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2024-09-11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精选11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更高要求的建筑智能化专业知识。为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006年教育部和原建设部共同审核并批准了智能建筑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该专业一经批准设置便得到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首批开办此新兴专业的高校之一,旨在为我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现场总线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技术,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2]。因此,“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是机电、自动化、测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具有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工程实践性强、知识内容庞大、知识不断更新等特点。2011年,按照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新制定的专业规范我校重新修订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也做了大幅度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特色。

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迅猛,常用的形成标准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场总线有几十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地递增[3],因此,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很快的课程,包含内容十分广泛,课堂上除了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只能选择几种最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加以学习。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总线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常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不同,例如CAN总线主要应用在汽车领域,Lonworks总线主要应用在楼宇控制领域等。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传统的专业课程,目前教材大多针对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而编写,因此对于代表性现场总线的选择并不从行业特色出发,大都讲解应用最广泛的总线技术,如CAN总线、Profibus总线、Lonworks总线、FF总线、HART总线等。然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色,它培养智能建筑相关人才,目前应用于楼宇控制的主要现场总线是Lonworks总线、BACnet总线和KNX总线,CAN总线与工业以太网也有部分应用。由于现有教材内容与专业需求不相符,如果只按照教材教学,会出现有用的知识学生接触不到,而学到的东西有部分对本专业没用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迅速将国内外总线技术的发展动态、国际、国内和行业新规范、新标准整理归纳到教学内容中去;其次,注重教学目的性和适用性,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减少不相关总线技术的讲解,增加并重点讲解BACnet、KNX等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总线知识;再次,根据专业规范,剖析专业培养的能力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内容构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掌握现场总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总和。“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内容复杂且理论知识多等特点,讲授时不断注意变化教学方法,在课前充分准备、精心组织设计。

2.1 联系实际,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板书授课模式下,老师只靠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完全是纸上谈兵,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很难懂,教学效率低下。如果结合建筑施工现场实际进行教学,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在目前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增加图片与多媒体资料。一方面可以在限定的学时内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观看建筑施工现场的操作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远程捕捉现场总线在智能楼宇中的施工方法。

2.2 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它们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课程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4]。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教学法、行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易位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反馈,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不同的教学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现场总线理论知识的时候,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在讲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常用现场总线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时,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另外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讨论、交流,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能力

3.1 结合技能大赛,提高工程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学习现场总线课程旨在让其学会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智能化设备,实现楼宇智能化。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主要是结合楼宇的某种智能化要求,进行项目设计,画出设计图,选取适合控制要求的现场总线类型,然后进行安装、网络连接与调试。楼宇智能化监控的上层计算机一般选用组态软件与总线网络进行连接,通过组态界面、接口程序的编写,实现远程计算机监控,满足智能化要求。因此,开展工程实践,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现场总线控制网络设计能力、电气设备控制设计能力和组态软件编程能力等,是对学生所学软硬件知识的综合考验。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目前全国最高规格的大学生技能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竞赛在如图1所示的楼宇工程实践模拟平台上进行,要求学生以模拟平台作为智能楼宇对象,给出楼宇智能化子系统,如智能照明子系统、视频监控及周边安防子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器件在平台上安装,同时利用组态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远程监控,设计中会用到Lonworks总线等现场总线的软硬件知识。目前我校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竞赛紧密结合,学生学完相关知识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每组4-5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每组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按照课题内容设计楼宇智能化子系统中的现场总线系统,然后在课堂集中讨论各组设计的优缺点,并进行指导和评比。学生修改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后,让其按照设计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在模拟平台上操作,按大赛的评分标准打分并计入实验成绩,设计与操作成绩优秀的同学优先推荐加入竞赛的选拔。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竞争与协作并存,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已连续两届夺得了“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更证明了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3.2 注重实验教学,增强课程实训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实验训练,可以使学生强化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场总线课程依托我校省级“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实验实训中心”现场总线技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目前课程开设的项目有:现场总线认识实验、串行通信接口实验,CAN总线智能节点设计实验、Lonworks智能控制网络设计实验、BACnet总线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此外,实验教学还开设了楼宇控制相关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教学在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硬件设备不齐全、较落后且实验台套数不够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场总线设备价格较高,开设现场总线技术的专业多,因而学生人数较多的原因。我校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利用组态软件开发了一套面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现场总线实验仿真平台,如图2所示。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先进行现场总线系统的仿真搭建,熟悉现场总线如何应用于楼宇控制环境,后再在硬件系统上实际动手操作,这样软硬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既缓解了实验室硬件设备难以与学生人数匹配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软件编程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加强学生设计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对于多专业适用的课程,只有切实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区分度的进行教学,注重实验实训,才能有的放矢,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摘要:依据专业规范,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特殊教学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依托省级实验实训中心,结合专业技能竞赛,开发了软件实验仿真平台,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现场总线,教学改革,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1.

[2]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勇,张昌华,刘群英“.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案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7):85-87.

[4]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2

引言

如何通过对建筑电气进行节能设计以实现能源的节约,是建筑电气设计和选型人员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绿色节约环保建筑对于本来资源就十分有限的我国来讲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减少了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的总量,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实施绿色环保电气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协调统一起来,以减少对稀缺能源的消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电气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为减少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以及实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设集约型社会贡献力量。通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建筑电气领域中设备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升,对于带动建筑电气节能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对建筑电气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哪些能量消耗较大且排放量较大的环节和设备,比如建筑中的供配电系统、照明设备以及中央空调等,在对这些部分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效益上的提升。

建筑电气节能原则

在建筑电气中使用节能技术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而不能盲目的在各个环节降低建筑电气的设计标准,要保障电气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能够正常运作并能够达到与原来不进行改造时一样的效果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比如供配电设备必须要能够满足建筑的供配电需求,保障性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又比如在照明环节要保障人在需要照明的时候照明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其关闭,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要严禁出现盲目的降低设计标准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比如在一些需要一定强度照明的区域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而是可以通过采用新型的照明设备在不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下来降低能源的消耗。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也就是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或者通过采用新型的设备来降低能源消耗或者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来实现。对于一些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设备或者是环节可以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或者是更换新型的节能设备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由于建筑电气中采用节能技术会投入大部分的资金即当前的利益可能会损失一部分,但是从长远来看从所节约能源的集约效益来看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合理的,因而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建筑施工方不能够只考虑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要从长期的国家能源消耗的利益来考虑,应该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多使用节能技术。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

1.供电设备中的节能技术

在对建筑电气进行节能设计的过程中,供配电系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人员要结合设备本身的性能和特点根据用电负荷以及设备的容量进行科学的选型和设计,使得电气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为了有效地保障建筑电气安全性与可靠性,要将建筑电气供配电系统的级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用户相同那么高压配电级数不能够高于两级,而低压配电级数不应该高于三级,进而实现对电能消耗的有效控制。如果供配电系统采用的是两路进线的方式,那么应该保证两路电源同时运行,将电能在线路上的损耗降到最低。供电电压的选择也会影响到能源的消耗。通常情况下供电电压越大那么所产生的损耗就越小,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供电的电压来减少电能的损耗。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线路将供电的质量控制好。电缆也是有效控制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线缆的电阻越小那么能量消耗就越小,但是投入也会成倍的攀升,要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材质的线缆。

2.照明设施节能技术

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在节能减排的倡导下,开始对各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了节能改造,设计新的功能,创新工作流程,从而使得能源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室内照明采取节能设计措施,能有效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与能源费用,并且其节能设计的光照带来了更加舒适、方便的光环境。在照明设施节能设计中,可以从光源、灯具以及一些灯具附件的选择和布置来达到智能化的控制设计,从而提高照明节能的运行效果。

在照明光源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LED照明光源,这是因为其具备了环保、长久的使用寿命、显色性高以及高效节能的优势特点,如今LED已经是“照明领域新革命的开始”。LED光源的能耗可以通过下表得出其节能效果。

根据表1直观地看出LED 的高效节能性,具体可以从灯具的节能功率、使用时间以及所节约的费用上看出。由此,对发光二极管所做出的突破性研究,促进光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高度。建筑电气中的照明灯具与附件的选择首先要满足建筑室内装修风格,通过二者的协调搭配,才能将室内空间照明达到美感。对于灯具效率是选择灯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可以提高灯具节能效果。而当前LED灯具有与市场上的其它灯具都有一样的外形,但是对于节能却是高效节能灯具,既能满足美观和客户的操作需求,还能大量节约电能与电费。对于附件来讲,电子镇流器由于在使用中有10%~30%的高次谐波,已经超过国标规定的低压系统谐波要求值的5%,并会损害到缆线与弱电设施,当前并没有得到大量推广使用。然而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属于新的设计附件,结合了电感镇流器与启辉器的功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和保护了视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节能技术中的又一应用。

此外,当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通常要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它主要是通过对某组或者是单一特定设备进行开/关,从而达到对照明的智能控制。这比手动照明控制要具备更加优良的节能控制效果。

3.中央空调节能技术

中央空调包括了冷却水系统以及冷冻水系统的变频调速技术,前者是采集空调主机进出水温差和入水温度信息,从而自动调节水泵。水泵在温差调节方式中其转速一定,这就使得系统调节不准确。由此,需要采用加入入水温度来达到调节效果,从而来节约能源。

在冷冻水系统的变频调速技术中,水泵自动调节是通过采集分析冷冻主机和冷冻泵进出水两端温差、压差来实现的。其中,温差信号反映了冷冻主机在回/出水时的温度差,压差信号代表了冷冻泵在回/出水时的压力差。一旦室内温度有变,就会反映到温差信号上,然后由变频器来调节冷冻泵转速,控制好温度。而对于压差信号的变化,此时通过水泵输出功率的条件来确保房间空气调节效果。

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能源消耗较大设备和环节,在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系统、照明设备以及中央空调是能源消耗最大的环节,需要对这些环节进行重点的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采用新型的节能设备、新型节能技术等三个方面来实现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进而有效的控制建筑电气中的能源消耗,构建绿色、环保和节能为一体的建筑。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3

一、CBL和PBL教学模式

C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 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案例,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CBL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真实案例, 透过这种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动机,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PBL由于其在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联系方面的教学优势突出, 在教育领域迅速得到推广[1]。

PBL教学法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其教学模式可适用于其他寻求实践能力养成、专业素质培养的学科与专业。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 PBL虽然始于医学教育领域, 但它的理念与方法同各专业实务课程却有着内在的高度契合性, 在对学生的实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培养要求上, 医学的课程教育同工学的建筑电气技术课程教育是一致的[2]。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高校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并且除了医学教育, 其他学科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PBL教学模式。但国内外高校PBL教学实施方式却各有不同。而在PBL教学模式中引入CBL教学模式是目前为数不多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 且处于探索阶段。

二、课程设置

建筑电气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 建筑电气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性课程, 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电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规范,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及电气设计与施工的能力, 并懂得电气设备与建筑、结构及给水排水和暖通等专业间的配合关系, 从而设计出适用性和经济性强的电气图纸, 及在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中更加规范化与科学。

CBL和PBL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在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中实施的。本课程安排的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只学习了为期两个学期的电工电子学, 电工电子学分为两部分即电工部分和电子部分, 分别在两个学期进行。因此, 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相比, 我校学生在相关电气方面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电气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前提下有序、有效的开展建筑电气技术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这关系到是否能够完全实现教学目的。

建筑电气技术一种“应用型”课程,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具备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能力,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电气技术课程在教学上采取CBL结合PBL教学法。采取CBL与PBL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在增强学生的查阅规范图集的意识基础上,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有两个班, 实行小班化区教学, 选择1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2班实施C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 该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积极性、学习认知等方面的程度基本相同。

1. 传统教学模式。

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1班的教学过程中, 对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系统进行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在讲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 穿插讲解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和相关图集等。并针对各个系统布置纸质作业。

2. CBL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

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2班的教学过程中, 以“某养老服务中心电气施工图设计”为导引, 并如何以相关电气规范为准绳完成该工程的照明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消防电气系统等电气系统设计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

某老养老服务中心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总建筑面积6794.8平方米, 地下面积283.2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五层, 建筑高度为22.9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课程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照明配电系统设计、动力配电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设计, 及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设计、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防火门监控系统设计等。

本课程在CBL和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 以每个系统设计任务为导向设置专题进行讲解, 在此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及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和相关图集等。并在每个专题讲授过程中, 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自主能动性学习为第一出发点, 布置系统设计任务, 并让学生按时完成, 授课老师及时为每个学生做出批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问题中出现错误, 在错误中收获知识。

四、教学效果

在课程结束后, 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 并进行了课程设计答辩。在课程设计结束后进行了期末理论考试。最后, 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C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 在自主学习、设计、查找规范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性, 及工程实践创新意识、设计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结论

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不仅解决了对于专业性极强的课程,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而且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规范性意识, 提高学生为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及适应新, 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综合素质, 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有效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 本文提出了将PBL和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建筑电气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以解决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贯穿课程始终, 培养学生建筑行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的行业视野与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关键词:CBL,PBL,建筑电气,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会林.曹江龙.结合病例的PBL教学方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 2014, 31 (2) :112-11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4

本人xxx,男,xxxx年毕业于xxxxxxx,从事工作以来,努力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并根据机组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继续教育学习。于xxxx年xx月,在xxxx大学xxxx函授站(xxxx省水利水电学校)《供用电技术》专科学习,xxxx年xx月顺利毕业。现将专业资格期间的工作总结向上级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申请评定员级工程师(电气技术员)专业技术资格。

一、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本人于xxxx年xx月正式参加工作,从事机组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要求,在此期间,一方面放弃休息实际为专业学习,有针对性的使自己“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对自己提出问题向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

二、专业工作方面

1.xxxx年xx月份毕业后,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期间在xxxxxxxxx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xxxxxx一、二级水电站工作,由于是两个梯级电站,要经常轮换工作,在加上一级站站内电缆发热着火焚烧过,二级站在工程后期阶段前池至厂房中间的引水隧洞发生泥石流将二级站厂房掩埋。

一、二级站在重新重新施工布线恢复后,图纸也实际变动过大。通过一段时时间熟悉和了解现场情况,学习和理解规范,熟悉和掌握图纸,并接合现场具体情况和同事师傅们重新绘制电气二次图等工作。在每年一次的机组大修过程中,从xxxxx年开始的xx人检修队伍到xxxx年的xx人的检修队伍我都参与到其中,参与发电机转子的吊装清扫到轴承瓦的修复。

2.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在xxx市xx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五郎河二级水电站工作期间,参加水轮机组的大修,升压站电气设备的清扫,二次线路的维护等工作。有一次在我当班中发现水轮机气系统补补了气制动失灵,停机状态下的1号机组和4号机组开始蠢蠢欲动,我立刻向站内领导汇报该情况后,找来相关工具后和值长两人开始排查隐患,经过半小时的努力终于解决问题,避免一次事故的发生。

为扩展自己的见识,我于xxxx年到了xxxxxxxxx有限公司,加入该公司后,我仍一直在项目施工生产一线,在施工过程中本人总是积极要求上进,注重思想素质培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信念比较坚定,纪律比较严格,知识比较广泛,业务比较熟练,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胜任多种工作岗位的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获得初级职称以来,本人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自xxxx年xx月xx日任助理工程师技术职务以来,1.xxxx年xx月~xxxx年xx月,我进入了十一冶建设有限公司电气分公司,参与了xxxxxx有限公司一期电气工程工作,xxxxx有限公司氧化铝一期工程,是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铝工业项目,项目规模为年产氧化铝160万吨,总投资约90.86亿元人民币。工作中,我勤奋好学,勤动手,勤于思考,勤去施工现场,虚心向电气工程师以及老师傅请教,并根据现场的施工与图纸中系统图,平面图作对比。这样,我很快就能看懂了电气图纸,并且能够按图施工。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和电气工程师指导下,我先后完成了1#蒸发站,1#蒸发原液储槽及水洗,2#高压泵房,4#溶出,氧化铝包装堆栈,石灰仓及石灰消化的防雷接地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的电气安装及调试。

在学识水平、专业能力方面,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发现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开始的电工实习生,知之甚少;到一名普通电工,再到后来的电工班长,我参与了公司建设大小工程施工,完成了数百项电气工程安装、调试、系统启动和维护等工作,个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xxxx年xx月~至今,我进入了xxxxxxx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担任电气施工员,主要负责xxxxxxx二期建设电气工程安装及弱电工程施工管理。从拿到图纸到图纸会审,我认真的查看每一个部位细节,核对数据,思考施工步骤方案。做到脑中有图,并组织图纸会审。协调交换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意见。进入工程开工,认真了解每一个部位施工细节,按设计图纸要求,严格编制本专业施工方案,对关键点编制作业指导书,监理单位确认后执行。同时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对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班组对所施工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做好班组自检、复检、专职检“三检”工作,同时做好分部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隐蔽记录及相关质保资料。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应用于工程。在确保完全施工前提下,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创造优良工程。

xxxx年,我在公司任维修安装电工。时公司新厂房正在兴建当中,公司是用电大户,由两路10KV电网输送供电,电力系统是整个公司运转的动力,所以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保证。如何合理分配负荷,使电压变化速率控在允许范围内,是供电系统重中之重。在供电系统建设期间,我参与了发电系统、变配电系统、地网建设、照明系统、机台安装与调试等实际工作,让我真正对电气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独立地组织和实施并最终完成施工的能力,为日后的工厂供电维护奠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以来,我也积极参与各种大小的设备电气改造,和一些非标电气设计工作。在技术管理中,协同公司电气工程师主管组织编制了多项工程设计及技术方案,参与施工调试,使工作有序地进行。在公司自主开发的铜蚊香盘管生产线项目设计制造和建设中,我主要负责全部电气系统安装调试工作,在工程师的设计过程中也提出很多积极的技术建议,项目最终获得xxxx年xx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公司铜管直拉机改造中独立完成电气设计并负责实施,最终实现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公司的合理化建设中,我提出并实施的“2#、3#连拉机15KW电机合理使用”合理化建议,帮助公司节约用电成本,并获得公司xxxx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同时也获得xxxx市节能减排劳动竞赛优秀合理化建议优胜奖。通过各种技术改造,我逐渐熟悉并掌握多种控制技术运用,如变频技术、PLC程序设计、人机界面技术、交直流调速、步进伺服系统控制、电磁干扰、编制调试方案等,个人专业综合能力有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多年一线的电气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努力地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xxx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篇5

关键词:建筑楼宇 电气技术 发展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电气科技的发展而同步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上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国际上许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进入中国建筑市场,使建筑电气行业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建筑电气专业设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同步发展的动力。

各省市也在此基础上陆续成立了相应的学术机构,为本地区的建筑电气发展和进步积极努力,通过介绍、交流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新技术,达到了培养在职广大技术人员业务提高的一条卓有成效的途径。

建筑电气包括强电和弱电两部分,强电部分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一般来说,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外在电气设计中所采用的其他装置和设备,例如双电源互相切换的互投开关,也从传统的产品走向了专业化的生产,除了满足常规的电源切换外,还出现了能满足电子设备双电源互投,能在1/4电源周波内互投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供电电缆和导线是建筑电气中大量采用的产品。查看过去的电缆和导线样本,其品种显得贫乏,而如今,各种缆线不断推出,从普通PVC缆线到阻燃、耐火、低烟无卤辐照环保型缆线;从普通绝缘材料到矿物绝缘;从普通绝缘母线到封闭型母线、预分支电缆等等。这些技术均为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便利、环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针对特殊建筑的配电需求,一些新型的装置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大型医院手术室采用医疗场所的漏电保护,剩余电流监视系统等。

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建筑的安全用电创造了条件。至今为止全国已有数千座智能建筑相继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瞩目,同时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也相继建成。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多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

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系统集成等十几个子系统。国内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已从最初独立的各子系统发展到系统集成。

(一)建筑设备监控技术

二十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由于可靠性较差,运行速度较慢,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

1.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应用软件的开发平台与工具、现场总线的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对控制网络的组网技术、实时网络操作系统、可靠性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出现了以太控制网络。

3.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成为控制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各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日益成熟。

4.各种控制网络的新技术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得到应用。计算机领域的OPC技术、Web技术、TCP/IP已逐渐融合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大大推动了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的发展。

(二)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门禁)、巡更、对讲、周界防越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也从以往的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朝着系统规模化、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三)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計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种类型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但在90年代后期,以太网以其投资合理、布线灵活、性能优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中独占鳌头。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已从最初的10Mbps、100Mbps发展到1Gbps、10Gbps甚至更高的速率。智能建筑的电话网(包括ISDN、xI)—SL),目前除用于语音通信外,还可兼备数据、图像等的窄带数据通信,使人们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实现电视会议、电话会议等功能。

由于我国居住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智能住宅小区的产品难以成套引进,促使国内产品供应商大量开发智能住宅小区所需的各种产品,从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产业。由于宽带网进入小区以及小区规模的扩大,现在又提出了数字社区的理念,将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数字社区进一步加强了网络的功能,具有完全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国际互联网宽带接人。通过完备的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电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安防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数字社区应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的性能,增强了安全性。数字社区提高了智能化系统的集成程度,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的优化程度。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为数字城市创造了条件,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6

1 照明系统

1.1 了解被诊断建筑的照明系统现状

在诊断过程中,首先应查阅了解被诊断建筑的照明系统的现状。如,调阅与照明有关的图纸、进行实地查看及对照明用电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各建筑物的典型房间做平均照度测试。对配有电感镇流器(无补偿电容)的荧光灯做功率因数和谐波指标测试,并现场了解不同环境照明灯具的控制方式,向被测典型房间的工作人员询问开关照明灯具的使用习惯,对建筑物的照明现状做到全面细致的掌握。

在查看图纸的过程中,尤其应注意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对于图纸与现实不符的房间或场所应明确记录,并以实际为准,这是进行下一步诊断分析的关键。

对于房间照度的测试应选取典型性的房间,并尽可能做到对涵盖各种功能的场所的测试。对于公共建筑内的典型房间主要为:办公室、会议室、大厅、机房、控制中心等位置应重点进行照度测试,同时要注意对于以上房间的选取应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房间,以便测试结果能够完整准确。同时对于照明回路的供电电压应实际测试。

通过以上工作,可以说对于照明系统的照明现状基本了解。下一步就是针对上述工作得到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诊断了。

以对北京市某单位办公楼的实际测试工作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1.2 实例分析

该项目为北京市某区政府办公楼,该办公楼于2002年9月建成并使用,为一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57 900 m2,建筑总高为54.2m。首先,通过查看图纸及现场统计,得到该单位照明系统现状如下。

照明灯具主要以荧光灯为主。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环境光源主要为T8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楼道、走廊的公共部分照明以荧光灯及紧凑型节能灯为主。荧光灯、筒灯均配有电子式镇流器,功率因数较高。照明控制方式主要以房间为单位实行分组、分灯控制,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方式以就地手动控制为主。

该单位典型房间的照度测试数据如表1。

注:“数量”一栏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房间内实际工作的光源数量

通过以上工作,对于照明系统可以发现存在如下的问题:

1)大部分办公室、会议室房间内单位照明功率密度偏高。

2)现有的荧光灯具效率较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房间内照明功率密度超标,但房间内实测照度不高。

3)大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为就地手动控制,为日常运行及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4)大部分照明配电分支回路电压较高。

1.3 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于照明系统提出如下节能改造方案:

1)对于房间内功率密度超标及现有灯具效率较低的问题,建议采用减少光源数量及更换高效节能灯具的方案,具体方法是在更换灯具的同时,将现有灯具内的T8荧光灯改为T5三基色荧光灯,这样即可以降低单位功率密度,同时也提高了照度水平。

2)对于大厅、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增加自控设备,实现由楼宇集中控制方式。

3)对于大部分照明配电分支回路电压较高的问题,考虑在各楼层电气竖井内配电箱中增设智能照明节电设备,降低照明供电电压,节约照明用电,并可以延长照明光源的使用寿命,节约采购和维修费用。

通过上面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照明系统的诊断可以说基本完成。

2 供配电系统

2.1 全面了解和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状况

对于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节能诊断应主要从变压器使用情况,系统三相是否平衡,无功功率补偿现状,系统谐波含量,主要耗电设备或场所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诊断过程也应是首先查看图纸,了解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并使用专业仪器(如电力综合分析仪)对主要数据进行实际测量。应该注意的是测试的时间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时间,如对于空调系统的电耗测试就应在夏季空调使用季节进行,对风机水泵等设备的测试应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到的测试数据具有典型性,并真实反应供配电系统的现实情况。

完成了上述工作,可以说对于供配电系统的现状及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接下来同样应该是针对上述工作得到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诊断。

2.2 实例分析

仍以前文中提到的北京市某区政府办公楼为例,对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诊断与分析进行详细说明。

该项目供配电系统概况:本工程于地下三层设总配变电室,为办公楼所有用电负荷供电。现有4台1600k V·A干式变压器,其中1#~3#变压器为日常照明、动力用电供电,4#变压器专门设置为集中空调系统供电,只在采暖期和制冷季运行。本次测试期间为4月份,为非空调使用季节,因此4#变压器未投入使用。因此为了真实反映本项目供配电系统的长期运行情况,除了通过实测采集的数据外,还大量调阅了该单位的历史记录数据。

具体数据见表2、表3。

2.3 诊断分析与改进措施

对于本项目供配电系统的诊断与分析如下:

1)变压器运行情况:可以发现本项目电力系统三相电压、电流平衡度较好,功率因数较高,彼此联络的1#及2#变压器的负荷率也相对较平衡。但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率很低,在非采暖期和制冷季的变压器负荷率最大只有13%,根据该单位已有的能源信息监测平台上的历史数据显示:即使在采暖期和制冷季4#变压器负荷率最大也只有25%。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清楚看出:变压器的负荷率较低,建议使用2台变压器带全部负荷,另外2台变压器备用运行方式,以节省其中2台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2)分项电耗情况:由于2007年该单位计量系统改造项目的实施,该单位已对变压器、动力负荷(如电梯、厨房用电)、集中空调和信息中心设置了分类计量系统。本次节能诊断只对典型性办公用电环境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项目主要分项电耗基本正常。

3)关于功率因数的分析:对供配电系统的电感性无功用电容器进行补偿,是降低线路和变压器铜损耗的有效措施。在本单位这样以计算机系统和监控显示设备和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占总用电设备容量相当大的比例的场合,总体功率因数相当高。由上面的测量数据表上也可以看到本项目最低功率因数也一直保持在0.9以上,因此本项目功率因数正常。

4)非线性负荷引起的谐波及其影响:根据2007年安装的分类计量系统统计结果显示,本项目部分时段变压器电流畸变率偏高,3次谐波含量较大。根据测试期间的实测数据(见表4)可以看出:主楼5层功能用房多为办公室,由于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电流畸变率明显偏高,3次谐波含量较大。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建议甲方在今后工作中对配电系统谐波含量进行进一步测试、分析,然后根据较长时间的综合测试结果考虑采取电源滤波措施,如装设3次谐波无源滤波装置,以减少由于谐波电流引起的线路损耗和对敏感电子设备的影响。

针对供配电系统的诊断与分析,这与前面对于照明系统的诊断分析共同构成了电气专业的节能诊断工作。

3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应该指出的是:节能诊断工作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系统工作,电气专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完成好本专业诊断工作的同时,也应注意与其它相关专业的配合。例如: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的诊断中可能发现现有设备存在问题,因此提出改造方案,而这些改造常常会带来电气专业的相应改造,如风机、水泵容量的变更会引起供电开关及电缆(或导线)的变更,有时一些机电设备需要增加变频调节装置,同样电气专业也要配合进行改造。这些工作都需要各个专业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做好节能诊断工作。

注:本次测试时间2008年4月25日,采样周期6s,测试电压V2,测试电流I2,采样数目25

2)在进行诊断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应该看到,诊断工作是对已有的建筑进行的完善性工作,因此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应提出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案,即这种改造方案要具体可行,并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改造方案要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和节能效果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3)在对硬件改造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于软件的改造。具体讲就是应重视抓好行为节能工作。重视行为节能,首先应注意提高从领导到普通员工的节约用能意识。针对电气方面的行为节能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对于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如采用白炽灯照明,应采用声光延时开关或红外线接近开关一对一控制,作到人走灯自灭。在人员行为上,要求大家在无工作、生活需要时随手关灯及耗能设备,养成较好的节约用电习惯。建议对节能管理加强控制,对能耗的计量和记录规定具体记录时间,责任到人,建立用能数据管理信息库,逐步找出用能规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节能管理,并与绩效挂钩。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的实例,详细分析了对于现有公共建筑的电气节能诊断方法。通过上述具体工程的诊断分析过程,电气专业的节能诊断工作总体上应从下面几方面开展:

1)照明系统的诊断;

2)供配电系统的诊断;

3)注意与相关专业的配合,注意对行为节能的重视。

上述几方面可以说是电气节能诊断的主要注意方向。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每个工程都有其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因此针对不同建筑的诊断方案也不会完全相同,必须结合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出最好的诊断方案,从而得出最符合实际的诊断结论,并提出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法。

总之,节能诊断工作只有全面开展,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最好的节能效果。

摘要:以实际工程为例,系统阐述了对于现有公共建筑的电气节能诊断方法,总结了电气专业在节能诊断工作中的主要注意问题,并提出应根据工程实测结果设计具体可行的电气节能改造方案。

关键词:公共建筑,电气节能,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大型公建节能读本[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7

一、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学校一定要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以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在建筑电气类专业中, 具体的培养方法为:

(一) 理论基础知识方面

建筑电气类专业所学的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安装、建筑设备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电气消防技术等。其中, 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讲述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原理, 讲述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建筑设备控制技术讲授建筑给排水等设备的电气控制技术及系统安装调试;电气消防技术讲授消防系统的供电安装及布线接地, 讲授消防产品检测等。这些课程中的每一门都非常重要, 一定要让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学习到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以便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二) 实践操作方面

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从两方面入手: (1)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尽量以实物、实际操作进行讲授, 如, 在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课堂中, 选用常用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及材料进行讲授, 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体验, 切实习得实际操作的能力。 (2) 在课后、周末、假期等时间多安排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实践操作。

二、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订单培养”是近些年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谋取双方共同发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许多大学、高职院校都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合同。高职院校的建筑电气类专业在培养人才时, 也可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 我院多年来与地区企业, 如, 省建工集团、贵阳永清仪电科技、贵阳电控设备厂、贵阳金奥电梯、贵阳奥的斯电梯、中铁建物业、宏立城物业等建筑施工企业、物业管理部门、电力行业、工程监理单位、电气设备生产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 以帮助其培养人才为目的, 委托高职院校对其所招募的人才进行培养, 学员从学校毕业后, 返回企业进行工作。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个人、学校三方来说都是共赢的。在学校方面, 解决了招商问题和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在学员方面, 为学员省下了一部分求学的资金, 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在企业方面, 企业得到了理论知识能力强、操作技术扎实的技术型人才, 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以“实训中心”为平台, 引厂进校, 承接社会服务项目

工科类专业的学校一般都设有“工程训练中心”, 专门为学员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一平台, 引进一些工厂、项目进学校, 比如, 消防器材的研发、制造, 电气控制柜设备的生产、制造等, 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操作项目当中。另外, 在引厂进校时, 也从工厂里引进一些相关的技术人才, 让学生向这些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学习操作方法。

引厂进校时, 学校也可承担一些公益社会服务项目, 比如, 制造一些电气设备、消防器材设备等, 送往偏远的、缺少这些器材的乡村学校。这一过程既让学生进行了操作锻炼, 又参与了公益事业, 服务了社会建设。

四、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 开展集团内区、县一级职业技术学校青年教师技能培训, 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贡献。职高学校里的教师无论在职业理论还是在职业技能操作方面, 都优于在校的学生。因此, 职高学校中的教师也应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但是, 职高学校里的教师由于常年从事授课、讲学工作, 在一线实际操作的时间不长,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 他们也依然难以满足一线的技术操作要求。因此, 我院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 和集团内企业技术骨干一道, 开展对集团内区、县一级职业学校教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让其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还拥有与时俱进的操作技能, 参与一线的操作工作, 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建设。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大体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四大类。高职院校属于其中的技能教学型, 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在岗位上进行技能操作, 服务于社会经济事业建设。探索了高职院校的建筑电气类专业在办学中服务社会的方法、模式, 具体方法包括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以“实训中心”为平台, 引厂进校, 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开展职工技能培训, 服务区域经济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电气,服务,经济社会,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吝秀云, 刘合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途径的探索与实践科协论坛, 2012 (1)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8

首先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 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 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 直接引领教育实践, 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 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与败, 因此, 鉴于高校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的组织, 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共性与个性双重属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是统一的, 即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培养目标的个性则受高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 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 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掌握建筑电气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具有建筑供配电、照明、办公自动化、建筑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并具有制定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的能力;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工作, 能够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安装公司、智能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等从事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与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相适应的人才[1]。

2 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固化学校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借鉴、吸收外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整体优化, 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充分结合,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及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意见,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围绕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 我们精心设计培养方案, 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重点,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并强调“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 (2) 适应信息时代和智能化建筑要求, 大量增加选修课; (3) 对课程进行重组,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授课侧重点要涵盖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重要考点; (4)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注册执业资格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 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型人才。在此情况下, 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 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需要, 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 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 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 总体思路。课程体系传承学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融入现代教育理念, 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教学上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在专业方向选择上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在出口方面给学生提供多方向发展的机会。

2) 具体实施。一是通识课程。着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特别是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主要设置的课程有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导论类、土建背景、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经济与社会类、形势与政策、军训、体育达标等;二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着重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 拓宽知识面, 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主要设置的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等;三是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主要设置的课程有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 按“强电+信息”模式培养建筑电气工程类应用型人才, 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需要设置, 以社会需求为目的。

3) 特点。一是基础更厚、口径更宽、实践更强.“厚基础”包括人文社科、公共、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小虎, 刘化君, 朱晓春, 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4) :1-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篇9

关键词:变电所,所址选择,平面布置,相关专业的关系

0 引言

专业不同, 变电所的布置也就会有所不同, 如建筑、结构、给排水、防火或是暖通等不同专业的布置都大不相同, 因此在对变电所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这些专业进行严格的考察。同时, 变电所的平面布置也会对建筑专业的平面设计以及空间布局产生不同的影响。鉴于专业上的局限性, 本文主要针对变电所在建筑中的位置、变电所的平面布置以及电气设计对相关专业的要求及其关系进行了论述, 希望能够加深大家对电气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1 变电所在建筑物中的位置选择

在选择变电所在建筑物中位置时应结合相关的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或是经营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考察, 一般常常选择较深的位置或是接近负荷中心的位置, 为确保进出线以及运输的方便还要选择接近电源侧的位置。一定不要设置在多水、有雾、有腐蚀性气体、高温或是容易发生震动的危险场所, 尤其是不要设置在厕所、厨房等容易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是周围。具体而言, 变电所在建筑物中的位置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变电所在建筑物中位置宜设置在地下层 (非最底层) 。若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层时, 要根据地下环境加设一定的通风、去湿设备等;若地下只有一层时, 要对地面进行适当地提高, 以防止积水。 (2) 将变电所设在裙房或其它辅助建筑的底层。 (3) 高层建筑可分设在避难层、设备层及屋顶层等处, 但应做好设备的垂直搬运及电缆敷设的措施。 (4) 针对于超高层建筑, 则可分别在上、中、下层设置不同的变电所。 (5) 住宅小区既可以设置独立的变电所, 也可以附设在建筑物内或是选用户外预装变电所。

一般而言, 当楼层高度保持在30层左右的时候, 地下室或是辅助建筑内部是变电所的最佳位置, 如32层高的日本大阪国际大楼的变电所就设置在了地下3层 (地下共三层) 。当楼层超过60层时则可分别在地下室、中间层以及最高层设置变电所, 以分散负荷、减少电能损耗、保持干线电压等, 如84层高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变电所就设置在了上、中、下三个位置。若当建筑楼层少于30层的时候, 变电所同样也可以设置在中间层, 如日本大阪机场大楼 (共29层) 的变电所就设置在了18层的位置。

根据对我国高层建筑的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变电所常常设置在地下室、裙房或是辅助建筑物内。但随着我国干式变压器的批量生产使用以及防火措施的提高, 变电所 (带有干式变压器) 也被设置在了建筑物的中间或是顶层。例如, 上海明天广场大楼一共有59层, 在地下一层、22层以及59层都设有变电所。再如, 上海中心大厦在地下三层的位置设有一个35k V的中央变电所, 在地下1、2、3层以及地上6、20、35、50、66、82、99、116层又分别设有10k V的副变电所。

此外, 露天或半露天的独立变电所应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10k V以下的箱式变电所距离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应为3m, 若考虑到卫生防疫部门的防电磁辐射要求则至少要和住宅保持12m远的距离。具体而言, 下面几个场所不应设置变电所: (1) 场所内部存有腐蚀性的气体; (2) 挑檐属于易燃烧等级的建筑物旁: (3) 附近堆放有棉、粮、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露天场所; (4) 可燃粉、可燃纤维、导电尘埃等容易沉积的场所。

2 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变电所的电气设计对于不同的专业 (建筑、暖通、给排水、结构等专业) 有着不同的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变电所的具体运行条件来为电气设备设置安全的运行环境。

2.1 防火专业

(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 (6) k 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等于或高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则应等于或高于三级。 (2) 变电所设置在高层、多层或是裙房时, 与其它房间相邻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与过道相邻的门为乙级防护门。 (3) 变电所在一楼时, 与其它房间以及过道相邻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4) 变电所在地下室, 两种门都要设置为甲级防火门。 (5) 若变电所周围经常堆放有易燃易爆品、或是直接通向车时, 应设置为甲级防火门。 (6) 由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可设置为丙级防火门。 (7) 高层建筑物的裙房和多层建筑物内的附设变电所的油浸变压器之间, 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 (8) 在多层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裙房的首层布置油浸变压器的变电站时, 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2.2 建筑专业

(1) 配变电所室内用来通风的窗户材料要选择非可燃性的。 (2) 针对于配变电室门的高度和宽度而言, 应在最大不可拆卸的基础之上分别加0.5m和0.3m。 (3) 当变电所处于地下的时候, 应该设置运输通道, 其宽度不宜小于3m, 以方便运输。当变电所的运输通道为吊装孔或是吊装平台时, 无论是吊装孔还是吊装平台的尺寸都应该能够满足最高标准的需要。 (4) 若配变电所与相邻的居住或是办公场所等仅有一墙之隔, 那么配变电所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屏蔽噪音。 (5) 若配电室和电容器室的电压为10 (6) k V时, 所设置的自然采光室的窗台距离地坪不能低于1.8m, 且临街的一面不应该设置窗户。 (6) 无论是变压器、配电装置室还是电容器室的门都应该向外开, 且一定要加锁。若在几个相邻的配电室之间设置门的时候, 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双向弹簧门。 (7) 配变电所室内需要经常开启的门窗等, 不应直接通向含酸、碱、蒸汽、粉尘、噪音等比较严重的场所。 (8) 变电所室内应安装有防雨、防雪、防小动物等设施。 (9) 若变电所的室内总长度超过了7m, 此时就应该分别在变电室的两端设置出口。若变电所设置在地下室时, 那么通向地下层的电缆口必须采用防水措施。 (10) 电气专业箱体不应该直接嵌入在外墙上, 若因特殊需要在外墙上嵌入安装时, 则必须在箱体预留孔的外墙一侧加设保温层或是隔热层等。 (11) 配电室的布置宜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 (12) 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备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 地面宜采用耐压、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铺装。 (13) 配电装置室的门和变压器室的门的高度和宽度, 宜按最大可拆卸部件尺寸, 高度加0.5m, 宽度加0.3m确定, 其疏散通道门的最小高度宜为2.0m, 最小宽度宜为720mm。

2.3 暖通专业

对于地上变电所而言, 自然通风与局部机械通风两者皆可, 但变电所若处于地下则就必须依靠机械通风了。之所以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主要是为了保证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能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 以使设备在四季均能的稳定负荷下正常工作。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1) 可采用自身带风机的成套变压器柜, 其可根据变压器的实际温度来自动调控风力。 (2) 可采用上下送上排气流组织。变电所的进线线可以轻松地引入地道风, 然后再在变压器的上方设置排风设置以将变压器散发的热量及时排到室外。 (3) 若在安装有多台变压器的大变电所, 送排风已经不能够满足变压器对温度的要求时, 就需考虑在室内加装空调来降温。 (4) 因为变电所室内较为干燥, 所以要严把消防关, 设置排烟系统, 还要在送排风的风管处设置防火阀。 (5) 经过送风系统所传入到室内的风必须是干净的, 若周围有污染源则应该在送风口加设空气过滤器。 (6) 大多数变电器的送风口应该设置在距离地面0.3m处, 这样有利于形成下送上排的气流, 但对于含有六氟化硫的配电室, 其排风口就应该设置在室内底部。 (7) 针对于变压器室而言, 夏季排风温度应低于40℃, 进风和排风之间的温度差要小于15℃。 (8) 电容器室室温也要低于40℃, 且要在室内安装温度指示装置。 (9) 在采暖地区, 变电所的值班室以及变电所的控制室都要该安装暖气、暖风等采暖设备。过低的温度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作用, 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 配变电所室内以及控制室的采暖设备一定要采用钢管焊接, 切记要避免法兰、螺纹接头或是阀门等的应用。

2.4 给排水专业

(1) 假若要将变电所设置在地下室, 那么此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变电所的防水措施。在电缆上进上出的情况之下, 变电所的地坪至少要提升150mm, 要设置有通向集水井或是地漏的排水沟。若采用的是下进下出的方式, 且电缆室的最低点比排水沟的沟底还要低的情况下, 就应该在最低点设置集水井, 并且要利用潜水泵将积水及时排出。 (2) 对于一些容易积水的场所, 如厕所、浴室、厨房等, 一定不能够在此设置变电所。如若需要在相邻的场所设置变电所时, 也一定要做好无渗漏防水措施。 (3) 要对进出地下室的电缆口做好严格有效的防水措施。 (4) 若变电所设置在一类建筑物内, 则要安装固定式的灭火装置;若变电所设置在二类建筑物内则只需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即可。 (5) 严禁一切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变电所。

2.5 结构专业

高压开关柜、高压环网柜及高压电容器柜的计算荷重为每边4900N/m, 高压开关柜还应考虑其动荷重, 因为在操作时每台开关柜尚有向上冲力9800N。

3 效果分析

山东某110k V变电所工程结合上述分析, 对变电所进行了电气布置如图1-图3所示。

实践表明, 该变电所的位置接近负荷中心, 满足减少低压供电半径、降低电缆投资、节约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要求, 同时也符合进出线方便、设备运输方便、接近电源侧等设计标准, 满足防尘、防腐、防水、防爆等要求。

4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建筑相应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结构日趋复杂, 体块日趋庞大。建筑电气的核心部位变电所所址的选择亦随之变得更加复杂。总之, 变电所在进行地址选择的时候要严格根据工程特点、规范要求、用电容量、供电条件以及负荷中心等来选择, 以确保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国成.变电所电气设计对土建、暖通、给排水专业的要求[J].现代建筑电气, 2013.

[2]何耀明.浅谈变配电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 2007.

[3]赵畹君.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4]吴维宁, 吴光亚, 张锐.输变电设备污闪原因及对策[J].高电压技术, 2004, 30 (7) .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分析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分析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损耗,当前建筑电气节能在建筑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许多建筑的电气节能都做的不到位,这和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并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损耗了浪费。在建筑中,我们必须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应用电气节能技术,从而有效的降低建筑中的资源损耗,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1.当前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许多建筑电气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不合理的设计都带来了很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我们必须要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建筑电气设计科学合理,才能有效的减少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当前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用电设备接地和负荷计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其次,系统和设计不符合建筑的相关需求;再次,漏电开关级数和住宅插座的选择不够合理;最后,控制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2.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相关原则

进行现代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我们必须要按照相关的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设计符合相关妖气,从而使得整个现代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在进行现代建筑节能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2.1适用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对建筑中的用电设备的负荷容量和电能质量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得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能够符合建筑这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很好的为建筑中的用电设备提供能源,从而使得用电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另外,我们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供配电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建筑中的电能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

2.2节能性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对于整个建筑而言非常重要。在进行设计时,要和建筑的结构等相关因素相互协调,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设计合理。在进行设计时,要本着节能的原则,减少一些无关的能源损耗。对一些能量消耗相对较多的环节,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方案使其能量消耗降低,从而达到降能的目的。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设计既能降低能耗又能满足一些相关要求。

3.现代建筑电气节能的方法

节能工作对于建筑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建筑中,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节能。当前情况下,建筑电气节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充分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源

合理的利用天然光源,是现代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的节能方法。随着近年来低碳环保口号的提出,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注重天然光源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利用光源可以使得光源和照明很好的进行结合,从而使得建筑既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又能有效的降低电气能耗。在具体的建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案来利用天然光源。

3.2设计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统

照明控制系统对于建筑的电气节能非常关键。如果能够保证照明控制系统的效率,那么既可以使得整个建筑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光环境,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有一个舒适的照明系统,还能实现整个建筑的电气节能。

3.3科学合理的利用太阳能照明技术和相关产品

太阳能是一种天然的清洁能源,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建筑中,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太阳能或者其相关产品,那么肯定会使得整个建筑中的能源损耗降低。利用太阳能又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损耗。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来进行利用太阳能和其相关产品,从而使得太阳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4对建筑电气设备进行改造

建筑电气设备也是我们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的建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设备进行改造,从而使得整个电气系统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从而更好的实现建筑电气节能。

4.结语

总之,在当代建筑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运用电气节能技术,从而使得建筑中的能源损耗降低,从而使得建筑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科]

【参考文献】

[1]蒋志强.基于节能的建筑电气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15):132-134.

[2]胡继宗.试析建筑电气中节能方面的设计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26):246-248.

[3]方剑.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14(24):131-133.

建筑电气分项工程施工技术 篇11

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 就是完成一道一道的工序, 而工序的质量控制又表现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和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

2 进场材料质量标准

根据施工材料数量, 制定材料的加工采购计划, 定货前应对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 对重要的施工部位使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应全面考察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信誉、生产周期等。

对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 根据规范要求, 检查其材料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 对质量有疑虑的应进行二次复试检测, 确认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3 电气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3.1 钢管敷设工程

3.1.1 焊接钢管敷设的质量标准:

a.钢管暗配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埋设于低下或混凝土中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b.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当两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倍。c.管子的弯扁度不得大于0.1倍管外径, 没有明显褶皱、凹陷。d.套管连接时要保证套管长度为管径的2.2倍, 套管管径应与管径相匹配, 对口处要位于套管中央, 焊口应牢固密实, 薄壁管严禁用套管连接。e.套丝连接要用通丝管箍, 套丝不乱扣, 关口对严, 连接后外露丝扣2~3扣。f.明配管必须采用丝扣连接, 不得采用套管焊接。3.1.2薄壁管采用扣压式连接的质量标准:a.管路水平敷设时, 扣压点宜在管路上下两侧分别扣压。管路垂直敷设时, 扣压点宜在管路左右两侧分别扣压。b.当管径为φ25及以下时, 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三处, 且扣点宜对称, 间距均匀。3.1.3管路布置的质量要求:a.暗配管当配管长度超过一定长度时应加接线盒, 无弯时30m, 有一个弯时20m, 有两个弯时15m, 有三个弯时8m, 不允许有四个弯。b.暗配管要固定牢固, 混凝土中每隔1m用铁丝与钢筋网绑扎, 距接线盒15cm以内必须用铁丝与钢筋网绑扎。c.埋入墙或地面的管子应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管子表面应至少有15cm厚的保护层。管与管之间至少有25mm的间距, 以免混凝土浇注不能渗入, 造成空鼓开裂。d.吊顶内敷设的管线应有单独的支架, 不得在管道、龙骨等上固定。e.明配管成排敷设时应保持管距、卡具一致, 连接点、器具、接线盒设置排列有序。3.1.4管路入箱盒的质量要求:a.箱盒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外径一致。b.铁制箱盒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管口露出箱盒应小于5mm, 有锁母者与锁母锁紧, 露出2~3扣。3.1.5管路接地的质量标准:a.钢管采用套管连接时, 不用做接地。b.采用套丝连接时, 管箍两端、管与接线盒连接处, 必须焊跨接线, 采用圆钢时, 焊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管外径的6倍, 并且双面施焊;扁钢应大于其宽度的2倍, 并且三面施焊。c.镀锌钢管或金属软管的跨接地线宜采用接地线卡连接, 不得采用熔焊连接, 不得采用金属软管做接地导线。

3.2 管内穿线工程。

3.2.1穿线前, 先用铅丝带布条清扫管内, 避免管内的赃物污染导线。3.2.2导线在管内不得扭结、接头、断线、背扣, 严禁出现死弯。3.2.3接线盒、开关盒、插座盒及灯头盒内导线预留应为15mm, 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配电箱箱体周长的1/2, 出户线的预留长度为1.5m。3.2.4为保证导体有良好的散热性, 导线外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金属线槽内导线的截面积不应超过线槽面积的20%。3.2.5导线在变形缝、伸缩缝处, 补偿装置应灵活自如, 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3.2.6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在同一管内。不同回路, 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3.2.7在任何情况下, 导线不得外露, 箱盒必须用盖板封闭, 盖板上的螺丝齐全。

3.3 电缆敷设安装工程。

3.3.1电缆在敷设前, 应摇测绝缘电阻, 使用500V兆欧表时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 在送电前需再摇测一次。3.3.2强、弱电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线槽内, 敷设在一起时, 应加隔板。3.3.3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支架时, 应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下面, 1km以下的电力电缆应放在1km以上的电力电缆的下面。3.3.4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 交叉时应不小于0.5m。

3.4 配电箱安装工程。

3.4.1明装配电箱严禁电气焊开孔, 不得开长孔;安装时注意不要破坏箱体的表面。3.4.2暗装配电箱箱体应嵌入墙体, 箱体表面应与墙体平齐, 周围不应有空鼓现象。

3.5 低压配电柜安装工程。

3.5.1低压配电柜基础型钢必须可靠接地 (PE) 或接零 (PEN) , 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为:不直度, 每米不大于1mm, 全长不大于5mm;水平度, 每米不大于1mm, 全长不大于5mm;不平行度全长不大于5mm。3.5.2低压配电柜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 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 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3.5.3成排配电柜, 柜与柜之间应用螺栓进行固定, 根据柜的高度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固定点, 以保证配电柜的稳定性。

3.6 金属线槽、桥架安装工程。3.6.1桥架

安装质量标准:a.依据配电箱、配电柜、电气器具、空间管道等确定敷设的位置走向, 弹线定位, 并确定支架、吊架的位置。在竖井、机房内要考虑垂直干线与分支线的连接方式。b.应保证桥架安装横平竖直, 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应保证与建筑物表面相同的坡度。c.桥架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5m, 垂直敷设时不低于1.8m, 低于上述高度时应加金属盖板保护, 但敷设在电气专业用房内除外。d.电缆桥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为: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m, 电气电缆间不应小于0.3m, 弱电电缆与电气电缆间不小于0.5m, 如有屏蔽盖板可减少0.3m, 桥架上部距离吊顶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3.6.2桥架的接地要求:a.当利用桥架本体系统构成回路时, 连接接头处的电阻不得大于0.00033Ω。b.对镀锌桥架, 本体的连接片连接可作为接地连接, 但必须保证连接牢固, 配套的螺丝、平光垫、弹簧垫齐全, 连接处无锈蚀现象和污染。c.对非镀锌制品, 除本体连接外, 应在其接地螺丝上用编制软铜线连接, 导线截面积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 接地线宜做在桥架的一侧, 以便与检查。

3.7 开关插座面板安装工程。

3.7.1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间距控制应一致。3.7.2开关的接线应正确无误, 开关必须切断相线;开关位置应与灯位一致, 同一单位工程其翘板开、关方向应一致。3.7.3单项两孔插座在横装时, 面对插座为“左零右火”, 竖装时面对插座为“下零上火”。

3.8 灯具安装工程

3.8.1 灯具安装牢固端正, 位置准确。

3.8.2有吊顶的灯具或超过3kg的灯具在顶板上加独立的吊杆或预埋件, 承担灯具全部重量, 不使吊顶龙骨承受灯具荷载。3.8.3成排明装灯具, 在预埋灯头盒时, 先放线, 根据灯型预留出间距位置;成排安装的灯具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3.8.4凡安装距地面高度低于或等于2.4m的灯具其金属外壳必须连接保护接地。3.8.5灯具在吊顶上嵌入式安装, 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支架上, 不应使吊顶龙骨受灯具载荷, 支架的形式要统一, 必须固定在顶板上, 不得固定在管道、风道上, 且一套灯具对应一套支架, 不得用铅丝紧固。

结束语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下一篇:医学文献检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