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2024-06-02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共8篇)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篇1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

张元强

转眼间煤矿地质学这门课程半学期已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并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各项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这近一年时间里,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2、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3、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

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矿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近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丰汇煤矿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各个行业对煤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国的煤矿产业也有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到煤矿是否能够安全生产, 并且对煤矿的生产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做不好煤矿地质测量工作, 可能会阻碍煤矿行业的发展, 甚至会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影响人民的生命。

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行业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行业的发展前景, 更加是保障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一)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在煤矿进行开发的全部过程都需要对煤矿地质进行测量。在生产阶段, 要对开采所在地的地质进行测量, 再根据地质决定开采所需要的设备。除此之外, 还要对煤矿矿体的几何和储量进行管理, 监测岩层的移动以及该如何在采矿时保护地面的建筑物。这些工作都是以煤矿地质的测量工作作为前提的。

进行煤矿地质测量工作, 可以了解采空区的测绘、井下的所有巷道以及周围小煤矿的开采和地表的关系情况, 可以了解煤矿开采的第一手资料。只有切实的开展煤矿地质的测量工作, 才能够保证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 也才能够及时的制定一些灾害预防的措施和处理灾害的方案, 也只有这样, 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二)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密切相关

在进行煤矿作业时, 由于煤矿行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 再加上煤矿地质条件也是经常变化的。不断移动的煤矿工作面, 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安全的生产因素, 如水害、顶板事故、有毒有害气体等, 这些不安全的生产因素会时时刻刻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通过煤矿地质的测量, 可以对巷道的方向、位置、断面规格、坡度进行跟踪治疗, 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发现威胁煤矿生产的因素。对煤矿的地质进行测量, 还可以了解煤矿周边水源的地点和空间位置, 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由于煤矿周边水源侵入而形成的透水事故,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多一分保障。

三、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要点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煤矿地质测量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煤矿生产的现代化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对煤矿的地地质质进进行行测测量量。。

(一) 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我国的煤矿企业与其他现代化国家相比, 其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就显得比较落后, 煤矿生产的部门联系不密切, 不能及时交流发现的问题, 再加上煤矿生产的动态性, 导致我国的煤矿行业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滞后。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煤矿行业也步入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化和数字化对煤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煤矿测量的地质资料是一个与空间位置有着紧密联系、动态变化的、活跃的信息, 该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不弄清楚煤矿的地质, 就很容易导致矿井出现淹水或者是煤尘瓦斯的爆炸事故的发生, 会对煤矿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同时也会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人工检索和处理煤矿的地质信息, 就很难满足煤矿信息化生产与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 应该将空间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煤矿地质测量的工作。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其可以在测量地质时, 将煤矿测量的地质信息进行数字化, 对测量部门进行信息化。空间信息系统可以对煤矿地质的测量数据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还可以自动生成煤矿地质测量所需的基础图件。空间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的分析和决策矿井下的突发事件。

空间信息系统是由煤矿地质测量平台、煤矿地质测量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煤矿地质测量的图形与数据管理系统、煤矿地质测量3D模拟系统等组成。空间信息系统可以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测量的原始数据、也可以对采集到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因此空间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 CAD绘图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应用

CAD绘图技术指利用计算机, 通过算法和程序来构造图形。其构造的图形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事物, 也可以是虚拟的构造。CAD绘图技术可以通过处理大量地质测量数据以及生产的数据资料, 处理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获得地质的生产信息, 进而绘制出煤矿生产的图件, 绘制出来的图件也可以随着地质测量信息的变化而改变。

由于煤矿行业中不严格的管理、不当的操作、以及低劣的工程质量, 在煤矿生产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CAD绘图技术可以使用计算机以一种三维的图像再现事故发生的场景, 这样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在三维图上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样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

(三) 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C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把煤矿地质测量的数据建立到一个数据库, 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自动生成一个生产所需的相关的图件, 比如采掘工程的平面图、煤岩层的对比图等。图件可以反映煤矿工人的工作状态以及设备实时运行的管理, 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动态监控。

C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的数据库为基础, 采用三维模式, 为煤矿产业提供动态的地理信息, 及时的反映煤矿作业, 可以及时的将检测到煤矿地质信息记录到数据库。C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煤矿地质测量的现代化水平, 更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保障, 也可以减少因为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 3D模型的构建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在煤矿地质测量中, 如果能建立一个3D模型, 那么在煤矿生产中就可以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直接的观察, 如果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更正, 这样就能避免许多必要的事故。但是受数据采集、数据生成的影响, 目前很多3D模型的软件还是不能广泛应用于煤矿地质的测量。3D模型的构建是基于点、线、面、体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由煤炭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系统MS-GIS.0正是基于3D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研发的, 系统MSGIS.0是由基础数据管理系统、3D模型系统、GIS平台、图形与数据管理系统等组成的。系统MSGIS.0可以对煤矿地质测量的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制图、分析等, 煤矿行业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煤矿的勘探、生产、开采的远程管理。

(五)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煤矿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同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最终研发出的先进技术。当前, 想使各个行业实现数字化, 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先进手段, 通过企业的合理应用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对于数字化制图技术而言, 其主要是通过数字将地球表面的一些空间元素进行抽象化, 然后利用属性、图像以及坐标的形式来准确地描述对象, 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终合理的将其联系起来, 然后直接在具有存储性能的介质上存贮相关的数据文件,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并且获得的成果精度非常安全可靠。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与地质测绘仪器的应用逐渐普及, 数字化制图技术在诸多的测绘生产以及社会实践中也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

而数字化制图技术在采矿场形状以及其它形状地形图的具体应用就是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以及工程规划, 最终为组织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并且具体需要做的就是在以矿业信息数据为依据的基础之上, 合理利用现代的空间分析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数字收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其他技术, 最终为矿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制定详细规划、进行全面的开拓设计、对决策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它已经成为了仿真模拟与对煤矿地质测量过程进行分析的强大的技术平台与工具。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在收集精确详细地理信息的基础之上, 对台阶地形图进行合理的验收, 有效计算出每个月的矿岩量, 并制定生产验收报表, 使煤矿具有高度自动化、信息化, 并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 最终实现遥控采矿或者无人采矿的高科技找矿。

当前数字化制图技术仍然在不断向前发展, 并且全站仪也已经达到了普及, 以往的三角测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种种需求, 因此逐渐脱离这个舞台, 利用灵活的网或者导线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效益, 在信息获取的角度看来,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采集手段也已经越来越多:已经由传统的钻探手段发展成为了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勘探的手段, 所以数字化制图技术已经为煤矿地质测量带来了新的生机, 并加快了其发展的速度。

结语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直接关系到煤矿行业的发展前景, 更加是保障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煤矿地质测量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煤矿生产的现代化需要。只有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对煤矿的地质进行测量, 才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保障, 也才能减少因为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肖军.浅谈蓝光数字化矿山软件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 2011 (34) :37-39.

[2]萨贤春.煤矿地测信息系统 (MSGIS) [J].地质评论, 2009:135-137.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篇3

【关键词】煤矿;地质工作;生产;作用

一.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

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以及建设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现实中的煤矿生产中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安全事故为冒顶、瓦斯爆炸以及突水事故,这些事故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地质工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这样的环境下切实强化煤矿地质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煤矿地质工作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防止矿井水灾事故、降低瓦斯事故的发生概率、防止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及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等多方面。从防止矿井水灾事故方面来讲,要想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能够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除了要在相关的设备器具等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外,更要在地质工作方面下足功夫。借助于科学的地质工作我们将会对煤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具有充足的了解,对矿区的主要含水层、水文特征、含水层的含水性随季节以及年度降雨量的變化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大致的把握和掌控,进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知道准则。另外,在生产实际中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进行探明,采用超前打钻探放水,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水患控制的主导权,最大限度上降低水灾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此,在是工程产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关的必要措施。首先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患影响的矿井,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坚持“有掘必探”,加强探放水工作。而在矿井受水害威胁的区域,则应当进行巷道掘进前,应当采用钻探、物探和化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二.避免瓦斯事故的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一直占据着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部分,此类安全事故的影响力较大,且范围较为广泛,为煤矿一线工人的生命以及煤矿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处理和解决瓦斯事故的问题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一通三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瓦斯地质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这使得经过多年的发展过后我国在应对瓦斯问题上仍然以防御为主,缺少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布控手段,进而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瓦斯事故的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缺少地质工作而使煤矿生产造成的巨大安全隐患。而地质工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对于突出矿井务必要及时编订瓦斯地质图,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定期验证地质资料。通过合理的地质工作不仅能将煤层的埋藏深度以及构造和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认识和梳理,还能够根据此类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应对措施,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做好预防瓦斯灾害的充分预防和控制。

三.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煤矿企业对于规范性的要求较高,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循应有的规范和程序,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设计进行施工。而煤矿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正是制定这些设计的最主要依据和条件,如果地质工作没有认真进行的话,那么设计也将存在较大的欠缺。只有对特定区域的煤层产状、结构、性质以及厚度和横向变化、瓦斯情况等多类煤矿地质资料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相关的设计部门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因此,在煤矿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矿区总体设计、矿井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精查地质报告”进行设计。鉴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至关重要。但是限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煤矿之间的安全系数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和准确的体现出了施工过程中将遇到的实际情况。这也直接的说明了如果地质工作落实到位的话,将会为煤矿的设计工作提供巨大助益。针对于此类情况,应当在煤矿建设和生产中,当矿区现有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应当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项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四.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此外,顶板事故也是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安全事故。虽然经过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煤矿生产中对于各类先进技术和科学手段也加大了应用力度,使得煤矿中顶板事故的发生频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在煤矿中顶板事故依然是主要的安全事故之一,成为了限制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掣肘。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既包括生产工艺的落后性,生产流程和步骤没有严格遵照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包括工人素质较差,对于相关技术的掌握不熟练,执行力度不足等。但是更多的却是来自于地质工作方面的限制,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以及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都是造成顶板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具备较为详尽的地质资料,则可以在施工之前就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进行了解和确定不同区域实行的不同措施,尤其是掘进爆破工艺和支护方式。再辅之以人员和设备的必要保证和支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从管理和技术双层面上对顶板事故进行预防,最终将顶板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五、结束语

煤矿地质工作是进行煤矿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强化地质工作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煤矿地质工作的发展仍然处于欠发达阶段,所以对其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在日后的煤矿生产中充分发挥出地质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最大限度上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并且针对于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作用来说,一定要重视起煤矿地质工作,通过地质工作的相关成果来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田质甫.浅谈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246.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复习题 篇4

一、填空题:

1、2013 年 12 月 31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 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执 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 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 安全)”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 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 训,每(3)年至少进行 1 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 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 种类型。

7、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依据以(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影响采区 合理划分因素为主。

8、煤层稳定性以(煤层变化规律)和(可采性)划分,采用(定性)和(定 量)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 K 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 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

10、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 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 类型划分。

12、煤矿必须备齐(地质勘探报告)、(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建矿地质 报告)和(生产地质报告)等地质资料。

13、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 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 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14、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结构)、(瓦斯赋存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 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15、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应遵循(物探)、(钻探)相结合的原则,坚持 “(一 孔多用)”,钻孔应兼顾(构造、瓦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多项任务。

16、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提出普查报告,由煤 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17、煤层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18、井下(现场)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2)天内 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对采掘(剥)工程布 臵有影响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地质信息),应及时报告矿井总工程师。

19、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20、地质综合分析应紧密围绕煤矿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着眼当前,兼 顾长远,立足煤矿,结合区域,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和新方法。

21、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 的进展及时发出;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 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地质预报经(矿井总工程 师)审查签字后生效。

22、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 1 次。生产地质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23、采区设计前(3)个月应提出采区地质说明书,并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 审批。

24、采区开采结束后(6)个月内,应提出采区地质总结报告,报矿井总工 程师审核。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在(30)日内提出采后(地质总结报告),报 矿井总工程师审核。

25、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揭露岩层的(特征)、(厚度)及(产状)等,(煤 层)、顶底板及(标志层)应重点观测,同时对井巷施工中的(巷道变形)、(冒 顶)、(片帮、底鼓和(出水点)等情况进行观测。

26、掘进工作面设计前(1)个月,地测部门应提出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并由矿井总工程师审批。

27、回采工作面形成后,应开展相关(物探)、(钻探)等补充地质工作,查 明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情况,并在(10)日内提出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由矿 井总工程师审批。

28、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依托(信息化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地测资料、设计资料和采掘工程(数据库,实现煤 矿地质信息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

29、煤矿应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进行地质资料(处理)、(综合分析)和(数字化自动成图),实现地质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30、闭坑地质报告应在开采活动结束的前(1)年由煤矿企业组织编写。煤 矿闭坑地质报告(包括图纸资料)应报所在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 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31、煤矿每年年末应根据有关资料,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炭(资源 /储量)估算,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动态。

32、综合分析成果应反映在(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地 质图件上。

二、简答题:

1、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1)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 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2)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 报工作。

(3)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 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 题。

(4)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5)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 值。

2、煤矿必须备齐的图件有哪些?

答:

(1)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2)煤矿地形地质图或基岩地质图;

(3)煤矿煤岩层对比图;

(4)煤矿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 影图和立面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5)煤矿地质剖面图;

(6)煤矿水平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 25°的多煤层煤矿);

(7)勘探钻孔柱状图;

(8)矿井瓦斯地质图;

(9)井上下对照图;

(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急倾斜煤层要绘采掘工程立面图);

(11)井巷、石门地质编录;

(12)工程地质相关图件。

3、煤矿必须备齐哪些地质资料台账?

答:

(1)钻孔成果台账;

(2)地质构造台账;

(3)矿井瓦斯资料台账;

(4)煤质资料台账;

(5)井筒、石门见煤点台账;

(6)工程地质资料台账;

(7)资源/储量台账;

(8)井田及周边采空区、老窑地质资料台账;

(9)井下火区地质资料台账;

(10)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4、煤矿有哪些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答: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 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 不良地质体。

5、煤矿地质观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1)观测、描述、记录应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记录簿上,记 录簿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2)观测与描述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表达确切、重点突出、图文 结合、字迹清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3)观测与描述应记录时间、地点、位臵和观测、记录者姓名;

(4)观测与描述应做到现场与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5)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转绘在素描卡片、成果台账及相关图件上,由 观测人员进行校对。

6、断层观测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 角;

(2)断层带中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及充水性等;

(3)断层两盘煤、岩层的层位、岩性、产状、错位和牵引特征、伴生和派 生小构造、断层类型;

(4)断层的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

(5)断层附近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围岩破碎程度、出水和瓦斯涌出情况 等。

8、煤巷素描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答:

(1)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实 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一帮素描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近水平、缓倾斜煤层时,第一分层巷道应做一帮素描图。

(2)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煤层稳定或较稳定时,应编绘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时,应编录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或底)水平切面图。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倾斜、急倾斜厚煤层时,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 必要的迎头断面,并编绘巷顶水平切面图。

9、地质预报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1)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

(2)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

(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

(4)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 量,老空区、老窑位臵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臵及封孔 情况等;

(5)露天煤矿滑落层(面)的赋存状态及边坡滑落规律,影响边坡稳定的 各种因素及影响程度等;

(6)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

10、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

(1)煤矿概况。煤矿边界、老窑边界和采空区分布等。

(2)煤矿勘查资料。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勘探钻孔和物探资料等。

(3)煤矿地质因素。地层、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地温和地应力 等。

(4)煤矿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5)煤矿设计。煤矿规模、服务年限、井田开拓、采区布臵、井巷和硐室 等。

(6)瓦斯抽采资料。

(7)煤矿采掘工程。井巷、硐室及采空区等。

(8)煤炭资源/储量。

(9)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

(10)相关地质资料。建矿地质报告、生产地质报告、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 类型划分报告,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 书等。

11、煤矿生产阶段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煤矿地质学重点 篇5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具有很高的温度,无论是火山爆发,温泉的存在,还是深井温度的增高,度说明了这一点。根据地表以下地热的来源和温度分布状况:将其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和增温层。

变温层:又称外热层,指地下温度明显地受到地表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带。

恒温层:又称常温层,位于变温层下面,是地下温度变化幅度等于零的地带。

增温层:又称内热层,位于恒温层下面,是地下温度完全受控于地球的内热活动,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地带。(一般3ºC/100m)

地温梯度:地球内部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率称为地温梯度,又称地热梯度。(通常以ºC/m,ºC/100m或ºC/1000m表示)地热增温级:温度每升高1ºC所增加的深度,又称地温级。(m/ºC表示)

地质作用能:内能:①地内热能②重力能③地球旋转能。外能:①太阳辐射能②日月引力能③生物能。

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地震作用,构造作用(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风,河流,地下水,湖泊,海洋,冰川地址作用,块体运动。)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发挥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作用等。

气液变质作用:具有一定化学活动性气体和热液与固体岩石进行交代反应,使岩石的矿物和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变质作用。

矿物: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固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岩石: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和岩屑的集合体。

克拉克常量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钛Ti氢H

岩床:又称岩席。岩浆沿层面流动铺开,形成与地层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岩床厚度一般较小,面积较大。岩墙:围岩层理或片理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火成岩(岩浆岩)分为:超酸性岩,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篇6

【摘 要】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易于被忽视的问题。因此,为提高

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

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问题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9)12-0078-02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

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

发生多起因水文地质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

故。在山区,由于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应考虑以下内容。

1.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

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

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分析并

预侧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

筑物的反作用。

4.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

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

中钢筋的腐蚀性。

(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

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

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地震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4)在地下室车库设计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上浮问题。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

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

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

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

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

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

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

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

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

身的性能。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

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渗水

试验和压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

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

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

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

2009 年第12 期 大 众 科 技 No.12,2009

(总第124 期)DA ZHONG KE JI(Cumulatively No.124)

【收稿日期】2009-08-17

【作者简介】杜雄进(1962-),男,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勘察研究。万方数据

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

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

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

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

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

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

细管性、可塑性等等,在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三)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变化

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

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

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

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

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

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干潜水面

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①土体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

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体产生滑

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

坏、强度降低、软化,引发山体滑坡。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

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

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舟山市定(海)马(岙)公路是 1998 年建成通车的山岭

二级公路,是连接定海城区和马岙的一条重要通道,日车流

量达7000~8000 辆。2008 年3 月4 日,据当地群众反映,舟

山市定马线长春岭隧道东南侧公路K3+900~K4+050 右边坡

坡体出现7 条裂缝。初步认定为斜坡失稳,形成拉张裂缝,存在滑坡隐患。

经勘察可知,滑坡周界在平面上呈箕状。滑坡后缘边界

标高185m,滑坡前缘边界标高125~135m,地形上见较多不

规则的小陡坎,物探显示明显的低阻带;两侧大致以山脊向

沟谷过渡线为界,所处海拔高程125~185m,地形坡度15~

35°,下部公路切坡段50~70°,主滑方向220~240°。滑

坡体上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梯田,种植蕃薯、大

豆等农作物,排水系统较完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改种杨

梅树等,排水系统失修被破坏。局部坡上见有“马刀树”,推

测滑坡体曾有滑移,目前处于蠕滑状态。08 年初出现了罕有的冬季大雪,雪量大,时间长,雪水渗入坡体,反复胀冻,土的强度降低,导致坡体下部出现7 条裂缝,裂缝宽0.3~

1.5m,长5~20m,深0.6~3.5m,裂缝断续出现,走向与定

马公路平行。滑坡宽约110m,最大斜长约127m,投影面积约

9247m2。根据钻孔岩芯土样判断及地表测量,滑动面最大埋深

约5.5m。按平均厚度3.5m 计,体积约43153m3;根据地表及

钻孔揭露,滑坡体组成物质为残坡积含角砾粉质粘土、含碎

石粉质粘土及全风化熔结凝灰岩等,滑床为强风化、中风化

熔结凝灰岩。经调查,在滑坡前缘边坡处未见基岩内有泉水

渗透或排出。因此,综合确定该滑坡为中型浅层滑坡。滑坡

目前变形不明显,剩余推力大,处于蠕滑状态即临界稳定状

态,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极易发生滑动。滑坡主滑方向220~

240°,前缘为定马公路,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较大

威胁,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对滑坡进行治理。

本滑坡通过坡上排水、放坡及锚索、格构梁护坡等措施

综合治理,目前基本稳定。同时,对滑坡体、滑坡裂缝等地

段进行了定员监测,以确保公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

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

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

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如1995 年12 月19 日,浙江医院内1 号楼北侧路面塌出

椭圆形的一个大坑,长约9m,宽5m 多,塌陷造成1 人死亡,这是发生在杭州的一次岩溶塌陷。所谓岩溶顾名思义就是石

灰岩被侵蚀、溶蚀,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河、溶沟等,如果

过量开采地下水,则会造成地面塌陷和沉降,浙江医院的这

起地面塌陷就是和当时高强度超采地下水有关。

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是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介绍,嘉兴市区地

面沉降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目前其地面沉降量已为浙江

之最,近年来还在以每年2~2.5cm 的速率递增。海宁、桐乡、海盐、嘉善地面沉降也都超过50cm,沉降总面积达2000 km2,与苏锡常沪地区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形沉降区。宁波平原沉降

面积150km2,近年来虽已大量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但其平均

沉降速率每年也在1cm 左右。另外,台州路桥、温岭金清、温西、乐清虹桥等地沉降也在严重发展中。

(3)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

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

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2.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

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

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

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

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

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

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孔德坊.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4.[3] 陈国明.浅谈地下水危害及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J].西部

探矿工程,2006(3).[4] 乐安祺,宋赞.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

咨询导报,2007(19).[5] 舟山市定马线长春岭滑坡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R].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2008.[6] 杭州城市地质调查报告[R].浙江省地质调查院,2008.万方数据

浅谈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

作者: 杜雄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浙江,杭州,310012

刊名:

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9(12)

1.杭州城市地质调查报告 2008

2.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舟山市定马线长春岭滑坡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008

4.孔德坊.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4.5.乐安祺;宋赞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期刊论文]-科技咨询导报 2007(19)

6.陈国明.浅谈地下水危害及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6(3).7.陈国明浅谈地下水危害及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期刊论文]-西部探矿工程 2006(03)

8.乐安祺,宋赞.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不容忽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9.孔德坊工程岩土学 1994

10.舟山市定马线长春岭滑坡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2008.11.工程地质手册 2007

浅谈加强煤矿地质工作的具体措施 篇7

1 我国煤矿地质工作现状

煤矿地质工作作为目前我国一项重要工作, 其在工作过程中会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煤矿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使得煤矿开采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从目前来看我, 我国煤矿地质工作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1.1 安全防范意识不高

在许多煤矿企业中, 其仅仅注重煤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却忽视了煤矿地质工作的安全防范, 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认识。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中, 许多人对煤矿地质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 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矿地质工作的工作进程, 在许多煤矿地质工作人员的心中, 认为煤矿地质工作是一种可有可无、无效果的工作, 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煤矿地质工作的进程, 导致我国在煤矿地质工作中无法处于优势地位, 影响煤矿地质工作。

1.2 煤矿地质工作勘察质量相对较低

在煤矿地质工作的勘察过程中, 不同的矿区有不同的勘察办法和勘察方案, 其会针对本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勘察, 但是这种貌似有针对性的勘察实质上是在规避矿区的弱势, 没有对矿区的实际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 或者说是在深入的了解过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同时, 许多矿区在勘察的时候忽视了对勘察工作的设计和规划, 毫无规划的煤矿地质勘察将使得煤矿地质勘察工作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影响了煤矿地质勘察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1.3 煤矿地质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煤矿地质工作对于技术含量的要求十分高, 在煤矿地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许多煤矿地质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恶性循环的趋势, 即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不同的煤矿地质工作。比如说在煤矿地质工作中, 很少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 在思想领域和思想层面上缺乏创新和开拓, 导致了我国煤矿地质工作无法按照正常顺序进行, 导致了煤矿地质工作无法进行深化。技术的缺乏是影响煤矿地质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1.4 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从目前我国对于地质工作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来说, 其忽视了技术性和实践的操作性, 使得煤矿地质工作在技术层面上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这种人才培养体系的落后限制了我国煤矿地质工作的发展。同时, 在我国对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视整体情况来看, 其待遇仍然有待提升, 以一定的待遇为基础激励我国相关人才进行技术的改进和知识的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针对目前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实际情况, 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促进煤矿地质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 浅谈加强煤矿地质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地质工作的工作现状来看, 要想强化煤矿地质工作, 是煤矿地质工作获得深入的改革, 就必须在煤矿地质工作中不断的吸收新鲜的元素, 使煤矿地质工作能够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重新走出来。

2.1 提升对煤矿地质工作认识

对于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对煤矿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一现状来看, 其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认识, 即发挥煤矿地质企业的主管能动性, 积极的带动煤矿地质工作, 使煤矿地质工作能够以一个完整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在煤矿地质工作中, 要强化对煤矿地质工作的资金投入, 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来促进煤矿地质工作的发展, 这样就能更好的带动煤矿地质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强化煤矿地质勘查质量

强化煤矿地质勘查质量是指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 要进一步落实煤矿地质勘查工作, 尽可能的发现不安全因素, 并把这些不安全因素调控子可预防的范围之内。从市场经济环境角度出发, 以市场经济环境为基本原则, 在深入贯彻和落实煤矿地质勘查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使煤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更好的进步。

2.3 引进先进的煤矿地质勘查技术

从目前世界的煤矿地质工作来看, 其存在着诸多先进的技术, 在技术的支持和鼓励之下要积极的进行强化和改革, 使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能够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做到深入的发展, 使我国的煤矿地质灾害能够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 我国还要根据不同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研究, 开创出新的, 有利于我国实际工作的地质勘查技术。

2.4 建设全面的煤矿地质工作队伍

以构建强大的煤矿地质工作队伍来看, 煤矿地质工作需要针对煤矿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着手, 对煤矿地质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 促进煤矿地质工作能够在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强大的人力支持下进行煤矿地质工作的改革。因此, 在引进煤矿地质工作人才的时候要量才而用, 以煤矿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引进人才, 同时, 在日常的工作中深入的进行人才的培养, 建立玩啥难点人才培养体系。

3 结语

综上, 在煤矿地质工作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改革, 在具体的措施的落实上实现科技性和技术性, 以人才的支持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改革, 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煤矿地质工作在全部环节上不断的优化, 提升煤矿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煤矿的开采对于地质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合理的煤矿开采将对煤矿地质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的不断发展, 要强化对煤矿地质工作, 强化煤矿地质工作的相关具体措施, 使得煤矿地质工作能够更加趋于合理化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的煤矿地质工作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煤矿,地质,措施

参考文献

[1]冯东梅.闭矿后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2 (4) [1]冯东梅.闭矿后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2 (4)

煤矿地质学工作总结文 篇8

【关键词】水文地质;煤矿;防治水

依据矿井充水水源及水源进入矿井的途径和方式,矿井水害可划分为五种,即地表水水害、老窑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岩溶水水害。矿井水进入矿井的方式有渗水、滴水、淋水、突水(涌水、溃水)。其中因井巷或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体或含水的裂隙带、岩溶带、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产生的涌水或溃水事故,由于来势猛、时间短、水量大,故称突水。突水灾害的突发性强,人身伤亡大。

1.矿井生产阶段煤矿防治水工作基本任务

(1)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规律,写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的需要,不间断地提供水情资料和年、季、月水害情况预报。

(2)查清矿井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的资料,以便结合矿井具体条件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3)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在受水害威胁的地区,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4)建立健全井下防排水设施,根据矿井可能发生水害事故实施水害防治工程和增加排水能力。

(5)根据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时围岩性质及岩层移动特征等因素,合理留设各种防水煤柱。

2.煤矿水文地质资料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1)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水文地质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安全。如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重要依据,其资料的准确性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2008年12月26日某矿32100工作面,由于对工作面西侧F913断层的导水性估计不足,在工作面采至其附近时突然出水,出水量达到500-4090m3/h。造成矿井淹井,2个月后才恢复生产。

(2)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矿井须搜集、调查和核对其范围内正在开采的小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出水地点的水情变化等。做好一切预防透水的准备工作,确保矿井安全。如某矿2006年11月26日,其井田内一小煤矿因采断层煤柱突发02水,最大突水量达700m3/h。该矿立即采取防治水应急预案,由于防范得当,才避免了淹井事故。

(3)对采区、采掘巷道及工作面布置的影响。水文地质资料直接影响到采区设计、采掘巷道布置,并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某矿2001工作面,原设计走向长880m,切眼位于矿界煤柱线上。由于临界小煤矿采掘情况不详,所以运输巷掘至距原设计切眼140m处便打钻探测,当打到70m时探到老空并有积水涌出,随即留设防水煤柱并重新布置开切眼。减少储量10多万t,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4)对地质储量的影响。地质储量是否准确,不但对采区、采掘巷道布置产生影响,还对采掘接替、设备选型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实际储量比提供的储量小,那么将会缩短工作面的生产周期,造成采掘接替紧张,并造成设计巷道和所选设备的浪费;如果提供的地质储量比实际储量小,则实际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必将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某矿2005工作面,在未摸清其南侧F916断层的位置及导水性的情况下,便留设了防水煤柱。后在开采三分层时在运输巷打钻70余米尚未揭露该断层。由于接替紧张,也为了避免资源更大的损失,工作面运输巷在钻孔处扩大了45m,增加储量6万t。但是后来的小煤矿开采证实,该断层还向南偏移100余米,且断层不导水。由于地质资料不清留设防水煤柱过大,造成20多万t的储量损失。

(5)对水文预报的影响。水文预测预报是指导煤矿井巷施工和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可避免重大透水事故的发生;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指导安全生产。如某矿在2502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其上部的2202工作面老空水进行疏放。

在对老空区的开采及范围等各原始资料不清的情况下,盲目对老空区积水作出估计,预计老空积水8000m3,而在实际放出了25000m3后,积水仍未放完,不得不又掘一条1500m长的专用泄水巷来缓解工作面排水压力,累计共疏放老空积水431553m3,造成工作面2个月不能正常生产。

3.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础,是保证煤矿正常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地质勘探及防治水工作方面,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生产与建设过程中的装备、工艺、技术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可是矿井开采越来越深,受矿井水害的危险越来越大,煤矿突水事故频繁发生。针对我国目前煤矿水害及其防治技术现状,应该提高新条件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与装备,形成适合新的地质与生产条件的水害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监控体系,以改变目前煤矿水害频繁发生的局面。

(1)组织专业矿山水害防治技术队伍,对我国近几年以来所发生的重点水害全面调查、分析和研究总结,找出新条件下煤矿水害频繁发生的原因、特点、趋势、规律及主要问题,做出矿井水害论证报告和水害隐患评估报告,编写今后矿区防治水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为矿区水害安全工作提供决策基础资料。

(2)结合目前矿区采矿模式及采矿特点,重新评估矿区水害特点、水害类型、水害模式和水害威胁程度,重新形成新条件下矿区水害调查和评估研究报告;并针对不同水害类型的矿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水害安全保障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用以指导矿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为矿区水害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技术支持。

(3)建立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这一中心将适时分析研究水害问题,不断创新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和相关手段与装备。依托各高等院校,将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加强在下列方面的煤矿水害防治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①新的采矿条件下矿井突水机理研究。随着开采的不断延伸,多年来沿用的突水系数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②新的采矿条件下煤层隔水底板的防突水效应研究。过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水量和水源,而对突水通道,尤其是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研究工作很少。随着深部开采疏降难度的加大,深入研究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进而充分有效地利用隔水层的自然防突水能力。

(5)建立由技术专家、抢险和特种救护人员共同组成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矿山水害快速反应队伍,以应对矿山水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科]

【参考文献】

[1]种义锋.浅议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矿山机械,2007,(11).

[2]李新云.王河煤矿突水规律分析及矿井防治水对策[J].中州煤炭,2008,(01).

上一篇:浅议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下一篇:语文论文七夕例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