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教育专业(精选12篇)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1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 尤其是“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是长期困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招收培养免费中职师范生,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和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一、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的目标
(一) 素质培养目标
按照中职师范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培养其职业能力, 助其专业精神的养成。免费中职师范生应热爱职业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积极向上, 努力进取, 尊师重道, 爱护学生;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举止得体, 语言文明, 交流沟通、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自学能力强。
(二) 专业培养目标
学术水平的培养以专业教育为核心, 强化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学习;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内容, 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师范能力, 以教师基本素质养成为主线, 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培养师范能力。
免费中职师范生应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掌握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理论基础扎实, 专业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较强;教学基本素质好, 综合施教能力强, 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及管理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能力强。
二、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课程结构体系
围绕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方案, 将“学术性”的专业教育、“职业性”的技能训练和“师范性”的教师基本素质养成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衔接、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讲授专业理论课和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构建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课程体系。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课程结构体系包括: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专业课课程、实践类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
通识类课程包括哲学、思政、自然科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类课程;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应用技术导向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岗位专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师范能力训练和学科能力训练类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化修养类、教学体验类和工程探索类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课程是专门为师范生开设的一门致力于培养其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实践态度、实践情感的专业必修课。实践性知识、实践性思维与实践智慧的获得与传习是免费师范生实践课程的核心目标和精神内核。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特征是其整合性, 学生获得的应是完整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体系, 而非割裂的、零碎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组合。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教与学相一致的原则。本着兼顾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 注重中职师范生的从教体验、注重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构建立体多维、全程介入、知情兼顾、崇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电气技术教育专业免费中职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维修电工) 如表1所示。
(一) 学术性实践模块
学术性实践模块依托专业课程设计。内容见表1。
(二) 师范性实践模块
师范性实践模块的内容包括:教师职业意识养成、教师职业能力形成和教师职业态度确立。教师职业态度确立和教师职业意识养成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德育与班主任、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理论课程, 采用听专题讲座、撰写报告、小组讨论、个人宣讲报告、兼任班主任助理等实践活动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大量引入新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方式, 使学生学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在课程学习中自然解决理论学习和实践相脱离的新问题, 并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逐步确立教师职业态度和教师职业意识。
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师范教育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法、实训教学法、教育实习等课程。在具体课程教学实施环节, 改变传统师范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重熟悉轻练习的状况。增设教师培养的实践环节, 如教育见习、普通话训练、板书训练、课件设计训练、教案设计训练、说课训练、班主任实习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范能力竞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师能建设与展示活动。在教师教育实验学校, 进行免费中职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班主任见习, 在免费中职师范生来源地区建立若干所师范教育实验学校, 负责接收免费中职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
(三) 职业性实践模块
1. 技能认知阶段
对本行业工业系统的认知, 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典型工业产品的结构、设计、制造、规划和管理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体验和认识, 建立基本工程意识。
2. 基础技能阶段
基础技能阶段完成更高级技能阶段所必需的技能。基础技能阶段强调感知, 侧重操作, 针对刚参加实训课学生技术能力差、工程认知面窄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解知识和技能的发生过程和形成过程, 以降低教学起点。
3. 复合技能阶段
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 包括技术技能训练、典型工业产品设计制作训练、现代工业典型系统组合训练、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安全及环境保护教育, 其目的是使在学生全面掌握相应工种需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 培养工程意识, 提高工程能力。
职业性实践模块的各阶段实训, 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 以岗位任务为中心, 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各阶段实训强调“训练、学习、应用”, 使免费中职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学习训练。在训练中, 注重技术理论和技术技能结合, 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在设计教学项目时, 注重营造企业环境, 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思考, 在训练中掌握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各方面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训练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课程的内容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维修电工) 的实践课程, 主要包括学术性实践课程内容、师范性实践课程内容和职业性实践课程内容。
(一) 学术性实践课程内容
学术性实践课程构建应既能反映学科基础、学科认知方式和学科发展前沿, 又能有效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学术性实践课程依托理论课, 以实验为主, 辅以课程设计。实验多属于验证性实验, 辅以设计性实验。以电气技术教育专业为例, 主要开设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PLC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技术实验等。
(二) 师范性实践课程内容
教育类课程主要针对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化发展需要而形成, 这类课程的设置应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全面的教育技能和方法。免费中职师范生的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的感悟和体验。为此,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充实了大量的观摩、见习、微型教学、实做和实习等体验式教学。依托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 开设师范教育技能训练学科教学法、实训教学法、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
(三) 职业性实践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 与专业能力培养需求相结合, 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强化创新意识培养, 强化复合技能培养, 训练内容按项目设置, 由浅入深。项目内容均为生产实际中常见技术技能问题的组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训练其职业技能, 培养其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 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教师队伍
鉴于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和发展的定向特征, 建立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导师———指导教师制度, 由教授、名师、技术能手和班主任组成专业教学团队, 承担免费中职师范生的教学和管理。科学设计课程, 精心组织教学实施, 指导示范职业技能, 形成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名师担任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技术能手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言传身教、解惑授业的教学模式, 为免费中职师范生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采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教学
基于“完整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教学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 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 以岗位任务为中心, 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注重课程过程的设计、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注重由实际案例引出知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 以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使中职师范生能够把熟悉、实践和反思融会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在新问题中学会认知, 在体验中学会反思, 在熟悉、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
(三) 创设仿真实践教学场景
加强实践教学场地的真实性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仿真性, 解决教学实习和见习基地学校选择困难问题。在工程训练中心,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 建立仿真教学场景, 利用微格实验室, 实现教学观摩、实践教学、名师指导的简约化。建立仿真职业技能训练室和工程案例教学资源库, 充分调动相关资源, 实现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练习的优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 因材施教, 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 辅以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加大职业技能训练学时, 覆盖基础技能和现代技能;以一种职业技能为主, 其他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尽可能多学、多练;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以够用为主, 务求做到所教授的内容讲精、讲透、学懂;增加生产实习学时, 尽量做到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免费中职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决定了其培养体系应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从教体验, 这既可弥补传统师范教育中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技能养成的缺陷, 也可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适应期, 同时可合理整合教师教育的配套资源。坚持“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特色, 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建立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为职教师资培养院校提供了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莹莹, 孙翠香.实施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3 (3) :20-24.
[2]王嵩.免费中职师范生师范能力培养初探[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 :65-67.
[3]杨宗强, 李杰.构建“三层次、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工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7) :124-126.
[4]杨宗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8) :79-80.
[5]徐荣青, 徐大真.职教师资胜任力研究溯源与展望[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1 (4) :58-62.
[6]张洋, 段磊.基于任务驱动的模拟CAD/CAM技能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1) :93-92.
[7]杨宗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教学案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4) :144-146.
[8]邓泽民.中等专业教育专业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126-127.
[9]林林, 卢胜利, 张国香, 等.中职电气专业师资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4) :69-70
[10]朱全德, 张家琼.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2010:10-11.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2
黑龙江省201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作业二
二:问题答
1、对于恒转矩负载,为什么调压调速的调速范围不大?电动机机械特性越软,调速范围越大吗?
答:带恒转矩负载工作时,普通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时的稳定工作范围为0
2、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为何要电压协调控制?在整个调速范围内,保持电压恒定是否可行?为何在基频以下时,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保持电压恒定?
答:因为定子电压频率变化时,将导致气隙磁通变化,影响电动机工作。
在整个调速范围内,若保持电压恒定,则在基频以上时,气隙磁通将减少,电动机将出力不足;而在基频以下时,气隙磁通将增加,由于磁路饱和,励磁电流将过大,电动机将遭到破坏。因此保持电压恒定不可行。
在基频以下时,若保持电压不变,则气隙磁通增加,由于磁路饱和,将使励磁电流过大,破坏电动机,故应保持气隙磁通不变,即保持压频比不变,即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时,受绕组绝缘耐压和磁路饱和的限制,电压不能随之升高,故保持电压恒定。
3、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别属于恒功率还是恒转矩调速方式?为什么?所谓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是否指输出功率或转矩恒定?若不是,那么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究竟是指什么?
答:在基频以下调速,采用恒压频比控制,则磁通保持恒定,又额定电流不变,故允许输出转矩恒定,因此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
在基频以下调速,采用恒电压控制,则在基频以上随转速的升高,磁通将减少,又额定电流不变,故允许输出转矩减小,因此允许输出功率基本保持不变,属于恒功率调速方式。
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并不是指输出功率或输出转矩恒定,而是额定电流下允许输出的功率或允许输出的转矩恒定
姓名:
报名号:
工作单位:
专业科目申报专业: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3
关键词:中职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现代电气技术发展迅猛,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力量,作为中职学校的传统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要进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就必须对企业、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
一、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为了进行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使毕业生成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笔者结合本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情况,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电气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1.社会背景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是一个就业范围广泛的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直接从事电气产品的开发、生产,还可以到工业机械生产的单位从事维修电工类的工作。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信息自动化水平也在飞速提高,大量的高科技被引入加工制造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企业纷纷对传统的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甚至不惜重金引入国外高科技集成自动化生产线,与此同时,对高技能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职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2.人才需求预测
技术水平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传统工业正在进行高新技术改革。据人社部统计,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有2.25亿,而技能型劳动者有1.19亿,高技能人才有3117万人,仅制造产业就需要400余万人的高级技工,成为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产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高,技术含量越高,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越高,对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既可以从事一般编程工艺又可以进行机床维修的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由此可见,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
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电气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全球经济正在进行重新调整,而渗透在各个产业的高新技術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电气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成为推进社会发展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电气技术正朝着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例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无不渗透着电气技术的应用,而其开发、装配、调试及维修更是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经济要发展,技术是核心,而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电气技术的进步,因此,在行业结构重新调整的现代社会,对电气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量非常大。
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需要大量技能型电气技术人才
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正在逐步升级,电气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迅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新技术的引入已成为潮流,而电气技术产品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高速发展的技术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而目前善于操作的专业技能人才非常紧缺,而且面临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局面。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深入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3.设备维修行业需要大量电气技术人才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许多工厂、企业都不惜重金引入高新技术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这些高新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请国外专业人士维修,维修成本将大大提高,而且浪费大量时间,而普通本科毕业生又不愿意从事这样的一线工作,这就给中职学校电气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创造了很大的就业空间,他们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再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的培养,他们将会为企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就业面非常广泛,小到一个按钮的设计,大到航天飞机的研发,都涉及电气技术专业知识。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运行系统相关的很多工作,例如计算机信息、电力电子、电气自动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售后维修、电气设备营销等,是宽口径的技术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深入市场调研,根据需要调整课程内容,明确目标,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 篇4
一、依据市场需求,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面对新形势和市场需求, 组建一个由系领导、专业主任、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小组, 通过深入相关企业调研, 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组织召开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 及时把握行业、企业就业岗位群的技术发展动态, 掌握行业、企业对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以此确定专业改革思路。
通过调研和各种信息分析, 确定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为:为工厂的供配电系统承担简单设计、运用管理与维护工作;承担工厂的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使用、调试、维护工作;自动检测系统、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电气设备及自动化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
根据就业岗位群技能要求, 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电气控制与电气传动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和技术改造的能力, 适应企业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根据岗位能力要求, 构建课程体系
在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 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 抓住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总结提炼岗位工作的行动领域 (见表1) 。按照“以行业需求设课程, 以岗位需求练技能”的思路,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 重构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见表2) 。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在职业教育界, 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教学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 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式课程, 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活动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重视学习情境的设计, 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学习,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四、以高水平师资建设为重点, 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多来自本科院校, 实践能力较弱, 这些教师没有或很少接触生产实际, 难以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根据这种实际情况,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 把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 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技术研发, 使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选派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四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其次, 把引进兼职教师作为优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结构的最佳形式。要尽可能多地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经验丰富或操作技能强, 熟悉本地区、本行业情况, 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 以此优化“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
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 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 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 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我院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场所应强调与真实的职业情景相似, 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布置。做到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 使学生全面了解职业活动的完整流程, 练就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二是学校与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 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最新的实用技术, 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以便在离开学校后能够顺利就业。
专业建设是一项面向未来、关系职业教育事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工程。只有不断探索积累, 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才能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文章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提出了专业建设需做好的几项工作。
关键词: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 篇5
(1)线管敷设:
①、暗配穿线钢管,接口有对焊现象。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问题,厚壁钢管(壁厚大于2mm的)对焊连接,会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薄壁钢管(壁厚小于等于2mm的)熔焊连接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中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因此GB50303-2002中14.1.2强制性条文要求: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厚壁钢管应加套管焊接,焊缝要求饱满密实。镀锌钢管要求螺纹连接,连接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薄壁钢管有螺纹连接、紧定连接等,但要求接口采取封堵措施,以防止潮气渗入管内造成电线绝缘层老化,且增加连接处的电气导通性。
②、钢配线管敷设深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暗配管埋设深度太深不利于与盒、箱连接,有时剔槽太深会影响墙体等建筑物的质量;太浅同样不利于与盒、箱连接,还会使建筑物表面有裂纹,在某些潮湿场所(如地下室等),钢导管的锈蚀会显现在墙面上,所以埋设深度恰当,既保护导管又不影响建筑物质量。因此GB50303-2002要求:暗配的导管,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且槽应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开槽要求采用机械开槽,禁止手工开槽。还有,钢管内外不刷防锈保护漆,针对这些问题,在检查现场时其督促施工方立即纠正。
③、pVC20管用量最多,在敷设时距离不准、弯角过小、对接不涂胶、刻线槽的宽度不够、恢填空鼓、刻槽有横走现象。这些问题几乎在现场查看时天天约束。
(2)配电箱安装:a、配电箱的预留洞。由于图纸上给与电气安装工一个让路协调的说明:“电气施工时,电工应紧密配合,做好预留洞及预埋件工作”,和图纸上对预留洞不是明细的标明了具体尺寸,所以,导致了多数楼号出现了无一个统一有规范的用户计量箱预留洞。经认真统计,47#楼3个单元,只建设了5层,在15个计量箱预留洞中,只有2个洞尚为合格,其余有5个没有留洞;6个预留洞没有过梁,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3.0.7条,砌墙留洞寛超过300应设置过梁;2个留洞及其糟糕(有15个洞的照片),像这样的实例在C-64#楼上更为突出。其他各号楼栋比比皆有。b、箱体质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 不按图纸要求尺寸定型。② 送到工地的产品尺寸与图纸不符。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①要求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订货。到货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铭牌是否正确,附件是否齐全,绝缘件有无缺损、裂纹,涂层是否完整。②配电箱铁制箱体应和图纸尺寸相符,凡不符的尺寸,要查清厂方是以说明根据要求数据生产的。然后弄清交底通知。
(3)各种暗合的安装:①、插座暗盒对地高度不放50线安装或50线错放3-4公分安装,使安装的各类暗盒高度不准;同墙面几个暗盒安装的不在一个平面。②、空调、热水器的高插暗盒高度不准;③、开关暗盒位置较乱,新要求是:遇到混凝土柱子时,可距边300,所以,在粉刷完成后,在看不见柱子时,开关距边视为不一。这样的问题在巡查时都一一纠正。
(4)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有的避雷带及接地装置搭接长度不够,且为单面焊。避雷带及接地装置安装要求:① 扁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宽度的二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② 圆钢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③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④ 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紧贴3/4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两侧施焊;⑤ 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其他均应有防腐措施。不做到以上规范,不予以验收。
(5)等电位联结
①、总等电位联结(MEB)《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pE、pEN干线;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上述导电体宜在进入建筑物处接向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等电位施工时,一般采用焊接,将40mm×4mm的镀锌扁钢,从MEB紫铜连接母排上连接至导电体上。对于各种金属管道的联结抱箍,一般应采用不小于25mm×4mm的镀锌扁钢或铜带。
②、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连接(LEB):GB50096-1999中6.5.2条第六款要求:设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等电位联结。C区要求施工方法是用25mm x4mm的扁钢对地30cm做一要带型一周,在上面再作4个需要接地的M8mm X50mm的螺丝共接地物体使用。主要控制与其引出线的连接。
五、对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及时处理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实践教学 能力递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事业部门急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并在高职教育中占主要地位,同时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目标要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具体要求,应当以市场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1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实践教学模式特色不鲜明 大多数随课实训和集中实训采用相对固定、单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环境缺乏职业性,甚至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实践教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过程没有将高职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凸现出来,没有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1.2 实践教学设施不足 实践教学场地有限,实训设备不足,几个学生要共用一套设备完成实训,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进行操作训练,实训效果不佳。有的实训设备购置时间较长,已不能满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且出现设备老化现象,需要投入资金更新换代。
1.3 实践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实践指导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成为老师,缺乏现场实践经验,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少,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只能靠理论指导实践,自己慢慢摸索实践方法和技术,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因受到津贴待遇、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从企业聘请大量的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 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是相对独立的,但要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实用性、人才素质上的实践性和专业服务的针对性三个特点,实践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数的50%。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需求来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将实验、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多层次实践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建立从基本技能实践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能力逐层递进的培养过程。
改革后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三个阶段构成。除了实验以外,实践时间相对集中,在三个阶段中分工不同,各有所侧重。
基本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一阶段,作为理论知识学习、巩固阶段,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工程环境,进行初步的工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电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电力电子技术实训等,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的使用、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操作训练,建立有关课程和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
专业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二阶段,作为理论知识的升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该阶段主要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电机运用与训练、电子电气制图(CAD)训练等,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较全面的工程技能训练,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专业综合技能实践为技能培养的第三阶段,作为反馈强化阶段,综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开发训练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每部分训练都有设计内容和综合考核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实施保障
3.1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增设校内实训场所,对已有实训设备进行改造、完善,并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按照职业活动环境来布置实训场所,建设校内“教学车间”,突出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性的特点,使其能满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的需要。
选择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联系紧密、实力雄厚的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借助企业的场地、设备等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场所,以满足校外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使校外实训基地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3.2 “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和资金投入,探索兼职教师津贴制度,通过引进、培养、兼聘、特聘等途径,使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规范。实行“以老带新”指导制度,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使实践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各种新技术。要求实践教师具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努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聘任来自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4 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改革
4.1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要按照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现场有关规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学生要有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教学车间”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例如,微机控制与接口技能训练、工控程序开发训练以“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电子技能及工艺实训、施工用电与建筑供电实训以“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综合实践技能。endprint
4.2 采用真实生产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围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结合实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校企融合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项目,使所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兼具工作情景真实性和实践过程可操作性。每个实践教学项目都要有目的、要求、方案、实施步骤和考核标准,形成完整的训练单元。各训练单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几个训练单元相互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将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3 实行技能水平评价考核 实践考核内容既要有知识考核,又要有操作技能考核,还要有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的综合能力考核。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考核形式可多样化,采取笔试、答辩、实际操作、产品制作、项目设计报告和现场解决工程问题等等。不能只对结果考核,更应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笔试与答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技能、技术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5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强调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对违反操作规程或故意损坏设备的行为应进行赔偿,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和适应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生产一线参观、实训,利用现场教学直观、具体的特点,全方位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工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邀请相关企业领导、技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化电气企业对员工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晓旭.论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2(3):153-154.
[2]李辉,贾晓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15-216.
[3]汪荣青.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66-67.
[4]张天波,徐海娟,胡思扬,林振泰.基于行动体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37-441.
课题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GJXHZ2013-325。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拓展课程研究 篇7
1. 能力培养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
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以及课程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力的高低主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职业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在不固定的职业生涯中对所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为了在将来的社会中找到较好的工作,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就必须要为同学树立能力第一的世界观, 使其学会对能力的运用。
2. 实践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实践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牢固, 为了使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就要让学生多实践, 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在实践中提高对能力的认知。实践活动能够为课程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场景, 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形成这一专业的技能, 还能提高其能力。
3. 项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
项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负载, 它在围绕工作任务的同时,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气自动化的项目课程内容主要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在原有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拓展, 由原来的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丰富, 形成循序渐进的序列, 让学生不仅完成项目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其综合职业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拓展课程开设的基本思路
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要根据自己专业所学的内容和所要求的任务, 清楚的了解自己本专业相应的岗位所需的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较广, 可以从事与电相关的各种形式的工作。最近几年, 各种企业不断发展, 不断提高, 所需的技术人员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2. 制定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通过科学的分析, 正确的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 学习本专业相关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把拓展的课程设置成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的课程, 建立灵活、多样和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
3. 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建设的中心, 只有正确的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 才能实现人才目标的培养。课程内容要根据专业内容为基础确定, 以此来拓展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内容要体现本专业整体的思想,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拓展课程的相关内容
1. 辅助性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能够熟练通过应用计算机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作图能力, 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顺利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
2.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是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践中认识、了解、熟悉各种原件, 并初步掌握各种原件和常用仪器的相关知识和使用, 对实践操作技能有基本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达到中级电工职业资格所要求的标准。
3.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作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原件的操作技能, 使学生达到高级电工所要求的标准。
4. 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
该课程的设计是根据企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和就业岗位的空缺制定的任务书。需要老师的指导, 学生通过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和其他方案的过程中提高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毕业写作实习,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工业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 工业社会对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根本, 制定五年制的培养目标, 目的是培养与工业社会相符合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高要求人才。它要求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能够熟悉电路的安装和熟练地使用常用电器设备并对之做出相应的维护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要针对实际工作的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和接线、检测自动化设备、维修一般电气故障。
摘要:本文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的内容, 制定一系列相关拓展课程并进行研究,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能力, 使其变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以适应工业社会所需的高要求人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拓展,五年制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篇8
一、进行市场调研, 明确改革意义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的预测可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要对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单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意见来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调研发现,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改造的工作, 等等。而且, 市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 动手能力强以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定位、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围绕培养计划来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从而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是教师应该深思的。为了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的教育要能够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通过项目的建设, 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 按照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要求,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化办学条件, 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生产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建设以及发展。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需要制定教学改革的教学内容, 这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部分, 所以, 教学改革要能够把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弄清楚, 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课程的结构要侧重理论的应用型,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多方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一线的人才, 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行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自动化的设备也被广泛应用, 电气自动化的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度提高, 而且这种需求很稳定, 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结合企业的生产,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当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的能力。研究并且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使用项目课程的教学体系, 指导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
三、产学合作, 实现校企双赢
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优势, 实施产学合作办学。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一切企业的自动化设备、通信线路以及通信网络进行技术的改造,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以及技术优势进行实训的教学, 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缺陷;可以通过企业的人才优势, 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践环境, 把教师送到企业当中, 把企业技术带进学校,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教师参与技术改造的工作来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学校领导给予足够重视, 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 在执行过程当中要有计划、有步骤, 要把改革的制度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教学管理。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力,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教学的基本建设, 发挥教学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专门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实训场地、设备调整和更新、课程标准的确立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对以后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工作, 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 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做法, 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找到了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杜少武, 吴黎丽, 丁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6)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刍议 篇9
一、企业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电气自动化的触角已经蔓延到各行各业, 从小的开关到大的宇航的研修施行, 都缺少不了电气自动化人才。它包含了: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在这个电气信息领域的新型学科由于和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 发展趋势十分迅猛, 已变得相对成熟。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的重要组成, 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 很多外国企业进驻中国, 这一领域的人才产生很大缺口, 学校的培养已经远远不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培养企业自己的电气自动化人才, 成为制约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关于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
现今社会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门人们眼中“吃香”的行业, 应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纳。这一方面是由于电气自动化就业容易, 工作环境和收入都较高;另一方面不乏社会舆论和家庭成员的导向。作为企业, 招收有潜力、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招收的员工主义的方向。
作为企业招工, 首先要考虑员工对本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如果一个人对一项工作感兴趣, 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就会空前高涨, 会对企业产生很大助力, 反之, 消极的情绪也会逐渐影响企业人们的工作热情。其次, 要衡量一个员工的综合素质。电气自动化需要很高的数学和物理基础, 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只有这样的人才, 企业才值得花费精力和金钱去对他进行培训, 因为他将来会给企业创造比企业的付出更大的利润。
2、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1) 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导向标, 培训初期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 并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 可以防止员工以后频繁跳槽, 使得企业为其他企业培养人才, 这种劳民伤财的情况出现。而作为企业的文化, 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 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对员工以后的工作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之间思想道德的教育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2) 对具备初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员工进行深层次培训。作为企业招收的电气自动化部门的员工, 他们都具有初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只是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仅仅是表面, 理论性强, 实践能力较差, 那么如何使员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点。如:在车间对员工进行现场教学, 增加动手实践。利用计算机工业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能更快的使新进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3) 锻炼员工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员工在犯错时能够虚心接受批评, 知错能改。而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的员工, 他们虽然高薪高酬, 但工作量同样巨大, 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如果想要收获成功, 那么就要付出与之相应的努力, 作为电气自动化部门放入员工, 如果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 往往承受不住企业竞争的压力和这个行业的工作量, 最终只能被企业所淘汰, 黯然离职。
三、企业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
现今社会企业竞争激烈, 挖角现象严重, 那么企业自身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很重要。一个企业通过自身财力, 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培训, 为企业创造有生力量, 培养未来企业骨干人才。一来这样培养的人才不容易被人挖角或者自己跳槽, 对企业有很大感情, 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企业服务。二来, 企业可以形成一个循环, 以优秀员工带动新近员工进步, 实现共同发展。作为现在很严重的现象, 好多企业都是招收有经验的员工, 对刚出校门和社会的学子不屑一顾,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初接触者, 他们对工作有很高热情, 往往很低的薪水也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而且这种人往往任劳任怨, 工作积极, 学习能力和热情很高, 如果培养得当势必成为企业一员虎将。而有经验的人员, 往往自视甚高, 工作挑三拣四, 消极怠工, 又常常因为高薪水而轻易跳槽, 对企业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所以作为一个企业, 培养自身电气化人才就十分重要。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10
当前, 随着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科技技术应用逐渐渗入至各行各业当中, 钢铁领域同样不例外。基于钢铁企业而言, 近几年其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企业内部技术改革已经成为各钢铁企业亟需完成的任务, 不仅决定了其发展前景, 同时也是企业获取效益的重要保证。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于钢铁企业, 除了可以提升其产品生产效率、生产总量以及生产质量以外, 还有助于提升产品生产程序的整体经济性, 同时还是履行节约型社会任务、优化利用能源资源的重要保证, 所以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提升其应用效率尤其关键。
2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
电气自动化具体指电气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等, 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大范围推广, 不仅在加工制造领域以及采矿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 同时在钢铁冶金领域也得到了大力推广[1]。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涉及面非常广, 通常不会发生单独使用等情况, 普遍应用于电气工程, 通过和项目相关运营系统进行有机结合, 确保自动化作业流程、信息化处理手段、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化工艺程序等都能发挥其功效。基于钢铁企业来说, 其内部通常会使用到各种电气元件, 具体涉及到变频设备、高压断路设备、传感设备以及继电设备等, 而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则具体包括以下诸多内容。
2.1 传感设备
钢铁企业内部所用传感设备涉及到温度型传感器以及压力型传感器等, 不同传感设备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方面呈现出不同特性[1]。
(1) 温度型传感器。温度型传感器本身属于一种传感设备, 通过对温度进行感知, 再将其转换成信号以后, 即可直接输出。温度型传感器可用作锅炉炉体温度变化情况日常检测程序中, 基于其温度度量器械而言, 其中心位置即为温度传感器械。近几年感应设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钢铁企业内部在开展自动化生产工序时, 通过对辐射温度图像监测方法进行有效利用, 即可全面检测物体的体表温度, 实现对冶炼炉内各种金属的温度、钢带轧制的温度、锻件的温度、轧辊的温度等进行测量。
(2) 压力型传感器。压力型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仪表监管活动中, 其本身属于一种传感设备。压力型传感器在应用范围方面体现出广阔性特征, 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具体涉及到管道建筑行业、水利水电行业、机床行业、铁道建筑行业、智能构筑行业、电力行业、航空航天行业等。基于压力感应器械而言, 通过对感应压力进行转变, 使之转换成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再将信号直接传送至计算机PLD操作体系内部, 在对该体系进行应用的基础上, 结合既定工艺标准即可有效处理各种信号[2]。就国内钢铁企业来说, 在高炉上煤或者是装运煤等操作程序中, 都需要对压力型传感器进行充分应用, 即可实现系统监测、煤量计算等目标。
2.2 微机综合继电保护
近几年, 国内外经济均处于迅速发展进程中, 推动城市化整体水平不断发展, 钢铁企业随之扩大了经营范围以及生产范围, 促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钢铁企业内部也加大力度应用微机综合继电保护设备。继电保护强调以计算机作为其根本, 而单片设备是其主要构成要素, 智能化的保护是其主要技术方案。当继电保护装置整体性能达到完善状态时, 即可提升继电保护效率。微机综合继电保护操作程序具体涉及到4 个步骤:第一步, 收集相关信号;第二步, 全面、客观地解析各种有用信号;第三步, 对信号进行准确辨别;第四步, 规范信号运行程序[2]。在实践上述程序时, 应当以电力体系为参考指标以及出发点, 通过对事故发生诱因进行收集与客观分析, 再结合事故基本特性制定出防治方案, 从而确保自动化方案得到充分实践。
2.3 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
随着国内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及完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也得到了推广, 同时其应用视角逐渐渗入至钢铁企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本身具有较高可靠性, 同时其功能较为强大, 因此其应用情况会对钢铁企业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 同时还会对电网运行、机组运行整体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形成决定性影响。钢铁企业内部在执行铁水脱硫执行程序、连铸程序、转炉加料程序、吹氧程序、出渣程序、除尘程序以及水循环程序时, 都需要严格把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体系, 通过对所有工艺程序进行自动化控制, 保证电网波动的整体延续性, 以防对炼钢质量带来不良影响[3]。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具体应用范围涉及到以下诸多方面, 详情如表1所示。
3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系统应用
基于钢铁企业而言, 其本身具备高速化、连续化以及大型化特征, 传统的控制技术已难以发挥其功效, 同时也无法满足钢铁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随着国内外智能化专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推动力钢铁企业内部改革, 并开始推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
3.1 开放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开放型控制系统本身属于一种结构体系, 是计算机相关技术迅速发展与完善以后的产物。开放型控制系统除了可以使各个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以外, 还能使各个企业之间的生产产品达到兼容以及互换的目标[3]。与此同时, 开放型控制系统依靠通讯网络使计算机以及控制设备达到联通状态, 从而有效集成经营程序、管理程序、决策程序以及控制程序, 使测量工作以及控制工作都能实现一体化标准。
3.2 分布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分布型控制系统在对计算机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 即可对工作现场全部智能控制设备、测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分布型控制系统除了以单级状态呈现出来以外, 还可以多级状态、双极状态呈现出来, 通过对中央计算机进行合理利用, 即可对钢铁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程序进行全方位管理以及监督, 使之操作程序达到自动化标准。
3.3 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
除了分布型控制系统以及开放型控制系统以外, 钢铁企业内部还应用到现场总线专业技术以及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专业技术等。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技术, 除了能够提升钢铁企业内部生产效益, 还有助于规范其生产流程, 推动钢铁企业朝着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分析以及探讨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技术及其应用不仅体现出可行性特征, 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现实意义, 是钢铁领域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涉及面非常广, 除了涉及到传感设备以及微机综合继电保护之外, 还涉及到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不但如此, 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整体应用范围也非常广。鉴于此, 在具体实践程序中, 不仅要严格把握开放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分布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 还需要不断优化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程序, 通过不断提升钢铁企业电气自动化主要技术实践价值与效率, 从而推动钢铁领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 提威, 杜涛, 等.钢铁企业富余煤气-蒸汽-电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J].化工学报, 2011, 62 (3) :753-758.
[2]苏敬勤, 刘静.外资钢铁企业在华战略及本土钢铁企业的应对——以米塔尔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 (7) :102-106.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作者简介】覃贵礼(1976— ),男,广西鹿寨人,工学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研究。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 篇12
电气类专业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学科之一, 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将电气类作为专业发展方向。 以江苏省2013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总数达24.5万人, 其中电气信息类毕业生有4.08万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6.7%。 面对这样一个较为庞大的专业群体,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促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推动,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受到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部分高校的高度重视, 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训练训练项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层出不穷。 在国家层面,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2012年8月) 。2015年6月, 教育部先后召开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 许多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工作, 不断推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与当前经济社会的要求相比,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依然存在许多急待突破的困境。
(一)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模式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十分重视考试成绩, 形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 缺乏对学生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 重在知识的传授, 而不是从小培养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导致与高等工程教育无法衔接过渡, 影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动手能力差, 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发展尚处于启蒙阶段。此外, “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 等传统思想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思维。 如果大学阶段的教育跳不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 那么培养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 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传统的课程设置, 电气类专业一般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外, 往往缺乏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通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
在实习教学方面, 由于许多企业转制, 使得不少企业不愿接受学生的实习;为保证产品质量, 学生无动手机会, 只能在一旁观看, 接触不到新的技术, 实习成为本科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 一直沿用计划性的教学模式, 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等都由教师统一计划安排, 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往往被忽视。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不同, 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导致实验课堂形式化, 无益于创新意识培养。
(三) 师资队伍还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方面,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 但往往缺乏实战经验, 导致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不足。 另一方面, 很多高校以兼职教授、 客座教授等形式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开设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或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虽然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 缺乏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 这些创业导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 但他们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监管与考评, 每个创业讲座或报告自成体系, 授课内容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四) 企业对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 单凭高校一方力量很难完成, 而是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通力合作, 打造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平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 掌握最前沿的实践经验和市场信息, 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 现实中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中常常出现“学校热, 企业冷”的尴尬局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挂牌往往流于形式, 企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介入, 局限于创业师资的浅层次补充和创业资金的支持, 而缺乏更大背景下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实现企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动力。
二、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高校的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并且有跨学科最多、最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不仅要求老师具备扎实、全面的管理基础知识, 而且要求老师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和实践水平。 高校要出台相关制度, 要求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到电气类相关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 把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聘请电力行业的专家、企业家、杰出校友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 加强对他们教学规范的培训和要求, 做好教学安排和积极沟通, 通过专题讲座和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形式, 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 构建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1.完善课程设置。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除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外, 增设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博雅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课程,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电气类专业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 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 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积极推行问题式、 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采用现场式、项目贯穿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3.改革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因此, 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如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考核,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 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行业板块的专业课考核, 可以将行业的科研课题设计作为考核的内容, 以对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4.加强教材建设, 尤其是行业特色教材和适合电气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 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达创新创业思想。
(三) 构建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整的、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从电气类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创新创业基础实验平台、技能与工程实践训练平台、 系统设计与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开放一批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科平台实验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等。 同时投入必要的资金, 增加大学生科技实践训练设备, 提供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物质平台;提供配套的仪器和设备, 包括报告厅、展厅、实验室、测试中心和培训基地、交流基地等, 保障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正常需求, 提供获得知识、信息、技能和示范经验的机会。
2.以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电气与自动化大赛暨电气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 等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 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 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3.加强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和教师的科研课题, 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行业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依靠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有针对性地开展 “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 也可建立创业基地, 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 借助创业基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 为学生创新创业构筑一个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
(四) 发挥校企深度合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从政府层面, 一方面, 对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出台一系列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为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外部动力, 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 政府应设立能够协调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组织, 为高校获取企业界的相关资源提供渠道, 也为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从企业层面, 要充分认识参与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可以在大学生中间树立良好口碑, 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企业可以选派优秀人才长期担任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 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 更可以进一步密切与高校的关系,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依托学校专业平台, 以科研成果、技术和人才为资本, 将企业办进校园, 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 让学生在校内) 就可以参与、体验实际的创业过程, 进一步提高其创业参与度, 激发其创业热情。
高校作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应进一步探讨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积极协调, 多方沟通, 既要努力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又要争取参与企业的观念认同, 将创新与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在将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高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与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 积极将企业引进校园,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战平台。
摘要:电气类专业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专业之一, 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推动,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作者提出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发挥校企深度合作等, 探索电气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电气类,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华小梅, 丁坚勇.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气类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0) .
[2]杨琳.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江苏高教, 2006, (2) .
[3]左惟.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8) .
[4]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6) .
【电气技术教育专业】推荐阅读: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09-11
电气技术教育12-03
电气技术专业学生个人简历09-02
电气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08-26
电气技术08-15
电气节能技术07-16
农村电气技术07-18
电气控技术05-09
电气技术问题05-13
电气消防技术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