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工作

2024-09-08

石油地质工作(精选9篇)

石油地质工作 篇1

石油工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 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将科学技术融入油田勘探工作, 使之更加精确化就成为现今石油工业最首要的问题。而地质录井是油田勘探中最为直接的勘探技术, 通过钻井, 收集地下地层资料和数据, 并对其进行检测和监督, 形成一种工作体系, 使油田勘探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进而提高油田开发效率。

1 地质录井技术概述

地质录井简称为录井, 是指在油田勘探钻井工作过程中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正钻井下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准确化的收集和记录, 并对已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收集并分析地下信息来确定地下油气层的具体位置和基本信息, 为接下来的试油、固井等环节提供理论依据, 与油田勘探工作进行协调和配合, 在油田勘探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地质录井的主要方法有钻时录井、岩屑录井、荧光录井、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几种。

2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要点

(1) 提高人才专业水平和技能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风险比较高, 对人才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中, 石油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针对不断发展的勘探现状, 培养涉外人员, 加强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同时员工自身也要注重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增强。

(2) 积极引进先进勘探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工作已经逐渐走上规模化道路, 天然气年产量不断增长, 随着目前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 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有利于促进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的有效进行, 不断改进天然气勘探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 地质录井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和展望

(1) 地质录井的应用意义地质录井一直以来都是发现油气层的最重要的手段, 地质录井技术的引进和使用, 进一步促进了油田勘探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地质录井技术对油田的勘探及开发过程的最终结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油田勘探工作中, 应用地质录井技术发现的油气田非常多, 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国内外地质录井勘探实例不胜枚举, 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 在冀中拗陷任丘构造上的冀门1井勘探时, 在井深2976米进入震旦系取心0.92米发现风化壳白云岩晶洞裂缝含油;另外, 墨西哥湾深水盆地地质条件复杂, 水体深、盐岩活动强烈, 目的层深达近万米且往往为盐下储层, 通过钻井地质录井勘探获得地下储层信息, 为油藏开发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由此可见, 地质录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可谓是发现油藏的重要功臣。

4 地质录井技术的未来展望

由于地质录井在油气勘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对地质录井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是地质勘探中的重点。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 实现多元技术联合识别油气显示, 需要专业人员支持现场施工, 实施技术决策和指导, 同时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交流, 因此, 地质录井技术应建立实时远程监控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钻井条件和地质条件对地质录井技术的影响也日趋明显, 例如, PDC钻头的应用对岩屑描述、钻井液中混入原油对真假含油的识别、水平井岩屑捞取以及地质导向等因素, 因此必须加快速度研制具定量评价功能的录井设备和技术来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

除此之外, 隐蔽性油气层的识别能力也有待完善。油气层的发现随勘探深度不断增加而增加, 如特殊岩性及隐蔽性油气藏、低压低渗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和稠油油藏等。另外,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晚期, 在勘探程度较高的老区进行勘探已成为地质录井的主攻方向, 而现有录井技术在发现和评价油气层的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同时, 复杂油层中油水的识别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 油田勘探过程中实际情况要比理论复杂很多, 地下储集层具有不确定性, 这些都造成录井工作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录井技术对复杂油水层的勘探与检测还不够精确, 导致天然气勘探工作质量和效果不高。对此, 通过分析地质录井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并进行改进和创新, 不但完善地质录井技术,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石油天然气勘探。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地质录井是油气田勘探技术中最为有效的技术, 在油气地质勘探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其他技术都无法代替的。地质录井技术方式非常多样, 技术日趋完善成熟,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石油工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国家的角度来说, 加大对地质录井技术的投入和完善是我国发展经济, 工业强国的必然途径。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也在随之进步, 油田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一直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其勘探手段主要是钻井, 而地质录井技术是石油天然气钻井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本文对地质录井在油气地质勘探工作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 望对油气开采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油气田,地质勘探,地质录井

参考文献

[1]王洪礼, 韩殿杰, 常冠华.大庆油田勘探知识管理实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 (05) .

[2]王鹏.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9) .

[3]赵斌, 周宝义, 李述祥.地质录井在水平井施工中的地质导向[J].录井工程, 2010, (03) .

[4]李联玮.录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当代石油石化, 2006, (09) .

石油地质工作 篇2

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基础知识】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 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

(2)室内避震——“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 , 。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 ,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 ,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 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 ;

二是 ;

三是 。

2.洪水应急

措施:

(1)尽量逃向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 。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 ,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

(1)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 、等,或划船、去救人。

(2)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 和 。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龙卷风中的自救

在接到龙卷风警报时,要立即躲进 或 中隐蔽起来。在家里,可适当将窗户留一些 ,并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蹬下。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寻找 伏于地面。

2.台风中的自救

不要启程远足或到海滩游泳,不要驾船出海;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 ;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呆在室内,不要接近的窗户; 在上空掠过时,会平静一段时间,但切勿以为风暴已经结束。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暴雨过后如有 迹象,则应马上转移疏散,待形势稳定后应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 的方向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 ,以及 。

4.大雾和沙暴灾害的预防

大雾和沙暴都属于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 ;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 、等,用以保护 。

参考答案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家庭

2.(1)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伏而待定

(3)降低重心 护好头部

3.(1)埋压和砸伤

(2)呼吸系统

(3)顽强的毅力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2.(1)高处

(2)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

(3)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互救

(1)抛救生圈 救生衣 游泳

(2)科学地控水 进行人工呼吸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1.地下室 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 空隙 低洼地

2.靠岸 向风 台风眼

3.滑坡 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谷底排洪的通道 河道弯曲、汇合处

石油地质工作 篇3

贾振远教授说:“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事业尽管是地学的一小角, 但在石油地质学中则占有重要的地位。油气在世界中有一半产自碳酸盐岩, 现在这种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 碳酸盐岩已成为不断寻找勘探的新领域, “我为在这个领域能做些工作而感到骄傲。”

作为我国较早注重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方向的专家, 贾振远教授尽心极虑, 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教学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贾振远教授认识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与陆源碎屑岩油气地质有诸多方面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 他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编写了《碳酸盐岩油气地质》讲义 (校内刊印) , 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90年代, 又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 接着又与石油大学郝石生教授合作编著了《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分布》一书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为原石油工业部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培训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学》讲义, 该讲义在我国各油田和培训班、大学中传播使用, 期间还录制了《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沉积学》等录音教材为研究生和培训班讲授。

不仅在教学上, 在科研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做了详细系统的深入研究, 对碳酸盐岩的重力流形成过程做了物理学的解释。在对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研究方面, 根据油气观点, 指出浅水与深水之间枢纽带为独立的沉积单位。在对白云岩的研究中, 指出华北震旦系雾迷山组白云岩是原生成因, 解释了华北奥陶系豹斑灰岩白云石次生成因的过程, 认识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深埋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 并与胜利油田的同行研究了我国海南岛潮汐白云岩形成的过程。

由于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贾振远教授于1984年被原华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聘为顾问;1985年被原石油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87年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并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和补贴。

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 贾振远始终坚持了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方向, 获得丰硕的成果, 同时培养建立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现在, 以蔡忠贤教授为首的团队继续在我国南北地区进行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方面, 开展了深入研究, 把石油地质学、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结合在一起, 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的溶洞、溶道、溶屋、溶厅等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二、创新思维不息——承担重大科技科研项目, 功绩卓著

丰厚的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让贾振远教授始终在重大科研课题上有出色表现。

贾振远教授进行了“七五”攻关项目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他们取得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成果, 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天然气的勘探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还与陈发景教授共同负责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4-03-02-03“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沙西, 雅克拉构造与柯坪地区构造, 储集性能类比研究”。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 贾振远教授又提出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 如沙雅隆起和沙西地区的断裂特征, 雅克拉油气藏类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洞、缝, 储集类型及成因等。为解决这些难题, 贾振远教授翻阅大量资料, 率先在立题时提出采用地质类比方法, 即在邻近沙雅隆起西北侧的柯坪隆起区和沙西区构造特征和储集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该思路新颖可行, 被油气勘查工作采纳。

贾振远教授在该专题中主要负责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与沙雅隆起进行类比研究, 该研究工作采用了野外与室内, 宏观与微观, 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深入研究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后生作用及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 特别是将构造演化和成岩后生作用研究相结合起来, 并探讨了当今难题深埋白云岩的作用。该技术思路新颖,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另外, 根据大量野外地面调查和测井资料, 贾振远教授对断层碎裂岩和构造裂缝的类型和性质进行研究, 探讨了断裂和裂缝的期次, 以及不同碎裂岩的渗透性质。从而对塔里木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有了规律性认识, 为塔里木东北地区找油勘探中确定找油层位和有利地带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专题研究紧密结合生产, 解决了生产当中提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盆地中分析利用了地震剖面和岩相古地理的资料, 确定了满加尔深水生油凹陷, 为研究塔里木东北地区油气源和远景评价奠定了基础, 对塔里木东北部地区石油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八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101-04-01“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 碎屑岩油气富集条件及评价研究”一级专题负责人之一, 同时负责并承担了“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一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专题。

这是在“七五”攻关基础上, 针对勘探、生产及“七五”攻关中所存在的震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条件这一难点进行攻关, 攻关起点高、难度大, 体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贾振远教授本着不怕苦、不怕累, 迎难而上的精神, 带领着攻关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该专题应用“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展布, 成岩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的技术思路, 采用露头、钻井, 测井、地震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为提高研究水平, 引进“储层三维构型”储层模拟等当今国内外最新方法, 顺利完成攻关项目。

“八五”课题开展后, 在贾振远教授的指导和亲自参与下, 该一级专题下属的4个二级专题均采用了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三维构型”研究方法, 并取得可喜成果。在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展布规律及非均质性方面的研究, 使科研人员对碎屑岩沉积相特征、储油层特征、类型、展布规律均有新的认识, 有利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此外, 贾振远教授还系统观察了塔里木北部地区所钻井岩芯和岩屑, 结合地表资料综合分析, 对塔里木北部地区井下下古生代地层划分问题提出一套方案,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钻井揭示下古生代地层少, 且地层分布不均而造成的下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难题。

贾振远教授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赞誉。1987年他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1985年被使用工业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98年被中国地质学会聘为第五届石油地质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1987年“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获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与标坪隆起构造地质, 储层类比研究”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梁亮胜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 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饱含着贾振远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和努力。在无数个付出与收获的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不断地充实和超越着自我, 为石油地质事业奉献的同时, 也成就了其丰满厚重的科研人生。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篇4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一.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 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是由许多不同性质、不同任务的阶段组成的。在不同的阶段中,钻井的目的和任务也不一样。一些是为了探明储油构造,另一些是为了开发油田、开采原油。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需要,钻井的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提供地球物理参数而钻的井。一般钻到基岩并要求全井取心。

2)剖面井:在覆盖区沿区域性大剖面所钻的井。目的是为了揭露区域地质剖面,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并寻找构造。主要用于区域普查阶段。

3)参数井:在含油盆地内,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所钻的井,参数井主要用于综合详查阶段。

4)构造井:为了编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了解其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所钻的井。

5)探井:在有利的集油气构造或油气田范围内,为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圈定油气藏的边界,并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各勘探阶段所钻的井,又可分为预探井,初探井,详探井等。

6)资料井:为了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或在开发过程中为某些专题研究取得资料数据而钻的井。

7)生产井:在进行油田开发时,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钻的井。生产井又可分为产油井和产气井。

8)注水(气)井:为了提高采收率及开发速度,而对油田进行注水注气以补充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所钻的井。专为注水注气而钻的井叫注水井或注气井,有时统称注入井。

9)检查井:油田开发到某一含水阶段,为了搞清各油层的压力和油、气、水分布状况,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了解各项调整挖潜措施的效果而钻的井。

10)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油田地下动态的井。如观察各类油层的压力、含水变化规律和单层水淹规律等!它一般不负担生产任务。

11)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包括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等)。这类井的生产层压力或因采油后期呈现低压,或因注入井保持能量而呈现高压。

四.录井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通常基本录井数据包括ROP、深度、岩屑岩性、气体测量和岩屑描述,也可能包括对泥浆流变特征或钻井参数的说明。

1、录井概念

录井是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

1)狭义录井

常规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荧光录井等。

录井新技术:轻烃色谱分析录井、热蒸发烃色谱分析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离子色谱水分析、地层压力评价等。

2)广义录井

除了常规录井以外,广义录井还包括:井位勘测、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 设计、录井信息传输、油气层综合评价解释、单井地质综合评价等。、录井工程

1)从专业学科讲:以规模化录井工程生产为基础,以优化系统、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在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

2)从工业生产角度讲:根据合同的要求,在钻井过程中依据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设计的要求,录井施工人员采用相关录井技术,使用录井仪器设备,以合理的施工成本,完成录井施工的过程。、录井工程的任务

在钻井过程中,分析、测量、观察从井下返出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信息,我们把必须在井场完成的叫做第一层录井信息,可以在室内完成分析的叫做第二层录井信息。

1)第一层录井信息包括:固体:岩屑、岩心。液体:油的显示信息、钻井液及其滤液信息。气体:钻井液中的气体、岩心岩屑中的气体等。其他:工程施工参数(钻井、测井、测试、固井、完井、钻具、套管等),收集资料(井喷、井涌、井漏等)。

2)第二层录井信息包括:照相扫描、热解分析、荧光分析、孔渗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等。

3)录井的任务:录井的任务就是把这两层信息利用录井手段取全取准,还原成井筒地质剖面图的过程。

4、录井的方法

地球化学法(岩石热解、荧光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岩石核磁共振分析等)、岩矿分析方法(岩屑、岩心、气测等)

5、录井的手段 录井的手段主要是指录井分析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综合录井仪、气测仪、地化录井仪、荧光录井仪、核磁共振仪、泥页岩密度仪、碳酸盐岩分析仪、色谱分析仪、水分析仪等。

6、岩屑录井

岩屑录井是钻井地质现象录井方法之一,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图的过程。岩屑录井的费用少,有识别井下地层岩性和油气的重要作用,是油气勘探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岩屑录井主要过程: 1)岩屑收集与整理; 2)岩屑的描述; 3)岩屑的保存; 4)真假岩屑的识别;

5)利用岩屑判断和分析地下岩石性质; 6)岩屑录井草图和实物剖面面; 7)利用岩屑划分岩性和地层; 五.测井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矿场地球物理,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核)之一。简而言之,测井就是测量地层岩石的物理参数,就如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同样的道理;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 井。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

1、测井的原理

任何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分子或原子,原子又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岩石可以导电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地层发射电流来测量电阻率,通过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孔隙度和密度。地层含有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伽马);地层作为一种介质,声波可以在其中传播,测量声波在地层里传播速度的快慢(声波时差)。地层里的地层水里面含有离子,它们会和井眼中泥浆中的离子发生移动,形成电流,我们可以测量到电位的高低(自然电位)。

2、测井的方法

1)电缆测井是用电缆将测井仪器下放至井底,再上提,上提的过程中进行测量记录。常规的测井曲线有9条;

2)随钻测井(LWD-log while drilling)是将测井仪器连接在钻具上,在钻井的过程中进行测井的方式。边钻边测,为实时测井(realtime),井眼打好之后起钻进行测井为(tipe log);

3、测井的参数 1.GR-自然伽马

GR是测量地层里面的放射性含量,岩石里粘土含放射性物质最多。通常泥岩GR高,砂岩GR低。

2.SP-自然电位

地层流体中除油气的地层水中的离子和井眼中泥浆的离子的浓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浓度差,高浓度的离子会向低浓度的离子发生转移,于是就形成电流。自然电位就是测量电位的高低,以分辨砂岩还是泥岩。3.CAL-井径

井径就是测量井眼尺寸的大小。比如用八寸半的钻头钻的井眼,测量的井径或为八寸半,或大于八寸半(称扩径),或小于八寸半(称缩径)。测量的井径是对所钻井眼尺寸大小的直观认识。

4.AC-声波

常说人所说的声波即是声波时差,单位为毫秒每英尺,声波时差小,也就是声波在地层传播的时间少,说明地层比较致密和坚硬。反之地层比较疏松。

5.ZDL-密度

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密度,密度值是岩石单位体积的密度,包括固体和流体。

6.CN-中子

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我们也叫中子孔隙度,也叫总孔隙度,测量的是流体体积占整个岩石的百分比。

7.电阻率(resistivity)

电阻率分为微侧向和双侧向(包括浅侧向和深侧向),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探测深度不一样,深侧向探测深度最大,浅侧向次之,微侧向最小。由于泥浆对地层的侵入不同,井眼为圆心在不同的半径范围内,地层有完全被泥浆侵入、部分被泥浆侵入、未被泥浆侵入,这分别对应微侧向、浅侧向、深侧向探测的地层。

8.其它

核磁测井:测压取样(测压是测量地层压力,以计算地层流体的密度,进而确定流体性质;取样是将地层里的流体抽出来取到地面);井壁取心:垂直地震(VSP)(Vertical seismicprofile);

4、测井解释 测井解释的一般过程:先找储层,再找油气,一般来说油气水只存在于砂岩中,GR值低的为砂岩,GR高的为泥岩。找到砂岩后,再在砂岩中找电阻率较高的层位,基本上就是油气层。一般地,油气层曲线响应是:伽马(GR)较低,电阻率较高,中子较小,密度较小。对应的,水层的电阻率相对油气层电阻率偏低。

六.固井

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分层测试及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

1、固井的目的

1)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的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2)提供安装井口装置的基础,控制井口喷和保证井内泥浆出口高于泥浆池,以利钻井液流回泥浆池;

3.)封隔油、气、水层,防止不同压力的油气水层间互窜,为油气的正常开采提供有利条件;

4)保护上部砂层中的淡水资源不受下部岩层中油、气、盐水等液体的污染; 5)油井投产后,为酸化压裂进行增产措施创造了先决有利的条件;

2、固井的步骤 1)下套管

套管与钻杆不同,是一次性下入的管材,没有加厚部分,长度没有严格规定。为保证固井质量和顺利地下入套管,要做套管柱的结构设计。根据用途、地层预测压力和套管下入深度设计套管的强度,确定套管的使用壁厚,钢级和丝扣类型。2)注水泥

注水泥是套管下入井后的关键工序,其作用是将套管和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起来,以封隔油气水层,使套管成为油气通向井中的通道。

3)井口安装和套管试压

下套管注水泥之后,在水泥凝固期间就要安装井口。表层套管的顶端要安套管头的壳体。各层套管的顶端都挂在套管头内,套管头主要用来支撑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量,这对固井水泥未返至地面尤为重要。套管头还用来密封套管间的环形空间,防止压力互窜。套管头还是防喷器、油管头的过渡连接。陆地上使用的套管头上还有两个侧口,可以进行补挤水泥、监控井况、注平衡液等作业。

4)检查固井质量

安装好套管头和接好防喷器及防喷管线后,要做套管头密封的耐压力检查,和与防喷器联接的密封试压。探套管内水泥塞后要做套管柱的压力检验,钻穿套管鞋2~3米后(技术套管)要做地层压裂试验。生产井要做水泥环的质量检验用声波探测水泥环与套管和井壁的胶结情况。固井质量的全部指标合格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作业程序。

3、固井的方法 1)内管柱固井

把与钻柱连接好的插头插入套管浮箍或浮鞋的密封插座内,通过钻柱注入水泥进行固井作业,称为内管柱固井。内管柱固井主要用于大尺寸(16″~30″)导管或表层套管的固井。

2)单级双胶塞固井

首先下套管至预定井深后装水泥头、胶塞(顶塞和底塞),循环水泥,打隔离液,投底塞,再注入水泥浆,然后投顶塞,开始替泥浆。底塞落在浮箍上被击 穿。顶底塞碰压,固井结束。

3)尾管固井

尾管固井是用钻杆将尾管送至悬挂设计深度后,通过尾管悬挂器把尾管悬挂在外层套管上,首先坐封尾管悬挂器,然后开始注水泥、投钻杆胶塞顶替、钻杆胶塞剪断尾管胶塞后与尾管胶塞重合,下行至球座处碰压,固井结束。

七.完井

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的过程叫做完井。

1、完井的要求

1).油气层和井筒之间应保持最佳的连通条件,油、气层所受的损害最小; 2).油、气层和井筒之间应有尽可能大的渗流面积,油、气入井的阻力最小; 3).应能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防止气窜或水窜,防止层间的相互干扰; 4).应能有效地控制油层出砂,防止井壁垮塌,确保油井长期生产; 5).应具备进行分层注水、注气、分层压裂、酸化等分层处理措施,便于人工举升和井下作业等条件;

6).对于稠油油藏,则稠油开采能达到热采(主要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要求; 7).油田开发后期具备侧钻定向井及水平井的条件; 8).工工艺尽可能简便,成本尽可能低;

2、完井的方式

1).射孔完井(perforating)又分为:套管射孔完井、尾管射孔完井; 2).裸眼完井方式(Open-hole); 3).割缝衬管完井方式(Slotted Liner);

4).砾石充填完井方式(Gravel Packed)又分为:裸眼砾石充填完井、套管砾 石充填完井、预充填砾石饶丝筛管;

3、完井井口装置

一口井从上往下是由井口装置、完井管柱和井底结构三部分组成。井口装置主要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气)树三部分,井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悬挂井下油管柱、套管柱,密封油管、套管和两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以控制油气井生产、回注(注蒸汽、注气、注水、酸化、压裂和注化学剂等)和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完井管柱主要包括油管、套管和按一定功用组合而成的井下工具。下入完井管柱使生产井或注入井开始正常生产是完井的最后一个环节。井的类型(采油井、采气井、注水井、注蒸汽井、注气井)不一样,完井管柱也不一样。即使都为采油井,采油方式不同,完井管柱也不同。

目前的采油方式主要有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有杆泵、水力活塞泵、潜油电泵、气举)采油等。井底结构是连接在完井管柱最下端的与完井方法相匹配的工具和管柱的有机组合体。

主要作业步骤

1).按设计要求摆放地面设备 2).立钻杆或管柱

3).装防喷器/功能/压力试验

4).刮管洗井 5).射孔校深

6).投棒点火 7).反涌/洗井 8).再次刮管洗井 9).下封隔器 10).下防砂管柱 12).下生产管柱 13).拆井口防喷器 14).装井口采油树 15).卸载 16).验收交井 八.射孔

用专用射孔弹射穿套管及水泥环,在岩体内产生孔道,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的连通渠道,以促使储层流体进入井筒的工艺过程叫做射孔。

1、射孔的目的

固井结束之后,井筒与地层之间隔着一层套管和水泥环,另外还有一部分受泥浆污染的近井地带,而射孔的主要目的是穿透套管和水泥环,打开储层,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的连通,使流体能够进入井筒,从而实现油气井的正常生产。

2、射孔器材

射孔器材包括火工品和非火工品。火工品是指在外界能量刺激下能够产生爆炸,并实现预定功能的元件。包括射孔弹、导爆索、传爆管、传爆管退件、电雷管、撞击雷管、延时火药、复合火药、集束火药、桥塞火药、尾声弹和隔板火药等;非火工品包括射孔枪、枪接头、油管、玻璃盘接头、压力开孔装置,减震器,放射性接头、点火棒等;

3、射孔方式

射孔方式要根据油层和流体的特性、地层伤害状况、套管程序和油田生产条件来选择,射孔工艺可分为正压射孔和负压射孔,其中用高密度射孔液使液柱压力高于地层压力的射孔为正压射孔;将井筒液面降低到一定深度,形成低于地层 压力建立适当负压的射孔为负压射孔。

按传输方式又分为电缆输送射孔(WCP)和油管输送射孔(TCP),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但是从技术工艺趋势来看,油管输送射孔将会越来越广泛使用。

4、射孔主要参数

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射孔弹相位、孔径和孔密等(在后边射孔专题里会专门讲)。

射孔工程技术要求

1、射孔层位要准确;

2、单层发射率在90%以上,不震裂套管及封隔的水泥环;

3、合理选择射孔器;

4、要根据油气层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射孔工艺。九.采油

通过勘探、钻井、完井之后,油井开始正常生产,油田也开始进入采油阶段,根据油田开发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地下原油开采到地面上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合理开发油藏,实现高产、稳产的过得叫做采油。

1、原油生产流道

油层—近井地带—射孔弹道—井眼内部—人工举升装置—油管—井口—采油树—地面管线—计量站—油气分离器—输油管网

2、常用的采油方法 1)自喷采油法:

利用油层本身的弹性能量使地层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称为自喷采油法。自喷采油主要依靠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随压力的降低分享出来而发生的膨胀。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原油依靠油层所提供的压能克服重力及流动阻力自行流动,不需要 人为补充能量,因此自喷采油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采油方法。

2)人工举升

人为地向油井井底增补能量,将油藏中的石油举升至井口的方法是人工举升采油法。随着采出石油总量的不断增加,油层压力日益降低;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产水百分比逐渐增大,使流体的比重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使油井自喷能力逐步减弱。为提高产量,需采取人工举升法采油(又称机械采油),是油田开采的主要方式,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有泵抽采油法和气举采油法两种。在陆地油田常用抽油机,海上多用电潜泵,像一些出砂井或稠油井多用螺杆泵,此外常用的还有射流泵、气举、柱塞泵等等;

3、油气井增产工艺

油气井增产工艺是提高油井(包括气井)生产能力和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水力压裂及酸化处理法,此外还有井下爆炸、溶剂处理等。

1)水力压裂工艺

水力压裂是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大排量向井内注入粘度较高的压裂液,使井底压力提高,将地层压裂。随着压裂液的不断注入,裂缝向地层深处延伸。压裂液中要带有一定数量的支撑剂(主要是砂子),以防止停泵后裂缝闭合。充填了支撑剂的裂缝,改变了地层中油、气的渗流方式,增加了渗流面积,减少了流动阻力,使油井的产量成倍增加。最近全球石油行业很热门的“页岩气”就是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

2)油井酸化处理

油井酸化处理分为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及砂岩地层的土酸处理两大类,通称酸化。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石灰岩与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或氯化镁,增加了地层的渗透性,有效地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在地层的温度条件下,盐酸与岩石反应速度很快,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不能深入到油层内部,影响酸化效果。

砂岩地层的土酸处理:砂岩的主要岩矿成分为石英、长石。胶结物多为硅酸盐(如粘土)及碳酸盐,都能溶于氢氟酸。但氢氟酸与碳酸盐类反应后,会发生不利于油气井生产的氟化钙沉淀。一般用8~12%盐酸加2~4%氢氟酸混合土酸处理砂岩,可避免生成氟化钙沉淀。

氢氟酸在土酸中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砂岩的结构,造成出砂事故。为防止地层中钙、镁离子与氢氟酸的不利反应及其他原因,在注入土酸前,还应该用盐酸对地层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范围要大于土酸处理范围。近年来发展了一种自生土酸技术。用甲酸甲酯与氟化铵在地层中反应生成氢氟酸,使其在深井高温油层内部起作用,以提高土酸处理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油井生产能力。

十.油气集输

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的工艺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主要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

1、简要流程

油气收集流程----油井至联合站 油气处理流程----联合站内流程 油气输送流程----联合站至原油库

2、详细流程 1)原油脱水

从井中采出的原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而原油含水多了会给储运造成 浪费,增加设备,多耗能;原油中的水多数含有盐类,加速了设备、容器和管线的腐蚀;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热时,水会急速汽化膨胀,压力上升,影响炼厂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甚至会发生爆炸。因此外输原油前,需进行脱水。

2)原油脱气

通过油气分离器和原油稳定装置把原油中的气体态轻烃组分脱离出去的工艺过程叫原油脱气。

3)气液分离

地层中石油到达油气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或采气管流动时,随压力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常形成气液两相。为满足油气井产品计量、矿厂加工、储存和输送需要,必须将已形成的气液两相分开,用不同的管线输送,这称为物理或机械分离。

4)油气计量

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主要分为油井产量计量和外输流量计量两种。油井产量计量是指对单井所生产的油量和生产气量的测定,它是进行油井管理、掌握油层动态的关键资料数据。外输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输送流量的测定,它是输出方和接收方进行油气交接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

5)转油站

转油站是把数座计量(接转)站来油集中在一起,进行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加热沉降和油气转输等作业的中型油站,又叫集油站。有的转油站还包括原油脱水作业,这种站叫脱水转油站。

6)联合站

它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理(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油田注水、污水处理、供变电和辅助生 产设施等部分。

7)油气储运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简称油气储运。主要指合格的原油、天然气及其它产品,从油气田的油库、转运码头或外输首站,通过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油罐列车或油轮等输送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用户的过程。

8)储油罐

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它是石油库的主要设备。储油罐按材质可分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按所处位置可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罐;按安装形式可分立式、卧式;按形状可分圆柱形、方箱形和球形。

若将进油管从油罐的上部接入,当流速较大的油品管线由高向低呈雾状喷出,与空气摩擦增大了摩擦面积,落下的油滴撞击液面和罐壁,致使静电荷急剧增加,其电压有时可高达几千伏或上万伏,加之油品中液面漂浮的杂质,极易产生尖端放电,引起油罐爆炸起火。因此,进油管不能从油罐上部接入。

3、所需化学品

油气集输所需化学品包括以下14个类型:缓蚀剂、破乳剂、减阻剂、乳化剂、流动性改性剂、天然气净化剂、水合物制剂、海面浮油清净剂、防蜡剂、清蜡剂、管道清洗剂、降凝剂、降粘剂、抑泡剂等。

破乳剂

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使乳化状的液体结构破坏,以达到乳化液中各相分离开来的目的。原油破乳是指利用破乳剂的化学作用将乳化状的油水混合液中油和水分离开来,使之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以保证原油外输含水标准。

十一.炼油

炼油一般是指石油炼制,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 的煤油、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石油气和渣油;比燃料油重的组分,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采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

最重的减压渣油则经溶剂脱沥青过程生产出脱沥青油和石油沥青,或经过延迟焦化工艺使重油裂化为燃料油组份,并副产石油焦。润滑油型炼油厂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补充加氢等工艺,生产出各种发动机润滑油、机械油、变压器油、液压油等各种特殊工业用油。

1、炼油主要加工过程

习惯上将石油炼制过程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主要指常减压蒸馏,属物理变化过程。二次加工是将一次加工产物进行再加工,除热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外,还有加氢裂化(重质油在高氢压条件下,通过加热和加催化剂,发生裂化反应,生成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过程)、石油焦化(将渣油全部转化为气体、轻质油、重质油和石油焦)等。二次加工属化学变化过程。

2、炼油工艺

石油制工艺过程因原油种类不同和生产油品的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就生产燃料油品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原油蒸馏、二次加工、油品精制和提高质量的有关工艺。

1)原油蒸馏

原油蒸馏是原油炼制加工的第一步,将原油进行初步的处理、分离,并且为二次加工装置提供合格的原料。原油蒸馏是炼油过程的龙头,各炼油厂均以其原油蒸馏的处理能力作为该炼油厂的规模。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可以把原油中具有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常压系统主要生产:石脑油、重整原料、煤油、柴油等。减压系统主要生产: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裂化原料、焦化原料、沥青原料、燃料油等。

2)二次加工工艺

从原油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将重质油进行轻质化,以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这就是石油炼制的第二大部分,即原油的二次加工。二次加工工艺包括许多过程,比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向后延伸的炼制过程,原油的二次加工可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轻质油收率,可根据生产要求加以选择。二次加工工艺是石油炼制过程的主体。

3)油品精制

油品精制包括为使汽油、柴油的含硫量及安定性等指标达到产品标准而进行的加氢精制;油品的脱色、脱臭;炼厂气加工;为提高油品质量的添加剂如甲基叔丁基醚、烷基化油等加工工艺等。

3、炼油装置

炼油工艺所使用的装置称为炼油(工艺)装置。炼油装置是由一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组合而成的。不同的工艺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也有区别。根据作用的不同,可将炼油设备大致分为六类:

1)流体输送设备

主要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原油、汽油、柴油、水等)和气体(油气、空气、蒸气等),使这些物料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或者使其压力升高或降低,以满足炼油工艺的要求,主要指各种泵和压缩机。

2)加热设备

主要用于将原油或中间品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油品气化或为油品进行反应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反应空间,主要指各类加热炉、加热,大家常见的烟筒就是加热 炉的烟筒。

3)换热设备

主要用于将高温流体传给低温液体。炼厂使用这些设备的目的是加热原料、冷凝、冷却油品,并从中回收热量、节约燃料,主要指各类换热器、冷却器。

4)传质设备

用于精馏、吸收、解吸、抽提等过程,主要指各种塔,如常压塔、减压塔,大家熟悉的炼油厂的几个最高的塔就是。

5)反应设备

是为炼油工艺中进行的各类化学反应提供场所,主要指各种反应器、反应釜、反应塔,在反应塔里面装有填料和催化剂。

6)容器

主要适用于储存各种油品、石油气或其它物料,主要指各类压力容器和各类储罐,其中储油罐的用量最大。

石油地质工作 篇5

(1) 石油地质类型介绍1生油层。生油气岩是指能够产生天然气与石油的一类岩石, 而生油层则处于其组成的底层。泥质岩与碳酸盐岩是作为生油层的两类岩性, 其中富含有机质的暗色页岩、粘土岩以及泥岩是泥质岩的主要构成, 而生物灰岩、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泥灰岩以及豹斑岩则是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上述两种岩性是最适合生物大量生存、繁殖、保存的地方, 因而也被称为生油层最佳的环境。2储集层。地壳中的储集层集中而又广泛, 想要成为储集层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求:第一, 为了较好的容纳流质, 必须有大量的孔隙;第二, 必须要有过滤以及渗透流体的作用, 能够使流体在其中流动。因此, 储集层中主要由火山岩、碳酸盐岩、泥岩、碎屑岩以及变质岩等构成, 其中又以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最为重要。a.碎屑岩储集层。砾岩与砂岩共同构成了碎屑岩, 该储集层是最为重要的储集层, 当前, 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该储集层中发现并获得的。与此同时,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绝大部分也集中在该层当中。b.碳酸盐岩储集层。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白云岩等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 该层的重要性仅次于碎屑岩。将该层进行细分, 又可以分为孔隙、溶洞以及裂缝三种。这里的孔隙类似于上文提到的碎屑岩中的孔隙, 是指颗粒间所形成的小孔隙;溶洞则是指在溶解作用下扩大的孔隙, 因而也将孔隙与溶洞统一称作孔洞;裂缝则是伸长的孔隙, 这种孔隙不仅能够储存油气, 同时也是一种流体的通道[1]。3盖层。盖层的作用我们从名称上就可以猜测的到, 即防止油气渗透的隔绝岩层, 其作用是阻止油气的溢散。盖层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储集层的保存时间和效果, 可以说它的位置和范围直接影响了油气田的位置和范围。因此, 在进行石油勘探时, 对于盖层的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组成上看, 盖层由泥页岩、膏岩、盐岩以及致密的灰岩构成, 这些岩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孔隙度极低, 这也是盖层作用的具体体现。

(2) 石油地质类型的作用影响上文进行了石油地质类型特点的介绍, 这也是进行石油勘探前必须充分掌握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石油勘探的整体效果, 在勘探前都会对地质类型进行相应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再决定相应勘探技术的选用。通过不同石油地质类型的特点了解, 勘探人员首先进行相应地质类型的判断, 这一步骤极其关键, 一旦没有对地质类型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判断, 将会导致勘探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 相关人员应当对地质类型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准确的进行石油勘探及勘探技术的选用,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大大提升石油勘探的效率。

2 油田区域特征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

(1) 非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新生代陆相盆地是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 该地层内富含烃源岩有机质且能够长期保存。其中心坳陷区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位置, 在坳陷盆地的中心发育煤系, 煤层、泥页岩以及致密砂岩共生, 普遍含气。长此以往, 能够为后期形成大型地层圈闭合连续油气藏提供条件。同时, 斜坡及前渊坳陷区特点使其促进大规模沉积构造的发育, 进而形成砂岩气及页岩气, 且盆地中心也有类似于斜坡区域的地质条件, 因而也为砂岩气与页岩气的形成提供条件[2]。

因此, 在勘探此类区域的石油时, 应当充分了解上述的油气藏的有利位置、特点以及条件, 为此区域石油勘探提供有利的指向性作用, 更加有利于石油勘探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2) 常规油田区域特征及其影响由于大陆边缘地壳活动频繁, 因而成为了良好的成藏条件。地壳运动导致膏岩层的发育, 进而形成储盖层组合。克拉通正向构造区域是长期发育的古代隆起, 其中的圈闭合构造在较早时就开始发育, 并且长时间受到烃类的供给, 因而在后期就成为了烃类聚集的指向区域, 使得最终形成了生烃排聚和圈闭组合。地球南北回归线内区域有着适宜生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 有机质丰富, 最终形成了烃源岩。由于古特提斯洋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陆更替, 非洲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烃源岩。海相油气烃源岩在陆棚及台内凹陷等, 陆相油气烃源岩则在内陆盆地此类低凹区。因而, 在特提斯构造区域发现了很多大型油田[3]。

在充分了解这种常规油田区域的特征后, 在进行该区域的石油勘探时应当能够准确的摸索和了解形成常规油田的地理位置, 更有利于判断和发现此类油田, 因而能够大大的提升石油勘探工作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世界石油资源正在不断枯竭, 而各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 必须在石油勘探前对地质类型所造成的影响有充足的了解。同时, 当前的石油勘探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这样有助于石油勘探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 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举.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J].科技传播, 2010, (19) .

[2]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 2009 (3) .

石油地质工作 篇6

1 石油地质类型

1.1 储集层

储集层主要就是指能够对流体进行过滤的岩层。根据不同的组成成分, 储集层的岩石主要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的天然气石油储存量相对比较多, 是天然气、石油主要的储集区, 碎屑岩是由砂岩和砾岩构成的。随着我国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新发现的陆相盆地油田的大部分石油都在碎屑岩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碎屑岩有很多的孔洞, 为天然气和室友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 并且为石油天然气的储存提供了很多空间[1]。

1.2 生油气层

在能够开采的石油地质类型当中, 生油气层是非常重要的石油开采地质类型之一, 在生油气层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在对生油气层的勘探过程中,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是判定生油气层的重要根据。泥质岩主要就是粘土层、泥层以及页岩等组成, 富有很多有机物质;碳酸盐岩通常都是泥灰岩、隐晶质灰岩以及豹斑岩等组成, 主要呈灰色。

2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2.1 储集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储集层是我国进行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点, 是因为在进行石油勘探的过程中, 储集层中的石油天然气已经占据了相对大部分的油气储存量。在储集层当中, 由于碎屑岩中的油气储存量比较大, 并且碎屑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储油特征都非常明显, 因此, 在实际的石油勘探过程中, 勘探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偏向于碎屑岩的评定, 通过判定结果与碎屑岩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对比, 促使勘探人员能够对该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判定, 假如符合勘探工作人员需要在掌握储集层重点的前提下, 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勘探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判定, 为下一步继续勘探奠定基础[2]。

2.2 生油气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通过分析生油气层的地质特点, 能够得出结论, 生油气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都在烃源岩当中, 这样就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区域。其次,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是生油气层中非常中医好的岩土特征, 泥质岩和碳酸盐岩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构成部分, 这些对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根据。因此, 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 勘探人员应该充分掌握生油气层的地质特征以及储油特征, 然后使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判定, 在将结果与生油气层的特征进行比对, 这样就能够判断出所勘探的区域到底是不是生油气层, 实现了高效的石油勘探。

3 未来石油勘探地质趋势

在我国的石油勘探当中, 能够按照不同的地质环境将其分为非常规区域以及常规区域, 其中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简单, 非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当前很多石油开采的区域都选择在常规区域当中。但是, 随着人们的常年开采, 常规区域的石油资源数量正在逐渐减少。非常规区域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 对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 同时, 也增加了相应的勘探难度和成本, 但是迫于无奈, 在未来的石油勘探和开采范围正在向非常规区域发展[3]。因此, 应该加强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作用的研究, 为未来的石油开采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仅仅是中国的石油资源正在慢慢枯竭, 整个世界的石油资源都在逐渐的枯竭, 但是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必须对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充分了解其影响, 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科学技术的投入, 有效的提升石油勘探的水平和质量, 有效提升石油产量, 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 石油就是当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石油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增长, 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大量的石油能源消耗导致当前我国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 这就意味着当前石油勘探工作逐渐面临着复杂的地质类型。从当前石油勘探的实际形势来看, 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针对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石油勘探,石油地质类型,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晓天, 杜金虎,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齐, 王铜山.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03:278-293.

[2]邹才能, 朱如凯, 吴松涛, 杨智, 陶士振.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石油学报, 2015, 02:173-187.

石油地质工作 篇7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综合研究石油天然气在地壳中生成、运行和聚集规律的学科, 通过研究可以为石油勘探与开采作业提供数据参考, 而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自然和人为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通过研究可以为具体的地质勘探提供科学指导, 从而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生态化、环保化开展, 将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综合起来搞科研便是将环境地质学中的科研方法融汇到石油地质学的具体研究中, 二者相结合的科研方式在推进石油地质勘探、加强环境保护研究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 因而值得相关研究人员探索与研究。

1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现状

我国石油地质学研究一直秉承实践—认识—探究—再实践的研究原则, 通过将世界范围内石油地质研究方面的相关科研理论与成果综合的运用到我国石油勘探工作中来, 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勘探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而结合石油勘探现场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实际勘探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而最后再次将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石油地质学勘探研究中逐渐总结了陆相、海相、潜山、近海、前陆盆地、火山等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油气藏的实际勘探与其形成规律, 尤其是海相古生界、前陆盆地的逆掩推覆带及火山等地质极为复杂的地区的油气藏的勘探为我国石油地质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在石油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我们也应明确一点:在具体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井喷、火灾爆炸、硫化氢泄露、危险化学品事故、油气管线泄露、放射性事件等突发事故, 这些突发事故不但会危及现场勘探人员的人身健康, 还会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因而新时期在石油地质研究中有必要结合环境地质研究相关知识, 以实现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研究作业。

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坍塌、海水入侵、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及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频发生表明世界范围内地质环境已经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 相关人员逐渐加大了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力度, 通过对与地质环境相关因素的详细分析, 为地质勘探、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目前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方法有:通过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矿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等的研究探索地质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工业污染的追踪研究, 探究污染物由地表水的灌溉经过土层渗入地下水的途径;采用矿物学方法对大气颗粒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等, 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空间性、动态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 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3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结合研究的意义

(1)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的结合有利于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的创新

结合现有石油勘探与产量的预测, 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得出了保守预测, 到2030年石油的年度总产量会达到2亿吨, 而天然气的总产量也将超过2.5亿立方米, 因而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结合环境地质学的相关成果创新研究方向与勘探技术, 以推进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全面深化发展。我国应加大对滩海、浅海及深海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力度, 创新三维、沙漠、山地等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通过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深化研究成像测井以及压裂酸化等技术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例如, 在进行具体的石油地质勘探作业时可以利用环境地质学的设计研究工作程序, 在对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其相关性, 并且对勘探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构建环境地质与石油地质综合模型, 从而对该区域的地质环境及石油生成环境进行全面的推测演化, 通过演化总结出该区域的石油的生成规律, 从而提出更有效的勘探策略。

(2)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油田的开采收集率

石油地质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油田勘探与开采、收集率是其探究的核心问题, 因而在融合了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之后, 应进一步强化油田的开采收集率, 从而推进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现有石油开采技术的分析可知, 由于开采技术的不科学导致有50%以上的石油仍滞留在储油层而未被开采出来, 因而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的开采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可以结合环境地质学研究中的钻加密开发技术、分层或重复压裂技术、注射聚合物驱油剂等技术强化对石油的二次或多次开采技术。在具体的开采收集作业中也可以采用蒸汽驱油、三元复合混合驱油技术等提高收集率。

4 结语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虽然是地质学的两个分支,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二者却存在一定的互通性, 随着社会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加大及各种环境地质灾害的频发, 研究人员有必要加大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的结合研究力度, 以为我国地质勘探工作的全面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柳广弟, 孙明亮.“石油地质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 2013, 01:43-47.

浅谈石油地质勘探创新 篇8

近年来, 中国石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配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石油在多个盆地的勘探工作, 取得储量的重大发现;三次采油技术攻关和现场应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国产强碱三元复合驱在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 East V1.0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 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可以说, 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在油田的增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1 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决定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 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亿吨, 天然气需求量也将达2000亿立方米。如果同期我国油气资源得不到重大的发现, 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只能保持在1.8亿~2亿吨之间, 缺口分别为1亿~1.2亿吨、1.8亿~2亿吨: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1600亿立方米, 缺口分别为200亿立方米、400亿~500亿立方米。202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分别为50%、78%左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 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 缺乏战略接替区, 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 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压力很大, 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必须要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 以创新求突破, 改变主要靠购买增加资源的状况, 变买资源为主为以勘探为主, 全面提升石油资源开采使用效益。

2 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油气勘探正在向勘探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精细化、集成化发展, 油气勘探研究形成了以多学科协同研究为基础的综合体系,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2.1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自地震勘探技术进入石油勘探领域之后, 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维地震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使当时的油气发现数量与储量大幅度增加, 成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一批新技术迅速发展, 它们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区勘探的成功率, 也给老区勘探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现阶段, 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促使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设备制造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成像技术和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应用, 使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更加广泛, 三维地震、井眼地震、地震油藏描述与监测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 均已在油气勘探与生产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采收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迹象表明, 各种方法技术的集成与生产问题的实时解决, 是这些技术发展的趋势。未来将出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部署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 实施实时地震油藏生产监测, 实现油田生产仪表化 (电子化) 管理;发展实时深度成像技术, 实施随钻地震成像, 实现钻井进程可视化控制;完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 实现岩性和直接流体判别勘探;建立数据处理-解释-评价-决策过程可视化综合系统, 全面提升多学科工作组的研究能力和资产评估组的决策准确性。

2.2 测井技术

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新形势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机械、计算机、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这种大环境下, 测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 测井仪器已经从数控测井仪器向成像测井仪器方向发展, 成像测井仪器可以以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在更短的时间内传送更多的测量数据;一次下井可以组合更多的下井仪器;一个仪器有更多的探测器, 扩大了井眼的覆盖范围, 进行成像测量;仪器具有更高的采样率、更高的分辨率和多种探测深度。除了成像测井技术外,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套管井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和快速平台测井技术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成为近期关键的测井技术。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 得到了不断改进, 测井精度和测量速度得到了极大提高, 现场应用越来越广泛, 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随钻测井仪器正在向着阵列化成像方向发展, 某些随钻测井项目已经实现成像测量, 而且成像测井仪器更加配套, 仪器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并且使常规测井仪器向着多组合、小尺寸、高可靠、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测井平台可以缩短测井时间, 降低测井中的故障率, 并大大节省了占用井场的时间。与成像测井仪相比, 其成本低得多, 服务价格可以大大下降。这一系列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2.3 钻井技术

由于钻井费用占了石油工业勘探开发费用的50%~80%, 所以, 研究和发展先进适用的钻井技术是国外大石油公司降低勘探开发成本的主要着力点。主要有:欠平衡钻井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起源于加拿大, 欠平衡钻井技术可减轻地层损害, 提高机械钻速, 克服漏失和卡钻, 是开发枯竭油层的一种好方法。但欠平衡钻井技术要比常规钻井技术复杂, 首先要增加一系列的设备, 并且在安全和防腐方面目前也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大位移井钻井技术。20年代美国开始运用大位移井, 90年代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大位移井技术主要用于以较少的平台开发海上油气田和从陆上开发近海油气田。多分支井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井能由多个储层同时泄油到一个主要井眼。储层和地下环境要求确定主井眼与多分支水平井的连接规范。目前在国际上一致承认的是TAML对多分支井完井系统的分级。TAML把多分支水平井的完井分为6个级, 其中第三级里包括一个亚级, 多分支水平井是提高油井产量和产能的一种方法。

3 石油地质勘探创新探讨

加强石油地质勘探研究, 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新路径, 对提高石油产量,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利用计算机仿真, 提高勘探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 三维地震模拟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盆地模拟、含油气系统模拟、油藏模拟以及地下成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 由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质信息系统组成的3G技术将在数据组织、力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上产生一次新的飞跃。含油气系统是把油气形成、运移、聚集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进行应用, 从而改变了以往孤立地研究各单一成藏条件的状况, 在预测含油气区带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找油理论和手段。综合利用计算机、GPS、GIS、3G等技术, 可以实现石油地质勘探的仿真, 提高勘探的效率。Tiab曾将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相结合并成功应用于裂隙性油藏的分析, 并在二维空间中绘制了阿尔及利亚Hassi Messaoud油田大区块裂隙强度分布图和裂隙网络, 取得了油藏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3.2 采用可膨胀套管技术, 降低勘探成本

膨胀管技术问世于80年代初, 当钻遇水层或破碎带而无法正常钻进时, 将其下入井内, 用扩管器将异型管扩成圆形并使其靠在井壁上, 借以封堵水层和破碎带。到90年代末, 美国研制出割缝膨胀管, 这种割缝膨胀管比异型管更容易扩径, 因此其封堵破碎带的效果更好。常规钻井中是将固定尺寸的套管下入井中, 从井口到油层的尺寸是逐渐缩小的。因此, 有可能因为井眼尺寸而限制某一深度的井下作业, 甚至不能达到目的层。壳牌研究中心最近开发了膨胀式割缝管和实体套管, 其中膨胀式割缝管的直径可膨胀至原有的2倍。这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简便有效地解决复杂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 二是可以减少上部井眼的尺寸和套管层数, 甚至在几年内实现从井口到井底以同一尺寸钻井, 这样可以钻更深的直井和大位移井, 三是可以修复老井被损坏的套管, 四是可以大大降低钻井成本。目前,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胜利、大庆等大型油气田的钻井勘探中。

3.3 多维发展, 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

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今后面临着在复杂山地、黄土塬、超低孔低渗、薄层等作业的世界级难题, 物探技术面临着从油田勘探到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挑战。为此, 中国石油制定了物探技术发展蓝图 (如图1所示) :沿着二维描述、三维描述、三维可视化、四维检测、全面解决方案的技术发展路线, 在勘探阶段, 发展以重磁电、复杂地表采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叠前储层预测和圈闭评价为主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评价阶段, 以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 发展以高精度三维、叠前属性描述、流体识别、定性、半定量圈闭评价和油藏静态建模为主的物探评价技术;在开发阶段, 发展以数字、高密度、多波、井筒、四维、流体识别、储层改造动态检测、油藏动态建模为主的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在二次开发和提高采收率阶段, 地震、测井、钻井等工程技术一体化, 开展滚动评价, 提供勘探开发全面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确保能源安全, 维护石油保障能力, 要进一步夯实基础, 加大物探软件、硬件研发, 坚持“陆地”和“海洋”两条路径共同发展, 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

3.4 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增强石油勘探的实效性

加强对岩石物理分析技术、非均质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模拟和表征分析技术、复杂构造及非均质速度建模及成像新技术、储层及流体地球物理识别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时移地震技术、井地联合勘探技术、深海拖缆及OBC勘探技术、海洋电磁勘探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全面提升石油勘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 通过持续不断发展, 逐步实现物探技术应用和服务方式的延伸:一是技术发展实现从构造向岩性、从叠后向叠前、从时间域向深度域、从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从储层预测向烃类检测、从事后向事前的延伸;二是技术链从勘探向开发延伸, 形成完整的物探技术链条, 贯穿油田勘探开发的生命周期;三是业务链向油藏、海域、软硬件、信息等多领域延伸, 全面提升中国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巴林海上“二号区块”勘探项目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在巴林获得此类项目, 就充分利用了多种新的勘探手段和方法, 提高了勘探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在全球资源日趋枯竭,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的今天,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研究, 有助于提高石油勘探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油气产量, 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武, 撒利明, 董世泰, 唐东磊.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实践与未来[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2]张颖, 刘雯林.中国陆上石油地球物理核心技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 2005.

[3]鄢泰宁, 薛维, 卢春华.铝合金钻杆的优越性及其在地探深孔中的应用前景[J].探矿工程 (岩土钻掘工程) , 2010.

石油地质工作 篇9

1 石油地震地质概念

石油地震地质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 在早期作为利用地震的资料对石油资源研究的学科, 受到很多的关注, 随着近些年的研究与探索, 将其定义成涉及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石油构造地质学、勘探地震、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开发地震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从上面提到的概念中可以看到, 石油地震地质学中包含石油地质的各分支学科 (如构造、成藏、沉积等) 。随着科技和地震勘测技术的发展, 地震资料在石油资源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地震资料的应用也由原先的定性化发展成为如今的定量化。所以, 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是在石油资源研究中的基础。目前石油地震技术成为石油的地质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综合利用地震、测试、地质、测井、采油和分析化验以及钻井等各种资料, 对含油气的盆地形成和演化、油气圈闭和资源潜力、地层和构造特征、生烃、沉积、油气运移和保存、储层、区带评价、油藏建模、油藏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和油藏动态分析以及剩余油进行研究的一门综合技术, 包括了勘探开发油气的整个过程。

2 地震-地质一体化研究思路

对油气地区的勘查开采必须由正确的研究思路和方案方法作为前提, 石油地震地质学从地质到地震再到地质的研究思路作为地质资料标定, 表现出由点到面到体的方式。方法主要概括为四部, 简称“四步法”。

第一步, 对现有的地质材料作出充分利用, 包括地面的露头、测井、钻井和分析化验以及测试等。整体的地质模型是建立在“点”上的。

第二步, 根据地质模型的指导, 对各种地震技术进行利用, 把地震资料信息转换成地质信息的数据, 如波阻抗、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各类属性体、电阻率、和剖面等。

第三步, 将地震和地质资料相结合,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

第四步, 通过相关的地质资料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检测和标定, 得到准确的结果, 再针对结果建立更为全面和精确的地质模型。

“四步法”的实现流程是根据“四步法”的研究思路从地质出发, 通过地质和地震的结合研究, 再回到地质模块的过程, 充分地显现了地震和地质结合为一体的理念。拿一个拥有地震资料的工作区域为例, 具体四步的实现过程为:

第一, 通过地面的露头和钻井取心以及分析化验的资料, 对取心井段的沉积相做出分析, 用分析的结果来标定取心井段关于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等的测井曲线, 同测井曲线的形式将沉积相表达出来, 再通过获得的测井曲线进行研究, 了解未取心的井段沉积相, 从而对所标层段的沉积相做出分析;

第二, 通过储层参数反演, 将地震数据体转换成波阻抗、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数据体, 或者通过地震数据体的分类、聚类等分析, 将地震数据转换为多种地震相:

第三, 在所得的沉积相引导下, 利用地震数据和地质数据相结合, 解释沉积相所表达的内容, 获得比较准确的剖面图以及沉积相平面, 直到利用建模与三维可视化做出所得的沉积相的立体模型:

第四, 最后利用单井的沉积相做出检测和标定, 得到最后的结果。

作为“四步法”顺利实施的关键, 地震和地质的结合也是石油地震地质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将地震和地质有机结合的内涵是资料的合理利用。地震和地质是相辅相成的, 在通过地震资料完成地质研究的同时, 地质的标定还能够解决地震的多解性, 所谓地震多解性是地球物理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 地震的同相轴表示为波阻抗界面, 且在各类的属性体中, 同相轴代表着不同的属性值大小, 但属性值不可能有地质含义.所以需要地质的标定来给予它相应的地质含义。常用的地质标定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 通过地质模型进行地质标定。用已存在的地质模型来标定地震资料, 再通过地质原理对其进行分析, 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地质含义的赋予。

第二, 通过合成记录进行地质标定。运用声波与密度的测井资料合成地震记录, 然后与实际的地震记录做出对比, 最后赋予其地质含义。

第三, 通过正演模拟进行地质标定。通过现有的资料, 在地下建立二维和三维的地质模型。利用射线的追踪或者波动方程等方式, 正演模拟地质模型的相关地震记录, 再经过偏移成像与反演。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模拟记录和实际地震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 经过修正初始的模型, 使模型更加接近地下的真实地质, 从而对地下的地质进行了解。

随着计算机科技和地震资料的不断发展,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也开始广泛应用, 形成了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以及解释三个不同层次的有效技术体系。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了解地下真实的地质情况在实践中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做好地质和地震之间的结合与一体化是石油地震地质学研究的精髓。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清楚的认识到石油的重要性, 在勘测和开采的技术上也开始了不断的研究, 石油地震地质学作为一门新的研究理论在实践的应用中尚不完善, 如何更好地做好地震和地质的一体化, 更好地将多领域的研究应用在石油的勘测过程中,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特别是沉积单元和烃类检测等研究方面将成为石油地震地质研究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云金表, 赵利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 2009 (2) [1]云金表, 赵利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沙箱模拟与形成机制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 2009 (2)

[2]宗国洪, 肖焕钦, 李常宝.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 2010 (3) [2]宗国洪, 肖焕钦, 李常宝.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 2010 (3)

[3]任建业, 张青林.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8) [3]任建业, 张青林.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8)

[4]郝雪峰, 熊伟, 卓勤功.东营凹陷胜利村背斜成因新认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6) [4]郝雪峰, 熊伟, 卓勤功.东营凹陷胜利村背斜成因新认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6)

上一篇:PLC控制改造下一篇: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