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税方式论文

2024-05-16

节税方式论文(共4篇)

节税方式论文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 增加市场份额,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购销活动中采取多种特殊、灵活的销售方式。因不同的销售方式税收待遇不同, 所以企业应在现行税法规定的范围内, 对销售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并对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以实现促销、节省税收和增加利润的目的。

一、以旧换新销售方式下的纳税筹划

法律依据:以旧换新是指纳税人在销售商品时, 以一定的价格回收相关的旧商品, 以实现促销目的。根据税法规定, 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 (金银首饰除外) 的, 应按新商品的同期销售价格计缴税款, 由于销售新商品和回收旧商品是两类不同的交易活动, 旧商品的收购价不能直接冲减新商品的销售额;回收的旧商品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就没有进项税额可抵扣, 销售旧商品仍然缴纳一次增值税, 企业势必多缴税款。

筹划思路:商场、顾客和以旧商品为原材料的电器生产企业 (以下简称“电器生产企业”) 三方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以第三方电器生产企业为代收购旧商品的主体, 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降低税收成本。

例1:苏宁电器商场开展消费节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销售液晶电视机, 顾客在商场购买一台12 000元的新液晶电视机, 商场可回收旧电视机一台, 折价400元, 新电视机进价成本7 800元 (不含税) 。苏宁电器商场属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17%。

案例分析:按税法规定, 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 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

应缴增值税额=12 000/ (1+17%) ×17%-7 800×17%=417.59 (元)

回收的旧电视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以400元不含税价销售旧电视机, 还需要缴纳增值税68元 (400×17%) , 合计缴纳增值税=417.59+68=485.59 (元) 。

应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额=485.59× (7%+3%) =48.56 (元)

销售毛利润=12 000/ (1+17%) +400-7 800=2 856.41 (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2 856.41-48.56) ×25%=701.96 (元)

进行纳税筹划前, 商场共需缴税:485.59+48.56+701.96=1 236.11 (元)

筹划方案:改变回收旧电视机的主体, 由电器生产企业以每台400元的价格代收购旧电视机, 直接付给顾客折价卡400元, 在顾客购买液晶电视机时, 抵减现金400元, 商场实收11 600元。

自2009年1月1日起, 因国家取消了销售废旧物资免税和购进废旧物资抵扣10%的税收政策, 废旧物资回收发票不再作为抵扣凭证, 所以原来成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按收购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的做法已无纳税筹划空间。但如果商场和电器生产企业进行长期合作, 双方签订代收购合同, 规定代收购旧商品的品种、手续费率、交接货方式以及结算办法, 商场按代收购金额的一定比例 (比如10%) 支付电器生产企业代收购手续费, 商场支付的代收购手续费以经营费用列支。月底, 商场开具收据, 电器生产企业收回400元的应收款和手续费收入40元 (400×10%) , 这样筹划, 商场可以避免多缴税款。

应缴增值税额=11 600/ (1+17%) ×17%-7 800×17%=359.47 (元)

应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额=359.47× (7%+3%) =35.95 (元)

销售毛利润=11 600/ (1+17%) -7 800=2 114.53 (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2 114.53-35.947-40) ×25%=509.65 (元)

进行纳税筹划后, 商场共需缴税:359.47+35.95+509.65=905.07 (元) , 比筹划前少缴纳税款331.04元。

二、还本销售方式下的纳税筹划

法律依据:还本销售方式是指销售货物达到一定期限后, 将其货物价款的全部或部分一次或分次无条件地退还给购买方的一种销售方式, 这种促销方式主要是针对顾客平时不乐意购买的贵重商品, 如汽车、住房等。这种销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筹资方式, 是以货物换取资金的使用价值, 到期还本不付息。纳税人采取还本销售方式, 其销售额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 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筹划思路:由于还本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 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 还本销售的销售额是比较高的, 所以其税负也比较高。企业可以考虑变换一下形式, 即将还本销售分解为两项业务, 一是以正常价格销售货物, 二是由销货方向购货方借款, 这样企业可以少缴税款。

例2:蓝天汽车销售公司以还本销售方式向某企业销售汽车一辆, 价格为1 000 000元 (含税) , 每辆汽车成本360 000元 (不含税) , 规定10年内每年还本100 000元, 市场上同类商品的售价为500 000元 (含税) , 增值税税率17%。

案例分析:按税法规定, 企业采取还本销售方式的, 其销售额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 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应缴增值税额=1 000 000/ (1+17%) ×17%-360 000×17%=84 099.15 (元)

应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额=84 099.15× (7%+3%) =8 409.92 (元)

销售毛利润=1 000 000/ (1+17%) -360 000=494 700.85 (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494 700.85-8 409.92) ×25%=121 572.73 (元)

进行纳税筹划前, 蓝天公司共需缴税:84 099.15+8 409.92+121 572.73=214 081.80 (元)

筹划方案:蓝天汽车销售公司以市场价格销售汽车, 价格为500 000元 (含税) , 同时由销货方向购货方借款500 000元, 假设10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10%, 规定10年内每年还本付息100 000元 (500 000÷10+500 000×10%) , 本息合计共还1 000 000元 (100 000×10) 。

应缴增值税额=500 000/ (1+17%) ×17%-360 000×17%=11 449.57 (元)

应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额=11 449.57× (7%+3%) =1 144.96 (元)

销售毛利润=500 000/ (1+17%) -360 000=67 350.43 (元)

应缴企业所得税额= (67 350.43-1 144.96) ×25%=16 551.37 (元)

进行纳税筹划后, 蓝天公司共需缴税:11 449.57+1 144.96+16 551.37=29 145.90 (元) 。通过纳税筹划, 可以减轻税收负担184 935.90元。

参考文献

[1].于小磊.新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筹划.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朱会芳.不同销售方式下的增值税纳税筹划.财会研究, 2011;16

通过选择委托代销方式节税 篇2

一、委托代销应税消费品方式的选择

1. 委托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例1:甲公司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想委托一家公司 (非关联方) 代销其应税商品A (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 , 约定不论采用何种代销方式, 甲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均以0.1万元/件 (不含税) 的价格销售。代销协议的备案有两个:方案1: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 甲公司根据代销的销售额向代销公司支付20%的代销手续费;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 代销公司每售出一件甲公司的产品, 甲公司按800元的协议价收取货款, 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200元归代销公司所有。

根据以前的销售经验, 甲公司预计到年底能够售出该产品20 000件, 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60万元, 每件产品生产成本在600元左右。

方案1: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1×20 000-0.06×20 000=80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20 000×0.1×17%=34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340-160=18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消费税=20 000×0.1×10%=2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180+200) × (3%+7%) =38 (万元)

甲公司销售费用=0.02×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800-200-38-400) ×25%=40.5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800-200-38-400-40.5=121.5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180+38+200+40.5=458.5 (万元)

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

甲公司销售毛利=0.08×20 000-0.06×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20 000×0.08×17%=272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72-160=112 (万元)

甲公司应交消费税=20 000×0.08×10%=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112+160) × (3%+7%) =27.2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400-160-27.2) ×25%=53.2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400-160-27.2-53.2=159.6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112+160+27.2+53.2=352.4 (万元)

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委托代销方案对甲公司的影响:甲公司采取方案1时, 应缴纳税费为458.5万元;采用方案2时, 应缴纳税费为352.4万元。方案1的税负比方案2的高106.1万元, 净利润比方案2的低38.1万元。所以甲公司应采用方案2。

2. 委托方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例2:假设甲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其他条件同例1。

方案1: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1×20 000-0.06×20 000-160=64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0 000×0.1×3%=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消费税=20 000×0.1×10%=2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60+200) × (3%+7%) =26 (万元)

甲公司销售费用=0.02×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640-200-26-400) ×25%=3.5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640-200-26-400-3.5=10.5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60+200+26+3.5=289.5 (万元)

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08×20 000-0.06×20 000-160=24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0 000×0.08×3%=48 (万元)

甲公司应交消费税=20 000×0.08×10%=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48+160) × (3%+7%) =20.8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240-160-20.8) ×25%=14.8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240-160-20.8-14.8=44.4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48+160+20.8+14.8=243.6 (万元)

比较分析两种方案对甲公司的影响:甲公司采用方案1时, 应缴纳税费为289.5万元;采用方案2时, 应缴纳税费为243.6万元。方案2的税负比方案1的低45.9万元, 且方案2的净利润比方案1的高33.9万元。不管从税负还是净利润的角度考虑, 甲公司都应该采用方案2。

结论剖析:为使结论更加清晰, 我们比较委托代销单件商品的情况, 详见表1。在两种代销方案中, 若采用方案1, 委托企业会在单件商品上多取得200元的收入, 同时支付200元/件的代销手续费, 收入的增加使得委托方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增加, 而增加的消费税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又会减少委托企业的利润总额, 进而减少其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注:为避免案例数据的偶然性, 现假设每件商品增加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分别为a和b, 则每件商品净增加的税负为 (1.075a+0.825b) >0;每件商品减少的净利润为 (0.075a+0.825b) >0。即:委托代销应税消费品, 无论委托方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如何, 采用视同买断方式比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更有利于减轻税负、增加净利润。

二、委托代销非应税消费品方式的选择

例3:甲公司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想委托一家公司代销其非应税商品B, 甲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均以0.1万元/件 (不含税) 的价格销售。代销协议的备案有两个:方案1: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 甲公司根据代销的销售额向代销公司支付20%的代销手续费;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 代销公司每售出一件甲公司的产品, 甲公司按800元的协议价收取货款, 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200元归代销公司所有。根据以前的销售经验, 甲公司预计到年底能够售出该产品20 000件, 预计到年底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60万元, 每件产品生产成本在600元左右。

1. 委托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方案1: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1×20 000-0.06×20 000=80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20 000×0.1×17%=34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340-160=18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80× (3%+7%) =18 (万元)

甲公司销售费用=0.02×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800-18-400) ×25%=95.5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800-18-400-95.5=286.5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180+18+95.5=293.5 (万元)

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08×20 000-0.06×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销项税额=20 000×0.08×17%=272 (万元)

甲公司增值税进项税额=1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72-160=112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12× (3%+7%) =11.2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400-11.2) ×25%=97.2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400-11.2-97.2=291.6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112+11.2+97.2=220.4 (万元)

比较分析两种方案对甲公司的影响:甲公司采用方案1时, 应缴纳税费为293.5万元;采用方案2时, 应缴纳税费为220.4万元。方案1的净利润比方案2的少5.1万元, 所以甲公司应该采用方案2。

2. 委托方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例4:若委托方甲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其他条件同例3。

方案1: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1×20 000-0.06×20 000-160=64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0 000×0.1×3%=6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0× (3%+7%) =6 (万元)

甲公司销售费用=0.02×20 000=400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640-6-400) ×25%=58.5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640-6-400-58.5=175.5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60+6+58.5=124.5 (万元)

方案2:采用视同买断方式时:

甲公司销售毛利=0.08×20 000-0.06×20 000-160=240 (万元)

甲公司应交增值税=20 000×0.08×3%=48 (万元)

甲公司应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48× (3%+7%) =4.8 (万元)

甲公司应交所得税= (240-4.8) ×25%=58.8 (万元)

甲公司净利润=240-4.8-58.8=176.4 (万元)

甲公司应交税费合计=48+4.8+58.8=111.6 (万元)

注:为避免案例数据的偶然性, 现假设每件商品增加的增值税为a, 则每件商品净增加的税负为1.075a>0;每件商品减少的净利润为0.075a>0。即:委托代销应税消费品, 无论委托方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如何, 采用视同买断方式比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更有利于减轻税负、增加净利润。

比较分析两种方案对甲公司的影响:甲公司采用方案1时, 应缴纳税费为124.5万元;采用方案2时, 应缴纳税费为111.6万元。同时, 方案1的净利润比方案2的少0.9万元, 从盈利角度考虑, 甲公司应该采用方案2。

结论剖析:为使结论更加清晰, 我们比较委托代销单件商品的情况, 详见表2。在两种代销方案中, 若采用方案1, 委托企业会在单件商品上多取得200元的收入, 同时支付200元/件的代销手续费, 收入的增加使得委托方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增加, 而增加的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又会减少委托企业的利润总额, 进而减少其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三、结论

无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委托代销商品, 无论委托代销的是否为应税消费品, 从减轻税负及增加净利润角度考虑, 均应采用视同买断方式。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出租资产怎么节税? 篇3

一、设备资产出租的税收筹划

(一)出租人的税收筹划

[案例1】天宏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一般纳税人,2009年12月10日购入两台价值均为1000万,进项税金170万的设备用于一新产品生产。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及处于市场培育初期,其所生产的产品市场规模不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公司决定于2011年1月将其中一台设备出租给远泰公司,租期暂定一年,每年收取租金150万。经过一年技术攻坚与市场开拓,其所生产的产品已被市场认可,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12年1月将设备收回扩大生产。该设备使用年限10年,假定无残值。(不考虑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

方案一:天宏公司将设备直接出租

天宏公司2010年1月购入设备用于生产经营,属于增值税应税项目,根据增值税法规定,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可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因此,购入时的进项税金170万已在购置当期全部进行抵扣。一年后设备转为出租,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条例第十条(一)至(三)项所列情形的(即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即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X适用税率。因此天宏公司该业务应纳税额为:

应转出进项税额为:900×17%=153(万元)

设备出租时应交营业税为:150×5%=7.5(万元)

以上合计交税:153+7.5=160.5(万元)

由此可见,在不做任何筹划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比较简单,但是要承担较重的税收成本。

方案二:天宏公司将设备先出售后回购

天宏公司可以考虑订立两份合同,其中一份约定以900万(不含税)将设备出售给远泰公司,另外一份则与远泰公司约定12个月后以750万元(不含税)买回设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购进货物用于(出租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使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该方案对天宏公司税收影响: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为:900x17%=153(万元)

回购时可抵扣进项税为:750×17%=127.5(万元)

实际缴纳增值税=153-127.5=25.5(万元)

节税额=160.5-25.5=135(万元)

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税,相当于以150万元的租金转出进项税25.5万元,这样比较合理。

该方案对远泰公司税收影响:

购入时进项税额为:900×17%=153(万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销项)税为:750×1 7%=127.5(万元)

增值税税负为:127.5-153=-25.5(万元)

远泰公司折旧也按照100万元/年计提,这样其支付的租金150万元在帐上表现为计提折旧100万元和处置该项资产损失50万元,远泰公司实际负担的成本降为124.5万元(100+50-25.5)。

由于该筹划能同时减轻天宏、远泰两公司的税负而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和操作的空间就非常大。

(二)承租人的税收筹划

[案例2]甲公司是专业生产混凝土的一般纳税人,混凝土年生产规模为100万吨,乙公司为混凝土运输公司,为营业税纳税主体。乙公司拥有专业的驾驶员及丰富的车辆管理保养方面的经验,具备该方面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甲公司由于业务迅速增长及缺乏专业车辆管理,其拟与乙公司进行长期合作,将向乙公司租入混凝土运输车,租期5年,年租金1560万元(运输车辆使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均由乙公司承担),乙公司因此需新购20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价值936万元。由于乙公司资金较为紧张,新购运输车采用分期付款方式,首付30%,余款分24个月付款,月付27.3万元。假定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按1%计算。

现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提供主体不同,分析对甲、乙公司的影响:

方案一:乙公司提供运输车

根据甲公司的需要,乙公司需配备20部搅拌运输车,单价46.8万元/部,资产价值为936万元。由于乙公司为营业税纳税主体,所购置的资产不享受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抵扣进项税金的政策。乙公司年租金额为1560万元,其所开具的租赁发票需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费为5.5%,年需支付税费为85.8万元(1560×5.5%)。

由于乙公司所开具的租赁发票不是增值税票,因此,甲公司无法进行抵扣。

方案二:甲公司提供运输车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长期(5年)运输合同(以扣除甲公司购车款后的余额为合同金额),并由乙公司缴交280.8万元履约保证金,甲公司向销货方购入20部搅拌运输车,5年后按净残值(净残值按1%计算)出售给乙公司并退还乙公司缴交的履约保证金。甲公司仍选择按揭付款方式,将乙公司缴交的履约保证金作为首付30%(即280.8万元),实际上未动用甲公司的流动资金,对甲公司现金流未产生任何影响。余款分24个月付清,月支付按揭款27.3万元,在每月支付乙公司运输费中扣除(首付280.8万元在以后的三年中扣回)。

1. 对甲公司税收成本的影响:

甲公司购入运输车进项税:936÷(1+17%)×17%=136(万元)

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该项固定资产中的进项税金136万元予以抵扣,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价值为:936-136=800(万元)。甲公司提供运输车,固定资产的折旧依法在税前列支,年计提折旧为800×(1-1%)÷5=158.4(万元)。

5年后出售给乙公司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为:800×1%×17%=1.36(万元)

由此计算得出该项固定资产实际抵扣进项税金为136-1.36=134.64(万元)。

由于甲公司付给乙公司的运输款是以固定资产含税价为准,同金额减少计酬总价,故5年内甲公司实际减少成本为实际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加固定资产净值转让收益,即实际抵扣增值税134.64万元加处置收益(假设本案例处置收益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运输车仍按方案一由乙公司提供,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的合同由租赁改为运输合同,则甲公司据此可抵扣的进项税(即节税额)为109.2万元(1560×7%),节税额比方案二少25.44万元(134.64-109.2)。

2. 对乙公司税收成本的影响:

由租赁合同变为运输合同,乙公司营业税率也由5%降为3%,同时,搅拌运输车变为甲公司购买,乙公司营业额因等额固定资产原值所少开具运输发票而减少税费,年营业额降为1372.8万元(1560-936÷5),年缴交税金为:

营业税及附加:1372.8×3.3%=45.3024(万元)

年节税额为:85.8-453024=40.4976(万元)

乙公司5年节税额合计为:40.4976×5=202.48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运输车仍按方案一由乙公司提供,但甲公司与乙公司签定的合同由租赁改为运输合同,则乙公司缴交的营业税及附加为51.48万元(1560×3.3%),比方案二多缴税额的6.1776万元(51.48-1372.8×3.3%)。

可见,甲公司与乙公司作为长期合作单位,在不影响乙公司原既有利益的前提下,只是形式上有所改变,即运输车产权暂时计入甲公司名下,使用满五年后处置过户给乙公司,乙公司仍将拥有该运输车的产权。乙公司并由此减轻了本公司的税负,非常乐于接受这样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这是一个双赢的好办法。

二、不动产出租的税收筹划

[案例3]红星公司在A市的闹市区拥有闲置房屋一幢,房产原值为3000万元,因其所处位置特别适合天乙公司作为投资经营场所,于是天乙公司主动与红星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并提出如下两个合作方案:方案一是将房屋出租给天乙公司,每年收取房屋租金600万元;方案二是红星公司以该闲置房屋与天乙公司联营,双方共同以红星公司的名义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房屋的权属没有转移,红星公司通过对该方案充分论证,预计因联营而增加的所得税前利润为600万元。面对天乙公司抛来的橄榄枝,红星公司要做出哪一种选择?(不考虑企业所得税)。

方案一:红星公司将房屋出租给天乙公司

红星公司应缴交税费为:

方案二:红星公司将房屋与天乙公司联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徽省若干房产税业务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3]368号),对于以房产投资联营,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情况,其房产按从价计征方法征收,房产税按房产原值作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原值的扣除比例为30%。由于没有收取租金,无需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租金(收益)相同情况下,红星公司由于房屋权属没有发生转移,方案二比方案一税负降低79.8万元(105-25.2),因此,变房屋出租业务为联营业务可降低红星公司税收成本。

浅析员工薪酬所得个税节税 篇4

我国自1980年9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来, 薪酬所得的免征扣除额标准已经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 2006年从最初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 2008年又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 2011年再次调整为3500元。自2011年9月1日起, 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开始实施, 且薪酬个税税率也从过去的九档调整为七档, 最低档税率从5%调整为3%。这一改革无疑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个税负担带来较大幅度地减轻。可以看出, 近几年薪酬个税的征收标准频繁调整, 调整力度也在显著加大。为什么个税改革总是在调整个税免征扣除额上做文章呢?众所周知, 分配不公带来的两极分化矛盾越来越突出, 有数据显示, 占总收入一半以上的高收入人群, 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个税额的20%, 而近80%的个税额来自中低收入阶层, 故此, 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成了缓解矛盾的聚焦点。

纵观个税改革的历程, 需侧重解决三大难题:一是薪酬所得与其他所得是否区别对待的问题, 即不同所得分类征税还是以综合所得统一征税;二是个人所得与家庭负担的兼顾问题, 即免征扣除标准如何兼顾个人所得与所负的公平性;三是不同收入级次的所得调节问题, 即高收入者多负税, 低收入者少负税的赋税公平问题。为了解决收入两极分化带来的贫富悬殊矛盾, 我国个税改革老是在免税费用扣除标准、收入级次和税率上做文章, 但始终未能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矛盾。可见, 我们必须意识到社会分配不公并不能单纯依靠个税改革来实现。其实, 现行的个税征收标准已经较充分地体现了高收入者多负税、低收入者少负税的立法意图。显而易见, 收入越多, 纳税额越大, 且收入越高则税率越高, 负税越重。但无论如何谁都不要指望靠征税就能把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基本拉平, 真要那样, 我们的改革也就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老路上了。显然谁也不愿意那种局面再出现。况且, 任你如何征税, 都无法阻挡富人的财富要比穷人的财富增长快得多。为什么呢?从财富的来源看, 所有靠薪酬收入来积攒财富的人,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人。真正的富人主要靠财产性收入来聚集财富, 薪酬收入对富人而言已经是微不足道。因此, 要有效地缓解贫富差距拉大问题, 必须拚弃“重薪酬所得轻财产所得”的征税思路, 必须提升财产所得的征税标准和征收力度, 靠薪酬个税改革是缓解不了两极分化步伐的。

二、员工薪酬个税节税与企业的利益关联

不少人认为, 员工薪酬个税负担属员工个人的法定义务, 与企业有何关系?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个人节不节税, 企业没必要管它。其实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首先, 薪酬个税采取的是代扣代缴制, 薪酬发放单位是员工个税的扣缴义务人, 企业如果不设法为员工节税, 员工个人根本无法实现个税节税。其次, 员工个税负担的轻重涉及员工的税后实际到手的收入水准, 当然也就涉及员工对其收入水准的满意度。换句话说, 企业付出的薪酬成本, 是否能获得员工的认同和产生应有的效用, 企业当然应该关心。再次, 员工个税负担的轻重不仅与国家的税收法规有关, 也与企业的薪酬福利政策密切相关。比如, 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 假如平均每人每月上下班要花200元交通费, 企业可以采取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交通补贴, 也可以采取企业提供免费接送班车来解决。但是, 发放的交通补贴要计入薪酬收入一并纳税, 而享受免费交通的福利待遇个人无需纳税。所以, 发放补贴的做法会加重个税负担。同样道理, 单位提供免费的员工餐、免费的员工宿舍、统一购买的员工意外伤害保险、内部医疗、健身、通讯等员工福利都有助于员工个税节税的效用。某些国企或垄断行业的员工高福利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使员工得了实惠, 而不少民营企业把大部分员工福利都货币化, 表面上员工待遇不错, 实际上却无形中加重了员工的个税负担。

三、薪酬个税的科学节税途径

如何实现员工个税的科学节税呢?基本宗旨是:在合法的前提下, 企业少花钱或不多花钱, 而员工可以得到更多实惠。有的企业采取虚构职工名单、用小金库的钱为员工发现金薪酬等非法手段为员工偷逃个税, 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员工虽然得了实惠, 但企业却显著加大了违法风险。随时都可能惹出“搬石头砸自己脚”的麻烦。所以, 薪酬个税节税必须在合法的前提下操作才有实际意义。

1. 薪酬尽可能均衡发放, 尽量避免员工月收入的大幅波动而加重税负。

依据均衡节税原理, 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收入越高则适应税率越高, 税负就越重。所以, 收入越波动, 承担的实际税负就可能越高。故此, 实施绩效薪酬、底薪加提成、年薪制、月度奖、季度奖、半年奖、年底双薪等薪酬发放制度都有可能造成员工月收入的巨幅波动, 进而加重员工个税负担。为此, 在实施这类薪酬政策的前提下, 要尽量利用现行的年终奖金可按月均摊计税的政策, 设法将差异部分以年终奖金的形式来体现, 避免员工月收入的巨幅波动。

2. 尽可能将发放给员工的福利待遇转化为员工享受的免费福利, 以免加重个税负担而降低薪酬成本的实惠效用。

按现行税法规定, 所有发放到员工手中的现金和实物都要视同薪酬收入纳税。因此, 无论企业以何种名目发放给员工的福利, 如交通补贴、通信补贴、住房补贴、过节费、餐费补贴等凡属计入个人名下的收入都一律视同薪酬纳税。但员工免费享受的单位福利因未计入个人收入内, 所以无需纳税。所以, 要尽可能将发放给员工的福利待遇转化为员工享受的免费福利, 以免加重个税负担而降低薪酬成本的实惠效用。不少单位一方面给员工发放住房补贴, 另一方面, 员工居住单位的集体宿舍又向员工扣费。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员工的个税负担, 且宿舍的扣费属于单位房产的经营收入, 故也会加重单位自身的税负。宿舍给员工免费住, 单位自然就没有这项收入, 自然也就无需纳税。有的单位将这类扣费收入直接冲抵相关成本而不体现收入,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转变成了单位自身的偷逃税行为。值得指出的是, 享受的福利可以是免费提供, 也可以是凭据报销。因此, 可以依据单位员工的实际情况, 灵活多变地采取相关措施来实现享受福利。

3. 尽可能对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采取高福利政策等替代高薪酬, 切实避免高收入面临高税率所导致的重税负。

当前, 公司高管或核心技术员工, 年薪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 按照现行税法, 月薪84000元以上, 其税率高达45%。也就是说, 只要是年薪过百万的人, 其收入的一小半要拿来缴纳个税。相当于公司每付出2.5元薪酬成本, 其中约1元钱是付税款的, 显然, 公司付出的可能并不少, 但员工个人得到的实际并不是太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类问题呢?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寻找税负相对较轻的替代薪酬措施。常见的替代薪酬措施大致有几种:一种是将薪酬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拿来作为特殊福利享用, 比如免费住房、配车、公费进修、出国考察、高额保险、带薪休假、特定场所的签单消费配额等。因为这类员工通常只涉及公司的极少数人, 故可以作出针对性的专门设计, 甚至可以与个人进行充分沟通, 取得当事人的认同, 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另一种是肢解薪酬, 即将其薪酬分解成几部分, 如三分之一以薪酬体现, 三分之一以年终奖金体现, 三分之一以福利体现。以年薪102万元为例, 如果月均按85000元发放, 其全年需交纳的个税约为27万, 若按上述比例分解后, 则全年个税可降低至14万左右。个人收入税负率从27%降低到了14%左右, 可见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再有就是将薪酬待遇部分或全部转化为期权或股权收入、技术专利权收入或其他收入。因为劳务或个人财产性收入的所得税率仅20%, 远低于高收入者的薪酬个税税率, 所以, 转化之后的总税负将显著减轻。但必须指出, 无论怎么做, 都必须以依据合法为前提, 切不可造假, 否则, 就可能弄巧成拙。

4. 高度重视年终奖金均摊政策的运用, 且切实注意规避税率临界点的影响。

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 纳税人的年终奖金允许按全年12个月分摊来适应税率, 但奖金平均分摊的计税办法每年度只允许采用一次。即年终奖金单独作一个月工薪所得来计算纳税:[ (年终奖金额-费用扣除差额) ÷12×适应税率-速算扣除数]×12=应纳个税额。这一规则如运用恰当, 有利于将差异化薪酬转化成年终奖金来处理, 以合理降低适应税率。比如, 绩效薪酬的全部或部分、年底双薪、各类奖励金、年薪制的部分薪酬等均可以酌情作为年终奖金来处理, 这可以避免年底一次性收入奇高面临高税率而加重税负。

既然年终奖金可单独按一个月薪酬所得来计税, 而适应税率是奖金额按12个月均摊后再依据薪酬个税的七档税率来对应选择, 那么, 事实上超额累进税率这时已演变成了全额累进税率, 税率临界点对税负的影响会大大加剧。比如, 年终奖18000元, 除以12后, 相当于月应税所得1500元, 对应的税率为3%, 如果年终奖金为18012元, 除以12后, 相当于月应税所得1501元, 对应的税率为10%, 由此可见, 当奖金额临近税率临界点时应切实规避。

值得指出的是, 绝大多数员工对个税负担的轻重虽然很关心, 但他们并不清楚相关的税收法规, 公司设法为其节税, 其做法如果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实施起来难免会产生误解。因此, 对员工加强个税常识的宣传和普及, 尤其是科学节税知识的培训教育, 会有助于大家对公司某些做法的认同。只要这些做法能让大家得到实惠且属于阳光下操作, 没必要藏着掖着, 那么, 员工的认同和配合就不是难事。在实际操作中, 员工薪酬通常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来负责, 而员工薪酬个税的代扣代缴则多由财务部门负责, 各司其职。而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又通常都不是税务方面的行家, 怎么做才能给员工节税, 对他们来说, 很可能是有心无力, 也很可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 如果企业负责人缺乏科学节税意识, 员工个税的节约多半会“无人问津”。

上一篇:开展对策下一篇:民法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