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2024-09-12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精选12篇)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1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以非可再生的石油为开采对象, 需投入资金多、管理多, 这就要求企业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改革管理方式, 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一、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成本管理问题

1. 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定位不科学

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内容涉及到勘探开发整个过程中的水、电、运输、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 这就要求管理者将成本管理看做一个涵盖企业生产全过程的工作, 对能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进行管理。然而, 一些管理者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 将成本管理主体仅仅定位于财务人员、会计人员, 成本管理只是“算账”、“报账”, 而未将影响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生产链条、资源配置等因素考虑到其中, 造成成本管控主体定位狭窄, 无法实现勘探开发链条性、整体化成本管理。

2. 管理方式落后, 过程性管理缺失

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 勘探开发各环节紧密相连, 成本管理除把握基本生产环节外, 还应深入到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受石油行业传统性影响, 当下石油勘探企业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且管理中仅仅在基本生产过程中, 难以根据市场作用及时作出成本管控调整。

3. 管理偏重点不到位, 重点因素把控不足

在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市场经济动态发展环境下, 影响石油勘探企业成本变化的因素日趋增多, 归纳起来为宏观经济政策、石油存量与质量、油田勘探所处阶段、技术水平、投入产出结构比、石油价格等。一些石油勘探企业往往偏重于一次性管理, 忽视长久性管理, 如购置先进设备而未有可支持的技术和人才、开发加快但油价降低等, 导致企业成本投入多、收益少, 甚至出现资源浪费、成本流失。

4. 管理信息失真, 管理成本过高

管理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果, 由于一些企业或个人为谋取私利、追求业绩、偷逃税款等而肆意修改、伪造财务信息, 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失真。同时, 成本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工程, 需多次分工、多环节互动, 而由于事前管不力、分工过细、环节沟通不足、各部门成本管控效果不佳等, 使得成本管理本身管理成本提升。

二、优化石油勘探开发中成本管理的路径

1. 更新管理观念, 优化管理内容

石油勘探开发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全面管理意识, 将成本管理主体范围延伸至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外的其他部门。同时, 管理范围应深入到勘探开发的各环节、各方面, 除了进行大规模成本投入外, 还应细化到可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因素中, 以实现全面、全程管理。

2. 改革管理方式, 进行动态管理

国内外环境、市场的动态发展特征决定了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必须转变传统静态管理方式, 采用动态化、过程化管理方式,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高质量成本管理。事前计算各个投资区域的经济期望值、预期效益, 选择高收益、高期望勘探开发区域, 确定经济可采储量, 以提升决策的正确性, 降低投资开发风险;对各项勘探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比较, 对输油设备投入与采油量进行比较, 以确定项目投入的经济价值。事中石油勘探企业应以企业效益为目标, 以市场基础作用为基础, 优选作业设备、人员、措施, 根据施工进程及时调整作业方式、优化人员配置、更新设备技术等, 尤其关注项目工程中过程性管理方式的运用, 严格管理项目调研、购置、施工管控等各环节, 以实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事后应关注资源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并注重经验的总结, 为以后作业提供参照。

3. 确定重点管理对象, 实现“全重”统一

石油勘探企业成本管理还应做到“全重”统一, 在进行全面化管理的同时, 重点把握好勘探投资、设备技术引进、人员开支调配、所有资源配置、因石油价格波动产生的产出结构调整等关键性因素, 将一次性投入降到最低, 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4. 提升人员素质, 把控信息真实性

为提升成本管理信息的真实性, 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一方面应建立快速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 全面收集石油勘探、开发、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 改变物流不畅、沟通不力的局面;强化信息收集、分析、综合全过程的管理, 从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出发, 改进成本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方式, 并推广计算机的使用, 建立信息存储、管理数据库, 并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以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另一方面, 强化管理者、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个人素质, 以教育培训等方式, 管控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 确保规范处理管理信息, 调动各个行为主体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各个行为主体的业务技能、职业素质。

5. 强化事前预算, 优化管控成本

事前预算对成本管控具有重要作用, 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可采用零基预算方法进行预算, 并将成本管理自身考虑在其中, 以确定成本管理所需的最合理的技术、人员、生产工时、劳动定额、价格等;同时, 根据石油勘探开发进程, 实时更新预算内容, 以预算带动生产过程中各投入因素的调整, 保证资源的优化、成本效益的提升。

结语

石油勘探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 要全面、有效管控企业成本,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必须强化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以全面化、过程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实现成本管理效能, 而只有如此, 才能保证我国石油资源的安全性, 才能使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摘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石油勘探是一项特殊性、链条性的工作, 石油勘探企业应全面强化成本管理效应, 以实现企业效益, 保证石油安全。本文针对当前石油勘探开发中成本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石油勘探,成本管理,过程性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莉.浅析石油勘探开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10 (6) .

[2]徐登高.浅析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商, 2011 (3) .

[3]景桢飞.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动态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6) .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2

健康安全环境委员会文件

西南健安环委字[2003]第 20号

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进入生产警戒区危险区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为规范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区域人员及车辆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防止发生人身伤亡、火灾爆炸等各类事故,经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HSE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生产警戒区危险区是塔西南公司所属石化厂、电力公司、化肥厂、柯克亚作业区循环注气站、联合站、长输首站、长输中站、长输末站以及采油队各油气计量站、勘探公司各井场、销售公司各加油站、液化气站、公司各单位所有天然气锅炉区域等;石化厂除机关办公楼、调度楼、档案楼、环境监测楼、食堂区域外其他区域(包括液化气储配站、油品外罐区)均为本规定生产警戒区危险区,电力公司除机关办公楼外其他区域均为本规定生产警戒区危险区,化肥厂除机关综合办公楼、食堂区域外其他区域均为本规定生产警戒区危险区。在塔里木各作业区的队、站入厂按塔里木各作业区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人员进入生产警戒区规定

第三条

进入生产警戒区所有参观、作业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单位或站队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凭证进厂,并遵守如下规定:

1、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严禁吸烟及携带火柴、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进入。

2、必须按要求劳保着装,衣服拉链要拉完整,纽扣要扣齐全,鞋子为公司统一发放的劳保鞋,进入检修现场要穿防砸、滑、刺工鞋,工鞋不允许有铁钉、铁掌,要戴好安全帽。进行登高、电力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在从事作业期间可按相关标准穿相应防护鞋。消防大队人员穿消防制服(不含迷彩服、短袖制服)、消防战斗服可以进入生产生产警戒区。

3、必须关闭手机、BP机等非防爆通讯设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入警戒危险区后手机、BP机要统一管理,机关人员、参观人员进入警戒危险区后手机、BP机要放在车上,严禁使用手机、BP机等非防暴通讯设备。

4、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必须到所在单位安全部门办理许可证。

5、严禁乱动警戒区内与自己无关的任何设备及物品。

6、参观、考察人员在执行以上规定同时要接受值班人员或管理人员管理,接受单位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并在指定区域内参观。

7、进入生产警戒区施工人员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必须遵守厂区施工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在规定区域内安全文明施工,严禁乱放施工器具,严禁堵塞消防通道或妨碍正常生产工作。

第四条 上述单位内部员工凭安全资质证或岗位工作证胸卡进入生产警戒区;公司机关(生产部室除外)及其他单位员工经所在单位工作人员陪同下,凭岗位工作证胸卡并签名登记进入生产警戒区。有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配发的安全监察证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生产警戒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外来检查、参观人员由厂内工作人员陪同,凭参观证在入厂认可单上对注意事项进行认可,登记签名后方可进入警戒区。

第五条 在警戒区内从事施工和工程服务的人员,需办理警戒区临时准入证,所有办证人员必须接受公司技能鉴定站组织的安全教育考核和厂内安全教育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办理准入证。

第六条 警戒区临时准入证和参观证由各单位按照本单位规定要求自行配发。

第三章 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警戒区规定

第七条

进入生产警戒区的各类车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和规定:

1、机动车辆状况必须保持完好,符合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2、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易燃易爆物品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运输规定,应具备相应的符合要求的证件和安全措施,即:危险化学品准运证、民爆物品准运证、罐体检验合格证、防静电拖地带、防火罩、灭火器、驾驶员劳保穿戴,并在指定线路、区域行驶。

3、所有进厂机动车应有防火设施,无防火措施严禁进入生产厂区(执行紧急救护任务的医院救护车辆和执行紧急灭火任务的消防指挥车可不执行本规定,但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生产装置现场)。

4、机动车在厂内行驶时,时速不得超过20km/h。

5、厂大门口、厂内交叉路口、转弯处等二十米内严禁停放车辆。

第八条 禁止电动车、摩托车进入生产警戒区。第九条 公司范围内机动车辆(含驾驶员)进入警戒区要接受门卫经警的检查,并严格执行本规定,驾驶员不得在警戒区内随意走动,车上每位人员进入警戒区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十条

在警戒区内进行施工和服务的外来车辆,如因工作要求,需办理车辆临时进入警戒区通行证,驾驶员必须到所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接受安全教育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安全管理部门给予办理。办理车辆临时进入警戒区通行证的驾驶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中的有关要求。

第十一条 紧急情况下消防、救护车在执行任务进出生产警戒区可不执行本规定,但要保证行驶安全。

第十二条

所有车辆离开警戒区时都要接受门卫经警的检查,拉运任何物品出厂都必须办理出门证(出门证由各单位指定部门办理)。

第四章 规定执行及监督

第十三条 上述单位所有门卫经警要严格执行本规定,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警戒区,要加强进入警戒区人员登记签字管理工作,登记记录、进入警戒区认可单要保存完好,以备检查。各类人员安全资质证或岗位人员工作胸卡未专人专用的,经济民警有权禁止其进入警戒区,对机动车临时警戒区通行证未专人专车专用的有权禁止其进入警戒区。

第十四条

各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进入生产警戒区人员、车辆的管理工作。各级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有权依据本规定对进警戒区人员车辆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区有权追究门卫民警的责任,有权制止各类违反规定的行为,有权没收生产警戒区临时准入证或通行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严格安全资质证的管理工作。在办理车辆进入警戒区通行证时,要审验驾驶执照、车辆牌照等,无照或牌照不齐的车辆不予办理入厂证。要建立教育考核、通行证、临时准入证发放台帐,临时证件要注明有效期限(有效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超期要重新办理)。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要为门卫民警配备20套防静电劳保服和20顶安全帽以备考察参观人员使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对在生产警戒区各类人员的劳保穿戴进行监督检查,不符合劳保穿戴要求的,有权进行处理。

在警戒区设立门卫的,发现违反本规定现象,除按有关规定处理违规人员外,还要扣除门卫所在单位0.01分/每人次业绩考核分。

第十五条 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责任单位在考核中兑现。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同时废止西南健安环委字〔2002〕第17号文件。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主题词:进入 警戒区危险区 管理规定

抄送:公司领导,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存档。

─────────────────────────────────────────

南海石油开发两难 篇3

即使深藏于蔚蓝色海水之下,黑色的石油仍随时可能触发新的冲突。自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南海问题涉及美国利益,“需通过国际机制解决”,一些收到暗示的东南亚国家开始新一轮的“主权主张”。今年5月,军事演习令南海问题骤然升温。主权之外,石油天然气这一稀缺战略资源的开发,正是各国角力的焦点所在。

当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海大肆行动之际,中国石油公司在南海资源最密集的南沙海域,却没有打出一口井。为何中国公司宁可在遥远并且经常爆发内乱的非洲国家火中取栗,或者花大价钱到中东拿服务费合同,也不愿在自家的海域里寻找石油呢?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石油公司在富庶的南海犹豫不前?

开采呈四周包围中央之势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在有争议的南海腹地架起钻井平台。

各国对南海油气的开发呈四周包围中央之势,已经出油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越南东侧、马来西亚东侧、印尼和文莱北侧、菲律宾西侧,以及中国的南海北部,即靠近中国南部海岸线的北部湾海域和珠江口海域。这些油气勘探开发或临近各国海岸线,或位于大陆架上,开采难度不大,多属无争议地区。

在周边国家中,越南在南海的开发最为激进。2004年,越南石油产量达到峰值,日产超过40万桶,之后一直徘徊于日产30多万桶上下。2009年,越南原油的净出口为每日5.3万桶,其中一半出口美国。

马来西亚的南海策略则是少谈主权多采油。2007-2009年,马来西亚原油日产量分别为75万桶、72.7万桶和69.3万桶,其中绝大部分产自南海。马来西亚日均出口石油19万桶,约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据“全球安全组织”网站的数据,各国在南海的石油产量分别是:马来西亚64.5万桶/日,中国29万桶/日,越南18万桶/日,印尼4.6万桶/日,各国合计136.7万桶/日。天然气也是马来西亚最多,年产1300bcf(1bcf为十亿立方英尺),占到南海目前天然气总开采量的一半以上,而中国只有141bcf。

谨慎开采,维稳为主

相比之下,中国石油公司的行动要谨慎得多。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肇始于南海,但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海油勘探开采的重心从南海转向了渤海湾,南海开发进入沉寂期,直到198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才在南海搭建了第一个油田平台。

成立于1982年2月的中海油是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集团在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渤海和东海海域的44个近海油田中,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的就有23个。

最近几年,中海油几乎每年都会宣布一批南海开放区块,供外国公司以PSC方式与中海油合作开发。但中海油的条件苛刻,严守51%的控股底线。今年中海油亦拿出南海西北部的19个开放区块,但这些区块都不属于南沙群岛海域。

在南沙海域这片南海腹地,中海油并非没有尝试。1992年,美国丹佛一家名为克里斯通(Crestone)的小石油公司找到中海油,签订了南沙“万安北”-21区块PSC石油开发合同。克里斯通之前曾在菲律宾获得两个石油合同,他们推测南海的万安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蕴藏。该区块位于南沙群岛西部,距越南南部海岸280海里,但越南认为该区块位于越南大陆架,与其对外招标的133、134、135区块重叠。1994年,克里斯通公司开始勘探作业,同年,中越海军在万安北附近发生交火。出于政治和外交上的顾虑,这份油气合同被中国有关部门搁置。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上一直面临双重考量:是“维权”还是“维稳”?如果要开采中国主张的南海腹地油气权益,免不了会与南海邻国起摩擦,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是维稳为主的态度。

高商业风险亟待解决

事实上,除政治上的顾虑外,商业上的高风险,可能是中国石油公司迟迟未进军南海腹地的更重要原因。一位中海油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海岸线与南海最远距离有3000多公里,难以保障人力物力的供给。交银国际分析师贺炜也举例说,海上油气作业中,钻井平台的工作人员换班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个难题是深水作业技术能力。从大陆海岸线往南海走,200公里以外水深就很快下降至1500米。中海油副总工程师曾恒一曾表示,中海油在300米水深的石油开采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300—3000米才刚刚起步。

更大的商业风险或许是浩瀚的南海究竟哪里能打出油来。一个被媒体反复提及却难以证实的数字是: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其中70%蕴藏于南海深海区域。而美国能源机构(EIA)一份报告引用美国地质协会数据估计,南海石油储量总计在280亿桶(约合38.2亿吨)左右。两个数字差异甚大。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中海油高层对记者表示,称南海是“第二个波斯湾”还为时过早,南海腹地是很大的沉积盆地,理论上推测应该资源丰富,“但由于至今没有打过一口井,很难确切证实有多少油气资源”。目前,各国在南海地区的石油年产量为6835万吨,不包括中国的数字是5350万吨,大致相当于中海油2010年全年的国内油气产量。越南和马来西亚的产量还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4年前中海油一直是中国海洋油气资源的专营者,但中海油上下向外传递的信息是:中海油是一家讲求绩效的国际石油公司,要对股东负责,注意资产负债表的健康,不能贸然对遥远的南海腹地展开深海油气勘探开发。

一位外资石油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中海油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多元化发展,在大型炼油石化、煤化工项目和LNG业务等中下游产业投入甚巨。中海油的公司愿景也是要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其六大产业板块还包括金融与新能源。

在这样的战略之下,中海油对于深入政治和商业风险都很大的南海腹地持审慎态度,符合商业逻辑。2004年7月,中国国土资源部曾向中石油发放了南海海域勘探许可证,允许勘探和开采18个南海南部海域的区块。但这些区块,不是位于南海腹地的深海,就是位于与邻国有主权争议的地区。中石油遇到和中海油类似的困境。

但面对东南亚诸国的激进开发态势,坐视显然不是上策。一位中海油前高层建议,中国石油公司可以考虑更大程度对外开放,也可集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力,在南海合作开发。他还认为,由于商业风险太大,国家应建立相应基金,支持“三大油”提升深海勘探开采能力,开发南海。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4

研究总院的研发项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多,技术难度高,专业跨度大,研究时间紧迫,研究资源有限等诸多困难。更由于海洋石油需要高科技的支持,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研究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勘探开发的风险决策和经济效益。因此,对研究成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为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研究总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大胆进行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对技术研发项目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程序,保证了多年来承担的640余项各类科研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总院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1主要工作内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研究总院是为总公司勘探开发决策的提供技术支持的研究机构,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除常年的研究设计任务外,承担的研究项目大多是涉及到总公司乃至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其研究质量关乎到总公司投入和产出,极为重要。

例如:承担的国家“十一五”863计划“3000m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作为“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项目一部分,为中国海洋石油走向深水,开发深水油气资源奠定的技术基础。实船正在建造。承担的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在高效开采剩余油,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国家“十五”863计划“海上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课题,以及“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海量数据并行地震处理系统软件”,参与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的研究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勘探、开发、工程和深水装备等各个领域内的关键技术和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都是科技研发工作的前沿,要求高,任务重。

2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

(1)具有研究的领域广(包括勘探、开发、钻完井工程、海洋工程、经济评价、安全环保等),涉及专业面多(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天然气水合物、钻井、工程、石油化工、经济、环评和安全等),跨度大等技术特点。

(2)研发项目技术难度大。由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受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开发技术难度高、大多属于当今科技的前沿,可借鉴的经验少,研发工作的难度大,要求高。例如:进军我国广袤的深海区域,不仅可能发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涉及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需要。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迫使我们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解决一系列的高科技难题。

(3)科研课题种类多,管理难度大。研究总院主持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多,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级科研课题。

(4)涉及管理层面多,协作单位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一般来说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的来源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多个主管部门。而为了充分利用社会优势科研资源,加大研发的力度和深度,研究总院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往往与国内知名的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团队,例如,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数十所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协作攻关合作。因此,对项目管理的有关行政、经费预算、日常工作等多个领域和环节都会受到各个管理层面的制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5)研究任务大多十分紧迫。由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总院一直面临着要求加快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研发的进度和现有研究力量有限的矛盾,形成了短时期内研究任务高度集中的状态。

在这样的条件和要求下,研究总院的各级管理层一直面临着如何加强管理、协调工作、确保高效高质的完成研发项目的问题。

建立了基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管理体系

研究总院鉴于自身工作的上述特点,清晰地认识到简单的生产项目管理模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项目研究任务,总院管理层决定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2006年以来,研究总院根据国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管理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逐步形成了基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技术研发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目前,研究总院已经形成了适宜科研项目管理,操作性强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了从项目组到总院专业主管总师的四级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对项目申请、立项、过程管理及成果验收,对外委课题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级管理、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研究总院建立了从项目组—研发室—院(中心)—总院专业主管总师的4级质量控制体系(见图1),明确规定了总院管理层和各级技术责任人的职责,使职责和权限相协调,各级管理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项目经理质量职责是全面负责技术研发项目的实施,是研究成果(产品)实现过程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承担科研课题/项目的实质性研究工作,是研究成果的集成者和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

(2)研发室负责人质量职责是负责研发室在创新性研究产品实现过程中全面实施技术质量保障,使研发室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

(3)院(中心)负责人质量职责是组织实施产品实现过程质量保障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协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围绕贯彻研究总院质量方针和实现研究总院质量目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组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保障研究总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4)总院专业主管总师质量职责是对分管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技术质量全面负责。确保研究总院科研、生产过程对其成果具有保障作用,确保研究总院成果具有持续满足项目研发委托人质量需求的能力。

严格立项审查,把握研究方向

课题立项十分关键,课题研究方向遵循“3个贴近”即“紧贴生产需求,紧贴公司发展战略,紧贴世界发展方向”。课题立项审查是保证科研方向和成果质量的第一关。因此,研究总院将质量控制和检查的关口前移,从严审查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立项审查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考核指标、技术路线、技术成果应用分析、协作单位以及经费预算。

应提交通过审查的资料是完善的立项建议书、可行性论证、项目实施方案、任务合同书、项目预算书等。

严格实施4级审查程序。按照上述4级审查程序的要求进行评审,以确保研究项目的必要性、正确性和可行性。

待审查通过,并正式签署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书后,研究工作才能全面开展见图2。

严格过程控制,多种方式确保项目研究质量

良好的开始仅是成功的一半,过程控制是确保研发项目按要求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在科研任务合同书签署后,研究总院正式任命课题负责人,成立课题组,全面组织课题研究工作。

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严谨细致的管理控制,科研质量才有所保证。研究总院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要求,强化过程控制,将每一个环节的结果都认为是下一个环节的开始,只有正确的输入,才能保证正确的输出。根据研究总院的实际,将过程控制的起点确定为研究基础的审查,只有在研究基础通过审查确认后,才能开始下一步工作。

过程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规范的质量文件内容,格式要求、过程控制检查制度和方式以及对关键点控制等3个方面的要求,详见图3。

加强外委研发项目的控制管理

由于研究总院自身资源的限制,面临大量需要研发的任务压力,课题攻关坚持“与总公司内部伙伴结合,与社会技术资源结合,与国际技术资源结合”的“3个结合”原则,采取了“充分利用社会科研资源,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的发展道路,与国内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协作,联合优秀的社会科研力量,充分利用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始终是研究总院逐步发展的重要经验。

实践证明,外委项目成败的关键还是对其的控制与管理。目前,研究总院已经建立了严格的外委项目的审查与管理程序见图4。

明确规定,只有在研究总院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或相应的专业资质、没有相应的专业设备、必须承担但没有相应的人力的情况下方能委托其他单位协作研究。

外委课题的立项审查必须由总院主管总师的主持,聘请总院内部相关专业专家,采取会议形式审查。主要审查外委课题的委托内容、技术要求、验收考核目标、进度计划、提交成果、外委经费预算、外委原因、招标方式、外委单位的资质与承担任务的能力。明确规定只有经总院审批同意后,才能以合同方式委托研究。

严格研究成果审查制度,确保研究成果质量

研究总院为确保研发项目的成果质量,建立了严格的成果审查制度见图5,按照4级管理的要求,坚持对成果的4级审查。

每项成果最后都要由总院主管总师的主持,相关专业专家参加,以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书为依据,逐项审查研究成果。只有经总院批准后,成果方能提交委托方进行合同验收。

结论

体系保证质量,质量树立品牌。采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中海油研究总院的一项战略性决策,是适应总院发展要求、树立总院品牌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中海油研究总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运用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技术研发项目质量管理,保证技术研发项目的研究质量,在推进研究总院整体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认为,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管理经验的总结,具有普遍的意义,但必须将其原则性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将普遍性的原则具体化,并需要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

由上可知,研究总院基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下的技术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模式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从策划质量体系建立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术研发项目质量管理模式,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了满足顾客要求、产品要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达到技术研发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在实践中饯行了质量管理的核心过程———PDCA管理过程。可以说,体系保证了质量,质量树立了品牌。

结束语

自2006年至目前为止,研究总院共承担科研课题近百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0余项,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研发项目的管理,全部顺利通过委托方的各阶段审查及最终的成果验收,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通过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理解和实践,研究总院对技术研发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实施可控、可追溯,为技术研发项目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成功探索出了重大技术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一条新路。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细化管理程序、强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才能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GB/T 19001-2008/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B/T 19000-2008/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S].

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地质风险评价 篇5

编译:王立群

高山帮明

摘要:本文作者简要地论述了石油勘探开发中地质风险评价与项目经济评价的关系,并着重说明了在石油勘探开发这类高风险的项目中,事前评价和事后评审的重要性,指出事后评审是对事前评价的修改和补充,事后评审对于项目重点的重新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强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评价项目的不确定性的重要意义,认为在现阶段的石油勘探开发中,在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决策的依据有必要依靠定量的数据。

关键词:地质风险、不确定性、经济评价、事前评价和事后评审、重新评估

一、前言:

为谋求地下深部的油气藏而钻探探井,每口井需要数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费用,然而能够发现石油的概率却不高。按预期发现石油并开发,根据油田规模的大小有必要投入数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但这仍无法保证按预想的结果生产油气,而且能够收回初期的大量投资是进行生产的目的,所以当油价和汇率变动时,就会产生和当初的计划出现较大偏差的现象。因此说石油勘探、开发是风险产业的代表。

“石油勘探类似于赌博,算卦可能灵也可能不灵,如果害怕失败的话,那就什么也做不到”。在石油勘探开发产业中,以前一直是信任地质家这一类的冒险家和多才艺工匠的灵感进行投资。但是,随着1990年代的油价低迷和钻探发现概率的降低,已经转变到应用把握风险的程度和谋求投资决策的依据上,并开始讨论地质风险定量化的方法。现在,几乎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在定量地评价地质风险,并系统地实施以定量评价风险为基础的经济评价。

本文将介绍伴随石油勘探开发的各种风险中,与地下不确定性相关的地质风险的评价现状。

油气藏的存在、规模等在地下诸条件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uncertainties)。在伴随其不确定性的诸条件下进行投资,首先会产生损失的风险(risks),而与此同时又会出现获得利益的机会(chances)。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人员的术语,严格地说是不确定性而非风险,根据高精度地评价不确定性,定量地评价风险和机会,其成果能够应用到投资决策中。

二、石油勘探开发的地质风险

1、地质风险的特征

石油勘探的风险大且具有赌博特征的原因,其一是油气藏赋存于地下的深部(2——5km以上),从地表直接预测其存在和其原始状态有困难。尽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新的勘探方法已经出现,而且方法在进一步地提高中,但在另一方面易于勘探的可能对象在减少,地震波难以到达的断层下盘以及岩盐层之下的、难度较大的目标和地表条件严酷的勘探区在增加。

为使石油勘探成功,有必要满足大量的条件。这也增加了最初预测的难度。大量的有机物质堆积下来,经历漫长的时间埋藏到地下的深处并生成石油,因浮力的作用而发生运移。石油不发生逸散而高效率地聚集在构造中,构造中的岩层存在可以充满石油的多孔储集岩。储集岩形成背斜等可以保存石油的形状(圈闭),而且储集岩为致密的岩层所覆盖(封闭),产生石油赋存在那里的空间,这是必要的。油气藏最初形成必须满足有成熟的烃源岩、运移、聚集、储集岩、圈闭、盖层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在石油勘探中,要对油气藏系统各种因素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并以出现的概率来表示,而且在确定油气藏存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油气藏规模的不确定性,以概率论的观点进行评价。一旦确切地发现了油气藏,要追加钻探评价井而收集信息,但是即便信息量有所增加,以单一的数字断定储量的多少也是困难的,所以在开发阶段也存在不确定性。

2、地质成功率的计算

在可能存在石油的构造上(远景构造),最初钻探预探井时,以地质成功率(geological chance of success)计算发现石油的可能性。之所以称做“地质”,是因为要与探明油田的相关储量的确定(经济成功率)相区别。地质成功率指的是预探井发现的石油流出到地表的最小储量的可能性。

在地质成功率的计算中,对油气藏系统形成的五个条件进行分别评价,各个条件出现的可能性用0——1之间的数表示,用它们的积计算成功率。用积来表示的原因是:如果因素之一存在的可能性低,那么其成功率也将大受影响。在极端条件下,一个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是0,那么成功率也将是0。

根据勘探的难易以及信息量的多少,成功的概率有所不同。在预探情况下,其成功的概率一般是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三十数量级。研究1960——1999年每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世界范围内预探的成功率为24——27%。

对风险的数字化,最初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而对油气藏系统的各种因素定量地表示其存在的可能性,那么即便在不成功的情况下,反思事前评价的可行性,也有助于明确技术力量投入的重新安排与技术课题设置等相关的问题。

3、远景构造的概率性可采储量评价

在预探发现石油的情况下,对预测储量考虑其不确定性,用概率分布进行评价。可采储量在一般情况下用下列参数的积来计算:

A、含油面

积(集油面积)B、油层厚

度 C、储集层

中孔隙的比率(孔隙度)

D、孔隙中石油的占据率(含有饱和度)

E、把石油从地表抽出到地面时的体积变化率(体积系数)F、可采的石油比率(采收率)

用上述单一的一种参数来说明可采储量是不可能的,所以用概率分布来表示。在求取 可采储量的计算中,应用根据各参数的概率分布随机选择数值反复进行计算的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求出可采储量的概率分布。因为个人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几千甚至几万次的反复计算也可以实施下去。

所得到的可采储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平均值表示,但是仅此方法却不能表示其不确定性的程度。因此从大储量事件向小储量事件累加概率做成累计概率分布图。例如,增加5亿桶事件的概率表示为10%(p10),超过8000万桶事件的概率表示为50%(p50),1000万桶以上事件的概率表示为90%(p90)。这样一来,p90事件是相对悲观的而且是可能性高的可采储量,而p10则是乐观的且可能性最高的潜在量指标。两者的比值表示概率分布的振幅,即不确定性的程度。随着信息量的增加,p10/p90的值减小。

4、开发对象——油气田的储量评价

如果预探井发现石油,就要追加钻探评价井,以此采集油层的含油面积、厚度、储油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相关的数据,并致力于掌握储量的多少,在勘探初期阶段表现的数十到一百以上的p10/p90的值在减少,但即便在开发阶段还保留着2——7这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与成本的兼顾,不可能在评价时期大量钻井,这样就要在不确定性残存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决策。因为在开发阶段会使用比勘探阶段更多的成本,所以要制定并研究与储量的不确定性有关的生产设备的规模、生产计划等事项的各种规划方案,考虑不确定性而构建多种地质模型,实施油层模拟并进行生产预测。综合地质构造及孔隙分布模式这一类的地质模型要素构建多种地质模型,根据各种要素的发生概率求出各规划方案的实施概率,并绘制累计概率图。据此和评价不确定性一起能够提取出与储量概率(p90、p10)相当的模型。最近,实验计划法也在应用。

三、地质风险的事后评价(事后评审)

为了研究地质风险评价的可靠性,要进行钻井前的评价结果与钻探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即钻井的成功与不成功、成功时的储量与钻探前评价的储量相比较,这项工作称为事后评审(post well audit)。

关于预测的地质成功率,要在一定量的钻探成果出来后,用实际的成功率进行比较。根据钻探前预测的概率对钻探目标进行分组,对各组计算实际的成功率并根据与预测结果的比较检测事前评价的可靠性。进而,在钻探不成功的情况下,确认这种不成功的因素是否是在钻探前评价中的高风险因素,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后评审。例如,在计算成功率时,尽管对储集层的存在给予了0.9的高概率,但是如果钻探的结果是没有储集层,这就说明钻探前的储集层评价存在问题,需要修正攻关方向。

关于预测储量的评价,要比较钻探前评价的概率分布和钻探后的再次评价值,储量以及孔隙度、饱和度等储量计算参数应该与实际值比较并修改钻探前的评价,这是很重要的。在概率分布的预测和实际情况的评价中,钻探结果(结果还不确定而用概率分布表示,所以以概率分布图中的p50值作为代表值。)与预测的p50值及平均值接近并不表示预测的可靠性,应该注意到在多数情况下由概率分布的振幅所标示的各种储量值都存在才是一个完美的评价(有时应该是p90,有时应该是p10,假设仅仅为接近p50的数值,那么就可能是在勘探前评价中过大地估计了不确定性)。

因为地质风险是根据概率论来评价的,所以在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时,必须使用统计方法,如果不收集一定量的评价样本,那么事后评审就不能实施。事后评审不但关系到风险评价的精度提高,而且会了解到技术评价的弱点,这将成为设立攻关项目的重点过程。

四、结语

在石油勘探开发中,以数值定量地表示地质风险的方法如今正在广发地应用,并根据地质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经济评价,并研究项目组合的经营战略,这样一来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而产生返还的稳定化,同时以相对高风险的高返还为目标的最佳化经营战略这种项目管理就成为可能。

由于定量的地质风险评价的引入,技术人员也提高了对风险的认识,在评价中并不只是象以前那样描述出最有可能的结果,而是把明确地表示出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作为重点。因为能够在经济上把握最有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够从中找到重点的评价项目。例如,正确地把握最高可能性(乐观情况)和最低可能性(悲观情况)的结果,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油田生产设备的建设。

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 篇6

关键词:石油开采;污水处理;环境危害

1 概述

石油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能源之一,随着工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给石油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新型油田勘测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对老油田进行深度开采,已是石油企业当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原油中含水量不断增多,水中所含有的大量油类、悬浮物、重金属等成分对水体、农作物、土壤、人体等均具有较大的危害。

2 石油开发中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2.1 石油污水中污染物的危害。①石油气及石油烃的危害。含油污水或原油中含油的石油气或者烃类物质一旦泄露,会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严重污染,高于一定浓度值时,会影响土壤中农作物的生长或者使水体中鱼类产生特殊味道,影响其经济价值,若泄露过多,可能会给高等生物带来危害。②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危害。石油采出水中含盐量较高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一般采出水中盐类的含量远远高于海水中3.5%的含量,这就极大的影响了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高浓度盐水可能改变土壤的力学结构,破坏植物根系對空气和水分的运输。③重金属的危害。重金属对于酶的活性具有极强的干扰能力,可限制或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生化活动,造成对生物内部组织器官、神经系统、造血组织等的严重伤害。④化学添加剂的危害。石油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化学添加剂,以提高开采率。化学添加剂的危害性主要来自于可溶性化学物质,这是由于溶解后的化学添加剂易于被生物体摄入体内;易挥发物质同样也会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引起急性中毒等恶性事件。对于不可溶的化学添加剂,则由于其缓慢的讲解速度,可能产生长期性的二次危害。

2.2 石油污水的来源。①采出水。采出水是从原油和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地层水,可以是基岩水或基岩水与注入水的混合水。采出水主要来自地面加工的脱盐废水或自来洗净水。采出水约占石油开发中总污染物的98%,是主要的污水来源。采出水中含有的杂质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如盐类、重金属类的可溶性固体、悬浮或溶解的原油、固体颗粒等其他一些具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除以上天然杂质外,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添加剂也是重要的污染物,如混凝剂、分散剂、除氧剂、表面活性剂、除垢剂等一系列为提高开采率而添加的化学试剂。②钻井污水。钻井污水的成分主要由被钻岩石及采用的钻井、洗井试剂的成分决定,主要包括钻屑、石油、粘土控制剂及稳定剂、加重剂、稳定剂、润滑剂、亲和剂,以及特有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锡、铬、钡等,重金属部分是天然存在,另一部分是加入钻井液体系的各种材料。③其他类型污水。石油开发是一项复杂、综合的大型工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含油污泥的堆放引起的渗透水、清洁设备后产生的洗涤水、油气田地表径流的雨水、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发生的事故性泄露和排放引起的水体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等。

3 石油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3.1 建立HSE管理体系,依靠科学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健康(Health)、安全(Safety)与环境(Enviromen)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是集合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优势而形成的,可适用于各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最大目标是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零事故、零伤害和零损失的管理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及长远发展,是符合我国当代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项管理策略。石油企业应根据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2 提高污水处理技术。高效絮凝浮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大大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可实现3s内彻底分离油水,且去油率高达90%以上;光催化技术解决了TiO2纳米颗粒材料由实验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磁性分米净化技术在活性污泥中加入少量磁铁粉末后,可实现进一步循环利用;生物强化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传统生物法的净化效果,降低了处理成本;NB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可实现对废水中微生物有效截留,从而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除以上方法外,生物法和物理化学组合技术,如电-生物耦合技术、化学模拟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和超声-电化学联用技术也不断应用到石油企业废水处理工艺体系中,大大减少了污水的危害。

3.3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性思维及探索精神的人才,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污水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重视基层污水处理人员的作用,将基层工作人员的经验及技术作为进行污水处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及可靠支持;定期组织基层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基层污水处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处理技术。

3.4 研发石油污水深度处理与回收技术。石油企业生产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水资源短缺,石油企业生产中的新鲜水少部分蒸发流失,大部分则成为了工业废水,造成了极大的水资源浪费。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对生产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可再次回收利用,成为企业的绿化、施工、清洗、冷却水或脱盐补水等,尤其是最后两项,是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业用水。解决污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技术难题,可有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总结

石油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若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则在影响周边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危害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利用技术创新进行污水处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钊荣.油田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06.

[2]孙立波,杜艳蕾.海洋石油平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化工管理,2015,12:99.

[3]吴莉娜,陈家庆,程继坤,彭永臻,孔惠,周翠红,朱玲.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5:4311-4317.

[4]张超,李本高.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04:6-11+26.

作者简介: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7

一方面,这些海量的数据,是艰辛的劳动成果,能够给相应的后续工作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和保障,又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料。然而,随着勘探开发业务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显而易见:海量的勘探开发数据如何管理、怎样能够高效的被利用,都是目前国内油公司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1、石油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油公司虽然在硬件设施提升和改造上下了很大心血,并且确实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发展,但是相较于国外先进的油公司,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缺少统一的信息标准:相对于石油整个行业内部,各个公司内部的信息标准建立较为完善,但是由于行业间信息壁垒作用,导致行业内部各个油公司之间的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在行业内部畅通无阻的被共享。

(2)没有把数据作为资产来管理:使得数据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损坏,而研究人员收集数据费时费力,这无形中延长了科学研究的周期。

(3)分专业建立数据库,跨专业的数据难以交互共享:无法支持石油行业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学科的协同工作;数据库和专业软件没有很好的集成,软件不能直接读取数据库中的已有数据。

(4)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数据流程:在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科研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使用何种软件进行工作,这使得各个阶段产生的数据不统一,不能良好的应用于整个勘探开发业务全流程中。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和不断完善满足油公司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办法、平台和中心,就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各个油公司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石油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的发展趋势

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信息化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即:数据集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企业集成。

在上世纪80年代,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解决不同格式的地震、井筒等数据的统一和数据兼容等问题,统一专业数据格式和数据采集规范,从而达到了本专业的数据集成。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著名石油公司的信息系统都建立在高速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上,通过采用项目管理的工作方式,即采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系统工作的项目组方式,来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从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并通过上述工作来缩短项目周期,降低工作成本,达到专业集成的应用阶段。20世纪末期,各公司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中心,将其拥有的数据资产转化为知识资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软件集成化工作,形成石油行业“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了不同项目之间的有效集成。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的石油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企业集成、智能决策的发展阶段。

3、集成化的数据管理技术

3.1 勘探开发数据管理技术

管理先进的油公司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拥有的资源量,而这些能够描述各种资源的数据,就成为了油公司的真实资产。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数据资产(Data Assets),石油数据银行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数据银行,是一个能够有效管理TB级勘探开发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支持系统。该系统基于开放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以POSC和EPICENTRE数据模型为公共数据模型,并采用专业数据库、数据银行主库、项目数据库三级结构,能够管理包括勘探、井筒、测井、图像、电子文档等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其全局索引的有力支持下,为各类数据银行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基于web和GIS的数据存取和访问工具。

3.2 勘探开发应用集成技术

在日常的项目中,要实现多个研究项目、或不同专业之间能够使用同一个数据源,就必须要实现应用系统或平台的集成。在理想的情形下,各种应用系统(如地震解释、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的共享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石油行业统一的标准数据模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集成化的思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是松散型软件一体化(系统集成)。从一个专业软件向另外一个专业软件进行数据传输,需要特定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通常需要开发一些软件接口。松散型软件一体化意味着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中,为了解决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有标准的接口来实现,由多家公司合作的OPENSPIRIT具有该功能。可以看出,应用系统或平台进行数据的抽取和重组是非常必要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国外油公司的油藏科学研究基本是在一种松散一体化软件平台环境下进行的。

3.3 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中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油公司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并建设油田级乃至企业级的数据中心。所谓数据中心,就是指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中心,其职能主要是负责收集、存储和管理油田公司的勘探开发各专业技术基础数据,为油田及公司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各层管理者提供生产决策和生产管理的数据服务、技术支持等。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中心作为一个集成的勘探开发数据管理平台,一般包括主数据库、项目数据库和一体化专业软件集成平台(石油勘探开发数据集成管理平台)等要素。

数据中心的基本构建思想如下图1所示。

其中基础的环节为数据采集工作,通过不同项目、不同软件平台,采集到各专业的数据汇总成为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通过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各种专业数据的服务定制和数据统一管理。并通过对综合研究、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等的决策支持,来实现其最终价值。通过该中心,实现数据测采、存、管、用全流程一体化管理,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数据资源能够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4、石油勘探开发数据集成管理平台

前文提到的各种勘探开发数据管理技术,最终都需要依托于一个集成化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数据从采集存储到管理应用的一体化整合以及跨专业应用。

目前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一般都是将其数据进行整理,即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一些纸质文档的电子化等,这期间都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另外要将入库的数据进行重组,将同一区块、同一地质构造和同一油田的不同专业数据间建立联系,并建立数据索引。根据所需要提供服务的科学研究或再生产具体情况,确定数据的逻辑重组,建立相适应的数据体系,从而实现数据从平面区域到地下空间层位等的索引关联及统一管理。

上述的需求需要对多种专业软件平台的大融合才能得以实现,并依托于较为成熟的一体化数据库技术。所为一体化数据库,即是集成了勘探数据、开发数据、井筒数据、科学研究数据、生产经营数据等众多数据为一体的通用数据库。一般情况下包含的数据主要有:单井数据、地震数据、地层数据、圈闭数据、研究及解释成果数据、空间数据、油田操作类数据、测视井类数据、设备描述类数据、资产管理实务数据、各类文档数据等。

集成化的数据管理平台,在硬件上需要主数据库服务器,各专业软件平台交互迁移服务器,海量存储、近线存储磁带库、数据加载服务器等。由于数据管理平台软件繁多且复杂,而国外的大石油公司对相关软件管理比较成熟,因此这方面的平台和软件建设,主要是以引进国外成熟产品为主。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展开相关的二次开发工作,逐渐形成适应本油田、本公司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体系。

经过调研,国外油公司数据管理主要采用GEOQUEST公司的FINDER系列软件和LANDMARK公司的PETROBANK软件。主库数据模型直接引用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总结国内外石油数据管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目前,石油数据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是集成地震成果数据、测井数据、电子文档数据、实物资产数据等,主要面向解释系统提供数据与应用的集成。因此,建议国内的勘探开发数据主库建设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即先完成地震成果数据(包括开发地震)、测井数据、电子文档数据(完井报告)及实物资产数据索引的加载,然后实施探井井筒数据、生产井数据(测试、作业、采油)的加载。

从发展的角度看,自主研发并建立适合我国石油行业特点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实为迫在眉睫,这需要从各专业软件的特点以及各油公司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从项目库到多项目库,从单一专业到跨专业的数据管理融合,逐渐形成自主研发的数据管理平台,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最终形成跨专业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一体化管理平台)。

5、结语

数据中心、数字油田、集成化管理平台,对于这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国内可谓方兴未艾。在当今信息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勘探工作的最终价值体现—数据,需要上升到数据资产的高度来重视对待,开展相关数据资产管理的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是当今石油行业的信息工作者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并致力研究的课题。

通过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大油公司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国石油行业成熟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及相关技术将会发展壮大,真正有效的利用到实际勘探开发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为提高我国石油行业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华平,常冠华,刘万伟.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中心建设设想[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10:42-44.

[2]景帅.勘探开发数据管理体系研究[J].今日科苑,2007,18期:85.

[3]张朝阳,王艳.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实践[J].数字油田,2011.02:3-5.

[4]王佳.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1年第2期:19-20.

[5]王辉,袁耀岚.数字新疆油田建设与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6年第14卷第4期:5-9.

[6]赵改善,曹邦功.元数据: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的一种新工具[J].石油物探,2002年6月,第41卷第2期:236-242.

面向过程的勘探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篇8

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经过大脑思维重新组织和序列化的部分信息,是经验、技能的总结[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不断增强知识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与特定的业务流程紧密相连,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业务流程是企业中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的组合,通过业务流程的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促进各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包括勘探、测井、钻井、录井、试油、井下作业等二十多个专业,这些专业相互协同,构成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全部业务流程。井位部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业务流程,直接决定着勘探的成败和效益。每个环节需要不同专业部门按照井位部署的业务流程相互协调完成,前面环节得出的结论和数据对后面环节的操作都有支撑作用。然而,面对严峻的勘探形式和日益加快的勘探节奏,传统的井位部署工作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井位部署业务流程的管理问题。在执行井位部署业务流程的时候,不同的环节需要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完成,但是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协同管理平台,决策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各个环节的产生的成果资料无法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共享。二是经验知识的存储和共享问题。业务专家通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过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存储在专家意识中,缺乏一个有效的知识表征工具,实现对隐性知识存储、表示和管理。随着时间推移,人员变动,经验知识逐渐遗失,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集数据、知识、业务过程为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控制、经验知识的存储和管理,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为了实现业务过程与知识管理的结合,首先要对业务过程进行建模。目前,有很多的技术和软件产品支持业务过程建模[2,3],例如UML、BPML、Petri-nets、Rational Rose、JBPM等。虽然这些工具让用户更好地了解业务过程,但是大部分工具仅支持数学和图形建模[4],而对业务过程的表示缺乏语义层次的描述。工作流技术是业务过程建模、重组和执行的重要技术,但是工作流技术的主体是业务过程,它在实现对显式的业务过程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工作流过程定义)的同时并不支持对普遍意义上的知识进行灵活管理[5]。在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本体、业务过程的结合有一些研究[6,7,8],为实现基于过程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1)采用本体描述元信息,但是大部分本体都是手动构建的;(2)采用UML、OWL-S等描述业务过程,但是这些过程是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无法个性化地对业务流程进行组合和配置;(3)部分研究提到了KM与BPM的集成,但是只是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研究方法。

本文提出基于本体面向过程的方法,解决了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业务流程的控制和经验知识的管理问题。首先,本文第一次基于POSC的Epicentre本体模型建立了勘探开发领域井位部署的本体模型。POSC发布的Epicentre本体模型定义了勘探开发领域所有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全球性的石油工业标准。其次本文建立了基于本体的过程模型。在业务建模过程中,采用本体描述业务流程中各个活动所需要的对象,例如活动的输入输出对象。基于Epicentre建立的本体为该领域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共同的公共数据解释,解决了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问题。同时,业务过程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知识、产生的知识都采用本体进行表示。通过本体将不同业务过程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过程知识网络。在业务过程执行的时候,可以主动推送与该业务相关的知识。最后,本文实现了面向过程的知识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勘探开发领域的井位部署过程。该平台主要包括本体管理、过程管理和知识检索三大模块。本体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维护基于Epicentre构建的本体。过程管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不仅可以对专家的经验知识进行存储和管理,而且可以对业务过程进行个性化的配置和组合。知识检索模块向用户提供本体知识和过程知识。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在井位部署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了勘探开发已有工作成果的回溯和知识重用,对于指导新一轮的油气勘探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本体构建

本体是描述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是知识表示的一种重要方式。构建本体可以形式化地描述领域知识结构,为知识获取和表示奠定了基础,避免重复的领域知识分析;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使得知识共享成为可能。目前,不同领域信息化程度不同,有些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不但有大量的科学数据资源还具有领域标准规范。如基因本体GO(Gene Ontology)、开放生物学本体OBO(Open Biological Ontologies)等。有些领域还不具有领域内通用的本体,需要进行人工构建。而通过人工方法构建本体是一项费时费力的过程,不仅需要系统化、工程化的方法论提供支持,而且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开发效率非常低,质量更难保证。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支持本体(半)自动化构建的学习方法。利用知识获取技术从已有的数据源中获取期望的本体备受关注,数据源可是关系数据库、Web页面、机器可读的词典、纯文本等。企业或者互联网中的大部分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数据库到本体的映射采用的主要技术有:逆向工程、模式映射和数据挖掘。通过关系数据库到本体的映射可以快速地构建领域本体[9,10],国内外关于此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体的构建依赖于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本体的质量。大部分关系数据库是基于不同的业务需求而建立的,表的重复、属性的重复、元组的重复、属性值的重复等数据冗余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映射技术建立的本体是粗糙的,需要领域专家不断地进行调整和维护,增加了本体构建的成本。因此,一个标准化、规范化、能够被领域认可的数据模型是构建领域本体的关键。

POSC是BP Exploration等五大石油公司为了解决不同公司之间信息共享和各专业的协同工作而建立的石油技术开放联盟,其技术目标是为石油勘探开发应用软件提供一套标准规范。为了解决应用程序之间协同工作的问题,给所有的应用程序提供共同的公共数据解释,POSC发布了Epicentre数据模型。Epicentre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定义了油田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涉及的活动、对象及特性,并采用国际标准信息描述语言Express对模型进行定义,是一个结构化的文本文件。Epicentre将勘探开发数据中的一些共同特性抽象地表示出来,并将他们归为activity、property、object_of_interest、association、geological_process、ref_data等。图1描述了Epicentre顶级本体的继承关系。

随着本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POSC建立了Express与OWL DL 1.0之间的映射规则,提供了OWL格式的数据模型规范。Epicentre数据模型的OWL文件可以导入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中,并通过内置组件Onto Graf实现本体可视化。Epicentre是一个全球性的石油工业数据模型,基于Epicentre数据模型建立的勘探开发领域本体是标准的、规范的、被领域认可的。本文基于已有的Epicentre本体,从中抽取出勘探开发领域的核心概念集、属性集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交由领域专家进行确认、修改和完善。勘探开发领域本体的构建确认了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为实现知识的共享和重用奠定了基础。

1.2 基于本体的过程建模

知识和数据不是孤立存在的,伴随着业务活动的执行而产生或者再造,数据、知识应该和业务过程相联系。在本文中,将本体应用于过程模型,为过程模型的活动结点提供标准的规范化的输入对象和输出对象。基于本体的过程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实现了业务流、数据流和知识流的融合。

业务流程表示为完成特定的目标而按序执行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业务流程可以不断进行分解细化,分解出的流程称之为二级流程、三级流程等。业务流程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单元,称之为活动节点。活动节点包括输入、输出、角色和操作集合。在活动节点执行过程中,需要从各种专业数据库中获取活动节点所需的业务数据。由于数据源的异构性,数据模型的不一致,导致数据很难统一地映射到活动节点中。为了实现活动节点输入输出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必须建立一个标准的规范化的逻辑模型,实现数据源由多样性到统一性的转换。本体作为一个领域认可的规范化的概念模型,独立于任何应用程序和物理存储实现,可以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数据集成到一起,解决了异构数据源之间的互操作性。过程模型表示的是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活动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本体模型表述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将本体应用与过程模型,实现了活动节点输入输出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本体不依赖于过程模型,过程模型的修改不影响领域本体的稳定。采用BNF给出流程和活动节点的形式化概括:

活动节点的输入输出对象主要由两种:数据对象和文档对象。活动的输入输出对象采用本体进行表示,这样保证了同一个活动不同实例的输入输出在逻辑模型上的一致性。定义活动节点输入输出对象的时候,直接从本体库中选择需要的本体。当业务流程执行,活动节点被实例化的时候,通过本体和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数据转换为本体实例,为活动节点提供所需的数据。本体是与活动相关的,同一个本体可以被不同的活动使用,为区分同一个本体在不同活动中的实例,在本体定义中添加了一个属性字段活动id,记录了该本体实例所关联的活动。

活动节点的操作集合是一系列服务的集合。在本文中,采用基于SOA架构的将领域内一些固化的算法(例如数据挖掘算法等)、图版或者经验图版封装成服务。通过服务名和操作名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该服务完成特定的功能。

角色指明了该活动执行者的类别,例如分析家、评价家或者分析家等。当业务流程实例化的时候,角色被指派给具体的业务人员,同时该活动会出现在指派用户的代办任务列表中。当活动执行完毕的时候,用户将输出结果上传到系统中,并发送消息通知流程引擎,控制业务流程继续运行。角色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得数据流和知识流在不同的活动节点中进行传递和共享。

2 系统实现

基于如上所提的知识模型,开发了POKMS(Process-oriented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知识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勘探开发的井位部署领域。系统采用J2EE架构,并使用开源框架spring和hibernate实现事务管理。开发环境细节如下所示:

Web Server:Apache Tomcat 6.0

Programming Language:Java,Flex

Development Platform:Eclipse 3.5,Adobe Flash builder 4

RPC Service:Blaze DS

Database:Oracle 10g

Library:RDF,Jena

Graph Visualization Software:Prefuse,Bird Eye

业务流程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活动、参数、端口、执行单元等。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流程进行建模和表示,如图3所示。

POKMS主要包括本体管理、流程管理和知识管理三部分,还有一些通用的模块例如权限控制、服务管理、人员管理等。

本体管理子系统:本体维护、本体可视化和本体查询等模块。系统提供了本体的维护界面,实现本体以及本体实例的查看、修改和删除。本体可视化方式有三种:树形结构、网状结构和OWL形式。其中树形结构和网状结构使用了开源的Adobe Flex图表制作组件Bird Eye,如图4所示。在业务流程的活动节点被实例化的时候,对应的输入端本体、输出端本体亦被实例化。本体查询模块可以查看单个本体的所有实例、与实例关联的活动、与活动关联的流程等,实现了对业务数据生命周期的监控和追溯。

流程管理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包括业务过程建模、存储、管理和可视化、过程知识管理等。本体库是该子系统的基础,活动节点输入输出对象的定义、核心算法的参数对象的定义等都是基于本体进行的,这样保证了活动定义的普适性和通用性,以及不同活动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一致性。该模块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专家可以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以过程模型的形式录入到系统中,实现了对经验知识的存储、管理和回溯,如图5所示。

知识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知识检索和知识可视化,如图6所示。基于本体面向过程的知识模型,实现了数据、知识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知识检索的查全率和准确率。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系统向用户提供本体知识、数据知识和过程知识。

3 结语

知识的创造、共享和再利用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知识的收集和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了解决企业业务流程控制和经验知识的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面向过程的知识模型。本体模型为业务模型的输入输出提供了规范化的概念模型,过程模型定义了主题业务的具体流程、资源以及输入输出对象。POKMS的建立,实现了数据流、知识流和业务流的融合,实现了专家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存储、管理和回溯。基于流程化的管理,将引导企业的经营方式由以职能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知识共享,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该系统在胜利油田井位部署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已有成果和经验知识的作用,对于新区块的勘探和老区块的二次调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要: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井位部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流程,直接决定着勘探的成败和效益。因此,提出基于本体面向过程的知识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过程建模工具,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控制以及经验知识的管理。该平台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已有成果和经验知识的作用,实现了知识的叠加效应,对于新区块的勘探和老区块的二次调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本体,过程建模,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晰明.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3,21(4):381-384.

[2]张树玲,孙波,田艳琴.过程建模技术研究综述[C]//Proceedings of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2010.

[3]Laguna M,Marklund J.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simulation and design[J].CRC Pres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Boca Raton Florida Usa,2005.

[4]Vergidis K,Tiwari A,Majeed B.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beyond reengineering[J].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IEEE Transactions on,2008,38(1):69-82.

[5]张晓刚,李明树.基于工作流的知识流建模与控制[J].软件学报,2005,16(2):184-193.

[6]Li D,Kang L,Cheng X,et al.An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implement method for crop cultivation standard[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58(3):466-473.

[7]Hai R,Theiβen M,Marquardt W.An ontology based approach for operational process modeling[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11,25(4):748-759.

[8]Garcia Crespo A,Ruiz Mezcua B,Lopez Cuadrado J L,et al.Semantic model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in e-business[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24(2):282-296.

[9]Santoso H A,Haw S C,Abdul-Mehdi Z T.Ontology extraction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Concept hierarchy as background knowledge[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24(3):457-464.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9

关键词:档案管理系统,ERMS,信息化,中国石油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下属单位在档案管理上使用各自开发的系统,甚至和手写管理相结合,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存在很多弊端。项目组在国家信息部的支持下,与微软合作,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建设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简称ERMS),实现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制订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规范,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建设集团公司集中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从技术的角度,实现由档案管理系统向内容管理系统的过渡;从应用的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中国石油的电子文件凭证中心和知识中心。

1 ERMS与传统档案管理业务的比较

1.1 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原理

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将实体档案提交到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负责档案的入库管理以及用户的档案利用业务(图1)。

1.2 ERMS原理

部门档案归档人员在ERMS系统上将档案电子条目录入,经过归档部门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审核以及归档办结后,档案电子条目自动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随即可同步提交实体档案和清单。由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进行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进行入库维护和对用户的利用(图2)。

1.3 与传统档案业务管理的比较

1.3.1 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标准

传统档案业务缺乏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标准,档案数据标准和格式未统一,历史数据质量较差。ERMS遵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手册》,统一了各个下属单位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数据标准和格式。

1.3.2 文档一体化程度

传统档案业务文档一体化程度低,缺乏生命周期的管理,未与产生电子文件的相关系统进行集成,电子与实体管理脱节。ERMS强调针对电子文件的管理,电子文件先归档,实体随后。还提供与OA系统的接口。

1.3.3 档案价值利用

传统档案业务纸质借阅率较低,基本无法进行电子借阅。编研工作量大,素材收集不全面,统计工作繁重。ERMS提供电子借阅功能,一份电子档案能同时借给多个用户,到期后自动收回借阅权限。支持电子档案全文检索。自动生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统计报表。

1.3.4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传统档案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已有档案管理系统差异大,无统一的管理平台,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ERMS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各个下属单位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成为档案信息共享知识中心。

1.3.5 档案管理工作的权责落实

传统档案业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方较难落实。ERMS根据使用系统的权限划分用户角色,并且支持多种日志,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落实到责任人。尤其是归档工作一定由归档部门负责,贯彻“谁产生,谁负责”。

1.3.6 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档案业务以实体档案为主,大量工作都要在线下手工进行,效率低,人员浪费大;ERMS充分发挥了电子档案的优势,大部分流程都在线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浪费。

2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2.1 总体功能结构图

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3。

2.2 各个模块功能

2.2.1 收集整理模块

收集整理模块主要包含档案归档和档案上交的功能。

档案归档的目标为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归到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中。包括以下功能:

1)预归档:用于部门归档人员创建档案的电子条目。

2)归档整理:用于部门归档人员对电子条目所对应的实体进行整理。

3)档案整理:档案管理员对部门归档人员提交过来的电子条目和实体档案进行整理。

档案上交的目标是以直交或汇交的方式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类档案的分发和汇交。

2.2.2 档案保管模块

档案保管的目标为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把已失去价值的档案销毁,以达到优化馆藏、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效率。档案保管包括以下功能:

1)档案管理:用于档案管理员查看馆内档案的详细情况。

2)库架信息维护:主要用于模拟实际档案库房。档案管理人员对实体档案上架后的物理库架位置信息进行维护。

3)档案鉴定:对于已经过期的档案,可组成专家组进行档案价值的鉴定,以确定其保管期限,把已失去价值的档案销毁。

4)档案移交:用于当某些单位需要重组或是某些档案需要移交给另一家单位时。

2.2.3 档案利用模块

档案利用模块是系统用户利用档案资源进行工作,也就是各部门、各单位使用档案的过程。包括以下功能:

1)档案搜索:利用档号、名称、归档部门等关键字搜索出符合用户要求的电子档案,方便了用户查询、借阅等需求。

2)档案借阅:支持电子档案和实体档案的借阅。一份电子档案可以同时借给多个用户。到期后自动收回权限。

3)报表生成: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行和列,生成符合用户特定需要的报表。

4)档案编研:是为档案编研人员提供一个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的平台。

3 结论

项目组在信息部的支持下,和微软合作开发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简称ERMS),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推广,目前生产环境已在中国石油多家下属单位上线。ERMS以其友好的界面、人性化的操作、强大的档案管理功能、方便简易的系统设置、坚实的安全保密性以及卓越的运行速度和性能,得到了广大单位用户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王秀霞.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用架构的分析与设计[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2]熊开盛,董兆鑫.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6).

[3]李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功能实现[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4]金波.基于SOA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0(7).

[5]刘冬立.基于Web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论文,2007.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10

1 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概念

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现今最依赖的资源, 油气物资开发的质量问题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这个工作就是为了保障油气物资的质量安全, 以避免对我们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我国海外油气物资开发质量管理现状

根据多年工作的经验来看, 我们国家现今的海外油气开发物资采购质量有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 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有下列五个质量问题:一是有些物资产品的部分参数与标准不符;二是部分物资产品没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三是物资产品标识及防护不符合要求;四是个别物资产品外观质量及几何尺寸不合格;五是有些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受到除了开发管理方面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响。

首先, 供应方管理。物资的质量问题首先会出在供货商范畴。这里造成物资质量问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少数不良供应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 以次充好。二是我们自身缺乏责任心, 在对供应商进行招标时, 没有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细致的进行。

其次, 使用管理。这是在物资使用时, 没有提前做好交流探讨工作, 用户对物资使用方法不够明确, 因此造成了质量事故。

3 改善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现状的方法

物资开发的流程包括选择供应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督体制创新最后进行标准化采购等这些步骤。所以为了保证油气开发物资采购的质量, 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1) 首先要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并进行长期合作, 这样从根本上保证采购质量安全。严格按照《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 建立评估体系, 优先选择倡导和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具备良好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在行业中能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供应商, 作为战略供应商, 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保证物资产品质量。

(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物资采购过程的安全。首先要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 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专业培训。并且加强对物资采购标准和质量认证许可的管理和审查。严格物资采购质量检验和验收的方式、方法、程序以及其它相关要求, 确保每个控制点都处于受控状态。

(3) 加强监督体系, 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对物资开发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实行质量管理与监督分离机制, 成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部门, 对物资采购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督促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4) 树立正确的采购理念。必须加强采购渠道建设, 优化采购方式和采购流程。进一步强化物资采购各项基础工作, 特别是落实质量安全环保责任制, 加强采购质量全过程管理和监督, 实现优质采购、安全采购、绿色采购, 完善采购物资质量控制体系, 促使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

4 改善油气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意义

经研究,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精细化很重要。改善物资开发采购质量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提高物资采购产品质量并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建立符合油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制度;有利于中国石油建立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等。因此, 进行物资质量精细化管理, 是不断适应油田企业集约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结果。

5 下面是国内外的具体案例分析

像我们都知道的: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是我国的知名油气企业, 在物资质量管理方面他们推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有专业的油气开发物资质量监督检验技术, 专门负责公司物资的质量保障, 除了这个, 还制订了专门的质量标准, 严格按照标准选购物资, 在各部门的管理监督配合下, 各司其责, 使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进行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海外项目公司, 不具备按国内油气田所建立的物资进货检验的硬件设施, 有些资源国也相对落后, 无有效的检验机构依托。这种情况下, 如何有效控制进货物资质量是物资采购部门的重要课题, 要有效并加强运用诸如合格分承包方管理、制造前的原材料检验报告的验证、制造过程中的驻场检验和发运前的第三方资质机构的检验, 以及物资设备到达目的地的资料验证等这些工作将会有效的保证生产作业, 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保驾护航。

6 结论

加强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和验证是保证海外项目规模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 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监管, 通过认证生产制造企业、招标过称中的验厂和第三方检验各种方式, 加强海外项目的物资质量控制, 保证项目有效运行。本文认真总结了以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要素整合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总结, 并认真分析当前海外油气勘探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现状, 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和理解, 认为海外油气开发要依照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质量管理, 以期实现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铁晓华.中国石油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0

[2]汪萍, 常毓文, 唐玮, 杨帆, 孙盈盈.中国石油储量现状及变化特点[J].特种油气藏, 2011

[3]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1

[4]史新.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08

[5]支文广.石油开采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02

[6]张玉珍.我国石油开采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及实证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7]郑玉华.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石油开采成本管理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探讨 篇11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应用

1 非常规油气的概况

1.1 通常情况下,所谓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是指一些开发较为困难的,常规方法不能进行勘探和开发的油气资源或者油气类型。这种非常规油气资源从埋藏、储存等方面都和常规的油气资源有所不同,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开发难度较大,消耗资源较多,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较多,常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页岩油、油砂油、重油、煤层气、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等。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来说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较难,相较于常规的油气资源消耗更大,性价比较低,所以经济可行性较差,并且在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中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油田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2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资源量与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来说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分布广泛,开发力度较低,也就是说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与常规石油资源基本相当,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是常规油气的最佳补充能源。随着油价升高,对油页岩的开发利用日益活跃。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在页岩油的加工和利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历了传统的加工方式之后实现了完善的加工工艺,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中,油气具有大而积分布、丰度不均一特征,非常规油气的分布主要在源内或近源的盆地中心、斜坡等负向构造单元,局部富集,突破了传统的分布概念,能够有效的进行扩展和勘探。油气聚集边界不显著,易形成大油气区或区域层系。非常规油气连续型聚集主要取决于优质烃源岩层、大面积储集层、源储共生三个关键要素。

1.3 发展前景。油页岩的工业发展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保以及资源三个方面,首先来说传统的油页岩资源较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当污染得到控制以及效率提高的技术得到应用之后,页岩油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页岩油开采竞争的影响中有些关键因素就是制度上的调控,关于油页岩开发的相关政策直接关系着油页岩的开发效果。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包括两种类型,常见的是源储一体型和源储接触型两种类型:其中源储一体型油气聚集是指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没有排出,滞留于烃源岩层内部形成油气聚集;源储接触型油气聚集是指与烃源岩层系共生的各类致密储集层中聚集的油气。

1.4 运聚特征。在非常规油气的研究中发现非常规油气的聚集方式与常规油气不同,非常规油气通常是聚集单元大面积储集层,不像常规油气储存存在存在明显或固定界限的圈闭和盖层。这种聚集方式就使得非常规油气的运聚过程中有一些特点,包括区域水动力影响较小,水柱压力与浮力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的作用局限,以扩散和超压作用等非达西渗流为主,油气水分异差。

1.5 流动特征。非常规油气聚集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无自然工业产量、非达西渗流的表现。例如,致密砂岩,通过渗流机理受孔渗条件和含水饱和度控制,存在达西流和非达西流双重渗流机理,广泛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致密油气具有滞流、非线性流、拟线性流三段式流动机理。

2 非常规油气的开发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油气资源开发都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天然气的新时代逐渐凸显,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地位日益重要。李克强总理说,要立足国内,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在开放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根据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集层的性质类型以及油气聚集特点等选择不同的工艺技术,分层次进行勘探开发,随着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充分认识和实践,全球范围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都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2.1 页岩气。通俗的解释,页岩气就是一种包裹在岩石中,或是游离于岩层缝隙的特殊形态的天然气。页岩气虽然名字中有个“气”,其实质就是天然气,但存在的形态则不完全是气态。页岩气多以吸附气和水溶气形式存在,这一特殊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开采。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位产量提升,还将进一步压低开采成本。而一口页岩气田,开发寿命一般可达30—50年,长的可达80—100年。而且,页岩气一般不含硫,不仅省去了传统天然气开发高额的脱硫费又环保。

2.2 页岩油。致密储层油就是致密油,其中主要储层空间就是致密砂岩、泥灰岩、白云岩等非常规储层。这些非常规储层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这种情况的储层具有无自然产能或产能较低等特点,在开发中多采用水平井压裂技术。致密油具有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在我国的可采石油资源中,致密油占2/5。致密油是非常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致密油将会为中国原油产量的增加发挥重要作用。

2.3 煤层气。煤层气是一种烃类气体,主要是指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会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的、具有少部分游离于煤孔隙或者煤层水的一种气体,属于煤的一类伴生资源,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并且获得了世界的青睐,具有洁净、优质的多项优势,矿权、气权之争和对外合作专营权的垄断,多年来困扰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4 致密气。致密气的另一个称呼是致密砂岩气,主要是以渗透率进行区分,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的砂岩地层天然气即为致密气,致密气是世界上三大非常规天然气之一,另外两个是页岩气和煤层气,致密气属于砂岩气,与煤层气、页岩气相比,发展致密气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非常规天然气最现实的选择,在砂岩地质的条件下来说我国的勘探开发经验极为丰富,开发技术较为成熟,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常规性油气资源的开发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开发经验吸收国内外先进开发理念,应用新兴技术,最终实现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完善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承造,郑民,张永峰,等.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129-136.

[2]赵永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151-151.

石油勘探开发管理 篇12

本文基于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业务正常化发展过程和对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结提出了油田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数据采集和数据正常化管理水平的方法。

1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发展历程

2002年, 中国石油组织有业务代表性的6家油田, 从勘探开发一体化要求出发, 在统一数据采集源头、统一规范数据属性、统一建立数据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制定并推出了“勘探与生产信息系统源数据字典” (简称PCDM 2002版数据字典) 。西南油气田根据自身主营天然气生产业务特点, 参照PCDM 2002版数据字典相应地推出了PCDM 2002数据字典 (西南版) 。

2006年, 集团公司推广并实施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 (简称A1) 和中国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简称A2) 。在西南油气田实施A1、A2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根据A1、A2系统建设要求, 结合西南油气田业务需求, 在参考Landmark公司EDM工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 对PCDM 2002勘探开发业务模型 (西南版) 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于2008年推出了“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源数据字典” (简称2008年版数据字典) 。2010年, 集团公司发布了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 (EPDM) 1.0版, 该模型是在原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综合了各主要油气田的业务需求, 进行了统一设计和开发, 同时也充分借鉴和吸收了兰德马克公司的EDM (Landmark Engineer's Data Model) 石油数据模型的设计思想, 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技术, 从企业层面分析并描述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流和数据流, 按照完整的井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EPDM模型遵循统一的井筒、地质单元和层位管理技术路线, 从基本实体出发, 分别描述了钻完井、井筒作业、油气生产、工程监测分析等业务模型, 可以直观地描述分支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业务对象;通过使用统一的业务规则、数据属性规范值、计量单位体系和参考基准面等, 保障了模型中各专业数据的一致性, 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数据冗余, 有效地支撑了数据源头采集、集中存储管理、标准化应用服务等过程。EPDM数据模型、数据字典的建立, 为勘探与生产数据的采集、服务与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标准。

数据采集正常化是勘探开发数据建设和管理的难点问题, 基于A1系统主数据正常化、数据入库考核及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西南油气田数据中心提出并实施了“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计划, 并于2012年推出了基于EPDM数据模型的“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 有效地解决了A1系统主库数据来源与管理问题, 实现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提出的“当年数据当年入库, 不再形成历史数据”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目标, 与此同时, 为了提高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水平, 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 开展了数据正常化管理及应用研究, 同年研发了“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为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过程监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过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和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西南油气田在2012年底圆满地完成了当年油田勘探开发成果数据正常化任务, 实现了8个专业成果数据正常化建设目标, 使得西南油气田成功地步入了数据常态化提交与管理入库的新阶段。

2 西南油气田探索数据正常化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西南油气田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之路。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对数据正常化工作中数据采集、提交、审核等业务流程全过程研究, 逐步探索出了适合西南油气田数据业务管理的新思路。

2.1 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业务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管理, 其实质是通过分析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及相应数据流的传递路径和时序, 对业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对运行状况及过程进行监控。业务管理信息化首要任务在于对业务流及数据流的分析与规划, 其次是针对业务流及数据流的特点, 对业务管理进行分工和流程监控, 以保障信息系统持续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行。

业务职能, 也称为角色, 用以划定具体的职能权限, 通过定义角色对不同岗位职能进行划定, 明确岗位界限。

业务职权范围, 在信息系统中通常定义为数据访问权限, 不同的部门、岗位对应不同的职权范围。

在勘探开发业务管理中, 西南油气田对勘探开发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油田业务管理特点的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业务流程, 并将业务流程应用于勘探开发成果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 在实际的管理和工作中, 对数据管理业务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划分。一个基层数据管理人员需要承担所有的数据管理任务, 既要承担数据录入, 又要担负数据审核、数据提交等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岗位职能分解, 因此造成数据提交滞后, 数据质量存在一定隐患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上线后, 结合采集系统的数据管理流程, 绘制各项目建设单位的业务流程图, 各建设单位根据业务流程图重新界定项目流程各环节对应的岗位职责与权限, 并将每个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通过任务分解, 明确了管理部门、数据录入提交单位、数据审核单位的相关职责, 从而既减轻了基层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也提高了数据审核的质量, 有效支持了数据质量管理原则 (即:谁产生、谁负责) 的落地。

2.2 数据采集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理念及方法

为解决A1系统数据来源而研发的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系统, 其最重要的亮点之一是在勘探开发成果数据采集方面引入项目管理理念。按照项目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将油田勘探开发数据的采集看作是勘探开发项目中的子项目, 勘探开发项目生命周期从项目计划下达开始到最终项目验收结束, 其中涵盖了数据采集、审核、入库等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子项目管理周期。通过项目生命周期这条主线将勘探开发项目数据、项目管理、数据管理有机地整合起来。

为了加强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正常化的项目管理, 西南油气田开发了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项目流程、数据存储、业务管理3部分构成 (见图1) 。

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以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 设计贯穿科研、勘探、开发三类项目的计划下达、项目签收、任务分派、数据录入、数据提交、数据审核、数据加载入库全过程的流程管理与监控。

(2) 设立项目建设单位和数据中心两级数据审核, 提高了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保证了数据质量 (见图2) 。

(3) 根据业务管理的特点, 设计了业务管理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3个层次, 这3个层次分别对应业务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数据提交单位、数据中心, 形成了对数据业务的分级监管。

(4) 系统可提供多种统计图表形式 (如统计表、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等) 来展现数据正常化的进展情况 (见图3) 。

(5) 系统结合数据录入、提交、审核等情况设计了数据正常化工作的考核指标和指标算法, 对数据正常化相关单位的数据完成情况、数据提交的及时性以及数据审核质量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可登录系统查询。

(6) 系统设计了数据下钻等功能, 简化用户操作, 及时获得用户想要的数据。

通过采集系统和数据正常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西南油气田业务管理部门可随时了解数据正常化工作的各项进程, 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单位、数据产生单位、数据中心的数据录入、提交、审核、入库等情况。同时, 数据正常化各相关单位也可随时从系统中了解数据提供方、数据提交方、数据审核方等的数据上报、提交、审核的进度情况, 形成业务管理部门、数据中心、各基层数据提交单位、乙方公司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 有效地提高了数据正常化的可管理性和可操控性。

3 结束语

上一篇:林地规划下一篇:杜甫《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