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方式论文(共8篇)
合并方式论文 篇1
一、母子公司责权利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集团与子公司之间责权利关系, 充分调动子公司积极性,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正确处理母子公司责权利关系问题, 是大型集团公司必定要研究的课题。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是构建企业集团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的基本原则, 也是科学处理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过度集权或分权, 不利于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寻找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集团发展需要的适度点是关键。只有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才能做到管而不死, 放而不乱。怎样掌握好“度”, 理顺集团与子公司责权利关系, 将其发挥到极致, 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 是集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以A集团公司与下属子公司B进出口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B公司) 为例加以阐述。
B公司是A集团公司旗下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 享有独立的人权、财权、自主经营权。主营船舶、服装、机电等出口, 经营以化工、棉花、晴纶为主的进口。公司成立以来, 业务稳步发展。近3年的进出口额分别为4.02亿美元、4.93亿美元、4.73亿美元, 3年分红达3.7元/10股、3.2元/10股、5.0元/10股, 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4.52%、32.78%、29.37%, 股东获得丰厚回报, 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2012年, B公司为扩大进口, 调整进出口比例, 接受客户委托, 开立了大量进口化工产品的信用证。A集团及时组织调研, B公司经营团队经营品种、客户资信、供方选择、合同会签、风险把控、货权控制、仓储管理、台账登记及资金、业务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调研过程中, 双方就一些风险点及流程的控制展开了充分讨论, 特别对化工产品货权管理相互交换了意见。集团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实行经营权与货权分开管理, 督促出台实施细则, 控制风险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B公司逐一对照整改,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修改规章制度, 特别对大宗原料业务经营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下半年, 受累于原油下跌, 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大多数品种下跌比例超过了收取的开证保证金。随着货物到港, 产品滞销, 委托方货款无法及时回笼, 库存大量积压, 形势严峻。集团领导班子成立专门小组, 研究应对策略, 决定采取部分进口押汇, 推迟付款, 缓解资金压力;部分由委托方用资产抵押, 公司垫付货款, 并且控制货权, 掌握主动权。经过共同努力, 在化工产品价格上扬时及时回笼了资金。不但顺利化解危机, 还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收益。2012年, B公司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集团在危机面前采取积极的态度, 和子公司一起审时度势, 参与决策, 指引方向, 是化解危机的坚强后盾。
集权与分权相融合, 抓大放小, 集团既是子公司的管理者, 也服务于子公司。公司规章制度的认真执行是关键, 不管集权与分权, 都要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形成好的机制。要建立公司规范的运作体系, 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保障权力行使的有效性和权力间的制衡性。集权要有好的治理制度, 分权要有好的运行制度。
上述案例中, 集团公司在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 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投融资的审定;不定期对子公司主营业务进行调研, 发现管理漏洞, 提出整改措施;关注报表数据的异动, 及时了解子公司权重业务及其流程, 分析判断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给予意见,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上案例可以作为正确处理集团与子公司责权利关系的典型。
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专门机构的作用
发挥职能部门及专门机构的作用, 形成金字塔形内部控制体系, 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
成立各专门委员会, 由集团领导人牵头, 相关职能部门、子公司专业人才共同参与, 引导集团职能部门强化管理。通过制定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统一政策解读, 分清职责;更好地执行和实施经营决策, 杜绝指导不力或错误执行, 逐步形成金字塔形的内部控制体系, 是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 贸易管理委员会
集团合并重组后, 实力增强, 贸易额迅速增加, 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贸易给集团带来充足的现金流, 支撑着庞大的银行授信, 使得集团多元化经营成为可能, 重要性不言而喻。贸易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由集团内多年从事贸易工作的领导人牵头, 对口贸管部, 可以整合优质资源, 并且对公司今后的贸易方向做出正确指引;定时组织讨论国内外经济形势, 研判主要经济体的市场需求;分析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分行业、分品种、分地区成立专业贸易小组, 共享信息和资源;组织学习集团内成功的贸易团队, 推广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协调商检、海关、银行、税务等方面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贸易条件。贸易管理委员会对于应对外部贸易环境变化, 促进集团贸易板块转型升级, 有着重要意义。
(二) 财务管理委员会
资产财务部是重要的管理部门, 是集团加强内部控制的“眼睛”, 担负着集团内部管理和对下属子公司管控职能。集团财务管理随着企业竞争日益加剧, 根据所处的不同战略阶段, 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合并重组意味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日渐成熟, 为了克服极端集权制与极端分权制的不足, 一种新型的财务控制体制也就应运而生——混合型财务控制体制。成立财务管理委员会, 集中集团各级财务管理专家, 根据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 利用专业知识、敏锐嗅觉和管理经验, 指导各级资产财务部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及思路,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财务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按年度计划布置、落实各项基础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分析与预算;研讨税收政策, 进行税务筹划, 合理避税;了解主力子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通过汇总信息, 给集团领导班子提出意见和建议。
集团财务管理委员会可以配合贸易管理委员会编写《贸易企业内控指南》, 为贸易企业提供统一的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指导各企业量身定制内控制度。逐步统一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监督执行情况, 发现不足,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根据国资委管理要求,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细化相关制度, 比如《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及核销管理规定》等。统一授信管理, 集中优势, 根据子公司需要, 优化授信条件。强调财务报表分析, 在提供可靠财务数据的同时, 分析集团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 为重大经营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优化财务软件系统, 统一会计核算, 提高工作效率。推动集团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委员会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更大的义务与责任。
(三) 投资决策委员会
成功的投资案例, 可以为集团发展壮大及多元化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成功的投资使得集团净资产成倍增长, 社会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增强, 投资已成为很多集团主业的构成部分。投资决策委员会由集团高管、投资专家等组成, 委员会成员密切关注国家发展动向, 找准投资方向, 把握时机, 正确选择投资品种, 集体科学论证投资风险, 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近年, A集团公司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稳健投资获取固定的收益;股权投资项目则侧重证券、再担保公司、银行等;资本市场可以参与A股定向增发, 获取收益;为支持贸易, 投资实体经济等。
(四) 信息化委员会
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具, 随着人类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其作用日益提升。推进信息化工作是集团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成立信息化委员会, 根据集团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 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通过几年的努力, 可以建立资金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等平台, 完成集团对产供销、人财物的管控, 增强职能部门与子公司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实现集团内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支撑业务发展, 提升管理水平, 减少沟通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目前, 集团信息化建设初有成效的有资金集中管理、财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等。
合并重组后, 资金管理成为集团财务管理的重点。资产财务部是资金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 资金集中管理系统覆盖集团旗下主力子公司, 形成资金池。上线以后, 资金中心高效运转, 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控能力更大, 银行贷款下降, 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集中, 资源集中, 资产财务部根据子公司的经营状况优选银行, 争取银行授信, 推进信用授信;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授信品种, 争取更好的授信条件。集团与银行间议价能力增强, 合作更加密切, 有力地支持了业务的发展。同时, 资金中心管理得当、运作规范, 按约定利率向成员单位支付利息, 成员单位与资金中心双赢。
集团通过专门委员会, 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参与, 形成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母子公司之间信息通畅、风险可控, 推动着集团快速、健康发展。
国企强强合并重组及产业链企业间并购重组后, 集团公司实力和影响力增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优化贸易结构, 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轻装上阵, 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母子公司明确定位, 通过内部整合形成高效运行的组织架构。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 灵活的机制使得子公司充满生命力。重组后的集团形成合力, 在行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集团公司财务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的探讨[OL].中华财会网.
[2]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财务管理思路[J].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9) .
[3]国有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合并方式论文 篇2
[关键词] 高龄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合并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300例高龄孕妇和普通孕妇各1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5-42岁,孕周37-41周,对照组年龄21-34岁,孕周为37-39周。
1.2 方法 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和围产儿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测,分组资料采用频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资料性质分别选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29例,剖宫产率对照组阴道分娩97例,剖宫产53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45例(妊娠高血压12例,妊娠糖尿病8例,前置胎盘4例,胎膜早破10例,胎盘早剥2例,其他9例),对照组14例(妊娠高血压4例,妊娠糖尿病2例,前置胎盘1例,胎膜早破3例,其他4例)(P<0.05)。
2.3 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为(3012.05±0.46),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为(3136.28±0.47)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0±0.3)分,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9.1±0.2)分(P﹥0.05)。
3 讨 论
3.1 本资料高龄初产妇剖宫产率达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许多孕妇因为年龄偏大、珍贵儿高龄初产妇临产分娩时,肌肉力量差,易发生宫缩不好,宫颈的扩张力差,也容易发生宫颈水肿、宫口不易开大的所谓宫颈难产的情况,高龄产妇中剖宫产率显然高于年轻产妇,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针对治疗非常重要,在此情况下,医生必须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若无明确剖宫产指征,应认真解释,消除孕妇顾虑,鼓励经阴道分娩。临产后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出现异常寻找原因,积极处理,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保证母婴安全。高龄初产妇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提高剖宫产率不一定能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3.2 妊娠高血压疾病 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5%-12%。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是:①适当的锻炼;②合理饮食;③补钙;④阿司匹林抗凝治疗。
3.3 妊娠糖尿病 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之为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大多数患者糖代谢常常在产后能够恢复正常,但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是围生期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具有餐后高血糖明顯、空腹血糖偏低、易出现肾性糖尿等特点,对孕妇危害极大,患者出现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剖宫产的概率大大增加,患者的新生儿巨大儿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故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极其重要。年龄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年龄大于35岁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的年龄组。
3.4 前置胎盘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经产妇多见。可能与子宫内膜的病变、胎盘面积过大、孕卵发育的迟缓等因素有关。应采取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措施,可采用期待疗法绝对卧床休息、抑制宫缩、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方法。
参考文献
合并方式论文 篇3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的发展进程,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能够发展成庞大的规模,并取得稳定业绩,大都经历了合并。在市场的推进下,通过合并方式扩大事务所规模,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已成为主流趋势。2007年中注协发布的《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中注协制定并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暂行办法》、《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不难看出在政策方面,我国推动、鼓励事务所通过合并的方式发展壮大,并正在不断规范、完善这一发展方式的制度、法规。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事务所合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要趋势。事务所规模以及业务范围扩张的过程被称为“做大”,事务所不断积累发展动能,向更富生机和活力的组织发展的过程被称为“做强”。事务所“做强”体现为向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De Angelo(1981a)提出审计质量的经典定义:审计质量是市场对特定审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中的违规行为并报告该行为的联合概率的评价。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事务所规模的扩大是否意味着审计质量的提高是值得深讨的问题。由此,本文通过控制事务所合并方式与事务所组织形式来讨论、验证什么样的“合并”适合中国审计市场,以期切实为以“合并”提高我国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方式提供理论与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事务所的生命,也是事务所赖以生存的根本。审计质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专业胜任能力。De Angelo(1981b)的代表性研究支持声誉说:大所因在专业技能等专用性资产方面投入更多而具有更多的可挤占准租作为其投机行为的抵押,加之声誉及规模收益保障约束等,事务所规模可能正向影响审计师专业技能及其独立性水平。从独立性来看,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无法被客户识别,所以事务所规模充当了信号传递的功能,成为客户最直接感知的审计质量。从专业胜任能力来看,事务所通过“做大”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审计师能力,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加之大型事务所有能力为员工提供技能水平的培训,并且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技能水平对工作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实现更高层次的劳动分工,提高员工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与合并前相比,事务所合并后(包括合并当年)审计质量提高
( 二)事务所合并方式与审计质量事务所之间的合并要有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根据双方不同资源达到优势互补,事务所间的文化必须有传承性,因为合并后的事务所是否能将来自不同所的文化理念重塑并得到认同,这可能是合并是否能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从事务所内部资源的整合还是文化理念的重塑、认同,本文认为新设合并事务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时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合并可能带来的审计质量的提高。然而通过吸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磨合的时间可能较短。吸收合并是指一家事务所吸收其他事务所加入本所,被吸收的事务所解散,通常是大所合并小所(或实力较强的事务所合并实力相对弱的事务所),如信永中和吸收合并四川君和等。由于是大所合并小所,存在主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合并后事务所需要资源整合、文化理念的重塑和认同时间较短,基本由主合并方引导合并后事项。另外,吸收合并的事务所,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由于规模较小,独立性、专业性不强,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在合并后,事务所规模变大,独立性、专业性增强,审计质量可能将明显提高。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2:采用吸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高于采用新设方式合并的事务所
( 三)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质量随着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我国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将全面迈进特殊普通合伙制时代。特殊普通合伙质制作为一种新型合伙组织形式,既保留了传统合伙制下的个人责任的特色,又把合伙人的法律责任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责任承担更加公平,令专业人士既感到压力,又不至于丧失信心。更主要的是,特殊普通合伙制消除了专业服务组织规模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由此,本文提出假设:
H3: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事务所审计质量高于未转制(有限制)的事务所
三、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6年至2010年事务所合并案以及合并事务所全部A股客户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筛选。事务所合并信息通过中注协网站、会计视野网站等具有权威性的网站手工搜集获得,合并事务所上市公司客户的审计意见、操控性应计利润等公司审计数据、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文的数据处理、分析采用Excel2003和Stata11.0完成。
注:表中数据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括号内为t值;***、**、*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5%、10%
( 二)变量定义经审计的操控性应计额水平既反映了审计师发现客户报表中存在的违规问题的能力,也反映了审计师坚持要求客户作出调整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尽管其存在一定缺陷,但经审计报表的操控性应计水平仍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反映审计质量。Francis,Maydew和Sparks在1999年的研究表明:当我们无法预测盈余管理方向时,使用操控性应计的绝对值比使用其本身效果更好,更为恰当。本文设定以下变量,见表(1)所示。
( 三) 模型建立本文拟采用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估计操控性应计额,并将其取绝对值。建立如下模型:|DACC|=α0+α1HB(ORMODEOROR GAN)+α2CFOt/At-1+α3LEVt+α4SIZEt+α5GROWTHt+α6RECt+α7ROAt+α8TURNt+α9ABSTTAt+α10LOSS+α11AGE+εt
四、实证检验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表(2)和表(3)报告事务所合并前、后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DACC|事务所合并前的平均值为.8005458,合并后为.792153,ABSTTA事务所合并前的平均值为2.07e+08,合并后为2.06e+08,总应计利润降低,操控性应计也有所降低,说明事务所合并后,使得客户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下降。ROA表示总资产收益率,用来衡量客户公司的盈利能力,本文以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来计算。ROA越高,公司可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容易滋生“避免盈余浪费”操控的动机;ROA过低,则公司可能为了保牌或“洗大澡”等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公司盈余管理后报告的数据,经事务所审计,会影响审计意见,最终影响审计质量。描述性统计中,事务所合并前ROA平均值为.4898828,合并后为.4908367,说明事务所合并后,客户公司盈利水平提高了,进而表明事务所合并后有助于监督客户公司真实业绩,提高客户公司盈利水平。TURN是资产周转率,事务所合并后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12.94146,与合并前相比下降了,说明事务所合并后能抑制由资产周转过快而导致的利润操纵。
( 二)回归分析表(4)报告了全样本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的回归结果,以及事务所合并方式、组织形式与审计质量的回归结果。HB与|DACC|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与合并前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包括合并当年)审计质量显著提高,证实了假设一。事务所合并方式的回归结果与|DACC|呈不显著负相关性,说明采用吸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合并后,其审计质量高于采用新设方式合并的事务所,证实了假设二。2006年至2010年新设合并的事务所有15家,而吸收合并的事务所有11家,这可能是导致假设二不显著的原因。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回归结果与|DACC|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事务所,审计质量高于未转制(有限制)的事务所,可以看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我国事务所“做强”,从而证实了假设三。本文认为,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形式事务所的结果与|DACC|没有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是因为2010年7月23日由我国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暂行规定》的发布距今只有两年时间,有的事务所仍在转制中,而那些已完成转制的事务所需要时间进行整顿。
( 三)稳健性检验本文做了如下稳健性测试:审计意见是审计质量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是审计师在经过大量审计程序以及与客户讨价还价过程之后形成的审计工作最终结果,一般可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两大类。本文检验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质量的变化,以及对事务所的合并方式、组织形式分别分组,检验审计质量的变化,发现检验结果与上述实证结果基本一致。
五、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与合并前相比,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提高;(2)采用吸收方式合并的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明显高于采用新设方式合并的事务所。(3)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的事务所,其审计质量高于未转制(有限制)的事务所。需要强调的是殊普通合伙制的引入,无疑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框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事务所组织形式上的国际趋同。
摘要:本文选取2006-2010年的事务所合并案以及合并事务所全部A股客户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事务所合并方式、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事务所合并后审计质量提高;吸收合并的事务所审计质量高于新设合并的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将成为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有效制度框架。
合并方式论文 篇4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旧企业所得税法在内容上的区别
1. 纳税主体认定标准统一
旧税法将企业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实行区别对待。例如, 旧税法将在我国境内实施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界定为内资企业, 将有外资成分的企业和组织按照经营性质分为在我国界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的税制;新税法不再区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 并按照国际通行做法, 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 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 或者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 是指依照外国 (地区) 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 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 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 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 所得税税率统一
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 对于应纳税所得额较低者还有18%和27%两档低税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 另加地方所得税3%, 同时外资企业还有15%、24%的区域优惠税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较多, 也比较混乱;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率, 将名义税率确定为25%。对于原来使用33%的名义税率的内资企业来说, 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了8个百分点。对于一些原来可以享受24%或15%的低税率的外资企业来说, 实际税率略有上升。但总的来说, 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3.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相比, 新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将现行企业所得税以区域优惠为主的格局, 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 主要内容包括:
(1)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 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5%低税率优惠扩大到全国范围。
(2) 将环保、节水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大到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 新增了对创业投资机构、非营利公益组织等机构的优惠政策, 以及对企业从事环保项目所得的优惠政策。
(3) 用特定的就业人员工资加计扣除的税收减免政策, 用残疾职工工资加计扣除政策替代现行福利企业直接减免税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原则是, 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鼓励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环境保护与节能, 支持安全生产, 统筹区域发展, 促进公益事业和照顾弱势群体等, 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税法改革对外资企业纳税筹划方式的影响
1. 对纳税人利用外资身份筹划的影响
旧企业所得税法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能享受到税收政策上的超国民待遇, 有许多内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转变为外资身份以图节税。据调查, 国内著名企业新浪、网易等公司都是利用国际避税地注册经营的典型。2004年对华投资额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 香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新加坡、萨摩亚都属于国际避税地。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 由通过改变企业身份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不复存在。此次纳税人身份的统一即意味着两者税收待遇的统一, 将使得以往常见的内资企业通过资本旅游至国际避税地注册企业再返回国内投资、或者直接借用外籍或港澳台人士身份等方式成立虚假外商投资企业的纳税筹划途径失去意义。
2. 对企业登记注册地点筹划的影响
旧税法的税收优惠措施, 以区域优惠为主, 优惠主体包括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对外开放城市、中西部及贫困地区等, 这些特定地区往往能享受到15%甚至于更优惠的所得税税率。所以, 新设企业在选择登记注册地点时, 往往首先考虑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点。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 从以区域优惠为主, 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 区域优惠为辅”, 对我国当前发展较为薄弱的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和创业产业等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 税率的地区差异将逐步趋于消失。
3. 对转移定价筹划的影响
转移定价方式一直是其避税的重要手段, 转移定价实际上是一种税率差异技术, 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分割技术, 即让所得或财产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直接节减税收的技术。不少外国投资者往往利用优惠区域的关联企业进行转移定价操作。而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独立交易原则”, 即关联方之间的交易, 应当符合独立方在类似情况下从事类似交易时可能建立的商业和财务关系, 明确了企业及相关方提供资料的义务, 纳税人应在关联交易发生的同时准备证明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资料, 在税务机关调查时, 纳税人及相关方承担协助义务并证明其关联交易的合理性适时补充一般反避税规则等限制性条款, 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工作。这些措施虽不能彻底堵住企业利用转移定价进行税收筹划的漏洞, 但其操作难度和成本代价都将加大。
三、外资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资本运作的思考
1. 外资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
旧税法规定, 只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才能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所得税;而新税法对这一规定不再作地域限制。新规定说明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要结合自身条件对这些规定加以充分利用。在企业设立之初就要优先考虑是否有涉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能;在进行投资决策时, 创业投资企业也要优先考虑有投资价值的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还有利于我国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提高。
2. 外资企业向环保节能产业进行投资
新企业所得税法将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 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已失去“区域优惠”。因此, 过去企业对不在此类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 通过公司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给位于此类地区并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企业, 来谋求税负的减轻的方法就不再适用, 企业可以积极争取投资于符合国家鼓励引导的产业项目以获取税收优惠。
3. 对安置特殊就业人员的资本筹划
新税法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并且, 新税法将优惠范围扩大到所有安置特殊就业人员的企业, 同时取消安置人员的比例限制, 这样企业可以通过聘用特殊就业人员减轻企业的税负。因此, 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的安排这样的职工就业, 一方面这些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适合岗位上尽可能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或残疾人员, 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4. 利用过渡期的资本筹划
新税法对原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对新税法公布前已经批准设立, 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享受低税率和定期减免税优惠的老企业, 可以按旧税法规定的优惠标准和期限继续享受至期满, 但因没有获利而尚未享受优惠的企业, 优惠期限从新税法施行年度起计算。因此, 享受过渡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应在合理的范围内, 尽可能把利润提前到减免期。具体措施有:提前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把费用分摊到以后, 如将广告费后延、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将计算的折旧递延到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将研发费用尽量计入无形资产递延到以后纳税年度摊销等。
四、结束语
两税合并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规范和透明的税收法制环境, 有利于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外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合理的资本运作, 降低成本费用, 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黄劲.企业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J].内江科技, 2007, (3) .
[2]胡伟.新旧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比较[J].涉外税务, 2007, (7) .
合并方式论文 篇5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持续滴注法
急性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 患者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营养不良, 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留置鼻饲管成为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常规处理[1,2,3]。常规方法为间歇法, 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 常导致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误吸等胃肠道并发症, 从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我们通过平常工作发现, 采用持续滴注法, 胃管不易脱出, 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3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 其中男46例, 女27例, 年龄46~76岁, 年龄 (65.1±4.25) 岁,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 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既往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 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为新发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 (2) 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 患者端坐, 喝下30 ml温开水, 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选取3级以上吞咽障碍患者。 (3) 洼田氏饮水实验: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定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 分级明确清楚, 操作简单, 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证的患者。1级 (优) 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 (良) 2次以上, 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 (中) 能1次咽下, 但有呛咳;4级 (可) 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5级 (差) 频繁呛咳, 不能全部咽下。局限性在于: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排除标准: (1) 病后生存期短于3周; (2) 合并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 恶性肿瘤, 恶性高血压, 呼吸功能衰竭, 四肢瘫痪患者; (3) 再次卒中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插入鼻饲胃管, 均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鼻饲开始时至结束后1 h, 采取抬高床头30°~45°, 半卧位。对照组:常规间歇法:鼻饲200 ml/次, 5次/d, 速度<25 ml/min;护理人员温水加热。观察组:持续滴注法:鼻饲500 ml/次, 2次/d, 速度为每30 min 100 ml。采用佰通LM2008肠内营养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后1周内呕吐, 误吸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插管3周后,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中国正进入老年社会, 慢病已代替传染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4,5]。急性脑卒中作为主要的一种心脑血管慢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大多死于脑卒中的并发症,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6,7]。据统计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发病率约占脑梗死患者的29%~45%, 而吞咽困难容易造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而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是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卒中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7%~22%, 病死率达到所有老年患者肺炎而造成死亡病例的30%左右,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8]。原因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常有意识、吞咽功能和肢体活动障碍, 导致分泌物等经喉部流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中, 易发生吸人性肺炎。
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因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和消失, 误吸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留置鼻饲管能有效的减少恶心、误吸的发生, 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早期留置胃管是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保持营养, 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对比两种临床常用鼻饲方式的临床观察, 通常我们采用间歇注入法, 认为这更符合正常人的饮食习惯, 便于加温, 便于护理人员操作。但是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采用持续滴注方法的患者呕吐、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少,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个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急性卒中患者由于高龄, 代谢功能下降, 加之长期卧床及不同程度的缺氧, 导致肠蠕动减慢, 胃排空较正常人慢, 间歇注入法因为每次注入的营养液较多, 容易引起返流及误吸。 (2) 急性卒中患者多伴发颅内高压, 呼吸道分泌物多等并发症, 容易引起呕吐及误吸。 (3) 急性脑卒中患者多伴发胃肠道粘膜吸收功能减退, 持续滴注能有效的延长消化道吸收时间, 更适合患者的生理状态。
总之, 采用持续滴注法能有效的减少胃潴留及呕吐、误吸的发生, 从而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宿英英, 黄旭升, 彭斌, 等.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42 (11) :788-791.
[2]Martino R, Foley N, Bhagal S, 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 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 2005, 36 (12) :2756-2763.
[3]昊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2-167, 173.
[4]胡晓芬, 吴新凤, 陈军莉, 等.脑卒中患者应用输液泵鼻饲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2) :2102-2103.
[5]杨娜, 刘翠红, 朱庆宇, 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 :115-116.
[6]黄靖平, 陈锦艳, 劳全坤.全营养配方膳对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31-32.
[7]任国平, 孙智军, 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5) :136-137.
合并方式论文 篇6
关键词:会计报表,审计,实现程序,实现方式,操作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按其目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控制程序、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由于每一种审计程序均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实施, 因此, 为完成各类审计程序所采用的不同方式之间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审计程序模式。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 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实务操作还处在探索阶段, 应进行深入探讨。
1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1.1 内部控制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 审计人员为了确认会计报表可能发生的潜在重要错报的种类, 核定影响重要错报风险的因素, 应设计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 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通过结构要素了解内部控制。二是通过业务循环了解内部控制。三是通过账项控制了解内部控制。三种方式各有特点:第一种方式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了解比较充分, 而且能将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相结合。第二种方式能使审计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各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点上, 提高审计程序的效率, 也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程序中按不同的业务循环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这种方式对控制程序了解得比较充分, 而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则容易忽略。第三种方式由于是围绕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所包含的会计认定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状况, 这种方式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明了, 易于操作。但由于内部控制中许多控制点会同时涉及若干会计报表项目, 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工作重复、效率低下等问题。
1.2 符合性测试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程序之后的可供选择的程序。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后, 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 并且只有当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 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
审计人员在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时, 按交易种类的有关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即按照业务循环组织符合性测试工作, 一般被称为“符合性测试的业务循环法”;按照有关账项及其相关的控制安排符合性测试, 即按照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涉及的相关控制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一般被称为“符合性测试的分项法”。
符合性测试采取哪一种方式应该由了解内部控制的不同方式来决定。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 由于控制环境、会计系统一般是针对整个企业而很少直接涉及某一具体的会计认定, 所以对这两个要素的了解测试, 一般是把它们作为两个系统来进行, 而对于控制程序, 符合性测试的方法则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其了解和描述的方式。至于了解内部控制的第二、第三种方式, 符合性测试的方式应该与之相匹配, 即:如果对内部控制按业务循环了解, 则符合性测试也应按业务循环来组织实施;如果对内部控制按账项控制了解, 则符合性测试也应该按“分项法”来组织实施。
1.3 实质性测试程序及其实现方式
实质性测试又称数据真实性测试。这种测试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交易、事项的检查来判断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实质性测试程序既可按业务循环“分块”来组织进行, 也可按会计报表项目“分项”来组织进行。实质性测试如果是按业务循环“分块”来组织进行亦被称为“实质性测试的业务循环法”。实质性测试程序如果是按照会计报表项目“分项”来组织进行, 这种方法也被叫做“实质性测试的分项法”。
实质性测试的两种方式也各有特点:实质性测试按业务循环组织进行的优点是, 便于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 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人员, 使其能够对不同会计报表项目进行交叉复核, 可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而实质性测试按分项法组织进行, 与多数被审计单位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表格相吻合, 所以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但这种方式容易割裂经济业务的内在联系, 而这些不同的、有联系的会计项目的审计, 在实质性测试的方式下往往由不同的审计人员来完成。
2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计划的制订和审计程序的实施
2.1 制订审计计划
在制订审计计划时, 应当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查, 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包括: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集团内公司间的股权关系;集团内公司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和会计政策;母公司和子公司适用的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子公司的行业性质及特殊的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其他重要事项。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母公司应将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直接和间接控制。共同控制以及达到实质上控制的所有境内外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但已关停并转或已宣告破产等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集团内公司股权关系是指集团内公司之间直接控制关系、间接控制关系、直接和间接控制关系以及共同控制关系, 尤其应注意的是集团内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交叉控股、托管、承包等关系。如果存在,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特殊考虑。集团内公司之间交易的频率、性质及规模将会影响合并抵消分录的调整。另外,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母公司应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如果政策不一致时, 母公司应对子公司政策作相应合理的调整, 以利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制订审计计划时, 应重点考虑:审计范围、重点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风险及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公司的审计策略、审计小组的组成和人员分工及其组织协调等因素。
2.2 实施审计程序
合并方式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 (45只眼) , 其中男19例 (19只眼) , 女26例 (26只眼) , 年龄50-7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1例 (21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9例 (4只眼) , 白内障晶状体膨胀继发青光眼12例, 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例 (3只眼) 。术前视力:光感阴性5只眼, 光感3只眼, 眼前手动一眼前指数18只眼, 0.02~0.1者l0只眼, 0.1~0.15者9只眼。眼压:最高达80mmHg以上, 最低30mmHg.
1.2 术前分析
患者均为老年人, 均为青光眼同时有中重度白内障, 分型: (1) 白内障晶体膨胀导致青光眼; (2) 青光眼同时有老年性白内障。根据房角情况, 房角粘连有, 根据前房深度都为浅前房, 通过术前药物治疗, 有一部分眼压能控制到正常, 角膜水肿消失, 有一部分眼压不能控制到正常, 术前眼压仍高, 角膜水肿前房浅。如果术前眼压能控制到正常则手术风险相对较低, 则实行三联手术, 如果术前眼压不能控制到正常眼压仍高, 前房仍浅则手术风险较大, 手术时角膜水肿, 前囊膜不能看清, 前房浅操作空间小, 容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多, 角膜内皮失代偿, 还容易造成房水反流, 恶性青光眼的发生。有些眼压不能控制, 白内障前房浅, 但光感消失, 已到绝对期。这些情况必须考虑到, 做手术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前谈话时要与患者及家属讲明白, 眼睛目前状况, 应选择什么样手术方法, 预后最好最差情况,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首先控制眼压消除青光眼带来的痛苦。
1.3 术前准备
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降低眼压, 尽量要将眼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术前术眼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如施行三联手术, 术前2h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 术前30min复方托品酰胺散瞳3次。如是绝对期则不要这些术前准备直接上手术台行睫状体冷冻即可。
1.4 手术方法
一般采用三联手术[2]的手术方法手术先表面麻醉, 再使用球周麻醉, 软化眼球, 贴皮肤保护膜, 开睑器开睑, 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结膜囊, 做上直肌牵引缝线, 于上方角膜缘10:00~2:00位剪开球结膜做结膜瓣, 烧灼巩膜面止血, 距角膜缘2mm处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 mm×4mm, 1/2巩膜厚度巩膜瓣, 巩膜瓣基底两端各向外平行切开约0.5~1.0mm, 厚度亦达1/2巩膜, 于巩膜瓣下继续向角膜缘潜行分离做巩膜隧道达角膜缘内1.5mm, 于颞侧角膜缘处行前房穿刺缓慢放房水, 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环形撕囊, 水分层水分离, 扩大隧道内切口达5.5mm或以上, 注水囊圈娩出晶体核, 同轴双腔管从上方及侧切口吸取残留皮质, 后囊膜抛光, 前房内再次注入黏弹剂,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 冲洗抽吸黏弹剂, 掀起巩膜瓣于巩膜隧道内切除小梁组织2mm×1mm大小, 切除根部虹膜做周切口, 恢复虹膜组织见瞳孔圆周切口可见, 巩膜瓣复位两角各缝合一针, 一针缝为可调节缝线, 球结膜瓣复位对位缝合。
眼压用药物不能控制, 角膜又水肿, 前房又浅, 又有残余视力, 这时直接三联手术风险很大。前期有两例患者先做了青光眼手术, 术后前房浅, 眼压5.5/4=20.55mmHg, ubm测量有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可能, 又紧急抽取玻璃体后, 再行三联手术。后期再遇见眼压用药物不能控制, 角膜又水肿, 前房又浅, 又有残余视力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直接先抽取玻璃体, 眼压降低前房加深后再三联手术。
对于眼压用药物不能控制, 角膜又水肿, 晶体膨胀, 前房又浅, 无视力者则直接行睫状体冷冻。睫状体冷冻的方法:表面麻醉后用直径3.5mm的平冷冻头直接置于角膜缘后2.5mm处的结膜上轻压与巩膜上, 使眼球壁轻度内陷, 冷冻40~60s后冷冻头自行解冻撤离眼球。根据眼压情况来确定冷冻范围。
玻璃体抽吸的方法在巩膜瓣下角膜缘后3.5mm处, 用5mL注射器垂直于眼球壁行玻璃体腔抽液, 同时侧切口注入粘弹剂恢复前房[3]。
1.5 术后处理
睫状体冷冻术术毕涂典必殊眼膏包扎即可, 如暂时眼压升高可输甘露醇减低眼压。
三联手术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 涂典必殊眼膏包扎, 术后全身予以抗生素、激素, 术后第1天起换药:典必殊滴眼液、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扩瞳与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2万+地塞米松2.5mg, 术后5~7d拆除球结膜缝线出院, 门诊随访。
2 结果
2.1 眼压
术后45只眼眼压均满意控制在7~18mmHg, 随访1个月后眼压维持在10~18mmHg之间。
2.2 并发症
术后角膜水肿4只眼, 没有发展到角膜大泡, 角膜后弹力层皱褶5只眼, , 均于术后5d内消失, 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膜2只眼, 经局部激素及散瞳治疗后3~5d内吸收, 所有病例未见前房积血、伤口渗漏。本组病例亦未发生后囊膜破裂。个别患者有眼压波动, 经过包扎或按摩眼压均调整到正常。
3 讨论
青光眼与白内障同时并存时, 首先应明确两种病之间的关系, 再看术前能否控制眼压, 晶体膨胀情况, 晶体混浊情况, 前房深浅情况, 视力情况再选择相应术式, 即必须明确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后, 再选择合适的术式, 本组病例的选择均是在青光眼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合并成熟期或近成熟期白内障的患者。未选择青光眼合并早期中期白内障患者在本组, 这类患者直接行抗青光眼手术即可。笔者认为是不要单纯行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一旦眼压控制不良, 再想做青光眼术就无法做了, 不如同时把青光眼做了, 这样就不用担心眼压问题了。一般青光眼患者在疼痛时, 主要是想解除痛苦, 所以降低眼压解除痛苦要放在第一位。
笔者认为单纯行白内障手术并不能控制已经出现眼压升高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如果考虑有青光眼因素在里面就不要选择单纯白内障治疗。单纯行白内障手术只可以解决一些处于临床前期的青光眼患者, 一些白内障源性的青光眼如膨胀期白内障所致青光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 可以选择单纯行白内障手术来提高视力同时预防眼压升高的情况出现。而对于具有房角原因存在的且已出现眼压升高的青光眼患者需同时行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后可以使使虹膜膈后退, 加深前房前后房空间增加, 房角明显增宽, 但并不能改善房角引流房水的功能, 需行三联手术重新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 才能在恢复视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术后眼压。
对于术式的选择一定要采取灵活方式, 不要局限在一种方式上, 病情的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要不同。针对本组患者采取手术方式时, 要看几个方面, 看术前能否控制眼压, 角膜情况, 前房情况, 瞳孔情况, 晶体情况, 视力情况。这些情况决定了手术风险, 手术后眼压能否控制, 所以一定要综合考虑,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这对术者和患者都有益。如果患者的视力已无光感, 就可以直接选取最简单的术式, 睫状体冷冻术, 它不用打开前房, 手术时间短, 手术风险小。如果患者术前能够控制眼压, 角膜水肿消失晶体前囊可以看清时, 选择三联术这些都有助于手术的完成, 减轻术后反应。如果患者术前眼压不能控制, 角膜仍有水肿, 前房浅, 晶体膨胀, 这时直接做三联术风险很大, 一是容易损伤角膜内皮二是不易撕囊三是容易引起恶青。这时就要先行玻璃体抽吸, 再行三联术这样手术风险降低, 手术成功率提高。
患者均为老年人角膜内皮细胞数目都有减低, 青光眼也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改变, 因此术中更应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同时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前房浅使手术操作空间小, 故应避免在撕囊、娩核及植人人工晶状体时损伤角膜内皮。有文献报道[4]三联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下降, 内皮细胞损失率达 (11.8±3.4) %。应注意操作手法与技巧, 不要吝惜黏弹剂的使用, 充分进行水分离, 前房操作时应保护角膜内皮, 娩核时核下及前房注入适量黏弹剂, 抽吸皮质时减少前房进出次数。本手术方法采用手法碎核、娩核、充分使用黏弹剂, 能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术后的丢失率, 文献报道手法碎核的角膜内皮细胞术后丢失率低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的角膜内皮细胞术后丢失率, 丢失率仅为6.9%。巩膜瓣一针缝紧, 一针为可调节缝线, 可调节缝线在术中也要扎紧, 术后可根据眼压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 青光眼与白内障同时并存对于术式的选择一定要采取灵活方式, 不要局限在一种方式上, 病情的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要不同, 是为患者解除痛苦同时又能减低手术医师的风险的双赢之策。
摘要:目的 根据青光眼白内障发病后, 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关系, 及青光眼眼压情况及控制情况及房角情况, 角膜情况, 视力综合分析来确定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 对45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情况选择手术, 能控制眼压有视力者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行三联手术治疗, 如有视力, 眼压控制不佳角膜水肿前房浅者, 采用先抽取少量玻璃体再三联手术, 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术后并发症。如青光眼已到绝对期, 无法降下眼压又痛苦明显则直接行睫状体冷冻术, 降低手术风险又能解除疾病痛苦。结果 术后眼压均满意控制, 消除了青光眼的痛苦, 非绝对期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结论 不同的患者根据眼压控制情况角膜前房视力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手术方式, 相适应的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满意, 能够较好的控制眼压, 减轻痛苦, 达到术前预定手术目标。使患者满意, 医师患者在手术中风险共同降低达到双赢目标。
关键词: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三联手术,睫状体冷冻,玻璃体抽吸,白内障,青光眼
参考文献
[1]于兰, 袁小江, 廖明星.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10) :1841-1842.
[2]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92-294.
[3]周小平, 何湘珍.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006, 6 (6) :1333-1335.
合并方式论文 篇8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同时淡化本科教育的的固有层次概念,普通本科逐渐实现合并统一招生已是大势所趋,而合并招生意味着相比以往三本的分数线将会适当拉高,而二本的分数线将会有所下降,三本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于二本有一定差距,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势必对三本院校的生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私立学校的三本必须清楚未来各专业的发展趋势,我校作为偏重于文科专业的私立三本院校,近年来随着生源的变化及学校相关专业定位的迁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招生并不理想。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老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也时时牵挂专业的未来情况,试想出各种发展培养模式旨在提高锻炼自己的同时将本专业更好的延续下去。
1 高等教育新常态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从第一次高校扩招时就已存在,而三本院校对本专业的定位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较之于专科院校,学生与外面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在校期间并未接触到很多市场项目相关的实际工程项目,从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占优,而较之于重点本科院校,由于基础差一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使学生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这样一来三本院校学生往往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步,今年以来重庆地区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的提出新常态发展理念并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关教育专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高等教育新常态理念[3]:
1)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
2)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
3)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
4)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
5)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成为新常态。
而二三本学校合并招生打破以前的招生模式,在未来的几年中也会形成一种新的态势,其中的核心理念将依然是以上的高教新常态教育理念。
以我所在电信系系为例,近年的生源也在不断减少,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激励及创新教育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兴趣不浓,动手能力欠缺,等等这些情况使学生在就业时处于一个劣势的境地,长此以往老师也会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这十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总结当前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新常态理念形势下三本院校的问题如下:
1)三本院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队伍涣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课堂,学生不够主动学习,老师更不会主动去与学生沟通学术等。
2)三本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固有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诉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新常态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创造更多的产业成果。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源减少对学生的心理,对教育从业者的心理以及学校对该专业的教育投入都有一定的打击,这样导致学生会本专业有一种无用论的想法,而对老师的积极性及个人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2 培养计划及实践课程探讨
2.1 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的寻求更好的人文品位,所以学校对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注重了这一点,旨在让学生能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面向电子工程技术、信息和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2]。
2.2 课程设置及培养方式的优化
相较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本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已是多年前的老状况,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参阅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及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模式做出以下调整[1]:
将企业管理及人际沟通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加入课程计划之中,对专业的就业导向做出适当调整,以电子信息控制及信息处理作为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如自动控制,过程检测等方向作为辅修由学生自主选择。
鼓励学生在学校阶段就与市场接触,定下一个职业发展目标,具体做法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与一个自己有发展意向的公司做出适当沟通,了解该公司的产品、服务等,必要时可申请去该公司实习等同于修完相应课程学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下老师与学生更多的沟通,汇聚更多的创新想法,同时支持、帮助学生或者合作完成某些创新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与市场接轨。
建立责任制的培养模式,类似于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在下一节对此重点阐述。
3 责任制模式探讨
以高等教育新常态为指导思想,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谓责任制也即是老师更多的参与指导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老师的部分绩效考核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挂钩,有以下一些方法。
3.1 优化学生及教师的双向综合评价机制
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以下方案:
1)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国家层面甚至世界上本专业方向的发展态势,了解国家的相关行业宏观政策,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2)大学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中责任教师需指导、提醒学生从大一入校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
3)大学生是思维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想象能力丰富,通过责任分组模式可以随时讨论交流想法,更好的将一些好的想法转化成实际成果。
4)建立教师及学生责任考核模式。综合素质的衡量绝不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因此学生的综合考评将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同样教师的考核也需要和同组学生的实际情况挂钩。
3.2 责任制的基本实施方案
本课题的核心是采用责任制的思想,这有些类似于导师制的方法,但较之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制也有所区别,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从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进校开始,完成所在系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这一步工作需要让学生和老师做一个初步的双向了解,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地方,作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并清楚老师的擅长方向选择合适的老师作为以后四年的责任老师,这样一来形成组别,每一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及有共同点的学生组成,根据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次的招生计划,计划将学生分成6组,每个责任老师大约负责6-10个学生四年的发展。
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四年的学习任务,比如绩点的多少,职业发展的方向,论文、专利等的发表,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并一月核对一次,责任教师一月一次例会向电子信息专业系主任汇报各组情况。
每学年需要总结出本学期的进步及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总结原因并初步制定出下学期的目标,具体细节还需和本系老师在实践中逐步制定出来并形成规章制度。
4 总结
本文讨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二三本合并招生的高教新常态形势下的培养模式,重点探讨了高等教育新常态形势下三本院校面临的问题及责任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初步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解答了学生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诸多疑虑,同时也更多的让老师和学生做出沟通,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责任制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老师的责任心,需要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动性,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的落实。
摘要: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已在很多省份展开,本文针对这一教育新常态形式,在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提出责任制的培养模式,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意见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作出探讨和完善,旨在提升三本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合并,教育新常态,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王海,张颖,王志红,隋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1):139-141,144.
[2]李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高方案探讨[J].亚太教育,2016,03-0243-01.
【合并方式论文】推荐阅读:
收购合并论文06-30
合并范围论文02-01
合并技术论文05-26
合并冠心病论文01-10
甲亢合并糖尿病论文05-21
肺部感染合并真菌感染论文07-04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论文11-12
农村中小学合并论文01-11
不合并高脂血症论文09-13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论文06-29