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方式论文(精选4篇)
防火方式论文 篇1
森林防火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组织形式、扑救措施也要与时惧进。各级指挥员和专业的灭火队伍, 要加强学习, 适应防火新常态。防火理念的变迁是指导森林防火的基础, 不能因老观念、老方法铸成大错。具体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笔者从以下7个方面与以探讨。
1 广泛参与到专业和半专业队伍参与
过去的地方森林防火条例规定, 扑救森林火灾, 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迅速赶赴到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林区一旦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凡进入林区的身体健壮人员, 都有义务参加森林火灾扑救, 车辆有义务被征召参与拉运防火物资和灭火人员。新的条例则规定,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 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同时, 以专为主, 专群结合, 坚持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为主, 群众、义务扑火队伍相结合扑救森林火灾。
2 无序自发行动到预案组织
以前只要发生森林火灾, 林农、村民和林业职工都会在不上报的情况下, 无序自发组织投入到灭火当中去, 不论妇女儿童, 老弱体残。现在要建立基层防火机制预案, 以村、场为单位, 编制防火预案, 从火情受理到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火场指挥研究制定完整的可行性方案, 做到临危不惧, 指挥从容, 科学扑救,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各个地方都编制完成森林防火预案, 规定了发生森林火灾时首先应该是报告, 而不是自行灭火。预案事先下发到最基层的人员当中, 上面有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 且对于参与灭火的人员在有详细规定, 不是任任何人都能参加森林灭火。
3 注重财产安全到人身安全
建国初期物质财富极大缺乏, 保护国家财产的意识浓厚, 为国家利益牺牲的先进人事迹物成为当时培养人们意识形态的主流, 一旦贪生怕死, 置身国家财产于不顾, 就要受到人们的唾弃。现在扑救森林火灾的指导思想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安全第一”的思想, 把灭火安全放在扑救指挥工作的首位, 克服扑火中在安全问题上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正确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关系,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李克强总理指出:“救灾要以人为本, 必须加强科学的救灾体系建设。要动员迅速、指挥科学、保证专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 有效应对灾害”, 林火的扑救也是如此。保护重点和次序是“先保人, 后保村, 再保林”, 即先人后物, 扑救森林火灾首先要保证人员的安全。新的防火条例规定, 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 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 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 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4 人工发现火情到遥感探测
过去主要任务是靠林农、护林员地面巡护, 瞭望台观测林火, 不足之处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 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现在利用巡护飞机进行林火的探测,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和低轨卫星探测林火, 能够发现热点, 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 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 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 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 能得到连续性资料, 反映火的动态变化, 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影像真切。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在森林防火和资源保护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护林人员管理、护林设备管理和林场视频监控三大功能, 可以实现对护林员、护林设备的立体化管理和林场的可视化观察。
5 物理扑打到综合扑救
过去的森林火灾扑打以物理方式为主, 远围近攻, 打防结合, 以打为主, 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和开设防火线等方式;灭火时所采取的工具由打火人员自备, 主要有风力灭火机、二号扑火机具、手投式灭火弹、小型水泵、水枪、砍刀、铲子、锄头、割灌机、油锯、锯子、斧子及锄头等;扑救理念为牺牲局部利益保存全局。现在的扑救变为综合扑救, 采取的方法形式多样, 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以省为单位逐步建立直升机灭火中队, 炮弹分了到各个森防单位, 随时可用, 灭火工具有防火机具库, 常年由专职人员管理和维护。
6 严防死守到预防为主
过去森林防火注重对人对地严防死守, 有点像在余火清理办法, 指导思想是“及时发现, 及时清理, 及时扑灭, 杜绝后患”。现在森林防火总的方针是“预防为主, 积极消灭”。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现在林火预防必须坚持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 充分发动群众, 宣传群众, 不断提高、强化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坚持依法治火, 严控火源;同时, 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 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各种防火设施设备建设, 综合采取各种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 努力加强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
7 辖区防治到群防群治
过去的森林防火以责任主体为主, 联防机制也是守土一方, 只对辖区负责, 区域划区包干、责任到人、严防死守。新的《森林防火条例》第7条规定,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2个以上行政区域的,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 确定联防区域, 建立联防制度, 实行信息共保护享, 并加强监督检查, 其他联防单位的扑火队伍也要迅速赶赴火场, 共同处置火情, 确保实现“打早, 打小, 打了”的目标。省、州 (市) 、县、乡、村五级联动强化督查, 整治隐患。群防群治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坚持齐抓共管, 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再次要严格火源管理, 依法查处野外违规用火, 最后要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和加大经费投入, 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 把森林防火条例吃透, 把中央政策学习好, 经常关心新技术才能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通过不断的强化专业扑火队员的单兵作战能力, 加强平时体能、技战术的训练, 培养铁的组织纪律性, 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 强化专业扑火队员的单兵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联合作战能力, 加强与驻军、武警及各县级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制订多部门联合作战的预案, 切实做到专群结合, 确保扑火战斗中军、警、民形成合力, 众志成城, 不断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不断加强新扑火装备的配置, 同时加装备的培训演练, 做到人与装备最佳结合, 力争达到扑火作战的最大效能;切实按“以人为本、安全扑救”的指挥原则, 加强培训、演练, 将紧急避险贯穿到训练、教育中, 全面提升扑火队员和群众的紧急避险能力。
防火墙的架构与工作方式 篇2
代理服务器是防火墙中的一个服务器进程,它能够代替网络用户完成特定的TCP/IP功能。一个代理服务器本质上是一个应用层的网关,一个为特定网络应用而连接两个网络的网关。用户就一项TCP/IP应用,比如Telnet或者FTP,同代理服务器打交道,代理服务器要求用户提供其要访问的远程主机名。当用户答复并提供了正确的用户身份及认证信息后,代理服务器接通远程主机,为2个通信点充当中继。整个过程可以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提供的用户身份及认证信息可用于用户级的认证。最简单的认证是:它只由用户标识和口令构成。但是,如果防火墙是通过Internet来访问的,应推荐用户使用更强的认证机制,例如一次性口令或回应式系统等。
屏蔽路由器的最大优点就是架构简单且硬件成本较低,而缺点则是建立包过滤规则比较困难,加之屏蔽路由器的管理成本及用户级身份认证的缺乏等。代理服务器的优点在于用户级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和账号管理。其缺点是要想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就要对每一项服务都建立对应的应用层网关。这个事实严重地限制了新应用的使用。屏蔽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通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混合系统,其中屏蔽路由器主要用来防止IP欺骗攻击。目前采用最广泛的配置是Dualhomed防火墙、被屏蔽主机型防火墙以及被屏蔽子网型防火墙。通常架设防火墙需要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的投入,而且防火墙需要运行于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上,因此只用一台计算机连入互联网的用户是不必要架设防火墙的,使用一般的个人防火墙即可。
防火墙用来保护由许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大型网络,这也是黑客高手们真正感兴趣的地方。防火墙可以是非常简单的过滤器,也可能是精心配置的网关,但它们的原理是一样,都是监测并过滤所有通向外部网和从外部网传来的信息,防火墙保护着内部敏感的数据不被偷窃和破坏,并记下来通讯发生的时间和操作等等,新一代的防火墙甚至可以阻止内部人员故意将敏感数据传输到外界。当用户将单位内部的局部网连入互联网时,肯定不愿意让全世界的人随意翻阅你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单、各种文件资料或者是数据库,但即使在单位内部也存在数据攻击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心怀叵测的电脑高手,可能会修改工资表和财务报告。而通过设置防火墙后,管理员就可以限定单位内部员工使用E-m ail、浏览WWW以及文件传输,但不允许外界任意访问单位内部的计算机,同时管理员也可以禁止单位中不同部门之间互相访问。
将局部网络放置防火墙之后可以阻止来自外界的攻击。而防火墙通常是运行在一台单独的计算机之上的一个特别的软件,它可以识别并屏蔽非法的请求。例如一台WWW代理服务器,所有的请求都间接地由代理服务器处理,这台服务器不同于普通的代理服务器,它不会直接地处理请求,它会验证请求发出者的身份、请求的目的和请求内容。如果一切符合要求的话,这个请求会被批准送到真正的WWW服务器上。当真正的WWW服务器处理完这个请求后并不会直接把结果发送给请求者,它会把结果送到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会按照事先的规定检查这个结果是否违反了安全规定,当这一切都通过后,返回结果才会真正地送到请求者的手里。
既然没有办法阻止黑客的产生,那么只有加强对黑客的防范,也就是采取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减少黑客对网络计算机的威胁,减少数据的损失。在全球信息化的网络安全危机逐渐蔓延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采用某种验证机制或者加密的办法来对那些需要保护的计算机数据进行加密,并结合某些身份验证方法来对付那些黑客,从而保证重要数据资料的安全。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许多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开发这种网络安全设备,这种设备被命名为防火墙。防火墙的位置处在内网和外网之间,它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内网和外网隔离开,但不是绝对的隔离,而是半开放的,对符合身份验证的人是透明的,对那些身份不明的来客是完全拒绝的。同时,它还可以根据用户身份的类别来限制用户访问的区域。这个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大门,而防火墙起到警卫的作用,他首先要检查每个进入的人,确定他们的身份,也就是说确定他们是员工还是陌生人,如果是员工,按照员工的身份确定他们能够访问的区域,如果是陌生人,则要看他是否持有合法的邀请,合法的邀请是能够进入的,但是要受到访问区域的限制,如果没有合法的邀请,只能拒绝他进入。
参考文献
[1]潘志翔, 岑进锋.黑客攻防编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四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楚狂等.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4]李秉键.浅谈分布式防火墙[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
防火方式论文 篇3
液化烃常温压力储罐的设置方式可分为地上设置和地下设置, 采用不同设置方式的储罐会采用不同的防火措施, 发生事故时起到的作用也会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探讨几种液化烃储罐设置方式及安全防火措施, 对液化烃储罐的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地上设置液化烃罐
地上设置常温液化烃压力储罐是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常用的储罐有球形罐和卧式圆筒罐。储罐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单罐容积和加工条件, 当储罐公称容积不大于120 m3时, 选用卧式圆筒罐。大于120 m3时选用球形罐[1]。采用何种储罐形式, 与罐区储存液化烃的总容量、可用土地面积及费用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储罐采用的防火措施应基于当地建设条件的安全分析、火势从一个场所向另一个场所蔓延的情况分析、水源的可获得性、消防队的有效性等。分析应包括实际可能发生的事故, 包括气体释放、燃烧和着火。储罐的平面布置, 除了要考虑储罐的安全防火间距, 也要考虑现场道路、人行道、门和操作仪表等的设计都应使消防人员能快速而有效地到达遭受火灾的任何地方, 同时应考虑到人员逃逸的需要[2]。
对于液化烃地上设置储罐, 目前国内外采取的主要防火措施如下:
(1) 防火堤
在液化烃储罐罐组周围设置防火堤, 根据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防火堤的高度不高于0.6 m[3]。对于设置防火堤的目的, 主要包括:作为界限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罐组;防火堤较低, 对于少量泄漏的液化烃气体便于扩散;一旦泄漏量较多, 堤内必有部分液化烃积聚, 可由堤内设置的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报警, 有利于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防火堤内竖向布置坡向外侧是为了防止泄漏的液化烃在储罐附近滞留。
根据国内外火灾案例的分析, 不设置防火堤, 一旦液化烃储罐着火爆炸, 由于液化烃易于流动, 而且大量泄漏时不宜短时间气化, 而威胁相邻储罐和设施的安全, 造成灾害扩大。
(2) 罐体防火层
当现场条件无法实现采用固定消防水系统进行储罐防火降温时, 只能采用移动式消防水系统时, 可在储罐外表面设置能适应设备着火温度的防火绝缘材料。防火层的目的是隔绝和减少外部热量进入储罐, 可以起到延缓储罐升温的作用, 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时, 可以起到水冷却的辅助作用。一般可使储罐加热升温的速度减低90%左右, 延长储罐安全时间。
防火绝缘层外表面应覆盖防锈钢制保护层。防火材料应能够防止大气的影响, 并需要采取必要密封措施, 防止外界水汽的进入。防火层应能够经受火焰的直接舔触, 并能抵抗消防水流的直接冲击。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主要防火材料主要包括高密度混凝土、轻质混凝土 (例如珍珠岩材质) 、防火涂料 (喷涂到储罐外表面, 主要包括发泡型涂料、轻质水泥质粘性涂料等) 、预制成型防火板或砖块 (通过压缩防火材料成型, 防火材料包括硅酸盐、高炉熔碴水泥、矿碴水泥等) 、柔性无机防火卷毡。防火层的耐火时间至少要保证2 h以上, 同时应保证耐火时间与消防水系统所规定的时间相一致。由于罐体支架采用钢结构支架, 根据以往球罐发生火灾事故的分析, 由于钢结构支架的耐烧性能差, 结果造成罐体倒塌, 扩大了火势, 增加了灭火困难。为增加罐体钢支架的耐火强度, 罐体支架采用耐火材料保护, 通常采用耐火砖、耐火水泥、防火涂料层等方式, 例如采用LG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 厚度305 mm, 可以耐火2 h以上。
(3) 水喷淋
液化烃的消防水喷淋系统是对储罐有效的防火措施。因为当储罐发生火灾时, 燃烧的储罐和邻近储罐都能及时进行水喷淋冷却降温。在罐体外形成连续的水幕, 可以有效抑制火灾, 降低被加热储罐的温度, 防止罐内压力升高。尤其当罐内液化烃储量为容积的1/2~3/4时, 由于罐内气相空间较小, 罐内压力容易迅速升高, 最容易发生爆炸。
2 地下设置液化烃罐
地下设置液化烃储罐分为全埋和半埋的方式, 即采用为减少与外部火的接触而埋在斜坡下方或半埋在斜坡上方的方式, 即通常所说的覆土式储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外合资项目及国外独资项目在境内的落户实施, 国内已开始有覆土式储罐应用, 如南京扬子石化BASF 成品罐区、镇江巴斯夫造纸化学品有限公司的丁二烯覆土罐等项目。欧美发达国家如德国于1959 年首次建造了30 座200 m3 覆土式储罐, 1971 年应用于储存液化烃、丙烷等高压常温液化烃。基于安全原因, 德国则自1991 年对容量大于3 t 的液化烃储存, 一律采用覆土式储罐, 并于1999 年规定禁止建设1000 m3 以上的地上球罐, 法国则于2000 年禁止建造500 m3以上的地上球罐。目前国外大量使用覆土式储罐的石油公司有BASF、Deutsche Shell、Esso、Mobil Oil、Bayer 等, 建造业绩早已超过500 座。但国内的相关规范和法律均没有关于覆土式储罐的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和检验标准, 随着国内覆土式储罐应用的不断增多和对其认知的加深, 这些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5]。
覆土式储罐主要优点是避免蒸气云爆炸, 保护储罐不受到临近的热源、爆炸冲击波、飞溅物体、其他因素的损害, 起到本质安全的作用。同时美化环境, 以及有效减少项目占地面积, 缩短与周边相邻设施的安全间距。覆土式储罐要放在基坑中, 且必须设置高于地下水位, 且覆土高于地表。覆土式储罐相关安全附件如人孔、安全阀、爆破片、减压阀和设备附件等, 需高于地表。储罐之间间距需考虑结构特点, 如焊接, 涂层, 土层回填情况和土层回填材料直接压力。储罐最小直径一般取决于设计压力, 制造能力限制, 焊接后热处理要求, 运输限制, 地基条件和经济水平等几个因素, 一般最大直径为8 m。储罐最大长度取决于地基条件, 尤其是地基的沉降预期, 周边环境限制和经济条件限制。满足以上条件限制的储罐最大容积约为4000 m3, 无最小容量限制。目前国内外规范均未涉及储槽内覆土式储罐数量和总容积限制。根据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58[4]的规定, 储罐之间的间距可按不小于1 m考虑[4]。
覆土式储罐与相邻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可按地上球罐间距的一半考虑, 因此, 在目前工程项目用地紧张的情况下, 采用覆土式储罐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3 液化烃储罐设置方式和防火措施的比较和选择
地上液化烃储罐普遍采用消防冷却水喷淋作为防火措施, 但是随着储罐单罐容积的不断增大 (目前国内在建的液化烃球罐最大容积已经达到6000 m3) , 由于液化烃罐罐壁单位面积上消防冷却水的强度较大, 因而成为石油化工厂内消防水系统及消防水储存设施规模的决定因素, 并造成厂内消防水系统规模不断增大, 对厂内外供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现场建设条件和消防水水源供应条件, 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够提供满足建设要求的必要条件。
依照NFPA 58[4]和API RP 2510[2]的有关规定, 消防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集中回收和处理, 因此就要求在厂内设置较大的事故废水储存设施和有效容积, 进一步增加了有关配套设施的规模和投资成本。国外有关石化项目中, 为了减小消防设施的规模, 采用移动消防水冷却喷淋加储罐罐壁设置防火绝缘层的防火措施。由于罐壁防火层能有效减少外部热量的吸入, 并降低消防冷却水的供水强度要求, 因此采用此种方式能有效减小消防设施的规模。
另一方面, 由于储罐设置防火绝缘层, 随着吸收外部热量的大大减小, 当发生火灾事故时, 罐内产生的蒸发气体量也会极大的减少, 降低了罐顶安全泄放设施和下游火炬放空系统的处理规模。
但是储罐外壁设置防火层, 会增加储罐设计和制造的难度, 特别是防火层的施工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 受现场条件、气候条件、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会对防火层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选用合适的防火层方案、防火层供应商及施工方是至关重要的。
地上球罐易建造及检测、泄漏风险低、维修方便, 但容易受到火灾的侵袭, 占地面积较大, 与周围相邻设施的安全间距大, 容易受到外部突发事故的破坏, 罐组内的储罐数量和容量受到一定限制。相对地上储罐, 覆土式储罐较难检测, 泄漏风险高且可能污染到土壤和地下水, 需要较多的维修保养, 但它具有较低的火灾侵袭风险, 占地面积较小, 与周围相邻设施的安全间距小, 不易受到外部突发事故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对上述几种石油化工行业普遍采用的液化烃储罐设置方式和防火措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通过以下实例进行较详细的对比, 如表 1所示。
注1:依照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58[4]有关规定。注2:依照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58[4]有关规定, 国内有关规范无相关容积要求。注3:参照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58[4]有关规定, 国内防火规范无相关要求。
4 结 论
用覆土式储罐储存液化烃, 不仅可以提高储存安全性、降低建造成本, 而且还可以节省占地面积和缩小与周围相邻设施的安全间距, 考虑到覆土式储罐受外部火灾影响小, 相对地上球罐要更安全, 产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和几率小等特点, 且国外自20世纪50 年代建成投产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 可以说, 覆土式储罐若能克服维修保养、腐蚀、地震、暴雨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国内相关规范如能补充和完善有关规定, 其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设置防火层的液化烃储罐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场消防水供应受限的情况, 可有效降低消防水设施的规模。同时防火层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 储罐的本质安全性得到提高, 对于减少事故时放空气体量及降低放空系统的规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特别适合于现场建设条件有限的液化烃储库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月静, 李彤民.液化石油气的储存方式及选择[J].油气储运, 1999, 18 (8) :1-5.
[2]美国石油协会.API标准中译本丛书 (五) API RP2510-2001第8版液化石油气设备的设计与建造[S].北京:中国兵器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北方资讯服务中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3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4]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 58 Liquefied Petroleum GasCode 2004 Edition[S].
防火方式论文 篇4
在各种电能的用户中, 民用建筑用户是其中一种, 民用建筑外部的10k V配电系统主要是指从降压变电所中所引出的10k V电源线, 这条线路的建设是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 而实际的运行、管理以及维护则是有供电部分来负责。民用建筑以及民用建筑群内部的配电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生活小区内的配变电所、降压变电所;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消防等一级负荷用电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来供电的;配电系统主要就包括了高低压配电线路、电力供热、空调供配电、消防以及照明等。
1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分析
民用建筑的配电负荷主要分成三个等级, 其中的一级负荷主要包括重要的通信枢纽、交通枢纽、电力负荷、国际活动的公共区域场所、大型体育馆、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的大厦、宾馆和写字楼等。而在一级负荷中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负荷, 比如说高层民用建筑中的消防联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实时处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现在我国很多大型民用建筑, 用电单位的负荷比较大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的10k V的配电方式;如果是小型民用建筑用电单位且负荷不大的就直接接入地区低压380VAC/220VAC电网, 但需要对它的配电半径进行严格控制。在选择电气线路的电气保护以及绝缘导体的时候, 应该要根据配电系统的配电方式、用电负荷的等级以及实际的环境情况等来进行选择, 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电气线路火灾发生的几率。
2 建筑电气配电线路敷设的防火蔓延措施
从防火的角度来看, 建筑物中的中压10k V电力电缆以及建筑物内部的电缆敷设都应该采用金属封闭式线槽或金属钢管进行保护, 但是不管是在电气竖井还是在其他地方敷设, 金属封闭式的线槽和金属钢管都应该要涂防火漆来进行保护。10k V电缆从建筑物的进户处一直到中压配电柜、从中压配电柜到电力变压器处, 虽然线路比较短, 但是在敷设和防护电力电缆时也应该要根据情况进行防火设计。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低压配电线路电气出现火灾的现象, 不仅需要减少和避免线路的过载、短路以及接地故障, 另外在低压配电线路发生火灾时应该采用一定的措施防止火势沿着配电线路继续蔓延。
3 电缆、电线、电缆桥架以及母线槽应该要合理选择
3.1 在建筑物的内外每个部分都分布着电能, 没有任何完善的防火管理措施能够完全避免电能火灾的发生。
虽然每年消防部门都在加强防火管理, 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经常都会存在电能火灾的隐患。电气发生火灾基本上都是因为线路引起的, 比如说电线、电缆等配电线路。从防火角度来分析建筑物的话, 不仅在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方面应该要选择难燃和不燃材料外, 电气的配电线路也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难燃和不燃材料。
3.2 阻燃型的电线和电缆。
阻燃型的电线和电缆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容易着火, 或者是在着火之后不会蔓延, 离开火源之后就会自动熄灭。但是如果导体的绝缘部分采用阻燃型材料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只有在有阻燃要求的地方才比较适合使用, 如耐热线就是能够耐温105摄氏度的绝缘导线, 其一般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使用。我国现在所生产的阻燃电缆, 已经到达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要求, 和国际的先进水平已经比较接近了。
3.3 铜护套和氧化镁粉绝缘铜芯的不燃电缆。
在一级负荷中的重要负荷, 比如消防泵、消防电梯以及应急发电机等电源线, 应该采用铜护套铜芯氧化镁绝缘防火电缆, 这种电缆也被称为MI电缆。在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火灾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和扑救时, MI电缆和耐火母线槽是非常主要的一种措施。和阻燃型电缆相比较MI电缆的价格更加昂贵, 一般都选择明敷设的方式。MI电缆的主要特点包括防火、耐火以及耐高湿温;无烟无毒, 在火灾发生时, 人们的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更容易开展;防火、防水、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没有涡流和辐射, 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外径不大、使用寿命很长、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使用的方式比较方便和灵活。
3.4 密集型插接式母线槽。
如果负荷密度达到了70w/m2, 楼层的高度超过了20层, 建筑物就应该采用密集型母线槽, 和传统电力电缆配电方式相比, 密集型母线槽的主要优势就包括:体积不大, 结构非常紧凑, 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也不大, 在通过母线槽插接式开关箱引出电源分支线的时候也非常容易。因为在选择方面比较好、设计方面也非常的精致, 所以它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都非常高, 其外壳的接地也非常可靠和安全。所以在高层民用建筑以及超高层民用建筑中密集型母线槽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和空气式母线槽相比, 密集型母线槽的插接孔引出分支回路的随意性要差一些, 但是它的防火性能却相对要高一些。在敷设密集型母线槽时, 应该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勘测, 对安装线槽长度的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通过母线槽的插接开关箱高度也应该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
3.5 电缆桥架。
电缆桥架主要有这样四种类型:托盘式、槽式、梯级式以及组合式。而材料则基本上都是选择质量比较好的冷轧钢板, 在处理表面时则可以选择静电喷涂、烤漆以及镀锌等。铝合金的抗腐蚀桥架虽然使用寿命比较长、不用维护、耐腐蚀性以及质量非常轻等, 但是类型却只有托盘式、槽式、梯级式这样三种。一般在10k V以及以下的控制电缆、电力电缆、隧道电缆以及室内架空电缆的架设过程中比较适合使用电缆桥架。
4 层间以及防火分区耐火墙贯通部分的防火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来讲, 电气竖井非常长, 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竖井就会成为通风道从而产生烟囱效应。所以在对每一层的配电和弱电竖井地面进行处理时应该要认真仔细, 对电气线路空洞的各种空隙应该要采用和建筑构件耐火等级相同的材料来进行堵塞, 这样才能做好楼层竖井间的防火密封隔离。在穿通楼层的时候, 在穿板套管两端管口的空隙位置也需要对电缆进行密封隔离。并且在竖井中, 每隔7米设置阻火隔层。强电竖井和弱电竖井的地面应该要高出同楼层地面一定距离, 这样水才不会进入到竖井中。消防联动系统和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则应该要设置独立的电气竖井。在安装母线槽、金属管、电缆桥架等配电线路干线时, 位置应该要保证准确, 避开喷淋装置可能直接喷淋到的位置。在敷设贯穿耐火强的配电线路时, 则应该要仔细考虑到防火分区的实际要求。
5 实施阻火的技术及材料
配电线路如果选择的电力是易燃绝缘材料, 就需要把易燃线路完全的封闭在耐火的电线槽内, 同时还需要在外壳上涂刷防火的涂料来进行阻火。电线的套管和电缆的套管 (除了G25以下) , 在管口的两端都需要采用和周围相同耐火等级的材料来进行堵塞。
6 结束语
对于建筑物来讲, 因为电线、电缆以及母线槽而引起的安全事故越来越频繁, 使得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和防火措施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选择电线、电缆、母线槽的时候应该要根据电气配电线路的实际用途来进行, 考虑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 电缆贯穿墙、楼板的孔洞处, 工作井中电缆管孔等均应实施阻火封堵。这样建筑内的电气产品才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摘要:在各种电能的用户中建筑用户是其中一种, 通过对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因为配电线路着火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占据很大的比例。本文主要就对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以及相应的防火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配电线路,配电方式,防火措施
参考文献
[1]谢锋, 孙爽.浅谈配电线路电气防火设计[J].建筑电气, 2009, 04:33-35.
[2]薛国峰.建筑中电气线路的火灾及其防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4:174.
【防火方式论文】推荐阅读:
防火标准论文01-19
防火墙论文08-01
春季森林防火论文09-26
森林防火难点分析论文06-10
现代森林防火对策论文08-29
防火墙技术的论文12-28
防火材料技术发展趋势论文01-06
NAT与防火墙技术论文12-30
方式资源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