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

2024-10-24

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精选4篇)

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 篇1

(一)全球钾盐资源分布及消费

世界钾资源较为丰富,资源总量达2500亿吨,其探明储量83亿吨K2O。全球钾矿储量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东和亚洲泰国等15个国家。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92%。中国钾资源则总体贫乏,已探明钾矿的工业储量仅占世界的0.47%,主要集中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的罗布泊地区等内陆边缘省份,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6%以上。根据预测,2010年以后中国钾盐缺口将增加到1000万吨以上。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全球化肥消费增加量的89%估计来自东亚、南亚和拉丁美洲这3个地区。美、巴西、印、中是世界钾盐进口的主要国家,占世界进口量的50%,中国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18.6%(占国内消费量的80~90%)。

(二)老挝钾盐勘探开发投资风险分析的意义

由于欧美国家钾盐开发较早如德国1863年开始开采钾盐,全球钾盐产地分布更加失衡。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已经成为主要钾肥生产国,其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约3500万吨K2O)的85%。由于钾盐集中在世界几个寡头手中,因此充分响应国家资源利用“走出去”战略,建立起我国强有力的钾肥资源保障体系,以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世界较有潜力钾盐矿区基本被寡头垄断,我国所能进入的主要是前苏联个别国家,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差荡的东南亚如泰国、老挝等国。

老挝钾矿位于泰老中新生代盆地,与世界上其它钾盐产区资源略有不同,老挝及泰国钾盐主要矿物是光卤石而非易采易加工的钾石盐。在获取资源同时,也将面临较大风险。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风险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勘探投资项目的风险状况,可以为投资决策者提供一定依据。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样化,由以前国家主导地勘工作向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转移,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失败都直接与各投资主体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投资者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项目潜在的效益,更要重视项目的风险。

(三)老泰钾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

老泰钾盐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由于钾盐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国外更多的不可预测因素使得其投资收益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状态、资源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包含大量不确定因素有关。通过对以外及正在实施项目的分析总结,影响老泰钾盐勘探投资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点:

1. 政治风险

老挝为内陆国家,人口少,信奉小乘佛教,经济对外依存度大,政局较稳定;现有法规鼓励开采其境内的光卤石矿床;该项目的建设将为老挝带来大量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从一个方面促进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也会促使老挝及其周遍国家相关的运输和港口、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国内已经有几家企业入股参加老挝钾盐的勘探开发建设。相对钾肥资源同样丰富的FSU来说,在老挝投资建设我国的大钾肥生产基地,涉外的合作社会环境风险较小。

2. 融资风险

国际上几大主要钾盐生产商单位规模都在100万/吨年氯化钾以上。致使各国企业在海外寻求钾盐资源时目标都很大,对勘探及其后续资金要求庞大。如泰国帮内那农钾矿,该矿设计起步规模110万吨/年氯化钾,由于自1997年完成勘探并建设了试验性开采至今投入达数千万美圆,各股东对后期开发资金筹措意见不统一,故该矿仍未投入建设和产生效益,负债越来越巨大。

3. 经济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包括面广,如资源国外国投资管理体制对外国公司运作造成的困难,资源国矿产法规、税法的修订等,如老挝地方政府对中方控股的老挝水泥工业公司要求提供征收营业税率翻倍,加大企业经营负担陡增营业风险。

4. 环境保护风险

老挝钾矿相对世界老牌钾矿如加拿大PCS各矿山埋藏较浅,为110米到500米左右,后期开采加工环保工程中最主要的是防止地表沉降塌陷,和解决尾盐和尾卤的处理问题。项目开采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森林密布,河网发育,沿线还有世界遗产保护区域,对环境保护要求标准高。如老挝湄公河对岸的泰国乌东坦尼钾矿,加拿大APR公司岂今已经投资5千多万美圆,但由于地处世遗保护区附近,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和EIA后迟迟无法得到泰国政府开采许可,使前期巨额资金沉淀无法收回。

5. 地质勘探可靠性风险

世界钾盐从1863年诞生到现在,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一直促进钾盐工业发展。为了得到尤其是一个新区的全面认识,多种高科技手段如物探综合方法勘探包括大比例尺重力、地震从二维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从人工到海量计算机处理,核辐射综合测井,高密度电法等这些新技术使用会提供对资源认识程度,但也大大增加勘探成本。由于目前国内公司采用高科技在钾盐中的应用不普遍,国外技术保密,能借鉴经验极少,因而应用就有风险,不综合应用这些物探高技术,单纯依靠钻探解决可溶性钾盐勘探风险更大。

6. 外部建设条件风险

采用铁路运输的运输方式是最经济的,但老挝没有铁路,仅为该项目投资建设铁路,是不可行的。水运也受到的条件限制,不能大规模运输。利用现有公路运输,自备车辆投资、和运营费用也是不经济的,因此,本项目采用国内一些项目的做法,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在老挝采用该运输方式由于道路路况原因的可行性风险影响较大。燃料来说钾盐开发中需采用强制蒸发,目前老挝企业采用的燃料为越南进口煤炭,由于项目用煤量大,煤源的供给能力、煤的质量及价格变化目前还难以预测,因此,燃料也是本项目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

7. 项目经济评估结果可靠性风险

即经济风险,经济矿床地质条件多变性导致预期收益变化,投入和产出和期望值背离产生的风险。评价是在现有资料基础上作出,其可靠性受区块的资料实际情况和评价人员自身的素质两个方面影响。

评价结果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质风险,即错误地评价勘探开发区块的资源潜力;二是技术和商务风险,即错误的评价勘探开发区块所必须的技术要求或资金使用。在钾盐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合同条款等确定性强的因素的评价过程中出错的几率较少,受资料的限制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的影响,评价常常在综合判断中产生较大偏差,致使项目失败。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内中寮公司率先在老挝取得钾盐开采证并进行了试验性开采工作。现有的开采和加工设计方案主要是基于选择性溶解开采。由于评价圈定方法欠周全,圈定试验装置规模过小(5000t/a氯化钾)导致经营成本过高,装置根本无法正常保本运行。目前也处于停产状态。

8. 钾肥产品市场风险

即矿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在预测时的不确定性对矿产勘察经济效果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虽然世界钾肥的生产能力仍相对过剩,但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分布极不平衡,鉴于本项目主要产品氯化钾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地理位置在亚洲钾肥需求国家或地区的中心附近,年需求量超过1300万t且均需进口;产品离岸成本费用较低,具有一定让利空间;从世界钾肥贸易价格来看也处于缓慢上升趋势,由90年代末期徘徊在120美圆/吨攀升到东南亚到岸价近500美圆/吨。产品市场风险很小。

(四)风险应对策略

1. 从工程开发可行性出发综合考虑勘探目标

受国内勘察体制影响,由纯粹的地质勘察单位主导的勘探所追求的主要是完成资源量。而在老挝其钾盐厚度大的储量高的区块多位于短背斜等构造上,由于光卤石的特殊塑性、脆性和易溶性,这些构造并不很利于后期开发。同时整个万象盆地可能赋存有光卤石的二次分解产物钾石盐,其具备比光卤石更优越的后期工程可行性,但多半矿层较薄,地表重力特征正异常易被忽视。就光卤石来说易于开发的产状较平坦的矿体也易被一些勘探方法忽略,必须结合标的开展多方法多手段勘探。

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滚动发展

从老泰两国已有钾盐开发经验教训看,过去的勘探及建设装置起步或规模过小无效益,或规模过大,相关开发因素处理不当,使项目陷于极大的被动。推荐勘探项目初期在环境容量条件较好地区建设120 kt/a氯化钾装置,优势是对资源适应性好,外部条件要求不高,能妥善处理制约项目大规模开发的运输、环保、能源等等问题,有完全的市场容量和抗衡价格竞争的保障,从而能为大规模开发试验并最终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及其参数,同时也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这也是世界各大钾肥基地的发展之道。起步120kt/a装置重点在寻求一个在国外开发钾矿资源的有效模式。

摘要:钾盐是农作物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也是国民经济诸多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化工原料。由于我国家钾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和钾盐消费的急速增长,我国企业不得不进入国际钾盐市场,并率先在老挝有一定突破,但老挝钾盐勘探开发有着特殊的风险。文章分析举证了各类风险,并提出建立防范规避风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钾盐勘探开发,风险分析,策略

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 篇2

目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共形成五大开发区块, 日产液量8950m3、日产油2130t (其中新井270t、旧井1860t) 、综合含水72%, 平均单井日产油0.56吨/天, 自然递减率11.1%, 综合递减率9.4%,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6.8%。为了面对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的个中风险与挑战, 本文着重探讨了石油勘探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 以便结合自身的实力和优势, 降低风险, 有效利用油气资源市场。目前, 广泛使用的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净现值法

建立在密歇尔的现金流量基础上的净现值法是比较成熟的科学方法, 他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参考了石油资源的资金投入产出与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同时还可以作为资金的内部收益率、回收周期、盈亏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可用于判别项目的优劣程度。虽然直以来占据着风险项目投资决策的核心地位, 波动的市场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会是的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该方法虽然应用广泛, 但是缺乏灵活性和精度。

1.2 实物期权法

1973年, 自欧式期权定价理论提出, 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实物期权理论使决策者认识到他们对投资项目的实施有延迟、扩展或者放弃的选择能力。目前, 已经应用到弹性制造、企业价值评估、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和重视。

2 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模式的建立

2.1 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遵循的一般原则

为了保证正确的投资决策, 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运行周期、做好各阶段和环节的经济评价工作, 是建设施工和运营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一般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

构建完整的、科学的经济评价内容体系。

经济评价在石油开发项目周期里都应该进行, 不能出现漏掉或程序颠倒。

(3) 实物量分析与价值量分析相结合。

(4) 经济评价与地质评价、工程论证相结合。

2.2 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

2.2.1 在石油开发方案的规划设计期间的经济评价

依据经济评价工作的层次不同, 石油开发设计方案经济评价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一般性经济评价和高层次的经济评价。即对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和多方案的优选;开发部署前, 应该建立在合理的资金成本和自己结构基础上, 根据具体情况, 对投资策略进行科学的技术方案设计。

2.2.2 油气田生产时期的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最大化油气资产价值, 这主要包括:

(1) 确定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

虽然目前使用最多、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是净现值法, 适用于已获得探明储量资产价值的评估。但是少数其他方法也被使用, 如勘查费用法和经验估算法。

(2) 进行油气田剩余储量资产价值评估

在储量资产价值评估中尽可能的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储量价值因素, 通过对储量的标定、开采成本的估算、油气价格的预测, 进行综合评估。

(3) 在了解油气资产价值的基础上, 制定经营方针

针对不同资产价值的油气田, 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方针, 为了充分使其潜在价值转变为企业的现实效益, 必须通过调整开发或经营方式, 全面挖掘现存储量的价值潜力。

2.3 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模式

经济评价的对象为项目, 风险估计与经济评价相结合, 降低企业风险。本文以石油开发的全过程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分析目标, 认为对不同的石油开发项目根据其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经济评价方法, 使用的技术经济和财务评价指标和参数也应有所差别。

3 建立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3.1 经济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1 科学性

为了明确指标的实际意义, 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 充分反映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在机制。

3.1.2 系统性

通过对代表性、关键性的评价指标进行选择,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全面衡量整体利益。

3.1.3 动态性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动态的反映投入和产出效果。

3.1.4 可比性

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不同的石油公司之间的经济评价进行比较。

3.1.5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要将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精确的反映项目实质, 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评价结果。

3.1.6 相关性原则

从相关者角度出发, 站在承包商及投资者角度选择对方案,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2 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存在缺陷的指标进行修正, 竭力完善指标体系, 同时, 要增加风险性衡量指标, 真实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效果。通过对《方法与参数》中财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改造, 建立指标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评价石油开发投资项目, 满足不同开发环境以及各种评价视角的需要。综合起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竞争能力分析、投资效率分析。

4 基于价值衡量的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模型

4.1 价值衡量的必要性

项目的形态不会有太大变化, 但是价值却会发生相对的变化。基于价值衡量的项目经济评价可以及时反映出这种变化。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三种经济评价方法是主要的价值衡量方法。其中, 最有意义的财务评价方法是折现现金流模型, 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因为它是根据价值是未来收益的现值之和, 通过折现项目未来各期现金流量, 并进行加和, 从而得到项目的价值。

期权理论不同于人们对传统评价的理念, 在期权理论中, 风险同时代表着损失与价值的源泉。期权评价模型运用无风险套利技术, 通过综合风险价值评价模型, 完成了质的改变。

4.2 油气田开发调整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模型

一般来讲, 建设期、稳产期与递减期是油田开发必经的三个阶段。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后, 通常需要原开发方案的基础上追加投资进行开发调整, 使其产量增加。油气田开发调整的效果分为三种:仅增加可采储量、增加可采储量, 同时提高采油速度、仅提高采油速度。基于项目价值贡献的理论, 可采用增量法建立评价模型。

4.3 石油天然气资源许可证价值的实物期权评价

矿权管理制度分为许可证制度和工作合同制度。1998年, 我国实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探矿与采矿权许可证制度, 制度规定, 勘察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不超过7年。在许可证到期之前, 石油公司可以想管理部门申请开发许可证, 批准后可以对目标区块进行开采。

在评价许可证价格时, 传统的NPV方法通过对勘探成本、石油的价格进行设定, 进而确定期望现金流和适当的贴现率, 同时假设石油开发和开采量, 根据净现值确定许可证价格。该方法问题在于:

(1) 选择不同的勘探、开发时机, 租约价格出现差异。

(2) 设定不同的未来统计分布, 通过对石油价格的未来期望值不同的认定, 从而使定价产生不同的结果。

(3) 由于现金流的复杂统计结构, 风险调整利率难以确定。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 延迟期权对石油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的石油储量是影响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石油公司可以通过土地租赁, 进行局部开采实验, 掌握储量有关信息。

5 结束语

石油勘探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石油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模式改进和完善石油开发项目评价方法的探讨, 期望能够对我国石油投资项目的评价水平的提高有作用, 推动我国石油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童晓光, 崔耀南.海外油气田新项目评价技术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1]童晓光, 崔耀南.海外油气田新项目评价技术和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

[2]岩田刚一.石油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和风险[J].王立群, 王明军译.国外油田工程, 2004[2]岩田刚一.石油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和风险[J].王立群, 王明军译.国外油田工程, 2004

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 篇3

一、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再认识

以知识智力为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现实。知识经济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是生产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高新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的普及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人的技能、素质、知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不仅局限在学历、技术上, 更重要的是竞争意识、价值观念以及整体团队协作的企业精神等。科学技术与高素质职工队伍有机结合推动了石油企业发展, 技术进步不能停滞, 人力资源开发也不会终止。石油企业职工必须适应转变, 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 学习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 通过练内功——提高素质, 抓质量——创造名牌, 发展企业文化——树立形象, 增强石油企业竞争能力, 奠定石油企业发展基础。

2. 是强化管理和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效益。在提高效益的诸多措施中, 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基础, 也最为有效。目前, 石油企业队伍总量过大, 结构不合理, 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石油企业队伍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就要在“以产定人, 减员增效”的过程中构建现代化的、科学的、合理的队伍结构。实施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 是石油企业深化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一方面, 实行兼岗并岗, 一专多能, 实现主业队伍精干高效的目标;另一方面, 要搞好富余职工的转岗培训工作。

通过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培训, 使下岗职工掌握重新就业的本领。

3. 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各企业的竞争输赢, 最终将由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来决定。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非是加大投入、扩大再生产或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注重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 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带动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又带动了人的素质的提高, 人的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加速促进了企业发展。对石油企业领导者来说, 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认真抓好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 下大力气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 并逐步建立劳动者终身教育的制度和体系, 积极引导大家不断吸收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4. 是石油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劳动者来说,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最重要的是要抓紧学习。知识经济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 知识更新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学习将越来越成为劳动者的终生任务, 劳动者自身素质与就业的关系也将越来越密切。受教育程度越高、技能熟练的人容易有用武之地, 就业机会多, 相应待遇也会高;而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的人, 必然缺乏竞争力。劳动者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 才能适应时代要求。

二、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

人才素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是:

1. 综合型人才

当今社会的特征是科学社会化, 社会科学化。社会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高素质人才必须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是知识能力、高尚品格的综合体, 即现代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方法多样、适应能力强的综合素质。

2. 创造型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到“无论社会如何变化, 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自我思考, 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 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创造力依赖于知识的获得, 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 才能更上一层楼。创造性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能将其有效地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创新。

3. 高尚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 思想道德也是一种资源。道德资源的质量提高、优化配置, 会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给社会文明昌盛提供内在的动力。我国是注重德性伦理的国家, 规范伦理尚待发展, 应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规范伦理有助于人性私欲的抑制, 德性伦理有助于人性良知的激发。

三、如何实现有效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石油工业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使其转化为科技成果或经济效益, 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 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观。

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长期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把人力资源视为石油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置于其他资源开发的首要位置。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直接为企业、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改变过去只重拥有而不重开发利用的做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 逐步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整体性开发的管理体系。

2. 优化人才群体结构,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人才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群体结构之中。应该认识到人才的能力各有大小, 水平各有高低, 知识各有特长, 性能各有所异的特点, 按照和谐互补、高效精干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智能、年龄、专业、爱好, 合理配置现有人才, 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状态。对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急需人才、短缺人才, 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 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培养, 坚信有投入, 必定会有产出。要根据能位对应原理, 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性配置模式, 合理引进思想品质好, 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精的人才, 包括大中专毕业生, 既不能盲目追求引进高层次人才, 避免大才小用, 造成人才浪费, 也不能降低标准引进低层次人才, 避免小才大用, 造成力不从心。

3.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 只有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即每个人在工作中找到最合适自己发挥才能的位置, 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石油工业人才密集,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 既有利于人才成长, 也有利于企业生产能力的发展。随着个人能力的相对提高或降低, 使之在企业内部岗位间横向流动, 从事更高或更低的工作, 这对合理开发人才, 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 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 内部人才流动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直接体现。

4. 注重潜人才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 不仅仅是对那些公认的显人才的培养、使用, 也包括把那些基本素质较好, 具有某种创造潜力的人加以开发, 不断地为他们创造从潜到显的转化条件。开发潜人才是石油工业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显人才在石油企业中毕竟是少数, 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奉献创造。重视潜人才的开发, 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潜人才的开发不需要较大的投入, 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有意识地培养锻炼, 通过深入观察其在知识、智能、心理素质、才能上的表现, 比较出优劣, 对其中佼佼者重点培养, 从而遴选出优秀人才。

5. 创造良好条件, 吸引留住人才。

从社会发展看, 人才流动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但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 一旦人才资源流失, 必然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 企业应建立、完善配套的人才管理体制, 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防止人才资源流失。防止人才资源流失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是要把好人才引进关, 在引进中, 要考察其思想品质、政治素质、自我评价、集体观念及有无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奉献精神;二是要重视人才培养,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满足人才成长、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做好人才的使用工作, 充分考虑专业对口和本人意愿, 做到“尽人其才, 人乐其岗”;四是要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 不断更替新知识, 适应新形势。

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经济 篇4

1 知识经济概述

1.1 知识经济起源

知识经济(KE,Knowledge Economy)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其起源与新经济增长理论有关。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作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卢卡斯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认为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

1.2 知识经济特点

(1)资源利用智力化。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自然资源。

(2)无形资产投入比重上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超过50%。无形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

(3)知识利用实现产业化。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即利用知识、信息、智力开发的知识产品所载有的知识财富,将大大超过传统的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4)高科技产业作用凸显。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产业并未彻底消失。

(5)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采取的是可持续化的、从长远观点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战略。

(6)企业的发展日趋虚拟。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关键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通过许可、转让方式,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或合作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厂房、设备、员工来实现的。

2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随着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就要求企业从战略的角度对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几乎与企业面临的每项挑战密切相关,并且,其活动中的每一部分都对企业的长远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

2.1 管理的价值观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成本,而知识经济时代则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会把人力看作是企业的资本,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本。

2.2 管理的内容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事工作为组织的行政事务,只考虑员工的招考、录用、考核、奖惩等微观的业务活动,主要依靠制度、政策干预和约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协调发展,把人看成是主动的、有潜能的资源,提倡对整个组织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和规划,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发员工的潜能。

2.3 管理的焦点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常以事为中心,其管理的内容无非是招募新人,填补空缺,做到人事相宜。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以人为中心,除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工作外,还包括进行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而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

3 知识经济时代石油物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建立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石油物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石油物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3.1完善石油物资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运行机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运行机制绝不仅仅是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过程,还应是人力资源心理咨询系统、职业发展指导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员工自学系统、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系统综合构成的人力资源开发运行机制,它们缺一不可。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开发运行机制,才能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我国现阶段的石油物资企业并不拥有这样完善的开发运行机制,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更多的是依赖于上级组织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近些年来更有因为太过于重视学历而流于形式,从而不能获得实际开发效益。

3.2 增强石油物资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开发员工队伍的潜在能力。

为此,石油物资企业在管理思想上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全心全意依靠员工,把员工看作是石油物资企业的一种能不断再生的资源。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参与经营目标的制定,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使员工都能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和献身企业。

3.3 加强石油物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石油物资企业要充分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及其持续性,而持续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石油物资企业应把营造培养、吸引、凝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与环境作为首要和核心的工作任务与目标之一。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所有管理者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和工作职责。

3.4 加大石油物资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石油物资企业要正确界定工资与奖金之间的概念界限。工资是完成本职工作所得,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奖金是超额所得,取决于企业的盈利多少。故应将基本工作的完成情况与成本消耗情况进行捆绑考核,而奖金则要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来确定。效益好的多拿,反之少拿或不拿。不搞平均主义,不搞福利式的分配。将员工才能的发挥与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3.5 加大石油物资企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

石油物资企业要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消除等级界限,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积分考评,尾数淘汰,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3.6 加大石油物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力度。

真正打破石油物资企业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局面,实行竞争上岗,此外也要做好配套工作,确保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考试,完成任务的数量指标、经济指标和安全指标来确定人员去留,以激励员工不断钻研、掌握技术,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激发他们在生产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不断创新。

3.7 重视石油物资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石油物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职工进行针对性极强的培训,发挥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石油物资企业中劳动者的技能应该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的,职工教育是石油物资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智力投资。职工教育是开展终身教育的最方便最有效的形式。职工只有接受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也要从员工和岗位的具体需要出发,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全面培训,按不同的层面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

摘要:为探究知识经济时代下石油物资企业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途径,作者对知识经济起源及特点进行了概述,并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进行比较,然后给出了知识经济时代石油物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向前,郭东强.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46-48.

[2]刘琮洁,郑国江,张雷.石油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7-19.

[3]吴坚.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J].学海,2000(5):73-75.

[4]张俊德.浅析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38.

上一篇:易变质物品下一篇:节育器异位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