人员应当对地质类型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石油勘探及勘探技术的选用,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大大提升石油勘探的效率。

2 油田区域特征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1) 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新生代陆相盆地是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 该地层内富含烃源岩有机质且能够长期保存。其中心坳陷区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位置, 在坳陷盆地的中心发育煤系, 煤层、泥页岩以及致密砂岩共生, 普遍含气。长此以往, 能够为后期形成大型地层圈闭合连续油气藏提供条件。同时, 斜坡及前渊坳陷区特点使其促进大规模沉积构造的发育, 进而形成砂岩气及页岩气, 且盆地中心也有类似于斜坡区域的地质条件, 因而也为砂岩气与页岩气的形成提供条件[2]。

因此, 在勘探此类区域的石油时, 应当充分了解上述的油气藏的有利位置、特点以及条件, 为此区域石油勘探提供有利的指向性作用, 更加有利于石油勘探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2) 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由于大陆边缘地壳活动频繁, 因而成为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地壳运动导致膏岩层的发育, 进而形成储盖层组合。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 其中的圈闭合构造在较早时就开始发育, 并且长时间受到烃类的供给, 因而在后期就成为了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 使得最终形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组合。地球南北回归线内区域有着适宜生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 有机质丰富, 最终形成了烃源岩。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陆更替, 非洲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烃源岩。海相油气烃源岩在陆棚及台内凹陷等, 陆相油气烃源岩则在内陆盆地此类低凹区。因而, 在特提斯构造区域发现了很多大型油田[3]。

在充分了解这种常规油田区域的特征后, 在进行该区域的石油勘探时应当能够准确的摸索和了解形成常规油田的地理位置, 更有利于判断和发现此类油田, 因而能够大大的提升石油勘探工作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世界石油资源正在不断枯竭, 而各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 必须在石油勘探前对地质类型所造成的影响有充足的了解。同时, 当前的石油勘探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这样有助于石油勘探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 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举.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J].科技传播, 2010, (19) .

[2]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9 (3) .

[3]吴因业, 张天舒, 张志杰, 崔化娟.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 2010 (1) .

石油地质勘探 篇2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作者:宋璠 苏妮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8期

摘要:对于石油高校目前给非石油专业开设的“石油地质勘探概论”课程,学生由于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知识重点、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懈努力,让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核心知识以及基本工作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选修课 非石油专业 地质学 石油勘探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152-01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代表的石油高等院校给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限选课,选课学生大多来自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基础理论专业,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等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等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石油高等院校备受同学们青睐。但是,由于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而杂,加之学生其它基础课任务较重,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得再有条理,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授课效果。因此讲授一门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仅在绪论部分或结尾部分应用,而应该贯穿整门课程。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应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环节,调动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地质学课程部分,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拍摄后穿插到课件中,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曾带领学生重识校园,其目的并非介绍校园的文化历史,而是要求大家寻找身边的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从实践环节出发掌握课堂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在油气勘探方面,从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以及石油前辈们的奋斗历史入手,对石油勘探产生兴趣,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照本宣科。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李四光》、《王进喜》等石油前辈传记电影,激发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热爱之情。突出知识重点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要使非石油专业学生在一学期全部掌握,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必须突出每章的知识重点。在地质学部分,要求学生把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这一条主线,而对于其中每一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学会分析其成因、作用特点、作用结果,即抓住了“牛鼻子”;石油勘探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应要求学生把握“油气生成—储集—运移—聚集—寻找”这一条主线进行学习。其中,生油部分应把握油气生成的环境和成油母质、油气生成的深度与温度、每个生油阶段的主导作用力以及产物;油气储集部分应把握存储油气的孔隙空间以及油气渗滤的通道;油气运移部分应把握油气初次运移以及二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通道四大要素;油气聚集部分应把握油气藏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油气藏的度量方法,学会编制油气藏平面及剖面相关图件;石油勘探部分应把握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田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四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方法。总之,对于每一项要素,要求学生会分析其形成条件(环境)、主导因素、形成过程、研究手段,即可掌握油气勘探的精髓[1-2]。3 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授课过程中大量穿插各大油田实践经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1)石油高校的学生许多都来自油田,从小耳濡目染了长辈们对石油工作的奉献精神,因此对油田的实际工作十分感兴趣;(2)许多石油高校学生毕业后仍想回油田工作,而油田实际工作与课本上所学知识相比更为具体,因此需要对油田实际工作有所了解;(3)油田实践工作生动、形象,目前已发展到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例如高精度成像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四维动态地质建模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图像知识与枯燥的书本文字相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穿插油田实践的授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搜集整理不同类型油田与课程有关的地质、油气资料,例如岩心、薄片、图件、数据表等,在课程中安排习题让大家实际动手做工作。将实际油田的含油砂岩岩心以及铸体薄片图像引入到油气储层部分的课程中,让每位同学亲自摸一摸岩心实物、看一看砂岩薄片中的微观孔隙结构世界,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真实的油气储集空间,学生表示相关知识记忆很牢。(2)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学期末都有去油田实习的机会,能够亲自观摩油田实际工作,并动手操作个别环节。但是非石油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油田实习课程全程录像,在涉及到课程章节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建立感性认识。(3)邀请油田专家或工作人员穿插讲课,重点针对某一知识点深入剖析,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十分感兴趣,对所学知识能牢固掌握。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挖科学创新潜力。“石油地质勘探概论”在地质部分和油气成藏部分各包括2次实践课程,地质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以及对基本的构造图件进行分析,油气成藏部分要求编制油藏平面图及剖面图,明确油气藏的类型以及度量方法。由于实验准备工作较复杂,实验课在一些课堂不被重视,仅授课教师随堂演示,学生并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还存在故意跳过实验课的现象,这些都对学生掌握知识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同学们“敢想、敢做、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个人摸索总结规律,这样获得的认识记忆尤其牢固。

对于石油高等院校而言,无论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必要掌握几门石油主干专业课。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石油、掌握石油的第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让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讲座,使学生学好基本的油气地质知识,培养地学素养,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为将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学基础,从而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简述石油地质 篇3

【关键字】石油地质;石油的形成;石油的工业发展

作为石油开采大国的中国而言,石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010年经过有关部门的预算发现中国石油需求量达3.93亿吨(全国原油产量1.8949亿吨,进口原油量2.0379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48%左右的原油,还不足国内石油需求量的一半。这只能说明有很多地方我们没有发现和开采,石油一般是储存在岩石中的缝隙里、洞穴和裂缝当中,所有具有孔、洞、缝隙并且液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因此石油就是在储集层中储藏和流动的。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石油是由于古代多种生物残骸的腐烂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形成石油等一些较为特殊的矿物质。他们是由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形成。只要成分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由于石油是远古时期遗留下的产物,因此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一、石油的形成

石油生成的条件非常的复杂也非常的困难。只有使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保存下来,并且加以沉淀,这需要有特定的地质条件才可能形成。泥沙和有机物都是在水中沉淀的,这就说明需要一个低洼地带,才有可能形成。这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水往低处流”的理论了。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每个地方的地质改变是不同的如果地壳运动下地层厚度不断增加,则之前的一切可能都会化为乌有,只有在地壳运动下底层不断下沉,是低洼地带变得更加深,这样就有可能形成石油等一些矿物质。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

虽然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是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曾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质。在古代中国,我国的石油开采石油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曾在石油发展的历史道路上留下辉煌的足迹。但是由于我国古代有一段时期的封建专权制度,使得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一直停滞不前,导致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逐渐落后于一些敢于发展、敢于创新的国家。并且导致了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落后于一些国家达到几十年之多。值得赞颂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看到了曙光,经过大批大批的石油工人的努力下我国终于摆脱掉“贫油国”的帽子,正式再次的挤入世界石油大国的前列。

在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我国有一段时间的闭门造车,不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石油开采的优点,并且不善于与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从而造成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就一直停滞不前。导致了我国石油开采量少之又少,从而造成一直在进口其他国家的石油来维持我国的使用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当时的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并且在当时,很多外国列强曾经派出石油方面专家来我国进行实地勘探和考察,得出结论;中国不可能有石油!并且当时的一些列强国家一直在嘲笑,“偌大个中国,竟然没有石油”。

但是,我国的人民不相信,偌大的中国没有石油。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石油方面专家,终于在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下,发现了一些列的大油田。其中包括;延长油田,老君庙油田和新疆独山子油田等等的大型油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外国列强石油专家说的话是可笑的无稽之谈。并且从现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来看,更加的反驳了外国列强们嘲笑我国没有石油的尴尬。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业迎来了漫长等待之后的一个春天。由于政府大力支持石油开采与探测工作。并且相继成立了石油工业的领导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石油开采工业进步的速度大大的提高。并且正在逐渐的掌握和学习我国石油开采工业上的一些不足以及很多以前流失的知识。

石油地质勘探 篇4

1 石油地质类型

1.1 储集层

储集层主要就是指能够对流体进行过滤的岩层。根据不同的组成成分, 储集层的岩石主要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的天然气石油储存量相对比较多, 是天然气、石油主要的储集区, 碎屑岩是由砂岩和砾岩构成的。随着我国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新发现的陆相盆地油田的大部分石油都在碎屑岩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碎屑岩有很多的孔洞, 为天然气和室友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 并且为石油天然气的储存提供了很多空间[1]。

1.2 生油气层

在能够开采的石油地质类型当中, 生油气层是非常重要的石油开采地质类型之一, 在生油气层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在对生油气层的勘探过程中,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是判定生油气层的重要根据。泥质岩主要就是粘土层、泥层以及页岩等组成, 富有很多有机物质;碳酸盐岩通常都是泥灰岩、隐晶质灰岩以及豹斑岩等组成, 主要呈灰色。

2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2.1 储集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储集层是我国进行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点, 是因为在进行石油勘探的过程中, 储集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已经占据了相对大部分的油气储存量。在储集层当中, 由于碎屑岩中的油气储存量比较大, 并且碎屑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储油特征都非常明显, 因此, 在实际的石油勘探过程中, 勘探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偏向于碎屑岩的评定, 通过判定结果与碎屑岩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对比, 促使勘探人员能够对该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判定, 假如符合勘探工作人员需要在掌握储集层重点的前提下, 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勘探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判定, 为下一步继续勘探奠定基础[2]。

2.2 生油气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通过分析生油气层的地质特点, 能够得出结论, 生油气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都在烃源岩当中, 这样就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区域。其次,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是生油气层中非常中医好的岩土特征,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构成部分, 这些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根据。因此,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 勘探人员应该充分掌握生油气层的地质特征以及储油特征, 然后使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判定, 在将结果与生油气层的特征进行比对, 这样就能够判断出所勘探的区域到底是不是生油气层, 实现了高效的石油勘探。

3 未来石油勘探地质趋势

在我国的石油勘探当中, 能够按照不同的地质环境将其分为非常规区域以及常规区域, 其中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简单, 非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当前很多石油开采的区域都选择在常规区域当中。但是, 随着人们的常年开采, 常规区域的石油资源数量正在逐渐减少。非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对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同时, 也增加了相应的勘探难度和成本, 但是迫于无奈, 在未来的石油勘探和开采范围正在向非常规区域发展[3]。因此, 应该加强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作用的研究, 为未来的石油开采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仅仅是中国的石油资源正在慢慢枯竭, 整个世界的石油资源都在逐渐的枯竭, 但是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必须对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充分了解其影响, 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科学技术的投入, 有效的提升石油勘探的水平和质量, 有效提升石油产量, 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石油就是当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石油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增长, 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大量的石油能源消耗导致当前我国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 这就意味着当前石油勘探工作逐渐面临着复杂的地质类型。从当前石油勘探的实际形势来看,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针对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石油勘探,石油地质类型,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晓天, 杜金虎,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03:278-293.

[2]邹才能, 朱如凯, 吴松涛, 杨智, 陶士振.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石油学报, 2015, 02:173-187.

石油地质勘探及储层评价方法论文 篇5

摘要:毫不夸张的说石油作为社会上的主要能源,在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就变石油出口国为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也在逐年递增,而我国也在尽力解决石油大量进口的问题,石油企业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在石油勘探以及石油开采等方面寻求进步与创新,以降低中国石油的进口量,促进中国相关石油企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本文,我将分析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分析储层评价方法。

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 篇6

目前,公司已在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十一个省区12个盆地登记石油天然气勘探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其中省内107万平方公里,省外9.82万平方公里。

公司成立以来,在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延安、榆林两市及各探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信心和勇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油气并举,强化地质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大勘探力度,克服了资源矛盾突出、地质构造复杂、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

一是石油勘探取得了新突破。省内勘探控制含油面积35.5平方公里,控制地质储量1177.9万吨,省外勘探在近油源有利带上一次性大胆部署探井5口,均见到较好的油气显示,取得了延长石油省外勘探工作开展5年来的最好成绩。

二是天然气勘探谱写新篇,商品气实现零突破。按照“点上开花,有利辐射”的勘探思路,全力抓好物探,钻井、试气和采气站建设四大任务。2008年完成钻井进尺112172.87米,完井38口,试气36口,目前,根据地震预测在有利区带部署的128井、延144井等无阻流量都达到7万方以上,显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实现商品天然气零突破,在油气富集区投资建设日处理气量可达10万方左右的撬装式采气站,使天然气产品成功投放市场,不仅标志着延长石油实现了商品天然气零突破,而且预示着天然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延长石油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型石油煤化工企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国际勘探取得新进展。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完成了马达加斯加项目综合评价,签订了共同投资合作勘探开发、经营油气资源协议,成立了马达加斯加项目部,目前在马国部署的第一口探井已顺利开钻。同时,公司还研究制定了泰国项目勘探部署方案,启动了天然气勘探联合研究项目:与壳牌公司进行了交流与磋商,完成了初期联合研究。目前,吉尔吉斯斯坦项目也正在积极考察中,国际勘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四是管理增效,科技领先。健全了专业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制定了目标责任、招投标、施工作业等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信息化管理;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实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包干负责制;规范了外协作业市场,促使了企业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加大技术队伍管理和技术攻关力度,2008年落实科研项目14项,签订合同12项,并将成果应用到生产部署中。

五是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为油气勘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六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篇7

1 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现状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主要包括三种, 即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和钻井技术。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投入用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和创新,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 不仅推动了多个盆地地区石油勘探工作顺利发展, 还在石油储量方面有一定发现。总之,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所进展, 为油田增储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如此, 但石油地质勘探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决定了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必然是只增不减。据专家预测, 到2020年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高达2000亿m3, 对石油的需求量将高达3.8亿t, 若同期发现不了大量的油气资源, 就会产生重大缺口,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就目前而言, 我国石油不仅后备可采储量相对不足, 而且在勘察工作中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因此提高石油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必须加快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步伐, 在创新中获取突破, 全面提高石油开采和使用效益, 以缓解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的严峻形势。

2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

2.1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继地震勘探技术之后, 三维地震、数字地震和反射地震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相继诞生并被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气资源的储量和数量。在技术人员的努力研究和多次实验下, 无论是在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方面, 还是在制造设备方面, 地震勘探技术都有所进步, 而且在综合研究和运用多学科以及在成像技术的辅助下, 其作用更加突出, 应用更为广泛。

如三维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 可以在空间上将远古时代的海底全貌、陆地情况及其形成的全部过程以具体数据显示出来, 也可以充分利用井孔的岩石和生物两种地层的约束, 详细分析盆地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工业油气开采中的关键问题, 像该地的构造特点、形成沉积的整个过程、相关流体的流动情况等;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 GPS、3G、GIS等先进技术得以发展和综合应用, 将石油地质勘探还原, 使之趋于真实状态, 提高了其仿真度;此外还有井眼技术、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等, 这些都有助于石油勘探效率的提高。

2.2 测井技术

新形势下, 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对测井技术的要求不断增高, 而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力条件, 不仅促使测井技术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方面得以顺利发展, 而且实现了测井仪器由数控向成像方向的转变, 因为应用了成像技术的测井仪器在数据传输方面有着传统测井仪器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比之下, 它传输数据的速率更高, 用时更短, 同样的时间段内所传送的测量数据更多, 而且具有分辨率高、采样率高、探测深度深的特点, 同时一个仪器可以带有较多数量的探测器, 而一次下井又可以对多个下井仪器进行组合, 所以使井眼的搜索区域得以扩大, 便于成像测量的顺利实施。

其实近期较为关键和先进的测井技术还包括随钻测井、核磁共振、套管井等技术, 而且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 其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日益突出。如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加快测量速度, 提高测量精度;应用测量平台不仅可以减少测井过程中的故障的发生, 还利于测井时间的缩短, 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占用井场的时间较短;随钻井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高测井仪器的可靠性, 而且促使其朝着尺寸小、组合多、成本低的方向发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和井中磁测技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识别钻周围的盲矿体;此外由计算机、测井车、测井仪器、深度系统等构成的测井系统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改善提高测井质量和成功率, 这些测井前沿技术都利于石油地质勘探效率和石油综合效益的提高, 对提高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3 钻井技术

钻井是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费用最高的环节, 一般占到开发成本的50%-80%, 因此创新满足工作需求且较为先进的钻井技术成为众多大型石油公司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传统的钻井技术主要包括欠平衡和大位移两种, 前者虽然可以加快钻井速度, 减少对地层的破坏, 对于枯竭油层的开发而言是个好办法, 但是其技术复杂, 防腐和安全维护的难度较大;后者虽然所需平台较少, 但其适用具有局限性, 一般用于部分陆地油气田和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

随着对钻井技术不断研究和创新, 先进的多分支井钻井技术逐渐兴起, 其不仅利于石油采收率的提高, 而且可以降低钻井成本, 同时其优越性还在油气藏的开发和建设中得以彰显。随后又相继诞生了一系列先进的钻井技术, 如可视钻井、三维可控、深井钻井、超深井钻井、特殊工艺钻井等钻井技术, 进一步促进了钻井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中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庆、胜利等大型油田的可膨胀套管钻井技术, 不仅可以妥善解决井壁稳定的难题, 也可以减少套管层数和上部井眼的尺寸, 还可以修复老井中损坏的套管,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钻井成本, 利于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 在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社会对石油资源需求与日俱增的双重压力下, 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刻不容缓, 因此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 为石油勘探水平和油气产量的提高提供支持和保障, 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董晓燕.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科技风, 2013 (25)

[2]刘军林, 贺玉芳.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坛, 2012 (30)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篇8

1.11 GIS技术

在石油勘探中GIS技术关键运用在2个方面:一个是空间数据的运用;另一个是石油勘探成果的可视化。在石油勘探的经过中, 可以积累很多的图形数据和基础数据, 因此运用GIS技术实施对数据的管理和存储, 能够为工作人员供应灵活、完整的资料管理的环境。在现实工作中, 关键运用Oracle数据库来对石油勘探实施管理和组织。应用服务器 (B/S) /浏览器的操作模式, 便可以允许用户能够组合直观的HTML界面, 而且允许用户开发数据库, 对石油勘探所获得的数据实施访问。GIS具备相对强大的空间数据的分析能力, 这关键是针对数据的处理来说, 因此GIS数据库可以把石油勘探经过中所获得的不一样资料实施对比, 进而获得具备意义的数据。对于石油勘探成果的可视化, 关键是把基于GIS可视化体系用计算机数据与图形实施结合, 并经过网络技术把现实的状况图文并茂的输出, 更方便决策。

1.2 测井技术

在以前很长的岁月里, 因为科技力量的不足, 在实施测井时施工人员所应用的数控测井仪器精度不足, 对数据的运用也具备局限性, 这给测井工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影响了测井施工的质量。随着提高的科技水平, 现阶段施工中所用设备质量也获得了有效提升, 各种测井仪器能够经过图像的方式直观的把地质信表现出来, 对数据的正确性和传输能力也有了非常大提升。当井下状况复杂时, 更能够经过不一样性能的设备互相配合的形式得到具体正确的井下信息, 为施工人员认识井下地质条件供应了优良条件, 也使井眼的搜索更为正确。除此以外,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测井设备更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功能, 比如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等, 也因为这样节省了测量时间, 为测井工作的展开供应更有利条件。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在石油地质勘探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人们对勘探目标的辨别能力。这功能可以提高勘探的效率与精度, 并使在勘探时发生错误的几率有效地降低。在陈旧的勘探中, 通常需要充足的实践对数据实施整理与分析, 但是, 在虚拟现实技术体系中, 只需要几天就能够做好数据的分析工作, 可以直观地显现, 让数据更容易被人们理解。这种技术还可以对储集层的三层模型实施分析, 还有对其实施解决, 让工作人员能够更便捷地应用这些数据, 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 从而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提高, 促进石油勘探的进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分析数据可以更加容易交易, 并可以让工作人员发生错误的次数减少, 确保石油勘探工作能够正常地运行。

2 石油地质勘探的创新路径

2.1 多维发展, 以提升石油的综合勘探水平。

石油勘探在以后面临愈来愈复杂的世界性难题, 例如:山形复杂、薄层、超低孔低渗、黄土塬等作业。从油田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物探技术一直面临着千变万化的挑战。所以, 我国石油以二维、三维描述、可视化三维、四维检验为技术路线, 拟定了物探研究技术的发展战略。为保证国家能源的安全, 在开发二次阶段, 地震、测井等工作渐渐完成项目技术一体化, 为勘探完成全面服务供应解决方案。

2.2 充分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提升石油勘探质量。

随着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 三维地震模拟办法与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盆地模拟、含油气体系模拟、油藏模拟和地下成像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 由GPS全球卫星定位体系、GIS地理信息体系和地质信息体系构成的3G技术将在数据组织、力学研究、项目设计、生产管理上产生一次新的飞跃。含油气体系是把油气产生、运移、聚集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实施运用, 从而改变了之前孤立地研究各单一成藏条件的清况, 在预测含油气区带与油气藏分布等方面显示出优良的效果, 已变成不可或缺的找油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计算机、GPS、GIS、3G等技术, 能够完成石油地质勘探的仿真, 提升勘探的效率。

2.3 经过可膨胀套管技术, 以降低勘探成本

对于不能正常钻进的环境像水层、破碎带等, 能够应用膨胀管技术, 这技术准许钻井管道能够深入到之前不能到达的目的层, 把钻井对环境的破坏降低, 还可以在管内配置有关仪器对钻井与测井实施数据采集与状态监控。而连续管能够被运用在小井眼钻井与别的恶劣环境中, 有效地出来复杂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 使上部井眼的尺寸与套管层数减少, 修复老井被损坏的套管, 使钻井成本大大降低了。

3 结语

为满足中国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 还有处理能源紧缺的情况, 需要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投入成本减少, 发现更多石油资源和提升开采效率都具备关键意义。所以国家要加大投入资金, 使技术创新加快, 为石油勘探水平与油气产量的提升供应支持与保证, 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产业也获得了更高程度的关注,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石油开采效率并且也可以非常大程度上把开采成本降低, 因此, 本文经过对中国现在石油地质勘探的现状实施研究与分析, 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实施发展与创新, 使中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健.石油地质勘探策略浅谈[J].化工管理, 2014, (35) .

[2]乔英伟.探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2) .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篇9

1 我国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1.1 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经济发展形势整体态势良好, 我国很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 对石油的需求量很大。从国际市场来看,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产油总量所占比重很大, 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 人均石油占有量明显不足。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的石油年消耗量在逐年上升, 然而地质勘探技术, 与国际水平相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我国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需要, 很大程度上还依赖进口, 这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我国的石油供应成本[1]。

1.2 国际供应不安全

我国石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石油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使得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性增大, 进而降低了国际石油供应的安全系数。当前, 我国主要从中东国家进口石油, 石油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 各种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比如马六甲海峡的强盗抢劫等, 不仅给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还严重威胁了石油企业员工安全。鉴于此, 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借助技术创新, 提高自身石油产量。

1.3 技术较为薄弱

我国地大物博, 很多资源都很丰富, 石油就是其中一种, 丰富的石油资源和落后的地质勘探技术出现了矛盾, 这使得我国石油开发水平受到了很大限制。我国的一些老油田需要进一步开发, 但是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 有必要借助于先进的勘探技术才能够顺利开发。我国落后的地质勘探技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石油开采效率, 给石油行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也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2]。

2 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策略

2.1 多种科学技术的运用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 计算机使用越来越多, 地位越来越高。因此, 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型科学技术, 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创新。

第一,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借助于数字化平台模拟现实环境, 在虚拟平台中, 石油勘探数据可以得到有效整合和分析, 并且据此设计出勘探方案, 确保勘探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比如开发贵州地区的新油田, 特殊的地形导致地质环境十分复杂, 在油田勘探过程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整个油田的区域地形虚拟出来, 供勘探人员进行地质环境剖析, 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 然后在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

第二,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陆地和海底石油勘探中均有使用, 可以帮助地质勘探人员有效勘探陆地和海底状况。比如可以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勘探南海油田, 南海海底状况的具体数据可以方便显示在三维空间上, 石油技术人员分析这些数据之后, 能够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质量。

第三, 新型热史技术和光线感知系统。新型热史技术诞生于国外, 目的在于降低石油勘探开发成本,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 确保石油勘探工作顺利进行。光纤感知系统则可以用于地质条件复杂、高温的油气资源检测环境, 该系统的光纤分布式布局使其具有很强的感应能力, 借助于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对地质和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判断。

2.2 无线遥感技术的运用

无线遥感技术诞生比较早, 但是最初并没有应用到地质勘探领域。该技术拥有全方位感知系统, 可以对油井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并且可以将具体的油井工作状态数据及时传输到石油技术人员手中。借助于这些信息和数据, 石油技术人员可以全面把握油田实际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纵观国际和国内石油市场, 大型石油企业能够稳定的发展的原因是拥有完备的决策系统, 该系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沉淀和总结。借助该系统, 可以对油田的地形、开发技术、开采难度等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评估数据决定油田是否开发, 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发石油资源。石油企业要想在未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是必要的, 这也是未来石油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4 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 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很多新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开始出现, 提高了石油开采效率, 增加了石油开采总量。面对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 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对技术进行创新, 才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不断提高。

摘要: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一项复杂技术, 先进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能够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增加石油总产量。鉴于此, 我们要认真分析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存在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从而有效改善地质勘探技术, 并且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地质勘探技术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了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旨在促进石油开采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提高石油开采量和供应量。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梅、沈麒、朱琳、王渭清.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J].硅谷, 2014 (01) :5-7.

石油地质勘探 篇10

贾振远教授说:“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事业尽管是地学的一小角, 但在石油地质学中则占有重要的地位。油气在世界中有一半产自碳酸盐岩, 现在这种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 碳酸盐岩已成为不断寻找勘探的新领域, “我为在这个领域能做些工作而感到骄傲。”

作为我国较早注重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方向的专家, 贾振远教授尽心极虑, 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教学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贾振远教授认识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与陆源碎屑岩油气地质有诸多方面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 他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编写了《碳酸盐岩油气地质》讲义 (校内刊印) , 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90年代, 又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 接着又与石油大学郝石生教授合作编著了《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分布》一书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为原石油工业部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培训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学》讲义, 该讲义在我国各油田和培训班、大学中传播使用, 期间还录制了《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沉积学》等录音教材为研究生和培训班讲授。

不仅在教学上, 在科研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做了详细系统的深入研究, 对碳酸盐岩的重力流形成过程做了物理学的解释。在对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研究方面, 根据油气观点, 指出浅水与深水之间枢纽带为独立的沉积单位。在对白云岩的研究中, 指出华北震旦系雾迷山组白云岩是原生成因, 解释了华北奥陶系豹斑灰岩白云石次生成因的过程, 认识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深埋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 并与胜利油田的同行研究了我国海南岛潮汐白云岩形成的过程。

由于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贾振远教授于1984年被原华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聘为顾问;1985年被原石油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87年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并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和补贴。

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 贾振远始终坚持了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方向, 获得丰硕的成果, 同时培养建立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现在, 以蔡忠贤教授为首的团队继续在我国南北地区进行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方面, 开展了深入研究, 把石油地质学、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结合在一起, 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的溶洞、溶道、溶屋、溶厅等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二、创新思维不息——承担重大科技科研项目, 功绩卓著

丰厚的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让贾振远教授始终在重大科研课题上有出色表现。

贾振远教授进行了“七五”攻关项目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他们取得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成果, 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天然气的勘探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还与陈发景教授共同负责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4-03-02-03“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沙西, 雅克拉构造与柯坪地区构造, 储集性能类比研究”。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 贾振远教授又提出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 如沙雅隆起和沙西地区的断裂特征, 雅克拉油气藏类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洞、缝, 储集类型及成因等。为解决这些难题, 贾振远教授翻阅大量资料, 率先在立题时提出采用地质类比方法, 即在邻近沙雅隆起西北侧的柯坪隆起区和沙西区构造特征和储集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该思路新颖可行, 被油气勘查工作采纳。

贾振远教授在该专题中主要负责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与沙雅隆起进行类比研究, 该研究工作采用了野外与室内, 宏观与微观, 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深入研究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后生作用及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 特别是将构造演化和成岩后生作用研究相结合起来, 并探讨了当今难题深埋白云岩的作用。该技术思路新颖,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另外, 根据大量野外地面调查和测井资料, 贾振远教授对断层碎裂岩和构造裂缝的类型和性质进行研究, 探讨了断裂和裂缝的期次, 以及不同碎裂岩的渗透性质。从而对塔里木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有了规律性认识, 为塔里木东北地区找油勘探中确定找油层位和有利地带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专题研究紧密结合生产, 解决了生产当中提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盆地中分析利用了地震剖面和岩相古地理的资料, 确定了满加尔深水生油凹陷, 为研究塔里木东北地区油气源和远景评价奠定了基础, 对塔里木东北部地区石油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八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101-04-01“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 碎屑岩油气富集条件及评价研究”一级专题负责人之一, 同时负责并承担了“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一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专题。

这是在“七五”攻关基础上, 针对勘探、生产及“七五”攻关中所存在的震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条件这一难点进行攻关, 攻关起点高、难度大, 体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贾振远教授本着不怕苦、不怕累, 迎难而上的精神, 带领着攻关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该专题应用“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展布, 成岩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的技术思路, 采用露头、钻井, 测井、地震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为提高研究水平, 引进“储层三维构型”储层模拟等当今国内外最新方法, 顺利完成攻关项目。

“八五”课题开展后, 在贾振远教授的指导和亲自参与下, 该一级专题下属的4个二级专题均采用了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三维构型”研究方法, 并取得可喜成果。在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展布规律及非均质性方面的研究, 使科研人员对碎屑岩沉积相特征、储油层特征、类型、展布规律均有新的认识, 有利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此外, 贾振远教授还系统观察了塔里木北部地区所钻井岩芯和岩屑, 结合地表资料综合分析, 对塔里木北部地区井下下古生代地层划分问题提出一套方案,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钻井揭示下古生代地层少, 且地层分布不均而造成的下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难题。

贾振远教授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赞誉。1987年他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1985年被使用工业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98年被中国地质学会聘为第五届石油地质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1987年“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获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与标坪隆起构造地质, 储层类比研究”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梁亮胜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 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饱含着贾振远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和努力。在无数个付出与收获的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不断地充实和超越着自我, 为石油地质事业奉献的同时, 也成就了其丰满厚重的科研人生。

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篇11

关键词:石油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这些情况决定了石油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工业主要的发展障碍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有:市场竞争加剧、勘探开发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绿色环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挑战对石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发展要求,要尽可能的开发储量、提高产能和开发率、保持绿色的开发和运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趋势技术变革一定会越来越快,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深入,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更普遍,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自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更多的推广到石油勘探工作当中,这些改变将会对石油勘探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 石油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领域的不断扩大,石油勘探工作逐渐有所变革,在石油勘探工作当中物探技术的基本发展趋势就是高密度三维采集、大数据处理解释及重磁电震综合研究,包括百万道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超高密度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波动方程研究、全波形反演、浅水、陆上、深层CSEM、三维井眼地震、地震数据与其他数据综合解释、开发自动地震搜索引擎等技术等。以下进行相关解释。

1.1 综合配套技术的发展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和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难度将越来越大,油气开发剩余资源的自然地理位置将越来越严峻,中东以外的各个国家的油气位置都相当不利,多处在沙漠、高山、深海等地区,另外在石油开发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剩余的油藏类型将更为复杂,油田规模越来越小,油田品质有所降低,这就对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勘探技术的快速發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进行勘探,降低成本消耗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需求和趋势。例如复杂的碳酸岩勘探配套技术的适用,尤其是对于高风险、高寒地区更为适用,另外对于深海盆地等也有相应的配套技术,随着勘探地区的需求,特色配套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地区特点不断地进行。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安全性。

1.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技术作为一项勘探主要技术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经历了数字时代和三维地震的应用之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仍将不断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适应油藏形势,对物探特别是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及构造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探技术随着油田勘探内容的不断变化也会不断成长,未来物探技术仍将保持主导地位,扮演重要角色。

1.3 全波形反演技术 全波形反演技术方法是对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有效利用,从而对地下结构进行重建,能够清晰地揭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构造以及岩性细节信息,并且随着油气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波形反演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成像效果以及速度模型上都有所完善,能够深度分析区域深部构造,详细进行成像演化分析,对地表环境进行有效的勘探调查,监理宏观速度场模,从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油气的开发奠定基础。但是这种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算法不稳定,计算量太大,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为油气开发服务,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波形反演技术提供了技术基础,如何利用大偏移数据对内部成像进行改善,如何利用低频数据进行全波形反演、如何进行弹性波和全波形反演,如何去掉全波形反演中的多次波和绕射波,以及对于全波形反演的一阶近似如何快速收敛等方面。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一技术应用将会不断拓展。

1.4 微地震监测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当中,地震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监测方式,所谓的地震监测就是通过在生产活动中的地震事件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得出大量的数据来推测地下状态以及效果,微地震监测分为井中监测以及地面监测两种方式,其中井中监测就是目前非常规勘探领域主要的地球物理技术之一。在监测目标区域周围临近的井中进行布置和接收的排列即为地震监测技术,井的布置和排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与井中监测不同的是,地面监测由于精度较低、信噪比低等问题不如井中监测的可靠性和反演性好。

1.5 天然气技术的取代 在资源的开发工作当中,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会取之不尽,终有枯竭的一天,这就对能源的应用造成了限制,需要我们不断地开发各种新能源作为代替,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即为天然气。天然气的不断发展实现了部分替代的功能,另外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中将会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试验,从而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

2 石油勘探技术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高性能计算系统成为推动石油地震探测技术的最主要动力,lCPU技术的进步、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由此构造的计算节点和I/O的计算性能和高速网络技术的进步。高速网络使得松散耦合系统之间的通讯带宽大幅度提高,带有处理能力的网络接口和新的通讯机制有效地降低了通讯开销,提高了并行效率和并行程序系统。多种可移植并行程序编程环境进入实用阶段,已经出现Omega等多种成熟应用系统。

高性能计算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作为高性能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网络平台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数据的传输能力则受到带宽和时延的限制,作为核心连接设备的交换设备又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性能网络建设和石油通信行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能够通过高性能交换机不断地推出引领市场并灵活满足行业应用的高性能交换设备。

3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依托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等,这就需要在石油勘探的发展中要不断地综合各项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实现石油勘探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石油勘探技术的层次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有效的保障能源的供应。

参考文献:

[1]刘德祥,韩金有.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J].化工管理,2014(35):119-119.

[2]蔡亚.浅谈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7):527-527.

石油地质勘探 篇12

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而油气资源的开发情况, 无法达到现代社会资源消耗的要求, 石油资源需要外购, 各个行业的生产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油气资源的开采能力需要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经济要达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变上述现象, 需要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不断提升石油资源采收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为石油勘探技术的革新提供了理论技术及技术支持, 也逐步的在石油勘探事业中推广应用,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石油地质勘探相关技术分析

1. 测井技术

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进行测井时使用的仪器为数控测井仪器, 该类仪器的缺陷表现在数据的精度不足、数据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字信息采集设备、传感设备、成像设备等纷纷涌现, 并推广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测井。各类测井仪器能够将地质信息直观的变成图像表现出来, 并能够直接的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果井下情况较为复杂, 可以将不同的探测器、下井仪器等联合使用, 能够获得较为全面且准确性良好的井下信息, 有效的拓展了井眼的可搜寻范围及精度。另外各项技术的发展使得各项设备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如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等, 也减少了测量所需的时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集成电路的深入研究、数字信号处理、传感成像技术的不断提升, 也使得测井仪器逐步实现了集成化、自动化、高速化, 为测井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持[1]。

2. 物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是较为常见的物探技术, 其是先在目标勘探区制造一个地震波, 地震波会携带与地质相关的信息返回, 探测器接收到该信息之后, 进行相应的处理及分析, 从而判断目标探测区域的油气资源情况。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三维地震技术等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物探精确度的提升, 性能较为稳定、参数更加精确的物探技术逐步应用到物探方面。其有效的促进了油气的发现及储量的分析。计算机技术的提升及广泛应用, 地震物探技术逐渐走向高集成度、高精确度、高分辨率, 且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油藏地震描述技术、思维地震检测技术等的不断进步, 使得物探技术的准确率及精度更高。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及高速大数据处理设备的应用, 有效的优化了勘探的效果, 并简化了勘探操作, 减少了相关的成本投入, 逐步实现了物探的自动化、智能化。

3. 钻井技术

钻井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极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其特点表现在成本投入大、技术难度大等, 钻井技术的状况与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成本有着紧密的联系。分析其发展历程, 钻井关键技术一般是国外企业掌握, 并主导应用的。结合钻井技术使用的场合, 可以将其分为几种不用的类型, 包括高温高压井钻井技术、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等, 较为常见的欠平衡钻井技术, 能够改善枯竭油层开发效果, 减少地层伤害, 提高钻井设备的运转速度。但是该技术也有安全性不足, 防腐蚀性不理想等缺点。大位移钻井技术则是适应于海上油气田或者海油陆采开发的钻井技术, 能够达到良好的开采效果。另外还有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 其能够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 减少生产成本, 并结合油藏的不同性质及开发要求, 合理选择相应的开发系统, 实施开采活动, 实现提高石油采收率和连续性的目标[2]。

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及其发展

现代石油事业发展的情况及社会能源的消耗情况, 要求石油开采过程中不断地压缩成本投入, 且减少故障发生的数量, 优化勘探精度, 开采连续性, 各仪器设备还需要逐步实现集成度、自动化、智能化, 这也是现代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具体的创新与发展的情况如下: (1) 提升设备及仪器的性能石油开采事业经历了较长的时间, 各种条件均有较大的变化, 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开采环境逐步恶化, 需要设备有更加良好的性能, 性能较为良好的钻井设备则可以在适应性方面发展, 适应特殊的环境, 达到深层或者超深层钻井的目标; (2) 大计算机仿真充分运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据处理技术的广泛运用, 其也逐步渗透到石油地质勘探方面, 使得该事业能够运用模拟的方法对目标区域实施仿真, 深入分析信息, 并结合模型及输人数据, 判断及分析目标勘探区域中油气分布状态。不仅提升了石油地质勘探的准确性, 也简化了勘探的方式, 还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3) 膨胀管及连续管技术的使用在钻井的过程中, 会遇到十分复杂的地质情况。包括水层、破碎带等, 一般的钻井技术无法进行, 可以运用膨胀管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得钻井管道的深度达到一般技术无法达到的深度。连续管则是针对小井眼钻井及其他恶劣环境研发的新型钻井技术, 能够有效的优化录井质量, 减少钻井对环境的损害, 并可以在管内设置其他仪器, 收集、监控钻井和测井中的各项数据信息[3]。

总结

深入研究石油地质勘探的各项技术, 其目的在于将新型技术应用于实践的活动中, 减少成本投入, 优化石油地质的勘探效果, 使得测井钻井监控实现自动化,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 也使得利用新技术及新设备进行石油地质勘探和钻井, 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简单分析了几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及其创新与发展, 在实践的活动中, 还需要技术人员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 不断的进行技术的优化, 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 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摘要:石油作为能源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行业也在良好的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石油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 该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为了达到更好的采油效果, 石油地质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石油能源需求。本文简单分析了石油勘探技术创新的意义, 并阐述几项勘探技术, 为从事石油地质勘探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石油工程,地质勘探,物探技术,测井技术,钻井技术,创新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林, 贺玉芳.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4) :26-27.

[2]封宇航, 柳朝阳, 鲍郃.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23) :160.

上一篇: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下一篇:建设部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